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顶灯调光调色功率器电路中每个元器件的大小功率,是根据负载的功率来决定的吗?具体怎么计算?通俗一点比如⋯

> 问题详情
一调光台灯由单相交流调压电路供电,设该台灯可看作电阻负载,在α=0时输出功率为最大值,试求功率为最大输出功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一调光台灯由单相交流调压电路供电,设该台灯可看作电阻负载,在α=0时输出功率为最大值,试求功率为最大输出功率的80%,50%时的开通角α。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在LC正弦波振荡电路中,不用通用型集成运算放大器作放大电路的原因是其上限截止频率太低,难以产生高频振荡信号。
)2当集成运放工作在非线性区时,输出电压不是高电平,就是低电平。
)3一般情况下,电压比较器的集成运算放大器工作在开环状态,或者引入了正反馈。
我有更好的答案
相关考试课程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选择支付方式:
支付宝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请您不要关闭此页面,支付完成后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您!升级VIP会员成功
常用邮箱:
用于找回密码
确认密码:当前位置:
LED驱动器:选择匹配具体应用的最佳架构
为了驱动LED,工程师可以从琳琅满目的驱动器架构中挑选,然而每一架构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针对具体应用的适应能力有好有坏。选择驱动器架构时需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成本占据首要位置,其次是隔离、调光、闪烁、色温、功率因数、可靠性、热管理等问题。
  功率因数基础知识  当输入电压和电流同相,输入电压和电流波形一致时,功率因数为理想的&1&。当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波形之间的相位差增大时,功率因数将下降,系统效率也将降低。但是,升压转换器内置了电流波形控制功能,它能跟踪输入电压波形,从而维持近乎为1的功率因数。  为了提高功率因数,可以在初级侧驱动器电路和控制电路之前增加一个两级功率因数校正(PFC)升压电路(图3)。PFC电路还消除了因2倍线路频率而导致的闪烁问题。在示例中,输出级采用了反激转换器,为iW3616的驱动器电路提供隔离。该驱动器芯片采用的初级侧检测技术,在不使用次级侧反馈电路的情况下,实现了卓越的线路电压和LED负载电流调节,同时消除了光隔离器反馈环路。此外,iW3616的实时周期波形分析技术还提高了调光器的设置响应速度。数字控制环路在无需环路补偿器件的情况下,也能保持整体工作条件的稳定。  图3:通过在iW3616数字功率控制器中增加两级功率因数校正升压电路,可以让驱动器电路实现无闪烁调光和极高的功率因数(&0.95)。  PFC也可以在单级初级侧驱动和控制电路中实现。在此类系统中,驱动器通过调制输入阻抗控制输入电流波形,从而调节功率因数。  两级PFC架构在有效消除输出纹波的同时,实现了近乎完美的PFC,因此可大幅改善LED灯中的闪烁问题。但是,两级升压电路需要更多元器件,因此实现成本也较高。与此相比,虽然具备PFC功能的单级驱动器通过调制输入阻抗提高了功率因数,但随着功率因数的升高,输出纹波(闪烁)也将增多。为了补偿,必须通过提高外部电容值来减少闪烁。在不需要PFC调节的情况下,简单的单级初级侧驱动器可采用传统的反激转换器架构来降低成本。  很多应用还要求驱动器电路能够对接调光器,但由于市场上已经存在多种调光技术&TRIAC型前沿和后沿调光器、复杂的电子调光器,以及低压(0V~10V)线性控制或脉宽调制亮度控制调光器(主要用于商用系统中)&工程师必须解决很多问题。新型数字化解决方案能够分析出调光器的类型,然后运用经过优化的算法控制调光。此类解决方案还能消除因短脉冲信号干扰而导致的闪烁。与此相比,传统的TRIAC型调光器易受误触发的影响,并有可能产生不平衡的半周期输出。  所有TRIAC型调光器都有最小保持电流要求,以保持TRIAC导通,但并非所有的LED驱动器电路都具备调光能力。对于那些有调光能力的LED驱动器电路,驱动器必须载入调光器,以保持TRIAC持续导通。虽然较高的负载可提高调光器的兼容性,但其高负载电流将降低电路效率。为了重新提高效率,可以用一个BJT或MOSFET替代驱动器的负载电阻,让驱动器自动校准泄放电流,以确保安全工作区的精准电流控制,并利用升压/PFC电路现有的BJT或MOSFET降低成本。  方案选择  由于面临众多选择,工程师通常需要仔细比较,整理出LED驱动解决方案应该具备的最佳功能组合。基本的决定因素可能首先是调光或非调光和功耗要求。之后,其他需求可能包括:有PFC或无PFC(取决于应用)、尺寸要求(解决方案是否适合具体的空间或印刷区域)、可靠性/工作寿命、可容忍的闪烁量(越低越好)。
&&&&&&&&&&
本文由入驻OFweek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OFweek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邮箱/用户名:
忘记密码?
