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的plc模拟量信号是低频信号还是高频信号 变频器输出到电机的是低频信号还是高频信号

PLC、触摸屏和变频器联机实现电动机的模拟信号连续控制--《机床电器》2011年06期
PLC、触摸屏和变频器联机实现电动机的模拟信号连续控制
【摘要】:本文用PLC、触摸屏和变频器联合实现电动机的模拟信号连续控制。PLC的模拟输出模块用来作为变频器的模拟输入,可以实现电动机正反转无级平滑调速,效果较好。所用PLC是S7-300,触摸屏是TP177B DP,变频器是MM440。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TM301.2;TP273;TM921.51【正文快照】:
1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当按下正转按钮SB1时,PLC输入继电器I0.0得电,其常开触点闭合,输出继电器Q0.0得电,一方面使变频器的端口5为“ON”,允许电动机正转;另一方面Q0.0的常开触点闭合,赋值指令MOVE将在输入端IN的特定地址PIW256中的内容复制到输出端OUT上的特定地址PQW256中。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宝江;李磊;唐伯雁;关思伟;;[J];包装工程;2006年06期
朱晖;;[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7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荣美;[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邵杰;[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陈浩;[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惠辉;[D];长安大学;2006年
张力;[D];大连交通大学;2006年
唐睿;[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刘晓艳;[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王转卫;[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张永虎;[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尤长林;[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春木,周伏虎,陈祖德;[J];冶金动力;2000年01期
傅国强,马奇环;[J];新疆工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周庆贵;[J];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3期
刘彬;[J];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3期
杨长能,邹金慧;[J];电气传动;1998年03期
李宁;[J];合肥联合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喻红,胡乾斌;[J];新技术新工艺;1999年04期
王晓明,刘军;[J];电气开关;1999年05期
许家安,张新华;[J];机电工程;1999年04期
娄毅,赵力;[J];新疆工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长明;李健;时文婷;;[A];2000年晋冀鲁豫鄂蒙六省区机械工程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河南分册)[C];2000年
徐军;殷华;;[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陈琦;;[A];合作 发展 创新——2008(太原)首届中西部十二省市自治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罗继东;;[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丁明华;;[A];2000年晋冀鲁豫鄂蒙六省区机械工程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河南分册)[C];2000年
李慧霞;马玉琴;;[A];西北五省(区)水电学会联系网第20次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程远楚;;[A];全国水电技术专刊[C];2009年
秦华;宋蓓;廖瑞;;[A];广西计算机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李昌俊;;[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10)[C];2010年
赵宇新;蒋越;;[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四川 张星;[N];电子报;2009年
四川 熊波;[N];电子报;2009年
广州 杨光电;[N];电子报;2009年
王宝剑 岳文峰;[N];中国建材报;2010年
广西 麦少迪;[N];电子报;2009年
成都 张奉节;[N];电子报;2009年
四川 曾慧;[N];电子报;2008年
李华;[N];电子报;2009年
唐栋梁;[N];中国电子报;2009年
四川 罗炯;[N];电子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艳春;[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王建伟;[D];中北大学;2010年
常嘉佳;[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徐智坚;[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李慧强;[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0年
王波;[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许霞;[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白雪;[D];天津大学;2010年
袁国利;[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李洪亮;[D];山东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甘肃PLC变频器哪家好-中国经济导报网
当前位置: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 & 传真:010-
Copyright 中国经济导报网&&&&京公网安备
产业报行业报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投诉电话:010-;举报投诉邮箱:
技术支持: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基于plc的变频调速系统设计___课程设计.doc 3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250 &&
基于plc的变频调速系统设计___课程设计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设计说明书 基于PLC的变频调速系统设计
The variable frequency speed regulation system based on PLC design
专业名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013年 12月 1日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研究和设计的基于可编程控制器的变频调速系统的成果,在本次的设计中,我的设计系统主要由PLC、变频器、电动机等几部分组成。经过本次设计和研究,使我对所有器件有了新的认识,尤其对PLC有了更多的了解:PLC是能进行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的工业计算机。首先我们查阅各个器件的资料,先对其有个明确的认识,然后通过老师的指点明白了整个系统的大概工作原理框图后,通过学习资料与老师指点将硬件设备连接成功。本文综合应用电子学与机械学知识去解决基于可编程控制器的变频调速系统,本次设计选用三相异步交流电机,而 PLC和 交流电机无论在工业还是生活中都是应用最广,因此本次设计具有相当的实用价值。关键词 PLC;变频器;电动机;调速 目
录1 引言 11.1
概述 11.2设计内容 12 系统的功能设计分析和总体思路 22.1
系统功能设计分析 22.2
系统设计的总体思路 23 PLC和变频器的选择 33.1PLC的概述 33.1.1 PLC的基本结构 33.1.2 PLC的工作原理 53.1.3PLC的型号选择 63.2变频器的选择和参数设置 63.2.1 变频器的选择 63.2.2
变频调速原理 73.2.3
变频器的工作原理 83.2.4
变频器的快速设置 84 开环控制设计及PLC编程 94.1 硬件设计 94.2
PLC软件编程 104.2.1设计步骤 104.2.2系统流程框图 104.2.3 程序的主体 114.2.4 控制程序T形图 115 PLC系统的抗干扰设计 175.1?变频器的干扰源 175.2 干扰信号的传播方式 175.3?主要抗干扰措施 185.3.1 电源抗干扰措施 185.3.2 硬件滤波及软件抗干扰措施 185.3.3 接地抗干扰措施 18结论与心得 19参考文献 20附录 21 1 引言1.1
概述调速系统快速性、稳定性、动态性能好是工业生产中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诸多领域中 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特别是在冶金、机械、石油等工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控制系统的工艺过程复杂多变,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对系统要求更为先进的控制技术和控制理论。 可编程控制器(PLC)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工业控制计算机,是继续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一体的新型自动装置。它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价格便宜可靠性强,编程简朴,易学易用等特点,在工业领域中深受工程操作人员的喜欢,因此PLC已在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中被广泛地使用。
图3-2 直流输入电路3.1.2 PLC的工作原理
PLC通电后,需要对硬件和软件做一些初始化工作。为了使PLC的输出及时地响应各种输入信号,初始化后PLC要反复不停地分段处理各种不同的任务,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工作方式称为扫描工作方式。
1、初始化过程:与其它单片机运行一样,上电运行或复位时进行处理
(1)硬件初始化,复位输出输入模块,清零
(2)清除数据区
(3)输出输入地址分配
2、扫描过程
(1)扫描输入,将输入口状态读入至输入口映像区
(2)时钟处理,特殊寄存器更新
(3)执行用户程序
(4)输出,将输出口映像区输出至输出端口刷新
(5)自诊断检查
3、出错处理
检查PLC内部电路
CPU、电池电压、程序存储器、I/O、通讯异常致命错误,CPU强制STOP方式,所有扫描停止。图3-1所示为一小型PLC的典型工作过程图3-3 小型PLC的典型工作过程3.1.3PLC的型号选择在PLC系统设计时,首先应确定控制方案,下一步工作就是PLC工程设计选型。工艺流程的特点和应用要求是设计选型的主要依据。PLC及有关设备应是集成的、标准的,按照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选型所选用PLC应是在相关工业领域有投运业绩、成熟可靠的系统,PLC的系统硬件、软件配置及功能应与装置规模和控制要求相适应。熟悉可编程序控制器、功能表图及有关的编程语言有利于缩短编程时间,因此,工程设计选型和估算时,应详细分析工艺过程的特点、控制要求,明确控制任务和范围确定所需的操作和动作,然后根据控制要求,估算输入输出点数、所需存储器容量、确定PLC的功能、外部设备特性等,最后选择有较高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当前位置: >
变频器干扰4 —20ma信号解决方法
变频器干扰4 —20ma信号解决方法变频器对PLC模拟量4-20MA信号的干扰主要的解决方法是屏蔽和疏导,具体措施如下。&1、把两个0.47微发100伏CBB电容串联,中间连接处接地,两端并在信号处;2、有变频器等强磁场的干扰下还是两端接地比较好,一端接地时,屏蔽层电压为零,可显著减少静电感应电压;两端接地使电磁感应在屏蔽层上产生一个感应纵向 电流,该电流产生一个与主干扰相反的二次场,抵消主干绕场的作用,显著降低磁场耦合感应电压,在这种情况下,外干扰的强磁场是主要矛盾,以解决此为主;3、PLC供电电源与动力系统电源(变频器电源)分别配置,且PLC的供电应该选择隔离变压器;4、动力线尽量与信号线分开,信号线要做屏蔽;5、无论是模拟信号输入还是模拟信号输出,模拟量通道一律使用信号隔离模块;6、PLC程序里做软件滤波设计;7、信号地与动力地分开设计。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变频器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变频器对PLC模拟量干扰问题也凸显出来。下面举一个变频器对PLC模拟量干扰的例子以及用信号隔离模块克服此类干扰的解决办法。现象说明:西门子PLC中AO点发出一路4-20mA电流控制信号,输出至西门子变频器,无法控制变频器启动。故障查找步骤如下疑似模拟量输出板卡问题,用万用表测量4-20mA输出信号,信号是正常的!开始怀疑是变频器控制信号输入端有了问题,换了一台同型号变频器,问题仍然如此。用一台手持式信号发射器做4-20mA输出信号源,输出标准电流信号至变频器,这下变频器启动了,因而我们排除了模拟量输出板卡和变频器的故障。由此推测是变频器的干扰信号传导至模拟量通道所致。为了验证,在PLC模拟量4-20mA输出通道中加装了一台信号隔离模块TA3012,TA3012的输入端子5、6接模拟量输出模块,输出端子1、2端子接变频器,3、4端子接外部24VDC供电电源,变频器正常启动了。据此断定,问题的根源在于变频器干扰模拟量通道所致。
本文地址:/news/details_17061.html贤集网,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资讯。免费注册成为贤集网会员,您可以——
电子元器件相关文章
电子元器件项目推荐
已有 0 人对接
已有 3 人对接
已有 1 人对接
已有 3 人对接
已有 0 人对接
意见被贤集网采纳后,贤集网赠送一张限量版的U盘会员卡!
