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题所谓的 “新发现的化学四种元素素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意思是必须这么挨着?能不能有Be和B分别代表x y的情况

m.n.x.y四种主族元素在周期表里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已知它们的原子序数总和为46.则:(1)元素n的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为 (2)m与y所形成的化合物含 键(3)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4)由n.y的氢化物相互作用所生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m、n、x、y四种主族元素在周期表里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已知它们的原子序数总和为46,则:(1)元素n的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2)m与y所形成的化合物含______键(3)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4)由n、y的氢化物相互作用所生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m、n、x、y四种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总和为46,平均原子序数为464=11.5,由4种元素在周期表里的相对位置可知,m、n处于第二周期,x、y处于第三周期,令n的原子序数为a,则m的原子序数为a-1,x原子序数为a+9,y原子序数为a+10,则a-1+a+a+9+a+10=46,解得a=7,则m为C、n为N、x为S、y为Cl,(1)元素n的气态氢化物为NH3,其电子式为,故答案为:;(2)m与y所形成的化合物为CCl4,含极性键,故答案为:极性;(3)S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4)由n、y的氢化物相分别为NH3、HCl,互作用所生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NH4Cl,故答案为:NH4Cl.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A).【物质结构与性质】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化学元素。试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元素D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2)D、E两元素的部分电离能数据列于下表:比较两元素的I2、I3可知,气态D2+再失去一个电子比气态E2+再失去一个电子难。对此,你的解释是&&&&&&&&&&&&&&&&&&&&&&&&&&&&&&&&&&&&&&&&&&&&&&&&&&&&&&&&&&&&&&&&&&&&&&;(3)A的氢化物的中心原子的杂化形式为&&&&&&;C在空气中燃烧产物的分子构型为&&&&&&,与其互为等电子体的单质的分子式为&&&&&&&&&&&&&。(4)B单质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如右图甲所示,其晶胞特征如右图乙所示,原子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如右图丙所示。晶胞中B原子的配位数为&&&&&&&,一个晶胞中B原子的数目为&&&&&&&&&&&。(B).【实验化学】牙膏是生活必需品。下面是牙膏中某些主要成分的检验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①中加水、搅拌、静置后,接下来的实验操作名称是&&&&&&&&&,所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有&&&&&&&。(2)在②中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的操作方法是&&&&&&&&&&&。(3)写出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将⑤中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时,未见沉淀出现,则可能的原因是&&&&&&&&&&&&&&&&、&&&&&&&&&&&&&&&&&&&&&(任答两条)。(5)在⑥中检验Ca2+的存在,除可用焰色反应外,还可利用Ca2+和&&&&&&溶液的反应来进行。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A.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的五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和B可形成常见化合物BA4,一个BA4分子中电子总数为10;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34;D与C同一主族,E-比C2-多一个电子层.试回答:(1)D与E两元素相比较,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填元素名称),请你自选试剂设计实验验证该结论(说明试剂、简单操作、实验现象)______;(2)A、C、D间可形成甲、乙两种微粒,它们均为负一价双原子阴离子且甲有18个电子,乙有l0个电子,则甲与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3)由A、B、C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球棍结构如图:,试写出利用植物秸秆生产这种物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均达8电子稳定结构B.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C.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D.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依次增强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五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所示,其中Z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XYZWM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元素名称:X______Y______W______(2)元素Z位于周期表中第______周期______族;(3)元素Z可以形成多种单质,其中最常见两种名称分别是______和______;(4)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M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名称为______.(5)W和Y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在170~190之间,且W的质量分数约为70%.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已知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在周期表中X与Y、Y与Z均位同一周期的相邻位置;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W分别能与X、Y、Z按一定原子数比形成电子总数为10的常见化合物.