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进步最多的时候在泰国什么时候水果最多

安全检查中...
请打开浏览器的javascript,然后刷新浏览器
浏览器安全检查中...
还剩 5 秒&一个人的教育史(上)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正文
一个人的教育史(上)
作者:刘恩樵&&&&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
一个人的教育史
刘恩樵& 著
有一种思考,叫反省/刘恩樵
A、家在苏北潮河口――
家在潮河口
B、与儿妻的故事――
早餐的情趣
一家三口做游戏
由摔碗想到的
儿子是我的老师
儿子考上了灌中
想起了给儿子起名的事
又到高考时
儿在南京上大学
妻子两三事
C、给自己画几张像――
我有一个癖
我喜欢花钱
家的变迁史
我的Walkman
我还要努力吗?
我还能走多远
我的第42个生日
A、我的学历之路――
从小学到大学:进取与遗憾
B、光阴的故事――
流年碎影(一)
流年碎影(二)
童年的游戏
想起了“拿虱子”
C、没有围墙的大学――
回味读电大的日子
A、二十六年弹指间――
我这二十年
我来昆山已经六年了
B、事件印记――
大潮河边的情思
“罢课”的日子
“你做很失败”
电铃的故事
饮水桶破了以后
剪毛、卡努及其他
早会上说了几个细节
只要用心去感受
我的第一篇随笔
渴慕班主任
与 你 同 行
我要教境外的孩子
我该记住的四个词
都是从参加“第一线高研班”开始的
西南之行随感
为《耕耘集》而写
贵于行而敏于知
要做的事还很多
写在前面的话
C、给的信――
给吕明慧同学的一封信
我们一起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让我们跟着希望一起奔跑
给我的的一封信
D、与“第一线”有关――
阳光打在我们的脸上
狂疯?激情?理性?
京湘之旅散记
E、这几年,每年都盘点――
2002:我的春夏与秋冬
2003:简单的一年
2004:给生命有个一点点的交代
2005:我的十个关键词
2006:我的十件大事
?实践?提高/惠达康
新德育的有益探索/朱永新
A、我的语文故事――
我的语文故事
关于语文教学的又一次经历
提升思想,张扬个性
一次特殊的对话
让诗意在春光中飞翔
“你闻到了什么味道?”
小题大做 益处多多
语文课堂小艺拾掇
B、走在语文的路上---―
在浙江嘉兴南湖论剑活动上的一堂课例
在湖南岳阳《无名氏》的课堂教学设计
《黔之驴》教学提升设计
《水果》教学比较谈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比较谈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学设计例谈
《人生的另一种财富》两种教学设计比较谈
对一个课例的思考
磨课:衣带渐宽终不悔
让歌与诗在课堂里相映生辉
网络语文:语文教学视野中的新概念
改造单元教学:缘由、实践与思考
C、我的语文观――
对语文教学的一些想法
绿色语文:我们用自己的方式爱你
从理念到实践:“新课标”下的“新语文”构想
简约&& 得体&& 丰富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钱亚芳
不经意间的春风拂面/陶静娟
课堂因老刘而精彩/顾红梅
对& 话/刘海英
老刘印象/韩& 晨
A、我在网上初长成――
我与教育在线的情缘
我的博客经历
E时代,我怎么就赶不上你的趟
B、我给新教育写献词――
我们的记忆是绿色----写在2004年的岁尾
那么远,又这么近----新教育实验2007年元旦献词
C、都是夜里开的花――
把梦划向你的心海――“之友论坛”一月网事
没有什么可以打断我们前行-----之友论坛二月网事
穿行在缤纷的语词中――之友论坛三月网事
天亮说晚安----之友论坛四月网事
五月,其实并不宁静――之友论坛五月网事
斑竹大潮河
一个网友给我的短信
A、笔下的锦绣心情――
我家有只鸡
为了那个花蕾
聆乐与夜读
桥头上的风景
以新年的名义
B、平常的日子――
一个普通的早晨
记一次尴尬的事
一元钱的故事
在放假的日子里
逛街散想(十章)
说说“先锋霉素”
今天,与钱有关的事
都是“卡努”给的福
几块小补丁
C、一辈子不忘的事――
窗前明月光
关于秋的絮语
和歌曲有关的个人历史
我的被盗史
死神给我敲了警钟
A、三言两语说教育----―
“教育无痕”:教育的至高境界
是耶?非耶?
还谈“教育观念”
这才是真教育
教育,就这么简单
勿以进步的名义倒退
细节不可小觑
现在的孩子怎么啦?
共筑教育诚信
说说“集体备课”
质问“启东中学内部讲义”
平等和尊重:师爱的崇高境界
慎防“心罚”
做一个明师
能培养出方形苹果吗?
我的新德育实践的思路
常规与个性:在和谐共振中融合与渐进
这不是扣帽子是什么?
教育细节:你雕琢了吗?
B、教育以外有话说――
从“不闯斓啤彼灯?SPAN lang=EN-US&
究竟是信,还是不信
家书、短信及其他
C、读读与写写――
如此的纯粹&&& 如此的纯美
我能做些什么?
听他说过去的故事
还可以这样管的
A、某日――
戏说今日:日
流水一日:日
岁月屐痕:以5.20为例
B、某周――
日(星期一)至日(星期日)
C、某月――
日(星期一)至日(星期三)
后记(待写)
有一种思考,叫反省
&&& 在年龄进入44岁,教龄进入26年的时候,我忽然开始觉得要好好地思考一下自己所走过的路和所经历的这些年的岁月。这是一种反省,对己对他都有用的一种反省,尤其是对自己最有用。一来可以知道自己在这么多的岁月里究竟做了些什么又是怎么做的更是做得怎么样;二来可以给自己的生命有着一点点的交代,毕竟到这世间来过,毕竟在某一岗位上呆过,究竟生命的年轮上刻录了些什么,所有这些,都是需要给个交代的,否则是对不起上苍的。
&&& 基于这样的认识,于是,也就有了《一个人的教育史》。
&&& 刘良华博士在他的《教育自传》的前言里有这么几个观点,是我整理《一个人的教育史》的基调。他说了这么几句话,一是“从研究自己开始”,;二是“自传即自由”;三是“有一种自传,叫做教育忏悔”。我所整理的《一个人的教育史》,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教育史”,但它也基本反映了我的来龙去脉,有“史”的意义。而这种“史”的基本意义就是以“研究自己”为目标,总结自己教育经历的得与失,以“自由”为原则,选择写什么与怎么写,以“教育忏悔”为态度,真实地展示自己的心灵世界。
&&& 从我的个人教育史中,起码可以提炼出这么几个关键词来,就是“肤浅”“理想”“有恒”“浮躁”“趋新”。这似乎是一组充满矛盾的词语的组合,然而,我觉得,我就是这样的矛盾体。
&&& 为什么说我“肤浅”呢?可以有若干的理由,但最重要的理由就是读书少。在我的记忆里,我就没有读过几本书。影响最深的就是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读过一本叫做《剑》的小说,后来,也就是到了参加工作以后才读了可怜的几本早就不知道名字的书,更多的也就是断断续续地读过一些刊物上的文字,其他的什么四大名著,什么教育经典,什么流行文学,等等,都没有读过。作为一个,作为一个语文,每当想及这些,就觉得惭愧不已。我不够一个语文的资格。我接触过好多的优秀的语文,看到他们读书巨丰,侃侃道来,课堂上游刃有余,我就觉得自己渺小。到后来,自己也想好好地再想读上一些书,弥补弥补自己的缺陷,但是已经发现没有那个习惯与兴致了。回顾自己的经历,我感觉到,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在中小学阶段,我是多么遗憾自己错失了读书的好机会,也更遗憾自己没有遇上一位能够引导与鼓励我读书的老师,我的父母就更不可能这样做了。我总结过我的成长历程,我觉得,我虽然杂七杂八地读了一些东西,但是,我还是亏就亏在没有读过更多的书,自己的底子太薄,没有厚积,因而,尽管自己多少年的努力,总是在一种底层次上徘徊。
&&& 但是,我又是一个充满理想的人。我觉得我是这样的一个。记得,参加工作的第一年的春节,我从十几里外的家里到我所在的去贴对联,我在我所住的宿舍的门上贴了“教苑勤耕耘,讲坛绽奇葩”的对联。从那时起,我就有在教坛上绽放奇葩的愿望。到现在,我的妻子还常常拿我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来“笑话”我,那就是我在结婚后常说的一句话:“这辈子能做个优秀的就满足了。”应该说,做一个出色优秀的语文,这种理想与激情在我工作的二十多年里始终没有被丢弃掉,我一直在努力着,一年又一年,直到现在。在94年的时候,我还曾自撰一幅对联自勉:“学魏书生当面壁十年图破壁,师陶行知再耕耘卅载奉献。” 自1992年开始,我自费或公费参加过全国许多次教育教学研讨会议,在聆听专家们精彩报告的同时,我都会利用会议间歇的时间与他们交流,有机会就请他们签名题词。我得到过于漪、钱梦龙、魏书生、欧阳黛娜、贾志敏、苏永康、程翔、韩军、于永正、蔡林森、冯恩洪等许多大家的签名。我说,我也是追星族。是他们的精神与智慧激发了我的教育激情。记得,于漪老师给我的题词是:“追求卓越。”他们的话似灯塔一样,在前方指引着我前行。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以“追求卓越”的信念在努力着。我也常常想,作为像我这样的普通,如果不是心中久存的一种理想,那我不知是会是怎么的一个呢?