联系方式(必填)
您的意见(必填)
Copyright (C)2014plc输入信号都是点动吗
PLC输入手动 或者遥控输入的信号都是点动的吗?   或者有自保持的?遥控信号接收器的控制开关时点动还是保持的?因为有遥控接收器输入开关量给PLC。  不知道是否点动
09-09-21 &
变频调速作为交流电机调速的主要手段已经在工业领域中应用的十分广泛,其具有的调速范围宽、稳速精度高、动态响应快、适用范围广、运行可靠等技术性能,已逐步取代直流电机调速系统。变频器的控制方式主要有三种:1.通过变频器面板操作,即通过操作面板改变频率的输出和其他运行参数;2.在变频器模拟量输入端输入0~10V或4~20mA信号,通过改变输入模拟量的大小控制变频器的输出频率;3.通过变频器的通讯口(多为RS485)进行控制。第一种方式一般用于现场手动调节和参数设定,后二种方式多用于自动调节和远程控制。工控领域中常用的PLC、DCS等控制系统都具有适用于变频器接口条件的控制模块,可以方便的实现变频器的闭环自动控制,在大中型的控制系统中使用较为普遍。而对于一些小型实验装置和嵌入式控制装置,处理器在控制变频器之外,一般还需要处理键盘输入、显示屏、数据采集和其它过程控制等工作,这种控制要求更适合采用单片机系统作为控制核心,而以PLC加操作面板的形式,虽能实现功能但成本过高,不宜采用。 使用单片机控制变频器可以选择后二种方式,采用通讯口方式控制,其优点是控制功能全面,通过相应的电平转换电路适合变频器的通讯口形式(RS484/RS232/CAN等),就可与变频器进行通讯,硬件简单,二者间的连线数量少连接方便。缺点是需要了解掌握变频器的通讯协议才能进行控制编程,软件设计复杂。由于不同品牌的变频器通讯接口和通讯协议各不相同,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能针对一种变频器进行开发,缩小了变频器品种的选择范围,适用性受到限制。而对于模拟量输入控制方式,则几乎在所有的变频器中都能支持,虽然在功能上比较单一,但可实现调速的主要功能,能满足多数场合的使用要求,具有普遍性。 最常用的模拟量输入调速方法是通过电位器来调节频率,即改变模拟量输入的电压值,达到调节转速的目的。采用机械式电位器虽简单易行,但易磨损,长期使用不够稳定,同时还有一个最大的缺陷是只适合手动调节,不能实现自动调节。笔者采用数字电位器替代机械式电位器,在单片机的控制下,不但能进行简单的手动变频调速,还能根据控制要求实现PID闭环自动控制,不失为一种功能全面的单片机控制变频器的好方法。原文位置 数字电位器 笔者采用美国Xicor公司的X9221双E2POT非易失性数控电位器,电阻阵列端电压±5V,分为64个抽头。X9211包含二个电阻阵列,每个阵列包含有63个电阻单元。在每个单元之间和二个端点都有可以被访问的抽头点。滑动单元在阵列中的位置由用户通过二线制串行总线接口控制。每个电阻阵列与一个滑动端计数寄存器和四个8位数据寄存器联系在一起,这四个数据寄存器可以由用户直接写入和读出,滑动端计数寄存器的内容控制滑动端在电阻阵列中的位置。功能框图如图1 所示。原文位置 图1 功能框图 原文位置 X9211的写入单元为8字节的E2PROM存储器,写入次数105次,数据保存时间100年,亦即电位器抽头位置具有掉电保持功能,不会因为失电而改变。X9211共有3种电阻阵列值:2KΩ、10KΩ、50KΩ,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分辨率为每个电位器64个抽头;采用20引脚DIP和SOIC封装。本文所以选择使用双组电位器X9221,是因为控制对象除变频器外,还有一组由可控硅调压控温的电加热器,同样可以采用数字电位器的方法进行调控,这样使用一片X9221就可实现对二个对象的控制,对二者可以分别进行调节和控制,互不影响,因此非常适合双路输出的控制要求,方便简捷,一举两得。 单片机与数字电位器接口 X9221支持I2C二线制串行总线规约,与单片机的接口只需要2根I/O线。单片机作为主机可按照规约规定的时序启动数据的传输,并为发送和接收操作提供时钟,X9221作为从机响应主机的操作,从总线上接收数据或将数据送至总线上,从而实现单片机对X9221的读写操作,硬件接口电路如图2所示。 图2中X9221的二组电阻阵列分别连接变频器调节端子和电热器调节端子,在变频器接口端子中还有一个控制变频器启停的干接点,由单片机P3.2口经驱动控制继电器实现。与变频器模拟控制接口连接需要注意的是,一般变频器的输入接口的提供的电压是0-10V,X9221电阻阵列的端电压相对于Vss是±5V,如果按一般习惯将变频器控制接口的负极 0V与Vss连接作为公共端时,那么电位器的VH端电压相对Vss将会是10V,超出了允许范围,会造成器件损坏。因此二者连接时应将变频器控制接口的正极10V与X9211的正电源Vcc电源连接作为公共端,即共正极连接,这样就可以保证电位器的VH和VL的 端电压会在±5V的正常工作范围内。由于变频器采用的是整流—PWM逆变输出的工作原理,在工作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高次谐波,对单片机系统的干扰较大,因此二者间的连接应使用屏蔽电缆,并将屏蔽层一端可靠接地;同时在X9221的输出端增加滤波电容,减少高频信号的引入。 软件设计 X9221包括二个滑动端计数寄存器(WCR),每个E2POT电位器各对应一个。WCR可以被认为是一个6位并行和串行装载的带有输出译码的计数器,用来选择沿着电阻阵列的六十四选一的开关。WCR的内容可以有4种方法来改变:1.可以由主机通过Write WCR指令来直接写入(串行加载);2.可以通过XFR Data Register指令把四个辅助数据寄存器之一的内容直接写入(并行装载);3.可以通过Increment/Decrement指令一步一步地修改;4.可以在上电时装入它的数据寄存器0(R0)的内容。 送给X9221所有的命令都由开始条件为引导,这个条件就是当SCL为高时,SDA由高至低的跳变。X9221连续监视SCL和SDA线上的开始条件,在遇到这个条件前将不响应任何命令。接着单片机必须输出要访问的X9221的8位地址。其中高4位为器件类型辨识符,固定为0101,低4位是该器件地址,由X9221的A0-A3输入端的状态来定义。在本设计中A0-A3全部接地,故地址为50H。 X9221在比较地址成功后会作出一个应答响应,以表示数据接收成功。接着单片机可以送出一个字节包括指令和寄存器指针的信息,格式如下: 其中高4位决定操作指令,P0位选择二个电位器中的一个,最低2位(R1 R0)选择4个寄存器中的一个。最后以SCL为高时SDA由低到高的跳变为一个终止条件来结束。终止条件一旦发出,则X9221开始内部的写周期,典型的写周期时间为10ms,如果单片机在X9221写操作周期内访问,则没有应答返回,此时可以采用轮询的方式等待应答信息。详细的时序及指令说明请参阅器件手册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1、电力线通信宽带  PLC,俗称“电力线上网”,英文全名为Power Line Communication,主要是指利用电力线传输数据和话音信号的一种通信方式。  [PLC 实体图]PLC 实体图PLC 的英文全称是Power Line Communication,即电力线通信。通过利用传输电流的电力线作为通信载体,使得PLC具有极大的便捷性,只要在房间任何有电源插座的地方,不用拨号,就立即可享受4.5~45Mbps的高速网络接入,来浏览网页﹑拨打电话,和观看在线电影,从而实现集数据﹑语音﹑视频,以及电力于一体的&四网合一&!另外,可将房屋内的电话﹑电视﹑音响﹑冰箱等家电利用PLC连接起来,进行集中控制,实现&智能家庭&的梦想。目前,PLC主要是作为一种接入技术,提供宽带网络&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适用于居民小区,学校,酒店,写字楼等领域。  广义电力线通信(Power Line Communication,简称PLC)技术早在六十多年前就应用在输电线路上,用于发电厂及变电站的调度指挥通信。  现在通常所说的PLC是指利用低压配电线路传输高速数据、语音、图象等多媒体业务信号的一种通信方式,主要应用于家庭Internet“宽带”接入和家电智能化联网控制,即高速数据PLC。  PLC的技术原理  PLC利用1.6M到30M频带范围传输信号。在发送时,利用GMSK或OFDM调制技术将用户数据进行调制,然后在电力线上进行传输,在接收端,先经过滤波器将调制信号滤出,再经过解调,就可得到原通信信号。目前可达到的通信速率依具体设备不同在4.5M~45M之间。 PLC设备分局端和调制解调器,局端负责与内部PLC调制解调器的通信和与外部网络的连接。在通信时,来自用户的数据进入调制解调器调制后,通过用户的配电线路传输到局端设备,局端将信号解调出来,再转到外部的Internet。  PLC的优点  1.实现成本低 由于可以直接利用已有的配电网络作为传输线路,所以不用进行额外布线,从而大大减少了网络的投资,降低了成本。  2.范围广 电力线是覆盖范围最广的网络,它的规模是其他任何网络无法比拟的。PLC可以轻松地渗透到每个家庭,为互联网的发展创造极大的空间。  3.高速率 PLC能够提供高速的传输。目前,其传输速率依设备厂家的不同而4.5M~45Mbps之间。