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该怎么去软件开发时间计划表表1年3年5年10年

{"debug":false,"apiRoot":"","paySDK":"/api/js","wechatConfigAPI":"/api/wechat/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
{"database":{"Post":{"":{"contributes":[{"sourceColumn":{"lastUpdated":,"description":"Hi,这里是L写东西的地方。\n主要会写一些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工作上的思维、技巧和方法论。\n欢迎关注专栏,一起成长。","permission":"COLUMN_PUBLIC","memberId":32033,"contributePermission":"COLUMN_PUBLIC","translatedCommentPermission":"all","canManage":true,"intro":"与智识为友","urlToken":"Lnote2016","id":13064,"imagePath":"v2-71bd188c95.jpg","slug":"Lnote2016","applyReason":"0","name":"L先生说","title":"L先生说","url":"/Lnote2016","commentPermission":"COLUMN_ALL_CAN_COMMENT","canPost":true,"created":,"state":"COLUMN_NORMAL","followers":16639,"avatar":{"id":"v2-71bd188c95","template":"/{id}_{size}.jpg"},"activateAuthorRequested":false,"following":false,"imageUrl":"/v2-71bd188c95_l.jpg","articlesCount":47},"state":"accepted","targetPost":{"titleImage":"/15a0eeb7cfbfe3ac420940f_r.jpg","lastUpdated":,"imagePath":"15a0eeb7cfbfe3ac420940f.jpg","permission":"ARTICLE_PUBLIC","topics":[99,],"summary":"如果要我选出大学最应该掌握的一项技能,毫无疑问,一定是做规划的能力。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里说过,不要以为进入了大学就可以放松了,大学只是另一条起跑线,而且,比高中要严峻得多。 原因很简单:不同于高中,大学里的一切,完全靠自…","copyPermission":"ARTICLE_COPYABLE","translatedCommentPermission":"all","likes":0,"origAuthorId":0,"publishedTime":"T11:27:31+08:00","sourceUrl":"","urlToken":,"id":835221,"withContent":false,"slug":,"bigTitleImage":false,"title":"如何用管理的思维,规划好自己的人生?","url":"/p/","commentPermission":"ARTICLE_ALL_CAN_COMMENT","snapshotUrl":"","created":,"comments":0,"columnId":13064,"content":"","parentId":0,"state":"ARTICLE_PUBLISHED","imageUrl":"/15a0eeb7cfbfe3ac420940f_r.jpg","author":{"bio":"关注思考,生活,方法论","isFollowing":false,"hash":"d788cfe0be41ce","uid":32,"isOrg":false,"slug":"lachel","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此心安处。\n不接点赞、软文合作,公关勿扰,谢谢。\n已委托「维权骑士」()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name":"Lachel","profileUrl":"/people/lachel","avatar":{"id":"v2-7ba01dc297eaaec8b916e246","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memberId":32033,"excerptTitle":"","voteType":"ARTICLE_VOTE_CLEAR"},"id":396562}],"title":"如何用管理的思维,规划好自己的人生?","author":"lachel","content":"如果要我选出大学最应该掌握的一项技能,毫无疑问,一定是做规划的能力。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里说过,不要以为进入了大学就可以放松了,大学只是另一条起跑线,而且,比高中要严峻得多。原因很简单:不同于高中,大学里的一切,完全靠自己的主动性和驱动力。优秀的人,早在大一、大二,就已经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开始集中精力往规划好的方向冲刺了。如果你等到大四才开始行动,其实就已经晚了。举个栗子,有些朋友想进广告公司,但如果你等到毕业才去投简历,你会发现:广告公司根本不要没有经验的人,尤其是国际4A。那么,你不得不先到其他行业曲线救国,或者干脆放弃这个方向——你看,比起大二、大三就在4A里面实习,毕业后顺利成章留下来的,你比别人晚了多少?再比如,有个朋友想进咨询行业(真事),结果到了临近毕业,才发现:优秀的咨询公司,不但对专业有着非常狭窄的要求(金融、计算机等),最低学历也是硕士,普通本科连面试的可能都没有,怎么办?如果早几年知道这件事,一早就可以转专业了,再不济,也可以提前准备考个研。所以,为什么要做好规划?因为,我们人生当中的许多决策和选择,都要点满许多前置技能才会出现。如果你没有事先做好准备,你要么就只能花更多的时间去弥补,要么就只能像所有平庸的人一样,在那些门槛最低的选择中挑选和徘徊。更进一步的是,很多时候,我们遇到的许多困境,乃至于使我们的人生变得平庸乏味的罪魁祸首,其实,都是因为我们活得太过随意。比如,我经常收到这样的私信:「大学学了个不喜欢的专业,一直很抵触,毕业之后也不知道做什么,就这样晃荡了一年,好无奈……」「是不是我太眼高手低了?一年里换了好几份工作,每一份都待不久,现在很焦虑……」「我一点都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但是又没有能力跳出来,每天都很忙,觉得未来的日子好迷茫……」其实,不满意现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该往什么方向改变。