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斐林试剂石英砂滤料作用的作用

对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配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含有NaOH溶液和CuSO4溶液 B.斐林试剂的配制是将等量的0.05g?mL-1的CuSO4溶液和 0.1g?mL-1的NaOH溶液混合即成 C.双缩脲试剂是将3-4滴0.01g?mL-1的CuSO4溶液滴入2mL 0.1g?mL-1的NaOH溶液中混合而成的 D.双缩脲试剂含有两种试剂:质量浓度为0.1g?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对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配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含有NaOH溶液和CuSO4溶液 B、斐林试剂的配制是将等量的0.05g?mL-1的CuSO4溶液和&0.1g?mL-1的NaOH溶液混合即成 C、双缩脲试剂是将3~4滴0.01g?mL-1的CuSO4溶液滴入2mL&0.1g?mL-1的NaOH溶液中混合而成的 D、双缩脲试剂含有两种试剂:质量浓度为0.1g?mL-1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g?mL&-1的CuSO4溶液
考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蛋白质的实验
分析: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解:A、都含有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但浓度有所不同,A正确;B、斐林试剂的配制是将4~5滴的0.05g/mL的硫酸铜溶液滴入2mL&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即成,现配现用,B正确;C、在鉴定蛋白质溶液时,先将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2mL加入待测液中中混合后,再将3~4滴的0.01g/mL的硫酸铜溶液滴入2mL待测液,C错误;D、双缩脲试剂含有两种试剂: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0.01g/mL的硫酸铜,在鉴定蛋白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D正确.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检测还原糖和蛋白质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该实验的原理,掌握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组成的异同及使用方法;能分析实验操作过程,根据题干要求答题.
科目:高中生物
糖元和淀粉完全水解后的产物分别是(  )
A、葡萄糖&葡萄糖B、葡萄糖&果糖C、核糖&&葡萄糖D、乳糖&果糖
科目:高中生物
下列各项所属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是(  )①一个细菌&&&②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鲫鱼&&③一片草地&&④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
A、细胞&&种群&&群落&&生态系统B、细胞&&群落&&生态系统&&种群C、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群落D、个体&&群落&&种群&&生态系统
科目:高中生物
将一盆栽植物从茎基部剪为冠部和根部两段.将其冠部插入充满水的玻璃管中,玻璃管的另-端插入盛有水银的容器中.不久,水银柱上升,如图(一)所示;在其根部上端则套上一个弯曲的玻璃管,管内装有水和水银.不久,玻璃管内水分增加,水银柱上升,如图(二)所示.(1)将装置(一)放置在暗室中一段时间,待水银柱高度保持稳定后,再开灯给予冠部较强光照.这时,叶绿体内C3含量将,叶片气孔会张大,水银柱的高度将.(2)直接促使装置(二)水分上升的生理活动主要是作用.对装置(二)的根部施浇100mL具一定浓度的NH4NO3溶液,水银柱的高度下降0.5mm后就停止了下降.此时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变.接着再次对装置(二)根部施浇100mL上述溶液,水银柱的高度将出现一段时间的持续.(3)若用某一浓度的蔗糖液浸泡该植物叶片的下表皮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有轻微的质壁分离.那么用同样的蔗糖液浸泡该植物的根毛细胞,根毛细胞将表现出.A.严重质壁分离&&&&&B.轻微质壁分离&&& &C.不会质壁分离&&&&&D.吸水胀大.
科目:高中生物
如图表示细胞中四种有机物的组成及功能.请据图回答:(1)A是.E在动物内是指,在植物体内主要指.(2)F是,它是由B(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除了它以外,细胞中的脂质还包括、和等.(3)C是,它的通式是.
科目:高中生物
兔子的长毛和短毛是一对(  )
A、相对性状B、等位基因C、显性性状D、隐性性状
科目:高中生物
如图表示某有机物中加入相应的水解酶后,温度从0℃逐渐上升至80℃环境中,有机物被分解的总量与温度的关系.根据该图判断把这些物质(包括某有机物、分解的产物、催化剂)从80℃降温处理,其关系图应为(  )
A、B、C、D、
科目:高中生物
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里,下列哪项不是加入盐酸的作用(  )
A、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B、使染色体中DNA与蛋白质分离C、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D、有利于RNA分布在细胞质中
科目:高中生物
下列有关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碳酸钙防止滤液挥发B、用NaCl溶液提取叶片中的色素C、加入二氧化硅(石英砂)有利于充分研磨D、用无水酒精或丙酮分离滤液中的色素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作还原性糖实验时,研磨苹果为啥要用石英砂?
奴家贤狼0041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石英砂是为了增大摩擦,利于细胞破碎,是细胞内的糖分释放完全.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不会引起化学变化
扫描下载二维码欢迎来到21世纪教育网题库中心!
现提供新配置的斐林试剂甲液(0.1g/ml NaOH溶液)、乙液(0.05g/ml CuSO4溶液)、蒸馏水,充分利用上述试剂及必需的实验用具,能将下面四种物质同其他区分开来的物质有(&&)①葡萄糖&&&&&&&&&&&&&②蔗糖&&&&&&&&&&③胰蛋白酶&&&&&④DNAA.只有①' @4 `& U$ V
K6 E B.①和②' [4 J- I( ?( E C.①和③# H2 W% J% G" V2 D/ `1 F3 P1 B' h* F" S5 E D.②、③和④& E% T. W6 R7 @, S
解析试题分析:斐林试剂能够鉴定还原性糖,葡萄糖属于还原性糖,蔗糖是非还原性糖,所以用斐林试剂能将葡萄糖同其他区分开来。如果将斐林试剂的乙液加蒸馏水进行稀释,并且不与甲液混和,则可作为双缩脲试剂来检验蛋白质,又胰蛋白酶属于蛋白质,所以也可以将胰蛋白酶同其他区分开来,故选C。考点:细胞化学成分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细胞化学成分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有机物鉴定方法的理解。当前位置: >>
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普通高 中学业水平测试( 必修)提纲(根据学业水平测试说明编写)必修 11、 (理解)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 理解) 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基本单位及其功能 蛋白质 由 C、H、O、N 元素构成,有些含有 P、S 基本单位:氨基酸 约 20 种 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 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不同点:R 基不同) 氨基酸结构通式: H | R―C―COOH | NH2 肽键: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NH-CO有关计算: 脱水的个数 = 肽键个数 = 氨基酸个数 n C 链数 m 蛋白质分子量 = 氨基酸分子量 ×氨基酸个数 - 水的个数 ×18 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构成蛋白质多肽链数目、空间结 构不同。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决定蛋白质的功能具有多样性。 功能:1、有些蛋白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 2、催化作用,即酶 3、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4、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5、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 小结: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2、 了解)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了解 、 了解) ( 核酸的化学组成及基本单位 核酸 由 C、H、O、N、P5 种元素构成 基本单位:核苷酸 结构: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 、一分子含氮碱基(有 5 种)A、T、 C、G、U 构成 DNA 的核苷酸: 种) 构成 RNA 的核苷酸: 种) (4 (4 功能: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 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核酸:只由 C、H、O、N、P 组成,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种类 脱氧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 英文缩 写 DNA RNA 基本组成单位 脱氧核苷酸(由碱基、磷酸 和脱氧核糖组成) 核糖核苷酸(由碱基、磷酸 和核糖组成) 存在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中, 在叶绿体 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 主要存在细胞质中3、 理解)糖类的种类与作用 、 理解) (理解 ( a、糖类是细胞里的主要的能源物质 b、糖类 C、H、O 组成 构成生物重要成分、主要能源物质1 c、 种类: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 、果糖、核糖&脱氧核糖(构成核酸) 、半乳糖 ②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 乳糖(动物) ;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 糖原(动物) ; d、四大能源: ①重要能源:葡萄糖 ②主要能源:糖类 ③直接能源:ATP ④ 根本能源: 太阳能 e、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人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类的基本单位是 葡萄糖。 4、 了解)脂质的种类与作用 (了解 、 了解) ( 由 C、H、O 构成,有些含有 N、P 分类: ①脂肪:储能、维持体温 、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②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 ③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 D 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 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 D 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 收。 5、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 A、 理解) 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化学元素种类及其作用 (理解) 1、大量元素:C、H、O、N、P、S、K、Ca、Mg 2、微量元素:Fe、Mn、Zn、Cu、B、Mo 3、C 是最基本的元素 4、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C、H、O、N。 缺钙动物会发生抽搐、佝偻病等 Mg 是组成叶绿素的主要成分 Fe 是人体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B、 了解 (了解)所有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每一个单体都是以若干个相 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组成多糖的单体是单糖; 如: 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 6、 了解)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了解 、 了解) ( A、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对生物的作用 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 生理功能: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自由水: (占大多数) 以游离形式存在, 可以自由流动。 (幼嫩植物、 代谢旺盛细胞含量高) 生理功能: ①良好的溶剂 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③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B、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与作用 无机盐是以离子形式 离子形式存在的 离子形式 无机盐的作用 a、 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2+ 如: Mg 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b、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形态、渗透压、酸碱平衡)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 c、维持细胞的酸碱度 7、 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了解 、 了解) ( 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 细胞学说: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2 活细胞的发现者是列文虎克;新细胞的产生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所有的细胞都来源 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是魏尔肖的名言。 