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自定义史蒂夫Car没有定义,我不是类吗

李斌:蔚来汽车将重新定义用户体验
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李斌()(左)1月24日,第二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本届论坛主题围绕“构建竞争·创新·可持续的产业生态”,近百位来自政府机构、行业学者以及科技、互联网、汽车、交通等领域的嘉宾参会。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李斌接受了腾讯汽车专访,以下为专访实录: 腾讯汽车:作为互联网造车的代表,您觉得未来汽车是什么样? 李斌:有一些基本的东西我们先要搞清楚。未来的出行是什么样?未来汽车是什么样?这是两件事。比如说共享的汽车,比如说Uber,分时租赁,无人驾驶等等,这都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出行体验,是作为出行的角度去看的。车,作为交通工具以外的东西,未来汽车应该是不同的,要成为跟人的情感和拥有感有关的物品,未来汽车更多的应该是生活方式的体验。所以未来汽车应该从两个方向考虑,首先要把车还原成为交通工具,给用户更好的出行体验;另外一方面,车要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给用户创造拥有感。我们经常讲怎么重新定义汽车用户体验?这其实很重要。苹果手机也是手机,以前诺基亚、摩托罗拉也是手机,只是苹果重新定义了手机用户体验,不是说通话时长最长,不是说信号最好,不是说电池最耐用,但是为什么我们大家都爱用?因为苹果给用户的是体验,无论软件、硬件服务都是一体化的,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手机做得比它好。这些很细微的东西才是用户真正热爱苹果手机的原因。同理,汽车行业也应该思考如何重新定义用户体验。腾讯汽车:您觉得应该如何定义?李斌:将来的汽车应该从车,围绕着汽车用户的全程服务,包括数字接触点,车联网,还包括生活方式相关的几方面共同去看。车以外内容的权重会越来越高。腾讯汽车:对很多用户而言,可能并不了解蔚来汽车,您担心这种情况吗?李斌:一个品牌的建立,肯定需要时间的。以传统车企为例,比如说,成立至今已经快120年了,也是百年车企。一个汽车品牌的创立是需要时间的,大家对它的信任,是需要厂家通过艰苦工作才能赢得的。从蔚来汽车成立第一天开始我们就在想,汽车用户到底关心什么?我们的出发点其实非常简单,我们并不是要制造一个高大上的品牌,我们只是希望买我们车的用户他能够对我们信任,希望用户能从内心信任我们做的东西,知道我们技术是可靠的,是经过验证的,这是我们的基本出发点,我们一直讲的,是我们能做到的事情。腾讯汽车:量产车有可能在什么时候出?李斌:我们希望这款车能够早点跟大家见面,但是首先我们要保证它最高的品质,但是我们不愿意现在给用户“画饼”说这款车在什么时候可以跟大家见面,这不是我们的风格。除了我们的SUPER CAR,我们将推出的一款高端超跑,这款车不是大规模量产的,可能总量也不会太多。2016年的目标到年底能让大家开上这款车,这是我们的目标。除了SUPER CAR,我们今年整个公司把最主要力量放在量产车的开发上,包括对用户体验的研读。腾讯汽车:蔚来汽车的优势在哪里?李斌:我觉得蔚来汽车优势是,我们真正发自内心的要给用户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给目标用户造一款体验度非常好的车,我们不愿意现在描绘这些东西,但是我们希望做到的是:一旦用户用了我们的车,他就真的愿意去向他的朋友推荐,他就真的会喜欢上这个车,不光是车本身,还有包括跟车有关的一切。我觉得我们真正的优势就是,我们对用户的理解和对将来用户体验方向的把握,我们是非常有信心比别的初创公司要深刻。很多人可能会为了自己的梦想造车,很多人为了跟风造车,但是我们真的是只会为用户去造车,我们整个车的逻辑都是我们先定义,车究竟为谁造,用户所关心的东西到底在哪里,我们要确保我们造的车真的是符合用户的需求,这一点就依靠我们对用户的洞察和对用户体验的深刻的理解。车在定义的那一天起基本上就已经决定它有多大的市场,它能卖多少辆。中国品牌这几年为什么突然市场占有率上升了?是因为他们比合资企业更了解中国,特别是四五线城市用户的需求。产品对路,质量又跟上来了,所以他们市场占有率就上升了。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rolandweng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网友油耗:12.61-19.75L/百公里
变速器:AT
排量:3.0L、4.0L
颜色:(共9款颜色)
110.38万10.38万
1万↓剩余18天
售全国400-转12345
10.38万10.38万
1万↓剩余18天
售全国400-转12345
10.38万10.38万
1万↓剩余18天
售全国400-转12345
400-转12345
400-转12345
400-转12345
400-转12345
400-转12345
400-转12345
指导价:9.98-16.90万
级别:紧凑型车
400-转12345售全国
10.38万10.30万
400-转12345&售全国
10.38万&10.30万
16.90万10.30万
16.90万10.30万
16.90万10.30万
指导价:9.98-16.90万指导价:
指导价:9.98-16.90万指导价:
指导价:9.98-16.90万指导价:
指导价:9.98-16.90万指导价:
下载购车通APP
全国城市列表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p&下雪啦,在此提醒一下各位开路虎的朋友,&/p&&p&请你把你的变速箱旁边的“全地形反馈系统”打开&/p&&p&开到第二档,然后就能进入雪地模式;&/p&&p&开宝马的朋友们呢,&/p&&p&请你把电子档杆左上角,&/p&&p&“OFF”按钮点一下&/p&&p&此时此刻,仪表盘上会出现黄色的符号&/p&&p&“动态牵引力控制系统”就打开了 ;&/p&&p&那么开奔驰的朋友们呢,&/p&&p&请你把“ESP OFF”按键点一下,&/p&&p&打开“动态牵引力控制系统”&/p&&p&骑电瓶车的朋友们,请和我一样,戴好头盔,双腿离开脚蹬子,脚在地上出溜着往前怼。。。&/p&&a class=&video-box&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zhihu.com/video/870528&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true& data-name=&& data-poster=&https://pic2.zhimg.com/v2-ac1ee2fc0f4cfae6886a1da.jpg& data-lens-id=&870528&&
&img class=&thumbnail& src=&https://pic2.zhimg.com/v2-ac1ee2fc0f4cfae6886a1da.jp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https://www.zhihu.com/video/870528&/span&
&/a&&p&&br&&/p&&p&-------------以下是正文--------------&/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68c8db962f9fa52b5339bf9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3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68c8db962f9fa52b5339bf9_r.jpg&&&/figure&&p&1、在人多地段,尤其是&b&路过中小学校所或者是正值放学放假之时,驾驶员一定要减速慢行&/b&,注意雪天路滑带来的交通安全隐患。 &/p&&p&&b&2、保持车内视线清晰▼&/b&&/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12ca5cfe856dac0a43df7c32ab97f6a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28& data-rawheight=&2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12ca5cfe856dac0a43df7c32ab97f6af_r.jpg&&&/figure&&p&热风除雾:打开空调,调至热风较高温度,打开外循环,调整使热风吹到玻璃上,热风除雾效果较慢,刚开始可能因温差变大,会使玻璃上雾气更浓,但几分钟后车内水汽即被烘干,且不会反复出现,车内温度也更舒适,此方法比较稳妥。对于前排侧窗的玻璃,可关闭中央出风口,将侧出风口对准两侧玻璃吹风。&/p&&p&3、雪天没开过车的新驾驶员,今天最好别开车出门,必须开车出门的人,把车开出来以后,在路宽,没人的地方踩几次刹车……轻踩,重踩,踩死……掌握一下自己所开车辆制动距离和侧滑成度。。&/p&&p&&b&4、怎样免去清除挡风玻璃上冰霜的烦恼呢▼&/b&&/p&&p&车辆停放一晚上后,前挡风玻璃结了一层冰,根本看不见路!&/p&&p&这种情况不要强行用雨刮刮刷,会导致雨刮以及玻璃损坏!&/p&&p&启动车辆,开启空调暖风,风向改为前挡风玻璃模式,&/p&&p&吹一会,冰块自然就融化脱落了。&/p&&p&如果有必要,可以去买一个专用的前挡玻璃垫子,方便也省事。&/p&&p&别买太好的,小心给人顺走了!&/p&&p&&b&5、注意开灯提示▼&/b&&/p&&p&一旦遇大风或浓雾视线不良时,要打开近光灯、雾灯或双闪灯提示来往车辆和行人。 &/p&&p&6、保证你在开车时鞋底没有积雪或者薄冰。 &/p&&p&&b&7、不要猛踩刹车▼&/b&&/p&&p&车辆行驶时,遇到情况需踩刹车时,要提前判断,尽量早踩,整个刹车过程中刹车力度要逐渐加大,不能突然猛踩刹车。刹车时尽量不要打方向盘。&/p&&p&刹车时打轮速度过快、踩刹车过于用力等情况都很容易发生车轮打滑。而打滑才是冰雪路面真正的隐形杀手。&/p&&p&&b&8、更换雪地胎、安装防滑链▼&/b&&/p&&p&长期行驶在冰雪路面,最好&b&更换雪地胎、加装防滑链&/b&,起到行车稳定的效果。&/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a8dd5e86fcabce58d5d2a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a8dd5e86fcabce58d5d2a_r.jpg&&&/figure&&p&&b&9、沿着车辙行驶▼&/b&&/p&&p&下雪天开车,最好沿着前车行驶的路线走,这样能清晰地知道路面上的情况,以免遇上冰雪覆盖看不到的危险情况。&/p&&p&&b&10、ABS、ESP功能要开启▼&/b&&/p&&p&如果车辆有ESP及ABS功能,千万不要关闭!它能很大程度上帮助你控制车辆的平衡和方向。但也不要过度依赖,还是要时刻保持警惕。&/p&&p&&b&11、失控打滑怎么办▼&/b&&/p&&p&首先一定要自己冷静,才能正确判断。