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与文明素质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什么是随堂模式?
随堂模式课程一般为每学期一轮次,课程每周更新,作业、考试有截止时间,由课程提供方老师、助教指导,课程完结,成绩由老师确认后,统一发放证书。
什么是自主模式?
自主模式课程常年开放加入,课件全部开放,作业、考试无截止时间,有学堂在线招募选拔的助教指导,考核通过即可自动获得证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课程。作为大学生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本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创造成果,围绕当代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面对的思想、道德、法律等问题,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的教育教学,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开篇的话课程的意义与学习方法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1.1 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1.1.1 学习要求的变化1.1.2 生活环境的变化1.1.3 社会活动的变化课程习题1.11.2 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养成优良的学风1.2.1 自主学习的理念1.2.2 全面学习的理念1.2.3 创新学习的理念1.2.4 终身学习的理念1.3 确立成才目标,塑造新的形象1.3.1 确立新的目标1.3.2 塑造崭新形象课程习题1.2第二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由来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1.5.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导航灯”1.5.2 维系社会团结的“稳定器”1.5.3 人们涵养心灵的“栖息地”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1.6.1 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1.6.2 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1.6.3 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1.7 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7.1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1.7.2 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实践1.7.3 以当代中国面临的时代问题为价值指向课程习题1.3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2.1 理想的含义、类型与特征2.2 信念的含义、特征与结构2.3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2.4 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2.5 理想如何转化为现实2.6 理想转化为现实的三条基本原则 课程习题2.1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2.7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2.7.1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信仰2.7.2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2.7.3 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区别2.8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2.8.1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2.8.2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2.8.3 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课程习题2.2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3.1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课程习题3.13.2 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课程习题3.23.3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课程习题3.3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3.4 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3.4.1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3.4.2 经济全球化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课程习题3.43.5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3.5.1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3.5.2 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课程习题3.53.6 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课程习题3.63.7 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课程习题3.73.8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的特点课程习题3.8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3.9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课程习题3.93.10 立志报国、成建国才课程习题3.103.11 履效国之行课程习题3.11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4.1 人的本质课程习题4.14.2 人生目的与意义课程习题4.2第二节 端正人生态度 创造人生价值4.3 端正人生态度课程习题4.34.4 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课程习题4.44.5 人生价值的评价课程习题4.54.6 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课程习题4.6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老师的话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4.1 道德释义4.2 道德的起源和本质4.3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4.4 道德的历史发展课程习题 4.1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4.5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4.6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主要内容4.6.1 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4.6.2 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4.6.3 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4.6.4 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4.6.5 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4.6.6 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4.7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课程习题 4.2第三节 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4.8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9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4.9.1
“为人民服务”的提出4.9.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4.9.3
为什么要反对为人民币服务4.9.4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4.10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4.10.1
关于“集体”的概念4.10.2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基本要义4.10.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还要提倡集体主义4.10.4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实践课程习题 4.3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4.11 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4.12 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4.13 大学生与诚信道德课程习题 4.4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第一节 社会公德5.1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5.2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5.3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课程习题 5.1第二节 职业道德5.4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5.5 大学生的择业和创业课程习题 5.2第三节 家庭美德5.6 大学生的恋爱观与婚姻观5.7 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课程习题 5.3第四节 个人品德5.8 个人品德及其作用5.9 加强个人道德修养课程习题 5.4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发展7.1 法律的词源与含义7.2 法律的本质7.3 法律的特征7.4法律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7.5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7.6
