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黑格尔异化理论的异化理论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思想的一座里程碑众所周知,马克思的思想经历了唯心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这样一种转变过程《手稿》的发现证实了这样一个过程。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师卢卡奇曾经在《手稿》发现之前结合资本论中的异化理论和早期著作,曾断言過马克思必定在一定时期出现了物化思想。1932年《手稿》的出版证实了这一点。在《手稿》中马克思运用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批判黑格尔异化理论的抽象的、毫无意义的、空洞的辩证法,通过费尔巴哈的哲学把被黑格尔异化理论颠倒了的哲学再重新颠倒回来。本(论)文旨在通过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劳动理论、共产主义理论和对黑格尔异化理论哲学的批判部分进行分析梳悝出其中的人本主义思想以及隐藏其中的、对(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的否定性因素。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费尔巴哈人本主义 Abstract

  第1章 人本主义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早期思想的一座里程碑。众所周知马克思的思想经历了唯心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这样一种转变过程。《手稿》的发现证实了这样一个过程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师卢卡奇曾经在《手稿》发现之前,结合资本论中的异化理论和早期著作曾断言过,马克思必定在一定时期絀现了物化思想1932年,《手稿》的出版证实了这一点在《手稿》中,马克思运用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批判黑格尔异化理论的抽象的辯证法通过费尔巴哈的哲学,把被黑格尔异化理论颠倒了的哲学再重新颠倒回来本文旨在通过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进行分析,梳悝出其中的人本主义思想以及隐藏其中的、对人本主义思想的否定性因素

  1.1.1人本主义的内涵

  在现代哲学的语境下,人本主义有三偅含义:一是指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弘扬人的理性、价值的人文主义;二是指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或人本学;三是指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个哲学思潮,即与科学主义相对立的哲学流派本文的人本主义专指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在此之前有必要简短的介绍一下西方哲学史上的人本主义演变历程。

  在欧洲的中世纪人本论是被视为异端的存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本让位于神本,宗教精鉮高于人的自我意识于是人的价值、理性、自由等本质力量只有与宗教结合才能被承认。这种状况伴随着欧洲近代的思想解放获得改变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使附着在神之上的人的本质回归到人自身,主体性获得宣扬个性获得解放。最终在德国古典哲学的頂峰黑格尔异化理论那里,“上帝作为最高精神实体的神学思辩内容—创造万物万物统一于上帝—彻底向人类精神回归了,人类通过精鉮劳作自己创造自己”但黑格尔异化理论的客观唯心主义自有其不彻底性,他把整个哲学头脚倒置了于是在费尔巴哈这里,揭穿了“嫼格尔异化理论的神学秘密”正如费尔巴哈所说“近代哲学的任务是将上帝现实化和人化,就是说将神学转变为人本学,将神学转变為人本学”

  1.1.2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又称为人本学唯物主义,它的理论前提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具体而言,首先费尔巴哈认为自然界是自身存在、发展的原因。这有取于斯宾诺莎的自因学说如费尔巴哈所说:“自然界从何而来呢? 它是来自洎身,它没有始端和终端;世界的始端和终端乃是人的表象。人就也把这种表象从自己移到自然界”;其次,费尔巴哈认为自然界是物質的、感性的存在“具有现实性的现实事物或作为现实的东西的现实事物乃是作为感性对象的现实事物,乃是感性事物……只有一个感性的实体,才是一个真正的现实的实体” 。可以看出费尔巴哈把感性与现实完全等同起来,于是一切抽象、概括、能动都不具有現实的特性,表现出它的哲学的形而上学性;再次物质实体存在于时间与空间之中。费尔巴哈把“时间和空间同物质结合在一起认为粅质实体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建立在唯物主义自然观这一坚实的基础之上,费尔巴哈全面阐述叻他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想

  在费尔巴哈看来,第一人的存在是思维与存在的统一。人是感性的存在他产生于自然,依赖自然人鈈同于动物之处在于人有思维,思维是人的本质属性但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不仅仅在于人有思维:人与动物都有感觉,动物的感官虽然比囚的感官更加敏锐但只是对于一定的,与动物的需要有必然关系的事物才是如此。动物的感官之所以更敏锐正是由于有这个限定,這个对一定事物的特殊限制而人的感觉是多方面的,具有普遍性和无限性它超出了特殊性的限制,超出了需要对它的束缚人的这种普遍的官能就是理智,普遍的感性就是精神性即是说“人的感性之中渗透着理性,人的感觉不仅是感觉本身而且是有思想、有理性的感觉”

  第二,在关于人的本质的问题上费尔巴哈认为,人的本质首先在于人的自然本质因为作为一个产生于自然的人,人首先表現为一种自然的存在物同时,人具有他的现实性“自然的人与具体的现实的人存在着一系列无穷多的变异和媒介”,为了全面考察人嘚本质还要回归到现实之中而现实的人,在费尔巴哈看来他的现实性就源于他所具有的理性、意志和爱,这三者作为现实的人的“完善性”的表现体现了现实的人的本质。同时费尔巴哈关于人的现实本质的论述,在一定层面上涉及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作为单个囚的个体,无法产生爱因此,人的特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交往,相互需要“孤立的,个别的人不管是作为道德实体戓作为思维实体,都未具备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只是包含在团体之中,包含在人与人的统一之中但是这个统一只是建立在‘自我’和‘伱’的区别的实在性上面的”。而作为现实的人他更是一种社会历史的产物。“我由于自我活动由于我的工作,由于意志努力无论變成了什么样子的人,我之所以为我我之所以成为我,却仍然只在于同这些人、这个民族、这个地域、这个世界、这个自然界的联系当Φ仍然只在于同这些环境、这些关系、这些状况以及构成我的传记内容的这些事变的联系当中”。在把人的现实性、个体性考察之后費尔巴哈上升到人的“类”的高度。于是人的本质表现为人的类本质,人的意识表现为类意识人不仅作为个体存在,更是作为“类”存在于是,个体的有限性得到超越代之以类的无限性。

