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丘陵地带适合种什么一般是什么土质

砂岩页岩泥岩的风化特点形成地貌及土壤性质有何异同它们形成的丘陵地貌区水土措施各有何特点
砂岩页岩泥岩的风化特点形成地貌及土壤性质有何异同它们形成的丘陵地貌区水土措施各有何特点
10-01-07 &匿名提问
油页岩又称油母页岩  油页岩是一种可燃矿物,外表呈褐色,这种石头里含有石油的成分,可以燃烧,但发热量比煤低,每千克油页岩燃烧时只能发出几百到几千千焦热量,灰分含量较高,油页岩一般比煤重。  油页岩的成因,与煤和石油的形成有类同情况。近海和沼泽盆地里的动植物,在地壳变动中随着泥沙一起埋入地层深处,经过几千万年的演变,才成为今天发掘出来的油页岩。现代开采出来的油页岩矿中,常常发现乌龟、古树等动植物化石就是它身世的佐证。 通常的石头,人们无论如何也无法熬出油来的,但油页岩却可以通过加热干馏等办法,熬出油来。 从油页岩身上熬出来的油呈黑褐色,略带绿色荧光,成分与石油相似,这便是页岩油。不过人们习惯称它为人造石油。 油页岩资源是比较丰富的。有人估计,如果把世界油页岩的已知可采储量折算成页岩油的话,则其总量要超过世界石油的总可采储量。 然而,油页岩的开采和利用曾一度被人们所遗忘,有人称它为被遗忘的能源。这是什么缘故呢?这要从世界能源开发历史中寻找答案。 尽管油页岩开采利用的历史悠久,但由于世界性大规模开采廉价石油,油页岩就被渐渐地遗忘掉了。 我国油页岩资源十分丰富,远景储量达二万亿吨,相当800亿吨页岩油。仅广东茂名矿田可采储量就有50亿吨,相当于3~3.5亿吨页岩油。 从事能源发展战略研究的专家预计,随着石油的世界性大量消耗,不久将会遇到资源短缺的问题,人造石油的地位将会越来越显得重要。美国、前苏联、巴西、澳大利亚都蕴藏着大量的油页岩,这些国家都制定了本国加快发展页岩油工业的计划。美国计划到本世纪90年代,页岩油的产量最高达每天30万桶。从世界范围看,页岩油工业在今后一二十年内将会有较大的发展。   资源:油页岩产油率低于6%者属贫矿,高于10%的属富矿。世界已探明的产油率在 4%以上的油页岩储量,折合页岩油约470Gt,超过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美国西部格林河流域拥有世界上储量最大的油页岩矿藏;中国的 油页岩资源也较丰富,仅次于美国、巴西、苏联等国,其中最负盛名的为抚顺矿区,与煤共生,探明油页岩储量 3.6Gt,平均产油率约5.5%;茂名油页岩矿,可采储量 4Gt,平均产油率6.0%。   原生物质:油页岩主要是由藻类等低等浮游生物经腐化作用和煤化作用而生成。一些微小动物、高等水生或陆生植物的残体,如孢子、花粉、角质等植物组织碎片,也参与油页岩的生成。   物理性状:油页岩外观多呈褐色泥岩状,其相对密度为1.4~2.7。油页岩中的矿物质常与有机质均匀细密地混合,难以用一般选煤的方法进行选矿。含有大量粘土矿物的油页岩,往往形成明显的片理。   组成: 主要包括油母、水分和矿物质。油母。含量约10%~50%(干基),是复杂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富含脂肪烃结构,而较少芳烃结构。油母的元素组成主要为碳、氢,以及少量的氧、氮、硫;其氢碳原子比为 1.25~1.75。油母含量高,氢碳原子比大,则油页岩产油率高。 水分。为4%~25%不等,与矿物质颗粒间的微孔结构有关。 矿物质。主要有石英、高岭土、粘土、云母、碳酸盐岩以及硫铁矿等。含量通常高于有机质。&font color=#0556A3&参考文献:&/font&亚虎知识堂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第一节 矿产资源的形成条件与地质背景   各种矿产的分布受地质成矿因素的制约,它只赋存于具备了特定的地质条件的地域,各地质发育的特点,控制了矿产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产出状况,导致了矿产在各地分布的不均一性,也决定了地质找矿重心的不均衡性。   登封地区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处于华北地台区西南部,其地层属于华北地层区,按中南地层区划属于豫西分区的嵩山、箕山小区、本区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新生界均有出露,号称五世同堂。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三大岩类齐全。基岩区占全区面积的五分之四强,地壳具明显的双层结构。基底由太古界、下元古界组成,主要分布在该区的南背两侧和东南部地区,以古老的变质岩即片麻岩或结晶片岩为特征。盖层由中元古界--三叠系组成,属稳定的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沉积岩。三叠系以后侧属于地台阶段的山间盆地或断陷盆地沉积。该区西半部基底有古老的岩浆岩侵入。区内地质构造其底以褶皱主为,断层裂为主,褶次之。