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三和裤业街道香园背发展规划

惠州市惠阳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
我的图书馆
惠州市惠阳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
我区率先的时期是助力惠州攻坚,也是全力打造“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示范区”的重要战略期,《惠阳区(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依惠阳区区总体区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取得稳健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380.43“”5地区生产总值(以下简称人均)4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07亿元,年均增长1%。.28.6843.95316.3
“”“”“”产扩容提质五大规模以上4.9:51.3:43.83.4:52.5:44.1,
14152“”“”
镇级建成镇级生活污水处理厂9座,截污管网多公里,实现“一镇一生活污水处理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
“”依法治区成效显著,法治建设8项改革进一步深化,村(居)委“法制副主任”等制度创新在省、市推广,100%实现由执业律师或法律工作者担任村(居)“法制副主任”,司法救助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
“”新增财力累计投入民生领域资金122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8.6%,新建公共租赁住房3370套。顺利通过了第四届创建全省双拥模范区检查验收工作。
“”“”8(社区)区档案馆获评为“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全国最美档案馆”。“”“”级
平安惠阳加快创建。食品药品、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监管全面加强,高危行业和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有效治理,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连续五年荣获全市第一。法治惠阳建设成效显著,法治宣传全覆盖,领导干部法律素养和依法办事能力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增强,建成法治文化阵地近20个;未成年人犯罪率显著降低,2015年未成年犯罪率为,比年大幅降低个百分点;司法惠民水平大幅提高,基础民主法治更加深入,先后被评为全国、省、市法治县(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区)。构建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建成数字化综合指挥调度平台、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完善综治信访维稳平台建设,2015年网上信访办结率达,重大矛盾纠纷预知预警率达,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专栏1&惠阳区“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表
2010年完成情况
十二五规划目标
十二五完成情况
一、经济发展
GDP(亿元)
2、人均(元)
3、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重()
4、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5、外贸出口总额(亿美元)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二、社会发展
8、城镇化水平()
9、人口自然增长率(‰)
10、互联网普及率()
11、城镇登记失业率()
12、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
1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14、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6、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人)
三、资源环境
17、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18、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19、森林覆盖率()
20、万元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0.4613&&(预计)
第二节&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世界经济呈现温和复苏态势,国内经济步入新常态,广东省、惠州市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谋划,提出新目标,给予我区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发展机遇
全球化创造新环境。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刻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达国家推进“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新兴经济体进入转型发展阶段,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趋向。总体有利、相对稳定的国际形势为我区保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创造了新环境。
&&&“”&带来新动能。质量效益型创新驱动推动等先进技术储蓄发展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将有利于国家妥善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前景十分广阔“新常态”有利于我区积蓄发展新动能。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深化、“3+2”建设、环大亚湾新区建设将,有利于我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加快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形成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有利于我区承接周边发达地区的产业辐射,推动我区加快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科技创新孕育新活力。“”方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等发展战略以及珠三角打造“1+1+7”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推进,有利于我区发挥地处珠三角东岸的优势,更好承接国内外科技创新特别是深圳创新型城市的“双核”辐射带动和成果转化,孕育、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释放新。全国上下大力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正在为数以亿计的中国人从农村走向城市、走向更好的生活创造空间。以鼓励、鼓励劳动力从农业流出的人口城镇化为支撑,更能推进消费主导转型与改革,充分释放国内需求潜力,创造更多的城乡消费需求、区域发展投资需求,“”将有助于我区乘势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释放更多需求潜力。
重点领域改革激发新动力。改革是贯穿“十三五”时期的主线,全面深化改革是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重大问题的重要抓手。自上而下的改革方案,自下而上的探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等个领域改革主线、项任务的全面推进,将实现改革效率的最大化,改革创新已被置于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战略位置。各项重点领域改革将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开拓更加广阔的前景,激发新动力。
&&&(二)发展优势
区位优势明显。我区作为惠州区域副中心城市,地处珠三角经济圈东部,西靠深圳、东莞,南临大亚湾、北接惠州市中心,是惠州市唯一与深圳、东莞相邻的县区,有利于我区承接周边发达地区的产业辐射,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交通四通八达。惠州机场顺利复航,厦深铁路惠州南站建成使用,6条高速路穿境而过,为我区交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深汕高速公路惠阳段增设白云坑出口、厦深铁路深圳至汕尾开通捷运化列车停靠惠州南站、深圳地铁号线延伸至惠阳等交通网络的优化以及我区与深圳、东莞道路的接驳,将更加助力我区加强区域对接合作,加快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
产业发展后劲充足。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支柱产业发展基础坚固。伯恩(三和、永湖)科技园、秋长喜德盛自行车、平潭空港经济产业园及良井生态信息城一批优质项目蓄势待发。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清泉广场、英之皇商业文化中心、安博物流、普发物流、华叶家具商贸产业园、润杨温泉度假村等一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现代农业及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潜力充足,省级新农村示范片的建设发展将进一步丰富现代农业。良好的产业基础有助于我区充分承接周边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历史文化厚重。我区拥有多年历史,是客家人聚居地、革命老区和著名侨乡,拥有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崇林世居、会龙楼、碧滟楼、淡水老街祖庙等历史文物得到有力保护。红色文化得到大力弘扬,叶挺纪念园建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旅游景区。现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客家山歌、舞狮等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客家盐焗鸡、酥丸等客家饮食文化得到推广。统筹保护、传承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有助于我区加快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业,加强城市名片宣传,加快精神文明建设。
三)面临挑战
宏观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虽然呈现温和复苏态势,但依然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多边博弈竞争更加激烈,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不确定因素更加复杂。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时期,结构性矛盾和周期性矛盾交织,工业产能过剩、劳动力成本上涨、金融风险上升、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凸显。广东省总体经济依然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外开放合作格局不够开阔等突出矛盾,惠州市依然面临经济总量有待提高、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对我区潜伏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
经济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我区正处于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阶段,工业仍以中低端产业和外向型产业为主,支柱产业结构单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层次领军人才缺乏等问题依然突出。人力成本上升、用地指标紧缺等生产要素制约问题在短期内难以根本破解,制约市场经济活力、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我区经济转型升级任务依然艰巨。
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制约日益凸显、环境压力日益增大,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型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国家、省、市必然采取更为严格的资源环境约束机制。我区正处于一大批项目亟待建设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战略时期,新项目的落地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都将面临更大的资源制约和环境压力。
区域竞争更加激烈。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区域之间资金、项目、人才等竞争加剧,全国各城市竞相发展。珠三角“广佛肇”、“珠中江”、“深莞惠”三大经济圈的加快推进,特别是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将进一步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珠三角区域内部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深圳市将建设“现代化超大城市”,惠东、博罗、大亚湾、仲恺等兄弟县区依托自身优势错位发展,我区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压力。
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战略,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以依法治区为根本保障,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全面对标深圳,全力推进“双十”行动计划,助力惠州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与惠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示范区”。
