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一件事即将成功没成功最后走火入魔 阿信丁当分不清成功与失败,耿耿于怀。用什么可以形容

七月 | 2004 | 心语走了这么久,你变了没有......
&&&&&&&&&&&&&&&&&&&&&&&&&& 给故事一个世界
&&&&&&&&&&&&&&&&&&&&&&&&&&&&&&&&&&&&&&&&&&&&&&&&&&&&&&&&&&& &&&&& 长篇小说《藏地密码》印象
&&& 我最早看到这部长篇小说的草稿,或者叫做初稿的时,应当在07年。是在网络上看到了,我断断续续的看了几个章节,感到比较引人入胜。后来,因为工作比较忙,再加上,我总觉得网络阅读长篇,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所以,也就放下了。
&&& 再关注这部长篇的时候,是缘于我的一个朋友的一次电话,在电话中我们扯东拉西,最后不知道怎么就说到了读书的话题上,我随口问了一句,你在看什么书?他告诉我:“《藏地密码》。”我的心突然一动,问他:“感觉如何?”他告诉我:“是一部结构很宏大,情节引人入胜的小说。”而且他又追加了一句:“此书必将流行,而且还会成为影视作品的选题。”
&&& 中秋节前夕,我的朋友送了我几百元的购书券,我去了“光合书屋”,我买了六册书,其中有《藏地密码1、2》有《最后四堂星期二的课》有《最后一次》还有号称当代《百年孤独》的版本《隐之书》另外还有一本《文博断想全集》,因为中秋节的假期有些无聊,我很想利用这段时间看看书。
&& 当然我首选了《藏地密码》,我用了两天,看完了两部。
&& 读过了当然会有印象。
&&& 书的封面设计,充满着藏文化的色彩自不必说。而附以作家阿来的推荐语,让这本书看起来更有不寻常的色彩,而“一部关于西藏百科全书式的小说”的说法,显然把这部作品的定位非常高。
&&& 作者何马据说在藏地生活了十几年,他喜欢探险,曾经只身一人穿越人迹罕至的可可西里腹地,和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奇特的生活经历,让何马的笔下的文字充满着探险和离奇的色彩。
&&& 我有些惊叹,惊叹作者是不是有心把这部书打造成一个中国系列的《哈里.波特》。从结构上说,这部小说的结构可以称得上宏大,作者以西藏这块神秘的土地为背景,纵横想象,大开大阖。
&&& 小说的故事情节充满着悬念和引人入胜,人物的刻画也算栩栩如生。作者在宏大博深的藏文化面前,力求用一种通俗的语言,给我们展示这片神奇的土地,那些神奇的,充满着无数悬念的故事。在这部小说中,你可以感受到藏地的风土人情,也可以感受到藏教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看到藏地各种教派的演绎变革。小说的第一部,是以藏地为中心展开的。而主人公卓木强巴为了追寻一条传说中的紫麒麟,开始了一段充满传奇的寻找历程。说实话,作者很会讲故事,他的语言并不拖沓,每一个章节都很明确。
&&&& 这种寻找充满着跌宕,充满着诡异,充满着杀机,也充满着未知。从白雪皑皑的藏地,到亚马逊流域的原始森林,作者的思 维和想象能力,确实比较令人叹服。在第二部的开篇,我注意到作者有这样一段话:“藏地密码有一个庞大的构架。”而作者能把情节延伸到亚马逊原始森林,延伸到“黄金城”的传说,延伸到与毒贩的不期而遇,显然让这部作品充满着可读性,更加引人入胜。作者丰富的探险经历,以及对藏文化的深度了解,让他在驾驭这部作品的时候看起来游刃有余。
&&& 作者在这部作品里,用一种很随意的方式,把藏文化的博大精深,把藏教的来龙去脉,一一展开,并没有说教性的文字,完全服从于一种情节的需要。
&&& 平心而论,我以为这应当是一部畅销书,但是,不具备太多“史实”的色彩,更多的展现出西藏的风土人情,文化宗教。情节看起来很奇特,但是很引人入胜。很多年前我们有一部影片叫《冲破亚马逊》,如果《藏地密码》能搬上银幕,我敢说绝对具有大片的潜质。因为这部作品,实在是太象一部大片了。
&&& 紫麒麟在那里?帕巴拉神庙在何方?皑皑的雪域高原,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历经岁月沧桑的宗教文化,在这个故事的世界里,我们确实感受到了一些东西,它是什么呢?或许这不需要作者给我们答案。在这样一次寻找的历程里,我们回去慢慢的品味。
&&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期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仿佛是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
&& 如果说作者能再精细一些,个别突兀的情节不再那么离奇,或许会让这部作品更加完美。
&&&&&&&&&&&&&&&&&&&&&&&&&&&&&&&&&&& 日星期三&(字节数: 3005) [原创
8:19:13]&&&&&&&&&&&&&&&&& 当“多米诺”倒下的时候
&&& 三鹿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导致上万食用该品牌奶粉的婴幼儿染病的事情已经公开化,这个时候任何企图遮掩或者是淡化“三鹿奶粉”丑闻的行为,都是徒劳的。
&&& 一个国有的知名品牌,竟然有如此恶劣的“勾当”,说实话,我没觉得他们和非法的,丧尽天良的那些黑加工作坊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靠着一个品牌效应,靠着明星们的广告,“三鹿”集团究竟在奶制品的利益市场上,赚到了多少“不义之财”,需要那些有良心的司法部门给与应有的查处。
&&& 说实话,我有点担心,因为我看到了,随着“三鹿奶粉”有三聚氰胺的事情披露,接着就看到了“三鹿”集团的“高调”表态:那是不法奶农所为。而且据说已经刑拘了一批,传讯了一批。很高效,很有办事效率。问题是,早在数月前,就有人质疑的时候,“三鹿”集团在干些什么呢?
&&& 民间有一句俗语,叫做“拔出罗卜带出泥”。我甚至不敢想象,在乳制品行业里会不会有这样一种普遍的“潜规则”,而该死的“三聚氰胺”会不会仅仅就在“三鹿奶粉”里。而更有疑问的是,或许只有给“三鹿”提供原奶的才有“不法奶农”,其他品牌的乳制品行业的原奶提供者,都是守法的奶农。
&&& 或许“三鹿奶粉”就是揭开了中国乳制品行业“冰山一角”,或许“三鹿奶粉”就是一个绝对的“个案”,在所有的或许都存在的情形之下,消费者唯一能做的就是,离那些“乳制品远一些”,别人是否能做到我不关心,我能做到,我保证让我的家人和亲朋好友做得到。
&&& 我的化学知识一向匮乏,专门学习了“三聚氰胺”是一种什么化学物品:三聚氰胺性状为纯白色单斜棱晶体,无味,密度1.573g/cm3 (16℃)。常压熔点354℃(分解);快速加热升华,升华温度300℃。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极微溶于热乙醇,不溶于醚、苯和四氯化碳,可溶于甲醇、甲醛、乙酸、热乙二醇、甘油、吡啶等。低毒。在一般情况下较稳定,但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氰化物。最主要的用途是作为生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的原料。三聚氰胺还可以作阻燃剂、减水剂、甲醛清洁剂等。该树脂硬度比脲醛树脂高,不易燃,耐水、耐热、耐老化、耐电弧、耐化学腐蚀、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光泽度和机械强度,广泛运用于木材、塑料、涂料、造纸、纺织、皮革、电气、医药等行业。动物长期摄入三聚氰胺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膀胱、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由于食品和饲料工业蛋白质含量测试方法的缺陷,三聚氰胺也常被不法商人用作食品添加剂,以提升食品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因此三聚氰胺也被人称为“蛋白精”。为了提高奶粉中的“蛋白质”的含量,所以,不法分子朝原奶中添加了“三聚氰胺”。
&&& 按照我的理解,没有点专业知识,还真就不知道这么干。而我现在的困惑在于,这种明火执仗的非法添加,到了三鹿集团奶粉制作的时候,会不被发现,三鹿号称有1100道检测手段,难道奈何不了一个“三聚氰胺”而又是怎样被媒体所发现,所披露的呢?
&&& 日前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他的孙子出世,他在电话那端叹息:时候不好啊,赶上“三鹿奶粉”事件,儿媳妇奶水也不够,现在很愁。用他的话说,他对奶制品行业现在是敬而远之,我建议他给孙子选个国外知名品牌,他在电话那端斥责我说:“你怎么就知道国外就没有非法奶农,他们的技术更先进,还保不齐添加了什么呢。”我无语,沉吟良久,我建议他:要不咱给孙子喝米汤吧,咱不就是喝那玩艺长大的么?他哈哈大笑:万一是毒大米呢?我不耐烦了:那也给孩子喝,喝多了孩子就产生抗体了,百毒不侵,到时候什么三聚氰胺。咱都不怕。说着,我们哈哈大笑,于是我引用了著名大师何祚庥的语录:“谁让你生在中国来着?
&&& 写到这里我要谈一点我的看法,对于这样拿着消费者性命开玩笑的企业,不仅仅需要容让它“滚出这个行业”,还要让它倾家荡产为那些可怜的患儿买单。当地政府千万不要处于地方利益的保护,为这样的黑心企业护航,因为就算它是利税大户,它的利税充满着血淋淋的肮脏和血腥。
&& “多米诺”骨牌会引发一种垮塌效应,“三鹿丑闻”是不是可以让我们的乳业集团在面对巨大的利益的时候,更多的需要一种社会的责任和良心,这是一个严肃的话题,我们将拭目以待。
&&&&&&&& &&&&&&&&&&&&&&&&&&&&&&&&&&&& 日&(字节数: 2447) [原创
21:10:24]&&&
&&&&&&&&&&&&&&&&&&&&&&&&&&&&&&&& 中秋无月
&&& 又是一年中秋,我又一次只身在外过中秋。台风要来了,气压很低,十分闷热.我把空调打到16度,却没有丝毫的凉意。
&&& 看不到圆月,天空上的云层叠嶂。我守着笔记本,有些百无聊赖。一整天,我断断续续的看完了《藏地密码1》接着看第二部,有些佩服作者对大结构小说的驾驭能力。这是为数不多的很可读的长篇小说,关于这部小说,我会在别的文字里,详细谈谈自己的读后感。
&&& “独上高楼思邈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这首唐诗我深深的烙在记忆里。
&&& 给远在北方的妻儿电话,给远在北方的亲朋好友电话,无非是祝福。一整天,手机的短讯纷至沓来,都是朋友问候或祝福的话,有几分温馨的感觉,默默的在心里说一句:谢谢。有些短信充满着幽默和俏皮,一笑而过。
&&& 我经历过很多次,一个人过中秋的日子。而且,我对于粘结的感觉,一向比较模糊,一向不太在意。但是,知道这是一个团圆的日子,是一个相聚的日子,也是一个诉说思绪的日子。
&&& 至于是否要吃月饼,要吃葡萄,那都是形式服从内容而已,无所谓。而且,我对于月饼之类的东西,也没有太多嗜好。中秋前,收到了一些礼物,无非是月饼茶叶之类的。最好的莫过于一个朋友送我的几百元的购书券。于是,前天晚上下班后,跑到“光合书屋”狠狠地“潇洒”了一把,抱着一摞书,满载而归。唯一担心的就是,哪一天我如果决定回北方了,这些书我如何处理。
&&& 昨天晚上,受邀去担任了一把“K歌大赛”决赛的评委。在“歌手”声嘶力竭的演奏中,我的心脏经历了剧烈的震动,巨大的噪音,让我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哪里懂得什么音乐,完全是滥竽充数,很有些自我嘲弄的味道。有点不明白,好好的唱歌,为什么要嚎的惊天动地,这种噪音的后果是,惊的湿地公园湖泊里的黑天鹅,在水面上狼狈不堪的窜跑。可惜它们已经被剪去了羽毛,要不我相信它们早就飞跑了。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的这首词也将陪伴一生,管它有月无月。心中有月,纵有千层云障却又何妨?心中无月,就算月在中天却又如何?我记起二十多年前读书的时候,我只身一个人独居,哪是一年的中秋,我住的那间房子,透过窗子,看到夜色天穹上悄悄的悬着一轮明月,清高而孤寂,当时有无限的感触。
&&& 后来娶妻生子,基本上团圆的日子多一些。所以,不太在意中秋。偶尔看看天上的圆月,发几句感慨,无非是赞叹月圆。天上月圆,人间团圆,这轮明月确实承载了我们太多的祝福和期待,也承载了很多浪漫和思念。
&& 吃了两块冰激淋的月饼,有点感叹,这月饼都做成这样了,这还是月饼么?
