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引进境外引进高级人才好处的世界知名大学包括哪些大学

龙岗引进世界级名校打造深圳国际大学园(组图)_网易新闻
龙岗引进世界级名校打造深圳国际大学园(组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4月30日,第五届世界大学联盟校长圆桌会在位于龙岗区中心城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召开。以港中大(深圳)为代表的一批创新种子已经给龙岗带来创新驱动和集聚辐射效应。  在深圳龙岗区最为核心的大运新城区域内,一座容纳了来自世界五大洲的世界级名校合作办学项目国际大学城正在崛起。“可以说龙岗正在办‘五洲大学’,恐怕在全国都找不到像龙岗这样的大学集聚地了。”龙岗区负责人在一次座谈会上称。
  “龙岗最鼓舞人心的就是国际大学园,我此前就一直建议广东应该打造国际大学城,如今龙岗在寸土寸金的核心城区一口气拿出一个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来办国际大学园,这是非常有魄力的。”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丁力教授这样点赞。
  尽管目前还只有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经开学,尽管按规划要到2020年国际大学园各高校建设全面完成,但目前国际大学园成为龙岗创新“智核”的潜力已经显现。而龙岗区目前也同时在积极探索如何将国际大学园内的高校资源与龙岗的产业配套优势结合起来,以“国际大学园+”模式,强化校企合作,释放出国际大学园驱动龙岗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源泉,推动大学与城市的互动,形成创新“聚变”反应。
  建设篇
  “中国未来城市之间、区域之间将转向高素质人口争夺战”
  布局“国际大学园”虹吸全球高端人才
  2010年特区扩容,长期处于原特区外的龙岗被纳入到深圳经济特区范围内,作为“新特区”的龙岗承担着支撑深圳“东进”,辐射深圳东部地区、深莞惠地区乃至整个粤东地区的重任,这一历史使命使得龙岗的转型升级不能仅靠承接原特区内的要素溢出来实现阶梯式的“转型升级”,而必须是赶超原特区内的“跨越式”转型升级。
  为此龙岗在2013年提出了“高端引领 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并敏锐地抓住深圳高等教育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提出要打造国际大学园的设想,并在龙岗区最为核心地段的大运新城片区划出一个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用来建设国际大学园,“其中一个平方公里的土地用来建设港中大(深圳)的校区,要知道现在要龙岗一次性在这么核心的地段拿出这么多的土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也充分反映了龙岗的魄力和深谋远虑。”有关人士这样评价。
  不过笔者也注意到,自2013年龙岗提出打造大学城以来,龙岗区内一度也有不同声音。龙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打造大学城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效果并不是那么明显,见效较慢,“龙岗现在的土地资源也很紧缺,拿出这么多宝贵的土地资源建大学城,是否合算值得商榷”。不少业内人士告诉笔者,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一直是个难题,并不是简单地建个大学城就可以立马提升龙岗的源头创新能力。
  “这种认识还是比较短视的,没有发现当前的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对于这些不同的声音,有关专家表示:“继以招商引资为特征的产业争夺战之后,城市之间、区域之间转向高素质人口争夺战。”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城市之间、区域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将落实到高素质人口的竞争,谁能在竞争中“收获”更多的人口,谁就将在下一轮乃至更为久远的未来竞争中占据竞争优势和制高点,进而赢得最持久的繁荣和进步。
  龙岗无疑敏锐地感受了这一发展趋势。两年前,龙岗区委书记杨洪、区长冯现学在上任不久,便提出了“高端引领 创新发展”的战略思路,同时根据这一思路结合龙岗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要打造国际大学城的战略设想。龙岗区有关人士回忆,当时区内有些人士也想不通,认为“龙岗现在的土地资源也很紧缺,拿出这么多宝贵的土地资源建大学城,是否合算。但杨洪和冯现学表示,人才是区域发展的根本竞争力,人才会带来高端要素的集聚效应,这会极大地推进经济发展。事实证明他们的判断是正确的”。
  “有了十来所国际一流大学,我们就可以按照‘中关村’或者‘硅谷’模式来打造龙岗。”龙岗区负责人说,一批高等院校在进驻的同时,会带来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检测中心以及一大批创新平台。“有了高等院校,有了高级平台,有了高端人才,龙岗很有可能形成良好的高端引领作用”。
  “我们在办‘五洲大学
  2020年国际大学园各高校建设全面完成
  目前国际大学园的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之中。大运会之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便从罗湖搬迁至龙岗,去年9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顺利开学,北理莫斯科大学、吉大昆士兰大学、深圳国际太空学院等院校已宣布进驻,目前深圳国际大学园已具雏形。今年春节以后,龙岗又新增两所合作办学机构,即华南理工大学与美国的罗格斯大学、同济大学与香港的理工大学。与此同时,与康奈尔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十多所国际名校的合作也正在洽谈之中。
