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纸币属于信用货币信用已经破产.有没有可能恢复银元铜钱制度

大清钱币真伪辨别,得从大清钱币史说起,3分钟学会识别大清钱币大清钱币真伪辨别,得从大清钱币史说起,3分钟学会识别大清钱币今古文化百家号近几年来可以说钱币收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因为钱币收藏不需要太大的资金,如果能够淘到一枚比较好的钱币说不定也可以小捞一把,那说到钱币的收藏,可能大清钱币是我们接触的最广泛的了。那么怎么才能知道收藏的钱币是否价值足够高呢,我们那就不得不从清朝的钱币发展史说起。大清创立初期大清钱币主要流通的钱币是银两,中央征税一两以上必须收银,清朝初年各个州县每年分两季春夏和秋冬征收田赋,完粮后必须交足银。但当时因为中央不统一铸造流通银两,所以民间使用的银子不一定能保正是足银,而且各地银锭成色、形式、平码都不相同,导至每逢纳税前由银匠和银铺将民间散银熔铸成足银上当。一些银匠勾结吏役趁机在银两成色,分量上苛剥百姓,引发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银锭替换高清大图银锭为了解决银两流通作弊和不统一问题,大清也慢慢开始使用铜钱并沿用明朝的制度,主要铸行小平钱。清朝的铜钱中以咸丰钱最为复杂(所以咸丰钱现在价值也非常主、2007年中国嘉德春拍一枚咸丰重宝拍出43.6800万人的天价),钱文有通宝、重宝和元宝之分,面值不同,钱局不同。清朝民间商务大数用银,小钱用钱,钱、银并行。咸丰重宝咸丰重宝清朝后期、中国的银锭开始向银元转变。早在明朝中叶,在对外贸易中外国商人就用他们的银元购买中国的一些物品像茶叶、瓷器、丝绸。使他们的银元开始大量在中国流通,到清末年,中国清政府的无能,使中国大量的土地被分割,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签定南京条约开始,赔款用的都是银元(外国的洋钱),当时中国本国因为还没有银元。但库存的洋钱并不多不能足抵扣对外赔款,所以大清不得不开始铸造自己的银元,所以中国自己最高的流通银元就产生了,最早机制的洋式银元就是我们今天熟知的光绪元宝,当时又叫龙洋因为是用外国机器造的,从那起银元也开始流通,后来又出现铜元。这种机器生产的银元和铜元对方孔钱和银两货币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光绪元宝替换高清大图光绪元宝清朝晚期末年,大伙们应该熟悉历史那时中国内忧外患,可以说是乱的不可开交,年年战争,银元被侵略者收刮无几,纸币又开始流行起来,清代发行的纸币分官用和民用,官用就是官府造,民用由民间金融机构发行。纸币分银两票、铜元票、银元票、铜钱票四钟。大清银票银票清朝钱币历史简单说就是小编上面说的这几点了,相信这几点对你熟知钱币知识和真假辨别还有多少有点帮助的小编能希望广大藏家爱好者能收藏到真正好的有价值的精品而不是随便去收哟。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今古文化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知识是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大清银币样板币在钱币市场上已经无迹可寻-第2页-大清银币-金投网
在正式开始铸造大清银币之前,清政府肯定会也惊醒样板币的试铸。而今天小编要说的这枚银币正是大清银币的样板币,存世极其稀有。
钱背中间为币值“壹圆”,蟠龙沿边缘自左向右腾云而起,“圆”字下方有一龙珠,龙珠以下有英文币值。自古以来,飞龙就是皇权的象征,此钱币这样设计,足以说明清代皇权的至高无上,等级制度非常凸显。
对于国内喜欢收藏钱币的藏友而言,这种钱币的收藏价值极高,存世量稀有,属钱币中的精品。流散民间数百年还能被发现,非常值得珍贵保藏。另外,钱币对于科学研究和历史考据也具有很高的价值,科学家和历史学家可以借助古代钱币的实物来更多地了解历史知识,了解当时货币流通的市场背景和环境。
众所周知,近代以来,外国侵略者曾对中国文物进行过几次的大规模烧毁和掠夺,致使中国存有的许多珍贵历史文物得到了极大的破坏,因此,在今天的艺术品收藏市场中,可寻觅的稀有钱币已经变得极为罕见,不少限量生产的钱币甚至已经无迹可寻。
关注,金银行情动态随时看。
    
编辑:shenlingjuan
相信很多藏友最近几年一直都有听说龙洋,或者说是龙纹银币,再或者说是大清银币。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些龙纹光绪元宝银币。
    
