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怎么物理降温温的凉枕多长时间换一次水?

宝宝发烧后脑勺能物理降温吗_百度宝宝知道周村古商城简介(详细介绍)-海文库
全站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文化/宗教
周村古商城简介(详细介绍)
周村古商城简介周村是村,早在18世纪,乾隆皇帝就御赐“天下第一村”的美誉;周村又不是村,明清时期,周村是一个工商业发达、经济辐射周边千里的市镇,素有“旱码头”、“金周村”、“丝绸之乡”等称誉,成为闻名全国的商业重镇。周村主要景点有千佛寺、三益堂、民俗展馆、票号展馆、大染坊、魁星阁、淄博艺术博物馆、状元府、汇龙园等10余处景点,是周村自然人文的集汇所在,通过用大量古建筑、实物、展品来展示周村古商城的鲁商文化、建筑文化、丝绸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通过现场手工表演展示周村传统名吃――周村烧饼的制作过程和老粗布特色旅游产品的纺织过程。 周村是中国的魅力古镇、山东省的十大影视基地之一。很多著名的影视剧皆出于此,1993年张艺谋导演就在此拍摄了改编自著名作家余华同名小说的电影《活着》,并获得戛纳电影节多项大奖,葛优更是凭借此片中的出色表现获得戛纳影帝。你一定为《闯关东》的传奇故事而热血沸腾,可是你知道《闯关东》的拍摄也有“周村?古商城”的一份子吗?你一定看过《大染坊》,可是你知道大染坊的故事发源于周村并且拍摄于此吗?你一定听说过北京瑞蚨祥,可是你知道瑞蚨祥就是从周村发家的吗?状元府:位于丝市街北侧的状元街,他的主人是周村历史上乃至整个中国史上的一位非常有名的武状元――王应统。下面请大家随我走进状元府,共同去了解一下。现在这个规模的状元府,是由王应统的第十八代旁系子孙,在此投资了一千多万,在其原址上修复的占地面积达三千三百三十平方米的院落,(大约五亩地),共三个院落,后面还有一个练武场地,旁侧有一个后花园。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状元府的第一进院落,两侧的是门房,距今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了。在您眼前的这座是状元楼,最初是王应统的父亲王廷扬居住的场所,后来王应统中了状元,那块匾额就挂到了上面。下面请大家随我走进状元楼我们共同看一下。您看到里面所有的家具,都是后期东家自己收藏的,虽不是王家祖上传下来的,却是与那个年代同步的收藏珍品。在2007年5月份,中央2套艺术品投资栏目走入周村做了一期大型的鉴宝会,当专家看到了这些珍奇异宝,都大为惊叹。说了这样一句话:“周村真是藏龙卧虎之地啊!”首先看一下您面前的这个屏风,上面这些镶嵌的物品都是用玉石、兽骨、玛瑙等珍贵的材料制作而成的。是一幅百子闹春图。请大家再随我往左边看,这是一尊元代出土的木佛,据说很有灵气。在上方这块匾额内的逍遥福寿四个大字是弘一法师李叔同题写的,他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
走出状元楼,请大家随我走进第二进院落。右侧的展厅内通过展板,介绍了王应统的戎马一生。王应统生于1664年卒于1715年,字绪光,号敏斋,祖籍山东长山县,历史上周村属长山县,解放之后两地才分开的。现在长山属邹平,位于周村的北侧。由于受家庭的影响,王应统自幼熟读经书,崇尚儒学。受其父的影响,他从小便喜欢习练武艺,除从父学习外,还四处拜师学艺,早起晚睡,勤学苦练。经过多年努力,终于24岁考中武举,在康熙二十七年被钦点为武状元。初授山西中路利民参将,开始军旅生涯。1696年,跟随康熙皇帝平叛噶尔丹叛乱,成功平定叛乱后,王应统以军功升为山东总河中军副将。康熙皇帝在出巡时多次接见他。康熙四十一年,皇帝念他清正廉洁,提升河北总兵,镇守怀庆。王应统为官清正,不善于阿谀逢迎,招致一些贪官污吏的嫉恨,于是千方百计造谣中伤他。皇帝一时失察,竟将他免职下狱,幸亏有人为他辩护,才得以平安无事。皇帝让他告老还乡了。后来发现冤枉了王应统,几次找他进京谈话表示慰问,但他对官场已经厌倦,婉言谢绝了皇帝的换留,仍回家乡。在此风水宝地上盖起了这座状元府。在府内吟诗作画颐养天年。他病逝后,家人遵照他的吩咐,将遗体掩埋在周村城西象山山麓。您眼前的这张路线图,就是平叛噶尔丹时走过的路线。当时他负责粮草供应。千里远征,有的部将为了贫图方便,把粮草卖掉以减轻负担,打算到目的地再买回。可新疆地广人稀,根本无处筹粮,唯有王应统不顾别人的笑话,一路上老老实实押运粮草前行,不辞辛苦,最后只有他的部队避免了粮草匮乏之苦。旁边的这块骠骑将军府的匾额,据东家说,是他祖上传下来的。对面这是周村名人展示屋,以展板的形式,介绍在国内外影响较大的周村籍名人,以及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后,周村历届高考状元,特别是小麦之父李振生院士的生平事迹。王应统起居室(北屋),现在里面摆放的物品也是后期东家自己收藏的珍品。首先看一下您眼前的这个屏风,在它的右侧镶了一个桃子,左侧是一个柿子,下方一个如意(誉为事事如意)这是当年咸丰皇帝送给他六弟的寿礼。下方这是一张条栅几,前方是一张拉钱桌。都是上等红木制品――黄花梨影子木。请大家随我看左边这幅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事长。这是乾隆皇帝写的,手谕在故宫博物馆内。这是刻到金丝楠木上送给法国大使馆使者的,后有东家买来摆到此处。请大家随我走进第三进院落。瓷器精品展示厅,这些都是东家后期收藏的明清时期的官窑。首先您看到的是一张小叶紫檀炕几【备注:紫檀木分小叶紫檀木和大叶紫檀木,小叶紫檀又名鸡血紫檀它的生长缓慢极难成才是很珍贵的木种】,是乾隆皇帝用过的。钧瓷碗、康熙盘、雍正瓶、乾隆盘是清三代的代表瓷器,棒槌瓶、海碗、人物刀马五彩盘、皮球花尊、柳叶瓶、竹雕。书画精品展示厅,首先是邓石如的十二条屏,他是清代乾隆年间的造办处雕刻大师,从他开始中国的篆刻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是东家从瀚海拍卖场拍来的,在这次鉴宝会上,被专家定为民间十大珍宝首位。中国科举制度展示厅,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而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主要文体,八股文即用八个排偶组成的文章。其通便结构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后股四个段落,每个段落各有两段。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的文句做题目,只能依照题意阐述其中的义理。措辞要用古人语气,即所谓代圣资立言。其危害较大,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直到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除科举制度,八股文从此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完备于唐。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一直紧紧伴随着中华文明史。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者网罗人才的一种手段。通过乡试、会试、殿试层层考核,(乡试,我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地方考试,唐宋称乡贡、解试。明清两代在各省城举行,每三年举行一次,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作解元,举人可以直接授管。会试,游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举行,考中者为贡士,第一名称作会元。进士都可以参加最高层次的考试,都能取得做官的资格。殿试,由皇帝在太和殿进行的考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所有贡士由皇帝重新排名次,录取分为三甲,第一名称作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状元往往被授予重要的官职,升迁也较快。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明清两代,称为“三鼎甲”。(状元就是类似今天高普考的榜首?)。中国科举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的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的刘春霖,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状元,是太平天国的傅善祥。科举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是清光绪二十四年张三甲。历史上最小一位状元,名叫朱虎臣为宋朝的。大家看您眼前的这个描金八扇屏,为清朝宣统三年的,这是在樟木上绘制的大型漆器,上面金粉描绘的是一幅百仙游园图,这是明代的文征明画的。清代中后期被人作为寿礼送给二品官员的。在最后面是状元府的练武场地,过去是状元王应统练武的场所。这里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棍、槊、棒、拐、流星锤等十八种兵器。杨家大院:位于银子市街中段路东,是为电视连续剧《旱码头》量身打造的一处新的景点。
电视连续剧《旱码头》是由中央电视台和山东电影电视制作中心联合拍摄的,总投资1500万元,是继电视剧《大染坊》之后又一部反应鲁商文化的力作。剧中的主人公杨瑞清是著名演员张丰毅扮演,夏稚琴是由范智博扮演,四胜是吴军扮演的。两边的展板是电视剧《旱码头》的剧情简介和一些剧照。明末清初,周村五行八作齐全,三教九流咸集,主要经营生丝、瓷器、茶叶等物品,全部由代表官宦势力的王家把持,形成了所谓的俸禄经营的局面,本剧主人公杨瑞清是一举子,为人聪颖,极具商业头脑,但厌倦仕途。其父经营一蚕丝小作坊,每年都是在王家收完蚕茧后才能Ъ搿K春拚獠还降慕灰祝酶竿獬鲋剩肓硪徊霞供货商破规收蚕茧,王家大为恼怒,视为大逆不道,在一月黑风高之夜,火烧杨府作坊,杨瑞清之父忧愤去世。杨瑞清迫于无奈,离别恋人桂花,只身闯荡上海滩,投入洋行踏入商界。杨瑞清从商如鱼得水,在上海洋行很快崭露头角,至1904年周村开埠后,携妻夏稚琴回到周村,于王家官商势力进行较量。王家虽财力雄厚,但是面对杨瑞清新的商业运作模式及新代机器的使用,很快败下阵来,王家眼看旧的经营模式跟不上时代潮流,主动示好杨瑞清,杨瑞清不计前嫌视为商业伙伴,共创办了新式缫丝厂、瓷厂、发电厂,并把产品远销到海内外,民族资本业开始主导商业大潮,但好景不长,清帝逊位,军阀混战,是刚刚萌芽的民族工商业惨死于襁褓之中成为憾事。旱码头一剧故事曲折,人物众多,既有鲁商文化的诠释、诚信、宽恕,亦有主人公与两个女人间的爱情纠葛,也有商战机巧变化,具有很高的观赏性。