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7.7
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第三节 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7.8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与制度7.9
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7.10
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第四节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7.1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意义7.1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7.13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课程习题7.1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第一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8.1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8.2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8.3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8.4 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第二节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8.5 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8.6
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8.7 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第三节
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8.8
尊重法律权威的意义8.9
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课程习题8.1第八章 行使法律权利 履行法律义务第一节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9.1 法律权利及其特征和种类9.2 法律权利与人权的关系9.3 法律义务及其特点9.4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第二节 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9.5 政治权利与义务9.5.1 选举权利与义务9.5.2 表达权利与义务9.5.3 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权利与义务9.6 人身权利与义务9.7 财产权利与义务9.8 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9.9 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与义务第三节 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9.10 依法行使权利9.11 依法救济权利9.12 尊重他人权利9.13 依法履行义务结语课程习题9.12017高考政治考前知识专题突破-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7高考政治考前知识专题突破-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2017高考政治考前知识专题突破-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常考点: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发展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体系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偶考点: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社会主义荣辱观&& &1.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福建高考,30C)(  )提示 ×。中华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具有多样性,但指导思想是一元的,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2.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海南高考,15④)(  )提示 ×。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特征,不同地区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3.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北京高考,24①)(  )提示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4.政府应提供更多健康的文化产品。(;江苏高考,24D)(  )提示 ×。政府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引导和管理,政府不提供文化产品。5.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江苏高考,20③)(  )提示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能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大众文化不一定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6.弘扬主旋律是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江苏高考,23①)(  )提示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7.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山东高考,31③)(  )提示 ×。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影响经济发展,但不决定经济发展水平。8.科学文化修养越高则思想道德修养越高,思想道德修养是科学文化修养的基础,思想道德修养是科学文化修养的表现。(;天津高考,11BCD)(  )提示 ×。科学文化修养高的人,思想道德修养未必高;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不是基础和表现的关系。9.校训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全国Ⅰ,9④)(  )提示 ×。校训宣传并不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应重在践行和行动。&                &1.认识中华文化的三大特点(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程&萌动――春秋战国、诞生――秦统一、发展――汉代、强盛――隋唐、扩展――宋元明表现与见证&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和中华文明的标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②史书典籍以其自身的传承性,成为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特性&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并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在交流中展示自身的特征,同时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使中华文化呈现多样化民族性&中华各民族基于自身的政治、经济、习俗等因素,在文化上呈现多样化。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既有各民族文化的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前挂后联] 中华文化与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1)中华文化对人的影响: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差异,使中华民族在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2)中华文化与文化传播:我们既要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3)中华文化与文化继承:中华文化是在不断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展的。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4)中华文化与文化创新:我们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中华文化的创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5)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6)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地位&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基本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核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时代特征&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必要性及意义&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途径&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思维发散] 多角度把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1)文化的社会作用角度: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先进的文化会促进社会发展。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动员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2)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①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并给人以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②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中华文化角度: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激发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4)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角度:①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②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四有”公民。