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的问题

大学使命的三个根本问题|大学|问题|中国_新浪新闻
  原标题:大学使命的三个根本问题  【阅案所得】
  什么是大学?
  一所大学,即使是一所研究型大学,其使命主要是为了教育学生还是为了创造知识?事实上,中国和世界的绝大多数名牌大学都是研究型大学,它们的声誉主要源自它们从事的学术研究。近十年来这种效应增强了,是因为依据定量方法进行世界大学排名,以及以此为标准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在积极推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在这两方面都发挥了显要作用。1998年,中国提出了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随之而来的是如何来衡量的问题。2003年,上海交通大学启动了世界大学排名研究,它是依据对学术刊物以及诸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数量等被显著认可的客观指标进行定量测算。它的排名以客观的定量指标为依据,使用的所有相关学术论文都已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涉及几乎所有的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学领域,但在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则很少。
  这个排名在欧洲有很大的影响。它令人信服地表明美国高等教育何以在世界上占有主导地位。在2003年的首次排名中,在前20所大学中,美国占15所,英国有4所,亚洲有1所,欧洲大陆1所都没有。在排名前50所大学中,美国有35所,占70%,欧洲有10所,其中欧洲大陆仅5所。这引起了欧洲人特别是大陆欧洲人的震惊。欧洲是现代大学(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和法国的巴黎大学)以及现代研究型大学(德国的洪堡大学)的发祥地。欧洲人强烈感到他们的大学远远落后于美国的大学,特别是在研究方面。
  上海交大排名在发展中国家中的影响也不小。排名前两名的中国大学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排在200—300名之间,这清楚地表明它们还远达不到“世界一流”水平。从中国到印度,从新加坡到海湾国家,世界上许多政府都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而投入大量资源,以提高它们在排名中的位置。具体做法是增加在科学和工程方面的论文发表数量。
  但这个排名也导致了偏差。当政府制定政策以提高大学排名时,他们只专注于研究,而且大多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方面的研究。他们从教学,从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面转移了注意力,而这些领域比其他领域对教育人更有关联。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提高排名位次的过程中,出现了系统性的偏差。
  那么大学的使命到底是什么?难道只与研究相关,而与教育无关?是否它只与在《科学》、《自然》上面发表论文有关,只与诺贝尔奖得主有关?清华大学的一位教授说过一句话:“一所大学如果没有论文发表,它当然算不上是一所一流大学;但是如果在教学上失败,它甚至都不配称作大学。”
  2010年年初,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时任天津大学校长龚克提出了类似的问题: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研究,学生与学术,哪个才是大学更基本的?他的看法是学生教育应该优先于教授研究。
  说比做容易,因为排名带来了声誉、公众认可以及资源。研究容易度量,而教学和教育却不容易度量。
  什么是教育?
  这个问题需要处理如下关系,即传授有用的知识,还是培养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有两个原因使得社会压力倾向于前者,而不是后者。显然,市场力量是倾向前者的,它要求毕业生能对企业有用。除此而外,政府也要求毕业生对国家有用。市场和政府都提供了强有力的激励:学习那些对你的就业和国家立即有用的东西吧。这通常意味着技术技能,而非人文素养;这也意味着要服从、听话,而非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
  但是,大学不是培训学校、职业学校或训练营。大学教育的首要目的是教育青年成为“有教养的文明人”,不只是“有用的机器”。爱因斯坦在美国高等教育三百周年纪念会上(日)谈到教育时这样说:它应该发展青年中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个性应当被消灭,而个人只变成一只蜜蜂或蚂蚁那样,仅仅是社会的一种工具。
  另外,我也要反对认为学校必须直接教授那些在以后生活中要直接用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种观点。生活所要求的东西太多种多样了,不大可能允许学校采取这样的专门训练。除了这一点,我还认为应该反对把个人当作死的工具来对待。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不幸的是,爱因斯坦的教育理念遇到了想让学生成为有用之才并立即就能服务市场、报效国家的强大阻力。这是一种“短期功利主义”的教育观。这在穷国比在富国更加严重,因为在前者,如何在经济上能够生存是学生们更为优先考虑的问题。
  在中国,这个问题尤其突出,因为中国大学历来就承担政府和企业的项目,它们往往在实用性很强的后期开发中成为企业的替代者。世界上其他大学也从事这类研究,但没有达到这种程度。
  一批清华大学的工科教授于2010年4月在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工学院访问,伯克利工学院副院长谈到他们成立了一家新的电子工程领域的研究中心,中心是由几家全球领先的公司共同资助的。对于这种情况,清华大学的教授很难理解。“你们的研究中心怎么能由相互竞争的公司联合资助呢?”答案是:我们只从事早期阶段的研究,商业应用至少要等五年以后。所以,在这个阶段这些公司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显然,清华大学的情况不同:研究中心多为公司从事后期开发研究,如果由不同公司赞助,相互之间就会存在竞争。这个故事说明了中国顶尖大学做研究的性质。尽管中国大学的研究经费激增,但大多数资金用到了后期开发项目的研究上。
  尽管中国的大学有着强烈动机在国际刊物上发表研究成果,但是承担政府和企业的项目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具有更强的激励。这类研究在短期内对国家和企业是有用的,但是如果它们不能提供对未来有意义的知识,那就算不上长远地服务于国家和企业,而且也不会改进我们对世界的根本认识。
  我在这里提出了有关大学使命的三个根本问题:什么是大学,什么是教育,什么是研究,如此之简单,却又如此之基本。但是,在当今中国,在这些涉及每一所大学的最简单而又最基本的问题上,我们还没有一致的认识。