周村为什么称为旱码头呢?在历史上是这样解释的:码头,货物聚散之地也,周村夫不同水陆,而天下之货聚焉,熙熙然贸易有经,如游化日,谓之旱码头。用现在的话解释就是:码头是货物的聚散地(现在所谓的物流中心),而周村不通水陆,陆上交通又很发达,所以被商人称为旱码头。现在大家随我一同走进杨家大院来参观。杨家大院是一个二进深的院落,是电视剧《旱码头》的主人公杨瑞清曾经生活和居住过的地方。咱们先来前院参观。南面是桂花的起居室。桂花是杨瑞清青梅竹马的恋人,由于两家门不当、户不对,所以两人没有走到一起。后来杨瑞清被迫到上海经商,认识了知书达理、温柔贤惠的贤内助夏小姐,并最终结为连理。发家后又回到家乡周村,杨瑞清非常重情重义,看到桂花生活非常窘迫,于是在杨府内为她修建了这么一处中西合壁的房子。由于杨瑞清经常和洋人做生意,所以思想比较接近西洋化,因此这间房子的结构是带有中西合壁的风格,而桂花传统思想比较浓厚。请看墙上的这块图匾,它的上联是“五福骈临起祥光”;下联是“叁星拱照增瑞气”。图画上还有几个字“五福今日来”。这快五福图匾正体现了桂花这一传统思想。对面北屋是字画展厅,对字画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进去看一下。迎门大家看到的这些苍劲有力的字是周村的书法家李慎善书写的,他是原淄博丝绸职业学院的老校长,今年78岁了,字写得相当漂亮,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咱们继续往前参观。前面的这间中厅,是杨瑞清接待客户,洽谈生意的地方,迎门悬挂着四字牌匾“至诚如神”, 诚信对每一个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以诚为本,诚信天下,这是杨家经商遵循的原则也是待客之道,也是对周村商人历史上的真实写照。现在是古玩精品展厅。走进这间展厅,咱们可以看到两边用作隔断的屏风,上面全是镂空的雕刻。像这种雕刻手法叫做乐洋透雕。旁边橱柜里展示的这些古董,是一些私人收藏品。有商周时期的三足鼎,唐代手工制作的金杯、金盅,清朝的珊瑚红描金花瓶。最值得观赏的是这块重达一吨的俄罗斯玉。07年经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组鉴定价值千万元以上。大家可以仔细看一下,这块白玉上雕刻的人物、风景都非常逼真。右边橱窗里展示的是一些铜镜,还有一对紫砂麒麟。走出这间展厅,咱们到后院参观一下。杨瑞清到上海以后,认识了上海的一位大家闺秀--夏稚琴。这位夏小姐给了杨瑞清很大的帮助,后来他们自然而然地走到一起,结为夫妇。到1904年周村开埠,杨瑞清携夏稚琴回到周村。这间北屋就是他们的起居室,咱们进来看一下。请看左边的小圆门,这是一上海风格的建筑;再看后墙上的几块牌匾,上面是“海纳百川”,下面是“仁、义、道、德”。仁、义、道、德四个字各为一块匾,并对每个字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从这几块牌匾,我们不难看出,一代儒商杨瑞清的博大胸怀和诚信待客的经营理念。下面要参观的这间展厅,是杨瑞清父亲的起居室。走进这间展厅迎面可以看到几个大字“儒商助国”,这是清末官员张之洞所题。意在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右边是杨瑞清父亲的卧室,里面有一土炕。这种土炕在北方特别实用,冬天在炕下烧火,做在炕上取暖。晚上在上面睡觉非常暖和,特别适合老年人。左边是一书房,是杨瑞清学习的地方。杨瑞清自幼聪颖,16岁中举人,但是他厌倦仕途,最后走上了经商之路。南屋是古床展厅,这些古床做工精致,选材考究,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有这方面爱好的朋友,可以进来欣赏一下。08年的开年大戏《闯关东》大家都看过了吧!这部电视剧的4-6集就是在我们杨家大院拍摄的。这古色古香的房子、牌匾、辘辘,脚下的石子路,还有中厅旁的小圆门,都在镜头中出现过,大家可以仔细回想一下。另外,在杨家大院里还拍摄了一部电视剧--《黑白往事》。随着一部部电视剧的热播,我们杨家大院将成为魅力无限的影视拍摄地。好了,杨家大院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孟雒川关雪凤清道光年间,在周村出了一位,民族工商业的传奇人物,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孟雒川。
道光初年,济南府章丘县旧军镇里一派喜气洋洋,名门望族的孟毓瀚家张灯结彩,戏楼上锣鼓喧天,里里外外宾朋络绎不绝,整条街上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一阵鼓乐声传来,远远地一队人马从章丘城方向而来。孟毓瀚的四儿子孟传珊骑在高头大马上,披红戴花,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八抬大轿内的新娘子,是章丘城里钟鸣鼎食之家的千金小姐高即蕙。他的父亲高汝梅曾任嘉庆皇帝的内阁中书,虽辞官在家,却开有好几处银号,拥有良田千亩,数百间深宅大院,是章丘城内地地道道的官宦人家。这对新婚夫妇就是孟雒川的父母,他们可谓门当户对。孟雒川的母亲不愧是名门之女、过的门来、长幼有序、举止稳重、夫唱妇随、相敬如宾、孝敬公婆、遵守妇道,博得孟府上下一致好评。他的父亲孟传珊,对考取功名毫无兴趣,说起做买卖来可是头头是道。有一日,高即蕙与丈夫喝茶闲聊,再次进言:“传珊,你也老大不小了,看看我们家的兄长们,个个都奋发有为,虽说有父亲的资助,主要还是他们个人的努力,大小挣下个功名出身。不算是光宗耀祖,也算对得起列祖列宗。只有我们,天天饱食终日,而无所用心。既不能博取功名,为国家效力,又没有振兴家业的本领。终日悠哉游哉,将来如何是好呢?我是女流之辈,本不该对你多说,但是我们的孩子长大以后,总要让别人看得起他们呀!”孟传珊闻言,满脸通红,心里十分感动把自己埋藏在心里多年的话说了出来:“夫人所言极是,我们是亚圣之后,书香门第,按说应该埋头寒窗苦读圣贤之书,考他个秀才、举人,弄顶乌纱戴戴,家里人脸上也有光彩。可我以为经商理财赚取资本,有了钱照样也可以为国家、为老百姓做很多的好事”。看着丈夫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高即蕙心里不由得一阵高兴。随即拿出了从娘家带过来的三千两银子。对丈夫说:“这些银子你拿去实施你的宏伟抱负吧!”孟传珊心中一热,想要推辞,没想到一张嘴,竟说出另一番话来:“蒙娘子错爱,我孟传珊浪荡多年,说得多,做得少,至今一无所成,让娘子委屈了。今天你既然慷慨解囊,我也就不再客气了,但我堂堂男子汉,不做出一个样子来,枉活一世,更对不住爱妻。”高氏笑道:“我们夫妻之间就不要这么客气了,钱是死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是不是能够成功,都是一种锻炼。我不怕你把银子打了水漂,怕的是你有始无终,被别人瞧不起呀!”
“请夫人放心,我绝对不会做对不起你的事情。”说完,向高氏深鞠一躬,双手捧过银子。
孟传珊果然不负众望,和夫人及兄长商量后选择了在周村发展。很快在鱼店街买了房,创办万蚨祥杂货店,主卖铁锅,而这便是瑞蚨祥的前身。他发扬儒雅诚信的鲁商精神,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发展成了分号遍及全国的祥字号。买卖从此做大。几年后他又开办了泉祥茶庄和瑞蚨祥绸布庄。然而,正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孟传珊却患重病去世了。这年他的儿子孟雒川刚刚满十三岁。孟雒川有点像他的父亲,从小对科举考试不感兴趣,可是一说到买进卖出,谋划算账方面的事情,他立刻来了精神。一天晚上他听瑞蚨祥店里两个账房先生,在用算盘对账,算了几遍两个人的数字都对不起来,孟雒川马上指出是其中的一个人多打了一个数,后来再打一遍果然是孟雒川说的对。孟雒川十八岁时,不仅掌管了自己的祥字号,还从伯父手中接过家族共有的管理大权,逐步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管理奇才。在孟雒川的管理下,他的家业很快发展壮大起来。然而胸怀壮志的孟雒川并没有满足在周村的这点成绩,他认为要把事业做大,就不能眼光只盯在周村,要走出去,走进大城市。很快他又投资在济南、烟台、青岛、天津、北京等地开设分号,并逐步成为中国北方地区以经营绸布、茶叶为主的大商家。孟雒川不仅在商界有很高的地位,在政界也有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他早年结识了山东巡抚袁世凯,又先后与大总统徐世昌、曹锟等结了姻亲。袁世凯的母亲去世后,聘请孟雒川作治丧总管。袁世凯调任直隶总督驻天津时,孟雒川赴津,袁世凯大摆仪仗拜望。从此,孟雒川更是名扬华北。在章丘这块土地上生长起来的孟雒川也为家乡办了许多善事。清光绪年间,黄河章丘段屡次决口,居民深受其害,孟雒川与二兄孟雒鑫在章丘城,立设仓、囤谷、备荒对灾民进行救济。孟雒川的故乡旧军,西邻绣江河,绣江河因水涨决口,孟雒川出巨款堵口修堰,翌年河水再涨却无溃漫,受到乡人感激。此外,他还举办过许多慈善事业,每年腊月做200套棉衣,并用大锅煮粥进行冬赈;夏季做200套单衣,备好茶汤进行夏赈。同时还施舍医药,免费为穷人看病拿药。千佛寺: 周村的商业经济发展起源于寺庙经济,唐宋时期周村就以宗教建筑和商业文化而远近闻名。周村的寺庙经济最初就形成于千佛阁庙群四周。据七十年代出土的《肃仪殿序》碑文中记载明教寺“始创于唐,重修于元”。原明教寺就位于山门东侧这个位置。明教又称为摩尼教,是古代波斯人摩尼于公元三世纪创立的一种世界性宗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曾被列为四大宗教之一。后来由于政治原因被禁锢了,但由于摩尼教教义反映了广大下层劳动人民的意愿和理想,因而在民间流传很广。如方腊起义、唐赛儿起义、白莲教起义等,都是以摩尼教教义作为宣传发动群众的理论。世界上现存的摩尼教遗址不多,只有中国的新疆、福建和山东三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十分重视的研究项目之一。可惜庙宇已被毁坏。因为每年定期的庙会和五天一次的集日,寺庙周围大街一带逐渐形成固定市场,这里是原“周村集”最繁华的地段。由于周村的商人来自世界各地,宗教信仰丰富,因此周村几处规模较大的庙群都具有佛、道、儒三教共处一地的特点,千佛阁庙群也不例外。1984年被公布为淄博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佛寺古庙群始建于唐朝,后历代不断扩建,清中期以后曾多次修葺。现内有千佛阁、关帝祠、三义殿、罗汉堂、弥勒殿、观音殿等6座大殿组成。千佛寺古庙群的保护与开发,对研究中国的古商业文化、宗教文化及鲁中、鲁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佛经中有这样的一种说法“一个庙宇中佛像超过五百尊就称为千佛,因本寺内的佛像有724尊,顾名思义为千佛寺”现在大家就随我大步迈进这个山门,您的步子越大您的福气就越大。