③有利于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5)思想道德建设角度: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命题角度一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天津高考)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为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 A解析 传承的文化有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所以③说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不正确;④的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故选A。[方法技巧] 区分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区别&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角度&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纵向)的角度来说的&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厚重(横向)的角度来说的侧重点&侧重从动态上,即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侧重从静态上,即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的内容丰富、独特见证或表现&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地域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命题角度二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2.(;全国乙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跟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郑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解析 谣言属落后文化,针对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跟风、随手转发,首先要增强对落后文化的辨别眼力和抵御能力,其次要发挥大众传媒在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的作用;同时要弘扬主旋律,大力宣传和弘扬英雄精神。答案 尊重历史事实,增强辨别信息真伪、抵御落后文化和错误言论的能力。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传播英雄事迹,抵制和批驳肆意抹黑英雄、歪曲历史的言行。大力宣传英雄精神,使群众懂得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感悟 本考点是高考的常考点,中华文化主要考查其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以选择题为主,也有非选择题。2017年高考,要重视结合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各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活动,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民族精神,从内容上看,主要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特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从命题形式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涉及。2017年高考,要重视结合工匠精神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战精神等新时期民族精神的体现,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特征,以及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是“工匠精神”第一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工匠精神”是工匠对自己生产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精神理念。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在效率速度和创新时代则有些过时了,其实工匠虽已淡出现代人的生活,但他们代表的精益求精、推陈出新的精神却永不过时。在当下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其内涵十分丰富: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保质保量、不投机取巧,耐心专注、不断完善,专业敬业、力争第一。要实现全面小康,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和任务,把我国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尤其需要弘扬和坚守“工匠精神”。坚守这种精神能让我们自省和自信,在产品的个性化、质量和档次上下功夫,要人无我有,而非千篇一律;要追求质量,而非粗制滥造,重视质量、打造品牌,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生产每一个环节,打造一流产品,带动中国品牌更好地走向世界,站稳脚跟。(1)有人认为,应当把“工匠精神”塑造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2)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需要弘扬和坚守“工匠精神”。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解析其合理性。(3)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当下,如何使“工匠精神”落到实处?答案 (1)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中华民族精神包含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内容;而工匠精神也有精益求精、推陈出新的要求;它们在本质上有共通性;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支撑和动力,是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民族灵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精神的支撑,需要信仰的力量。(2)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意识具有反作用原理);要重视精神的作用。工匠精神能够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和任务,既要充分尊重客观规律,也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坚守工匠精神,有助于实现客观规律和能动性的统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倡导工匠精神,发挥群众智慧,能够带动中国品牌更好地走向世界。(3)坚持劳动光荣,提高劳动者的技术素质与道德素养,倡导诚实守信,坚持创新精神,塑造创新意识。解析 第(1)问考查工匠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可以从民族精神的内涵、重要性的角度分析。第(2)问要求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分析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属于宏观设问,可以从意识的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群众观点等分析。第(3)问开放性较强,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如何提升中华文化的竞争力?[答题思路]方向保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文化传承&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文化交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文化创新&立足社会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                 &1.正确看待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比较&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区别&含义&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表现形式&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人们常见的看相、算命、测字、看风水等&一是政治思想上的腐朽文化;二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具有明显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特征的邪教文化;三是日常生活中,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具有严重危害性的文化,如“黄赌毒”等&对待措施&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共同点&都是糟粕文化,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都不是我们倡导的先进的、健康的文化2.净化文化环境、解决文化低俗化问题的原因、措施原因:(1)必要性: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寻求各种机会蔓延,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2)重要性:①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优秀的、先进的文化会促进社会发展,腐朽的、落后的文化会阻碍社会发展。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净化文化环境,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作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措施:(1)国家角度①要加强管理,加强文化市场法制建设,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健全监督管理体系。