用其他账号登录: QQ
请输入评论
广东省/深圳市
四川省/成都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北京市/海淀区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惠州市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技术小站:
厂商活动:
地点:苏州
时间:9月27日 14:00 - 17:00
地点:北京
时间:10月14日 13:00 - 17:30
地点:北京
时间:10月16日 14:00 - 17:00
地点:深圳
时间:11月8日 13:00 - 17:30
零基础快速成为Android项目开发工程师
ARM裸机开发实战(第1期加强版)
张飞硬件设计与开发视频教程
从0到1自己动手写嵌入式操作系统
张飞电子视频全套共十部
移入鼠标可放大二维码
功率放大电路用途详解 - 全文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作者:佚名日 13:47
[导读] 放大器有交流放大器和直流放大器。交流放大器又可按频率分为低频、中源和高频;接输出信号强弱分成电压放大、功率放大等。此外还有用集成运算放大器和特殊晶体管作器件的放大器。它是电子电路中最复杂多变的电路。
  放大器有交流放大器和直流放大器。交流放大器又可按频率分为低频、中源和高频;接输出信号强弱分成电压放大、功率放大等。此外还有用集成运算放大器和特殊晶体管作器件的放大器。它是电子电路中最复杂多变的电路。但初学者经常遇到的也只是少数几种较为典型的放大电路。
  读放大电路图时也还是按照&逐级分解、抓住关键、细致分析、全面综合&的原则和步骤进行。首先把整个放大电路按输入、输出逐级分开,然后逐级抓住关键进行分析弄通原理。放大电路有它本身的特点:一是有静态和动态两种工作状态,所以有时往往要画出它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才能进行分析;二是电路往往加有负反馈,这种反馈有时在本级内,有时是从后级反馈到前级,所以在分析这一级时还要能&瞻前顾后&。在弄通每一级的原理之后就可以把整个电路串通起来进行全面综合。
张飞学好硬件电路设计系列课程:三极管、MOS、运放,点击图片立即去学习-&&
  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常见的放大电路:
  低频电压放大器
  低频电压放大器是指工作频率在 20 赫~ 20 千赫之间、输出要求有一定电压值而不要求很强的电流的放大器。
  ( 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图 1 ( a )是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C1 是输入电容, C2 是输出电容,三极管 VT 就是起放大作用的器件, RB 是基极偏置电阻 ,RC 是集电极负载电阻。 1 、 3 端是输入, 2 、 3 端是输出。 3 端是公共点,通常是接地的,也称&地&端。静态时的直流通路见图 1 ( b ),动态时交流通路见图 1 ( c )。电路的特点是电压放大倍数从十几到一百多,输出电压的相位和输入电压是相反的,性能不够稳定,可用于一般场合。
  ( 2 )分压式偏置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图 2 比图 1 多用 3 个元件。基极电压是由 RB1 和 RB2 分压取得的,所以称为分压偏置。发射极中增加电阻 RE 和电容 CE , CE 称交流旁路电容,对交流是短路的; RE 则有直流负反馈作用。所谓反馈是指把输出的变化通过某种方式送到输入端,作为输入的一部分。如果送回部分和原来的输入部分是相减的,就是负反馈。图中基极真正的输入电压是 RB2 上电压和 RE 上电压的差值,所以是负反馈。由于采取了上面两个措施,使电路工作稳定性能提高,是应用最广的放大电路。
  ( 3 )射极输出器