我们现在看到一左一右立着两尊金刚,他们头戴宝冠,面目凶狞,他们就是佛教中的“密迹金刚”。民间对“密迹金刚”不是太了解,倒是习惯将他们称为“哼哈二将”就是《封神演义》中的郑伦和陈奇两位神将,郑伦在遇到敌人是鼻子一哼,喷出两道白光,吸人魂魄,陈奇遇到敌人张嘴一哈,黄气喷涌,对手魂魄自散。后来周灭商后,姜子牙封神特封陈奇、郑伦二将镇守佛教寺门。我们看到的第一座殿是---弥勒殿,它是原明教寺的旧址,明教教徒信奉的是弥勒佛。所以我们在明教寺的旧址上修复了这座弥勒殿,中间这个袒胸漏肚、开口大笑的便是弥勒佛,他是竖三世佛中的未来佛(竖三世佛指的是前身的燃灯佛、现世的释迦佛、来世的弥勒佛)弥勒佛是释迦佛的弟子又名阿逸多。大家的手机如果可以照相的话,用手机的摄相头对准弥勒佛的嘴巴,可以看到他的嘴是可以动的。这是一种神奇的现象,是无法用科学解释的。两边供奉的是分别守东、西、南、北四方的神将,而他们手中拿的武器又赋予了中国式的寓意,即持剑者风也,持琵琶者调也,持伞者雨也,持龙者顺也,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意思。在弥勒佛的身后供奉的是护法神韦驮,韦驮是佛教天神,寺庙中所塑的韦驮的姿势,决定着云游僧人的去留,韦驮有三种姿势:一、双手合十横杵于腕上既能在这吃也能在这住;二、一手握杵拄地另一手掐腰则表示可在这吃但是不能在这住;还有一种姿势一手横杵于肩上一手掐腰,则表示不能在这吃也不能在这住,拜完佛就要立即走人。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第二座殿---观音殿,观音菩萨(或称观音大士),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家家有弥陀,户户有观音”,这句古今流传的俗语,就充分说明了中国民众崇敬供奉观世音菩萨的盛况,以及观世音菩萨在中国民间的深远影响。印度的菩萨和中国民众结缘最深的,莫过于观音,中国民众对她的崇信远在其他佛教神o之上。直到今天,观音菩萨依然深受广大民众的虔信和膜拜,继续展示其神奇的魅力。中国民间流传的三十三观音,多是唐以后逐渐定型流传至今的。三十三观音的形象,则为中国古代画家依据流传故事而精心创作的。除三十三观音外,中国民间还有大量各不相同的观音,如自在观音、不空\索观音、送子观音、三面观音、不肯去观音、鳌头观音等等。观音变化形象之多,在佛教圣众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这一现象本身也就是观音菩萨最受万民百姓崇信的证明。即是说,是因为万民百姓最崇敬观音菩萨,相信观音菩萨,万民百姓才创造了这样众多的观音形象。
传说观音本是古印度一个国家的太子,名字叫不响,后来做了和尚成了菩萨成了阿弥陀佛的左胁侍,他同阿弥陀佛和阿弥陀佛的右胁侍大势至合称为“西方三圣”,可见观音本是男性,在我国唐代以前庙中的观音塑像是男性,后来也塑成女性【备注:老百姓感觉女性更好沟通】,我们看到中间供奉的便是水月观音,又名逍遥自在观音,由于修行的场地是四面环水、水中映月所以称为水月观音,两边供奉的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普贤象征着理德,文殊象征着智慧,在我国佛教有四大名山:浙江的普陀山(观音),山西的五台山(文殊),四川的峨眉山(普贤),安徽的九华山(地藏王)。第三座殿是我们千佛寺的主殿---千佛阁,它建于康熙年间,是由长山县王有登等人捐资修建的,阁内墙壁神龛中塑有一座座形态各异的佛像,因有688尊佛也已超过500尊故名为千佛阁,大家看到我们上屋檐的砖饰上刻有“风调雨顺”四个大字,下屋檐砖饰上刻有“国泰民安”四个大字,这也代表了建阁者祈求周村繁荣昌盛的一种心愿。在日,陈毅司令员在打莱芜战役时曾将指挥部设立在这里,为周村的历史也留下了难忘的一页。我们看到一楼供奉的为万佛朝圣的景象,中间的三身佛,即法身佛、报身佛、应身佛。法身佛是将佛陀所说的真理加以人格化而形成的真理佛;报身佛是从洁界等流而来的佛身又名卢舍那佛;应身佛是随缘教化各种不同的众生佛身。二楼供奉的就是横三世佛:中间供奉的是娑婆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 (娑婆世界又名大千世界,就是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释迦牟尼,名为悉达多,意为“一切义成就者” 释迦牟尼佛(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释迦牟尼佛诞生于三千年前的古印度,降生于迦毗罗卫国,以国王净饭王为父。王后摩诃摩耶为母,经典记载佛陀化乘六牙白象,象口含白色莲花,从摩耶夫人的左肋入胎,住胎十月,根据当时的风俗,摩耶夫人回娘家分娩,途经兰毗尼园,于无忧树下诞下太子悉达多。据记载太子自摩耶夫人右肋而出,下地能走,周行7步,步步生莲,乃遍观四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曰:“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这时有二条龙,一吐温水,一吐凉水,给他洗浴。此日即为浴佛日。摩耶夫人在太子出生后七天去世,由姨母摩诃波A波提夫人养育成人。太子天资聪颖,从小通达五明、四吠陀(古印度传统思想),并且相貌英伟。17岁时,娶表妹耶输陀罗为妃,生下儿子罗T罗。虽然太子的贵族生活优裕而舒适的,但因观察到社会贫富悬殊,四姓阶级的不平等,又有众生之间的弱肉强食,尤其有感于生老病死的逼迫,人生的无常,于是生起出家求解脱的志愿与悲心。终于在十九岁那年的二月初八,夜出宫门,出家修道。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年80在拘尸那迦城示现涅磐。侍奉在释迦牟尼左右两侧的是他的弟子迦叶和阿难,他们为佛教历史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被称为“初祖”和“二祖”,右边供奉的是“阿弥陀佛” 也意译为无量光佛,或无量寿佛。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以观世音、大势至两大菩萨为胁侍,在极乐净土实践教化、接引众生的伟大悲愿。右边供奉的是“药师佛”,他与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合成为“东方三圣”,藏语音:“桑给眉拉”。此佛于过去世行菩萨道时,曾发十二大愿,愿为众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诸根,导入解脱,故依此愿而成佛,住净琉璃世界,其国土庄严如极乐国。此佛誓愿不可思议,若有人身患重病,死衰相现,眷属于此人临命终时昼夜尽心供养礼拜药师佛,读诵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灯,造四十九天之五色彩幡,其人得以苏生续命。在我们左方墙壁的神龛中我们看到了镇寺之宝,就是那座唯一被玻璃罩起来的佛像,我们看到其它的佛像都是后来塑造的,每三年要修复一次因为这些佛像的颜色都添有化学物质,而这尊佛像历经三百多年依然保持着原有的神态和颜色,它颜色都是从兰草中提炼出来的。在我们上方梁上有很多精美的彩绘称作为“包袱”,它源于我们的祖师爷―鲁班,当年鲁班在建一所庙宇时,当他把整个架子打好后发现中间的梁短一节,这时如果从新搭架子时间来不及了,就在这时他想了个办法,他把中间的梁据开中间安上卯榫,架子打好了但是看上去非常不美观,这时他就找了个彩绘师傅,让他在梁上画上精美的彩绘,结果皇帝视察时一眼就喜欢上了这彩绘,之后这种彩绘就在庙宇中流传了下来。罗汉堂建于乾隆五十一年,中间为四臂观音,前两只手表示普度众生,后两只手边表示平安幸福,两边则是十八罗汉。十八罗汉原只有十六罗汉,都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均是历史人物。十六罗汉主要流行于唐代,后来加了降龙和伏虎,至唐末,开始出现十八罗汉,大家再看在梁上的彩绘一直是个迷,彩绘上画的龙在下凤在上,这是乾隆年间的一座庙,应该是凤在下龙在上,具有些专家的猜测这个庙当年是女娲殿,因为在上方一角还有一幅不太清楚的女娲像,照这样推测的话龙在下凤在上就可以解释了。另一种说法是,此殿可能与慈禧年间重修过。三义殿始建于雍正十三年,说起”桃园三结义”大家都该知道,里边供奉的就是刘备、关羽、张飞,(这里曾经也是当年山陕会馆的旧址?,)是他们联络、议事、聚会的场所。关羽是一位义结千秋、忠贞不二的英雄好汉,而出门在外的晋商极重视“信、义”二字,虽说商人以利为先,但他们不会为金钱利益损伤情义的。在殿旁还有一颗桃树,奇怪的是,这颗桃树每年开得是三色桃花,由此可见,这桃园三结义的情意啊。关帝祠始建于康熙三十四年,在这里边有七块功德石碑,记载着当年修建关帝祠一些捐资人的名单,(这也是当年山陕会馆的旧址?),中间就是山西陕西商人信奉的关公大帝(三国时期蜀国名将)。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后人有诗称赞关羽: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军事家和战略家。此外,关羽还被台湾同胞视为恩主神,这是他夜读春秋的景象。在道教中他被称为“武财神”两边分别是大将周仓和义子关平,民间有关周仓的传说故事甚多,《三国演义》中常提到他跟随关羽活动,戏曲中常见他为关羽扛大刀,是关羽的贴身侍卫。在各地的关帝庙中,都少不了他的塑像,而关平则是关羽之义子,生于公元178年,荆州失守后,在临沮和关羽一同被东吴擒获,而后被杀。关羽在不同年代,他的封号是不一样的。隋朝,称忠惠公。唐朝,称伽蓝之神。 明朝称单刀伏魔、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清朝清世祖,称 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清朝清宣宗,称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明清两代统治者之所以如此重视关羽,原因很简单,就是上层统治者看到了榜样的力量,他们不断围绕着被千百年来人们贴在关羽身上的忠、义、勇等道德符号做文章。从一名在历史典籍中只占很短篇幅的武将,到无人不晓、庙食遍天下的大帝圣人,关羽在一千多年的中国历史长河里长成了一棵儒、释、道三教都共同推崇的大树,枝叶甚至蔓卷到了今天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票号展览馆:众所周知票号的发家地在山西,至光绪初年,山西的银钱业分为平遥、祁县、太古三大帮。