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为什么会看到两个像

凸透镜成像教案,探究凸透镜成像 教案,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光路图_教师联盟网
您现在的位置: >>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 凸透镜成像教案,探究凸透镜成像 教案,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光路图
凸透镜成像教案,探究凸透镜成像 教案,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光路图
第一篇:凸透镜成像教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德州市第九中学 吕慧叶
二○一○年十月
体现 “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
设计思想 知识与技能 教 学 目 标 过程与方法
程的主动参与者” 这一教学理念, 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 过程,从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 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规律。
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多媒体课件。探究法、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器材准备 器材准备 教法与学法
八年级学生的理性思维较弱, 对概念的理解、 规律的分析有欠 缺。但学生的求知欲很强,动手心情很迫切,对新生事物有很 浓厚的兴趣,渴望掌握知识。本节课学生通过直观的体验、直 观的实验、直观的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出规律。利用 这节实验探究课创设一个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锻炼能力。
教 学 创设 过 情景 程 提出 问题
让学生用凸透镜 八年级学生的理性思维较弱, 观察课本上的字, 他们需要直观的体验,直观的 提 问 发 现 了 什 么 用凸透镜观察课本 实验,直观的现象,发现问题, 现 象 ? 凸 透 镜 还 上的字。找出规律。所以创设情景,让 能成什么样的 学生看到同一个凸透镜确实能 像? 成各种不同的像,并且使学生 演 示 实 验 并 提 出 观察实验并思考: 通过观察发现是因为物体与凸 问题:凸透镜所成 1.物体与凸透镜之 透镜之间的距离发生了改变, 的像跟凸透镜与物 间的距离发生了什 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凸透镜 所成的像跟物体与凸透镜之间 体之间的距离有什 么变化? 2.像有什么特点? 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呢? 么关系?
猜 想 与 假 设
通过观察实验,猜 想凸透镜所成的像 跟物体与凸透镜之 间的距离可能存在 的关系。思考讨论回答问 题: 1. 凸透镜、蜡烛、 光屏三者在光具座 上应按什么顺序摆
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 猜想,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猜 想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 情, 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乐趣, 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实 验
放?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实验设计上 介绍实验器材。介 2.实验中,必须要 的难点,为学生能顺利进行实 绍物距和像距。启 调节烛焰中心、透 验探究做好准备。教师要成为 发 引 导 学 生 设 计 镜中心、光屏中心 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活动的支 实验。大致同一高度上, 持者、帮助者,凸现了学生的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主体性。吗? 3.实验中,如何读 出物到凸透镜的距 离和像到凸透镜的 距离? 说明实验要求:凸 透镜固定在光具座 上 40 厘米处不动,
进 行 实 验
蜡烛从最远处向凸 透镜移近,在光屏 上找到清晰的像, 观察像的特点,注 意像的大小如何变 化,找到两次倒立 缩小的实像和两次 倒立放大的实像, 记录物距和像距。巡回指导。
学生已经知道凸透镜能成不同 的像, 而在什么情况下能成什么 样的像是本节探究的重点。让学 生把蜡烛由远处移近凸透镜, 观 小组合作进行实 察像的特点及大小变化情况, 找 验,观察现象,记 出倒立缩小和倒立放大的实像 录数据。并记录数据, 很容易引起学生思 考: 到底什么情况下成倒立缩小 的实像?什么情况下成倒立放 大的实像?
教 学 过 程
分 析 与 论 证
在课件上记录下
体现“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 汇报实验数据,分 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
析课件上蜡烛和像 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这一教学 学生找到的蜡烛 的位置,找出凸透 理念,让学生在经历了基本的 和像的位置。镜成像的规律。科学探究过程后,从中找出规 律,总结规律。学生思考、反思、 相互交流: 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 1. 凸 透 镜 成 像 的 生活的理念。规律在生活中有哪 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可能发现新 些应用? 的问题,产生新的困惑,同学 2.这节课有哪些收 们可以一起交流分享,也为以 获? 后的学习做好铺垫。3.还有哪些困惑的 地方? 当物距 u2f 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 fv2f;照相机。当物距 fu2f 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 v2f;投影仪。当物距 uf 时,凸透镜成正大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1、研究一个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前要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大致在 (2)若烛焰放在距凸透镜 8 厘米处,经凸透镜可得到一个 (填像的性质:倒正、放大缩小、虚实) 。像。
评 估 与 交 流
(3)若烛焰放在此透镜前 12 厘米处,经透镜可得到一个 像。(4)若烛焰放在此透镜前 25 厘米处,经透镜可得到一个 像。2、一个焦距为 10 厘米的凸透镜前有一物体,沿主光轴从离凸透镜 40 厘米处逐渐移到 15 厘米处。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变化情况( ) A、都成放大的像 B、都成缩小的像 C、先成缩小的像,后成放大的像 D、先成放大的像,后成缩小的像 1.凸透镜所成的像有没有正立的实像?有没有倒立的虚像? 2.如果把物体放在二倍焦距处凸透镜成什么像? 3.你能不能利用三条特殊光线分别作出凸透镜所成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倒立放大的实像和正立放大的虚像?