远远高于拨号上网和ISDN,比ADSL更快!足以支持现有网络上的各种应用。更高速率的PLC产品正在研制之中。  4.永远在线 PLC属于&即插即用&,不用烦琐的拨号过程,接入电源就等于接入网络!  5.便捷 不管在家里的哪个角落,只要连接到房间内的任何电源插座上,就可立即拥有PLC带来的高速网络享受!  1、主要特点  ① 结构灵活,不受环境的限制,有电即可组建网络,同时可以灵活扩展接入端口数量,使资源保持较高的利用率,在移动性方面可与WLAN媲美。  ② 传输质量高、速度快、带宽稳定,可以很平顺的在线观赏DVD影片,它所提供的14Mbps带宽可以为很多应用平台提供保证。最新的电力线标准 HomePlug AV传输速度已经达到了200Mbps;为了确保QoS,HomePlug AV采用了时分多路访问(TDMA)与带有冲突检测机能的载体侦听多路访问(CSMA)协议,两者结合,能够很好地传输流媒体。  ③ 范围广,无所不在的电力线网络也是这种技术的优势。虽然无线网络可以做到不破墙,但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其必需布设N多个AP才能满足需求,而且同样不能避面信号盲区的存在。而电力线是最基础的网络,它的规模之大,是其他任何网络无法比拟的。由此,运营商就可以轻松地把这种网络接入服务渗透到每一处有电力线的地方。这一技术一旦全面进入商业化阶段,将给互联网普及带来极大的发展空间。终端用户只需要插上电力猫,就可以实现因特网接入,电视频道接收节目,打电话或者是可视电话。  ④ 低成本。充分利用现有的低压配电网络基础设施,无需任何布线,节约了资源。无需挖沟和穿墙打洞,避免了对建筑物、公用设施、家庭装潢的破坏,同时也节省了人力。相对传统的组网技术,PLC成本更低,工期短,可扩展性和可管理性更强。目前国内已开通电力宽带上网的地方,其包月使用费用一般为50-80元/月左右,这样的价格和很多地方的ADSL包月相持平。  ⑤ 适用面广。PLC作为利用电力线组网的一种接入技术,提供宽带网络“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广泛适用于居民小区,酒店,办公区,监控安防等领域。它是利用电力线作为通信载体,使得PLC具有极大的便捷性,只要在房间任何有电源插座的地方,不用拨号,就立即可享受4.5~45Mbps的高速网络接入,来浏览网页﹑拨打电话,和观看在线电影,从而实现集数据、语音、视频,以及电力于一体的“四网合一”。[编辑本段]2、可编程控制器  1、PLC即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工业控制装置。在1987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Committee)颁布的PLC标准草案中对PLC做了如下定义:  PLC英文全称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中文全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定义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是可编程逻辑电路,也是一种和硬件结合很紧密的语言,在半导体方面有很重要的应用,可以说有半导体的地方就有PLC  PLC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及其有关的外围设备都应该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展其功能的原则而设计。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其标准中将PLC定义为:  「可程式逻辑控制器是一种数位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  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  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程式逻辑控制器及  其有关外部设备,都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联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  PLC的特点  2.1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高可靠性是电气控制设备的关键性能。PLC由于采用现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采用严格的生产工艺制造,内部电路采取了先进的抗干扰技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例如三菱公司生产的F系列PLC平均无故障时间高达30万小时。一些使用冗余CPU的PLC 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则更长。从PLC的机外电路来说,使用PLC构成控制系统,和同等规模的继电接触器系统相比,电气接线及开关接点已减少到数百甚至数千分之一,故障也就大大降低。此外,PLC带有硬件故障自我检测功能,出现故障时可及时发出警报信息。在应用软件中,应用者还可以编入外围器件的故障自诊断程序,使系统中除PLC以外的电路及设备也获得故障自诊断保护。这样,整个系统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也就不奇怪了。  2.2配套齐全,功能完善,适用性强  PLC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大、中、小各种规模的系列化产品。可以用于各种规模的工业控制场合。除了逻辑处理功能以外,现代PLC大多具有完善的数据运算能力,可用于各种数字控制领域。近年来PLC的功能单元大量涌现,使PLC渗透到了位置控制、温度控制、CNC等各种工业控制中。加上PLC通信能力的增强及人机界面技术的发展,使用PLC组成各种控制系统变得非常容易。  2.3易学易用,深受工程技术人员欢迎  PLC作为通用工业控制计算机,是面向工矿企业的工控设备。它接口容易,编程语言易于为工程技术人员接受。梯形图语言的图形符号与表达方式和继电器电路图相当接近,只用PLC的少量开关量逻辑控制指令就可以方便地实现继电器电路的功能。为不熟悉电子电路、不懂计算机原理和汇编语言的人使用计算机从事工业控制打开了方便之门。  2.4系统的设计、建造工作量小,维护方便,容易改造  PLC用存储逻辑代替接线逻辑,大大减少了控制设备外部的接线,使控制系统设计及建造的周期大为缩短,同时维护也变得容易起来。更重要的是使同一设备经过改变程序改变生产过程成为可能。这很适合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场合。  2.5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  以超小型PLC为例,新近出产的品种底部尺寸小于100mm,重量小于150g,功耗仅数瓦。由于体积小很容易装入机械内部,是实现机电一体化的理想控制设备。  3。PLC基础知识  1.1 PLC的发展历程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开关量顺序控制,它按照逻辑条件进行顺序动作,并按照逻辑关系进行连锁保护动作的控制,及大量离散量的数据采集。传统上,这些功能是通过气动或电气控制系统来实现的。  4. PLC的应用领域  目前,PLC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钢铁、石油、化工、电力、建材、机械制造、汽车、轻纺、交通运输、环保及文化娱乐等各个行业,使用情况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类。  4.1开关量的逻辑控制  这是PLC最基本、最广泛的应用领域,它取代传统的继电器电路,实现逻辑控制、顺序控制,既可用于单台设备的控制,也可用于多机群控及自动化流水线。如注塑机、印刷机、订书机械、组合机床、磨床、包装生产线、电镀流水线等。  4.2模拟量控制  在工业生产过程当中,有许多连续变化的量,如温度、压力、流量、液位和速度等都是模拟量。为了使可编程控制器处理模拟量,必须实现模拟量(Analog)和数字量(Digital)之间的A/D转换及D/A转换。PLC厂家都生产配套的A/D和D /A转换模块,使可编程控制器用于模拟量控制。  4.3运动控制  PLC可以用于圆周运动或直线运动的控制。从控制机构配置来说,早期直接用于开关量I/O模块连接位置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现在一般使用专用的运动控制模块。如可驱动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的单轴或多轴位置控制模块。世界上各主要PLC厂家的产品几乎都有运动控制功能,广泛用于各种机械、机床、机器人、电梯等场合。  