请判断X、Y、Z、W四种元素并回答下列问题:(要求用确定后的元素符号及有关化学用语表示)(1)(XY)2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请写出其结构式:______;(XY)2可与W2化合生成WXY,其水溶液是一种酸,某浓度该酸的钾盐(KXY)溶液能使酚酞试液显红色,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2)已知乙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三聚生成苯:三聚氰胺也可以由氰胺(WXY分子中的W原子被氨基取代后可得氰胺)发生类似于乙炔的三聚反应而得到,三聚氰胺中无非极性键,含有量个氨基.请写出三聚氰胺结构简式:______.(3)三聚氰胺遇强簸或强碱水溶液发生水解,氨基逐步被羟基取代生成三聚氰酸.三聚氰胺由于含氮量高而被一些奶粉厂家非法掺人奶粉中以提高其产品的含氮量(俗称蛋白精),经研究表明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在肾细胞中结合沉积从而形成肾结石,堵塞肾小管,最终造成肾衰竭,严重则危及生命.试写出三聚氰胺生成三聚氰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4)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中一种技术是将XZ2转化成有机物实现碳循环.如:2XZ2(g)+2W2Z(l)═X2W4(g)+3Z2(g)△H=+1411.0kJ/mol;2XZ2(g)+3W2Z(l)═X2W5ZW(l)+3Z2(g)△H=+1366.8kJ/mol则由X2W4水化制X2W5ZW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5)利用X2W5ZW燃料电池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①则该装置中Cu极为______极;②写出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③当铜片的质量变化为12.8g时,a极上消耗的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L;甲、乙两装置中电解质溶液pH的变化为甲______,乙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四种短周期元素X、Y、Z、W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2,在周期表中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Z左右相邻,Z、W位于同主族.M元素与X同主族,与W同周期.(1)M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2)Z、W形成的气态氢物的稳定性为______>______.(填化学式)(3)写出M2Z2的电子式______,写出M2Z2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4)由X、Y、Z、W四种元素中的三种组成的-种强酸,该强酸的稀溶液能与铜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5)由X、Y、Z、W四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A,已知①1molA能与足量NaOH浓溶液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44.8L气体.②A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B,该气体能与氯水反应.则A是______(填化学式).写出该气体B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6)由X、Y、Z、W和Fe五种元素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92的化合物C,1molC中含有6mol结晶水.对化合物C进行下实验:a.取C的溶液加入过量浓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白色沉淀和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过一段时间白色沉淀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b.另取C的溶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盐酸沉淀不溶解①写出C的化学式为______.②试写出C与M2Z2按物质的量比1:2在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由短周期元素A和B组成化合物A2B3,其中B的原子序数是m,则A的原子序数可能为(  )①m-3②m+5③m-11④m-1.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每空1分,共12分)H2O 分子构型&&&&&&,中心原子采取&&&&&杂化,属于&&&&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SO3 分子构型&&&&&&,中心原子采取&&&&杂化,属于&&&&&&&&&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HCN分子构型&&&&&&&,中心原子采取&&&&杂化,属于&&&&&&&&&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CH4 &&&&&构型&&&&&&&&,中心原子采取&&&&杂化,属于&&&&&&&&&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 & “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习题详情
16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1.8%
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自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图中的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B球落点痕迹如图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R、O所在平面,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1)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应取为63.5&cm.(2)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ABD&(填选项号)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B、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C、测量A球或B球的直径;D、测量A球或B球的质量(或两球质量之比);E、测量G点相对水平槽面的高度.(3)现提供以下实验步骤:A.确定铅锤线的对应点O;B.不放m2,让m1从斜槽滚下,确定它落地点的位置P;C.放m2于斜槽最前端,让m1从斜槽滚下,与m2正碰后,确定m1、m2落地点的位置M、N;D.量OM、OP、ON;E.看m1.OM2.ON1.OPm1必须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相同,且由静止释放&.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根据实验原理可得mAv0=mAv1+mBv2,根据下落时间相同可得:mAx0tAx1tBx2t
(1)小球的落点要用尽量小的圆将尽量多的落点圈起来,圆心的位置就是平均落点.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为63.5cm.(2)根据实验的原理知,mAv0=mAv1+mBv2,即mAx0tAx1tBx2t1必须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相同,且由静止释放.