&/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a670bd91e15e4d648d7718e0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80& data-rawheight=&15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0&&&/figure&&p&当后轮滑向右方时,首先要松开油门,向前进的方向(也就是向右)扭转方向盘,不要刹车。然后再顺着前进的方向(也就是向左)打方向盘,这样重复的左右旋转,直至能够恢复对车的的控制。&/p&&p&&b&12、关于停车▼&/b&&/p&&p&就别拉手刹了,熄火后挂上档就行,化点雪水会把刹车冻上的。&/p&&p&&b&13、雨刷器冻在了挡风玻璃上▼&/b&&/p&&p&可以将空调开至热风,吹风模式旋转到“挡风玻璃”挡位,一会儿工夫雨刷器将自然化开。简便省力,还不会对雨刷片产生物理性损坏。此外,下雪时长时间停车把雨刷立起来,可防止雨刷冻住。&/p&&p&&b&14、车门的锁被冻住▼&/b&&br&可以用火柴或者是打火机给你的车钥匙进行一个适当的加温,然后将高温的钥匙轻轻插进锁眼里,让锁眼的冰遇到高温可以融化掉。另一种方法就比较常规,用吸管对准锁眼吹气,你气息中的高温会将冰冻很快融化。&/p&&p&&b&15、结霜的后视镜▼&/b&&/p&&p&可以在夜晚降临之前用塑料袋套在镜子上,并用皮筋或者是夹子固定。当你第二天早上拿走袋子的时候,就会发现镜子上没有冰霜。&br&&/p&&p&&b&一些网友支招▼&/b&&/p&&p&1、在霜冻的前一天晚上用生洋葱在你的车窗和挡风玻璃上擦一擦,这种奇怪的小妙招会让你的爱车远离霜雾和冰冻的烦恼。&/p&&p&2、想要将雾除去而不弄花车窗和玻璃,可以将一个黑板擦放在车里。或者是把车窗摇下来,让新鲜的空气进入到车里,这样可以很快让雾散去。&/p&&p&3、冬季因为天气冷,气温低,室外存放的车辆,前后风挡玻璃和反光镜,往往有一层薄薄的冰,擦拭很费劲,同时也耽误时间。解决的办法是:头天晚上停车时,摇下四门的玻璃或四个门统统打开。。。让车内与外面的温度一直,第二天早上再冷,汽车玻璃也不会产生雾气,更不会结冰。&/p&&p&总感觉哪里有问题呢(摊手)&/p&
下雪啦,在此提醒一下各位开路虎的朋友,请你把你的变速箱旁边的“全地形反馈系统”打开开到第二档,然后就能进入雪地模式;开宝马的朋友们呢,请你把电子档杆左上角,“OFF”按钮点一下此时此刻,仪表盘上会出现黄色的符号“动态牵引力控制系统”就打开了 …
吱吱~上了一天班快累成狗了,但是这种帖子我还是要多谝一谝。&br&&br&&b&注意:老鼠这条回答没有针对性,现在市面上80%的企业还是良心企业,只是对目前 &/b&&u&&b&&i&个别 &/i&&/b&&/u&&b&存在的坑爹现象做一总结,各位4S店的朋友不要攻击我,我可是脸贴保鲜膜萌萌哒老鼠,口水攻击免疫。&br&&/b&&br&这个帖子我打算打造成我在知乎上面最长最有用的汽车帖子~感谢您的支持与厚爱。&br&&br&现在X店最主要的收益点早已经不是卖车了,现在车价竞争大,各个厂商都把自己的价格压低来取得市场竞争力,尤其像北京天津这种一线城市的X店,新车价格基本上都是全国最低了,卖一辆十万左右的车自己抛去成本只能赚个几千块钱,开X店的成本很大,如果全靠卖车赚钱X店就全要喝西北风了。&br&&br&X店的最大盈利点其实就是售后保养这一块。&br&&br&帖子分成两部分来讲 &br&&br&&b&1.保养&/b&&br&&b&2.维修&/b&&br&&br&&br&说到保养我们把保养分成两种:小保养和大保健。&br&&br&小保养指的是:汽车km的日常保养。&br&有几率被坑的环节有:&br&&b&机油&/b&&br&&b&原厂滤清器&/b&&br&&b&原厂空滤&/b&&br&&b&原厂空调滤清&/b&&br&&b&除锈喷剂&/b&&br&&br&大保健指的是:汽车2万公里的中度保养。&br&有几率被坑的环节有:&br&&b&原厂刹车片&/b&&br&&b&原厂刹车盘&/b&&br&&b&补充冷却液&/b&&br&&b&发动机燃油系统清洗(个别)&/b&&br&&br&&br&(1)机油&br&先从小保养开始说吧,车友们都知道,新汽车跑了几千公里以后4S店会短信或者电话通知您:“尊敬的XX女士/先生,为了保证您汽车的安全使用,请注意检查您的里程表,请在里程行驶将要达到5000公里之前到店保养,XX将为您的汽车做首保,到店前请提前预约以方便给您安排工位,谢谢您的支持与厚爱,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XX公司。”看上去有木有很温馨,而且还是免费的耶,顿时有了一种帝王级的待遇,哦哈哈哈。&br&&br&首保过了以后,后面的保养就需要我们自己掏腰包啦,一般来说 德系车保养费用>美系车>日系车(同价位同等级),具体费用也得看您自己选的机油和滤清器的等级。&br&&br&拿斯柯达明锐1.6自动挡来打比较,&br&4S店报价如下:&br&5W-40原厂半合成机油
&br&机油滤清器
据说是原厂的
106元&br&空气滤清器
据说是原厂的
65元&br&空调滤清器
据说是原厂的
95元&br&工时费
180~450元(这个要参考当地消费水平)&br&&br&总计
769~1066元之间
&br&&br&花了近1000多块钱,你现在坐在接待室嗑瓜子看电视吹牛皮~哦呵呵呵,工位发生了什么你知道吗。&br&&br&我曾经在XX4S店当销售顾问,我的小伙伴在售后实习,实习前三个月只能洗车,到了第四个月开始接触保养,我们俩年龄相仿又有共同爱好,我闲了就爱找他去厕所抽根烟。&br&复原我曾经的一段对话:&br&尼玛(他):(深深的吸了口烟)哎- -组长今天又把我给骂了,这个老逼怕是跟年期了吧。&br&富帅(我):怎么了,你看你个屌丝样。。。下班了我们去拔了你们组长的气门芯走!&br&尼玛(他):今天我给客户换机油,客户自己带了四瓶全合成机油,我就给都加上了,加完以后我把瓶子都收起来放到废料箱里了,组长那个老逼当时没说话,等一会车主把车开走了把我拉到边上一顿臭骂,说我如果这么干就等着一辈子在一级工干吧,你个窝囊货!干活长一长眼色,看看别人是怎么干的。后来我问了我旁边工位的师傅才知道一般这种客户自带机油的,尤其是全合成机油,一定不要把一桶全部倒进去,留一点,两天就攒出来一桶了。。。&br&富帅(我):我擦咧,那个全合成机油一桶要270多呢,怪不得你们组长一个月拿3000块钱老抽芙蓉王。&br&&br&&b&保养的时候把机油留个底子已经成了是保养的时候经常有的事情,有的会把剩下的机油还给车主,但是有的会让你你换机油花了100%的价格,可是新机油只进去了80%&/b&&br&&br&&b&机油在75%以上的时候机油灯是不会亮滴。&/b&&br&&br&&strong&要学会看油尺哦&/strong&&br&&br&&b&睡了哦,晚安宝贝们,明天准时更新。么么哒~\(≧▽≦)/~啦啦啦我爱你们。&/b&&br&&br&&b&哎哟这个网络维护闹得老夫好懊恼,评论区的朋友们很给力哟!!!继续HIGH起来!!!&/b&&br&&br&&b&你们怎么说我都不会生气的啦~~~因为这个帖子又没有让我少赚钱,哦嘿嘿嘿嘿嘿。&/b&&br&&br&小保养第二个坑&br&&br&&b&空气滤清器到底有没有必要换~~&/b&&br&&br&&br&懂点车的朋友们都知道,空气滤清器的作用是干嘛的~过滤进气时候的脏东西/灰尘/小飞虫,以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与寿命,当然啦,这个玩意你用了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变得非常的脏~影响进气量,进而发动机的功率也会有所下降,其实现在市面上用的比较多的是纸制型(或非织造布)的,少量使用聚氨酯滤芯空气滤清器,纸制型的只做成本低,利润高~所以现在普遍使用这种。&br&&br&这个玩意其实吹一吹就可以啦~~~把它取出来,带个小口罩(有非常多的灰尘),拿到修自行车的地方自己吹一下就完了~照样正常使用,但是4S店不这么干呀,就让你换!说这个东西是一次性的!一个成本只有20块钱的空滤尽然卖尼玛79块钱!你坑死你们老哥吧!&br&&br&空气滤清器自己经常吹这点,一个空滤用个15个月(城市三万公里以内)绝对没有任何问题,4S店让你5000公里一换纯属扯淡!空滤可以自己买,上网搜一搜一个博世的空滤才多少钱?你们一个小分厂做的空滤也敢要这个价???你们4S店就是缺乏监管!&br&&br&&b&机油滤清器的利润有多大?&/b&&br&这个玩意还是蛮重要的一个东西,一个好的品牌有很多,上X猫就可以买到,现在比较牛逼的牌子:曼牌、马勒、BB、豹王的,曼牌的稍微贵一点,因为国内没有生产场,全部都是进口的,其他三个国内都有场子,一个撑死了卖30块钱,你4S店一个有了XX标志的机油滤清器就敢说自己是原装的啦!!!你知道副厂什么感念嘛!!!就是一个花了钱冠名的小厂子罢了!!!这还是小事,有时候保养机滤器忘给换的情况都有你造吗???&br&&br&明天说大保健的问题~~~~晚安,欢迎业内朋友来指教!!!吱吱。&br&&br&说到大保健,那么就涉及到比较多的东西了。&br&&br&我这里就提几个比较重要的点:&br&&br&&b&刹车片&/b&&br&&br&&u&打个比方,一对正品的BOSCH AB2849(开科鲁兹的朋友应该熟悉这个型号)厂商指导价卖290元&/u&&br&&br&&br&&u&同样的包装盒,杭州XX汽配城卖90(批发)&/u&&br&&br&&b&水大不大?水大不重要,安全最重要。&/b&&br&&br&大保养,你去换刹车片/刹车片,刹车片这个东西可以说是安全系统里面最最重要的一个东西,如果它挂掉了那么所有的电子安全配置全是扯淡。&br&扔个例子看&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82dbc4c98a252a187ef58aaf_b.jpg& data-rawwidth=&461& data-rawheight=&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1&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82dbc4c98a252a187ef58aaf_r.jpg&&&/figure&&br&我们就以博士刹车片为例:&br&&b&所有正品的博士刹车片都是有防伪编码的,亲们换刹车片之前一定要看这个盒子上面有没有这个标签。&/b&&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6dcc58c450f20ffbb552_b.jpg& data-rawwidth=&389& data-rawheight=&31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9&&&/figure&&br&&br&&b&还有更NB的Brembo刹车片&/b&&br&&b&记住哟~越是高级的配件,假货就越多,因为利润空间巨大。&/b&&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b49fea3ca49da9e8bcbb_b.jpg& data-rawwidth=&754& data-rawheight=&2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b49fea3ca49da9e8bcbb_r.jpg&&&/figure&&br&&b&现在给各位像我这样汽修工人(现在转行了),说句公道话,有时候我们并不知道我们换的这个刹车片是假的,这个是老板进的货,他们才是幕后黑手。