4.4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是指对温度、压力、流量等模拟量的闭环控制。作为工业控制计算机,PLC能编制各种各样的控制算法程序,完成闭环控制。PID调节是一般闭环控制系统中用得较多的调节方法。大中型PLC都有PID模块,目前许多小型PLC也具有此功能模块。PID处理一般是运行专用的PID子程序。过程控制在冶金、化工、热处理、锅炉控制等场合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4.5数据处理  现代PLC具有数学运算(含矩阵运算、函数运算、逻辑运算)、数据传送、数据转换、排序、查表、位操作等功能,可以完成数据的采集、分析及处理。这些数据可以与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参考值比较,完成一定的控制操作,也可以利用通信功能传送到别的智能装置,或将它们打印制表。数据处理一般用于大型控制系统,如无人控制的柔性制造系统;也可用于过程控制系统,如造纸、冶金、食品工业中的一些大型控制系统。  4.6通信及联网  PLC通信含PLC间的通信及PLC与其它智能设备间的通信。随着计算机控制的发展,工厂自动化网络发展得很快,各PLC厂商都十分重视PLC的通信功能,纷纷推出各自的网络系统。新近生产的PLC都具有通信接口,通信非常方便。  5. PLC的国内外状况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开关量顺序控制,它按照逻辑条件进行顺序动作,并按照逻辑关系进行连锁保护动作的控制,及大量离散量的数据采集。传统上,这些功能是通过气动或电气控制系统来实现的。1968年美国GM(通用汽车)公司提出取代继电气控制装置的要求,第二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研制出了基于集成电路和电子技术的控制装置,首次采用程序化的手段应用于电气控制,这就是第一代可编程序控制器,称Programmable ,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PLC.  限于当时的元器件条件及计算机发展水平,早期的PLC主要由分立元件和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可以完成简单的逻辑控制及定时、计数功能。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了微处理器。人们很快将其引入可编程控制器,使PLC增加了运算、数据传送及处理等功能,完成了真正具有计算机特征的工业控制装置。为了方便熟悉继电器、接触器系统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可编程控制器采用和继电器电路图类似的梯形图作为主要编程语言,并将参加运算及处理的计算机存储元件都以继电器命名。此时的PLC为微机技术和继电器常规控制概念相结合的产物。个人计算机(简称PC)发展起来后,为了方便,也为了反映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特点,可编程序控制器定名为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  20世纪70年代中末期,可编程控制器进入实用化发展阶段,计算机技术已全面引入可编程控制器中,使其功能发生了飞跃。更高的运算速度、超小型体积、更可靠的工业抗干扰设计、模拟量运算、PID功能及极高的性价比奠定了它在现代工业中的地位。20 世纪80年代初,可编程控制器在先进工业国家中已获得广泛应用。这个时期可编程控制器发展的特点是大规模、高速度、高性能、产品系列化。这个阶段的另一个特点是世界上生产可编程控制器的国家日益增多,产量日益上升。这标志着可编程控制器已步入成熟阶段。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PLC发展最快的时期,年增长率一直保持为30~40%。在这时期,PLC在处理模拟量能力、数字运算能力、人机接口能力和网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PLC逐渐进入过程控制领域,在某些应用上取代了在过程控制领域处于统治地位的DCS系统。  20世纪末期,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特点是更加适应于现代工业的需要。从控制规模上来说,这个时期发展了大型机和超小型机;从控制能力上来说,诞生了各种各样的特殊功能单元,用于压力、温度、转速、位移等各式各样的控制场合;从产品的配套能力来说,生产了各种人机界面单元、通信单元,使应用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业控制设备的配套更加容易。目前,可编程控制器在机械制造、石油化工、冶金钢铁、汽车、轻工业等领域的应用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我国可编程控制器的引进、应用、研制、生产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开始的。最初是在引进设备中大量使用了可编程控制器。接下来在各种企业的生产设备及产品中不断扩大了PLC的应用。目前,我国自己已可以生产中小型可编程控制器。上海东屋电气有限公司生产的CF系列、杭州机床电器厂生产的DKK及D系列、大连组合机床研究所生产的S系列、苏州电子计算机厂生产的YZ系列等多种产品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并在工业产品中获得了应用。此外,无锡华光公司、上海乡岛公司等中外合资企业也是我国比较著名的PLC生产厂家。可以预期,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入,PLC在我国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天地。  6. PLC未来展望  21世纪,PLC会有更大的发展。从技术上看,计算机技术的新成果会更多地应用于可编程控制器的设计和制造上,会有运算速度更快、存储容量更大、智能更强的品种出现;从产品规模上看,会进一步向超小型及超大型方向发展;从产品的配套性上看,产品的品种会更丰富、规格更齐全,完美的人机界面、完备的通信设备会更好地适应各种工业控制场合的需求;从市场上看,各国各自生产多品种产品的情况会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而打破,会出现少数几个品牌垄断国际市场的局面,会出现国际通用的编程语言;从网络的发展情况来看,可编程控制器和其它工业控制计算机组网构成大型的控制系统是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的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中已有大量的可编程控制器应用。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编程控制器作为自动化控制网络和国际通用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工业及工业以外的众多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1.2 PLC的构成  从结构上分,PLC分为固定式和组合式(模块式)两种。固定式PLC包括CPU板、I/O板、显示面板、内存块、电源等,这些元素组合成一个不可拆卸的整体。模块式PLC包括CPU模块、I/O模块、内存、电源模块、底板或机架,这些模块可以按照一定规则组合配置。  1.3 CPU的构成  CPU是PLC的核心,起神经中枢的作用,每套PLC至少有一个CPU,它按PLC的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接收并存贮用户程序和数据,用扫描的方式采集由现场输入装置送来的状态或数据,并存入规定的寄存器中,同时,诊断电源和PLC内部电路的工作状态和编程过程中的语法错误等。进入运行后,从用户程序存贮器中逐条读取指令,经分析后再按指令规定的任务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去指挥有关的控制电路。  CPU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及实现它们之间联系的数据、控制及状态总线构成,CPU单元还包括外围芯片、总线接口及有关电路。内存主要用于存储程序及数据,是PLC不可缺少的组成单元。  在使用者看来,不必要详细分析CPU的内部电路,但对各部分的工作机制还是应有足够的理解。 CPU的控制器控制CPU工作,由它读取指令、解释指令及执行指令。但工作节奏由震荡信号控制。运算器用于进行数字或逻辑运算,在控制器指挥下工作。寄存器参与运算,并存储运算的中间结果,它也是在控制器指挥下工作。  