内容: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8、 理解)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理解 、 理解) ( A、 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 (1)蛋白质在脂双层中的分布是不对称和不均匀的。 (2)膜结构具有流动性 膜结构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生物膜是流动的脂 膜结构具有流动性 质双分子层与镶嵌着的球蛋白排列组成。 (3)膜的功能是由蛋白与蛋白、蛋白与脂质、脂质与脂质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B、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细胞膜组成: 磷脂 :磷脂双分子层(膜基本支架) ; 蛋白质 : 糖类:与蛋白质分子共同构成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但是这个 细胞仍然是真核细胞)在生命的起源的过程中,膜的出现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 C、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D、生物膜系统:在细胞中,许多细胞器都有膜,如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 溶酶体等,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功能: 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 功能 ①生物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②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 上 ③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 使细胞内能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 而不会互相 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9、 理解)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理解 、 理解) ( 1、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 ,机能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状、 棒状,具 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上 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 呼吸第二、 三阶段的场所, 生命体 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 又叫“动力车间”。 含少量的 DNA、 RNA。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生命活动供能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 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 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双层膜结构。 基粒上有色素, 基质和基粒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又叫“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 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转换站” 。含少量的 DNA、RNA。 3、内质网:单层膜折叠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增大膜 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 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 车间” , 面积;蛋白质的运输通道;初加工蛋白质 蛋白质。 面积;蛋白质的运输通道;初加工蛋白质。 4、核糖体:无膜的结构,椭球形粒状小体,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多肽) 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多肽)的场所 5、 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 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 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3 包装“车间”及“发送站”; ) 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6、中心体:无膜结构,由垂直的两个中心粒构成,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中,与动物细胞 与动物细胞 有丝分裂有关。 有丝分裂有关。 7、液泡:单膜囊泡,成熟的植物有大液泡。功能 贮藏(营养、色素等) 保持细胞形态, 功能:贮藏 、保持细胞形态 功能 贮藏(营养、色素等) 保持细胞形态, 、 调节渗透吸水。 调节渗透吸水。 8、溶酶体 “消化车间” 10、 理解)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理解 、 理解) ( A 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B、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①染色体: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质。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②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③核仁:与某种 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④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蛋白质和 RNA 通过的地方 11、 理解)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 (理解 、 理解) (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 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 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但是 区别 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 有拟核。只有一种细胞器 核糖体 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 只有一种细胞器 核糖体,遗传物质呈环状,如果有细胞壁他的成分是肽聚 糖而真核细胞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有各种细胞器,有染色体,如果有细胞 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共同点是:它们都有细胞膜和细胞质。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 共同点 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及动、植物。 (有真正 的细胞核)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细菌、放线菌、乳酸菌、硝化细菌、支原体。 (没有由核膜包 围的典型的细胞核) 注:病毒即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是真核生物 原核细胞细胞壁不含纤维素,主要是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 细胞膜与真核相似。 12、 理解)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理解 、 理解) ( 细胞具有严整的结构,完整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完成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 13、 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理解 、 理解) ( 比较项目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 高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低浓度 低浓度→高浓度 是否要载体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是否消耗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代表例子 CO H 乙醇、 O2、 2、 2O、 甘油等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等 氨基酸、各种离子等离子和小分子物质主要以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 离子和小分子物质主要以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 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是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 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是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 胞吞和胞吐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14、 理解)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理解 、 理解) ( 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 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磷脂双分子层4 和膜上的载体决定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流动性,细 胞膜的功能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 选择透过性。 选择透过性 15、 理解)酶的本质、特性和作用 (理解 、 理解)酶的本质、 ( 酶的本质: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 RNA 酶的特性:1、酶具有高效性 2、酶具有专一性 3、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 酶的作用:酶在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方面比无机催化剂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16、 理解)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理解 、 理解) ( 温度 和 PH 值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在最适宜的温度和 PH 值条件下, 酶的活性最高。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能使蛋白质变性失 活,低温使酶活性降低,但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可 以恢复。 17、 理解)ATP 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 (理解 、 理解) ( 元素组成: 元素组成:ATP 由 C 、H、O、N、P 五种元素组成 结构特点:ATP 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P 代 结构特点 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 A 的磷酸键线断裂 作用:新陈代谢所需能量 的直接来源 ATP 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 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 18、 理解)ATP 和 ADP 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意义 (理解 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意义: 、 理解) (ADP+Pi+能量酶ATPATP 酶ADP+Pi+能量这个过程储存能量 这个过程释放能量 ATP 与 ADP 的相互转化 ATP 酶 ADP + Pi + 能量 (1molATP 水解释放 30.54KJ 能量) 方程从左到右时能量代表释放的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动。 方程从右到左时能量代表转移的能量, 动物中为呼吸作用转移的能量。植物中来自光合作 用和呼吸作用。 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逆, 注:在 ATP 和 ADP 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逆,能量是不可逆的 意义:能量通过 ATP 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ATP 是细胞里的能量流通 的能量“通货” 19、 应用)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 (应用 、 应用) ( 1、1771 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实验; 2、1864 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的实验; 3、1880 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并从叶绿体放出氧 的实验; 4、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 气全部来自水的实验。 气全部来自水 5、恩格尔曼实验的结论是:氧气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的场所。 20、 应用)光合作用的过程(自然界最本质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应用 的过程( 、 应用)光合作用的过程 自然界最本质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 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 水 转化成储存量的有机物,并释 、5 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能 方程式:CO2 + H20 ――→ (CH2O) + O2 叶绿体 注意: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光合作用的产物不仅是糖类,还有氨基酸(无 注意 蛋白质) 、脂肪,因此光合作用产物应当是有机物。 