&/b&&br&&br&&br&&b&OK,防伪编码做不了假,但是这个贴纸完全可以造假,有时候你不会抱着这个编码直接去查,而且也不方便,接下来看一看这个刹车片,因为好的刹车片和高仿刹车片还是有明显区别的。&/b&&br&&br&&br&&b&第一:摸刹车片摩擦面,表面颗粒感非常均匀,颗粒感越强说明东西越好。&/b&&br&&b&摸起来有青砖的感觉为最佳&/b&&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db91b046c3c5c7bd145fd31db7543dfd_b.jpg& data-rawwidth=&398& data-rawheight=&21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8&&&/figure&&br&&br&&b&这个是劣质的&/b&&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921a8dc6c7c474b6c3d591_b.jp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3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921a8dc6c7c474b6c3d591_r.jpg&&&/figure&&br&&br&&b&劣质刹车片手头(分量)轻,表面也有粗糙的感觉,但是摸上去颗粒感不不均匀。&/b&&br&&br&&br&&b&一般情况下在城市里行驶刹车片跟换的距离为7~9万公里(驾驶技术好会更长一些,跑长途除外),大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每行驶5000公里就要检查一下刹车片,这个事安全之本,大家还是注意一下为好,如果五万公里以内你的刹车片就过薄了,或者感觉你的刹车距离明显变长了,那么你就要思考思考你用的刹车片是否合格了。&/b&&br&&br&&br&&b&&u&亲们晚安~~~明天休息我就多更新点,但是你们要HIGH起来呀!!!(举起你们的双手,跟着最炫民族风一起摇摆~~~)&/u&&/b&&br&&br&&strong&要命的火花塞&/strong&&br&&br&&strong&火花塞这个东西你别看小小的不起眼,但是他是整个动力的起点,如果你的车不小心被黑心的小店安装了劣质火花撒那你可要小心了哟。&/strong&&br&&br&&strong&因为火花塞生产效率高,销售利润大,制造的门槛也不是很高,所以现在单单国产的火花塞品牌就有上百个,我去过杭州,在那里&u&很多小作坊都是挂着别人的商标在生产,自己完全就没有生产资质的啦,也没有工商批准~。&/u&&/strong&&br&&br&&strong&&u&劣质火花塞会带来什么后果?&/u&&/strong&&br&&strong&我擦咧,我不是危言耸听啊,这玩意要是出问题了真的会导致你发动机大修的,我下面图解一下。&/strong&&br&&strong&&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88d096f9ee239ffe564682efe952f4e3_b.jpg& data-rawwidth=&487& data-rawheight=&3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88d096f9ee239ffe564682efe952f4e3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bd0bcd8a0f0_b.jpg& data-rawwidth=&533& data-rawheight=&3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bd0bcd8a0f0_r.jpg&&&/figure&哦吼吼,我的画工有没有成吨的成长~~~&br&&/strong&&br&&br&&br&所以老鼠在这里给大家说一下火花撒的鉴定方法:&br&第一,要知道火花塞的价格,便宜没好货啊亲,一只普通10W~15W的家用汽车国产的单极式铱金火花塞正品的价格应该在:35~45元之间,如果低于35元一支的火花塞不要考虑,连看都别看。。。好一点的大品牌在70~150之间(博士/LDH)&br&好了,现在人家老板也都聪明了,知道什么叫高仿了,所以用高仿的火花塞卖了正品的价格,这个怎么破?&br&Ok,记住三点。&br&1.看火花塞的螺纹处是否非常的光滑,摸上去非常的舒服,不扎手。&br&2.火花塞的陶瓷绝缘体上面有喷涂上去的型号/品牌,拿指甲抠一抠(也别玩命了抠啊,指甲崩了算你的啊),如果很容易的把字扣掉了,你就赶紧把这个火花塞扔了吧。。。连基本工作都做不好还做毛线的火花塞,&strong&陶瓷绝缘体的表面有的和瓷器的釉面一样,非常光滑,也有的和陶的手感相同,这点不能表示火花塞的好坏&/strong&&br&3.用手摇晃终端螺丝帽,正常情况下螺丝帽非常稳没有松旷现象。&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14a632c9ce777f5c3cdfc406cfae9168_b.jpg& data-rawwidth=&131& data-rawheight=&18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31&&&/figure&&br&还有啊,各位帅哥美女再换火花塞的时候售后/维修厂,可能会给你推荐 三极/四极 火花塞,价格是普通火花塞的两到三倍,看起来也非常的高大上,这会儿他们可能会给你说&br&&u&火花塞好,这个火花塞棒,这个火花塞可以增强发动机功率,省油,性价比简直呱呱叫。&/u&&br&呱呱叫我的JJ啊,其实一般情况下原装汽车的火花塞都是单极或者双极的(高性能Gt也是如此),尤其是2.0以下的发动机,火花塞效能的好坏关键不在于电极的多少,而是在于它的热值范围和死火率的高低,这种火花塞我们在车间做过实验,在点火高压包输出电压在18000左右的时候(正常电压)只有一个电极在打火,其他三个是尼玛摆设啊fuck,这些都是单电极火花塞都是工程师们在动力上面测试了很久做出的最佳方案,肯定是最稳定靠谱的,如果能多花个几百块钱让汽车功率变大那就工程师们都要下岗了。&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6c07a7b779b8ff94b1a7e_b.jpg& data-rawwidth=&122& data-rawheight=&14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22&&&/figure&&br&&br&&br&&strong&好了,现在说最后一部分内容,深不见底的大黑洞= =&/strong&&br&我的宝贝售后。&br&&br&啊哈哈哈,说到这我就想起以前的一段经历了。&br&&br&我当时和尼玛在一个4S店里工作,他是售后我是销售,有一天吃完中午去提盒饭看到售后接待室里面围了一堆人,爱凑热闹的小老鼠赶紧赶了过去,看一看是什么情况,&br&&br&顾客凶巴巴:卧槽!我他么汽车最近动力不足起步的时候老熄火,你说我自己买的机油质量有问题,让我放了重新换你们原厂机油,现在原厂机油也换了还是动力不足,你又让我清洗燃油系统,清洗完了麻痹800块钱有个屁用啊!老子的车还是老样子!现在你他么又让我换气缸盖了?你信不信我砍死你?(最后一句话没说,是表现在脸上的)&br&&br&售后顾问小精灵:先生,我们售后一切都是按照我们总部制定的检查标准去走的,全国所有的点都是这样的工作流程,我们修理工都是有多年经验的,但是你这个车的情况的确比较复杂,我们判断有可能是因为您自己加了不符合标准的机油造成磨损过度(先让你很被动),然后连带了一系列的问题,我们这里都是有全程监控的,你可以看一看,一步一步全部是按照操作规范走的,绝对不是我们的问题(抛开责任),您看这样我们4S店是做服务的,最主要的还是要为你解决问题,我们让师傅加班加点把您这个车给您闹好,争取让您今天开走您看可以吗(利用车主着急用车的心理)。&br&&br&这个售后顾问一个月工资是我和尼玛加起来六倍多= =&br&&br&嘿嘿嘿,我和尼玛就在回家的时候开始黑这个售后小精灵(长得太像魔兽里面的小精灵了)。&br&&br&我:“尼玛,今天那个东北人的车到底怎么了?”&br&&br&尼玛:具体情况我不太清楚,上周好像是王师傅(机修组大拿)昨天出去了,让二田(大拿的小弟)诊断的这个车,二田就拿个解码器在车上面做了一下午,先是说燃油系统堵了,后来又读出来一个机油压力传感器的故障码,二田那个傻逼还不知道,不管有啥问题就往工单上面填“建议清洗燃油系统”,该换火花塞了,写“更换火花塞,建议清洗燃油系统“,该小保养了”更换三滤,建议清洗燃油系统“,该换刹车片了,谢”更换刹车片,建议清洗燃油系统“,每次有一个清洗燃油系统的小精灵那里就拿200块钱提成。”&br&&br&我:那今天老王回来了这个车怎么诊断了?&br&&br&尼玛:老王说这个车就是气门闭合不严,是我们凸轮轴的先天缺陷,在外面换更凸轮轴就行了,但是换凸轮轴才几个工时几个提成啊,老王一家子还等着吃饭呢。。。所以就和小精灵这个狗东西玩了这么一出。&br&&br&我:嗯,你现在说的话已经被我录音了,如果你不给我买芙蓉王我明天就把这个路由给小精灵听。&br&&br&尼玛:我擦咧!@#¥%……&&br&&br&&strong&售后最擅长的不是修理,现在4S店流行的说法叫“换件试修”,那就是说本来能修的东西不修了,直接给你换一个拉到,速度快,提成高。&/strong&&br&&br&&strong&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strong&&br&&br&第一:结交一个x店的售后师傅。&br&&br&第二:别去x店,去一类维修厂,真正的高手都在这里。&br&&br&以上是全部内容,谢谢大家看完,希望对你们有帮助~~~~&br&&br&吱吱吱,爱你们的老鼠。&br&&br&微信公共号帐号:李老鼠说车~~~欢迎探讨各类汽车问题,也想前辈多指教。
吱吱~上了一天班快累成狗了,但是这种帖子我还是要多谝一谝。 注意:老鼠这条回答没有针对性,现在市面上80%的企业还是良心企业,只是对目前 个别 存在的坑爹现象做一总结,各位4S店的朋友不要攻击我,我可是脸贴保鲜膜萌萌哒老鼠,口水攻击免疫。