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就像身在一个巨大的迷宫里,看不见周围的路线,日复一日地活在焦虑和迷茫之中,不断地往左往右试探着迈出步子,到头来却发现兜了一个巨大的圈子。就算能走出去,也是靠着运气,回过头看,更不知道走了多少冤枉路。所以,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总会告诉他们,先尽最大的时间和精力,想清楚方向和规划。在你没有一个清晰的——至少是初步的规划之前,一切的努力都是无意义的。它们只会成为大量的试错成本,成为在迷宫里一次次兜圈子的脚印,徒耗精力。这篇文章,会结合项目管理的思维,谈谈如何做好人生里面,每一个阶段的规划。一、愿景: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讲一个故事吧。「我在店里吃早餐,看见有个女人跟店主起了争执。好像是店主少放了一颗蛋,她要求退钱,店主不肯。旁边有个女人,估计是她的朋友,一直在劝解。吵着吵着,那个女人突然坐下,捂住脸,哭了出来。她朋友吓了一跳,忙不迭地跟她说:不就一个蛋嘛,哭什么,咱们不要就是了。她抽泣着说,我不是哭这个,我是伤心,为什么我都30多了,却还要为了一个蛋跟别人吵架?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尽管作者的笔调多少带着一点促狭和调侃,但却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有多少人就像这样,曾对生活怀着各种各样的梦想和憧憬,却被现实一次又一次地迎头棒击,磨蚀锐气,最终成为自己以前最讨厌的那种人?如果你不希望这样,如果你希望能够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那么,你可以先问自己这个问题:10年以后,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想成为时尚前沿的焦点,出入时装周、酒会;还是想拥有自己的一间小店,一家工作室,享受充实而快节奏的事业;抑或是成为一名旅行美食撰稿人,天天飞往各地寻觅美食;又或者,是想安稳下来,拥有一间不大的房子,享受恬静的家庭生活?无须进行过多的思考,相信自己的内心,捕捉住第一时间浮现出来的碎片——可能是一些形容词,一个场景,一种氛围,一些物质——将它们写在纸上,作为主干,然后,填充进必要的脉络、骨架,慢慢完善,直至将这种生活状态勾勒完整。这个过程可能会花上几天,不要急,尽量遵从自己的内心。尽量写得更具体一些。然后,准备一本空白的笔记本,打开第一页,将它写上去。它将成为你往后一切努力的方向和根源。二、门槛:我该满足什么样的条件?第一步的结果,只是帮助我们梳理出了自己想达到的生活状态。需要将它明确下来,进行分解,才能落实到后续的行动之中。请打开笔记本,在第二页尽可能地罗列出你所知道的、达成目标需要满足的条件。以开一间咖啡店为例,你需要满足的条件,可能是这样的:(未必准确,只是一个参考)一笔至少30万元的启动资金(视城市和地段而定。包括租金、装修以及前几个月的必要开支等)。咖啡的相关知识。店铺运营、资金管理、会计等基本商业知识。市场营销及推广的基本知识。平面设计、空间设计的基本知识(店面、LOGO设计和店内布局)。有竞争优势的媒体资源和人脉关系。稳定可靠的供货渠道。大量的成熟案例参考资料。……这样一来,你需要做什么,就非常清晰了。「能否在10年内开一家咖啡馆」,就变成「能否在10年内满足这些条件」。不要急于求成,一开始你列出的条件,可能很不完整、不严谨,慢慢来。有疑问的地方,就去网上搜索资料,去知乎提问,或者请教对这方面比较熟悉的人,对这一页反复修改、增补,直到趋于完善为止。三、路径:我该如何满足这些条件?这是整个规划里面最重要的一步。第二步列出的条件中,每一个问题,都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比如:会计和账目管理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你可以自己来,也可以跟朋友合伙、由他来负责这部分,也可以雇佣一位员工帮你分担;店面设计、LOGO设计,你可以请朋友帮忙,也可以委托给专业的设计公司;一开始的启动资金,你可以向家里人求助,可以向银行贷款,也可以自己一步步攒齐。诸如此类。不同的解决方法,会有不同的要求,要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来处理。如果你家境良好,没有太多资金方面的压力,那显然,你就可以挑选一份比较轻松的工作,把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去看市场营销方面的书籍,学习推广和运营知识,甚至到咖啡馆里面打工、积累经验,都可以。如果你家境一般,打算靠自己攒齐启动资金,那你可能就得选择比较辛苦、加班较多,但收入也相对较高的工作。或者在业余时间接一些外包和私单,平时也多注意开源节流,以攒齐存款为第一优先级。如果你的朋友里面有管理和财务方面的专业人才,关系也足够好,你就可以把这一块完全交给他,把自己的精力聚集在其他方面。又或者,如果你打算在推广上面花大力气,那是不是可以选择新媒体相关的行业,积累这方面的经验和人际资源,为将来打好铺垫?……翻开笔记本的第三页,把你的这些思考过程,详细地写下来。我拥有什么样的资源和优势?我需要聚焦和关注哪些最核心的条件?我可以采取什么方法解决它们?仔细思考这些问题,大量地去查找信息,在这个基础上,提炼出一份概要的「计划」,并对它反复进行打磨。这一步的意义在于,只做那些对长远规划有益的事情。比如,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提过,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低回报的兼职上。但是,如果你的长远目标是开一家咖啡店,那么到咖啡店里兼职有何不可呢?这个时候,它的回报就不是简单的金钱了,而是成为你整个规划必不可少的一环。再比如,许多人一到周末,要么睡一天,要么逛街、玩游戏,这样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你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和方案,你是一定不会容忍自己这样的。你会去图书馆看书,会去练习技能,会早起去健身。因为你清楚地知道,按照你的计划,只有这样,才能离你的梦想更近一步。四、量化:我要实现什么进度?为什么有些人制订了计划,却总是得不到落实,有些人却可以一步步朝着计划前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计划本身的「有效性」。什么是有效的计划呢?有一个通用的原则,叫做SMART原则。亦即「具体、可衡量、有可行性、有相关性、有时间期限」。刨去可行性和相关性这两个显而易见的原则(目标必须有可能实现、目标必须与整体规划和其他目标相关),可以看出,最核心的部分,就是「量化」。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我需要在什么时间点,达成什么样的进度?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要写一部小说」就不是一个计划;「我要在3个月内完成一部60万字的小说,平均每周不少于5000字。」