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负强化等同于惩罚和负强化,对吗

(17)在教育中正确利用惩罚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请养成随听随记的好习惯
1.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性反射的最大区别是前者被动,后者主动。
2.桑代克——效果率;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
3.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和惩罚(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
4.在教育中正确利用惩罚:强化正确行为;通过不予强化消退某种行为;惩罚错误反应;惩罚要及时,解释为什么惩罚;采用代替的惩罚方式(如做家务)而不是体罚。
5.推荐影片《生活大爆炸》
1.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性反射的最大区别是前者被动,后者主动。
&惩罚在教育当中的应用&跟小孩子商量,每天玩多少分钟。通过商讨,通过他的同意决定玩多久。如果做到了,可以继续,如果做不到,让他自己决定惩罚。
在教育中如何利用惩罚?
三种技术的结合
强化正确行为;
通过不予强化消退某种行为;
惩罚错误反应。
惩罚要及时,解释为什么惩罚
采用替代的惩罚方式【做家务】而不是体罚。
经典条件反射:刺激—反应
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提出):刺激—反应联结。
难点: 强化(增加)和惩罚(减少),不是奖励和惩罚。
经典条件反射:是被动的。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主动的。比如来听课是因为预测到之后考试可以通过。
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的区别:
操作性条件反射中个体的行为取决于行为的结果,行为的结果影响未来的行为。
经典条件反射中,个体的行为取决于环境中的刺激,而对未来行为并无影响。
教育小孩中强化和惩罚
操作性条件反射生活和工业的应用。
教育范例:
1、第一阶段,强硬责备【操作细节:蹲下】;
2、蹲下问需求;
4、实施惩罚
5、表扬善行。
在教育中如何利用惩罚:
1、强化正确的行为;
2、通过不予强化消退某种行为;
3、惩罚错误反应
操作性条件反射:正强化、负强化、正惩罚、负惩罚
操作性条件反射:
1、个体对环境进行操作以产生某种结果,也称工具性条件反射:有机体的行为活动不只是对刺激的简单反应,而是个体对环境的自主反应,而该反应所产生的结果导致反应强度的增加,并最终与某一刺激建立起心的联系。
操作性条件反射-主动的,桑代克(经典条件反射-被动)
刺激-反应联结:试误学习,
心理学量化研究,斯金纳箱
强化(奖金,增加行为)和惩罚(减少行为)
正强化:增加愉快的刺激
负强化:减少厌恶的刺激,吃青菜就不用做作业
正惩罚:增加厌恶的刺激,不吃青菜就得做
负惩罚:减少愉快的刺激,不吃青菜就不能看电视
在教育中利用惩罚
强化正确的行为,通过不予强化消退某种行为(一直哭也不给小孩);惩罚错误反应
惩罚要及时,解释为什么惩罚;
采用替代的惩罚方式(做家务)而不是体罚
应用:动物训练、行为矫正
1.强化与惩罚:正强化 增加愉快的刺激,负强化 减少厌恶的刺激
正惩罚 增加厌恶的刺激 负惩罚 减少厌恶的刺激
2.棒下出孝子?再教育中如何利用惩罚,三种技术的结合:强化正确行为;通过不予强化消退某种行为;惩罚错误反应(惩罚要及时,建议替代式惩罚方式 做家务等)。super nanny 低沉有威严的语气与其同高,告诉其错误行为,约定惩罚措施,如果继续就执行惩罚,做的好就用高扬语调表扬或及时实施奖励
正强化 增加愉快的刺激
负强化 减少厌恶的刺激
正惩罚 增加厌恶的刺激
负惩罚 减少 愉快的刺激
训练狗?,好厉害
孩子在做自己开心的事情。不要轻易打断孩子正在进行的活动。
不是拖孩子与自己玩自己想做的事情。
而是和孩子一起要他想玩的事情
惩罚完孩子或学生,要说明理由
母亲暴力行为增加,孩子攻击性行为也会增加
经典条件反射与刺激有关。
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结果有关
操作性条件反射,有效果律
第一次知道斯金纳箱子是《心理罪》里面的,教化场
操作性条件反射 (主动行为) 经典条件反射是被动行为。
桑代克箱,
斯金纳箱, (Skinner,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
强化和惩罚
强化(reinforcement)
惩罚(punishment)
正强化 增加愉快的刺激
负强化 减少厌恶的刺激
正惩罚 增加厌恶的刺激
负惩罚 减少 愉快的刺激
教育中如何利用惩罚:
三种技术的结合:强化正确行为,不予强化消退某种行为,惩罚错误反应。
惩罚要及时,解释为什么惩罚;
替代的惩罚方式,非体罚。
惩罚要及时,解释为什么惩罚
惩罚是不是有效的教育策略?