其实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到的是汽车变速箱,比如下图(来源于网络):&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b4bc7cc1ca074d6acd89efaecb529a37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b4bc7cc1ca074d6acd89efaecb529a37_r.jpg&&&/figure&——↑汽车变速箱↑——&br&&br&显然,汽车变速箱充满了让人叹为观止的各种因素,复杂、精密,严丝合缝,充满了机械之美。但是,我一瞬间又忽然想到了无级变速箱:&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49f0d474d77eda39a82f2a8fd3da6026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10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49f0d474d77eda39a82f2a8fd3da6026_r.jpg&&&/figure&——↑无级变速箱(模型)↑——&br&&br&虽然依旧精密而闪亮(大概是因为模型的原因),但是相比变速箱却简单了很多,甚至于有些无级变速箱可以称得上是单调。&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3fc9e9e2d3be9fbf366e87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21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单调的无级变速箱↑——&br&&br&对比着两种不同的机械,无意之中我忽然想起来我一位在汽车行业工作的亲戚跟我说起过的话:汽车里最难设计的是你最常见的汽车,那些高级跑车用着不计成本的方法冶炼生产装配维护,设计这样的车对设计师而言反而是容易的。但是对那些注定要生产无数辆的汽车,你要绞尽脑汁去简化结构、增加可靠性、可维护性,直到你可以用最低的成本造出最可靠的汽车。&br&&br&再次回顾题目:“深入了解后能让人叹为观止的机械产品”,显然汽车的变速箱是属于一眼就让人叹为观止的机械产品,无级变速箱看似结构更加单调,远不如变速箱那样让人一眼就觉得惊为天人,但是当人们去仔细了解无级变速箱的发展历史以及曾经攻破的技术难关,人们一定会认识到,这样的机械产品其实凝聚了工程技术人员太多的心血,而从有级到无级,化繁为简,虽然没有能够夺人眼球,但是意义却十分重大,正所谓大巧不工是也。&br&&br&所以我决定,不去讲汽车变速箱(其实我也不太懂,嗯……),而是从我自己的专业角度出发,去说一样你们虽然习以为常,但实际上却拥有让你叹为观止的背后故事的机械产品:&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a1c9bce919caa3a66096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a1c9bce919caa3a66096_r.jpg&&&/figure&——↑螺栓↑——&br&&br&对了,就是螺栓。&br&你以为这个时候我要说:“你们还是另请高明吧,我一个搞航空发动机的,怎么来说螺栓了?”&br&但是实际上我却反要问你:航空发动机里的螺栓跟上图的螺栓有什么本质区别吗?&br&知道你不一定答得上来,我明确告诉你,除了精密螺栓之外,航空发动机中的螺栓与上图的螺栓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从功用上说,螺栓就是把两个带孔的零件压紧在一起的一种装配用零件。&br&&br&我首先要强调的是:螺栓的结构简单,带螺栓的连接结构也同样简单,无非就是螺栓孔,螺栓,螺母这些东西。&br&这么说吧,即便是最高级的航空发动机上,理论上给你一把测力扳手——甚至于你可以随便去五金商店买一把,告诉你怎么拧,你也可以完成螺栓的装配,并且日后航发上天的时候,一点问题都不会有,整个装配的过程不需要多么复杂的仪器和丰富的经验。&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2f7ba04d79dca3ee18dc_b.jpg& data-rawwidth=&710& data-rawheight=&1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2f7ba04d79dca3ee18dc_r.jpg&&&/figure&那你又要问了:“这么简单我还叹为观止个蛋蛋?”&br&&br&又轮到我反问了:“坐过公交车没有?是否有过公交车一经过减速带,车里的各种广告牌噼里啪啦响成一团的情况?”&br&再请问:“你的自行车(普通自行车)是否隔三差五就要去紧紧螺丝,不然只怕是自行车越骑越散?”&br&&br&其实上述情况是螺栓最常遇到的情况:松动。因为螺栓螺母毕竟不是焊接在一块儿,两个板子用螺栓拧在一块,你总是掰来掰去、晃来晃去,时间长了,螺母逐渐松开来了。&br&而且要知道,公交车的震动最大能有多大?工作环境再恶劣能有多恶劣?航空发动机呢?&br&汽车广告牌松了,不过是随便震震,航空发动机掉下来一颗螺栓,估计就要死人了。&br&&br&当然,学过一点儿机械设计的人应该知道,不就是螺栓脱落吗?螺栓防脱落的方式有的是,简单的弹簧垫片、双层螺母、自锁垫圈,复杂一点儿的止动垫圈、粘结,实在不行就焊成一块儿,这总不会掉了吧。&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03fda1e2956fccb58617ba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03fda1e2956fccb58617ba_r.jpg&&&/figure&——↑螺栓自锁垫圈↑——&br&&br&确实,以上的说法没有错,而知道这样的措施的人也在无意中明白了机械设计的第一层境界:功能设计 ,也就是用各种方法保证机械结构可以实现一个功能,并且在结构运行的过程中保证其完整性,不会掉个零件什么的。(上述说法不太严密,就当我随便说说的啦)&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2f7ba04d79dca3ee18dc_b.jpg& data-rawwidth=&710& data-rawheight=&1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2f7ba04d79dca3ee18dc_r.jpg&&&/figure&好了,这下似乎是行了,加上自锁垫圈,弹簧垫片(发动机里还经常用止动垫圈),围观的小王同学表示他干脆就把螺栓跟螺母之间焊死了,这下螺栓应该没有问题了吧。&br&那我就又要发问了:“你是否断过鞋带?”&br&虽然你表示这什么破问题,断鞋带和螺栓有什么关系?但是你仔细一想,好像你确实断过鞋带——就算自己没断过,可能看到别人断过。&br&&br&我们导师没事儿提到过,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可能是鞋带。因为这是一种有效的连接结构。我一想,这说得有道理,鞋带确实是实现了很多你原先用单一的一个物体做不到的事情,比如说买20辆夏利用鞋带绑好了,开起来跟火车一样(郭德纲语)。&br&&br&而“断鞋带”的意思就是,螺栓作为连接结构一部分,是要受力的,所以如果受力过大,螺栓是有可能断的——而且就算不断,螺栓拧的太紧,螺纹也是会变形的。&br&所以螺栓能不能用,用多大的螺栓——是用如下图这么大的螺栓,还是用小一点的尺寸,这些跟螺栓的直径、材料、工作环境有关,是要通过计算分析才能决定的。&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48adcae92c7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48adcae92c7_r.jpg&&&/figure&&br&而如果你知道螺栓的强度校核,那你已经知道了机械设计的第二层境界:力学设计。这层境界,你要考虑结构受力的大小,对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再根据结构的材料,确定结构会不会断裂。这又叫静强度设计,一般采取的原则是裕度设计,就是计算出来螺栓预计要承受1吨的拉力,那你找个承受300吨拉力都不会断的螺栓肯定是没问题的——当然,就是有点儿二而已,一般来说工程上会取一个系数,比如说1.5,也就是用一枚可以承受1.5吨的力的螺栓就能够保证这颗螺栓不会断,而如果希望结构更加可靠一些,系数取2,2.5,等等。&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2f7ba04d79dca3ee18dc_b.jpg& data-rawwidth=&710& data-rawheight=&1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2f7ba04d79dca3ee18dc_r.jpg&&&/figure&好了,这么看来螺栓结构也不过如此,毕竟一个大学一二年级的工科学生就会学到类似的强度校核方法和设计方法。&br&&br&但是实际上,事情才刚刚开始……&br&&br&首先,两个板子通过一个或者几个螺栓经过校核后连在一起,螺栓不会掉,也不会断,也不会发生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你去用力的、不断的、连续的、粗鲁的将看起来连在一起的板子动来动去,扭来扭去,一段时间之后,请问你看到了什么?&br&正确答案:“一个精神有问题的虐板狂人。”&br&补充答案:“板子居然松了!”&br&&br&我们不去管精神病的问题,就说板子松了事情,这个时候就有点儿费解了,螺母动了吗?确实不会动,不相信你可以焊死;螺栓断了吗?塑性变形了吗?也没有,毕竟螺栓受到的拉力经过校核,不可能让螺栓断裂或者塑性变形。那是怎么回事?&br&&br&这个时候我们把螺栓拧开,把板子放到灯光下一看(请配音:嚯~~~~~~~~!):&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4d2bbc9de7e75b4538923ffaadfec01a_b.jpg& data-rawwidth=&375& data-rawheight=&28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5&&&/figure&——↑接触表面的磨损↑——&br&&br&发生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因为虐板狂人有多么大的威力,而是因为螺栓连接看似稳定,但是实际上接触面之间还是会有些区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微小的相对位移,而金属之间磨来磨去的,铁杵都能磨成针,何况小小钢板乎?板子磨得越来越薄,当然就松了。&br&&br&这种现象,在工程里叫做微动磨损,微动是说的连接界面动来动去的幅度非常小,你肉眼几乎不会观察到,磨损就是说的材料的磨损。一般来说正常的螺栓,比如说一个柜子的螺栓,没事儿没有人去总是动来动去,所以即便螺栓接触面会有磨损,但是磨损的速度很慢,有限的寿命内你看不到松动。&br&但是如果磨损的速度非常快呢?就不说航空发动机里、转子转起来速度得有一两万转每分钟,就说汽车上的螺栓吧,路上零零散散的小石子让汽车颠来颠去,这样的振动频率也不低,你就想螺栓连接的板子你用一分钟好几千下的速度扭来扭去,这板子吃得消吗?&br&&br&于是你灵机一动:“如果拼命地拧螺栓,让接触面近乎是黏在一起,那不就不会磨损了吗?”&br&&br&恭喜你,答对了。接触界面由于你的压紧力非常大,其接触会进入粘滞状态,这种状态下可以认为接触界面即便是微小的相对位移也没有。&br&&br&所以问题解决了吗?&br&&br&好的,两个板子通过一个或者几个螺栓经过校核后用力拧紧在一起,螺栓不会掉,也不会断,也不会发生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接触面哪怕是一丁点儿微小的相对滑移都没有,你去用力的、不断的、连续的、粗鲁的将看起来连在一起的板子动来动去,扭来扭去,一段时间之后,请问你看到了什么?