2、色素:包括叶绿素 3/4 和 类胡萝卜素 1/4 色素分布图: 略 、色素 色素提取实验: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二氧化硅使研磨更充分 碳酸钙防止色素受到破坏 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3、光反应阶段 、 场所:叶绿体囊状结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 条件:必须有光,色素、化合作用的酶 步骤:①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氧气和还原氢 H2O―→2[H] + 1/2 O2 ②ATP 生成,ADP 与 Pi 接受光能变成 ATP 能量变化:光能变为 ATP 活跃的化学能 4、 暗反应阶段 、 场所:叶绿体基质 条件:有光或无光均可进行,二氧化碳,能量、酶 步骤:①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 ②二氧化碳的还原,三碳化合物接受还原氢、酶、ATP 生成有机物 能量变化:ATP 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化合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关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 ATP 和[H]5、意义:①制造有机物②转化并储存太阳能③使大气中的 CO2 和 O2 保持相对稳定。 、意义 6、总结 项目 区 别 条 件 场 所 物 质 变 化 光反应 需要叶绿素、光、酶 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 (1) 水的光解 暗反应 不需要叶绿素和光,需要多种酶 叶绿体的基质中 (1) CO2 固定 CO2+C5 2C3 (2) C3 的还原 (C H2O)+ C5 2C362H2O 4[H]+O2 (2)ATP 的形成 ADP+Pi+能量 ATP 能 量 变 化 实 质 联 系叶绿素把光能转化为 ATP 中活跃的 化学能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成 (C H2O)中稳定的化学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 同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 ADP+Pi,没有光反应,暗 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21、 应用)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 应用) (应用 ( C02 浓度 温度 光照强度22、 理解)农业生产以及温室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 、 理解) (理解 ( 1、控制光照强度的强弱 2、控制温度的高低 3、适当的增加作物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23、 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异同 (理解 、 理解) ( 1、有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概念: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 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生成许多 ATP 的过程。 过程:第一阶段、C6H12O6→2 丙酮酸+2ATP+4[H] (在细胞质中) 第二阶段、丙酮酸+6H2O→6CO2+20[H]+2ATP(线粒体基质中) 第三阶段、24[H]+6O2→12H2O+34ATP(线粒体内膜中) 2、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概念:在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同时释 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 ATP 的过程。 过程:1、C6H12O6→2 丙酮酸+2ATP+4[H] (在细胞质基质中) 2、2 丙酮酸→2 酒精+2CO2+能量(细胞质)或 2 丙酮酸→2 乳酸+能量(细胞质 基质)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 项目 进行部位 是否需 O2 区别 最终产物 可利用能 (储存 ATP 中) 联系 有氧呼吸 第一步在细胞质基质 中,然后在线粒体 需氧 CO2+H2O 1161KJ 无氧呼吸 始终在细胞质基质中 不需氧 不彻底氧化物酒精和 CO2 或乳酸 61.08KJ把 C6H12O6----2 丙酮酸这一步相同,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24、 理解)细胞呼吸的意义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 理解) (理解 ( 呼吸作用的意义:①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②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25、 了解)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了解 、 了解) (7 1、 2、生物的生长主要是是指细胞体积的增大和细胞数量的增加。 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的 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核质比(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细胞增殖的意义: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无丝分裂 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 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特点:分裂 间期历时长占细胞周期的 90%--95% 26、 了解)细胞的无丝分裂及其特点 (了解 、 了解) ( 无丝分裂: 无丝分裂:没有纺锤丝出现,叫做无丝分裂。早期,球形的细胞核和核仁都伸长。然后细 胞核进一步伸长呈哑铃形,中央部分狭细。 特点: 特点:在无丝分裂中,核膜和核仁都不消失,没有染色体的出现和染色体复制的规律性变 化。染色质、DNA 也要进行复制,并且细胞要增大。 27、 理解)动、植物有丝分裂过程及比较 (理解 、 理解) ( 1、过程特点:分裂间期:可见核膜核仁,染色体的复制(DNA 复制、蛋白质合成) 。 前期:染色体出现,散乱排布纺锤体中央,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两失 两现) 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 清晰,便于观察。 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染色体变成染色质(两现两失) 注意:有丝分裂中各时期始终有同源染色体,但无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 注意:有丝分裂中各时期始终有同源染色体,但无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 2、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变化特点: (体细胞染色体为 2N) 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 ,平时不变(2N) DNA 变化:间期加倍(2N→4N) 末期还原(2N) , 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 ,后期消失(4N→0) ,存在时数目同 DNA。 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植物细胞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相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相同点 相同点 染色体复制(蛋白质合成和 DNA 的复制) 核仁、核膜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 锤体 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 周围 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动物细胞染色体的着丝点,连在两极的纺锤丝上,位于细胞中央,形成赤道板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染色单体为 0,染色体加 倍 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 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 个。 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 把细胞质隘裂 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末期不同点 相同点纺锤体、染色体消失,核仁、核膜重新出现28、 理解)细胞有丝分裂主要特征、意义 、 理解)细胞有丝分裂主要特征、 (理解 ( 特征: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然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意义: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以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由于染色体上有 遗传物质 DNA ,所以使前后代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8 用曲线描述一个细胞周期中 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29、 理解)真核细胞分裂的三种方式 、 理解) (理解 ( 1、有丝分裂:绝大多数生物体细胞的分裂、受精卵的分裂。 实质:亲代细胞染色体经复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意义:保持亲子代间遗 传性状的稳定性。 2、 减数分裂:特殊的有丝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细胞 实质: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3、无丝分裂:不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例:蛙的红细胞分裂 30、 理解)细胞分化的特点、意义以及实例 (理解 、 理解)细胞分化的特点、 ( 特点:分化是一种持久的、稳定的渐变过程。 特点 细胞分化的意义:一般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起点是一个细胞(受精卵) ,细胞的分裂只 细胞分化的意义 能繁殖出许多相同的细胞,只有经过细胞分化才能形成胚胎、幼体,并发育成成体, 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 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细胞分化的实例:如根尖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分化,形成成熟区的输导组织细胞、 细胞分化的实例 薄壁组织细胞、 根毛细胞等; 胚珠发育成种子, 子房发育成果实; 受精卵发育成蝌蚪, 再发育成青蛙;骨髓造血;皮肤再生等都包涵着细胞的分化。 31、 理解)细胞分化的过程和原因 (理解 、 理解) ( 细胞分化过程: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数量越来越多,这些细胞又逐渐向不同个方向变化 定义: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 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原因: 原因:基因控制的细胞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32、 理解)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和实例 (理解 、 理解) ( 概念: 概念: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实例: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植物。 实例 动物克隆(多利的诞生) 注: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是具有全能性的。 基础(原因) :细胞中具有该物种全部的遗传物质 33、 了解)细胞衰老的特征 (了解 、 了解) ( (1 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2 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3 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 (4) 呼吸速度减慢, )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5) )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单细胞生物个体衰老=细胞衰老 多细胞生物个体衰老不等于细胞衰老9 34、 了解)细胞凋亡的含义 、 了解) (了解 ( 定义: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属正常死亡。 细胞坏死:不利因素引起的非正常死亡。 35、 理解)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 理解)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理解 ( 细胞凋亡与疾病的关系―― 该“死”的细胞不死,不该“死”的细胞却死了,也就是说无 论凋亡过度或凋亡不足都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 正常的细胞凋亡对人体是有益的, 如手指的 形成、蝌蚪尾的凋亡 细胞凋亡不足:肿瘤,自身免疫病, 细胞凋亡过度: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神经元退行性疾病,病毒感染 不足与过度并存: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凋亡是一个程序化过程,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在不同的阶段进行干预而治疗疾病 36、 理解)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恶性肿瘤的防治 (理解 、 理解) ( 1、癌细胞的特征:1)能够无限增殖。 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 3)癌细 胞的表面也发生了变化。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细胞彼此之间黏着性减小,导致在有机 体内容易分散和转移。 2、致癌因素与癌症的预防:癌细胞的产生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内因:人体细胞内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2)外因: ①物理致癌因子;②化学致癌因子;③病毒致癌因子。 