。充分发挥地处深莞惠一体化前沿的区位优势,突出惠州区域副中心城市的主体功能作用,主动把握深入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实现“九年大跨越”、深莞惠一体化的契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谋划发展新路径,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新体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
。把创新摆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位置,把改革创新理念贯穿于政务服务、社会管理、基层治理、市场监管等各领域,大力推进各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社会治理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文化创新等,以创新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增强社会发展动力。
坚持协调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和谐发展。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可持续发展。着力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统筹推进产城人融合、产业融合、城乡融合、区域融合、线上线下融合,力争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五化”同步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立足平衡发展需求和资源环境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把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生产生活各环节,以最高标准和最严措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鼓励集约高效利用资源,倡导低碳生产生活模式,构建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资源节约型产业框架,推动,着力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美丽惠阳&
坚持开放发展。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性经济。以国家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设立自由贸易区为契机,积极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拓展对外开放空间,以开放发展实现合作共赢,为全区发展注入新能量。
坚持共享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编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保障人民公平共享发展改革成果。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和统筹层次,大力发展社会公共事业,构建合理有效的收入分配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坚持稳定发展。坚持依法治区,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正确处理改革创新发展与稳定协调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积极化解社会矛盾,推动科学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科学民主决策、公正廉洁执法、密切干群关系等加强源头预防,营造有利于社会实现公正公平的良好环境,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始终把“三严三实”贯穿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全过程,着力提高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为“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第三节&发展目标
&&&于2017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年,全区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上新台阶,宜居宜业环境显著改善,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五位一体”发展新格局,打造“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示范区”。
&&&&&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高。经济总量实现新的突破,“十三五”期间全区年均增幅达10.5%,到年,突破620亿元;人均年均增幅达,到2020年,突破10万元。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汽车、精细化工和现代服务业五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到2020年,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重达以上。
民生福祉显著提升。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共建共享惠民水平显著提高。文化实现大发展。全面完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到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年均增长。
&&&&&基本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城乡。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深入各个领域,环境综合治理取得突破性成果,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基本形成。力争到年,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万元能耗明显下降,环保投入占比重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森林覆盖率达;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平方米,成功创建成为国家生态区。
基本建成区域对接紧密的新型城乡。全面对标深圳,优化对接无缝、互联互通的合作交流机制,充分凸显区域主体功能,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环境环保、人才交流等领域与周边地区形成紧密的合作对接,圆满完成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实现“九年大跨越”目标,参与环大亚湾新区建设取得系列成果,惠州南站新城建设打开新局面,基本完成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规划融合,采取PPP模式开发十个以上重点片区,实现城乡整体协调、共同发展。
基本建成创新创业活跃的活力城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创新平台构建、创新主体培育、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引进取得系列成果,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科技支撑力显著增强。到年,支出占比重达,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6.0%。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全面深化改革走在全市前列,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营商环境基本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全面激发。
专栏2&&惠阳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主要指标规划目标表
2015年&&完成情况
十三五规划目标
2020年总量
&&年均增长(%)
一、经济发展与综合实力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预计)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其中:进口总额(亿美元)
&&&&&&出口总额(亿美元)
二、产业发展与创新驱动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互联网普及率(%)
R&D支出占GDP比重(%)
科技进步贡献率(%)
技术自给率(%)
高新技术企业数(家)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三、社会发展与民生福祉
常住人口(万人)
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均预期寿命(岁)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实现率(%)
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人)
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控制在市下达任务内
四、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
恩格尔系数(%)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城乡居民收入比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套)
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建设(套)
完成市下达任务
五、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单位GDP能耗下降率(%)
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二氧化氮(%)
化学需氧量(%)
氮氧化物(%)
环保投入占GDP比重(%)
优良天数比例(%)
PM2.5浓度(微克/立方米)
地表水质量
达到或好于Ⅲ类水比例(%)
劣V类水比例(%)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
耕地保有量(公顷)
新建建设用地规模(万亩)
森林覆盖率(%)
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1、GDP、人均GDP绝对数按综合物价指数平稳运行进行测算&
&&&&&2、耕地保有量、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万元GDP用水量下降、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空气质量、地表水质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等8项指标按市最终核定目标值执行,已标出的目标值为初步控制目标。
&&&&&3、带【&】&标记为五年累计数
&深化体制改革,增创发展新优势
&&&坚持市场取向、问题导向和民生指向,协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领域改革。以改革破解难题,以改革加快转型,以改革提升效率,以改革促进公平,以改革普惠民生,以改革优化生态,让改革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治理能力,激活社会活力,推动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为助力惠州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提供强大动力。
&&&(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一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有效落实,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等方式,逐步实现市场出清。二是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构建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和依法公开查询系统,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三是深入推进国有资产重组和国有企业改革,构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和完善民营经济的扶持发展的政策机制,推动民营经济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多元化经济创新发展。
市场化健全中介机构服务市场公平竞争机制,加强中介机制市场管理。进一步深化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完善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推进公用事业竞争性环节价格改革,完善市场定价机制。加快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归集,加强信用信息应用能力,完善联动奖惩机制,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健全负面清单管理与“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的市场制度。建立市场监管“责任清单”,构建企业自律、部门监管、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市场监管体系。深化价格体制改革,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深化土地管理重点领域改革,完善“三旧”改造政策措施,健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机制,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建成城乡一体的土地二级市场交易体系。
完善金融市场服务体系。健全财政预算编制体系,健全综合治税体系,稳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优化政府投资使用方向和方式,积极探索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创新投融资运营机制。创新金融市场服务,引导民间资本依法有序进入金融领域积极发展新型金融业态。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完善金融市场监管机制,拓展金融的民生服务功能。