CPU速度和内存容量是PLC的重要参数,它们决定着PLC的工作速度,IO数量及软件容量等,因此限制着控制规模。  1.4 I/O模块  PLC与电气回路的接口,是通过输入输出部分(I/O)完成的。I/O模块集成了PLC的I /O电路,其输入暂存器反映输入信号状态,输出点反映输出锁存器状态。输入模块将电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进入PLC系统,输出模块相反。I/O分为开关量输入(DI),开关量输出(DO),模拟量输入(AI),模拟量输出(AO)等模块。  常用的I/O分类如下:  开关量:按电压水平分,有220VAC、110VAC、24VDC,按隔离方式分,有继电器隔离和晶体管隔离。  模拟量:按信号类型分,有电流型(4-20mA,0-20mA)、电压型(0-10V,0-5V,-10-10V)等,按精度分,有12bit,14bit,16bit等。  除了上述通用IO外,还有特殊IO模块,如热电阻、热电偶、脉冲等模块。  按I/O点数确定模块规格及数量,I/O模块可多可少,但其最大数受CPU所能管理的基本配置的能力,即受最大的底板或机架槽数限制。  1.5 电源模块  PLC电源用于为PLC各模块的集成电路提供工作电源。同时,有的还为输入电路提供24V的工作电源。电源输入类型有:交流电源(220VAC或110VAC),直流电源(常用的为24VDC)。  1.6 底板或机架  大多数模块式PLC使用底板或机架,其作用是:电气上,实现各模块间的联系,使CPU能访问底板上的所有模块,机械上,实现各模块间的连接,使各模块构成一个整体。  1.7 PLC系统的其它设备  1.7.1  编程设备:编程器是PLC开发应用、监测运行、检查维护不可缺少的器件,用于编程、对系统作一些设定、监控PLC及PLC所控制的系统的工作状况,但它不直接参与现场控制运行。小编程器PLC一般有手持型编程器,目前一般由计算机(运行编程软件)充当编程器。也就是我们系统的上位机。  1.7.2 人机界面:最简单的人机界面是指示灯和按钮,目前液晶屏(或触摸屏)式的一体式操作员终端应用越来越广泛,由计算机(运行组态软件)充当人机界面非常普及。  1.8 PLC的通信联网  依靠先进的工业网络技术可以迅速有效地收集、传送生产和管理数据。因此,网络在自动化系统集成工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甚至有人提出&网络就是控制器&的观点说法。  PLC具有通信联网的功能,它使PLC与PLC  之间、PLC与上位计算机以及其他智能设备之间能够交换信息,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实现分散集中控制。多数PLC具有RS-232接口,还有一些内置有支持各自通信协议的接口。PLC的通信现在主要采用通过多点接口(MPI)的数据通讯、PROFIBUS  或工业以太网进行联网。  2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基本原则  2.1 最大限度的满足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  2.2 在满足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力求使控制系统简单、经济、使用和维护方便。  2.3 保证控制系统安全可靠。  2.4 考虑到生产的发展和工艺的改进在选择PLC容量时应适当留有余量。  3 PLC软件系统及常用编程语言  3.1 PLC软件系统由系统程序和用户程序两部分组成。系统程序包括监控程序、编译程序、诊断程序等,主要用于管理全机、将程序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诊断机器故障。系统软件由PLC厂家提供并已固化在EPROM中,不能直接存取和干预。用户程序是用户根据现场控制要求,用PLC的程序语言编制的应用程序(也就是逻辑控制)用来实现各种控制。STEP7是用于SIMATI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组态和编程的标准软件包,也就是用户程序,我们就是使用STEP7来进行硬件组态和逻辑程序编制,以及逻辑程序执行结果的在线监视。  3.2 PLC提供的编程语言  3.2.1 标准语言梯形图语言也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语言,它有以下特点  3.2.1.1 它是一种图形语言,沿用传统控制图中的继电器触点、线圈、串联等术语和一些图形符号构成,左右的竖线称为左右母线。  3.2.1.2 梯形图中接点(触点)只有常开和常闭,接点可以是PLC输入点接的开关也可以是PLC内部继电器的接点或内部寄存器、计数器等的状态。  3.2.1.3 梯形图中的接点可以任意串、并联,但线圈只能并联不能串联。  3.2.1.4 内部继电器、计数器、寄存器等均不能直接控制外部负载,只能做中间结果供CPU内部使用。  3.2.1.5 PLC是按循环扫描事件,沿梯形图先后顺序执行,在同一扫描周期中的结果留在输出状态暂存器中所以输出点的值在用户程序中可以当做条件使用。  3.2.2 语句表语言,类似于汇编语言。  3.2.3 逻辑功能图语言,沿用半导体逻辑框图来表达,一般一个运算框表示一个功能左边画输入、右边画输出。  4 STEP7程序的使用  4.1 创建一个项目结构,项目就象一个文件夹,所有数据都以分层的结构存在于其中,任何时候你都可以使用。在创建一个项目之后,所有其他任务都在这个项目下执行。  4.2 组态一个站,组态一个站就是指定你要使用的可编程控制器,例如S7300、S7400等。  4.3 组态硬件,组态硬件就是在组态表中指定你的控制方案所要使用的模板以及在用户程序中以什么样的地址来访问这些模板,地址一般不用修改由程序自动生成。模板的特性也可以用参数进行赋值。  4.4 组态网络和通讯连接,通讯的基础是预先组态网络,也就是要创建一个满足你的控制方案的子网,设置网络特性、设置网络连接特性以及任何联网的站所需要的连接。网络地址也是程序自动生成如果没有更改经验一定不要修改。  4.5 定义符号,可以在符号表中定义局部或共享符号,在你的用户程序中用这些更具描述性的符号名替代绝对地址。符号的命名一般用字母编写不超过8个字节,最好不要使用很长的汉字进行描述,否则对程序的执行有很大的影响。  4.6 创建程序,用梯形图编程语言创建一个与模板相连结或与模板无关的程序并存储。创建程序是我们控制工程的重要工作之一,一般可以采用线形编程(基于一个块内,OB1)、分布编程(编写功能块FB,OB1组织调用)、结构化编程(编写通用块)。我们最常采用的是结构化编程和分布编程配合使用,很少采用线形编程。  4.7 下载程序到可编程控制器,完成所有的组态、参数赋值和编程任务之后,可以下载整个用户程序到可编程控制器。在下载程序时可编程控制器必须在允许下载的工作模式下(STOP或RUN-P),  RUN-P模式表示,这个程序将一次下载一个块,如果重写一个旧的CPU程序就可能出现冲突,所以一般在下载前将CPU切换到STOP模式。  5 WINCC程序的使用  5.1 简介,WINCC是在生产和过程自动化中解决可视化和控制任务的工业技术中性系统。具有控制自动化过程的强大功能,是基于个人计算机的操作监视系统,它很容易结合标准的和用户的程序建立人机界面精确的满足生产实际要求。WINCC有两个版本RC版(具有组态和开发环境)、RT版(只有运行环境),我们一般使用的是RC版。  5.2 WINCC简单使用步骤  5.2.1 变量管理,首先确定通讯方式安装驱动程序,然后定义内部变量和外部变量,外部变量是受你买的WINCC软件授权限制的最大授权64K字节,内部变量没有限制。  5.2.2 画面生成,进入图形编辑器,图形编辑器是一种用于创建过程画面的面向矢量的作图程序。也可以使用包含在对象和样式库中的众多的图形对象来创建复杂的过程画面。可以通过动作编程将动态添加到单个图形对象上。  5.2.3 报警记录设置,报警记录提供了显示和操作选项来获取和归档结果。可以任意地选择消息块、消息级别、消息类型、消息显示以及报表。为了在运行中显示消息,可以使用包含在图形编辑器中的对象库中的报警控件。  5.2.4 变量记录,变量记录是用来从运行过程中采集数据并准备将它们显示和归档。  5.2.5 报表组态,报表组态是通过报表编辑器来实现的。是为消息、操作、归档内容和当前或已归档的数据定时器或事件控制文档的集成的报表系统,可以自由选择用户报表的形式。  5.2.6 全局脚本的应用,全局脚本就是C语言函数和动作的通称,根据不同的类型脚本被用于给对象组态动作并通过系统内部C语言编译器来处理。全局脚本动作用于过程执行的运行中。一个触发可以开始这些动作的执行。  5.2.7 用户管理器设置,用户管理器用于分配和控制用户的单个组态和运行系统编辑器的访问权限。每建立一个用户,就设置了WINCC功能的访问权利并独立的分配给此用户。至多可分配999个不同的授权。  5.2.8 交叉表索引,交叉索引用于为对象寻找和显示所有使用处,例如变量、画面和函数等。使用“链接”功能可以改变变量名称而不会导致组态不一致。  参考文献  [1] 林小峰.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 田瑞庭.