  去年开始办学招生的港中大(深圳)的办学势头喜人。“最终我们学校将会实现学生人数一万人的规模。”日前港中大(深圳)副校长秦泗钊表示,去年9月,港中大(深圳)迎来首批300名学生。今年该校计划从全国22个省市招收600名学生,招生省份计划由去年的17个省市扩展到22个省市。“港中大(深圳)的最终目标则是办成一所国际化研究型大学”。
  国际大学园将成为深圳南山大学城之外又一个大学城片区,将集中深圳约一半的大学,而且同南山大学城相比,龙岗国际大学园将会是国际教育集聚区。“龙岗在办‘五洲大学’,恐怕在全国都找不到像龙岗这样的大学集聚地了。”龙岗区负责人在一次座谈会上笑称,“来自世界各大洲的名校都来龙岗合作办学,比如说港中大来自亚洲、莫斯科大学来自欧洲、昆士兰大学来自澳洲等,也在与南非的名校洽谈合作,龙岗的合作办学主要有三种办学模式,一种是独立办学,一种是专业特色学院,还有就是通过一些合作项目与这些国际性大学展开合作”。
  目前龙岗已经列出了国际大学园的建设时间表:根据《龙岗区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在2014年龙岗已有2所开学的高校(港中大(深圳)、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基础上,力争到2018年入驻高校不少于4所;2020年国际大学园各高校建设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
  意义篇
  人才资源集聚效应显现
  高层次人才数量在深圳各区中已跃升至第二位
  国际性大学落户龙岗后,能给龙岗带来什么?首先便是高端人才的集聚。笔者了解到,在短短数年中,制造业工人占绝大部分的龙岗区所集聚高层次人才数量,在深圳各区中已跃升至第二位,仅次于拥有深圳高新区和深圳大学城的南山区。
  “前些年深圳没有一个院士,我们预计国际大学园未来可以为龙岗带来四五十个院士,因此我们有意在大运新城建设一个院士村。”龙岗区一位负责人表示,以前龙岗的人口结构中,从事劳动密集性产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占据了绝大部分,而国际大学园的发展为龙岗带来了一大批高端人才,人才资源集聚效应也正在显现,持续优化龙岗的人口结构。
  去年龙岗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6名,累计达19名,增长533%。新增深圳“孔雀计划”人才24名,累计达36名,增长200%;新增深圳国家级领军人才4名,累计达9名,增长80%,高层次人才数量在全市各区中仅次于南山。
  一组统计数据也显示,高等院校带动了人才进驻,人才的进驻也带动了创新平台等人才载体。去年全区新增创新平台22家,累计达92家,增长31%。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10家,累计达18家,增长125%。在另一人才载体高端企业方面,2014年拥有46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同两年前相比,这一数据也翻了一番。龙岗区有关部门预计,随着国际大学园建成,龙岗大运新城至少可以增加10万名创新创业高端人才,未来这里将是深圳市智慧指数最高的区域之一,成为龙岗区的创新“智核”。
  港中大(深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国家与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个实验室是该校建校以来获批建设的首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有研发人员40人,其中博士21人,高级职称10人,团队大部分成员拥有海外留学经历,该团队承担了大量国家科研计划,在围绕着航天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智能汽车机器人等多个领域已经成功研制了30多个机器人和智能系统。
  “区域竞争本质上是对人力资源的竞争,区域竞争力最直观、最核心的一个表现便是吸引人、留住人并让人得以充分发展的能力。”有业内人士如此表示。目前龙岗已经前瞻性地对“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进行了规划:根据《龙岗区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到2018年年底,新增深圳市“孔雀计划”或相当的高层次人才不少于50人;本地大学培养技术研发、技能工程人员不少于2000人。到2020年底,新增深圳市“孔雀计划”或相当的高层次人才不少于100人;本地大学培养技术研发、技能工程人员不少于5000人。作为人才载体的创新平台,2018年不少于150家(市级以上不少于90家),2020年不少于180家(市级以上不少于120家)。
  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出台创新券等举措
  推动校企合作发挥大学创新“智核”作用、破解“孤岛”效应
  日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与星河集团在位于坂田的深圳星河WORLD体验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联手共建“港中大(深圳)创新创业设计基地”,在机器人领域产学研支撑、创业导师团队组建、重点实验设备共享、创新产品孵化、国际创新项目导入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度合作。而星河WORLD也将被打造成“深圳创客世界”,将吸引并整合深圳现有知名创客资源,尤其是引入国际创客,力争成为深圳的创客名片。
  这是位于龙岗的港中大(深圳)释放出创新动能的又一案例,此前港中大(深圳)还与华为、达实智能等深圳企业开展合作。随着高等院校资源特别是国际化的高等院校资源快速向龙岗集聚,以“港中大+”模式为代表的校企合作正在开始加速推进。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国内,很多大学和周边地区的关系并不紧密,可能只是提升了一下周边的房价而已,有的甚至成为“孤岛”。那么,龙岗的国际大学园能否破解“孤岛”效应,促使园内的大学与龙岗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探索出一条大学与城市互动发展的新路?