  (摘自《大学的改革》第一卷,钱颖一著)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 责任。
工作需要,我也参与了一些接待工作,深知接待工作的酸甜苦辣,也见识了在当前形势下一些官员在应对吃喝问题上的招数。
对我和复生这些少年离乡的乡村人而言,故乡是回不去了,大都市不再是驿站,而是我们必须在此栉风沐雨、开花结果的归宿地。我们别无选择。
有人说,朴槿惠的亲信干政丑闻,比希拉里的邮件门要严重得多。希拉里邮件门,只是可能泄露重要信息,而朴槿惠的做法,则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前途的东西,送给他人看。
一个人应该用一生去明白欲望就是虚幻呢,还是用一生来追求一个又一个欲望的满足?&&欢迎来到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
导读:大学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经过紧张的中学生活和激烈的高考竞争,满怀着美好的憧憬和喜悦的心情跨进了大学的校门。一方面,这一起点的能否适应,将影响到大学阶段的学习。因此,对大学新生的不适应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地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策略
大学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经过紧张的中学生活和激烈的高考竞争,满怀着美好的憧憬和喜悦的心情跨进了大学的校门。根据多年带大学新生的实践,我们发现,大学在为各位新生展现一个全新面貌的同时,也给许多学生带来了困惑和不适,不少学生莫名的感到孤独,在生活上和学习上无所适从。大学生活是大学生人生道路上一个新的起点,能否在这个起点上顺利前进,对其一生来说,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一方面,这一起点的能否适应,将影响到大学阶段的学习;另一方面,这一起点适应的好坏将成为大学生一生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因此,对大学新生的不适应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地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新生在不适应方面的主要表现
上大学之前,受到老师、父母、亲朋对大学生活的过分渲染及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大学新生对大学满怀憧憬和梦想。在他们的心目中,大学是一个浪漫而美好的新天地,考上大学就等于有了美好的前程。而当真实的大学生活全面铺开时,紧张激烈的竞争、单调枯燥的学习和生活、三点一线的简单重复、复杂微妙的人际关系,使同学们产生强烈的失落感,从而陷入沮丧和迷茫中。面对大学生活,新生出现的种种不适应,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环境变化造成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主要表现在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生活范围等方面。从生活方式看,在中学学习期间,大多数同学居住在家里,拥有属于自己的较为独立的生活空间。为了让孩子集中精力学习,家长包揽了除了学习以外的所有生活琐事。加之相当一部分同学是独生子女,生活上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很多家长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其他事情都不需要孩子亲自动手,家长自会做好各项后勤保障工作。而进入大学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得自己操心,特别是对于第一次远离家门求学的同学来说,很多同学缺乏自理能力。在每年的迎新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家长在宿舍帮孩子铺床单,挂蚊帐,整理东西,而孩子在一旁无所适从的情景。很多学生在入学后很长一段时间为吃饭、洗衣、整理宿舍等生活问题而烦恼;从生活范围看,中学生活领域较窄,生活的中心内容是学习,基本上是从家里-学校两点一线,即使住校生也是在教室、宿舍、食堂之间活动,没有时间和精力发展特长爱好,更很少参加业余活动。而大学的生活领域大大拓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应接不暇,有的同学认为是浪费时间而不愿参加,有的同学想参加却由于缺乏特长而只能望而兴叹,导致生活内容单调;从生活习惯看,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组成一个新的集体,各地的饮食习惯、气候条件、语言交流都有差异,特别对于在中学时代从未住过集体宿舍的学生来说,进入大学后要住在嘈杂的集体宿舍中,每个学生的个人作息制度、卫生习惯、脾气爱好等各不相同,不少同学感到很不习惯,造成晚上失眠、白天无精打采,昏昏欲睡,不能安心学习。
2.学习环境变化造成的不适应。从中学进入大学,学习这一主导活动没有改变,但学习方式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第一,教师的授课方式发生了变化。在大学以前的学习中,学校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重点基本是围绕中考、高考进行的,老师会一次又一次重复每一课里的重点内容,直到学生弄懂为主。而大学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学为主的学习,大学老师只会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学生必须自主地学习、探索和实践;第二,学习内容及方法发生了变化。与中学相比,大学的学习内容专业性、理论性增强,课程门类多,教师讲课又不拘泥于一本教材,而且在一个课时里通常要涵盖课本中几十页的内容,仅仅通过课堂听讲是无法把所有知识学通、学透的,还需要课外查阅资料、现场调研等才能完成;第三,学习时间的自由度发生了变化。。中学的学习时间由学校统一安排的,而大学相比较有更多的自由,除了课堂学习之外还要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和实践活动,使得学习时间很零碎,有的同学就不会科学地支配时间,总觉得很忙,但是又感觉什么都没干,把自己搞的很累;第四,自我评价发生改变。科技论文。大学入学考试是选拔性的考试,凡是进入大学校门的同学都是学习中的佼佼者,是老师、家长和同学心目中的&天之骄子&,而来到群英荟萃的大学中,中学时期的自豪感和优越感已不存在,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不仅仅单纯凭借学习成绩,不少同学在心理上产生了不平衡,变得自卑甚至自暴自弃。