4第一篇:凸透镜成像教案亿库教育网
http://www.eku.cc
初二物理科学探究: ;眼睛与视力矫正;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眼睛与视力矫正;神奇的眼睛 二. 教学过程: (一)考点点拨 1. 知道凸透镜及其有关的概念。2. 知道凸透镜成像的一般规律,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重点和难点内容) 3. 了解眼睛的简单构造和眼睛视物的基本原理。4. 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的方法。5. 了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用途。(二)跨越障碍 1. 透镜:利用光折射原理制成的光学器件。根据透镜的外形,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中央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 思考: 如果现有两个透镜, 一个凸透镜一个凹透镜, 你能通过什么方法来将它们区分开? 我们可以观察透镜的形状,中央厚边缘薄的就是凸透镜,反之就是凹透镜。透镜的主光轴:通过透镜的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透镜的光心:透镜的中心。2. 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 用 F 来表示。(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做会聚透镜)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 f 来表示。凸透镜有两个焦点,左右各有一个。一个透镜只有一个固定的焦距。由折射光路的可逆性可知, 由焦点上发出的光线, 经凸透镜折射后变成了平行于主光轴 的光线。平行光源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成的。
3. 凸透镜成像规律: 将物体(一般来说用的是烛焰) 、凸透镜(焦距 f 已知) 、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它 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便于成像) 。并将凸透镜固定在某一位置,如 40 厘米处。然 后在标尺上标出两个焦点的位置和两个二倍焦距处。将烛焰放在某一位置后, 算出它到凸透 镜的距离(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物距,用字母 u 来表示) ,然后去移动光屏,直到 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此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像距,用字母 v 来表示。让烛焰 从远处一点点靠近凸透镜,即不断地减小 u,看一下像的性质及其像距。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亿库教育网
http://www.eku.cc
亿库教育网
http://www.eku.cc
(1)当 u=2f 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 v=2f (2)当 u&2f 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 f&v&2f. (想一想照相机成的是什么像) (3)当 f&u&2f 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 v&2f(投影仪成什么样的像) (4)当 u&f 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想一想放大镜所成的像) (5)当 u=f 时,凸透镜不能成像。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凸透镜既能够成放大的像也能够成缩小的像, 既能成虚像也能成实 像。那么也就说明了根据凸透镜所成的像不同,凸透镜的用途也就不同。当 u&2f 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的凸透镜可以用作照相机。(物体经过照相 机的镜头之后在底片上形成了物体的缩小的像) 。当 f&u&2f 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的凸透镜可以用作投影器或者幻灯机的 镜头。(因为物体经过投影器之后形成了放大的实像) 当 u=f 时,凸透镜不能成像,此时的光线经过凸透镜之后,形成平行光线。所以可以用 作平行光源。想一想,当 u=2f 时有什么特殊的应用? 为了便于实际凸透镜成像规律,我们根据成像规律,找出了两个特殊的点 1)一倍焦距是凸透镜成像时,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一倍焦距以外是实像,一倍焦距 以内是虚像。2)二倍焦距是凸透镜成像时放大与缩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以外是缩小的像,二倍焦 距以内是放大的像。结合成像规律,总结物距变化的情况: 1)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就变小,像距也变小。2)当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变大,像就变大,像距也变大。3)凸透镜成实像时,u=v,必定是等大的实像;u&v 时,必定是缩小的实像;u&v 时, 必定是放大的实像。例 1、如图所示,请你填上合适的透镜。
点拨:凸透镜对光束有会聚作用,是指折射光线的方向比入射光线的方向“收拢”了。显然不是指经透镜折射的光线是否相交来判定。究竟应填何种透镜, 关键是对光线会聚和发 散的理解。这主要看若没有透镜时,光应沿直线传播如图 C 1,C2 所示。但实际光线虽没有 会聚在一起,但仍比原来靠近很多,表明光线是会聚了,所以应填上凸透镜。
亿库教育网
http://www.eku.cc
亿库教育网
