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铝合金mg17al12为什么不al2o3是离子化合物吗

AZ91镁铝合金中HCP/BCC相界面结构--《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3年01期
AZ91镁铝合金中HCP/BCC相界面结构
【摘要】:采用常规和高分辨电镜研究了时效AZ91镁铝合金中 2种形态γ Mg17Al12 析出相的HCP/BCC相界面结构。发现第一类析出相的惯习面 (0 0 0 2 ) α∥ { 330 } γ 以及与其对接的另外 2组主要晶面的面间错配度都很小 (4%和2 % ) ,因此界面能较小 ;而第 2类析出相的惯习面 (0 110 ) α∥ (330 ) γ 以及与其对接的另一组主要晶面的面间错配度都较大 (11%和 15 % ) ,因此界面能较大。从界面能和相变应变两方面讨论了各类析出相析出密度差别的原因 ,提出了改变析出密度、提高镁铝合金时效强化效果的可能途径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TG146.2【正文快照】:
在较低的时效温度下 ,AZ91合金在析出相变的最初阶段 ,也没有发现γ Mg17Al12 析出相的过渡相或GP区 ;该合金中惟一的析出相是平衡的γ Mg17Al12 。关于γ Mg17Al12 析出相的多变体和多重位向关系现象已在文献 [8]中作了报道。由表 1看出 ,第 1类析出相以镁基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光昱,郝启堂,介万奇,王武孝;[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5年03期
王维青;左汝林;麻彦龙;潘复生;;[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白朴存;代雄杰;赵春旺;邢永明;;[J];复合材料学报;2008年01期
张金玲;冯芝勇;胡兰青;王社斌;许并社;;[J];金属学报;2012年05期
刘洋;谢骏;郭雪锋;;[J];铝加工;2010年03期
刘洋;谢骏;郭雪锋;;[J];南方金属;2010年06期
石雅静;李全安;任文亮;张兴渊;;[J];轻合金加工技术;2009年05期
张菊梅;蒋百灵;王志虎;袁森;;[J];热加工工艺;2006年04期
阎峰云;强旭东;;[J];热加工工艺;2008年16期
唐钟雪,李元东,郝远;[J];铸造设备研究;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孟模;[D];中北大学;2012年
刘生发;[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高亚丽;[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杨友;[D];吉林大学;2007年
杨晓红;[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威;[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张利娟;[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陈起;[D];郑州大学;2011年
吴利斌;[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尹维;[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姜锋;[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陶艳玲;[D];重庆大学;2004年
唐钟雪;[D];兰州理工大学;2005年
王志虎;[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张娜;[D];吉林大学;2007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正,王越,王中光,李锋,申志勇;[J];材料研究学报;2000年05期
罗承萍,肖晓玲,刘江文,聂建峰,B.C.M[J];金属学报;2002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刚;范培耕;曹鹏军;蔡苇;彭晓东;;[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年02期
李兆楠;谢卫东;王艳光;党春梅;苏中华;;[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年06期
刘元刚,张巍,高瑾,涂运骅,李久青;[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张洋;王西涛;姜海;何新波;;[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12期
徐加有;吴连波;张继红;赵明慧;;[J];表面技术;2007年01期
马壮;王茺;李智超;;[J];表面技术;2008年01期
陈迪春;蒋百灵;吴文文;李洪涛;;[J];表面技术;2008年02期
王敬丰;覃彬;吴夏;潘复生;汤爱涛;;[J];表面技术;2008年05期
蒋永锋;周海涛;曾苏民;;[J];表面技术;2009年03期
高波,郝胜智,董闯,周继扬;[J];材料保护;200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婷;杨林;任玉艳;林立;刘正;;[A];第十二届全国铸造年会暨2011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11年
王周成;唐毅;许杰;林昌健;;[A];2006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王建泳;成旦红;张炜;曹铁华;;[A];2005年上海市电镀与表面精饰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郭华;田素贵;洪鹤;刘路;徐永波;胡壮麒;;[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张静;潘复生;郭正晓;丁培道;汪凌云;;[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刘江文;艾延龄;罗承萍;;[A];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C];2004年
陈迪春;蒋百灵;;[A];第三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暨第六次全国热处理生产技术改造会议论文专辑[C];2005年
胡亚民;孙智富;陈善民;李新龙;;[A];第三届华北塑性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宋美娟;汪凌云;;[A];全国第十二届轻合金加工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长义;[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陈克豹;[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朱红梅;[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周涛;[D];湖南大学;2009年
赵亚忠;[D];重庆大学;2010年
毛丽贺;[D];天津大学;2009年
孙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刘生发;[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高波;[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李新林;[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含建;[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涂序荣;[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吴小超;[D];郑州大学;2010年
孟祥瑞;[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王威;[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陈平;[D];湘潭大学;2010年
李冬林;[D];湘潭大学;2010年
张利娟;[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王学玉;[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袁满;[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肖长玉;屈树新;王绍钢;王刚;翁杰;王勇;冷永祥;;[J];工程塑料应用;2009年06期
杨元政,刘正义,庄育智;[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年03期
张静,潘复生,郭正,丁培道,汪凌云;[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年06期
乐启炽,李洪晓,崔建忠;[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7年04期
唐靖林,曾大本;[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8年03期
江志强,席守谋,李华伦;[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年03期
严辉,杨巍,宋雪梅,吕广宏;[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吴国新,许宝杰,朱春梅;[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陈斌,冯林平,钟皓,周铁涛,刘培英;[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年10期
甄子胜,毛卫民,陈洪涛,钟雪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花国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
余琨;[D];中南大学;2002年
刘生发;[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王清;[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潘义川;[D];山东大学;2006年
赵宇;[D];吉林大学;2007年
李荣广;[D];吉林大学;2009年
文丽华;[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陈勇军;[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世军;[D];中南大学;2002年
田国才;[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王迎新;[D];郑州大学;2003年
魏斌;[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麻彦龙;[D];重庆大学;2004年
王德林;[D];中北大学;2005年
胡利云;[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徐萍;[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李媛媛;[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陈刚;[D];重庆大学;2005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阳;王忠军;朱晶;王昭静;;[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徐永东;周灵展;赵国田;宋运坤;朱秀荣;胡绳荪;;[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06期
王敬丰;魏怡芸;吴夏;潘复生;;[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年03期
赵得江;郭学锋;杨文鹏;徐春杰;胡博;高轩;;[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年02期
李海宏;陈体军;郝远;侯伟骜;吕维玲;;[J];材料保护;2007年10期
陈愚;肖泽辉;谭香玲;;[J];材料导报;2008年03期
栾佰峰;唐政;黄天林;黄光杰;陈江波;;[J];材料导报;2009年S1期
陈先华;王敬丰;汤爱涛;潘复生;;[J];材料导报;2010年03期
孙方红;马壮;董世知;赵斌;;[J];材料导报;2011年S2期
宋强;仇性启;;[J];材料导报;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威;莫淑华;王佳杰;;[A];第七届海峡两岸工程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春建;[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崔泽琴;[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周乐;[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王东生;[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武艳军;[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孙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孟模;[D];中北大学;2012年
杨友;[D];吉林大学;2007年
尹冬松;[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杨晓红;[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沈闯;[D];郑州大学;2010年
王威;[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冯丹;[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白云;[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王学玉;[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王建玲;[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张照光;[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王自启;[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姬国强;[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梁萍;[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正,王中光,王越,李峰,赵慧杰;[J];材料研究学报;1999年06期
李毅,刘慧英;[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5年12期
罗承萍;许麟康;查健中;;[J];金属学报;1993年07期
刘正,刘重阳,王中光,王越,韩行林;[J];金属学报;1999年08期
赵志远;[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1990年06期
王益志;[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1993年03期