3.人际交往变化造成的不适应。大学不仅仅是一所学校,更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它是学校到社会重要的过渡阶段。大学以前,同学们大多处于同一地域,生活在自己所熟悉的同窗好友、父母亲朋和师长之间,在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没有太大的差别,人际关系相对稳定和简单。但到了大学,来自全国各地的新同学组成一个新的集体,共同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生活。由于原来各自的生活习惯、性格、兴趣等方面的不同,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例如,我们所带的新生中就出现了为数不少的不能融入宿舍和班集体的现象,有个别宿舍同学更是冲突不断。我们发现,大学新生一方面渴望交往,但另一方面又因为自卑、害羞、性格内向等原因,或者是由于社会经验不足,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而不敢或不会交往,从而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导致孤独和抑郁。久而久之,强烈的孤独感使一部分学生整日沉湎于过去或幻想之中,而在现实的生活中放任自流、自暴自弃,与同学和集体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二、应对策略
根据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我们认为,要解决好大学新生对大学的不适应问题,应深入了解大学新生的特点,根据他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采取有针对性地应对策略。
1.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给新生介绍大学集体生活的基本要求,从日常生活着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自主、自立、自制。第一,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学会自己打水、叠被子、打扫宿舍卫生、洗衣等生活琐事,学会合理的安排作息时间,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第二,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学会理财。学生进入大学,第一次掌管了&财政大权&,普遍会出现开支无计划,月初往往出手大方,挥霍无度,而月底又陷入&经济危机&,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定好月、周、日的生活支出计划,并尽量按照计划进行,杜绝超前消费;第三,引导学生尽快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中来。在与宿舍、班级同学共同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谦虚宽容,并积极参加一些集体活动等;第四,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科技论文。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之余,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某一方面的特长,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从中陶冶情操,充实生活。
2.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模式。自学是大学学习过程区别于中学学习过程的最显著特点,在学分制条件下的学习自由度就更大。因此,要帮助新生适应由较封闭的应试填鸭式的中学教育模式到开放式、自助式的大学教育模式的转变。第一,进行系统的专业教育。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可以通过请本专业的系主任、学科带头人、有经验的教师等开展专业教育讲座,组织新老生学习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为新生介绍所学专业的设置、本专业的特点及本专业的现状等,让新生对所学专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第二,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结合学生情况,从个人实际出发,指导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能力,使其逐步摸索出与自己水平和基础相适应的学习方法,并学会利用图书馆、资料室、电脑和网络等查阅相关方面的书籍和资料,由被动依赖型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型学习;第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人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因此要引导学生确立自己的成才目标,使他们产生学习需要。建立有效的以奖为主的、以积极的正面激励为主的激励机制, 激发学习诱因,并以学习的社会责任感来推动自己主动的学习。学生一旦有了明确的、自觉的目的,就会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坚定的毅力努力拼搏。尤其是对有专业情绪的学生来说,更要帮助其尽快消除专业情绪,端正其专业思想,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3.指导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第一,在新的班集体建立之初就要创造一种和谐、友好的气氛,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以班级为单位,重在每个学生都参与的各种形式的活动,如主题班会、座谈会、演讲比赛、辩论赛、联合会等,增强同学之间接触、了解的机会,促使同学在交往的过程中尽快的认识和相互了解,第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大学新生人际适应能力。通过参加各种活动,不仅使学生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能力,还增加了同学之间的联系与交往,群体意识、集体荣誉感也得到增强,并且培养学生学会善于与人合作、乐于服从他人与善于领导他人、善于帮助他人与乐于接受他人帮助的良好品质;第三,加强大学新生交往技巧的指导,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可以对大学新生开展大学生交往专题讲座,介绍大学生交往的特点、交往障碍及防治措施等,帮助其克服害羞、内向的性格,加强自身修养,培养诚实守信、主动热情、和善谦逊的个人修养,以诚恳的态度与周围的同学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罗国杰,等.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刘淑俊.大学新生适应不良心理学探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53-55.
[3]谯利平.大学新生面临的适应问题与自我调适[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7,(3):19-21.