&&& 正因为我是一个有理想的,所以,我持之以恒地努力着,从开始参加工作的1981年一直到当下的2007年。这么多年来,我始终不放下自己的理想,总是把眼光放在远处,把梦想放在脚步上。我有一个自欣自慰的做法,从1993年开始,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写着我的教育随笔,从不放弃。迄如今,我已经写了200多万字的随笔,记录自己的教育思考与实践。这些文字,在别人看来,实在不算什么,但是,在我自己看来,它简直就是我的财富与珠宝。我也惊讶于自己怎么就没有没有中途而废,惊喜于自己怎么多年来始终如一的努力。我坚信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不管什么人,只要十年坚持不懈地去做某件事情,就一定会取得成功。有一次,我看到原江苏省教委副主任周德藩在给《洪宗礼语文教育论集》的题词中写道:“一个普通的,只要坚持边教学边研究边著述,终可成为教育家。”我笃信这样的话。所以,我以写教育随笔为一个总开关,以写促行,以写促思,以写促读。后来,大约在2002吧,我得知了朱永新教授的“成功保险”,就更加坚定了持之以恒的决心。时至今日,我仍然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坚持着写教育随笔,坚持着我的教育努力。
&&& “浮躁”是我这一生的大敌。按理说,只要有着教育的理想与激情,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即使小时候读书少些,也是完全可以弥补的。但是,正是我的骨子里的浮躁情态,使得我静不下心,沉不住气,不能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行,许多事浅尝辄止,许多事得陇望蜀,许多事为名利所累,许多事害怕吃苦,许多事缺乏韧劲,许多事不够自信……回顾这么多年走过的路,我觉得,我虽然有“理想”与“有恒”这两翼,但是“贫瘠”与“浮躁”却是我的两大绊脚石,使得我难以高飞。
&&& 我曾在许多文字里提到在我小时候老师对我的一个评价,那就是我很“伶俐”。确实如此,我也发觉我有“伶俐”的特点,我觉得我很容易接受新东西,更很乐意实践新理念,我感觉我的“趋新”意识很强。在我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总是有着许多创新之举或超前之为,但是,问题还是出在我的两大绊脚石上,是它们使我的优点不能得到彰显与发挥。
&&& “肤浅”“理想”“有恒”“浮躁”“趋新”交织在我的日日寻找的教育生活中,它们像几只暗手在操纵着我的个人教育史。
&&& 我现在之所以要回顾与总结这些,一来是为了自己。我自己所要走的路还较长着,我是不是还可以扬我之长补我之短呢?古人言,忘羊补牢,犹未晚矣。一来也是希望一些年轻的老师们能从我这过来之人的教训中得到一些启益,规划自己,少走弯路。
简 单 档 案
◇日出生在江苏灌南县九队乡八队村。
◇1972年9月就读于江苏灌南县九队乡八队小学。
◇1975年9月就读于江苏灌南县九队乡八队初中。
◇1979年9月就读于江苏灌南县九队中学
◇1981年7月毕业于江苏省淮安师范。
◇1985年5月毕业于江苏广播电视大学中文专业(专科半脱产)。
◇1998年7月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系(本科函授)。
◇1981年8月――2001年7月,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担任过班主任、教研组长、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
◇2001年8月――现在,在苏州昆山国际初中部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曾任德育主任、教科主任。现任国际部初中学务主任。
◇1989年5月,获《语文教学通讯》杂志社表彰的“全国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优秀研究员”称号。
◇1990年11月,获灌南县“德育工作者”称号。
◇1992年9月,获灌南县县政府表彰的“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1994年5月,获灌南县教育局表彰的“优秀青年”称号。
◇1997年8月,连云港市教委举行“十百千龙头工程”评选,获市“百名教学能手“称号。
◇1998年8月,获灌南县“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称号。
◇1998年11月被省委教工委、省教委联合表彰为“江苏省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
◇1997年8月,获灌南县初中青年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1997年10月,获连云港市中学青年语文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
◇1999年12也,被评为中学高级。
◇2004年被评为昆山市教学能手。
◇2005年第3期《教育飞船》(第一线中国专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行者”栏目刊登我的长文《我的精神扩张之旅》
◇2005年10月,担任《新教育通讯(电子版)》的副主编、执行主编。
◇2004年9月担任教育在线“之友论坛”斑竹;2005年3月,担任教育在线“新教育实验交流区论坛”斑竹。
◇2005年4月,担任第一线中国专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团队成员,担任第一线教育网“家园”斑竹。
◇日,教育在线网站在“新教育实验在线专访”栏目报道《新教育实验路上的樵夫》。
◇主持《初中生作文自改能力培养实践与研究》(1992年淮阴市级课题)课题研究。
◇主持《构建农村初中大语文教育模式》(1995年灌南县级课题)课题研究。
◇参与“九五”省级教育科研重点课题《中小心理教育模式》(1997年)实验。
◇参与《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1998年连云港市级课题)课题实验。
◇参与的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五”立项课题《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
策研究》课题实验(2003年)
◇参与的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五”立项课题《寄宿制自主
研究》,担任子课题《语文自主性研究》的实验。(2003年)
◇参与朱永新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新教育的理论
与实践推广研究》的实验(2003年至今)。
◇教育散文《大潮河边的情思》发表于2001年第9期《人民教育》。
◇《香樟书屋》发表于2004年7月江苏《成才导报》
◇《监考记》发表于2005年2月《中国报》
◇《关于应试教育的一些看法》发表于2004年10月《江苏教育》与《中国教育报》
◇《谈谈“集体备课” 》发表于日《中国报》。
◇《提升思想& 张扬个性》发表于2002年3B《江苏教育》。
◇《教育无痕:教育的至高境界》发表于2003年第7―8期《成长》杂志。
◇《走大语文之路》获中央教科所首届全国中小学、教研员“教研杯”教学论文评选二等奖(1996年9月)。
◇《生活语文:语文教育的新境界》获江苏省中小学教教研室中学语文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2001年5月)。
◇《实践性:洪氏教材的重要支点》获江苏省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2001年6月)
◇《试论语文教学的整体思想》在江苏省中学语文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1997年3月)。
◇《谈班集体内聚力的培养》发表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的《教育专题研究》(1995年第2期)。
◇《对大语文教育的几点认识》获中国教育学会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和《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编辑部联合举办的“当前语文教学突破性改革征文比赛”三等奖,并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6年第5期)
◇《班集体建设与教育现代化》在全国班主任与德育研讨会上交流(1996年11月南师大)
◇《语文活动:21世纪语文教育的重要课题》获连云港市第二届中小学青年“五四杯”论文竞赛二等奖。
◇《班级德育工作的“六性”和“六法”》入选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班主任与德育》一书(1996年11月)。
◇《关于改造薄弱的若干思考》发表于《连云港教育》1997年第3期。
◇《发展: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任务》获全国青语会首届年会论文评比三等奖(95年8月)。
◇《电化教学与素质教育简论》获淮阴市电教论文评比一等奖(1995年4月)。
◇《构建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参加省“九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中小学心理教育模式》研讨会交流(1998年3月)。
◇《农村初中心理教育的现状与对策》获江苏省心理学会98教育管理心理学术年会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1998年6月)
◇1995年获全国语言文字规范竞赛指导奖。
◇《衔接:中小学语文教育历久弥新的话题》获昆山市第七届“五四杯”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2001年12月)。
◇《开发校本德育& 走特色德育之路》在昆山市德育论坛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2003年2月)
◇《小题大做& 益处多多》在昆山市“我于素质教育”论文评选中获三等奖(2002年1月)。
◇《新标准下的语文教与学的策略》在昆山市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中获三等
奖(2002年7月)
◇《自主:语文方式的必然选择》在昆山市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2002年7月)。
◇《从理念到实践:新课标下的新语文构想》获2004年江苏省第五届“新世纪园丁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三等奖;
◇《小题大做,益处多多》获苏州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评比一等奖;
◇《构建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获第三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且发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第5期。
◇《岁月屐痕:以日为例》刊登在2005年10月的《明日教育论坛》上。
◇《家庭教育:擦亮孩子的人生》2005年10月获苏州市第三届德育论文评比二等奖
◇《磨课:语文教研的重要形式》刊登在2005年第11期《新风教育》
◇《&动物:牵挂你的人是我&课堂实录及点评》刊登在2006年第1期《新风教育》
◇《现代文阅读指津》,1996年3月南京大学出版社
◇《文言文纵横举要》,1993年4月出版社
◇《作文百技》,1991年3月中国卓越出版公司
◇《耕耘集?刘恩樵教育教学论文选》(自编),1997年11月
◇《杏坛散记?刘恩樵教育教学随笔集》(自编),2000年5月&&
◇《小窗自记?刘恩樵生活随笔集》(自编),2000年5月
◇《E网师话》(自编),2004年7月
◇《地球村叙事》(自编),2007年5月
◇《济南的冬天》教学,2001年4月年连云港市语文课堂观摩。
◇《窗》教学,2000年11月,灌南县初中语文研讨会观摩。