&& 穷诗一首,聊发时光:
&& 不见中秋月蟾辉
&& 谁知广寒思念泪
&& 嫦娥已悔偷灵药
&& 天上人间叹别离
&&&玉兔桂树纵惆怅
&& 飞天奔月留后人
&& 吴刚可叹伐树苦
&& 人间多少不了情
&&& 我的亲人,我的朋友,中秋快乐!
&&&&&&&&&&&&&&&&&&&&&&&&&&&&&&&&& 日
&&(字节数: 2329) [原创
8:03:00]&&&
&&&&&&&&&&&&&&&&&&&&&& 三鹿你能摘干净自己么?
&&& 面对突如其来的“三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导致很多食用了该品牌奶粉的孩子出现“肾结石”的丑闻,“三鹿”集团,迫不及待的出来声称“奶粉里的三聚氰胺是不法奶农添加的。”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不法奶农干的,与我何干?
&&& 事实果真如此么?
&&& 一个国有的,奶制品市场占有很大份额的品牌产品,出现了这样令人震惊的事情,岂能是一推了之?“三鹿”此时此刻那么急于洗白自己,但是,无论如何也洗不掉,再貌似奶白的奶粉中,参杂了三聚氰胺的现实。
&&& 我没喝过“三鹿”的产品,从此后更不会问津,而且我还会忠告我身前身后的朋友们不要去购买这种充满着“不诚信”的产品。无论是明星代言,还是合作航天,现在都无法掩盖那些可怜的孩子,襁褓中的孩子,仅仅因为食用了“三鹿”奶粉,而导致的死亡或病重的现实。在利益面前,我们几乎看见了“血淋淋”的人肉馒头,什么“社会责任”什么“食品安全”统统都是骗人的鬼话么?
&&& 退一万步说,我相信“三鹿”作为一个品牌的产生,一定是付出了自己的艰辛和代价的,而且我也坚信他们也会有什么“ISO质量认证”链条下的“质保体系”,我还相信,他们应当对他们的奶制品出厂,应当有起码的检验程序,如果这些都没有,我觉得貌似庞大的“三鹿”集团,和我们寻常在电视中看到的工商部门查封的无牌照小作坊没有任何质的差别。他们的共同点都是追求“利润”,而至于什么手段,如何追求,那都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 相比于劣质的日常生活用品而言,我认为食品劣质是罪不可恕的,这就是公开的“害人”。按照“三鹿”给出的说法,是不法奶农所为,而且这种很轻易就给出的结论,让我几乎看到了一个只有影视作品才能看到的场面,月黑风高,不法奶农提着三聚氰胺倒入鲜奶之中。我现在感到困惑的是,就算有不法奶农这么干了,那么这些奶入厂做奶制品之前,你“三鹿”的质检体系在干什么?形同虚设?还是根本没有?你既然能轻易给出“不法奶农”的定义,我为什么就不能怀疑,你们是相互勾结,沆瀣一气坑害消费者?
&&& 我曾经在企业待了二十多年,我们的企业是制造锅炉压力容器产品的,我所知道的是,我们的产品,从原材料的入厂到生产过程都有着严格的质量监控和检测,因为受压容器,如果原材料出了问题,如果制造环节出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那么同样作为企业,“三鹿”对收购上来的奶制品,不负有检测的责任么?或者是他们的检测手段上不去,无法检测到不法奶农加入了三聚氰胺?
&&& 恕我坦率地说,我认为,“三鹿”的这个说法极其荒唐。当然,我甚至也能想象出来,“三鹿”可以凭着自己“强大的力量和影响”弄出来往奶里加“三聚氰胺”的不法奶农,这看起来很像一部悬疑剧。
&&& 现在的问题是,谁来救救那些无辜的患儿。还有更大的问题是,谁敢再相信这些“进口”食品。我不知道在“三鹿”产品的外观上,是不是打着“免检”的字样,如果是,那么请国家有关部门彻底清查食品行业的这种所谓的“放心,免检”的产品,因为按照“三鹿”的做法他们已经彻底在每一个环节上都“免检”了,如果不是,那么不法奶农掺进三聚氰胺的奶制品,他们能检测不出来?
&& “三鹿”奶粉事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现在究竟还剩下什么东西可以安全地吃进肚子里?三聚氰胺这个黑手,从最初的牛羊饲料市场开始蔓延,发展到今天,终于伸到了婴儿奶粉这个领域。我想数以亿计的中国人,不知不觉中,早已吃了好多年用三聚氰胺喂养出来的猪肉,牛肉,鸡肉,喝了很多年添加了三聚氰胺的成人奶粉,不知不觉中,都受到了三聚氰胺的污染。有没有谁做过三聚氰胺对人类健康长期影响吗?我想肯定还没有,因为谁都不会想到,一个国家几亿人,竟然会去吃这种跟食品风牛马不相及的塑料工业的原料。
&&& 我曾经看过一则有关“三鹿”的报道:中央电视台记者在北京一家超市奶粉货架前看到,有个三鹿幼儿配方奶粉广告特别醒目,广告称该幼儿配方奶粉经过“1100道检测关,呵护宝宝健康,值得妈妈信赖!”。然而,一些消费者对三鹿的幼儿配方奶粉要经过1100多道检测关的说法表示怀疑。8月1日,中央电视台记者带着无数的疑问先后从源头到成品出厂的全程生产链的各个质量控制环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暗访、调查。 && 记者随后对奶粉辅料检测、奶粉加工、包材检验、入库检疫等环节进行了进一步详细暗访、调查,还到其他五家奶牛场和两家加工厂,看到的都是一样的情况,眼见为实,经过10多天的调查,央视记者仔细计算了一下,三鹿婴幼儿奶粉用国际先进的全日粮饲养技术饲养的奶牛,产出的鲜牛奶,经过冷链储运、原料检测、添加营养素、杀菌浓缩、喷雾干燥、包装检验等一系列环节,经过1100多项检验检测后,才最终出厂运往全国各地。
&&& 我现在唯一的疑问就是“1100多项检测”居然检测不到“三聚氰胺”?你这是拿科学糊弄鬼还是嘲弄消费者?而媒体的这种指鹿为马的推波助澜,到底意欲为何?
&&&&&&&&&&&&&&&&&&&&&&&&&&&&&&&&&&&& 日
&&(字节数: 2941) [原创
10:23:04]&&  &&&&&&&&&&&&&&&&&&&&& 别了,谢徒.J灯
&& 关于这个题目我不做任何解释,明白的明白就是了,不明白的我也没必要说明。
  谢亚龙据说已经暂别足协三个月,去国家行政管理干部学院脱产学习去了。说实话,就凭着这个我也对这个“行政管理干部学院”不敢抱有太多的好感。
  当然,还有一说是采用这种相对“体面”的方式,让谢亚龙不负全国人民的“希望”如愿“下课”。甚至有人说,老谢绝对不可能回足协了。这都是猜测,在现有的体制下,走了谢亚龙,还有南亚龙,李亚龙,王亚龙,N亚龙,这叫“革命自有后来人”。
  由此说来,中国足球进入了后谢亚龙时代。据说国家行政管理干部学院的管理非常严格,不知道有没有入校军训,如果有,谢专职的“叉腰肌”会让他成为这批学员的“骄子”么?阎世铎当年离任的时候,留给老谢的是中国足球在世界排名第五十五位,在亚洲排名维持在前三。老谢任职期间,中国足球发挥到极致,现在在国际足联的排行榜上据说是八十多位,在亚洲是11位。很好,很强大,很能发扬光大。
  我个人感觉而言,谢亚龙对北京奥运会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这种贡献,要比事先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那种整齐划一的手势和口号“中国加油!北京加油!”看起来更具有受众性,看起来更琅琅上口,那就是“谢亚龙下课!”这是一个不是主旋律,却充斥了奥运赛场的口号,这口号已经包含着娱乐和宣泄的色彩,远远比看起来很“艮”的“SB”更充满着温情和快意。
  看到有关报道,说是中国足协要和赞助商盈方公司打官司,因为他们5000多万的赞助费没到位,还有其他的说法,说实足协将给各家俱乐部派发啤酒,算是冲抵给俱乐部的红利回报。当然,还看到说法,被告也毫不示弱,因为中国队的糟糕成绩,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收入和投资情绪。事到如此,看起来是一种狗和猪的关系,糊涂的爱,当初的那种含情脉脉,早已经没有今天的毛发倒竖来的更实在。
  当然在这之前我还在论坛上看过,有人说足协每年会拿出八千万派奉送给体育总局,还看到有人说中国某家俱乐部赢利了多少个亿云云,有一种算账叫做“混帐”,这种“混帐”的后果就是七大姑八大姨,沾边的算,不沾边的也可以算。投资就是赢利,这就是某些人的观点。
  随着奥运会上中国男女足的彻底“歇菜”,随着国足倒在去南非的路上,我们又一次不能不客观的面对,中国足球在未来的两年之内,除了一次亚洲杯的机会,再没有任何重大的赛事。说实话,就我个人的感觉而言,我认为这很好,避免了光腚推磨,转圈丢人的事情继续,起码不能让我们遭受连续性的打击。起码能在这两年的时间里,维持一个正常的联赛,不再被肢解,不再被人为的割裂。
  我一直很奇怪,有人一直认为,足球搞成这样,主要的责任人不是谢亚龙,而是体制。这种说法只是一种宏观的托辞而已,具体到现实,看看足协的一把手,当家人在他任职期间是如何作践中国足球的,你就不难得出谢亚龙有无责任的答案。任职数年,男足女足各让他换了五个主教练,然后他会冲着女足姑娘恬不知耻的怒斥她们没有“叉腰肌”,没有技战术。你翻看世界能找的到的足球国家的历史,如果有和谢亚龙比肩的,那也算“世界之最”。以国奥为例,这支组建了三年的队伍,最后居然成为最垃圾的,最不堪一击的,最暴力的球队,三年,这么长的时间里,我们找不到在世青赛期间那支无限风光的队伍,我们甚至看不到杜伊意气风发的影子,剩下的就是一堆行尸走肉而已,那么是谁,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今天的局面?难道这也需要给出答案么?
  中国足球毫无规律可言,你唯一要学会适应的就是长官的意志。谢亚龙在一片“龙王”的诵称之中,为所欲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最后造成了今天中国足球的姥姥不亲,舅舅不爱,难道他没有责任?这都是体制要求他这么做的?多么无赖的托词,多么可笑的借口。我说过,在我们只能客观的面对体制的现实的时候,我们不妨去看看其他项目的管理和成功,难道他们游离在体制之外,不受这个体制的管束?
