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三测试题 为什么这题可以等,那这样不就成了必要条件吗

当前位置: >>
高中数学典型例题解析不等式5
高中数学辅导网高中数学典型例题分析 第五章一、知识导学 1. 一元一次不等式 ax&b不等式§5.1 不等式的解法b ; a b (2)当 a<0 时,解为 x ? ; a(1)当
a&0 时,解为 x ? (3)当 a=0,b≥0 时无解;当 a=0,b<0 时,解为 R. 2. 一元二次不等式:(如下表)其中 a>0,x1,x2 是一元二次方程 ax +bx+c=0 的两实根,且 x1<x2 类型 解集 Δ >02ax +bx+c>0 {x|x<x1 或 x>x2} {x|x≠-2ax +bx+c≥0 {x|x≤x1 或 x≥x2}2ax +bx+c<0 {x|x1<x<x2 } Ф Φ2ax +bx+c≤0 {x|x1≤x≤x2}2Δ =0 Δ <0x ? R} Rb , 2aR{x|x=-b } 2aRΦ3.简单的一元高次不等式:可用区间法(或称根轴法)求解,其步骤是: ①将 f(x)的最高次项的系数化为正数; ②将 f(x)分解为若干个一次因式的积; ③将每一个一次因式的根标在数轴上,从右上方依次通过每一点画曲线; ④根据曲线显示出的 f(x)值的符号变化规律,写出不等式的解集. 4.分式不等式:先整理成f ( x) f ( x) >0 或 ≥0 的形式,转化为整式不等式求解,即: g ( x) g ( x)f ( x) >0 ? f(x)?g(x)>0 g ( x)? f ( x) ≥0 ? ?g( x ) ? 0 g ( x) ?f ( x ) ? 0 或 f ( x ) ? g( x )>0然后用“根轴法”或化为不等式组求解. 二、疑难知识导析 1.不等式解法的基本思路 解不等式的过程,实质上是同解不等式逐步代换化简原不等式的过程,因而保持同解 变形就成为解不等式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实际上高中阶段所解的不等式最后都要转化京翰教育 / 高中数学辅导网为一元一次不等式或一元二次不等式,所以等价转化是解不等式的主要思路.代数化、 有理化、整式化、低次化是解初等不等式的基本思路.为此,一要能熟练准确地解一元 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二次不等式,二要保证每步转化都要是等价变形. 2.不等式组的解集是本组各不等式解集的交集,所以在解不等式组时,先要解出本组 内各不等式的解集,然后取其交集,在取交集时,一定要利用数轴,将本组内各不等 式的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来,注意同一不等式解的示意线要一样高,不要将一个 不等式解集的两个或几个区间误看成是两个或几个不等式的解集. 3.集合的思想和方法在解不等式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其难点是区分何时取交集,何 时取并集.解不等式的另一个难点是含字母系数的不等式求解―注意分类. 三、经典例题导讲 2 [例 1] 如果 kx +2kx-(k+2)&0 恒成立,则实数 k 的取值范围是___. A. -1≤k≤0 B. -1≤k&0 C. -1&k≤0 D. -1&k&0 错解:由题意: ??k ? 02 ?(2k ) ? 4k ? [?(k ? 2)] ? 0解得:-1&k&0 2 错因:将 kx +2kx-(k+2)&0 看成了一定是一元二次不等式,忽略了 k=0 的情况. 正解:当 k=0 时,原不等式等价于-2<0,显然恒成立,? k=0 符合题意. 当 k ? 0 时,由题意: ? 解得:-1&k&0?k ? 02 ?(2k ) ? 4k ? [?(k ? 2)] ? 0? ? 1 ? k ? 0 ,故选 C.[例 2] 命题 A : x ?1 <3, 命题 B : ( x ? 2)( x ? a) <0, 若 A 是 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则a的 取值范围是_______ A. (4, ??) B. ?4, ??? C. (??, ?4) D. ? ??, ?4?错解:由|x-1|<3 得:-2<x<4, 又由(x+2)(x+a)=0 得 x=-2 或 x=-a, ? A 是 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 x|-2<x<4 } ? { x|-2<x<-a }? -a&4 故选 D.错因:忽略了 a=-4 时, { x|-2<x<4 } = { x|-2<x<-a } ,此时 A 是 B 的充要条件, 不是充分不必要条件. 正解:由|x-1|<3 得:-2<x<4, 又由(x+2)(x+a)=0 得 x=-2 或 x=-a, ? A 是 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 x|-2<x<4 } ? { x|-2<x<-a }? -a&4 故选 C.京翰教育 / 高中数学辅导网[例 3]已知 f(x) = ax +x ,若 ? 3 ? f (1) ? 0, 3 ? f (2) ? 6, 求 f (3) 的范围. b?? 3 ? a ? b ? 0 ? 错解: 由条件得 ? b 3 ? 2a ? ? 6 ? 2 ?②×2-①① ②③6 ? a ? 15①×2-②得 ?③ +④ 得8 b 2 ? ?? ④ 3 3 3 10 b 43 10 43 ? 3a ? ? , 即 ? f (3) ? . 3 3 3 3 3 x ,其值是 b错因:采用这种解法,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作为满足条件的函数 f ( x ) ? ax ?同时受 a和b 制约的.当 a 取最大(小)值时, b 不一定取最大(小)值,因而整个解题思 路是错误的.? f (1) ? a ? b ? 正解: 由题意有 ? b, f ( 2 ) ? 2 a ? ? 2 ?1 2 [2 f (2) ? f (1)], b ? [2 f (1) ? f (2)], 3 3 b 16 5 16 37 ? f (3) ? 3a ? ? f (2) ? f (1). 把 f (1) 和 f (2) 的范围代入得 ? f (3) ? . 3 9 9 3 3解得: a ?2 [例 4] 解不等式(x+2) (x+3)(x-2) ? 0 2 错解:? (x+2) ? 0? 原不等式可化为:(x+3)(x-2) ? 0 ?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 -3 或 x ? 2 } 错因:忽视了“ ? ”的含义,机械的将等式的运算性质套用到不等式运算中.2 2 正解:原不等式可化为:(x+2) (x+3)(x-2) ? 0 ①或(x+2) (x+3)(x-2) ? 0 ②,解①得:x=-3 或 x=-2 或 x=2 解②得:x< -3 或 x>2?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 -3 或 x ? 