王渠东,吕宜振,曾小勤,丁文江,朱燕萍;[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1999年01期
陈力禾,赵慧杰,刘正,申志勇,聂义勇;[J];铸造;1999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肖晓玲,罗承萍,刘江文,吴东晓,聂建峰,Barry C M[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3年01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全)
目录一、物质的量????????????????2 二、离子共存 离子反应????????????3 三、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4 四、金属及其化合物 工艺流程?????????6 五、非金属及其化合物?????????????23 六、电化学基础????????????????27 七、电解质溶液????????????????33 八、热化学??????????????????37 九、有机化学基础???????????????39-1- 一、物质的量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福建?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molO3 与 11.2LO2 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B.25℃与 60℃时,水的 pH 相等 C.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所消耗的 n(NaOH)相等 D.2SO2(g)+O2(g)=2SO3(g)和 4SO2(g)+2O2(g)=4SO3(g)的△H 相等 答案:C 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海南?7)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密闭容器中加入 1.5 mol H2 和 0.5 molN2,充分反应后可得到 NH3 分子数为 NA B.一定条件下,2.3g 的 Na 完全与 O2 反应生成 3.6g 产物时失去的电子数为 0.1NA - C. 1.0 L 的 0.1 mol.L-1Na2S 溶液中含有的 S2 离子数为 0.1NA D.标准状况下,22.4 L 的 CCl4 中含有的 CCl4 分子数为 NA 答案:B 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江苏?8)设 N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0.1molCl2 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0.1NA B.常温常压下,18g H2O 含有的原子总数为 3NA C.标准状况下,11.2LCH3CH2OH 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 0.5NA D.常温常压下,2.24LCO 和 CO2 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 0.1NA 答案:B 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上海?11)工业上将氨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过铂一铑合金网发生 氨氧化反应,若有标准状况下 VL 氨气完全反应,并转移 n 个电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 (NA)可表示为 11.2n A. 5V B. 5V 11.2n 22.4V C. 5n D. 22.4n 5V答案:D 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四川?7)设 NA 为阿佛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33.6L 氟化氢中含有氟原子的数目为 1.5NA B.常温常压下,7.0g 乙烯与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 NA C.50mL 18.4mol/L 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生成 SO2 分子数目为 0.46NA D.某密闭容器盛有 0.1molN2 和 0.3mol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0.6NA 答案:B 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新课标?9)用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 是 A.分子总数为 NA 的 NO2 和 CO2 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2NA B. 28g 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 2NA C.常温常压下,92g 的 NO2 和 N2O4 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 6 NA D.常温常压下,22.4 L 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2 NA 答案:D-2- 二、离子共存 离子反应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安徽?8)下列离子或分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通入 CO2 后仍能 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 ― ― A.K+、Na+、Cl 、NO3 B.K+、Na+、Br 、SiO32 ― ― C.H+、Fe2+、SO42 、Cl2 D.K+、Ag+、NH3?H2O、NO3 答案:A 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北京?7)下列解释实验现象的反映方程式正确的是 A.切开的金属 Na 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 2Na+O2=Na2O2 B.向 AgC1 悬浊液中滴加 Na2S 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 2AgC1+S2?=Ag2S↓+2C1? C.Na2O2 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粘稠物 2Na2O2+2CO2=2Na2CO3+O2 D.向 NaHCO3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 2HCO3?+Ca2++2OH?= CaCO3↓+CO32?+2H2O 答案:B 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大纲卷?7)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 +3OH = Al(OH)3↓ - - B.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Ca(OH)2 +CO32 = CaCO3↓+2OH - - - C.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 Cl2+2OH = ClO +Cl +H2O + + D.稀硫酸中加入铁粉 2Fe+6H = 2Fe3 +3H2↑ 答案:C 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江苏?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制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 是 - + + - - A.0.1 mol? 1 的 NaOH 溶液:K 、Na 、SO42 、CO32 L - + + - - B.0.1 mol? 1 的 Na2CO3 溶液:K 、Ba2 、NO3 、Cl L -1 + + - - C.0.1 mol? FeCl3 溶液:K 、NH4 、I 、SCN L + - + + - - D.c(H )/c(OH )=1× 14 的溶液:Ca2 、Na 、ClO 、NO3 10 答案:A 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江苏?9)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 - A.用 KIO3 氧化酸性溶液中的 KI:5I +IO3 +3H2O=3I 2+6OH B.向 NH4HCO3 溶液中加过量 NaOH 溶液并加热:NH4 +6OH- + -3+-NH3↑+H2O+C.将过量二氧化硫气体入冷氨水中:SO2+NH3? 2O=HSO3 +NH4 H + - + D.用稀硝酸洗涤试管内壁的银镜:Ag+2H +3NO3 =Ag +NO↑+H2O 答案:C 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上海?19)含有下列各组离子的溶液中,通入过量 SO2 气体后仍能 大量共存的是 + + + - + - + + A.H 、Ca2 、Fe3 、NO B. Ba2 、Cl 、Al3 、H + + - - + + + - C. Na 、NH4 、I 、HS D. Na 、Ca2 、K 、Cl 答案:BD 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四川?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钠与水反应:Na + 2H2O = Na + 2OH + H2↑ - B.硅酸钠溶液与醋酸溶液混合:SiO32 + 2H+ = H2SiO3↓ C.0.01mol/LNH4Al(SO4)2 溶液与 0.02mol/LBa(OH)2 溶液等体积混合:-3- NH4++Al3++ 2SO42-+ 2Ba2++ 4OH- = 2BaSO4↓ + Al(OH)3↓ + NH3? 2O H-D.浓硝酸中加入过量铁粉并加热:Fe + 3NO3 答案:C+ 6H+△Fe3+ + 3NO2↑ + 3H2O三、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全国卷 13.短周期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 W 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 数与 X、Y、Z 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X 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 年代,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方法来生产 Y 的单质,而 Z 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根据以 上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上述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 W<X<Y<Z B.W、X、Y、Z 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 20 C.W 与 Y 可形成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 D.由 W 与 X 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总低于由 W 与 Y 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 C 【解析】本题以元素推断的形式考查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由 X 的一种核素可鉴 定文物的年代,推知 X 为碳;则 W 为氢,Y 为氮或氧,因 Z 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则 Z 为 Ne。原子半径大小为 W(H)<Y(N 或 O)<X(C),稀有气体的原子半径不能与其他元素进行 比较,故 A 项错误;四种元素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 18 或 19,B 项错误;H 与 O(或 N)可形成 H2O、H2O2 或 NH3、N2H4,其中 H2O2、N2H4 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 C 项正确;烃的沸点与碳原子数的多少有关,有的常温下为固态,其沸点高于 H2O、H2O2 (或 NH3、N2H4) ,故 D 项错误。 江苏2.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 乙酸的结构简式: C2H4O2B. F-的结构示意图:C. 中子数为20 的氯原子: 2017Cl D. NH3 的电子式: 江苏 12. 短周期元素 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 电子总数的 3 倍,Y 原子的最外层只有 2 个电子,Z 单质可制成半导体材料,W 与 X 属 于同一主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元素 X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 W 的强 B. 元素 W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 Z 的弱 C. 化合物 YX、ZX2、WX3 中化学键的类型相同 D. 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 rY &rZ &rW &rX福建 8.短周期元素 R、T、Q、W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下图所示, 其中 T 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Q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W C.原子半径:T&Q&R D.含 T 的盐溶液一定显酸性 R T Q W8、解析:选 D,根据元素所处的位置,可猜测 T、Q、W 为第三周期的元素, 其中 T 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则 T 为 Al,Q 为 Si,W 为 S,R 为 N 元 素。用具体元素可判断 A,B,C 三个选项都正确,D 选项中含铝离子的盐溶液-4- 是显酸性,但 NaAlO2 溶液就是显碱性的,学生可用排除法得出答案。这题主要 是元素D位、 性‖三者关系的综合考查, 构、 比较全面考查学生有关元素推断知识。 D 选项设问角度新颖独特,有点出人意料。四川 8、已知 W、X、Y、Z 为短周期元素,W、Z 同主族,X、Y、Z 同周期,W 的气态氢 化物的稳定性大于 Z 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为金属元素,X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小 于Y的阳离子的氧化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ZW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B.W与X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C.W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一定高于Z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 D.