构建统筹协调发展新机制。完善区域合作发展机制,贯彻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推进珠三角地区五个“一体化”全方位对接,实现“九年大跨越”。建立有效运作的多层次合作机制,主动融入“深莞惠”经济圈和环大亚湾新区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创新招商选资机制,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深化深港澳区域合作,促进引资引智引技有机结合,推进技术、管理和人才招商。统筹城乡空间资源配置,优化城乡发展布局,探索开展城乡公共资源规划“多规融合”,深化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
构建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政府职能配置,最大限度地清理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完善“三张清单”管理,建立行政审批与行政执法职权目录管理系统并实行动态调整、依法公开。深化“两集中两到位”改革,构建区、镇、村三级服务平台,推进建立“一门式”行政审批体系,强化便民服务管理。“互联网+政务”工程建设,健全完善网上办事大厅服务功能,拓展网上办事服务广度深度,推进网上信息资源大数据共享对接,打造全天候、全流程、全地域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健全完善行政审批监管机制,创新监督方式,规范行政职权公开运行。创新社区服务管理,积极稳妥推进大部制改革、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投资项目审批操作规程,积极推进投资项目“一站式”并联审批。深化政府绩效管理,完善科学发展观考核评价办法,健全重大事项决策前公示、听证以及决策后评价制度,完善经济调节机制。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完善党政领导与人大政协四套班子碰头会制度,健全“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制。健全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深入推进双拥工作,支持人民团体及各类群众组织的领导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建立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代会常任制、党代表任期制,继续完善推进镇党代会年会制,推行党代表询问制和提案制,创新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党员责任岗”模式,探索村级党组织配备“第一书记”制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教育培养、选拔任用、轮岗交流、实践锻炼、考核评价、管理监督、激励保障机制,探索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新机制。实施人才“双高”计划,培养引进、用好留住高层次、高技能人才。
着力构建务实为民廉洁惠阳。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完善“五不直管”制度,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深化行政执法裁量权改革。加强政府权力运行监察,全面推行主要负责人述责述德述廉制度和新任科级干部重大事项报告、核查和公示制度,试点开展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全面深入推进协商民主,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深入推进党风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健全严格的财政预算、经费管理、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和会议公文等制度,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健全领导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机制,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深化纪检体制机制改革,加大纪律审查力度,建立完善作风明查暗访工作机制,推进作风效能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三)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落实惠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区域集中开发与均衡布局,实施用途管制。落实惠阳生态红线,实施分类空间管制。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和自然资源监管体制,创新资源开发利用机制。
建立健全环境治理和保护机制。完善环保准入制度,加快淘汰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重污染项目和落后产能,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完善环境监管机制,健全环境管理与司法联动机制,推进环境保护区域协调和综合治理。积极推进绿色生态殡葬改革,创建美丽生态示范区域,改善城乡生态环境。积极参与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工作。严格落实矿产资源补偿费政策,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
完善生态发展激励机制和考评机制。健全促进生态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完善环保信用等级评价制度,探索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党政考核体制,提高党政责任考核的“绿色比重”,强化区域行政首长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实施《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方案》,逐步推行领导干部离任环境责任审计制度,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四)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核心,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基本公共服务付费制度改革,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公共服务,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优质发展,全面建设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创新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促进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协调发展。完善就业创业和收入分配机制,建立健全就业促进体系、创业服务体系、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的长效机制,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提升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区级公立医院和分级诊疗制度改革。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促进城乡、群体间计划生育均衡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保障财政投入机制,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鼓励发展老年服务业、残疾人服务业。
健全社会治理体制。强化基层社会治理,推进“政社互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全面实施基层网格化、精细化社会服务管理。完善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健全完善网络问政、网上信访和党政领导带班值班、坐班接访、带队下访等维稳工作机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强化重点领域公共安全监管,创新群防群治工作方式,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完善民主治理机制。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健全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工作机制,完善和改进人大监督机制,完善和创新代表工作机制,健全完善代表履职档案和通报制度,建立代表履职监督评价机制。加强民主协商制度建设,拓宽政协组织、党派团体、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的协商渠道,健全完善政协委员提案、调研、建议工作机制,完善政协专题协商、提案办理协商,探索对口协商和界别协商。健全基层民主机制,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机制,全面推行镇党代会年会制,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完善村(居)民主监督制度。
(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建立健全重大主题报道策划、突发事件和敏感舆情应急协调、重大事项舆情风险评估等制度,完善舆情导向机制。规范文化审批事项,完善文化综合执法机制,健全文化事务监管机制,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
健全文化产业发展体系。落实文化经济政策,深化文化转制企业改革,加强版权保护,加大文化产业招商选资力度,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积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健全文化产品评价体系,推动惠阳文化“走出去”战略,积极推动文化对外交流合作,推进文化强区建设。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模式,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多元参与机制,推进文化惠民。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和服务,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二节&强化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新动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以政用产学研结合为主线的知识创新体系,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为重点的服务创新体系,积极培育新业态,推动“惠阳制造”向“惠阳创造”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加快构建创新平台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本土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投入、研发和成果应用转化的主体。进一步深化“三部两院一省”产学研合作机制,探索产学研合作新做法、新经验,力促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秀科技成果实现在惠阳的转化。支持产业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与全国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组建协同创新机构,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力争到年,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实现突破性进展。
。以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与光电一体化、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型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孵化方向,实施开放创新,推进我区孵化器建设。&探索政企共建、企业共建、校企共建、校地共建等多元建设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开展孵化器建设,形成多元孵化体系。推动三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融合。积极推动专业镇转型升级,实施“一院一镇”计划,集聚专业镇创新资源,建设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孵化器建立“众创空间”,力争到年,建成有省级以上多元化发展的综合性科技企业孵化器。
。以我区现有产业园区为重点,实施产业园区科技提升计划,积极开展科技入园活动,有针对性地加大扶持力度,优化环境,促进科技资源、人才资源和金融资本向园区聚集,切实加快园区转型升级。引导和推动产业园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的新型产业体系。
。加强招商选资工作,通过创新政策引导、科技孵化、招商选智等方式,加快引进一批创新型企业。围绕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集中力量扶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科技企业成长壮大。加快培育科技型初创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力争到&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家。
。坚持招商选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继续实施“人才双高计划”人才计划,落实“天鹅计划”等优惠政策,着力引进产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进一步优化招才引智环境,建立完善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按照双向选择为主、统筹调配为辅帮助解决人才配偶就业问题。抓好企业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积极培养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企业家和高级技工队伍。力争到年,成功引进一批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