在漫长的地质发展过程中,本地区地壳活动频繁,岩浆岩活动较强烈,地质构造复杂,岩石变质有浅有深,这些都为我市多样性矿产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节 地质矿产工作简史及现状   本区采矿治炼历史悠久,建国前区内只有少数以煤为主的矿产调查,没有系统的地质资料,建国后随着工农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才开始对区内开展大规模的地质工作,填制了不少大比例尺地质图,并进行了航磁测量和航空放射性测量,自60年代以来有不少的地质院校和科研单位相继到本区进行调查研究,区测队进行区调,为本区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并发现了不少矿产资源,近三十年来地调、冶金、煤田等地质队,对本区的铝、煤、铁等矿进行普查、勘探。   本区以往地质工作程度较高,尤其是矿产地质方面研究较为详细,50-60年代主要是以铁、煤为主,部分铝土矿作了些地质工作,70年代是以磷矿为主作了地质工作,并全面对矿产进行调查,登封煤田经过全面会战,于1983年提交了煤田地质报告,并经过了验收。对大冶、王村、费庄、平陌、岳爻等处铝土矿进行了详查或勘探,并提交了地质报告和图件,后期至90年代初期对蒋庄、新新、郑庄等铝土矿进行了详细勘查,90年代对王堂-苗庄铝土进行了详查外,铝土矿基本全部详查、勘探结束。耐火粘土、镓、锂和分部水泥灰岩,也随之做过地质工作,黄铁矿、重晶石、铜矿和部分灰岩仅作了矿点检查或普查。   其余大部分的非金属矿产仅少部分作过普查和地质工作。如水泥灰岩、白云岩、钾长石矿、花岗石、硅石、蛇纹石、高岭土等矿产的地质工作显得迟滞。   区内沉积地层分布广泛,与其相关的沉积矿产资源丰富,所有矿产几乎全是沉积或变质矿产,其中以煤、铝土矿为主,其次为石灰岩、白云岩、粘土矿、硅石矿、铁矿、磷矿、玉石、建筑石料等,内生矿床少,有铜、铅、水晶、花岗岩和医用麦饭石、药石等。   到目前为止先后发现和探明的矿种有40余种,包括铝、铁、金、银、铅、锡、铌、镓、钽、煤、磷、灰岩、硅石、重晶石、钾长石、水晶、白云岩、花岗岩、玉石、油石、莹石、云母、石棉、耐火粘土、瓷土、粘土、麦饭石、药石、焦宝石、石料、黄铁矿、大理石、板料、石英、蛇纹石、滑石、蛭石、叶蜡石等。   其中金属矿产10种:黑色金属铁,有色金属铝、铜、铅、锡四种,稀有金属镓、锂、铌三种,贵金属有金矿和银矿两种;非金属矿产27种:包括特种非金属水晶、云母、石棉三种;冶金辅助材料熔剂用白云岩、石灰岩、硅石、萤石四种,叶蜡石七种,耐火绝热石棉、蛭石、耐火粘土三种,建材水泥原料有大理石、花岗岩、灰岩、粘土四种,工艺美术材料玉石一种,陶瓷玻璃原料石英、长石二种,能源然料烟煤、无烟煤两种,药用矿石麦饭石、嵩山药石两种,矿泉水一种,各种矿产分布范围,储量工作程度等详细情况见《登封县矿产资源一览表》(表III-2)   第三节 矿产资源各论   一、能源矿产--煤   煤是登封县的一种优势矿产,市区内有登封煤田,东部跨新密煤田和禹县煤田。包括马鞍山(东边大部)、郭沟、新新、箕山、告城、卢店、大冶、弋弯(大平)、东施村、王庄(西边小部分)、扒村(西边大部分)王村、费庄、屈沟共14个井田(勘探区),见表III-3,图III-4。   登封煤田属石炭二迭纪含煤地层,箕山以西连续出露较好,而告城和卢店多被红层(三叠纪和第三纪地星)掩覆,仅见零星分布为半掩盖型煤田,本区属华北型聚煤区,缺失早石炭世沉积,含煤地层有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迭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及上统的上石盒子组,总厚度为661.23米,含煤56层,分属九个煤组,见表III-4。   煤层总厚度为11.5米,含煤系数为1.74%,二1煤层是本区的主要可采煤层,五3煤层为大面积可采煤层,一1、一3、一5、二1,二2、四3、六2、七2煤层属局部可采,其它煤层均不可采煤层,可采煤层的总厚度为8.08米,可采含煤系数为1.22%。   煤田为一宽缓不完整的向斜构造,向斜构造走向在东金店以西为东西向,往东转为北东向,以弧顶向南突出的弧形,嵩山背斜的南翼和大红寨背斜北翼颖阳-卢店向斜含煤地区,大部分区段内被断层所隔开。登封煤田南翼煤系地层出露与保存较完整,构造简单一中等,为本煤田勘探主体,而北翼受月湾(太后庙)断层破坏,仅有零星煤系出露,如石道北的月湾,卢店北焦家沟、阎沟、北新庄等地,但面积小,构造复杂,煤层受破坏严重,月湾(大后庙)断层构造煤田北部自然边界,郭沟正断层构造煤田南部的控制断层。   市区内含煤地层呈带状展布于县城东部及南西部600-700m高的低山区,东西长约50公里,南北宽约7-15公里,含煤地层有600平方公里,约占登封总面积(1219平方公里)的一半,其中-100M水平线以上基本可靠的预测储量约26亿吨,-m水平为远景(推断)储量,远景较为可观。目前各煤层储量计算浅部原则上以风化带及老窑采空区为界,浅部以相应控制程度的煤层低板高为界(五3煤为-350m,四3煤为-400m,二1煤为-600m,二21煤为合并线,一煤组为-200m),登封煤田共探明储量15.54亿吨,其各勘探区探明的储量见表(III-3)。   新密煤田和禹县煤田因多家进行工作,资料不易收集齐全,勘探储量见表(III-3),两煤田勘探储量就登封部分大于登封煤田不在市区内的暴雨山和马岭山(西边小部)井田的储量,登封县煤炭的总储量大于15.54亿吨。   本区煤种牌号主要有贫、瘦、焦三种,贫煤和局部的无烟煤产于太原组和山西组煤层,瘦煤和主焦分别分布于上石盒子组四煤组和五煤组,均属动力煤。二1煤质为低一中灰,特低一中硫、低磷、高熔点粉状贫煤,可选性中等、机械强度特低、化学活动性弱,热稳定性较好,结渣性中等,可作动力用煤。五3煤层为富灰,特低硫、高熔点的瘦一主焦煤,可选性极差,属极难选煤,无洗选价值,应以动力用煤为主。   