  老谢走了,下课了,去干部管理学院上课去了,这很好,很众望所归,很有前途。问题在于,后谢亚龙时代,中国足球的路在何方,或者说应当怎么走。会不会有南亚龙,N亚龙们继续肆无忌惮的糟踏已经破落不堪的中国足球。
  想起了鲁迅的那句话“希望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就像脚下的路,脚下原本是没有路的,走的人多了也就成路。”但是,中国足球不具备开路者的勇气,他们的最大贡献在于能把一条康庄大道踩踏成人迹罕至的羊肠小路,你信不信?
  别了!谢徒,J灯。
&&&&&&&&&&&&&&&&&&&&&&&&&&&&&&&&&&&&&&&&&&&&&&&&&   日星期三
  &(字节数: 2654) [原创
12:53:35]&&&&&&&&&&&&&&&&&&&&&&&&&&&&&&&&&&& 有关婚姻的话题(一)
&&& 我不是社会学家,没有哪个责任去说教。所以引发这个话题的原因是,我在一个群里有很多群友,大家总是要围绕一些话题聊天,这个话题就是聊天而来的。出于对当事人的尊重,我没必要把细节描述的太清楚,那么大意就是,一对年轻的夫妻,远在异国他乡打拚,丈夫和妻子之间勇妻子的话说,有一些生分的感觉,比如丈夫外出活动,和别人聚餐或者是别的什么,都不与妻子结伴而行,而还有一些事实是,婚后的第四年开始,夫妻就不在一个房间,而是分房而居。
&&& 坦率地说,我认为这对夫妻之间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或者说得在直白一些,我认为他们之间是出了问题的。相对于他们夫妇二人而言,他们应当是最亲的亲人,何况远在异国他乡,要承受远离亲人的孤独和寂寞。所以,唯有夫妻二人相濡以沫,才能让自己的人生看起来有滋味或者叫做多姿多彩。
&&& 婚姻远远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一双鞋子,合不合适,只有穿上这鞋子的人自己知道。婚姻不仅仅是听着《婚礼进行曲》走进教堂,或者是婚姻的酒宴,交换戒指,喝了交杯酒那么简单。那些日子,那样的场合都好应付,你唯一不能应付的是婚后的漫长岁月。当你面对柴米油盐的时候,当你面对家长里短的时候,当你面对你们每天都要看到的对方的时候,你会相敬如宾,会白头偕老?会么?真会么?这不是小说,不是文艺作品。不要把所有的女人都看成苦守寒窑十八年的王三姐,也不要把所有的男人都当成“自挂东南枝”的焦仲卿。现实中大多数人做不到。
&&& 脚要和鞋子打架,勺子要碰锅沿,这一切都是现实。
&&& 婚姻是一种契约,这契约要包含着诚信和理解。如果做不到,婚姻必然失败。就像一个女人成天怀疑自己的丈夫会不会有外遇,这种猜测远远没有现实来的更真实。你跟踪,你暗访,你吵闹,都无法阻止他果真要“外遇”的心思。
&&& 婚姻是排他的,但是,婚姻已经不是唯一的了。能守住一生的婚姻,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需要双方去合力“经营”。而就中国式家庭而言,很多都是一种“凑合型”的婚姻关系,或者是“维持性”婚姻关系。有的婚姻事实上早已经名存实亡,但是,为了共同的孩子还要坚持下去。这与西方的婚姻关系完全不同。
&&& 在这个充满着诱惑的社会现实里,男人们会被女色诱惑,而女人们也会被财富诱惑,所以,婚变不过是一个极为普通的社会现象而已。而这种社会性的诱惑,让人迷失自己,并不是不具备普遍性的。
&&& 现代的婚姻关系不应当存在依附或者是一方统治另一方,这是一种必需双向的婚姻关系。只有当事的双方处在平等的地位,处在相同的位置,这种婚姻的持久度或者说可操作性才是有保障的。
&&&&我认识很多朋友,他们对人生都有很精确的观点,其中的一位女性朋友在谈及自己的婚姻的时候,曾经说过:我就像一个放风筝的人,老公就是那个风筝,他飞的再高再远,线也在我的手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保证这线不断。我觉得这个女人比较聪明,这种放与收的关系充满着辩证耐人寻味。说得不客气点,真要有外遇,搞点婚外的性,你根本看不住。所以,能做到的就是信任和自律而已。
&&& 前天我接到了一个朋友的电话,在电话里他和我谈起我另外一个哥们的事情。据说到了离婚的“临界点”了,起因很简单,“婚外恋”导致的。电话这端我有些无语,因为这个哥们已经被婚姻的问题搞得焦头烂额,好容易稳定下来,孰料他故态复萌?况且这已经是他的第二次婚姻了。我不好对这样的事情发表我个人的看法,但是,我以为你逢场作戏偷油沾腥做了也就做了,当成“营生”了,那只能说你活该。
&&& 猜忌的婚姻靠不住,相互不信任的婚姻靠不住。
&&& 耐得住漫长的日子,相互看着对方慢慢变老,而不厌倦,是一种能力和美德,说实话,多少人能做得到?
&&&&&&&&&&&&&&&&&&&&&&&&&&&&&&&&&&&& 日星期一&(字节数: 2505) [原创
22:10:50]&&&明视点:
&&&&&&&&&&&&&&&&&& 再说“情色六月天”的判决
&&&&看到有媒体报道说,对大陆第一起网络色情案“情色六月天”的判决,最终尘埃落定,主犯陈辉被判处无期徒刑。
&&& 坦率地说,我非常震惊这个判决,我甚至想象不出来,审理此案的法官大人们,是依据哪一个法律章程,给出了这样一个判决。我甚至认为,这个判决,带着明显的中世纪禁欲主义教徒教会的色彩。这样的判决发生在当代中国,我就四个字:无法想象。
&&& 我记得在数月前,我曾经写过一篇博文,也是谈有关“情色六月天”判决的。从我个人的感觉而言,陈辉等人利用网络,制造了中国据说最大的“网络色情网站”,显然是有悖于国家互联网的管理规定,以及我们对淫秽物品传播的限制和约束,所以,陈辉等受到法律的制裁,完全是咎由自取,给予必要的刑罚,是不需要争议的。
&&& 但是,仅仅因为传播了淫秽色情,就给了一个无期徒刑。它的刑法标准仅仅是“特大淫秽色情网站”?那么哪一条法律说明,这样的传播者要面临这样的牢狱刑罚?而且,在互联网已经彻底和世界互联的今天,我们事实上已经阻挡不住滚滚的色情潮流,黄色的网站比比皆是,无论是境内还是境外,我们封不掉,堵不住。难道就靠着处理或者“严打”一个“情色六月天”就能堵住么?
&&& 许霆曾因为ATM柜机出了问题,非法占用了17万的款项,而被一度判为“无期徒刑”,在举国的哗然声中,法院最终作出了“判处有期徒刑五年”的处罚,从无期到有效刑期五年,我们除了替许霆庆幸,还对这种强烈的反差刑期以及依据的相关法律颇感费解。
&&& 就在不久前,一个银行的行长贪污挪用了公款二十多亿,最终给了十二年的刑期,而一个色情网站的主犯,却被课以无期徒刑,这其中的法律有无可比性?我们的法官大人在执法过程中,究竟依据的是什么?难道说这个贪污挪用二十多个亿的行长,其造成的社会影响和给国家造成的损失,不及一个情色网站?
&&& 不必虚伪,食色性也。但是,在有限的尺度里,这些存在都是合理的。而如今我们在网络上,甚至包括在现实的印刷品中,有关情色的话题比比皆是,为什么一个“情色六月天”就会遭来如此“严打”呢?
&&&&定罪量型不统一,不合理,甚至差异很大的结果就是使法律变成弹簧。并且使人对在中国犯罪的“性价比”产生质疑,给人的感觉就是做贪官似乎比办黄网要划算多了,做大坏人比做小坏人性价比高多了。当个体成为严打或者某次行动的牺牲品时,这样的结果使法律失去了应有的尊严与威慑。而这样显失公平的判决被法律专家顾左右而言它,或者避重就轻地玩起太极推手,这样的专家也让人失望继而失去尊敬之心。
&&& 色情行当已经比比皆是,而一个色情网站主犯却能无期,难道法律果真像海绵一样充满着伸缩性?是真正的依法治国,还是以所谓的道德标准治国,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 &&&&&&&&&&&&&日星期六&(字节数: 1847) [原创
11:51:41]&&&
&&&&&&&&&&&&&&&&&&&&&&&&&&&&&&&&&&&&& 随思录(103)
&&& 媒体披露出来,平安保险老总马明哲先生的年薪是6000万,而马老总也面对媒体毫无愧色地表态,“自己的贡献对得起这份薪酬。”如果仅仅从“贡献对得起薪酬”这几个字去理解,我以为老马的境界差了许多。这种万人之上,靠着员工血汗养活的老总,如此面无愧色,也算比较“极致”。粗略算了一下,老马大约日薪会在十六万之多。一个什么样贡献的人,能拿到这样天价的“薪酬”这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问题。我声明,我不仇富,劳动所得,合理合法。但是,相对于一个国有的保险公司而言,这种天价的“薪酬”它的激励意义更大,还是负面意义更大,这是很值得思考的。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曾经接触过一些平安保险的下层员工,他们的业务做的非常辛苦,而收入也非常普通。相比于他们的“天价”老总,他们的自身价值和工作的兴趣和能力确实值得同情。一个自称“贡献对得起薪酬”的人,想必是鞠躬尽瘁,呕心沥血的,马明哲先生果然如此么?
&&&&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个“天价”的薪酬标准是如何制定出来的,又是如何被认可的。有没有“熊瞎子打立正――只手遮天”的味道,鬼才知道。
&&&&&&&&&&&&&&&&&&&&&& 随思录(104)
&&& 在网上看到两名清华大学毕业的学生,在校内裸奔的图片。而其中的一位裸奔者是这样解释自己的裸奔行为的,是想用这样一种方式,增加校园的一点“人文气息”。不愧是清华出来的高才生,理由都那么充分和无懈可击。马上就要毕业离校了,用自己的裸体为大学母校留下一些影像,按说确实有点“创意”。
&&& 不要试图去从什么“精英”的角度去阐述这一切,这就是两个年轻人的“行为艺术”。或许在他们就读清华的那些年,他们被清华园内的气氛所压抑,而尤其感到没有人文色彩,所以,才再最后时刻,用“裸奔”宣泄了自己对校园的不满和抗争,也试图把自己的裸奔披上一道“人文气息”。
&&& 任何一种行为都是有理由的。裸奔和人文气息之间到底有什么关联,这需要你我他的想象。一个堂堂的高等学府,靠着两个年轻人的赤身裸体跑动,就能增加“人文气息”这未免太可笑了。
&&& 裸奔者引用了哈佛大学的校训名言,为自己辩解“如果身体都不受束缚了,思想还会被束缚么?”这借口多有力度,可圈可点,确实比较“人文”。
&&&& 一声长叹:书读到驴肚子里去了。
&&&&&&&&&&&&&&&&&&&&&& 随思录(105)
&&& 日前看到报道说,亚洲杯预选赛,中国将和关岛,蒙古等争夺小组出线权。有人不无叹息的说:真是悲哀啊,中国足球已经堕落到和这样的国家球队争夺出线权。话其实不应当这么说。目前或许中国足球也唯一只能和这些亚洲不入流的球队“一决高下”了。从亚洲的强队,到二流再到三流,以及到今天的“不入流”或者是“下流”,中国足球看起来就是一个报应,应了那句话“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自己给自己找来的“耻辱感”,自己给自己招来的“鬼叫门”。中国足球从来都不具备正剧的色彩,原本就是一场闹剧,丑剧的戏份。或许只有一次彻底的毁灭或者是“洗牌”才能让中国足球“浴火重生”。而即便撵跑了一个“谢亚龙”终究于事无补。
&&& 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一个现实,期待“体制”改革的,都是一种“超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既然无法撼动“体制”这棵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机制”建设上,在内部管理上,让足球更“职业化”一些。
&&& 足协这种体制下的“怪胎”,体制下的“双面怪”,早应当改革了。既然是民间协会,它却体现不出来协会的色彩,而体育总局的这个“婆婆”直接指派领导的做法,让这个所谓的“协会”看起来就是一个“招牌”而已。
&&& 所以,从来不缺钱的中国足球,这些年给球迷和国人留下的就是“缺德”。从上到下,从领导层,到各级国字号的球员,所以,“德孤必无邻”,所以,也必然要遭受球迷的唾骂。至于混迹到和关岛、蒙古打比赛,你还真得认真点,未必就能战胜对手。
&&& 这就是现状。
&&&&&&&&&&&&&&&&&&&&&&& 随思录(106)
&&& 毫无疑问的是,奥运之后,中国足协的人员肯定要做出一些“调整”。响彻奥运足球赛场的“谢亚龙下课”,据说不久就会灵验,其实,就算走了谢亚龙,你也甭指望中国足球会有什么质的变化与提高。在“政绩”足球急功近利的诱惑下,任何一位“后来者”也会步谢亚龙们的“后尘”。
&&& 足球是一个有规律的团体的竞技运动,任何试图违背规律的行为,最终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所以,谢亚龙其实自己心里非常清楚,他那个“男足奥运进前四,女足奥运要拿牌”就是一句毫不靠谱的“假大空”,是根本不可能的任务,但是,明知不可能,非要吹,这就是官员的本性使然而已。
&&& 在奥运赛前有朋友和我谈起奥运足球,他们认为中国足球这次有东道主之利,会有成功,被我断然否认。现在说出来,不是要说我有先见之明,而是,在我看来根本毫无可能。或许中国足球现在最难受,因为搞足球的人,几乎找不准自己的“位置感”了。这样的失败,是“叉腰肌”或者是“开房者”所能承担的么?