<font class="visited
据小编了解到,大清银币的存世量极少,而在大清银币中又以长须龙、短须龙和大尾龙的存世量最少。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些绝世罕见的大清银币。
&#160;&#160;&#160;
<font class="visited
在所有收藏中,宣统三年的大清银币是众多藏友的心头爱,这中间包含了工薪阶层和富豪。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展示一下大清银币的详细情况。
&#160;&#160;&#160;&#160;
<font class="visited
前不久小编刚和大家分享过两版广东省双龙寿字银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观察一下这枚大清银币都有什么大小的直径版式。
&#160;&#160;&#160;
<font class="visited
小编觉得很多人对广东省双龙寿字银币存有一个误区,其实广东省双龙寿字银币有两个版别,而且两个版别的市场价格存在不小的差距。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160;&#160;&#160;
<font class="visited
国家平台 安全放心
双向交易 门槛低
贵金属行情软件
功能全不收费,免费注册下载
贵金属模拟软件
10万模拟资金,新手入门首选
06:45新西兰
前值:5.7 公布值:14.7 预测值:
澳大利亚前值:118.4 预测值:
日本前值:12682.87 预测值:
9:30徐老师直播早盘解析,大家准时收看!!
早盘我们说简单一点:
1、黄金关注4小时级别5均线压力。
15:00直播。大家准时收看!!
我主页,有找到我,然后线下教你
填写表单就可以开户啦,新西兰牌照,成交速度快点,订单直接打入国际投...
今天1336空,保守1338空,止损1341,目标1330下方
你好请问手中持有什么单子?
前几个小时的K线上看价格基本于这里有做调整修复完,上行是需要时间来...
黄金能涨主要是贸易战和避险情绪引发,当前美叙如果爆发战争,黄金一飞...
黄金昨日已经确认支撑,今日预期有进一步的上涨,回调到1334可以入...
免责声明金投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中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及时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内给予删除处理。若是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金投网下载同主题-经济论坛-感觉纸币信用已经破产。有没有可能恢复银元铜钱制度?
同主题阅读:感觉纸币信用已经破产。有没有可能恢复银元铜钱制度?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基于中国金融史角度谈货币危机与币制改革
  内容摘要:通观近代中国货币危机与币制改革的全过程,不难发现:第一,货币危机推动币制改革;第二,政府可从货币危机中寻求改革玄机;第三,政府要随时防范货币危机的再次发生。当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的货币危机发生之时,政府应在第一时间把握危机的命脉,并及时制定出正确对策,然后周密而果断地推行改革,以取得制度上的跨跃发展,并进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迅速复苏与发展。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2/view-4018363.htm  关键词:白银外流 货币危机 币制改革   货币制度变迁理论   旧制度经济学认为,货币是一种社会制度,需要得到人们的认同,货币的演进过程受进化论所支配。正如康芒斯所言,货币在现代意义上是关于因交易而产生的债务的创造、可转让性及其解除的社会制度;作为一种社会制度,货币的定义就应该从静态的、数量的观念改变为动态的、过程的观念。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货币简化交易,货币的产生与发展主要是为了节约交易成本,货币形态与制度安排的发展是为了响应技术创新与相对价格变化所创造的获利机会。