若W与Y的原子序数相差5,则二者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一定为 Y2W3 A【解析】本题考查元素的推断与物质的性质。依题推断出 W 在 Z 的上一周期,X、Y、 Z 的原子序数大小为 X<Y<Z。其四种原子半径大小为 X>Y>Z>W,A 项正确;从四种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 X 为 Na 或 Mg,Y 为 Mg 或 Al,X 为 C、N、O、F 中的一种, 则形成的化合物中有 Na2O2,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B 项错误;若 W 为 C,Z 为 Si, C 项错误;若 Y 为 Mg,W 为 N,则形成的化合物为 Mg3N2,D 项错误。+8 广东 22. 7 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 图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Y&X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R&W C.WX 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6 +4 +2 0 ―2X Y Zw原子序数D.Y 和 Z 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4 解析:从图看知:X 为 O,Y 为 Na,Z 为 Al,W ―6 为 S,R 为 Cl。A、应该是 Y>Z>X。C、硫酸为共价化合物。 浙江 9.X、Y、Z 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3 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与 Ca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X、Z 分别得到一个电子后均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稳定电子层结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Y&X B.Z 与 X 形成化合物的沸点高于 Z 的同族元素与 X 形成化合物的沸点 C.CaY2 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CaY2 只作氧化剂 D.CaX2 、CaY2、 CaZ2 等 3 种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均为 1:2 全国大纲 6.下列有关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B.单质分子均不存在化学键 C.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D.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5- 答案:A 【解析】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A 正确;只有单原子分子单质分子中不含化学键, B 错误;C O2 分子含有极性键,但 CO2 是非极性分子;NaOH 等离子化合物含有共 价键,但是离子化合物,不是共价化合物,D 错误。 全国大纲 10.元素 X 形 成的离子与钙 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且 X 的离子半径小于负 二价硫离子的半径。X 元素为 A.Al B.P C.Ar D.K 答案:D 【解析】A 答案中 Al 的离子半径和钙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不同,A 错误;P 形成的简单离 子的半径 大于负二级硫的离子半径,B 错误;Ar 不能形成简单离子,答案 D 。四、金属及其化合物1. [2012?江苏化学卷 7]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① ② ③ ④ ⑤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A 解析:本题属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考查范畴。三氧化铝的两性、偏铝酸酸性弱于碳 酸、候氏制碱原理 、Fe 水解 FeCl3 溶液蒸干得不到无水 FeCl3、氢氧化镁不稳定性等内容 都来源于必修一、 和必修二等课本内容及课本上的基本反应, 看来高三复习不能 “舍本逐末” 。 2. [2012?江苏化学卷 20](14 分)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其单质及合金在生产 生活中的应用日趋广泛。 (1)真空碳热还原-氯化法可实现由铝矿制备金属铝,其相关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Al2O3(s)+AlCl3(g)+3C(s)=3AlCl(g)+3CO(g) △H=a kJ?mol 3AlCl(g)=3Al(l)+AlCl3(g) ①反应 Al2O3(s)+3C(s)=2Al(l)+3CO(g)的△H= 数式表示)。 ②Al4C3 是反应过程的中间产物。Al4C3 与盐酸反应(产物之一是含氢量最高的烃)的化学方程 式 。 △H=b kJ?mol-1 3+-1kJ?mol (用含 a、b 的代-1-6- (2)镁铝合金(Mg17Al12)是一种潜在的贮氢材料,可在氩气保护下,将一定化学计量比的 Mg、 Al 单质在一定温度下熔炼获得。该合金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吸氢的反应方程式为 Mg17Al12+17H2=17MgH2+12Al。得到的混合物 Y(17MgH2+12Al)在一定条件下释放出氢气。 ①熔炼制备镁铝合金(Mg17Al12)时通入氩气的目的是-1。②在 6.0mol?L HCl 溶液中,混合物 Y 能完全释放出 H2。1 mol Mg17Al12 完全吸氢后得到的 混合物 Y 与上述盐酸完全反应,释放出 H2 的物质的量为 ③在 0.5 mol?L-1。NaOH 和 1.0 mol?L-1MgCl2 溶液中,混合物 Y 均只能部分放出氢气,反应后残留固体物质 X-射线 衍射谱图如右图所示(X-射线衍射可用于判断某晶态物质是 否存在,不同晶态物质出现衍射峰的衍射角不同)。在上述 NaOH 溶液中,混合物 Y 中产生氢气的主要物质是 (填化学式)。 (3)铝电池性能优越,Al-AgO 电池可用作水下 动力电源,其原理如右下图所示。该电池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参考答案】 (1)①a+b ②Al4C3+12HCl=4AlCl3+3CH4↑ (2)①防止 Mg Al 被空气氧化 ②52 mol ③Al (3)2Al+3AgO+2NaOH=2NaAlO2+3Ag+H2O【解析】本题以新能源、新材料为背景涉及元素化合物性质、热化学方程式和电极反应方程 式的书写、读图读表计算与分析的综合题,是以常见物质相关的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具 体运用的典型试题。 【备考提示】高三复习一定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新能源新材料、关注环境保护与社 会发展,适度加强综合训练,把学生的能力培养放在高三复习的第一位。-7- 3. [2012?江苏化学卷 21A 物质结构]一项科学研究成果表明,铜锰氧化物(CuMn2O4)能在 常温下催化氧化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和甲醛(HCHO)。 (1)向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Cu(NO3)2 和 Mn(NO3)2 溶液中加入 Na2CO3 溶液,所得沉淀经高温灼 烧,可制得 CuMn2O4。 ①Mn 基态的电子排布式可表示为 ②NO3 的空间构型- 2+。 (用文字描述)。(2)在铜锰氧化物的催化下,CO 被氧化成 CO2,HCHO 被氧化成 CO2 和 H2O。 ①根据等电子原理,CO 分子的结构式为 ②H2O 分子中 O 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 ③1molCO2 中含有的 σ 键数目为2-。 。 。2-(3)向 CuSO4 溶液中加入过量 NaOH 溶液可生成[Cu(OH)4] 。不考虑空间构型,[Cu(OH)4] 的 结构可用示意图表示为 【参考答案】 (1)①1s 2s 2p 3s 3p 3d (或[Ar]3d ) ②平面三角形 (2)①C≡O ②sp3 2 2 6 2 6 5 5。③2×6.02×10 个(或 2mol)23(3) 【解析】本题科学研究铜锰氧化物作背景,考查学生对电子排布、原子轨道杂化类型与空间 构型、等电子体原理、[Cu(OH)4] 结构等《选修三》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本题基 础性较强,重点特出。 【备考提示】 《选修三》的知识点是单一的、基础的,我们一定要确保学生不在这些题目上 失分。看来还是得狠抓重要知识点,狠抓基础知识,强化主干知识的巩固和运用,这也许 是我们高三复习的灵魂所在。 4. [2012?海南化学卷 14](9 分) 理和资源回收的过程简述如下: 滤液: II: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石灰水,调节溶液 pH,同时鼓入足量的空气。 己知:Ksp[F e ( O H ) 3 ]= 4.0× -38 10 回答下列问题:-82-在 FeCl3 溶液蚀刻铜箔制造电路板的工艺中,废液处 I:向废液中投入过量铁屑,充分反应后分离出固体和 (1)FeCl3 蚀刻铜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过程 I 加入铁屑的主要作用是 从固体中分离出铜需采用的方法是 (3)过程 II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过程 II 中调节溶液的 pH 为 5,金属离子浓度为 【答案】(1)2Fe3+ + Cu == 2Fe2+ + Cu2+; (2)回收铜-11: ,分离得到固体的主要成分是 ; ; 。(列式计算) ,Cu 和 Fe-1加入过量的盐酸后过滤。 4Fe(OH)2+O2+2H2O==4Fe(OH)3(3)FeCl2+Ca(OH)2==CaCl2+Fe(OH)2↓ (4)4.0× 10 mol? L【解析】 (1) Fe3+具有强氧化性, 能将 Cu 氧化, 其离子方程式为 2Fe3+ + Cu == 2Fe2+ + Cu2+; (2)废液中中含有 Fe2+和 Cu2+,加入过量的铁屑发生的反应为:Fe + Cu2+ = Fe2+ + Cu,故铁 屑的作用是回收铜,分离得到的固体为 Cu 和 Fe 的混合物,从中得到铜的方法是先加入过 量的盐酸,再过滤。 (3)D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石灰水‖发生的反应为:FeCl2+Ca(OH)2==CaCl2+Fe(OH)2↓;D鼓入足 量的空气‖发生的反应为:4Fe(OH)2+O2+2H2O===4Fe(OH)3。 (4)据 KSP[Fe(OH)3]= c(Fe3+)[c(OH-)]3 = 4.0× -38 , ? 10 pH=5 则 c(OH-)=10-9mol? -1, L 可知 c(Fe3+) =4.0× -11 mol? -1。 10 L 5. [2012?海南化学卷 19-I][选修 3――物质结构与性质] (6 分)下列有关元素锗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锗的第一电离能高于碳而电负性低于碳 B.四氯化锗与四氯化碳分子都是四面体构型 C.二氧化锗与二氧化碳都是非极性的气体化合物 D.锗和碳都存在具有原子晶体结构的单质 【答案】BD 【解析】锗是金属而碳是非金属元素,第一电离能要低于碳,故 A 错;C 和 Ge 都是第ⅣA 族 元素,四氯化锗与四氯化碳都是分子晶体,其分子构型相同,故 B 正确;锗是金属,金属的 氧化物不可能为气体化合物,故 C 错;锗和碳是同主族元素,晶体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故 D 正确。 6. [2012?海南化学卷 19-II] (14 分)铜在我国有色金属材料的消费中仅次于铝,广 泛地应用于电气、机械制造、国防等领域。回答下列问题: (1)铜原子基态电子排布式为 ;(2)用晶体的 x 射线衍射法可以测得阿伏加德罗常数。对金属铜的测定得到以下结果: 晶胞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边长为 361pm。又知铜的密度为 9.00g? -3,则镉晶胞的体积是 cm cm3、 晶胞的质量是 g,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列式计算, 己知 Ar(Cu)=63.6);(3)氯和钾与不同价态的铜可生成两种化合物,这两种化合物都可用于催化乙炔聚合, 其阴离子均为无限长链结构(如下图),a 位置上 Cl 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9-。已知其中 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KCuCl3,另一种的化学式为;(4)金属铜单独与氨水或单独与过氧化氢都不能反应,但可与氨水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反 应,其原因是 ,反应的化学方应程式为 。【答案】 (1)1s22s22p63s23p63d104s1 (2)4.7× -23cm3 10 (3)sp3 K2CuCl3 (4)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氨与 Cu 形成配离子,两者相互促进使反应进行; Cu+H2O2+4NH3=Cu(NH3)42++2OH―4.23× -22g 10Ar(Cu)=63.6g/mol=4.23× -22g 10 × A,得 NA=6.01× 23mol-1。 N 10 4【解析】 (1)铜是 29 号元素,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 (2)铜的晶胞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一个晶胞能分摊到 4 个 Cu 原子;1pm=10-10cm,故一个晶 胞 的 体 积 为 (361× -10cm)3=4.7× -23cm3 10 10 ; 一 个 晶 胞 的 质 量 为4.7× -23cm3× 10 9.00g? -3=4.23× -22g ; 由 cm 10 NA=6.01× 23mol-1。 10Ar(Cu)=63.6g/mol=4.23× -22g 10 4× A , 得 N(3) KCuCl3 中 Cu 元素的化合价为+2, 则另一种无限长链结构中的 Cu 元素的化合价为+1, CuCl3 原子团的化合价为-2,故其化学式为 K2CuCl3。 (4)D金属铜单独与氨水或单独与过氧化氢都不能反应,但可与氨水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反 应‖,这是两种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而氨水能与 Cu2+形成配合物。7. [2012? 安徽理综化学卷 13] 已知室 温下,AL(OH )3 的 K, 或溶解度远大于 Fe(OH )3 。 向浓度均为 0.1 mol ? 的 Fe( NO3 )3 和 Al ( NO3 )3 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NaOH 溶液。下 L 列示意图表示生成 Al (OH )3 的物质的量与加入 NaOH 溶液的体积的关系 。