  让人欣喜的是,在龙岗,国际大学园不是“孤岛”,而是“智核”。“我们的校长、副校长以及院长在国际上都是顶级的专家,带来的技术相当于为龙岗、深圳带来了‘种子’,深圳有很多很好的企业,通过这种校企合作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产业土壤,更好更快地发挥我们的优势,可以帮助深圳这些本来就很好的企业继续做大做强。”上月,由中国工程院主办,港中大(深圳)承办的2015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举行,港中大(深圳)副校长秦泗钊在论坛上表示。
  目前该校已经与达实智能在自动化控制方面开展合作,与华为在大数据方面也有合作、在深莞交界处一个高能物理研究所已经运行,“港中大(深圳)+”创新合作模式已经开始拓展到了珠三角范围,目前该校与企业的合作已经不止是龙岗、深圳的企业,在深圳外围的珠三角城市的企业也有合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陈左宁则用“火车头”来形容港中大(深圳)以及国际大学园的作用,“大学和深企的合作,可以帮助珠三角地区推动制造业的升级换代”。她认为,龙岗有国际性的科技创新企业,有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国际性大学,高端科研资源和产业的紧密结合,有机会成为引领中国科技发展的“火车头”。
  目前龙岗区内企业与大学合作也渐成趋势。数据显示,目前区内100多家科技企业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5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全区政产学研资介用体系基本形成。“随着国际性大学的入驻开学,更多的高端创新资源将汇聚龙岗,将更加有利区内企业提升发展水平,帮助企业做大做强。”龙岗区科技创新局负责人表示。
  在加强“校企合作”方面,推动企业与科研机构展开合作,除了有市场“无形之手”的主导,同时龙岗区也开始伸出“有形之手”,积极推动,其中一个重要的举措是通过实施“科技创新券”扶持中小微科技企业购买科技服务,激发科技服务市场活力;龙岗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龙岗区计划将连续3年发放每年最高10万元“科技创新券”,对主营业务收入5000万元(含5000万元)以下的中小微科技企业购买科技服务进行扶持。
  现场走访
  国际大学园国际化成色几何?
  国际大学园内的国际性高校将与国内其他高校有什么不同?感受一下目前已经开学招生的港中大(深圳)或许可让人窥其一二。
  全英文教学、与诺贝尔奖得主交流
  吴晓岚来自厦门第一中学,她对港中大(深圳)的印象是,这里全英文教学,与内地传统大学不一样。“杂志报纸和外国的书比较多,比如经济学人、Nature。港中大有着国际化的同学和国际化的老师,老师都有国际化的教书经验,来到这里两个月就已经有两个诺贝尔奖得主来参观,我有机会跟他们交流,这是一个国际化的感觉”。
  笔者从校方了解到,自2014年9月开学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先后举办了深圳首届院士论坛、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等国际学术活动,吸引了包括诺贝尔奖得主等近百名专家学者。
  港中大(深圳)实施全英文授课,因此招生时对学生的英文成绩有要求,必须达到120分,首届学生英文最低分也达到134分,“但多数英文还是不行,上课听不懂。”于是,只能学校老师临时组成20个英文小组,提高学生英文水平,“现在我们的学生英语都很好,来做讲座的一些专家也夸赞他们。”校长徐扬生说。
  40%以上学生今夏将去欧美大学交流
  推动学生赴外交流也是港中大(深圳)的一大特色,在校方的定位中,港中大(深圳)旨在培养立足中国并具全球视野的学生。目前该校已经签署的“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及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的联合培养项目”,将把环球供应链与物流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先后送往丹麦及加拿大体验美、欧、亚三洲不同的学习环境,感受跨文化交流,培养国际化思维。
  同时,已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意大利博科尼大学签署了国际暑期交流项目,130多位大一学生将于今年夏季出国交流,出国学习人数占大一学生的40%以上。此外,德国法伦达尔WHU管理学院、哥德堡大学、荷兰鹿特丹伊拉斯谟大学,以及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也已经与港中大(深圳)签订了合作意向书。
  探索“国际大学园+” 龙岗做法值得关注
  当国际性大学遇到了龙岗这样产业基础雄厚的工业大区,会发生什么?