  图 3 ( a )是一个射极输出器。它的输出电压是从射极输出的。图 3 ( b )是它的交流通路图,可以看到它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这个图中,晶体管真正的输入是 V i 和 V o 的差值,所以这是一个交流负反馈很深的电路。由于很深的负反馈,这个电路的特点是:电压放大倍数小于 1 而接近 1 ,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同相,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失真小,频带宽,工作稳定。它经常被用作放大器的输入级、输出级或作阻抗匹配之用。
  ( 4 )低频放大器的耦合
  一个放大器通常有好几级,级与级之间的联系就称为耦合。放大器的级间耦合方式有三种: ①RC 耦合,见图 4 ( a )。优点是简单、成本低。但性能不是最佳。 ② 变压器耦合,见图 4 ( b )。优点是阻抗匹配好、输出功率和效率高,但变压器制作比较麻烦。 ③ 直接耦合,见图 4 ( c )。优点是频带宽,可作直流放大器使用,但前后级工作有牵制,稳定性差,设计制作较麻烦。
  功率放大器
  能把输入信号放大并向负载提供足够大的功率的放大器叫功率放大器。例如收音机的末级放大器就是功率放大器。
  ( 1 )甲类单管功率放大器
  图 5 是单管功率放大器, C1 是输入电容, T 是输出变压器。它的集电极负载电阻 Ri& 是将负载电阻 R L 通过变压器匝数比折算过来的:
  RC&= ( N1 N2 ) 2 RL=N 2 RL
  负载电阻是低阻抗的扬声器,用变压器可以起阻抗变换作用,使负载得到较大的功率。
  这个电路不管有没有输入信号,晶体管始终处于导通状
  ,静态电流比较大,困此集电极损耗较大,效率不高,大约只有 35 %。这种工作状态被称为甲类工作状态。这种电路一般用在功率不太大的场合,它的输入方式可以是变压器耦合也可以是 RC 耦合。
  ( 2 )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
  图 6 是常用的乙类推挽功率放大电路。它由两个特性相同的晶体管组成对称电路,在没有输入信号时,每个管子都处于截止状态,静态电流几乎是零,只有在有信号输入时管子才导通,这种状态称为乙类工作状态。当输入信号是正弦波时,正半周时 VT1 导通 VT2 截止,负半周时 VT2 导通 VT1 截止。两个管子交替出现的电流在输出变压器中合成,使负载上得到纯正的正弦波。这种两管交替工作的形式叫做推挽电路。
  乙类推挽放大器的输出功率较大,失真也小,效率也较高,一般可达 60 %。
  ( 3 ) OTL 功率放大器
  目前广泛应用的无变压器乙类推挽放大器,简称 OTL 电路,是一种性能很好的功率放大器。为了
  易于说明,先介绍一个有输入变压器没有输出变压器的 OTL 电路,如图 7 。
  这个电路使用两个特性相同的晶体管,两组偏置电阻和发射极电阻的阻值也相同。在静态时, VT1 、 VT2 流过的电流很小,电容 C 上充有对地为 1 2 E c 的直流电压。在有输入信号时,正半周时 VT1 导通, VT2 截止,集电极电流 i c1 方向如图所示,负载 RL 上得到放大了的正半周输出信号。负半周时 VT1 截止, VT2 导通,集电极电流 i c2 的方向如图所示, RL 上得到放大了的负半周输出信号。这个电路的关键元件是电容器 C ,它上面的电压就相当于 VT2 的供电电压。
  以这个电路为基础,还有用三极管倒相的不用输入变压器的真正 OTL 电路,用 PNP 管和 NPN 管组成的互补对称式 OTL 电路,以及最新的桥接推挽功率放大器,简称 BTL 电路等等。
  直流放大器
  能够放大直流信号或变化很缓慢的信号的电路称为直流放大电路或直流放大器。测量和控制方面常用到这种放大器。
  ( 1 )双管直耦放大器
  直流放大器不能用 RC 耦合或变压器耦合,只能用直接耦合方式。图 8 是一个两级直耦放大器。直耦方式会带来前后级工作点的相互牵制,电路中在 VT2 的发射极加电阻 R E 以提高后级发射极电位来解决前后级的牵制。直流放大器的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零点漂移。所谓零点漂移是指放大器在没有输入信号时,由于工作点不稳定引起静态电位缓慢地变化,这种变化被逐级放大,使输出端产生虚假信号。放大器级数越多,零点漂移越严重。所以这种双管直耦放大器只能用于要求不高的场合。
  ( 2 )差分放大器