http://www.eku.cc
例 2、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像,若将蜡烛向凸透镜移动, 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当向____的方向移动,所得到的像比原来_____些。点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实像。为了简单的理解,我们可以理解成物和像是“互斥”的。即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物距减小时,像距增大。答案: “远离透镜”和“大” 。例 3、蜡烛放在凸透镜的 1.3 倍焦距的地方,当它向离镜 2.5 倍焦距的地方移动的过程中, 它的像[ ] 。A. 先放大后缩小 B. 先缩小后放大 C. 逐渐变大 D. 逐渐变小 点拨: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物体在凸透镜前不同的位置时,它所成的像的性质就 不同,有两个转变点。一是焦点。物体在焦点以内成虚像,在焦点以外成实像。焦点是成实 像还是成虚像的分界点。二是二倍焦距处。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像,在二倍焦距以 外成缩小的像,二倍焦距是成放大还是缩小像的分界点。因此,选出答案 A。又根据物体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将变大,像也变大的道理,选出答案 D。例 4、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 30cm 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 凸透镜的主轴移到距凸透镜 45cm 处,则成像的情况是 [ ] A. 放大的实像 B. 缩小的实像 C. 等大的实像 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点拨: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与物距有关,由第一次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可知 f<u<2f, 即 f<30cm<2f,由此可判断焦距的范围是 15cm<f<30cm。当物距为 45cm 时,物距肯定 大于焦距,但由于焦距 f 在 15cm 和 30cm 之间变化,所以三种情况就都有可能。答案:D 4. 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只需大体了解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就可以了,了解特殊光线)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 变得发散, 发散光线的反向沿长线会聚于主光轴 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凹透镜的焦点。同样道理,射向凹透镜对面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 射后,变成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亿库教育网
http://www.eku.cc
亿库教育网
http://www.eku.cc
5. 眼睛的构造和视物原理 人眼的主要构造是瞳孔,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 当于光屏。外界的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 在视网膜上就会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 像.通过视神经再将这种信号传给大脑,人就看到了物体。正常人的眼睛自我调节的本领非常强, 可以使远近物体的像都能成在视网膜上, 所以人 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6. 近视眼及其矫正 有的人看远处物体相当吃力, 他们要把物体放在离眼睛较近的位置才能看清楚, 这种现 象在青少年中常见, 称其为近视眼。当其看远处的物体时, 由于晶状体对光线会聚能力增强, 晶状体的焦距太短, 再加上眼睛肌肉对晶状体焦距的调节功能不起作用, 所以像便成在视网 膜的前面,因而视网膜上不能出现清晰的像,人就看不到清晰的物体了。同学们思考一下,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会聚能力过强造成的, 那么应该如何矫正 视力呢? 为了矫正近视眼, 我们要给近视眼患者配凹透镜, 使光线在进入其眼睛之前先发散一些, 再经过晶状体较强的会聚之后方可将像成在视网膜上。7. 远视眼及其矫正 有的人看近处的物体相当吃力, 他们要把物体放在离眼睛较远的位置才能看清楚, 这种 现象在老年人中常见,称其为老花眼。当然在青少年中也有这种情况,称其为远视眼。当其 看近处的物体时, 晶状体的焦距较长, 其对光线的会聚能力较差, 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之后, 当然此时在视网膜上成的像就是不清晰的像。由此看来, 远视眼主要是因为晶状体的焦距太 长,会聚能力太差所致。所以我们要通过凸透镜来矫正。也就是通过对光的两次折射, 使清晰的像能成在视网膜 上。例 5、请你判定一下下列眼睛的视力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请说出此时眼睛出现了什么 问题,以及如何矫正视力。甲 乙
点拨: 检查视力是否正常看物体形成的像是否在视网膜上就可以了。如果在前方就是近 视眼,需要戴凹透镜。如果在后方那么就是老花眼(远视眼)此时需要戴凸透镜。8. 一些神奇的眼睛 (1)放大镜 放大镜就是一个焦距较短的凸透镜。从它成像的情况来看,是一个正立放大的像,显然 这是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如果我们想要看到更大的物体的像,
亿库教育网
http://www.eku.cc
亿库教育网
http://www.eku.cc
