黑洞的引力能跑出黑洞吗大到光都出不来,这个光包括所有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吗

黑洞不一定是漆黑的吧,也有可能有光,就象强光对弱光,弱光会产生阴影一样._百度知道
黑洞不一定是漆黑的吧,也有可能有光,就象强光对弱光,弱光会产生阴影一样.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 只是好奇 ,黑洞就一定是黑的吗,眼睛看到的又一定是真实的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奇点是数学上的结果。。黑洞就是黑洞,也只是限于肉眼的分辨能力而已~用仪器还是可以检测得到的·~然而黑洞完全不一样,它是因为引力极强而使得掉进去的物体的信息无法再逆转回来了。。你该检讨下,黑洞的体积不是0 。,也有一定体积(史瓦西半径),有一定质量。。(引力波除外)所以光当然也不能逃逸黑洞 2.其实很多人像2楼那样把黑洞和奇点的概念搞混了,理论是存在于黑洞中和大爆炸创生时刻~~这个点才是0体积,所以即使强光“覆盖”了弱光。 1.我们能看到一个物体正常情况是因为我们的眼睛能处理该物体漫反射的可见光2楼!包括各种的波或者粒子、能量等等
采纳率:11%
洞的中央就是一个小点了。在靠近的时候光也是会被压缩的,如果你在旁边的话兴许可以卡一看到光,但是你看不出来他走形了,因为空间也在巨大的引力拉动下走形了。所以你要是和光在一起的话是可以看到的。光没像你的这个方向射来。但是你在外面就看不到了,也就是“奇点”
很高兴为楼主解答黑洞其实并不黑 只是因为黑洞引力很大 把所有光都吸住 无法逃脱 黑洞其实也是发光的 只是发出的光都被自己的引力所吸引 无法逃脱 无法反射到人的眼中 所以看不到黑洞的存在
黑洞就像一个隐形人一样,是看不见的哦!如果光线进入到黑洞中,就会消失不见的。任何东西进入到黑洞中,就会受到各种引力,斥力的作用,被不断的挤压或扩张,最终被揉碎。蚂蚁对于人类来说很渺小,可以说是手中的玩偶,同理,任何东西对于黑洞来说,就像蚂蚁同人类的关系。在所发现的黑洞中,最小的一个黑洞也相当于10亿多的太阳!要知道,太阳的质量直径都是很大的呢!黑洞会不断的将周围的物质全部吸入其中的!如果幸运的话,也许会穿出黑洞,出现在宇宙的另一边。但与地球却相隔上亿光年的距离!在黑洞里面,也许看不到任何东西,但可以确定的是,一旦进入到黑洞之中,任何东西都不会被看见,包括光线,除非它的光速可以超过逃逸速度的上万倍!
黑洞是看不到的,因为它的吸引力太强,连光线都能吸收,所以光照到黑洞上是不会反射的~~~
黑洞不黑,楼上说的对,黑洞不能反射光,因为他是O体积,相当于把一座很大很大的山压缩成一个很小很小的洞洞,所以他的质量非常大。
其他3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黑洞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人类第一次给黑洞拍了照片,这件事为什么这么难?人类第一次给黑洞拍了照片,这件事为什么这么难?好奇心日报百家号4 月 5 日开始,一个国际合作的天文项目(Event Horizon Telescope,EHT)开始对两个特殊的天体进行观测:距离地球 25000 光年,位于银河系核心人马座 A,以及距离地球 5300 万光年的 M87 室女座星云。观测的目标不是常规的天体,而是两个疑似的超大质量黑洞。“事件视界望远镜”的观测将让人类第一次看到黑洞的真实样子。“事件视界望远镜”在现有的宇宙学理论中,黑洞应该是最奇怪的天体之一了:引力密度高到光都不能逃脱,一切物理定律在黑洞内部都会失效。因为引力密度极高,物质在落入黑洞的时候会激发出大量热量和 X 射线辐射,所以黑洞虽然在可见光波段完全不可见,但在 X 射线天文观测里却像灯塔一样明亮。同时,引力把黑洞变成了一种非常简单,简单到接近数学模型的天体,只需要质量、电荷、自转三个参数就可以描述。那么“事件视界望远镜”这个名字里的“事件视界”(Event Horizon)是什么意思?上:黑洞和积吸盘的艺术想像图/Wikipedia下:哈勃太空望远镜拍下的 NGC 4261 黑洞周围的积吸盘/NASA在“事件视界望远镜”之前,天文学观测已经看到了黑洞的一些边缘证据,比如物质落入黑洞时,因为摩擦和引力作用形成的高热积吸盘,就像马桶放水时旋转的漩涡,这个漩涡可能比黑洞本身要大得多。但物质什么时候算是正式落入黑洞了呢?