  解决零点漂移的办法是采用差分放大器,图 9 是应用较广的射极耦合差分放大器。它使用双电源,其中 VT1 和 VT2 的特性相同,两组电阻数值也相同, R E 有负反馈作用。实际上这是一个桥形电路,两个 R C 和两个管子是四个桥臂,输出电压 V 0 从电桥的对角线上取出。没有输入信号时,因为 RC1=RC2 和两管特性相同,所以电桥是平衡的,输出是零。由于是接成桥形,零点漂移也很小。
  差分放大器有良好的稳定性,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
  集成运算放大器
  集成运算放大器是一种把多级直流放大器做在一个集成片上,只要在外部接少量元件就能完成各种功能的器件。因为它早期是用在模拟计算机中做加法器、乘法器用的,所以叫做运算放大器。它有十多个引脚,一般都用有 3 个端子的三角形符号表示,如图 10 。它有两个输入端、 1 个输出端,上面那个输入端叫做反相输入端,用& & &作标记;下面的叫同相输入端,用&+&作标记。
  集成运算放大器可以完成加、减、乘、除、微分、积分等多种模拟运算,也可以接成交流或直流放大器应用。在作放大器应用时有:
  ( 1 )带调零的同相输出放大电路
  图 11 是带调零端的同相输出运放电路。引脚 1 、 11 、 12 是调零端,调整 RP 可使输出端( 8 )在静态时输出电压为零。 9 、 6 两脚分别接正、负电源。输入信号接到同相输入端( 5 ),因此输出信号和输入信号同相。放大器负反馈经反馈电阻 R2 接到反相输入端( 4 )。同相输入接法的电压放大倍数总是大于 1 的。
  ( 2 )反相输出运放电路
  也可以使输入信号从反相输入端接入,如图 12 。如对电路要求不高,可以不用调零,这时可以把 3 个调零端短路。
  输入信号从耦合电容 C1 经 R1 接入反相输入端,而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 R3 接地。反相输入接法的电压放大倍数可以大于 1 、等于 1 或小于 1 。
  ( 3 )同相输出高输入阻抗运放电路
  图 13 中没有接入 R1 ,相当于 R1 阻值无穷大,这时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等于 1 ,输入阻抗可达几百千欧。
  放大电路读图要点和举例
  放大电路是电子电路中变化较多和较复杂的电路。在拿到一张放大电路图时,首先要把它逐级分解开,然后一级一级分析弄懂它的原理,最后再全面综合。读图时要注意: ① 在逐级分析时要区分开主要元器件和辅助元器件。放大器中使用的辅助元器件很多,如偏置电路中的温度补偿元件,稳压稳流元器件,防止自激振荡的防振元件、去耦元件,保护电路中的保护元件等。 ② 在分析中最主要和困难的是反馈的分析,要能找出反馈通路,判断反馈的极性和类型,特别是多级放大器,往往以后级将负反馈加到前级,因此更要细致分析。 ③ 一般低频放大器常用 RC 耦合方式;高频放大器则常常是和 LC 调谐电路有关的,或是用单调谐或是用双调谐电路,而且电路里使用的电容器容量一般也比较小。 ④ 注意晶体管和电源的极性,放大器中常常使用双电源,这是放大电路的特殊性。
  例 1 助听器电路
  图 14 是一个助听器电路,实际上是一个 4 级低频放大器。 VT1 、 VT2 之间和 VT3 、 VT4 之间采用直接耦合方式, VT2 和 VT3 之间则用 RC 耦合。为了改善音质, VT1 和 VT3 的本级有并联电压负反馈( R2 和 R7 )。由于使用高阻抗的耳机,所以可以把耳机直接接在 VT4 的集电极回路内。 R6 、 C2 是去耦电路, C6 是电源滤波电容。
  例 2 收音机低放电路
关注电子发烧友微信
有趣有料的资讯及技术干货
下载发烧友APP
打造属于您的人脉电子圈
关注发烧友课堂
锁定最新课程活动及技术直播
声明:电子发烧友网转载作品均尽可能注明出处,该作品所有人的一切权利均不因本站而转移。
作者如不同意转载,既请通知本站予以删除或改正。转载的作品可能在标题或内容上或许有所改动。
功率放大相关文章
功率放大相关下载
电路相关文章
电路相关下载
放大器相关文章
放大器相关下载
论坛精华干货
供应链服务
商务及广告合作
Jeffery Guo
关注我们的微信
供应链服务 PCB/IC/PCBA
版权所有 (C) 深圳华强聚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TRIAC调光器和LED驱动器: 为什么使用中浪费了如此多的电力? -技术文章-模拟与电源技术社区
TRIAC调光器和LED驱动器: 为什么使用中浪费了如此多的电力?