以总号设在平遥的日升昌、蔚泰厚为代表的平遥帮,以总号设在祁县的复盛公为代表的祁县帮,以总号设在太古的志成信、协成乾、大德川为代表的太古帮。有部电视剧《乔家大院》我们都看过,乔氏家族可以说在整个中国是家喻户晓的,给大家介绍一下与周村有关的票号发家史。山西祁县乔贵发于清乾隆初年创办复盛公。最初以经营茶叶、酒业为主,清道光初年乔贵发之孙乔致庸在中堂投资48万两白银,开办大德通、大德恒银号。清道光年间大德通银号在周村设业务点,不久正式设立分号,大德恒后也在周村丝市街开办分号,后来山东本地商人也陆续投资银钱业。至1921年,周村规模较大的银号就达到108家,总资产达600万两之多,相当于现在的60多亿人民币。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处景点是1884年山西的知名商人乔致庸在周村开设的汇通天下的大德通票号。我们知道以前的票号就相当于现在的银行,现在我们走入的第一大厅就是银行里的营业厅。墙上挂的这幅图像就是乔致庸本人。大家看到的这个柜台跟目前银行里工作人员办公的柜台基本类似,除了没有电脑、计算器其他设施配备的都比较完善。大家看这个柜台上有两个铜钱一样的小孔设计得非常人性化,客户来存钱时伙计收到的散碎银两可随手放入孔内,既安全又方便。这个玻璃板下面就是票号的汇票式样,客户可持此票到全国各地该票号的分号里提钱取钱,相当于现在银行里使用的存折,可通存通兑。在一百多年的经营中,票号始终坚持存款自愿,取款自由,严格为客户保密的经营方针。这张汇票长一尺二寸,宽八寸,填好的汇票从中间折好,一分为二,由客户和票号各持一半通过政府邮政部门寄到客户指定的领款地的票号分支机构,客户及其亲属持另一半汇票可到那里兑取银两。大家不要小瞧这张汇票,它的防假措施做得相当的严密不损色于现在的银行密码。汇票上的防伪标识除了有笔迹、印章、水印外还有一套那时相当科学的防假密押。大家请看上面挂的这套防假密押歌,这是每个票号所特有的防伪措施。“谨防假票冒取,勿忘细视书张。”这12个字代表一年中的12个月;“堪笑世情薄,天道最公平,昧心图自利,阴谋害他人,善恶总有报,到头必分明”中间这30个字代表每一个月的30天;“生客多察看,斟酌而后行。乔式连城壁,由来天下传。”后面这20个字代表10(0-9)个数字,单、双月循环使用;最后四个字代表十、百、千、万。这些字一般合起来使用,一个月变换一次。票号开出的每一张汇票都有以上防伪措施,因此基本没有误领冒领情况发生。后来由于军阀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战乱不休,使周村票号损失惨重,有的歇业,有的转行。解放以后,随着公私合营,人民银行的成立,票号从此不复存在,防假密押也就换成了现在存折上的六位数密码。接下来大家跟我到后院去看看。我们知道现在银行里不缺少人民币,票号里就是不缺少铜钱,不过大家看一下甬道上的这枚铜钱,大家猜猜代表什么意思。给大家解释一下,这枚铜钱巧妙运用中国汉字的特点,四个字全部借用中间的“口”字,组成了一个词组――唯吾知足,就是知足常乐的意思,当时乔致庸就是用这个铜钱来教育伙计的,告诉他们平平安安、快快乐乐这才是最重要的事。其实中国铜钱外圆内方是有很多讲究的,一方面为了实用,用绳子穿起来携带方便,另一方面是天地乾坤的象征,最重要的是中国人为人处事所遵循的态度和原则,也就是外表灵活一些、圆滑一些没有关系,但是内心一定要方正,做人要讲诚信讲原则,这也是大德通票号一直坚持的经营宗旨叫“诚招天下客,义纳八方财”。这个展厅,是大掌柜室,即经理办公室,票号是我国最早实行股份制的企业。票号中实行东掌合伙制,经理负责制,财东掌柜两权分离,经营者不投资,投资者不经营。票号的大掌柜在经营上拥有绝对权威,负责考核伙计的“德、能、勤、绩”,并根据伙计的日常表现上报东家,年终给与奖罚。这个房间是掌柜的平时接待小客户和白天小憩的地方,现在传承的是中国博大精深的一种文化。大家看墙上挂得“孝”字,写得相当好,是宋代的大理学家朱熹根据中国象形文字的特点写成的,我给大家指着看一下。请看字的右上方,像不像一个行礼作揖的年轻后生?再看左上方像不像一只拳打脚踢得顽猴?当时朱熹写这个字就是教育年轻人一定要孝顺自己的父母和长辈,如果连最起码的孝顺都做不到那么就不配做右边的人而只配做左边的顽猴。正如对联所说“孝悌传家根本,诗书经世文章”。中国文化真所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就连老百姓家里摆设的物品都有一些讲究。以前这样的条几家家户户都有,上面摆设基本雷同:帽筒、盛糖果的瓶子和红木镜子。摆这些东西一方面是避邪,另一方面主要取“平平静静”的意思,正所谓“宁静以致远,平安便是福”。这边是钱币展览室,主要展示了货币产生、演变的过程,从商周时期的贝币一直到现代的纪念币。在原始社会,集体进行渔猎采集和原始农业,没有货币交换,当然也就没有货币。进入奴隶社会以后,货币开始出现。殷商时代有贝类货币,贝在我国执行货币职能约800年左右,到春秋时代才逐步被金属货币取代。这是刀币,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出现了四大货币体系,即东部的刀币、北部的布币、西部的圆钱和南部的蚁鼻钱。这些货币都是我国早期的货币,秦统一货币,实际是把自己原有的货币制度推行到全国,废刀、布,铜钱由政府垄断制造,以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铜钱为基本形式。有兴趣收藏古钱币的客人可以看一下钱币说明,对辨别钱币真伪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大家看后面的这座二层楼叫“泰和堂”,是票号内专门接待大客户的地方,相当于现在的“VIP”贵宾室。凡存、贷的大客户,票号掌柜都把客人接到中厅加以款待,吃、住、行、乐为客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大家可以猜猜看上面坐的两个人谁是经理谁是客户?(当时的桌椅讲究“以左为上”,桌子的左手是上手,顾客就是上帝所以主人理所当然把上手让给顾客,您再看一下坐姿,主人待客之道只做凳子的三分之一,相当恭敬,客人是来存钱的坐得非常随意。)大家可以跺跺脚听听,底下全是空的,整个泰和堂上面有多大下面就有多大,这就是票号里存放钱财的地下金库,而金库的开口乔致庸给设计在餐厅里,主要目的有两个,他说最危险的地方是最安全的地方,谁也想不到一些陌生人在这里喝酒吃肉脚底下踩得都是一些黄金和白银,这就叫“出其不意,兵不厌诈”,再一个还比较省钱,每天不用找一个小伙计来专门看护,乔老板花最少的钱管客人们吃顿饭,但是客户来存大批的银子,还充当了一下小伙计,互相监督,节约了一部分开支,一举两得。对面的房间是休息时,当天存钱最多的大客户,不但可以免费吃饭,还可以在里面休息,喝茶、抽水烟、听唱片,那个时候相当豪华。
楼上是主人的书房和卧室。里面有很多古玩字画,、一是展示主人的阔气,二来主人在此读书累了也可欣赏一些古瓷名画,既能休息也借以陶冶情操。大家走出甬道时一定要踩踩上面的字,希望把周村的福气、灵气带给您和您的家人。民俗展览馆:古语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由于人们生活的地域环境不同、因此各地的生活方式、信仰、风俗也千差万别。从明末直至民国在周村做生意的商人不仅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甚至有世界各地的,他们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商业文化,还带来了不同地区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民俗展馆主要选取了婚礼、祝寿、纺织、生产、娱乐等与群众生活有关的场景,通过摆放大量的实物、人物模型和展板来展示当地的民俗风情。现在请大家跟我到二楼参观一下:二楼一共有七个展区,第一展区为电器化展区主要展示了当时的照相机、电话机、留声机等,像这台多用收音机就是70年代中国生产的多功能电视收音机(9寸的电视机),而这台为中国上海生产的第一批缝纫机DD蝴蝶牌缝纫机。这台留声机是从德国进口的,现在还可以使用,留声机是有爱迪生发明的。中国人对什么事都要求完美,对每件事都做到一丝不苟。像这个官帽盒就是当时的官员盛帽子用的,帽子是身份的象征,代表着一个人的尊严,所以当时的人把帽子看的特别重要,有“欺头不欺帽“的说法。黑肥皂盒是盛黑肥皂用的(黑肥皂是周村俗称的猪胰子,用猪和鹅的胰脏和制而成,冬天洗手特别好,有防?的作用)。这边的分别为水烟袋、旱烟袋还有抽大烟用的大烟盘等。现在建房子一切都是机械化简单省力,在古代却都是纯手工修建,第二展区展示的为石匠、木匠、瓦匠的一些用具。“时宜清风时宜月,谁是主人谁是客?”山陕会馆、福建会馆是晋商和南方商人在外地的家,山西乔家、平遥雷家、旧军孟家、邹平温家、黄县丁家??周村的商人来自五湖四海。东南西北的的商人,在引进各地特产的同时也带来先进的经营理念,再经过周村这个五方杂处之地的融会,逐渐形成具有周村特色的商业文化。可所谓五行八作一应俱全,(五行:钱行、粮行、布行、丝行、杂货行,八作:铜器、木器、丝绸、桨麻、腿带、首饰、毡帽、剪锁。)在周村最大的为粮行,大家请看:这个木凉枕-是商人出差必带的,商人出差身上都带着大量的银票,白天放身上而晚上就放在这个凉枕里,真谓是一物多用。对面这些灯具展示了灯的发展史,主要展示了陶灯、烛台、防风灯、信号灯等,我们把这里的灯大体分为了三类:陶灯、瓷灯、玻璃灯。周村有“金周村”“旱码头”“丝绸之乡”的美誉,1750年被乾隆皇帝御赐为“天下第一村”,据说这个圣旨盒就是放天下第一村这道圣旨的。商人是很讲究的,像这套银质饮具就是商人出差携带的,一是吃饭干净卫生,二是银子可以测试饭菜里是否有毒。充分体现出商人聪明的头脑以及做任何事都小心谨慎的特点。周村的医药业发展也很早在唐朝的时候已经开始在明清两代达到鼎盛,乐善堂是清朝末年有张店何氏创办,在别的药店找不到的贵重药材在乐善堂就可以买到,并且这个药店非常喜欢研制东西,当时研制出一种药膏叫福寿膏是专门治疗鸦片瘾的,但这个福寿膏有个特点就是以毒攻毒的,鸦片瘾戒了福寿膏就上瘾了。字号要发展讲究的是信誉,创造的是品牌。因此商号有非常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首先从企业抓起,上至掌柜下到伙计均要求: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笑不露齿,立不倚靠;讲话字正腔圆,温文尔雅。虽是经商谋利,要的却是读书人的庄重斯文。在传统观念中,总抹不去无商不奸的的定论。然而天南海北汇聚一街的周村商人,似乎更有“大智若愚”的睿智与精明。因为他们是靠信誉、热情和实力打拼自己的事业,他们深信出门靠朋友的道理,因此决不会为眼前的蝇头小利做出背信弃义之事而被市场淘汰出局。这是周村成兴锅店当年发家前走街串巷所用的锔匠用具,我们周村叫钴镂锅子,当时有句俗话叫:“没有金刚钻不要揽那瓷器活”也是说得这个了。成兴锅店在做买卖时遵循“保质、保用、保换”的原则,因此生意兴隆,可见三包在那时就已经实行了。这个澡盆、水桶和理发椅是周村洗浴老字号“第一处”所用,第一处创办于1850年,含有首家创办,规模最大、服务最好、设施最全的意思。这种澡盆为单间所用,有专门的伙计用水桶不断往澡盆里加热水,并给客人搓背。服务非常的好。大家再看这边,这里不仅有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服饰,还有民国时期的奖状、地图、毕业证书、新娘子的霞披、老太太的头饰、小姑娘的香包等这些可都是纯手工制作的。周村在清末至民国五行里最大的就是粮行了,这就是量粮食用的斗和升,上口大的为斗,上口小的为升。买粮食时用斗,卖粮食时用升。而这边是烤火用的火盆和火盆架子。现在夏天我们用冰箱来保存食物,那在古代用什么呢?请看这里??也是用冰箱的,不同的是现在用的是电冰箱,在当时的冰箱是用冰块的,这台冰箱是民国时期的,上面放冰块下面放食物属于物理降温,设计还和现在的海尔冰箱设计是一样的??..双开门的,非常先进呀!周村除了商业繁荣之外每年的扮玩也很精彩,这个展区通过大量的人物模型再现了周村正月十五闹元宵的盛况。周村正月十五闹元宵分两部分组成:一是挂花灯,二是游艺。游艺里的特色就是周村芯子了,周村芯子是通过高跷和烛台演变过来的,以奇、险、妙著称,一般为八人一台大轿,轿顶上都为7-8岁的小孩在上面表演各式各样的民间故事。现在周村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都还有这些表演。