[4]王志军,苏志强,等.加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高教与经济,2007,(1):48-51.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
-------------------------------------------------------------------------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相关大学毕业论文
最新大学毕业论文
读者推荐的大学毕业论文
热门:&&&&“天才不是一生下来就是天才。”换一个角度讲,学生不是一走进大学校门就是合格的大学生,其间有一个适应过程。从中学时代走来,每一个大学新生所面临的都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从生活、学习、规范有序的高中跨入各个方面都需要自立自理的大学,在心理、生活、学习各个方面难免会有不适应的现象。初来乍到,面临着生活上的自理、管理上的自治、目标上的自我选择、学习上的自觉、思想上的自我教育等一系列问题,心理和思想将发生急剧变化。迅速适应这一转变,顺利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是每一个大学新生独立面临的第一个人生课题。
为了避免大学新生受一些问题的捆扰而影响学业,这里对大学新生所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希望对大学新生迅速适应大学生活起到帮助作用。
l问题一.& 新环境文化的冲击&&&&&&&&&&&&&&& 对策尽快适应新环境
l问题二.& 对学业人生发展迷茫&&&&&&&&&&&&& 对策树立明确目标
l问题三.& 缺乏自我管理能力&&&&&&&&&&&&&&& 对策学会独立
l问题四.& 生活习惯差异&&&&&&&&&&&&&&&&&&& 对策求同存异
l问题五.& 学习自觉性不强&&&&&&&&&&&&&&&&& 对策培养自学能力
l问题六.& 不会利用学校资源&&&&&&&&&&&&&&& 对策有效利用资源
l问题七.& 心理压抑&&&&&&&&&&&&&&&&&&&&&&& 对策调整心态
l问题八.& 人际交往困难&&&&&&&&&&&&&&&&&&& 对策培养沟通能力
l问题九.& 缺乏自我约束力&&&&&&&&&&&&&&&&& 对策严格要求自己
l问题十.& 盲目地参加各种活动&&&&&&&&&&&&& 对策有选择地锻炼能力
产生问题的原因:
&& 1、任何人从一个国家迁移到另一个国家时,或从一个地方迁移到一个新的地方时,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迷茫、不知所措和情绪波动,我们称这种现象为文化冲击。
&& 2、当迁移到的地方与原来的地方比较相似时,适应新环境的难度可能是最小的;而当个体迁移到一个与他的旧环境十分不相象的新文化中,文化冲击表现得最为明显。
问题分析:人们对新环境生活的适应遵循着U型曲线模式,& 其中包括了4个明显的阶段
阶段1(1个月内):新奇阶段,愉快体验,心境最好;
阶段2(2-3月左右):幻想破灭,学语言,为沟通而斗争,心境下降;
阶段3(4-6个月):进入低谷,受挫、混乱,心境最差;
阶段4(6个月后):认识新文化,逐渐适应新环境;心境回升。
具体表现:
新奇、兴奋、愉快:一个多月时间一晃而过,甚至忘了学习;打电话、上网、访友、上街,报告新奇发现和心情。
主要倾诉对象:家人、亲朋、老同学,总之主要是过去认识的人。
新奇过去,回到现实,发现还没有真正开始,连语言都成问题,乡音难改,有时还被当地人或同学笑话;“传统”习惯和观念在新环境中变得无用;开始考虑是否学习当地语言及习惯;希望与新环境中的人沟通,甚至要为此而斗争。
几个月后,新来者进入最低谷。所有的文化差异都赤裸裸地展现出来,他受到自己来自视听及各种线索的、自己无法解释的信息的围攻。受挫感和混乱感在第3阶段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此时个体的心境也最差。
对于新同学来说,这是适应期最艰难的阶段,如果不能平安度过,有可能会影响整个大学时期。
同学们要坚持下去,并积极寻求帮助。
最后,新来者逐渐开始适应,与文化冲击有关的消极反应也逐渐消失,在阶段4,新来者认识到在新文化下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无关紧要的。
绝大多数新同学经过第一学期四个阶段,都能平安、顺利地适应新环境,建设性地展开自己的大学生活,从学生时代逐渐转入职业生涯发展时代。
对策:尽快适应新环境
第一、如果你是异国(地)他乡的新来者,应该预期到文化冲击的现实。不要心慌,这可以说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一过程。
第二、文化冲击相对来说遵循一种可预测的模式。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分析,大连轻工业学院这个新环境与自己原来所处的环境有哪些不同?是比较相似还是差异较大?