3、恶性肿瘤的防治:远离致癌因子。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必修 21、减数分裂的概念(应用) 、减数分裂的概念(应用) 减数分裂:特殊的有丝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细胞 减数分裂是进行 有性生殖 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 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 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 而细胞分裂 两次 ,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 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 原始生殖的细胞 的减少一半。 实质: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实质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应用)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应用) 前期 染色体 2n 中期 2n 后期 2n 末期 n 前期 n 中期 n 后期 2n 末期 n3、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及特征: 应用) 、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及特征: 应用) (应用 ( 1、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 2、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 减数第一次分裂 前期 染色体 染色单体 DNA 数目 2n 4n 4n 中期 2n 4n 4n 后期 2n 4n 4n 末期 n 2n 2n 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 n 2n 2n 中期 n 2n 2n 后期 2n 0 2n 末期 n 0 n(染色体八个时期的变化 ,染色单体在第一次分裂间期已出现;请注意无论是 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的前期或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3、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10 精子的形成 不 同 点 形成部 位 过 程 性细胞 数 相同点 精巢 变形期 一个精原细胞形成四个精子 卵巢 无变形期卵细胞的形成一个卵原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成熟期都经过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精原细胞是 原始 的雄性生殖细胞,每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与 体细胞 的相同。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复制后 构成,这两条 姐妹染色单体 由同一个 的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 姐妹染色单体 着丝点 连接。 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 一条来自 父方 , 一条来自母方 , 叫做 同 源染色体 ,联会是指 同源染色体 两两配对的现象。 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 染色单体 ,叫做四分体 。 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发生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 时期。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减半发生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 。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发生在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了四个 精细 胞 ,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每个精细胞都含有数目减半 的染色体。 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 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 大的叫做 次级卵母细胞 , 小的叫做 极体 , 次级卵母细胞 进行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 卵细胞 , 因此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一个 卵细胞 和 和一个小的 极体 三个 极体 。 配子的形成与生物个体发育的联系(应用) 4、配子的形成与生物个体发育的联系(应用) 由于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 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 导致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 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 配子的多样性导致后代的多样性 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理解) 5、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理解) 特点: 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 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 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 意义: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 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经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 中的数目, 其中有一半的染 色体来自 精子(父方) ,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11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有丝分裂 (1)分裂后形成的是 体 细胞。 (2)染色体复制 1 次,细胞分裂 1 次,产生 2 个子细胞。 (3)分裂后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染 色体数目 相同 。 联会、交叉 (4)同源染色体 无 互换、分离等行为,非同源染色体 无 自由组合行为。 应用) 6、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应用)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是遗传物质。 菌落 S 型细菌 R 型细菌 过程: ① R 表面光滑 表面粗糙 菌体 有荚膜 无荚膜 毒性 有 无 减数分裂 (1)分裂后形成的是 生殖 细胞。 (2)染色体复制 1 次,细胞分裂 2 次,产生 4 个子细胞。 (3)分裂后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母细胞染色体 数目的 一半 。 联会、交叉互 (4)同源染色体 有 换、分离等行为,非同源染色体 有 自由组合行为。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② S ③杀死后的 S 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④无毒性的 R 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 体内,小鼠死亡。 ⑤从 S 型活细菌中提取 DNA 、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 ,R 型细菌才能 入 R 型活细菌中培养,发现只有加入 DNA 转化为 S 型细菌。 结果分析:①→④过程证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 ;⑤过程证明: 转化因子是 DNA 。 结论: DNA 是遗传物质。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 有毒的 S 菌的遗传物质指导无毒的 R 菌转化成 S 菌。并且 DNA 纯度越高,转化越有效。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 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 DNA;原料:细 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结论:DNA 是遗传物质 是遗传物质。亲代噬菌体32寄主细胞 有 P 标记 DNA 无 S 标记蛋白质35 32子代噬菌体 DNA 有 P 标记32实验结论 分子具有连续性, DNA 分子具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P 标记 DNA35S 标记蛋白质外壳蛋白无 S 标记353、RNA 在病毒繁殖和遗传上的作用 早在 1957 年,格勒(Girer)和施拉姆(Schramm)用石炭酸处理这种病毒,把蛋白质去 掉,只留下 RNA,再将 RNA 接种到正常烟草上,结果发生了花叶病;如果用蛋白质 部分侵染正常烟草,则不发生花叶病。由此证明,RNA 起着遗传物质的作用。 注:凡是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遗传物质都是 D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 , DNA 是主要 结论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12 的遗传物质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 R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理解) 7、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理解) DNA 的空间结构: 是一个独特的双螺旋结构 特点: 一是由两条反向平行 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二是外侧由脱氧核糖和 反向平行 磷酸交替连结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A-T;C-G)通过氢键连接。在 DNA 复制时,碱基对中的氢键断裂。 双链 DNA 中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 胸腺嘧啶(T) 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 于 胞嘧啶(C) 的量。 组成核酸的化学元素为 C、H、O、N、P,核酸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的基本 核酸 组成单位是核苷酸 核苷酸,核苷酸由一分子五碳糖 五碳糖,一分子含氮碱基 含氮碱基,一分子磷酸 (若五 磷酸。 核苷酸 五碳糖 含氮碱基 磷酸 碳糖是核糖时则合成的核苷酸为核糖核苷酸, 若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时, 则合成的核苷 酸为脱氧核糖核苷酸。) 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理解) 8、DNA 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理解) 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 DNA 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 DNA 分子的多样性 四种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 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 DNA 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 特异性 特定的碱基序列 DNA、基因和遗传信息(理解) 9、DNA、基因和遗传信息(理解) 基因 :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DNA 分子中有足够多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蕴藏 在 4 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就代表了遗传信息。组成 DNA 分子的碱基虽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就代表了遗传信息。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就代表了遗传信息 然只有 4 种,但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却是千变万化的,如有 n 个碱基对,这些碱基对可 如有 个碱基对, 能的排列方式就有 4n 种 基因与 DNA 分子、染色体、核苷酸的关系。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是控制 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10、 分子的复制过程和特点(理解) 10、DNA 分子的复制过程和特点(理解) 复制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条件:模板(DNA 的双链) 、能量(ATP 水解提供) 、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 、原料(游 离的脱氧核苷酸) 、 过程: (1)解旋:DNA 首先利用线粒体提供的 能量 在 解旋酶 的作用下,把两条 螺旋的双链解开。 (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 模板 ,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 遵循 碱基互补配对 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3)形成子代 DNA:每一条子链与其对应的 模板 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 成 2 个与亲代 DNA 完全相同的子代 DNA。 特点: (1)DNA 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 的过程。 (2)由于新合成的 DNA 分子中,都保留了原 DNA 的一条链,因此,这种复制叫 半保 留复制 。 即: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结果:一条 DNA 复制出两条 DNA。 特点:半保留复制。 意义: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11、DNA 分子的复制的实质和意义(理解) DNA 分子的复制的实质和意义(理解) DNA 分子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准确复制的原因:13 (1)DNA 分子独特的 双螺旋结构 提供精确的模板。 