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ppt而薨已

2006年高考语文仿真试题(原创) 高考模拟卷 高三下册 人教版 语文试题下载
2006年高考语文仿真试题(原创) 高考模拟卷 高三下册 人教版 语文试题下载
"2006年高考语文仿真试题(原创)
第I卷(选择题&&共33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痉(jìng)挛&&&泾(jīng)渭分明&&&沧(cāng)桑&&&&怆(qiàng)然泪下
B.愠(yùn)色&&&&不瘟(wēn)不火&&&&峻(jùn)工&&&&&怙恶不悛(quān)
C.敦(dūn)厚&&&&谆(zhūn)谆告诫&&&嘹(liǎo)亮&&&&春色撩(liáo)人
D.骇(hài)异&&&&言简意赅(gāi)&&&&绚(xuàn)丽&&&&头晕目眩(xuàn)
2.选出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被美国《娱乐周刊》评选为当代世界二十位大导演之一的张艺谋拍摄的影片拿过无数的国内国际大奖,他的《英雄》在这次电影节上又一次脱颖而出,获得金奖。&
B.&位于印尼最西部的亚齐省居民最早遭受了地震和大海啸的双重打击,许多村庄和城镇的建筑已经荡然无存,居民只好在临时搭建的风雨飘摇的帐篷里生活。
C.&印度洋海啸后,许多科学家呼吁“人要敬畏大自然”,著名科学打假人士方舟子发表文章《“敬畏自然”就是反科学》,他似乎在给人扣帽子。
D.我们班有些同学写作文时不打腹稿,写作中常常涂涂改改,圈圈画画,非常马虎,让人不忍卒读。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李国豪在父亲李小龙的耳濡目染之下,练就一身真功夫,并以电影事业为追求目标,主演了《乌鸦》《龙在江湖》《李小龙传奇》等动作大片。&
B.在鼓励人们通过合法合理的方式富裕起来的同时,利用财政、税收、保障、福利和救助等工具进行社会整合和社会调节,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是营建“和谐社会”的根本。
C.在这个特别节目中,你可以看到李东生、翟美卿、何享健等十位入选人走红地毯的情景,也能见到入选人成功背后的故事,还有机会看到他们和亲友分享获奖的喜悦。&
D.鞠觉亮执导的《侠影仙踪》将在春节期间和观众见面,担纲此剧的主要演员不仅有内地的明星,还有香港的狄龙父子、澳门的武术冠军的倾情演出。&
4.将①-④句填入横线处,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去思考问题,增强金钟奖的影响力、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丰富内容,提高质量,扩大影响,________________,进行不懈的努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①为提高民族素质&&②为繁荣音乐事业&&③为培育“四有”新人&&④为建设先进文化
A.④②③①&&&&B.②③④①&&&&C.②④③①&&&&D.④③②①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八年前,哈佛大学地貌生态学家理查德福曼“心灵顿悟”,写出了《陆地马赛克:地貌与地方生态学》一书。后来,他还应邀参加了一个探讨美国交通网对生态影响的会议。会议讨论的焦点主要是气候,但福曼意识到,他和他的同行正在走入歧途。“猛然间,我意识到,最显著的地貌我们却了解得最少,那就是公路。”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公路产生的生态效应与其所占面积不成比例。公路使河流改道、地下水位发生变化,还产生二氧化碳、臭氧和烟雾。它们使植物中有了越来越多的重金属,苔藓类植物在烟尘中大量死亡。每条公路两边都有路边地带,那是一片片荒芜丑陋的人间地狱,最利于杂草的生长和蔓延。为各种车辆铺砌的公路,几乎每个科学家都能从它身上找到这样或那样的毛病。总而言之,按照福曼的估计,美国的公路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有1/5国土的生态环境直接受到了公路的影响。
