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2017贫困户贷款政策银行不给放贷款怎么办

政府协调银行给贫困户贷款,然后组织贫困户用贷款入股公司,每年给农户分红,这样做合规吗? - 知乎17被浏览4842分享邀请回答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来源:甘肃日报
浏览次数:
视力保护色:
  近年来,无论是属于普惠金融的双联惠农贷款,还是精准扶贫专项贷款这种特惠金融,都让贫困农民增添了脱贫动力。
  在强有力的金融支撑下,甘肃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为真正破解农村发展的瓶颈制约找到有效途径,为解决全国农村发展面临金融服务不足这一普遍性难题提供宝贵的经验。
  那么,如何确保让贫困群众&贷得上&&用得起&?如何把发放的惠农贷款&放得准&&用得好&,还能够按时足额&收得回&?各级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在实践中摸索,交出了一份令人惊喜的答卷。
银行的挑战与机遇
  为穷人提供金融服务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长期以来,为打破&嫌穷爱富&、排斥穷人的&金融市场陷阱&尴尬僵局,许多机构和个人曾尝试过多种办法,但收效不明显。
  而我省此次在全国首推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也遭到不少质疑。
  首当其冲的是负责放贷的金融机构。
  &为什么金融机构很难为一般农户和贫困农户提供贷款?一是成本高、二是风险大。&一位银行负责人表示,成本高是因为农户居住分散、单笔贷款额度小;农户没有担保品、没有抵押物,所以风险就大。&同时,两年时间要给全省最贫困对象放400多亿元的贷款,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一般银行也不敢轻易尝试。&
  兰州银行作为精准扶贫专项贷款首家承贷银行,房向阳董事长坦陈,协商伊始,面对特殊政策,&我们也曾经有过畏难情绪,但是甘肃省财政厅积极通过设立风险补偿金、县政府为实施贷款的责任主体、财政厅同县政府签订责任书等制度性安排,防范风险,解除了银行关于靠实责任、确保还款的最大顾虑,最终双方达成一致。&
  让兰州银行吃上&定心丸&的,就是政府的责任联动机制。
  项目跟着需求走、资金跟着项目走、责任跟着资金走。我省建立贷款责任清收机制,明确了县乡政府主体责任,将扶贫贷款清收责任与地方政府绩效挂钩,分散化解信贷风险。
  同时,省财政厅已建立了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以此调动各类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市场的积极性。另外,还加大了信贷担保体系建设,支持发展农业保险,以有效降低农村信贷风险。各地为了降低还贷风险设置了风险补偿基金,由省财政承担35%,县级财政承担35%,承贷银行承担30%。风险补偿基金总额达到10亿元。并且将专项贷款县级不良率控制红线控制在3%,红线内不良贷款,由风险补偿基金代偿,超过红线部分,由县政府负责偿还,并暂停贷款发放。
  省财政厅还鼓励县级政府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建立反担保机制。引导贷款农户用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机具、农业设施等向乡、村两级提供抵押担保,鼓励村社干部担保、多户联保、公职人员担保、双联干部担保等多种方式向乡、村两级提供信用担保。致富能人、合作组织、龙头企业集中使用贫困户贷款的,要向县级政府提供必要的担保。
  在房向阳看来,基于&普惠金融&理念,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产品,提出的以&特惠金融&为核心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既与&普惠金融&的出发点相吻合,又是向&特惠金融&的深入突破;既不是完全的政府救助,又不是完全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贷款;既实现了政府削减贫困的目标,又实现了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既体现了政府的公平正义和关怀,又充分遵循商业原则,开创了政府目标与金融服务完美结合的新典范。
  解除了后顾之忧,金融机构看到了蕴含在我省广阔农村的巨大投资潜力,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精准扶贫专项贷款使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成为银行新客户,免抵押免担保的小额贷款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促使银行调整经营理念,再造业务流程,把产品和服务拓展到广大贫困农村,改善了金融资源贫乏状况,推动银行资产向&三农&战略转型。
  继兰州银行之后,农行甘肃省分行、甘肃银行、省农信社也积极参与其中。
贫困&没诚信
  打消了承贷方的担忧,还有一个疑问经常萦绕在许多人心头。
  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款能力弱,加之无抵押、无担保,放出去的贷款能收回来吗?