“我们常常可以发现,在同一种经济中存在几个并行的交换体系,原因就在于从交易成本角度看,参与交换的每个个体和各种交换物都是不同的”(思拉恩·埃格特森,2004)。   历史的制度分析理论则认为货币的产生与演进是参与者共同确认的结果,“我们每个人接受货币是因为其他人过去接受它,以后还会接受它。基于人们的这种预期,货币交换在交易博弈中逐渐演化并持续成为一种均衡,它反过来又证实人们的预期。一旦这种预期被动摇了,货币惯例也将随之动摇,物物交换将取而代之”。“货币策略取决于参与人的信念,即关于使用货币的交易机会的概率估计”,“这些信念形成于过去的经验,又持续被均衡所证实”(青木昌彦,2001)。   笔者认为,明清时期,在白银的稳定供给与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中国之所以选择银两与制钱并行的货币体系,而不是银本位货币制度,这既是各种参与人策略互动、共同确认的结果,也是由中国历史上长期沿用的货币制度与惯例所决定的(即路径依赖性)。早在先秦时期,铜铸币就已经被广泛使用,秦朝将方孔铜钱推行全国,并确立了以铢两为单位的铸币制度。这种铸币制度一直延续下来,到明清时期,制钱在人们的日常小额交易与地方小市场上依然是非常有效的。而从秦朝以后,中国先后以黄金、布帛、粮食、纸币等各种形式,作为大宗交易与区域之间经济往来的媒介,但由于供给量与价值的不稳定性,这些货币形态及制度先后解体。在一定时期内,人们不得不使用物物交换。   明清时期,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往来增加,以及大量白银的获取,白银逐渐被人们认可并被普遍使用。白银与制钱并行的货币体系最终形成,不仅实现了货币的各种职能,而且满足了各种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因此,技术创新与获利机会只是货币制度变迁的前提,而其具体演进路径则是在历史与文化的影响下,参与人之间策略互动、共同确认的结果。   正如Clower所言,许多商品都具有作为交换媒介所要求的物理特性(如可携带性、不损性、同质性、不可分割性和可识别性),而选择通用的媒介物则基本上是一个社会性的决策。“在被选作‘货币’时,商品本身的专门特征几乎没有什么经济重要性,起作用的是由习惯和法律所组成的社会制度,这种制度促进个人可有效地进行交易,如果这些人遵循一定规则的话……”(康芒斯,1962)。因此,从社会博弈的角度来看,历史上交换媒介(及其制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内生的与自我实施的,但由于特定环境与随机因素的影响,其发展路径又是多样化的。   在均衡策略制度观看来,制度是作为博弈的均衡结果来维持的,颁布一项“制订的”法律本身不能看作制度,法律必须由包括执法者在内的参与人的策略互动而得到实施才能视为制度。制度一旦形成就具有稳定性与耐久性特征,能够经受住环境连续的、微小的变化与一定限度的外部冲击。只有当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各种影响因素积累到一定规模,超过某个临界值而引起困局和危机时,即旧制度的效率与合法性受到普遍质疑,从而影响到大多数参与人的预期和决策规则时,新的制度系统才可能逐渐演化出来。   制度的耐久性主要源于:制度化与参与人能力发展之间的反馈机制,即参与人围绕制度所需技能的竞争,将有助于积累对制度耐久性意义重大的资源;制度也同时按照维持现状的方式,依据参与人的政治权力和技能赋值,即从现存制度获益较多的参与人赋有维持现状的资源和能力;整体性制度安排的内在性质,诸如制度的捆绑、制度的互补性等也使得制度变得更为稳固。而制度演进的特征则可以概括为路径依赖和创新,也可以概括为间段和进化选择均衡。通过学习、模仿、试验与多种方案、决策的相互竞争,最终使一种信念系统成为预期收敛的聚焦点,进而上升为新的制度(青木昌彦,2001)。   中国货币制度变迁历史解释   白银与制钱并行的货币体系也经历了货币供给量、货币价值,以及其他环境变化的冲击,如因白银供给量不足所引起的嘉靖朝财政危机、17世纪下叶的“康熙萧条”、嘉庆时期的经济危机、道光时期的经济紧缩等。但直到鸦片战争以前,这一货币体系均维持了极强的稳定性。19世纪中期以后,一系列战争、赔款、对外通商、借款、白银外流等因素的相互影响、累积,逐渐改变了人们的预期与决策,银钱并行的货币体系才逐渐解体。   如银钱比价对整个经济运行的影响,政府的财政危机,因对外借款所造成的巨额的“镑亏”,白银外流所造成的冲击等。