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反应实验中为什么选用的稀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略高于盐酸

当前位置: >
某兴趣小组为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______.(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______.方案二: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逐渐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同学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做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酚酞试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②可能是酚酞试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人酚酞试液.实验中“加热”的目的是______,“滴入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实验结果证明酚酞试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试液,发现溶液也呈红色,由此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结论1:说明______;结论2:说明酚酞试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①实验方法______;②观察到的现象______.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判断反应的发生.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各10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1)表中X=______.(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上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该同学根据______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方案一;(1)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应把待测溶液滴到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而读出酸碱度值;故答案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2)碱溶液加水稀释时溶液的酸碱度也会减小,但不会等于7;而与酸反应时溶液的酸碱度可于等于7,酸过量时溶液的酸碱度还可以小于水;因此强调酸碱度小于7是为排除溶液由于稀释而酸碱度减小的可能性;故答案为:排除因盐酸的加入,稀释氢氧化钠溶液而引起pH减小;方案二:(1)氧气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但还是能溶解在水里一小部分的,而随温度升高溶解性会更小,因此通过加热可把溶液中的氧气排出,避免氧气的影响;在液面上滴加一些植物油可以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避免氧气再溶入溶液中;故答案为:赶走溶液中的少量氧气,隔绝氧气;(2)酚酞遇碳酸钠溶液呈红色,可以说明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故答案为:碳酸钠溶液呈碱性;(3)为证明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的原因,可取该氢氧化钠溶液两份,其中一份加水稀释后同时滴加酚酞进行对比;稀释后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酚酞红色没有出现褪去现象,而没加水稀释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红色褪去;故答案为:取上述氢氧化钠溶液稀释后,做对比实验;加入酚酞试液出现红色且不褪去;方案三:(1)随反应消耗氢氧化钠质量的增加,反应放出的热量也增加,当加入氢氧化钠质量为实验1的两倍时,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也增加一倍,因此温度也会升高至7℃;故答案为:7;(2)反应放出热量而使烧瓶内气体膨胀,U形管左边液面因气体的膨胀而下降;故答案为:U型管中左边液面下降.
某兴趣小组为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再
试题地址 : /xue/shiti/2716117.html
★ 这道试题主要考察你对知识点""的考点理解, 关于知识点解析请查看
A~F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且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A能作建筑材料,B能作食品干燥剂.(1)E的化学式为______(2)A生成B、C 的方程式______(3)含有较多F的水叫______.(4)写出A和C、D 生成F的反应方程式______.
请设计简单实验区分下列物质,写出方法、现象和结论.(在下列(1)(2)两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1)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2)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在下面关系图中,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单质,其中甲和乙是气体,丁是地壳中含量第二位的金属,B是光合作用必要的原料,F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气体.(1)写出化学式:丙______,A______;(2)与A物质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是______(填写化学式)(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C:______,该反应在实验室中常用于______;E→F:______,该反应决定了在施用硫酸铵化肥时应注意______.
已知A、B、C、D、E是五种化合物,甲、乙、丙是三种单质;A是含碳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0,E是一种红色金属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其中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1)写出A、甲两种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甲______.(2)请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请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在一些食品包装袋中放一些脱氧剂,可以除去袋中的氧气和水蒸气,从而使食品保质期延长.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脱氧剂的成分,打开小纸袋,将其倒在滤纸上,看到“脱氧剂”是灰黑色粉末,并混有少量的红色粉末.[提出问题]该“脱氧剂”中的灰黑色、红色粉末各是什么?[猜想]甲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为氧化铜、红色粉末为铜.乙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为铁粉、红色粉末为氧化铁.丙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为活性炭、红色粉末为氧化铁.[设计方案](1)证明乙同学猜想的实验方案如下:将得出的结论填写在横线上______(2)根据实验结论可知铁与______和______接触易生锈.(3)写出红色物质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4)你认为能做食品脱氧剂的物质必须具备的性质(答两点)______、______.