&(三)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
。大力发展技术研发与设计、信息咨询、投融资、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完善技术经纪人制度、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和个人奖励制度,加快建设重大科技技术转移中心、交易平台,建立健全技术转移体系。鼓励科技中介服务的创新模式探索,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产业化。打造高效的技术转移和成果孵化平台,开展国际化技术转移合作,促进国际国内重大技术转移和产业化项目在我区落户。
。强化知识产权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知识产权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抓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推行试点,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制度。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强化专利信息对产业发展的导航作用。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加强知识产权执法保护,着力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进一步提升我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充分发挥专利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推动技术成果专利化、专利技术产业化。力争至年,全区专利申请量达件,每百万人专利申请量达到件。
互联网”协同制造。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强产业链协作,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制造新模式。加快推动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工业机器人等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推进生产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改造和基础数据共享。支持企业开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鼓励制造企业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整合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形成面向生产组织全过程的决策服务信息,为产品优化升级提供数据支撑。鼓励企业基于互联网开展在线增值服务,拓展产品价值空间,实现从制造向“制造服务”的转型升级。
互联网”精准化农业。发展精准化农业生产方式,推广成熟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逐步推广基于环境感知、实时监测、自动控制的网络化农业环境监测系统。加快推进镇隆荔枝地理标志认定。增强智能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农机定位耕种等精准化作业技术的应用。在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推动饲料精准投放、疾病自动诊断、废弃物自动回收等智能设备的应用普及和互联互通。& 
互联网”高效物流。积极推广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物联网感知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实现仓储设施与货物的实时跟踪、网络化管理以及库存信息的高度共享,提高货物调度效率。鼓励应用智能化物流装备,提高各类复杂订单的出货处理能力,提升仓储运管水平和效率。构建物流信息互联网络,加快推进运输、仓储、配送等信息互通互联,促进人员、货源、车源等信息高效匹配,有效降低货车空驶率,提高配送效率。鼓励发展社区自提柜、冷链储藏柜、代收服务点等新型社区化配送模式。加快推进区到村的物流配送网络和村级配送网点建设。
互联网”电子商务。大力发展行业电子商务。鼓励企业积极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优化采购、分销体系,提升企业经营效率。推动各类专业市场线上转型,引导传统商贸流通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整合资源,积极向供应链协同平台转型。鼓励生产制造企业面向个性化、定制化消费需求,深化电子商务应用,支持设备制造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融资租赁服务,鼓励中小微企业扩大电子商务应用。
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试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产品、农资批发市场对接电商平台,积极发展以销定产模式。完善农村电子商务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着力解决农副产品标准化、物流标准化、冷链仓储建设等关键问题,发展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开展生鲜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电子商务试点,促进农业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发展。&
。改革科研经费投入模式,由事前立项资助转变为事前资助、事中贴息、事后补贴多阶段扶持,由无偿资助为主转变为无偿资助、股权投资、税收减免等多形式扶持,由定向资助为主转变为支持提供公共科技服务为主,最大程度释放改革活力,力争至年,R&D支出占比重达。
强化金融支撑体系。搭建有效的融资服务平台,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股份制改造,争取上市融资,推动非上市公司到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融资。探索供应链金融、电子商务信用融资等小微企业融资新模式和新渠道。
第三节&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产业新体系
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以壮大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现代服务业等支柱产业为载体,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和专业镇平台建设,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群,延长产业链,不断提高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形成集聚发展的全新格局。力争到年,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5.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6.0%。
按照“项目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的原则,全面实施“平台构建计划”,推进“一镇一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强产业园区土地供应统筹、项目选址统筹、产业布局统筹,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全区各产业园区资源整合和扩容升级,为产业集聚和重大项目落户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创新产业园区投资模式、建设模式、管理模式,完善招商资源库和项目库建设,重点培育壮大良井生态信息城、伯恩(三和)科技园、镇隆万兴产业园、平潭怡发产业园、沙田东部产业园等,力争构建十个定位明显、前景明朗的产值超百亿的产业集聚区。
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
以惠州市着力建设手机制造之城、手机创新之城、手机品牌之城、手机文化之城、打造“世界手机之都”为契机,以手机配件为突破点,以物联网智能设备、集成电路、网络与通信设备、光电显示、信息家电、汽车电子产品、新型电子元器件、智能装备等为支点,以新圩数码视听产业园、淡水中兴新产业园、三和电子信息产业园为依托,深圳、东莞的合作对接形成产业链完整、产品配套齐全的“1+N”电子产业集群,全力打造地,力争到年,全区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年产值达亿元。
&&&&(三)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立足市场需求以及我区实际情况,着眼于抢占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坚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坚持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高技术产业健康发展,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
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大力发展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发光材料、潜水材料、碳纤维、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加快推进贝特瑞新材料科技园、伯恩光学等项目建设,重点做强光学玻璃、新型电池等产业。
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力引进汽车关键零部件,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加工生产企业,增强与深圳、佛山、大亚湾汽车生产基地的配套能力。积极推进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
培育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强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利用开发,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广应用,鼓励支持多元化太阳能光伏、光热、风能发电市场发展,适度开发利用生物质能。
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新型环境监测与防护设备、清洁能源、清洁生产新技术及其装备、三废处理与资源再生利用技术与装备、可完全降解材料等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推进榄子垅环境园项目建设。
实施加快现代服务业行动计划,以可开发空间资源相对丰富为依托,以凸显地处珠江口东岸的区位优势加快推进安博物流、润杨温泉度假村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现代物流、金融、中介信息服务、科研设计、文化创意、综合技术服务、旅游等。力争到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全力打造城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充分利用临近惠州港的优越地理条件,依托惠州机场扩建复航、厦深铁路惠州南站通车等立体交通优势,加强空港、铁路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惠州机场、厦深铁路惠州南站为中心站点,以城镇近郊、公路沿线为主要节点,形成空运、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等立体物流运输网络。完善机场服务,加强机场与大型物流企业战略合作,发展多式联运,完善储运、加工、分拨、配送等增值服务。大力推进物流园区的规划与整合,促进安博物流、普发物流等龙头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物流标准体系,积极发展物联网,推进物流信息化发展,鼓励和引导物流企业向社会化、专业化的发展,着力打造现代物流集聚地。
&&&&大力发展现代旅游业。大力挖掘、保护、开发旅游资源,加强资源整合;加强与深圳、东莞周边地区以及惠东县、大亚湾区等兄弟县区的旅游合作;大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强化旅游服务;实施旅游品牌战略,将叶挺将军纪念园、名人故居、客家围屋、润扬温泉度假村、历史文化街区、水果蔬菜花卉生产基地等旅游资源充分整合,形成以红色文化、华侨文化、客家文化、生态文化旅游为主,商务旅游为辅,休闲、观光、度假、工业旅游竞相发展的旅游产业新格局,全力打造综合文化旅游目的地。
&&&&积极发展金融业。积极承接香港、深圳金融辐射和转移,发展金融外包、金融大数据中心、金融科技等业务,推动金融产业发展壮大。积极开展金融机构引进工作,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促进金融与创新融合发展。鼓励、引导和支持企业上市;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引进风投、发行企业债券等多种渠道筹措发展资金。大力发展保险业,争取保险深度和密度名列全市前列。探索基础设施和土地证券化,吸引保险资金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积极培育电子商务、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科技服务、会展、信息服务、专业服务、智能健康养老、健康管理等新兴服务业。加快推进服务业与科技、服务业与文化、服务业与城市、服务业与民生的融合发展。推动电子信息业向服务化方向转型。加快创意设计与制造业互相渗透,培育形成服务业和工业新的增长点。
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全面实施《惠阳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坚持统筹规划、分步推进,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定位明确、功能融合,区域协作、错位发展,积极把握香港、深圳、广州、东莞等地服务业外溢带来的机遇,重点加快现代物流、现代商贸、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加快建成13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力争到年,全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水平显著提高。