它分为单人芯子和双人芯子(后来也出现了多人扮演,用车拉着走)。周村历来多扮演“双人芯子”,是用一根钢筋(铁筋)一端固定在牢固的基座上,紧贴着下面一人的身躯通过,再从手部或其他部位伸出,延伸至上边扮演者的腿、腰背部。两个小演员扎缚在铁芯上,轻俏稳妥,活动自如。化装为历史人物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娘”剧中的张生与崔莺莺、“白蛇传”里的许仙与白娘子等等。把底部装饰为花草或神台,恰似上边人物站在下边人物的手掌上或其他玄妙的景物上,随着锣鼓伴奏,翩翩舞动,栩栩如生。清光绪20年(1894),周村出动芯子72台,每台配饰各种旌旗、伞扇、乐队,游艺队伍行列长达七八华里。民国年间,周村每年元宵节多数在正月十四至十六日由附近村庄扮演杂耍、芯子等进城表演。抗日战争时期停演。周村芯子的渊源大概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传说泰安奶奶即碧霞元君是周村长山人,3月15是她老人家的生日,每年从三月三周村人就开始张罗着迎泰安奶奶回娘家,公推几个老成持重的人,背上泰安奶奶的画轴,快马加鞭,直奔向泰山,三叩六拜请了神灵,返至淄川地界,即有一人先行奔回周村报信,准备接驾,自此日开始,至三月十五奶奶生日,周村便开始一年一度精彩的社火祭祀表演。龙灯、狮子、竹马、旱船等应有尽有,老百姓想着点子活跃节日气氛,聪明的周村人从高跷和蜡烛灯台得到启发,依靠周村发达的织机技术,创造了别具一格的周村芯子。后来,周村人把芯子这一独特的民间表演形式搬到了元宵节来展玩,成为周村元宵节的一大特点。新中国建立后,各单位纷纷扮演杂耍、芯子庆祝胜利。这种活动逐渐恢复。周村元宵灯会 万头攒动 人海如潮 周村古老的大街 商号林立 古风淳朴 元宵盛会,火树银花不夜天;各种花灯,争奇斗艳竞风采。 歌舞升平,国泰民安。“天下第一村”名不虚传。现在大家跟我到楼下继续参观,下楼时大家注意安全:楼下主要通过人物模型来反映民间结婚庆典的的情况,从新娘梳妆打扮、上轿、拜堂、入洞房、坐月子等场景再现平常百姓娶妻生子等喜庆场面。这里就是新娘在闺房梳妆打扮,有新娘的母亲亲自给她打扮,(大户人家有丫鬟给小姐打扮,老百姓家都是有新娘的母亲)还要时时叮嘱女儿到了婆家凡是不能由着性子来,要做到“三从四德”,孝敬公婆,尊重丈夫,团结姑嫂,交好邻里,不搬弄是非。不要让人家笑话没教养。这里是迎亲用的花轿。新郎骑着高头大马,身披红花,一路吹吹打打来迎娶新娘,新娘要拜别父母,哭着上花轿,一是表示舍不得离开父母,二是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如果新娘不哭要被人家笑话害怕嫁不出去,急着出嫁。花轿到男家门口时亲友要燃放鞭炮,新娘要踏红毡进门。还要跳火盆,象征以后的日子红红火火。这就是拜堂的景象了,上面坐的是喜公公喜婆婆,旁边就是现在的司仪,司仪高唱:“一拜天地,再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新娘被送入洞房坐时辰。这里就是洞房了,洞房花烛夜为人生四大喜之一(人生四大喜: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现在又加四喜:升官又进爵,财源纷纷至,家和体魄健,共享天伦日),又名小登科,在封建社会新郎和新娘在结婚之前是不见面,只有在洞房里才能看清彼此的庐山真面目,所以新郎在挑盖头时手是微微颤抖的,如果掀开盖头看到的是西施那皆大欢喜,如果是东施就苦不堪言了。而新郎用秤杆掀盖头的用意就是:掀开盖头看到的是称心如意的的新娘,也向征着以后的生活和和美美、称心如意。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里是产房,在民间,生女孩称为小喜(弄瓦之喜),生男孩称为大喜(弄璋之喜)。新娘子生完小孩,要在屋里头生活一个月,在此期间,不可动手洗衣、做饭、洗头、洗脚等,需要人细心伺候,俗称“坐月子。”门口要挂一红布条,提醒外人不要随意闯入,不可大声喧哗。婴儿长到十二天之前,娘家人要准备小米、红糖、鸡蛋等物品前来慰问、贺喜,还要请人给孩子理发。最后这个展厅展示的是拜寿的场景,拜寿这天,寿星高坐寿堂之上,子孙按顺序依次给老人磕头拜寿,亲戚好友、街坊邻居也前来祝贺,主家杀鸡宰羊,大摆宴席,齐祝老人“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在周村过寿还有这样一个习俗:男过女不过、父母健在不能过、不到六十也是不能过大寿的。这里有样东西展示了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像这个条山几上的摆设,上面有镜子、帽筒、花瓶等他表达的意思是平平静静、四平八稳的意思。人生六十为花甲,七十古来夕,八十为耄耋。您眼前这块匾额上面写的是:耄耋同臻,说明两为老人一块过的是八十以后的大寿。院子里这个草棚是2006年拍摄电视剧旱码头时用过的道具。在院中的前方你还会看到这样一组人物模型,说得是蒲松龄设茶摊收集来往行人的故事。蒲松龄虽然是淄川人,但却是在周村写书育人长达三十年之久,并在这里写出了他的不朽之作《聊斋志异》。当年他是在毕府当教书先生,有关他进毕府教书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传说蒲松龄有一年赶考回来,路过王村西铺(隶属周村),看到一大户人家门前摊满了各种书籍,仆人正在忙着翻晒。原来这是赫赫有名的毕府。毕家藏书甚多,为防虫蛀,每年都要定期拿出来晾晒。蒲松龄嗜书如命,见了这么多好书,很想借机阅览一番。可自己一介书生,与人家素不相识,情急之下,他忽然灵机一动,便放下行囊,解开衣襟,袒胸露腹,躺在地上。毕家仆人见状大为奇怪,心想此人莫不是有病?便小心翼翼地上前来问道:“先生你在干什么?”蒲松龄不紧不慢地反问:“你在干什么?”仆人回答:“我正替我家主人晒书呀!”蒲松龄说“我也正在晒书!”,仆人听罢更为不解:“你也在晒书?可你分明是在晒肚皮,哪里有书呀!”蒲松龄回答:“你家的书是摊在地上晒,可是我的书都在肚子里!”仆人一听,觉得此人肯定非同常人,便赶忙回去报告主人。毕际有一听,大为纳罕,便亲自出来探个究竟,他随仆人来到蒲松龄面前,仆人介绍说:“这是我家毕大老爷!”蒲松龄一听,原来是大名鼎鼎的毕际有,便赶忙从地上爬起来,回礼答道:“在下蒲松龄见过毕大人。”毕际有一听是蒲松龄,对其才学也早有耳闻,便邀他入府一叙。谁知俩人这一叙,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便力邀蒲松龄在毕府设帐授徒。感于毕际有的诚恳,加之蒲松龄本对毕府的藏书渴慕已久,便痛快地答应下来,结果一呆就是三十三年。这三十几年里,他边教边阅览边写作,终于写出了闻名中外的《聊斋志异》。魁星阁:魁星阁始建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是一座融合了道、佛、儒三教合一的一座庙宇,同时也是山东罕见坐南朝北的一座庙宇。一般传统庙宇的庙门都是坐北朝南的。由于这个庙宇原为观音阁,观音是倒坐观音所以这庙门自然是坐南朝北,还有另外个原因,那是因为这个庙宇是当时周村很多商人集资修建的,庙门正对着银子市街就是表达他们希望肥水不流外人田,自己能够平安发财的心愿。首先,我们将要参观的第一个殿堂是道教的殿堂--碧霞元君殿,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他的创始人就是老子,,距今已有3600余年的历史。它的教义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里边所供奉的是碧霞元君。据说她最早是在周村西部的白云山上修炼的,我们当地人对她是比较信奉的,亲切的称她为泰山老奶奶。关于泰山老奶奶有这样一个故事,据说她在以前是云游四海的,有一天她想找一个很大的道场来修炼,但是要想修炼成仙需要108座山头,她云游来到了白云山,看到白云山山清水秀很是喜欢,可当她数了数山时发现只有107座,于是她就找到了当地的山神,说:“我想要在这个地方修行,但是修行需要108座山头,刚才我数了一下还差一座,你能否再为我背一座山头呢?”山神一听,说:“不对啊,明明是有108座的,怎么可能是107座呢?我随你去看一下吧”。到了那里数了数确实是108个山头,这时碧霞元君掐指一算,原来在第108个山头上有一个道士他在晾晒的衣服的时候遮住了山头,这时山神就说:“你等着,我去和他说说让他另寻名山让你在这里修行”碧霞元君立刻挡住了山神的去路说:“不、不、不,所谓君子不夺人之所好”还是我另寻名山吧,于是到了泰山修炼。这天来到泰山,遥望泰山,青碧生辉,祥云飘荡,遂生喜幕之情。就想找个当地人打听打听山上是否已有神仙居住。她扮成个要饭的老婆婆,走进山脚下一个小客店,店主见来了个要饭的,忙扭过头去。碧霞元君问:“掌柜的,不知这山上可有仙人居住?”店主白了她一眼,并没理会。老婆婆并不生气,说到:“你如果告诉我,我可以给你做一年的饭。”店主半信半疑,对旁边的店小二说:“你把这老奶奶背到山上我给你三两银子。”店小二为了银两拿着钱背起老奶奶就出门去了。结果背了三次都没能到达泰山顶,最后一次背到了南天门,店小二实在走不动了,说了一句:“你才是俺奶奶来。”碧霞元君要的就是这句话,这叫绰口气,讨封。从此,人们就称她为“泰山奶奶”。而现在每年的阴历三月十五日,也就是泰山奶奶生日这天,虽然庙小,但人山人海,香火非常旺盛。我们这边的白云山现在也称之为泰山附岳。在她的两侧分别供奉的是筋骨奶奶和眼光奶奶,分别保v人们筋骨健壮和眼光明亮的。第二个殿堂是佛教的殿堂。里边所供奉的是千手千眼观音,送子观音以及净水观音。我们看到千手千眼观音是以中线为中轴左右各出20只手,每一只手中有一种法器,每一只手中有一只眼睛,共四十手四十眼,每一只眼睛有25种功能,代表佛教中的25有,二十五乘以四十正好一千,就得来千手千眼的说法。