&&&&&&&&&&&&&&&&&&&&&&&&&&&&&&&&& 日星期六&(字节数: 3537) [原创
20:42:46]&&&
&&&&&&&&&&&&&&&&&&&&&&&&&&&&&&&&&& 随思录(99)
&&& 日前看到媒体又在披露,国奥在总结会上,领导愤然爆出猛料:“你们当中有人在大战来临的时候居然外出开房。”为了证明此言不虚,领导拿出了小本子,本子上记的明明白白,己点几分出去,己点几分回来,总之是“三十分钟”。这是一组非常搞笑的数字,数字的背后,我们可能引发出无数话题,但是,在奥运之后,国奥管理层把这个问题拿出来,是要“大义灭亲”呢,还是要摆脱责任呢?无论如何我觉得这不能算一个阳谋,如此处心积虑的记录球员的作为,何不当时就制止呢?输了球,拿出这样的话题,无非是转移一下视线而已。那些不知道自律的球员固然可唾,可是,国奥的官员们,教练团队们难道就毫无责任,然后出来爆家丑,然后出来揭短?
&&& 更可悲的是哪个被爆了“开房三十分钟”的家伙,这么短的时间,无怪有人叹息:如此速战速决比较罕见。
&&& 说实话,中国足球的体育竞技功能早已经不如它的“娱乐”功能。所以,“谢亚龙下课”成为世界性运动会的主打流行口号,你不能不佩服中国足球的娱乐功能实在是太强大了。现在唯一的悬念就是在即将召开的残奥会上会不会有人喊“谢亚龙下课”?
&&&&&&&&&&&&&&&&&&&&&&&&&&&&&&&& && &&随思录(100)
&&& 昨天和一个朋友聊起举国体育的话题,我谈了自己的观点。在我看来,举国体育更多的意义上要追求的其实是“金牌”体育,或者叫做“奖牌”体育,它与“全民体育”并无实质性的关联。在更多的意义上,我倒是可以把它理解为“精英体育”。几十个运动项目,一些运动精英,为了在高级别的运动会上拿奖牌,为国家争得荣誉,他们为此流泪流汗,数年如一日,就为了那一瞬间的成就或者辉煌。这种体育更多意义上,承载着一种政治性的责任,带有一种教化或者激励作用,但是,绝不是全民体育的核心所在。我非常钦佩毛泽东的一句话“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或许才是我们全民体育的精髓所在。
&&& 但是,从奥运会金牌的数量上,至少能反映出一个国家的体育运动综合水平。当然,你不能拿着菲尔普斯,博尔特这样的极端运动员去类比,根本没有可比性。我们的竞技运动水平在提升是个不争的事实,这届奥运会上除了技巧性的项目有稳定的发挥之外,还有轻量级拳击这样的项目,也渐登大雅之堂,这也算是突破。但是,在田径上的劣势依旧存在。
&&&&&&&&&&&&&&&&&&&&&&&&&&&&& &&&&&&& 随思录(101)
&&& 重庆要投资七亿致力打造一座现代化的“丰都”鬼城,已经炒得沸沸扬扬。在西安据说要“再现大唐”盛世,也要投资数百亿,打造现代“文物”。在山东济宁要建文化副都,供世人瞻仰。对于林林总总这些再建的,待建的“现代文物”,到底目的何在,其实就一个,为利益所驱动,为利益所诱使。而至于这种投资,究竟有多大的价值,或者说,多大的社会意义,投资者并不关心,因为不是他们的私房钱,还是纳税人的血汗而已。他们需要的是“打着文化”的招牌,人为地复古,造出一些充满着现代人恶心思维的“文物”。这已经不同于一般的景观打造,已经不同于文化修复。这种“浪潮”一样的“仿古造古”更多的发散出来的是商业的铜臭,是一种追逐利益的需要,与文化无关,与传承更无关。我们已经悲哀到靠着打造“鬼文化”来阐述我们对古代文化的渴望和追求。悲哀到靠着人造的文化副都去顶礼膜拜,然后再看着所谓大唐盛世的袅袅烟火,最好还有复古的汉服,顺便把女人裹脚,三从四德,贞节牌坊都倒腾出来,这叫“文化”。
&&& 在将来有一天人们看着新打造的“丰都”鬼城里,青天白日下那些行走的鬼魂,会不会有一种阴阳不再相隔,原来人鬼可以相通的感觉?可喜可贺。
&&&&&&&&&&&&&&&&&&&&&&&&&&&&&&&&& &&&&&&& 随思录(102)
&&& 北京青年杨佳上海袭警案今天宣判了,不出所料,杨佳一审被判处死刑。这是一个不太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个案,但是,它至少反映出一些东西。杨佳用这种极端的方式,解决了他认为无法解决的问题,造成了轰动全国的袭警大案,他受到法律的制裁是必然的。但是,如果当初不是受到了他认为“不公正的对待”,或者有人能及时化解他心中的仇恨,或许这样的悲剧就可能不发生。
&&& 执法公正,公开,人情化,人性化,无疑是一个老话题,但是,与其激化矛盾,不如化解矛盾。
&&& 但愿杨佳的悲剧不再。任何时候,用极端的方式都不足取。
&&&&&&&&&&&&&&&&&&&&&&&&&&&&&&&&&&&&&&&&&&&&&&&&&&&&&&&&&&&&&& &&& 日星期一
&&(字节数: 3504) [原创
8:13:26]&&&
&&&&&&&&&&&&&&&&&&&&&&&&&&&&&&&&&&&&&& 再说“开房”
&&& 有句俗话叫做:人嘴两张皮,咋说咋有理。把这个送给中国足球是最恰如其分的。其实我一直觉得,什么事后总结,都是扯淡的玩意儿,这种“孩子饿死了――奶水滚滚来”的事后诸葛亮,除了有人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的表示痛改前非,除了有人痛心疾首的恨自己没坐上时光机会去重复,没有别的作用。说的广义一点,可能伤了所有搞足球的人的心,中国足球属于典型的“记吃不记打”,典型的属于在“窝”里算的明明白白的鼠辈,出了“窝”就忘了。
&&& 我所以盯住“开房”这个话题,一而再的做文章,说实话,我对那些“开房”干些什么毫无兴趣,球员也是人,人有七情六欲,干什么是他自己的事,套用一句法律用语:都是民事行为人。我所感兴趣的是,这个时候,抛出这样一个话题的意义何在。
&&& 我觉得“开房”说,有太多值得商榷和引申的地方。既然国奥的管理层,能如此清晰的把这个外出“开房”的球员的行踪纪录的如此详尽,那么会不会有针孔之类的东西,你也得允许我们联想。他们默认了球员的外出开房,然后事后义愤填膺的出来“谴责”:你们当中有人做了对不起球队的事情,你们当中有人出去开房。这镜头,这画面,有点像《最后的晚餐》里面的那个场景,耶稣充满悲伤的看着他的弟子们,然后无比哀怨的说“你们当中有人出卖了我。”
&&& 可惜,中国足球不具备《最后的晚餐》的悲壮,它更多意义上体现的就是一个蹩脚的,人为的闹剧而已。
&&& 现在我们做这样一种假设,如果这次国奥果然进入了“四强”,你信不信,他们也会搬出这个“开房”的话题,只不过味道变了,那时候,他们会说,尽管大赛在即,我们充分体现出“人情,人性”,让球员尽可能的和家人和亲人,和情人团聚,增强他他们的信心和能力。我相信,那时候他们会不再掩饰谁外出了,甚至连谢亚龙据说“特批”了某球员外出,都可以成为写进中国足球历史的“辉煌一笔”。不幸的是,这一切没发生,所以,最后留下了“诙谐的一笔”,“悬疑的一笔”。
&&& 中国足球最可笑的地方,不在于它在赛场上的表现,因为那是人所共知的,最可笑的是他们“事后的总结”,是他们一次次的在同一地方跌倒,摔得鼻青脸肿,却一如既往,这种“执着”比较让我惊叹。
&&& 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的总结,给中国足球带来的依旧是“不长进”,那么这种总结的意义何在?倒是女足姑娘们的痛哭失声的忏悔让我们有发自内心的感动,确又被谢亚龙叉着“叉腰肌”斥责为“三无”,呜呼,谢亚龙说出“三无”的时候,自己没顺手举起自己的手,狠狠地抽自己嘴巴一下?太没有喜剧色彩了。
&&& 从“龙王”到“虫王”剩下的就该是“虫草”了吧?但是,虫草乃进补佳品,中国足球不具备这个功能。就我切身感受而言,中国足球更像“巴豆”,保证让你上吐下泻。而随之一块“入药”的还有“开房”“叉腰肌”“谢亚龙下课”,还有那个详细记录开房时间的本子,闹剧的一切元素都具备了。
&&& 不闹都不行。
&&& 好在这一切都过去了,那么我们是不是该学学赵本山,歪着脖子,眯着眼睛,冲着萎靡不振的中国足球大喊一声:
&&& 请继续下一个话题。
&&&&&&&&&&&&&&&&&&&&&&&&&&&&&&&&&& 日星期日&(字节数: 2259) [原创
8:10:44]&&&
&&&&&&&&&&&&&&&&&&&&&&&&&&&&&&& “开房”又如何?
&&& 有句骂人的话不太雅,还是愿意把它拿出来,东北有句特别“艮”的骂人话,这话的大意就是对那些自己错了给自己借口的人,――你别上不去天怨自己的蛋子太重了,要不你阉割了试试?