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3] 张万忠.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2  [4] 于庆广.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系统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7。PLC的基本结构  PLC实质是一种专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其硬件结构基本上与微型计算机相同.  a. 中央处理单元(CPU)  中央处理单元(CPU)是PLC的控制中枢。它按照PLC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接收并存储从编程器键入的用户程序和数据;检查电源、存储器、I/O以及警戒定时器的状态,并能诊断用户程序中的语法错误。当PLC投入运行时,首先它以扫描的方式接收现场各输入装置的状态和数据,并分别存入I/O映象区,然后从用户程序存储器中逐条读取用户程序,经过命令解释后按指令的规定执行逻辑或算数运算的结果送入 I/O映象区或数据寄存器内。等所有的用户程序执行完毕之后,最后将I/O映象区的各输出状态或输出寄存器内的数据传送到相应的输出装置,如此循环运行,直到停止运行。  为了进一步提高PLC的可*性,近年来对大型PLC还采用双CPU构成冗余系统,或采用三CPU的表决式系统。这样,即使某个CPU出现故障,整个系统仍能正常运行。  b、存储器  存放系统软件的存储器称为系统程序存储器。  存放应用软件的存储器称为用户程序存储器。  C、电源  PLC的电源在整个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得作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可*得电源系统是无法正常工作的,因此PLC的制造商对电源的设计和制造也十分重视。一般交流电压波动在+10%(+15%)范围内,可以不采取其它措施而将PLC直接连接到交流电网上去。  3、PLC的工作原理  一. 扫描技术  当PLC投入运行后,其工作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完成上述三个阶段称作一个扫描周期。在整个运行期间,PLC的CPU以一定的扫描速度重复执行上述三个阶段。  (一) 输入采样阶段  在输入采样阶段,PLC以扫描方式依次地读入所有输入状态和数据,并将它们存入I/O映象区中的相应得单元内。输入采样结束后,转入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即使输入状态和数据发生变化,I/O映象区中的相应单元的状态和数据也不会改变。因此,如果输入是脉冲信号,则该脉冲信号的宽度必须大于一个扫描周期,才能保证在任何情况下,该输入均能被读入。  (二) 用户程序执行阶段  在用户程序执行阶段,PLC总是按由上而下的顺序依次地扫描用户程序(梯形图)。在扫描每一条梯形图时,又总是先扫描梯形图左边的由各触点构成的控制线路,并按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对由触点构成的控制线路进行逻辑运算,然后根据逻辑运算的结果,刷新该逻辑线圈在系统RAM存储区中对应位的状态;或者刷新该输出线圈在I/O映象区中对应位的状态;或者确定是否要执行该梯形图所规定的特殊功能指令。  即,在用户程序执行过程中,只有输入点在I/O映象区内的状态和数据不会发生变化,而其他输出点和软设备在I/O映象区或系统RAM存储区内的状态和数据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而且排在上面的梯形图,其程序执行结果会对排在下面的凡是用到这些线圈或数据的梯形图起作用;相反,排在下面的梯形图,其被刷新的逻辑线圈的状态或数据只能到下一个扫描周期才能对排在其上面的程序起作用。  (三) 输出刷新阶段  当扫描用户程序结束后,PLC就进入输出刷新阶段。在此期间,CPU按照I/O映象区内对应的状态和数据刷新所有的输出锁存电路,再经输出电路驱动相应的外设。这时,才是PLC的真正输出。  同样的若干条梯形图,其排列次序不同,执行的结果也不同。另外,采用扫描用户程序的运行结果与继电器控制装置的硬逻辑并行运行的结果有所区别。当然,如果扫描周期所占用的时间对整个运行来说可以忽略,那么二者之间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一般来说,PLC的扫描周期包括自诊断、通讯等,如下图所示,即一个扫描周期等于自诊断、通讯、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输出刷新等所有时间的总和。  当代PLC 的发展  随着个人计算(PC机)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现在PLC和DCS的设计结构越来越接近.基本构架都是操作站通过以太网接主站,主站通过现场总线接从站。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冗余技术也不断发展,双冗余(如:GTCON2000)、三冗余 (如:TRICON)、七冗余(航空领域)。从PLC主站CPU的运行方式上又分为冷备、热备和同步热备。冗余技术的发展使得PLC可以冲破低级芯片的限制,而大量应用尖端的电子技术,与PC机发展同步。由于个人计算机的飞速发展,PC机变得稳定而可靠。其接口的开放性,通讯和cpu的速度都使得它比原始设计思想下的PLC更适用于工控的要求。因此出现了软PLC的概念,又称为软逻辑。其构架是:在PC机上安装如Linux、WinCE等操作系统,而在操作系统中运行IEC1131的逻辑执行程序,作为PLC系统的主站(如:GTCON2000就是如此)。这种嵌入式的PLC使得工业控制可以应用各个领域的先进技术,突破了禁锢瓶颈,典型的软逻辑PLC结构为 ARM嵌入Linux然后安装PLC解释程序()。软PLC的另外一个发展分支是,直接在微软的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上运行类似PLC的软件,而用计算机取代PLC系统中的主站。运行软件PLC的计算机可以充分应用计算机的开放性接口和通讯速度,兼容性好。可以挂接板卡、 USB设备、以太网设备、串行通讯设备。比较典型的应用方案是:组态王软逻辑通过串行通讯(现在也可用以太网)挂接研华的亚当模块。随着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和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构架将完全取代PLC 和 DCS 成为主流形式。但目前PC机技术、操作系统和以太网还不能满足可靠性要求。  PLC的控制技术  PLC实现控制的过程一般是:  图1.1 PLC典型开机流程    输入刷新--再运行用户程序--再输出刷新--再输入刷新--再运行用户程序--再输出刷新……永不停止地循环反复地进行着。  图1.1所示的流程图反映的就是上述过程。它也反映了信息的时间关系。  有了上述过程,用PLC实现控制显然是可能的。因为:有了输入刷新,可把输入电路监控得到的输入信息存入PLC的输入映射区;经运行用户程序,输出映射区将得到变换后的信息;再经输出刷新,输出锁存器将反映输出映射区的状态,并通过输出电路产生相应的输出。又由于这个过程是永不停止地循环反复地进行着,所以,输出总是反映输入的变化的。只是响应的时间上,略有滞后。当然,这个滞后不宜太大,否则,所实现的控制不那么及时,也就失去控制的意义。  为此,PLC的工作速度要快。速度快、执行指令时间短,是PLC实现控制的基础。事实上,它的速度是很快的,执行一条指令,多的几微秒、几十微秒,少的才零点几,或零点零几微秒。而且这个速度还在不断提高中。  图1.1所示的过程是简化的过程,实际的PLC工作过程还要复杂些。除了I/O刷新及运行用户程序,还要做些公共处理工作。  公共处理工作有:循环时间监控、外设服务及通讯处理等。  监控循环时间的目的是避免&死循环&,避免程序不能反复不断地重复执行。办法是用&看门狗&(Watchingdog)。只要循环超时,它可报警,或作相应处理.  外设服务是让PLC可接受编程器对它的操作,或通过接口向输出设备如打印机输出数据.  通讯处理是实现PLC与PLC,或PLC与计算机,或PLC与其它工业控制装置或智能部件间信息交换的。这也是增强PLC控制能力的需要。  也就是说,实际的PLC工作过程总是:公共处理--I/O刷新--运行用户程序--再公共处理--……反复不停地重复着。  1.3可编程控制器实现控制的方式  用这种不断地重复运行程序实现控制称扫描方式。是用计算机进行实时控制的一种方式。此外,计算机用于控制还有中断方式。在中断方式下,需处理的控制先申请中断,被响应后正运行的程序停止运行,转而去处理中断工作(运行有关中断服务程序)。待处理完中断,又返回运行原来程序。