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 (2)通过 碱基互补配对 12、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理解) 12、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理解) 定义: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转录、翻译) 转录:在细胞核内,以 DNA 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 RNA 的 过 程。 翻译:在细胞质中,以信使 RNA 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中心法则中心法则及其发展:RNA 有三种:信使 RNA(mRNA) 转运 RNA(tRNA) 核糖体 RNA(rRNA) RNA 与 DNA 的 不 同 点 是 : 五 碳 糖 是 核糖 ,碱基组成中有尿嘧啶 ( U )而没有 T(胸腺嘧啶);从结构上看,RNA 一般是 单链 。 。 mRNA 上 3 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每 3 个这样的碱基称为 1 个 蛋白质合成的“工厂”是 核糖体 ,搬运工是 转 运 RNA (tRNA ) 。每种 tRNA 只能转运并识别 1 种氨基酸,其一端是携带氨基 酸 的部位,另一端有 3 个碱基,称为 反密码子 。 13、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应用) 13、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应用) ①正确的的选材(豌豆) ②先选一对相对性状研究再对两对性状研究 ③统计学应用 ④科学的实验程序 14、生物的性状及表现方式(了解) 14、生物的性状及表现方式(了解)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相对性状 孟德尔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 显性性状;把杂种子一代中未显现出来的性 显性性状 状叫隐性性状 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能稳定的遗传, 不发生性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状分离) (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生性状分离)杂合子准确的含义:含有等位基因的个体 杂合子准确的含义 杂合子准确的含义: 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高茎) (如 Dd、dd)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15、遗传的分离定律(应用) 15、遗传的分离定律(应用) 1、基因分离规律实质:减 I 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14 16、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用) 16、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用) 1、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图解见课本 P10 规律:F2: 黄圆 : 黄皱 :绿圆 :绿皱=9:3:3:1 四种表现型:黄圆 : 黄皱 :绿圆 :绿皱 四种表现型 九种基因型:1YYRR 2YYRr 2YyRR 4YyRr (黄圆) 九种基因型 1YYrr 2Yyrr (黄皱) 1yyRR 2yyRr (绿圆) 1yyrr (绿皱) 在每一种表现型中均有一个纯合体,共有 4 个纯合体,4 个双杂合体,8 个单杂合体 且黄皱和绿圆是新组合类型占 6/16; 纯合体占 F2 中 4/16 2、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 在 F1 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7、基因对性状控制(理解) 17、基因对性状控制(理解) ① 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如人的白化病 ②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直接控制性状。 注: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基因与基因、 基因与基因产物 、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精 细的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18、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了解) 18、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了解)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 DNA 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染色 体是基因、DNA 的载体。 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19、伴性遗传及其特点(应用) 19、伴性遗传及其特点(应用) 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女性 基因型 表现型 XXB B男性 XXB bXXb bXBY 正常XbY 色盲正常正常(携带者)色盲色盲的遗传特点 1、男性多于女性。 2、交叉遗传。即男性(色盲)→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男性的女儿)→男性(色盲, 男性的外孙,女性的儿子) 。 3 一般为隔代遗传。即第一代和第三代有病,第二代一般为色盲基因携带者。 常见的几种遗传病及特点 了解) 的几种遗传病及特点( 20、常见的几种遗传病及特点(了解): 1、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假肥大型)。 发病特点 ⒈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⒉男患者将至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交叉遗传) 2、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 D 性佝偻病。 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遇以上两类题,先写性染色体 XY 或 XX,在标出基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 发病特点: 患者少, 个别代有患者, 一般不连续。 遇常染色体类型,只推测基因, 而与 X、 Y 无关 5、多基因遗传病:唇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糖尿病。15 6、染色体异常病:21 三体(患者多了一条 21 号染色体) 、性腺发育不良症(患者缺少一条 X 染色体) 常见遗传病分类及判断方法: 常见遗传病分类及判断方法: 第一步:先判断是显性还是隐性遗传病。 方法:看患者总数,如果患者很多连续每代都有即为显性遗传。如果患者数量很少,只有某 代或隔代个别有患者即为隐性遗传。 无中生有为隐性, ( 有中生无为显 性 ) 第二步: 判断是常染色体遗传病还是 X 染色体遗传病 方法:看患者性别数量,如果男女患者数量基本相同即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如果男女患者的 数量明显不等即为 X 染色体遗传病。特别:如果男患者数量远多于女患者即判断为 X 染色体 ( 隐性遗传。反之,显性) 只要有 这个典型标志图,肯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口诀:无中生有为隐 性,生女有病为常隐) 只要有 这个典型标志图,肯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口诀:有中生无为显 性,生女无病为常显) 21、基因重组的概念及实例(理解) 21、基因重组的概念及实例(理解) 基因重组的概念: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1、 在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 也自由组合; 2、 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 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 实例:猫由于基因重组产生毛色变异、一母生 9 子,个个皆不同、除了两个双胞胎,没有 两个同胞兄弟姊妹在遗传上完全相同。 22、基因重组的意义(理解) 22、基因重组的意义(理解)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3、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征(理解) 23、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征(理解) 基因突变的概念: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原因:物理因素。如:紫外线 X 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 DNA。 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 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 DNA 等。 特征:1、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 2、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3、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4、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 是否适应环境 24、基因突变的意义: 理解) 24、基因突变的意义 (理解) 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 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25、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数目的变异(理解) 25、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数目的变异(理解)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数目的改变,与基因突变不同,染色体变异可以用光学显 微镜看见,基因突变是看不见的。16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 缺失、 缺失 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改变可分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 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 注:染色体组 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一个染色体组 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 二倍体;体细胞中含 二倍体 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叫多倍体 多倍体。 多倍体 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单倍体 单倍体。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 单倍体 而且高度不育。 26、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方法及特点(应用) 26、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方法及特点(应用) 原理: 原理 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或萌发的种子――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能在不影响细胞活力的 条件下抑制纺锤体生成或破坏纺锤体。导致染色体复制且着丝点分裂后不能分 配到两个细胞中,从而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 方法: 方法:低温处理、秋水仙素 特点: 特点:叶片,果实和种子较大,茎杆粗壮;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有所增加。 应用:1、人工诱导多倍体,培育新品种 2、诱导三倍体,生产无籽果实如无籽西瓜 27、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应用) 27、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应用) 诱变育种:就是利用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诱变育种 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诱导青霉素菌株, 诱导青霉素菌株,提高青霉素的产量 28、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方法和特点(应用) 28、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方法和特点(应用) 单倍体:是指具有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 原理:采用花药离体培养 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经过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 花药离体培养 加倍重新恢复到正常植株的染色体的数目 特点:1、明显的缩短了育种的年限。 2、获得的种都是纯合的,自交后产生的后代性状不会发生分离。 注意: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的配子不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 注意: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的配子不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则不管它有多少染色体组 都叫“单倍体” 都叫“单倍体 29、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了解) 29、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了解)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用其利,避其害。我国规定对于转基因产品必须标明。 30、人类遗传病产生的原因、特点及类型(了解) 30、人类遗传病产生的原因、特点及类型(了解) 原因: 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原因: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 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 特点: 特点:呈家族遗传、发病率高(我国约有 20%--25%) 类型: 类型:单基因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受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 (原发性高血压、冠 心病等)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如 21 三体综合症。 