以开采技术条件看,本区主要可采煤层二1煤直接顶板西部以砂质泥岩,中部以砂岩,东部以断层破碎带为主,因此告城及卢店区二1煤层直接顶板岩性混杂松软易碎,属于极易冒落的顶板,其它区属于中等冒落顶板。底板为岩性致密的泥岩及砂质泥岩,少部分为砂岩和炭岩和炭质泥岩。开采技术条件有利、顶、底板易于管理,除个别鼓底现象外,一般很少冒顶。五3煤顶板常为泥岩、砂质泥岩及细砂岩,底板为泥岩及粉-中细砂岩,开采技术条件有利、顶、底板易于管理。一煤顶底板多为灰岩,部分为细砂岩、砂质泥岩和泥岩均不存在复杂的开采技术问题。   瓦斯含量一般为一级,矿井瓦斯属高沼汽,等级、二级,西半县较高,为超级。新新煤矿据1972年鉴定资料相对瓦斯涌出量为4.44m3/吨日,开采标高为+324.60m;1979年开采平延伸至+350m,相对瓦斯涌出量增至12.15m3/吨日。可以看出瓦斯相对涌出量随开采深度增加,其递变速度较快。历史上开采二1煤曾发生过多次瓦斯煤爆,故开采时应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煤尘具有爆炸性危险,要引起注意。   尚未发现地热异常。   区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一中等,直接充水岩层为层间裂隙岩溶水,东部水文地质条件比西部复杂,对未开发二1煤层影响较大的地下水为太原组灰岩裂隙溶洞水及老窑积水,二1煤底板突水位往往是压力大,来势猛,水量大破坏力强,且以贮存量为主的水动力特点,其它石盒子组局部可采煤层顶底板均为坚硬砂岩裂隙水,水量很小,主要充水威胁来自老窑积水。   二、金属矿产:登封金属矿产分布情况(见III-2)   (一)铝土矿   登封县铝土矿资源丰富,位居全省前列,县区内计有大型矿床1处,中型矿床4处,小型矿床12处,布局47个小区(矿段)遍布大冶、王村、告城、徐庄、白坪、大金店、送表、石道、君召、颖阳等10个乡镇。呈近东西向分布,延长50公里之多。铝土矿分布状况见表III-5、III-3。   区内铝土矿多作过矿查、普查、初勘、详勘等不同程度的地质工作,资料丰富,研究颇详。铝土矿具有分布广,质量佳,储量丰富,含矿层稳定,但厚度变化大,矿体多呈透镜状产出等特点,铝土矿大部分已被地方开采利用。   区内含铝岩系为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其下与中奥陶统下马家沟组(O2X)灰岩、白云质灰岩,或上寒武统含燧石条带白云岩等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上覆盖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生物灰岩,含煤砂页岩,呈整合接触,含铝岩系厚度受基底风化剥蚀面地形和古岩溶地貌地控制,变化较大,厚3-79m,一般厚20m左右。   全区本溪组之岩性概括如下:   上覆地层:太原组(C2t)灰黑色灰岩。   --整合接触--   1、粉砂质粘土岩,粉砂岩,炭质页岩或煤线(层)。   2、灰黑色粘土岩(局部夹薄层铝土矿,耐火粘土矿的主要层位)。   3、深灰色铝土矿(上层铝土矿)。   4、硬质粘土矿及高岭土矿和粘土岩(粘土矿主要层位,为上层铝土矿直接底板)   5、灰黑、紫红色铁质粘土岩夹黄铁矿或山西式铁矿,偶夹铝土矿透镜体(下层铝土矿)。   --平等不整合--   下伏地层:中奥陶统下马家沟组(O2X)或上寒武统白云岩。   铝土矿的赋存由前地层剖面可分为上、中、下述之:   下部为铁质粘土岩,夹山西式铁矿层、紫红色铁质粘土岩(赤铁矿层),有时有萎铁矿,深部含黄铁矿,往上有时夹薄层粘土矿及透镜状铝土矿厚1.03-42.43m。   中部为粘土矿和粘土岩,两者为渐变关系,当含铁低时为粘土矿,含铁高时为粘土岩,该段是 粘土矿的主要层位,厚0.45-7.59m。   上部为铝土矿层,具豆状、碎屑状及微粒状结构,块状构造,氧化带呈土状、多孔状和峰窝状构造,局部夹铝土质页岩,是主要可采矿层,厚0.73-41.91m。   顶部为含岩质粘土夹煤线,偏下部为粘土矿的主要层位,局部铝土矿可达工业品位,厚0.64-8.91m。   总之,该组岩性自上而下的变化趋势为:铁矿-铁质粘土岩-铝土矿(局部)-粘土岩(矿)-铝土矿-含炭粘土岩及煤线。   县区内铝土矿矿床(点)分布状况主要是经过了燕山期的构造运动而形成的,前期构造运动使全区中生代及其以前的老地层产生了褶皱,形成了背向斜构造,铝土矿分布于背斜或向斜构造之两翼和背斜构造的转折倾伏端和向斜构造转折仰起端,后期随构造运动的发展,使部分褶皱翼连同铝土矿体遭到了破坏,根据矿床(点)分布状况和区内构造特征,市区内可划分四个铝土矿成矿带:   1、弋带一炮房沟成矿带(东西长约5公里)   2、庄头一施村(火石岭坡沟)大冶一山沟一蒋庄一曲河环形成矿带。(刘碑短轴背斜周围长约20公里)。   3、屈沟-费庄--王村--岳村弧形成矿带。(弧形长约12公里)。   4、杜家湾-西白坪成矿带(东西长约50公里)。   根据本区铝土矿分布,统计铝土矿储量可达8859.6万吨,表内为5626.77万吨,表外1336.55万吨,地质储量1348.5万吨,因有些地质工作正在进行,储量远不止于此,杜家湾-西白坪矿带工作程度低,数据保守,全县铝土矿储量在12亿吨以上,远景储量更为可观。   区内铝土矿大部分分为上、下两个铝土矿层,上矿层主要赋存于含矿岩系的中上部,呈似层状、透镜状,厚度变化较大,一般厚3-5m,局部厚达15.09m,(弋湾矿区15号矿体)(大冶矿区11号矿体达18.24m),矿体结构简单,多属单矿层,单矿体多为小矿体,是区内的主要铝土矿层,上矿层多处在地表氧化带内,氧化矿石较多,下矿层主要赋存于含铝岩系的中下部,矿体多呈透镜状或漏斗状,厚度不稳定,夹层较多,一般厚4-7m,常处氧化带以下,以原生矿石为主。   