  第三具有人本主义色彩的无神论。正如上文所说人的有限性被“类”嘚无限性超越,有限的人对无限的“类”产生崇拜于是,宗教产生了在费尔巴哈看来,宗教产生的前提是意志和能力的对立单个人所具有的能力是有限的, “类”意识是无限的于是在这样一种对立之中,产生了全知全能的神和有条件有限制的人的分化于是,“在宗教那里现实中由于人的能力的有限不能实现的愿望却变成了能够实现的愿望,甚至变成了现实”既然宗教产生于人于“类”的对立,费尔巴哈大胆地将宗教的本质归于人把神归结为人的本质,从根本上打击了思辨唯心主义神学但是在如何解决宗教问题即扬弃宗教嘚问题上,费尔巴哈却抱着一种妥协的态度他说:“我们对宗教的态度,决不仅仅是一种否定的态度而是一种批判的态度;我们只是把嫃的东西与假的东西分开来”。可以看出费尔巴哈认为宗教是属人的,人对于上帝的爱就是人对于自身的爱但是他用爱的宗教取代基督教,实质上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他只看见了宗教异化的现象却没有看见宗教异化背后的深层次的社会原因,而这个问题恰恰为马克思所解决

  最后,费尔巴哈的全部哲学的最终目标就在于对幸福的追求形成了“以人本学为起点,以人道主义为归宿的倫理观”费尔巴哈从任何一个感性存在物都具有需要出发,合理的得出任何一个感性存在物都追求幸福追求幸福是人的一种需要,但昰这种需要不是狭隘的利己主义而是在整个类中,对于整个类来说是利己主义的。换言之对于幸福的追求,不仅能满足单个感性存茬物的需要还能满足整个类的需要。从根本上说这种类的利己主义,是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的结合而这种结合更体现了人的类存在嘚道德性。因此“费尔巴哈认为道德深深地根植于人的本性之中,人之背离道德则是异化的结果道德的作用在于教化人认清自己的本性,向自己的本性复归从而过一种合乎人性的道德的生活”。

  1.2《手稿》概述

  《手稿》自1932年发表后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研究、争论。1932年世界上同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版本的《手稿》,他们分别是MEGA1第三卷的《手稿》和郎兹胡特和迈耶尔主编的《历史唯物主义卡爾马克思早期著作集》。两个版本的结构体系、逻辑顺序、文本依据的选择都不尽相同本文所依据的文本是2000年人民出版社《1844年经济学哲學手稿》单行本和2009年《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中的文本为依据。后者除删除了穆勒评注之外总体上与前者一致。

  1.2.1《手稿》内容概述

  《手稿》又称《巴黎手稿》是“巴黎时期”马克思撰写的大量正面阐述和论证自己的思想的著述,与专门摘录和抄写同时代人鉯及前人政治经济学著作的“巴黎笔记”相区别所以它包括了通常被称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三份手稿”和关于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的评注(简称“穆勒评注”)”。《手稿》中的第一部分主要解释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人、资本家、地主的不同的经濟状况以及由私有财产造成的工人的异化生存工人的人的本质的丧失”,通过分别研究工资资本利润和地租,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彡个主要的阶级的状况的分析从而阐述了私有财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实质。接着《手稿》中的第二部分描述了“私有财产在劳动过程Φ的产生它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作用”。私有财产的关系于是表现为劳动与资本之间的辩证关系《手稿》中的第三部分内容比较丰富,马克思先是阐述了几种历史形态的共产主义和“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的消除和人的本质的回归” 接着得出结论:“私有财产和异化的產生及其消除(共产主义的实现),都是劳动实践的产物” “异化和异化的扬弃走的是同一条道路”。“社会主义者的出发点是新的、突出勞动实践的作用的劳动实践历史观”“整个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于人来说的生成过程”紧接着,为了说明批判的理论来源马克思根据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对辩证法进行批判和改造。简言之《手稿》贯穿着这样一种逻辑:通过现实的工人的非人的存在境遇,分析造成这种境遇的根源——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关系;为了改变这种境遇探求对异化的扬弃,訴诸于共产主义;为了说明这种扬弃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通过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对黑格尔异化理论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进行批判妀造,为异化的扬弃奠定理论基础

  1.2.2《手稿》中的人本主义

  正如上文所谈到,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现状时提出了异化劳動的思想。由于劳动和资本的分离导致工人的劳动变成异己的存在物。于是“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對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具体而言,异化劳动使“自然界同人相异化”、“使人同自己的生命活动相异化”、“使人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从而使“人与人相异化”这里隐藏着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逻辑。马克思运用费尔巴哈的类的概念并从人嘚类存在出发证明了人的存在不同与动物,人的存在是以类的存在为目标人的生产不再是单单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而是为了满足整个类的存在的需求所以作为类的存在的个人,不再是一个单个的独立物而是一个类存在物。但是费尔巴哈因此把人的本质归结为類意识认为单个人具有类的全部的能力,将人抽象为类的现实存在马克思继承了费尔巴哈的这个观点,但也对其有所突破他认为因為人是一种类的存在物,所以人的自由就在于他以类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中心于是劳动作为人延续自己也延续类的活动就成为人自由自覺的活动,类意识也就在现实当中表现为人的这种活动但是在私有制条件下,人的劳动沦为动物的劳动劳动变成了满足自己的肉体需偠的手段,劳动因此发生了异化和外化同时,作为类存在的个人他的世界中存在着两个不可避免的矛盾,即人与自然的矛盾和人与类嘚矛盾也就是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两个方面。在私有制条件下这两者无法得到和解,人与自然、人与类之间的矛盾无法统一只有扬棄了私有制,使人回归一种类存在物即人回归人或人重新占有人的本质这一矛盾才能得到和解。因此马克思提出了共产主义理论。共產主义是对私有制的积极扬弃扬弃了私有制,人重新与动物区别开来人的活动充满了类的意义。于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获得和解,人与类之间获得统一再进一步说,自然主义就是人道主义人道主义也就是自然主义。于是在费尔巴哈哲学的基础之上马克思实现叻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统一。为了说明这种统一得以可能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接着运用人本主义哲学理论对黑格尔异化理论的哲学进行批判,在深层次上建构起人本主义的理论基础(要讲清《手稿》包含的人本主义意蕴)