通过不同的政策建议、方案、法规的诱发与反馈,新的聚焦点逐渐形成,其过程几乎贯穿了整个近代时期。在所有影响因素与环境参数中,如技术、市场扩张、战争冲击等,白银外流及其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是中国近代时期货币形态与货币制度变迁的最直接因素。   以19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一百余年间的数次白银外流为例,如图1所示(图中数据来自表1-表3),从年的一百多年间,中国分别在1825年至19世纪50年代中期,年,年,年,年发生了程度不同的五次白银外流。而且白银输入的减少大多是从此前一段时间开始的,第一次大约开始于1800年前后;第二次开始于1877年,并从19世纪80年代起开始明显减少;第三次开始于1895年,并于同年开始明显减少;第四次白银输入的减少与外流都发生在1913年;最后一次是从1930年开始减少的,并于第二年开始外流。近代时期,中国一些比较重要的货币政策、法规的出台,也恰好是在白银外流或者输入明显减少的时期做出的。虽然这些政策、法规自身并不一定构成制度,但它却能够诱发特定的信念系统,成为预期收敛的聚焦点,进而制度化。很明显,白银危机推动了中国近代的币制改革进程。   如前文所述,鸦片战争前后白银的大量外流及中国货币供给量的减少,沉重打击了商业、手工业、农业等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当时的人们虽然仍然坚守着既定的货币体系,但也认识到必须采取措施解决货币供给量不足的危机。19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经济的紧缩和财政上的压力,清政府曾像早期重商主义者一样采取了禁止白银出洋的措施,但却诱发了一种腐败的走私鸦片的体制。19世纪三四十年代,清政府在极力对鸦片贸易进行限制的过程中,触发了一场鸦片战争,中国对外经济关系从此开始被限定在不平等条约的框架之内。19世纪50年代,清政府试图通过铸造大钱、铁钱、铅钱与小制钱,并发行钱票与银票等办法来弥补货币量的不足,但在市场上,大部分物价仍是以制钱计算;大钱和纸币,多按市价折合成制钱。“买东西的时候,搭用几成大钱,物价就上涨几成”(彭信威,2007)。咸丰朝的通货膨胀政策不仅没有解决“银荒”及“钱荒”危机,反而导致通货膨胀危机出现并迅速恶化。与此同时,世界白银产量增加,世界经济出现较好的发展态势,白银又重新流入中国。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束,经济恢复与财政压力的缓解,使得清政府发行货币与改革币制的尝试也很快停止了。因而,鸦片战争前后白银外流的冲击及各种影响因素的积累仍然保持在临界值之内,银钱并行的货币体系仍然得以维持。   年、年间的白银外流与其他相关影响因素的积累,使得银钱并行的货币体系开始发生变化。在进一步的货币本位争论中,银本位逐渐收敛为聚焦点,并在清末最后几年间确立了形式上的银本位货币体系。银钱并行的货币体系的解体与银本位货币体系的确立过程,首先是通过在既定的货币体系中“嵌入”银元的流通与铸造,进而通过制度的互补机制引发了铜元的铸造与流通,并在学习、借鉴国外制度与各种方案的实验、竞争中确立了银本位制度。银元嵌入的成功体现了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机制,由于外国银元早在明代后期就已经流入中国,并被人们当作称量货币而广泛使用,中国自铸银元也就更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同。银两与制钱制度是一种紧密相连的互补关系,银两制度的变化也推动了制钱制度的解体。在新因素(银元)的影响、推动之下,在中国流通了两千余年的方孔铜钱迅速被铜元所替代。而货币本位的争论与变革则体现了制度的“重新捆绑”机制,通过学习、模仿、吸取国外经验,并与旧有的制度相互作用、相互强化,最终形成了一种特定的银本位货币制度。   清末民初时期,各地的货币状况非常混乱,流通中的货币有银两、银元、银角、铜元、纸币等多种形式,银本位货币体系仍然处于收敛聚焦的过程中。在白银外流、政治变革等各种因素的推动下,货币统一化的趋势不断发展。受国际银价的影响,第二、三、四次白银外流时期较短(见图1),白银供给不足的危机对中国经济社会的破坏力,很快随着白银的重新流入而迅速减弱,因而政府也就因势放弃或停止了相关币改努力。直到1933年的“废两改元”,银元替代银两与货币统一的进程才最终完成。20世纪30年代,大量白银流出中国的趋势和程度前所未有,中国白银危机十分严重且愈演愈烈,已经到了非放弃银本位不可的紧急关头。