第三、多跟老师、同学沟通,不要拒绝而要以积极态度融入当地主流文化,主动适应新的生活。
问题产生的原因:
1、高考中发挥失常
2、对自己不能准确评价
3、人生目标暂时缺乏
4、求知欲望不强烈
1、闹情绪,发牢骚,对学校、专业不满意;
2、过于自傲,或过于自卑;
3、低迷,没有目标,没有追求,没有思考来大学学什么,大学毕业能做什么;
4、学习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需要老师、辅导员看着学。
1、要回到现实中来
做事的三原则:
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
有度量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
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2、要重新给自己定位
(1)、正确认识自我
人的一生,始终都在寻找自我,实践自我,完善自我,这是生命赋予每个人的神圣使命。大学期间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建立完善的阶段,有什么样的“三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大学阶段,也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正确地认识和发展自我,解决自我认同、自我确立的危机,是每个大学生不容回避的主要课题。健全的自我意识,是大学生塑造健康人格、培养良好情绪的基础,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2)、要自信不要自傲,要自强不要自卑
许多同学考进大学后,会突然失去自信,感到自己一无是处。这种“失落”首先是因为竞争的对手变了,大家都很厉害,自己不能再保持高中时的优势地位;另外,在大学里,竞争的内容也不再仅仅是学习成绩,眼界学识、文体特长、社交能力、组织才干等等,都成了比较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很容易看到自己的弱点。不过,有些人会因为看到自己的弱点而自卑,长时间情绪低落,甚至为了避免挫败感而封闭自己;但也有些人看到弱点却不会对自己整体否定,他们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人,但仍有自己长处和价值。因此,对自己弱点的“发现”,既可能成为成长的阻力,也可能成为成长的助力,关键在于你如何看自己。
3、重新建立人生目标
(1)、有什么样的目标?有什么样的目光?将来就有什么样的结果。
&一个有目标的人,会更有效地利用自己的生命。而失去目标的“茫然感”长期延续,就会损耗生命。
很多人在上高中时,曾把考上大学作为生活的目标,现在这个目标实现了,新的目标却不知在哪里。不过,一时的茫然并不要紧。进了大学,思想更成熟,眼界更开阔,经过一段时间探索,完全可以重新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2)、应该随着年龄的增长,目标越来越具体,实现起来也越来越具有操作性
大学生应该有理想、有志向。小时候我们说长大了要当科学家,那时候实现这样的理想就是按老师的要求一点点掌握知识。在大学里的理想和志向如果还是“长大了当科学家”,显然是不妥当的,因为大学生已经长大了,为了实现当科学家的理想和志向,应该按科学家的标准设计出自己“达标”的时间表和具体行动措施。大学生的理想和志向既不能高不可攀,也不应唾手可得,而应该通过一定努力可以实现的适宜的目标,应该符合个人的个性特点和实际能力水平。同时,这种目标又应符合社会发展方向,不可背其道而行之。一些同学因不满社会上的某些消极腐败现象或因挫折失去信心,便幻想过一种超凡脱俗的隐居生活,不愿面对现实。也有的同学为自己设计的是一条不择手段达到荣华富贵的不归路,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于干不法勾当,最终自毁前程。所以,一个人给自己确定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很重要,应善于选择目标,并将长远目标具体化,由近至远、由低到高地逐步接近有限的终极目标。
4、做一个积极主动的人
(1)、有了目标,还要落实到行动上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处却往往只有几步,一旦错失良机,就悔之晚矣。所以大学新生要做一个积极主动的人,把握好自己制定明确的目标规划,激励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这样才会不断有成就感,才会对生活始终保持旺盛的激情。
&拥有目标,就会拥有了美好明天,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给自己一个目标/让生命为它燃烧/这世界会因我们的飞翔/而变得更加美好。大学新生,树立自己的目标吧,小到英语四、六级,大到明天的“留学梦”,一切都有可能,关键看你今天的付出!
&2)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李开复人生目标:
&人生只有一次,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最大的影响力(impact),能够帮助自己、帮助家庭、帮助国家、帮助世界、帮助后人,能够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更好、更有效率,能够为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我回答这个问题时丝毫不需要思考,因为我从大学二年级起就把“影响力”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
(3)在人生目标指引下,果断地做出人生中的重大决定。
& 无论是为了真情,为了影响力,还是为了快乐、家人、道德、宁静、求知、创新……一旦确定了人生目标,你就可以在人生目标的指引下,果断地做出人生中的重大决定。
&牢记“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始于易”
经常让自己思考和回答 :
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活中什么对我来说最重要?
来到大学想学些什么?大学毕业后我能干什么?