◇《动物;牵挂你的人是我》教学,2003年4月昆山市初中语文活动观摩。
◇《水果》教学,2006年3月昆山市语文交流研讨观摩。
◇《阅读歌词:让我去追,让我去飞》教学,2006年4月浙江嘉兴语文南湖论剑活动观摩。
◇《无名氏》教学,2006年7月在湖南岳阳全国专业发展研讨会上观摩。
◇在省外浙江、湖南、省内连云港、淮安等地多次做“新教育实验”的报告。
A、家在苏北潮河口――
家在潮河口
B、与儿妻的故事――
早餐的情趣
想起了给儿子起名的事
又到高考时
妻子两三事
C、给自己画几张像――
家的概念的变迁
我还能走多远
家在苏北潮河口
&&& 我的家在苏北潮河口。
&&& 潮河,又称灌河,是苏北沿海中北段的一条蜿蜒宽阔澎湃入海的大河。也许因为其河面宽阔,浊浪汹涌,人们常谓之为大潮河。
&&& 潮河的历史我知之甚少,据说,作为一条天然的潮汐河流,起码也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我曾经遐想过这条河流的形成。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家所居住的地方还属于黄海滩涂,芦苇满地,一片荒凉,。也许是西部一带常有暴雨连绵,雨水大量汇集奔涌东流,久而久之,雨水成流,由流成溪,由溪成河,河也由窄变宽,由浅而深,终成今日之大河。就是这条大河,滋生了两岸的人民,从此繁衍生息,人丁旺盛的。据我所推,潮河两岸的历史并不长。有人说,潮河两岸百姓乃是明代“洪武赶散”,大批江南一带的百姓徙迁到此,垦荒樵苇,渐而定居下来,子孙繁衍,屯田种植。与繁庶悠久的一些内地相比,潮河口着实是年轻而缺乏家当的
&&& 刚可记事的我所看到就是这样的一番景象,所有的人家紧紧挨着潮河边依河而居,掩映在一片芦柴荡中,坐在家里可看河上来往的船只,听船公的号声,距河百米之外则绝无房屋,尽是一片农田了。那时候,人们出远门走出自己的村庄全靠水陆,以船当车。所以,后人在叙写我们那块地方的历史的时候,都说潮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她用乳汁养育了一代代两岸的人民。
&&& 潮河是有些神秘的。小时候,我们听到很多有关潮河的传说,比如说,古代有个神仙叫王彦章,他得知苏北沿海一带没有河流,水荒频发,虫蛇肆虐,年无收成,于是这位身高丈余,头大甚斗,掌阔如扇,臂壮腰圆,足力千钧的大仙效大禹疏导九河之法,开凿河道,导水入海,为民造福。还有就是我们小时候亲见的大鱼过境拜龙王的场景。每到夏秋之时,偶有大鱼集群随涨潮之水顺流而上,几米长的算是小的,它们在水面上戏游,据说大的都在水下,长大数十米,偶尔露出水面,翘头喷水,水柱高涌,蔚为壮观。潮河两岸,站满黑压压的人群,争相观看。据说,大鱼是要到潮河上游一座龙王庙前去跪拜龙王的。正因为潮河的神秘,小时候的我们对它是有着几分敬畏的。
&&& 说潮河给了两岸人民的乳汁是非常恰当的。记得小时候,每家每户吃水都是从潮河里挑回来的。水虽然很混,但是很甜,水倒在大缸里,用一种叫矾的东西在水里打打,渐渐地水就清澈了。人民离不开潮河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每到干旱时节,人们都会用潮河水来灌溉农田,水涝时,人们又会把水排到潮河里去。还有就是水路给人们带来了与外面的时间交流的通道,潮河里的鱼虾也十分丰富,给两岸人民带来了丰美的水产。
&&& 对于我们孩子来说,最主要的潮河给我们带来乐趣。小时候,潮河边的人家好多人家都有船,我们家里也有船。有一次,父亲外出有事,是用自家的船出去的。我也跟着父亲去了。那天的天气不错,父亲就把掌舵的权利交给了我,他在做些别的事情。我坐在船尾,把持着船舵,俨然是个船老大,我会根据风向与水流推舵搂舵,收帆放蓬。大海航行靠舵手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所以,我后来高考时第一志愿填的就是南通航运,可是结果名落孙山,后悔了好久。要说潮河给我们带来的乐趣,还是小时候每到夏天下午放学以后,我们到河边玩耍的乐趣。那时候,我们一群天真烂漫小伙伴常常在河滩上捉蟹、戏水、晃“香油”、钻芦荡,我们常常是脱得一丝不挂甚至把全身用淤泥泥上一层从头到脚只看到两只眼睛骨碌骨碌的。一个蒙子下去好久不起来,吓得岸上看热闹的大人们一阵好紧张。我们端午节到河边的柴荡里打柴叶包粽子,秋天钻进柴荡里去捉鸟,冬天把大人砍掉柴以后剩下的柴根一把火烧得火光冲天,烟雾笼罩着村庄。
&&& 小时候的记忆大多是关于大潮河的记忆。大潮河给了我的不仅是儿时的乐趣,更是一种野性与灵气。所以,多少年以后,当我离开了家乡到外地求职,每当与孩童时的小伙伴谈起过去的事,自然的话题就伸到了大潮河上,有时在电话里一说就是半个或一个小时。因此,后来当我学会了使用网络论坛,要想取个名字作为网名时,我想来想去,最终还是用了“大潮河”三个字,因为,从小喝着大潮河水长大的我已经无法拒绝它的存在了。
&&& 我的家在苏北潮河口,那里是我儿时的天堂。
&&& 在我的记忆里,与我有着血缘关系且相处较多的长辈就是舅爹、舅奶,爹爹、奶奶、父亲、母亲六个人。
&&& 在我四十几年的生命里,这六个人在我的人生的不同的时期给了我不同的影响。如今,这六位长辈中只有父亲健康在世,别的已经仙逝人间了。我很想念他们,许多事情常常不自觉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 我的爹爹的名字叫刘福堂。
&&& 我的爹爹离世最早,大约是在我12岁的时候死的。说实在的,我对爹爹的影响不是很多,留下的影响就是几件事。一是他有一次带我到大潮河里去洗澡。那是一个夏日的晌午,天气很闷热,阳光但是很明媚。爹爹干活回来要到河里去洗澡,我也缠着他带我一起去。他答应了。那天的晌午时分正是涨潮的时候,河里的水涨得很高。我在一片芦苇的遮掩下脱光了衣服,但是,爹爹的斗篷没有取下来。那时,我很小,还不会凫水,我试探着不敢小水,勉强下水了也不敢往深的地方去,两手紧紧的抓着爹爹的手。他鼓励我不怕,并且用两手在水下托举着我,让我学着凫水。青青的芦苇摇曳,浊浊的河水回旋,亮亮的太阳高照,我看到爹爹一脸笑意,我也特别开心。我还看到爹爹夏天常常光着臂膀劳动而被晒得黑黑的肌肤。这是爹爹给我留下最最美好的记忆。再后来,我的记忆里就是爹爹生病的样子了。有一次,影响深的是哥哥背着生病的爹爹的而爹爹是一脸的憔悴了。那时候,我们家住得离大潮河边很紧很紧,我常听奶奶说,生病的爹爹睡在家里,透过家门,看到河面上来往的船只,就可以判断外面的风向及风力的大小,更能知道只是谁家的船,因为,爹爹也是弄船出身。再后来,印象中就是爹爹去世举家伤悲的场面了。我也很伤心,小小年纪的我只是想着以后再没有人带我到潮河里洗澡了。
&&& 奶奶是在爹爹去世10年后去世的。奶奶去世时我已经22岁了。奶奶的名字叫刘杭氏。小时候,大约是三年级吧,记得有一次中午放学回家,我的肚子很饿很饿,刚回到家,我就看到奶奶正在灶后烧火做饭,好象是刚刚生火的样子,我饿得只摇奶奶的肩膀哭着朝她要饭吃,奶奶好象生气了,她朝着我说,饭不是正在弄吗,要不,你吃我的肉吧?我不敢哭了。于是,她站起来,走到一个悬挂着的篮子里取出一块饼来,分了一半给我,我这才笑着脸出去玩了。还有就是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奶奶都要烧纸给爹爹,她每次都要我磕头,她说,磕头好,将来有发达,可以考大学。我感觉,奶奶一直对我非常好。她总是说小四(我排行老四)将来一定有发达。我对奶奶也挺孝顺的,每顿饭,我只给奶奶盛饭与拿筷子。我后来考上了师范,她逢人就说,小四考上大学了,他爸爸辛苦了一辈子也没有他儿子这样子。后来,我师范毕业了,分配在家乡的乡中心小学。那时,奶奶最关心的就是我能找个好的媳妇。只可惜,还没有等到我结婚,她老人家就离世了。
&&& 舅爹舅奶很大寿,舅奶85岁,舅爹92岁。我小时候,如许多孩子一样,一直喜欢到舅奶家去。她家离我家很近,属于邻村。我记得舅奶家只有两间草房子,外面一间有锅有桌子有一口水缸和一个竹子做的碗橱,里面一间放着两张床,朝南的一面墙上开着一个脸盆大小的窗口,窗子下有一个小柜子。在里面这间屋子里一直悬挂着一个小篮子。在我的记忆里,舅奶家外屋的竹子碗橱与里屋里悬挂着的篮子就是神奇的宝物,里面总是有着许多许多好吃的东西。我经常到她家里去吃东西。我一到她家,她一定会拿出最好吃的东西给我吃。舅爹与我的奶奶是亲兄妹。舅奶与舅爹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我的父亲与母亲是表姊妹。这在过去叫做亲上加亲。那时,舅爹舅奶基本上每天都要到我家来看看,帮助母亲做点事情什么的,但他们很少在我家吃午饭。后来,我在外地工作了,很少回家。但是,每次回家都要到舅爹舅奶家去看看。坐在她家里很矮小的凳子上,觉得时光一下子就回到了从前。而每次到他们家里,我们就会自然地说起我小时候我小时候是怎么不离他家专门要吃的。因为后来我离开了家到苏南工作了,所以,舅爹舅奶去世时我都没有能够回老家为他们老人家送葬,觉得心中总有一些愧疚的感觉。
&&& 母亲在前年的中秋节去世了,我常常想念她。母亲不识字。年轻时学过裁缝。后来也没有靠裁缝吃饭,只是会用这样的手艺为我们兄弟姊妹做做衣服。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的我与母亲一起在深秋的夜里用碎碗的瓷片刮山芋皮,她把山芋丫出来第二天早上抬出去凉在绳子上晒干。母亲的性格很温顺。记忆中没有她吵打我的事情。从农村实行家庭年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母亲的事情就多了,可以说是整日劳碌着。那时,父亲常年在外,家里主要靠母亲打点着家里家外的一切。晚年,她多病缠身。我在县城住的时候,她与父亲去过几次,后来我离开了家乡到外地工作,偶尔回家,心里觉得特亲的就是母亲。其实在我的记忆里关于她的事情并不多。母亲病逝的时候,我急忙从昆山赶回家,可是还是没有能够看上母亲一眼,听说,她在弥留之际一直念叨着我的。想到这些,我的心里十分难过。
&&& 父亲现在是我的六个长辈中唯一健在的一位了。现已七十多岁。老人一辈子在船上度过。在年轻时,他是出海捕鱼的鱼船的船老大,因为这个,我们小时候吃了很多海产品。除了这些以外,小时候的我还有两个特别清晰的记忆。一个是有一年快过年的时候,父亲还没有回来,我们兄弟几个都在念叨着父亲什么时候回来,母亲说快了,也许马上就能到家,就在这时,正好父亲回来了。他带回了大苹果,很红很香。就是那种苹果的味道几十年来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后来我吃过很多种苹果,但是,只有那种苹果的味道我印象最深,只要遇上那种苹果,我一定马上就能回忆起那个遥远的晚上的温馨与幸福。再一次就是有一年夏天,父亲在家休息,我向他要学费。那天下着些雨,中午他在睡午觉,我小心翼翼地来到他的床边向他要钱交学费,他没有急忙给我,而是叫我读一段书给他听听,听后觉得满意了他才给我学费。这件事我印象很深。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父亲多在外面。后来,他在我们乡的供销社里负责驾驶从县城到乡里的运输船。那种船,声音很大,来来往往的从我们家门前的大潮河上经过,我们一听都能大致听出这是父亲开的船。母亲听得就更清楚了。她常常跟我们说,你大(我们那里管父亲叫“大大”)的船有去灌南了,或者说,从灌南回来了。父亲一辈子喜欢在外面跑。母亲生病的前后几年,父亲走得少,母亲去世以后,他就又常常在外,在家总是呆不住。在这一点上,妻子总说我的性格像父亲。现在我们住在昆山,偶尔叫他来我们这里走走看看,但他总是不大习惯这里,没有熟人,无人说话,语言又不是太通畅,过几日就待不住要回家。每次他从家里过来,或是托别人,从要给我带来些我最小时候最喜欢吃的一些东西,什么玉米面呀,黄豆呀,甚至是山芋等等。我也只是过一段时间寄些钱回家或者打个电话。现在,我对家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就是我的父亲。
&&&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我的这个家族,其实是极其普通的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在我的记忆里,只有父辈和祖辈两代,我从未听说过的爹爹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做些什么。我想,我的这些祖辈们给了我什么呢?一没财富,二没思想,有的就是老实本分勤劳善良的品质。我就是在这样的家庭背景里长大的。我们没有任何怨恨他们的理由,相反,我们还是要感谢他们给了我的生命与活下来的可能。现在,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越发知道他们的不易,因而,也更加知道我应该怎么来孝顺仍然健在的父亲。
我教儿子学写字
&&& 暑假中,儿子整天以玩乐为主,似乎忘记了课本。我怕他忘了以往所“”的生字。我就要求他把生字写一写。想不到,连续说了好几次,他都轻描淡写地回答一句:“我不写”。
&&& 这怎么行呢,我思量,来硬的吧,不好,我最后对了。软的吧,这不,说了若干次,他就是那句话。怎么办?我想了一个办法:何不来个因材施教,根据儿童特点,寓教于游戏之中吧!