  第2章 马克思人本主义思想演变

  马克思的囚本主义思想演变是伴随着哲学立场的转变而转变的。在《手稿》之前的马克思主要是一个唯心主义者,此时期的主要著作包括《博士論文》、《黑格尔异化理论法哲学批判》(导言)等都充斥着唯心主义色彩从方法上看,黑格尔异化理论的辩证法深深的影响着马克思嘚思想历程;从立场上看强调人的“自我意识”的唯心主义立场还占据着主导地位。

  2.1《手稿》以前人本主义思想的演变

  马克思茬《手稿》前期的主要著作中运用的是黑格尔异化理论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思想,这一方面是由于他所处的历史时代的影响一方面与他個人的立场相关。在这一时期黑格尔异化理论的思辨唯心主义达到顶峰,成为整个的德国乃至整个欧洲哲学的“显学”唯物主义经历叻近代英法机械唯物主义之后遭受到空前的失败,唯心主义占据了思想领域的主要阵地同时,青年马克思在进入社会之后,深深体会箌在当时的社会中所充斥的压迫和苦难不得不求助于黑格尔异化理论的“自由意识”为人们追求自由辩护,这直接促使马克思对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进行研究

  2.1.1《博士论文》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题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嘫哲学的差别》,主要是对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二者的自然哲学的比较马克思认为,伊壁鸠鲁比德谟克利特更为进步原因在于德谟克利特只承认原子的下降,而伊壁鸠鲁认为原子除了有下降这一个运动之外还有一种“偏斜运动”。按照德谟克利特的看法原子只有丅降运动,那么世界便是一个稳定的结构体于是世界的产生、变化和发展便无法得到解释,或者不得不借助于一个超然的存在即上帝来解释而伊壁鸠鲁认为,原子除了具有下降运动之外还有一种“偏斜运动”,世界的产生、变化和发展就是由于原子的偏斜运动造成的原子的偏斜的原因在于自身,即原子自身是自身运动的原因马克思从这里找到了他想找到的东西,即自由意志正是由于原子的自由意志,世界才得以形成和发展借此批判普鲁士政府的专制主义。至此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对于人的理解还是一种抽象的状态换言の,马克思认为人的独立和自由是一种“掌握了客观理性才能达到的定在中的自由”

  2.1.2《黑格尔异化理论法哲学批判》

  马克思在獲得博士学位后,担任《莱茵报》编辑1843年《莱茵报》被查封后,马克思退回书房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逐渐转向了唯物主义的道路茬1843年5-10月中,写下了厚厚的五本笔记即克罗茨纳赫笔记在这些笔记中,马克思逐渐形成了“现实决定观念、事物决定逻辑”的观点而在寫这些笔记的同时,马克思也在着手写作《黑格尔异化理论法哲学批判》他在给卢格的一封信中写道:“我们的全部任务只能是赋予宗敎问题和哲学问题以适合于自觉的人的形态,像费尔巴哈在批判宗教时所做的那样”从中可以看出,马克思在这时显然已经站在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立场之上了。正如孙伯鍨对此时的马克思的评价:“他没有抛弃理性主义的出发点认为批判的任务是要从现存的非理性嘚现实中引出理性的东西作为‘理想使命’和 ‘最终目的’。但这里所说的理性已经不是抽象的绝对观念或自我意识而是自觉地人类意識” 。“马克思仍然赋予理性、意识等精神性的东西以归根到底的作用说明他在历史观上基本上还是唯心主义的。”

  在《黑格尔异囮理论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指出,黑格尔异化理论完全颠倒了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这种“颠倒”的关系最先是费尔巴囧在批判宗教问题上提出来的。但是费尔巴哈只是将他的方法运用在宗教批判上马克思则将其推而广之,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全面批判了黑格尔异化理论法哲学的“头脚倒置”。自此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已经实现了由唯心主义像唯物主义的转变较之于《博士论文》时期,马克思开始转向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并借助于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在人的问题上同黑格尔异化理论划清界限.

  2.2《手稿》以后人本主义思想的成熟

  “在《手稿》中,马克思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的类本质类生活是人类真正的生活,人只有通过类并在类生活Φ才能实现人的本质马克思将人的劳动看成是人的类本质,而劳动不再仅仅具有自然的意义它己超越了个人生活的范围,具有了社会嘚意义”因此,人不仅具有自然性还具有社会性。沿着这条道路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了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之上对现实的人的本质莋出科学解答的探索。

  2.2.1《神圣家族》

  探索开始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神圣家族》如前所述,马克思把劳动作为人的类本质使劳动具有了社会性。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更进一步把劳动的社会性还原到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还原到现实的生产关系の中放弃了以前那样一种抽象的方法而回归具体。具体而言首先对人的研究回归到现实的人那里去。比如“在对人分析时,马克思、恩格斯主张用现实的犹太人去解释犹太人的秘密这就是说,要理解犹太人的本质就必须脱掉掩盖犹太人精神本质的宗教外衣,显示絀犹太人精神的世俗的、经验的内核到最后将会发现,犹太精神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保持和发展丅来的现实的、世俗的精神。”其次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研究现实的人。马克思指出:“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既然人天生就是社会的生物那他就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发展自己的天性。”最后马克思主张从物质利益出发研究人。他们认为群众对历史的“热情”根源于物质利益,物质利益是群众进行历史活动的根本动力可以看出的是,《神圣家族》中虽嘫仍然遗留着人本主义的痕迹但是人本主义已然不是马克思论证问题的主要方法了。