矿体产状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矿体产状和规模多受岩溶地形和溶坑大小的影响。常由四周向中心倾斜,溶坑边缘倾角大,中心倾角小或呈水平。   矿体形态为(似)层状、漏斗状、扁豆状、多为透镜状,大小不一,长轴最大可达18890m,短轴最大可达740m,厚度最大可达18.24m(大冶矿区),厚度由矿体中部向四周尖灭,铝土矿的品位与它本身的厚度呈正相关系。   矿石类型按照矿石的结构、构造特征,可以分为豆(鲕)状、碎屑状、致密块状、砾状、土状、峰巢状、和薄层状等七种,以前三种矿石类型为主,后四种次之。但其中三种属富铝土矿石(即砾状铝土矿、峰巢状铝土矿、土状铝土矿)质量甚佳。薄层铝土矿是矿与非矿之间的过渡 类型矿石。   铝土矿各种矿石类型化学成份平均含量见表III-6。   铝土矿的主要化不成份为A1203,有害杂质为Fe2O3、SiO2等,伴生有益元素有TiO2、CaO、Li2O等,微量成份有CaO、MgO、K2O、Na2O和S等,各种化学成份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A1203含量与SiO2、Fe203含量呈负相关,与Ti02含量吴正相关。   铝土矿主要化学成份含量表如下,见表III-7。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世界第一低盆地: 四川盆地
世界第一低盆地:中国新疆的吐鲁番盆地资料: 吐鲁番盆地——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盆地  地理坐标为东经89度11分。北纬42度56分。  中国最低的内陆盆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是天山山脉东段南坡的山间断陷盆地。北为博格达山,南为库鲁克山,面积约50,000平方公里。盆地中部低於海平面的约占4,000平方公里,艾丁湖面-154公尺,湖底-161公尺。盆地中部有二列东西向低山,北为火焰山,低於900公尺;南为觉罗塔格山,约1,000&#公尺;两者之间为绿洲。火焰山以此为天山南麓冲积扇,多砾石戈壁,地下水丰富,坎儿井(地下引水渠道)从此开始引水。盆地降水稀少,平均年降水吐鲁番城16.4公釐,托克逊城6.9公釐,北部山地300&#公釐,高峰有积雪,为盆地主要灌溉水源,故盆地三个主要绿洲(吐鲁番、鄯善、托克逊)均位於接近水源的中部偏北。为提高水源利用效益,大多采用坎儿井灌溉。盆地光热资源丰富,年日照逾3,000小时,大於或等於10℃年积温5,000℃上下;夏季炎热,6∼8月份均温38℃以上。吐鲁番市郊极端最高气温曾达49.6℃(日机场所测)。 光热丰富,所产葡萄、甜瓜、长绒棉等为著名产品,蚕桑也宜发展。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兰(州)新(疆)铁路通过盆地,南疆铁路起於吐鲁番,已通车至库尔勒。  吐鲁番盆地是天山东部的一个山间盆地,位于天山山地东端。“吐鲁番”是维吾尔语“低地”的意思。它是一个典型的地堑盆地,也是全国地势最低和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大部分地面在海拔500米以下,有些地方比海平面还低。盆地四周为山地环绕,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一段,高度都在米之间。其中博格达峰海拔54米。南部的觉罗塔格山,一般在1500米以下。而紧邻盆地南部山麓的最低部分的艾丁湖面却低于海面1米,是全国最低的洼地。如果以周围山脊线为界,面积50140平方千米,其中低于海平面以下的面积有4050平方千米,盆底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5米,是我国大陆的最低处,盆地边缘群山环抱,最高的博格达峰终年积雪。  吐鲁番盆地属大陆荒漠性气候,干旱炎热,年降水量约16毫米,蒸发量高达3000毫米,夏季最高气温有过49.6℃的纪录,6~8月平均最高气温都在38℃以上。中午的沙面温度,最高达82.3℃,因此这里自古有“火洲”之称。日照时间长,全年约3200小时,无霜期210天左右。由于盆地气压低,吸引气流流入,这里也是全国有名的“风库”。达坂城吹下的春季风暴,每秒达50米,七角井吹下的大风,曾吹翻过车辆。  盆地的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其水源主要是天山的冰雪融水。冰雪融水在通过地下粗砂砾层向盆地渗透过程中,被火焰山所截,在山间沟谷呈泉涌出地面,并汇成河流。河流两岸田园苍翠,风景秀丽,盛产瓜果,最著名的水果品种是无核白葡萄和哈密瓜。位于吐鲁番市东北10千米处的葡萄沟久负盛名。该沟长7千米,宽约2千米,横穿火陷山,东西两侧山峰对峙,沟内泉水欢流,果树丛生,清爽宜人。一行行参天白杨郁郁葱葱,满沟满坡的葡萄架层层叠叠,一串串葡萄如翡翠般嫩绿,晶莹夺目,被誉为“中国的绿珍珠”。   西汉以来,盆地是中国西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又当交通要冲,拥有大量文物古迹。如吐鲁番的高昌故城、交河故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胜金口寺院遗址、雅尔湖石窟及苏公塔;鄯善的吐峪沟石窟;还有火焰山、艾丁湖等自然风光和坎儿井。乾旱和风沙是重大灾害,80年代以来,通过营造防护林和加强灌溉管理,风沙已初步控制,生态环境有所改善。&br/&&br/&&font color=#0556A3&参考文献:&/font&资料参考百度