31、常见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了解) 31、常见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了解) 显性: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常显) ;抗维生素 D 佝偻病(X 显) 隐性:白化病、苯丙酮尿症、镰刀型贫血症、先天性聋哑等(常隐) 32、遗传病的产前诊断与优生的关系(了解) 32、遗传病的产前诊断与优生的关系(了解)17 产前诊断是指: 胎儿出生前, 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 或先天性疾病。如:羊水检查,B 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以 及基因诊断等手段。 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 33、遗传咨询与优生的关系(了解) 33、遗传咨询与优生的关系(了解) 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34、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了解) 34、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了解)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 DNA 序列 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测 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 24 条染色体) 意义:可以清楚的认识人类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极其相互关系,对于人类疾病的 诊制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3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理解) 3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理解) 内容: 1、 内容:(1)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2)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 材料 ; (3)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 (4) 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 2 、 种 群 : 是 生 活 在 一 定 区 域 中 的 同 种 生 物 的 全 部 个 体 。 。 3、种群的基因库 : 是该种群中 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 4、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基因频率: 生物进化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生物进化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5、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1、通过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 如:从某种群抽取 100 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 AA、Aa、aa 的个体分别为 30、60、10 个。则 : A 基因的频率为 a 基因的频率为 2、 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即一个基因的频率等于它的纯合子频率与杂合子频率的一 半之和。如:一个种群中 AA 的个体占 30%,Aa 的个体占 60%,aa 个体占 10%。则: A 基因的频率为 30%+1/2×60%=60% a 基因的频率为 10%+1/2×60%=40% 小结: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 , 小结 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 1,种群中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 1。 。 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 、 基因重组 和 染色体变异 ,其中 基因突变 和 染色体变异 统称为突变。 基因突变产生新的 等位基因 , 就可 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突变和重组 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6、物种 : 是能够在自然状态下 相互交配 并且 产生可育后代 的一群生物。 、 7、隔离 : 是 不同种群 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 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 的现象。常见的隔离有 生殖隔离 和 地理隔离 。 8、生殖隔离 即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 的,即使交配成功 、生殖隔离: 也不能 产生可育后代 。 9、地理隔离 、地理隔离: 即同一种生物由于 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 发生基因交流 的现象。 之间、 生物与无机环境 之间在 10、共同进化 、共同进化:是指 不同物种18 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多样 性、 物种 多样 性和 生 态系 统 生 物 多 样 性 包 括 三个 层次 的 内 容 :基 因 多样性。 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通过隔 , 离形成新的物种 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 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 进化导致生物 的多样性 36、生物进化的历程(了解) 36、生物进化的历程(了解) 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是按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 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37、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理解) 37、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理解) 生物多样性重要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必然结果必修 3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理解)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理解) 生长素的发现:向性实验,植物尖端有感光性。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多, 生长素极性向下端运输,使背光一侧生长快,植物表现出弯向光源生长。 注意:光不是产生生长素的因素,有光和无光都能产生生长素 (化学本质:吲哚乙酸) 。 注意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分布(理解) 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分布(理解) 生长素的产生(嫩叶、发育着的种子) 分布(广泛) 运输(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理解) 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理解) 生理作用: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 a 生长素的二重性:一般来说,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 物生长, 甚至杀死植物。 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反应不同, 根最适浓度是 10-10mol/L, -8 -4 芽的最适浓度是 10 mol/L,茎的最适浓度是 10 mol/L。 b 顶端优势: 植物顶芽优先生长, 侧芽受抑制的现象, 因为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 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打顶摘心使侧芽生长素降低,打破顶端优势 生长素的功能应用(理解) 4、 生长素的功能应用(理解) ① 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浸泡枝条下端,不久长出大量的根 ②促进果实发育。 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未受粉的花蕾, 可长出无籽果实③防止 落花落果 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与作用(了解) 5、 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与作用(了解) 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 脱落酸:压制细胞分裂,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反射和反射弧(理解) 6、 反射和反射弧(理解) 反射:在中枢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环境的变化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反射活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理解) 7、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理解)19 结构: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组成 结构 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功能:传递神经冲动 功能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理解) 8、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理解) 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刺激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突触的结构特点(理解) 9、 突触的结构特点(理解) 突触分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10、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理解) 10、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理解) 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 方向的 11、人脑的组成及各个部分的功能 了解) 成及各个部分的功能( 11、人脑的组成及各个部分的功能(了解) 大 脑 -------最高级中枢 人脑 小 脑--------维持身体平衡 下丘脑---------调节体温、水分平衡 脑 干---------维持呼吸等 感 知 控 制 人脑的高 语 言---听、说、读、写的控制是位于大脑皮层不同位置 级功能 学 习 ---积累经验 记 忆---经验的储存和再现 思 维 12、人类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了解) 12、人类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了解) 位于大脑皮层的 S 区----如果发生障碍不能讲话 位于大脑皮层的 H 区------发生障碍不能听懂别人的话 位于大脑皮层的 W 区-----发生障碍,不能写字 位于大脑皮层的 V 区-----发生障碍,看不懂文字 13、动物激素的调节(理解) 13、动物激素的调节(理解) (1) 体液调节概念 象激素、CO2、H+、 K+等通过体液传送 等通过体液传送, 象激素、CO2、H+、乳酸和 K+等通过体液传送,对人和对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称体液调节20 (2)激素分泌不足或过多导致的症状 激素分泌不足或过多导致的症状 激素 生长激素 内分泌腺 垂体 不足 过多症侏儒症( 发育期---侏儒症(智 发育期 力发育仍 巨人症 正常) 成人后---正常) 肢端肥大 幼时--呆小 幼时 呆小 症 糖尿病 甲亢 低血糖 低血糖甲状腺素 胰岛素甲状腺 胰岛注意:糖尿病患者用胰岛素治疗时,宜口服 14、单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了解) 14、单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了解) 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质调节与外界发生物质和信息交流 多细胞生物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15、内环境(理解) 15、内环境(理解) 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 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 组织细胞组织液 血浆 淋巴 16、稳态的调节机制(理解) 16、稳态的调节机制(理解) 内环境之所以能保持稳定的状态是因为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比如 H2CO3 / NaHCO3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稳态调节的主要机制 17、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理解) 17、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理解) 当外界环境 的变化过于剧烈, 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 内环境的稳态就会 遭到破坏。 