千手表示辩护众生,千眼表示遍观世间,于大慈大悲法力无边之意。左侧供奉的是送子观音,送子观音是为人送子赐福的,求男得男,求女得女。右侧供奉的是送净水观音,净水观音又称为观音的正身,只有她才能下莲台普度众生,像如我们在《西游记》《封神榜》中看到的观音就是指净水观音了。第三个殿堂是儒教的殿堂。里边主要供奉的是魁星老爷。首先我们看到就是庙前的这块石碑,它刻画的就是掌管文运之神的魁星老爷,我们看到石碑的右上方像一个人的形状,这就使所谓的魁星老爷,一手执笔,一手拿斗,单脚立于鳌头之上,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魁星点斗,独占鳌头。关于魁星老爷有这样一个故事。传说魁星与文昌是一对很好的兄弟,在同一年俩人同时进京赶考,论才文昌不如魁星,论貌魁星不及文昌。这时正好赶上公主选婿,考中状元者就可以被选为夫婿,魁星和文昌分别考了第一名和第二名,结果公主以貌取人选了文昌为夫婿,魁星受不了这种打击,跳海寻死,后来被救,但变成一赤发蓝面恶鬼。后来人们把魁星老爷塑造成一手执笔,一手拿斗,单脚立于鳌头之上。如果龙头指到北极星的方向,他所点定的参赛者就可以中状元了。俗语说:“龙生九子不成龙”鳌是龙的第九个儿子。我们看到在魁星的身体部分里边还包含了孔子所写的八个大字“克己复礼、正心修身”,意思是教育人要端正自己心中的杂念,修正自己的礼德。走进魁星阁我们看到一楼里边所供奉的是财神和路姑,财神指的是文财神比干,保v人发大财的,路姑是保佑人路途平安的。那么二楼所供奉的就是魁星老爷了。每年到了高考的时候很多学生及家长都会来到这里祈求自己的孩子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在我们右侧的这块功德石碑,记载了从1995年开始到了2004年第二次修复魁星阁一些捐资人的名字,魁星阁的参观到此结束了,请大家继续跟随我前往下一个景点淄博艺术博物馆参观!今日无税碑:周村一个非州非府的普通城镇,在封建社会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下,何以在明末清初单纯靠工商业而崛起,并很快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商业重镇呢?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传统的商业环境都是很重要的原因。还要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一批高官及地方名人的产生和促进。他们在这块商业文化浓郁的宝地上。吟诗作赋,深山结庐,经商营商,使周村从客观上大大扩大了知名度。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对周村商业经济有着巨大影响和贡献的一位历史人物――李化熙。
李化熙明崇祯七年高中进士,初任湖州司理,后为河间府推官,天津兵备道。四川巡抚。清兵入关这一年,他刚接到山西巡抚的任命还没到,闯王李自成的义军就夺取了潼关,逼向北京。崇祯皇帝急忙传檄派他任榆林三边总督,率十万大军抵御闯王义军。但李化熙的军队还没调齐,势如破竹的闯王大军就攻陷了北京,崇祯皇帝吊死煤山,李化熙只好带领部队退回家乡周村,以待时局之变。这时,周村正饱受战乱之苦,李化熙率兵抵达周村,一方面带来大批军饷,增加了当地的购买力,另一方面,于兵荒马乱中辟出一个相对安宁的避风港。周围的乡绅,官僚,商人以及百姓纷纷迁居周村,人口巨增,消费需求大幅度增加。周村方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华,成为山东首屈一指的商业重镇。清王朝平定北方后,李化熙在同僚的劝说下,归顺了清廷,先任公部侍郎,后转为兵部侍郎加都察院右都御使,因政绩卓越,清顺治八年晋升为刑部尚书,光禄大夫太子太保。李化熙虽身居要职,但时时感到满族统治者对汉族官员的歧视。清顺治十年,顺治皇帝瀛台赐宴群臣,当问到大臣们父母的情况时,李化熙立即跪倒在地,说母亲八十三岁,请求回乡奉养老母,言毕泪如雨下,顺治皇帝为之动容,当即批准了他的请求,李化熙成为清廷第一个主动辞官回乡的汉官。他于1653年辞官回乡,回到家乡看到周村市面于繁荣之中又渐渐出现了隐患,一些土豪士霸在城中巧取豪夺,欺行霸市,另外赋税加重,正常的交易秩序难以保证,许多外地商人便不到周村做生意了,刚刚繁荣的市面又开始萧条起来。 李化熙看到这些情况,首先做了两件大事。一是请求官府减免了一批荒地税。(当时有1600倾荒地无人耕种照样纳税)另一件就是代交市税,李家前后六代人共200百年的时间,替周村商民代交了市税。他不但自己承担了市场的交易税,还组织保安人员,打击扰乱市场的地痞无赖,整顿了社会秩序,周村由“官集”改为“义集”。清康熙八年(1669年)李化熙去世,皇上亲赐一品祭葬,葬礼举行七十二天,周村商民为了感激他的恩德,专门为他修建了高大宏伟的祠堂。祠堂位于大街以西约200米处,现在我们的祠堂街就是为了纪念李化熙,李化熙字五弦,号白云道人,乳名五更,为纪念他对周村商民作出的贡献。周村许多事情避讳用“五”,如集市设在四,九日,打更从不打“五更”,喝酒划拳不讲“五魁首”等等。关于无税碑还有一个小故事:李化熙在回乡的时候皇帝问他有什么样的要求,李化熙说我个人没什么要求,但每次回乡家乡人总是对我说家乡赋税很严重希望皇上给减免一部分,皇上心想国家赋税不可免除,碍于脸面只好赐了他一道手谕,上面所写了四个大字“今日无税”李化熙领到手谕后心中十分懊恼,家乡赋税这么苛刻严重一天不收税有什么作用啊!所以李化熙将手谕埋到了自家的祠堂里面,但是到了晚上祠堂里金光四射,没有办法只好把手谕取出来贡在家中,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李化熙也不例外,他每天都会过来看一下,发现一个非常奇妙的地方。就是今天过来看到上面写“今日无税”四个字,明天过来还是这四个字,天天如此,天天无税。李化熙看到如此现象。恍然大悟,皇上赐我“今日无税”果真有用心。于是他立即请人刻了一面六角形石碑并耸立在我们商业街市,使每天来到这里的商人看到的都是“天天无税”的景象。周村无税广为流传,因此成为“天下之货聚焉,熙熙然贸易有经,如游化日”的繁荣景象。 大染坊: 从一个沿街乞讨的叫花子,奋斗为印染业的大实业家,以周村的乱世奇商陈寿亭艰苦创业历程为主线的电视连续剧《大染坊》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在观众中引起了很大反响。这部体现我国民族印染工业史的电视剧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观众。作为“大染坊”的故乡人,更是倍感亲切和自豪。电视剧《大染坊》,描写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旧中国在国内政府腐败、民不聊生,国外帝国主义采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重渗透的内外交困的背景下,我国民族染织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难曲折发展历史,并通过主人公(陈六子)的奋斗史,展现一代民族资产者实现强国梦的奋斗历程中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
浆染业在明末已是周村主要产业之一。至公元1900年,周村已有浆坊40余家,染坊70余家。我们参观的大染坊是创办于清道光年间的东来升绸布庄的旧址。其经营模式与电视剧《大染坊》类似。业务主要是将收购来的丝绸、坯布进行整理染色、加工,然后批发出去。该染坊是典型的前店后厂的格局。首先看到的沿街六间门面,即以前的经营大厅。原始的染坊原有四个院落,也称之为四进深院落,而现在保存下来的有以前的一个半院落。第一个院落在以前染坊里主要是进行交易批发的场所,而大家所看到的房子都是原始保留下来的,到今年为止有187年的历史。我们进入的第一个房间是上浆车间,左边是一块摔打石。将布铺在石头上,将小米粉、糖浆等制成糊状,涂在布上,然后由四、五名大汉用力摔打,目的是让所有的材料都吃到布里面去,然后放到货场晾晒,到七、八成干时,放到元宝石上压光,这是个力气活也是个技术活,目的是使布变的比较柔软,加宽加长整平。参观完这个房间,大家请随我进入第二个院落。
染坊的伙计主要来自农村,年龄一般十三、四岁,也有十一、二岁的。模样长得周正,且能说会道的,可被安排在营业厅,其余的人都到后院干杂活。而伙计进厂是需要有保人的,如果伙计中有与经理同村、同宗,甚至是经理的长辈,也得改换称呼。伙计对技工称师傅,并有“师徒如父子”之说。但师傅不负责传授技术,完全靠伙计自己在劳动中摸索,而且东家怕他们跳槽,也不愿他们学会,因此许多人学习四、五年甚至一辈子也不知道工艺配方。
我们看到的这个晾布架,在原始的染坊中,是要宽出一倍左右的,刚刚到染坊的新伙计第一个工作就是晾布,非常下力气的一个活。而这边我们通过人物模型给大家再现了当年染布的工序。首先把材料放入第一口锅里煮炼、去浆,去过浆的布是非常白非常柔软的;然后放到第二口锅里染色。在以前染色纺织材料会用染缸处理,使染料和纤维发生化学或物理结合,或在纤维上生成不溶性有色物质的工艺过程,称为染色。染料应在化纤上有一定的耐水洗、耐晒、耐磨擦等性能,这种性能称位染色牢度。染色分为浸染法和轧染法两种。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绚丽多彩的丝织物,表明2000多年前我国的染色技术已到达一定水平。染完色后旁边有一道拧水的工序,师傅会把布靠到杆上进行拧水,但是这道工序很不科学,刚刚上过颜色的布这样一拧很可能会花掉。所以到了后来,1929年,出现了半机械化,把布放到池子里染色,然后放到上面的桶里面进行控水,这样染出来的布颜色即均匀,又省去了很多人力资源。而旁边这位彪形大汉,就是当时染坊里的工头,带领工人工作。工头俗称把头,是经理通过长期考察从工人中选出来管理工人的。像这样的人只做技术指导或干些零活,基本上不参加劳动。也就是我们说天天能够吃到馒头的人,相当于我们现在工厂的高级技术工人。各位这边走,我们眼前的这个草棚,是在06年拍摄《旱码头》时修建的,作为一个缫丝车间使用,正好符合周村的经济实情,以轻工业为主,有很多丝织产业。染坊的起家是离不开水的,在以前的染坊至少有两口井。一口井打上来的水是用来染布的,水质越好,染出来的布就会越好;而另一口井应该是在第三个院落,叫做渗井,染完布以后的水倒入里面通过土壤过滤渗到地下,在以前主要是起到一个环保的作用。周村现在在盖楼挖地基的时候,经常会挖出来一些五颜六色的泥土,那就证明这个地方以前肯定就是个染坊。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房间里面,主要展示以前的织布机器。以前织出来的布大约有50公分左右,一个熟练工一天可以织出七到八米的布料。这些布匹花色朴素,但是相当耐用,而且吸汗性特别好,现在也是一种流行新趋势,被广泛应用于家纺用品。