当然是我们新疆的吐鲁番盆地啦最低点是艾丁湖官方资料里有两个海拔-155米和-156米,这两个都可以顺便:楼上也太夸张了吧,一个问题拉出这么多没营养的文字。。。。。 提出的湖底海拔不能算盆地的最低点,请提问者不要被误导!
简要介绍  中国四川省东部的紫砂岩盆地。四周山地环绕,西为龙门山、邛崃山,北为大巴山,东为巫山,南为大娄山,面积18万平方公里。盆地海拔多在500公尺以下,南部长江沿岸降到230公尺左右。盆地西部为成都平原,地势低平,由岷江、沱江挟带的泥沙冲积而成,土质肥沃,西北部灌县建有都江堰水利工程,农业发达,是四川盆地的重要粮仓。盆地东部有许多东北、西南走向的低山丘陵,华蓥山最高海拔1,800公尺,为盆地的最高点。盆地中部为方山丘陵,占总面积的62%,主要由紫红色砂岩、页岩组成。岩性疏松,其风化物富含磷钾,自然肥力较高,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和经济林木。  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盆周山地海拔多在1000米~3000米之间;盆底地势低矮,海拔200米~7 50米 ,是中国地势划分的第二级阶梯上相对凹下的部分;因为地表广泛出露侏罗纪至白垩纪的红 色岩系,又称为红色盆地。西部是大幅隆起、地域辽阔的高原和山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 ,属中国地势划分的第二级阶梯。  四川盆地位于亚热带,北有秦岭、大巴山阻挡寒潮侵袭,冬季温和,少见冰雪,最冷月平均温度较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高出2∼4℃,春季亦早来一个月,利于冬小麦、油菜、蚕豆等越冬作物和亚热带多年生植物生长。夏季长约5个月,年降水量约1,000公釐,对水稻生长有利。南部长江河谷地带温度条件更好,无霜期320&#天,有利于甜橙、甘蔗、双季稻的栽培。泸州、合江一带更产龙眼、荔枝等南亚热带水果。盆地历来以农产丰饶著称,被誉为「天府之国」。盆地内还蕴藏煤、石油、天然气以及盐、磷灰石、硫磺等矿产,已发展为中国西南部重要工业基地。旧时对外交通不便,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今已修建成渝、宝成、成昆、川黔、襄渝等铁路,整治长江航道,开辟成都、重庆飞往全国各主要城市的航空线,交通形势有了根本的改变。成都、重庆是重要经济和交通中心。  四川盆地在四川省东部,西面是青藏高原,南面有云贵高原,东面是巫山,北面有大巴山,面积10多万平方千米,是我国典型的盆地。盆地内部丘陵,低山很多,海拔多在500米左右,其北纳岷江,沱江,嘉陵江等支流,南纳乌江。四川盆地在形成的过程中,周围山地,高原的细沙和泥土被流水冲积到盆底,含铁,磷,钾的物质经过氧化,变成紫红色,所以四川盆地又被称“紫色盆地”。四川盆地的土壤多为紫色土,富含磷,钾等养分,这里气候暖和,利于亚热带作物生长,是我国古代重要农耕地区,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旅游胜地  四川盆地里有重要的省会城市成都,西南最大的工业重镇重庆,钢铁新城攀枝花,及其它地区中心城市:自贡,内江,泸州等。名胜有成都的都江堰,道教青城山,佛教名山峨眉山,三峡,川北剑门蜀道,大足石刻,乐山,金佛山等。[编辑本段]地形概貌  四川盆地由连结的山脉环绕而成,面积约16万平方千米。四川盆地聚居着四川、重庆的绝大部分人口,是中国和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也是巴蜀文化的摇篮。号称“天府之国”。蜀相诸葛亮曾赞其为「沃野千里,天府之土」。李白曾有诗为证,“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巴蜀地区也是中华华夏文明的的一部份。  中国著名红层盆地,中国各大盆地中形态最典型、纬度最南、海拔最低的盆地。位于四川省东部,长江上游,海拔500米左右,长江把它和东海一脉相连,它是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面积26万余平方公里,占四川省面积的46%。四川盆地西依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地,北靠秦岭山地与黄土高原相望,东接湘鄂西山地,南连云贵高原。这里的岩石,主要由紫红色砂岩和页岩组成。这两种岩石极易风化发育成紫色土。紫色土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营养元素,是我国最肥沃的自然土壤。四川盆地是全国紫色土分布最集中的地方,向有“紫色盆地”的美称。  四川盆地底部地区  四川盆地底部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按其地理差异,又可分为盆西平原、盆中丘陵和盆东平行岭谷三部分。  (1)在龙泉山和龙门山、邛崃山之间的盆西平原,系断裂下陷由河流冲积而成,面积约8000平方公里,为我国西南最大的平原,因成都位于平原之中,故称成都平原。