掌握两球平抛的水平射程和水平速度之间的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主要考察你对“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与“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相似的题目:
(1)如图(1)所示,在验证动量守恒的实验中:①关于小球的落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小球每次从斜槽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重复几次的落点一定是完全重合的B.由于偶然因素存在,重复操作时小球的落点不会完全重合,但是落点应当比较密集C.测定落点P的位置时,如果几次落点的位置分别为P1、P2、…Pn,则落点的平均位置D.尽可能用最小的圆把各个落点圈住,这个圆的圆心位置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②实验中记录了碰撞前,后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P、M和N,如果碰撞是弹性碰撞,则三段距离OM、OP、ON的数值应该满足的关系是:OP=&&&&.(2)现通过以下实验探究电源输出功率与电源内阻和负载电阻的关系.采用的器材为:电源,电阻箱R,安培表(内阻可忽略),电键,导线等.A.根据需要设计好实验电路图并请画在虚框中.B.按电路图连接好线路在闭合电键前已将电阻箱调到最大值).合上电键,逐次减小电阻箱R的值.C.读取并记录电阻箱值R及对应电流表的数值I,计算出相应的电源输出功率P值.根据所得数据绘出P-R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从P-R图上可以看出:&&&&①当R=&&&&Ω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②最大输出的功率PM&&&&Wt.③计算出所用电源电动势E=&&&&V.(以上数据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图中MN是一个竖直放置的木板,木板上依次固定有白纸和复写纸,实验步骤如下:A、用天平测量小球A、B的质量分别为m1、m2;B、先不放小球B,让小球A从斜槽上某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撞到复写纸上的D点;C、在斜槽末端放置小球B,从B球球心等高处向竖直板作垂线BO,在白纸上描出O点位置;D、记小球A仍从槽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碰撞后小球A、B分别撞到复写纸上的E、C两点;E、用刻度尺测量出OC、OD、OE的长度.(1)小球A、B质量关系为m1&&&&m2(填“=”、“>”或“<”);(2)如果等式&&&&&&&&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所示,在小车后连接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频率为50Hz,长木板垫着小木片以平衡摩擦力.(1)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标在图上).A为运动起点,则应该选择&&&&段来计算A碰前的速度,应选择&&&&段来计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空格选填“AB”、“BC”、“CD”、“DE”)(2)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1=0.40kg,小车B的质量m2=0.20kg,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碰前m1v=&&&&kgom/s,碰后(m1+m2)v共=&&&&kgom/s,由此得出结论&&&&.&&&&
“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1)用示波器观察频率为900Hz的正弦电压信号.把该信号接入示波器Y输入.①当屏幕上出现如图1所示的波形时,应调节&&&&钮.如果正弦波的正负半周均超出了屏幕的范围,应调节&&&&钮或&&&&钮,或这两个钮配合使用,以使正弦波的整个波形出现在屏幕内.②如需要屏幕上正好出现一个完整的正弦波形,应将&&&&钮置于&&&&位置,然后调节&&&&钮.(2)碰撞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e=|ν2-ν1|ν20-ν10,其中v10和v20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v1和v2分别是碰撞后物体的速度.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e=1,非弹性碰撞的e<1.某同学借用验证动力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实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钢质小球1和2(它们之间的碰撞可近似视为弹性碰撞),且小球1的质量大于小球2的质量.实验步骤如下:安装好实验装置,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并记下重锤线所指的位置O.第一步,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第二步,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C点,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第一步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上述实验中,①P点是&&&&平均位置,M点是&&&&平均位置,N点是&&&&平均位置.②请写出本实验的原理&&&&,写出用测量量表示的恢复系数的表达式&&&&.③三个落地点距O点的距离OM、OP、ON与实验所用的小球质量是否有关系?