&&&&在公路发展的早期,它们的走势还能顺从地貌,即沿河流或森林的边缘发展。可如今,公路已无所不往,狼、熊等原本可以自由游荡的动物种群被分割得七零八落。与大型动物相比,较小动物的种群在数量上具有更大的波动性,更容易发生杂交现象。福曼认为,由此看来,公路有可能造成地方性生态灭绝。不管怎么说,再没有比“公路杀手”更直截了当、更直观明了的生态效应了。在美国,丧生于汽车的野生动物比在任何猎杀手段下丧生的都要多。在阿拉斯加的基奈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驼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车祸。在佛罗里达州,那些靠近杰克逊湖的公路给那里的海龟带来了极大的危险:每英里的公路上每年都有上千只海龟死亡。
在过去十年中,为使动物能安全穿越公路,美国政府已经花费了数百万美元来拓宽涵洞和修建“生态通道”。但是,尽管人们为这些通道感到高兴,却很少有人研究这些通道的效果如何,以及如何对它们进行改进。公路生态对欧洲人来说,已经是老新闻,因为他们使用生态通道解决公路拥挤已经有几十年了。荷兰人为拯救濒于灭绝的獾,为它们修建了200条通道。最近,西班牙的巴塞罗纳已经行动起来,要把郊区的野生动物通道连成网络。理查德福曼感叹道:“欧洲人已经走在我们的前面,而我们的公路系统却已经走在了社会的前面。”&&&
5.最能说明“公路产生的生态效应与其所占面积不成比例”的一项是
A.公路使河流改道、地下水位发生变化,还产生大量的废气,致使动植物大量死亡。
B.每条公路两边的路边地带是人间地狱,最利于杂草的生长和蔓延。
C.一条公路使它周围大面积的土地的生态环境直接受到影响。
D.几乎每个科学家都能从为各种车辆铺砌的公路身上找到毛病。
6.下面是公路对生态影响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公路上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臭氧等,使植物中有了越来越多的重金属,苔藓类植物在烟尘中大量死亡。
B.无所不往的公路,把大型的自由游荡的动物种群分割得七零八落,使较小动物的种群发生杂交现象。
C.在美国,丧生于汽车的野生动物比在任何猎杀手段下丧生的都要多,再没有比“公路杀手”更直截了当、更直观明了的生态效应了。
D.靠近杰克逊湖的公路导致每英里的公路上每年都有上千只海龟死亡,如此高的公路死亡率,可能会威胁到海龟的种群繁衍。
7.下列分析或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哈佛大学地貌生态学家理查德福曼认为对生态影响最大的不是气候,而是公路。
B.“公路杀手”使大量动植物死亡,动物的公路死亡会影响到整个物种。
C.修建“生态通道”可以避免动物丧生于车轮之下,以后再也没有濒临灭绝的动物了。
D.美国修建的公路系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而欧洲人的公路生态意识最强。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1题。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也。本聂壹之后,以避怨变姓。汉末,并州刺史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与夏侯渊围昌豨于东海,数月粮尽,议引军还,辽谓渊曰:“数日已来,每行诸围,豨辄属目视辽。又其射矢更稀,此必豨计犹豫,故不力战。辽欲挑与语,傥可诱也?”乃使谓豨曰:“公有命,使辽传之。”豨果下与辽语,豨乃许降。辽遂单身入豨家,拜妻子。豨欢喜,随诣太祖。时荆州未定,复遣辽屯长社。临发,军中有谋反者,夜惊乱起火,一军尽扰。辽谓左右曰:“勿动。是不一营尽反,必有造变者,欲以动乱人耳。”乃令军中,其不反者安坐。有顷定,即得首谋者杀之。