强化正确行为:
不予强化消退某种行为:
惩罚错误反应:[替代式的惩罚(做家务)]
强化:增加以后,在发生(正负)
惩罚:增加以后,抑制发生(正负)
斯金纳与操作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反射与经典性放射区别
斯金纳与老鼠
操作性条件反射:
桑代克与猫
学会[刺激]与[结果]的连接
试错的过程,效果率
经典:被动
操作:主动
.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和惩罚(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
在教育中正确利用惩罚:强化正确行为;通过不予强化消退某种行为;惩罚错误反应;惩罚要及时,解释为什么惩罚;采用代替的惩罚方式(如做家务)而不是体罚
操作性条件反射
6.惩罚要及时,解释为什么罚他。
6.惩罚要及时,解释为什么罚他。负强化与惩罚概念辨析及应用--《教育探索》2006年09期
负强化与惩罚概念辨析及应用
【摘要】:一些学者混淆了负强化与惩罚概念,将负强化等同于惩罚。从概念中正负的含义、行为与结果的关系、强化物与厌恶刺激的呈现与撤销等方面可以准确了解负强化与惩罚的含义。负强化与惩罚可以应用于家庭教育、组织管理等领域。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C93【正文快照】:
行为主义理论用强化与惩罚来解释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强化包括正强化与负强化,惩罚包括正惩罚和负惩罚。强化与惩罚概念提出以后在行为矫正和训练、组织管理、社会治理、学校和家庭教育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不少学者混淆了负强化与惩罚概念,错误地将负强化等同于惩罚,这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宗发;[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苏国红,杨善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杨飞;[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翟志文;[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方承武,徐虹;[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谢安国;[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袁辉;[J];安全;1997年01期
王雪梅,王德明;[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颜茵;[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赵建平;;[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宁;;[A];贵州工程项目管理论文集[C];2006年
叶忠;;[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韩静;;[A];拓展与深化——全国民办高校图书馆与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秦启文;[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刘新民;[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杨东奇;[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1年
戚业国;[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吕晓俊;[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李俊霞;[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彭平;[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曾建权;[D];天津大学;2003年
王卓;[D];天津大学;2003年
白彦壮;[D];天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蓉;[D];暨南大学;2000年
徐进;[D];暨南大学;2000年
李志平;[D];暨南大学;2000年
吴国来;[D];河北大学;2000年
程么娥;[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姜志刚;[D];西北工业大学;2000年
赵亮;[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于珍;[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苏丽;[D];四川大学;2000年
韩春利;[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程启智;[J];管理世界;2002年12期
余东华;[J];经济体制改革;2004年01期
李善同,侯永志,刘云中,陈波;[J];经济研究;2004年11期
张庆福,吕艳滨;[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崔彩周;[J];南方经济;2005年05期
聂华林;张帅;;[J];青海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桑本谦;[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05期
程启智;[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曾小五;[J];道德与文明;2003年01期
谢应宽;[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呈祥;[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李远岱;[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景霞;[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周冬梅;[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雷红智;[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史薇;[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赵文碧;[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陈三军;[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毕蛟;[J];管理现代化;1988年06期
杨品文;;[J];商学院;2007年08期
孙乐乐;;[J];思想理论教育;2008年02期
孙俊岭;[J];学术交流;2000年03期
卢正惠;[J];经济问题探索;2002年04期
陈立;;[J];外国心理学;1981年01期
龚敬;戴开勋;刘巨钦;;[J];中外企业家;2006年12期
汪馥郁;[J];中国人才;2000年07期
陆江兵;;[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武忠远;[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玉花 海慧芝;[N];健康报;2003年
王春虹;[N];山西日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负强化与惩罚概念辨析及应用,负强化与惩罚的区别,负强化和惩罚的区别,负强化等同于惩罚,负强化的实质就是惩罚,负强化,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和负强化的例子,负强化的例子,正强化 负强化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负强化与惩罚概念辨析及应用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教育心理学中的负强化和惩罚两个概念怎么区分?举例说明.
thgfdfdfds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强化是增加事件发生的概率 分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是增加一个喜欢的刺激提高事件发生概率,举例:通过表扬或奖励增加好好学习的概率;负强化是减少一个厌恶的刺激增强事件发生的概率,举例:通过减少批评和消除冷漠来增强学习概率.惩罚是减少事件发生的概率,增加一个厌恶刺激或减少一个喜欢刺激,目的是为了事件发生概率降低.举例:严厉批评使逃课行为降低,没收小说降低课堂看课外书习惯.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您现在的位置: >
招教考试易混淆知识点辨析――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
总结全国各地历次教师招聘考试,发现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这几个知识点是心理学部分考试的重点,而其中负强化与惩罚两者的涵义极易混淆,也是考试的难点,本文结合定义及具体实例为广大考生解析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这四者之间的区别。希望考生能够很好的掌握此重难点。
一、正强化
正强化:通过呈现愉快刺激来增强良好行为发生的频率。
爸爸告诉小安,只要他进入班级前三年名,就给他买土豪金。爸爸运用的是(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通过呈现愉快的刺激买土豪金来促进小安好好学习,是正强化行为。
二、负强化
负强化:通过撤销厌恶刺激来增强良好行为发生的频率。
1.妈妈对小安说,若是能进入班级的前三名,就可以在暑假中不做家务。妈妈运用的是(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做家务对小安来说是厌恶刺激,通过撤销做家务这个厌恶刺激,来激励小安好好学习,所以是负强化。
2.当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时,我们会给他一个处分,经过一段时间教育,发现该生表现越来越好,为了巩固其良好行为,才撤销了处分,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叫( )。
A.消退 &B.惩罚 &C.负强化 &D.正强化
【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处分是厌恶刺激,通过撤销处分来巩固良好行为,是负强化。
3.古时对&戴罪立功&的犯人一般会&从轻发落&是( )。
A.消退 &B.惩罚 &C.正强化 &D.负强化
【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判刑是厌恶刺激,从轻发落意味着减轻刑罚,通过撤销厌恶刺激来增强立功的行为,属于负强化。
&& 通过数据库的检索,还为您准备了以下内容:
(责任编辑:qgjsks_zyp)
相关文章阅读
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
手机QQ?扫描二维码
手机微博扫描二维码
手机QQ?扫描二维码
教师招聘考试 & 每日一练
教师资格考试 & 每日一练
教师考试模拟试题
教师考试历年真题
教师考试在线练习
中公微电影-Four Days
教师考试&练习题|模拟题
教师招聘快捷入口
教师招聘考试信息
教师招聘笔试备考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教师考试选中公&快速提分好轻松
全国统一报名热线:400-
官方QQ咨询:
新浪微博:@中公教师考试网
官方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负强化与惩罚的异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