&&& 午觉醒来,我说:“儿子,我们做个游戏怎么样?这下可乐坏了两眼惺忪的儿子,顿时,精神抖擞。这个游戏叫“盲目认字”。儿子感到很奇怪,盲人怎么能识字?就在儿子产生了强奇心的氛围中,开始了游戏。
&&& 我叫儿子拿出小学第四册语文课本,我闭着眼睛,趴在床上,要他把生字表上的字,自认为最难的、容易错的、不好认的写在我背上,让我来猜是什么字。有时,为了增加他的印象,我故意装着猜不出,让他再写一遍。我还倒过来,让他学我的样子,由我在他背上写字,每猜出一个字,他都很高兴。
&&& 就这样,在欢乐的笑声中,生字表的生字基本写了一遍,得到了巩固。不知不觉中,儿子上了我的“当”,不知不觉中把生字认认真真地了一遍。
&&& 变无聊为有趣,变被动为主动。难得的教子一得。
早餐的情趣
&&& 今天又是一个艳阳天,当儿子揉揉惺松的眼从床上跳起来时,丽日早照到他的屁股上了。一阵吵吵嚷嚷撕撕打打哭哭笑笑之后,简单匆忙而有情趣的早餐开始了。
&&& 这是典型的农家饭,玉米面稀粥加上黄豆煮小鱼,还有妻子的新作――油炸糕片。这可是别出心裁的制作,一夜的构思。失去了过年的青睐,使人望而生腻的大糕,经过精心的制作,变得薄脆香甜,杏黄犹如小花,满满的一盘确似花儿一簇。好平常好新鲜的早餐,就像岁岁花相似,年年人不同的岁月,就像每天都是新的太阳。
&&& 桌上话最多的的还是儿子,什么一代皇帝冰淇棱很贵天究竟有多大昨晚日记没写今天中午谁去接蚂蚁吃大蟒……够烦人了。我可是不动声色,只顾埋头吃我的饭。我知道,吃饭时不宜多说话,而且我更知道,连饭都堵不住儿子的嘴,我禁止也只是白白地多说几句话。只是妻不厌其烦地“嗯嗯”着,一边向儿子碗里夹那硕大鲜美的豆粒,同时也在推销自己的“作品”。
&&& 还是儿子头脑灵光,竟从自己的碗里看到了太阳,一下子惊喜起来。原来,那不过是他妈妈在他的碗的四周均匀地放着些生姜条,那是光芒四射的太阳,我也忍俊不禁,自然为儿子这一生动的想象折服,我还为这起了个名字“天狗吞日”。我的兴趣和灵感亦涌了上来,随便地在儿子碗里放入几粒豆子,我说:“这是‘湖光山色’”。儿子一口把几个豆粒子一吮而尽,我高兴极了,击桌有声,脱口而出:“好一个‘气吞山河’”。儿子笑了,我更笑了,笑声漫过窗棂,流到屋外,融进了阳光。
&&& 儿子动脑筋了,一声不吭,一会儿,他夹了几粒豆子放在碗里,顿时,一个娃娃脸跃于眼前,好像好像呀!最后,他取了一个油炸糕片放在碗沿上,哇!一个好得体的蝴蝶结,一个好漂亮的小女娃。这下,儿子还真不忍心毁了这秀丽端庄的面容。端来详去,炫来耀去,夸来奖去,最后还是妻主意高,消化了这个难题。
&&& 太阳已透过窗棂,照到桌面上,映着我们的脸,生活里充满了阳光。
山芋干?苹果?历史
&&& 早晨刚起床,妻问:“今早吃什么饭?”我煞费心思,忽然想起人家送来的山芋干,于是脱口回答:“就吃山芋干粥吧!”妻答应了。
&&& 为什么要吃山芋干粥?我也搞不清,或许是对送山芋人干人的尊重,或许是我小时候就吃惯了这东西,或许是想让年幼小儿感受一下过去人的生活。
&&& 吃早饭了,我吃了两大碗。可不知怎的,总没有过去那种兴趣,那么津津有味,觉得很平常,甚而至于,觉得不好吃,想放下。小儿也无所谓,一边吃着,一边撂着。三口一桌,你望我,我望胸,笑了。
&&& 我和妻谈起过去响山芋干弱的情景。那时,吃了一碗还要一碗,不吃饱不丢手。上学了,还要往书包里揣几根山芋;放学了,先吃几根山芋干再去玩。父辈们还大动脑筋,把山芋干加工成面粉,做饼、做汤圆、做干饭,还把山芋干烧着吃、蒸着吃。那时,山芋干真神了,对于小孩来讲就是水果,对于大人来讲就是酒菜。
&&& 我们认真地讨讨着这个问题,终于发现,这就叫历史,这就叫时过境迁。如今山芋干在我的头脑里已成为历史材料,进了头脑的档案馆。
&&& 然而,我思虑再三,还是给小儿认真讲述那山芋干的时代,讲述我山芋干的童年,以及山芋干的神奇。我想能使他在吃苹果时能感受到山芋干味。
&&& 于是,我又盛了一碗山芋干粥。
&&& 儿子下午是骑自行车上学的,因而,整个下午我的心里都有点不安。我们的早已放学了,我的这种不定的心情就更强烈了。
&&& 太阳快要落山了,我和妻一次又一次地跑到校门外的小桥上,极目西眺,辨认每一个由西向东的骑车人,从模糊到清楚,从远处到近处最后从我们的面前骑过。
&&& 太阳已经落山了,晚霞映红了西天。
&&& 我实在等不急了,干脆徒步去接,为的是遇到他时能帮他一阵子,减少他的疲劳,于是,我随着往西的瘳瘳行人向前走去。
&&& 夜幕开始降临,仰望天空,已经偶尔能看到几颗星星在眨呀眨的。
&&& 我一边走一边望着从西往东的每一行人,一个一个地辨认着:“这是人大人,不是小孩,这个不是;这是新东小学的,不是我儿子。”就这样,边走边望,心中不想别的,嘴里默念着:“怎么还不回来?也应该回来了!”
&&& 夜色渐浓,天上的星斗也多了,对面驶来的汽车的车灯一阵阵刺得我眼痛,辩认路上的行人已经很困难了。就这样,从我已经走出了三里路到了郑于大桥,仍然不见儿子的影子,大路上模样的骑车人已经少了。我焦急万分,站在郑于大桥上徘徊。心想:是我没注意让他穿过去了呢,还是没回来呢?我在埋怨这个,埋怨班上的老师,埋怨自己家离太远,我更担心天黑路远汽车多世道乱……我一个人在郑于大桥上来回踱步,时而望望星星越来越多的天空、时而辨认着路上的行人、时而尽力地借助往西的车灯望运河,目光想穿透漆黑的夜空。我心想:在路上的行人看来,桥上站着一个痴子,是的,那时,我真有点儿痴,就这样痴痴地等着儿子。
&&& 天色完全暗下来了,路上的行人匆匆地飞奔,有灯没灯的汽车三轮车一辆接一辆从我身边飞奔而过。忽然,借助从东而来又奔驰往西的汽车的车灯光,我见到西边在众多大人模样的骑车人当中,有一个小小的团团的慢慢的一摆一摆的骑车的小孩模样,我的心一阵激动,那就是儿子,低能能不知自己儿子骑车的特征吗?于是,我赶紧跑步上去,果然,那是儿子。他见到我,没说什么话,从车上下来。我看着他满脸的疲惫,一阵心酸,把他抱上来,带着他慢慢地骑着车回家。
&&& 这时,悬了一整个下午的心终于有了着落。
&&& 类似的焦急、埋怨和无奈又何仅如此?
一家三口做游戏
&&& 初夏的傍晚,当然是风凉水便,惬意怡人。晚饭后,妻提议出去走走,儿也很赞同,可我不太想运河,因为似乎有点疲惫。然一时无法说服他们。怎么办?我知道,这时儿子说话厚最管用,我得智取,把儿子当作突破口。于是我想了一个主意:“我们围着桌子来做个游戏怎么样?”我知道儿子最喜欢做游戏。一语刚出,儿子顿时改变了主意,站到了我的这一边。妻也只好少数服从多数。
&&& 于是我们做起了“笑不笑由你”的游戏。
&&& 我撕了许多纸条子,要求三个人分别在条子上写上“人名、地名、干什么”,且轮流挨着写,然后拼成一句话。游戏就这样开始了。
&&& 稀奇荒唐的事出现了,怎能不笑。你听:李叔叔在电杆上拉屎;王兵在锅膛时结婚;马阿姨在大海里生孩子;爸爸在厕所里哭;王老师在马桶里踢足球;徐大哥在老鼠洞里开飞机……儿子笑得捂着肚子直喊疼,我看他们笑得这副惨样更觉得可笑。
&&& 每三张纸条放在一块,就是一个奇妙的想象,就是一阵疯笑。
&&& 夜幕降临了,我们进了屋,儿子还缠住我不放,还要我和他再来最后一个。
由摔碗想到的
&&& 我自我感觉,我生平第一次发了大这么大的脾气,把自己手中的两只碗摔了粉碎。
&&& 话得从头说起。
&&& 今天是星期日,妻一清早就去连云港参加,我要去灌中听蔡林森校长的报告,于是匆匆的吃了些饭,关照乐乐一些事,就去灌中了。中午十一点半才回来。我急急忙忙地做中饭,下午一点钟要再去灌中听课,两点钟要运河参加县局九七年度干部考评会,因此我很急,做中饭时我就不住地问乐乐:上午在家做了什么事,他的回答简单:看电视,玩学具。我也看到,桌子上零乱地摆着许多学具。中午饭好了,我叫乐乐把痰盂倒掉。可是,光乐却一门心思地收拾着他的学具,我开始心平气和地说了多少遍:“乐乐,把痰盂倒掉!”可他总是那句话:“等等,等我收拾好再说”,我心里的气越来越大,上午半天没做作业,我的时间可又这么紧,再加上我的话这么不管用。其实,他完全可以先去把痰盂倒了,再加来收拾也不迟,然后他就是拖拉,就是不听我的话。我气越来越大,现在回想当时的情景,真是怒发冲冠,一方面理智地提醒自己,要冷静,因此,按捺住自己感情的冲动,好言地对乐乐说:“你先把痰盂倒了,然后再拾掇不迟。”我反复地说着这句话,可是非曲直他就是无所谓,总是那句话:“来得及,等我收拾好再去”,矛盾越来越尖锐,究竟谁输给谁,谁战胜谁,谁屈服谁的问题越来越不可回避,终于,我摔碗了,手里准备盛饭的两只碗被我举得高高的,然后重重的摔在地上,“哗”的一声碗的碎片溅了满天,我开始逼着他去做命令他做的事,乐乐哭了,我声色俱厉,命令他非把痰盂倒了。冲突结束了。下面的事我就是对他不闻不问,随他干什么,我只做我的事,吃饭、写东西、去灌中、去。
&&& 类似的事还有一次,那是在几个月前,我和乐乐睡午觉刚醒,他说:“我要带快餐面去”,我说不可以。可他对我的话并不在乎,依然到箱子里去拿快乐餐面。我不让他拿,他就是不听,矛盾就此激化了;一个偏要拿,一个偏不给,他朝前冲,我向后拽,三番五次,五次三番以后,我终于猛一用力,将他拖了回来,甩在地上。
&&& 我和儿子的这两次冲突,使我想了很多:
&&& 第一,这个冲突该不该发生,是谁的错?
&&& 第二,从这两次冲突来看,儿子有什么性格?
&&& 第三,以后类似这样的事该不该发生?
&&& 第四,如何避免类似的冲突?
&&& 第五,这两次矛盾冲突,都是我以武力的方式战胜了他,他服从了我。但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呢?现在是十二岁,待以后再大一些,他还能服从我吗?我还能用这种方法来使他服从我吗?
&&& 第六,我觉得,这样的冲突,在他和他的妈妈之间并没有出现过,这是为什么呢?
&&& 第七,儿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格?
&&& 第八,这两次冲突,给我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什么启发?
&&& 第九,作为我个人来说,我崇拜周弘,但我的做法和周弘的做法有什么异同?
&&& 第十,我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是否一致?
&&& 第十一,我是否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呢?
&&& 第十二,我的心态该如何调整呢?
儿子是我的老师
&&&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此语不假,我的儿子就是我的老师。
&&& 近日中央电视台播放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可我在以前学的一点历史现在在脑子里已荡然无存,对雍正的情况已一无所知。说起来令人笑话,我虽是个本科毕业的人,可对许多知之甚少。历史地理、风俗民情、军事体坛,好多东西都不知道。比如说对历史上的雍正吧!我就三番五次地向儿子问这问那,他都一一讲给我听。再说世界地理呢,什么乌拉圭、墨西哥、地中海、尼罗河等等,我都说不出个一二三来,而儿子能清楚地告诉我。有时,我简直不得不佩服他的“博学广阔”,同时也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而惭愧。有时看着他滔滔不绝地给我讲这讲那,我静静地听着,一方面觉得收获不少,另一方面心里又好笑:怎么老子不如儿子?