\n就是一个初步的计划;「我要在半年内完成一部小说,前3个月用于构思和准备素材,后3个月专注写作,平均每周不少于5000字,总字数不少于60万字。发布之后,在1个月内获得100个订阅,并且总体评价中好评需要超过60%。」\n就是一个很完善的计划了。同样,「我要学习市场营销知识」只是一句空洞的话,如果要使之成为计划,可以这样设置:「我要在1年内读完20本市场营销相关的专业书籍;每晚至少读30页书,学习1-3个知识点;每周至少写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学习心得。」这样,就是一份有效、可执行的计划了。请在笔记本上,翻开下一页,把确定下来的计划一条条列上去。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做一份表格:横轴是每一项计划,纵轴是每一天的日期,再标出相应的进度和时间点。然后,每一天按照计划去「打卡」:今天读了25页书,就写上25;今天背了30个单词,就写上30。诸如此类。让自己对自己的执行情况、进度实现情况都能一目了然。原则上,计划确立之后,不要频繁地去改动它。所以,一开始制订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好强度,最好设置在「需要付出一定努力就能够达到」的程度。这样才能对自己起到鞭策和激励的作用。五、反馈:我的规划合理吗?人毕竟不是全知全能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在按照计划执行的时候,做好每一天的记录。试行一段时间之后,再根据这段时间的实际情况,对下一段时间的计划进行调整。一般来说,1-3个月重新制订一次计划比较常见。以背单词为例,如果第一个月你给自己规定的计划是每天50个单词,1个月之后,你发现没有一天能达到目标,最多也不过30个单词,那么第二个月你就可以将目标设置为30,类似这样。同样,在实行前文所说的长远规划时,如果你发现规划有误,或者有更好的方式可以满足条件,都可以及时对规划进行修改和调整。末了,再多说几点。首先,这是一个思维方式,亦即「规划-列出条件-找出方案-分解量化-反馈检查」。你可以把它应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10年能不能变成1年、3年、5年,甚至半年?当然都可以。按照你想解决的实际问题来调整就好。然后,如果你不知道开咖啡店需要多少钱,需要学习什么知识,怎么办?你可以在网上搜索资料,实在找不到的,去问身边的人(或者通过他们去问他们的朋友),去知乎和在行上找专业人士请教,或者,直接找一家咖啡店,跟老板搞好关系,跟他闲聊,都可以。获得信息的方法无穷无尽,不要止步于这个障碍上。最后,讲个故事,给大家一点信心吧。我有个朋友,大学的时候,每天回到宿舍就是玩游戏,周末也一直宅着。大四的时候,他去了一家游戏公司实习,做了两个月就辞职了。「我不喜欢那种环境。」他说。「团队,同事,办公室,每天做的事情,我都不喜欢。太混乱,太low。」后来呢?他回家休息了两年,学英语,考雅思,两年后,考进英国某排名前五的大学,读了个管理学硕士。回国之后,参加某跨国IT咨询公司的面试,在一片计算机专业的海归硕士和专业人士之中杀出重围,顺利拿到了助理顾问的职位。现在已经是某个team的leader。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updated":"T03:27:31.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235,"collapsedCount":0,"likeCount":5395,"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lastestTipjarors":[{"isFollowed":false,"name":"渣渣幽","headline":"","avatarUrl":"/7b71e7b3049caaceef8a54_s.jpg","isFollowing":false,"type":"people","slug":"zha-zha-you","bio":"习惯代替视线 自大令人陶醉","hash":"d11fee40dd6","uid":978000,"isOrg":false,"description":"","profileUrl":"/people/zha-zha-you","avatar":{"id":"7b71e7b3049caaceef8a54","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Followed":false,"name":"阿姝","headline":"","avatarUrl":"/da8e974dc_s.jpg","isFollowing":false,"type":"people","slug":"a-shu-11-58","bio":"不正经深情","hash":"a8c4ca487b9b3b75e2c4d6b","uid":779600,"isOrg":false,"description":"","profileUrl":"/people/a-shu-11-58","avatar":{"id":"da8e974dc","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Followed":false,"name":"面试求职那些事","headline":"互联网上市公司运营经理,简书“上班这点事儿“微信群微课的首位分享嘉宾。热衷面试求职技能分享,帮职场新人传递知识,提高效率。关注公众号“面试求职那些事 woizhishi”,可获得更多面试求职类干货。","avatarUrl":"/v2-6d680e20c3460decaacfbb_s.jpg","isFollowing":false,"type":"people","slug":"jobjobjob","bio":"简书签约作者
公众号:面试求职那些事(woizhishi)。","hash":"a17a51ffcad938a250fb0a1","uid":68,"isOrg":false,"description":"互联网上市公司运营经理,简书“上班这点事儿“微信群微课的首位分享嘉宾。热衷面试求职技能分享,帮职场新人传递知识,提高效率。关注公众号“面试求职那些事 woizhishi”,可获得更多面试求职类干货。","profileUrl":"/people/jobjobjob","avatar":{"id":"v2-6d680e20c3460decaacfbb","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Followed":false,"avatarUrl":"","isFollowing":false,"type":"people","slug":"0"},{"isFollowed":false,"name":"白色僵尸","headline":"看见蟑螂我不怕不怕啦","avatarUrl":"/v2-ae5d_s.jpg","isFollowing":false,"type":"people","slug":"qing-shi-you-feng-80","bio":"还剩一分钟","hash":"f63b4d93445ccafa635a","uid":145000,"isOrg":false,"description":"看见蟑螂我不怕不怕啦","profileUrl":"/people/qing-shi-you-feng-80","avatar":{"id":"v2-ae5d","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Followed":false,"name":"秋小尽","headline":"经济基础决定意志自由。","avatarUrl":"/v2-cfbbe425cc452e893f525fdbcd3602ae_s.jpg","isFollowing":false,"type":"people","slug":"xia-mi-81-71","bio":"生活是一场Marathon。