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论文 社会治安状况调查分析析 必须自己调查吗

欢迎来到千里马论文发表网
当前位置: >
高校工科类研究生科研现状的调查分析
发布时间: 16:46
  研究生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高层次。其区别于其他阶段的显著特点是学生在完成基础课程的同时,要进行一系列的科学研究。这也是创新的重要来源之一。该研究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国内7所知名高校130名研究生的科研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约60%的研究生在科研创新活动中不够勤奋,对待科研活动的热情不高;79%的导师采取给定学生一个大致方向,让学生自己摸索的方式进行研究生培养,与导师的交流较少;绝大多数研究生都具有问题意识,但创新思维、批判精神尚显不足。  近年来,创新已经成为加快中国发展、推动科学进步的主要驱动力。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最高层次,在科技发展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生与其他阶段学习有着显著的不同,即在完成基础课程的同时,主要进行的是科学研究。因此,科研创新活动是衡量研究生学业成绩的重要标尺。然而,目前高校研究生的科研效率和研究成果却不尽如人意。&  国内外学者对研究生科研创新活动的现状[1]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研究生对其所从事科研活动的态度,即价值观存在一定的偏差,价值观是指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性[2]。(2)兴趣是影响科研活动的重要原因。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相关研究也表明,兴趣在学术成就或技术创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一层面来讲,如果研究生对所从事的科研活动不感兴趣,自然也就不可能创造出好的科研成果,这也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障碍之一[3]。(3)研究生科研活动的效率和成果的质量与导师有一定的关系 [4],导师队伍良莠不齐、近亲繁殖现象严重、研究生学术水平不高以及培养过程不合理都是影响研究生科研活动的主要因素。导师忙于事务、忙于科研,疏于指导研究生,造成研究生的质量令人担忧。(4)就研究生的问题意识,杨春梅指出,创新能力主要指研究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敢于提问题[5]的能力。科学只能从问题开始,科学进步源于问题,此外,还必须有质疑精神和批判精神。批判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内在要求。研究生与导师是研究的共同体,也是批判的共同体,因此,研究生要敢于质疑导师、敢于质疑权威。&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学者通过调查统计分析[6-8],在影响研究生科研创新效率和科研成果质量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在批判性思维[9-11]方面的研究成果卓著。但是,针对国内若干高校研究生科研现状的调查统计与横向对比研究却鲜有报道。笔者根据影响研究生科研创新的主要因素设计相关问题,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国内部分高校的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便全方位地了解目前高校研究生的科研现状。&  一、研究方法&  (一) 调查问卷的设计&  此次问卷共设计23个单选问题,根据影响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活动的诸多因素,设计了包括高校名称、年级、专业、研究生投入科研的态度、导师指导交流的频繁程度、导师的科研水平、科研项目、研究生的质疑以及批判性思维等若干问题,旨在进一步了解目前高校工科研究生的科研现状。&  (二)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针对7所高校的130名工科研究生展开,分别包括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长安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选取的样本来自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包含博士研究生和。其中研一5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4%;研二59 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5%;研三11人,占调查总人数的8%;博二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博三1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见图1)。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为了解中国高校工科研究生的科研现状,根据影响研究生科研活动的因素,从如下四方面统计分析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即研究生的勤奋程度、导师指导的情况、研究生自身的问题意识和学生的质疑精神四个方面。&  (一) 研究生的勤奋程度&  设计问卷中调查研究生勤奋程度的问题包括:平均一天看多少篇,看文献后会不会做笔记,平均一个月听学术报告的次数,每天纯做研究的时间等。具体调查数据整理详见表1、表2、表3。&  由表1可知,当问及“平均一天看多少篇文献”时,有61%的研究生每天只看1篇文献;28%的研究生每天看2篇;7%的研究生每天看3篇;仅有4%的研究生每天看4篇以上,值得欣慰的是基本不看的为0。从该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研究生每天阅读文献的数量较少,对于文献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读完文献会不会做笔记“这一问题中,有84%的研究生表示会做笔记,仅有16%的学生表示不会做笔记。从该数据可知,绝大多数研究生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归纳总结。&  由表2可知,当问及“平均一个月听学术报告的次数”时,平均每月听1次学术报告的研究生占67%;2次的占21%;3次的占8%;3次以上的仅占4%。