&br&&br&你说:“精神有问题的虐板狂人?”&br&嗯,差不多,但是更关键的是,你看到了(请配音:嚯~~~~~~~!):&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d5bcb0f9a6db_b.png& data-rawwidth=&288& data-rawheight=&25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8&&&/figure&——↑疲劳裂纹↑——&br&&br&对的,你把螺栓拧的那么死,那么用力,那么不温柔,时间长了,螺栓接触面当然得出裂纹了。&br&&br&有人就问了,裂纹是什么东西?&br&其实裂纹就是裂纹,专业术语又叫疲劳裂纹,跟疲劳有关的裂纹。&br&说起来疲劳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首先疲劳是什么意思?人的疲劳是指人还醒着,没有睡着,但是已经想睡了,这么磨蹭着磨蹭着,人迟早得睡着,但是什么时候睡着?说不准,反正得睡着。&br&机械的疲劳就是零件没断,但是时间长了得断,什么时候断?不知道。有个分布的概率,只能说一段时间以后零件坏的概率有多大。就好像一根铁丝你弯了一下,没断,两下,没断,上述现象说明铁丝中的应力还不足以使铁丝断裂,所以这根铁丝就安全了?并没有,多弯几次就断了。但是弯几次?这个有个统计数据,也许20次,也许30次,也许40次,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是30次。&br&&br&所以我们终于引出来机械设计的第三层境界:可靠性设计。&br&&br&可靠性设计这个事儿,各个行业有各个行业的定义,但是在我看来,与功能设计、力学设计不同的地方就在于,这个时候考虑零件的坏是跟整体有关的,比如说,接触面之间磨一磨就松了,但是多长时间会松?这个跟你摩擦的滑移距离和压紧力,还有摩擦的频率有关,这就要考虑这个螺栓在机械结构中具体的环境了。如果是在发动机的转子上,好的,大概知道是个什么环境了,摩擦的频率是转速;如果是在机匣上,又是另外一个工作环境,另外的摩擦频率。&br&&br&那么可靠性设计的依据是哪儿来的呢?这个就要靠大量的试验了。同一个螺栓拧紧力,换个滑移距离试试,对寿命有多少影响? 换换拧紧力呢?换换材料呢?所以可靠性设计是个费钱费力费时间的事情,是要靠积累的。而一般说工程经验,经验在哪儿?大概就在这里。&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2f7ba04d79dca3ee18dc_b.jpg& data-rawwidth=&710& data-rawheight=&1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2f7ba04d79dca3ee18dc_r.jpg&&&/figure&好了,螺栓的故事就这么结束了?远没有。&br&&br&所以我再问一个问题:“螺栓把两个零件压在一起,那零件压在一起了吗?”&br&&br&你说这不是废话么,都压在一起了,难道还能不压在一起?&br&&br&这个倒不是废话,因为接触界面是一整个面,整个面上,只是有一部分被压在了一起,剩下的部分却没有。&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d97e8d9be088a2454502_b.png& data-rawwidth=&771& data-rawheight=&2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d97e8d9be088a2454502_r.png&&&/figure&——↑接触面接触状态↑——&br&&br&可以看到螺栓压紧的接触面,实际接触的区域只有虚线中的那一小部分,一个小圈儿而已。剩下的部分,属于“好像压紧了,但却没有压紧,虽然没有压紧,但却并没有分开,即便没有分开,但也不能说连在一起”的状态,十分的复杂。&br&一般来说,如下图所示的航空发动机法兰螺栓连接结构,一圈无数个螺栓孔。之所以要打这么多螺栓,一般不是因为强度问题,而是因为气密性的问题。因为毕竟螺栓影响到的范围就是那么一点儿,必须要打螺栓孔打的比较密集,才能够有良好的气密性。&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83c2fc3277f0deebff852_b.jpg& data-rawwidth=&515& data-rawheight=&4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83c2fc3277f0deebff852_r.jpg&&&/figure&——↑航空发动机中的法兰螺栓连接结构↑——&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2f7ba04d79dca3ee18dc_b.jpg& data-rawwidth=&710& data-rawheight=&1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2f7ba04d79dca3ee18dc_r.jpg&&&/figure&好了好了,现在螺栓的问题总算是解决了吧?&br&&br&还远远没有,这才刚刚开始。&br&我再问一个问题:“螺栓把两个零件拧在一起了,所以两个零件就拧在一起了吗?”&br&&br&你说:“我特么不会再回答了,你爱咋咋地吧。”&br&&br&螺栓把两个零件连在一起,跟两个零件完全焊接在一起是不一样的,因为螺栓不是把接触面整个连在一起的,而只是一小部分区域,所以相对而言,用螺栓连接在一起的两个零件容易产生变形一些,也就是说连接结构对组件的刚性是有影响的。为了评估连接结构对组件刚性的影响,得计算,得仿真,得试验。&br&&br&再接着,螺栓压在一起的接触面会摩擦,那么对组件的阻尼特性也是有影响的,为了评估这个影响,得计算,得仿真,得试验。&br&再接着,螺栓压在一起的接触面会磨损,那么对组件的刚性和阻尼特性影响不是恒定的,那怎么办呢?得计算,得仿真,得试验。&br&再接着,很多螺栓的情况下,各个螺栓好像不是拧的一样紧的,那么这会对组件有什么影响?得计算,得仿真,得试验。&br&再接着,螺栓拧紧的顺序好像也会对组件的力学性质有影响,这怎么办?得计算,得仿真,得试验。&br&……&br&……&br&……&br&&br&所以,螺栓背后到底有多少可以说的呢?这么说吧,我有一本国外关于螺栓连接结构的研究专著,不过才500多页而已。这还只是机理研究,还没有说螺栓连接结构对汽车的影响,对飞机的影响,对轮船的影响,对发动机的影响,对力学特性的影响,对动力特性的影响,对疲劳寿命的影响。而这里面任何一个问题中的任何一个小问题的任何一个子问题的研究,就够写一本书的。&br&也就是说,为了拧好一颗螺栓,人们在各行各业、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计算、仿真、试验,把大把大把的心血、时间、金钱投入到了小小的螺栓之中,就是希望螺栓拧的好、拧的稳、拧的简单、拧的潇洒、拧的步步生风,拧的一日千里。&br&大概就是这样。&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2f7ba04d79dca3ee18dc_b.jpg& data-rawwidth=&710& data-rawheight=&1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2f7ba04d79dca3ee18dc_r.jpg&&&/figure&想起来在多年前,有一种说法很流行——可能到现在也是经久不衰,那就是中国的工业输在工艺上,连街头炸油条的大叔都能眉飞色舞地说哪怕是生产线完全从国外移到中国,中国人装配完了也跟外国原装进口不一样。然后又会仿佛大彻大悟地说,外国工业革命都几百年了,肯定比我们经验丰富一些,我们得慢慢积累。&br&&br&所以请问,“中国人怎么装配的?”&br&我自问自答吧,“拧螺栓装配的。”&br&所以再请问,“那外国工业革命到现在几百年了,都积累了些什么?”&br&我实在也不是谦虚,就最后自问自答一下:&br&&br&“特娘的拧螺栓呀!”&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a1c9bce919caa3a66096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a1c9bce919caa3a66096_r.jpg&&&/figure&-------------------THE END----------------------
其实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到的是汽车变速箱,比如下图(来源于网络): ——↑汽车变速箱↑—— 显然,汽车变速箱充满了让人叹为观止的各种因素,复杂、精密,严丝合缝,充满了机械之美。但是,我一瞬间又忽然想到了无级变速箱: ——↑无级变速箱(模…
&b&未经许可,禁止转载&/b&&br&&br&楼主问了个好问题。我国作为一个汽车普及时间很短的国家,国民对汽车认识误区真的不是一般的多。我也来说一下:&br&&br&&b&关于油耗&/b&&br&1.&b&转速越高越费油&/b&。&br&这个可能是国人最严重的误区,而且很少被纠正。一般的家用汽油机在高负载情况下的最佳效率区间在转之间,国人驾驶手动挡轿车日常驾驶,2000转换挡也算合适,兼顾油耗和噪音。但即使是需要急加速的情况也常常2000转就升档,导致升档后转速掉到2000转以下的低效区间,反而因为动力过差要补油,正确的换挡反而应该是到3000转以后再换挡,此时转速掉到转,反而省油。&br&&br&2.&b&排量越大越费油&/b&。&br&实际上高速超车大排量一般转速可以保持在高效区间反而省油。小排量只是在怠速和低速的时候会有优势。总的来说同样的发动机技术,适中的排量最省油。这个适中的排量,对于紧凑型车是1.8-2.0(有些车型1.5和1.6的可能也不错,这个是一些14年换代的新车才出现的新情况,也是技术提高了,新的1.6和1.5发动机动力达到了之前1.8发动机的水平),对于中级车是2.0-2.5。涡轮增压可以比这个小一点。太小的排量实际上导致发动机很多时候超过最优工况工作,反而更费油。对于传统动力车油耗影响最大的第一是车重,第二是空气动力学特性,比如高而方正的SUV就会费油,第三是变速箱和发动机技术水平,最后才是排量。&br&有的时候,用户数据确实反映出紧凑型车上,1.6的排量比1.8和2.0的省油,中级车上2.0比2.4 2.5的省油,但这个很多时候其实是因为小排量发动机的驾驶者驾驶车子用到了更少的动力,即使动力不够也因为油耗和噪音的原因不愿意大油门的缘故。&br&&br&3.&b&小一级别的车比大一级别的车省油&/b&。&br&小一级别的车一般比大一级别的车轻,在低速运行下因为主要阻力是受车重影响很大的滚阻,确实有油耗优势。但是小一级别的车往往变速箱,发动机的技术比较低,加上因为车身较短又要保证空间,无法做出最流线型的设计,中高速行驶风阻较大,也不利于省油。同时小车发动机配置过低,小马拉大车导致油耗上升的情况,也比大车多些。上述情况在小型车和紧凑型车之间尤为明显,实际上紧凑型车现在普遍油耗不比小型车高多少,即使在小型车优势较大的城市驾驶,有一些紧凑型车比一些小型车也还是要更省油&br&&br&4.&b&手动挡比自动挡省油&/b&。&br&这句话在自动挡发展早期是正确的。传统的5MT相比4AT,档位更多,转速更容易控制在高效区间,加上没有液力变矩器带来的损耗,确实一般来说更省油。