&&&&太祖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余人屯合肥。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诸将皆疑。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辽夜募敢从之士,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权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
&&&&辽还屯雍丘,得疾。疾未瘳,文帝遣辽乘舟,与曹休至海陵,临江。权甚惮焉,敕诸将:“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辽病笃,遂薨于江都。诏曰:“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贼至今夺气,可谓国之爪牙矣。”(《三国志》)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辽欲挑与语,傥可诱也&&&&&(倘若,假使)
 &&B.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丧失胆气)
 &&C.疾未瘳&&&&&&&&&&(痊愈)
 &&D.可谓国之爪牙矣&&(武臣,重臣)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以避怨变姓  &②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B.①贼至乃发  &&&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①若孙权至者  &②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D.①权甚惮焉  &&&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10.下列句子编为四组,直接表现张辽有勇有谋的一组是
A.①并州刺史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②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  
B.①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②辽欲挑与语,傥可诱也  
C.①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②乃令军中,其不反者安坐
D.①辽遂单身入豨家&&&&&&&&&&&&&&&&&&②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辽观察到昌豨“辄属目视辽”“其射矢更稀”,得出昌豨犹豫于战降之间,建议诱降昌豨,后来单身去昌豨的家中,终于降服了昌豨。
 &&B.曹操要张辽、李典出战合肥迎击孙权,主要是要用张辽的勇猛,趁其尚未形成包围之势,冲击吴军,挫败吴军的锐气,以安定军心。 
C.合肥之战,张辽率八百壮士冲入孙权营垒,让拥兵十万的孙权大惊失色,吴军纷纷逃上山顶。面对吴军的重重包围,张辽二进二出,吴军闻风丧胆。&
D.即使张辽有病缠身,孙权对他仍然心有余悸;张辽病逝后,曹操对合肥之战的赞扬,这些表明张辽是曹魏难得的一员战将。
第II卷(共117分)
四.(21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是不一营尽反,必有造变者,欲以动乱人耳。(3分)
②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3分)
③辽夜募敢从之士,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3分)
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
和乐天《春词》&&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1)《春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2分)
(2)刘禹锡的诗句“