2为了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宜在气垫导轨上进行,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小阻力,使滑块在碰撞前后的运动可以看成是匀速运动,使实验的可靠性及准确度得以提高,在某次实验中,A、B两铝制滑块在一个水平气垫导轨上相碰,用闪光照相每隔0.2s的时间拍摄一次照片,每次拍摄闪光的延续时间很短,可以忽略不计,如图所示,已知A、B之间的质量关系是mB=1.5mA,拍摄进行了4次,第一次是在两滑块相撞之前,以后的三次是在碰撞之后,A原来处于静止状态,设A、B滑块在拍摄闪光照片的这段时间内是在10cm至105cm这段范围内运动,(以滑块上的箭头位置为准),根据闪光照片得出的结论中说法正确的是&&&&
3(1)已知打点计时器接的交流电源频率是f,用它记录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小车的位移,打出的一条纸带和已选好的计数点0、1、2、3、4、5、6如图1所示(已知相邻两计数点中间有四个点未画出).某同学测量出1与2两点间的距离为S12,5与6两点间的距离为S56,由此可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a=&&&&.(2)图2为某次实验中用游标卡尺测量硬塑环外径(甲图)与内径(乙图)的图示,由图可知该硬塑环的外径为&&&&cm,内径为&&&&cm,平均厚度为&&&&cm.(3)气垫导轨是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它是利用气泵将压缩空气通过导轨的众多小孔高速喷出,在导轨与滑块之间形成薄薄一层气垫,使滑块悬浮在导轨上.由于气垫的摩擦力极小,滑块在导轨上的运动可很好地近似为没有摩擦的运动.我们可以用固定在气垫导轨上的光电门A、B和光电计时装置,以及带有I形挡光条的滑块C、D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已知I形挡光条的持续挡光宽度为L,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采用的实验步骤如下:a.调节气垫导轨底座螺母,观察导轨上的气泡仪,使导轨成水平状态;b.在滑块C、D间放入一个轻质弹簧,用一条橡皮筋捆绑箍住三者成一水平整体,静置于导轨中部;c.将光电门尽量靠近滑块C、D两端;d.烧断捆绑的橡皮筋,使滑块C、D在弹簧作用下分离,分别通过光电门A、B;e.由光电计时器记录滑块C第一次通过光电门A时I形挡光条持续挡光的时间tC,以及滑块D第一次通过光电门B时I形挡光条持续挡光的时间tD.①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②根据上述测量的实验数据及已知量,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上式中算得的C、D两滑块的动量大小并不完全相等,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③利用上述实验数据能否测出被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如能,请写出计算表达式&&&&.
该知识点易错题
1(1)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的比值,叫做弹簧的劲度系数.为了测量一轻弹簧的劲度系数,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设计:如图所示,将两平行金属导轨水平固定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杆ab与导轨接触良好,水平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与金属杆连接并保持绝缘.在金属杆滑动的过程中,弹簧与金属杆、金属杆与导轨均保持垂直,弹簧的形变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通过减小金属杆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和在弹簧形变较大时读数等方法,使摩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请你按要求帮助该同学解决实验所涉及的两个问题.①帮助该同学完成实验设计.请你用低压直流电源()、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开关()设计一电路图,画在图中虚线框内,并正确连在导轨的C、D两端.②若已知导轨间的距离为d,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使金属杆随挡板缓慢移动,当移开挡板且金属杆静止时,测出通过金属杆的电流为I1,记下金属杆的位置,断开开关,测出弹簧对应的长度为x1;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再次让金属杆静止时,测出通过金属杆的电流为I2,弹簧对应的长度为x2,则弹簧的劲度系数k=&&&&.(2)气垫导轨(如图甲)工作时,空气从导轨表面的小孔喷出,在导轨表面和滑块内表面之间形成一层薄薄的空气层,使滑块不与导轨表面直接接触,大大减小了滑块运动时的阻力.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水平气垫导轨上放置两个质量均为a的滑块,每个滑块的一端分别与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两个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均为b.气垫导轨正常工作后,接通两个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并让两滑块以不同的速度相向运动,两滑块相碰后粘在一起继续运动.图乙为某次实验打出的、点迹清晰的纸带的一部分,在纸带上以同间距的6个连续点为一段划分纸带,用刻度尺分别量出其长度s1、s2和s3.若题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均为国际单位,那么,碰撞前两滑块的动量大小分别为&&&&、&&&&,两滑块的总动量大小为&&&&;碰撞后两滑块的总动量大小为&&&&.重复上述实验,多做几次.若碰撞前、后两滑块的总动量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则动量守恒定律得到验证.