&&& 是呀,我总算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这话说得多好呀!
&&& 面对着一天天成长起来的儿子,我真是“青出蓝而胜于蓝”的喜悦,一方面悔恨自己少年时所学东西太少,“书到用时方恨少”吗!另一方面又慨叹今天的教育今天的社会比我们小时候强多了。
&&& 儿子做老子的老师,好哇!
儿子考上了灌中
&&& 这几天不能不说是吉星高照:灌中初一录取榜上显赫地写着“1219,刘畅”。我们一家高兴,亲戚们、朋友们都高兴。确实,刘畅能考上灌中初中部也实在不容易,实小七个班招52名,竞争太激烈啦,我们捏着一把汗呀,心都悬到喉咙口了,一旦榜上有名,能不高兴吗?况且,刘畅考的还是正取生,否则,要是什么民助班的话还要交4800元,我哪这么多钱哟!有不少人开玩笑地对我说,刘畅为我挣了4800元钱。考上之前,我说,如果考正取生,一定拿省下的钱去旅游一次,可真的考上了,又舍不得去旅游了。
&&& 刘畅能上灌中的初中部,对他本人来说,是成长之路上走出的第一步。而对我来说,是我人到中年后一件很大的顺心事。
&&& 刘畅上灌中确实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如何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用之人,这还需要努力。
想起了给儿子起名的事
&&& 忽然想了给儿子起名的事儿。
&&& 八六年初,我们结婚。十月十八日这是个难忘的日子,就在这一日的凌晨吧,一声啼哭,震撼我的心。从心,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我为人父的历史揭开了第一天,喜悦装满心窝,笑意写在脸上。从此,恬静的生活添了些温馨,幸福的乐曲又产增了新的音符,美妙的图画多了绚丽的一笔。多彩的岁月又有了更多的情趣,也多了几份忙碌和艰辛。
&&& 其时,我们给儿子构想了美丽灿烂的前景,梦中塞满了美丽的幻想,脸上刻上了神奇的向往。
&&& 想当初,给儿子起名的还颇费脑筋。儿子业已降世,总得有个名儿唤唤,也得有名儿证明其存在吧,于是便方方面面、远远近近、左左右右地想,希望有个大方、动听、含蓄、有韵的名字。有的说,父亲给儿子起什么名,这时包含着其父的文学修养、希冀向往等等。我想也是如此,我不喜欢什么狗呀、花呀、龙呀、才呀,那样太俗气;也不喜欢什么鑫呀、斌呀、那样太晦涩。我想给儿子起个寓意学深刻而明白响亮的名字。为此,我还真的思忖了好几天。也许是灵感吧,思维的火花终于迸发了出来,叫“刘畅”岂不合适?我慨叹,真是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呀。我把这个名字告诉给妻,征求她的意见,她欣然同意了。她还给儿子起了个乳名曰:乐乐。看来,那时,她也在为儿子的名字反反复复地想过。
&&& 取名“刘畅”,其意有三:一是她妈生他时,医生说是顺产,在儿子人生的起点,就是那么顺利。二是希望他人生之路四通畅达。三是“畅”“唱”谐音,寓意唱对人生,乐观豁达,亦可谓是雅俗兼备了。
&&& 如今,畅儿已过垂髫之年,上学念书也算自如,同时,活泼好动,自由自在。真是初验此名。
&&& 近日,偶翻《新华日报》,读《名人与家教》一文不觉赧然。
&&& 此文中写了林伯渠的“名教”,使我触动很大。1945年林伯渠6岁的儿子上学读书,林伯渠为其起名曰:“用三”。何意?即“三用”:用脑子思考总是用手造机器,用足踏实地。可见用心何等良苦。林伯渠的“三用”可堪称一绝,在教子篇上写了一节充实的内容。
&&& 细想畅儿的名字,我如今方才觉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人生之途,哪能一帆风顺,四通畅达,有的是荆棘,有的是挫折,有的是险阻,怎能尽是顺境欢欣呢?我很遗憾起初的思考太简单,为儿子设想的路太平坦,其实,我现在就看得出,儿子的性格并非是那样地尽如人意,依此下来,不知将来如何?
&&& 希望是好的,更要认识到道路的艰难。愿畅儿的人生之路畅通,更愿畅儿能克服人生之路上的艰难和险阻、荆棘和挫折,乐观向前。
又到高考时
&&& 时间是一列永不停息的快车,它驮负的一年一度的高考又翩然而至了。
&&& 据媒体报道,2003年的高考是非常高考,原因有三,一是那亘古不变的高考时间变了;二是全国参加高考的人数出现了历史新高;三是如火疫情刚刚才有点缓解,人们依然提心掉胆。然而,对于我来说,今年的高考更属非常中的非常:儿子今年要参加高考了。
&&& 关于高考,多少年来自己似乎并不关心,因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嘛。但是,2003年的高考我真的不能再不关心了,养兵12年,就看这一朝了。儿子12年来寒窗之苦,尽管说这不全是为了应试,但也不能不说是重要的目标之一。现在的谁不希望挤过独木桥,进入一个自认为广阔的天地呢?
&&& 就要高考了,望着台灯包裹中的儿子,我也真是感慨万千呀,从一个呀呀学语的蒙童成长为如今一个整日日理万“卷”,伏案苦读的孩子,这里包含着多少酸辛呀。儿子的不错,成绩也还行,按理说,我们应该十分满意,但是,我们似乎总是心比天高,总希望他整日埋头地学呀学呀,可是,这个孩子,进入高中以后,并没有表现出我们想象中的那种勤奋来,这使我们大为不满。在我们看来,自己很好,如能再加上勤奋,这不就如虎添翼了吗?我们的心中多么希望儿子能成为北大或清华的学子。为这事,他和他的妈妈没少较过劲,我也曾多少次地无奈过,然而,他多数情况是我行我素。没办法,现在的孩子究竟怎么啦,我真的搞不清。眼看明天就是6月7日,唯一让我们欣慰的是,他的状况还可以,没有我们心中的最好,但他一定会有事实的更好。这一点,我没担心过,不就是我们心里总会害上什么清华、北大的病吗?事已至此,也不想那个心思了,一切就由天意来安排吧。
&&& 儿子的高考,使我想起了23年前自己高考的事。
&&& 近来,家里不住地打电话来,说母亲的状况很不好。前些日子,我也专程回老家去看望了母亲。她老人家病了好久了,近日更为不佳。今早,我打电话回家,家人说,就在昨天,又好多了,不必担心。我想,这真是上帝的旨意,老人家要亲耳听到孙子高考的好消息了。父亲说,孙子要高考了,叫我就照看好孩子吧,家里有哥哥在呢,没事的。他还说,我母亲告诉他,她夜里还做了一个梦,说我带着儿子回家了,还给邻居发糖了。她说,她的孙子一定考上大学了。我鼻子直发酸,这使我一下子想到了我23年前参加高考的情景。
&&& 这是一帧永远珍藏在我心灵底层的图画。关于我参加高考的情景,别的已什么也想不起来了,惟独这个情景还历历在心,成为我心中永恒的风景。
&&& 我们那时候参加考试要到十多里外的另一个乡镇去考,所以,为了防止迟到,每天要起得很早。那天早上,母亲把我叫醒时,天还一点亮的意思都没有。母亲早就把饭给做好了,我起来时,一眼就看到门前的晒谷场上放好了一个长凳子,一大碗米饭早就盛好放着了凳子上,旁边是炖的一碗鸡蛋。这应该是那个时候最好的饭食了。记得那时天还没亮,刚下过雨,微风习习,空气特别清新,天上挂着一弯晓月,稀疏的星星缀在天幕,远处蛙声不断。我吃着饭,母亲就坐在我的身边,她边看我吃饭边跟我说,要好好地考,农村人考上大学就好了,我们家祖上没有什么读书人,要我争气。事隔23年,那景那话那情仿佛就在昨天。
&&& 一晃,23年过去了,那年,我17岁。儿子今年也是17岁。我的母亲,我儿子的奶奶今年已72岁了。母亲,您那时培养了我,如今您的孙子又参加高考了,我们的家族又要多一个读书人了。母亲,您的孙子他不会让您失望的,再过几天,他一定带着喜讯去看您。您多保重,母亲!
&&& 儿子,你此时已经睡熟了吧。你已经累了,睡吧,孩子!明天你要轻装上阵呢。
儿子在南京读大学
&&& 去南京看看儿子是前几天就确定的事情。为什么要去看看儿子呢?原因很多,比如我们心里有个基本的打算,就是每年要去看他一次,比如他们这个学期刚搬到江宁新的校区,比如12月8日是他的生日,比如近来我们正在关心他找工作的事情,等等。当然,这些事情当中,12月8日是他的生日应该是这诸多原因里的主要原因。儿子这几年在大学里的生日我们是四年去了三次。第一年是他刚入学,不久就是他的生日,所以这次他的生日我们就没有去,第二年是他的18岁生日,我们去了,在浦口校区,第三年在鼓楼本部,第四年就是今天这次生日,在江宁九龙湖校区。
&&& 这次去南京,儿子非常希望把电脑带去。昨天晚上,我晚自习到家后看到他的妈妈没有把找好的装电脑的纸箱带回来,因此,今天我要比以往起了个大早到在我们小区附近不远的里去取纸箱。虽然说平时都是早早起身的,但是这个起身是有规律的,每天早上6:10分起身,今天却要5:00起身。好久没有这样起过早了,或者说有好几年没有了。前段时间有一次,也是这样早,那时送父亲去跟车回家的。现在想想,几年来的两次起早一次是为了老的一次是为了小的。这就是我们“上有老下有小”的这种年龄在细节上的一种体现吧。
&&& 小区里很静,天上没有一丝亮光,小区的路灯光更加映衬周围的黑,我住的这幢楼上只有在四楼的我家的窗口漏出光来,天上很澄清,有几个星星闪烁着光,月亮很圆很圆,斜挂在西边的天上,我甚至感觉它就是挂在我们这幢楼的一角上。走出小区,路上也是较安静,路灯把我的影子拉长了又缩短缩短了又拉长,行人很少,偶有一两辆车子从我身边呼啸而过。
&&& 从拿回纸箱急急忙忙地整理包装,等我们整理好了,6:40的校车马上就要到了。
&&& 当校车驶到火车站附近时,我下车了。我要去火车站买票。走了10分钟到了火车站。买的是9:48的车。在往火车站走的途中,我给一个老师发了短信,请她把我的早读安排一下,我马上回校。庆幸的是,当我打的到校后,早读还没有开始,但是,吃早饭的时间已经过了。算了,今早早饭不吃了。
&&& 离开,我与妻子在火车站碰头。
&&& 所带的电脑真是很沉,我和妻子好不容易才把电脑弄到候车室,后来,我们是花了10元钱请人送到火车上的。
&&& 在火车上,我们倒也轻松,安顿好行李后,我们就吃柚子聊天。我觉得,两人外出坐在车上,周围都是不认识的人,我们随意地聊着一些话题,这是非常好的休闲,就像周末的早上,两个人都不用上班,睡在窗上不起身,随意谈着一些随意的话题一样。这样,觉得时间过的很快。三个多小时马上就过去了。
&&& 儿子来火车站接我们。
&&& 天不知从什么时候又阴冷起来,而且下着毛毛细雨。我们一下火车,只感到寒气逼人。我们一家三口,我在中间,两边是儿子,三人一起提起装电脑的两个大箱子。
&&& 出车站,上地铁,乘公交,几经辗转,我们来到了东南大学的江宁校区。
&&& 真的大,我们在校园里走了好长好长一段时间才来到儿子的宿舍。
&&& 宿舍条件倒是不错,但是一塌糊涂乱透了。他的妈妈把宿舍打扫整理了一下,我们只是感慨,怎么把宿舍糟蹋到这样的程度?现在的孩子,自理的能力怎么这么差?