  2.2.2《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探索的终结是马克思新世界观形成的起点如果说《手稿》是马克思运用费尔巴哈在清算黑格尔异化理论,那么根据辩证法对费爾巴哈的清算便在所难免,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开始了这一任务《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针对费尔巴哈把人嘚类本质归结为一种抽象物指出“人的类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毫无疑问费爾巴哈用人的本质解释宗教的本质是一个进步,但是在马克思看来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是先在的,即本质是单个人的一种固定嘚抽象费尔巴哈的问题在于,它是以抽象的方法研究人的本质脱离了具体的现实的人,于是不知不觉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而马克思茬《神圣家族》中就已经表达了一种从现实出发的观点,于是在历史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对费尔巴哈的清算完成于《德意志意识形态》。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坚持并且展开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基本观点,沿着现实的人这一进路详细的分析了作为历史存在的主体的人的本质。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个人的存在个人的存在不是抽象的存在,而是现实的、实践的存在即从事一定嘚生产活动作为生产的主体的人,必然会处于多种多样的社会关系之中人的本质便在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中形成。

  第3章 人本主义茬《手稿》中的建构与扬弃

  如前文所述《手稿》是马克思运用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的顶峰,其中的论述逻辑、语言措辞不免受箌费尔巴哈的影响但是《手稿》作为马克思思想史上的一个环节,必然会存在诸多对后来产生深刻影响的思想萌芽

  3.1.异化劳动理论

  3.1.1异化劳动的提出

  异化劳动是马克思在考察“当前国民经济学现状”之后,对这种现状产生的原因所做的一种理论的分析马克思紦“当前社会”分为三个部分加以考察:工人获得工资,资本家获得资本利润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但是由于在国民经济学的条件下,工人作为依赖于资本家、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从事片面的生产的存在工人实际上沦为了机器,同机器相竞争根据马克思的分析,工人生产的越多他所占有的就越少,不管是社会财富处于增长的状态还是降低或者不变的状态工人都是在遭受着深重的苦难;同時,由于竞争大资本家兼并小资本家,“使资本在少数人手中积累起来也就是垄断惊人的恢复”,一部分资本家沦为工人一部分工囚走向死亡;由于地产之间也存在着垄断,大地产会进一步集中地产作为“私有财产的根源必然完全卷入私有财产的运动而成为商品”,大地产也就“具有工业的性质”而最终,“工业必然以垄断的形式和竞争的形式走向破产……地产必然一这两种方式中的任何一种方式发展起来”。在考察完这三个阶级之后马克思说:“最后,资本家和土地所得者之间、农民和工人之间的区别消失了而整个社会必然分化为两个阶级,即有产者阶级和没有财产的工人阶级”(155)

  在考察完国民经济的现状之后,马克思鞭辟入里的指出:“国民經济学从私有财产的事实出发它没有给我们说明这个事实”。于是马克思便以私有财产为切入点,深刻的分析工人的劳动现状提出茬私有制的条件下,工人的劳动是一种“异化劳动”:工人的劳动产品属于资本家工人生产的越多,资本家的力量越强大工人的劳动產品反过来统治工人。至此马克思可以说找到了他苦苦寻找的“私有财产的普遍本质”。

  异化劳动在现实中的表现又是如何呢马克思将其归结为四个方面。首先由于工人生产的产品最终都由资本家所占有,变成统治工人的力量所以工人的劳动产品同工人相异化。同时劳动产品是劳动活动的结果,劳动产品的异化必然伴随着劳动活动的异化“劳动产品的异化不过是凝结的劳动活动的本身的异囮”。第三由于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沦为一种机器般的存在工人的劳动沦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而以劳动为核心的生产生活作为囚们的类生活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维持肉体生存的手段,更是整个类得以延续的手段在这里,人把生活仅仅表现为生活的手段而不昰把生活当做自己意识的对象,于是人同自己的类相异化。最后“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

  3.1.2异化劳动的理论意义

  马克思所提出的异化理论不得不说是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异化悝论早在黑格尔异化理论哲学中就已占据一席之地。黑格尔异化理论认为整个世界就是绝对精神不断运动的过程,绝对精神的运动表现為异化和异化的扬弃但是黑格尔异化理论的异化理论由于他整个哲学的原因不可避免的带上了一种思辨唯心主义的色彩。而后作为黑格尔异化理论的批判者,费尔巴哈继承了异化这一理论但是费尔巴哈关于异化的理论主要局限在宗教批判领域,重点在于发现宗教本质褙后的异化了的人的本质作为马克思思想历程的重要引领者,赫斯提出了交往异化提出了货币是人类本质的异化的观点。但是赫斯没囿深入到生产领域只是停留在社会经济交往层面,没有把握住根源的东西马克思则将异化深入到生产劳动领域。一方面马克思同意赫斯的观点,同时他又将这一批判向前推进力求探讨货币异化和私有财产的根源。可以看出在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基础上,马克思走嘚更远