在进一步的白银外流、通货紧缩与经济危机的压力下,南京国民政府于1935年11月成功推行了法币改革,中国币制由银本位转向汇兑本位,通货由金属货币转向信用货币。在政府政策与法规的引导下,法币很快被人们所认同,流通范围不断扩大。从此以后,中国彻底摆脱了白银货币供给不足的束缚,结束了长期以来受世界白银供给和银价涨落摆布的艰难历程。但由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与恶性通货膨胀的冲击,法币收敛聚焦与制度化的过程不仅被中断,而且出现了混乱与危机,各种金属货币、物物交易重新返回流通流域,并最终被人民币所替代。   结论与启示   中国近代的货币危机次数多、持续时间长,既环环相扣又各具特色,或因货币短缺,或因币制问题,或因通货膨胀,造成了经济萧条、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等一系列难以控制和容忍的恶劣局面,进而推动历届政府实施货币改革。   在19世纪上半叶全球金、银减产与世界经济萧条的国际大背景下,英国为争夺白银财富将大量鸦片输入中国,引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导致中国发生“银荒”危机。白银外流不仅造成中国白银通货严重紧缩,也导致铜钱供给增加率下降,从而使中国货币供给不足的危机严重恶化。年,货币供给严重不足及银贵钱贱的双重危机迅速导致中国经济严重萧条,政府税收因而大受影响,国家财政危机紧逼而至,社会危机重重。当太平天国运动风起云涌的时候,清政府试图通过实行铸造大钱、发行票钞的通货膨胀政策,暂时弥补其财政赤字,却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危机发生,中国经济、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   在“银荒”危机的强烈冲击之下,清政府丝毫没有触动银钱并行的货币制度,其严重后果是,中国被外国列强所裹挟,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的经济附庸。晚清中国经济深受世界贵金属产量和世界经济景气周期的影响,1850年以后,全球金、银产量大幅增加,世界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大量白银开始回流中国。1857年以后,中国白银通货相对于铜钱有所增加,银钱比价逐渐正常。但是,通货紧缩的危机并没有任何扭转的迹象,流通中的铜钱严重不足,“银荒”危机日益严重,并上升成为货币危机的主要表征。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制钱严重缺乏的“钱荒”危机恶化至极致之时,中国地方各省开始铸造铜元,新铸铜元代替制钱流通,大受民众欢迎,通货严重不足的危机暂时得以缓解。然而,因铸造铜元获利甚厚,财政困窘的各地方政府随即竞相多铸争销;各地私铸盛行,屡禁不止;外国侵略者亦加入盗铸行列,并利用权势大行破坏干涉之举;而财政窘迫、权力衰竭的清朝中央政府除任由各方强势势力摆布之外,根本没有能力对货币发行实行有效监管,其颁发的有关币制改革的各项法令如同一纸空文,无法在全国各地推行。再加上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也一直处于入超状态,而中国偿付外债和赔款输出白银数额更为巨大,故白银净流出量颇大。于是,铜元迅速贬值,物价飞速上涨,银根紧缩的供求矛盾激化,中国社会经济深陷危机之中。   清末时期最终确立了银本位的货币运行体系,但对日益混乱的货币流通状况并没有来得及进行清理,货币危机依旧持续蔓延。年,日益复杂、严重的货币危机愈演愈烈,导致中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财政危机空前恶化,社会矛盾空前加深。历届北京政府为缓解财政危机,维护其统治地位,在千方百计寻求外援的同时,也曾多次试图推进币制改革。然而,这一时期,中国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的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当中,国家主权又受到帝国主义严重侵犯,中央政府缺乏威信,因此货币危机推动下的币制改革的成效相当有限。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国内战事不断,币制紊乱至极,货币危机日益恶化。