最后这个展厅,是以前的掌柜室,也就相当于现在的总经理办公室。大家看现在整个展厅介绍的人物是《大染坊》和《旱码头》两部著作的作者--陈杰先生。陈杰出生于济南,祖籍淄博桓台,只读到小学三年纪,但是却写出了很多部著作,被世人称为怪才。但是很可惜的是,06年《旱码头》还没拍完就因病去世了,享年只有50岁。在生前还有幸成为钱钟书的高足。而他写的《大染坊》是根据他祖父在周村打工的经历,并且结合了陈寿亭的原形陈立亭的事迹改编的。而我们对面墙上的展牌所介绍的是以前的掌柜,也称之为经理。当时经理分为两种:一种是份子经理,一种为水牌经理。份子经理在年底时可以拿到分红;而水牌经理只能每个月拿死工资。到了后来为了调动经理的积极性,一般都改用吃份子的方法。一个好的经理到年底时拿到的分红可能比东家还要多。所以在以前的染坊有这样一个经营方式:“投资者不经营,经营者不投资”,一间好的染坊一年的赔与赚,很大原因要看东家能不能请到一个好的掌柜来经营这个染坊。也就相当于今天的“经营权、所有权两权分离”。 银子市街:被称为清代中期中国金融街市华尔街,现长245米。主要是以经营金银首饰业和票号为主的一条街道。两侧多为山陕风格的高大楼房,钱庄票号多汇聚于此。中国的民间金融机构大约出现于明代中叶,周村的商品经济在明代已经比较发达,到清乾隆年间周村的李永和之祖投资一万两白银创办了鸿昌福银号,后来陆续有山西祁县的大德恒银号、山西平遥县日升昌、新泰厚、祁县的三晋源、太谷的协成乾、大德玉、大德川银号等来周村设立分号,号称周村的山西八大银号,最多达二十多家。到1921年周村票号多达108家,总银根达到600万两白银,折合我们现在的人民币来算,大约有60个亿左右。在不足五米宽的街道上,银号钱庄鳞次栉比,金光闪闪的大小元宝吞进吞出、噼里啪啦的算盘声响彻天空,所谓钱如流水不过如此。“济南、潍县日进斗金,不如周村一个时辰”,是对银子市街的一个真实写照。丝市街:“打不开的潍县城,走不出的周村街”周村当时有七十二条街道,而以市场性质命名的就有三十多条,丝市街东起东门路,西至南下河,全长约730米,现长216米,“桑植满田园,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丝市街作为买卖蚕丝的专业市场已有400多年历史了,是当时山东蚕丝交易最繁盛的市场之一。有关蚕丝还有这样一个传说:是说一个姑娘的父亲被强人抢走,女儿在家思念父亲,不吃不喝,母亲见了很心疼,就对邻里们立下誓约说:“有哪位能把我老伴救回来,我就把女儿嫁给他。”众人无法办到,家中一匹骏马听到此言,快速跑出家门。几天后,骏马驮着老父回来,母女十分高兴,此后骏马悲鸣不已,不肯饮食,父惊问其故,母以誓众之言相告。父大怒,说:“哪有让女儿嫁畜类的道理!”便将马射死,把马皮晾在院中。姑娘经过时,马皮忽然蹶然而起,卷起她飞走,无影无踪。过了几天,姑娘和马皮尽化为蚕,在树上吐丝,乡亲们便把此树叫做“桑”,桑者,丧也,是说姑娘是在桑树下献身的。父母知道了,非常难过。一天,忽见蚕女乘流云驾此马,身旁侍卫数十人,自天而降,对父母说:“天帝因我孝能致身,心不忘义,封我为女仙,位在九宫仙嫔之列,在天界过得很自在,请二老不用再思念女儿。”说罢,升天而去。于是各地纷纷盖起蚕神庙,塑一女子之像,身披马皮,俗称“马头娘”,祈祷蚕桑。传说在远古时候,周村的上空飞来了一只凤凰,她嘴里衔这一颗蚕茧。她把蚕茧给了当地居民,并教会当地居民用蚕茧制衣遮体。凤凰为了让这一技术能广为流传,并看到她的技术能世代相传,不惜让自己化成一座山,这就是今天周村城西的凤凰山。周村丝绸业,从於陵古城算起,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明清时,周村丝绸重振雄风,成为全国瞩目得丝绸生产中心,拥有独有得古代丝绸专业市场--丝市和绸市街。20年代周村有丝织业户300家,产值达410万元,至50年代以前,周村经营丝绸贸易有近百家。在其右侧的是演艺广场,这是2002年为了丰富民众生活而修建的。西面的这个戏楼是全部采用过去的卯榫结构搭建起来的,一般过年过节的时候会在此演绎周村的地方戏曲――五音戏。说到五音戏,本地五六十岁的人大多都能哼上一段,年轻一代就知之甚少了,周村正是这一剧种的发源地。而五音戏最具代表的人物是鲜樱桃,鲜樱桃原名邓洪山,1935年邓洪山等五人到上海百代公司灌制了最早的一张五音戏唱片,之后鲜樱桃带着戏班北上演出并得到了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的大力称赞。五音戏原名周姑子戏,据说是清光绪年间一位姓周的尼姑化缘时所唱的一种歌曲。后来被一些乞讨的人组织起来学唱,慢慢形成了周姑子戏的雏形。周姑子唱腔从此广泛流传,影响越来越大,当地一些戏班纷纷改唱这一曲调。京剧泰斗程砚秋来周村演出时,也去戏院听过,并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大街:我们现在位于大街北首,俗话说“大街不大,日进斗金。”大街原长1300多米,现保留较为完好的是南部的315米,它始于秦汉,成于唐宋,盛于明清两代,所以你看到两边的古建筑物多是明清两代保留下来的原址原貌,因年代久远,每年都会做一些修复,但都是本着整旧如旧的原则。这里也是闻名全国的八大祥和鲁商文化的发源地。周村商业建筑的特点是前店后厂式。在我国嘉庆年间中国就有闻名天下的四大码头,苏州被成为金码头,因其金融业发达;镇江被称为银码头;汉口被称为布码头,是以布匹集散为主称;而周村,码头者货物集散之地也,以其不通水陆,谓之“旱码头”。周村古时的商业由集市贸易和固定商铺两部分组成,也即是所说的“行商坐贾”。中国古代的商人传统上分成“行商”和“坐贾”两类,“行商”即从事商品贩运业、没有固定营业店铺的商人,“坐贾”即在市内拥有固定铺席、经营方式为“居鬻”的本地商人。行会则是一种具有地方保护主义职能的垄断性商业组织,它是城市商品的经济发展的产物。而坐贾势力的强弱,又是决定行会能否形成的重要条件。 分工的细化和同类店铺的聚集是工商业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今天,我们从周村街道的名字上尚能感觉到“东方商埠”的昔日风华。周村商业街道的名字,是以经营的内容来命名的,比如说,卖油的街道称为油坊街,卖鱼的街道称为鱼市街,而大街经营的项目,“五行八作”一应俱全,大街不大,日进斗金。五行八作:“粮行、丝行、布行、杂货行(五行),丝绸、浆麻、铜器、木器、腿带、剪锁、毡帽、饰品(八作)。大街是明清时期的黄金地段,商业中心。大街两边的建筑风格,可谓是南北交融,中西结合的,所以2002年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阮仪三、罗哲文、郑孝燮来周村古商城考察称这里为:“中国活着的古商业街市建筑博物馆群。”周村有三大特色小吃:煮锅、卤汁羊肉、周村烧饼。煮锅始于200多年前的前清时期,在大街开埠时逐步兴起。其配料有鸡、猪腿骨、老汤原汁、炸豆腐、猪肥肠、徽州丸子等。“丁家煮锅"制作工艺复杂,徽州丸子用的肉丝全部人工细切,所有料配好后要煨一天,团成丸子要用好油炸三遍,既不能炸烂,又不能炸酥,要脆软结合。所有配料放进大锅内,在特制的炉子上“文火"煮。炉面上放一块大桌面,桌面上固定放有十几个菜碗。客人每人一碗,随吃随添,非常方便、卫生。周村烧饼的历史有文字记载得可以追溯倒1800多年以前。早在汉代,周村就已经是江北最大得丝绸生产基地,丝绸之路得开通,一批又一批得阿拉伯商人把他们民族得饮食文化带到了周村,周村烧饼就是从西域的“胡饼”逐渐演变而来。清朝光绪末年,薄、酥、香、脆得大酥烧饼在周村聚合斋诞生。新中国建立后,聚合斋得后人带着大酥烧饼得制作技艺和配方加入倒勒国营周村食品厂,也就是现在得山东周村烧饼有限公司。1961年,大酥烧饼正式注册“周村牌”商标,从此大酥烧饼依法定名为“周村烧饼”。周村烧饼除了具有“香、酥、薄、脆”四大特点外,还有一个区别于其他休闲食品的特点,就是手工制作。从清朝光绪年间诞生,一百多年来,锯末炉烘烤先后被煤炭炉和电炉烘烤所替代,烧饼口味也不断创新,但是古老得手工制作技艺却一直沿用。机械化生茶无法进行。上世纪九十年代,周村食品厂曾投巨资委托国家级科研院所设计烧饼生产线,但最后以失败告终。正因为如此,周村烧饼传统手工技艺理所当然地被国务院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村烧饼作为传统特产,赢得了越来越多得国内外消费者得信赖,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殊荣。2007年周村烧饼作为国礼送给来华访问得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为国争了光。1904年胶济铁路通车,便利的交通运输,特区的优惠政策,吸引着天南地北的投资者。而著名的英美烟草公司、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分部,都开在大街上。在路左侧您看到的这个煮锅店在那时就是日籍华人简兆南,在周村所开办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分号所在地。三益堂:也是前店后厂格局,沿街是店面,后面是经理室、会客厅、帐房、印刷车间。三益堂它是明末清初来自广饶县的付氏和几位亲友合资创办的。它印刷的书籍多为四书五经,如《三字经》、《女儿经》、,现存为清光绪年间《状元书经》是当时流行的版本,当时《聊斋志异》没有正式出版。大多以手抄本形式互相传阅,时间久了内容传得很杂乱。乾隆二十三年开始整理,乾隆三十二年整理好文稿交给长山县最大印刷书坊--三益堂。全书共18卷,265篇,现存浙江图书馆。顺兴漆店:由山西甘氏创办于光绪年间,当时主要经营大漆和桐油。英美烟草公司,1902年创办于英国伦敦,几年之后它得同庆号在大街开张,一直倒解放前夕才将它撤回济南。像如知名影星巩俐老公黄和祥,就是现任英美烟草公司亚太区总裁。 千佛寺导游词首先,我们一起走进山门,在门口所看到的是哼哈二将,他们是封神演义中正伦和陈奇两位神将的化身。第一殿:米勒殿弥勒殿是在明教寺基础上重新修建起来的。里面供奉的神像是大肚弥勒佛。据说他在一亿五千年后将代替我们现在的佛祖―释迦牟尼,成为未来佛祖。第二殿:观音殿观音殿里面正中间所供奉的是水月观音。他的坐姿非常随便,所以他又称之为逍遥自在观音,他的道场在浙江普陀山。右边是文殊菩萨代表智慧,他的道场在山西的五台山。而左边是普贤菩萨,代表着理德,他的道场在四川的峨眉山。还有一位是地藏王菩萨,他的道场是安徽九华山。第三殿:千佛阁千佛阁修于明万历年间,之所以被称为千佛阁,因为在佛经里有这样的说法,如果在一座寺庙里的佛像超过了500尊就可以称之为千佛,而在千佛阁上下二层共有688尊佛像,故为千佛阁。第一层里面供奉的是三身佛:即法身佛、保身佛和应身佛。这是大日如来在民间的三个不同化身。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万佛朝圣的景象。第二层玻璃罩里的佛像是唯一一尊从明朝保留下来的佛像,到现在为止有400多年了,是本寺的镇寺之宝。中间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他是今世的佛祖,他原是古印度北部一个国王的儿子,因看到人世间的生老病死苦,在菩提树下悟出了人生的轮回因果关系,再悟道成佛。