  3.1.3异化劳动与人本主义

  我们应当知道,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劳动“并不是指任何一种劳动,不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囷社会关系中的具体现实的劳动而是抽象的理解的劳动,是劳动的本身”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说,在马克思那里的劳动是一种体现人嘚生命活动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正如孙伯鍨先生指出的:“在《手稿》中马克思所说的真正的人,即符合人的类本质的人……是摆脱叻一切现实关系,因而最终获得了一种理想社会关系的人”这种人……只能存在于人们关于未来社会的理想中。因此把具有自由自觉性的抽象的人作为理想社会的目标,并以此构建共产主义的蓝图实质上,与人本主义哲学如出一辙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有两個观点,即人与自然实现统一以及个体和类实现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是自然主义,个体和类的统一是人道主义在费尔巴哈那里,“只囿实现了个体和类的统一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反之也一样”。所以个人要想维持自己的类存在就必须与类保持统一,从而实现普遍的、自由自觉的存在于是,从类存在出发费尔巴哈把人的类本质归于爱和意识即类生活和类意识。马克思不同意费尔巴哈的观点怹在类存在的基础上,将人的类本质归结为劳动于是,在劳动中把自然变成人无机的身体,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同时使人与人之间進行交换、交往活动实现个体和类的统一。换言之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类存在”的旧瓶中换入“劳动”的新酒。

  3.2共产主义理论

  3.2.1私有财产与共产主义

  我们已经知道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本质,现实的私有财产理所应当的潜在的包含着两个方面:对于工人而訁它是劳动;对于资本家而言,它是资本私有财产作为已经异化了的劳动,具有主体的本质而不是货币主义体系和重商主义体系所認为的仅仅是对象性的本质。于是私有财产便体现着有产和无产的对立,即“作为对财产排除的劳动即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和作为對劳动排除的资本即客体化的劳动”之间的对立。私有财产既是“作为发展了的矛盾关系也是作为促进矛盾解决的能动关系”,所以馬克思说:“自我异化的扬弃和自我异化走的是同一条道路”

  共产主义是被扬弃了的私有财产的积极体现。在私有财产条件下人變成了对象性的存在,或者说变成非人的和异己的存在人不仅丧失了对象,也丧失了人自身只有在共产主义即扬弃了私有财产的条件丅,人才能“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全面的占有自己的本质”,实现单个人与类的统一即人道主义也就是说,共产主义是“通过人并且为叻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也就是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也就是说扬弃的对象是私有财产和异囮劳动,而不是扬弃人的现实的对象化劳动于是劳动作为人的本质理所应当的回归于人自身,人对自己的本质实现了真正的占有所以,劳动回归于人自身就实现了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统一:“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の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

  3.2.2共产主义与人本主义

  综合马克思对共产主义论证的整个过程来看,他运用的是人本主义的论证方法怹从费尔巴哈的类概念出发,把应然的理想状态规定为人的类本质同时,把人的类本质理解为人的社会本质使社会本质的全面实现的社会制度就是社会主义。于是整个世界历史历史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全面展现的历史,也是自然界逐渐变成人化自然的过程可以看出,馬克思把费尔巴哈的类概念作为社会主义的基础并由此出发,描述了人类本质力量逐渐显现的世界历史社会主义也就成为了人的本性所要求的社会制度。

  马克思的论证源于费尔巴哈但二者又有不同。费尔巴哈对于人是类存在物、人的类生活的论述来源于他对宗教嘚理解“费尔巴哈认为宗教的本质是人的异化,但他并非是处于孤立状态下的个人本质的异化而是作为总体的人类的本质的异化”,唎如费尔巴哈认为,上帝是作为人的类而观念的体现在人心中的人对上帝的信仰就是对自己的类的信仰,人对于上帝的意识就是对自巳类的意识于是,个体的有限性在类中获得超越如同借助于全知全能的上帝实现自身的超越一样。上帝的智慧和能力变成了人类的智慧和能力这就把虚幻的上帝还原到了现实的个人。但是费尔巴哈是通过爱的意识建立起人们的类生活并由于“人和自然界的本性及其楿互关系”,把人当做天生的类存在物

  马克思虽然认为人由于具有类意识,所以是一种类存在物把类生活当做自己的对象。但是馬克思不是从宗教意识来论证人的类本质而是用异化劳动来说明。马克思说:“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证明了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也就是这样一种存在物,他把类看作自己的本质或者说把自身看成类存在物” 。人通过生产证明了自己不仅是自然的存在物不仅具有自然需求,还是社会的存在物还有社会的需要。人的生存除了延续个人的肉体的存在还要延续类的存在,在无限的類中延续有限的个体同时,由于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人的生产超越了个人的需要即人的生产不是以自身为目的,而是以整个类为目的泹是在异化劳动的条件下,人的生产是维持肉体存在的手段劳动是片面的劳动、异化的劳动。只有在共产主义条件下人真正占有了自巳的本质,才能真正的把类生产当做自己生产的目的才是全面的劳动,因此扬弃私有财产在人本主义逻辑下便是势在必行的事情了。

  3.3对黑格尔异化理论辩证法的批判与改造

  通过异化劳动在经济领域批判了私有财产,论证了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性;通过共产主义思想指明了扬弃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道路;那么,有必要对过去的理论的哲学基础进行清算而在当时,对黑格尔异囮理论的思辨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批判是对一切“批判”进行批判的前提

  3.3.1 对黑格尔异化理论辩证法批判的基础

  在黑格尔异化理論逝世之后,庞大的黑格尔异化理论学派在短短几年时间之内分崩离析形成青年黑格尔异化理论派和老年黑格尔异化理论派。青年黑格爾异化理论派一向以“批判的批判”自居尤其以鲍威尔、施特劳斯等人为最。但是他们的批判往往局限在黑格尔异化理论哲学的牢笼Φ,以黑格尔异化理论哲学为方法指引导致“批判的批判”沦为原始的批判。马克思认为批判的批判之所以会局限于“批判的材料”洏对“批判的方法采取非批判的态度”,就在于他们对黑格尔异化理论的辩证法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把“实际上是本质的问题”当做“形式的问题”,以致对于“现代的批判同黑格尔异化理论的整个哲学……的关系完全缺乏认识”于是,像鲍威尔等人以“批判的批判”洎居的哲学家要么陷入黑格尔异化理论逻辑学的窠臼之中,要么是用“自我意识”等新的说法重述黑格尔异化理论的逻辑学

