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抗菌药物pdca使用强度pdca

PDCA管理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中的应用_医院管理论文_第一论文范文网
第一论文范文网免费提供医院管理论文范文,医院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并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论文分类导航
PDCA管理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中的应用
李飞 孙亚凌 蔡光欣 朱占胜【摘要】目的探讨PDCA管理应用于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管理的效果。方法自2010年开始着手将PDCA管理方法应用到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中,比较使用前后合理性评价考核指标及相关投诉率。结果在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管理中运用PDCA管理,对合理性评价考核指标有极大改观,降低了相关投诉率。结论PDCA管理模式对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起到良好效果。【关键词】戴明环 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doi:10.3969/j.issn.14.11.045PDCA管理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率先在1954年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的,其具体内容包括: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它是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同时也是基本的工作方法[1-3]。国家卫生和计生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卫计委)2011年发布了全国抗菌药物的专项治理方案,同时各种检查考核中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纳入评审体系。因此,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管理在医院的各项评审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为此,医院为适应新形势下抗菌药物管理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于2010年开始着手将PDCA的管理方法应用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中。在此过程,取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报告如下。1计划阶段(P)1.1组织架构的建立2010年医院修订了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章程,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主要职能为负责全院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管理制度、流程以及相应配套规章的制订。同时成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小组”,主要对各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和不定期督查、培训,并提出相应的个性化的整改建议。1.2工作计划的制订1.2.1查找问题医院通过分析讨论,梳理出目前医院在抗菌药物使用上存在的问题:①忽略了药动学和药代学,联合使用和单用不合理;②忽视药品不良反应;③使用时间过长;④超药品说明书剂量使用。1.2.2制订工作计划医院结合存在的问题和工作实际制订出相应的工作计划:①培训计划。培训的内容涉及合理用药的要素,抗菌药物的药动学和药代学知识,相应的法律法规及人文知识的培训,从思想上、学识上对广大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知道学什么、怎样做。②制订考核标准的计划。医院遵循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激励与处罚并重,以及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其标准涉及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送检率、DDD值三大块,在使用率中细化限制级和特殊级的使用率。③在医师个体考核指标的遴选上,医院遵循平衡性和多因素相结合,客观考核与主观评价相结合, 注重客观、量化、可操作性、可比性、导向性、系统性的原则[4]。具体参照了国家卫计委办公厅的48号文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病历书写规定》以及兄弟医院标准。通过广泛查阅资料、实施头脑风暴法、专家咨询、既往资料统计分析等方式,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最终确定以抗菌药物的金额的比例作为限制级和特殊级使用率的考核指标,同时确定送检率、使用强度、Ⅰ类切口预防率/预防时间的考核指标(见表1、表2),并且设立单项否决指标。另外,为调动广大医务人员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和考核部门对话的平台,医院制订了考核小组讨论制度和医师申诉制度。2实施阶段(D)2.1培训医院针对各科室的共同问题和个性问题采取集中培训和个体培训两种形式,集中培训的内容主要是一些法律、法规、指标解读、考核流程等,使其有清晰的认识,以便得到更好的认同。个体培训分为以科室为单位和以单个医师为对象两种情况,培训内容涉及病历书写、药代和药动性。首先在业务学习阶段,由各科室自行安排执行,主要是对各专业诊疗指南的学习。其次在培训考核阶段,针对培训的内容,管理小组将采取笔试、口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查(其检查结果纳入职称评定、评先表优、外出学习等评价体系中)。2.2考核2.2.1管理小组每月对科室指标进行汇总,结合前期制订的各科室标准进行考核,管理小组将考核结果上报药事委员会进行审阅,审批通过后由医务部门对科室和科主任分别进行绩效考核。另外,管理小组将考核结果以书面形式反馈到被考核科室,必须进行面对面沟通,并对重要问题出具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并进行督查,坚持整改不到位,决不销案。2.2.2针对医生个体,首先对其使用了抗菌药物的病历进行随机抽取,然后对照标准逐项打分,总分低于90分,判为不合格,考核结果在院内进行通报,力保公开。在医生个体考核中,对于评判有争议的病历,考核小组将共同分析、讨论、认定,力保公平。在医生个人考核结果公示的3日以内,如果医生对考核小组的考核有疑义,医生可书面申请进行申诉,考核小组将集中对这些病历重新进行评估考核,同时与医生进行面对面沟通,力保公正。如果医生有三次考核未达标,考核小组将上报名单到药事委员会,药事委员会对其进行质询,考核小组将针对医生个人暴露的问题进行培训和教育。3管理体系实施效果评价(C)3.1管理的成效在实施后,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评价考核指标有了很大的改观。如在限制级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平均下降近4个百分点、送检率平均上升4个百分点(见图1、图2)。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所导致的医疗投诉由2011年全年的10起下降到2012年全年的5起,下降率为50%。全院抗菌药物DDD值下降10个点(见图3)。医务人员的参与度和配合度达95%以上。3.2启示在具体的管理中,医院除了重视“管”的重要性,更强调了“理”的重要性。具体措施如下:医院在全院针对三级、二级、一级医生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研,搜集了大家对管理考核体系的看法,提出整改建议。4管理体系的调整上升阶段(A)4.1明确下一步目标针对发现的问题和大家的建议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达到统一思想、明确方向的目标,确保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4.2具体内容主要是对管理指标进行优化,权重进行调整,提供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对话的平台,增加查询、沟通机制,加大对后进者的教育和帮扶。现行的管理体系还填补了以往对二线医生管理的空白,使一线医师的考核结果与二线医师的绩效、资质进行捆绑,调动二线医生参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行院、科、个人的三级管理。5体会PDCA循环在医院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5-7],提高了各项工作的效率,已经成为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我院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结合实际情况,医院采取有力措施,在常态化的管理制度下,强化数据统计,重视事实管理,坚持持续改进,努力减少缺陷。通过PDCA管理,医院强化了医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意识,规范了用药行为, 使临床存在的问题及时得到反馈及整改,促进了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8]。