  面对疑问,省财政厅厅长张勤和充满信心:&我们有多年的扶贫贷款经验,实践证明中国农民守信用。精准扶贫专项贷款不同于其他商业贷款,发放、管理、使用、回收都由政府主导,我们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是农民增收、风险防范的核心。&
  据介绍,精准扶贫专项贷款中,县级政府由以往金融扶贫工作中的被动协助角色,扭转为第一&决策人&&责任人&&管理人&,并有专人帮助贫困户解决贷款难问题、制订科学脱贫计划、因人施策寻找脱贫门路,确保农民增收,极大减小返贫几率。
  &穷并不代表没诚信。&张勤和向记者介绍,以2012年实施的双联惠农贷款为例,截至2016年1月,农行共发放贷款217亿元,银行账面不良率为0;担保公司代偿3.03亿元,代偿后收回1.40亿元,不良率也只有0.75%。&通过信用获得资金以改善经济处境或进行农业生产的投入,同样是贫困群众应当享有的权利。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授信的额度适当,用途明确,农民的还款风险并不高。&
  &金融扶贫,除了让贫困人口的收入有实质提升,还要在他们有资产性收入的同时,实现精神和智慧的涅槃。通过金融扶贫让贫困的人懂得信贷规则,懂得&好信用是正资产&,懂得&唯有承担责任才可能有更多收益&,懂得&自己就是一个法律主体&,而这种精神意识的进步,才是金融扶贫的一大收获。&农行甘肃省分行行长韩国强这样说。
  解渴,一眼清泉足矣,无需长江巨流。金融扶贫亦然。
  几年来,政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银行提高了发放贷款的积极性,激发了贫困农户内在活力和发展动力,而且增强了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拥护。
  借金融发力促进扶贫开发。甘肃,郑重地向全国扶贫攻坚大考堂,交上了一份解决贫困户贷款难题的答卷。(记者沈丽莉)
<td width="80" align="right" style="color:#17-01-24
<td width="80" align="right" style="color:#17-01-24
<td width="80" align="right" style="color:#17-01-24
<td width="80" align="right" style="color:#17-01-24
<td width="80" align="right" style="color:#17-01-24贫困户从不敢建房到积极建房|政策|贷款|住房_新浪新闻
  原标题:贫困户从不敢建房到积极建房  峨边发放住房建设分险基金担保贷款破难题
  8月30日,峨边彝族自治县沙坪镇六丰村一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杨宣有,从农业银行峨边支行领取贫困户住房建设分险基金担保贷款5万元后,松了一口气,“这下,年底之前动工建设新房有着落了。”
  杨宣有一家三代人,挤在两间土坯房里已有十多年。今年年初他得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搬迁的住房建设补助指标,按照乐山市“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对“三县一区”以及非民族地区易地搬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最高按不低于建房成本的80%给予补助。
  政府发了“红包”,但杨宣有一家的新房却迟迟没有动工。记者从峨边彝族自治县扶贫移民局了解到,今年,该县被纳入住房建设的贫困户共有300户,有近半贫困户还未动工建设。
  转变从8月开始。8月1日,峨边推行住房建设分险基金担保贷款,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有65户贫困户提交申请。目前,已拿到贷款的贫困户共计42户,贷款总金额126万元。
  建房补贴最高可达80%贫困户为何不愿建?
