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充分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主体作用

长度不能超过200个字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我们的语文课上,教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充分地读书,积极地讨论,自信地表达,使学生在主动投入的状态下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1、多种形式,引导朗读,体现学生主体。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读是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领会作者感情的主要手段之一。朗读的方式比较多样,教学中老师宜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朗读训练。如自读、放声读,老师范读,学生范读,分角色读,配乐朗读,男、女生比读,对话朗读,比较朗读等,改变单一的个别读、齐读的方式,丰富朗读形式,增强学生读书的兴趣。教师无论采用哪些朗读形式,都要尽量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朗读,以读为本,以读代讲,避免烦琐的教学分析,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2、合作学习,讨论探究,体现学生主体。《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探究思考题的科学设计,既要体现前后连贯原则,又要保持难度相对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在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探究思考题进行独立思考、讨论探究的时候,教师也不能成为教学双边活动的旁观者,教师应该在小组之间进行点拨与启发,同时兼顾对小组中后进生的帮助,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深入开展。例如在教授《济南的冬天》一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够开展自主学习,并引导学生思维逐步深入,笔者按照循序渐进和重点突出的原则,紧扣住教学重点设计了这样一组合作学习、讨论探究题:“(1)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课文用了什么写法?(2)济南的山有什么特点?文章运用什么写法和修辞手法来描写济南的山?(3)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文中是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的?(4)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笔者以这样一组贯穿全文、突出重点、紧扣关键,并且逐层深入的问题为提纲,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刺激了学生的发现欲,从而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3、说话训练,表达感悟,体现学生主体。叶圣陶先生曾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可见,口头语言表达在语文课中的重要性。我们的阅读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其知识含量大,有丰富的口语训练内容。因此,阅读教学是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场所,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精心设计一些说话训练,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理想》一文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生动形象地盛赞了理想的意义:“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仿照这些比喻句,以“爱心”、“书籍”等为开头,让学生仿句式说话。再比如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在分析课文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故事,要求说出自己怎样在父亲的关怀、支持、鼓励、鞭策下成长,叙述好自己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等。类似的说话训练还有很多,这些说话训练与思维训练结合在一起,有助于阅读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充分体现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4、课前预习,课上展示,体现学生主体。《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预习是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预习任务完成的好不好会影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预习不充分,甚至没有预习,学生上课临时发挥,难免会断章取义,讨论时也会离题万里。因此,每次学习新课文之前,我都会让学生充分预习。预习首先要解决字词问题,然后要初步理解课文,还要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在旁边作上记号或写上相应的问题,以待课上讨论解决。预习后课上要展示预习成果,自己智慧的结晶在课堂上展示学生会有成就感,基于预习之后的讨论,学生有底气,有针对性,更容易锻炼学生的思维。有准备的课堂讨论,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的主体作用会更好的发挥出来。5、课后延伸与拓展,体现学生主体。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更应该注重课内外的延伸与拓展,让学生的聪慧与灵感在课余天地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例如,学习完《〈孟子〉两章》后,为更好地开拓学生思路,深入领会作者的观点,可以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①试另举一两个古今事例,或结合本人的亲身体验,谈谈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②有人说:“逆境能成才”,“顺境也能成才”,请你举例谈谈对此说法的看法。又或者,学完这一课后,可以让学生阅读孟子的其他文言文,在阅读的同时,尝试背诵一些篇幅较短的文言文,还可去收集孟子的有关资料,了解孟子这个人。不管怎样,学完一篇课文,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教师应努力通过一些拓展训练和延伸阅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更好更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您可以在这里发表评论...