2 或 x ? ?2 }[例 5] 解关于 x 的不等式 a( x ? ab) ? b( x ? ab) 解:将原不等式展开,整理得: (a ? b) x ? ab(a ? b) 讨论:当 a ? b 时, x ?ab ( a ? b) a?b当 a ? b 时,若 a ? b ≥0 时 x ? ? ;若 a ? b &0 时 x ? R 当 a ? b 时, x ?ab ( a ? b) a?b京翰教育 / 高中数学辅导网点评:在解一次不等式时,要讨论一次项系数的符号.2 [例 6]关于 x 的不等式 ax ? bx ? c ? 0 的解集为 {x | x ? ?2或x ? ? }1 2求关于 x 的不等式 ax ? bx ? c ? 0 的解集.2解:由题设知 ∴? 从而2a ? 0 ,且 x ? ?2, x ? 是方程 ax 2 ? bx ? c ? 0 的两根1 2b 5 c ?? , ?1 a 2 aax2 ? bx ? c ? 0 可以变形为 x 2 ?5 x ?1 ? 0 2∴b c x? ?0 a a即: x ?1 ?x?2 2点评: 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与二次方程的根之间的联系是解本题的关健, 这也体现了方程思想 在解题中的简单应用. [例 7](06 年高考江苏卷)不等式 log2 ( x ?1 ? 6) ? 3 的解集为 x1 ? x ? ?2 ? 1 ? x 1 解:∵ log2 ( x ? ? 6) ? 3 ,∴0< x ? ? 6 ? 8 ,∴ ? x x ?x ? 1 ? 6 ? 0 ? x ?? ? x ? 0, 或x ? 1 ∴? ? ?? 3 ? 2 2 ? x ? ?3 ? 2 2或x ? 0解得 x ? (?3 ? 2 2, ?3 ? 2 2) ? ?1? 反思:在数的比较大小过程中,要遵循这样的规律,异中求同即先将这些数的部分因式化成相 同的部分,再去比较它们剩余部分,就会很轻易啦.一般在数的比较大小中有如下几种方法: (1) 作差比较法和作商比较法,前者和零比较,后者和 1 比较大小; (2)找中间量,往往是 1,在这些数 中,有的比 1 大,有的比 1 小;,(3)计算所有数的值;(4)选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画出相应的图形; (5)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等等. 四、典型习题导练 1.解不等式x 2 ? 3x ? 2 ?0 x 2 ? 2x ? 33 22. 解不等式 x ? 3x ? 2 x ? 6 3.解不等式 ( x ? 4 x ? 5)(x ? x ? 2) ? 02 2京翰教育 / 高中数学辅导网4. 解不等式 ( x ? 2) 2 ( x ? 1) 3 ( x ? 1)(x ? 2) ? 0 5.解不等式16 ? x ?1 x ?16.k 为何值时,下式恒成立: 7. 解不等式 3x ? 4 ?2 x 2 ? 2kx ? k ?1 4x 2 ? 6x ? 3x ?3 ? 08. 解不等式 2x 2 ? 6x ? 4 ? x ? 2 §5.2 简单的线性规划 一、知识导学 1. 目标函数: P =2x+y是一个含有两个变 量 x 和y 的 函数, 称为目标函数. 2.可行域:约束条件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称为可行域. 3. 整点:坐标为整数的点叫做整点. 4.线性规划问题: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通常称 为线性规划问题.只含有两个变量的简单线性规划问题可用图解法来解决. 5. 整数线性规划:要求量取整数的线性规划称为整数线性规划. 二、疑难知识导析 线性规划是一门研究如何使用最少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去最优地完成科学研究、 工业设 计、经济管理中实际问题的专门学科.主要在以下两类问题中得到应用:一是在人力、物力、 财务等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如何使用它们来完成最多的任务;二是给一项任务,如何合理安 排和规划,能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来完成该项任务. 1.对于不含边界的区域,要将边界画成虚线. 2.确定二元一次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有多种方法,常用的一种方法是“选点法”: 任选一个不在直线上的点,检验它的坐标是否满足所给的不等式,若适合,则该点所在的一 侧即为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否则,直线的另一侧为所求的平面区域.若 直 线 不 过 原点,通 常 选 择 原 点 代入检验. 3. 平 移 直 线 y=-kx +P时,直线必须经过可行域. 4.对于有实际背景的线性规划问题,可行域通常是位于第一象限内的一个凸多边形区 域,此时变动直线的最佳位置一般通过这个凸多边形的顶点. 5.简单线性规划问题就是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解, 无论此类题目是 以什么实际问题提出,其求解的格式与步骤是不变的: (1)寻找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 数; (2)由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做出可行域; (3)在可行域内求目标函数的最优 解. 三、经典例题导讲?x ? y ?1 ? 0 ?2 x ? 3 y ? 6 ? 0 ? [例 1] .画出不等式组 ? 表示的平面区域. x ? y ? 1 ? 0 ? ? ?x ? 2 y ? 2 ? 0京翰教育 / 高中数学辅导网?x ? y ?1 ? 0 ?2 x ? 3 y ? 6 ? 0 ? 错解:如图(1)所示阴影部分即为不等式组 ? 表示的平面区域. ?x ? y ?1 ? 0 ? ?x ? 2 y ? 2 ? 0错因一是实虚线不清,二是部分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弄错了.?x ? y ?1 ? 0 ?2 x ? 3 y ? 6 ? 0 ? 正解:如图(2)所示阴影部分即为不等式组 ? 表示的平面区域. x ? y ? 1 ? 0 ? ? ?x ? 2 y ? 2 ? 0 [例 2] 已知 1 ? x-y ? 2,且 2 ? x+y ? 4,求 4x-2y 的范围. 错解:由于 1 ? x-y ? 2 ①, 2 ? x+y ? 4 ②, ①+② 得 3 ? 2x ? 6 ③ ①×(-1)+② 得:0 ? 2y ? 3 ④. ③×2+④×(-1)得. 3 ? 4x-2y ? 12错因:可行域范围扩大了. 正解:线性约束条件是: ? 令 z=4x-2y, 画出可行域如右图所示,?1 ? x - y ? 2 ?2 ? x ? y ? 4?x - y ? 1 得 A 点坐标(1.5,0.5)此时 z=4×1.5-2×0.5=5. ?x ? y ? 2 ?x - y ? 2 由? 