经济独立、颜值即正义。","hash":"a1acd51e6fbcd59333d15","uid":490200,"isOrg":false,"description":"经济基础决定意志自由。","profileUrl":"/people/xia-mi-81-71","avatar":{"id":"v2-cfbbe425cc452e893f525fdbcd3602ae","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Followed":false,"name":"墨迹","headline":"凸^_^凸","avatarUrl":"/v2-cba8a0c9e_s.jpg","isFollowing":false,"type":"people","slug":"deng-dao-feng-jing-du-kan-tou-80","bio":"己所不欲,勿施于人。","hash":"ab2a55d107f142adbdad47d","uid":478800,"isOrg":false,"description":"凸^_^凸","profileUrl":"/people/deng-dao-feng-jing-du-kan-tou-80","avatar":{"id":"v2-cba8a0c9e","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Followed":false,"name":"z Z该醒啦","headline":"","avatarUrl":"/da8e974dc_s.jpg","isFollowing":false,"type":"people","slug":"liang-ji-ying-74","bio":"学识尚浅","hash":"66aad4060065","uid":061200,"isOrg":false,"description":"","profileUrl":"/people/liang-ji-ying-74","avatar":{"id":"da8e974dc","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15a0eeb7cfbfe3ac420940f_r.jpg","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reviewers":[],"topics":[{"url":"/topic/","id":"","name":"互联网"},{"url":"/topic/","id":"","name":"自我管理"},{"url":"/topic/","id":"","name":"职业"}],"adminClosedComment":false,"titleImageSize":{"width":595,"height":397},"href":"/api/posts/","excerptTitle":"","column":{"slug":"Lnote2016","name":"L先生说"},"tipjarState":"activated","tipjarTagLine":"喜欢的话,不妨给L君买杯咖啡。: )","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235,"tipjarorCount":15,"annotationAction":[],"hasPublishingDraft":false,"snapshotUrl":"","publishedTime":"T11:27:31+08:00","url":"/p/","lastestLikers":[{"bio":"运气是强者的谦辞","isFollowing":false,"hash":"15fad1d7c981bb376e1dedf","uid":48,"isOrg":false,"slug":"wang-xiao-wei-89","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王晓伟","profileUrl":"/people/wang-xiao-wei-89","avatar":{"id":"cea067e12","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io":"学生","isFollowing":false,"hash":"fa709af191b24d358dae143","uid":783700,"isOrg":false,"slug":"xiao-ling-43-75","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潇凌","profileUrl":"/people/xiao-ling-43-75","avatar":{"id":"v2-095e404df293cb8eb2867dd1afd35fdb","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io":"爱生活的小月","isFollowing":false,"hash":"24fdcf6cdee0b","uid":621300,"isOrg":false,"slug":"bei-bei-57-40","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略丑略肥略疯","name":"北北","profileUrl":"/people/bei-bei-57-40","avatar":{"id":"v2-3c158d48acdfa","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io":null,"isFollowing":false,"hash":"fdfbb746f203c5ba7d8d4","uid":869000,"isOrg":false,"slug":"qia-cen-95","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想吃炸丸子。。。。。。。","name":"卡岑","profileUrl":"/people/qia-cen-95","avatar":{"id":"e682bdf325edc78c5cfa9","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io":null,"isFollowing":false,"hash":"ab370f48fb32ce1be44b3c35b512482a","uid":389200,"isOrg":false,"slug":"hu-lu-lu-43-88","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胡露露","profileUrl":"/people/hu-lu-lu-43-88","avatar":{"id":"da8e974dc","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summary":"如果要我选出大学最应该掌握的一项技能,毫无疑问,一定是做规划的能力。