&&& 晚饭安排在的一个叫做梅花餐厅的地方。
&&& 儿子约请了几个要好的同学,我们一共六人。
&&& 席间主要以祝儿子生日快乐为主题,但自然要说到毕业工作的事情。他们班级里,总共30余人,有十来个保送或自考上了研究生,有五六个已经与用人单位签了合同。儿子目前还是处于悬着的状态。
&&& 对于儿子的将来发展问题,说实在的,我们没有给他什么框框,我想没有这个必要,更没有这个可能。我们希望他考研究生,可是他就是不愿意,我们希望他找到好的工作,可是,我们也是实在帮不上忙。我心里也想为他做些什么,但又觉得无能为力。只得随遇而安,任由他自己去张罗。有时候,我们也觉得儿子有着许多的长处,但是他就是不能发挥长处,有着许多缺点,我们又无法改变他。早就想给儿子写封信,谈谈关于将来的一些问题,但又总是因为懒而不能,话说回来,即使写了又能起着多大的作用。我们总是一个心思地希望他优秀,可是他就是不以为然,那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呢?我们总感觉到儿子不够进取,但说回来,这看来已经成为他的一种性格与特点,我们又怎么奈何得了?于是,我们就这么想,随他自己的造化吧?我们做我们能做的事情,就比如,现在努力出钱供他上学,每年来给他过个生日,经常询问一下他在校的一些情况,他要电脑,就不远百里地从家里给他弄去,等等。
&&& 回想我自己走过的路,不也就是自己“望天收”地走过来的吗?看来,儿子的路也就是这样了。一切随他的造化了。我们的许多愿望只能是我们的愿望而已。
&&& 离开东南大学已经是晚上七点多些了。外面有些冷,还下着小雨。我们打了半个小时的的到了可以乘地铁的地方,又乘了近半个小时的地铁到了火车站。
&&& 第二天,我是6:10起床,6:40上班的。
&&& 我与妻子的浑身是疼的厉害,因为,昨天费力地提着电脑。
&&& 在去南京的路上,我问妻子,我们为什么要去南京,她说谁知道你什么要去哦。是呀,谁知道呢?
妻子二三事
发馊的西瓜
&&& 上街买西瓜,不慎买了一个发馊的西瓜。儿子将就吃了点。到了晚上,我又将就吃了点。我的意思是扔掉算了,可妻子舍不得,说:“扔了可惜。”这样,她自然吃得最多,我戏笑她:“嘴太馋。”妻不以为然。其实,我心里明白,她并非嘴馋,那是心疼。我真担心她吃了这馊西瓜会受不住。
&&& 可不,妻团蜷着坐在沙发上,真喊肚子发胀不好受,应验了我的话,我又好笑又同情。可妻子终于找到了一句托辞,对我戏说:“吃了疼,扔了更疼。”
&&& 往日掉点剩饭,妻子总是说:“宁叫胀疼,不叫胀盆。”于是,就将剩下的饭,分给我|、儿子,以及她自己,下决心把它干了。这是常有的事。
&&& 有时,对那些炒糊的花生米,稍有异味的饭菜,她总是想方设法加以转化。
&&& 我观察,这种做法,不仅妻如此,就是妈妈、奶奶也曾如此,其他的妇女也都如此。于是,我想这种现象还真的折射着妇女的一种心态:节俭。但过份节俭,探其源,还是妇人最知果实来之不易,有善心。
&&& 但依我看来,发馊的西瓜还是不吃为好,没必要因舍不得扔掉而委屈了肚子。在生活水平较昔日大为改观的今天,也要学会保护自己。如果绝不扔弃那发馊的西瓜,那么,这种心诚是不是也有点发馊。
&&& 发馊的东西就该扔,毫不可惜地扔!扔!
&&& 我正在家看报纸,妻忽然欣喜地告诉我:“你看,我家又有伞了,而且是两把伞。”我立刻放下手中的报纸,急忙走过去看。果然,有两把伞挂在门外的走廊里。真的,当时,我也很高兴。我连忙取下那两把伞,左瞧右看,试来试去,嘴里不住地说:“不错,不错,不就和新一样吗?”妻说:“没伞的时候真难受。几把伞都给你们丢了。一家三口连一把伞也没有怎么行呢?这不就可以用了吗?两把伞才修五元钱!”我看出,妻是满脸的欣喜,我也是满脸的高兴。在我看来,这两把旧伞胜过新伞给我们带来的高兴。
&&& 我家有好长时间只有一把伞了,而且是一把破伞。出外,几次遇雨,几次想买伞,几次忍了下来,就这把破伞还是坏了,我家又是好长时间没有伞了。一把破伞一直被搁在那墙角边。今天,突然来了位修伞的,妻把这把破伞连同曾经拾到的一把破给修伞的修了。
&&& 被修好的两把伞确实给我和妻子带来欣喜,这种欣喜也许是那些家里伞多得用不完的人不易体验到的。
&&& 打了一上午麻将,刚到家,就看到了妻子由晴转达阴的脸,那样子真叫人有点紧张。我心里暗暗地在说:不好,有情况。果然如此,由缓到紧,由轻到重,妻子开始数落了。对此,我早有心理准备,我给自己立下一条原则:置若罔闻,以柔克刚,以守为攻。
&&& 妻子的数落一套一套的,一个层次,一个中心又一个中心,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修辞手法,举了不同的例子,采用不同语气,阐述了打麻将的危害性。其间,憎恨、无奈、担忧溢于言表。如果将其录音再加以整理,一定是篇说理透彻、语言生动、结构紧凑的“反对打麻将”为论点的议论文。如果其同意的话,还可以发表。
&&& 我听着她的数落,似乎是在读一篇文章。
&&& 妻继续地数落着,我一边默默地听着,一边做着手中的活。我渐渐地“守”不守了。心中产生了共鸣,犹食“苦口”的“良药”,我心中虽然有数,但我还是一言不发。
&&& 午休时,她坐在床上打毛衣边继续在完成她的那篇文章。我和儿子躺在床上还是静静地听着。这时那八岁的儿子凑到我身边,悄悄地对我说:“爸爸,你下次别再打麻将了,喔!”我全身一阵热血弟沸腾,我望望儿子那凝重而又幼稚的脸蛋,用力向儿子点了点头。儿子回过头对他妈妈说:“妈妈,你不要再说了吧!”可他妈妈还是一个劲地数落着。
&&& 我和儿子就在她的数落中进入了梦乡。我梦见自己正被无数根针刺得浑身好疼好痛。
&&& 妻子的数落终于在晚饭桌上一家三口会意的笑声中划上了句号。
&&& 晚上,我下自习回家,天黑黑的,小区的路灯也只是隐隐约约的,但是,当我走进单元大门的时候,一级一级往上,一层一层往上,我忽然间发现有灯光,而且越来越亮越来越亮,等我看到我家门上贴着大红“春”字的时候,我才明确的知道,这是我家的门灯在亮着,很亮很亮,楼道口一片通明。我有些感动。急忙按响门铃,妻子似乎很快就把门打开了。打开后,她仍然去做着她的事情。我们说着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话。
&&& 我忽然间又想起,其实,我每次下晚自习回家都是这样的呀,门灯总是亮着的。只是每次我都没有介意,今天我才忽然感觉到。我真的感到自己特粗心特大意。整个晚上,我的心里充盈着幸福与温馨。一日的奔忙,全身的疲惫,满脑的烦躁,因为亮着的门等而顿时释然,
&&& 门灯亮着,代表家里有人;门灯亮着,说明有人想着在这黑夜里有人需要灯的光芒;门灯亮着,表示家里有着温暖的守候。
&&& 我仔细的回味,其实,在家里何止仅是“门灯亮着”。妻子从厨房里端出热气腾腾的饭菜,温柔的灯光下我们互相剪着指甲,当然,我剪的总比被剪的少得很,天冷了,我电脑桌边的椅子里多了厚厚的棉垫,从回来,会看到桌上有切成小块放着牙签的水果,穿脏的皮鞋第二天上班将要穿,一下子发现油光锃亮,早上起来,会看到要穿的衣服就在床边……
&&& 因为门灯亮着,家才更加温馨,因为家的温馨,生活才更有意味。
&&& 明天就是农巳卯年,是兔年。我是属兔的。因此,兔年将至,就说说我自己。
&&& 兔在十二生肖中属小动物。我看,在十二生肖中,兔是最可爱的最乖巧的。小巧玲珑、动作敏捷、通体圣洁。还有那对直竖着的耳朵,那双火眼金睛,特别惹人喜爱。兔确有几分魅力。
&&& 正因如此,兔,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喜爱。也有着很多美丽的传说。兔,也就代表着平静和温和,天性仁慈、举方文雅也便成为他的特性。
&&& 有人说,兔年出生的人,为人乐观、快活,不愿过拘束的生活,为追求理想而前进。这些话不一定准确,属街头书摊上的杂书所言,不足为据。
&&& 其实,世界之大,芸芸众生,属兔者甚繁,其性情自然多异。还是说说我自己吧。
&&& 我的性格很像兔的性格。在我的生活中总是乐观得很,快活得很,别人都说我整天都是唱着的。是的,在我看来,什么罪都能受,什么困难我都能克服,我也很满足,有一种知足常乐的思想,也有点难得糊涂的意思,更有吃亏是福的意识,这是我性格的一面。
&&& 我性格的另一面是不愿过拘束的生活,喜欢生活的浪漫。我会动脑筋去装饰自己的陋室;我会放声高歌,旁若无人;我会一人骑车在大街上、旷野里狂奔;我会站在一个小摊旁和摊主喋喋不休;我会欣赏漂亮的女孩;我会流连在电视剧所编织的情网中不能自拔……
&&& 我的性格最主要的一面,那就是不甘平庸,追求卓越。我不愿待到两鬓白发的时候两手空空,不愿留下“老无令名”的遗憾。
&&& 我的性格还有善良、和顺的地方。我懂得尊重人,我从不做盛气凌人的事,从不说出口伤人的话。
我有一个癖
&&& 所谓“癖”,即对事物的偏爱成了习惯。我有一个癖,不是烟癖,不是酒癖,不是棋癖,不是球癖,而是书癖。
&&& 我现在的阅读范围似乎很窄:一是教育类的,一是杂文类的,一是散文类的。其他类型的东西我几乎不读,什么言情武侠、什么名人传记、什么历史文献、什么体坛纵横、什么医疗保健、什么世界风云等等,甚少涉猎。就这一点来说,我读书似乎有专而不博的感觉。
&&& 对于我爱读的这些书,我是想方设法去搞的。一是进书店运河淘。前几年在南京读函授,每次去南京,书店是必去的。大书店、小书店、大书摊、小书摊,总是从中淘几本自己喜欢的书。不去南京了,县城书店也隔三差五地去转转、看看。二是去邮购。我常留意报纸上的一些供书信息,一旦发现有满意的书,即运河邮购。每当邮资寄出以后,我就盼呀盼的,巴不得早一天闻到新书的墨香。三是散取。我的书癖是最主要的就是体现在“散取”上。
&&& 所谓“散取”,就是在平时,走到哪看到哪,如果有合适的、爱看的,人家又不需要的,我就把它取来。散取的渠道主要有这几种:一是阅览室。阅览室里的《大众电影》《家庭医生》《人到中年》等等,我从不问津,但对教育类、语文教学类文章我是十分爱看的。一方面是我觉得这些杂志、报纸放在阅览室,别人也不看;另一方面我又特别喜欢看这些。于是这类报刊杂志就会特别爱读。二是到其他单位,如果有一些被人家闲置的而我又认为有用的书刊,我也会“拾”着。这些东西,别的人不当好的,而我当好的。三是在一些公共场所,汽车上、厕所里、教室里、会场上,一旦发现有可取的东西,我也会把它裁下来,然后恭恭敬敬地收起来。
&&& 这就是我的书癖,我常常为自己又占有一份杂志、一张报纸或一篇文章而感到高兴和满足。
&&& 对教育类,杂文类书刊的偏爱,以致看到就想占秀,已成了我的习惯。
&&& 我有一个书癖。
我喜欢花钱
&&& 有人看过我的手相,说我的手伸出来手指之间的缝隙大,这就意味着手中攥不住钱。手指间有缝隙这是事实,我存不住钱也是事实,不过这手指间的缝隙管存不住钱是否有必然的联系呢?然而,不管你信不信,我喜欢花钱和我手指间有缝一样是不怀疑的。看来还得信一回。