则要使放大镜离物体远一些,还得在焦距之内,这时我们将看到物体所成的像更大,像离我 们也更远了,这也应用了凸透镜成虚像的动态规律,也就是当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变大, 像也变大,像距也变大了。(2)显微镜 显微镜是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的, 它们都是凸透镜, 它可以把人们用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进 行放大。通常情况下可以放大 10 到 1000 倍,我们常用的是放大 100 倍到 600 倍的显微镜。(3)望远镜 望远镜能使很远的物体成像在眼前,将很远的物体拉近。(4)照相机和投影仪 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大于 2 倍焦距时, 成倒立、 缩小的像这一原理制作的。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选定被拍摄的景物后,调节镜头到胶片 的距离,胶片上有对光敏感的物质,曝光后发生化学反应,经过显影处理就成为底片
为了使远近不同的景物在胶片上产生清晰的像, 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 拍摄近的景物 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一些;拍摄远的景物,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需要将照 相机和人的眼睛相比较) 常见的投影仪都是“书写投影仪” ,使用和调整都很简单、方便,能在不遮光的室内使 用。图像一般很清晰,分辨率高、边缘清楚。投影仪的箱体中有碘钨灯光源,灯泡后边有凹 面反光镜,灯泡前有聚光凸透镜。箱体最上部是用两块有机玻璃的罗纹镜制成的聚光透镜, 并放有平板玻璃,以便保护投影仪。例 6、晓晨同学在校门前给全班同学照集体相,发现两边的两个同学照不上,请帮助他解 决这个问题。点拨:若使两个同学的像再进入底片内,全班同学的像就要缩小了。根据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也减小的规律进行调节。只要晓晨向后退 一些增大物距,同时缩短镜头与胶片的距离来减小像距,就可以把全班同学都照进去了。(三)本节小结 本节知识比较重要, 而对于刚接触的同学来说不是很好学。尤其是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识 记,凸透镜的具体应用。以及物距、像距变化之类的题目更不便于理解。同学们在学习的过 程中要善于发现规律,找到学习的窍门。才能便于成绩的提高。
亿库教育网
http://www.eku.cc第一篇:凸透镜成像教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 多彩的光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1.知道物距、像距的概念。
知识与技能
2.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学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的操作技能。1. 学会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方案, 会根据方案选择合适的器材, 初步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2.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对探究结果进行交流、评价的能力。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过程中,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汇报凸透镜成像的不同情况的过程,体验合作交流在探究中的重要性。体验探究的过程,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在探究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像与物所在范围的确定
教 学 目 标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准 备
1.教师器材:多媒体(拍摄应用凸透镜的实例的图片和实验的图片,制作数据处理课件)等。2.学生器材:LED 灯、蜡烛, 、凸透镜(f=10cm,f=8cm) 、光屏、光具座、小魔筒。
教学环节及 教师活动 时间安排 用生活中常见简单的物品来做实 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展现生活中的场景:挂在草叶上的露珠倒映出白菊花缩小的像、滴在文 字上的水滴把字放大和教室里的投影仪的镜头可以放大图片。引导分析都是 凸透镜,所成的像一会变大,一会变小,那么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呢?从 而引出探究的课题。验, 观察到不同现象, 激发学生的兴趣 观察思考 和求知欲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 的理念,让学生感知物理就在生活中。
教学资源安排及设计意图
二、 新课教学 1.提出问题 进行猜想
2.设计实验