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里说过,不要以为进入了大学就可以放松了,大学只是另一条起跑线,而且,比高中要严峻得多。 原因很简单:不同于高中,大学里的一切,完全靠自…","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414c21af2bd9d64bc52ccf_r.jpg","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topics":[{"url":"/topic/","id":"","name":"互联网"},{"url":"/topic/","id":"","name":"自我提升"},{"url":"/topic/","id":"","name":"工作"}],"adminClosedComment":false,"href":"/api/posts/","excerptTitle":"","author":{"bio":"关注思考,生活,方法论","isFollowing":false,"hash":"d788cfe0be41ce","uid":32,"isOrg":false,"slug":"lachel","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此心安处。\n不接点赞、软文合作,公关勿扰,谢谢。\n已委托「维权骑士」()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name":"Lachel","profileUrl":"/people/lachel","avatar":{"id":"v2-7ba01dc297eaaec8b916e246","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column":{"slug":"Lnote2016","name":"L先生说"},"content":"我想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每天都过得不开心,却又不得不去上班。离开当然是最好的做法,可是很多时候做不到。比如,暂时没有找到更好的选择;对自己的能力没信心,不知道能做什么;没有规划,不知道如何进行下一步;或者,因为其他种种原因,暂时没办法抽身。诸如此类。这种情形下,该用什么心态去面对工作呢?讲一个故事吧。有个朋友在一家互联网公司。C轮,不大,一百多个人。由于这两年互联网形势严峻,公司从去年下半年起,进行了一系列调整,每个季度都砍掉一些项目,新开一些项目,原来的人则被分配进新的项目团队里工作。于是,许多人不适应,明明做得好好的项目,怎么说停就停了?新的项目又从来没有接触过,怎么做?所以很多人萌生了退意。只有他不但没有走,还一边卖力地做规划、做方案,一边挨个给大家做工作。硬生生一个人稳定下了部门的军心。后来我私下跟他聊的时候,他说:其实很多人私下问他,调整太频繁,做的事情一直在变,并不是一件好事,你为什么不走?我问,你是怎么说服他们的?他说:怎么不是好事了?在一个团队里,有空间和机会让你一直去接触新的东西,尝试没有做过的事情,还不够好么?说到底,无论什么项目,什么职位,锻炼和成长的能力都是共通的,因为一个人的能力就那么几项。而现在你可以把你的能力拓展到更多的领域,完善原有的知识结构和做事方式,这还不是好事?这种心态可见一斑。心理学家Carol Dweck提出过一个观点,她认为,人面对困难时会有两种心态。一种认为自己的能力和天赋是固定的,而一切的困难和挑战都是「对自己的测验」,通不过就说明自己的能力有问题。这称为「固定心态」(Fixed Mindset);另一种则认为,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不断提高、加强的,他们喜欢失败,因为失败可以带给自己许多经验和教训,让自己得到成长。这称为「成长心态」(Growth Mindset)。我们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大多数时候,是觉得它太无聊、太单调、太简单……但其实,在「成长心态」的人看来,再无聊的工作,对自己也是有意义的,因为总有可以挖掘提升的空间。我当然不会告诉你「要试着去热爱你的工作」,这太虚伪了,但是,不要把工作看得太重,不要觉得每天8-10小时的工作特别难熬。即使工作再无趣,我们也总是可以从其中「榨取价值」。不要以是否有意思来衡量一份工作,而是要考虑是否能从中获得提升自己的机会。以前就职过的PR公司,有个新人以非常快的时间,完成了从AE向SAE的升迁,比别人快了整整半年。她是怎么做到的?很简单。她刚接手的工作跟其他人一样,就是做数据的录入和整理,无聊又繁琐。但是,她没有仅仅按照上级的指示去进行重复的填数据工作,而是会去思考:这些表格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样设计是不是最合理的?如何改进才能够更高效地呈现有效信息?过了两个月,她深入自学了EXCEL,摸透了这些数据,重新设计了一个表格模板,将之前复杂的多个文件简化成了一个,一下子减轻了三分之一的工作量。无论什么样的工作,它给你提供的,都是一个完整的实践环境。你所有学到的知识、技能,都可以应用到工作中,获得检验和实践;另一方面,工作会使你接触到许多之前没有接触到的事物,了解各种事务的实际流程,而这些,都是你可以去学习、吸收,弄懂它们背后的逻辑和原理的机会。再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贴发票。大企业的市场部新人,首先接触到的工作就是贴发票、填报账单,日复一日地填。这是一项极其无聊的工作,也令许多新人难以接受。但是,「成长心态」的人会怎么做呢?他们会思考:为什么要贴发票?报税的流程和规定是怎样的?什么样的发票可以用、什么不可以用?发票的来源和渠道有哪些?除了发票还有哪些报销和领款的方式?如果凑不齐发票,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些方法靠谱吗?如何能找到靠谱的渠道?等等。这些问题,在你还在学校里、没有去接触社会的时候,你是不会去思考的(唔,做社团活动需要报销的除外)。只有当你切实地面临这些流程和琐事,它们才会进入你的视野。然后,你再去思考、提出问题、向周围的同事请教。无论你多么不喜欢你的团队和同事,他们也肯定有某些经验,是胜过我们的。除此之外,工作之余的时候,可以怎么做呢?你可以为「逃离这份工作」做好万全的准备。千万不要因为觉得「工作没有价值」就辞职,这样往往会因为茫无头绪,加上生活压力,很容易又跳进另一个大坑。到头来,就只是在各种不喜欢的工作之间换来换去而已。