产生问题的原因:
1、对一部分新生来说,上大学是他们第一次离家,第一次开始独立生活,以前很多事都是家长做主。 
2、第一次管理和支配自己的钱,没有理财经验。
3、从小生活上依赖性太强,没有养成良好习惯 。
4、对自己要求不高,对社会责任意识不强。
1、遇事没有主见,原则性不强
2、消费上存在着无计划、盲目攀比、奢侈浪费现象 (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休闲娱乐消费)
3、生活中不拘小节
4、自我为中心
1、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处理一些事物
2、生活上不要过分攀比,花钱的时候想一想父母、家庭,要量入为出,学会理财。
3、家境困难的学生面对生活的磨难应该选择坚强,相信苦难是一种财富。
4、自己舒服的时候,想一想他人的感受。
5、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独立的两层含义:
一是意识上的独立
大学新生应该追求独立的成人意识,要正确理解独立的含义:要树立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要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
独立意识增强使大学新生从上大学那天起就表现出心理“断乳”的强烈愿望,不愿随波逐流、在思想言行的各方面都表现出极大的独立性,这对大学新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提示:要注意避免个人独立意识的无限度地增强,形成扭曲的独立意识,可能导致过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妄自尊大,以“成人”自居,不乐意接受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批评教育,甚至表现出情绪上的对抗。一旦这种缺乏基础的、盲目的自信受到挫折或其“独立性”受到挑战时,就易于感到沮丧、自卑,或对人、对事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或退缩到依赖他人的状态。
二是生活上的独立:
因为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他们仍需要依赖家庭供养,身上表现出的依赖性也十分明显,有些学生少年时期形成的依赖习惯不可能随着上大学而完全消除。
父母在家省吃俭用,把几乎全部收入交给学生,有些人心理坦然地接受家里的钱物。有的大学生缺乏应有的自理能力,不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经济开支没有计划,月初大手大脚,月末捉襟见肘,钱夹时常“唱空城计”。有些学生还把父母的血汗钱用来吃喝、玩游戏等。
提示:还有一部分困难家庭的学生,要独立则更需要勇气和毅力。周围的人不应鄙视和嘲讽,应该给予同情和关怀,更要对他们的自我奋斗给予支持。我们提倡大学生要靠自己努力去赚钱,因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智慧赚来钱的时候,才能体会出‘开心’的真正魅力。”
产生问题的原因:
1、性格习惯差异: 有人喜静、有人好动,有人缄默不语、 有人爱说爱笑,有人早起、有人晚睡。
2、背景差异:各自的家境不同,成长的背景不同,养成的个性、习惯和处世方式自然会有差异。
3、地区的差异:带来文化的差异,甚至价值观的差异。
现实表现:
1、有人早起、有人晚睡
2、有人邋遢、有人干净
3、有人大大咧咧,有人斤斤计较
4、有人拖拖拉拉,有人脾气急噪
5、有人做事认真,有人马马乎乎
1、学会合作与协商
进入大学,就是一个新的环境,接触新的人,你的所有过去对于他们来说是一张白纸,这是你最好的重新塑造自己形象的时候,改掉以前的缺点,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应该以全新的形象出现。
既然有缘来到一起,就要珍惜彼此的友谊,遇事相互协商,相互合作处处展示集体的力量。
2、学会宽容与忍让
同学之间没有根本的厉害冲突,生活中可能有磕磕碰碰,可能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要处理好寝室人际关系,既要主动改掉自身一些不良习惯,又要对别人一些难以改变的习惯报以宽容与忍让。
3、学会欣赏与分享
集体中重要的是互相欣赏,要看到别人的优点与特长,主动维护集体生活的和谐。
如果你的个性让很多人对你敬而远之,那么你的个性是失败的,个性的成功在于能吸引,而不是能排斥。
问题的产生原因&&
1、应试教育体制长期教育结果&&&&&&&&
2、一直由父母督促老师看管学习
3、对所学专业或一些课程不感性趣
1、对大学学习方法不适应;
2、逃课、旷课,上课睡觉;
3、上课之前不预习,课后不完成作业,考前突击,考试大面积不及格,多人次作弊;
3、抱怨老师教得不好,懂得不多,学校的课程安排也不合理;
4、对学习成绩记载,学籍处理不了解。
1、“记住” → “理解” → “运用”
中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更多地是追求“记住”知识,而大学生就应当要求自己“理解”知识并善于提出问题。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当多问几个“为什么”。一旦真正理解了理论或方法的来龙去脉,大家才能举一反三地学习其他知识,解决其他问题,甚至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
2、由被动变主动
上中学时,老师会一次又一次重复每一课里的关键内容。但进了大学以后,老师只会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大学生也不应该只会跟在老师的身后亦步亦趋,而应当主动走在老师的前面。
例如,大学老师在一个课时里通常要涵盖课本中几十页的信息内容,仅仅通过课堂听讲是无法把所有知识学通、学透的。学能力必须在大学期间开始培养,大学生必须自主地学习、探索和实践。
提示: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就把课本中的相关问题琢磨清楚,然后在课堂上对照老师的讲解弥补自己在理解和认识上的不足之处。
3、相信老师
能在大学讲台上授课的教师必有他(她)优秀可取的方面,他们的学历、经历、知识含量为大学生教学应该绰绰有余,况且每位老师都在为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认真备课准备,并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如果学生能把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理解、消化、吸收,我相信考出优良成绩没有问题。
提示:作为大学生一定要抱着虚心的态度学习,以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辩解,到最后吃亏受害的还是自己。