谁看了这篇日志◆ 齐瑞芬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西谷乡中学 030400
&&&&&&& 关于课堂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新课程标准》中的重点篇章,教学改革实施若干年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引导学生养成获取知识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想谈谈自己的体会。
&&&&&&& 一、更新观念,改变自己
&&&&&&&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体现自己的主体地位,首先教师要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教师的态度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一般的学生总是喜欢满脸笑容、和善慈爱、宽容赏识、善于启发诱导的教师,从心底里排斥板着脸孔、苛刻责备、明嘲暗讽的教师,所以,教师观念的更新、角色的转变很重要。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放下自己的架子,放松自己的面孔,创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以平等、民主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用激情感染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
&&&&&&& 二、激发兴趣,培养信心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才会有求知欲,当然,学生的思维也就被激活了。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 1.巧用课件,激励兴趣
&&&&&&&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运用谈话导入、故事导入、图片导入等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用感观刺激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比如在教学《鼎湖山听泉》这篇课文时,我巧妙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创设出鼎湖山多姿多彩、迷幻多变、奥秘无穷的情境,并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让学生欣赏。一上课,学生就进入美的境界之中,整堂课由于有直观的形象、悦耳的泉声,学生情趣盎然,求知欲望强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积极思考问题,探究质疑,合作交流,气氛相当活跃。
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生既获取了知识要点,领悟到了鼎湖山美的真谛,又身临其境地受到了&美&的熏陶,提升了审美能力。这样,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水到渠成。
&&&&&&& 2.注重差异,激励信心
&&&&&&&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一直是我教育教学的总则。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我总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叫学生来回答,并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布置作业时,我会针对本节课所授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学情,分层布置,让学生自主选择、自行探究。如学习了《打开文学之门》一文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优美的句段。
&&&&&&&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优美片段,并默写。
&&&&&&& (3)写一段你对&文学&认识的文字。
&&&&&&& 这三个层次的作业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分别适应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由于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自信心,课堂自主学习的氛围愈加浓烈了。
&&&&&&& 三、激励质疑,启迪思维
&&&&&&&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语文课堂结构,就必须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应该允许学生随时&插嘴&大胆提问,乃至于与老师争辩。以前,对待学生的这类行为,我往往严加斥责,明嘲暗讽,这样做不仅仅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当然也降低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 学生有疑而问,是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贵表现,理应得到教师的热情鼓励和赞扬。如今,面对学生课堂上的随时&插嘴&,我总是抱着欢迎、鼓励的态度给予肯定,并耐心引导和解答。
&&&&&&& 比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文段中有对百草园生活片段的追忆。有学生向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师,&桑葚&是不是超市里卖的那种?我们本地出产吗?&&老师,油蛉和斑蝥这两种昆虫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习性?&突然冒出这样的问题,着实把我给&难&住了,同学们开始了七嘴八舌的争论,终也无果。于是我把他们的疑问布置成课后作业,让每个同学通过问询、查找资料来解决问题。再次上课时,同学们把查到的图片、文字资料利用多媒体展示。尽管授此课的学时有所延长,但我面对同学们的疑难给予了他们探究的自主性,满足了他们求知的欲望。这种方式,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我切身感受到了:更新教师观念,转变师生角色,是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的条件;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信心,是活跃课堂氛围的关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索思维,是教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
&&&&&&& 参考文献
&&&&&&& [1]《新课程学习》。&&&&&&&
&&&&&&& [2]《语文教学与研究》。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网络读者服务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_参考网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赵威摘 要: 教育是国家根本,关系着民族的繁荣富强。语文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基础性学科,是与人沟通交际的桥梁,同时也是学习其他学科及加深理解与解决问题的基础知识。语文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语文教育注重学生人格的完善、语文素养的提高及精神世界的拓展。然而从我国语文教学现状看,教学质量不容乐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尚存在多问题,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在于仍然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完全忽略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被动地学习。因此,当务之急是改变教学现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探讨。关键词: 语文教学 学生主体作用 主体意识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的重要场所,可以说,优化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学生的学主要是心理自主建构过程,而教师的教则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建构的基础上,唯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教学转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新课程教学理念从根本上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共同探讨的话题。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在上课时,教师巧妙使用一些导入语,给学生感官上带来冲击,起到画龙点睛、直击要害的作用,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上,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被激发后,学生就会变得乐学、好学、主动学。此时,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最活跃与集中的,带着高涨的情绪学习,进而有助于快速掌握知识,并产生享受感与满足感,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将学生引导到语文课堂的学习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冲动。例如在教学《威尼斯商人》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并引导学生想象与感受夏洛克和安东尼奥的动作及神情,进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学生朗读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场喜剧进行讨论,找出其中运用的戏剧技巧,让学生快速地了解文本的内涵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领略到课文语言的精练与优美,体会语文的意境美,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也使得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学生的积极性思维往往始于疑,只有对某一事物存在疑问,学生才有兴趣、有动力主动探索与创新。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与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大胆质疑。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当尽可能地给予满足,尽可能地运用一些赞许、肯定或表扬的话语,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质疑。例如在教学《周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题目中的“讽”是什么意思?二是题目“周忌讽齐王纳谏”包含哪几个方面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边阅读、边讨论,在文中寻找答案,这样学生不但能轻松愉悦地理解文章内容,而且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发表独到看法,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无穷魅力与乐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三、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拉近师生之间距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所创造的教学环境。教学实践表明,教学环境越宽松愉悦,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就会越充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些动画情境或生活情境,将课堂化静为动,化抽选为具体,用实物或实际问题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力,使学生对此产生兴趣,从而使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例如《苏州园林》是一篇说明文,如果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授课,大部分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很难提起兴趣,甚至有的学生会交头接耳、大肆喧哗,难以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但如果教师从网上搜集下载图片或视频并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课堂上将其呈现给学生,那么不仅会使得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还让学生有种焕然一新的感觉,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感,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此外,教师还可以针对苏州园林的设计与学生展开讨论,这样不仅能降低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还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和谐、民主、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生能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更好地成长,长此以往,有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及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总而言之,语文是一门文化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课堂教学蕴涵无穷的生命力,要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讲究有效策略,才能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力。唯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参考文献:[1]刘光.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J].教育教学论坛,9+177.[2]安常海.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学周刊,.[3]巫春樱.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0.[4]石晓彦.浅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参与语文教学[J].青春岁月,3.