专栏3&&&惠阳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沙田温泉生态休闲旅游集聚区
休闲旅游业集聚区
秋长文化创意集聚区
良井生态休闲旅游集聚区
休闲旅游业集聚区
永湖(大坑)粤东现代农业示范区
农业服务业集聚区
白云新城商贸服务集聚区
商贸服务业集聚区
(五)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优化精细化工产业。依托鸿海精细化工园区,抓住全球石化产业转移和大亚湾石化中下游产业外溢发展机遇,立足于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主动对接大亚湾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充分利用乙烯和炼油提供的原材料,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乙烯中下游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推动化工产业向高附加值、低污染、专用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改造传统工业。发挥市场作用,加强政策引导,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传统制造业相结合,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技术优势和创新优势转型升级,力促传统产业由分散型向集聚型转型升级;推进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家具、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由资源消耗向生态环保转型升级,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水平。
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采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模式,推动商贸、酒店、餐饮、娱乐、房地产、社区服务等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现代商贸休闲繁华地。推动商业网点向镇村延伸,提升批发零售、商贸、餐饮、娱乐等行业发展水平。积极引入社会力量投资发展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建设区、街、居三级网络,促进社区服务业发展。
实施名牌战略。引导和鼓励传统企业积极树品牌、创名牌,实施名牌战略,培育一批知名自主品牌,积极推动企业上市,促进本土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着力推动企业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加大对企业参与名牌战略建设的激励力度,扶持品牌发展。充分利用展销会、博览会、电子商务等平台,拓宽名牌产品宣传渠道。
六)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提高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坚持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方向,大力扶持荔枝、红葱、淮山、粉葛等特色农业、优势农业发展。坚持发展科技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培育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与流通,积极培育“互联网农业”、农村文化创意产业新业态,提升农产品加工规模化、集群化和产加销研一体化水平,打造一批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和特色农业产业带。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着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力争到年,实现农业龙头企业达到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00家以上,建成市级示范家庭农场个。
提高农业基本条件建设和科技服务水平。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完成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业机械化和装备水平。健全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建立区(镇)级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中心和村级服务站。通过搭建区—镇(街)—村各级服务网络,突破物流、信息流瓶颈,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力争到202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
七)壮大提升民营经济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有利于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按照非禁即入原则,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领域,畅通市场准入通道。落实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优先扶持科技型、创新型民营企业和小型、微型型企业发展。完善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创业发展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坚决清理和取消不合理收费。
。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关键技术服务体系、人才培育体系和市场开拓服务体系,搭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融资担保、信息咨询、培训交流、产业协作、创业辅导的服务平台。建立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产品和服务进入政府采购目录。继续开展“企业服务月”活动,为企业解决项目建设以及生产、经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深入实施“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行动计划”,实施“成长型”民营企业计划及民营企业名牌战略计划。引导民营企业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在优势产业领域形成企业集群。实施“民营企业家成长工程”,鼓励民营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加大金融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鼓励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并购、合资、集合发债、私募基金、风险投资、股票上市、金融租赁等多渠道融资。
&&四节&扩大市场供给,释放市场新需求
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促消费和稳出口相结合,稳步扩大有效投资,激发新的市场需求,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使我区经济发展向需求结构不断优化、内需外需协同发展的方向转变,进而适应国内居民消费升级的阶段性特征,构建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经济增长格局。
(一)稳步扩大有效投资
。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保持投资适度规模和合理增长,坚持“大项目拉动大发展”战略,建立“全区一盘棋”招商选资机制,明确投资方向和重点,抓紧谋划一批关系全局、影响深远、带动作用强、增强长远发展能力的重大项目,研究提出一批符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要求的新项目,引进一批高成长、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企业。重点抓好伯恩(秋长、永湖)生产基地、伯恩(三和)科技园项目、中建钢构二期扩建项目和胜宏科技、捷普绿点等项目建设。
着力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明确界定政府投资范围,严格执行政府投资的决策程序、审批程序、投资控制程序和监督程序。聚焦提供适应新消费新投资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创新投资方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领、撬动和催化作用。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加农村生产和生活设施建设投入。继续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大力开展廉租住房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危旧房、泥砖房改造工程。加大对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淡水河流域环境治理,加强教育文化、社会事务、养老服务、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政府投资对创新创业、技术改造、质量品牌建设等带动作用,促进投资消费良性互动,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
。创新政府投资与市场投资的合作方式,明确并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的权责利关系,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积极推行等投融资模式,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新消费相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投资。引进具有法人资格财富管理机构,建立政府融资增信基金、企业过桥扶持基金和创新创业引导基金等金融扶持基金,发展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对财政支持建设的涉农基础设施,在所有权与管理使用权相分离基础上,探讨建立有偿使用、利益均衡机制。探索发展“互联网金融”,运用股权众筹、股权质押等金融创新手段拓宽政府融资来源。
(二)激发城乡市场需求
。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流通体系,积极搭建工业产品、农资下乡村和农副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平台,推进农超、农批、农餐、农校对接常态化、制度化,促进农产品直购直销。支持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涉农电商平台建设,建设镇街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推广阿里巴巴“千县万村”电子商务合作试点经验,支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促进线下产业发展平台和线上电商交易平台结合,着力构建农产品直销流通网络,发展特色农产品在线营销。
。完善市场流通体系,整顿和规范商品和服务消费市场秩序,继续推动商务流通领域诚信体系建设和商务流通综合行政执法,创造城市居民扩大消费的良好环境。以新城市片区、镇街中心区、产业园区等人流集聚区域为中心,统筹谋划建设一批城市综合体、步行街和商业圈,重点培育一批集零售、餐饮、文化、生活、配送于一体的多功能镇级商贸中心,推动商贸消费由中心集聚向外延拓展。推动餐饮业加快转型升级,鼓励餐饮业与旅游、文化、养生等产业对接,充分发挥餐饮业服务民生、扩大消费和促进就业的功能和作用。积极开发更高层次的精品化、个性化消费供给,鼓励清泉广场、星河丹堤等综合性大型购物中心做大做强
扩大商贸流通网。实施“互联网传统商业”行动计划,积极探索并建立支撑产品营销推广和市场开拓的网上、网下结合的服务体系,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商贸物流、连锁经营发展,推动商贸流通网向农村延伸,壮大城乡居民消费规模。继续抓好惠货“全球行”、“全国行”和“网上行”等三大展销平台建设,提高惠货市场占有率。鼓励各类企业充分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打造企业品牌,扩大销售促进内贸流通产业转型升级。&&
(三)积极优化外贸结构
加大“走出去”。抓住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机遇,利用广东省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积极开拓出口市场。支持优势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走出去”,更合理地配置资源,与境外企业、实体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充分发挥各类展会、交易平台在外贸中的作用,积极组织区内企业参加国内外会展活动,鼓励企业重点参加全球重要知名展会,继续做好省内外重要展会的参展工作,加大出口推销力度。适应跨境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新趋势,加快与国内外重要网上交易平台合作,借助第三方平台发展、以及等贸易业务,主动融入跨境电商产业链。
加快“引进来”。招商选资方式,建立“全区一盘棋”招商选资机制,完善区招商资源库建设,提高招商选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引进一批高成长、高科技、高附加值企业。加强与驻外相关机构的紧密交流,扩展国际性会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利用贸易促进会等机构作用,有效整合招商资源。围绕延伸和完善重点产业链,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和“补链”招商,积极开展反哺招商、中介招商、展会招商、网上招商。
加快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加快转变外贸经济发展方式,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扩大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促进产业延链、补链、建链等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企业以生产加工为主向“生产服务”型企业转型,促进产业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延伸,从低成本优势转向科技创新转型。提升利用外资水平,加强对港澳台地区先进行业、重大企业的招商选资工作,创新招商模式,重点引进一批金融、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以及汽车配件、新能源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项目。