从该数据可看出,大部分研究生每月听一次报告(不排除高校每月安排报告次数少的情况),仅有12%的研究生每月听3次以上的学术报告。通常而言,学术报告都是相关领域较为前沿的研究成果,显然大部分研究生对于学科前沿的热情关注度并不高。&  在关于研究生勤奋程度的相关问题调查中,毫无疑问,“研究生每天纯做研究的时间”是反映研究生勤奋程度最直接的指标。有63%的研究生表示每天纯做研究的时间为4小时;有24%的研究生表示每天投入6小时;仅有13%的研究生每天投入8小时以上,如表3所示。&  总体而言,大部分高校工科研究生每天纯做研究的时间为4小时,但不同高校的研究生投入科研的时间与所在学校的科研实力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二)导师的指导情况分析&  研究生与其他阶段的学习不同,即每名研究生都有相应的导师进行科研指导,因此研究生进行科研活动与导师有一定的关系,导师自身的学术水平、对学生的培养方式,以及与研究生的沟通交流次数等都对研究生的科研有直接影响。&  1. 导师概况&  经统计,在调查的人群中,34%的研究生导师职称为副教授;62%的研究生导师为教授;仅有3%的研究生导师为杰青;1%的研究生导师为院士,即大部分研究生导师是教授,如图3所示。&  2.导师培养指导情况&  (1) 导师培养方式&  常见的导师培养方式有三种:一是基本不管,放羊式;二是确定大致方向,让研究生自己摸索;三是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此次调查关于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方式统计结果,如表4。&  2.每周与导师讨论的次数&  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得出了研究生与导师的讨论交流情况,如图4。由图4可知,70%的研究生与导师每周仅讨论1次;16%的研究生与导师每周讨论2次;讨论3次及3次以上的占总人数的7%。统计数据表明:绝大多数人与导师讨论的次数为1次,可见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存在不足。&  综上所述,在调查的高校中,约60%的研究生导师为教授,约30%的导师为副教授。在培养研究生方面,绝大部分导师采取给定一个大致方向,让学生自行摸索。这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学生自我规划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少数老师采取放羊式的培养方式对学生而言是一项挑战,且大部分研究生与导师交流比较少,这是目前研究生培养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三)研究生的自身素养&  研究生的自身素养包括问题意识、质疑精神和创新意识等,这些也是影响研究生科研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关于该问题的统计分析结果如表5。&  表5研究生的质疑精神情况统计调研问题选项比例/%你会质疑导师给出的思路或想法吗会74不会26你认为书本上会不会有错误会94不会6由表 5可知,74%的研究生会质疑导师的思路和想法,26%的研究生不会。但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有94%的研究生会认为书本上存在错误,仅有4%的学生认为不会。这可能与中国的教育体制有关,学生对老师有天然的敬畏感。总体而言,绝大多数研究生都具有问题意识,会质疑导师或者权威。&  (四) 研究生发表论文数量的调查&  1. 研究生发表的论文数量&  科研成果是评价研究生阶段学业成绩的重要指标,而学术论文是科研成果的重要体现,从图5可知,55%的研究生已发表了1篇学术论文;34%的研究生未曾发表过论文;6%的研究生发表过2篇;而发表过3篇及以上论文的研究生仅占总人数的5%。这表明中国高校研究生的科研成果从数量上来说明显较少,甚至有30%左右的研究生从未发表过论文,仅从数量上看,高校研究生的科研现状令人担忧。&  2.各高校研究生发表论文数量的横向比较&  经统计分析,各高校研究生平均发表论文的数量如图6所示。由图6可知,在各高校研究生平均发表论文数量的比较中,长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浙江大学&中国矿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各高校研究生论文的平均发表数量在1篇左右(注:不排除个别学校因样本数量不足造成的误差)。研究生发表论文的数量与高校的名气没有直接关系。&  五、结语&  研究生所从事的科研活动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调查研究高校研究生的科研现状,及时了解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中国研究生教育十分重要。文章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国内7所高校130名研究生进行了调查,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得到了如下结论。&  (1)大约60%的研究生在科研创新活动中不够勤奋,对待科研活动的热情程度明显不高。在各高校研究生投入做研究的时间比较中,学生投入科研的时间与学校实力无关,且各高校研究生投入科研的时间均保持在每天大约5小时。&  (2)在调查的高校中,约60%的研究生导师为教授,30%左右的导师为副教授。在对研究生的培养方面,79%的导师会给定大致研究方向,让学生自行摸索的方式进行。此外,研究生与导师的交流较少,70%的研究生与导师每周仅讨论1次。&  (3)绝大多数研究生都具有问题意识,会质疑导师或者权威,但创新思维、批判精神尚显不足,这也是中国大多数高校研究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4)研究生的科研成果从数量上来看明显偏少。统计结果显示,55%的研究生已发表了1篇论文,34%的研究生未曾发表过学术论文。&  当然能反映研究生的科研现状的指标还有很多,包括参与导师科研课题情况、课题性质、论文质量、科研素养训练、导师水平,等等。在后续的研究中,应更进一步完善调查问卷,加大调查样本,使统计数据更能准确、真实、全面地反映高校研究生的科研现状。&  作者:王迎超 尹鑫 耿凡 来源:高等建筑教育 2016年3期
千里马论文网:/qt/yjs/183601.html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鄂ICP备号-1调查问卷数据准确性存在一定误差相关文章
我们的服务
原创论文1:
原创论文2:
快速导航:博士学位论文创新性评议书的调查分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博士学位论文创新性评议书的调查分析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高校研究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校研究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研究生教育也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突出表现为研究生数量的大规模增加。本文在调查重庆市某重点大学2001年至2007年研究生就业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内部、外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音乐教育研究的社会调查方法应用探索——基于108篇硕士学位论文的调查分析--《湘南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音乐教育研究的社会调查方法应用探索——基于108篇硕士学位论文的调查分析
【摘要】:以中国23所高等院校的108篇把社会调查作为主要研究方法的与音乐教育选题相关的音乐学硕士学位论文为分析样本。通过对样本论文的选题、抽样方式、理论前提、研究成果类型、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问卷回收指标、资料收集方式和统计分析方法等内容的全面分析,深入探讨了其社会调查方法的应用现状,总结了经验与不足。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硕士研究生音乐教育研究中的社会调查方法应用水平的针对性意见。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J60-4;G643【正文快照】:
社会调查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量化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1]4。由于在音乐教育学研究中定量与实证方法正日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并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舒泽池;[J];人民音乐;2000年12期
韩燕玲;[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戴雄;[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金玺铎,任英;[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1期
国华,毕海燕;[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7期
忻雅芳;[J];中国音乐;2000年03期
张晋俐,张晋红;[J];中国音乐学;2000年S1期
雷建中;[J];中国音乐学;2000年S1期
王志敏;[J];中国音乐学;2000年S1期
姚鸿;[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牛艺;韩大伟;;[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余晓玲;;[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黄蓬;;[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王亚军;;[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马东风;;[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李望霞;赵昕;;[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许冰;;[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代百生;;[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王丽莉;;[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李倩;;[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十一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晋萍;[N];音乐周报;2005年
张利华;[N];宜春日报;2007年
韩梅;[N];音乐周报;2007年
王小宁 编译;[N];音乐周报;2007年
张蕾;[N];音乐周报;2007年
王小宁 综合编译;[N];音乐周报;2008年
李小莹;[N];中国艺术报;2009年
市群众艺术馆
黄漫钰;[N];潮州日报;2009年
崔志坚 通讯员
刘洋;[N];光明日报;2010年
何甜;[N];郴州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媛;[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王怡;[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王丽虹;[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冯雷;[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陈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资利萍;[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连赟;[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芳;[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甄妍妍;[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马晶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李佳烜;[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张宁;[D];天津大学;2010年
宋艳玲;[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王莹;[D];河北大学;2008年
王刚;[D];河北大学;2007年
陈冬;[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李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征信知识调查分析论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