小魔筒游戏: 提供器材:LED 灯、小魔筒、 两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让学生只通过小魔筒和增加 不同的凸透镜后观察 LED 灯的字 母“F” 。汇报各自看到的现象。由此引起学生的惊奇和疑问:为什么看同样的“F” ,有大有小、有正有 倒?从而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并为猜想提供了依据。【提出问题】 凸透镜成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猜想】 生:可能凸透镜的位置不同,可能和焦距有关等。利用图片引导学生,得到物距的概念: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引导学生有根据地的进行猜想。【设计实验】 根据猜想,凸透镜成像可能与物距和焦距有关。由一个量和几个量的关 系引出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进而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实验思路。问题:如果要探究凸透镜成像与物距的关系,该怎么做? 生:用焦距一定的凸透镜,改变物距,观察凸透镜成像情况; 追问:如果要探究凸透镜成像与焦距的关系呢? 生:控制物距不变,改变焦距,观察凸透镜成像情况。在实验思路明晰的基础上先探究凸透镜成像与物距的关系。选择的实验 器材有: 1.凸透镜:一只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2.发光物体:课本上用蜡烛做为发光物体,今天改用“F”字样的 LED 灯,并说明实验改进的好处。3.光屏:引导学生观察光屏上的格子。说明用处和读法。4.光具座:把 F 灯、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并对零刻度线进行了改 进。
学生动手亲自体验凸 透镜的神奇。交流大家的观察结 果,产生疑问。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激发探究的激 情。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透过现象看 本质,能对现象进行思考提出问题。利用图片学习物距的概念, 为下面
通过观察现象,引起 惊奇并产生疑问:凸透镜 成不同的像由什么决定? 有根据实验现象有依 据地进行猜想。
的设计实验做好铺垫。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方案。
师引导生分析实验思路 学生带着问题, 设计实验,
实验器材的选择的意图: (1) 原来的实验使用的发光物体一 般为蜡烛,学生实验时得到的像亮度
根据实验方案,选择合适 的实验器材,认清每种器 材的作用和用法。由学生 一起分析实验改进的好处
低, 不容易比较等大的像。而本实验中 采用 LED 灯, 亮度增大, 灯显示的字母 F 成像后像的上下左右的颠倒都能看 清, 灯的大小固定, 在光屏上就可以画 等大的格子, 成像时可以很容易得到等
先进行错误安装,让学生进行分析原因,引导他们知道怎么安装(发光 认识器材的基础上学习实 物体、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 ,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安装。验操作要点。说明如何找到最清晰的像的操作。强调如何读物距和像距:先利用图片找到物距和像距。引导学生观察零 刻度线的位置,知道这样设置的好处。3.进行实验 ①探究 1 【进行实验】 探究实验 1:在光屏上找凸透镜成缩小、等大、放大的像。让每组学生通过改变物距, 在光屏上找到缩小、 放大、 等大的像各一个。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好又快,请最快的 3 组同学把数据录入到电脑中。边巡视时边发现问题,提醒实验要注意的问题。学生实验,分工合作 1.操作要点: (1)LED 灯、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 (2)找到最清晰的像的操作方法。并将数据输入电脑, 2.要读出 u、v、h,记录在表格的 1、2、3 行。3.请大家分工合作。
大的像,有效突破学生实验的难点。(2) 在以往的光具座上, 学生要记 下三个刻度线, 相减才能得到物距和像 距, 本实验重新打印刻度尺, 将零刻度 线标在标尺中央, 即凸透镜的位置, 使 学生更直观的读出物距和像距, 突破了 学生实验中的难点。(3)以往学生常常难以理解像的变 化规律。本实验中在光屏上画有格子, 让学生读出像高的格数, 比较像放大或 缩小的程度,为像的变化规律埋下伏 笔。突破学生学习的难点。
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观察能力、 交 流合作精神。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获取数据,老师巡视指导。并提醒实验完毕,关 上 LED 灯。【分析论证】 请几个同学汇报一下观察到的像的性质。特别注意强调实像的判断。师生分析 1:我们先分析成缩小的像的条件。(1)对数据进行观察并初步分析。
分析论证 得出结论
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 象,分析成像的性质。
培养学生学会收集数据、 处理数据 的能力
(2)再通过 flash 软件把实时数据转换为图形,把物像的情况直观的显 示出来。引导同学仔细观察和分析。学生观察数据并进行 分析,从中自己归纳得出 结论
从数据直接得到凸透镜成像规律 是以往教学中的难点, 本节课设计了软 件改用了图形分析, 让学生更加直观的 得到结论,突破了难点。
通过刚才大家的观察,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得到成缩小像的规律。结论:1.u&2f,成倒立、缩小、实像 ,f&v&2f; 2.物距减小,像变大,像距增大。分析 2:也把放大像的数据转换为图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结论:1. f&u&2f,成倒立、放大、实像 ,v&2f; 2.物距减小,像变大,像距增大。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图 形找到规律。并能顺利描 述出自己的观点。
分析 3:再来看等大像的数据,发现什么特点?也转换成图形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结论:u=2f,成等大倒立的实像,v=2f。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图形,让学生发现一个很特殊的位置,这个位 置即为 2F。物体在这个位置之外,成缩小像,在这个位置到 F 是成放大像, 说明这个位置是个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分析结论后板书:凸透镜成像规律 进一步引导观察分析刚才的 3 条结论,引导学生发现 学生分析思考、交流 (1)成放大像和缩小像时的物距和像距的区域很对称,呈现出物理的 对称美。适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2)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探究 2: u&f 时凸透镜所成的像。如果物距继续减小到一倍焦距以内会怎么样呢?请同学们再试试看, 把 学生实验:研究 u&f