&五节&夯实发展基础,构建设施新网络
按照“适度超前、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统筹推进交通、水利、能源、信息、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硬件保障。
(一)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扩大机场建设。全力支持配合惠州市实施惠州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配合做好航站楼及民用停机坪、航油基地等项目建设,完善机场周边道路基础设施,力争到年,机场旅客吞吐量达万人次年。
推进轨道交通。加快我区对外快速铁路通道建设,全力协助推进广惠汕铁路、惠澳铁路复线等项目建设;配合实施深惠城际轨道工程;全力做好深圳地铁号线延长线(坑梓东至惠州南站段)项目规划建设。
&&&完善区内路网。加快完善高速公路路网,在全区“二横四纵”高速路网基础上,协力推进一批高速路网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与深圳龙岗区吉桥路、吉惠路、东莞清溪大道的对接道路建设;加快推进辖区内国、省、县道扩改建工程。继续推进村道扩建及村道硬底化建设,实现农村公路环状化、网络化,促进公路管理养护方式的转变,提高地方公路“建、管、养、运”水平。
专栏4&&区内路网重点项目
河惠莞高速公路平潭段
广惠高速公路小金口至凌坑段(惠阳辖区段)
深汕高速公路汕尾至深圳段(惠阳辖区段)
深汕高速公路惠阳西互通
从莞高速公路清溪支线约场北互通立交
广惠高速公路惠州机场互通
新南大道、秋白大道、Y866线升级改造
省道、升级国道(线)改造
S357线双向两车道改为双向四车道的升级扩建
X202良白线、镇沥线(联溪至井龙全段)、东线(将军东路茶园至黄竹沥段)、平水线等县道改造升级
永湖元岭至惠大高速公路连接线、良湖大道等重要经济干线建设
&&&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协助推进惠州机场一级客运枢纽站场建设,组织实施厦深高铁惠州南站站前广场改造,推动该站站场开发,配套建设客运枢纽站场公共交通服务设施,有效衔接深圳地铁号线在惠州南站开口设站。推动货运场站建设工程,加快形成航空、公路、铁路联运的立体化货物集疏运输体系。
完善公共交通运输体系。全力争取开通厦深高铁惠州南站至深圳北站捷运化列车,推进各镇、街公交场站建设,建成新圩汽车客运站(新站)和淡水白云坑、洋纳)、秋长(秋南)等个公交基地,完成惠阳中心城区公交候车亭升级改造。改革农村客运班线运营模式,通过构建立体化的城乡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提高公交、客运基础设施承载能力,进一步完善环大亚湾新区公交线网。持续推动公共交通行业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力度,大力发展节能汽车和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公交汽车,到年,实现新能源公交车比例不低于,完善充电桩、加气站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新能源汽车使用便捷程度。
(二)加快完善水利设施建设
完善水资源保障体系。优化现有供水系统,加强供水管网的养护管理,提高区域水源供给保障能力,推进惠阳—大亚湾第二条东江引水工程建设,适宜扩建、新建小型水库,加强蓄水工程建设,建立保障有力的供水体系。实施饮用水源地保护计划,开展鸡心石水库、大坑水库等一批水资源保护工程。
。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进一步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机电排灌工程、农村水电增效扩容工程等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切实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
。加快推进新圩(维布)等千伏及潘屋、南坑等千伏变电站站点的建设。加强高压走廊建设,推进千伏祯州至宝安解口入崇文站送电线路、千伏秋长至荣田送电线路等电网工程,形成全区“四横五纵”主干电力通道。继续加大对沙田镇榄子垅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支持。加快整治村庄电力网,完善农村电网建设。总量达10个、千伏变电站总量达48个,每个镇街分别平均拥有千伏变电站1个、千伏变电站个。
完善油气能源设施建设。完善城乡天然气输配管网系统建设,建立瓶装液化石油气配送系统,形成以天然气供应为主,液化石油气为补充的城镇燃气气源供应构架。完善光能燃气洋纳等天然气接收门站和城镇气化站建设。加快天然气汽车加气站建设。加快推进淡水街道洋纳燃气应急储备气库工程,完善惠阳区燃气能源应急管理体系。
设施现代化建设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宽带信息网覆盖,完善以光纤网络、基站、公共区域建设为主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光网城市工程”,全面提升光纤宽带接入能力,加快光纤到楼、到户和改造工程,提高光纤网络覆盖面。加大对农村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村村通光纤工程,力争到年,。加快通信、广播电视基站建设,推进城乡基站建设,扩大信号覆盖范围,积极布局网络。力争到年,全区公众移动通信基站累计达个,基站站址累计达个,全面实现城乡及交通干线网络全覆盖。,扩大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实现全区信号全覆盖。。积极推进基础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主干网“三网融合”。“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推动互联网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新业态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互动。
扩展公共服务领域信息技术应用。推进电子政务体系建设,构建规范统一的网上办事大厅,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公共文化、交通、教育、社保、医疗、金融、气象、司法等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丰富各领域应用服务的技术手段和服务模式。
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大力推进政府信息网络、金融服务网络等重点领域、重点单位网络的安全监管,着力提升区域网监测预警、网络安全应急处置、网络空间综合治理能力以及网络安全防护水平。增强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等基础信息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强化信息资源和个人信息保护,加大信息安全宣传,提高市民网络安全意识,力促网络安全技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网络安全态势总体可信、可靠、可控。
。健全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提高资源统筹利用水平。
加强水利防灾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永良围、平潭围等堤坝达标加固工程以及永湖径子头、镇隆田螺墩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推进沙田水库、大坑水库等中小型灌区改造工程建设。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推进分区控制,加快建设海绵城市,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加强消防与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抗震防风防灾设施及应急系统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消防能力。构建综合防灾避难疏散体系,统筹规划建设应急避震疏散通道和避震疏散场地。完善人防工程建设。建立完善的群测群防防空防灾组织体系。
加强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惠阳国家级气象综合观测基地工程、惠阳区智慧气象云服务工程建设,提高气象信息技术现代化水平,推进惠阳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建设,设立白云嶂、铁炉嶂等风级风速预警器,加强气象探测设施建设,提高气象灾害预警、预报能力。力争到年,建成更高水平的气象现代化。
&&&&&&&&&&&&&&&&&&&&&&&&&&&&&&&&&&&&&&&&&&&&&&&&&&&&&&&&&&&&&&&&&&&&&&&&&&&&&&&&&&&&&&&&&&&&&&&&&&&&&&&&&&&&&&&&&&&&&&&&&&&&&&&&&&&&&&&&&&&&&&&&&&&&&&&&&&&&&&&&&&&&&&&&&&&&&&&&&&&&&&&&&&&&&&&&&&&&&&&&&&&&&&&&&&&&&&&&&&&&&&&&&&&&&&&&&&&&&&&&&&&&&&&&&&&&&&&&&&&&&&&&&&&&&&&&&&&&&&&&&&&&&&&&&&&&&&&&&&&&&&&&&&&&&&&&&&&&&&&&&&&&&&&&&&&&&&&&&&&&&&&&&&&&&&&&&&&&&&&&&&&&&&&&&&&&&&&&&&&&&&&&&&&&&&&&&&&&&&&&&&&&&&&&&&&&&&&&&&&&&&&&&&&&&&&&&&&&&&&&&&&&&&&&&&&&&&&&&&&&&&&&&&&&&&&&&&&&&&&&&&&&&&&&&&&&&&&&&&&&&&&&&&&&&&&&&&&&&&&&&&&&&&&&&&&&&&&&&&&&&&&&&&&&&&&&&&&&&&&&&&&&&&&&&&&&&&&&&&&&&&&&&&&&&&&&&&&&&&&&&&&&&&&&&&&&&&&&&&&&&&&&&&&&&&&&&&&&&&&&&&&&&&&&&&&&&&&&
六节&加强统筹协调,开创城乡新局面
以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契机,以融入深莞惠一体化、环大亚湾新区建设为重要抓手,大力实施“惠民倍增”计划,统筹构建城乡一体的产业发展体系、新型城镇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生态治理体系、政策保障体系和基层组织保障体系等“六大体系”,积极探索“村改居”,采用PPP模式统筹开发十个以上重点片区,推动“产城人”融合,力争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等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全力打造“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示范区”。
专栏5&构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六大体系
--构建城乡一体的产业发展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深入实施“企业成长”计划,推动土地向集约开发、规模发展集中,推动工业向集聚区集中,打造平潭空港物流、惠州南站现代商贸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强区域产业发展对接,加快推进出口型和传统制造业类企业转型升级,引导扩大内外需求,扶持现代农业发展。
--构建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完善城乡规划,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实施城乡“扩容提质”重点工程,强化生态绿化建设。
--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主要内容包括:深入实施“惠民倍增”计划,提升教育水平,实施综合文体工程,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就业养老,加强扶困助残。
--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治理体系。主要内容包括:推进依法治区,综合化解社会矛盾,提高城乡管理水平,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深化平安建设,完善基层服务。
--构建城乡一体的政策保障体系。主要内容包括:按期稳妥完成机构改革,加快推进各项体制机制改革。
--构建城乡一体的基层组织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加强干部监督制约,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树立科学城镇化理念,强化空间规划管控,形成合理布局的城镇群。发挥中心城区的辐射作用,注重中心城区和周边城镇的协调发展,推进均衡城镇化,实现城市分工明确,产业优势互补,基础设施统一规划、互联互通,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推动沙田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支持新圩、永湖等中心镇加快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岭南乡村特色的三宜新农村,形成空间扩展、品质提升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
。扎实推进中心城区“区内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建设,稳步推进旧城改造及环境治理,活化淡水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着力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有序推进城市规模可控化扩张,实现城市规模、结构层次和功能提升新跨越。进一步明确各镇街的发展定位,着力推进小城镇特色发展,培育名副其实的强镇和名镇,大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与水平。
。优化城市基础环境,提升城市软环境建设,加强城镇文化元素和精神内涵的注入、发掘和保护,建设文化城镇,提高城市文明和精神价值。建设生态文明城镇,擦亮“国家森林城市”名牌。在新圩获评省级宜居示范镇、沙田获评国家生态镇的基础上,积极争取省市新型城镇化专项试点,继续开展宜居环境范例奖申报工作,建设宜居示范城镇、宜居示范村庄,创建更多省级、国家级宜居、生态示范镇。