左侧供奉的是阿弥佗佛,又成为接引佛。当年阿弥佗佛在未成佛前,曾许下四十八大愿,其中一个大愿就是将来成佛后,凡信奉他并持诵他名号的人生命终止时,他将接引其人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右侧供奉的是药师佛,他在成佛前曾发十二大誓愿:除却一切众生病苦,消灾延寿,令众生身心安乐。大家抬头都能看到横梁上的彩绘。有关彩绘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建筑学始祖鲁班,在当时接到过一道圣旨,皇帝命他短时间内打造一座行宫,当他搭好架后发现屋上的横梁短了一节,如果这时再重新搭架时间肯定不够,所以他想了个办法,请木匠师父把横梁的中间锯开,打入木楔,这样长短正好了,但非常的不美观。他就请来了师傅把木楔处,画上了彩绘。当皇帝来了以后,只对横梁上的彩绘大为赞扬。从那以后,建筑学一直延用至今这种彩绘的方式,后人称之为是包袱。第四殿:罗汉堂罗汉堂建于乾隆五十一年,是本寺中最有灵性的一座殿堂。据说在开光时,两边的门自动打开过三次。走进殿门首先看到的是四壁观音。他的前两只手是斩妖除魔,后两只手是吉祥如意。四周供奉的是十八罗汉。第五殿:三义殿建于雍正十三年,这座殿堂最初是山西和陕西商人,他们共同集资修建的开会场所。后期,我们在其原有的房间内,供奉了刘备、关羽、张飞。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桃园三结义中的三兄弟。为什么要在这里供奉这三人呢?因为山西商人除了讲究诚信二字之外,还非常重义气,所以在此供奉了,刘、关、张。第六殿:关帝祠建于康熙三十四年。这座殿堂同样是陕西和山西商人修建起来的开会场所。大家看到里面墙壁上的几块功德碑,是当时修建这座殿堂时一些集资人的姓名和集资数。因年代久远,已经不是很清晰了。大家看到正中供奉的就是关羽大帝,在道家,被称做是武财神。旁边呢,是他的义子关平,专门为他拿大印的。另外一边供奉的是大将周仓,专门为关羽拿大刀的,俗称青龙偃月刀,传说周仓比关羽的坐骑赤兔马跑得都快。瑞蚨祥解说词大家好,请随我参观丝绸博物馆。首先,我要介绍一下博物馆的基本情况。该展馆位于瑞蚨祥二楼,共有四个展区,分别是:丝绸的起源与发展、瑞蚨祥服饰、美丽的传说、现代丝绸工艺品。展厅内借助各种模型及展板,充分展示从植桑养蚕到缫丝织绸的全过程,使大家了解丝绸的制作程序及周村丝绸的发展历史,一起了解探寻丝绸之路的起源。在您的对面看到的是海上和路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图。海上:从临淄、於陵通过芝罘,蓬莱等港口通往朝鲜、日本、俄罗斯甚至美洲大陆;陆上:从临淄、於陵送往长安,在经过河西走廊运往西域,以及西方各国。请大家随我参观第一展区。丝绸的起源与发展。从於陵古城算起,周村的丝绸业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丝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已出现罗、绮、锦、绣等品种。秦汉以后,丝绸生产形成了完备的技术体系。唐宋之际,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丝绸工艺技术和生产区域都产生了重大变化,明清两代,丝绸生产趋于专业化,织物品种更为丰富,图案更加绚丽多姿。传说在远古时候,周村的上空飞来了一只凤凰,她嘴里衔着一颗蚕茧。她把蚕茧给了当地居民,并教会当地居民用蚕茧制衣遮体。凤凰为了让这一技术能广为流传,就不断的,一次次的衔来蚕茧,最后,化成一座山,这就是今天周村城西的凤凰山。蚕:昆虫。幼虫成熟后吐丝做茧,在茧里变成蛹,蛹变成蚕蛾。有家蚕、柞蚕、蓖麻蚕等多种。蚕丝是织绸缎的原料。我国是世界上养蚕最早的国家。桑:一种桑属的落叶乔木,树皮有浅裂,叶子椭圆形,花单性,花被黄绿色,叶子是蚕的饲料,嫩枝的韧皮纤维可造纸,果实可以吃,嫩枝、根的白皮、叶和果实均可入药。在这边展厅上方,您看到的是蚕、蚕茧、蚕蛹、丝绸、生丝、纺轮,下方展出的是三种形式的织布机模型及纺车。在这里您看到的是,传统丝织工艺流程图及说明。缫丝:丝由蚕茧中抽出,成为织绸的原料。一颗蚕茧可抽出约1000米长的茧丝,若干根茧丝合并成为生丝。织造:生丝经加工后分成经线和纬线,并按一定的组织规律相互交织形成丝织物,就是织造工艺。各类丝织品的生产过程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生织和熟织两类。生织,就是经纬丝不经炼染先制成织物,称之为坯绸,然后再将坯绸炼染成成品。这种生产方式成本低、过程短,是目前丝织生产中运用的主要方式。熟织,就是指经纬丝在织造前先染色,织成后的坯绸不需再经炼染即成成品。这种方式多用于高级丝织物的生产,如织锦缎、塔夫绸等。在织造前,还需做好准备工作,如使丝胶软化的浸渍、能改善产品性能的并丝和拈丝,还有整经、卷纬等。同时,由于蚕丝吸湿性强,还要做好防潮工作。目前丝织生产使用的自动化织机主要有:用于生产合成纤维长丝织物的喷水织机和于生产多色纬提花织物的剑杆织机。染整:印花工序在丝绸的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只有运用染整技术,才能随心所欲地将我们喜爱的花色及图案完美无缺地再现在白坯上,从而使织物更加富有艺术性。该工艺主要包括生丝及织物的精炼、染色、印花和整理四道工序。(1)精炼:蚕丝由两根单丝组成,其主体为丝朊,外层包裹丝胶。大部分的色素、油脂、蜡质和无机盐等都存在于丝胶中。这些杂质对印染的效果有很大影响,所以,必须在染色前将其去除。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掌握了丝胶受化学剂或酶的作用易溶解于热水的特性,并利用丝胶这一弱点,将坯绸或生丝放入装有肥皂(或合成洗涤剂)与纯碱(碳酸钠)的混合溶液内进行加热,丝胶加热后进行水解。经过这样的精炼,脱除丝胶而保存丝朊,并去除了色素、脂、蜡等杂质,从而取得色泽洁白的丝制品。脱胶后的生丝,称为熟丝。生丝脱胶的程度须根据生产要求而定。(2)染色:色泽洁白的坯绸经精炼之后,便进入染色阶段。染色就是使染料和蚕、坯绸等发生化学反应,让坯绸染上各种色彩的工艺。由于蚕丝属蛋白质纤维,不耐碱,染色宜在酸性或接近中性的染液中进行。目前用于丝织物染料的主要是:酸性染料、活性染料、直接染料与还原染料等。用酸性染料染上的颜色比较鲜艳,染后用阳离子固色剂处理,可提高产品的水洗牢度。活性染料染在蚕丝上有良好的水洗牢度。织物的染色方法随织物的品种而异,如绉、纱类织物用绳状染色或溢流喷射染色,纺、绸、缎类织物则用平幅挂染或卷染。(3)印花:一种色彩毕竟单调,除染色外,人们还采用印花技术使丝绸变得五彩缤纷。印花是指将染料按照设计好的花色印在织物上的一种工艺。常用的印花工艺有直印、拔印、防染。直接印花指色浆直接通过筛网印花版印在丝织品上,是的基本印花方法之一,可用多种染料共同印制。拔染印花,也称雕板印花,是一种使用雕白剂拔染的工艺,印染前先用具有偶氮结构的酸性染料和活性染料将丝织品染色,再在色绸上按花样需要印上含有破坏色素的雕白剂制成的雕印(拔染)浆,经汽蒸后,印浆部位的地色便呈现白色,叫做“雕白”。防染印花,就是将丝织品按花样印上“防白”浆或“色防”浆,待干燥后再行染色。由于花样部位有“防白”浆或“色防”浆中的防染剂,不会染色,而其余部分则全部上色。(4) 整理:丝织品经过精练、染色、印花后,便可以对织物进行最后的整理工作。整理工艺主要解决前几道工序遗留的潮湿、皱折、门幅参差不齐等问题,突出丝织物本身柔软的特性并增加其服用功能,主要采用的是机械整理和化学整理两种方法。机械整理有拉幅整纬整理,汽熨整理,轧光等方法;化学整理主要是添加化学药剂,如柔软剂、抗静电剂、防火剂、由纯碱及磷酸三钠组成的砂洗剂等,从而达到防皱、防缩、柔软、厚实的效果。处理过的面料不仅更适合穿着,丝绸的消费领域也由此而拓宽。当印花绸制成之后,便可开始制作精美的工艺品与高贵华美、极具东方神韵的服饰了。这是一幅捣练图。原属圆明园收藏,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真品现价要1000多万元。《捣练图》系唐代画家张萱之作。此图描绘了唐代城市妇女在捣练、络线、熨平、缝制劳动操作时的情景。画中人物动作凝神自然、细节刻划生动,使人看出扯绢时用力的微微后退后仰,表现出作者的观察入微。其线条工细遒劲,设色富丽,其“丰肥体”的人物造型,表现出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 执绢的妇女身躯稍向后仰,似在微微着力;熨练妇女认真专注的表情,端丽的仪容,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温厚从容的心情。在绢下好奇地窥视的女孩,以及畏热而回首的煽火女童,都生动引人。画家表现妇女捣练活动,不只是描绘捣练、络线、织修、熨烫等的活动过程,他既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而又注意刻画某些富有情趣的细节,使得所反映的内容,更具有生活气息。
这一侧向您介绍的是,周村当年丝织业老字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植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是唯一的这样一个国家。据史书记载,我国最早出现的丝织中心,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左右,即春秋时代以临淄为中心的齐鲁地区。帛书就是写在丝织品上的书。帛又称嫌、素,所以古人也称帛书为缣书、素书。在帛上面写字,很早就已开始。古代文献中凡是提到图书的时候,常常是竹书与帛书并称。如《韩非子》说:“先王寄理于竹帛。”《墨子》说:“书之竹帛,传遗后世子孙。”史书记载最早使用帛书的是齐桓公。《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与晏子的一段对话:“昔吾先君桓公,予管仲狐与谷,其县十七,著之于帛,申之以策,通之诸侯。”这是说齐桓公封给管仲狐与谷,将此事写在帛书上作为信证。用帛书写比用竹木书写郁民多优点。用帛书写可以根据篇幅的长短,剪裁下来,能随意折叠舒卷。在书写、使用、携带、保藏等方面,比起体积庞大、笨重的简书要方便得多。但是帛比较昂贵,一般诸侯国,特别是丝织业不发达的诸侯国,还是用不起的,读书人更是可望而不可及。而在鲜用帛书的时代,齐国已用之,恰恰证明了齐国经济与文化的繁荣和丝织业的发达。这里向您介绍的是,中国历代服饰。首先您看到的是商周服饰:依据乾为天,坤为地的理念创造上衣下裳,成为中国最早的服饰型制;战国秦汉服饰:上下相连的深衣代替了上衣下裳,其型制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人物理降温的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