18、神经和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理解) 18、神经和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理解) 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 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1 19、体温调节、 19、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血糖调节(理解) 1、血糖调节(理解) 胰 岛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促进血糖合成糖原, 加速血糖 分解 加速肝糖原分解, 提高血糖浓 度 过少:糖尿病2、水盐的调节(了解) 水盐的调节(了解) 人每天吃进去的水和盐和排出的水和盐是相等的 体内水少时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 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 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 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体温的调节(了解) 3、体温的调节(了解) 体温调节是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 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 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20、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理解) 20、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理解)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包括: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免疫活性细胞(T、B 淋巴细胞等)和 免疫活性介质(抗体、细胞因子和补体等) 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 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 免疫系统:是脊椎动物和人类的防御系统。它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一 样,是机体的一个重要系统。它是在系统发生过程中长期适应外界环境而形成的。它主 要是指形成特异免疫应答的器官、组织、细胞和免疫活性介质(免疫效应分子) 。 2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理解) 2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理解) 细胞免疫由免疫细胞发挥效应以清除异物的作用即称为细胞免疫。 参与的细胞称为效 细胞免疫 应 T 细胞。 体液免疫 B 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经一系列的分化、增殖成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 抗体,抗体进入体液而形成的特异性免疫。 22、艾滋病的全称、病原体及其存在部位( 22、艾滋病的全称、病原体及其存在部位(了解) 艾滋病(AIDS)的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病原体:HIV 病毒 存在部位:精液、阴道分泌物、血液、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拔牙工具等。 23、艾滋病的发病机理、症状(了解) 23、艾滋病的发病机理、症状(了解) 与人体的 T 淋巴细胞结合, 破坏 T 淋巴细胞, 艾滋病的发病机理 HIV 病毒进入人体后, 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 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 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 病毒的入侵, 让人死亡。 症状 开始症状象伤风、流感、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体重减轻、随着病情的加重, 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粘肤出现白色念球菌感染,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肿、 血疱、滞血斑、皮肤容易损伤,伤后出血不止等;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不断出现原 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可长达 3-4 个月;还可出现咳嗽、气短、持续性腹泻 、便血、 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呼吸困难等。 24、爱滋病的流行和预防(了解) 24、爱滋病的流行和预防(了解)22 从 1981 年美国发现第一个患者后, 2003 年低全球已经有
多患者, 被称为 世纪瘟疫 预防:1、不吸毒 2、洁身自好,不性滥交 3、不与爱滋病人共用文身、剃须刀等器具 25、种群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了解) 25、种群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了解) 概念 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 1、种群的密度 2、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3、种群的年龄组成 包括三种: 老年 老年 老年 成年 幼年 幼年 成年 成年 幼年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1)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 密度会越来越大。(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数目接近。这样的 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3)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 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4、种群的性别比例 26、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理解) 26、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理解) 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单位空间内某种群个体数量。特点:面积相同,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 同种生物不同条件下种群密度可能不同。 调查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调查方法 27、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J”型曲线(理解) “S”型曲线“J”型曲线 27、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J”型曲线(理解) “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 限增长的情况。 “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 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 K。28、 研究种群数量变动的意义(理解) 28、 研究种群数量变动的意义(理解)23 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临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 都有重要的意义 29、群落的结构特征(了解) 29、群落的结构特征(了解) 群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群落 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群落垂直结构: 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阳光的影响) 群落水平结构: 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 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30、群落演替的过程和主要类型(理解) 30、群落演替的过程和主要类型(理解) 群落演替: 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主要类型: 主要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 初生演替 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 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 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31、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理解) 31、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理解) 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 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32、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了解) 32、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了解) 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结构上:生态系统由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构成。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在结构上 在物质和能量上: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在物质和能量上 通过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 生物圈 的生态系统。) 类型: 类型: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 33、生态系统的结构(了解) 33、生态系统的结构(了解)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各种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一种联系。 (举例:草――鼠――蛇――鹰) 3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应用) 3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应用)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举例:对于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来说,能量流动的时候只能从草到鼠到 蛇到鹰,而不能倒过来流动,所以说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是指从前一种生物所包含 的能量只有 10%~20%能够传给下一种生物,其他的能量都损耗掉了。 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能量流动的特点 34、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应用) 34、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应用) 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 2、可以帮助人们合理的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 最有益的地方 35、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特点(应用)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特点(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特点 应用)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概念组成生物体的 C、H、O、N、S、P 等元素,都不断进行从无机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概念 环境到生物群落,有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特点: 特点:物质可以被反复利用 因为把储存在地层里古代的碳元素(煤、石油等) ,经过燃烧在短时间内就释放到现在的大 气中来,使现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迅速增加,从而产生“温室效应”24 特点: 能量流动是随物质循环而进行的。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间互为因果, 相辅相成, 特点: 不可分割的。 36、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应用) 、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应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呼 吸 分 解 者 分 解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光 合 作 用燃 烧动 物植 物等古代煤、石油、 然气 石油、因为把储存在地层里古代的碳元素(煤、石油等) ,经过燃烧在短时间内就释放到现在的大 气中来,使现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迅速增加,从而产生“温室效应” 3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了解)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了解) 信息包括:物理信息 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 化学信息 如生物碱、有机酸等物质 行为信息 如动物的行为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 38、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了解)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 了解) 1、利用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集群或远离农田 2、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3、有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使有害动物的繁殖力下降 3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理解)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理解) 生物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系统的稳定性 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结构越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越低,反之亦然。