你需要做的,是做好长远的规划。如果你不喜欢目前的工作,那么,考虑清楚,你喜欢什么,想从事什么行业。然后,再去向业内的人请教,去了解透彻这个行业。再在每天的业余时间里,为进入这个行业做好准备。简而言之,在工作的时间里,深挖工作背后的原理、机制,最大化地「榨取价值」;在工作之余,则做好规划和长期目标,利用每天下班后的时间,一步步朝目标前进。这会很困难,很辛苦,但是,这是一条无法绕开的路径。具体来说,可以参考下面的方法:多思考,多提问题,再根据问题去学习和请教如前文所说,在工作中得到进步和提升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断地发问:· 这个流程合理吗?· 这种方式是最优的吗?· 我还可以如何进行优化?· 如何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 如何才能减轻重复作业的工作量?诸如此类。发问的目的,并不单单在于优化操作、减轻工作量,而是,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去摸透与这项工作相关的一切,去深入了解它背后的运作方式,去建立自己的思考模型,以及去发现自己思考中的谬误和轻率之处。这些都将为你职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坚持每天写日志和总结但凡有新人入职,我都会要求他每天写日志。日志需要包括下面的内容:今天做了什么?获得了什么成绩?犯了什么错误?学到了什么新的东西?可以如何应用在你的工作上?等等。如果今天跟昨天相比没有任何进步,那这一天就是失败的,请好好反省。这份日志并不是给我看的,实际上我也不需要看,我希望的是,新人们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对自己每一天进行反思和梳理。什么做得好,什么做得不好,还能如何提高?反复强化这种思维模式,将它内化成自己的习惯,变成自己面对任何问题时第一反应的直觉,才是提升自己和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模式。另一方面,通过不断记录每一天获得的成绩和进步,可以逐渐累积「成就感」。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无法从工作中获得乐趣,正是因为它过于枯燥,缺乏动力。而一天天累积起来的成就感,恰好可以让你重新找到自己的价值,成为进步的动力。每天留出一段「专属时间」,让自己独处、思考、学习「专属时间」是什么?就是雷打不动,无论如何都不能被影响和干扰的时间。它可以是一小时,两小时;可以是上班前的早晨,也可以是入睡前。依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而定。留出专属时间的意义,是你可以在这段时间里好好思考:我的规划是什么?为了实现我的规划,我应该采取什么行动?人永远是需要有规划的,只有朝着自己设定好的目标去努力,你的时间才不会白费,你的所有努力才有意义。1)如果你现在只是不喜欢你的工作,但是不知道应该如何摆脱它,也不知道你需要做什么,那么,请在每天的「专属时间」里,好好思考这个问题:10年后,我想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然后,挑出那个令你最向往的图景,把它进行分解:为了成为这样的人,我需要进入什么行业?需要做到什么程度?需要学习什么东西?……以此类推。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任何不懂的地方,比如对行业有任何障碍和疑惑,把它记下来,去问对这个行业熟悉的人,去网上查询资料,去弄懂它们,将其贯穿成为一条线。2)如果你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那么,你要做的,就是利用这段「专属时间」,努力地去积累经验、技能和作品。比如,你想转行做互联网,准备从新媒体切入,那么你该怎么做呢?你可以利用每天这段完整的时间,去努力学习新媒体运营的知识,阅读相关的文章,坚持写作,产出像样的新媒体作品。日积月累,这些都会成为你下一份工作最有力的竞争优势。","state":"published","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0,"canComment":false,"snapshotUrl":"","slug":,"publishedTime":"T11:29:11+08:00","url":"/p/","title":"该用什么心态,去面对不喜欢的工作?","summary":"我想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每天都过得不开心,却又不得不去上班。离开当然是最好的做法,可是很多时候做不到。比如,暂时没有找到更好的选择;对自己的能力没信心,不知道能做什么;没有规划,不知道如何进行下一步;或者,因为其他种…","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null,"next":null},"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sCount":218,"likesCount":2574},"next":{"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97e63e2d2b49d096ee8e566b199cce08_r.jpg","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topics":[{"url":"/topic/","id":"","name":"心理学"},{"url":"/topic/","id":"","name":"互联网"},{"url":"/topic/","id":"","name":"自我提升"}],"adminClosedComment":false,"href":"/api/posts/","excerptTitle":"","author":{"bio":"关注思考,生活,方法论","isFollowing":false,"hash":"d788cfe0be41ce","uid":32,"isOrg":false,"slug":"lachel","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此心安处。\n不接点赞、软文合作,公关勿扰,谢谢。\n已委托「维权骑士」()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name":"Lachel","profileUrl":"/people/lachel","avatar":{"id":"v2-7ba01dc297eaaec8b916e246","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column":{"slug":"Lnote2016","name":"L先生说"},"content":"我想,很多人都有过这种情况:拿起手机刷朋友圈,一刷就是大半个小时,一直不舍得放下。可转过身你问他记住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却又说不出来。