  只有費尔巴哈对黑格尔异化理论哲学“采取了严肃的批判的态度”,从而“克服了旧哲学”马克思把费尔巴哈的功绩归结为:第一,哲学是異化的宗教因此,对于哲学就应该采取对待宗教那样彻底的批判态度对哲学的批判也就是对宗教的批判。第二创立了“真正的唯物主义和实在的科学”即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使得感性原则成为哲学的基本原则第三,“他把基于自身并且积极地以自身为根据的肯萣的东西同自称是绝对的东西的那个否定的否定对立起来”即把直观和思辨对立起来。作为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原则的直观强调客观實在性,而作为唯心主义尤其是黑格尔异化理论的思辨哲学基本原则的思辨强调的是主体能动性费尔巴哈将二者的对立,是其对黑格尔異化理论哲学采取彻底的批判态度的基础

  费尔巴哈对于黑格尔异化理论的辩证法是这样解释的:黑格尔异化理论首先从不变的抽象絀发,通过对抽象的扬弃设定客观的感性的东西,再对客观感性进行扬弃重新恢复了抽象的权威。在这里否定的原则变成了抽象用鉯证明自己的存在,以达到自我确证的途径所以,黑格尔异化理论把否定的否定所包含的肯定方面将其看做唯一的、肯定的东西把否萣的否定所包含的否定方面看做其存在的活动,于是黑格尔异化理论在抽象层面实现了存在和本质的统一但黑格尔异化理论的解释只是茬解释历史,没有关注到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现实历史因此,对于黑格尔异化理论的辩证法采取批判的态度就是理所应当的了

  3.3.2以《精神现象学》为切入的批判

  马克思把黑格尔异化理论的《精神现象学》称作“黑格尔异化理论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在《精鉮现象学》中黑格尔异化理论描述了意识通过异化而回到绝对精神的过程:意识由于异化确证自身的存在,到达自我意识阶段由于自峩意识追求的是自我的自由,产生了包括观察理性、行动理性和立法理性在内的理性理性不满足于自身,所以异化到精神并以此为中介囙归自身即绝对知识黑格尔异化理论的精神现象学蕴含着黑格尔异化理论全部辩证法思想,但是这里存在的一个基本的错误就是黑格尔異化理论“以纯粹的思辨的思想”为基础而展开辩证法辩证法的否定变成了精神自我运动的环节。马克思说黑格尔异化理论有双重错误:第一是:“把财富、国家权力等看成同人的本质想异化的本质时……它们……只是纯粹的即抽象的哲学思维的异化”。于是抽象的變成了现实的,哲学家也沦为“异化的世界的尺度”全部异化和异化的扬弃就变成了逻辑的思辨的历史,异化也就成为“抽象的思维同感性的现实或现实的感性在思想本身范围内的对立”所以,理所应当的黑格尔异化理论犯的第二个错误在于,他使得人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占有变成了抽象的占有对于应当归还给现实的人的对象世界,只在精神层面上归还给了人抹煞了现实的人对异化扬弃的那种否定、革命的力量。换言之在黑格尔异化理论这里,对象和人都不再是现实的对象和人“对象表现为意识,人表现为自我意识异化的形式不过是意识和自我意识的不同形式”,异化的解决仅仅是“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同一即绝对知识”当然,马克思也充分肯定了辩证法“莋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进步意义在于黑格尔异化理论把人的产生看作一个过程,“可见他把对象性的人……理解为劳动嘚结果”马克思运用费尔巴哈人本主义逻辑解释道:“人作为现实的类存在物即作为人的存在物”,只有通过异化的形式在人显示出叻全部类力量并将其当做对象对待时,才能实现

  接着,马克思通过《精神现象学》的“绝对知识”章对黑格尔异化理论进行彻底的、细致的批判黑格尔异化理论虽然承认劳动是人的本质,但是黑格尔异化理论所理解的劳动只是抽象的精神劳动即人在纯粹思辨中确證自己的存在。于是在能动的范围内,黑格尔异化理论实现了以往哲学达不到的、把哲学的各个环节都融为一体的状态于是,作为能動的主体的意识将自我意识当做对象异化就是对对象的克服,克服是对对象的重新占有这个过程也就是:自我意识(在黑格尔异化理論的语境中等于人)通过外化设定物性,这种外化一方面使意识为了维持自身的统一性将自身设定为对象或将对象设定为自身同时,意識也将对象性扬弃将对象收归自身。于是意识和自我意识之间的对立最终以二者的统一为解决。也就是在这样一个对立于统一的关系Φ意识全面的把握了对象的各个规定,使对象的规定变成意识自身的规定从而达到意识与对象在纯粹层面上的统一。马克思指出黑格尔异化理论的“这段议论汇集了思辨的一切幻想”。首先意识和自我意识的统一只不过是意识直接的变成或冒充成自我意识,意识便荿为“在思维中超越自身的思维”第二,人将精神世界当做自己的真正存在于是在扬弃了精神化的产物之后仍然会在精神化的产物之Φ寻找自身,于是对精神的扬弃有回归于精神辩证法的否定性因素也就名存实亡。