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金贵银贱风潮出现,致使中国在金融上处于不利地位;而当世界各金本位国纷纷放弃金本位制时,白银价格重新上涨,导致中国白银又开始由内流转变为外流。1931年8月以后,中国物价因通货信用骤然收缩而跌落,中国白银危机出现。再加上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了侵华步伐,在1931年进攻中国东北以后,又于1932年进攻中国上海,导致中国货币危机进一步恶化。南京国民政府终于在1933年实行“废两改元”,统一全国货币流通,以新铸银元逐步取代银两和旧银元。“废两改元”是中国币制史上的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货币改革,它结束了中国长久以来的传统称量货币制度的历史,确立了新的更加完善的银本位制度。“废两改元”的成功实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传统金融体系向现代的转型。   尽管中国经济从1932年国际银价回涨后即受到沉重打击,但对中国白银外流和汇率升值起关键性推动作用的,则是1934年美国购银法案的实施。白银的大量外流,不仅给中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困境,也使原已失去平衡的远东局势更加复杂。1934年以后,中国白银危机愈演愈烈,国内银根紧缩,借贷无门,物价猛跌,工商业和金融业纷纷破产倒闭,农村经济受到沉重打击。与此同时,政府税收损失严重,南京国民政府为应付日益庞大的军费、债务等支出,不断增加税收,发行公债,从而导致中国人民的负担与日俱增。再加上这一时期国内战事不断,灾荒频频,广大中国人民不堪重负,无法安生,不得不起来反抗,社会矛盾因而急剧恶化。南京国民政府因而面临着巨大的统治危机,不得不积极推行货币改革,1935年11月,法币改革成功实施。法币改革实施以后,中国货币实现了统一,以纸币代替银元作为流通货币,使中国成功摆脱白银危机,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1936年至1937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出现了复苏发展的良好局面。   年,中国通货膨胀的危机愈演愈烈。国民政府依靠货币发行弥补财政赤字,采取扩张信贷的政策以刺激生产,通过从国外进口以增加供应,结果导致财政赤字日益膨胀,通货膨胀危机急剧恶化。中国经济在恶性通货膨胀的沉重打击下,完全瘫痪。国家税收因而大幅减少,公债信用一落千丈,国民政府的财政危机急剧恶化,并很快全面崩溃。国民政府在实施一系列反通货膨胀政策失败之后,又实行金圆券改革,展开疯狂大掠夺。结果,通货膨胀以更快的速度严重恶化,南京国民政府在这极度疯狂的恶性通货膨胀风暴中,彻底垮台了。   通观近代中国货币危机与币制改革的全过程,不难发现:第一,货币危机推动币制改革;第二,政府可从货币危机中寻求改革玄机;第三,政府要随时防范货币危机的再次发生。当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的货币危机发生之时,政府应在第一时间把握危机的命脉,并及时制定出正确对策,然后周密而果断地推行改革,以取得制度上的跨跃发展,并进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迅速复苏与发展。在危与机并存的关键时刻,更不能犹豫和迟疑。一旦错失良机,危机蔓延趋势会加速恶化,进而导致整个国家的经济、财政深陷困境,难以自拔。而即便把握住机会,成功实施了币制改革,政府还必须制定相关预警机制,以防范危机的再次发生。尤其是在面临外敌入侵或世界经济危机袭击的非常时期,政府更应该灵活运用经济政策,谨防通货紧缩危机或恶性通货膨胀危机的再度上演。   参考文献:   1.[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M].商务印书馆,1962   2.[冰岛]思拉恩·埃格特森.经济行为与制度[M].商务印书馆,2004   3.[日]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M].远东出版社,2001   4.Clower,R.W.,ed. Monetary Theory[M].London:Penguin,1969   5.彭信威.中国货币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近千枚清代钱币亮相博物馆 世界上最漂亮的银币_钱币天地_新浪收藏_新浪网