现在的天文学研究认为,黑洞拥有一个边界,只要跨过这个边界,正常宇宙的一切定律,包括时间和空间在内都会失效,任何物质和信息都不能回头。这个边界就是“事件视界”。但是同时,处在远方的观察者,比如人类,是无法看到物质跨过“事件视界”的:黑洞内部的空间结构和正常宇宙完全不同,与其说物质是因为强大的引力不能逃脱,更准确的理解应该是,黑洞内部的空间完全扭曲,所有的方向都指向黑洞内部,空间将和时间一样变成单向的。按照广义相对论的描述,理论上只能看到物质以越来越慢的速度靠近黑洞,最终无限趋于静止。“事件视界望远镜”就是科学家不满足只看到积吸盘和辐射,想要看到黑洞本身,也就是“事件视界”附近而设计的。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事件视界望远镜”不是一个单独的望远镜,而是分布在全球的八个观测站组成的网络。之所以需要利用分布在西班牙、夏威夷、南极等几乎覆盖整个地球表面的观测站,是因为人马座 A 超大质量黑洞太远了。目前推测的数据显示,这个超大质量黑洞大约具有 400 万个太阳质量,可以计算出它的史瓦西半径,也就是黑洞的“直径”大约是 2400 万公里,也就是 17 个太阳的大小。“事件视界望远镜”的全球观测网络/Nature但在 25000 光年,也就是 24 亿亿公里的距离下,17 个太阳直径也只是分辨不出任何细节的一个点而已。按照美国马萨诸塞州阿姆赫斯特大学的天文学教授 Gopal Narayanan 的比喻,这大概相当于在地球上看月球上的一个葡萄柚。所以,利用地球上八个观测站组成网络,就可以利用干涉技术一起观测,最终产生可见的数据。另外,这八个观测站接收的不是人眼可见的可见光,它们都是毫米波段的射电望远镜,也就是可以接收 1.3mm 波长电磁波的大天线。“事件视界望远镜”的主要观测站,位于智利的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阵列(ALMA)/Wikipedia从 4 月 5 日起,“事件视界望远镜”将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对两个目标进行大约 10 天的观测。但在观测结束之后,黑洞的照片可能需要几个月的处理之后才能看到:望远镜们每天晚上接收到的数据可能会超过 2000 TB,科学家们会在观测技术之后把存着数据的硬盘打包运到位于德国和美国的两个数据中心,利用超级计算机计算数个月,才能得到一张黑洞的“照片”。黑洞看起来会是什么样?因为非常特殊和神秘,黑洞不仅在天文学中是最引人注目的课题之一,在流行文化里也是热门话题。2014 年上映的美国科幻电影《星际穿越》(Interstellar)可能创造了目前细节最丰富,最接近科学真相的黑洞图像。《星际穿越》中的黑洞模型在加州理工学院理论物理学家基普·索恩(Kip Stephen Thorne)的带领下,《星际穿越》影片给一颗名为卡冈图雅(Gargantua)的虚构黑洞构建了非常震撼的黑洞图像:黑洞本身是一个旋转着的黑色球体,明亮的积吸盘围绕着它的赤道位置。但因为黑洞强大的引力弯曲了空间,积吸盘的被扭曲成了环形,出现在黑洞的上下左右所有方向,让黑洞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发光的陀螺。“事件视界望远镜”最终看到的画面可能是什么样子的?滑铁卢大学的模拟显示,因为黑洞正在旋转,多普勒效应可能会让这张照片看起来像一个一边亮一边暗的漩涡。“事件视界望远镜”最终可能看到的图像/Nature一切顺利的话,大约在 2018 上半年“事件视界望远镜”计划会公布最终的图像。对于天文学和物理学来说,“事件视界望远镜”可以最终确认黑洞存在的证据,补完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发现恒星和星系演化的秘密。题图/《星际穿越》剧照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好奇心日报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让好奇驱动你的世界!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请通过下方方式使用移动端访问本站。
本文采编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请客观评论