发布时间: 20:34:14
来源:国家半导体
&一个多世纪以来,照明行业一直倚赖白炽灯泡,而过去五十年相位调光器(phase dimmer)成为了主要的调光控制手段。标准正相(forward phase)调光器,也称为可控硅(triac)调光器,众所周知,它很难与LED驱动器直接连接。更糟糕的是,每个调光器的性能差别很大。虽然有更新、更好的反相(reverse phase)调光器可供选择,标准正相调光器仍在全球的电力基础设施中占据主导地位,LED照明设备制造商根本无法简单回避它。像往常一样,向后兼容性至关重要。
图1:正相调光器
(图字:forward phase dimmer--正相调光器;bright--变亮;dim--变暗;AC mains&交流电源;load--负载;delay--延时)
正相调光器
标准正相调光器包含一个可控硅(triac)、一个双向二极管(diac)和一个RC电路,如图1所示。电阻用一个电位器来控制,由此产生的RC时间常数控制可控硅导通之前的延迟量。这种延迟被称为触发角(firing angle),而可控硅导通的部分时间称为导通角(conduction angle)。由此产生的电压波形是一个切相(phase cut)正弦波,如图1所示。
这种调光工作类型非常适合白炽灯泡,因为白炽灯泡就是一个纯电阻负载。随着导通角的减小,灯丝电阻上的时间平均电压下降,以达到自然平滑的调光。
重要的是要明白,可控硅有一个最小&保持&电流要求。流过可控硅的电流必须保持在这个最低水平之上,以确保整个导通角的导通。由于固有的功率水平(即40W、60W、75W等),这种情况对于白炽灯负载来说很容易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LED驱动器的兼容性
不幸的是,固态照明无法享用相位调光方法带来的好处。LED是一种半导体器件,通常是通过调节通过它的正向电流进行控制。由于高亮度LED可以导通100秒范围内从毫安到安培级(mA to A&s)的电流,开关转换器几乎可用于保持良好的系统效率。
标准的开关转换器适用于不管平均输入电压值而调节输出。这意味着,相斩波(phase chopped)波形必须首先进行解码。
然后,经解码的信息可以用来控制输出稳压的基准。虽然这对电力电子设计人员是一个相对简单的任务,但其中其实还隐藏着许多复杂性。
而纯阻性负载白炽灯则不是这样。相反,由于电容和电感组件是在电路之内,转换器看起来就像相位调光器的一个无功负载。伴随相位斩波电压的快速上升沿,将导致标准转换器出现问题。可以采用标准RC阻尼方法来减少这个上升沿引起的有问题的振铃。然而,这样做会带来额外的功率损耗。
更大的问题来自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即现代LED的效率远优于白炽灯泡。白炽灯泡以红外(非可见光)频谱的形式浪费掉了约75%的光输出。另一方面,LED则以可见光谱提供了最多的光输出。最新的高亮度LED的效率可比白炽灯高5到6倍以上,在短短几年内,这个差距可能拉大到10倍。
这意味着,目前替代60W灯泡的LED功耗可以低至10至12W!这在节能方面贡献很大,但是,这不是相位调光器的贡献,因为相位调光器需要很大的最小保持电流。
在LED灯具中,可控硅可能无法传导足够的电流,以保持整个导通角的导通(这就是所谓的熄火(misfire))。由于连续整流交流线路周期中的熄火通常是不对称的,解码角可能在两点或多点之间出现振荡,这表现为在频率极低的情况下,光输出的明显颤动和闪烁。为确保不发生明显的闪烁,转换器必须消耗额外的电力,以确保可控硅不出现熄火。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电源转换器设计的主要目标。设计人员试图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功率损耗,试图竭力保持每一个点的效率。然而,现在对相位调光器的要求太苛刻了,电力完全浪费掉了!