相关试题: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广告剩余8秒
文档加载中
2006年高考语文仿真试题第I卷(选择题 共33分)一.(12分,每小题3分)...22.参考2005年高考作文平分标准.......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2006年高考语文仿真试题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魏晋―宋元考古综合-博泰典藏网
典藏文档 篇篇精品
魏晋―宋元考古综合
导读:?魏文帝的这种做法对魏晋陵寝制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B.考古证据一:铭文砖【注意纪年的差异】,C.考古证据二:《曹植墓碑》【墓碑并不是当时所立,?魏文帝曹丕黄初三年(公元222年),以“古不墓祭,皆设于庙”为由,毁去高陵上的祭殿。据传,高陵在邺城西郊的西门豹祠附近,确切位置目前没有线索。(2)首阳陵?魏文帝曹丕陵曰首阳陵,位于今河南洛阳东的首阳山中。(山中的具体位置不详)?文帝生前鉴于汉代诸陵无? 魏文帝曹丕黄初三年(公元222年),以“古不墓祭,皆设于庙”为由,毁去高陵上的祭殿。据传,高陵在邺城西郊的西门豹祠附近,确切位置目前没有线索。 (2)首阳陵 ? 魏文帝曹丕陵曰首阳陵,位于今河南洛阳东的首阳山中。(山中的具体位置不详) ? 文帝生前鉴于汉代诸陵无不被毁掘,故决定自己的陵墓“因山为体,无为封树,无立寝殿,造园邑,通神道”,“使易代之后不知其处”。 ? 魏文帝的这种做法对魏晋陵寝制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首阳陵的地望目前也无线索。 (3)曹植墓 ? 在北方发现的曹魏墓中,所葬死者身份最高的一座是山东东阿鱼山曹植的坟墓。 ? 魏太和三年(公元229年)封东阿王,六年又徙封陈王。因受曹丕猜忌迫害,郁郁而死。谥“思”,世称陈思王。 ? 位於今山||阿h城南19公里黄河北岸,墓坐落在~山西麓,以山I穴,封土V 确认该墓葬为曹植墓的依据:
A.文献依据: 《三国志?曹植传》载:曹植被封东阿王的时候,曾经“初,植登鱼山,临东阿,喟然有终焉之心,遂营为墓。”; 这一年,曹植37岁,4年后,一代才子曹植终于病逝于东阿。 B.考古证据一:铭文砖【注意纪年的差异】 ? 1977年在曹植墓中发现一块阴刻铭文砖,内容为:“太和七年三月一日壬戍朔,十五日丙午,兖州刺史候昶遣士朱周等二百人作毕陈王陵,各赐休二百日。别督中王纳主者、司徒从椽位张顺。” ? 太和七年,应是青龙元年(公元233 年),记太和年号,是刻这块砖的人不知道皇帝已经改了元。曹植是太和六年十一月去世的,墓葬在4个月后完成,负责此项工程的200人同时得到了休假200天的奖励。 ? 这块铭文墓砖的发现,为曹植墓的定性提供了确凿的证据。 C.考古证据二:《曹植墓碑》【墓碑并不是当时所立,而是其后代所立(北齐、隋)】 ? 该碑原立于曹植墓前,后被淹没到大清河(今黄河)中,到清代捞出,并于光绪二十五年建造碑楼保护。 ? 从碑文内容可以了解,该碑是曹植十一世孙曹永洛所立。曹永洛在北齐皇建二年(562年),奏请皇帝批准,在曹植墓前复建祠庙,祭祀曹植。隋开皇十三年(593年),又刻一碑,纪念曹植。 ? 碑文在历数曹植的人品、学问、才气和功绩的同时,也称曹植“以谗言数构,奸臣内兴,十一年里频频徙都,汲汲无欢,遂发愤而薨,时年四十有一。” 碑文明确指出,曹植死后,即营墓鱼山。
曹植与梵呗:(汉化梵音的创始者就是曹植) ? 我国最早的佛教梵呗就是从曹魏时代开始的,曹植就是“改梵为秦”的中国化佛曲――梵呗之音的创始者。 ? 鱼山是梵呗的发源地,历史上有“鱼山梵呗”之称。这是我国佛教梵呗之始,为中国后世的梵乐奠下基础。 ? 《法苑珠林》d:“思王曹植L游~山,忽空中梵天之,清雅哀婉,其有摹良久,乃摹其,殍h,撰文制音,獒崾健!逼渌畦筮路灿辛拢即是后世所传《鱼山梵》,亦称《鱼山呗》