但是现代的自动挡通过改进换挡程序,增加档位等等,已经可以做到跟手动挡差不多甚至比手动挡更省油。而CVT因为传动比可以连续变化,双离合变速箱因为换挡间隔极短而且传动效率极高,基本上都可以做到比手动挡更省油。另外即使是一台原理上油耗更低的手动挡,在一个掌握不好离合和换挡时机的新手手下,也可能会比自动挡更费油&br&&br&5.&b&涡轮增压相比自然吸气发动机更省油。&/b&&br&这句话不全是错的。对于高档车来说,如果要追求额外的动力,相比增大排量和汽缸数,不改变排量但增加涡轮的办法,一般确实可以更省油。它的原理相当于是在你不需要那么多动力的时候,发动机就是一台普通的适中排量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就没有大排量的费油,同时发动机的重量也可以减轻,而大排量发动机本身重量还是比较明显。&br&但对于家用车,特别是紧凑型和小型家用车,却未必能更省油。为什么呢?小排量发动机在快速路上中速匀速行驶,或者完全堵死,低速蠕动的时候,涡轮不介入,进气量较更大排量的自然吸气发动机为小,可以省油;正常在高速和快速路上行驶,涡轮增压车型比较省油。但是在普通市区道路,红绿灯多,或者快速路上半堵不堵的状态下,频繁减速再加速,涡轮迟滞的影响较大(大马力涡轮增压车此时涡轮可以维持不介入),油门下去动力过一会儿才上来,会大大增加油耗;高速巡航的时候涡轮保持介入,油耗也会稍高。总的来说跟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油耗是差不多的(大众一些1.4T+dsg的车省油,主要还是变速箱和轻量化设计的功劳)。但是同样是四缸机,涡轮增压相比自然吸气发动机成本其实更高,而保养维修更贵,同时平顺性静音性也有劣势,所以并不是很推荐。&br&&br&6.&b&工信部油耗即使不准确,都偏小,也可以基本反映出油耗的趋势。&/b&&br&中国工信部采用的欧洲测试循环,方法比较落后,速度变化太少,涡轮增压+双离合的组合会表现的尤为好。在真实的用车环境下,涡轮在速度频繁变化的情况下因为涡轮迟滞有很大劣势。而双离合需要预啮合档位,速度变化频繁而不可预测会因为顿挫和增加换挡试驾而带来劣势。美国的工况测试循环要合理的多。具体关于这些标准的不同大家可以参考 &a data-hash=&c1ab81297cfd6bed876ec& href=&//www.zhihu.com/people/c1ab81297cfd6bed876e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云云& data-hovercard=&p$b$c1ab81297cfd6bed876ec&&@云云&/a& 的这篇回答:&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各国汽车排放油耗试验采用的循环工况都有哪些,分别有什么特点?&/a&&br&&br&7.&b&同样的发动机,高功率版比低功率版费油。&/b&实际上高功率版往往燃油效率更高,是更省油的。证据可见汽车之家的测试:&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autohome.com.cn/drive/56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图】结果出乎意料 高/低功率发动机对比测试&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8.&b&德系美系费油,日系韩系省油&/b&。&br&根据汽车之家的用户平均油耗数据,都比自动挡、紧凑型车,百公里油耗如下:&br&新明锐1.6 8,1.4T(高功率版)6.6&br&高尔夫7 1.6 8.2 1.4T(低功率版)7.2&br&新速腾 1.4T 7.9&br&新福克斯 1.6 8.7,2.0 8.9&br&新科鲁兹 无数据,根据媒体评测预估1.5版本大概8-8.5,1.4T大概7-7.5&br&英朗 1.6 9.5,1.8 9.9, 1.6T 10.1&br&凌派1.8 8&br&思域1.8 8.4&br&雷凌1.8 7.6&br&轩逸1.6 7.1,1.8 7.6&br&昂克赛拉1.5 7.5,2.0 8&br&朗动1.6 8&br&菲翔 1.4T 8.6&br&308 1.6 10&br&传祺GA3 1.6 8.2&br&帝豪1.3T 8.1&br&艾瑞泽7 1.6 8.3&br&可以看出,德系和日系其实都很省油,老一点的思域和新速腾相比更新的车型要稍费些油。美系和韩系平均稍差一点,但是车型也平均稍老一些,整体上来说略弱于日系德系,但也算挺省油。最差的是谁呢,是动力、变速箱、轻量化设计都较落后,同时在华紧凑型车引进严重滞后的法系车。甚至比近两年自主品牌里好一点的紧凑型车还要差,真的不推荐(中高端车型成本压力小,PSA的车比其他合资品牌特别是日系德系用的东西更厚道,相对比较值得入手)&br&&br&&b&关于安全性&/b&&br&1.&b&车皮厚就会更安全&/b&。车皮厚薄会影响小碰撞的损伤,进而影响维修成本,也会影响整车的隔音和档次感,但是对于保护乘客安全,真的不重要。对乘客而言重要的是钢架强度,能否在碰撞后保持车体完整。&br&&br&2.&b&车越重越安全&/b&。&br&其他情况不变,车重增加反而会使操控极限和制动性能下降,更不安全。举个极端的例子,一辆车难道只要在车里多放砖头就可以提高安全性?同级别两辆车一辆轻,一辆重,可能是因为后者轻量化设计水平不够,或者钢架的强度不够好只好做的更粗壮,往往不能说明后者安全性最好。实际上目前A级车安全性最突出之一的高尔夫7,恰恰是最轻的。&br&碰撞成绩相同的两辆车,重车确实一般更安全。在碰撞测试中,因为是撞墙,受到的冲击力正比于重量。所以同样的安全笼形变,重车承受了更大的冲击力。而在大部分的对撞事故中,重车和轻车受到的冲击力相同,此时重车便有优势。此外重车的受到冲击后的加速度也更小,乘员受伤的可能性也会降低。&br&&br&3.&b&SUV比轿车更安全&/b&。&br&SUV在市区驾驶,和高速的一般追尾来说,确实位置高会占便宜。视野高看的远也是一个优势。但suv在中高速行驶有一大劣势就是因为重心高,弯道行驶会比较容易侧翻,而侧翻的致死率是最高的,对于雨雪天气多的地方尤其明显。而同样价位的SUV平台往往比同价位轿车低一级别,有时候也反映倒安全性的设计上。总得来说同价位SUV和轿车的安全性其实差不多。很多人因为SUV看起来粗壮厚实而觉得SUV更安全,但其实这个如上两点所说没有影响&br&&br&4.&b&碰撞后整车变形越小的车安全性越好&/b&。&br&其实好的安全性,应该是车前部充分溃缩吸收能量,但驾驶室却保持完整。都很完整的话,没有车来吸能,人就要更多的吸收碰撞的动能,其实更不安全。&br&&br&5.&b&简配防撞钢梁,是厂家对消费者安全的漠视&/b&。&br&防撞钢梁主要的作用是减少低速碰撞下车体的损伤,对于减小小碰撞的维修成本是有意义的,但对于真正威胁到乘客的中高速碰撞没有作用。&br&&br&6.&b&美国车安全,日本车不安全&/b&。&br&就世界普遍情况来说,最安全的低价车,恰恰是本田和斯巴鲁,都是日系,iihs小偏置碰撞测出来比奔驰宝马都要好。不过最不安全的车,也是日产和铃木之类。总得来说,看iihs的数据,平价车里面,第一档是本田,斯巴鲁,第二档是大众,福特,现代,道奇,马自达,三菱,丰田(丰田其实最新的车型碰撞成绩不错,但刚出小偏置碰撞的时候成绩较差,有应试嫌疑,好处是改进较快,坏处是可能会在测试反映不到的方面减料),第三档是雪佛兰,日产(日产的特点是轩逸以下的小车安全性很差,但天籁以上的安全性不错),铃木。平均看下来,其实德系,韩系,日系都较好,反而美系要差一点。&br&不过国内市场是有些不同的。国内日韩系(日系主要是丰田和日产的小车,本田不含在内)可能由于碰撞标准不够严格,和消费者缺乏安全知识的缘故,安全配置节省较多,会比国际市场再差一点。而德系虽然安全简配较少,但是因为有大量老车型得不到更新,普遍安全状况也比国际市场要差。而美系在国内市场确实安全配置相对较厚道,尤其是福特,所以相对好一点。不过总的来说综合各车系还是差不多,还是应该主要考虑具体车型和品牌。&br&&br&7.&b&三厢车比两厢车安全&/b&。很多人觉得两厢车追尾保护较差。这个其实没有什么差别。两厢车一般车尾会特别加强,所以很多时候虽然车身短,比同平台三厢车还要重,可以弥补缓冲距离小的劣势。真正有问题的是三排座MPV和SUV的第三排,因为各种测试缺乏对第三排的测量,保护是很成疑问的。如果一定要买三排座,全尺寸设计的MPV,第三排空间较大,坐满三排后车尾距离也较长,可能会好一些。&br&&br&8.&b&主动安全比被动安全重要&/b&&br&网上有很多人说主动安全好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比事故发生了以后才用来减小事故损伤的被动安全用处更大。所以很多人会优先选择ESP而不是侧气囊或者碰撞成绩整体更好的车。这个说法不是完全对。&br&市区驾驶,最危险的事故往往是因为你没注意或者对方没注意,在路口一辆车垂直撞向另一辆车,这种情况下一般你是无法躲避的,主动安全根本无法发生作用,而侧气囊气帘和好的车架刚性就会很有用。&br&而在高速上行驶,大部分情况下出现险情,正确的做法是刹车撞上去,而不是急打方向盘(即使有ESP,还是很容易侧翻),这种时候,好的车架刚性,和头部气帘、膝部气囊的配备,也比ESP更有用。&br&中速紧急避险,ESP有帮助,但是即使是这样的情况,贸然变线,还是可能会撞到侧面的车,造成更大的损伤。这种情况下,还是应该优先踩死刹车。在有正面气囊,全车人都有安全带,小孩坐在安全座椅中的情况下,市区正碰基本不可能对乘员造成什么伤害。&br&ESP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呢,是雨雪天气可以防止车身打滑。对于北方一些地区,这个影响确实很大,ESP应该被优先考虑。但绝对不是对于所有地区所有人的驾驶环境都更重要。&br&总得来说,两者都很重要,条件允许的话,还是应该至少选择ESP和侧气囊都配齐的车型。