得 B 点坐标(3,1)此时 z=4×3-2×1=10. ?x ? y ? 4 ? 5 ? 4x-2y ? 10由??7 x ? 5 y ? 23 ? 0 ? 2 2 [例 3] 已知 ? x ? 7 y ? 11 ? 0 ,求 x +y 的最值. ?4 x ? y ? 10 ? 0 ? ?7 x ? 5 y ? 23 ? 0 ? 错解:不等式组 ? x ? 7 y ? 11 ? 0 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右图 ?4 x ? y ? 10 ? 0 ?所示 ? ABC 的内部(包括边界) ,京翰教育 / 高中数学辅导网令 z= x +y 由?22?7 x ? 5 y ? 23 ? 0 得 A 点坐标(4,1) , ?4 x ? y ? 10 ? 02 2 2 2此时 z=x +y =4 +1 =17, 由??7 x ? 5 y ? 23 ? 0 得 B 点坐标(-1,-6) , ?4 x ? y ? 10 ? 02 2 2 2此时 z=x +y =(-1) +(-6) =37, 由??x ? 7 y ? 11 ? 0 得 C 点坐标(-3,2) , ?4 x ? y ? 10 ? 02 2 2 2此时 z=x +y =(-3) +2 =13,? x ? ?3 ? x ? ?1 2 2 2 2 时 x +y 取得最大值 37,当 ? 时 x +y 取得最小值 13. ? 当? ?y ? 2 ? y ? ?6错因:误将求可行域内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的平方的最值误认为是求三点 A、B、C 到原点的距 离的平方的最值.?7 x ? 5 y ? 23 ? 0 ? 正解:不等式组 ? x ? 7 y ? 11 ? 0 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 ? ABC 的内部(包括边界) , ?4 x ? y ? 10 ? 0 ?令 z= x +y ,则 z 即为点(x,y)到原点的距离的平方. 由?2 2?7 x ? 5 y ? 23 ? 0 得 A 点坐标(4,1) , ?4 x ? y ? 10 ? 02 2 2 2此时 z=x +y =4 +1 =17, 由??7 x ? 5 y ? 23 ? 0 得 B 点坐标(-1,-6) , ?4 x ? y ? 10 ? 02 2 2 2此时 z=x +y =(-1) +(-6) =37, 由??x ? 7 y ? 11 ? 0 得 C 点坐标(-3,2) , ?4 x ? y ? 10 ? 02 2 2 2此时 z=x +y =(-3) +2 =13, 而在原点处, ??x ? 0 2 2 2 2 ,此时 z=x +y =0 +0 =0, ?y ? 0? x ? ?1 ?x ? 0 2 2 2 2 时 x +y 取得最大值 37,当 ? 时 x +y 取得最小值 0. ? 当? ? y ? ?6 ?y ? 0[例 4]某家具厂有方木料 90m ,五合板 600m ,准备加工成书桌和书橱出售.已知生产每张 3 2 3 2 书桌需要方木料 0.1m ,五合板 2m ,生产每个书橱需要方木料 0.2m ,五合板 1m ,出售一张 书桌可获利润 80 元, 出售一个书橱可获利润 120 元.如果只安排生产书桌, 可获利润多少? 如果只安排生产书橱,可获利润多少?怎样安排生产可使得利润最大? 分析: 数据分析列表 书桌 木料(m ) 五合板(m ) 利润(元/张)2 3 3 2书橱 0.2 1 120资源限制 90 6000.1 2 80京翰教育 / 高中数学辅导网计划生产(张)xy?0.1x ? 0.2 y ? 90 ? 2x ? y ? 600 ? 设生产书桌 x 张,书橱 y 张,利润 z 元,则约束条件为 ? x?N ? ? y?N ?目标函数 z=80x+120y 作出上可行域: 作出一组平行直线 2x+3y=t, 此直线经过点 A(100,400) 2x+y-600=0 时,即合理安排生产,生产书桌 100 张,书橱 400 张,有最 大利润为 A(100,400) zmax=80×100+400×120=56000(元) x+2y-900=0 若只生产书桌,得 0&x≤300,即最多生产 300 张书桌,利 润为 2x+3y=0 z=80×300=24000(元) 若只生产书橱,得 0&y≤450,即最多生产 450 张书橱,利 润为 z=120×450=54000(元) 答:略 [例 5]某钢材厂要将两种大小不同的钢板截成 A、B、C 三种规格,每张钢板可同时截得三种 规格小钢板的块数如下表: A 规格 第一种钢板 第二种钢板 需求 1 1 12 B 规格 2 1 152C 规格 1 3 272每张钢板的面积,第一种为 1m ,第二种为 2 m ,今需要 A、B、C 三种规格的成品 各 12、15、27 块,请你们为该厂计划一下,应该分别截这两种钢板多少张,可以得到 所需的三种规格成品,而且使所用钢板的面积最小?只用第一种钢板行吗? 2 解:设需要截第一种钢板 x 张,第二种钢板 y 张,所用钢板面积为 z m ,则? x ? y ? 12 ? 2 x ? y ? 15 ? 目标函数 z=x+2y ? ? x ? 3 y ? 27 ? ? x, y ? N作出可行域如图 作一组平行直线 x+2y=t,京翰教育 / 高中数学辅导网由?? x ? y ? 12 ? x ? 3 y ? 27可得交点 ? ,? 9 15 ? ?, ?2 2 ?2x+y=15但点 ? ,? 9 15 ? ? 不是可行域内的整点,其附近的整点 ?2 2 ?(4,8)或(6,7)可都使 z 有最小值, 且 zmin=4+2×8=20 或 zmin=6+2×7=20 若只截第一种钢板,由上可知 x≥27,所用钢板面积 x+3y=27 2 最少为 z=27(m ); 若只截第二种钢板,则 y≥ 15 ,最少需要钢板面积 z=2× 2 15=30(m ). 它们都比 zmin 大,因此都不行. 答:略x+y=12 x+2y=0? x ? 4 y ? ?3 ? [例 6]设 z ? 6 x ? 10 y ,式中 x, y 满足条件 ?3 x ? 5 y ? 25 ,求 z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x ? 1 ? 解:由引例可知:直线 l0 与 AC 所在直线平行,则由引例的解题过程知, 当 l 与 AC 所在直线 3x ? 5 y ? 25 ? 0 重合时 z 最大,此时满足条件的最优解有无数多个, 当 l 经过点 B(1,1) 时,对应 z 最小,∴ zmax ? 6x ? 10 y ? 50 , zmin ? 6 ?1 ? 10 ?1 ? 16 .说明:1.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一般在可行域的顶点处取得; 2.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也可在可行域的边界上取得,即满足条件的最优解有无数多 个. 四、典型习题导练 1.画出不等式- x +2y-4<0 表示的平面区域.?x ? y ? 6 ? 0 ?x ? y ? 0 ? 2.画出不等式组 ? 表示的平面区域 y ? 3 ? ? ?x ? 5新疆 学案王新敞?5 x ? 3 y ? 15, ? 3.