合理的是?1- 10 -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的顺序问题,旨在考查考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因 Ksp[Al(OH)3]> Ksp[Fe(OH)3],因此向混合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时,首先应生 > 成 Fe(OH)3 沉淀, Fe3+ 沉淀完全后, 当 再生成 Al(OH)3 沉淀, 继续滴加 NaOH 溶液, Al(OH)3 则 +OH ===AlO-+2H2O,故 B 项图像符合实际情况。 2 8. [2012?安徽理综化学卷 28]-- 11 - 【参考答案】 ⑴2- 3cS ) 2? ( 4 O cC ) 3 ? (O 2⑵ Na2CO3相同浓度的 Na2CO3 和 NaHCO3 溶液中, 前者 c(CO PbCO3 与 PbCO3?P b ( O H ) 2 的混合物)较大 ⑷①⑶全部为 PbCO3?P b ( O H ) 2实验步骤 取一定量样品充分干燥,然后将样品加热分预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若无水硫酸铜不变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解,将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无水硫酸铜 的干燥管和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瓶 说明样品全部是 PbCO3②同意 若全部为 PbCO3,26.7 g 完全分解后,其固体质量为 22.3 g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的掌握及实验的设计与评价, 旨在考查学生运用 所学知识综合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运用文字表达分析解决问题过程并做出合理解释 的能力。⑴根据反应方程式容易写出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c(SO 2? ) 4 。⑵HCO-难电 3 2 c (CO3 ? )离,相同浓度时,Na2CO3 溶液中 CO2-浓度远大于 NaHCO3 溶液中 CO2-的浓度,CO2-浓度 3 3 3 越大,越有利于 PbSO4 的转化。⑶根据信息及假设一,不难得出假设二和假设三分别为全 部为 PbCO3?P b ( O H ) 2 、PbCO3 与 PbCO3?P b ( O H ) 2 的混合物。⑷若全部为 PbCO3 根据- 12 - △PbCO326.7 g PbO+CO2↑,26.7 g 全部分解得到的 PbO: 267 g?mol-1)×223 g?mol-1 =22.3 g,而实际质量为 22.4 g,因此假设一不成立。 9. [2012?浙江理综化学卷 13]化学方程式可简明地体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已知: 氧化还原反应: 2FeCl3 + 2HI = 2FeCl2 + I2 + 2HCl; 2Co(OH)3 + 6HCl = 2CoCl2 + Cl2↑ + 6H2O 2Fe(OH)2 + I2 + 2KOH = 2Fe(OH)3 + 2KI; 3I2 + 6KOH = 5KI + KIO3 + 3H2O 复分解反应: 2HSCN + K2CO3 = 2KSCN + CO2 ↑ + H2O; KCN + CO2 + H2O = HCN + KHCO3 热分解反应: 4NaClO 3NaCl + NaClO4;NaClO4 NaCl + 2O2↑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氧化性(酸性溶液) :FeCl3 & Co(OH)3 & I2 B.还原性(碱性溶液) :Fe(OH)2 & I2 & KIO3 C.热稳定性:NaCl & NaClO4 & NaClO D.酸性(水溶液) :HSCN & H2CO3 & HCN A 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强 于还原产物,所以,氧化性(酸性溶液) :Co2O3&Cl2&Fe3+&I2,A 选项错;还原性(碱性溶 液) :Fe(OH)2 & I2 & KIO3,B 选项正确;C 选项,根据在热分解反应中稳定性弱的物质容易 分解生成对应的稳定性强的物质,C 正确;D 选项,根据在复分解反应中强酸制取弱酸的原 则,酸性(水溶液) :HSCN & H2CO3 & HCN,正确。 10. [2012?浙江理综化学卷28](14分)过碳酸钠(2Na2CO3? 2O2)是一种集洗涤、漂白、 3H 杀菌于一体的氧系漂白剂。某兴趣小组制备过碳酸钠的实验方案和装置示意图如下:H2O2(aq) 控 温反应 Na2CO3(aq) ①静置30 min 过滤 ②滤液X 固体 洗涤 ③ 干燥 ④2Na2CO3 . 2O2 3H已知:主反应 副反应2Na2CO3 (aq) + 3H2O2 (aq) 2H2O2 = 2H2O + O2↑2Na2CO3?3H2O2 (s) Δ H & 0滴定反应 6KMnO4 + 5(2Na2CO3? 2O2) +19H2SO4 = 3H 3K2SO4 + 6MnSO4 +10Na2SO4 + 10CO2 ↑ + 15O2↑ + 34H2O- 13 - 50 °C时 解 请回答下列问题:2Na2CO3? 2O2 (s) 开始分 3H(1)图中支管的作用是。 、(2)步骤①的关键是控制温度,其措施有 和 。(3)在滤液X中加入适量NaCl固体或无水乙醇, 均可析出过碳酸钠,原因是 。(4)步骤③中选用无水乙醇洗涤产品的目的 是 。 。(5)下列物质中,会引起过碳酸钠分解的有 A.Fe2O3 C.Na2SiO3 B.CuO D.MgSO4(6)准确称取 0.2000 g 过碳酸钠于 250 mL 锥形瓶中,加 50 mL 蒸馏水溶解,再加 50 mL 2.0 mol? -1 H2SO4,用 2.000× -2 mol? -1 KMnO4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消耗 L 10 L 30.00 mL,则产品中 H2O2 的质量分数为 。解析: (1)恒压滴液漏斗一般用于封闭体系,恒压滴液漏斗的支管是为了使反应体系的压力 不会由于滴加液体而增加。如果没有支管,反应体系只有一个口的话,不断加液体就会 造成反应体系压力增加,会使液体滴不下来。所以支管的作用是平衡压强。 (2)由于50°C时,2Na2CO3?3H2O2 (s) 开始分解,所以步骤①(控温反应)的关键是控 制温度,由于主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控制温度的措施有:采用冷水浴、不断搅拌使反应产 生的热量快速地散去,缓慢地滴加H2O2溶液,使反应缓慢进行、缓慢放热。 (3)滤液X主要是过碳酸钠溶液,加入固体NaCl(电解质)或无水乙醇,能降低过碳酸钠 的溶解度,使过碳酸钠析出(盐析作用或醇析作用)。 (4)步骤③是洗涤,选用无水乙醇洗涤产品的目的是:为了冲洗去固体表面的水分,有利 于干燥,可以防止产品溶解,降低产率。 (5)Fe2O3、CuO 是 H2O2 分解的催化剂,分析过碳酸钠的组成 2Na2CO3? 2O2,可以推知 3H Fe2O3、CuO 它们也会引起过碳酸钠分解。 (6)根据关系式: 6KMnO4 ∽ 5(2Na2CO3? 2O2) 3H- 14 - 6mol (2.000× -2 mol? -1× 10 L 30.00 mL× -3 L/Ml) 10 n (2Na2CO3? 2O2) = 0.0005mol 3H5mol nm (2Na2CO3? 2O2) = 0.0005mol× 3H 314g/mol = 0.517g答案:(14 分) (1)平衡压强 (2)冷水浴 磁力搅拌 缓慢滴加H2O2溶液 (3)降低产品的溶解度(盐析作用或醇析作用) (4)洗去水份,利于干燥 (5)AB (6)25.50 % (或0.2550 ) 11. [2012?重庆理综化学卷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Fe 与 S 混合加热生成 Fe S 2 B. NaHCO3 的热稳定性大于 Na2CO3 C.过量的铜与浓硫酸反应用一氧化氮生成 白磷在空气中加热到一定温度能转化成红磷 【答案】C12. [2012?广东理综化学卷 10]下列应用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Na2O2 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B 工业上电解熔融状态 Al2O3 制备 Al D 实验室用 NH4Cl 和 Ca(OH)2 制备 NH3C 工业上利用合成氨实现人工固氮解析:A 有单质 O2 生成。B 有单质 Al 生成。C 有单质 H2 和 N2 反应 13. [2012?广东理综化学卷 32] (17 分)难溶性杂卤石(K2SO4?MgSO4?2CaSO4?2H2O)- 15 - 属于“呆矿” ,在水中存在如下平衡为能充分利用钾资源,用饱和 Ca(OH)2 溶液溶浸杂卤石制备硫酸钾,工艺流程如下:(1)滤渣主要成分有和以及未溶杂卤石。Ca(OH)2 Mg(OH)2 。氢(2)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Ca(OH)2 溶液能溶解杂卤石浸出 K+的原因: 氧根与镁离子结合,使平衡向右移动,K+变多。 (3) “除杂”环节中,先加入 滤液 PH 至中性。K2CO3 H2SO4 溶液,经搅拌等操作后,过滤,再加入溶液调(4) 不同温度下, +的浸出浓度与溶浸时间的关系是图 14, K 由图可得, 随着温度升高, ① ②①在同一时间 K+的浸出浓度大。②反应的速率加快,平衡时溶浸时间 短。 (5)有人以可溶性碳酸盐为溶浸剂,则溶浸过程中会发生:已知 298K 时, Ksp(CaCO3)=2.80×10 9, Ksp(CaSO4)=4.90×10 平衡常数 K(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K=1.75×104――5,求此温度下该反应的14. [2012?山东理综化学卷 28](12 分)工业上由黄铜矿(主要成分 CuFeS2)冶炼铜的主要 流程如下: 石英砂 黄铜矿 空气 焙烧 石英砂 冰铜(mCu2S?nFeS) 焙烧 空气 气体 A 泡铜(Cu2O、Cu) 熔渣 B Al 高温 粗铜 电解精炼 精铜(1)气体 A 中的大气污染物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吸收。 a.浓 H2SO4 b.稀 HNO3 c.NaOH 溶液 d.氨水(2)用稀 H2SO4 浸泡熔渣 B,取少量所得溶液,滴加 KSCN 溶液后呈红色,说明溶液中存- 16 - 在(填离 子 符 号 ) , 检 验 溶 液 中 还 存 在 Fe2+的 方 法 是(注明试剂、现象)。 (3) 为 由 泡 铜 冶 炼 粗 铜 的 化 学 。 反 应 方 程 式(4)以 CuSO4 溶液为电解质溶液进行粗铜(含 Al、Zn、Ag、Pt、Au 等杂质)的电解精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能全部转化为化学能 c.溶液中 Cu2 向阳极移动+。 b.粗铜接电源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d.利用阳极泥可回收 Ag、Pt、Au 等金属(5)利用反应 2Cu+O2+2H2SO4=2CuSO4+2H2O 可制备 CuSO4,若将该反应设计为原电池, 其正极电极反应式为+。答案: (1)c, (2)Fe3 ; d 取少量溶液, 滴加 KMnO4 溶液, KMnO4 褪色 (3)3Cu2O+2Al=Al2O3+6Cu (4)b,d (5)4H +O2+4e =2H2O+ -15.[2012?山东理综化学卷 30](14 分)实脸室采用 MgCl2、AlCl3 的混合溶液与过量氨 水反应制备 MgAl2O4 二主要流程如下: MgCl2、AlCl3 的混合溶液(A) 氨水(B) 沉淀反应器+ +过滤洗涤沉淀干燥高温焙烧 (填“A”或“B&),再滴MgAl2O4(1)为使 Mg2 、Al3 同时生成沉淀,应先向沉淀反应器中加入 加另一反应物。 (2)如右图所示,过滤操作中的一处错误是 (3)判断流程中沉淀是否洗净所用的试剂是 仪器名称是 。 。。高温焙烧时,用于盛放固体的(4)无水 AlCl3(183℃升华)遇潮湿空气即产生大量白雾,实验室可用下列装置制备。- 17 - 浓盐酸MnO2Al 粉NaOH 溶液 A B C D E(收集瓶) F G 。F 中试剂的作用装置 B 中盛放饱和 NaCl 溶液,该装置的主要作用是 是 _。。用一件仪器装填适当试剂后也可起到 F 和 G 的作用,所装填的试剂为【解析】(1) Mg2 、Al3 同时生成沉淀,则先加入氨水。(2)过滤时漏斗末端没有紧靠烧杯内 壁。(3)检验沉淀是否洗净可向洗涤液加入氨水,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高温焙烧在坩埚中 进行。(4)装置 B 中饱和 NaCl 溶液用于除去氯气中 HCl, F 盛装浓硫酸,防止水蒸气进入 E。 用干燥管盛装碱石灰可以起到 F 和 G 的作用。 答案:(1)B 液);坩埚 (4)除去 HCl;吸收水蒸气;碱石灰(或 NaOH 与 CaO 混合物) 16. [ 2012 ? 全 国 大 纲 理 综 化 学 卷 12 ] 在 常 压 和 500 ℃ 条 件 下 , 等 物 质 的 量 的 Ag2O,Fe(OH)3 ,NH4HCO3 ,NaHCO3 完全分解,所得气体体积依次是 V1\V2\V3\V4.体积大小顺序 正确的是 A.V3>V2>V4>V1 C.V3>V2>V1>V4 【答案】B 【解析】常压和 500℃条件下,水是气体,等物质的量的 Ag2O,Fe(OH)3 ,NH4HCO3 ,NaHCO3 完全分解,根据分解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气体体积大小顺序为 V3>V4>V2>V1。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但素材来自教学一线,以元素及其化合物为载体的综合考查, 包括物质性质及反应方程式的处理。 19. [2012?全国大纲理综化学卷 29](15 分 )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B. V3>V4>V2>V1 D.V2>V3>V1>V4 (2)漏斗下端尖嘴未紧贴烧杯内壁 (3) AgNO3 溶液(或硝酸酸化的 AgNO3 溶++- 18 - 氯化钾样品中含有少量碳酸钾、硫酸钾和不溶于水的杂质。为了提纯氯化钾,先将样品溶于 适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在将滤液按下图所示步骤进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 起始滤液的 pH_____________7(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其原因是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试 剂 I 的 化 学 式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 中 发 生 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试 剂 Ⅱ 的 化 学 式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中 加 入 试 剂 Ⅱ 的 目 的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试 剂 Ⅲ 的 名 称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 中 发 生 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某同学称取提纯的产品 0.7759g, 溶解后定定容在 100mL 容量瓶中, 每次取 25.00mL 溶液,用 0.1000mol?L-1 的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三次滴定消耗标准溶液的平均体 积为 25.62mL, 该产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式并计算结果) [答案](1)大于 Ba2++CO32-=BaCO3↓ (3)K2CO3 除去多余的钡离子 ×74.5×4/0.0 【解析】 (1)起始滤液中含有碳酸钾,碳酸根水解呈碱性,故溶液的 PH 大于 7; (2)要除 掉杂质离子硫酸根和碳酸根,应加入过量的钡离子; (3)要除掉多余的钡离子,要加入碳酸 钾, (4)要除掉多余的碳酸根,要滴加适量的盐酸; (5)计算样品的纯度,注意 0.7759g 样 品配成 100ml 溶液,每次只取 25ml。 