&&& 我说过,对于中国足球这种你已经不要用正常思维去看待的体育运动,它唯一可以让你满意的就是它的娱乐功能。就像网络十分火的《国足欢迎你》,就像谢亚龙的“叉腰肌”,就像奥运赛场数十万人狂呼“谢亚龙下课”,这是娱乐,早已经与足球本意无关,早已经与足球的实质无关。
&&& 人是具有创造性的,北京人民很自律的把“SB”的通俗性问候,硬生生地咽了回去,却无法阻止自己的嘴巴喊出“谢亚龙下课”的话语。而在北京,在上海,在沈阳,在天津,在秦皇都同时在赛场有这样的声音。长相酷似“周老虎”的谢亚龙,终于成为奥运之年,最新锐词汇的“主语”可喜可贺。
&&& 无论如何你必须承认,这是一个推责任的时候,大王推给二王,二王推给三王,三王只能拿着“小鬼”垫背,历来如此。我一直很渴望得到,奥运前谢亚龙代表中国足协和体育总局签下的那个“军令状”的原文,我很想拜读一下,用于“励志”,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勇于“吹牛”。我觉得现代人其实没有不吹的,想一想也是,有了“骆驼”谁还看得上马啊?问题是,我们如果没有骆驼怎么办?人造啊。羊圈里放一头驴,那叫大个,别管它有没有能耐,起码形象在。
&&& 我们太喜欢“总结”过去,瞻望“未来”了。所以,无论足球输成什么样子,总结那是一定跑不了的。不知道谢亚龙有没有秘书,如果有,那秘书我估计“死”的心都会有。这“总结”咋写?“男足吉奥运四强,女足拿牌”,这玩笑开大了,一点都没沾上边。男足确实拿牌了,红黄牌一堆,女足也确实前进了,止步于八强。我很相信,“叉腰肌”是一定有的,田径出身的谢专职,还没糊涂到自创词汇,问题是,有了“叉腰肌”女足就能战胜日本你相信么?难道失败和“叉腰肌”有关?
&&& 这又爆料奥运比赛期间,我们的国奥“某队员”居然忙里偷闲跑出去“开房”。我一直觉得把“球员”的私生活放大毫无疑义,而据国外有研究说,适当的性生活,会让运动员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足以让他们在赛场上有出色的表现。这都是传说而已,不足考。问题是,面对一次彻底的失败,足协的官员们,抛出这样一个有“爆炸力”的话题,有什么实际意义?无非是为耻辱的失败,寻找一个不靠四六的借口而已。
&&& 我非常讨厌,动辄就把什么“国家利益”,甚至“民族兴亡”的词汇,强加到体育运动上来,赢了就是赢得了“国家利益,民族就兴旺了?输了就不是?”就像奥运中国军团金牌总数第一,果真能说明我们是“体育强国”?这样的命题一样可笑。大众的体育,和奥运的金牌之间唯一能联系的就是“体育”二字,如果顾拜旦先生在天有灵,看着人间,为了金牌已经成为一群人十几年的磨砺,不知道会不会潸然泪下,这不是他的奥林匹克初衷。
&&&&这时候,拿出一个“开房”的话题,无非是转移了一种视线,增强人们一点猎奇的心态而已,对中国足球有什么意义?开房了导致的中国足球失败?组队三年,一塌糊涂,战术没战术,阵容没阵容,这都是“开房”惹的祸?球员也是人,人有七情六欲,何必指责?比赛输了,输在开房还是输在别的地方?谢亚龙也好,南勇也罢,只不过都想洗白自己吧?就像周老虎头上的那片叶子,你能摘掉么?明显的那么“假”。
&&& 体制问题人皆共知,问题是明知不能改变的情况之下,你只能去参考同类成功的模式。比如为什么“篮球”“排球”“女曲”“羽毛球”“乒乓球”“举重”“跳水”“射击”都能长盛不衰,唯独足球是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这不是领导能力,和“人治”水平的低劣,却又是什么?
&&& 失败了,出来找借口,出来推诿责任,这不能说是下作了,简直就是卑劣。就算有“某球员外出开房”了,你球队的管理层在干什么?而事后拿出来,分分秒秒都记载的很清楚,这咋看都像是一个阴谋了。
&&& 不怪足球上不去,弄了一群阴谋家在指挥。
&&& 呜呼!开房了如何?!
&&&&&&&&&&&&&&&&&&&&&&&&&&&&&&&&&& 日星期六&(字节数: 2707) [原创
21:35:55]&&明视点:
&&&&&&&&&&&&&&&&&&&& &&&&&七亿元与“鬼城”
&&& 无论如何你必须承认,我们富了,有钱了。就像陈佩斯当年和朱时茂演得那个小品,虽然衣着褴褛,但是,哆哆嗦嗦的掏出一把钱,然后大声地说“乡亲们哪,我王老五有钱了。”货币的职能在于它的流通和交换,这是政治经济学家们告诉我们的。最好不要学守财奴葛朗台,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快花吧,所以也才有了消费拉动了市场,需求刺激了消费云云的说法。
&&& 个人有了钱怎么花,不是我们所关心的,只要那钱是干净的,愿意咋花就咋花。国家的钱怎么花,这倒是每一个公民或者是纳税人必须感兴趣,或者要知道的。
&&& 去年人大开会期间,山东济宁的市长大人,在大会上抛出了山东要建中国文化副都的提案,并且很强硬的表态,不管有多少反对的声音,这个项目一定要上。而这个项目据说耗资可以高达三百多个亿。在一片质疑和反对声中,这个据说都被一群院士认可的项目,现在已经没有了什么消息,是不是在悄悄地建,准备给世人一个惊喜?对于据说刚刚解决了温饱的国人而言,是一个人造的“文化副都”更能解决问题,还是,把这三百多个亿,投入到社会公益之中,关注那些生活在温饱线下的人更实在?
&&& 无独有偶,“济宁文化副都”还没消停,这边重庆已经扬言,要投资七个亿,打造一座全新的“丰都鬼城”。我越来越相信,“天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前段时间,体育记者张晓舟写了一篇惹怒了重庆人的文章《重庆――一座很搞的城市》。但是,如今这个七亿元打造现代“丰都鬼城”的手笔,确实让人惊讶。而且,也算是敢为天下先。再往前推,重庆有世界上最大的“公厕”,据说可以同时容纳数千人入厕,看起来巍巍壮观。
&&& 现在我们要认真的讨论一下,投资七个亿,打造一座现代化的“鬼城”的文化意义和历史意义何在?据说文化部的一个司长,已经公开表明支持这种“大手笔”,并且引经据典的认为,“鬼是一种文化”。“鬼是文化,还是文化是鬼”看起来有些拗口。我对数字的概念,一向比较模糊,但是,我还是觉得七个亿,一定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因为我仅仅记住了,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时候,举国上下,血浓于水,人们纷纷解囊,也不过三个多亿的捐赠,这七个亿毫无疑问是哪个数字的翻番。七个亿会让灾区的人民,多少人能住上遮风挡雨的房,能吃上安安稳稳的饭,能建多少所灾区受损学校?能修好多少条灾区毁损的道路?当然,你可以不必赞同我的算账方式,我也就是一个比喻而已。但是,我认为,把七亿人民币,砸到丰都“造”鬼城,远远没有把这笔钱,投资到那些真正需要的地方更合适一些。
&&& 唯物主义者的最不隐讳的观点,就是不信鬼神,而靠着装神弄鬼,甚至把它罩上“鬼文化”的外衣,依旧掩饰不了,这些青面獠牙,虚无缥缈的东西的狰狞和不待人见。我甚至无法想像,巴渝之地,人杰地灵,中国新兴的直辖市,有潜力的城市,把一笔钱,投在“鬼城”营造上,是不是具有太多的讽刺味道?!诚然,文化是一种传承,丰都鬼城也有历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也折射出一些社会的现实。但是,用得着如此发扬光大,如此,不遗余力地“大做文章”,看起来,鬼的诱惑力太大了。
&&& 或许,过不了多久,我们真就能大白天活见鬼,然后文化部的那个刘姓司长说了,这叫文化,我们是看见鬼了,还是看见文化了?或者是啥都没看见,就看见七亿元的白银,明晃晃的,刺得眼睛睁不开?
&&& 当然,企图靠着“鬼”作文章,当“诱饵”,这才是那些蛊惑“建鬼城”的人们的真正目的,做好鬼文化,打出鬼文化的牌,然后是不是有更多的黄金白银滚滚而来,这才是打造“丰都”鬼城的目的所在吧?什么封建迷信,都是扯淡的,这时候只有“文化”,没有迷信,至于这个文化是腐朽还是没落,是应当淘汰,还是应当发扬光大,那就看你的理解了。
&&& 但是,我敢说,这与“和谐社会”“节约性社会”毫不搭界。君不见,阎罗乐的嘴大眼小,这回备不住就给他重塑金身,香火袅袅,受用啊。小鬼们也要乐不可支了,七个亿啊,真金白银的硬通货。
&& 恭喜,我们又要见鬼了。
&&&&&&&&&&&&&&&&&&&&&&&&&&&&&&&&&&&& &日星期三
&&(字节数: 2467) [原创
13:13:32]&&& 那些岁月那些人(下篇1)
&&&&&&&&&&&&&&&&&&&&&&&& 一九六九年底的故事
&&& 在写完《那些岁月那些人》的上篇的时候,我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因为我觉得我释放了什么。
&&& 我笃信言为心声,除非你言不由衷的刻意去隐瞒什么,但是,对我来说毫无必要。
&&& 就在昨天,在QQ上和网友有一搭无一搭的闲聊,我说道我对于自己这五十年的人生有一种非常的惶惑,不觉间五十年过去了,回头看,自己吓了自己一跳:“这五十年,你是咋过来的?”这问题不用别人问,就算是自己问自己,也无法回答。或许只能含糊其辞:要么,反正,或者,如此,就这么过来了。
&&& 人生是一条你永远甭想回头的直线坐标,从你赤身裸体来到这个世界,悲观的说,你就开始了奔向死亡的旅程,只不过在芸芸众生之中,这种坐标的长短不一罢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多少人的命运是被自己所左右,被自己所改变的?多数情形之下,我们更多时巨擘们随意丢弃的“棋子”,是被“政治家”们任意玩弄的“玩物”。我所以“痛恨文革”是因为它泯灭了人类基本的善良和追求,在一种貌似“红色”的风暴下,让人们的思维不敢他想,让人们的行为不敢偏差,而这种对人性的摧残和肆虐,与暴政者们并无二异。所以,在“砸烂封资修”的“破四旧立四新”中,你依稀可以看到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影子,在割断张志新的喉咙,处死遇罗克等人的血腥中,你不难寻觅到德国纳粹的身影。曾几何时,人性的讨论都成为忌讳的话题,曾几何时,自由的向往被打上耻辱的烙印,所以,在更多的时候,我们所谓的思考,我们所谓的经历,就像一个痛苦的便秘者,没完没了地折腾在人生的这个茅厕里。
&&& 我所以把上篇《杂货铺的一把火》定为上篇的结束,是因为,从现在开始,我将要讲述一段小巷之外的人生故事。再次声明,这不是什么杜撰的东西,但是处于对当事人的尊重,我会修改必要的情节,敬请理解。这也不是我的人生回忆录,我没有资格去为自己糟糕的人生写什么回忆录,这就是一段曾经的往事的忠实记录而已。
&&& 一九六九年底,也就是差三天就要迎来一九七0年的时候,我离开了小巷。因为我父亲的单位,响应不世伟人的号召,搬迁到了这座城市,最偏远的北部山区。而我们作为家属,必须跟随。当时,我的二姐已经去了广阔天地去“大有作为”了,我的两个哥哥也分别在两个大型企业工作,唯一的变数就是,二哥必须响应伟人的号召,去了大三线工厂,这一走就是几十年,一直到他今日退休方叶落归根这是后话。只有我和父母一起,去了偏远的北部山区。家里剩下了两个哥哥,而二哥不久就去了四川。
&&& 我至今依然能清晰地记得,要离开小巷的那种心态,除了是一种恋恋不舍,还有一种莫名的情绪,但是,孩子就是这样,他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着新鲜感和好奇心,因此,那时候,我对即将去的北部山区十分期待。
&&& 一九六九年的年底,小巷充满着文革的味道。寒风顺着小巷一路刮过,撕破的大字报,花红柳绿的在地面上或空中好像被什么东西操纵者一样,飞扬着或飘逸着。小巷口的喇叭依旧喧嚣着“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和苗壮,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从东到西,小巷已经有不下十几户人家或搬走,或遣送,或“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心甘情愿的“广宽天地,大有作为“去了。那年月好像不习惯送别,更何况一些人的离去,是很“灰溜溜”的,所以,人们的眼神看起来也和冬日不差上下。
&&& 父亲早已经先期去了北部山区,并投身于热烈的建设事业里,无暇顾及我们。所谓的搬家,其实家里也没有什么“家当”也就是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而已。来搬家的是一台老式的嘎斯汽车,看起来很老旧,开车的师傅五大三粗。他看着小巷的满地狼藉,恶狠狠的骂了一句“他妈的”骂谁不知道。
&&& 老邻居们出来送别,那场景在冬日里有几分凄凉。妈妈的一些姐妹们相互抹着眼泪,大都是“这一走不知道能不能再见”这样的话,事实上,这果然成为一种箴言。我母亲从六九年走出这条小巷,到七九年回到这座城市,到八0年病逝,再也未踏上小巷,这就是人生,真实的冷酷的让你无言以对。
&&& 我站在小巷中央,看着在冬日里略显空旷和凄凉的小巷,心中有一种即将离去的快感,偶尔也夹杂着恋恋不舍的情愫。我生于斯,长于斯,今天终于要离开。小巷的喇叭换了一首曲子,我耳熟能详“毛主席的教导记心怀,一生交给党安排,笑洒满腔青春血,喜迎全球幸福来。”抛开这歌词的内容,至今我依然喜欢这首歌的旋律,激越而充满着蛊惑。那样的年代,多少人热血沸腾,多少人不能自持,所有的冲动都和一种信仰有关,所有的信仰都建立在一种虚幻的权威光环之中。
&& “你难道永远走不出小巷的情结么?”这是我的一个好友在看完了《那些岁月那些人》上篇的叹息,其实,尽管你人走出了,但是,你的心会留下,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很多人也都是这样。
&&& 我不是愿意在小巷的回忆里不能自拔,更多的是,我总觉得它给我的人生故事,实在是太多太多。走了的人走了,去继续他们另外的生活,留下的必须留下,因为生活依然继续,这就是人生最俗套的故事。
&&&&在那段岁月里,被扫地出门的是一种灰溜溜的离去,或者是夜里,或者是凌晨,悄然而去,人去楼空。而自愿“不在城里吃闲饭”的人,是在车上披红戴彩的离去,送别的喜庆锣鼓透着真心的祝福,可是后来他们很多人在“广阔天地”无法温饱的时候,他们的绝望和苦恼又向谁诉?!