  “不是不愿意修新房。”杨宣有“吐露难处”:虽然政府给出了高额补贴“红包”,但须在动工后以及建房完成经政府验收后,才能分批次获得补助。要一下子凑齐几万现金来建房,对杨宣有一家来说并不是容易的事。
  此前,贫困户建房也可向银行申请扶贫小额信贷,但面临着抵押物、担保等门槛限制,“家中没有合适的抵押物和主要收入来源,满足不了贷款条件。”
  杨宣有说,自己的处境,几乎可以代表当地大多贫困户的现状。
  银行也有自己的顾虑。农业银行峨边支行副行长黄熙说,虽然地方政府会向银行提供贫困户的核定资格、发展需求等基本信息,但银行对资金用途监管、还款保障等仍有担忧。
  峨边彝族自治县扶贫移民局规划股股长泽斌谈到,一方面,政府提供了政策红利为贫困户解忧,另一方面,贫困户却因现实条件“卡壳”,无法享受实惠,即便有政策有资金,贫困户依然建不了房,眼看这惠民政策陷入了“僵局”。
  如何破局?如何激活扶贫政策、资金的效力?今年8月,峨边县政府决定利用金融创新作“媒”:峨边县扶贫移民局、县财政局、农行峨边支行达成三方合作,实施贫困户住房建设分险基金担保贷款。
  具体做法为,县财政局投入3442万元作为分险基金,为贫困户做担保,免去抵押物,贷款的利息也由县财政全额补贴。农行峨边支行为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户发放住房建设贷款,其中,易地搬迁可贷款5万元,新建住房可贷款4万元,住房改建可贷款1.5万元。
  用活扶贫资金 贫困户真正享受政策红利
  由政府为贫困户担保,免去抵押物,还全额贴补利息,贷款的手续和流程也进行了大幅简化——各方面的扶持鼓励,让贫困户从“不敢建房”到“主动建房”,激发贷款建房的积极性。
  杨宣有一家成为首批享受基金扶持的“幸运儿”。半个月前,在乡政府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杨宣有向县扶贫移民局提交了住房贷款业务的书面申请,县扶贫移民局进行了资格审查。
  泽斌介绍,经调查,贫困户符合贷款建房的资格后,由扶贫移民局为其填制申请推荐表,向银行进行推荐。贫困户携户口簿、身份证,前往银行申请贷款即可。
  如何保证资金、项目的安全、流畅运转?
  贷款发放后,县财政局、扶贫移民局担当“后备队”,每月到现场检查一次,在监管房屋建设进度、资金使用情况的同时,也跟进农户需求,为贫困户在住房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难题作“顾问”。贫困户建房完成后,相应的补贴资金将优先用于归还贷款。“这为银行增添了放贷的底气。”黄熙说。
  而对于风险控制来说,住房建设贷款中本金或利息逾期部分,在催收无效后,财政分险基金将承担70%,银行承担30%。“巧借金融为媒介,盘活了财政扶贫资金,也让贫困户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泽斌说。
  □本报记者 吴亚飞
  好政策要有好执行
  □栾静
  好政策并不等同于好效果。
  实际工作中,不乏一些被大家广泛称赞的好政策,却因缺乏操作性而搁浅,症结就在于执行力打了折扣。再好的政策,一旦遭遇“肠梗阻”,就会沦为摆设,达不到预期效果。
  好政策如何执行落实?峨边县政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本。给易地搬迁的贫困户建房补贴无疑是个好政策,但更值得点赞的是峨边县在执行中的配套举措。对于大多数贫困户来说,如果没有住房建设分险基金担保贷款,房子怕是难以建起来。利用金融创新作“媒”,峨边县政府既让政策落了地,还赢得了民心。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好政策必须有好执行才能有好效果。
  作为政策执行者,首先要积极宣传推广政策,群众越了解政策,执行起来就会越顺畅。其次,执行政策要有智慧,不能蛮干。要弄清楚政策执行中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开动脑筋想办法,排除影响政策执行的障碍,尤其是要有针对性地释疑解惑,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执行好政策。这样,才能使好政策真正在基层落地生根、惠民利民。
他问的实际上是我现在还相信什么。我当时没搂住,说了三点,其实,我当时想到了十点。
现在年轻人的权利意识、规则意识开始增强,这一代人变得具体了,了解自己了,知道疼自己了。
与当前中国最别扭的国家,一个是老对手日本,一个是新冤家韩国。钓鱼岛争端,前几天日本还不迭声地抗议再抗议;部署萨德系统,更让中韩关系立马由蜜月翻脸成了冷战。
今天的故事有两个主人公——甲处长和乙副处长,两人共事多年,行事风格不大相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年贫困户无息贷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