近千枚清代钱币亮相博物馆 世界上最漂亮的银币
苏泉之王―咸丰元宝宝苏当千试铸样钱孤品
清代江苏银币
近千枚清代钱币今起亮相博物馆
  今天,由江苏省钱币学会联合扬州双博馆、清代江苏钱币研究会举办的《苏泉大观―清代江苏钱币展》,将在扬州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本次展览共展出近千枚清代钱币,品种丰富,体现了精湛独特的铸造工艺和文化内涵,广大市民可以到扬州博物馆二楼古代艺术厅一饱眼福。  1
  除了铜钱铜元
  清晚期江苏还发行
  银锭、银元、钱票纸币
  清代江苏钱币在中国历代钱币中享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著名的“宝苏局”铸币时间长、铸量大、流通范围广,堪称清代江南第一铸钱局。
  说到清代钱币,大家首先会想到铜钱。扬州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光绪年间,随着外国机器设备的引入,江苏也开始用机器铸造钱币,一直延用至民国。除了铜钱铜元,清晚期江苏也发行银锭、银元、钱票纸币,品种丰富多彩。作为清代货币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之一,江苏钱币有着精湛独特的铸造工艺和文化内涵。
  今天正式亮相的《苏泉大观―清代江苏钱币展》,展期至日。据负责该展览的相关人士介绍,此次征集了海内外知名藏家收藏的清代江苏钱币精品近千件,系统展现清代江苏金融货币的发展历程与收藏体系。
  有哪些看点?
  老江南被称为“世界
  上最漂亮的银币”
  清朝末期,随着外国机器造币设备的引入,朝廷命在直隶、江苏先行机器制造制钱。光绪十三年,宁、苏两地开铸宝苏光绪通宝。光绪二十年十月,江苏正式开铸“江南省造”龙洋银币,光绪、宣统两朝均有铸造。江苏铸造铜元涉及三局,先后共设厂7家,其中南京4个厂、苏州2个厂、清江1个厂。
  专家表示,清代江苏境内银元实为江南省造的银元。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筹办江南造币厂时,“江南省”建制已消失两百年。“江南省造”是中国货币史上唯一虽注明省份但有名无实的钱币。
  江南银币是南京江南造币厂在开办之初制作的。该厂全名“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分东西两厂。西厂专造制钱,东厂制作银元。到光绪三十一年,币铭“光绪元宝”的计有无干支(老江南)、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及乙巳等九种年别。宣统朝后仅有二角、一角的“宣统元宝”。
  据悉,第一套江南省造银元面无干支纪年,俗称老江南,这套钱币构图风雅,国外许多钱币鉴赏家将它称为“世界上最漂亮的银币”。
  而说到清代江苏银锭,专家表示,清代江苏地区经济发达,在商业交流中,大宗交易的支付主要以白银为主。以形状不同可分为:元宝(两头翘起,中间凿有工匠姓名、铸造年月文字);中锭(束腰形;锞子,像倒置的馒头);碎银(零星的银块)。按地区不同叫法不一,南京有称茶花银,镇江有称镇江撇子,淮安有称淮安撇子,苏州有称枫桥撇子等。
  宝苏局当千大钱成孤品,弥足珍贵
  那么,清代江苏纸币又是什么样子呢?专家称,清咸丰三年开始大规模发行户部官票(又称银票),官票以银两为单位,分一两、三两、五两、十两、五十两等多种。光绪年间各省自发办起官银钱号(局),江苏省设立江宁、苏州两布政司,因此设裕宁、裕苏两局,发行钱票,后来又发行银元票。辛亥革命后,两局停办。苏州裕苏官银钱局的银元票分“鹰圆票”和“龙圆票”两种,银圆票系横式,上端边框印有双龙抢珠图案,图下横书“江南裕苏官钱局通用钞票”字样。
  民间的银钱业,如票号、银号、钱庄都属于旧式金融,它们发行的纸币统称私贴,属于纯商业纸币。无论是官方纸币,还是地方纸币,从发行到流通都是非常紊乱的,从中也可略窥中国货币经济殖民地化的一些过程。
  看《苏泉大观―清代江苏钱币展》,不得不看苏泉之王―咸丰元宝宝苏当千试铸样钱孤品。据专家介绍,咸丰四年二月,宝苏局在清江浦增设了分局,同年开铸当十、当五十、当百行用大钱,后曾试铸过当五百、当千大钱。由于虚值大钱遭到百姓拒用抵制,宝苏局当千大钱并没有得到大量铸造发行,匆匆试铸少量后就被回炉改铸成小面值的宝苏咸丰钱。此枚宝苏局咸丰大钱孤品1999年发现于宝苏局分局清江浦局遗址的所在地苏北淮安,迄今没有发现第二枚,弥足珍贵。
  扬州最早的钱币啥样?