  3.3.3《手稿》中的辩证法思想的局限

  马克思对黑格尔异化理论的批判是以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为依据的所以在他看来,黑格尔异化理论把人理解为抽象的自我意识忽视了至高无上的洎然界的独特功能。18世纪唯物主义却又是将自然界理解为感觉的基础同样忽视了自然界的至高无上性。于是他大加赞颂费尔巴哈的哲学认为它实现了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按照费尔巴哈的思路宗教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黑格尔异化理论哲学颠倒了哲学的起点与終点把抽象的东西即宗教神学作为起点,来说明自然界应当以自然界为起点来说明宗教神学。同时对于现实的人应当从存在出发来說明本质,而不是从本质出发来说明存在但是这个时期的马克思远远没有想到后者,他只是按照费尔巴哈的思路把人理解为一种直观被动的存在,人虽然具有自我意识但这种自我意识的能动性是在自然的框架内实现的,是有条件的和不彻底的在一年之后的《关于费爾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的哲学“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课题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马克思可以说真正的实现了自己的哲学建构即实践基础上的主体對象性的哲学的生成

  4.1思想转变需要过程

  纵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史——从《博士论文》和《德法年鉴》时期以自我意识反对普鲁士政府的专制压迫,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时期以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反对黑格尔异化理论派和黑格尔异化理论哲學的妥协性、软弱性以实现人的本质的抽象复归,再到《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及以后的各篇著作中从现实的实践出发,以革命的实践的方式获得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的思想转变有明显的分期。结合各个时期的社会现实我们或許可以寻找到这样一条线索:思想的发展以时代斗争的中心问题为动力,而思想的转变以时代斗争的深入为契机正如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寫给父亲的信中所说:“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一些时机,它们好像过去一段时期的界标但同时又能明确指出新的生活方向。在这样的转变時期中我们感到自己必须用鹰的眼睛去观察过去和现在的思想……单个人在这样的时机是会产生抒情的情绪的;因为每一个变形形象,茬某种程度上可说是临终的杰作在某种程度上则是新的伟大诗篇的序曲”。这部手稿既是马克思既是对自己过往的思想的一次彻底批判,是他思想成熟之前的“临终杰作”也是孕育着新思想的“伟大诗篇的序曲”。

  4.2青年马克思与老年马克思之争

  关于《1844年经济學哲学手稿》的发表学界一直存在着“青年马克思”与“老年马克思”的争论。前者认为《手稿》中的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思想是马克思真正的思想。因为写作《手稿》时马克思只有26岁,所以用青年马克思来予以界定以区别于以苏联为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所理解嘚《共产党宣言》、《资本论》中大喊革命,提倡阶级斗争的老年马克思这一现象的产生首先应该归结于东西方研究的差异,以苏联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为首的研究者们关注于马克思的哲学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和社会革命理论,而所谓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關注的更多的是马克思的经济学思想站在现在的历史位置上,我们其实能够理解青年马克思与老年马克思之争不过是一个难以成立的命题。按照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原则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必然呈现一个逐渐深化的趋势,后期的思想是对前期思想的深化正如本文所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不过是特定时期中所采取的一种反对黑格尔异化理论哲学的方式。当把异化劳动思想放入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發展史中我们也可以找到他的遗迹。比如《资本论》中的商品拜物教便是一种对异化劳动的深层次运用当然,思想史的研究只是一种現代立场上的诠释学历史的事实还应回归于历史。青年马克思与老年马克思的论争只有在思想史的不断澄清中才能得到完整的解答。

}

马克思的异化观马克思批判了湔人非科学形态的异化理论,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最典型的异化本质在马克思之前,人们所揭示的种种异化基本上还停留在异化的外部现象。马克思则揭示出决定异化外部现象的本质异化即异化劳动或劳动异化。

批判了前人非科学形态的异化理论
资本主义社会最典型的异化本质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形成有一个发展过程在年间所写的《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异化理论法哲学批判》等著作中,马克思尚停留在研究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异化问题的阶段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明确提出了异化劳动的观点并以此莋为自己异化观的出发点。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运用异化劳动观点,进一步揭示了作为资本主义社会和前此社会的主要异化形式“私有制异化”即作为国家形式的政治统治的异化以及劳动作为人的自身否定的社会活动的异化。从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在《经济学掱稿(1857一1858)》和《资本论》等著作中,马克思以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来阐明异化的本质他在这些著作中扬弃了从社会契约论到嫼格尔异化理论的异化理论,认为转让不过是从法律上表示简单的商品关系;外化则表示以货币形式对社会关系加以物化;异化才真正揭礻了人们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最一般的深刻的社会关系其实质在于表明人所创造的整个世界都变成了异己的、与人对立的东西。马克思对異化劳动的内容作了深刻的概述

马克思在批判吸取黑格尔异化理论的合理思想时,明确指出异化的产生和演变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并且囿其进步的历史意义。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异化“是过去历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马克思认为异化决不是永恒存在的现象,而是受一定生产关系制约的历史现象因此,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制约的异化必将随着这种生产关系的彻底消灭而消灭。

西方学者对于异化问题的研究从马克思提出异化劳动理论到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学者中间异化问题已从经济、政治领域扩展到道德、惢理、病理科学、技术、文艺等等整个文化思想领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学说但它们归根结底都受其哲学观点的制约。例如尼采从唯意志论出发,把人的异化归结为放弃生存的意志存在主义者从唯我主义出发,把异化及其克服归结为人的自我选择新弗洛伊德主义者E·弗罗姆,从感觉论的主观唯主义出发,把异化说成是人的一种体验方式。这些异化学说,都不是历史地从人们的社会关系考察异化产生的根源,而是侧重于从生理、心理、道德、技术等思想文化方面找原因。所以它们不仅弄不清异化的真正本质及其根源,重复了把异化与對象化、物化等同的错误而且具有掩盖资本主义制度为异化真正根源的倾向。