②要正确引导,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弘扬主旋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文化企业角度①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努力生产人民大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②要增强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依法、诚信经营,切实履行传承文化的义务。(3)个人角度①自觉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②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必由之路和宏伟目标&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个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②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②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公民政治素质,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利于全社会形成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进而实现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2)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含义&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表现&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要求&①必须对中华文化传统有着清醒而理性的认识和觉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培养和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基石②必须对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善于在与不同文化的比较中更好地认识自身的文化价值,确立自身的文化地位③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措施&内容&地位坚持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培育“四有”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把握主要内容: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大力发展科学事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力量;科技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一条重要途径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开展群众性文化创建活动&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前挂后联] 关于“个人如何做”的文化生活知识汇总(1)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要求我们自觉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要求我们既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3)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要求我们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4)文化在创新中发展,要求我们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求我们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6)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要求我们人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7)面对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要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需要我们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8)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积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9)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10)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命题角度一 净化社会文化环境1.(;浙江高考)吸毒严重损害健康,危害社会,但在某些小圈子里却被认为是一种时尚,够酷够嗨。个别“偶像”级演员也身陷其中,聚众吸毒,令众多粉丝失望不已,自己锒铛入狱追悔莫及。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与交往行为 ②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非常重要 ③对于文化环境的影响人是无能为力的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 由于受“小圈子”影响,人们去吸毒,可见文化对人行为的影响,故①正确。面对“小圈子”文化的影响,我们应该提高辨别能力,抵制腐朽文化,故②正确。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个人主动参与的过程,个人可以防止不良文化环境的影响,排除③。材料强调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排除④。命题角度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北京高考)以天津“泥人张”作品为依托,“梦娃”系列公益广告运用三维技术绘制的形象萌动可爱,表达主题所用的童谣朗朗上口,深受大家喜爱。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该公益广告是文化传播途径创新的成功案例 ②该公益广告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表达 ③该公益广告的成功表明面向人民大众的文化更富有生命力④该公益广告的成功表明内涵丰富的中华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动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 “梦娃”系列公益广告“国是家、善作魂、诚立身”,表达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②应选;表达主题深受大家喜爱,表明面向人民大众的文化更富有生命力,③应选;故答案是C。①的表述错误,广告是文化传播的手段,不是途径;④表述错误,文化创新的动力应该是社会实践。感悟 本考点是高考的常考点,主要集中在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发展大众文化、国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政策等,结合文化与经济、政治,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等有关知识综合考查,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命题角度三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四川高考)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四川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但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平衡,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四川省立足本省实际,借鉴国内外经验,坚持经济发展的工作重心不动摇,以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建设文化强省:开展“科学发展”“感恩奋进”专题教育、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弘扬主旋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建成公共图书馆188个,文化馆(站、室)等十万余个,形成全国网点最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挖掘红色文化、民族风情等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连续多年保持28%以上的增速;搭建社区文化中心、农村文化中心等文化舞台,让老百姓自我参与、自我展示、自我教育。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四川省是如何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答案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培育良好文化环境。(2)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3)发展文化产业,为人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4)依靠人民群众,激发创造活力,建设共有精神家园。解析 本题答题角度为文化生活,没有具体限定文化生活的具体知识,我们可以结合材料中的做法,从中提炼出文化生活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子,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特色文化产业”“让老百姓自我参与、自我展示、自我教育”等,然后与文化生活知识相结合进行分析。