&br&(ABS可能确实是比任何气囊都更重要的安全设备,但因为很少有车型不配备,这里就不讨论了)&br&&br&关于选车&br&最近在专栏里搞了一系列同价位的独立对比试驾,欢迎大家关注:&br&&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jiaotong/& class=&internal&&重磅预告:『自主品牌』、『中国特供车型』、『全球车』系列对比试驾和消费推荐 - V·T·E·C - 知乎专栏&/a&&br&&p&&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jiaotong/& class=&internal&&独立对比试驾:6-8万元国民轿车之争 赛欧3 VS 悦翔V7 - V·T·E·C - 知乎专栏&/a&&/p&&br&&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jiaotong/& class=&internal&&独立对比试驾:7-9万元广义两厢车 - V·T·E·C - 知乎专栏&/a&&br&&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jiaotong/& class=&internal&&独立对比试驾:8-10万元三厢家用轿车 - V·T·E·C - 知乎专栏&/a&&br&&p&&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jiaotong/& class=&internal&&独立对比试驾:10-13万空间型三厢轿车 - V·T·E·C - 知乎专栏&/a&&br&&/p&&p&&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jiaotong/& class=&internal&&独立对比试驾:10-13万SUV - V·T·E·C - 知乎专栏&/a&&br&&/p&&p&&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jiaotong/& class=&internal&&独立对比试驾:13-16万高级紧凑型轿车 - V·T·E·C - 知乎专栏&/a&&/p&&p&&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jiaotong/& class=&internal&&独立对比试驾:&/a&&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jiaotong/& class=&internal&&13-16万空间型三厢轿车 - V·T·E·C - 知乎专栏&/a&&/p&&p&&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jiaotong/& class=&internal&&独立对比试驾:14-16万SUV/旅行轿车 - V·T·E·C - 知乎专栏&/a&&br&&/p&&p&&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jiaotong/& class=&internal&&独立对比试驾:20-27万高级两排SUV - V·T·E·C - 知乎专栏&/a&&br&&/p&&p&&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jiaotong/& class=&internal&&独立对比试驾:24-34万三排座车型 - V·T·E·C - 知乎专栏&/a&&/p&&br&1.&b&德系美系较为运动,日系韩系较为舒适&/b&&br&这个真的要分车型来说。大众其实很多时候也是定位舒适的,不过一般能同时比较好的兼顾操控。&br&福特福克斯很运动,很硬,有驾驶乐趣,但蒙迪欧在中级车里也是舒适向。通用的底盘比较扎实,但别克注重静音也算舒适。本田整体比较均衡,运动性不差,舒适性也不算很突出,还有思铂睿这样很偏运动的车型。马自达比本田还要更偏运动。斯巴鲁三菱就更运动。丰田整体偏舒适居家风,但锐志也属于均衡偏运动的车。日产的小车主打空间大舒适,但天籁也是舒适定位里面运动性不错的。朗动稳定性其实在同级合资车平均水准之上,缺点反而是底盘稍单薄振动稍细碎。而奥迪在豪车里属于最舒适的几个之一,英菲尼迪却是最运动的之一。&br&整体上日系的内饰氛围,中控的易用程度,内空间的人体工学设计确实更好,算是日系居家风的一个佐证。但大众擅长把内空间做大,同时转向调教的最容易上手,其实也是一种舒适。&br&&br&2.&b&SUV比轿车更适合家用&/b&&br&家用选择SUV确实有很多好处,比如郊游去乡下还是有很多土路,城市里也有烂路或者有沟坎,北方冬天停车场还有冰雪,SUV高底盘不怕磕碰和陷车。同时坐姿高可能会更舒适,视野也更好。后备箱一般也比较大。但是同时SUV相比同价位的轿车,更高更重,操控,动力都更差,油耗也更高,因为低一个级别,行车品质比如稳定性舒适性平顺性和静音也更差。安全性如前文所说也没有优势。如果对SUV的通过性需求并不多,只是为了视野和空间实用性的话,并不算很好的选择。&br&实际上,如果喜欢SUV的高坐姿和大后备箱,家用MPV或旅行车是很好的选择。它们往往在价位比同平台SUV更低的情况下,乘坐和行李的空间却更大。同时操控和油耗却更接近轿车。如果是小型SUV跟稍贵一点的紧凑型MPV相比,比如缤智对比杰德,实际上高级感和安全性也是后者更好。空间就更不用说。在市场无法接受大车和高油耗的日本和欧洲,此类车型因为其实用性很受欢迎。&br&&br&3.&b&三厢车比两厢车更实用&/b&&br&常规的尾箱对比,三厢车一般比两厢车容积更大。但是两厢车的后备箱有几个优势:&br&1.两厢车后备箱更规整且尾门开放性更好,装东西方便很多,三厢车即使能塞下更多的东西但是要调整半天;&br&2.两厢车后排放倒以后连成一个大尾箱可以运冰箱,树苗,自行车等大件,三厢车不可能;&br&3.两厢车后排可以4/6放倒,从而更灵活的根据人数和行李数量分配乘坐空间和行李空间(三厢车很多也可以但是毕竟不能完全连通);&br&4.去掉遮物板以后加上向上的空间往往超过三厢车,虽然全部放满会阻挡驾驶视野,但放置婴儿车,宠物狗等较高的物品还是实用很多;&br&5.长途旅行可以不停车从后备箱取物品,对于小车坐满4人之后储物空间有限的时候,或者是临时要找东西的时候,或者有车载冰盒之类的东西的时候,会很方便;&br&6.掀背式尾门可以在郊游的时候作为tailgating Party的平台,比如下图这样:&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a85f9ea36c70fae01a6ff3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a85f9ea36c70fae01a6ff3_r.jpg&&&/figure&当然,图中这辆雪佛兰HHR更多情况下被归类于旅行车。两厢车执行这种功能相比SUV,MPV,旅行车还是稍差一些,但是比三厢车提供了更多可能&br&&br&此外,两厢车因为屁股短,还有过弯并线的操控更好,以及侧方停车、穿街走巷更为灵活方便的特点。&br&&br&当然两厢车也有劣势:&br&1.因为没有尾箱,风阻大风噪大共振效应大,而且后部没有遮挡,静音性尤其是后排静音性会稍差。不过在紧凑型车普遍隔音做的很一般的情况下,这个影响较小;&br&2.运海鲜等有强烈异味的东西时,会很容易传进驾驶舱。现代设计的可放倒座椅连通后备箱的三厢车隔味也会比传统三厢车略差,但还是比两厢车好;&br&3.坐满4-5个人,后备箱塞满乱七八糟的箱包和杂物,三厢车的后备箱要有优势一些,虽然比较难塞,但还是塞的多,而且不用担心旅行过程中遮挡视线或者杂物乱跑;&br&4.风阻比三厢车略大,高速油耗略高&br&&br&但是整体来说,我觉得对于大部分中国家庭来说,紧凑型两厢车,是比紧凑型三厢车更实用的选择。&br&&br&此外,像明锐这种三厢掀背式设计,一定程度上融合了两厢和三厢的优势,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br&&br&4.&b&大车一定比小车更好&/b&&br&国人买车也喜欢求大,觉得大车空间大,而且也比较高级。但一定是这样吗?其实未必。小车有的时候比大车更好:&br&1.小车车短,市内停车钻巷子都方便,同时操控也更灵活&br&2.小车不一定空间更小,实际上小车通过加高车身,更方正的造型,或者是更简单的悬挂,能够挖出比肩大车的车内空间。虽然这样做会影响车的高速静音性,操控性,稳定性,油耗,和烂路的舒适性,但是如果是家庭第二辆车,只走市内的中低速良好铺装道路,那么小型车不太有空间和行车品质的劣势,反而有灵活和省油的优势&br&3.同样价位的小车和大车,小车往往比大车高级,可以用更高级的材料,更高规格的底盘,有更好的配置、内饰和做工。&br&4.在动力相近的情况下,小车往往加速性能更好,同时也更省油&br&所以根据个人需求的不同,实际上有时候小车可能是更好的选择。特别是在高档紧凑型两厢轿车和普通三厢中级轿车之间选择的时候,前者对很多人可能是更适合的&br&&br&5.&b&独立悬挂的车一定比非独立悬挂的更好&/b&&br&独立悬挂从原理上来说,四个轮子可独立运动,比非独立悬挂可以更好的兼顾舒适与操控,行驶更平顺。&br&对于同一个厂家,独立悬挂配置的车型体验比非独立的好,确实一般是成立的。但不同厂家的不同车型,其实存在调教水平不同的问题(所以很多合资品牌后轮非独悬的车实际上操控和舒适的平衡比一些自主品牌的独立后悬的车还要好),也存在风格取向不同的问题(比如福克斯的独立后悬强调操控,减震很硬,舒适性不如丰田非独立后悬的雷凌,综合起来也略差)。而同样级别,非独立悬挂往往可以增加车内空间,还可以降低悬挂的成本而提高其他方面的配置,这对于紧凑型轿车来说也是很大的优势。&br&&br&6.&b&北方有雪的地方四驱会更好&/b&&br&很多人认为四驱可以加强雪天路面的抓地力,从而改善操控,提升安全。但实际上有很多机构的测试证明,四驱虽然能小幅改善雪天的加速,但实际对于紧急情况下的避险操作帮助微乎其微,反而很容易因为驾驶者有抓地力增强的错觉,更容易因为速度过高发生危险。对于下雪多的地方,冬季正确的办法还是更换雪胎,对雪天的操控,安全,油耗等都有帮助,对抓地力的提升要远远超过四驱,成本又很低。&br&四驱确实能让积雪天出停车场容易一些。但有雪胎的情况下,意义也有限。&br&&br&7.&b&新手可以买手动挡,方便练习技术&/b&&br&实际上新手更应该专注于注意路况和控制车速,如果还要纠结离合器和档杆,很危险也不利于提高安全驾驶的能力。同时经常半路熄火对他人也带来很多坏处。手动挡技术以后感兴趣随时可以再练习,自动挡熟了以后,再学手动挡也会比较快&br&&br&8.&b&新手买二手车擦碰不心疼&/b&&br&新手应该克服的是擦碰心疼这件事,因为其实小擦碰完全不影响车的驾乘体验,心里过去这道坎习惯了就好,我现在小擦碰都基本不往心里去。&br&国内买二手车缺乏透明机制和时间长信誉好的经销商,新手比较容易被坑,然后在维修上花更多的钱。&br&&br&--------------分割线--------------&br&说几个常见的比较正确的认知(此部分争议会比较大,武断和可能片面的结论会比较多,主观认知的成分会比较多,可以不看):&br&1.&b&有钱买德国车,没钱买日本车&/b&&br&在中小型轿车和SUV领域,德国车和日本车确实是做的最好的。&br&日本车企成本控制出色,同样的成本,做出来的车往往各方面是最好的,能较好的满足大部分家用车的轻松易用,舒适空间大的需求。同时大部分日本车可靠耐用油耗低保养便宜,省心,也比较保值,长期使用成本比很多更便宜的车还低。但在豪华车领域,日系在华缺乏国产,价格居高不下,保养维修也不算方便,是个很大的劣势。另外在打造豪华车品牌的“品味”(独到的风格取向结合相应的技术)上,跟奔驰宝马比还是落后一些(凌志的话还可以,我觉得比奥迪还要强一点)。另外油耗上实际也没有德系做的好(凌志混动仍然是个例外)。&br&在不那么计较成本的豪华车领域,德国车的技术积累和经验积淀更丰富,车的整体品质更好,各品牌有更多的独到的品位,品牌价值也较高。此外,虽然德国车可靠性较差,保养较贵,但也很保值耐用,油耗也较低,甚至相对同价位的日系更低(雷克萨斯混动较低但成本较高)。但在家用车领域,大众存在拥堵路况DSG可靠性较差,电子系统故障率略高,内饰过于简单,价格过高,配置较低等缺点。&br&美国车相对来说大车和大排量的车做的更好,比如大SUV,重型皮卡,超级肌肉跑车这些,技术很先进,但跟中国市场关系相对较小。在中小型家用车领域也有一些好车,但整体上比日系德系稍差,时间长了车况下降稍大(但其实美系可靠性是比德系好的,国内的话,长安福特似乎拖了美系的后腿,另外国内美系也在普遍换装涡轮增压和双离合,对可靠性也是有影响的)。&br&韩系即现代起亚近几年进步较快,可靠性耐用性都有不少提高,外形也最为拉风,但技术积淀比日系德系美系还是有一定差距(但不代表家用车不值得买)。&br&法国车(指PSA,不谈雷诺)则如上面说过的,在12万以下低价家用车(主要是308,世嘉,207,C2。新爱丽舍和301还有2008还可以)不推荐。