【考点】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除杂的方法,步骤,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及简单计算。- 19 -碳酸根离子水解呈碱性(2)BaCl2Ba2++SO42-=BaSO4 ↓(4)盐酸2H++ CO32-=H2O+CO2↑(5)0.0 【点评】本题以无机框图,除杂中的实验步骤为素材,考查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熟悉程度和实 验原理的应用能力,试图引导中学化学教学关注化学实验操作的真实性。 20. [2012?北京理综化学卷 27] (15 分)有文献记载:在强碱条件下,加热银氨溶液可能 析出银镜。某同学进行如下验证和对比实验。 装置 实验序号 试管中的药品 现象 有气泡产生: 一段时间后,溶液 逐渐变黑:试管壁 附着银镜 有气泡产生: 一段时间后,溶液 无明显变化实验Ⅰ2mL 银氨溶液和数 滴较浓 NaOH 溶液实验Ⅱ2mL 银氮溶液和 数滴浓氨水该同学欲分析实验Ⅰ和实验Ⅱ的差异,查阅资料: a. b.AgOH 不稳定,极易分解为黑色 Ag2O (I)配制银氨溶液所需的药品是 。 (2)经检验,实验Ⅰ的气体中有 NH3,黑色物质中有 Ag2O. 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NH3 产生的现象是 。 ②产生 Ag2O 的原因是 。 (3)该同学对产生银镜的原因提出瑕设:可能是 NaOH 还原 Ag2O。实验及现象:向 AgNO3 溶液中加入 ,出现黑色沉淀;水浴加热,未出现银镜。 (4)重新假设:在 NaOH 存在下.可能是 NH3, 还原 Ag2O。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现象: 出现银镜。在虚线框内画出用生石灰和浓 氨水制取 NH3 的装置简图(夹持仪器略)。(5)该同学认为在(4)的实验中会有 Ag(NH3)2OH 生成.由此又提出假设:在 NaOH 存在下, 可能 是 Ag(NH3)2OH 也参与了 NH3,还原 Ag2O 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① 有部分 Ag2O 溶解在氨水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 验结果证实假设成立,依据的现象是- 20 -。 。 用 HNO3,消洗试管壁上的 Ag,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⑴AgNO3 溶液和氨水(2 分) ⑵①试纸变蓝(1 分) ② 在 NaOH 存 在 下 , 加 热 促 进 NH3 ? H2O。分 解 , 逸 出 氨 气 , 促 使+ + -平衡向正向移动,c(Ag )增大,Ag 与 OH 反应 立即转化为 Ag2O:2OH +2Ag =Ag2O↓+H2O(2 分) ⑶过量 NaOH 溶液(2 分)+⑷(2 分)⑸①Ag2O+4NH3?H2O=Ag(NH3)2OH+3H2O(2 分) ②与溶液接触的试管壁上析出银镜(2 分) ⑹Ag+2HNO3(浓)=AgNO3+NO2↑+H2O(2 分) 【解析】 (1)实验室实用 AgNO3 溶液和氨水配置银氨溶液。 (2)氨气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会变蓝色;由于银氨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加热会促使+,分解,生成物浓度减小,平衡向右移动,Ag 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不稳定的 AgOH, AgOH 分解为黑色 Ag2O。 既然假设 NaOH 还原 Ag2O, (3) 那么溶液中必然要存在 NaOH, 所以向 AgNO3 溶液中加入应该加入过量的 NaOH 溶液,才可能验证假设是否成立。 (4)实验 室用生石灰和浓氨水制取 NH3 的装置应该是固液不加热的装置。 (5)依据题意 Ag2O 溶解在氨 水中应该形成 Ag(NH3)2OH;假设成立必然会在试管上形成银镜。 21. [2012?新课程理综化学卷 26](14 分) 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的卤化物、氧化物 以及高价铁的含氧酸盐均为重要化合物。 (1)要确定铁的某氯化物 FeClx 的化学式,可利用离子交换和滴定地方法。实验中称取 0.54g 的 FeClx 样品,溶解后先进行阳离子交换预处理,再通过含有饱和 OH 的阴离子交换柱,使 Cl 和 OH 发生交换。交换完成后,流出溶液的 OH 用 0.40 mol?L 的盐酸滴定,滴至终点时 消耗盐酸 25.0mL。计算该样品中氯的物质的量,并求出 FeClx 中 x 的值: 出计算过程) (2)现有一含有 FeCl2 和 FeCl3 的混合物样品,采用上述方法测得 n(Fe)∶n(Cl) = 1∶2.1, 则该样品中 FeCl3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 在实验室中, FeCl2 可用铁粉和- 21 -1 -(列反应 制备,FeCl3 可用铁粉和反应制备; 。(3)FeCl3 与氢碘酸反应时可生成棕色物质,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作为水处理剂和高容量电池材料。FeCl3 和 KClO 在 强碱性条件下反应可制取 K2FeO4,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与MnO2―Zn 电池类似,K2FeO4―Zn 也可以组成碱性电池,K2FeO4 在电池中作为正极材料,其电 极反应式为 为 。-1,该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答案】 :(1) ∵ n(Cl) = 0.0250L×0.40mol?L= 0.01 mol-1∴ m(Fe) = 0.54g C 0.10 mol×35.5g?mol 故 n(Fe) = 0.19g/56g?mol-1= 0.19g= 0.0034 mol∴ n(Fe)∶n(Cl) = 0. ≈ 1∶3, 即 x = 3 (2) 0.10; 盐酸, 氯气; (3) 2Fe3++ 2I = 2Fe--2++ I2-(或 2Fe3++ 2I = 2Fe-2++ I3 );-(4) 2Fe(OH)3 + 3ClO + 4OH = 2FeO4 FeO42-2-+ 5H2O + 3Cl ;--+ 3e + 4H2O = Fe(OH)3 + 5OH ; + 8H2O + 3Zn = 2Fe(OH)3 + 3Zn(OH)2 + 4OH-2FeO42-【解析】 :此题为中档题。前第 1~3 问较基础。在计算第1问 X 值的时候,完全可以把 x=2 或者 x=3 代入,这样可以节省时间。第4问也是近几年多次考到的高铁酸钾,有关高铁酸钾 的制备与电化学,第 4 问考查化学基本功,这里面有很好的区分度,扎实的同学拿满分应该 没有问题。第一个方程式多次书写过,第二个方程式,很多同学觉得无法书写,其实首先写 大体物质,高铁酸根被还原为 Fe ,然后再写出转移的电子数,根据电荷守衡,因为溶液是 碱性的,所以产物只能写成 8 个 OH ,一个 Fe 结合 3 个 OH 生成 Fe(OH)3,因为负极反应式 为 Zn - 2e = Zn ,所以最后一个方程式只需要综合得失电子守衡,将正、负极反应加合就 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22. [2012?新课程理综化学卷 36] 【化学――选修二:化学与技术】 (15 分)由黄铜矿(主 要成分是 CuFeS2)炼制精铜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2+ 3+ 3+(1)在反射炉中,把铜精矿砂和石英砂混合加热到 1000℃左右,黄铜矿与空气反应生成 Cu 和 Fe 的低价硫化物, 且部分 Fe 的硫化物转化为低价氧化物。 该过程中两个主要反应的化学- 22 - 方程式是 炉内生成炉渣的主要成分是、 ;,反射(2)冰铜(Cu2S 和 FeS 互相熔合而成)含 Cu 量为 20%~50%。转炉中,将冰铜加熔剂(石英砂) 在 1200℃左右吹入空气进行吹炼。冰铜中的 Cu2S 被氧化成 Cu2O,生成的 Cu2O 与 Cu2S 反应, 生 成 含 Cu 量 约 为 98.5% 的 粗 铜 , 该 过 程 发 生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是 、 ; (3)粗铜的电解精炼如右图所示。在粗铜的电解过程中,粗铜板是图中 电极 为 为 (填图中的字母);在电极 d 上发生的电极反应 ; 若 粗 铜 中 还 含 有 Au 、 Ag 、 Fe , 它 们 在 电 解 槽 中 的 纯 存 在 形 式 和 位 置 。高温 【答案】 :(1) 2CuFeS2 + O2 ===== Cu2S + 2FeS + SO2 高温 2FeS + 3O2 ===== 2FeO + 2SO2, 高温 (2) 2Cu2S + 3O2 ===== 2Cu2O + 2SO2、 (3) c; Cu2+FeSiO3;高温 Cu2S + 2Cu2O ===== 6Cu + SO2↑2++ 2e = Cu;-Au、Ag 以单质的形式沉积在 c(阳极)下方,Fe 以 Fe 的形式进入电解质溶液中。五、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北京卷?9)已知 33As、35Br 位于同一周期,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s>C1>P B.热稳定性:HC1>AsH3>HBr 3? 2? ? C.还原性:As >S >C1 D.酸性:H3AsO4>H2SO4>H3PO4 答案:C 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北京卷?10)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 象不一致的是 ... ①中的物质 A B C D 淀粉 KI 溶液 酚酞溶液 AlCl3 溶液 湿润红纸条 ②中的物质 浓硝酸 浓盐酸 浓氨水 饱和氨水 预测①的现象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有白色沉淀 红纸条褪色答案:A 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福建?11)下列物质与水作用形成的溶液能与 NH4Cl 反应生成 NH3 的是- 23 - A.二氧化氮 B.钠 C.硫酸镁 D.二氧化硅 答案:B 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山东?8)下列与含氯化合物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HClO 是弱酸,所以 NaClO 是弱电解质 B.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 FeCl3 溶液,可制得 Fe(OH)3 胶体 C. HCl 溶液和 NaCl 溶液均通过离子导电,所以 HCl 和 NaCl 均是离子化合物 D. 电解 NaCl 溶液得到 22.4LH2(标准状况), 理论上需要转移 NA 个电子(NA 表示阿伏加 德罗常数) 答案:B 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山东?12)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Cl2、SO2 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 B.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 Ba(NO3)2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 SO42- C. Fe 与稀 HNO3、稀 H2SO4 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 Fe 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D.分别充满 HCl、NH3 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 答案:D 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上海?4)PH3 是一种无色剧毒气体,其分子结构和 NH3 相似,但 P?H 键键能比 N?H 键键能低。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PH3 分子呈三角锥形 B. PH3 分子是极性分子 C.PH3 沸点低于 NH3 沸点,因为 P-H 键键能低 D.PH3 分子稳定性低于 NH3 分子,因为 N-H 键键能高 答案:C 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上海?5)和氢硫酸反应不能产生沉淀的是 A.Pb(NO3)2 溶液 B. Na2S 溶液 C.CuSO4 溶液 D.H2SO3 溶液 答案:B 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上海?13)下列关于硫酸工业生产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接触室中使用铁粉作催化剂 B.在接触室中运用热交换技术可充分利用能源 C.把硫铁矿磨成细粉末,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D.该反应采用 450-500℃主要是因为该温度下催化剂活性好 答案:A 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上海?15)下图所示是验证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a、b、d、e 是浸 有相关溶液的滤纸。向 KMnO4 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后,立即用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 己知:2KMnO4+16HCl=2KCl+5Cl2↑+2MnCl2+8H2O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A 实验现象 a 处变蓝,b 处变红棕色- 24 -解释或结论 氧化性:Cl2&Br2&I2 B C Dc 处先变红,后褪色 d 处立即褪色 e 处变红色氯气与水生成了酸性物质 氯气与水生成了漂白性物质 还原性:Fe2+& Cl-答案:D 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上海?16)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涉及下列装置,其中正确的 是A.①是氨气发生装置 B.③是氨气发生装置 C.②是氨气吸收装置 D.④是氨气收集、检验装置 答案:B 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四川?28)甲、乙两个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氨分子中氮、氢原子 个数比,设计如下实验流程: 制取氨气 装有足量干燥剂 的 干 燥 管 装有氧化铜 的硬质玻管 装有足量浓硫酸 的 洗 气 瓶 测 定 生 成 氨气的体积实验中, 先用制的的氨气排尽洗气瓶前所有装置中的空气, 再连接洗气瓶和气体收集装 置,立即加热氧化铜。反应完毕后,黑色的氧化铜转化为红色的铜。下图 A、B、C 为 甲、乙两小组制取氨气时可能用到的装置,D 为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a有空隔板ABCD甲 小 组 乙 小甲小组测得,反应前氧化铜的质量 m1g、氧化铜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 m2g、生成氨气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V1L。 乙小组测得,洗气前装置 D 的质量 m3g、洗气后装置 D 的质量 m4g、生成氨气在标准状 况下的体积 V2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 a 的名称 。 (2) 检查 A 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 。 (3)甲、乙两小组选择了不同的方法制取氨气,请将实验装置的字母编号和制备原理 填写在下表的空格中。 实验装 实验药品 制备原理 置 氢氧化钙、 A 硫酸、硫酸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① 。 铵 浓氨水、氢 用化学平衡原理分析氢氧化钠的作 ② 氧化钠 用: 。- 25 - 组 (4)甲小组用所测得数据计算出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 (5)乙小组用所测得数据计算出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明显小于理论值,其原 因是 。 为此, 乙小组在原有实验的基础 上增加了一个装有某药品的实验仪器, 重新实验。 根据实验前后该药品的质量变化 及生成氨气的体积,得出了合理的实验结果。该药品的名称是 。 答案:⑴圆底烧瓶(2 分) ⑵连接导管,将导管插入水中;加热事关,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导管内有水 回流并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3 分) ⑶①(NH4)2SO4+Ca(OH)2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NH3↑+2H2O+CaSO4(2 分) ②B (2 分) ③氢氧化钠溶于氨水后放热,增加氢氧根浓度,使 NH3+H2O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 NH3? 2O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NH4 +OH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加快氨气逸出(2 分) H ⑷5V1:7(m1-m2) (2 分) ⑸浓硫酸吸收了未反应的氨气,从而使计算的氨的含量偏高(2 分) 碱石灰(氢氧化钠、氧化钙等) 分) (2 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天津?3)下列单质或化合物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C )(12 津) A.NaHSO4 水溶液显中性 B.SiO2 与酸、碱均不反应 C.NO2 溶于水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Fe 在足量 Cl2 中燃烧生成和 FeCl2 和 FeCl3 答案:C 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新课标?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B.能使润湿的淀粉 KI 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 Cl2 C.某溶液加入 CCl4,CC14 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 I?D.某溶被加入 BaCl2 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 Ag 答案:A+错误! 未指定书签。 (2012 浙江?13)化学方程式可简明地体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已知: 氧化还原反应: 2FeCl3 + 2HI = 2FeCl2 + I2 + 2HCl; 2Co(OH)3 + 6HCl = 2CoCl2 + Cl2↑ + 6H2O 2Fe(OH)2 + I2 + 2KOH = 2Fe(OH)3 + 2KI; 3I2 + 6KOH = 5KI + KIO3 + 3H2O 复分解反应: 2HSCN + K2CO3 = 2KSCN + CO2 ↑ + H2O; KCN + CO2 + H2O = HCN + KHCO3 热分解反应: 4NaClO 3NaCl + NaClO4;NaClO4 NaCl + 2O2↑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氧化性(酸性溶液) :FeCl3 & Co(OH)3 & I2 B.还原性(碱性溶液) :Fe(OH)2 & I2 & KIO3 C.热稳定性:NaCl & NaClO4 & NaClO D.酸性(水溶液) :HSCN & H2CO3 & HCN 答案:A- 26 - 六、电化学基础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大纲?11)①②③④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 电池,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②④相连时,② 上有气泡逸出;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大到小的顺 序是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③④②① D.③①②④ 答案:B 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安徽?11)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微型实验装置。实验时,现断开 K2,闭合 K1,两极均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断开 K1,闭合 K2,发现电流表指针偏 转,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K1 K2 直流电源A石墨 铜含酚酞的饱和食盐水A.断开 K2,闭合 K1 时,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2Cl?Cl2↑+H2↑B.断开 K2,闭合 K1 时,石墨电极附近溶液变红 ― C.断开 K1,闭合 K2 时,铜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Cl2+2e =2Cl? D.断开 K1,闭合 K2 时,石墨电极作正极 答案:D 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北京?12)人工光合作用能够借助 太阳能,用 CO2 和 H2O 制备化 学原料。下图是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制备 HCOOH 的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27 - e?太阳光催 化 剂 aH+催 化 剂 b质子交换膜 A.该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B.催化剂 a 表面发生氧化反应,有 O2 产生 C.催化剂 a 附近酸性减弱,催化剂 b 附近酸性增强 一 D.催化剂 b 表面的反应是 CO2 +2H++2e =H COOH 答案:C 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福建?9)将右图所示实验装置的 K 闭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Cu 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电子沿 Zn ? a ? b ? Cu 路径流动 C.片刻后甲池中 c(SO42?)增大 D.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 b 点变红色 答案:A 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海南?16)新型高效的甲烷燃料电池采用铂为电极材料,两电极上 分别通入 CH4 和 O2,电解质为 KOH 溶液。某研究小组将两个甲烷燃料电池串联后作为 电源,进行饱和氯化钠溶液电解实验,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烷燃料电池正极、负极的电极反应分别为、;- 28 - (2)闭合 K 开关后,a、b 电极上均有气体产生,其中 b 电极上得到的是 ,电解 氯化钠溶液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 (3)若每个电池甲烷通入量为 1L(标准状况),且反应完全,则理论上通过电解池的电最 为 - (法拉第常数 F= 9.65×104C?mol 1,列式计算),最多能产生的氯气体积为 L(标准状况) 。 - - - - - 答案:(1) 2O2 + 4H2O +8e = 8OH ,CH4+10OH -8e = CO32 +7H2O (2)H2 2NaCl+2H2O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NaOH+H2↑+Cl2↑ (3) 1L × 9.65× 4C? -1 = 3.45× 4C 8× 10 mol 10 22.4L? -1 mol 4L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山东?13)下列与金属腐蚀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碳棒 N Fe Zn 海水 图a 图b MCu-Zn 合金Cu 稀盐酸PtZn 稀盐酸 图cZnMnO2 NH4Cl 糊状物图dA.图 a 中,插入海水中的铁棒,越靠近底端腐蚀越严重 B.图 b 中,开关由 M 改置于 N 时,Cu-Zn 合金的腐蚀速率减小 C.图 c 中,接通开关时 Zn 腐蚀速率增大,Zn 上放出气体的速率也增大 D.图 d 中,Zn-MnO2 干电池自放电腐蚀主要是由 MnO2 的氧化作用引起的 答案:B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上海?14)右图所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 + 2H Zn2++ H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b 不可能是同种材料的电极 B.该装置可能是电解池,电解质溶液为稀盐酸 C.该装置可能是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为稀盐酸 D.该装置可看作是铜一锌原电池,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 答案:A 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四川?11)一种基于酸性燃料电池原理设计的酒精检测仪,负极上 的反应为: - + CH3CH2OH-4e + H2O = CH3COOH + 4H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检测时,电解质溶液中的 H+向负极移动 B.若有 0.4mol 电子转移,则在标准状况下消耗 4.48L 氧气 C.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 + O2 = CH3COOH + H2O - - D.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O2 + 4e + 2H2O = 4OH 答案:C 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浙江?10)已知电极上每通过 96 500 C 的电量就会有 1 mol 电子发 生转移。精确测量金属离子在惰性电极上以镀层形式沉积的金属质量,可以确定电解过 程中通过电解池的电量。实际测量中,常用银电量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量计中的银棒应与电源的正极相连,铂坩埚上- 29 - 发生的电极反应是:Ag+ + e- = Ag B.称量电解前后铂坩埚的质量变化,得金属银的沉积量为 108.0 mg,则电解过程中通 过电解池的电量为 96.5 C C.实验中,为了避免银溶解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金属颗粒掉进铂坩埚而导致测量误差, 常在银电极附近增加一个收集网袋。若没有收集网袋,测量结果会偏高。 D.若要测定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通过的电量,可将该银电量计中的银棒与待测电解池的 阳极相连,铂坩埚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答案:D 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新课标?26)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的卤化物、氧化物以及高 价铁的含氧酸盐均为重要化合物; ⑴要确定铁的某氯化物 FeClx 的化学式, 可用离子交换和滴定的方法。 实验中称取 0.54 g ? 的 FeClx 样品,溶解后进行阳离子交换预处理,再通过含有饱和 OH 的阴离子交换柱,使 - - - Cl 和 OH 发生交换,交换完成后,流出溶液的 OH 用 0.40mol?L?1 的盐酸滴定,滴至终点 时 消 耗 盐 酸 25.0mL , 计 算 该 样 品 中 的 物 质 的 量 , 并 求 出 FeClx 中 x 值 : (列出计算过程); ⑵现有一含有 FeCl2 和 FeCl3 的混合物样品,采用上述方法测得 n(Fe):n(Cl)=1:2.1,则 该 样 品 中 FeCl3 的 物 质 的 量 分 数 为 , 在 实 验 室 中 , FeCl2 可 用 铁 粉 和 反应制备,FeCl3 可用铁粉和 反应制备; ⑶ FeCl3 与 氢 碘 酸 反 应 时 可 生 成 棕 色 物 质 , 该 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为 ; ⑷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作为水处理剂和高容量电池材料。FeCl3 与 KClO3 在 强 碱 性 条 件 下 反 应 可 制 取 K2FeO4 , 其 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为 。与 MnO2-Zn 电池类似,K2FeO4-Zn 也可以组成碱性电 池,K2FeO4 在电池中作为正极材料,其电极反应式为 ,该电池总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为 。 -1 答案:⑴n(Cl)=0.0250L×0.40mol? =0.010mol L - 0.54g-0.010mol× 35.5g? mol 1=0.19g - n(Fe)=0.19g/56g? mol 1=0.0034mol n(Fe):n(Cl)=0.0=1:3,x=3 ⑵0.10,盐酸 氯气 + - + + - ⑶2Fe3 +2I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Fe2 +I2(或 2Fe3 +3I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 2Fe2 +I3 ) - - - - ⑷2Fe(OH)3 +3ClO +4OH =2FeO42 +5H2O+3Cl - - - FeO42 +3e +4H2O = Fe(OH)3 +5OH - - 2FeO42 +8H2O+3Zn = 2Fe(OH)3 +3Zn(OH)2 +4OH 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天津?7)X、Y、Z、M、G 五种元素分属三个短周期,且原子序 数依次增大。X、Z 同主族,可形成离子化合物 ZX;Y、M 同主族,可形成 MY2、MY3 两种分子。 回答下列问题: ⑴Y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 (写化学式),非金属 ⑵上述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 (写化学式)。 