[方法技巧] 区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含义&以丰富和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优化社会风气为目的的文化建设&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资金来源&政府扶持、社会赞助&面向市场、依法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特征&公益性,不以营利为目的&消遣性、娱乐性、营利性目的&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商业经营,以营利为目的范围&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等&影视业、音像业、图书报刊业、文化娱乐业、网络文化业及艺术培训业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材料一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以下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关注人们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铸牢人们的精神支柱;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坚持改进创新,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群众乐于参与的渠道,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材料二 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市开展了系列实践活动: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评选表彰道德模范,树立道德标兵;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梳理和萃取中华文化中的思想精华,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发扬光大。这些活动的开展,对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结合材料一,分析上述原则体现了怎样的辩证思维?(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A市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请以此为主题拟写一份发言提纲,要求言简意赅,总字数100字以内。 答案 (1)①上述原则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共同促进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了联系、发展的观点。②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抓重点、抓关键,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③区分层次和对象,分类指导,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坚持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开辟渠道,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坚持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2)①开展系列实践活动,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动力。②宣传先进典型,评选表彰道德模范,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模范引领作用。③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载体。④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厚滋养。(3)①内化于心就是要把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内在的理念,成为自觉的追求;外化于行就是要在实践中自觉贯彻落实核心价值观。②内化于心是前提,外化于行是落脚点,要做到知行合一。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设问方式] ①请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关知识,谈谈怎样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文化冲击?②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材料中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依据。[答题思路]①指导思想: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②基础工程: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文化创新: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④建设主体: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永葆生机和活力。⑤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⑥关键因素: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⑦重要内容: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1.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两个修养的原因①思想道德模范,总是带有不同时代的印记;人们对思想道德的评判,总会因为不同的生活体验而有所差异。②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③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两个修养的措施国家角度:①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②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③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个人角度:①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②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③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区别&含义&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那些反映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要求,体现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核心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总和&是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的、长期稳定的社会关系及价值追求的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并指导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观念&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它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思维发散]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1)基本内容角度: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2)基础工程角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①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②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命题角度一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两个修养1.(;江苏高考)103万青奥志愿者集体当选“感动南京”2014年度人物。他们以真诚的微笑和周到的服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讲文明、重礼义、团结友善的良好风尚,打造了最美的“中国名片”。材料表明(  )①弘扬主旋律是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②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③志愿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志愿者行动丰富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 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在于培育“四有”公民,排除①;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是相互促进的,但是材料未涉及科学文化修养,排除②。志愿者主动服务社会,服务他人,践行了核心价值观,故③正确;志愿活动是一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故④正确。答案为D。命题角度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2.(;全国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纪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记住乡愁》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看到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汲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2)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请就如何记住乡愁提出两条建议。答案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乡愁反映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眷恋之情,体现了当代人对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愿望和期盼;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载体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2)在保持原有村落形态的基础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传承,使其转化为当代中国人的道德观念。解析 第(1)问,审设问可知,本题考查范围是文化生活的知识,属于原因类问题。审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片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活化石”,调动运用知识可以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两者内在的一致性,以及文化的作用,文化发展的意义,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作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等角度组织答案。第(2)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务必审清设问,一方面是城镇化快速发展,一方面是乡愁的传承,所以这涉及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关系,但答案要点应突出强调主旨是如何记住乡愁,如何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感悟 本考点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常以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道德建设的名言名句等为背景,考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思想道德修养。