  从理论上说,国际性大学名校汇聚,高端人才众多,可以提供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撑,而龙岗本身有很好的产业基础,制造业基础雄厚,因此大学和产业结合,可以形成创新“聚变”反应。目前港中大(深圳)与华为、达实智能等企业的合作,已经让人们初步感受到“港中大(深圳)+”模式给龙岗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带来巨大的空间,更为乐观的估计是,随着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多所名校的龙岗国际大学园建成之后,“港中大(深圳)+”模式将极有可能升级为“国际大学园+”模式,国际大学园也将成为驱动龙岗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源泉。
  港中大(深圳)副校长秦泗钊说,港中大(深圳)进来后,创新的“种子”已经有了,但要真正打起“火”,还要在市场找准校企合作的切入点。的确,目前龙岗正在经历产业升级进程,企业主动联系科研机构谋求企业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的市场需求已经存在,而要将“港中大(深圳)+”乃至“国际大学园+”模式所引发的创新之火进一步“升温”,直至引发实现创新的“核聚变”,政府就有必要伸出“有形之手”营造出优越的创新环境。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龙岗区一方面在不影响学校正常办学的情况下,积极为港中大(深圳)做好服务工作,助其朝着一所国际一流大学的方向发展,一方面也在通过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大力引进集聚创客,创新推出科学券等扶持政策,充分发挥国际性大学对于产业升级的作用。
  对于目前国内很多拥有国际性合办大学的城市而言,龙岗区打造、发展国际大学城,积极探索“国际大学园+”模式助推产业升级的经验或将提供有益借鉴。
  本版撰文:凤飞伟 摄影:朱洪波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重庆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重庆大学A区主教学楼一楼 (400030)
技术支持:正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引进境外高级人才的世界知名大学包括哪些大学-么国外大学的汽车工程专业比较好? _快递评论网
你的位置:& > &
深圳市引进境外高级人才的世界知名大学包括哪些大学
深圳市引进境外高级人才的世界知名大学包括哪些大学
金融学。学校位于深圳市龙岗区龙翔大道2001号、书院制传统,引进的师资大多为世界一流大学知名教授和学者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一所经国家批准,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学校面向全球招聘一流师资,500 人。目前已与多所国际知名院校签订协议,共同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面向国家及珠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大学正在组建世界级专家队伍,在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大数据、新能源、金融和物流等领域打造国际化科技创新。截至目前,按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设立,大运公园南侧,龙翔大道以北、通识教育、新型交叉学科设置和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大学注重国际交流和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工科、经济管理类和人文社科类专业。长远办学规模为国内外学生11、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学为己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3。目前招生专业包括国际商务、经济学、市场营销,包括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特色是国际化的氛围,占地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学校采用与国际接轨的理事会管理机制,采用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英并重的教学环境,来自全球的2000多名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已经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开始学业、中华传统和社会担当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期开设理科,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500 人,传承香港中文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学术体系的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统计学与大数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创建一所立足中国,000人,其中本科生7、电子信息工程、金融工程、翻译和同声传译
8-07 01:01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重磅消息:深圳将新引进2所大学,未来高校数或超23所!