成都平原海拔450米~750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表平坦,相对高差一般不超过20米~50米,它由氓江、沱江、涪江、青衣江等八条河流冲积联缀而成,土壤肥沃,河渠稠密,有著名的都江堰自流灌溉,素有&天府&之称。  (2)在龙泉山和华莹山之间的盆中丘陵,地势低矮,海拔大多在300米~500米之间,相对高差50米~150米,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岩层近于水平,在流水的长期侵蚀切割作用下,形成台阶状的方山丘陵,南部多浅丘,北部多深丘。丘陵地表软硬相间的紫红色砂、页岩极易风化为紫色土,富含磷钾,自然肥力较高,宜种性广,是全省粮食、经济作物主产区。  (3)华蓥山以东为盆东平行岭谷区,由多条近东北西南走向的条状背斜山地与向斜宽谷组成,山地陡而窄,高700米-1000米,其中,华蓥山高1704米,为盆地底部最高峰。山地顶部的石灰岩被雨水溶蚀后,常成凹槽,故山地大多具有&一山二岭一槽&或&一山三岭二槽&的特色。山岭间的谷地宽而缓,海拔300米~500米,其间丘陵、平坝交错分布,是平行岭谷区工农业生产主要地区。  四川盆地边缘山地区  四川盆地边缘山地区属强烈上升的褶皱带。地貌显著特征是,海拔高,过渡性明显,均为一系列中山和低山所围绕。盆地北缘米仓山、大巴山近东西走向,是著名的秦巴山地南翼部分,海拔一般在1500米~2200米之间,山势雄伟,山坡陡峭,沟谷深切,相对高差可达500米~1000米;南缘大娄山属气势磅礴的云贵高原之一部分;西缘有龙门山、邛崃山、峨眉山,山脊海拔都在1500米至~3000米以上,相对高差可达1000米,峨眉山顶峰高3099米,与附近的平原相对高差达2650米,山势巍峨秀丽,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编辑本段]地形特征  四川盆地位于长江上游四川省东部,四周为海拔米的山脉和高原所环绕,北面是大巴山、米仓山、龙门山,西面是青藏高原边缘的邛崃山、大凉山,南面是大娄山,东面是巫山。无论从构造还是人地貌上看,四川盆地都是一个典型的盆地。它从震旦纪以来就是地壳比较稳定的大型拗陷区。晚三迭纪的印支运动中成为一个内陆湖盆,但范围要比今日的四川盆地大得多,中生代堆积了厚达米的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因此人们又称它为“红色盆地”或“紫色盆地”。中生代末期的四川运动使盆地周围褶皱成山,中间相对下陷,四川盆地的轮廓基本形成,并使盆地内部地层也发生大规模的变形。东部出现一组北东向的褶皱,称盆东褶皱带;中部形成穹窿构造,称盆中穹窿带;西部表现为沉陷,成为盆地沉陷带,这为今天盆地的三个地貌区奠定了基础。新生代的喜马拉雅运动使周围山地再次上升,盆地再次相对下陷,成都一带下陷更深。同时,长江切穿巫山,滚滚东流,完成了统一的长江水系,使内流盆地转变为外流盆地。   四川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面积10万多平方千米。盆地内部丘陵、平原交错,地势北高南低。由于地表形态的不同,以华蓥山、龙泉山为界,可分为三部分:①华蓥山以东为大致平行的川东岭谷,由东北—西南走向的许多条状山体组成,海拔一般在700~800米,谷地中多低丘与平坝,海拔200~500米,是川东农业和人口集中的地方。②华蓥山和龙泉山之间为方山丘陵。区内由于紫红色砂页岩倾角平缓,受切割后形成大片方山式丘陵。海拔350~450米,相对高度几十米。当地劳动人民利用方山山丘土层深厚的特点,把梯田一直修到山顶。③龙泉山以西为平原。称为川西平原或成都平原,面积6000多平方千米,是四川盆地最大的平原,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平原,海拔约600米。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使平原得以自流灌溉,加以气候温暖,土壤肥沃,开发较早,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编辑本段]地质地貌  四川盆地属扬子准地台四川台坳。古生代时相对隆起,缺乏泥盆系和石炭系。印支运动转换为大型拗陷,晚燕山运动,特别是喜马拉雅运动后发生褶皱隆起。盆地的格局主要受北东—南西向及北西向两条构造线控制,构成了典型的菱形盆地,广元、雅安、叙永、云阳为菱形的四顶点,东西两边稍长,为380~430公里,南北两边略短,为310~330公里。以上菱形四顶点的连线与盆地内650~750米的等高线大体相当,盆地底部与边缘山地也以此为分界。四川盆地在距今1.4亿年以前,还是内陆湖盆。至距今6.6千万年时,盆地边缘山地迅速隆升,长江中上游水系开始沟通。盆地内湖水东泻奠定了现今之地貌形态。  盆地边缘多低山和中山,山势陡峻,发源盆地边缘山地的河流大多为“V”型谷,岭谷高差都逾500~1 000米,地表崎岖,故历史上就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山脊海拔大多在米,西北部与西部可超过米,如龙门山4984米,峨眉山3099米,小相岭4 791米。地表广泛出露古生代及其以前的石灰岩,其次为板岩、片岩、结晶灰岩、石英岩、砂泥岩和砾岩,局部有花岗岩和玄武岩。石灰岩分布区可见石林、溶洞、暗河、槽谷等喀斯特地貌,盆地南缘兴文县素有“石林洞乡”之称(见兴文石林)。巫山十二峰和金佛山等名山主要也由石灰岩发育而成。