从试题类型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2017年高考,要特别重视国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述,结合有关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动中国人物和道德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等热点,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思想道德修养等有关知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一份奖给在医学和生理学界有最重大发现的人”。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屠呦呦在瑞典发表的《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演讲中讲述了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从1959年到1962年,她参加西医学习中医班,系统学习了中医药知识。1969年,39岁的屠呦呦受命领衔开始抗疟中药研究。她“深感责任重大,决心不辱使命,努力拼搏,尽全力完成任务”!接受任务后,她收集整理历代中医药典籍,走访多名老中医并收集他们用于防治疟疾的方剂和中药,同时调阅大量民间方药。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屠呦呦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她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青蒿素问世以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现在,屠呦呦仍然坚持项目研究,她希望通过研究,未来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该怎样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2)有人认为,青蒿素的发现是国家组织和团队研究的结果,诺贝尔奖不应该颁发给屠呦呦一个人。假如你不认同这一观点,请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说明理由。(3)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中医药文化影响力的增强。请你就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出两点建议。答案 (1)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要学习屠呦呦的爱国、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从我做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自身科学文化修养要学习屠呦呦的学习和创新精神,汲取古今中外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了科学事业而奋斗,大胆创新,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学习屠呦呦,从我做起,重在行动,正确处理好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之间的关系,做一个既有知识文化涵养,又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2)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青蒿素的发现虽然离不开国家的有力组织和团队的有效配合,但屠呦呦是发现并成功提取青蒿素方法的第一人,正是她的原始创新,对抗疟新药的成功研发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正是屠呦呦的开创性研究,决定和推动了青蒿素实验以及广泛应用,挽救了600万人的生命。诺贝尔奖颁发给起最重大发现作用的屠呦呦个人,强调了首创精神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对促进我国科技的创新发展能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3)答案示例:扶持更多有代表性的中医药文化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支持有竞争力的中医药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推广中医药文化。解析 第(1)问考查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结合材料分析即可。第(2)问考查辩证法的相关原理,只要抓住“一个人”这一关键词,不难得出运用整体和部分、主次矛盾等观点分析即可。第(3)问提建议,属于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即可。
关于“个人如何做”的文化生活知识汇总[答题思路]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要求我们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②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我们自觉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③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要求我们既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④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要求我们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有者。⑤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要求我们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求我们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⑦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是中华民族之魂。要求我们人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⑧面对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要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需要我们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要求我们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⑩我们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在遵循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是“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工匠精神所体现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对于我国当前推进供给侧改革与制造强国战略均具有重大的意义。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它代表着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取向,一丝不苟、不走捷径的态度,以及对工匠职业本身的敬畏和信仰。其核心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重拾缺失的工匠精神,对推动中国经济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升级,使“中国制造”成为“优质制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如是,方能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华丽转身。&★ 教材观点1.推进供给侧改革需要提高劳动者素质,需要弘扬工匠精神。2.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工匠精神是助推制造业升级的精神动力。3.工匠精神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批判继承。4.工匠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强大精神动力。5.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树立热爱工作的工匠精神。6.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自觉投身于为社会服务的实践当中,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弘扬工匠精神。★ 时政术语1.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重拾工匠精神,推动中国经济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升级。3.工匠精神就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4.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我国当前推进供给侧改革与制造强国战略均具有重大的意义。&1.“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一个历史悠久的企业,必须有“工匠精神”作为支持。这对企业经营者的启示是 (  )A.采用新技术,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根本B.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适应快速变化的互联网时代最重要C.提高劳动者素质,确保产品质量才是企业长久之道D.扩大融资渠道,提升品牌价值才能在竞争中获胜 答案 C解析 “工匠精神”对企业经营者来说,就是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应选C。2.与“工匠精神”体现的价值观相同的中国典故是(  )A.曾子杀猪 &B.庖丁解牛C.苏武牧羊 &D.孔融让梨答案 B解析 A体现讲诚信;C体现爱国;D体现礼让;应选B。3.2016年3月,“工匠精神”,一个充满传统色彩的词汇,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从来不缺少“工匠精神”。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千千万万个工匠,支撑起适应各朝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手工行业,并以他们的聪明才智,奠定了中国的大国地位。“工匠精神”也成为了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和创造力的天然体现。“良田百顷,不如薄艺在身。”历朝历代的工匠们,冲破“君子不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羁绊,共同承担起了传承中华民族最优秀传统手工技艺的重任。