求 z=3x+5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使式中的 x、y 满足约束条件 ? y ? x ? 1, ? x ? 5 y ? 3. ?4.某工厂用两种不同原料均可生产同一产品, 若采用甲种原料, 每吨成本 1000 元, 运费 500 元,可得产品 90 千克;若采用乙种原料,每吨成本为 1500 元,运费 400 元,可得产品 100 千克,如果每月原料的总成本不超过 6000 元,运费不超过 2000 元,那么此工厂每月最多可 生产多少千克产品? 5.某工厂家具车间造 A、 B 型两类桌子, 每张桌子需木工和漆工两道工序完成.已知木工做一新疆王新敞学案京翰教育 / 高中数学辅导网张 A、B 型桌子分别需要 1 小时和 2 小时,漆工油漆一张 A、B 型桌子分别需要 3 小时和 1 小时;又知木工、漆工每天工作分别不得超过 8 小时和 9 小时,而工厂造一张 A、B 型桌子 分别获利润 2 千元和 3 千元,试问工厂每天应生产 A、B 型桌子各多少张,才能获得利润最 大?新疆王新敞学案? x ? 0, ? y ? 0, ? 6. (06 年高考广东)在约束条件 ? 下,当 3 ? s ? 5 时,目标函数 ? y ? x ? s, ? ? y ? 2 x ? 4.z ? 3x ? 2 y 的最大值的变化范围是A.[6,15] C.[6,8] B.[7,15] D.[7,8] §5.3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 一、知识导学 1.比较法: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它是两个实数大小顺序 和运算性质的直接应用,比较法可分为差值比较法(简称为求差法)和商值比较法(简称为求 商法). (1)差值比较法的理论依据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a-b≥0 ? a≥b; a-b≤0 ? a ≤b”.其一般步骤为:①作差:考察不等式左右两边构成的差式,将其看作一个整体;② 变形:把不等式两边的差进行变形,或变形为一个常数,或变形为若干个因式的积,或变形 为一个或几个平方的和等等, 其中变形是求差法的关键, 配方和因式分解是经常使用的变形 手段;③判断:根据已知条件与上述变形结果,判断不等式两边差的正负号,最后肯定所求 证不等式成立的结论.应用范围:当被证的不等式两端是多项式、分式或对数式时一般使用 差值比较法. + (2)商值比较法的理论依据是:“若a,b∈R ,a/b≥1 ? a≥b;a/b≤1 ? a≤ b”.其一般步骤为:①作商:将左右两端作商;②变形:化简商式到最简形式;③判断商 与 1 的大小关系,就是判定商大于 1 或小于 1.应用范围:当被证的不等式两端含有幂、指 数式时,一般使用商值比较法. 2.综合法:利用已知事实(已知条件、重要不等式或已证明的不等式)作为基础,借助不 等式的性质和有关定理,经过逐步的逻辑推理,最后推出所要证明的不等式,其特点和思路 是“由因导果”,从“已知”看“需知”,逐步推出“结论”.即从已知A逐步推演不等式 成立的必要条件从而得出结论B. 3.分析法:是指从需证的不等式出发,分析这个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进而转化为判 定那个条件是否具备,其特点和思路是“执果索因”,即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 “已知”.用分析法证明书写的模式是:为了证明命题B成立,只需证明命题B1 为真,从 而有?,这只需证明B2 为真,从而又有?,??这只需证明A为真,而已知A为真,故B 必为真.这种证题模式告诉我们,分析法证题是步步寻求上一步成立的充分条件. 4.反证法:有些不等式的证明,从正面证不好说清楚,可以从正难则反的角度考虑,即 要证明不等式A&B,先假设A≤B,由题设及其它性质,推出矛盾,从而肯定A&B.凡涉 及到的证明不等式为否定命题、惟一性命题或含有“至多”、“至少”、“不存在”、“不 可能”等词语时,可以考虑用反证法. 5.换元法:换元法是对一些结构比较复杂,变量较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不甚明了的不等式可京翰教育 / 高中数学辅导网引入一个或多个变量进行代换, 以便简化原有的结构或实现某种转化与变通, 给证明带来新 的启迪和方法.主要有两种换元形式.(1)三角代换法:多用于条件不等式的证明,当所给条 件较复杂,一个变量不易用另一个变量表示,这时可考虑三角代换,将两个变量都有同一个 参数表示.此法如果运用恰当,可沟通三角与代数的联系,将复杂的代数问题转化为三角问 题; (2)增量换元法:在对称式(任意交换两个字母,代数式不变)和给定字母顺序(如a& b&c等)的不等式,考虑用 增量法进行换元, 其目的是通过换元达到减元, 使问题化难为易, 化繁为简.如a+b=1, 可以用a=1-t,b=t或a=1/2+t,b=1/2-t进行换元. 二、疑难知识导析 1.在用商值比较法证明不等式时,要注意分母的正、负号,以确定不等号的方向. 2.分析法与综合法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前者执果索因, 利于思考, 因为它方向明确, 思路自然,易于掌握;后者是由因导果,宜于表述,因为它条理清晰,形式简洁,适合人们 的思维习惯.但是,用分析法探求证明不等式,只是一种重要的探求方式,而不是一种好的 书写形式,因为它叙述较繁,如果把“只需证明”等字眼不写,就成了错误.而用综合法书 写的形式,它掩盖了分析、探索的过程.因而证明不等式时,分析法、综合法常常是不能分 离的.如果使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难以入手时常用分析法探索证题的途径,之后用综合法 形式写出它的证明过程,以适应人们习惯的思维规律.还有的不等式证明难度较大,需一边 分析,一边综合,实现两头往中间靠以达到证题的目的.这充分表明分析与综合之间互为前 提、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辩证统一关系.分析的终点是综合的起点,综合的终点又成为进 一步分析的起点. 3.分析法证明过程中的每一步不一定“步步可逆”,也没有必要要求“步步可逆”,因 为这时仅需寻找充分条件,而不是充要条件.如果非要“步步可逆”,则限制了分析法解决 问题的范围,使得分析法只能使用于证明等价命题了.用分析法证明问题时,一定要恰当地 用好“要证”、“只需证”、“即证”、“也即证”等词语. 4.反证法证明不等式时,必须要将命题结论的反面的各种情形一一加以导出矛盾. 5.在三角换元中,由于已知条件的限制作用,可能对引入的角有一定的限制,应引起高 度重视,否则可能会出现错误的结果.这是换元法的重点,也是难点,且要注意整体思想的 应用. 三、经典例题导讲 [例 1] 已知 a&b(ab ? 0 ),比较1 1 与 的大小. a b 1 1 错解:? a&b(ab ? 0 ),? & . a b错因:简单的认为大数的倒数必定小,小数的倒数必定大.正确的结论是:当两数同号 时,大数的倒数必定小,小数的倒数必定大. 正解:?1 1 b?a ? ? ,又? a&b(ab ? 