广东高考最新资讯,尽在广东中学生微信。
长按下图关注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加快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曾经被视为“短板”的深圳高等教育,近年来正在奋起直追,目前已建成高校12所,加上至少11所正在筹建或洽谈的高校,未来高校数或超23所。
深圳或将新引进2所大学
2016年11日上午,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先后会见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聂宏、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小明和校长王迎军一行。
在会见聂宏一行时,双方表示将抓住我国通用航空快速发展机遇,加强校地合作,发挥南航在飞行器设计、无人机研发等领域专长,结合深圳市场发达、产业配套等优势,实现通用无人机科研成果快速产业化,为做大做强深圳航空航天产业作贡献。
随后,马兴瑞会见了杜小明、王迎军一行。双方表示将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打造国际化、研究型的特色学院,更好服务深圳城市发展。
市领导郭永航、吴以环;南航校领导陈夏初,华南理工校领导邱学青、朱敏、章熙春等参加会见。
深圳现状:已建12所高校(附名单)
经过35年的发展,深圳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世界奇迹,然而,高等教育却没有跟上,高校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困扰着深圳的可持续发展,也无法满足深圳市民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
为了弥补这一缺失,近几年深圳在高等教育的发展方面可谓下了“血本”。截至目前,深圳已建成12所高校,分别是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等。
深圳正在筹建筹建或者洽谈的高校名单
除上述的高校之外,还有至少11所正在筹建或者洽谈的高校,包括中山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深圳吉大昆士兰大学(暂名)、深圳墨尔本生命健康工程学院(暂名)、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国际设计学院、湖南大学罗切斯特设计学院、华南理工大学深圳特色学院等。
纵观深圳高等教育的发展,可以分为几大类:
一是自给自足型,即由深圳市自己筹建高校,如深大、南科大、深职院等,还包括正在由深圳大学筹建的深圳应用技术大学(深圳理工大学)。
二是引入国内外知名高校在深圳办分院、校区,比如港中大(深圳)、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北大深研院以及中山大学·深圳等。
三是和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办学兴建特色学院,比如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深圳吉大昆士兰大学、湖南大学罗切斯特设计学院(深圳)、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等。
到2020年,高校达18所左右,在校生约20万人!
1.香港中文大学
坐落于龙岗大运新城的港中大,今年9月在内地招录626名本科生,近100名研究生。本科录取分数远超一本线。
特色:多为中外合作办学,双语教学,拥有成熟的管理制度,国内外师资力量。
2.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选址龙岗国际大学城,由北京理工大学与莫斯科大学在深合办计划成立后的前五年每年将招生300-500人,远期办学规模为5000人。
特色:学校将采用中文、俄语、英语三种语言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可以拿到莫斯科大学和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颁发的两个文凭。
3.深圳吉大昆士兰大学(暂名)
选址龙岗国际大学城,由吉林大学与澳洲昆士兰大学在深合办,远期办学规模为5000人。
特色:致力于在优势学科领域建设及多元化师资。
4.深圳墨尔本生命健康工程学院(暂名)
选址龙岗国际大学城,由广州中医药大学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在深合办。
特色:重点进行生命健康和相关工程的高等教育与研究.
5.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国际设计学院
选址龙岗国际大学城,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瑞士苏黎世艺术大学等建筑研究院合办.预计到2025年,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20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000人,博士研究生200人,继续教育每年300人次。
特色:以开展研究生学历教育为主,以设计领域相关学科为主.