他们凭着对所做工作的敬重、凭着严谨与专注,服务社会,成就自己,赢得了尊重。他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就像一股无形的力量,维系各种传统手工技艺有序传承的同时,也不断推动着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当下,我们挖掘、重温中国传统“工匠精神”,就是要让“工匠精神”释放新的光彩。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软实力,在社会发展和个人的工作和学习中发挥着隐形的力量。今天,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必须学习“工匠精神”。把人生当作是一种“修行”,才能做出极致的“产品”,才能取得非凡的成就。(1)请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知识,说明应怎样让传统的“工匠精神”释放新的光彩?(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才能把人生“做出极致的产品”?(3)千锤百炼方成钢,“工匠精神”是“严谨、坚持、耐心、淡定”等良好工匠习惯的积累与升华。请选择上述“习惯”中的两个为关键词,就如何培养自身的“工匠精神”提出两点建议。答案 (1)①“工匠精神”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释放出新的光彩,就必须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继续保持和发扬其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摒弃“君子不器”等落伍观念。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让“工匠精神”释放出新的光彩,需要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③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障,让传统的“工匠精神”释放新的光彩,必须坚持文化创新。④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工匠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天然体现,要释放出新的光彩,必须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把人生“做出极致的产品”,需要将个人的人生融入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去。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把人生“做出极致的产品”,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③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把人生“做出极致的产品”,需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3)学生所答建议,只要内容与关键词对应准确、言之有理,即可。解析 第(1)问要求运用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怎样让传统的“工匠精神”释放新的光彩,可以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文化创新等角度分析。第(2)问考查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相关知识点,结合材料分析即可。第(3)问提的建议一定要符合题目中的要求,内容与关键词对应准确。&                 一、选择题1.(;福建高考)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D.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答案 B解析 材料中的“吴楚”“北人”“南人”表明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各地都有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应选B项;A、C、D项中的源远流长、多元一体、自强不息都不符合本意,舍去。2.(;浙江高考)慈善涉及慈善组织、慈善募捐捐赠、慈善财产、慈善服务等。为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规范慈善活动,弘扬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这表明(  )①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②弘扬传统美德需要扶正祛邪、扬善惩恶 ③弘扬传统美德需要从小事做起 ④依靠法律才能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 A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弘扬美德”“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为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规范慈善活动,弘扬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门立法,表明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弘扬传统美德需要扶正祛邪、扬善惩恶;①②符合题意;③在材料中未体现,舍去;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是相互促进的,④说法错误。3.(;天津高考)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 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宋明理学,体现了①;不同民族文化交流会使世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不会使文化差异性消失,②说法错误;“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以儒家为主导”说明③正确;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而不是文化交流借鉴,④说法错误。故选C项。4.回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大发展,这不仅仅在于我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 ③可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随时代变化不断丰富发展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答案 A解析 题干表明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弘扬传统文化,也没有体现民族精神的不断丰富发展,故排除②④。5.(;安徽高考)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血脉,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下列古语涵义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对应恰当的是(  )A&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自强不息B&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爱好和平C&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勤劳勇敢D&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团结统一答案 A解析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意思是, 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这和“自强不息”意思相同,A项是正确答案;B侧重修身普世;C强调无为而治;D强调重视民意,均对应不正确。正确答案为A。6.北京联合张家口申请冬奥宣传片中京剧的翻跟头与空中技巧的翻腾转体、太极拳中的推手和冰壶的推出,外国友人争抢饺子的筷子与冰球赛场上的球杆等中国文化符号与冰雪运动的完美切换,让宣传片更加时尚,也更加温情,也让世界更加熟悉中国形象。材料表明(  )①文化创新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②对待传统文化必须坚持正确的态度 ③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④体育让各国增强对彼此的文化认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上述材料强调,申请冬奥宣传片通过文化创新,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冬季体育项目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们留下了唯美的形象,①③符合题意,②与题意不符。④说法错误。7.(;全国丙卷)弘扬“工匠精神”时代价值在于(  )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依据 ②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 ③为我国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现实路径 ④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弘扬“工匠精神” 即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而非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路径,弘扬“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③不选,答案为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①错误。8.“时代楷模”阎肃从艺65年,创作了一大批红色经典,他说:每一位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做到胸有大业,腹有诗书,肩有担当,术有专攻”。阎肃的言行启示我们(  )①只有红色经典才是人民需要的 ②要把握艺术追求和崇高理想信念的统一 ③新兴媒体是文化创新的新渠道④优秀文艺作品必须反映时代进步的潮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 解析 人民的文化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不是只需要红色经典文化,①说法片面。新兴媒体是文化传播的手段,不是文化创新的渠道,③说法错误。②④符合题意。9.(;全国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事求是”……大学校训引导莘莘学子成长成才。