&&& 说起我喜欢花钱也是出了名的。父亲对我的媳妇说:“小四用钱傻乎,你得看着他点。”小弟说:“四哥拿工资只能好过几天。”
&&& 我怎么花钱呢?早些年,在读书时,我喜欢买书;走上工作岗位后,喜欢买玩艺儿;到大城市去买特产,尝风味小吃;来人买菜总是害怕丢面子;凡是上街,也总是备足“干粮”,心里一直在想,如果万一遇到什么中意的东西没钱怎么办……因此,我的工资,甚至包括妻子的工资就会不知不觉地从我的手指缝中悄悄地漏掉。
&&& 我也认识到这一点,小家庭一家一道的,居家过日子不能攒几个钱怎么行。于是我就对妻讲:“以后工资由你领,由你管。凡是用钱,我都向你申请,不合理的你可以拒支。你是我们家的财政部长。”妻笑了“那哪能呢,一家人谁对谁呀,搞得那么紧张,我才不干呢,你都用光了关谁的事呀。”妻是这么说的,可她不完全这样做。有时,她还要盘盘点,查问查问,有时对不合理的支出总要唠叨几句。看来,家里的财政部分事实上还是我,她只不过起到民主监督的作用。
&&& 其实,我所用的钱只是些小钱,事实上,凡是家里的一些大的开支,购物呀、借出呀,我也不是三斤萝卜二斤菜的随便,总是由我先提出,经过她的论证和允可方才执行的。
&&& 在用钱这方面,我们俩也还是互补的,我用钱傻乎,妻用钱慎重,幸亏如此,如今家里才稍有积蓄。这对我们工薪族而言,能稍有积蓄就算是万幸了,也是妻的功劳。
&&& 我所说的傻乎也仅就我们工薪族而言的,其实,相对于那些腕儿款爷来讲,真是小小巫见大大巫了。
&&& 我喜欢花钱,只是指喜欢买一些自己喜欢看喜欢玩的喜欢吃的东西而言。
&&& “望粮吃饭”是我们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念,我还是遵循这一条的。
&&& 算起来,我的的确确是个愚人,地地道道的实实在在的愚人。
&&& 先说嘴愚。我长着一张同他人一样的嘴巴,可不会与他人一样说巧话、乖话,不能看人说话,不会说讨好奉承的话,不会说令人动听的话。只会说一些实实在在的,直来直往的话。有时还竟说不出话来,实在尴尬,没办法只好自受。俗话说,什么人吃什么亏。看来,我只好吃这亏了。
&&& 再说眼愚。有好多事就是看不透,有好些人就是看不清,有好多现象就是看不懂。竟然又是近视眼,远处的看不到,近处的看不清,独独又戴上一幅变色镜,看什么都和原来的不大一样。
&&& 要说手,也愚。不能干巧活,不能做细事,毛毛糙糙,傻傻乎乎,大事做不来,小事没功夫。平常虽然做了点事情,但总是没有令人满意的。自己觉得写几个字还可以,然而别人就是看不惯。
&&& 手愚缘于心拙。拙得幼稚,拙得可笑,拙得无知。
&&& 古人云:“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时下已至而立之年,依然无得。我思忖着,是愚者太愚,还是未至“千虑”呢?不然,何以无“得”?
&&& 古人又云:大智若愚。我之愚,不知是否属于大智若愚之列。自我裁决一下,看来不是那么回事。愚就是愚,“愚蠢”之愚,不能要好看,不能自饰。
&&& 我想到神话传说中的愚公。愚公是真愚还是假愚?要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还要有点辩证法的头脑。
&&& 我之愚,可贵?可笑?
我的房子的变迁史
&&& 我的家的变化真可谓是循序而渐进。
&&& 提起家,还得从85年开始,85年我有了对象,搞对象没结婚。这时候,我在拥有半间房子。这不,和别的同事住在一间房子里,属于我的不就是那半间房子吗?虽说是半间房子,但亦是乐融融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半间房子,确是陋室,虽不说唯吾德馨,但也自得其乐。
&&& 86年元旦,我们结婚了。原来和我同住一宿舍的老师搬走了,我拥有了一间房子,算是新房。说是新房,只是赋于它新的意义而已。其实很简单,地面很不平,我用锹深挖一遍,然后灌足水,到稍干以后就不住地踩,目的是村坪更平展些。其实,这办法一点作用也没有,而且地面没干时室内湿度大,地面干了以后依然是大缝连小缝,依然是起灰尘。周围的墙壁也只是用白石灰涂一涂,当时看来也是亮堂堂的,有心满意足的感觉。新房布置好了,才发觉屋内已被挤得满满的,床挨着橱、橱挨着桌子、桌子挨着锅,就这样的厨房、卧室、书房、客厅溶于一体的房子自己觉得还挺不容易的。就在这十来平方米的小房子里我们完成了自己的终身大事,开始了人生的新的历程。
&&& 后来,条件改善了,有了间半房子。想起这间半房子很有意思。那半间房子是隔壁一间腰开来的,一半是我家的,一半是别人家的。从里面开个房门,一间半房子便连在了一起。有了间半房子,就有了兴趣把家具搬来挪去,设计出好多的样式来。每次新的摆设都像是自己的一件新的艺术品,欣赏不已。更有趣的是,那半间房子和另一家的半间房子根本不隔音,这边咳嗽,那边听得清清楚楚,仿佛就在身边,那边睡觉翻身,吱吱哑哑的声音,这边犹在耳畔。
&&& 家的变化,就是这样循序渐进。后来,有了两间房子,再后来有了两大一小的房子,每一次变化都要搬一次家。这样,从这处搬到那处,从这校搬到那样,我有了三大一小的房子,心里倒也踏实。
&&& 说是偶然,也是必然;说是必然,也是偶然。说是心血来潮,也是酝酿已久;说是酝酿已久,也是心血来潮――我将有个家。
&&& 我想有个家,曾是我的一个梦。我多想有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家,迎着朝晖,浇灌含笑的花儿,沐着夕阳,喂着可爱的鸡雏;我多想有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家,皓月里,信步庭院,遥想银河春秋,灯光下,欣然命笔,描画人生天地;我多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院连着田野,不会有不知季节变换的担心,读书连着生活,不再有游戏人生的感叹……如今,好梦成真,我将有个家。
&&& 倾出多年的积蓄,还要高筑债台,我买下了别人的一宅院子,靠路近水,也还满意。装修虽不算豪华阔气,倒也自得其乐。虽远离城镇中心,但也有乡野的清静和安宁。面对着周围一座座洋楼别墅,我却有“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的感觉。身为工薪族的我,也算是心满意足了。
&&& 农历九月初六,是我乔适的大喜的日子。既是大喜,所以时钟刚指向初六零点,我就睡不住了,和妻、儿忙了起来。收拾整理着一件件东西,按照习俗,这叫“早发”。我们是迎着晨曦,顶着启有星,在热烈的鞭炮声中,进入新居的。乔迁之喜充溢着院落,也写在我们的笑脸上。
&&& 环视宽敞的院子、亮丽的居室,心中充满着得意和兴奋。已过而立之后的我,终于有了属于我自己的家,犹如麻雀的我,终于垒就了这个窝。想想自己从一个单身汉到成家立业,从半间房子到一间,又从一间到间半,再由间半到两间三间,从公房到私房。十几年来,“我想有个家”的愿望终于化为现实。从无到有,由少到多,从差到好,人生的努力不就是如此吗?像我们这些农家孩子,家境并不好,不能坐享其成,只能苦心经营。我真的为“我已有个家”而感到自豪和满足。
&&& 乔迁后的新居可以说是自己人和一的港湾,她可以为你避风,给你温馨和安宁,还可以说是作品,你可以对她美化装点。
&&& 乔迁后的新居可以说是我人生的加油站,也是人生的俱乐部。说是加油站,因为我从家中可以获得力量,说是俱乐部,因为回家的感觉很舒服、很快乐。
&&& 乔迁的感觉真好。
&&& 俗话说,人总是想好的,现在我在县城里有了一块地皮,有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真正有了成房立户的感觉了。
&&& 家的变化就是人的变化,家的变化是人生历程的一个反映。
&&& 离开灌南,来到昆山。我又住上了单身宿舍,但这次住的单身宿舍条件显然是优越得多了。我的宿舍在五楼,虽然是单身宿舍,但是很大。里面的条件也很好,空调、卫生间,热水,地板……对于一个刚从苏北过来的人来说,也算是很满意了。后来,我考虑在昆山买房子了。2002年的春节,我在昆山市区里买了一套140平米的住宅。但是,给了我们老师每人一套房子暂住,八十多平米,装修也还可以,连热水器、油烟机都装好了,我们感到很满足。我在这房子里一住就是五年。2006年底,我感觉原来在市区里的房子楼层太高,将来年岁大了上下不方便,于是,我又重买一套。预计在2008年才能搬进去。
&&& 关于房子,算起来,这么多年虽然在频繁变化,但是到如今也没有一个稳定的居处,所以,我一方面安慰自己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又觉得奔波这么多年,没有真正地住上一个稳定舒适的居处而遗憾。
&&& 其实,房子只是家的外在形式,家的感觉只存在于属于一家人的心中。
&&& 我的名字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
&&& 我在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四,因此,小时候家人叫我小四子,外人叫我刘小四。象我这样的家庭,只是中国标准式的农民家庭,在给孩子起名时没有什么讲究。“小四”这个名字很简单,没有什么寓意,大叫小大,二叫小二,三叫小三,就这么依次类推。也有的人家给孩子起名叫什么“小狗”、“小花子”、“小老虎”、“小虫子”、“小大龙”等等,也都非常朴实。农村人就是如此。
&&& 上学了,得有个名字了。我我的学名叫“恩桥”,这个名字是谁给我起,我已没有清楚的记忆,也没有人给我讲过是谁起的,为什么这么个起法。似乎有一次,家人提起过这件事,说我的名字是奶奶给我起的。我一直在揣摩着,奶奶为什么给我起这个名字?在我的家谱中,我的祖辈中间字是“福”字,父辈是“国”字,平辈是“恩”字,下辈是“加”字。奶奶替我取名为“恩桥”,是不是希望我有“桥”一样的品质。说来也巧,我成年后从事的工作还真是象“桥”一样的工作。做一名,架一座桥,把求知求真的孩子们送到海洋的彼岸。由此看来,奶奶的用心也算是良苦。
&&& 读小学时,有一件事想来可笑,不知值不值得一提。那时很不容易有本字典。有一次,我看到一本字典,心想,我这个“刘恩桥”三个字字典里会不会有呢?我在猜想:“刘”是“刘少奇”的“刘”,“恩”是“恩格斯”的“恩”,“桥”是“南京长江大桥”的“桥”。“刘少奇”、“恩格斯”、“南京长江大桥”都是有名的,那么“刘”、“恩”、“桥”这三个字字典中一定有。“于是急忙地翻阅,果然如此。我一直高兴了好几天,逢人便说:“字典中也有我的名字,你的名字字字典中有没有哟?”