气态氢化物还原性最强的是 G (写出 ⑶Y、 的单质与量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可作水消毒剂的有- 30 - 其中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⑷X2M 的燃烧热?H=-a kJ/mol,写出 X2M 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⑸ ZX 的 电 子 式 为 ; ZX 与 水 反 应 放 出 气 体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 ⑹熔融状态下,Z 的单质和 FeG2 能组成可充电电池(装置示意图如下),反应原理为: 2Z+ FeG2放电 充电Fe+ 2ZG(写 放电时,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 ;充电时, 物质名称)电极接电源的负极;该电池的电解质为 。 答案: ⑴Y 第 2 周期 VIA ⑵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 HClO4, 非金属性越弱, 气态氢化物还原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还原性最强的是 H2S ⑶Y 的单质 O3、G 的单质 Cl2、二者形成的 ClO2 可作消毒剂 ⑷根据燃烧热的含义,写 H2S 燃烧的热化学方程 1 式生成物应该生成 SO2, 2H2S(g)+3O2(g)=2 SO2(g)+2H2O(l), △H= ?2aKJ?mol- ⑸ NaH+H2O=NaOH+H2 ,2+⑹2Na+FeCl22+-Fe+NaCl,放电时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应该是 Fe 得电子,电极反应式为 Fe +2e =Fe。充电时原电池的负极材料 Na 接电源的负极。该电池的电解质为 B-Al2O3 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北京?25)直接排放含 SO2,的烟气会形成胶雨,危害环境。利用 钠碱循环法可脱除烟气中的 SO2,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SO2:形成硫酸型胶雨的反应: (2)在钠碱循环法中,Na2SO3 溶液作为吸收液,可由 NaOH 溶液吸收 SO2:制得,该反 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 (3)吸收液吸收 SO2 的过程中,pH 随 n(SO32 ),n(HSO3 )变化关系如下表 : - - n(SO32 ):n(HSO3 ) 91:9 1:1 1:91 PH 8.2 7.2 6.2 ①上表判断 Na2SO3 溶液显 性,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 ②当吸收液呈中性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选填字母): + - - a.c(Na ) = 2c(SO32 )+c(HSO3 ) + - - + - b.c(Na )&c(HSO3 )&c(SO32 )&c(H ) = c(OH ) + + - - - c.c(Na )+c(H )=c(SO32 )+c(HSO3 )+c(OH ) (4)当吸收液的 pH 降至约为 6 时,满送至电解槽再生。再生示意图如下:- 31 - PH&8 的吸收液 阳离子阳离子 浓的 H2SO4 交换膜 SO42-○ ? H2交换膜 Na++ ○HSO3 SO32 PH 约为 6 的吸收液--稀 H2SO4①HSO3?在阳极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 。 ②当阴极室中溶液 PH 升至 8 以上时,吸收液再生并循环利用。简述再生原理: (1)SO2+H2O 错误! H 2H 2H 答案: 未找到引用源。 2SO3, 2SO3+O2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2SO4; 2- ? 2- - - + - (2)SO2+2OH = SO3 +H2O (3)酸;HSO3 :HSO3 = SO3 +H 和 HSO3 +H2O=H2SO3+ OH-,HSO3-的电离程度强于水解程度;ab;(4)HSO3-+H2O-2e-=3H++SO42-;H+在阴极 + 2- - + 得电子生成 H2,溶液中的 c (H )降低,促使 HSO3 电离生成 SO3 ,且 Na 进入阴极室,吸 收液得以再生。 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重庆?29)尿素 [CO(NH2)2 ]是首个由无机物人工合成的有机物。 ⑴工业上尿 CO2 和 NH3,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其反应方程式为 。 n(NH3) ⑵当氨碳比 =4,CO2 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题 29 图 1 所示. n(CO2) CO2 的转化率/% 60 A 30B02040 时间/min60①A 点的逆反应速率 v 逆(CO2) 、 B 点的正反应速率为 v 正(CO2)(填“大于”“小 于”或“等于” ) ②NH3 的平衡转化率为 。 ⑶人工肾脏可用间接电化学方法除去代谢产物中的尿素,原理如图 29 图 2. ①电源的负极为 (填“A”或“B”. ) ②阳极室中发生的反应以此为 、 。 ③点解结束后,阴极室溶液的 pH 与电解前相比将 ;若两极共收集到气体 13.44L(标准状况) ,则除去的尿素为 g(忽略气体的溶解) .- 32 - 直流电源 CO2+N2 NaCl 溶液H2质子交换膜NaCl 溶液NaCl-尿素 Cl2 混合溶液 惰性电极答案:⑴2NH3+CO2一定条件CO(NH2)2 +H2O ⑵①小于 ②30% ⑶①B- - ②2Cl -2e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Cl2↑ CO(NH2)2 +3Cl2+H2O 错误!未找到引用 源。 N2+CO2+6HCl ③不变;7.2七、电解质溶液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上海?7)水中加入下列溶液对水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是 A. NaHSO4 溶液 B. KF 溶液 C. KAl(SO4)2 溶液D.NaI 溶液 错误!未指定书签。答案:D -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上海?21)常温下 a mol?L 1 CH3COOH 稀溶液和 bmol?L 1KOH 稀溶液等体积混合,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 + + - A.若 c(OH )&c(H ),a=b B.若 c(K )&c(CH3COO ),a&b - + + - C.若 c(OH )=c(H ),a&b D.若 c(K )&c(CH3COO ),a&b 答案:D 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安徽?12)氢氟酸是一种弱酸,可用来刻蚀玻璃。已知 25℃时 ― ― ― ①HF(aq)+OH (aq)=F (aq)+H2O(l) △H=?67.7KJ? mol 1 ― ②H+(aq)+OH (aq)=H2O(l) △H=?57.3KJ? ―1 mol ―1 ―1 在 20mL0.1? molL 氢氟酸中加入 VmL0.1mol? NaOH 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L A.氢氟酸的电离方程式及热效应可表示为: ― HF(aq)=H+(aq) +F?(aq) △H=+10.4KJ? mol 1 ― B.当 V=20 时,溶液中:c(OH )=c(HF) +c(H+) ― ― C.当 V=20 时,溶液中:c(F )<c(Na+)=0.1mol? 1 L ― ― D.当 V>0 时,溶液中一定存在:c(Na+)>c(F )>c(OH )>c(H+)- 33 - 答案:B 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海南?11)25℃时,amol.L-1 一元酸 HA 与 bmol.L-1NaOH 等体积混 合后,pH 为 7,则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a =b B.a&b - + - + C.c(A ) = c(Na ) D.c(A )&c(Na ) 答案:C 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四川?10)常温下,下列溶液中的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中加入固体 NaOH:c(Na+) = c(Cl?) + c(ClO?) + c(OH?) B.pH = 8.3 的 NaHCO3 溶液:c(Na+) & c(HCO3?) & c(CO32?) & c(H2CO3) C.pH = 11 的氨水与 pH = 3 的盐酸等体积混合:c(Cl?) = c(NH4+) & c(OH?) = c(H+) D.0.2mol/LCH3COOH 溶液与 0.1mol/L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 2c(H+) C 2c(OH?) = c(CH3COO?) C c(CH3COOH) 答案:D -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江苏?15)25℃,有 c(CH3COOH)+c(CH3COO )=0.1 mol? 1 的一 L - 组醋酸和醋酸钠混合溶液, 溶液中 c(CH3COOH)、 c(CH3COO )与 pH 值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离子浓度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pH=5.5 溶液中:c(CH3COOH)>c(CH3COO )>c(H )>c(OH ) + + - - B.W 点表示溶液中:c(Na )+c(H )=c(CH3COO )+c(OH ) + + - - C.pH=3.5 溶液中:c(Na )+c(H )-c(OH )+c(CH3COOH)=0.1 mol? 1 L D.向 W 点所表示溶液中通入 0.05molHCl 气体(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 + - c(H )=c(CH3COOH)+c(OH ) 答案:BC 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天津?5)下列电解质溶液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同浓度、同体积的强酸与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 pH=7 + B.在含有 BaSO4 沉淀的溶液中加入 Na2SO4 固体,c(Ba2 )增大 + - C.含 1 mol KOH 的溶液与 1 mol CO2 完全反应后,溶液中 c(K )= c(HCO3 ) + - D.在 CH3COONa 溶液中加入适量 CH3COOH,可使 c(Na )= c(CH3COO ) 答案:D 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新课标?11)已知温度 T 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 Kw,该温度下,将 ?1 浓度为 a mol?L 的一元酸 HA 与 b mol?L?1 的一元碱 BOH 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 呈中性的依据是 A.a = b B.混合溶液的 pH=7 C.混合溶液中,c(H )= Kw mol?L?1 + + - - D.混台溶液中,c(H )+ c(B ) = c(OH )+ c(A ) 答案:C+-+-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浙江?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00 ℃、 kPa 条件下, 在 101 液态水的气化热为 40.69 kJ? -1, H2O(g) mol 则 的 ΔH = 40.69 kJ? -1 mol- 34 -H2O(l) B.已知 MgCO3 的 Ksp = 6.82 ×10-6,则所有含有固体 MgCO3 的溶液中,都有 c(Mg2+) = c(CO32-),且 c(Mg2+) ? c(CO32-) = 6.82 ×10-6 C.已知: 共价键 键能/ kJ? -1 molCH3C-C 348C=C 610CH3C-H 413H-H 436则可以计算出反应(g) + 3 H2 (g)(g)的ΔH 为-384 kJ? -1 molD.常温下,在 0.10 mol? -1 的 NH3? 2O 溶液中加入少量 NH4Cl 晶体,能使 NH3? 2O 的 L H H 电离度降低,溶液的 pH 减小 答案:D 10.(2012 重庆?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盐酸中滴加氨水至中性,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铵 B.稀醋酸加水稀释,醋酸电力程度增大,溶液的 pH 减小 C.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 CaO,恢复至室温后溶液的 pH 值不变 D.沸水中滴加适量饱和 FeCl3 溶液,形成带电的胶体,导电能力增强 答案:C 11. (2012 重庆?11)向 10mL 0.1mol? ?1NH4Al(SO4)2 溶液中, L 滴加等浓度 Ba(OH)2 溶液 x mL,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 + A.x=10 时,溶液中有 NH4 、Al3 、SO42 ,且 c(NH4 )&c(Al3 ) + - - + - B.x=10 时,溶液中有 NH4 、AlO2 、SO42 ,且 c(NH4 )&c(SO42 ) + - - - - C.x=30 时,溶液中有 Ba2 、AlO2 、OH ,且 c(OH )&c(AlO2 ) + + - - + D.x=30 时,溶液中有 Ba2 、Al3 、OH ,且 c(OH ) = c(Ba2 ) 答案:A 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海南?14)在 FeCl3 溶液蚀刻铜箔制造电路板的工艺中,废液处理 和资源回收的过程简述如下: Ⅰ:向废液中投入过量铁屑,充分反应后分离出固体和滤液; Ⅱ: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石灰水,调节溶液 pH,同时鼓入足量的空气. 己知:Ksp[Fe(OH)3]=4.0× ?38 10 回答下列问题: (1) FeCl3 蚀刻铜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 分离得到固体的主要成分是 ,从固体中分离出铜需采用的方法 是 ; (3)过程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过程 II 中调节溶液的 pH 为 5,金属离子浓度为 。(列式计算) 3+ 2+ 2+ 答案:(1)2Fe +Cu=2Fe +Cu (2)回收铜 Cu 和 Fe 加盐酸反应后过滤 (3)FeCl2 +Ca(OH)2=Fe(OH)2↓+CaCl2 4Fe(OH)2 +O2+ 2H2O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4Fe(OH)3 + - (4)c(Fe3 )=4.0× -38÷ -9)3=4.0× -11mol? 1 10 (10 10 L 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北京?25)直接排放含 SO2,的烟气会形成胶雨,危害环境。