。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房产权“三权”确权颁证。建立统一的土地利用信用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农村土地利用管理。完善农村土地流通机制和宅基地退出中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利用统一的交易市场实现区域范围内农村宅基地、农房等转让、出租、抵押等有序流通。各镇街成立镇街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大力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加强安置房源建设和统筹,探索征地留地、留房、留权益等多种方式,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长期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到年,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确权发证实现全覆盖,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土地上房屋及构(建)筑物确权颁证率达,全区土地流转总面积突破万亩。
。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加快“产城人”融合发展。优化第一产业结构,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强化第二产业支撑,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支柱产业。促进第三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快推进三产融合、三产联动,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乡关系,构建新型城镇化格局。
。建设美丽惠阳,健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大环保教育,建设环境友好型城镇。加快公园绿地系统建设,推广立体绿化,构建城市立体绿地生态网络。健全环境监管和预警体系,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以及河涌综合整治。广泛推广节约型、生态型的环保节能新技术,以榄子垅环境园为绿色经济、循环经济范本,推进环境友好型经济体系建设,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和综合利用程度,切实提高我区城镇环境生态承载能力。
。全面贯彻落实《惠州市关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实施意见》、《惠州市户籍准入登记暂行规定》等政策措施,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和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深入改革户籍制度,放开建制镇落户条件,健全中心城区积分入户制度,全面拓宽农业转移人口、常住外来人口市民化的实现通道。加强完善农村转移人口的管理体制建设。健全流动人口居住证“一证通”制度,实现居住证与户籍制度有效衔接,完善居住年限与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挂钩的体制机制。力争到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
。建立科学合理的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和配套政策体系,建成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底线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共享城乡一体化发展成果,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医疗卫生、住房等各方面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到年,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比缩小到1.85:1。
。高标准、适度超前实施城乡路网建设,建立覆盖城乡、方便快捷的城乡交通系统。完善覆盖城乡、功能完备的市政公用设施及管网系统,不断提高供水、供电、排污、通讯等公用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和覆盖率。推进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信息化服务系统。按照全域城市化的目标要求,健全覆盖城乡、规范专业的城乡环境管理系统。
。全面放开城镇化投资领域,探索城镇化投融资方式多元化。培育壮大各类投融资主体,建立并完善全要素、全产业、全区域的城市资产管理模式。探索基础设施和土地资产证券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公用设施投资运营。完善项目财政补贴管理,探索动态补贴机制。
。以沙田镇为试点,积极开展建制镇示范点工作,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重点围绕建制镇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等方面,探索改革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承载能力、辐射带动能力,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城镇化经验。
。以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为契机,充分挖掘农村现有资源,加快交通、能源、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镇村延伸。加大生活污染治理,提高农村节约型能源发展水平,加快农村危房改造,推进村容村貌美化优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旱涝保收、抗灾减灾能力。建设智慧农业,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力度,提高农业机械化和科技化水平,实现农业“空间、时间换地”、“机器换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深入推进名镇名村、宜居村、生态村、幸福村、民主法治示范村等系列创建活动,试点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探索土地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发展、农民集中居住、管理服务城镇化的“三集一化”发展模式,分类科学引导农村居民点建设,鼓励和支持基础薄弱、居住分散、灾害多发的村组搬迁合并,以点带面提升农村连片规划建设水平,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岭南乡村特色的三宜新农村,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乡关系。力争到年,市级及以上美丽乡村示范点达到个。
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坚持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坚持统筹协调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坚持政策集成与基层自主相结合,坚持自力更生与外部支持相结合,推进扶贫开发精准实施、精细管理、精确到位。以更大的决心、更新的思路、更实的举措,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异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低保覆盖等途径,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提高农村经营管理水平。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农村土地建设管理,统筹推进回拨地高效利用,稳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有序开展镇级集体资产产权界定,着力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营机制和监管模式。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加快建设农村综合服务社和城乡社区服务中心(站)。建立跨部门的村镇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协调机制、实施办法,构建权责清晰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责任体系,明确村镇基础设施管理与服务的职能与要求,对服务性质不同的基础设施实行不同的管理模式。
七节&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新环境
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大力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提高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水平。坚持低碳发展,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全面加强淡水河流域综合整治,恢复河道生态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生态旅游名片,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美丽惠阳”。
完善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清运和处理机制,力促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抓手,加强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综合治理,
探索农业面源污染全过程监控机制,寻找阻断农业面源污染循环往复的关键环节“”“”稻
坚持政策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推进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改善生活空气质量、推进公交电动化,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积极推广应用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含增程式)和燃料电池汽车。科学规划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布局,创新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审批建设、运营管理等一揽子服务政策,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形成与推广应用需求相适应的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培育市场,积极引进、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扶持相结合,健全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加大淡水河流域综合整治和监管力度
严守生态红线,严禁审批具有排放废水的电镀、电氧化、酸洗、磷化、印染以及排放含汞、砷、镉、铬、铅等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产工序的建设项目。
加强流域范围水土保持林及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建设绿色生态水网体系。
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有机结合乡村绿化美化,提升乡村周边可视范围内生态景观,形成点、线、面结合的新模式,着力打造“”
健全建立并完善体系
积极开展“节能减碳全民行动”、“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建设”行动,积极
城市轨道、积极
“”,“”
第八节&加快合作对接,优化空间新布局
以优化空间布局为重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惠阳区域内空间布局,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健全功能组团,加强镇街联动。全面对标深圳,积极参与环大亚湾新区建设,加快与惠城区、仲恺高新区一体化进程,促进惠州市域内一体化发展。积极融入深莞惠经济圈,辐射带动粤东、粤北地区发展。形成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产业发展分工协作、错位相融,环境保护机制一体化、社会管理一体化,城乡空间布局优化的格局。
。以镇域行政区为基本单元,大力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强规划统筹,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低碳生态规划等“多规合一”和空间“一张图”管理。强化空间管控,稳步推进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城市设计等规划修编,实现中心城区&、各镇辖区范围和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对不同类型功能区采取差别化国土开发策略,实施差别化土地、财政、投资、产业、环境、人口政策以及绩效评价和考核方法。重点拓展开发淡水街道、秋长街道、三和街道、新圩镇、镇隆镇、平潭镇等区域,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适度开发良井镇、永湖镇、沙田镇区域,对现有个市级森林公园、个市级自然保护区、个县级自然保护区采取严格保护政策。
。。该片区包括淡水、秋长、三和,是惠州市市域副中心城市、惠州市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也是惠阳区行政文化中心、综合性服务中心。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现代物流、文化创意、信息服务、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旅游业,加快提升星级酒店、餐饮、商贸批发、房地产、医疗保健、文化教育等生活性服务业档次,打造成为现代服务业活力城。加快老城区优化调整,积极推进“三旧改造”、棚户区改造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工作,推动城市有机更新;推进惠阳新城组团高起点发展,全力推动环大亚湾新区启动区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构建高技术产业组团,依托淡水产业园、秋长产业园、三和产业园等园区,大力发展手机配件,物联网、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强与深圳、东莞、仲恺等周边产业发达地区的产业衔接,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延长产业链条,促进电子信息、通信终端、数字视听等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加大生态文明建设,依托白云嶂、、龙翔生态农业园等,推进生态农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业发展,做强做大荔枝、红葱等农业品牌。空港产业片区。加强机场周边土地的规划控制,做好产业发展布局,重点发展航空货物分拨、仓储、配送、加工、展销等,带动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打造惠州空港物流基地和北部服务业发展中心。。该片区包括良井镇、永湖镇、沙田镇。适度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生态农业和旅游业发展,加快资源环境友好型都市农业发展,建设成为提供城市鲜活农副产品、观光休闲、改善生态环境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发展先进制造业。