由石灰岩、玄武岩、花岗岩等组成的峨眉山及由砂泥岩、砾岩组成的青城山,素有“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称,为中国著名游览胜地。  盆地底部海拔多数在250~700米,地势东南倾,盆地内各河流均由边缘山地汇聚盆地底部的长江干流,形成向心状水系。地表为大面积的中生代紫红色砂岩与泥岩所覆盖,故称“红层盆地”,是中国中生代陆相红层分布最集中地区。四川盆地为丘陵性盆地,底部以丘陵为主,次为低山和平原。[编辑本段]气候类型  四川盆地地形闭塞,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最冷月均温5~8℃,较同纬度的上海、武汉及纬度偏南的贵阳高2~4℃。极端最低温-6~-2℃。霜雪少见,年无霜期长280~350天,位于长江河谷中的长宁全年无霜。   盆地各地夏季始于5月底,夏长4~5个多月,最热月气温高达25~29℃,长江河谷近30℃,盆地东南部极端最高温往往超过40℃,重庆、彭水曾出现44℃,故重庆亦为长江流域的三大“火炉”之一。盛夏连晴高温天气又造成盆地东南部严重的夏伏旱。   各地年均温16~18℃。10℃以上活动积温℃,持续期8~9个月,属中亚热带。东南部的长江河谷超过6000℃,如綦江超过6100℃,相当于中国南岭以南的南亚热带气候。盆地气温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盆底高而边缘低,等温线分布呈现同心圆状。盆地边缘山地气温具有垂直分布特点,如峨眉山、金佛山海拔升高百米,气温递减0.55℃和0.61℃。峨眉山顶年均温仅3℃,10℃以上活动积温586℃,气候上相当于寒温带和亚寒带。   四川盆地年降水量毫米,盆地边缘山地降水十分充沛,如乐山和雅安间的西缘山地年降水量为1 500~1800毫米,为中国突出的多雨区,有“华西雨屏”之称。但冬干、春旱、夏涝、秋绵雨,年内分配不均,70~75%的雨量集中于6~10月。最大日降水量可达300~500毫米。“巴山夜雨”自古闻名,夜雨占总雨量的60~70%以上。盆地区雾大湿重,云低阴天多。峨眉山、金佛山是中国雾日最多地区,年相对湿度之高也为中国之冠。盆地年日照仅900~1300小时,年太阳辐射量为370~420千焦耳/平方厘米,均为中国最低值,故有“蜀犬吠日”之说。[编辑本段]生物资源  四川盆地中植物近万种,古老而特有种之多为中国其他地区所不及。在盆地边缘山地及盆东平行岭谷尚可见水杉、银杉、鹅掌楸、檫木、三尖杉、珙桐、水青树、连香树、领春木、金钱槭、蜡梅、杜仲、红豆杉、钟萼木、福建柏、穗花杉、崖柏、木瓜红等珍稀孑遗植物与特有种。在湿热河谷可见桫椤、小羽桫椤、乌毛蕨、华南紫萁、里白等古热带孑遗植物。已在金佛山和缙云山分别设立了自然保护区。盆地东南缘的酉阳还有世界上最高大的白花泡桐,最高者达44米。   四川盆地的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其代表树种有栲树、峨眉栲、刺果米槠、青冈、曼青冈、包石栎、华木荷、大包木荷、四川大头茶、桢楠、润楠等,海拔一般在米以下。其次有马尾松、杉木、柏木组成 的亚热带针叶林及竹林。边缘山地从下而上是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寒温带山地针叶林,局部有亚高山灌丛草甸。   四川盆地是中国动物种类最多、最齐全的地区之一。据统计,除鱼类外,盆地底部共有动物417种,盆地西缘、北缘和南缘山地分别为487种、317种与288种,其中经济动物均占一半以上。盆地西缘山地是中国特有而古老动物保存最好、最集中的地区,属于一类保护动物的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灰金丝猴、白唇鹿等。还有珍贵特有动物小熊猫、雪豹、鬣羚、短尾猴、猕猴、毛冠鹿、水獭及鸳鸯、血雉、红腹角雉、绿尾虹雉、白腹锦鸡、红腹锦鸡等。   盆地西缘的平武、青川、北川、宝兴、天全、洪雅、马边等地,均为中国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区。已设立唐家河、王朗、卧龙(见卧龙自然保护区)、蜂桶寨、喇叭河等7处大熊猫、金丝猴等自然保护区。   酉阳、马边、平武等盆地边缘山地溪沟中的大鲵及长江、金沙江中的中华鲟、白鲟也为四川所特有,均属国家 保护动物。[编辑本段]经济概况  盆地有煤、铁、天然气、石油、盐、芒硝、石膏、磷、铝、硫及铜、锰、金、石墨、汞等矿产,其中天然气、芒硝为中国之冠,并有中国重要的锶矿。川中盐岩矿储量达2~3亿吨。盆地区水力资源蕴藏量近0.5亿千瓦。工业集中,主要工业城市有成都、重庆、绵阳、自贡、宜宾、内江、南充、泸州等市。   盆地为中国著名农业区。盆地分布的紫色土面积达14万平方公里,具中性或中性偏碱,富含磷、钾等矿物养分,质地适中,有较好的透水、通气性。早在西汉时期,即开垦种植。   盆地区的土地利用率高达30~40%以上,是中国最大的水稻、油菜籽产区。蚕桑、柑橘、油桐、白蜡、五棓子、银耳、黄连等产量均居中国第一。[编辑本段]地理分区  四川盆地可明显分为边缘山地和盆地底部两大部分,其面积分别为10万和16万平方公里。边缘山地多中山和低山。景观各要素过渡性明显,如动植物组成上分别渗透了华中区、西南区、青藏高原区和华北区的成分。边缘山地区从下而上一般具有2~5个垂直自然分带。边缘山地是四川多种经济林木和用材林基地。农业上水土流失严重。  盆地底部多丘陵、低山和平原。地表组成物质新而单一,多砂泥岩与第四纪沉积物。气候上属中亚热带,热量远比边缘山地为高,但降水量不及边缘山地。