天文学家,第一次在宇宙中窥见黑洞在激烈的能量迸发下,释放出可见光。这项发现,是由观测邻近的V404天鹅座(Cygni)黑洞双星系统所得,代表其他黑洞也可经由同样简单的观测方法进行研究,也就是说,只需要备有家用天文望远镜就可以进行。
此项研究,由京都大学(Kyoto University)天文学者所领导,已于《自然》(Nature)期刊中刊出,并且本周亦在举办于佛罗里达州的美国天文学会议上发表。经过26年的蛰伏,此黑洞在日「转醒」,逸散出爆发性能量。通常,天文学家会透过观察X射线或是伽玛射线等不同波长的辐射线来观测这些现象。
但是这一次,天文学家单从望远镜就看见黑洞逸散出明显的闪烁光线,闪烁光线持续长达两周,有一些闪光出现长达数分钟至数小时,最特别的是,连ㄧ般人都能够买到的,镜头小至20公分(8英吋)的天文望远镜,都观测到了这次的现象。
该论文第一作者,京都大学研究生,木村真理子(Mariko Kimura)在发表的文章中解释说:「我们现在已经确知,能够以光线,即所谓「可见光」,进行观测,换句话说,不需要用到各种高规格的X射线或伽玛射线望远镜,??」
想当然尔,黑洞中心的奇异点,由于具有无比巨大的引力,连光都无法逃脱,不可能逸散出光线,光线主要是经由绕行黑洞周围的热吸积盘所产生;更具体的说,吸积盘最中心地带释出X射线,使吸积盘外围物质受热后,造成了(可见)光线的射出。
该篇论文共同作者野上大辅(Daisaku Nogami)说:「星星只有在天黑后才能观测得到,但是每天晚上就只有那么几个小时,所以,从全球各地进行观测,就能得到更全面的观测数据,对于我们的跨国观测网络能一同为这个难得的天文事件进行记录,真的很令人高兴。」
所以,快拿出圣诞节收到后尘封已久的天文望远镜,说不定,你可能会在宇宙的某处,找到一个潜藏的黑洞喔!
原价?69.00
&& 19:14:34
&& 08:51:44
&& 09:31:40
&& 23:23:35
&& 09:21:19
本类一周热门围观
我们的微信号
觉醒字幕组官方QQ群:未解之谜群
觉醒字幕组官方QQ群:灵性成长群
我们不只是讨论外星人,我们还关注科学的探索,揭露阴谋论,以及新纪元运动的发展。
觉醒字幕组官方QQ群:未解之谜群
觉醒字幕组官方QQ群:灵性成长群
Copyright (C)
粤ICP备号-1
Based on 0pen5N5竟然有“光”逃出了黑洞?
&&&& 来源:
科技讯 6月17日消息,黑洞会吸收周围的一切,包括光线,而且从没有物质能够逃脱。近日,NASA竟然观察到“逃出”了黑洞的光线,难道黑洞的无敌神话被打破了吗,这是怎么回事呢?
美国宇航局核频谱望远镜阵列已经观测到超大质量黑洞周围罕见的X射线致密光源,位于黑洞附近,科学家将其称为X射线光冕,这是在黑洞周围出现的极端事件。如图中所示,艺术家绘制了超大质量黑洞周围的辐射环境,强烈的X射线将黑洞周围的时空照得通明,这种辐射来自黑洞周围的吸积盘,科学家将系统命名为Mrk335,但其实际的形状到目前为止仍然不是非常清晰。
来自英国剑桥天文学研究所科学家迈克尔·帕克认为在黑洞的引力作用下,所有光线都被引导向黑洞周围的吸积盘上,一些物质则以螺旋状落入黑洞之中,由于光冕的位置较为靠近黑洞,在黑洞的引力作用下,X射线的行为变得非常怪异,似乎与引力之间产生了拉锯战,结果形成了罕见拉伸状的X射线,虽然这样的事件此前已经被观察过,但从来没有看到如此极端的X射线扭曲现象,而且X射线的细节比此前更加清楚。
超大质量黑洞被认为存在于几乎所有的星系中央附近,有些黑洞的质量更大、旋转速度也比其他黑洞要快得多,本次观测到的黑洞极端行为位于飞马座方向上,距离我们大约3.24亿光年,该黑洞的致密程度相当于将1000万倍的太阳质量集中在30倍太阳直径的空间中,由于其自转速度极快,周围的时空也被拖拽,形成了极端的黑洞周围空间环境。
美国宇航局核频谱望远镜阵列通过观测发现,尽管一些光会落入黑洞之中,无法逃脱黑洞的引力控制,但是黑洞仍然可辐射出高能量的“光”,其主要来自光冕和周围被加速至接近光速的物质,虽然科学家不确定光冕的形状和温度,但我们已经知道这些物质粒子的运行速度接近光速。
NASA的“雨燕”探测器已经对Mrk335系统监视了多年,最近发现其X射电亮度出现了有趣的变化,其高能X射线位于3至79千电子伏,这个特殊的能量区间为天文学家提供了较好的观测时机,可以了解到黑洞事件视界边缘所发生的现象,核频谱望远镜阵列的观测表明,Mrk335黑洞系统光冕区所发出的“光”被黑洞的引力拉回,并投射到致密的物质盘,就好像有人用手电筒照亮了黑洞周围。
关于黑洞人们还有很多的误解,下面小编总结了一下关于黑洞的是个真相,快看看你以前对黑洞是不是也误解了?