2016年79期
考试周刊的其它文章淡淡の、花香——靖安双溪中学舒怡美术工作室
当前位置:&&&
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上传: 张旭 &&&&更新时间: 22:05:00
&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及相关教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主体性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培养的,所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的重任就自然而然地落到教师的身上。如何才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就成了每位语文老师必须思考的核心问题。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我个人关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些思考。 一、明确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地位 &以人为本&是现代语文教学理念的基本思想,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在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中应正确处理&导&与&学&的关系,切实抓好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做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语文教学目标。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很敏感的一种关系,稍左,就会走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之路;稍右,又会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而忽略了教师的主导性。教师要如何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地位呢?叶圣陶老先生说:&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既然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就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叶老先生的这句话就深刻地诠释了师生之间&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学生是服务的对象,那教师就要想其所想,给其所需,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主人&来真诚为其服务。既然教师是服务者,就要大显其能,使出自己在教学中的浑身解数,把其服务好。师生关系的发展意味着协作和依存,而不是孤立和封闭。教师的主导性在发展学生主体性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定位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很大的影响。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师生情感共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成长、共同探求新知识、共享生全体验的活动过程。主体性教育也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变学生被动、从属地位为主动、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等于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程标准认为,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要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关键在于老师的指导作用的发挥。 教育是人施之于人的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双边作用的过程,其核心关系是教与学的关系。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教师和学生都应是教学教程中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同时又不能忘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有机地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间的相互作用融为一体,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双主&调和,师生互动,才能达到教学相长。 二、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 新课程认为&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就成了重中之重。 新课程从&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出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就更加凸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基本理念。 1、自主学习应成为一种习惯。 学生的自主性表现为自尊自信、自我调控、独立判断;主动性表现为成就动机、竞争意识、兴趣和求知欲、主地地参与社会适应力、动手实践能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落实学生主体性的重要前题。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人,就要能够驾驭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时间。好的教师,就是要在语文活动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自主学习观念,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把被动学习培养成一种自主学习的习惯。 &2、合作学习是一种策略。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其教学过程是单向交往,教和学的关系变成了讲和听的关系,禁止学生之间发生真正教学意义上的相互活动,从而使学生的活动人为地局限于面授课业的&自然活动&,使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为了体现学生主体性学习而采取的一项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是对语文教学形式的补充和改进。它是以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在课堂教学中,强调了合作学习,也就是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 3、探究性学习是自主学习的升华。 探究性学习可以说是发挥学生自主性的最高体现。当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地想对某个问题问个为什么并勇于探究问题的答案的时候,他的学习活动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性学习了。所以好的教师就要在教学活动中激出学生质疑的自信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保护好学生的探究信心。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优化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如果说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土壤,课堂教学就是培养和弘扬学生主体性的主要阵地,老师则是这块阵地的主导员。师生之间怎样合作才能够在这块阵地上打一个漂亮战,就看我们教师这个主导员如何排兵布阵,巧设妙局了。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就要把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得精彩纷呈,让学生有参与的兴趣和欲望。