2014年4月,某报推出《校训的故事》专栏,挖掘和阐述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历史传承与当代价值,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校训的故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原因是(  )①校训的实质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②校训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 ③校训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 ④校训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A解析 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事求是”我们可以推出校训的实质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所以①正确;通过大众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训的故事》才会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故②符合题意;“校训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的说法,不符合客观实际,故③排除;校训宣传并不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基本的途径应是“践行和行动”,故④排除。答案选A。10.面对《文化“娱乐化”》漫画中的现象,我们应该(  )&A.大胆创新,不断推进娱乐文化的发展B.不断挖掘文化资源,创新内容和表现形式C.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倾向,奏响文化主旋律D.把传统文化娱乐化作为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答案 C解析 本题漫画反映了过度娱乐化的倾向,对此我们应该奏响主旋律,大力发展先进文化,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C正确;A、B都不符合材料主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D错误。11.被称为“不灭的蜡烛、不倒的脊梁”的感动中国人物莫振高,在广西都安高中任教三十多年,埋头苦干,用微薄的工资资助了300名贫困生,并筹集3 000多万元善款,帮1.8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这对我们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启示是(  )①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积极传播文明风尚 ②提高辨别文化眼力,坚决取缔落后文化 ③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夯实民族振兴基石 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勇于担当甘于奉献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 D解析 取缔腐朽文化,②表述错误。③不符合题意。12.见理明而不妄取者为上;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次之;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再次之。“不妄、不苟、不敢”这一理念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应树立廉洁文化的自觉性 ②应以传统廉政思想为修廉的根本 ③要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 ④要坚守传统的名节观和价值取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不妄、不苟、不敢”理念,启示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追求廉洁自律,由此可见,①③符合题意;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故②④表述都不准确。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英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是一个社会的价值引领。英雄在词典中解释为本领高强、英勇过人的人;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敬的人。作为中华民族英雄文化史的一部分,他们在某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展现不同的英雄特质:忠于诚信、舍生取义、公而忘私、艰苦奋斗……不管是岳飞、文天祥还是黄继光、董存瑞,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国家情怀和民族气节一脉相承,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不管时代怎样变迁,英雄精神都是一种价值观的传承,它构成我们民族的精神内核,凝聚正义、力量和无畏的勇气;它还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给我们以引领和激励。一个没有英雄精神的人,是心灵患有软骨病的人;一个不能崇尚英雄精神的民族,是前程暗淡的民族。在目前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日益多元化,对英雄也有了不同的认知甚至质疑。有人觉得,英雄只属于他们自己的时代;也有人对英雄的事迹和壮举提出质疑甚至抹杀。面对社会上出现的对英雄质疑甚至抹杀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我们必须弘扬英雄精神,充分发挥英雄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作用。(1)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在当代我们应如何发挥英雄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作用?(2)请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简要评析“英雄只属于他们自己的时代”的观点的合理性和严谨性。(3)假如你所在班级举行以“弘扬英雄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班会,请你为班会现场写两条标语。(要求:每条限20个字以内,朗朗上口,主题鲜明,必须体现英雄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答案 (1)①必须充分认识到英雄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②学习英雄精神的实质,用英雄精神引领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践行英雄精神,发挥英雄精神的激励引导作用。③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把弘扬英雄精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赋予英雄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使英雄精神在引领民族前行中永葆生机与活力。(2)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在一定实践基础上形成,因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英雄的具体标准和内涵会随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英雄具有时代性。②不同时代英雄的表现各有差异,但英雄的特质具有共性。英雄们秉持并为之奋斗的爱国、奉献、忘我、艰苦奋斗等价值观念,是人们正确的价值选择,可以跨越时空,成为整个国家和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该观点缺乏严谨性。(3)答案示例:①英雄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英雄。(标语只要符合要求,即可)解析 第(1)问考查英雄精神的作用,可以从民族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角度分析。第(2)问考查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题目中的观点显然缺乏严谨性。第(3)问写标语,只要符合要求,即可。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善行善举,源于大爱。”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推进,凸显社会“正能量”的网络募捐、微慈善等民间公益慈善迅速发展。材料一 借助网络传播的迅捷性、互动性、高效性,网络募捐可以使受助人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救助摆脱困境,感受到爱心的温暖和慈善的力量;但同时,虚拟的网络世界无法保障募捐信息的真实性而屡屡出现诈捐、骗捐事件,并且,因缺乏对善款使用和余款流向的监管,让人们对慈善募捐的公信力产生质疑。日,我国首部慈善法获得表决通过,于日起施行。以法律之名重塑慈善公信力,让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材料二 对是否参与网络捐助,同学们看法不一。李丽:网络募捐是爱心与真善的体现,不能因担心被骗而停止善行,我会积极参与网络捐助。王强:一部分人利用网络募捐欺骗人、肆意消费人们的信任,助长社会冷漠之气,我不会参与网络捐助。(1)结合材料一,请你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为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支招儿。(2)你支持材料二中的哪种观点?请运用辩证法的知识加以说明。(3)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为发挥网络募捐“正能量”设计两条公益广告语。答案 (1)①依法加强对网络慈善事业的监管,打击慈善领域的违法行为,重塑健康的网络慈善文化。②开展多种形式的善行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共建共享。③树立诚信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共同创造良好的社会救助氛围和文化环境。(2)支持李丽:①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网络募捐是爱心与真善的体现,其主流是好的,不应以负面现象否定网络募捐的正能量意义。②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不要只看到曲折性而对网络募捐的未来发展丧失信心。③矛盾的次要方面也不可忽视,要敢于同诈捐、骗捐行为作斗争。(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支持王强:①部分影响整体,一部分的骗捐、诈捐的失信行为会引发连锁反应,影响整个社会对募捐的信任。②量变引起质变,如果不良行为积累到一定程度会让整个社会不再信任,彼此冷漠。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表达爱心可以有多种方法,不必局限于网络。(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3)答案示例:爱心彰显人性光辉,友善助推网络慈善;关爱之手互联,美好生活共有。解析 第(1)问除了要运用限定的知识点外,关键是要结合材料中出现的问题解答。第(2)问只需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即可,可以从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分析。第(3)问设计广告语要朗朗上口,主题鲜明。&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