&&& 我们家的离去或许是最温和的,小巷里的人们能出动的都出动了。我一直觉得这就是一种人情的真实。年迈的都大爷爷老两口,赵大叔夫妇,甚至兴隆的娘,那个上海阿婆,都破例走下了二楼,操着浓重的上海口音,拉着我妈妈的手,“XX妈妈,侬要保重啊”。执手相送,竟无语凝噎。很多年后,我学到这句诗词,也想起那个场景。
&&&&我坐在嘎斯车的驾驶室里,车子发出低沉的轰鸣声,缓缓地驶离了小巷,缓缓地告别了我的小巷童年,缓缓地告别了我这里的童真的故事和昨天。连生,付军,李氏姐妹,哑巴,鞠木匠一家,破败的照相馆,着火的小铺,门窗紧闭的曾经的理发馆,一切都告别了。你不要期待一个孩子会有徐志摩的心境:“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悄悄地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只有在狭窄的驾驶室里,只有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才是我最惬意最安全,最踏实的世界。
&&& 一路上,司机大叔不停的怒骂抱怨,他说这已经是他本年度第五十次送人“上山下乡”了,一路他咒骂着坑洼的路面,咒骂着在他的汽笛喇叭声中依然不让路的人们,也偶尔咒骂说“疯子,只有疯子才会这样做”。说的谁,我依然不知道。
&&& 透过嘎斯车的玻璃,我看着窗望的世界。看着城市在渐渐消失,看着车子驶向未知的北部山区。
&&& 这是一个无雪的初冬,除了路两旁在瑟瑟寒风中抖动的枯枝,偶尔能看到一两片坚强的树叶,尽管枯黄了,依旧摇曳在寒风中,不愿意离开大地。很多年以后我看到了这样的诗句:“树叶的离去,是缘于风的追求和大地的诱惑”我怦然心动。
&&&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大片的原野,庄稼收尽后的原野,只有在地头看到的成捆成垛的秸秆,以及偶尔看到的,在这样的土地上,闲逛的牛羊。车子很慢,一路上车子发动机会开锅,在前机关的盖子上,蒸腾出白色的雾气,而这时候,司机大叔就要下车,提着一把铁壶四处找水,然后倒入水箱,让车子喘息一阵子,然后继续上路。我数次昏昏欲睡,又数次醒来。天色渐晚,汽车驶入了一条沙石路,车尾带起滚滚的沙尘,呛的坐在车上的哥哥姐姐们不时地咳。
&&& 很多年以后,当我在高速公路上,用不到三个小时就到的当年居住过的这片北部山区的时候,我发自内心的赞叹,便捷的交通和快速的高速路,是连接城乡的最好的纽带。
&&& 车子晃晃悠悠的驶进了山区,我第一次严格意义上看到了“大山”,那种峰峦起伏,那种威猛高大的山。只有四季常青的松依旧倔强的保持着绿色,是那种老绿,深绿,那种透着凝重感和深沉的绿。见不到城市的灯火,偶尔能见到的就是星星点点的灯光。终于,车子停在了一座镇子上,我看到了大半年没看到的父亲。他客气的和司机大叔打着招呼,然后上了车,引导车子朝更深的大山深处开去。在车上,父亲告诉母亲,因为他们的单位还在建设,家属区需要半年以后才能陆续进驻,这期间我们就借住在老乡家中。
&&& 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车子吭吭吃吃的爬过一道山梁后,我们的目的地终于到了。这一路,我们走了八个小时。
&&& 房子是在一道山梁上的草房,一排大约有十几间,我下了车,大人们忙活着从车上向屋子里搬东西。我则走进了这个已经黑洞洞的院落里,没有我在城市里见到的电灯,这里有的只是煤油灯。
&&& 房东一家人,显然是为我们的到来作了充足的准备,走进屋子,一股暖意,火炕烧的滚烫。这里唯一吸引我的,就是那两条拴起来,朝着我们狂吠不已的狗。我远远的看着它们咆哮和瓷牙咧嘴。
&&& 吃过晚饭后,父亲带着司机大叔去镇里的旅馆住下了。司机大叔临走的时候,摸了一把我的头,然后冲着我母亲说“老嫂子,保重啊。”
&&& 油灯在燃烧,悄无声息,灯焰只有豆粒大小的光晕,而上方会时不时地飘起股股黑烟。草房的棚顶是纸做的,偶尔会发出奇怪的声响,房东大娘告诉我,那是耗子在走动,我有几分恐惧感。
&&& 草房的窗子,是那种木格的,唯一的窗棂上有一块小小的玻璃,剩下的部分,都糊着窗纸,在山风中发出一些怪异的声音,就在这里,我搂着从城里带来的猫儿,进入了梦乡,只觉得身下很温暖。这是我养的第一只猫,这只猫有太多的传奇故事,我会在后面的文字里一一道来。
&&& 醒来的时候,已经看到天色微亮,前来送我们的哥哥姐姐都要回去了。两个哥哥没见有什么不适的,挥挥手就走了,唯独二姐哭成泪人。
&&& 我下了炕,走出了屋子。奇怪的是那两条咆哮的狗居然不叫了,它们居然友好的朝着我摇着尾巴,于是我走了过去,在它们面前蹲下来,它们就趴在我面前,任我抚摸。唯有我家的猫儿,毛发乍立的,嘴里呜呜低吼着,站在窗台上充满敌意的看着这一切。院子里早就喧闹起来,房东大娘家的鸡鸭鹅都在不停的叫,而猪圈里那头猪也在哼哼呀呀的说着什么。
&&& 我抬头看见迎面的那座大山,在太阳还没升起来的时候,它依然显得黝黑而高耸。远处不时地传来狗吠的声音,我站在山梁上,看到无数的炊烟袅袅升起,这个时候才感觉到,那座曾经的城市,已经离我而去,我将要面对一段未知的生活。
&&&&&&&&&&&&&&&&&& &&&&&&&&&&&&&&日星期二
&&(字节数: 5785) [原创
7:56:26]&&  随思录(95)
  奥运终于圆满落幕,用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对北京奥运的评价是“无与伦比”,这四个字很辉煌,很巅峰。但是,它浓缩了中国人从申奥成功以来的全部付出和汗水。而我们也破天荒地以51枚金牌雄踞奖牌榜首,这51枚金镶玉的金牌,是不是就可以证明我们是体育大国,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我觉得,金牌至少能反映出一个国家体育的综合实力,也算能体现出来一个国家体育普及的程度。但是,金牌大国,绝不是体育大国。而且,我们必须承认,相比于三大球,以及一些力量型的项目,诸如田径,我们距离世界的差距还很大。而我们更多是发挥了自己的技巧优势而已。
  全民体育是一个老套的话题,金牌体育与全民体育无实质性的关联。我非常佩服运动员们,能在枯燥的环境下,数年练着一种项目,或者一个动作,这种能耐得住寂寞和枯燥的心态,非常人可比,所以,不要光看到他们胸前熠熠生辉的金牌,他们人前的开心笑颜,他们的泪水,汗水有多少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随思录(96)
  看着奥运会的开闭幕式,我发自内心的感觉,我们国家的国力,财力真是一流,不知道最后有关这届奥运会的财务收支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但是,办成这样我以为一定算是“登峰造极”了,也不怪罗格先生必然要留下“无与伦比”的赞誉。英国伦敦作为四年以后的奥运承办地,在北京奥运的压力之下,会不会让他们的奥组委的官员们发狂,因为中国已经史无前例的将奥运抬升到了一个“高度”,后来者要“拔高”或“超越”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出手如此大方的中国,这一次无疑用“实际行动”昭告天下,我们不仅有能力办好奥运,还有能力把奥运办成一个“纪录”,我看谁能超越?