下列各组物质,只用水不能鉴别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
B.植物油和酒精
C.氯化钾固体和氯化钠固体
D.硫酸钡固体和硫酸钠固体
热门试题推荐做中和反应实验时,我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看到有气泡产生。小伟提醒:是不是拿错了药品?我查验后确认药品没错,只是在瓶口发现有白色粉末状物质。我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
⑴ 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

⑵ 利用与上述实验不同的原理,我又设计了一个实验再次确认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氧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⑶ 该氢氧化钠溶液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
做中和反应实验时,我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看到有气泡产生。小伟提醒:是不是拿错了药品?我查验后确认药品没错,只是在瓶口发现有白色粉末状物质。我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
⑴ 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

⑵ 利用与上述实验不同的原理,我又设计了一个实验再次确认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氧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⑶ 该氢氧化钠溶液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该氢氧化钠溶液
变质
写出⑶中所涉及到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⑷ 如何用该变质的溶液来制取氢氧化钠溶液? 简述实验步骤。
⑴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氢氧化钠随溶液振荡、水分蒸发等因素的影响,会沾到瓶口,接触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形成碳酸钠。因而,在与盐酸的反应中会出现气泡。
⑵其实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本身就可以证明变质了。
⑶可以根据气泡的放出量计算,因为2NaOH-----Na2CO3
⑷ 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Ba(OH)2,生成白色沉淀,过滤,滤液即是氢氧化钠溶液。
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选A,因为甲基橙显黄色时,PH&4.4因为NAOH必然是显碱性,PH&7,所以刚开始显黄色,等到滴定达到终点时,由于滴一滴引起的PH变化比较大,所以等到颜色突变...
NaOH+HCl=NaCl+H₂O
实验的目的看怎样设定。若是研究粒子的透过性,可在实验中,设计不同的隔离物,如透膜,其可分半透膜,透膜对粒子的透过性有不同形式,一是膜本身存在的孔隙,二上膜对粒子...
其实反应应该是同时进行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二者完全可以同时进行,而且没有相互影响。反应的速度要看铁与碳酸钙...
#新加坡威大酒店-劳明达#问一下双床房内插座是国内通用的吗,如果没有,我们有一个英标的插座,可以用吗?
答: 我可以给你提供个想法,仅供参考咯~!
可以从培训人才和被培训人才的数据比例来说明拉,很有说服力哦~!
祝你好运!
答: 小学科学教案|小学科学教案下载 21世纪教育网
答: 请说的明白点啊,你是要什么性质考试的啊,自考?成考?普通?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当前位置:
>>>做中和反应实验时,我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看到有气..
做中和反应实验时,我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看到有气泡产生。小伟提醒:是不是拿错了药品?我查验后确认药品没错,只是在瓶口发现有白色粉末状物质。我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 (1)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利用与上述实验不同的原理,我又设计了一个实验再次确认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3)该氢氧化钠溶液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 写出(3)中所涉及到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4)如何用该变质的溶液来制取氢氧化钠溶液? 简述实验步骤。
题型:实验题难度:中档来源:湖北省期末题
(1)与空气中的CO2反应[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O2+2NaOH==Na2CO3+H2O](2)&Ba(OH)2 [ 或BaCl2 或Ba(NO3)2或Ca(OH)2 或CaCl2 或Ca(NO3)2] 生成白色沉淀(3)方法一 方法二BaCl2+Na2CO3==BaCO3↓+2NaCl[或 CaCl2+Na2CO3==CaCO3↓+2NaCl、或Ba(NO3)2+Na2CO3==BaCO3↓+2NaNO3、或Ca(NO3)2+Na2CO3==CaCO3↓+2NaNO3] 【说明:所写步骤、现象、结论要匹配,所写化学方程式要与上述方案相关。】(4)&取原变质的溶液,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或Ca(OH)2溶液],过滤,所得滤液即为氢氧化钠溶液。 【也可图示】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做中和反应实验时,我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看到有气..”主要考查你对&&设计实验和科学探究&&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设计实验和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1)(2)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学学科科学探究的特点(1)新课标改革的理念是倡导探究式学习,“科学探究”是化学课程中重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科学探究就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知识的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提升。