这里,把朋友圈换成微博、豆瓣、知乎,都是一样的。人似乎总有这么一种习惯:不知疲倦地刷着社交媒体的内容,浑然不知时间的流逝。尽管刷了大半天,除了别人的各种热闹状态,什么都没有记住。但是这种情况还是日复一日地发生着。表面上看,这很简单啊,就是因为「无聊」嘛。实际上,并没有这么简单。如果说刷朋友圈是因为无聊,那如何解释我们在很忙的时候、在工作的时候、在明明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的时候,仍然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不知疲倦地刷朋友圈,至少涉及到三个层次的心理机制。一、信息回忆一下,在你童年的时候,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历:某个新奇的玩具(或者服饰)突然流行起来,班里的孩子们就会一窝蜂地去抢购,一两天内,班里就会人手一件。偶尔几个没有买到的小孩,也会各种哭闹缠着父母要买,否则就会觉得自己成了「异类」,不敢面对同学的眼光,上下学也要躲着别人。当一种现象成为一个群体中的「文化共识」,或者一种资源成为一个群体的必需品,群体里的所有成员就都会被驱使着向它靠拢。那些无法占有这种资源的个体,就会被群体所孤立。而在我们那进化了数百万年的大脑看来,被孤立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在群体地位的降低,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意味着很可能被淘汰。如同在幼儿园里,如果大家人手一个某某动画片同款玩具,那个空着手的孩子,就很容易被大家排斥,不愿意跟他玩。如今,在一个大学里,如果有人没有手机,或者用的是十年前的塞班手机,也很可能招致别人异样的目光。无论旁人有意或者无意,无论当事人自己怎么想,「与群体不一样」,很多时候就意味着「失败者」。而在我们这个时代,什么资源是最普适、最常见,又最不可或缺的呢?信息。我们可以接受各种各样的人,但我们可能很难接受有人完全不知道所有新闻、不懂得任何新兴词汇、不了解任何热议话题。如果真的有这样的人,他也很可能到处都被排斥。所以有个段子,说过去要弄死一个人很困难,断食断水都未必能很快成功。现在则简单多了,你不让他上网就行了。如果给一万块,让你一个月不能上网、不能读书,也不能与人交谈,你愿意吗?我是不愿意的。如果给十万块呢?等等,我考虑一下……咳咳,扯远了。所以,在这里,「刷朋友圈」,很多时候是一种「信息焦躁」的体现。当我们一段时间没有获得新的信息——可能一两天,可能几个小时,甚至可能几分钟,因人而异,我们就会陷入一种莫名的焦躁感中。这种焦躁与「无聊」「空虚」很相似,但又全然不同。它跟我们所处的状态没有太大关系,仅仅是因为大脑长时间得不到「新鲜的刺激」而已。我们早已习惯了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习惯了不停地在身边的环境寻找新鲜事物来刺激大脑,让它长时间保持活跃。所以,一旦缺乏这种刺激,大脑就会变得疲倦。这几乎可以称为「信息成瘾症」。所以,我们长时间地刷媒体、社交网络,长时间地获取信息,未必是因为这些信息对我们真的有用,很多时候,只是因为这个过程能够持续不断地产生「新鲜刺激」,让我们的大脑变得活跃,认为「并没有受到抛弃」,仅此而已。二、距离感人永远是群体的动物。人最基本的需求,是安全和安定的需求。如何感到安全?最基本的方式,就是抱团。简而言之,人需要参与到群体当中,才能真正感到稳定。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你作出任何行为和决策,背后都有着群体作为靠山。你永远不需要一个人去面对所有压力和负担。所以,我们总是倾向于「拉近自己与群体的距离」,来让自己融入一个群体之中。很多公司,当需要开除员工的时候,都不会直接开除,因为这样需要赔偿工资。他们会怎么做呢?工资照发,但会把你的工作移交给别人,开会时也不叫上你,平时也把你当空气……这样过了一个月,很多员工就会受不了,自己提出离职。为什么明明工资照发,工作少了,你却待不下去呢?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感受到这个群体正在慢慢变得疏远,你正被这个群体排斥。你会发现你与群体的距离正在逐渐拉开。慢慢的,就会对自身的存在感产生动摇。为什么很多人在家里工作、做事、玩手机的时候,喜欢打开电视,即使什么都听不清楚,也要让它开着?就是因为,通过电视发出的声响,通过这种仪式一般的方式,可以让自己确信「自己跟世界正在以某种方式产生着联系」。这就是一种「拉近距离」的方式。尽管没有任何信息和新鲜刺激流入,但光是听到外部世界的声音,以及「与其他人在做的事情一致」的心理感受,就足以拉近你与整个外部世界的距离。同样,刷社交媒体,就是通过了解其他人的生活状态,让自己感到「我跟其他人还有着联系」。通过社交媒体,我们可以窥见别人的经历、言论、日常生活,甚至可以窥见:最近发生了什么?大家都在关注什么?都在讨论什么?即使我们不参与,只是了解这些东西,就是拉近我们与整个世界距离的方式。更进一步,在社交媒体上,你还可以通过点赞、转发、评论,这些「是个APP都会有」的互动途径,走进别人的生活,参与大众舆论,彻底地将这种距离消弭。三、反馈如果说「信息」和「距离感」是驱使我们去刷朋友圈的主要因素,那么「反馈」,就会告诉我们,为什么刷起朋友圈就停不下来。反馈是什么?很简单。在我们的大脑中,存在着一个「奖赏回路」:当我们做出一个行为,立刻就能获得行为的结果,并且这种结果是有益的,那么,我们的大脑就会认为这种行为对我们是「正面」的,会继续鼓励我们重复这一行为。而如果我们的行为无法产生「即时的结果」,我们的大脑就会要求我们停下或者放弃。很简单,大脑会认为这种行为是无效的,是在浪费精力。而在远古时期,浪费精力就意味着竞争劣势,也就意味着失败和死亡。所以,为什么我们很容易沉迷游戏,却总是很难学习?因为游戏中到处都存在着大量的「即时反馈」:打怪会有声光反应;杀死一个怪会有经验值;运气好还会爆出装备……这些无处不在的正反馈,鼓励着我们投入时间和精力。而学习基本都无法产生任何「反馈」。你一天背了一百个单词,跟背十个单词,跟一个都没背,不会有任何差别。你的头顶不会伴着悦耳的音乐突然冒出一个「Level UP」,也不会从天上降下彩带和丝带来为你庆祝。所以,这就可以说明,为什么我们会「不知疲倦」地刷社交网络。因为只需要轻点刷新,或者手指下拉,就能够看到新的讯息。这对于我们的「奖赏回路」来讲,简直是再丰厚不过的「正反馈」:付出的成本极低,但得到的回报很高。因此,我们的大脑会要求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刷朋友圈,直到一直没有新的讯息产生,或者我们已经感到疲劳,「新鲜事」无法再给我们强有力的正反馈,这种行为才会停止。了解了这些,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管住自己的手,减少因为刷社交网络而浪费时间的情况呢?可以试试下面几种方法:给自己正在做的事赋予一个意义。上面所说的机制,都属于「本能」。而人是有理性的。克服本能的方法, 就是强化理性。简单来说,如果你觉得一件事情很重要、意义重大,你就不容易分心。原因是,除了「即时反馈」,还有一种机制会对行为产生鼓励,那就是「预期」。如果一件事情我们预期会有非常丰厚的收益,或者不做的话会有非常大的损失,那么即使它很无趣、很艰难,我们也可以坚持下去。