0 ), a b ab b?a 1 1 ? 0 ,? & . ab a b(1)当 a、b 同号时,即 a&b&0 或 b&a&0 时,则 ab&0,b-a&0, (2)当 a、b 异号时,则 a&0,b&0,1 1 1 1 &0, &0? & . a b a b)[例 2] 当 a、b 为两个不相等的正实数时,下列各式中最小的是(a?b A. 2B. aba2 ? b2 C. 2a ?1 ? b ?1 ?1 ) D. ( 2京翰教育 / 高中数学辅导网错解:所以选 B.a?b a2 ? b2 错因是由于在 、 ab 、 中很容易确定 ab 最小,所以易误选 B.而事 2 2实上三者中最小者,并不一定是四者中最小者,要得到正确的结论,就需要全面比较,不可 遗漏 (a ?1 ? b ?1 ?1 ) 与前三者的大小比较. 2a?b ? 2正解:由均值不等式ab 及 a2+b2 ? 2ab,可知选项 A、B、C 中, ab 最小,而(2 ab a ?1 ? b ?1 ?1 ) = ,由当 a ? b 时,a+b&2 ab ,两端同乘以 ab ,可得(a+b)? ab a?b 2>2ab,?2 ab < ab ,因此选 D. a?b1[例 3] 已知:a&0 , b&0 , a+b=1,求(a+a) +(b+21b) 的最小值.2错解: (a+1 2 1 2 2 2 1 1 2 1 ) +(b+ ) =a +b + 2 + 2 +4≥2ab+ +4≥4 ab ? +4=8, a b ab a b ab∴(a+1 2 1 2 ) +(b+ ) 的最小值是 8. a b2 2错因: 上面的解答中, 两次用到了基本不等式 a +b ≥2ab, 第一次等号成立的条件是 a=b= 第二次等号成立的条件是 ab= 最小值.1 , 21 ,显然,这两个条件是不能同时成立的.因此,8 不是 ab1 1 1 1 1 1 2 2 2 2 2 + 2 +4=( a +b )+( 2 + 2 )+4=[(a+b) -2ab]+[( + ) - ]+4 2 a b ab a b a b 1 = (1-2ab)(1+ 2 2 )+4, a b a?b 2 1 1 1 1 1 由 ab≤( )= 得:1-2ab≥1- = , 且 2 2 ≥16,1+ 2 2 ≥17, 2 4 2 2 a b a b 1 25 1 ∴原式≥ ×17+4= (当且仅当 a=b= 时,等号成立), 2 2 2 1 2 1 2 25 ∴(a + ) + (b + ) 的最小值是 . 2 a b [例 4] 已知 0 & x & 1, 0 & a & 1,试比较 | loga (1 ? x) | 和| loga (1 ? x) | 的大小.正解:原式= a +b +2 2解法一: | loga (1 ? x) |2 ? | loga (1 ? x) |2 ? ?loga (1 ? x) ? loga (1 ? x)??loga (1 ? x) ? loga (1 ? x)?? log a (1 ? x 2 ) log a∵0 & 1 ? x & 1,21? x 1? x 0? 1? x ?1 1? x∴ log a (1 ? x ) log a21? x ?0 1? x京翰教育 / 高中数学辅导网∴ | loga (1 ? x) |? | loga (1 ? x) | 解法二:loga (1 ? x) 1 1? x ? log1? x (1 ? x) ? ? log1? x (1 ? x) ? log1? x ? log1? x loga (1 ? x) 1? x 1? x2? 1 ? log1? x (1 ? x 2 )∵0 & 1 ? x & 1, 1 + x & 1, ∴ ? log1? x (1 ? x 2 ) ? 02∴ 1 ? log1? x (1 ? x 2 ) ? 1∴ | loga (1 ? x) |? | loga (1 ? x) |解法三:∵0 & x & 1, ∴0 & 1 ? x & 1, 1 & 1 + x & 2, ∴ loga (1 ? x) ? 0,loga (1 ? x) ? 0∴左 ? 右 = loga (1 ? x) ? loga (1 ? x) ? loga (1 ? x 2 ) ∵0 & 1 ? x & 1, 且 0 & a & 1 ∴ loga (1 ? x 2 ) ? 02∴ | loga (1 ? x) |? | loga (1 ? x) | [例 5]已知 x = a + b ,y = c + d ,且所有字母均为正,求证:xy≥ac + bd 证:证法一(分析法)∵a, b, c, d, x, y 都是正数 ∴要证:xy≥ac + bd 2 2 只需证:(xy) ≥(ac + bd) 2 2 2 2 2 2 2 2 即:(a + b )(c + d )≥a c + b d + 2abcd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展开得:a c + b d + a d + b c ≥a c + b d + 2abcd 2 2 2 2 即:a d + b c ≥2abcd 由基本不等式,显然成立 ∴xy≥ac + bd 证法二(综合法)xy = a 2 ? b 2 c 2 ? d 2 ?2 2 2 2 2 2a 2c 2 ? b2c 2 ? a 2 d 2 ? b2 d 2(ac ? bd ) 2 ? ac ? bd2 2 2 2 ≥ a c ? 2abcd ? b d ?证法三(三角代换法) 2 2 2 ∵x = a + b ,∴不妨设 a = xsin?, b = xcos? y2 = c2 + d2 c = ysin?, d = ycos? ∴ac + bd = xysin?sin? + xycos?cos? = xycos(? ? ?)≤xy [例 6] 已知 x & 0,求证: x ?1 ? x1 1 x? x?5 2证:构造函数 f ( x) ? x ?1 1 ( x ? 0) 则 x ? ? 2 , 设 2≤?&? x x京翰教育 / 高中数学辅导网由 f (?) ? f (?) ? ? ? 显然 ∵2≤?&?? 1 1 ? (? ? ?)(?? ? 1) 1 1 ? (? ? ) ? (? ? ?) ? ? ?? ? ?? ?? ? ? ?? ? ?5 2∴? ? ? & 0, ?? ? 1 & 0, ?? & 0 ∴上式 & 0∴f (x)在 [2,??) 上单调递增,∴左边 ? f (2) ? 四、典型习题导练 1.比较(a+3)(a-5)与(a+2) (a-4)的大小. 2.已知 a,b,c,d 都是正数,求证:(ab ? cd )(ac ? bd) ? 4abcd3.已知 x & 0 , y & 0,2x + y = 1,求证:1 1 ? ? 3? 2 2 x y4.若 x 2 ? y 2 ? 1 ,求证: | x 2 ? 2xy ? y 2 |?25.若 x & 1,y & 1,求证: xy ? 1 ? ( x ? 1)( y ? 1) 6.证明:若 a & 0,则 a ?21 1 ? 2 ? a? ?2 2 a a§5.4 不等式的应用一、基础知识导学 1.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如果 a1,a2∈R ,那么+a?b ? ab . 22.求函数定义域、值域、方程的有解性、判断函数单调性及单调区间,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等.