  最早是西周空首布,隋唐时期达到高峰
  “这次在扬州博物馆举办《苏泉大观―清代江苏钱币展》很有意义,清代江苏钱币展品种丰富,通过展览可以让市民了解清代江苏钱币的发展历程。”中国江苏钱币学会会员、扬州钱币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陈晓友认为,古钱币收藏者在扬州特别多,收藏人数仅次于邮票。同时,扬州出现的古钱数量也很可观,最多的钱为春秋战国的楚币、汉代的郡国半两、五铢钱。
  陈晓友认为,扬州历史上钱币最早出现在春秋吴王建邗城时期,扬州最早使用的金属货币之一是西周空首布。
  陈晓友介绍,根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027年周灭商,在淮夷族人的居住地封国―干国,当时的干国人青铜冶炼铸造技术极高,殷商末期流行的青铜仿空心贝和西周空首布是干国流通的主要币种,而此类币主要就是在本地铸造的。据文献资料反映,干国青铜冶炼铸造技术较高,此后,扬州历朝的钱币多有出土。到了公元前196年,汉代刘濞到广陵建造吴国。史料记载“吴王刘濞凭铸钱富国"钱布天下富埒天子"。陈晓友说,当时扬州是汉代半两钱的主要产地之一,“史书上有记载,扬州府大铜山,在府城西北七十二里,又有小铜山,在仪真县西北二十里,皆吴王濞铸钱之地。”他回忆,1965年,曾在扬州旧时属六合李岗楠木塘发现一个汉代铸钱遗址和许多铸钱工具遗物。其后历朝在扬州造币无数。
  “扬州的货币发展高峰是在隋唐时期。”陈晓友认为,隋炀帝对扬州古钱币铸造“功不可没”,至今还有不少隋唐时扬州铸造钱币的历史遗迹和典故。唐宋时期,扬州的钱币铸造业并未停止。高邮地区至今流传的一曲歌谣里提到的47家冶铁坊就是南宋时期旧铸造钱地址。如今,扬州老城区还有一条元宝巷,就是元初造元宝的地方。而造元宝除了需要工场和库房,还要有工匠的住所、守卫的营房。因此在它的周围还有几条附巷。到了明清时期,扬州铸钱较少,但是扬州的金融业仍有所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各种形态金融业统一为银行体制。新中国成立后,扬州有了第一家人民政权银行―华中银行扬州支行(后并入华中银行二分行),地址在左卫街,1949年5月,华中银行二分行改组成为中国人民银行扬州支行,从此扬州货币管理纳入人行管辖范围至今。
  通讯员 杨双博 记者 陶敏 文/图
  延伸阅读
  宝苏局  顺治二年六月,清廷占领控制了江苏地区,顺治五年,户部题准在南京设江宁府局开铸。康熙六年,苏皖分治,江苏布政使主持在苏州设苏州府局并开炉铸钱。康熙六十年冬,江苏废除了南京江宁府局,江苏只设一局,苏州府局正式更定为“宝苏局”。“宝苏局”作为江苏省主要铸钱局,从雍正起开铸,至光绪闭歇,前后经历168年。其中咸丰年间,太平天国战事发生,为推行大钱,“宝苏局”一度在苏北清江浦等地设过分局,虽不久闭歇,但也就是这时达到了江苏铸币的鼎盛时期。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纸币和信用货币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