虽然我院各项控制指标得到了明显改善,但距离国家卫计委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如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方面和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方面都还有一定的改进余地。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多部门密切配合,强化抗菌药物的信息化管理,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全过程控制的重要性。将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从事后处理变成事前警示,保障了患者用药的安全。加强细菌室与临床的配合,定期公布全院细菌的培养、耐药情况和药敏结果,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并针对细菌耐药情况提出相应的干预和改进措施[6]。特别是信息系统的支持,实现了信息共享,不仅简化了工作,还将部分考核指标能直接落实到科室和个人,减少了人为干扰,整体提高了医院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监测水平与管理水平及应用的能力。下一步,医院将进一步将临床药师引入到临床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协助医师提出个体化给药方案,并对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干预,从而提高抗菌药物治疗水平,加大对各专业使用抗生素的监督力度。同时实施临床路径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在路径中强化抗生素规范使用,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从而进一步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效果,减少细菌性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用药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医院认识到,首先,PDCA是一个循环,是一个提高的循环,每一次PDCA提出的问题就是下一个PDCA的目标,在一次又一次的PDCA中才能使整个体系有效地运转起来。每完成一个循环,整个系统就会提高一步,它所独有的“总结、处理、提高”阶段,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在实现一个阶段性目标的同时,管理水平也提高了一步,下一个循环便可以从一个更高的起点开始[10];其次,要有持续性。相当于对PDCA加上了一个防止下滑的楔子,促使其不断向上、向前。总之,PDCA的四个阶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各个阶段中可能有交叉的循环,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各类人员只有充分认识它,理解它,才能使管理工作得到不断的提升,从而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医疗安全的巩固。参考文献[1]刘平,戴辉,潘习龙.医院优质服务PDCA体系中的C体系[J].现代医院,):107-108.[2]马勇波,朱妍.运用PDCA循环实施门诊质量管理初探[J].现代医院,):113-114.[3]罗郁葱,冯雪娜.岗位工资制合同人员薪酬调整的PDCA实践[J].现代医院,):116-118.[4]邓新征,杨细姝,张丽兴.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护理绩效管理的体会[J].现代医院, ):84-85.[5]陈翠卿,李建修,欧银燕,等.PDCA干预对提高我院合理用药指标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13-16.[6]朱丽萍.PDCA循环应用于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中的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123-125.[7]李义.PDCA循环法在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142-143.[8]尚旭明,刘芸,王盛华.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47-148. [9]赵文霞,林茵,李剑芳,等.引用PDCA循环模式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16.[10]王楠,刘春英,刘亚卓,等.病历检查电子分析系统在病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 ):62-62.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 10:29:51
网友评论《PDCA管理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中的应用》
本类论文总排行版
本类论文本月排行
本类论文本周排行第1页/共4页
4.5.7.1-针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整改的PDCA案例
(心内3病区)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通常反映在使用强度及使用率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是指限定日剂量,它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我科既往在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方面基本无扣分情况,但从2015年1月份开始存在扣分,影响我科质控考核,经过科室内部质控小组开会分析讨论后总结经验教训,利用PCDA循环制定整改措施进行整改后,我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2015年3月至6月持续达标,现将具体PDCA过程总结如下。
一、P-plan
(一)分析现状、发现问题 从2015年1月份开始医院对医疗质量考核情况进行通报后,发现我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明显超标,目标值28.77,1月份实际值40.46,2月份实际值35.73。见表1。
表 1 我科月份抗菌药物用强度
实际使用强度 40.46 35.73 目标强度 28.77 28.77
(二)查找原因
针对我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情况科内召开质控会议进行分析,寻找原因,见表2、图1、图2。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的原因分析
第1页/共4页
寻找更多 ""您的位置: >
来源:  作者:陈高勇;张洁;魏后超;杨谭;文娟;张玲;
PDCA循环在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中的应用  抗菌药物的发现和应用是20世纪医药领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人类应用抗菌药物有效地治愈了各类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降低了各种严重细菌感染性传染病的死亡率。近年来抗菌药物的广泛和不合理使用,不仅导致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和医疗费用的增长,还导致了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日益耐受,甚至出现了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t)和广泛耐药(Pan-drugresistant)的细菌感染[1-2]。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引起了医药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卫生部先于2004年颁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然后在2011年5月启动了连续三年的全国范围内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又在2012年8月实施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旨在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3]。作为医疗机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一项重要指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一直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简称卫计委)监测的重要内容,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应用PDCA循环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进行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计划阶段(Plan)1.1.1现状调查对我院2014年第一季度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本文共计3页)          
相关文章推荐
看看这些杂志对你有没有帮助...
单期定价:4.80元/期全年定价:3.84元/期 共92.20元
      503 Service Unavailable
No server is available to handle this reques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计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