哪个控制需要处理,哪个就去申请中断。哪个不需处理,将不被理睬。显然,中断方式与扫描方式是不同的。  在中断方式下,计算机能得到充分利用,紧急的任务也能得到及时处理。但是,如果同时来了几个都要处理的任务该怎么办呢?优先级高的还好办,低的呢?可能会出现照顾不到之处。所以,中断方式不大适合于工作现场的日常使用。  但是,PLC在用扫描方式为主的情况下,也不排斥中断方式。即,大量控制都用扫描方式,个别急需的处理,允许中断这个扫描运行的程序,转而去处理它。这样,可做到所有的控制都能照顾到,个别应急的也能进行处理。  PLC的实际工作过程比这里讲的还要复杂一些,分析其基本原理,也还有一些理论问题。有关人员如果能把上面介绍的入出变换、物理实现--信息处理、I/O电路--空间、时间关系--扫描方式并辅以中断方式,作为一种思路加以研究,弄清了它,也就好理解PLC是怎样去实现控制的,也就好把握住PLC基本原理的要点了。  光通信技术  PLC (Planar lightwave circuits):平面光波导技术,就是在基片上面利用集成电路工艺制作能够导光的光路。如同电子集成,它是光通信集成的基础。目前的PLC技术是在硅衬底上制备二氧化硅、铌酸锂、聚合物和磷化铟等。相应的制备工艺为PECVD、FHD、离子扩散、质子交换、旋涂等。  在PLC日益成为工厂自动化基本技术平台的时代,如何选用一部适用的PLC以达到真正需要,而又能符合经济效益,是一项重要课题。PLC本身强调的特色是:体积小、功能高、性能强、操作简便、程序设计简易、模块扩充有弹性、联机容易等。针对上述特色说明,选择符合功能需求与经济效益的PLC系统。本文虽然基于台达系列PLC论述,但是引用原则适合一般的选购选型设计。  PLC的其他意思  PLC,是Public Limited (或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的缩写,主要在英国英语中使用。指股份公开有限公司。如 Lloyd's Bank PLC 劳埃德银行。  PLC常用程序设计语言简介  PLC常用程序设计语言简介方源 可编程控制器程序设计语言:  在可编程控制器中有多种程序设计语言,它们是梯形图语言、布尔助记符语言、功能表图语言、功能模块图语言及结构化语句描述语言等。梯形图语言和布尔助记符语言是基本程序设计语言,它通常由一系列指令组成,用这些指令可以完成大多数简单的控制功能,例如,代替继电器、计数器、计时器完成顺序控制和逻辑控制等,通过扩展或增强指令集,它们也能执行其它的基本操作。功能表图语言和语句描述语言是高级的程序设计语言,它可根据需要去执行更有效的操作,例如,模拟量的控制,数据的操纵,报表的报印和其他基本程序设计语言无法完成的功能。功能模块图语言采用功能模块图的形式,通过软连接的方式完成所要求的控制功能,它不仅在可编程序控制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集散控制系统的编程和组态时也常常被采用,由于它具有连接方便、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等特点,为广大工程设计和应用人员所喜爱。  根据可编程器应用范围,程序设计语言可以组合使用,常用的程序设计语言是:梯形图程序设计语言、 布尔助记符程序设计语言(语句表)、功能表图程序设计语言 、功能模块图程序设计语言、 结构化语句描述程序设计语言、梯形图与结构化语句描述程序设计语言、 布尔助记符与功能表图程序设计语言、 布尔助记符与结构化语句描述程序设计语言。  1、梯形图(Ladder Diagram)程序设计语言  梯形图程序设计语言是用梯形图的图形符号来描述程序的一种程序设计语言。采用梯形图程序设计语言,程序采用梯形图的形式描述。这种程序设计语言采用因果关系来描述事件发生的条件和结果。每个梯级是一个因果关系。在梯级中,描述事件发生的条件表示在左面,事件发生的结果表示在后面。梯形图程序设计语言是最常用的一种程序设计语言。它来源于继电器逻辑控制系统的描述。在工业过程控制领域,电气技术人员对继电器逻辑控制技术较为熟悉,因此,由这种逻辑控制技术发展而来的梯形图受到了欢迎,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梯形图程序设计语言的特点是:  (1)与电气操作原理图相对应,具有直观性和对应性;  (2)与原有继电器逻辑控制技术相一致,对电气技术人员来说,易于撑握和学习;  (3)与原有的继电器逻辑控制技术的不同点是,梯形图中的能流(Power FLow)不是实际意义的电流,内部的继电器也不是实际存在的继电器,因此,应用时,需与原有继电器逻辑控制技术的有关概念区别对待;  (4)与布尔助记符程序设计语言有一一对应关系,便于相互的转换和程序的检查。  2、布尔助记符(Boolean Mnemonic)程序设计语言  布尔助记符程序设计语言是用布尔助记符来描述程序的一种程序设计语言。布尔助记符程序设计语言与计算机中的汇编语言非常相似,采用布尔助记符来表示操作功能。  布尔助记符程序设计语言具有下列特点:  (1)采用助记符来表示操作功能,具有容易记忆,便于撑握的特点;  (2)在编程器的键盘上采用助记符表示,具有便于操作的特点,可在无计算机的场合进行编程设计;  (3)与梯形图有一一对应关系。其特点与梯形图语言基本类同。  3、功能表图(Sepuential Function Chart)程序设计语言  功能表图程序设计语言是用功能表图来描述程序的一种程序设计语言。它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程序设计语言。采用功能表图的描述,控制系统被分为若干个子系统,从功能入手,使系统的操作具有明确的含义,便于设计人员和操作人员设计思想的沟通,便于程序的分工设计和检查调试。  功能表图程序设计语言的特点是:  (1)以功能为主线,条理清楚,便于对程序操作的理解和沟通;  (2)对大型的程序,可分工设计,采用较为灵活的程序结构,可节省程序设计时间和调试时间;  (3)常用于系统的规模校大,程序关系较复杂的场合;  (4)只有在活动步的命令和操作被执行,对活动步后的转换进行扫描,因此,整个程序的扫描时间较其他程序编制的程序扫描时间要大大缩短。  功能表图来源于佩特利(Petri)网,由于它具有图形表达方式,能较简单和清楚地描述并发系统和复杂系统的所有现象,并能对系统中存有的象死锁、不安全等反常现象进行分析和建模,在模型的基础上能直接编程,所以,得到了文泛的应用。近几年推出的可编程控制器和小型集散控制系统中也已提供了采用功能表图描述语言进行编程的软件。关于佩特利(Petri)网的一些基本概念,我在以后有机会时再介绍给各位,以有助于对功能表图的进一步理解。  4、功能模块图(Function Block)程序设计语言  功能模块图程序设计语言是采用功能模块来表示模块所具有的功能,不同的功能模块有不同的功能。它有若干个输入端和输出端,通过软连接的方式,分别连接到所需的其它端子,完成所需的控制运算或控制功能。功能模块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在同一种类型中,也可能因功能参数的不同而使功能或应用范围有所差别,例如,输入端的数量、输入信号的类型等的不同使它的使用范围不同。由于采用软连接的方式进行功能模块之间及功能模块与外部端子的连接,因此控制方案的更改、信号连接的替换等操作可以很方便实现。  功能模块图程序设计语言的特点是:  (1)以功能模块为单位,从控制功能入手,使控制方案的分析和理解变得容易;  (2)功能模块是用图形化的方法描述功能,它的直观性大大方便了设计人员的编程和组态,有较好的易操作性;  (3)对控制规模较大、控制关系较复录的系统,由于控制功能的关系可以较清楚地表达出来,因此,编程和组态时间可以缩短,调试时间也能减少;  (4)由于每种功能模块需要占用一定的程序内存,对功能模块的执行需要一定的执行时间,因此,这种设计语言在大中型可编程控制器和集散控制系统的编程和组态中才被采用。  5、结构化语句(Structured Text)描述程序设计语言  结构化语句描述程序设计语言是用结构化的描述语句来描述程序的一种程序设计语言。它是一种类似于高级语言的程序设计语言。在大中型的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中,常采用结构化语句描述程序设计语言来描述控制系统中各个变量的关系。它也被用于集散控制系统的编程和组态。  结构化语句描述程序设计语言采用计算机的描述语句来描述系统中各种变量之间的各种运算关系,完成所需的功能或操作。大多数制造厂商采用的语句描述程序设计语言与BASIC语言、PASCAL语言或C语言等高级语言相类似,但为了应用方便,在语句的表达方法及语句的种类等方面都进行了简化。  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具有下列特点:  (1)采用高级语言进行编程,可以完成较复杂的控制运算;  (2)需要有一定的计算机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知识和编程技巧,对编程人员的技能要求较高,普通电气人员无法完成。  (3)直观性和易操作性等性能较差;  (4)常被用于采用功能模块等其他语言较难实现的一些控制功能的实施。