启发学生从实验数据中找出规 律, 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结论。培养 了分析归纳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发现物理的对称美, 适时对学生进行 美的教育
分析论证 得出结论
分析论证 得出结论
数据记录在表格的第 4 行。学生实验:指导学生如何找像。分析:请学生描述一下看到的像的性质。生:当 u&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注意强调虚像的判断。得出结论:u&f,成正立,放大,虚像。探究 3: u=f 时成像情况。再次引导观察分析结论,u=2f 是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那么在实像 和虚像中间呢?也有一个分界点,即焦点,那么如果把物体放在焦点,成像 情况又怎样?学生实验:把 LED 灯放在一倍焦距的位置,观察成像情况。汇报观察结果。得出结论:u=f,不成像。应用动画光路图,利用通过凸透镜的特殊光线进一步分析:像点是光线 通过透镜的相交于一点形成的,当物体不断靠近凸透镜趋向焦点时,物距减 小,像距增大,就好像“物在追,像在跑” 。当物体趋近于焦点,像越来越 大、越来越远,当物体到达焦点时,出射光线变成了平行光,像到达无穷远 处就看不到了。当物越过焦点后,量变引起质变,像点是由折射光线反向延 长相交而成的,因此成像发生了变化,由实像变成了虚像。因此焦点是实像 和虚像的分界点。首尾呼应: 回到课前展示的生活现象和魔筒小游戏, 请学生用这节课学习的凸透镜 成像规律进行简单的解释。【质疑感悟】 请学生自己总结通过探究学到了什么?感悟到什么?并鼓励学生进 行质疑。老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修正和完善。【归纳总结】 进一步说明,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实验发现,用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做实 验,也可以得到同样样的成像性质,但成像的大小将会不同。提出新的探究课题:探究物距相同时,改变像距,观察凸透镜成像的 情况。由于时间关系,留待课后研究。
的成像情况。汇报观察结果。
应用动画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 总结,形象具体地看到随着物距变化, 学生实验:观察 u=f 的成像情况。汇报观察结果。共同分析在焦点时的成像 情况 凸透镜成像性质改变的整个过程, 学生 得到动态体验,更加深理解。渗透物理思想的教学: 量变引起质 变的思想和推理分析的方法。
学生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 进行简单解释
解释课前问题和实验,首尾呼应。
学生总结所学和感悟,并 可能提出质疑。
由一个学生总结,其他学生补充, 修正,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总结规律中, 加深了记忆。鼓励归纳感悟和大胆质疑, 培养学 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4.归纳总结 得出规律
师小结:可见,凸透镜的成像性质是由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决定的。但 即使成像性质相同,由于焦距不同,所成像的大小也是不同的,感兴趣的同 学课后可以继续探究。投影凸透镜规律图形和内容:
加强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理解性地记忆凸透镜成像 规律
得到结论后,再引出课后探究问 题, 延伸课题。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 力。
三、 知识应用
【学以致用】 在日常生活中,凸透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 等,他们的镜头都是凸透镜,只不过成像的性质不同。除此之外,透镜在工 业、医学、军事的等领域的应用相当广泛,我们只有了解和掌握透镜的基本 知识,将来才能进一步研究其他特性,更好的为人类服务。1. 课本第 71 页,第 1、2、3 题。2. 思考:鱼缸中的小金鱼看起来为什么变大了呢? 3. 课后探究:物距相同时,焦距不同,凸透镜成像 有何不同? 4. 巧记凸透镜成像规律:学唱口诀歌。
体会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 用。
体现 “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 向社会”的理念。
1. 作业 2 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感受物理 就在我们的生活中。2. 作业 3 鼓励学生课后探究,拓展延伸。3.作业 4 激发学生兴趣,很容易记住凸透镜成像规 律。
§ 4.5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 物距(u) 像距(v)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 1. u&2 ? 倒立、缩小、实像 ?&v&2? u 变小,v 变大,像变大 u=2? 倒立、等大、实像 v=2? ?&u&2? 倒立、放大、实像 v&2 ? 2. u&? 正立、放大、虚像
版权所有&&&教师资格考试门户网站,全面发布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教师资格考试必备资料等&教师联盟-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凸透镜成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