“科学探究”是以问题为中心,南学生自己运用已有的知识选择恰当的手段,探究未知的现象、数据,并通过对获得的现象、数据的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从而使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的态度,获得科学方法,提高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2)针对化学学科的特点,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科学探究的认识:①感受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②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必须用事实来验证;③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④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⑤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探究的要素和目标:
解答实验探究题的方法技巧:&&&& 科学探究是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根据题目情景提供的信息,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要求考生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作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会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以此考查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综合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提高科学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思维要有开放性,能探究性地提出问题.要敏锐地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和探究验证假设的方法,用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进行推理和判断;要注意对试题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数据的处理以及对探究问题的合理猜想和想象,不要生搬硬套,胡乱猜想,应在短时间内切准题目要害,找准突破口。&&&&&综合实验题答题的基本方法和原则思维过程:原理一反应物一仪器装置一现象一结论一作用一意义一联想 ①实验依据的性质和原理。 ②反应物的状态及其替代物。③装置的性能、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注意事项、是否有替代装置。 ④操作顺序、注意事项或操作错误产生的后果。⑤现象描述要准确、全面、重点突出。 ⑥直接得出结论或导出结论。氧气参加反应的对比实验设计方法:(1)探究氧气与其他物质反应条件的对比试验①温度对比试验。用温度对比试验探究物质的着火点。如木炭和煤的着火点不同。②浓度对比试验。用浓度对比试验探究可燃物能否与氧气发生反应或反应的现象不同。(2)金属生锈条件的对比试验与氧气接触铁不会生锈,与氧气、水同时接触铁才能生锈。铜与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接触才能生锈。金属的生锈条件探究都是通过对比试验完成的。反应生成氧气速率的对比试验设计方法:(1)催化剂对制取氧气速率影响的对比试验①有无催化剂的对比试验。如氯酸钾制氧气加入和不加入二氧化锰的对比试验。②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对比实验。如可设计对比试验探究MnO2,CuO,Fe2O3等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的影响。(2)浓度对制取氧气速率影响的对比实验。如取不同浓度的对氧化氢溶液,加入同质量的MnO2观察H2O2分解速率。在设计对比实验时,必须使用控制变量法。每次对比实验只能研究一个变量,其他的变量应该控制在相同的状态。如设计对比实验研究MnO2和CuO哪种物质对H2O2分解速率影响大,那么容器中的过氧化氢浓度应相同。相反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使用同种,同量的催化剂,温度,压强也应该相同。控制变量法探究固体物质溶解速率:中考试题中常出现探究“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率的因素”的相关实验问题。在口常生活和实验中定性分析较多,如果定量分析就应该用控制变量法。(1)控制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温度、溶质的颗粒大小,探究搅拌对溶解速率的影响。搅拌比不搅拌溶解得快。(2)控制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温度,探究溶质的颗粒人小对溶解速率的影响,颗粒小的溶解快。(3)控制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的颗粒大小,探究温度对溶解速率的影响,对大多数物质来说,温度越高溶解的速率越快。探究过程中获取、处理信息的常见方法:(1)观察 ①观察要目的明确、重点清晰,具有典型性。如:做关于物质性质的化学实验,重点观察物质性状的改变,包括气味的改变、气体的逸出、沉淀的产生或溶解、颜色的变化。 ②观察要准确、仔细,事物变化有时微妙、偶然,在偶然、微妙中包含着飞跃,观察仔细、准确,才会有所收获。如:对于葡萄球菌培养皿中生长出的霉菌可杀死葡萄球菌这一现象,一般人难以发现,英国的弗莱明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这一现象,于是出现了造福于人类的青霉素。 ③观察时应对某一事物发生变化前后的现象进行比较,或对相关事物发生变化的现象进行比较,看看相同之处、不同之处,以便从中发现规律。(2)比较分类比较分类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关键是在于将学习对象或所研究问题以一定标准分门别类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分清研究问题和学习对象的特征及相互关系。如: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时,需找出区分标准——反应前后的物质是否为同种物质。(3)归纳演绎归纳是解决一般与特殊的重要方法。归纳时应注意对某些或个别的化学现象、化学问题等进行观察,总结它们的共同点。演绎是利用一般的知识、原理等对特殊的事实、现象进行分析,从而认识特殊情形的本质特征、属性。演绎时注意大小前提的正确性,如: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及元素周期表的建立,既是比较归纳的结晶,也是演绎的功劳。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的活动包括观察、提问、实验、比较、推理、概括、表达及运用等活动,科学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和敏捷性。下面谈谈科学探究的几种能力。