  顾拜旦先生如果在天有灵,看着人间这一场场奥运大戏,会不会为他的奥运宗旨“更快,更高,更强”而暗自落泪,因为他的后人们,已经把这个“宗旨”不仅仅单纯的体现在奥运赛场上,还体现在开闭幕式上,场馆建设上,以及其他配套上,一掷千金,显富摆阔。
  随思录(97)
  这届奥运会,让三十多项世界纪录及奥运纪录作古,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届完美的运动会。有些人是专为体育而生,比如美国的泳将菲尔普斯,他前生是不是海洋动物?如此强悍而疯狂的在北京的水立方揽走了八块金镶玉,这不仅仅是前无古人,后面会有来者么?而牙买加飞人博尔特,更是匪夷所思的三破世界田径赛场的纪录。尤其是他的百米跑,轻松的令人吃惊,优势明显的令人吃惊,牙买加这样一个小岛国,在田径赛场上,如此展现巨人姿态,确实令我们惊叹。
  更惊叹的是博尔特还在临走前,为四川地震灾区捐赠五万美金,为他的中国奥运之行留下了极其完美的一笔。有人说这是他的经纪人或者是他的赞助商的策划的一种商业行为,其实,这就算商业行为,也充满了人情和感动。善良的中国人,不会忘记这个世界上短距离跑得最快的人,也把祝福和期待送给他:博尔特好运!
  随思录(98)
  有关刘翔“退赛”一定是本届奥运最令国人失望的事情。但是,抛开一切说,刘翔的退赛无可非议。唯一值得非议的是田管中心有关这件事的新闻发布会,自相矛盾难圆其说的场面。其实,大可不必把一个运动员固化成一个民族的“精神图腾”,刘翔不具备这种资格和能力。从单纯的人性角度去理解,有伤,退出比赛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现在引起如此大的反响,更多层面的意思,人们已经把一个跑110米栏的刘翔神话了,图腾了,所以,一旦他以正常人的行为出现的时候,人们却愕然无法接受。
  但是,就我个人的感觉而言,把一个“退赛”搞成“闹剧”,是很有人为因素作崇的。明知不能跑,何必作秀?早一点公布真相,早一点宣布退赛岂不更好?
  我依然期待着刘翔能早日康复,或者能早日和罗伯斯并肩站在110米栏的起跑线上,来一次真正的对决,即便失败又有什么?
&&&&&&&&&&&&&&&&&&&&&&&&&&&&&&&&&&&&&&&&&&   日星期二
  &(字节数: 2124) [原创
9:15:33]&&【奥运杂感】
&&&&&&&&&&&&&&&&&&&& 抬出了“体制”的筐&&&&&
&&& 奥运足球结束了,阿根廷人1:0击败了尼日利亚人,摘下了金牌,可喜可贺。鸟巢近十万观众气氛很热烈,但是,呼喊的更多的依然是“谢亚龙下课”。按照王蒙等文化人认为,这十万人大约都属于“无文化比较粗俗或者浅薄的”。这不算是一个文化现象,但是却一定是本届奥运会最受众的话题,谢亚龙赚足了人气,成为本届奥运会被问候最多的人。很有明星潜质,也算本届奥运的另类成功。
&&& 其实谢亚龙下课中国足球就能起死回生,完全是一种悖论的推理而已。职业化十多年,中国足协先后换过三任领导,从王俊生到阎世铎再到谢亚龙,大抵都是药在沙锅里,换点汤水而已。而且,比较搞的是,山草驴变蚂蚱――一辈不如一辈。足球出身的王俊生起码是一个专业人士,到了阎世铎那里就开始不着四六,到今天的谢亚龙几乎就是拿不到足球台面上了。
&&& 面对种种失败,总是要有借口的。而最好的借口莫过于把中国足球的失败,统统归于“体制”的问题,这一刻“体制”又开始发挥它的“破筐”本色,什么东西都可以塞进来,好像一句体制问题就是包治中国足球疑难杂症的最好的灵丹妙药,好像惟有体制问题可以堵住所有质疑者或者批评者的嘴巴,事实果真如此么?
&&& 我们奉行所谓“有比较才会有鉴别”的基本思路。为什么同在体育总局的统一的领导模式下,为什么“篮球”“排球”“网球”甚至“女曲”等等,有起码稳定的发挥和进步。而唯独足球无论是男足还是女足全线滑坡?难道那些项目都不受制于“体制”?它们游离在体制之外么?
&&& 无论是篮球还是排球,起码依然在亚洲保持着绝对强队的地位,很稳定。而网球,尤其是是女网,这几年长足的进步,难道是孙晋芳们跳出了“体制”的樊笼?而还以孙晋芳为例,一个搞排球的人,最后去了网管中心当一把手,并且把网球搞上去了,你能说外行就是不能领导内行么?相比于篮协的李元伟,很多年来一直在这个岗位上监管经营,而男篮的尤纳斯执教了四年,这期间和篮协之间并不都是“洞房花烛”,也有意见相左的时候,为什么篮协没有翻脸让老尤下课走人?而你不能不承认,男女篮球起码在亚洲依然保持很高的水准,这种稳定性难道不是一种协会领导的能力和水平的间接体现么?
&&& 至于其他的项目就不用一一例举了,它们无不存在于现行的体育体制之下。它们成功了就是好的体制,而到了足球这里就成为“体制”有问题。这套理论未免有点自己抽自己的意思吧?
&&& 先抛开所谓“体制”的筐,冷静地看看中国足球这些年的路,你就会得出一个最简单的答案,或许体制是一个左右中国足球发展的因素,但是,一定不是主要的因素。以女足为例,不到三年间七八个主教练的更换,而男足更是滑稽到临赛二十天,拿下主教练。这都是“体制”的问题?你发自内心说,与体制有关么?我说的不客气一些,与谢亚龙先生的人品有关的可信度更大一些吧?
&&& 都在“体制”这口大锅里折腾,为什么别的项目会比足球折腾出彩?答案很难么?就是一个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问题。这几天看到相关的一些有关中国足球的“总结”性的文字,为什么数年前的世青赛上打得回肠荡气的球员,数年以后居然蛇鼠一般?是杜伊教坏了他们?还是足协毁掉了他们?
&&& 至于现在又搬出来“足球从娃娃抓起”,再为自己遮羞就大可不必了。早就是这样了,也一直在抓,要不举国上下会有那么多孩子在踢足球?当务之急还是让联赛制度更加完善。而这种完善更多意义上不仅仅是中超的,中甲的,中B的,只有完备的梯级联赛制度,才能确保各个层面球员的出现和挖掘。
&&& 一个连联赛都抓不好的足协,你指望它还能带给你什么?这是体制之祸,还是人治之祸?朝秦暮楚的中国足球,这些年来不能不说也想开化,而且它们演绎东施效颦已经到了极致,以至于自己如何走路都不会了,从施拉普纳的“豹子”精神,到霍顿的“四四二平行站位”什么“英伦式高举高打”,再到米卢的“快乐足球”,再到“饼子”阿里.汉崇尚的荷兰式进攻,再到今天的福拉多,杜伊,中国足球最后学会了什么?这些都是“体制”的问题?是不是把矛盾转移的太不靠谱了?一会儿洋帅,一会儿土枪,十八般武艺轮流上阵,中国足球是所有体育项目中最能折腾的,折腾来折腾去,折腾成亚洲“三流”下流,实在没有别的借口了,摸着满头的疮疤告诉世人“我本来一身好武艺,让体制给耽误了。”你信么?
&&& 丑陋者必须滚开,就像谢亚龙应当下课一样。因为在他入主中国足协的这些年,中国足球直线下跌,其根本原因就是领导者的原因,所以,鸟巢也好,水滴也好,上海体育场也好,怒吼的“谢亚龙下课”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声音。与文化无关,与浅薄无关,也与文明不文明无关。
&&& 更与“体制”无关,别兜着“体制的筐”为足协,为谢亚龙遮羞。
&&&&&&&&&&&&&&&&&&&&&&&&
&&&&&&&&&&&&&&&&&&&&&&&&&&&&&& 日星期日&(字节数: 2917) [原创
9:44:44]&&【奥运杂感】
&&&&&&&&&&&&&&&&&&&&&&&&&&&&&& & 从王蒙先生禁骂说起
&&&&香港凤凰卫视的主打节目,“铿锵三人行”前一期,在谈奥运的时候,说起女足失利后遭足协专职副主席谢亚龙先生怒斥“三无”的话题后,著名主持人梁文道先生忍不住都爆了粗口,谁更该作检讨,是那些拼尽全力,技不如人的姑娘们,还是谢亚龙先生本人,梁主持愤怒之极,一句“TMD”脱口而出。虽然后来梁文道先生为此道歉了,我觉得,性格使然,毫无必要。说得再不客气一些,中国足球,中国足协值得你为此道歉么?
&&& 日前,看到著名作家王蒙先生,愤然于足球场上,人们对足协,对专职领导的斥骂,在王蒙先生如是说“我对冷嘲热讽、恶搞辱骂中国国奥足球队十分反感。我认为这反映的是一种不文明、浅薄不善良。”要说,有文化的人,看问题的出发点果然与众不同。王蒙先生是一个文化大家,所以,更多从文明、浅薄、不善良“的角度看问题。当然,王先生看到的是一种现象,至于他是否看到了引发这一现象的本质,我不得而知。一个伟人曾经这样告诉我们:“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我对这话笃信不疑。我不相信,一个连中国足球都不去看的人,会去骂足球人,除非是神经病。相对于中国足球这摊糊不上墙的烂泥,所有骂它的人,一定有爱之深,恨之切的心情。这个不知道王蒙先生看到了没有。也不知道王蒙先生,看了几场中国足球的比赛,就感到那些骂声刺耳了。
&&& 上海体育场,一场无关中国足球的奥运足球比赛,球场上空居然荡漾着“谢亚龙下课”的呼喊,搞得阿根廷很摸不清头脑,这种看起来是奇闻的事情,也只有出现在中国赛场上,出现在不争气的中国足球身上。今天,在北京就要举行奥运男足的决赛了,不知道观看阿根廷对阵尼日利亚的球迷们,会不会再喊出“谢亚龙下课”。老谢领导的足球灰头土脸,他本人却是奥运期间炙手可热的人物之一,被人们呼唤名字最多的非他莫属,
&&& 王蒙先生其实大可不必摆出道学家的面容,给我们普及中华上国几千年的文明礼仪,我相信这基本的道理大家都知道。文明的含义也不仅仅限于王蒙先生的观点,至于谁更浅薄,谁更不善良我建议王先生还是多多看中国足球以后再给出自己的答案。我不相信,王蒙先生会有那么大的涵养,看着输得体无完肤的中国足球,依旧波澜不惊,依旧“爱你一万年”。所以,按照王蒙先生的身份,如果看到当年英国主教练泰勒输球后,英国大报的首版就是“泰勒是狗屎”这样的标题,王先生会不会气血攻胸?
&&& 诚然,骂,也骂不出中国足球的进步。这么多年来,他们早已经习惯于把“骂声”当成是一种问候了,按照谢亚龙的理解,那么多人喊他“下课”是一种莫大的“光荣”。王蒙先生不愧是文明人类,和谐社会的师长,什么时候都不忘教诲众生。问题是,你这种仅仅看到一面就拍案而起的做派,未免太“左派”了。把中国足球从二流折腾到三流甚至下流的人不能骂,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最后的足球只能和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比肩的足球不能骂,王蒙先生很期待看到我们面对着一场场耻辱的失败,默默地离去,或者继续把掌声和问候送给他们?说实话,球迷们做不出来。因为球迷没有你王蒙先生的文化和涵养。
&&& 写到这里我特别感触,当年在《十月》杂志上,看到刘心武先生的一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是写“五一九”的,很多年后,一些足球媒体的朋友,无不认为,“五一九”是中国球迷群体的一次苏醒,或者是人性的一次真实的暴露而已。
&&& 人性如此,何必虚伪?
& & 当骂就骂,骂了何妨?
&&& 相比于已经迷失了或者已经找不到血性的中国足球,球迷的嬉笑怒骂都有道理。何来“不文明,浅薄,不善良”?
&&& 虚伪的紧那!!!