这些问题一般转化为解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或证明不等式. 3.涉及不等式知识解决的实际应用问题, 这些问题大体分为两类: 一是建立不等式解不等式; 二是建立函数式求最大值或最小值. 二、疑难知识导析 不等式既属数学的基础知识, 又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工具, 在解决函数定义域、 值域、 单调性、恒成立问题、方程根的分布、参数范围的确定、曲线位置关系的讨论、解析几何、 立体几何中的最值等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 特别是近几年来, 高考试题带动了一大批实际应 用题问世,其特点是: 1.问题的背景是人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如“物价、税收、销售收入、市场信息”等, 题目往往篇幅较长. 2.函数模型除了常见的“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幂函数、指 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等标准形式外,又出现了以“函数 b b y ? ax ? , y ? ax2 ? , y ? k[(a ? b) x(c ? ax)(d ? bx)] ” x x 为模型的新的形式. 三 经典例题导讲京翰教育 / 高中数学辅导网[例 1]求 y=x2 ? 5 x2 ? 4x2 ? 5的最小值.错解:? y=x ?42? x2 ? 4 ?1 x ?42?2x2 ? 4 ?1 x ?42=2? y 的最小值为 2.错因:等号取不到,利用均值定理求最值时“正、定、等”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正解:令 t= x 2 ? 4 ,则 t ? 2 ,于是 y= t ? , (t ? 2) 由于当 t ? 1 时,y= t ?1 t1 5 是递增的,故当 t=2 即 x=0 时,y 取最小值 . 2 t2 2[例 2]m 为何值时,方程 x +(2m+1)x+m -3=0 有两个正根. 错解: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2m ? 1 ? 02 ?m ? 3 ? 0? m ? ? 3 ,因此当 m ? ? 3 时,原方程有两个正根. 错因:忽视了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根的条件,即判别式大于等于 0.13 ? ?m ? ? 4 ?? ? (2m ? 1) ? 4(m ? 3) ? 0 ? ? 1 ? ? ?m ? ? 正解:由题意: ?2m ? 1 ? 0 2 ? 2 ? ?m ? 3 ? 0 ?m ? ? 3或m ? 3 ? ?2 2??13 13 ? m ? ? 3 , 因此当 ? ? m ? ? 3 时,原方程有两个正根. 4 4[例 3]若正数 x,y 满足 6x ? 5y ? 36 ,求 xy 的最大值. 解:由于 x,y 为正数,则 6x,5y 也是正数,所以6x ? 5 ? 6 x ? 5 y ? 30xy 2当且仅当 6x=5y 时,取“=”号. 因 6x ? 5y ? 36 ,则 30xy ?36 54 54 ,即 xy ? ,所以 xy 的最大值为 . 2 5 5[例 4] 已知:长方体的全面积为定值 S,试问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时,它的体 积最大,求出这个最大值. 分析:经过审题可以看出,长方体的全面积 S 是定值.因此最大值一定要用 S 来表示.首要 问题是列出函数关系式.设长方体体积为 y,其长、宽、高分别为 a,b,c,则 y=abc.由 2 于 a+b+c 不是定值,所以肯定要对函数式进行变形.可以利用平均值定理先求出 y 的最大 值,这样 y 的最大值也就可以求出来了. 解:设长方体的体积为 y,长、宽、高分别是为 a,b,c,则 y=abc,2ab+2bc+2ac=S. 而 2 2 y =(abc) =(ab) (bc) (ac)京翰教育 / 高中数学辅导网当且仅当 ab=bc=ac,即 a=b=c 时,上式取“=”号,y 有最小值2答: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等于6s s 6s 时体积的最大值为 . 6 36说明:对应用问题的处理,要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列好函数关系式是求解问题 的关健. 四、典型习题导练 3 2 1.某工厂要建造一个长方体无盖贮水池,其容积为 4800m ,深为 3m,如果池底每 1m 的造价 2 为 150 元,池壁每 1m 的造价为 120 元,问怎样设计水池能使总造价最低,最低总造价是多 少元? 2.证明:通过水管放水,当流速相同时,如果水管截面的周长相等,那么截面是圆的水管比 截面是正方形的水管流量大. 3.在四面体 P-ABC 中,∠APB=∠BPC=∠CPA=90°,各棱长的和为 m, 求这个四面体体积的最大值. 4. 设函数 f(x)=ax +bx+c 的图象与两直线 y=x,y=-x,均不相 交,试证明对一切 x ? R 都有 | ax2 ? bx ? c |?1 . 4| a|25.青工小李需制作一批容积为 V 的圆锥形漏斗,欲使其用料最省,问漏斗高与漏斗底面半 径应具有怎样的比例? 6.轮船每小时使用燃料费用(单位:元)和轮船速度(单位:海里/时)的立方成正比.已知 某轮船的最大船速是 18 海里/时, 当速度是 10 海里/时时, 它的燃料费用是每小时 30 元, 其余费用(不论速度如何)都是每小时 480 元,如果甲、乙两地相距 1000 海里,求轮船从甲 地行驶到乙地,所需的总费用与船速的函数关系,并问船速为多少时,总费用最低? 5.5 一、基础知识导学 1. 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2. 合情推理:根据已有的事实和正确的结论(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实验和实践的 结果,以及个人的经验和直觉等推测某些结果的推理过程.归纳、类比是合情推理常用 的思维方法. 推理与证明京翰教育 / 高中数学辅导网3. 归纳推理:根据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这类事物的所有对象都具有这 种性质的推理. 4. 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⑴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性质;⑵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 推出一个明确表达的一般性命题(猜想). 5. 类比推理:根据两类不同事物之间具有某些类似性,推出其中一类事物具有另一类事物 类似的性质的推理. 6. 