为自己设定短期目标,并不断攻克。同样以学习为例。学习是没有反馈的,但我们可以人为地为它设定反馈。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为自己设定每天的目标。比如,今天要背100个单词。如果成功实现,就奖励自己一顿大餐——当然,这比较考验自制力。比较流行的方式,是加入一个群,依靠群友的力量来约束自己。比如,每天都要读一本书,写1000字书评,如果没有发出来,就得在群里发一个红包。这样,一方面可以约束自己,不至于分心;另一方面也可以逐渐积累成就感,让学习渐渐变得更刷社交网络一样有趣。Deadline是治疗拖延症最好的方法,对分心也同样适用。将漫无目的的浏览,变成有目的的探寻。如果这些方法都无效,你就是想刷社交网络,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尽量不浪费时间呢?可以试试这样:当你刷到一个新闻,或者一个不认识的概念时,停下,去搜索这个新闻(或概念),直到你完全掌握了它为止。这样的好处是什么呢?你同样在获取信息、拉近距离、得到反馈,但是,同样一段时间过去,你至少了解了几个新闻,弄懂了几个新的概念。这段时间对你来说至少不会毫无收获。如果你还在为浪费时间而懊恼,我推荐你试试。:)","state":"published","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0,"canComment":false,"snapshotUrl":"","slug":,"publishedTime":"T12:04:18+08:00","url":"/p/","title":"为什么我们会不知疲倦地刷朋友圈?","summary":"我想,很多人都有过这种情况:拿起手机刷朋友圈,一刷就是大半个小时,一直不舍得放下。可转过身你问他记住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却又说不出来。这里,把朋友圈换成微博、豆瓣、知乎,都是一样的。人似乎总有这么一种习惯:不知疲倦地刷着社交媒体的内容,浑…","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null,"next":null},"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sCount":515,"likesCount":7548}},"annotationDetail":null,"commentsCount":235,"likesCount":5395,"FULLINFO":true}},"User":{"lachel":{"isFollowed":false,"name":"Lachel","headline":"此心安处。\n不接点赞、软文合作,公关勿扰,谢谢。\n已委托「维权骑士」()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avatarUrl":"/v2-7ba01dc297eaaec8b916e246_s.jpg","isFollowing":false,"type":"people","slug":"lachel","bio":"关注思考,生活,方法论","hash":"d788cfe0be41ce","uid":32,"isOrg":false,"description":"此心安处。\n不接点赞、软文合作,公关勿扰,谢谢。\n已委托「维权骑士」()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profileUrl":"/people/lachel","avatar":{"id":"v2-7ba01dc297eaaec8b916e246","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adge":{"identity":null,"bestAnswerer":null}}},"Comment":{},"favlists":{}},"me":{},"global":{},"columns":{"next":{},"Lnote2016":{"following":false,"canManage":false,"href":"/api/columns/Lnote2016","name":"L先生说","creator":{"slug":"lachel"},"url":"/Lnote2016","slug":"Lnote2016","avatar":{"id":"v2-71bd188c95","template":"/{id}_{size}.jpg"}}},"columnPosts":{},"columnSettings":{"colomnAuthor":[],"uploadAvatarDetails":"","contributeRequests":[],"contributeRequestsTotalCount":0,"inviteAuthor":""},"postComments":{},"postReviewComments":{"comments":[],"newComments":[],"hasMore":true},"favlistsByUser":{},"favlistRelations":{},"promotions":{},"switches":{"couldAddVideo":false},"draft":{"titleImage":"","titleImageSize":{},"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can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title":"","titleImageUploading":false,"error":"","content":"","draftLoading":false,"globalLoading":false,"pendingVideo":{"resource":null,"error":null}},"drafts":{"draftsList":[],"next":{}},"config":{"userNotBindPhoneTipString":{}},"recommendPosts":{"articleRecommendations":[],"columnRecommendations":[]},"env":{"isAppView":false,"appViewConfig":{"content_padding_top":128,"content_padding_bottom":56,"content_padding_left":16,"content_padding_right":16,"title_font_size":22,"body_font_size":16,"is_dark_theme":false,"can_auto_load_image":true,"app_info":"OS=iOS"},"isApp":false},"sy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专业人员的时间计划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