&&&(二)加快市内区域一体化发展
参与环大亚湾新区一体化建设。全面落实环大亚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高起点推进环大亚湾新区启动区惠州南站新城建设,加快推进城市设计、土地整备、市政配套和招商选资等工作,着力打造集商贸物流、商务办公、生态居住、休闲购物、餐饮娱乐等为一体的商贸商务新中心,力争在环大亚湾新区建设上先行一步。加快跨界道路接驳建设,助推环大亚湾新区成为珠江口东岸重要的客货运枢纽;加强秋长片区城市建设与大亚湾西部新城建设互动;积极推动医院、学校共建共享;加快推动解决跨区引水供水问题;加快推进榄子垅环境园建设,实现惠阳、大亚湾两地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继续推行淡澳河流域跨界污染治理合作;加快精细化工、现代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进程
加强与惠城区、仲恺高新区合作。加快与惠城区、仲恺高新区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络沟通机制和合作发展机制,加强基础设施、环保、产业分工协作、科技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对接工作。健全跨界河流联合治污机制;加强旅游、物流、金融、创意设计、电子信息等产业招商选资合作,形成区域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互动多赢的格局。&&
&&“3+2”经济圈联动发展
。加快与深圳、东莞在基础设施、能源保障、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领域的对接与融合。积极推进厦深铁路配套工程建设,加快完善惠州机场周边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深圳地铁14号线规划建设,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增强对深圳、东莞资本、技术和人才的吸附能力,主动承接深圳、东莞先进制造业转移,推动本地制造业向中高端转型发展,力争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合作取得新突破。
“3+2”经济圈建设。以惠州市推进“深莞惠河汕”新型都市区建设为契机,积极融入深圳、东莞、惠州河源、汕尾的“3+2”经济圈建设,加快推进与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对接融合。积极做好与粤东、粤北地区的交通路网对接工作,构建优势互补、产业关联、梯度发展的多层次产业圈,形成与周边地区分工合作、互动多赢的发展格局。
第九节&推动文化繁荣,树立文明新风尚
以建设“文明惠阳”为目标,以增强文化软实力为主要抓手,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力争到年末,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取得新成果,文化市场健康繁荣
(一)全面提升文明城市内涵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道德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生态文明意识,增强“文明惠阳”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统筹推进一系列精神文明、道德教育实践、全民阅读和科普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增强民族意识、诚信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发挥重要传统节日、重大礼仪活动、公益广告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
巩固提升文明成果。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诚信建设、督查考核、责任追究、投入保障等系列制度,扎实提升创建工作水平。广泛开展文明镇村、文明创建示范点、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文明建设常态化管理制度,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力争到年全部镇街获评省级文明镇街,为惠州市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贡献力量。
(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扎实推进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推进“惠阳城市记忆工程”建设,加快开发编辑我区史料。加快推动博物馆事业发展,丰富馆藏文物资源,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积极,8(社区)“”以点带面并完成
。。、村、扩大图书藏书规模,丰富村(居)文化体育活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力争到2020年,全区图书馆藏书量达到万册。
构建文化遗产传承体系。做好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研究和保护,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做好史料完善工作。
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文化志愿者招募注册制度、服务激励机制等,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良好氛围,推动文化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发展。力争实现文化志愿者队伍人数年均增长。
重点扶持发展数字广播、数字报纸、数字电视、数字出版、动漫制作、网络软件等企业发展,支持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引进和开发新技术和新工艺,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依托叶挺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等文化底蕴,加强招商选资工作,,培育文化产业集群。
增强文化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鼓励文化企业围绕旅游、农业生产等特色领域
十节&推进共建共享,实现惠民新成果
以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为重点,树立以民生为导向的社会发展理念,实施和谐共享战略,让人民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建设“幸福惠阳”,助力惠州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
。加大惠农富农力度,进一步健全农业补贴稳定增长机制,完善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发放办法,落实新增农业补贴向粮农和种粮大户倾斜等政策措施,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完善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机制,开展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抵押、担保、继承改革。力争到7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实际收入比年翻一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不低于10.0%。
。贯彻上级有关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落实工资支付相关规定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大对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的保障力度。每年定期发布上年度全社会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及增长率等有关信息,及时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和劳动监察预警、争议调解、争议仲裁机制,着力建设“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
。科学调整收入分配机制,缩小城乡、区域、行业和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着力减少贫困人口,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结构。加强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实行企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双重调控政策。健全最低工资标准与经济增长联动机制,按照最低工资增长高于经济增长原则,适时适度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到年,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力争达到5.1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8万元,城乡收入比缩小到1.85:1。
。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目标、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促进和扩大就业岗位。重视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加大对困难群体、特殊群体的就业帮扶力度,配合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增加公益性就业岗位,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灵活就业,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做好“零就业”家庭帮扶工作。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障非正规就业劳动者权益,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到年,新增就业人数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
。健全创业就业服务机制体制,实施更加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完善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建立公共创业就业服务网络,提高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信息化水平,推进各类就业信息共享开放。加大创业就业扶持资金投入,加强创业就业援助工作,改善就业环境。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创业就业培训制度,健全创业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加强创业实训、就业培训等全方位系统化服务,畅通自主创业渠道。
“”“”“”“”
进一步积极探索采取货币补贴和实物保障并举的方式推进住房保障工作。进一步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实现低保家庭应保尽保,中等偏下和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明显改善,符合条件的异地务工人员纳入保障。大力实施农村安居工程。
(四)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规范化幼儿园覆盖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8%以上85
力争,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
力争实现-“”力争“”
村委会力争各类
(五)健全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
深化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以环境卫生整治、清除病媒滋生地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促进城乡环境卫生显著改善。健全全面深化爱国卫生运动的长效机制和卫生创建评价机制,完善病媒生物防治体系,切实推进城乡环境卫生面貌综合治理、农村改水改厕、卫生创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加强卫生基本建设,提高慢性病、精神疾病、重大疾病防控能力。
科学规划全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合理确定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布局、功能、规模和标准。根据部分区域服务业人口增长需求,适当增设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善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群众
鼓励社会资本创立民营医疗机构。在符合我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总量和结构的前提下,放开社会资本办医准入范围,支持社会资本创立医疗机构,逐步形成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互补格局,提升区内的整体医疗服务能力,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
推进家庭医生式服务试点工作,实行乡镇卫生院、社会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站的医生与属地服务人群签约服务,促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模式。完善政府补贴的村卫生站医保门诊统筹,鼓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惠阳三和医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