因此,现在设计人员有了双重任务:利用交流电源为LED负载提供充足的电源转换,还要确保相位调光器功能得当,同时尽量减少多余的功率损耗。
随着围绕电能质量的新法规的出现,许多LED系统现在需要功率因数控制(PFC)。PF是一种衡量有多少能量从转换器的输入端转移到输出端的方法。如果输入电流与输入电压完全同相且没有失真,则PF=1。由于无功元件和开关噪声缘故,任何输入电流的相移或失真都会降低PF。由于大多数LED系统采用了某种形式的PFC,输入电流通常会很好地根据输入电压而变。这意味着,相位调光器通常会在导通角的末端出现熄火,如图2所示。
图2:Triac缺火
(图字:misfire--熄火;original angle--原角)
什么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满足电流要求的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是增加一个负载电阻,以确保全部传导间隔的最小输入电流条件得到满足。当然,这种方法效率很高。对于一个40W的白炽灯替代方案(约7W的LED)来说,这可能意味着10-20%的效率命中率(efficiency hit)!
一个更复杂的解决方案是线性增加每个周期的负载,这意味着,在导通角达到末端最大值之前,导通角范围内的额外保持电流是斜坡上升的。这种方法可以大大降低效率流失,但很难确保较大的工作范围。
例如,在一个针对15W LED筒灯(85Vac至305Vac)的通用输入解决方案中,最坏的保持电流出现在305Vac,此时输入电流最小。为了确保可控硅在305Vac时在整个导通角范围内仍然导通,需要增大保持电流。由于是一种通用设计,加在85Vac时的保持电流要提升至4倍以上!这将又造成很大的功率浪费。
事实证明,针对单交流线路周期的最佳解决方案是调节最小输入电流。虽然相位调光器对其最小保持要求的差别很大,最坏情况的最小电流可以根据给定的最坏情况下的目标调光器来决定。当输入电流超过稳压点(regulation point)时,这种方法将使消耗(draw)的额外保持电流为零。在稳压点以下,由于需要维持最小保持要求,电流呈线性消耗。
如图3所示,LM3450控制器可以实现动态保持。二极管桥返回端(return)和系统接地之间的检测电阻提供了一种输入电流检测方法。利用这个电阻两端检测到的电压,消耗的电流就是保持最小稳压输入电流所必需的了,如图3所示。这确保了每个周期消耗的额外电力最小。
但是,还要采取其他步骤来减少损耗吗?请记住,这里的整个概念是基于对角的解码,为的是给转换器提供一个调光命令。这样做是为了防止解码期间的可控硅熄火,不致因角度偶尔改变而造成闪烁。
仔细观察系统,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对每个周期的角进行解码?采样系统可以提供更高效的方法。只需要在解码发生时,在采样间隔期间增加保持电流。在非采样周期,不需要增加电流!
LM3450采用了该采样相解码方案,进而确保在采样间隔期间只有动态保持处于激活状态。图4显示了调光期间显著提高效率的例子,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组件的应力。
图3:动态保持
(图字:rectified AC--整流后的交流;HOLD--保持;GND--地)
那么,这种分析忽略了什么因素? 很容易注意到,现在尚未谈及EMI输入滤波器对转换器的影响。每个转换器都需要一定的滤波,以符合传导和辐射EMI标准。不幸的是,这些在整流桥的交流边增加的无功组件使整流桥直流边的输入电流测量失真。当输入电压的dv/dt为最大时,导通角末端的问题也最大。此时,转换器消耗的大部分电流都来自EMI电容器,而导通可控硅的电流比预期的要小。
为了避免上述误差,可以增加经稳压的最小保持电流值。此外,应当尝试减少EMI滤波器设计的电容值。这将有助于保持功率因数。最后,一些EMI滤波可以放在动态保持电路后的整流桥的直流边,以进一步减少不必要的电容。
因此,这是连接正相调光器和LED驱动器的最佳方法。不是很简单,但绝对可以实现。这带来一种可能,令未来的设计人员有机会探索一种方式令相位调光器成为历史!毕竟,有一个没有额外功率损耗的标准调光控制方案是最为理想的。
Tel: 3-8072
备案号: 苏ICP备号-2大牛指点:LED调光技术,你知道多少?