? 曹植被日本佛教界人士尊榉鸾桃贰拌h”的鼻祖,加以尊崇。 2.西晋陵墓 ? 司马炎代魏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43 ? 晋武帝司马炎是西晋的第一个皇帝,司马炎即位,追封司马懿为宣帝、司马师为景帝、司马昭为文帝。 ? 从公元265年司马炎登上皇位,到公元316年西晋被匈奴所灭,司马氏集团在洛阳的统治只有51年,共出了4个皇帝。 ? 后两个皇帝被刘聪杀于平阳,客死他乡。前两个皇帝,即武帝和惠帝,都死在洛阳,和先祖一起葬在洛阳。 ? 这样,西晋皇陵应包括5座墓葬:宣帝高原陵、景帝峻平陵、文帝崇阳陵、武帝峻阳陵、惠帝太阳陵。 ? 据《文选》卷三十八傅季友“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注引郭缘生《述征记》可知: ? 西晋五座帝陵分别位于东西相连的北邙和乾脯二山两侧的山之阳。 ? 自东至西为文帝崇阳陵、武帝峻阳陵和惠帝太阳陵,山之阴为宣帝高阳陵和景帝竣平陵。 ? 在西晋的官方文献中,仅对宣帝的高阳陵有记载,其余诸陵均不详。 生在苏杭,葬在北邙: (1)崇阳陵
位于洛阳城东20公里处偃师市首阳山镇、城关镇。
西晋皇陵分东西两区。
东区在偃师市城关镇潘屯、杜楼两村以北的枕头山下,其中潘屯、杜楼两村北枕头山西晋墓地一号墓,为晋文帝司马昭崇阳陵
据1917年在此出土的西晋中书侍郎荀岳墓志记载,苟岳死后,“陪附晋文帝陵道之右”。
经过勘探,在此发现古墓五座,而其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1号墓应即文帝的崇阳陵。
崇阳陵坐北向南,钻探得知墓道长46米,宽11米,墓室长4.5米,宽3.7米,高2.5米。未进行发掘。
经过对崇阳陵的勘查,其墓地周围有陵园及建筑遗迹。陵园只发现东、西、北三面,为一北窄南宽的梯形,南北最长近400、东西最宽处约250米。
发现的两处建筑遗迹均与垣墙相连,应与陵区守卫设施有关。
峻阳陵目前未发现陵垣遗迹,推测当初有可能就未筑陵垣,而以自然的山峰、山梁代替。 (2)峻阳陵 ? 西区在首阳山镇南蔡庄北的鏊子山下,两区相距数里。 ? 南蔡庄村北西晋墓地一号墓,位于最东端。 ? 经过勘探调查,在此发现了由二十三座墓组成的墓地。 ? 其中规模最大的是1号,墓道长36米,宽10.5米,墓室长5.5米,宽3米,高2米,应为晋武帝司马炎峻阳陵。 ? 峻阳陵墓地中的二十三座墓均为坐北向南具有既长且宽的斜坡墓道的上洞墓。诸墓在1号墓之西,分为两排,据1930年在此出土的晋武帝贵人左芬墓志,左芬死后葬于峻阳陵西徼道内,左芬墓当在其中。 ? 这些墓的墓主人应为武帝后宫的嫔妃,与文献中关于武帝多内宠的记载吻合。 ? 晋武帝作为西晋的开国皇帝,在墓地选择上颇费番心机。鏊子山两端分别向南伸出一道较为平缓的山梁,对墓地形成三面环抱之势,即可以安稳地坐享太平天下,这是修建帝王陵墓的很理想的风水宝地。 ? 此二座帝陵位置的确定,为考察其余三座帝陵的方位提供了重要线索。
44 (西晋时封王颇多――八王之乱――国灭) (西晋时的“羊车选妃”) 3.十六国时期陵墓 ? 十六国时期(公元317~420年),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诸政权皆立国时间短,且当时战乱频繁,加之有“潜埋”的丧葬习俗,故这一时期的陵墓资料均很少。 ? 这一时期,民族关系复杂,墓葬形制不统一,有的墓葬保留了西晋墓葬的特点。如西安草厂坡十六国时期墓葬,其随葬品组合中出现的武士及战马均着铠甲,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是当时战乱频繁的反映。
(1)冯素弗夫妇合葬墓 ? 十六国时期北燕贵族冯素弗夫妇合葬墓。 ? 冯素弗为北燕天王冯跋之弟,是鲜卑化的汉人,生前官职显赫,死于太平七年(415)。 ? 其墓位于辽宁北票西北2l公里处的西官营子村,南距北燕首都龙城(今辽宁朝阳)约35公里。 ? 1965年发掘。 ? 该夫妇合葬墓为同冢异穴,并列两具石椁,椁内壁有彩画,包括天象图及墓主人家居、出行等内容。椁室内的木棺七彩绘云气、羽人、屋宇等图像。表明北燕沿用汉制,皇室勋臣使用画棺。【天象图:解放前夏鼐对此有所研究,后来由冯时研究】 ? 其妻椁内殉犬,应是鲜卑风俗。 ? 冯素弗随葬龟纽“范阳公章”金印和“大司马章”铜印,又是汉族官制的体现。 ? 墓内随葬品丰富,有陶、铜、漆、玉、铁及玻璃器等,总数达四百七十余件。其中的步摇金冠饰,即鲜卑贵族喜戴的步摇冠上的金步摇;其中的金冠饰冠前饰片上有一佛二菩萨的形象,是中国东北地区最早的佛像资料,反映出当时佛教的东传情况。 