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 定性较强,草地破坏后能恢复。而森林恢复很困难。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它的恢复 力稳定就弱。 注意: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保持其稳定性,使人与自然协调 注意 发展。 40、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理解)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理解) 影响 人类的活动正在改变着自然界中各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致出现了全球性的环境 危机,如酸雨、温室效应等。 可以有效地防止风沙的侵蚀, 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 措施 在草原上适当栽种防护林, 性(如图)。再比如避免对森林过量砍伐,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等等,都是保护生态系 统稳定性的有效措施。 42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了解)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了解) (1)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2)对水资源的压力 (3)对能源的压力25 (4)对森林资源的压力 (5)环境污染加剧 43、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了解)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了解) 一)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与全球气候变暖 二)人工固氮的总量已经超过了天然固氮总量 三)臭氧层和紫外辐射 四)酸雨问题 五) 荒漠化 六)水资源短缺 七)海洋污染 八)生物多样性锐减及其危害 4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理解)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理解)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潜在价值 直接价值 间接价值 措施: 措施: 1.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 2 .迁地保护,如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植物基因库,以及野生动物园和植物园及水族馆等。 3. 制定必要的法规,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损失的活动进行打击和控制。 保护生物多样性, 是全球共同的大事, 最主要的是要行动, 这必须所有缔约国广泛 合作, 积极行动,制定必要的法规,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损失的活动进行打击和控制,对濒临灭 绝的物种、破坏严重的生态系统和遗传资源实行有效的保护和抢救。 、选修 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理解) 课题 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理解) 一、实验原理 1.酵母菌的细胞呼吸 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表达式为:C6H12O6+O2酶 →CO2+H2O+能量 酶 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表达式为:C6H12O6→C2H5OH+CO2+能量 2.酵母菌发酵的最佳环境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活:在有氧时,酵母菌大量繁殖,但是不起到发酵 效果;在无氧时,繁殖速度减慢,但是此时可以进行发酵。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 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20℃左右最适 ℃ 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 18℃~25℃,pH 最好是弱酸性。 合酵母 ℃ ℃ 3.醋酸菌好氧性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表达 酶 式为:C2H5OH→CH3COOH+H2O;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 醋酸。 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 30℃~35℃ 二、实验步骤 1.对发酵瓶、纱布、榨汁机、盛葡萄汁的器皿等实验用具进行清洗并消毒。先用温水反 复冲洗几次,再用体积分数为 75%的酒精擦拭消毒,晾干待用。 2. 取葡萄 500 g,去除枝梗和腐烂的子粒。 3. 用清水冲洗葡萄 1~2 遍除去污物,注意不要反复多次冲洗。 4. 用榨汁机榨取葡萄汁后,将其装入发酵瓶中或将葡萄打成浆后,用洁净的纱布过滤 至发酵瓶中,盖好瓶盖。如果没有合适的发酵装置,可以用 500 mL 的塑料瓶替代,但注入 注入26 的果汁量不要超过塑料瓶总体积的 2/3。 5. 将发酵瓶置于适宜的温度下发酵。 6. 由于发酵旺盛期 CO2 的产量非常大,因此需要及时排气,防止发酵瓶爆裂。如果使 用简易的发酵装置,如瓶子(最好选用塑料瓶) ,每天要拧松瓶盖 2~4 次,进行排气。 7. 10 d 以后,可以开始进行取样检验工作。例如,可以检验酒味、酒精的含量、进行酵 母菌的镜检等工作。 8. 当果酒制成以后, 可以在发酵液中加入醋酸菌或醋曲, 然后将装置转移至 30~35 ℃ 的条件下发酵,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充气。如果找不到醋酸菌菌种或醋曲,可尝试自然接种,但 充气 效果不是很好。如果没有充气装置,可以将瓶盖打开,在瓶口盖上纱布,以减少空气中尘土 等的污染。 三、注意事项 请分析此装置中的充气口、 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 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 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结合果酒、 果醋的制作原理, 你认为应该如何使用这个发酵装 置? 充气口 排气口出料口 答: 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 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 CO2 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 防 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 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泵,输入氧气。 腐乳的制作(了解) 课题 2 腐乳的制作(了解) 一、 实验原理 1.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 青霉、 青霉 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 毛 霉。 2.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 丝状真菌,常见于土壤、水果、蔬菜、谷物上,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 丝状真菌 3.毛酶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 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蛋白酶 脂肪酶 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二、实验步骤 1.将豆腐切成 3cm×3cm×1cm 的若干块。所用豆腐的含水量为 70%左右,水分过多则 70% 腐乳不易成形。 2.将豆腐块平放在铺有干粽叶的盘内,粽叶可以提供菌种,并能起到保温的作用 可以提供菌种, 可以提供菌种 并能起到保温的作用。每 块豆腐等距离排放,周围留有一定的空隙。豆腐上面再铺上干净的粽叶。气候干燥 气候干燥时,将平 气候干燥 盘用保鲜膜 保鲜膜包裹,但不要封严,以免湿度太高,不利于毛霉的生长 以免湿度太高, 保鲜膜 以免湿度太高 不利于毛霉的生长。 3.将平盘放入温度保持在 15~18 ℃的地方。毛霉逐渐生长,大约 5 d 后豆腐表面丛生 15~ 着直立菌丝。 4.当毛霉生长旺盛,并呈淡黄色时,去除包裹平盘的保鲜膜以及铺在上面的粽叶,使豆 腐块的热量和水分能够迅速散失,同时散去霉味。这一过程一般持续 36 h 以上。 5.当豆腐凉透后,将豆腐间连接在一起的菌丝拉断,并整齐排列在容器内,准备腌制。 6.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以下称毛坯)与盐的质量分数比为 5∶1 5∶1。将培养毛坯时靠近平 盘没长直立菌丝的一面统一朝向玻璃瓶边,将毛坯分层盘立摆放在容器中。分层加盐,并随 分层加盐, 分层加盐 层加高而增加盐量,在瓶口表面铺盐厚些,以防止杂菌从瓶口进入 防止杂菌从瓶口进入。约腌制 8 d。 层加高而增加盐量,在瓶口表面铺盐厚些 防止杂菌从瓶口进入 用盐腌制时,注意盐都用量。盐的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 〔注〕用盐腌制时,注意盐都用量。盐的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可能导致 豆腐腐败变质;盐的浓度过高 会影响腐乳的口味。 浓度过高, 豆腐腐败变质;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 7.将黄酒、米酒和糖,按口味不同而配以各种香辛料(如胡椒、花椒、八角茴香、桂皮、 姜、辣椒等)混合制成卤汤。卤汤酒精含量控制在 12%左右为宜。 12%27 〔注〕酒精含量的高低与腐乳后期发酵时间的长短有很大关系。酒精含量越高,对蛋白 酒精含量越高, 酒精含量越高 酶的抑制作用也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长;酒精含量过低 蛋白酶的活性高, 酒精含量过低, 酶的抑制作用也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长 酒精含量过低,蛋白酶的活性高,加快蛋白质 的水解,杂菌繁殖快,豆腐易腐败,难以成块。 的水解,杂菌繁殖快,豆腐易腐败,难以成块。 8.将广口玻璃瓶刷干净后, 用高压锅在 100 ℃蒸汽灭菌 30 min。 将腐乳咸坯摆入瓶中, 加入卤汤和辅料后,将瓶口用酒精灯加热灭菌,用胶条密封。在常温情况下,一般六个月可 以成熟。 三、注意事项 1.酿造腐乳的主要生产工序是将豆腐进行前期发酵和后期发酵 前期发酵所发生的主要 前期发酵和后期发酵。 前期发酵和后期发酵 变化是毛霉在豆腐(白坯)上的生长 毛霉在豆腐( 毛霉在豆腐 白坯)上的生长。发酵的温度为 15~18 ℃,此温度不适于细菌、酵母 菌和曲霉的生长,而适于毛霉慢慢生长。毛霉生长大约 5 d 后使白坯变成毛坯。前期发酵的 前期发酵的 作用,一是使豆腐表面有一层菌膜包住,形成腐乳的“ 作用,一是使豆腐表面有一层菌膜包住,形成腐乳的“体”;二是毛霉分泌以蛋白酶为主 二是毛霉分泌以蛋白酶为主 的各种酶,有利于豆腐所含有的蛋白质水解为各种氨基酸。 的各种酶,有利于豆腐所含有的蛋白质水解为各种氨基酸。后期发酵主要是酶与微生物协 酶与微生物协 同参与生化反应的过程。通过腌制并配入各种辅料(红曲、面曲、酒酿) ,使蛋白酶作用缓 同参与生化反应的过程 慢,促进其他生化反应,生成腐乳的香气。 2.毛霉是一种低等丝状真菌 低等丝状真菌,有多个细胞核,进行无性繁殖。毛霉是食品加工业中的重 低等丝状真菌 要微生物,它可以产生能够分解大豆蛋白的蛋白酶,常用于制作腐乳和豆豉。 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剂效果(了解) 课题 3 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剂效果(了解) 一、实验原理 1.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 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 蛋白酶、 酶制剂 蛋白酶 脂肪酶、 粉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 粉酶和纤维素酶 2. 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 血渍、 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 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 血渍 奶渍 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 使污迹从衣物上脱落。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也能分别将大分子的脂肪、淀粉和纤维素 水解为小分子物质,使洗衣粉具有更好的去污能力。 3.在本课题中,我们主要探究有关加酶洗衣粉的三个问题:一是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 对衣物污渍的洗涤效果有什么不同; 二是在什么温度下使用加酶洗衣粉效果最好, 三是添加 不同种类的酶的的洗衣粉,其洗剂效果有哪些区别。 二、实验步骤 1 探究用加酶洗衣粉与普通洗衣粉洗涤的效果的不同 ①在 2 个编号的烧杯里,分别注入 500mL 清水。 ②取 2 块大小相等的白棉布,用滴管在每块白布上分别滴上等量的墨水,分别放入烧杯里, 用玻璃棒搅拌。 ③将 2 个烧杯分别放入同等温度的温水中,保温 5 分钟。 ④称取 5 克加酶洗衣粉和 5 克普通洗衣粉 2 份,分别放入 2 个烧杯中,用玻璃棒均匀搅拌。 保温 10 分钟。 ⑤观察并记录 2 个烧杯中的洗涤效果 2 探究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最佳温度条件 ①在 3 个编号的烧杯里,分别注入 500mL 清水。 ②取 3 块大小相等的白棉布,用滴管在每块白布上分别滴上一滴食用油、鸡血、牛奶,分别 放入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 ③将 3 个烧杯分别放入 50 摄氏度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保温 5 分钟。 ④称取 5 克加酶洗衣粉 3 份,分别放入 3 个烧杯中,用玻璃棒均匀搅拌。保温 10 分钟。 ⑤观察并记录 3 个烧杯中的洗涤效果。 3 探究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效果 污染物 油渍 汗渍 蛋白酶洗衣粉 脂肪酶洗衣粉 复合酶洗衣粉 普通洗衣粉28 血渍 观察并记录四种洗衣粉分别洗涤三种污染的洗涤效果。 三、注意事项 1.变量的分析和控制 影响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因素有水温、水量、水质、洗衣粉的用量,衣物的质料、大 小及浸泡时间和洗涤的时间等。在这些因素中,水温是我们要研究的对象,而其他因素应在 实验中保持不变。 选择什么样的水温进行实验需要实验者根据当地一年中的实际气温变化来 确定水温,通常情况下,冬季、春季、秋季和夏季可分别选取 5 ℃、15 ℃、25 ℃和 35 ℃ 的水温,因为这 4 个水温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对现实也有指导意义。 2.洗涤方式和材料的选择。 在洗涤方式中有机洗和手洗两种方式, 应考虑其中哪一种比较科学?哪一种更有利于控 制变量?再有,洗衣机又可以分为半自动和全自动两种,相比之下,采用全自动洗衣机比较 好,并且应该尽量使用同一型号小容量的洗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英砂的作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