> 大牛指点:LED调光技术,你知道多少?
大牛指点:LED调光技术,你知道多少?
  为何要进行灯具调光?曰:通过调光是可以在光照中得到一个更舒适的环境,还能实现节能减排。本文引用地址:
  调光怎么实现?曰:调光目前有两种思路三个方法:思路一是线性模拟调节电流;思路二是数字调光,就是使用开关电路以相对于人眼识别力来说足够高的频率工作来改变光输出的平均值。
  那种LED调光技术方法最好?曰:模拟和数字调光从节能的角度说没有可比性,从使用的效果上各有各的长处,使用者要根据使用场合和成本上考虑。数字调光是LED驱动技术发展的一大方向,在技术实现上,模拟调光在替换方案中优势明显,而数字调光更符合人们对LED调光精度、效率以及效果的要求。
  经过上面的三问三曰, 为各位展开我们今天的话题:遇到LED调光,你知道多少?
  1:线性调光,即通过调节LED正向电流的大小调光,此方法是比较原始的一种。
  改变通过LED的电流大小,来改变LED的亮度, LED输出输出相对光强和正向电流的关系几乎是正向线性的。如图1。在照明电路中由一个可变电阻进行调光。应用非常简单,也不会产生干扰,但其分压原理是让电能不完全用在灯具(电器)上,没有效率可言。调暗灯光时,调光电阻因分压过多而产生大量的热能,造成能源的浪费和环境的劣化
  对于3W的大功率LED灯柱来说,以350mA时的光输出作为100%,那么200mA时的光输出就大约是60%,100mA时大约是25%。所以调电流可以很容易实现亮度的调节。
  这种原始的调光,其缺点也是比较大的,主要是1:用调正向电流的来调亮度,在调亮度的同时也改变光谱和色温。因为目前白光LED都是用兰光LED激发黄色荧光粉而产生,当正向电流减小时,蓝光LED亮度增加而黄色荧光粉的厚度并没有按比例减薄,就会引起彩色的偏移,而人眼对彩色的偏差是十分敏感的。缺点2, LED通常是用DC-DC的电源来驱动的,而源通常分为升压型或降压型两种,正向电流的减小也会引起正向电压的减小。所以在把电流调低的时候,LED的正向电压也就跟着降低。这就会改变电源电压和负载电压之间的关系。调电流会产生使恒流源无法工作的严重问题。
  2.模拟调光:即可控硅调光,比较传统的模拟调光方法。
  常见的模拟调光有双向可控硅调光、后沿调光、ON/OFF调光、遥控调光等。可控硅调光器在传统的白炽灯等调光照明应用已久,且不用改变接线,装置成本较低,各品牌可控硅调光器的性能和规格相差不大,但是其直接应用在LED驱动场合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可控硅调光的基本原理如图2:
  这种调光方法比较可靠,是基于普通的白炽灯和卤素灯的可控硅调光原理。因为白炽灯和卤素灯是一个纯电阻器件,它不要求输入电压一定是正弦波,电流波形永远和电压波形一样,不管电压波形如何偏离正弦波,只要改变输入电压的有效值,就可以调光。
  LED可控硅其调光电路原理如下图3:当交流电压加双向可控硅两端时,由于Rt、Ct组成的RC充电电路有一个充电时间,电容上的电压是从0V开始充电的,且的驱动极串联有一个DIAC(双向触发二极管,一般是30V左右),因此可靠截止。当Ct上的电压上升到30V时,DIAC触发导通,TRIAC可靠导通,此时TRIAC两端的电压瞬间变为零,Ct通过Rt迅速放电,当Ct电压跌落到30V以下时,DIAC截止,如果TRIAC通过的电流大于其维持电流则继续导通,如果低于其维持电流将会截止。电感L和电容C的作用是减小电流和电压的变化率,以抑制电磁干扰EMI问题。
可控硅相关文章:
pwm相关文章:
调光开关相关文章:
分享给小伙伴们:
我来说两句……
最新技术贴
微信公众号二
微信公众号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吸顶灯调光调色功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