金饰中还有鎏金镂孔马鞍桥包片等精美器物。 两只鎏金铜马镫制作颇为精致,镫芯以桑木制成,在镫的整个外表包钉铜片,并施鎏金,镫柄上方开有横长方形透孔。 是研究马具发展的重要资料。 我国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马镫其实是出现在辽西三燕时期的墓葬中。冯素弗墓的双马镫是我国最早的双马镫实物(以前只在画上见过),标志着马镫由发生到初步成熟的发展过程,是马镫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例子,并说明此时骑兵也已发展到成熟阶段。 ? ? 成熟的马镫的使用,标志着骑马用具的完备,使得骑兵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使骑兵可以很好的与战马结合。 慕容鲜卑公元三世纪初迁居辽西,经过百余年的发展,由弱到强,直到公元337年建立政权。他们东败东北地区的夫余、高句丽进而问鼎中原,究其原因,除慕容氏在内政外交上采取了顺应形势的政策外,还因为其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而重装骑兵起了重要的作用。 ? 有的学者认为是柔然人从中国北方把马镫传播到了欧洲(欧洲中世纪才有了马镫)。马镫的引入促成了重甲骑兵的发展,也有助于封建骑士阶级的形成,对欧洲中世纪骑兵建设有很大的贡献。 ? 嵌骨长方漆盒长19厘米,宽14厘米。 ? 表面黑漆,用菱形骨片作镶嵌平列成行的几何纹图案。 ? 盒上有带链环的六瓣花形铜饰件及小铜把手,制作精美。 ? 此盒为现知较早的嵌骨漆器。明、清流行用兽骨嵌出人物、山水的黑漆或朱漆箱匣,概由此发展而来。
45 ? ? ? ? ? ? ? ? ? 1号墓出土玻璃器有五件,晶莹剔透,色彩艳丽。(应为西传而来) 鸭形玻璃水注美观精致,堪称珍贵的古代工艺品,为研究当时中西交通提供了宝贵资料。 冯素弗墓出土的玻璃器以透明深浅绿色为特征,器胎较薄又是卷边,玻璃碗下仍留有粘疤残痕。 鸭形玻璃注更是造型奇特,以粘贴玻璃条装饰细部,这一切都是以吹制工艺闻名于世的古罗马玻璃器的重要特征。 玻璃吹制工艺最早产生在公元前一世纪左右的地中海东岸古罗马帝国。 从现出土的玻璃器判断大体在公元五世纪北魏时期中亚的工匠将吹制玻璃技术传到中国。其制作的玻璃器质量不精,很难与冯素弗墓出土的这批玻璃器相媲美。 从全国出土外国玻璃器数量甚少的情况看,那时进口玻璃器,尤其像鸭形玻璃注那样精美的产品数量有限,视如珍宝。 北燕冯素弗墓出土的玻璃器是中国出土的年代较早,而数量又最多的一批。 北燕冯素弗墓是草原丝绸之路带来的东西文化交流的缩影,更印证了北方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发展上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2)十六国时期大夏国重要墓葬 ? 内蒙古乌审旗毛乌素沙漠发现了一批十六国时期大夏国的重要墓葬。墓葬西距大夏国都统万城城址仅16公里,均为大型洞室墓。 ? 墓主人包括曾任大夏国建威将军、散骑常侍、凉州都督、护光烈将军、北地尹等职的官僚,史传无载,但据墓志所记,均在大夏国统治集团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批墓葬的发现为研究大夏国的墓葬制度及大夏国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 鄂尔多斯一座南北朝时期的墓葬墓葬,由长斜坡墓道、甬道、天井、前室和后室五部分组成。前、后墓室平面均为长方形,顶部起脊向左、右呈两面坡状。 ? 室内绘有仿木建筑结构的彩绘,如四角有立柱,柱上有横梁、“山”字形屋架及椽子等构件。 ? 发现珍稀大夏墓志铭,从墓志记载可知,墓主人姓田名,甘肃武威人,生前曾任赫连勃勃所建大夏国的建威将军、散骑侍郎、凉州都督、护光烈将军、北地尹、将作大匠、凉州刺史等职。 ? 田墓是鄂尔多斯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座具有明确纪年的大夏国时期的墓葬,墓室形制仿房室结构,该墓志铭不仅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也是我国发现极少的北朝时期的书法作品,其文风正处于由汉隶向魏碑的过渡阶段,弥足珍贵。 