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⑴找出两类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或一致性;⑵从一类事物的性质去 推测另一类事物的性质,得出一个明确的命题(猜想). 7. 演绎推理:根据一般性的真命题导出特殊性命题为真的推理. 8. 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 9. 分析法:从原因推导到结果的思维方法. 10. 综合法:从结果追溯到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的思维方法. 11. 反证法:判定非 q 为假,推出 q 为真的方法. 12. 应用反证法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⑴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⑵做出与命题结论相矛盾 的假定;⑶由假定出发,应用正确的推理方法,推出矛盾的结果;⑷间接证明命题为真. 13. 数学归纳法:设{pn}是一个与自然数相关的命题集合,如果⑴证明起始命题 p1 成立; ⑵在假设 pk 成立的前提上,推出 pk+1 也成立,那么可以断定, {pn}对一切正整数成立. 14. 数学归纳法的步骤:(1)证明当(如或 2 等)时,结论正确;(2)假设时结论正确,证明时结论也正确.二、疑难知识导析 1.归纳推理是根据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 推出这类事物的所有对象都具有这种 性质的推理. 而类比推理是根据两类不同事物之间具有某些类似性, 推出其中一类事物具有另一类事 物类似的性质的推理. 2. 应用反证法证明命题的逻辑依据:做出与命题结论相矛盾的假定,由假定出发,应用正 确的推理方法,推出矛盾的结果 3.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方法,归纳推理是一种推理方法. 三、经典例题导讲 [例1] { an }是正数组成的数列,其前n项和为 sn ,并且对于所有的自然数 n , an 与2的等差 中项等于 sn 与2的等比中项. (1)写出数列{ an }的前3项; (2)求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写出推证过程); 错解:由(1)猜想数列{ an }有通项公式 an =4 n -2.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是京翰教育 / 高中数学辅导网an =4 n -2. ( n ∈N).①当 n =1时,因为4×1-2=2,又在(1)中已求出 a1 =2,所以上述结论成立. ②假设n=k时结论成立,即有 ak =4 k -2.由题意,有 将 ak =4 k -2代入上式,得 2k ?ak ? 2 ? 2s k 22sk ,解得sk ? 2k 2由题意,有a k ?1 ? 2 ? 2s k ?1 , s k ?1 ? s k ? a k ?1 2将 sk ? 2k 2 代入,化简得2 2 ak ?1 ? 4ak ?1 ? 4 ? 16k ? 0解得 ak ?1 ? 2 ? 4k .∴ ak ?1 ? 2 ? 4k ? 4(k ? 1) ? 2 这就是说,当n=k+1时,上述结论成立. 根据①、②,上述结论对所有的自然数n成立. 错因在于解题过程中忽视了取值的取舍. 正解:由(1)猜想数列{an}有通项公式an=4n-2. 猜想数列{ an }有通项公式 an =4 n -2.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是an =4 n -2. ( n ∈N).①当 n =1时,因为4×1-2=2,又在(1)中已求出 a1 =2,所以上述结论成立. ②假设n=k时结论成立,即有 ak =4 k -2.由题意,有 将 ak =4 k -2代入上式,得 2k ?ak ? 2 ? 2s k 22sk ,解得sk ? 2k 2由题意,有a k ?1 ? 2 ? 2s k ?1 , s k ?1 ? s k ? a k ?1 2将 sk ? 2k 2 代入,化简得京翰教育 / 高中数学辅导网2 2 ak ?1 ? 4ak ?1 ? 4 ? 16k ? 0解得 ak ?1 ? 2 ? 4k .由 ak ?1 ? 0 ∴ ak ?1 ? 2 ? 4k ? 4(k ? 1) ? 2 这就是说,当n=k+1时,上述结论成立. 根据①、②,上述结论对所有的自然数n成立. [例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于任意自然数 ,错解:证明:假设当 即 那么当( k ? N)时,等式成立, , 时,这就是说,当时,等式成立.可知等式对任意 k ? N 成立. 错因在于推理不严密,没有证明当 正解:证明:(1)当 (2)假设当 即 那么当 时, 时,左式 ( 的情况 . ,右式 )时,等式成立, , ,所以等式成立.京翰教育 / 高中数学辅导网这就是说,当时,等式成立.由(1)、(2),可知等式对任意 k ? N 成立.[例 3] 是否存在自然数 m , 使得 对任意自然数 , 都能被 整除,若存在,求出的最大值,并证明你的结论;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分析 本题是开放性题型,先求出 f (1) , f ( 2) , f (3) ?再归纳、猜想、证明. 解: , , , ?? 猜想, (1)当 能被 36 整除,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如下: 时, ,能被 36 整除. 能被 36 整除.(2)假设当 n ? k ,( k ? N)时, 那么,当 时,由归纳假设, 当 为自然数时, ∴ 这就是说当能被 36 整除, 为偶数,则 能被 36 整除.能被 36 整除, 时命题成立. , f ( n) 都能被 36 整除. 整除,所以 36 为最大.由(1)、(2)对任意 当取大于 36 的自然数时, f (1) ? 36 不能被京翰教育 / 高中数学辅导网xy ? 1( x ? 0, y ? 0) 与直线 y ? x 的交点, [例 4] 设点 A1 是曲线 C: 过 A1 点作直线 y ? x的垂线交 轴于 B1 ,过 B1 点作直线 y ? x 的平行线交曲线 C 于 A2 ,再过 A2 点作 B1 A2 的 垂线作交 X 轴于 B2 ,如此继续下去可得到一系列的点 的横坐标 的通项公式. , ,?, ,?如图,试求分析 本题并没有指明求 通过寻求 解:解法一 直线 直线 与通项公式的方法,可用归纳――猜想――证明的方法,也可以 的通项公式. , , 令 与 )联立,解得 ,得 ,所以点 ( ),解得的递推关系式求 与 (的方程为 的方程为 , 所以点 (联立,消元得 , ). ,直线 令的方程为 ,得 ?? ,所以点同样可求得点(,0)由此推测(,0),即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当 即 时,由 点的坐标为( ,0),,所以命题成立. 