(1)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在亲身实验的条件下观察事物的能力,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事物的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重在观察、发现问题,在科学探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观察到的内容通过文字描述或者绘图等多种形式表达出来。观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2)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生活、学习活动中,对自己身边的生活现象或学习化学时遇到的一些事例,能依据所给资料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对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3)操作能力科学探究往往是以实验为载体进行的,而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是通过实验验证假设与猜想,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要动手实验,首先要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然后再按一定的操作顺序进行操作。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就说明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4)分析能力分析是通过对整体中的各个部分进行单独研究从而了解整体本质的探究方法。实验过程中要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它们的规律,然后要思考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对你的假设是否有帮助。对整体中各个部分的研究是认识整体过程的基础。 (5)比较能力比较是将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物,通过诸多方面的比较,从而得出异同的过程。比较是分类、归纳和概括的基础。比较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认识事物、掌握规律起着巨大作用。因此,在科学探究中应重视比较能力的培养。(6)归纳概括能力归纳概括是根据一部分信息来推断总体信息。要正确地做出归纳概括,从总体中选出的样本就必须具有代表性、广泛性。如:在学习酸的化学性质时,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即可归纳概括出大多数酸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这就利用r归纳概括技能。 (7)推理能力当你对观察到的现象做出解释时,即在进行推理时,要注意推理不一定就是事实,即使是根据正确的观察做出的推论,也可能是错误的。要证明推论正确,唯一的方法就是再进一步观察、调查和研究。(8)评价能力做出评价就是评估某件事情的好坏、对错。如:评价一个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操作是否方便,对环境是否有害等。做出评价前,需要全面地考虑到事情的正面与反面,并明确自己持有什么样的观点和评价标准。在科学探究中要学会评价。 (9)合作学习能力化学学习中的科学探究过程,往往是学生小组或团队活动的过程,在合作探究中,学生应具有团结协作、资源共享的能力。化学科学探究性试题分类: (1)发现问题类探究题从生活现象、自然现象和实验现象中选出有价值的问题。解释此类问题的关键:观察、分析、联想,提出的问题要有探究价值,要有利于设计实验方案,有利于现象的观察和描述。解答此类探究题的方法:根据题目要求,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和假设。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提出问题和进行猜想: a.从“对立面”中发现问题和猜想;b.从“逆向思维”中发现问题和猜想;c.从生活或实验中发现问题和猜想; d.从探索闪果中发现问题和猜想;e.在异常中发现问题和猜想;f.在类比中发现问题和猜想;g.在归纳判断中发现问题和猜想;h.在“理所当然”中发现问题和猜想。然后结合猜想,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宏观性质和特征)去解答问题。注意提出的假设要周密、合理,有科学依据。 (2)假设、验证类探究题对问题有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并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猜想或假设作出初步验证计划,以便设计实验方案。解答时,一是要围绕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进行假设或猜想,假设越全面,结论越可靠;二是要注意假设的合理性,要符合化学规律、化学原理,不能凭空设想;三是要从本质上去分析现象,抓住本质提出假设。(3)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类探究题此类探究题是运用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解决问题的证据,并对所收集的证据和获得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与整理,通过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对结论作出正确的解释。收集证据,要有较强的实证意识,会观察、记录,准确精练的表述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4)结果分析、反思与评价类探究题此类探究题是对所获得的事实、证据进行总结、归纳,得出正确结论,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与评价。解答时可用比较、分类、概括、归纳等方法对证据和事实进行加工处理,利用逆向思维,对探究结果进行评价。而实验评价题是由题目提供一套或多套方案,从某一角度或几个方面评价方案的优劣。(5)综合性探究类此类探究题是对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中的几要素进行全方位的考查,体现探究的全过程,解答时要注意结合实践经验和亲身体验,探究性地提出问题,用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进行推理、判断,根据试题的目的和要求,结合题设巾的材料,进行解答,思维要有开放性。
发现相似题
与“做中和反应实验时,我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看到有气..”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505391130251478811846512977111911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氢氧化钠溶液密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