3.北魏陵墓 (1)金陵 ? 金陵为北魏早期皇陵,位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附近,是北魏都城盛乐的所在地。 ? 据《北史》载,北魏道武帝拓跋于天赐六年(公元409年)葬于“盛乐金陵”。此后葬于金陵的北魏皇帝还有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景穆太子、文成帝拓跋睿等。 ? 在北魏盛乐故城北约20公里处发现了几处鲜卑时代到北魏时期的墓地,并发掘了一座北魏大型壁画墓。这座属于北魏早期的墓葬,位于和林格尔三道营乡榆树梁村附近。【这些大型墓葬即非皇陵,也是皇族墓葬】 ? 墓葬规模较大,全长22.6米,前、后室分两次修建而成。前室及甬道两壁均绘有精美壁画,题材有狩猎、燕居行乐及四神图像等。狩猎图画面宏大,气势壮观,内容包括人物、山川、河流、林木、动物等,再现了中国早期山水画的风采。 ? 燕居行乐图中的杂技场面,人物众多,有指挥、鼓手、笛手、抛丸手和撑杆手等, 46 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壁画中的人物装束显示当时北魏已受到汉化影响,但仍有浓厚的鲜卑遗风。 ? 该墓的时代被确定为北魏迁洛之前,因而为探讨北魏早期皇陵提供了重要线索。 (2)方山永固陵
据文献记载,平城(今山西大同)“方岭上有文明太皇太后陵,陵之东北有高祖陵”,所指即为北魏都城平城附近的北魏皇陵。
它位于大同城北西寺儿梁山南部,墓主人即北魏文成帝拓跋睿之妻、文明皇后冯氏,陵名曰永固。【陵南为桑干河】
永固陵的祠庙建筑,一方面沿用了鲜卑族凿石为祖宗之庙的遗风,另一方面又采纳了东汉以来在陵前建筑石殿、石阙、石兽、石碑的做法。其建筑风格还受到了当时流行的佛教的影响。
经过勘查,永固陵封土高约23米,基底平面呈方形,南北宽117、东西长124米。其前为一座围绕回廊的方形塔基遗址,再前又有一处平面呈方形的建筑遗迹。
该墓由墓道、前室、甬道和后室四部分组成,总长达23.5米。
甬道前后两端各设一重石门,门框上饰有下具龛柱的莲瓣形券面石雕。两侧龛柱雕有口衔宝珠的朱雀和手捧莲蕾的赤足童子,是北魏墓室石雕中的精品。
该陵曾遭多次盗掘,墓中留有金代正隆和大定年间盗掘时留下的题记。发掘出土的随葬品仅存石俑、陶器残片、铁矛、铁镞、铜簪及玻璃小杯等。 ? 该陵北侧约一里处有一较小的陵墓,是北魏孝文帝元宏为自己营建的寿宫――万年堂。 ? 万年堂规模较永固陵略小。其封土高约13米,基底平面为方形,每边长约60米,墓葬结构同于永固陵。 ? 此墓应为孝文帝的虚宫,加之屡遭盗掘,未发现遗物,仅甬道内石质券门上的武士浮雕较为珍贵。 ? 北魏王朝在方山为冯氏营建了包括永固陵、万年堂、永固堂、斋堂、石阙、思远佛寺、方山石窟、灵泉宫、灵泉池以及御路在内的庞大陵园。 ? 这种将墓地与佛寺结合在一起,极富佛教色彩的独特做法,对北朝晚期陵墓建造较有影响。 (3)北魏洛阳帝陵
(位于隋唐洛阳城北、西北) ? 孝文帝迁洛,可以确定北魏都洛时期四座帝陵的位置。 ? 孝文帝长陵,根据1949年前出土的文皇后墓志已经确定,位于今洛阳老城西北十五里的官庄村东,坟冢高大,俗称“大冢”。 ? 近年来,洛阳出土的十余方北魏墓志均言y葬景陵,因而世宗宣武帝元恪的景陵位置也已确定。其位于长陵之南,冢头村西侧,即旧传之“汉冲帝冢”。 ? 根据永熙二年(公元533年)张宁墓志和张悦墓志的记述,目前可以确定孝明帝元诩的定陵位于洛阳郭城西北隅之北。 ? 但在洛阳北魏皇陵兆域内,除已确定的三座帝陵外,可以定属帝陵一级的只有位于景陵之南上砦村的大冢,可能就是静陵。 A.宣武帝景陵 ? 宣武帝,为北魏第八代皇帝,名元恪,孝文帝第二子,公元515年死于洛阳,葬景陵。 ? 景陵是建国以来经国家批准科学发掘的第二座皇帝陵,也是我国目前挖掘开放时代最早的帝王陵。(1991年由社科院发掘) ? 简介:景陵位于洛阳市邙山乡冢头村东,北距孝文帝长陵约5公里。封土平面略呈 47 包含总结汇报、经管营销、教学研究、自然科学、高中教育、计划方案、医药卫生、工程科技以及魏晋―宋元考古综合等内容。本文共10页
相关内容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