2(1)用示波器观察频率为900Hz的正弦电压信号.把该信号接入示波器Y输入.①当屏幕上出现如图1所示的波形时,应调节&&&&钮.如果正弦波的正负半周均超出了屏幕的范围,应调节&&&&钮或&&&&钮,或这两个钮配合使用,以使正弦波的整个波形出现在屏幕内.②如需要屏幕上正好出现一个完整的正弦波形,应将&&&&钮置于&&&&位置,然后调节&&&&钮.(2)碰撞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e=|ν2-ν1|ν20-ν10,其中v10和v20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v1和v2分别是碰撞后物体的速度.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e=1,非弹性碰撞的e<1.某同学借用验证动力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实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钢质小球1和2(它们之间的碰撞可近似视为弹性碰撞),且小球1的质量大于小球2的质量.实验步骤如下:安装好实验装置,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并记下重锤线所指的位置O.第一步,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第二步,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C点,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第一步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上述实验中,①P点是&&&&平均位置,M点是&&&&平均位置,N点是&&&&平均位置.②请写出本实验的原理&&&&,写出用测量量表示的恢复系数的表达式&&&&.③三个落地点距O点的距离OM、OP、ON与实验所用的小球质量是否有关系?
3为了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宜在气垫导轨上进行,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小阻力,使滑块在碰撞前后的运动可以看成是匀速运动,使实验的可靠性及准确度得以提高,在某次实验中,A、B两铝制滑块在一个水平气垫导轨上相碰,用闪光照相每隔0.2s的时间拍摄一次照片,每次拍摄闪光的延续时间很短,可以忽略不计,如图所示,已知A、B之间的质量关系是mB=1.5mA,拍摄进行了4次,第一次是在两滑块相撞之前,以后的三次是在碰撞之后,A原来处于静止状态,设A、B滑块在拍摄闪光照片的这段时间内是在10cm至105cm这段范围内运动,(以滑块上的箭头位置为准),根据闪光照片得出的结论中说法正确的是&&&&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自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图中的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B球落点痕迹如图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R、O所在平面,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1)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应取为____cm.(2)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____(填选项号)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B、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C、测量A球或B球的直径;D、测量A球或B球的质量(或两球质量之比);E、测量G点相对水平槽面的高度.(3)现提供以下实验步骤:A.确定铅锤线的对应点O;B.不放m2,让m1从斜槽滚下,确定它落地点的位置P;C.放m2于斜槽最前端,让m1从斜槽滚下,与m2正碰后,确定m1、m2落地点的位置M、N;D.量OM、OP、ON;E.看m1./OM2./ON1./OP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自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图中的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B球落点痕迹如图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R、O所在平面,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1)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应取为____cm.(2)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____(填选项号)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B、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C、测量A球或B球的直径;D、测量A球或B球的质量(或两球质量之比);E、测量G点相对水平槽面的高度.(3)现提供以下实验步骤:A.确定铅锤线的对应点O;B.不放m2,让m1从斜槽滚下,确定它落地点的位置P;C.放m2于斜槽最前端,让m1从斜槽滚下,与m2正碰后,确定m1、m2落地点的位置M、N;D.量OM、OP、ON;E.看m1./OM2./ON1./OP____.”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通过四种元素的整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