&&& 关于名字,在小学时,我还自作主张地改过一次。那时,我幼稚地认为“桥”字不好,我喜欢,于是就认为“学”字好。因此,还在自己的新书新本上到处写上“刘恩学”三个字,但后来不知是什么原因,也许还是奶奶的干预吧,我又用了“刘恩桥”这个名字。
&&& 将“桥”字改为“樵”字,可能是90年左右的事吧。那时我二十七八岁,思想也比较活跃,想的东西也非常多,头脑里整天有许多异想天开的事情。或许是头脑一时发热吧,我将“桥”改为了“樵”。“樵”,樵夫,砍柴的人,平平凡凡、与世无争、安贫乐道、吃亏是福、难得糊涂,这就是我那时的心态。于是,在所有的场合,我渐渐地在署名时将“桥”字改为“樵”字,由此下来,就这么约定俗成了,我也不打算再改变它了。因为,随着社会交往的不断增多,需要署名的地方太多,“刘恩樵”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了我的专有名词了,也许,现在再写到“刘恩桥”,更多的人要不知道是何许人了。
&&& 有时,我在写文章、制印章时,还用过“刘季”、“文心”等笔名。
&&& 我的名字也出现过一些笑话,常常在一些新的场合有人不了解我,把我的名字误读为“刘思焦”的,这我并不奇怪,熟悉了不就可以避免了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 后来,我学会了上网,我的网名用过“樵夫”与“大潮河”。
&&& 这就是有关我的名字的故事。
&&& 我说贫困,有人否定,不以为然。其实我真的贫困。
&&& 古人说:“君子固穷”。既然如此,我虽然不能算是“君子”,但“穷”是事实。然而,我能安贫而乐道。能安贫就好,俗话说:知足者常乐,安贫者亦常乐。这是我贫困的一面,不足为忧。然而,我为我贫困的另一面而担忧,这是我怎么也难以安贫的,怎么也难以常乐的,这就是我学业事业上的贫困。
&&& 说起学业事业的贫困,我真是一贫如洗、阮囊羞涩。人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我却连小小脑壳都装不满;人家著书立说,我却连一篇象样的文章都不出来;人家教坛十年,成绩十分,我却区区点点,不足挂齿;人家才思泉涌,见微显著,我却思维迟钝,百思不懈……看看教坛上一个个同龄人脱颖而出,看看刊物上一篇篇文章玲珑剔透,我愈感自己的贫困,贫困感与日俱增。
&&& 扶贫靠自己、脱贫在勤奋。我一定要摆脱贫困的面貌,在“一穷二白”的白纸上描图绘更新更美的图画。
我的Walkman
&&& 不知不觉地,我成了“Walkman族”中的一员,原因就是因为我喜欢唱歌 。
&&& 唱歌,是我的一个爱好,尽管有时五音不全,尽管常常跑调,尽管被一九六九笑说是“驴喊马叫”。我爱好唱歌,我曾给自己定过一条规矩:每天唱歌一首。现在看来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要求。我爱唱歌,一来是对那些美妙的曲调,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承包制醉感。一听到那动听的歌,心理上产生一种无比的惬意,不知不觉地还地摆动僵硬的膀臂和腰段,有时常常使人笑掉牙来有些歌词确能给人以启迪藉。总之,唱歌、听歌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 于是,我有了Walkman。闲暇时,无奈时,寂寞时,高兴时,轻松时,忧愁时……我都用Walkman。每当那时,我就什么都不想,一个劲地和叶倩文、郑智化、刘德华、林忆莲、潘美辰谈《潇洒走一回》《水手》《星星点灯》《半点心》《明明白白我的心》……有时,我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头戴耳朵,随着轻松的鼓点,或双目微合、或手舞足蹈、或凝神屏息、或左右摇晃、跟着节拍轻声吟唱、如痴如醉……、总之,一脸的、满身的、全心的梦幻神情。那时,随着童安格、叶倩文、张学友的歌声,久久地沉浸在一种新的意境里,感受着极大的欢欣、快慰和轻松。
&&& 我的Walkman OK!
我还要努力吗?
&&& 类似这样的问题,我对自己问过多次了。是呀,我还要努力吗?
&&& 先说我现在还努力着。我已年过不惑,在一般人看来,40岁前没有什么发展,那么以后的日子里也就没有什么潜力了。然而,我虽过不惑但还在心存理想,我想写书,我想上课,我想有些建树,于是,我天天约束写点东西,我经常提醒自己看点东西,我还创造一些机会出去上上课,我还争取一些往外走的可能机会,等等。一方面自己觉得自己还能做出点事情,一方面自己觉得自己也应该做出点事情来。看来,一辈子就是属于那种不甘心的人。就是这种样子与状态,我走过了几十年。
&&& 但是,现在看来,我又是走不远的人,眼看着身边的许多人一个一个从自己的身边擦肩而前,而自己从事没有大幅向前的趋势。于是,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因为自己的底子太薄?是因为自己在本质上缺少一种特质?是因为自己压根就不是那快料?还是因为自己的心过于浮躁?
&&& 现在,我一个人关在不满方丈的小屋子里,很热,很闷,浑身渗着汗,我在反思自己,我在追问自己,我还要努力吗?一个自己说,算了吧,这么大年纪大了,而且底子与特质都有先天的不足,不要枉费精力了吧,做好自己的本份的工作,还是过一点安逸舒适的生活吧。而另一个自己又说,不要放弃,坚持自己原有的状态,以一种前行的态势,继续努力着。
&&& 我真的在扪心自问:我还要努力着吗?我的心底还是发出了一种声音,在说,继续努力,努力是你一种永远的状态。
我还能走多远
――写在我的41岁生日之际
&&& 今天是公元日,按照中国的农历是甲申(猴)年九月十九。
&&& 对于我来说,今天是个非常的日子,因为,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的41周岁生日。41年前的今天,我来到了这个世界,我在这浩浩的历史长河中已漂过了41年。按照孔老先生的说法,我进入了人生的不惑之年,事实上我的惑很多很多。
&&& 我这个人向来对自己的生日不太介意,常常不是忘了,就是简单糊弄一下而已。今天的这个生日也是如此,只是自己自然的条件反射般地想起,没有庆贺,没有仪式。但与已往不同的是,今年的生日不知为何我多了几分思索,几分追问,几分紧迫。我不住地问自己:我还能走多远?一个人生命的长短是无法预设的,因此,我的追问不是为我的生命的长短追问,而是为我的生命的意义而思索而紧迫。
&&& 还是回顾一下我所走过的路吧。
&&& 我生来愚钝,63年出生的我对那个时代没有什么记忆,只是在后来才知道,那是贫瘠的时代,我也出生在一个贫瘠的家庭。我想,在这样贫瘠的时空里诞生的我能有什么潜质,充其量只是田野中一株随季节而生而灭的小草而已。我6岁上小学,11岁上初中,13岁上的高中。我的9年中小活,现在似乎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印象了,只觉得那时对有一种自然的本能的热爱,虽有一些一时想起可以一笑的事情,但也早已支离破碎了,总体来说,我的中小活是一穷二白一无所有。
&&& 后来,也就在我高中毕业后15岁的时候,我参加79年的高考考进了一所普通师范,从而注定了我一生从教的命运。那时的我,对师范一无所知,纯属听天由命。师范也只有两年。回忆两年的师范生活,我的收获就是有了从事语文教学的职业意识的萌芽,有了爱读点书的意识的萌芽,有了爱好书法的意识的萌芽。这两年对于我来说,就是在我的心田里有了这些许的萌芽,我的许多的所谓的思想的启蒙大多产生于那个时候。
&&& 师范毕业以后,我被分配在我们乡的中心小学,开始教四年级语文,做班主任。我想,我的语文教涯的契机与起点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就在我工作后的第一个寒假里,我从家里到七八里外的去,在我的寝室的门上帖上自撰自书的对联:“教苑勤耕耘,讲坛绽奇葩”。一年半后,我到了我自己村里的一所联办初中任初三化学、初二语文。从79年夏到81年的冬天,这是我教育生涯的起始期。这时,我把“面壁十年图破壁”写在我的床头,我表现出对教育的一种自然的朴素的热爱与执着。
&&& 我的教育生涯的成长期当从82初到2001年夏。这期间,我辗转四校,从长茂到张湾,从新安到小窑,从中师到了本科,从到了校长,从二级到了高级,从单纯到趋有思想,近二十年的日出日落寒来暑往,近二十年的校园生活使我对校园,对教育,对、对语文都有了特殊的感情,也有了些思考,更做了些事情。反思自己成长期的这些年的经历,我绝大部分时间与精力是在低层次地重复着我的和他们的过去,只有少许的教育激情与理想奄奄一息地存在在自己心的底层,于是,我觉得自己只是孤单地成为教育之路上的一个幼稚的爬行者,没有人牵引,也没有人鼓励,更没有人指导,踽踽前行着。心不死但又不用心,是我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然而,就在这一片陈死的教育的边缘,我还是把我的思考与实践写成了《耕耘集》与《杏坛散记》和《小窗自纪》三本“书”。它们是我这个教育的普通庸人的“思想结晶”。尽管浅陋,但我倍加珍惜,犹如自己的孩子。
&&& 2001年的夏天,这是我人生的重大转折点。这一年,在我即将跨进人生40的门槛时,在一个新的世纪刚刚来临之计,我毅然决然地离开生我养我38年的故土,离开保障我生活的公办,带着叛逆,带着憧憬,也带着担心与顾虑,只身奔赴苏南昆山,走进了昆山国际。在这里,迄今已过三年,完成了一届三年的教学。三年来,我以教书为己任为正业,承蒙领导的错爱,我还做过德育工作、教科研工作,这些连同我过去的教导工作、校长工作等等,都丰富了我的教育经历。从2001年走进昆山,我就开始了我的教育之旅的又一程。这三年,我更多地思考着也实践着,对教育也有了更深的感情。在这三年里,我的最大的突破就是我的教育视线与网络接通了。我利用网络阅读,利用网络交流,利用网络写作,我的视野阔了,结识了教育界不少的朋友,我的思考也有了些深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胃酸什么时候最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