4、在大一时打好基础
大一是整个大学的基础,也是整个大学生活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大学新生不要过分放任自己,尽快把玩散的心收回来,新的大学生活使大家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在起跑时落后,将来会形成连锁反应,轻者使整个大学背上沉重的包袱,使本应愉快的年华在补考、重修中艰难度过,重者使大学梦想成为泡影,更使全家人陷入伤心痛苦的境地。
5、基础知识最重要
如果说大学是一个学习和进步的平台,那么,这个平台的地基就是大学里的基础课程。在大学期间,同学们一定要学好基础知识其中包括数学、英语、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以及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
提示:如果你对数学、英语和计算机有兴趣,那你是幸运儿,可以享受学习的乐趣;但就算你没有兴趣,你也必须把这些基础打好。打基础是苦功夫,不愿吃苦是不能修得正果的。
6、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成为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一步。学会学习的实质就是要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未能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导致考试失利,从而带来厌学、自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一些同学甚至会患上考试焦虑症,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理上的问题。一些初入大学的大学生正是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才阻碍了知识的获得和智能的发展。
问题产生的原因:
1、从小没有受过这方面教育,没有培养这方面意识;
2、没有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所以主观上没有这方面需求;
3、平时学习抓的不紧,连教材、作业都完不成,没有精力学习其它知识。
现实表现:
&1、很少去图书馆,有些同学即使去了,也是自习或翻看一些杂志之类。
2、课堂很少主动提问,很少提出一些教材之外的问题,跟老师交流较少。
3、对实验课不重视,有些同学不预习,还有的以不做实验、抄袭实验报告沾沾自喜。(其
不知既浪费了难得的动手实践机会,也浪费了学费)
1.交一些好朋友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礼记·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就是说,大学生应当充分利用学校里的人才资源,从各种渠道吸收知识和方法。如果遇到好的老师,你可以主动向他们请教,或者请他们推荐一些课外的参考读物。除了资深的教授以外,大学中的青年教师、博士生、硕士生乃至自己的同班同学都是最好的知识来源和学习伙伴。每个人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都不尽相同,只有互帮互学,大家才能共同进步。
2.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
如果你四年内很少去图书馆的话,你就等于自己浪费了一大笔一大笔财富。所以长去那里,随意翻翻都有收获。
&&& 培养独立学习和研究的本领,为适应今后的工作或进一步的深造做准备。首先,除了学习老师规定的课程以外,大学生一定要学会查找书籍和文献,以便接触更广泛的知识和研究成果。例如,当我们在一门课上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就应当积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这个课题的来龙去脉和目前的研究动态。熟练和充分地使用图书馆资源,这是大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大学生的必备技能之一。读书时,应尽量多读一些英文原版教材。有些原版教材写得深入浅出,附有大量实例,比中文教材还适于自学。
3.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
在书本之外,互联网也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大学生们可以借助搜索引擎在网上查找各类信息。
很多同学没有很好地掌握互联网的搜索技巧,有时提出的问题只要在搜索引擎中简单检索一下,就能轻易找到答案。还有些同学很容易相信网上的谣言,而不会利用搜索引擎自己查考、求证。除了搜索引擎以外,网上还有许多网站和社区也是很好的学习园地。
&提示:最糟糕的是很多同学只会玩游戏,连最基本的电脑软件都不会操作。
4.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锻炼动手能力
理工类专业的动手能力是很重要的的一项素质, 而实验室正是培养动手能力的最好场所。
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用心去做,培养精益求精的精神,要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小组,培养积极的探索精神提高自己动手能力,实& 践能力,创新能力。
要培养科研意识,学写科研论文。
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
1、对高考成绩或考试过程不满意,对所读学校或专业不 满意;
2、入学后遇到困难时没有得到有效帮助或拒绝帮助;
3、性格孤僻或清高,与大家格格不入;
4、因家庭困难或自身条件较差而自卑、多疑;
5、因特殊事件刺激,如亲人病故、家庭变故、伤痛、失败挫折等。
6、性心理趋向不成熟。
7、因交友不当,受到不良势力威胁。
1、喜欢追思过去,与现实疏离,学习没有目标、没有热情,进入不了状态。
2、孤单寂寞,独来独往,孤身只影。很少甚至没有朋友,休闲时无处可去,导致吸烟酗酒、逃学上网。
3、畏难退缩,在学习、生活交往中遇到困难即停止努力
4、面临无法解决的学习和生活困难,陷入生存困境,丧失自信心,出现全面退缩状态。
5、因恋爱烦恼无心学习。
1、尝试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转换角度重新了解和评估就读的学校和专业;积极、认真地分阶段逐步适应新环境,提高生存能力。
2、分析困难的本质并寻找变通解决办法
全面评估自己的生活条件、学习能力以及其他可利用资源;制定适合自己的生活、学习计划,保证计划的可行性;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求可能的帮助。