我把这一切归纳为八个字:精心设计,用心导演。 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就要时时考虑到自己的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整个教学设计中,是否真正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考虑到学生的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时,要能瞻前,又能顾后,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改进自己的设计,不断生成新的设计。一般来说,好的教学设计就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与参与欲望的时候,要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成功了一半。好的教学设计要精心设计多种教学手段,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把各种教学手段综合起来运用,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枯燥乏味,才能吸引学生。比如在教学《三亚落日》这篇文章的时候,除了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外,我还相机利用多媒体手段,把三亚的热带风情以画面的方式呈现,让学生在阅读体验的基础上,得到一种感观上的认识,从而让自己的情感得以升华。 有了好的教学设计不等于就有了好的课堂教学,要真正把教学设计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还需要教师是一个好的主导者。如果说课堂是一个舞台,那么教学设计只是一个死的脚本,要把这个死的脚本变成一出精彩的课堂形式,还得看主演(学生)如何演,而学生的演出是否精彩,又要看主导(老师)如何导。 教师要导好这出戏,首先要从情感上全身心地投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感染着学生,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一个教师能够准确拿捏住自己的情感呈现,该缓时缓,该快时快,该低时低,该高时高,学生就能容易地被教师的情感带动,从而让自己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一堂课下来,始终一个腔调,那么再好的教学环节都只不过是死水一潭,激不出学生的任何一点火花,那这出戏也就算是演砸了。其次,教师要想让自己的课堂教学精彩纷呈,就要具有一种统领一切的自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统领全局,所以自信显得尤其重要。自信才能淡定,淡定才能找到灵感的火花。如果一个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显得不自信,就会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乱了马脚,也会把自己设计得好好的一出戏演砸。最后,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随时发挥自己的课堂机智。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学设计上的不断生成,而每一个课堂生成的瞬间都是稍纵即逝的,好的课堂教学实施者就要能够把握住每一个一闪而过的火花,把这点火花当成是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大放异彩的火种,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别具一格。比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时,我开始的设计是从题目的三个词中找出最重要的一个词,让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可在教学这课的前一天,我刚好读到一篇名为《选择》的散文,受到这篇散文中故事的启发,在教学的时候,我机智地把找词改变为把认为不重要的词去掉,并说明原因。因为这个方法比较新颖,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厚,不一会,三个词被不同的学生分别划掉,于是教室里马上形成了一种&三国鼎立&的局面,孩子们各抒己见,据理力争,都想保住自己认为重要的词。可以说那一堂课就成了&只有&&一个&&地球&这三个词之中的一场大战,一堂好课就这样生成了。 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关注个体差异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课堂教学表面看起来是一个集体活动的过程,但实质上看,又应该是一种个体活动的过程。说它是集体活动,是从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上来看,而说它是一种个体活动,是从学生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上来说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虽然教师面对的是整体,是多个人,但从每个学生的角度出发,每个学生的读书体验又是不一样的,所以在教学中,就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的文化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首先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个性,强调个性化阅读,一篇文学作品,允许有多样化的体会和理解,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前些天,我上学生读一篇课外阅读短文,读后写出自己的感想。这篇短文叫作《父亲留下下的书香》。文章讲的是作者的父亲酷爱读书,尤其爱读一些中外名著,家里因此也存了许多书。但在作者的母亲生&二弟&时染上重病,父亲一个人操持整个家,生活困难,只得把家里的藏书都卖掉,以换来母亲的医药费,到后来,家里穷得连母亲看病的钱都没有了,父亲就自己在工作之余苦读医书,最后凭着自己的一翻努力,让久病在床的母亲终于能够重新走下地,并且活到古稀之年。文章写得很感人,但我读了后知道作者其实是想通过这篇文章来告诉我们:要多读书。但当孩子们把读书体会交上来的时候,我却读出了一个个不同的内心世界:有的说自己要像文中的父亲那样,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有的说,文中的父亲很伟大,他因此联想到自己的父亲也是如何为了家而做出巨大牺牲的;当然也有的直入主题,表明自己要多读书的态度&&读到这些深情的表白,我像捧着一颗颗纯真的心,觉得很难得,那是他们的真心呀真爱呀!那次习作,很多孩子都拿到了高分。 确实,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阅读都会有自己的不同体验,我们要珍视学生这种个体的阅读体验。但在珍视学生阅读体验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能让学生的体验完全脱离文本思想。新课程认为,每一篇文章都只可能有一个主题。这点我是肯定的,虽然一个文本之中,可能学生会从某一句话中有所感悟,但是并不表示说这篇文章要强调的就是这个主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放羊式&地让学生去&自读自悟&,在学生理解已走入歧途的时候仍一味地肯定,过分强调&主体&的作用而忽略了&主导&的使命,就是在误人子弟。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最高境界是由最初的&异&(个体体验)到最终的&同&(形成共识)。 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挖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个性,而每一个学生既是活生生的主体,又是素质教育的承担者和体现者。学生的发展是语文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忽略了学生主体性的教学都是没有意义的。作为现代教育理念最真接的实施者的一线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切切实实领悟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真正含义,并做好了一切为&主人&服务的准备,才能够从根本意义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最终达到&以人为本&的终极目标。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