1.黑洞源自恒星
黑洞最常见的出生地位于大质量恒星的核心。它在耗尽氢燃料之后就会坍缩,坍缩会释放出激波,将恒星的外部包层炸飞,变成一颗超新星。因此,当恒星的外部在向外爆发的时候,它的核心却在向内坍缩。
当核心坍缩时,引力就会增大。如果核心的质量足够大(大约3个太阳质量),引力就会变得非常强,使得坍缩核心表面的逃逸速度超过光速。这就意味着没有任何东西能逃离这个天体,即便光也不行,所以它是黑的。
在黑洞周围有一个区域,其中的逃逸速度等于光速,该区域被称为视界。任何发生在视界之内的事件都永远无法被视界之外的人看到。这就是宇宙漏斗的成因。
2.是尺寸令黑洞如此异禀
和通常所想象的不同,黑洞拥有如此怪异特性的原因并不在于它的质量有多大(毕竟比黑洞质量大的天体有的是),而在与它的体积有多小。
也就是说,只有巨大的质量被塞入一个非常小的体积内之后,才能制造出黑洞。那么,到底要多小呢?假设太阳的质量不变,如果要把它变成一个黑洞,那么它的半径就要缩小232,000倍到3千米。
有意思的是,在你把太阳“挤压”成一个黑洞的时候,其外部的引力效应并不会发生改变。也就是说,当你蒙上地球的双眼,她全然不会察觉牵动她运动的是太阳还是黑洞。唯一发生变化的地方在已经变成黑洞的太阳的内部和附近。
3.黑洞内部并非无穷小
黑洞的视界将它的内部与我们可见的宇宙隔绝了开。对于一个由恒星坍缩而来的黑洞而言,在这些恒星物质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回答是,我们也许永远也搞不清楚。由于视界的存在,我们无法看到这些坍缩的物质,因为它们所发出的光无法到达我们(黑洞是一个连光都无法逃逸的地方)。不过物理学和数学可以帮助我们,即使它们位于视界的内部。
这些物质会继续坍缩,而引力则会继续增强。越来越小,越来越小,最终它们会坍缩成一个没有维度的几何点。很多书上都这么写,但事情却并不是这样。坍缩的物质会小于一个原子、一个原子核、一个电子,最终抵达“普朗克长度”的大小。在量子力学中,普朗克长度是一个尺度上的极限。对于一个小于这一极限的物体,我们将无法确知它的信息。确切的物理学很复杂,但是即便你能穿透视界进入黑洞内部,只要坍缩的物质达到了这个尺度,你就无法测量它的确切大小。
那么普朗克长度有多小?非常非常小:10-35米。
4.黑洞绝对不是管道状
对于某个物体而言,你所感受到的它的引力取决于两个因素:这个物体的质量和它到你的距离。这意味着,只要到某个物体的距离相同,不同的人所感受到的引力是相同的。如果把所有这些引力相同的点串联起来,就能得到一个引力体位于其中心的球面。
黑洞视界的大小取决于引力,因此视界是一个包裹着黑洞的球面。如果你有办法从外面看到视界,它看上去会像是一个黑色的球面。
有些人把黑洞想象成一个圈或者是管道状的。“管道”是在解释引力对空间的弯曲中经常所用的图释,这时坍缩的3维空间被简化成了2维空间。空间被想象成了一张床单,大质量天体对空间的弯曲就和把一个保龄球放在床单上的效果一样。但空间不是2维,是3维的(如果算上时间就是4维的),因此这个解释就会让人们对黑洞视界的形状产生误解。
5.黑洞会转动
听上去有点奇怪,不过黑洞确实会转动。恒星会自转,它的核心也会转动。当恒星的核心坍缩地越来越小时,它的自转就会越来越快。这就像花样滑冰运动员通过收回张开的手臂来加快自身的转速一样。如果核的质量不足以形成黑洞,它就会形成一颗直径只有几千米的中子星。目前已经发现了数百颗中子星,它们自转的速度非常快,有时甚至可以达到每秒钟100圈。