虽然PSA本身也有一些不错的技术,但管理和成本控制明显有一些问题。12万以上PSA倒是有一些车因为定价较实惠,比较值得买&br&至于自主品牌车,虽然进步也很大,但整体上技术和管理都比较落后,同样的钱做出来的车往往不如合资品牌完善,即使定价较低,最后对于消费者也未必省钱(但是慢慢的也有一些好车型了,只是相对于庞大的车型数量还是凤毛麟角,自动变速箱也几乎是所有自主品牌的软肋)。不过自主品牌紧凑型SUV定价比合资低不少,倒是值得买(合资紧凑型SUV利润率太高了)。&br&但是并不是说这些牌子就不能买的,无论上述哪个车系,都有好车坏车,也要看具体车型,以及买车人的需求和偏好&br&&br&&b&2.开宝马,坐奔驰&/b&&br&整体上宝马确实操控好,但就乘坐而言内饰氛围,静音,减震,平顺性稍差。而奔驰则是很稳重,隔音好,机械感很精密,内饰也精致。不过这是相对豪华车说的。跟普通车比,宝马其实也很舒适,而奔驰开着感觉也很优秀&br&&br&3.&b&紧凑级是对于家用是最为合适的级别&/b&&br&中国车市销量最高的是紧凑型车,而且明显比小型车和中级车都高很多。这个是合理的。因为跟小型车相比,紧凑级的行车品质优势较大,但价差不太大;但相比中级车,则是行车品质差别较小,价差却较大。对于中国的路况,油价和收入水平来说,紧凑型车是在成本,空间,操控,品质,安全等各方面一个比较好的均衡。&br&&br&关于具体的选车问题,也可以来值乎问我:&a href=&https://www.zhihu.com/zhi/people/914560& class=&internal&&值乎 - 说点儿有用的&/a&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楼主问了个好问题。我国作为一个汽车普及时间很短的国家,国民对汽车认识误区真的不是一般的多。我也来说一下: 关于油耗 1.转速越高越费油。 这个可能是国人最严重的误区,而且很少被纠正。一般的家用汽油机在高负载情况下的最佳效率区…
由于东西太多太杂,强迫症的我又来整理了。&br&&br&&ul&&li&&i&&b&高速行车篇&/b&&/i&&br&&/li&&/ul&&ol&&li&&b&&i&永远不要&/i&&/b&跟其他车并排行驶,就算&b&实在没办法&/b&必须并排时,主动退后半个车身或者前进半个车身(推荐前者),可有效避免因盲区产生的误判。而且即使对方车辆失控,也不会导致连环车祸,殃及自己。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我推荐后退半个车身。的确,后退以后可能正好落入对方盲区,但这里也分情况讨论。盲区是位于车辆左后方距离一米左右的范围,如果贴得很近,反光镜里也是看得见的。 而如果落在盲区里,你跟对方车辆也相隔了一米多的距离。这一米的距离也就足够在对方躲避障碍物或者强行变道的时候你果断踩下刹车进行避让,并且,你能更清楚的观察对方车辆的动向。总之,高速上离其他车越远越好,实在不行必须要并行的时候,尽可能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另外城市道路同样适用本条规则。&/li&&li&急刹车的时候扫一眼中央后视镜,如果后面的车贴你很近,在前方距离允许的情况下先重踩一脚刹车,提示后车,再放松刹车,为后车留出反应时间和距离,尽力避免追尾。如果后方没车,尽早打开双闪提示后方车辆。(这里说的急刹车不是一脚跺死的那种,一脚跺死的紧急情况你也没啥可做的了,听天由命吧)&br&&/li&&li&别听导航瞎bb,自己看一眼导航的屏幕,该哪个路口拐或者哪个道口下一目了然。提前知道行车路线,提早并线,避免发生事故。另外高速或者高架上如果错过路口,&b&&i&千万别刹车或猛打方向企图挽救&/i&&/b&,你是在玩命。&/li&&li&当前环境下最高车速=可视距离-反应距离-刹车距离-安全余量。换言之,就是当你可以看见前方有状况,反应过来,踩下刹车,直到停下,前方还有一段你自己定义的安全余量。有了这个公式,同样限速90的乡间道路,白天和黑夜的安全行车速度肯定就是不同的,雨天和晴天也是不同的。&/li&&li&同理,跟车时候保持的车距=反应距离-刹车距离-安全余量。&/li&&li&碰到有呆子跟你保持0距离,如果在超车道,或许对方很急,避让到行车道给他超车。如果在行车道,缓缓减速让他超过去。如果咬定你了,怎么也不肯超车,那你跟你的前车就保持2倍安全车距,帮那个呆子也留一份。你要照顾人家,毕竟,他呆啊。。&br&&/li&&li&如果想超速(当然我并没有推荐大家超速的意思,但万一真的很急),找一台超速的当地牌照的车,跟着他,他知道哪里有摄像头。外地牌的别跟。为了确保是老司机不是老油条,跟一段路看看路过摄像头时是不是有明显的减速(违法本来就是要承担相应后果的,既然你想超速,就不要妄想有什么0成本的方法,该被罚的还是会被罚,尽可能减少一些罢了)。&/li&&li&跟卡车并排的时候由于中央气体流速快,压强小,你会被“吸”向卡车。超越瞬间,这个气流消失,你会有一种被弹开的感觉,如果在超车道,小心别“弹”到隔离带上&/li&&li&不要跟卡车并行,如果空间不够,宁愿在后面跟着,有机会的时候加速超越。总之并行时间越短越好。&br&&/li&&li&跑长途之前检查胎压,冷却液,机油等,后备箱常备半桶机油(本人目前奥迪车主),不仅仅所谓“油”老虎的VAG,其他品牌的车最好也备一些(以前我开福特,也常备),万一机油缺了,你又找不到你以前加的那款,混着加不是什么好事情。当然如果你有钱,全换成新的我也不拦着&/li&&li&&b&高速上车坏了或者出事之后,停到紧急停车带,车上所有人(注意,是所有人)赶紧跑到隔离带外,车子周围半径10米内不要呆。并在后方150米外放置三角警示牌&/b&&/li&&li&上匝道后&b&迅速加速&/b&(欧洲流行地板油加速)至限速,同理,进入下匝道后再开始减速,不要阻碍主路上的其他车辆。&/li&&li&在上匝道后需要并线进入主路时,如果刚巧旁边有台挂车,而你前方辅路即将消失的时候,立即减速,让卡车过去,再立刻加速并进去。不要傻乎乎一路并行,然后你就死了。&/li&&li&不要呆在两辆卡车之间。前面的卡车一脚刹车,后面的如果没有踩,那你就没有了。&br&&/li&&li&在超车道上打左转向灯的意思是告诉前面的车,我要超车,你让一下。这招也可以用在感觉右边的车可能会突然变道的情况下。警告他,你现在正在飞速靠近,别变道过来。(然而在中国并没有人会让你)德国高速飚过240,全程最左车道并且左转向灯,根本没有人会变到你前面,因为他们也知道你根本刹不住。大家都不想死。&/li&&li&下雨天在高速上行驶几公里之后,轻轻点一下刹车,把制动盘上的水刮掉。以防万一前方出现紧急状况第一脚刹车距离因为制动盘上有水而变长。(现在的新车有自动除水功能)&/li&&li&让速不让道,遇到紧急情况第一反应踩下刹车而不是去掰方向盘&/li&&li&转向灯的意思是,我想要变道,而不全是我正在变道。所以请在变道前两三秒提前打开转向灯。我看到太多人都是边掰方向边打转向灯的。&/li&&li&眼光要放远,不要仅仅停留在前车。可以露出半个车头或者透过前车的车窗看前车的前车。这样你就相当于变向给自己腾出了2倍的车距。发现前车的前车刹车了,你也立马刹车。因为你知道,你的前车肯定也会刹车的。&/li&&li&&b&此条国外道路环境适用。&/b&当高速行驶在行车道上想变道去超车道时,如果此时后方有车正在超车道上,你打开转向灯,对方对你闪了一下大灯(注意不是狂闪),意思是他会减速让你完成变道,此时你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变道了。记得变道完成之后打开双闪表示谢意,闪一两下即可。同理,遇到前方有车想要变道时,你也应该这么做。&/li&&/ol&&br&&br&&ul&&li&&i&&b&城市行车篇&/b&&/i&&br&&/li&&/ul&&ol&&li&看到有车走位飘忽,离他远点。同样如果有车刹车很猛,跟车的时候也远点。&/li&&li&如果对方车拿大灯闪你一下,而此时你又啥事都没干的话,多半是前方有事故或者警察在偷偷测速之类。相同的,看到对方车道有事故的时候不妨在经过之后用大灯提示对方车辆。&/li&&li&如果有车卡在你前面,不停踩刹车或者闪某个灯(比如雾灯),有可能是你车上的这个灯坏了或者忘了关。(夜间情况下示宽灯不亮简直要命,反正我是肯定会上去提醒的)&/li&&li&不要轻易冒头公交车,因为可能有人从车头窜出横穿马路。可以从公交底下看有没有人脚,但我推荐还是踩一脚刹车,谨慎通过。&br&&/li&&li&路口起步同理,不要做第一个蹿出去的。过了路口再加速也不迟&/li&&li&去路不熟的地方,可以跟着当地车开,大幅度降低驾驶紧张感,避免过早疲劳。&/li&&li&虽然现在后视镜都是复合曲面镜,但还是要养成回头检查盲区的习惯,当然也不是每次都转头,只有在需要的时候。&/li&&li&那么正好解释一下什么情况是需要转头的。&b&平时开车多观察中央后视镜&/b&,后面有哪些车,前面有哪些车,脑子里有个印象。当你想变道的时候,发现后面左侧有台车不见了,那么请问它去哪了?你的盲区里嘛。。。所以直线行车,如果有经常看后方车辆的习惯,是可以告别左右后视镜的。但是为了确认,还是看一眼比较好。&/li&&li&脑中有个大概印象,你的周围前后50米范围内大概都有哪些车,他们的速度大概都是多少等等。这样相当于脑中模拟了接下来5秒可能发生的情况。对变道,刹车,超车,都有帮助。&/li&&li&猜测路上其他所有人的意图,比如有台车逐渐向你这道并过来,多半是想变道。又比如有台车开得乎快乎慢,多半是路不熟,在找路。离远点,随时可能急刹车&/li&&li&如果不想被加塞,可以侧出小半个车身。比如在最右侧车道行使,就稍稍靠左一些,但记住不要压线。这样可以避免加塞者获取跟你并排行使并伺机挤入车流的位置。就算被挤了,由于右侧还有很大空间,果断避让后再次用车头卡回去即可。切记,只要你占住位置,他就永远压着线,撞了也是对方全则。&/li&&li&&b&不要开斗气车,心态要放平。&/b&他快让他去,他乱开也是他素质不好,你跟他较劲只会拉低自己的层次,完全没这个必要。但是如果严重妨碍公共交通的驾驶是需要坚决鄙视的(只是鄙视,别真的上去直接干)。要相信,城市开快车是建立在危险的基础上,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心中默念要飙车请上赛道。&/li&&li&能开快就尽量开快,120的高速上开80简直就是浪费道路资源。争取做到限速多少开多少,大家一起努力就能大幅提升道路运力。另外,高速最左车道为超车道,不超车的时候别一直占着,哪怕你开120。(然而现在太多80开在超车道上的,还怎么都不肯让,只能从右侧超)&/li&&/ol&&br&&br&&ul&&li&&i&&b&山路行车篇&/b&&/i&&br&&/li&&/ul&&ol&&li&老生常谈的话题,山路下坡尽量别用刹车,发动机制动拯救你的人生。老司机从山顶到山底刹车灯都是不带亮一下的,而车速却错落有致,该快的地方照样快,该慢的地方依旧慢。也别问我自动档该怎么办了,有手动模式的用手动模式,没有的就用限制档。具体怎么用请自行翻阅使用说明书谢谢。&/li&&li&大下坡或者高速上,看到后视镜里面大货车狂闪灯,多半是刹车失灵,逃命吧!!!&/li&&li&山路盲弯,入弯前按喇叭&/li&&/ol&&br&&br&&ul&&li&&i&&b&突发状况篇&/b&&/i&&br&&/li&&/ul&&ol&&li&下雪天或者路面结冰时,在&b&安全的&/b&直道上猛踩一脚刹车,直到abs启动。感受当前加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世界自定义村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