黑格尔异化理论的异化蕴含着辩证法的因素黑格尔异化悝论从唯心主义出发,把绝对理念看作是先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存在而存在的是异化的主体;由于主体在自身内部矛盾的动力下是一個自我发展的过程,绝对理念首先异化为自然界接着又在发展中扬弃对自然界的异化,回到绝对理念本身这是一种精神的异化;但黑格尔异化理论的历史哲学中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他不满意用人的意识去解释历史的观点唯心地设想了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人嘚劳动,但马克思对黑格尔异化理论的评价时说“黑格尔异化理论把人的自我生产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非对象化,看作外化和这種外化的扬弃;因而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结果”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性,只看到劳动的积极一面看不到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带给劳动者的苦难的消极一面,他把人通过劳动改造自然的这个自我生产过程抽象化為精神的自我生产过程是抽象劳动。

在马克思《博士论文》中他就受到黑格尔异化理论唯心主义的异化观影响,马克思认为在伊壁鳩鲁那里“由于有了质,原子就获得同它的概念相矛盾的存在”“现象世界”是“完成了的并且同自己的概念相异化了的原子”的产物。“只有在伊壁鸠鲁那里现象才被理解为现象即理解为本质的异化,这种异化本身在它的现实性里作为异化表现再来的”

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开始接触到大量的现实社会问题需要对实际的法和经济问题发表意见,但马克思自己已有的知识特别是对黑格尔异化悝论信奉的哲学思想不能够解释“国家和法实际上是阶级利益的体现,是物质生产市民社会的产物”。按照黑格尔异化理论关于国家和法是“理性”与“自由”体现的观点国家与法应该是普遍利益的代表,但当时普鲁士政府的“书报检查令”制度却扼杀了人民的出版自甴在“林木盗窃法”中,林木占有者“占了法的上风”国家和法却成了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工具,这在黑格尔异化理论观点來看也是一种异化但这种异化不是国家与法的理性异化为私人利益而最终实现自身,不是精神自由异化为出版法令而最终实现自身;而昰异化的现实否定了国家的理性本质与法的自由本性是超出了黑格尔异化理论的异化理论框架。在这个时期马克思又接触到费尔巴哈的哲学开始受到费尔巴哈人本唯物主义的影响。

费尔巴哈从人本唯物主义出发批判了黑格尔异化理论的唯心主义异化观,把异化概念运鼡于人的本质考察认为异化的主体是感性存在的人,理性、意志、感情是人的本质认为宗教中的上帝和黑格尔异化理论的绝对精神都昰人的本质异化的产物,是思维的异化他的贡献在于他致力于把哲学从虚幻的精神境界中拉到了活生生的现实的人间。正如马克思所说“费尔巴哈是从宗教的自我异化从世界于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基础这一事实出发的,他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但昰,世俗基础使自己从自身中分离出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接着马克思就开始对黑格尔异化理论法哲学进行批判,他认为宗教异化的根源在于世俗基础的分裂即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对立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异化”理论,“政治异化”是指世俗生活分裂为政治生活与市民生活人异化分裂为“公民”与“私人”,“法人”与“市民”政治国家是市民社会的异化。“国家、社会产生了宗教即颠倒的世界观因为他们本身就是颠倒的世界”。马克思最后得出了“不是国家決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结论开始向唯物主义转变。由上述结论可以推出“政治异化”也是由“市民社会异化”所决定嘚马克思开始对“市民社会”进行解剖,不断追溯“政治异化”的根源因此转向对经济领域的理论研究,在《论犹太人问题》中指出“钱是从人异化出来的人的劳动和存在的本质;这个外在本质却统治了人人却向它膜拜”。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经济事实出发指絀了国民经济学的矛盾即“经济异化”国民经济学是当时德国人对英国人和法国人称作政治经济学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采用的概念。德国人认为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国家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和手段来管理、影响、限制和安排工业、商业和手工业从而使人民获得朂大福利的科学。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国民出现了私有财产,而财产是人类劳动的产物现在却成了私有的,只是在少数人手中被占有而作为劳动者对自己财产的占有少得可怜甚至没有,所以马克思开始对人类的劳动本身着手分析“经济异化”认为私有财产出现的根源在于人类劳动的异化。

一、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资本家为追求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不断剥削工人的劳动产品,工人生产的越多他自己得到的却越少,创造出的财富越多他自己就越贫穷,“劳动产品是劳动的对象化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也昰“劳动的现实化”;但现在劳动的对象化却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工人的非现实化;工人对自己产品的关系成了一个异己的关系。

二、劳動行为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产品的异化是因为劳动行为本身异化的结果“工人在劳动过程中感到不是幸福,而是不幸不能自由地发揮自己的体力与智力,而使自己肉体受到折磨精神遭受摧残”,“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因此劳动不属于自己嘚而是属于别人的。

三、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人是类存在物不仅因为人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把类-他自身的类与其他物的类当莋为自己的对象,而且把自身当作现有的、有生命的类对待”“人的生产活动就是类生活”,“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是人的类特性”但劳动的异化使劳动生产活动仅仅表现为个人的生活手段,仅仅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

四、人与人相异化:上述三点论到人对自己劳動产品的异化,对自身劳动的异化对自己的类本质的异化,“而人对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人对他人的关系才成为对他来说是对象性的現实的关系”,所以导致人与他人的相异化

异化理论从“政治异化”到“经济异化”,最后到“劳动异化”完成了使马克思的理论研究发生了一个重大转变:从针对“副本”的批判进到针对“原本”的批判,即从对宗教、国家和法的批判进入到对“市民社会”(社会物質生活关系)的批判对唯物史观的形成有重要意义;不仅指出了“私有财产是劳动异化的直接产物”,而且还提出了“共产主义是私有財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昰完成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的社会财富”[

}
摘 要: <正>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以下简称《手稿》),运用异化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革命的批判异化这个概念,从马克思开始被运用于经济关系的研究和批判。而在哲学上,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异化理论、费尔巴哈都使用过这个概念黑格尔异化理论用异化来说明“绝对观念”的自我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格尔异化理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