黑洞也是如此。即便恒星的核心已经收缩到小于视界的大小并且永远和外部的宇宙失去了联系,但它却仍然在转动。问题来了,转动的离心力会使得这些物质无法坍缩到普朗克长度吗?虽然其中的数学计算极为冗长,但回答是肯定的。不过我们永远也无法看到这一切,因为它们发生在视界的内部。
6.黑洞附近事情会变得诡异
黑洞会扭曲时空结构。而如果黑洞拥有自转的话,静止黑洞的球形视界就会被破坏。
这会在视界之外产生一个被称为能层的椭球形区域。如果你处于能层和视界之间的话,你会发现你无法静止了。事实上,这个时候空间会被黑洞拖曳着运动。你可以很容易地沿着黑洞转动的方向运动,但如果你想悬停,那将是不可能的任务。而在能层的内部,空间运动的速度会超过光速!按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虽然物质不可能运动得如此之快,但空间本身却可以。
7.黑洞并不总是黑的
很少有物质会直接掉入黑洞进而消失。稍有偏差,它们就会绕着黑洞转动。随着物质的增多,它们就会在黑洞周围聚集起来。由于在转动,这些物质会形成一个围绕黑洞高速转动的盘,加之黑洞的引力随着距离会变化,因此靠近黑洞的物质其运动的速度要远远超出外围的。这一运动速度上的不一致就会产生剧烈的摩擦,从而使得物质被加热到数百万度的高温,于是黑洞附近的物质就会发出极为明亮的辐射。
更糟糕的是,磁场会驱动物质从中心向垂直于盘的两侧喷出。这两条喷流的发源地就在黑洞的外围,但在几百万甚至数十亿光年之外都能被看见。
连光都无法逃逸的黑洞却通过吞噬物质成为了宇宙中最明亮的天体。
8.黑洞会变大
当两个黑洞碰撞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它们会形成一个更大的黑洞。类似地,黑洞吞食其他物质也会长大。在早期宇宙中当星系正在形成时,婴儿星系核心处的物质会坍缩成一个质量极大的黑洞。随着越来越多的物质掉入其中,黑洞会贪婪地消化它们进而生长。最终它会长成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质量达到太阳的数百万甚至数十亿倍。
不过,就像刚才说的,掉入黑洞的物质会被加热到极高的温度。由此所发出的辐射会把物质向外推,阻止它们下落。随着时间的流逝,停留在黑洞周围的气体和尘埃会形成恒星。但相比于气体,恒星远没有那么容易掉入黑洞。最终由于没有更多的物质落入黑洞,它便停止了生长。
今天,在银河系的中心就有这么一个超大质量黑洞。它的质量是太阳的400万倍,距离太阳26,000光年。
9.黑洞的密度可以堪比空气
对很多人来说,这是非常奇怪且有意思的一点。
随着质量的增大,黑洞的视界也会变大。物理法则告诉我们,黑洞视界的半径和它的质量呈正比。也就是说,如果黑洞的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其视界的半径也会增大2倍,它的体积则会增大8倍(前面说了视界是个球面)。我们知道,密度表征了某个给定体积内包含了多少质量的物质。好了,魔术开始了。
拿一个普通的黑洞,它的质量通常为太阳的3倍,视界的半径为9千米,此时它的密度为每立方厘米2千万亿克。但如果你把它的质量翻一倍,其密度就会减少到原来的1/4;质量增大10倍,密度就会减少100倍。对于一个在星系团中常见的、10亿个太阳质量的超大质量黑洞而言,它的密度只有每立方厘米0.001克,和地球上的空气密度一样。
关注“中国天气网”微信公众号
编辑:zhangran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洞的引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