时命题成立, ,0),则当 时,(2)假设当 即京翰教育 / 高中数学辅导网由于直线 把它与 消去 ∴ 可得 (的方程为 ,, )联立, ( ),于是 即点 ∴ 直线 令 即 ∴ 当 解法二 设点 建立 由数列 , 与 得, 点的坐标为( ,0) 的坐标为( 的方程为 , ).时,命题成立. 的坐标分别为( 的递推关系 是等差数列,且 ( ), ,0)、( ,即 ,公差 . ,0), ,可求得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自然数 n 有关的几何命题, 由 k 过渡到 k+1 常利用几何图形来分 析图形前后演变情况. [例 5] 有 n 个圆,其中每两个圆都相交于两点,并且每三个圆都不相交于同一点,求证: 这 n 个圆把平面分成 f(n)=n -n+2 个部分. 证明①当 n=1 时,即一个圆把平面分成二个部分 f(1)=2 又 n=1 时,n -n+2=2,∴命题成立 ②假设 n=k 时,命题成立,即 k 个圆把平面分成 f(k)=k -k+2 个 部分,那么设第 k+1 个圆记⊙O,由题意,它与 k 个圆中每个圆京翰教育 /2 2 2 高中数学辅导网交于两点,又无三圆交于同一点,于是它与其它 k 个圆相交于 2k 个点.把⊙O 分成 2k 条弧而每条弧把原区域分成 2 块,因此这平 面的总区域增加 2k 块,即 f(k+1)=k -k+2+2k=(k+1) -(k+1)+2 即 n=k+1 时命题成立. 由①②可知对任何 n∈N 命题均成立. 说明: 本题如何应用归纳假设及已知条件,其关键是分析 k 增加“1”时,研究第 k+1 个 圆与其它 k 个圆的交点个数问题. [例 6] 已知 n≥2,n∈N2 2②假设 n=k 时,原不等式成立.京翰教育 / 高中数学辅导网由①②可知,对任何 n∈N(n≥2),原不等式均成立.四、典型习题导练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1+2+3+?+( n +3)= 当 n =1 时,左边应为____________. 2.已知数列{ an }的前 n 项和 sn ? 2n ? an ,则{ an }的前四项依次为_______,猜想( n ? 3)( n ? 4) ( n N)”, 2an =__________.3.已知数列 {an } 的各项都是正数 , 且满足 : a 0 ? 1, a n ?1 ? 证明 an ? an?1 ? 2, n ? N . 4.已知不等式1 a n , (4 ? a n ), n ? N . 21 1 1 1 ? ? ? ? ? [log 2 n], 其中 n 为大于 2 的整数, [log2 n] 表示不超过 2 3 n 2设 数 列 {an } 的 各 项 为 正 , 且 满 足log2 n 的 最 大 整 数 .a1 ? b(b ? 0), an ?2b nan?1 , n ? 3,4,5,? . , n ? 2,3,4,? 证明 a n ? 2 ? b[log2 n] n ? an?15. 自然状态下的鱼类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为持续利用这一资源,需从宏观上考察其再生能 * 力及捕捞强度对鱼群总量的影响. 用 xn 表示某鱼群在第 n 年年初的总量,n∈N ,且 x1>0. 2 不考虑其它因素,设在第 n 年内鱼群的繁殖量及捕捞量都与 xn 成正比,死亡量与 xn 成正比, 这些比例系数依次为正常数 a,b,c. (1)求 xn+1 与 xn 的关系式; (2)猜测:当且仅当 x1,a,b,c 满足什么条件时,每年年初鱼群的总量保持不变? * (3)设 a=2,c=1,为保证对任意 x1∈(0,2) ,都有 xn>0,n∈N ,则捕捞强度 b 的 最大允许值是多少?证明你的结论.京翰教育 /
高中数学典型例题解析不等式5_高三数学_数学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高中数学典型例题解析不等式5_高三数学_数学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高中数学不等式典型例题解析_数学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高三一轮复习1...2 x ? 3 ? 0 的解集是___ 三.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例题 5 解不等式 5...高中数学典型例题解析:第五章 不等式_高一数学_数学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高中数学典型例题解析 第五章一、知识导学 1. 一元一次不等式 ax&b 不等式 §5.1 ...专题复习:高中数学必修5基本不等式经典例题(教师用)_数学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分析:这是一个二元函数的最值问题,通常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消元,转化为一元...高中数学常见不等式典型例题解析_数学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概念、方法、题型、易...a 的取值范围是 n ___ (答: [ ?2, ) ); 2 (5)若不等式 x ? 2mx...必修五不等式知识点&典型例题_数学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不等式精品学案高中...2013年注会经济法统考真题 2013年注会设计统考真题及答案67份文档
九妖笑话 2014...高中数学不等式典型例题解析_高三数学_数学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不等式一.不等式...1 对于任意正整数 n 恒成立,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___ n 2 (5)若不等式...高中不等式所有知识及典型例题(超全)_高一数学_数学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一.不...分析法;4.平方法;5.分子(或分母)有理化; 6.利用函数的单调性;7.寻找中间...高中数学典型例题解析:第五章 不等式_数学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学得好不如学得巧!掌握典型例题,突破高考重难!第五章一、知识导学 1. 一元一次不等式 ax&b ...2015.6 专题复习:高中数学必修5基本不等式经典例题(非常好的讲义)_数学_高中教育...分析:这是一个二元函数的最值问题,通常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消元,转化为一元...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数学论文题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