&&&&&&&&&&&&&&&&&&&&&&&&&&& 日星期六&(字节数: 2286) [原创
9:51:14]&&&&&
&&& 有关小巷的故事,已经结束了,但是,我心里确实还感觉有一些东西盘恒在心中,有一些不吐不快的感觉。写下这样一些文字,更多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出于一种怀旧,也不是为了没完没了的怀念。
&&& 我很多次梦里的记忆,都是有关这条小巷的,它注定成为我生命里,永远挥之不去的记忆,在梦里我踏上小巷,沿着小巷一路走去,看着物是人非,感受着人们冷漠和警惕的眼神,那些建筑我是那么的熟悉,那些景致与现实无二。
&&& 我从这里出生,从这里走出,尽管走的时候我还是个少不更事的孩子,但是,我对它的印象刻骨铭心。
&&& 小巷的东端看着太阳升起,小巷的西端望着太阳西沉,我坐在家里宽大的窗台上,不知道目送了多少个这样的场景,繁琐而老套,通俗而现实,我从来没认为那是一个枯燥的童年,尽管它充满了窘迫,充满了贫穷,充满了尴尬。就像我现在看到人们燃放鞭炮的时候,十几万头的鞭炮,在瞬间炸响,这在我的童年是不可想象的,我只能把一挂鞭拆开了,放到口袋里,然后用一种包装鞭炮的“马粪纸”,当成火种,一个个的燃放着,听着一声声的脆响,也有说不出来的快乐。而偶尔在路边捡到没有炸响的鞭炮,那更是一件开心不已的事情,拆开所有的鞭炮,集中它们的火药,然后点燃,瞬间看着耀眼的礼花,一片灿烂。
&&& 我有幸赶上那个饥饿的年代,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那个凭着票证的年代。甚至在我的记忆里我都能清晰地记得,母亲带着我去粮站买那种散落在地上的面粉,烙成的饼,颜色就像青色的水泥,咬在嘴里,牙齿要承受着咯吱的摩擦。比我更凄惨的是我的哥哥姐姐们,他们吃过“橡子面”饱受了吃了拉不出来的痛苦。人,是享受的动物,也是会忍受的动物。这是我对人生的一个不完全的另外一种理解。
&&& 我所以对连生的印象深刻,就是因为他“傻”,是全小巷孩子们取笑和作弄的对象。事实上我除了起哄,取笑他,甚至从来不和他说一句话。他的脸上永远挂着两道大鼻涕的痕迹,大大地脑袋,认识很多字,是我唯一深刻的印象而已。但是,他一定是小巷最勇敢,最无畏的孩子,因为他的世界没有恐惧。就像我很多年后,听到他被火车撞得粉身碎骨后,总觉得连生的人生其实是我最好的老师。在他的世界里,那是一种洒脱,也是一种快乐。
&&& 小巷里的那根被鞠木匠小儿子利斧砍过的线杆依然在,只不过上面已经没有了那盏晃晃悠悠的路灯,也没有了电线。所以没有拔掉它,是因为它不影响小巷什么,所以,人们也就习惯了它的存在。那根被油漆浸泡了的老线杆居然没有丝毫的腐烂或者倒塌的迹象,它就这样默默地矗立在小巷几十年,风中,雨中见证了小巷的历史,见证了小巷的昨天,今天,明天。
&&& 我曾经住过的房子,已经被粉饰一新,白墙红瓦,甚至里面的木制楼梯都重新换过,看起来很有些洋气,而那些木制的窗子已经被通用的塑钢门窗取代。唯一没变的就是,门口的那块大大的青石条做成的台阶,已经被人们踩踏出泛着青光的滑面。曾经挖过地道的门前空地,早已经被人们装扮得花红柳绿,绿草茵茵,生机无限。通往后院的道路,被横上了一道栅栏,然后上面挂了一把大大的锁头,好像要永远的锁住什么,尘封什么。我趴着栅栏看去,那口水井上方,已经有了鲜明的红色标记“消防用水”。我曾经特地看了一眼拐子武术教头住过的那间阴暗的房屋,门上挡着粉色的窗纱,窗上贴着已经有几分褪色的“喜”字。
&&& 无论如何,我们的生活总要继续,我们的人生总要继续。
&&& 中学的时候,我的班主任老师,是一个某师范历史系的毕业生,我记得他曾经这样告诉我,他对历史的理解:历史是由无数事实堆积而成的往事。处于一种需要,或者目的,有人势必会粉饰历史,伪装历史,或者缩小历史,或者放大历史,但是,时间是最无情的揭露者,它最终会让这一切还原。这段话对我的影响十分深刻,而事实上,在我走过了数十年的人生回眸看去,也确是这样。
&&&&我不敢说小巷一定浓缩了社会,但是,起码小巷反映了社会。其实,后来我听到人们一种很庆幸的说法,大意就是,文革期间,这座城市的武斗并没有成为一场全城的恐怖,只是派别之间的局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我曾经经常性的看到,所谓的“土坦克”游曳在街面上,偶尔它们会冲着天打出一梭子“12.7mm的高射机枪子弹”,那枪声凄厉而震耳,但是,毕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两派武装交火的事件。
&&&&一九六九年中苏之间的交恶已经公开化了。为了应付随时可能爆发的“中苏战争”,北方的人们一方面在经历着文革,另一方面在提心吊胆的准备对付“北极熊”。所以,这座城市曾经举办了一次规模巨大的全城防空演习,在凄厉的防空警报响过之后,街面上基本见不到行人。而我的一个同学的哥哥,因为在船厂工作,倒班睡觉到上午九点,穿着短裤和往常一样准备去对面的小公园练练腿脚,结果被工人民兵当场拦下。他一再解释,自己不知道戒严的事情,但是,对方哪容他分说,几个工人民兵一至认定他就是出来搜集情报的“特务”,于是激烈的冲突发生了,这个老兄确实是练过的,几个工人民兵当场就被他放躺,当然他最终还是没逃脱被擒获的命运。被五花大绑,打得鼻口窜血。但是,谁也没想到他有什么背景。那次全城的戒严,很多地市都派了人前来观摩,而他的父亲正是从西藏军区派来观摩的一个高官,这件事情后来是很难收场的,据说,他就在公安局,坚持不走了,惹得一干人又是赔礼又是道歉,他都不接受,唯一的条件就是,谁打了我,你们把他给我找出来,我和他们一一单挑,能打过我,我毫无怨言。结果是哪几个直接打他的人,没办法只能出来。被他也照样打得口鼻流血,然后,他告诉现场的人“平了”转身而去。
&&& 顺着小巷走到西端的出口,沿着右手拐下去,是一个小小的理发馆。这个理发馆,从文革开始就是红卫兵们关注的对象,那个胖头圆脸的老板,被红卫兵们剃成了“阴阳头”,挂着木牌子,站在理发馆门前示众,一站就是半天或者一天。而红卫兵们需要理发了,只需要呼唤他一声,他立马就要投入工作。偶尔刮脸的刀不慎割破了红卫兵的某个小部位,就会遭来一顿呵斥“你想杀害红卫兵小将啊”,于是,理发师的胖脸上堆满了歉意的笑,和一连串鞠躬谢罪的动作。因为,我小时候,都在那里理发,知道那是一个相当慈善和睦的老人,对邻居尊敬有加。
&&& 当他彻底被红卫兵扫地出门的时候我看到了,在那辆不知道载着他去向何方的卡车上,他全部谋生的家当,被红卫兵们肆无忌惮的扔在车上。红卫兵所以将他批倒批臭,赶到农村,直接的罪证就是,在他的理发馆里,一张报纸包着一把剃刀,而那张报纸上有“不世”伟人的照片,据说红卫兵们发现这一切的时候,那柄锋利的剃刀正对准伟人的喉咙。于是红卫兵们一致认为,如果不是对伟大领袖有刻骨仇恨的人,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所以,阶级敌人坏分子的称号当仁不让的落在了他的头上。
&&& 这个孤身一人的理发师傅,最后就死在了农村。但是,据说乡亲们厚葬了他,因为他从到了农村就无偿的为乡亲们理发,不收分厘,说是以实际行动向毛主席谢罪。所以,当他最终染病拿不起剃刀的时候,乡亲们都一致认为:没有这样的坏分子。
&&& 顺着理发馆的方向,稍微走一点,就是一个临街的小铺,那会儿我们习惯把它称为“小铺”也就是个杂货店。针头线脑,油盐酱醋,杂七杂八。开小铺的人长的高高大大,身材笔挺,这人姓徐,他的面向很凶,长着络腮胡子,倒是穿着售货员的白大褂。在方圆周围也就有这么一个商业铺面,所以,周边的人们基本都在这个小铺里买日常的生活用品。我经常看到他在小店里,用酒提子兜起一提白酒,然后倒入柜台上的白瓷碗里,然后一仰脖喝干,余兴未尽,会顺手打开糖罐,捞出一颗糖豆,然后咯吱的在口中嚼着,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小巷的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个酒鬼,是一个离不开酒的人,人虽然生得凶巴巴的,其实,是一个对邻居和顾客十分热情地人。偶尔人们急需一点什么,如果没带钱,他会挥一把手,“什么时候给都行啊”,先让人们把需要的东西拿走。而对我们这些经常去小铺买生活用品,油盐酱醋的孩子,他也会经常从糖罐子里,摸出几颗糖给我们,然后挥着大手让我们离去。久而久之,他的小铺名声非常好。而一些和他年纪相仿的中年人,也经常溜达到小铺里,他会随便的用提子提出酒罐里的白酒,当然,还是他那个白瓷碗,端给人家“兄弟,来一口”。对方也不必客气,一饮而尽,然后南朝北国,天上地下。所以,随便你什么时候,在小铺里总能看到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 许多年后我读鲁迅的《咸亨酒店》《孔乙己》好像看到了这曾依稀相识的一幕。口碑,开杂货铺的老徐绝对有着人们一致的口碑,那就是,做事情大气,不拘小节,为人豪爽。老徐是一个退役的,有伤残的铁道兵,他的左腿是假肢,是一次塌方失去的。并因此而转业到了地方。这个小铺面,按照老人们的说法,他是继承了他的叔叔留下的。那一对老人已经很早过世了,无从可考。老徐从大西北来,据说是有妻儿的,还据说,他转业到地方前,是一个连长。但是,人们从来没听老徐说过自己的过去,只是有一次,我们看到他在小铺里,一边喝酒一边泪流满面地喃喃自语。老徐经历的那次塌方,让他失去了十五个战友,而他本人则失去了一条腿。这都是我后来知道的。
&&& 那是一个因言获罪的年代,那是一个因行获罪的年代。
&&& “文革”开始后不久。物资的极度匮乏,让老徐的小铺也变得清冷。而除了油盐酱醋,你也很少再见到其他的东西。老徐小铺的柜台上的酒罐子不见了,糖罐子也不见了。虽然老徐依旧按时开门营业,但是,小铺里几乎坚壁清野一样的四壁徒空,唯一不缺的就是,各种宣传品,最高指示的画卷,年画等等。据说这都是上面指派老徐必须要卖的。而老徐也倒霉在这些东西上。据说老徐曾经愤然地问让他经销这些宣传品的人“这东西能当饭吃,还是当酒喝?”几乎不用描述,在那个年代,说了这样的话,你将面临什么。而随着他被揪斗,曾经倘佯在小铺的一个酒友也愤然揭发老徐诬蔑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他说“大西北的铁路,公路是由累累白骨堆积而成的。”这在当时是不用怀疑的反革命言论,但是,鉴于老徐是荣誉残废军人的身份,红卫兵好像也拿着他没什么太好的办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药老走火入魔彩麟献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