3、向心理辅导老师或心理学专业工作者寻求帮助
找班导师、辅导员或心理老师帮助分析面对的问题。调整学习、生活、交往目标,获得成功体验。
4、提高学习、生活能力和交往能力。
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和其他社交活动,增强责任意识。
5、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让自身保持精力充沛,增加内涵,增强自信。
6、保持与家人、朋友、同学、老师的联系,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联系方式;一旦出现无助状态,打电话告诉自己信赖的人;提高警觉性和判断力,避免与不良人士交往。
7、做一个快乐的人、健康的人、自知的人
心理健康的人具有积极乐观的处事态度,健康的生活方&&&
式,善于自我接纳、自我认知;有自信心和自制力;勇敢坚毅,胜不骄,败不馁,进退有度;关爱他人,热爱生命。
问题产生的原因:
1、个性心理特征不同
2、缺乏交往技能
3、情绪或人格障碍
常见表现:
1、与室友、同学交谈少;与老师交往少;认识班外同学少。
2、与人谈话时紧张、不自在;坐立不安、不知手脚怎么放、不知眼睛看哪里好。
3、与人相处时距离不当、视区不当,话不投机。
1、正确认识自身性格特征。
2、学习交往技能:空间技术、凝视技术、握手技术、暗示技术。
3、增强吸引力:提高学习成绩,行善,改良形象,趋同。
4、改善谈话技能:真诚、倾听、接纳、共感、赞扬他人。
5、培养友情,参与群体
提示:以诚待人,培养友情,参与群体
第一,以诚待人,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对别人要抱着诚挚、宽容的胸襟,对自己要怀着自我批评、有过必改的态度。与人交往时,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
第二,培养真正的友情。如果能做到第一点,很多大学时的朋友就会成为你一辈子的知己。
第三,学习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社团是微观的社会,参与社团是步入社会前最好的磨练。在社团中,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和领导才能,也可以发挥你的专业特长。但更重要的是,你要做一个诚心诚意的服务者和志愿者,
第四,从周围的人身上学习。在班级里、社团中,多观察周围的同学,特别是那些你觉得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特别强的同学,看他们是如何与人相处的。
第五,提高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如果觉得没有特长、没有爱好可能会成为自己人际交往能力提高的一个障碍,那么,你可以有意识地去选择和培养一些兴趣爱好。
问题产生的原因
1、对大学的管理认识上存在误区。
2、过度放松,精力一时难以集中。
3、心理上存在“四无”现象,即 无目标、无兴趣、无动力、无意志。
4、散漫性、习惯性、惰性、依赖性较强。
1、对学校的要求,对辅导员、学生干部的管理有抵触情绪等。
2、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不能严格遵守学校的& 各项规章制度。
3、课堂上、早晚自习时睡觉、说话穿拖鞋等行为,校园内不文明恋爱等行为,对老师不礼貌不尊重等行为。
4、缺课、逃课,夜不归宿,迷恋网络游戏荒废学业。
5、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特别是义务劳动等。
1、搞清大学虽是学子理想的殿堂,但不是世外桃源,也是社会的一部分,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场所,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所以高校各种管理制度、行为
规范要求是必不可少的,上课出勤、遵守考试纪律、上好早晚自习、参加集体活动是每个学生应该自觉做到的。
&2、增强大学生的道德文明修养,提高基础文明素质,提倡浪漫而非散漫,自由而非自私
&3、认真学习各种规章制度及法规常识,在法律、法规、规章范围内做事。
&4、克服自身懒散、惰性等不良习惯,远离网吧,交一些上进朋友,必要时请他们监督自己的行动。
&5、真心听从老师、辅导员、学生干部的管理与劝解,俗话说良言苦口利于病。
&问题产生的原因
&1、中、小学时代的生活领域较窄,中心任务是好好学习考大学,课余活动被压缩得很少,几近于没有。
&2、很多学生学了一些特长,长期积压在心中,激情无法释放。
&3、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各个学校都有各级学生会组织、种类繁多学生社团,为学生施展才华提供了场所,也满足了一些学生的表现展示欲望。
1、一些学生(包括家长)刚进大学校门,就打听有没有各种社团,能不能担任学生干部锻炼锻炼等。
2、社团招新门庭若市,有些学生报名参加了多个社团活动,甚至占用了学习时间。
3、有些学生在参与活动时精力充沛,在上课时却睡觉、溜号。
1、参加活动可以,但不能丢掉自己的主业—学习,要牢记学习是第一要务。
2、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参加一些社团,有选择地参与一些活动,各个社团都有自己的特点,都举办有特色的活动,从中能学到很多东西。如果你拿不准参加哪个,你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社团,问问学哥学姐以前组织的活动,再作决定吧!毕竟,大学里的社团太多,选择一个足够自己锻炼能力的足已。
3、建议大家多参与志愿者活动,毕竟大学生对社会了解的较少,贡献也少,应该为社会分担一些困难,尽一些义务。如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实践,回家乡、去贫困山区考察和义务扶贫等,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工作,从中提高自己对社会现实的认识。
4、建议大家多参与各级学生会组织工作,如学生党支部、学生会、分团委、团支部、班委会等,确实对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使学生在思想觉悟、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得到了提高。
5、参加学生组织态度要端正,工作要务实。
参加学生组织,不要功利心太强。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团结协作,注重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少计较个人得失,多讲奉献,对集体、对大家有益的事应该多做。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