部分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制造厂商为用户提供了简单的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它与助记符程序设计语言相似,对程序的步数有一定的限制,同时,提供了与可编程序控制器间的接口或通信连接程序的编制方式,为用户的应用程序提供了扩展余地。  另外一个发展方向是PAD。[编辑本段]3、产品生命周期  PLC 还有一种说法是: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观念,简称PLC,是把一个产品的销售历史比作象人的生命周期一样,要经历出生、成长、成熟、老化、死亡等阶段。就产品而言,也就是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  1、产品开发期:从开发产品的设想到产品制造成功的时期。此期间该产品销售额为零,公司投资不断增加。  2、引进期:新产品新上市,销售缓慢。由于引进产品的费用太高,初期通常利润偏低或为负数,但此时没有或只有极少的竞争者。  3、成长期:产品经过一段时间已有相当知名度,销售快速增长,利润也显著增加。但由于市场及利润成长较快,容易吸引更多的竞争者。  4、成熟期:此时市场成长趋势减缓或饱和,产品已被大多数潜在购买者所接受,利润在达到顶点后逐渐走下坡路。此时市场竞争激烈,公司为保持产品地位需投入大量的营销费用。  5、衰退期:这期间产品销售量显著衰退,利润也大幅度滑落。优胜劣汰,市场竞争者也越来越少。  6:报废期:现在是很多的PLC都到了产品的升级换代时期了,要有一种更好的工业化控制的设备来替代!  PLC  abbr.  Public Limited Company, 股票上市公司  PLC  =Power Loading Control 动力负载控制;  Power-Line Carrier 电力线载波;  Preparative Layer Chromatography 制备层色谱(法);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  Programming Language Committee程序设计语言委员会[美][编辑本段]PLC应用及使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目前,PLC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钢铁、石油、化工、电力、建材、机械制造、汽车、轻纺、交通运输、环保及文化娱乐等各个行业,使用情况主要分为如下几类:  1.开关量逻辑控制 取代传统的继电器电路,实现逻辑控制、顺序控制,既可用于单台设备的控制,也可用于多机群控及自动化流水线。如注塑机、印刷机、订书机械、组合机床、磨床、包装生产线、电镀流水线等。  2.工业过程控制在工业生产过程当中,存在一些如温度、压力、流量、液位和速度等连续变化的量(即模拟量),PLC采用相应的A/D和D/A转换模块及各种各样的控制算法程序来处理模拟量,完成闭环控制。PID调节是一般闭环控制系统中用得较多的一种调节方法。过程控制在冶金、化工、热处理、锅炉控制等场合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3.运动控制 PLC可以用于圆周运动或直线运动的控制。一般使用专用的运动控制模块,如可驱动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的单轴或多轴位置控制模块,广泛用于各种机械、机床、机器人、电梯等场合。  4.数据处理 PLC具有数学运算(含矩阵运算、函数运算、逻辑运算)、数据传送、数据转换、排序、查表、位操作等功能,可以完成数据的采集、分析及处理。数据处理一般用于如造纸、冶金、食品工业中的一些大型控制系统。  5.通信及联网  PLC通信含PLC间的通信及PLC与其它智能设备间的通信。随着工厂自动化网络的发展,现在的PLC都具有通信接口,通信非常方便。  三、PLC的应用特点  1.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高可靠性是电气控制设备的关键性能——PLC由于采用现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采用严格的生产工艺制造,内部电路采取了先进的抗干扰技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使用PLC构成控制系统,和同等规模的继电接触器系统相比,电气接线及开关接点已减少到数百甚至数千分之一,故障也就大大降低。此外,PLC带有硬件故障自我检测功能,出现故障时可及时发出警报信息。在应用软件中,应用者还可以编入外围器件的故障自诊断程序,使系统中除PLC以外的电路及设备也获得故障自诊断保护。这样,整个系统将极高的可靠性。  2.配套齐全,功能完善,适用性强——PLC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各种规模的系列化产品,可以用于各种规模的工业控制场合。除了逻辑处理功能以外,PLC大多具有完善的数据运算能力,可用于各种数字控制领域。多种多样的功能单元大量涌现,使 PLC渗透到了位置控制、温度控制、CNC等各种工业控制中。加上PLC通信能力的增强及人机界面技术的发展,使用PLC组成各种控制系统变得非常容易。  3.易学易用,深受工程技术人员欢迎——PLC是面向工矿企业的工控设备。它接口容易,编程语言易于为工程技术人员接受。梯形图语言的图形符号与表达方式和继电器电路图相当接近,为不熟悉电子电路、不懂计算机原理和汇编语言的人从事工业控制打开了方便之门。  4.系统的设计,工作量小,维护方便,容易改造——PLC用存储逻辑代替接线逻辑,大大减少了控制设备外部的接线,使控制系统设计及建造的周期大为缩短,同时日常维护也变得容易起来,更重要的是使同一设备经过改变程序而改变生产过程成为可能。这特别适合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场合。[编辑本段]PLC死机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PLC死机的原因很多,软硬件的错误都可能引起死机。 1、硬件方面  (1)I/O窜电,PLC自动侦测到I/O错误,进入STOP模式。  (2)I/O损坏,程序运行到需要该I/O的反馈信号,不能向下执行指令。  (3)扩展模块(功能型,如A/D)线路干扰或开路等。  (4)电源部分有干扰或故障。  (5)PLC的连接模块及地址分配模块出故障。  (6)电缆引起的故障。  2、软件方面  (1)触发了死循环。  (2)程序改写了系统参数区的内容,却没有初始化部分。  (3)保护程序启动:硬件保护、限制使用时间(针对货款收回)  (4)数据溢出,步长过大、看门狗 (可修改DOG时间)动作。  PLC的维修与保养  一、 保养规程、设备定期测试、调整规定  (1) 每半年或季度检查PLC柜中接线端子的连接情况,若发现松动的地方及时重新坚固连接;  (2) 对柜中给主机供电的电源每月重新测量工作电压;  二、 设备定期清扫的规定  (1) 每六个月或季度对PLC进行清扫,切断给PLC供电的电源把电源机架、CPU主板及输入/输出板依次拆下,进行吹扫、清扫后再依次原位安装好,将全部连接恢复后送电并启动PLC主机。认真清扫PLC箱内卫生;  (2) 每三个月更换电源机架下方过滤网; 三、 检修前准备、检修规程 (1) 检修前准备好工具; (2) 为保障元件的功能不出故障及模板不损坏,必须用保护装置及认真作防静电准备工作;  (3) 检修前与调度和操作工联系好,需挂检修牌处挂好检修牌;  四、 设备拆装顺序及方法  (1) 停机检修,必须两个人以上监护操作;  (2) 把CPU前面板上的方式选择开关从“运行”转到“停”位置;  (3) 关闭PLC供电的总电源,然后关闭其它给模坂供电的电源;  (4) 把与电源架相连的电源线记清线号及连接位置后拆下,然后拆下电源机架与机柜相连的螺丝,电源机架就可拆下;  (5) CPU主板及I/0板可在旋转模板下方的螺丝后拆下;  (6) 安装时以相反顺序进行;  五、 检修工艺及技术要求  (1) 测量电压时,要用数字电压表或精度为1%的万能表测量  (2) 电源机架,CPU主板都只能在主电源切断时取下;  (3) 在RAM模块从CPU取下或插入CPU之前,要断开PC的电源,这样才能保证数据不混乱;  (4) 在取下RAM模块之前,检查一下模块电池是否正常工作,如果电池故障灯亮时取下模块PAM内容将丢失;  (5) 输入/输出板取下前也应先关掉总电源,但如果生产需要时I/0板也可在可编程控制器运行时取下,但CPU板上的QVZ(超时)灯亮;  (6) 拨插模板时,要格外小心,轻拿轻放,并运离产生静电的物品;  (7) 更换元件不得带电操作;  (8) 检修后模板安装一定要安插到位  PLC主适用于小批量多变工艺型设备的控制核心,以缩短开发周期,快速适用于生产。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lc与变频器接线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