植被为人工的次生林木所代替,覆被率低,耕地连片,夏伏旱和洪涝是这一地区最大灾害。盆地底部又可分为成都平原、川中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三部分,三者以龙泉山和华蓥山为界。[编辑本段]盆地形成  四川盆地属扬子陆台一部分,称为四川陆台,属较稳定的地区,但仍经过两次大规模的海浸。第一次从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开始,延续到3.7亿多年的志留纪,不断下陷成了海洋盆地,志留纪时发生加里东运动,除了西部的龙门山地槽继续下陷外,其余地区上升为陆。2.7亿年前的石炭纪末,发生范围更大的第二次海浸,盆地再次为海洋占据。二叠纪时海陆交替,形成重庆附近的南酮、松藻、天府等煤矿。二叠纪末,盆地西部岩浆喷出,峨眉山小金顶及清音阁一带的玄武岩就在这时生成。   距今1.9亿年的三叠纪,“印支运动”使盆地边缘逐渐隆起成山,被海水淹没的地区逐渐上升成陆,由海盆转为湖盆。当时湖水几乎占据现今四川盆地的全境,称为“巴蜀湖”,从此结束了海浸的历史。在中生代漫长的1亿多年里,盆地气候温暖湿润,到处生长蕨类、苏铁和裸子植物,是又一个成煤期,永荣煤矿即在三叠纪和侏罗纪时形成。东起长寿、垫江,西到江油、邛崃,北抵大巴山麓,南到贵州赤水,还是天然气富集区。这一时期爬行动物恐龙称霸一时。1957年在合州发现的“合州马门溪龙”身长22米,高3.5米,是我国亚洲最大和最完整的恐龙化石。   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发生又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燕山运动”。盆地四周山地继续隆起,同时产生不少大断层,如西部的龙门山大断层和东部的华莹山大断层,把盆地分为三部分。巴蜀湖缩小为仅有2万平方公里的蜀湖。封闭的盆地地形及急剧缩小的水面,使气候逐渐变得干热,沉积物由海相、海陆交替相变为陆相,大量风化、侵蚀、剥蚀的物质在盆地堆积了数千米厚,形成红色和紫红色的砂、泥、页岩。裸子植物不断衰退,恐龙灭绝了。内陆湖泊在干燥条件下,经强烈蒸发,浓度增大,盐分不断积累,形成盐湖,后来泥沙掩埋而保存于地层之中,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形成岩层,自贡一带是著名的井盐产地。   2000多万年前的新第三纪,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距今二、三百万年的第四纪,地壳再次发生构造运动。巫山两侧水系溯源侵蚀,共同切穿巫山,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盆地之水纳入长江水系。从而,四川盆地由内流盆地变为外流陆盆,由封闭的内流区变为外流区,由以堆积为主变为侵蚀为主,经历了海盆——湖盆——陆盆的沧桑之变。   第四纪是冰川广布的时代,盆地西北山地发育大量冰川。冰川消融后,大量沉积物由岷江、沱江等携带,堆积在西部的凹陷区,即以前的蜀湖之中,最终形成了成都平原。   四川盆地地貌丰富平原7%,丘陵52%,低山41%。[编辑本段]天府之国  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是秦朝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成都平原成了中国历史上农业和手工业都十分发达的地区,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故称“天府”。四川盆地周围都是崇山峻岭,交通闭塞,古称“四塞之国”,在冷兵器时代,它具有易守难攻的特殊战略地位,因而避免了历史上很多次战争的破坏,得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这就有利于她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上许多有眼光的战略家,如张良、诸葛亮等都把四川当作可以立国的根基之地。唐朝中期和晚期,关中发生战乱时,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逃到四川成都避乱,当时的成都,在他们的眼里正是一片笙歌宴舞之地,当时就被称为“天府之国”了。那么,“天府之国”的名称到底是怎么得来的?据考证,“天府”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本是一种官名,是专门保管国家珍宝、库藏的一种官吏,后人用以来比喻自然条件优越,形势险固,特产富饶的地方。历史上最早称四川为“天府”出自诸葛亮的《隆中对》:“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汉代的益州包括今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晋代著名史学家常璩在所著《华阳国志》中称:“蜀沃野千里,号称“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之国”在历代文人学者笔下逐渐成了四川盆地的代名词。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江中下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