利用- 35 - 钠碱循环法可脱除烟气中的 SO2,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SO2:形成硫酸型胶雨的反应: (2)在钠碱循环法中,Na2SO3 溶液作为吸收液,可由 NaOH 溶液吸收 SO2:制得,该反 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 (3)吸收液吸收 SO2 的过程中,pH 随 n(SO32 ),n(HSO3 )变化关系如下表 : - - n(SO32 ):n(HSO3 ) 91:9 1:1 1:91 PH 8.2 7.2 6.2 ①上表判断 Na2SO3 溶液显 性,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 ②当吸收液呈中性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选填字母): + - - a.c(Na ) = 2c(SO32 )+c(HSO3 ) + - - + - b.c(Na )&c(HSO3 )&c(SO32 )&c(H ) = c(OH ) + + - - - c.c(Na )+c(H )=c(SO32 )+c(HSO3 )+c(OH ) (4)当吸收液的 pH 降至约为 6 时,满送至电解槽再生。再生示意图如下:PH&8 的吸收液 阳离子 阳离子 浓的 H2SO4 交换膜 SO42-○ ? H2交换膜 Na++ ○HSO3 SO32 PH 约为 6 的吸收液--稀 H2SO4①HSO3?在阳极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 。 ②当阴极室中溶液 PH 升至 8 以上时,吸收液再生并循环利用。简述再生原理: (1)SO2+H2O 错误! H 2H 2H 答案: 未找到引用源。 2SO3, 2SO3+O2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2SO4; 2- ? 2- - - + - (2)SO2+2OH = SO3 +H2O (3)酸;HSO3 :HSO3 = SO3 +H 和 HSO3 +H2O=H2SO3+ OH-,HSO3-的电离程度强于水解程度;ab;(4)HSO3-+H2O-2e-=3H++SO42-;H+在阴极 + 2- - + 得电子生成 H2,溶液中的 c (H )降低,促使 HSO3 电离生成 SO3 ,且 Na 进入阴极室,吸 收液得以再生。 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 安徽?28)工业上从废铅酸电池的铅膏回收铅的过程中,可用碳酸 ― ― 盐溶液与铅膏(主要成分为 PbSO4)发生反应:PbSO4(s)+CO32 (aq) PbCO3(s)+SO42 (aq)。 某课题组用 PbSO4 为原料模拟该过程, 探究上述反应的实验条件及固体产物的成分。 (1)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 (2)室温时,向两份相同的样品中分别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 Na2CO3 和 NaHCO3 溶液均 可实现上述转化,在 溶液中 PbSO4 转化率较大,理由是 。 (3)查阅文献:上述反应还可能生成碱式碳酸铅[2PbCO3?Pb(OH)2],它和 PbCO3 受热都 易分解生成 PbO。该课题组对固体产物(不考虑 PbSO4)的成分提出如下假设,请你 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 假设一:全部为 PbCO3; 假设二: ; 假设三: 。 (4)为验证假设一是否成立,课题组进行如下研究。 ①定性研究:请你完成下表中内容。 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 预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36 - 取一定量样品充分干燥,??②定量研究:取 26.7mg 的干燥样品,加热,测的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下图。 某同学由图中信息得出结论: 假设一不成立。 你是否同意该同学的结论, 并简述理由: 。固体质量/mg26.722.4 21.0 0 200 400 温度/℃答案:⑴ 大c(SO 2? ) 4 2 c(CO3 ? )⑵ Na2CO3 相同浓度的 Na2CO3 和 NaHCO3 溶液中,前者 c(CO2-)较 3 PbCO3 与 PbCO3?P b ( O H ) 2 的混合物 预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若无水硫酸铜不变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 样品全部是 PbCO3⑶全部为 PbCO3?P b ( O H ) 2 ⑷① 实验步骤取一定量样品充分干燥,然后将样品加热分解,将 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和盛 有澄清石灰水的烧瓶②同意 若全部为 PbCO3,26.7 g 完全分解后,其固体质量为 22.3 g八、热化学1、 (全国大纲 9)反应 A+B→C(△H&0)分两步进行:①A+B→X(△H&0),②X→C(△H&0)。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37 - 2、 肼 H 2 NNH2 ) ( 是一种高能燃料, 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题 12 所示, 已知断裂 1mol 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 :N=N 为 942、O=O 为 500、N-N 为 154,则断裂 1molN-H 键 所需的能量(KJ)是A.194B.391C.516.D.6583、 (全国新课标 27) (2)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 CH4)与 CO2 进行高温重整制各 CO,已知 CH4、H2 和 CO 的燃烧热(△H)分别为-890.3 kJ/mol、-285.8kJ/mol 和-283.0 kJ/mol,则生成 1 m3(标准状况)CO 所需热量为__________;4、北京 26. (12 分) 用 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产生副产物 HC1。利用反应 A,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反应 A: (1) 已知:Ⅰ反应 A 中, 4 mol HCI 被氧化,放出 115.6kJ 的热量。 Ⅱ①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 38 - ②反应 A 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③断开 1 mol H―O 键与断开 1 mol H―Cl 键所需能量相差约为__________KJ, H―O 键比 HCl 中 H―Cl 键(填“强”或“弱” )_______________。 5、 (2012 四川 29)中(3)已知 1 mol CH 4 在燃料反应器中完全反应生成气态水时吸热 160.1 kJ ,1mol CH 4 在氧 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热 802.3 kJ 。写出空气反应器重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 式: 。 6、 (2012 浙江 27) 甲烷自热重整是先进的制氢方法,包含甲烷氧化和蒸汽重整。向反应系统同时通入甲烷、氧 气和水蒸气,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有: 反应过程 甲烷氧化 蒸汽重整 化学方程式 CH4(g)+2O2(g)=CO2(g)+2H2O(g) CH4(g)+O2(g)=CO2(g)+2H2(g) CH4(g)+H2O(g)=CO(g)+3H2(g) CH4(g)+2H2O(g)=CO2(g)+4H2(g) 焓变△H(kJ/mol) -802.6 -322.0 206.2 165.0 活化能 Ea(kJ/mol) 125.6 172.5 240.1 243.9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 CO(g)+H2O(g)=CO2(g)+H2(g)的△H= kJ/mol。九、有机化学基础11.(2012 福建 7).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醇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C.氨基酸、淀粉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C4H10 有三种同分异构体 D.乙烯和甲烷可用澳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12.(2012 山东 10)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 B.甲烷和 Cl2 的反应与乙烯和 Br2 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 39 - C.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 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D.乙醇、乙酸均能与 Na 反应放出 H2,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 13(2012 全国卷 13)橙花醇具有玫瑰及苹果香气,可作为香料,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关于橙花醇的叙述,错误的是 A.既能发生取代反应,也能发生加成反应 B.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脱水,可以生成不止一种四烯烃 C.1mo1 橙花醇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消耗 470.4 氧化(标准状况 D. 1mo1 橙花醇在室温下与溴四氯化碳溶液反应,最多消耗 240g 溴14(2012 上海 8)过量的下列溶液与水杨酸( A.NaHCO3 溶液 B.Na2CO3 溶液)反应能得到化学式为 C7H5O3Na 的是 C.NaOH 溶液 D.NaCl 溶液15.(2012 上海 12)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均含有酸性杂质,除去这些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苯中含苯酚杂质:加入溴水,过滤 B.乙醇中含乙酸杂质:加入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C.乙醛中含乙酸杂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分液 D.乙酸丁酯中含乙酸杂质:加入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21.(2012 山东 )合成 P(一种抗氧剂)的路线如下:②A 和 F 互为同分异构体,A 分子中有三个甲基,F 分子中只有一个甲基。- 40 - (1) A→B 的反应类型为。 经催化加氢生成 G 4H10) G 的化学名称是 B (C , 。。(2)A 与浓 HBr 溶液一起共热生成 H,H 的结构简式为 (3)实验室中检验 C 可选择下列试剂中的 a.盐酸 b.FeCl3 溶液 c.NaHCO3 溶液 。d.浓溴水 (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 。(4) 与足量 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P22(2012 福建 31)对二甲苯(英文名称 p-xylene,缩写为 PX)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 (1)写出 PX 的结构简式 (2) PX 可发生的反应有 、 。 (填反应类型)。(3)增塑剂(DEHP)存在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 A 是 PX 的一种同分异构体。① B 的苯环上存在 2 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则 B 的结构简式是 ② D 分子所含官能团是 (填名称)。。③ C 分子有 1 个碳原子连接乙基和正丁基,DEHP 的结构简式是 ( 4 ) F 是 B 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具有如下特征: a.是苯的邻位二取代物;b.遇 FeCl3 溶液显示特征颜色;c.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写出 F 与 NaHCO3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3.(2012 北京 28)优良的有机溶剂对孟烷、耐热型特种高分子功能材料 PMnMA 的合成 路线如下:- 41 - 己知芳吞化合物苯环上的氢原子可被卤代烷中的烷基取代。如:(1)B 为芳香烃。 ①由 B 生成对孟烷的反应类型是 ②(CH3 ), CHCI 与 A 生成 B 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A 的同系物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 (2) 1.08g 的 C 与饱和溴水完全反应生成 3.45 g 白色沉淀。E 不能使 Br2 的 CC14 溶液褪色. ①F 的官能团是 ②C 的结构简式是 ⑧反应 I 的化学方程式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填字母) a. B 可使酸性高锰放钾溶液褪色 c. D 的酸性比 E 弱 b. C 不存在醛类同分异构体 d. E 的沸点高于对孟烷(4) G 的核磁共振氢谱有 3 种峰,其峰面积之比为 3:2:1 .G 与 NaHCO3 反应放出 CO2。反应 II 的化学方程式是24(2012 天津 8)萜品醇可作为消毒剂、抗氧化剂、医药和溶剂。合成 a-萜品醇 G 的路线 之一如下:- 42 - 已知:RCOOC2H5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A 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⑵ A 催化氢化得 Z(C7H12O3) ,写出 Z 在一定条件下聚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B 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 B 的链状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 式: ____ _ ____ ____。 ① 核磁共振氢谱有 2 个吸收峰 ② 能发生银镜反应(4) B → C、E → F 的反应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 C → D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 试剂 Y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 通过常温下的反应,区别 E、F 和 G 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⑻ G 与 H2O 催化加成得不含手性碳原子(连有 4 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叫手性 碳原子)的化合物 H,写出 H 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2012 四川 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k ca na mg al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