6.湖南大学罗切斯特设计学院
选址宝安区,湖南大学与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学院拟在深合作开办工业设计特色学院。面向海内外招收本科生、研究生,办学总规模为1500人。
特色:开设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学院采用国际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双学位。
7.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
选址宝安区,由清华大学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深合办。
特色:主攻纳米技术与纳米医学、低碳与新能源技术以及大数据与未来互联网等方向。
8.华南理工大学深圳特色学院
落户龙岗国际大学城,由华南理工大学与美国罗格斯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合作办学。建立完善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办学规模上,预期10年后,在校生总规模达到5000人左右。
特色:重视交叉学科、新兴学科领域,全英教学,多项证书。
9.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深圳学院(未定名)
继与深圳大学合作的“列宾班”开始正式招生后,作为世界四大美术学院之一的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表示,希望在深圳建立特色学院,为深圳培养世界级画家。
10.华盛顿大学深圳分校(未定名)
乔治·华盛顿大学Mike Morsberger副校长访深时,表示希望在龙岗设立华盛顿大学分校。
乔治·华盛顿大学是美国顶尖的私立大学之一,其法学、医学、商学和国际关系等专业负有盛名。
除了以上这些已经建成或正在筹建、洽谈的学校外,报道称,另有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国际知名学府都在洽谈合作计划内。
困惑:高教水平与城市地位不匹配
“深圳作为一座现代化城市,高等教育综合水平与城市地位极不匹配。”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表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深圳进一步走向国际化的机遇,需要国际一流大学助推高水平人才汇聚、文化建设。此外,以企业为主导、市场为主体的城市创新体系,中国“创新之都”,缺乏一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前端和原始创新支撑,“这些,都在呼唤这座城市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建设更多的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社科院城市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把高等教育比作城市的“智商”,他认为高等教育水平最终决定一个城市的竞争力能达到何种高度。在他看来深圳的高等教育基础薄弱。究其原因,他认为,此前,深圳高等教育首先受制于传统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观念影响,认为教育非一时之功,可以通过引进人才来解决发展问题,其次与政绩考核体制有关,教育没有被列入显性的政绩考核范围,“重视高等教育主要还是停留在口号上,至少没有像促进经济增长那样竭尽全力”。
“值得欣慰的是,深圳高等教育正在崛起。”陈十一说,深圳大学的生源质量、科研水平、影响力不断提升;南方科技大学办学质量稳步提升,已成为科研人才聚集的高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规模扩大、影响力提升;深圳大学城内研究生院各有发展。此外,深圳在全国首创高等教育特色学院发展模式,聚集一批境内外优质高校来深办学,有力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初步形成国际化、开放式高等教育体系。
建言:给予高校充分的信任和办学自主权
正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深圳,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认为,要建好大学,需要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同时,政府应尽量减少对高校的行政干预,给予高校充分的信任和办学自主权。此外,国际化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通行做法和特质。深圳应该充分发挥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和国际化程度高的优势,为高校在师资队伍、学生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国际化提供有力支持。
“基础教育要统一标准,高等教育则要多元化,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多元化的发展需要。”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认为,深圳既要有综合性大学,也要有专科型大学;既要有研究型大学,也要有应用型大学;既要有中外合作型的大学,也要有自己的特色大学,这样才能构成多元化的体系。“现在已经有这样的布局,但真正建成还有相当长的时间。”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人文学院副院长于长江认为,深圳的高等教育可以又“红”又“专”,“红”即保持正确的方向和价值观,“专”即在专业领域保持特立独行,可以既是民族的、地方的、本土的,又是国际的、开放的。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长邢锋的观点是,深圳的高等教育一方面是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一方面是超前地方经济发展,但是要把握好度,不能超前太多。目前,就深圳的大学分布来说,为将来培养的人才比例偏高,为“今天”培养的人才偏低,这说明职业教育前景远大,“希望深圳将来既有专科层次应用人才的培养,又有本科层次应用人才的培养,甚至培养应用硕士,为深圳提供多层次技术人才。”
市政协委员张俞强把焦点聚集在民办大学,他认为合作办学和建立民办大学是深圳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突破口。深圳的民办大学少之又少,这与深圳的发展特点不相匹配,民办大学应该按照深圳的市场需求来定位发展,“试想,如果有一所或几所民办大学凝聚了深圳支柱产业的优质资源,针对深圳的产业特点进行专业设置、制定培养计划,并和深圳的企业紧密合作,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必定能更好地为深圳的发展服务。”
深圳“十三五”规划纲要
(摘自:深圳“十三五”规划纲要)
到2020年,高校达18所左右,在校生约20万人。
深圳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新增中小学学位13.2万个,普惠性幼儿园达825所,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成招生,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等一批特色学院建设加快,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中山大学·深圳获批建设。
一、增强源头创新能力
在基础性和战略性科技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基础设施,形成重大源头创新与前沿突破的强力支撑。促进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国家基因库等提升发展,建成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争取更多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实施高等院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校建设产学研基地,加快发展虚拟大学园、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创新平台。支持科学家和高层次人才团队等创办多种模式的新型科研机构,积极与国内外先进科研机构共建高水平的研究机构。
二、创新发展高等教育
推动高校分类发展,实施高校卓越发展计划,提升办学规模和质量,构建有深圳特色的开放式国际化高等教育体系。支持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鼓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探索境内外合作新经验,推动中山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建成招生,加快建设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等一批特色学院。推进优势和特色学科建设,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强化产学研用结合,打造一批国际一流学科专业。到2020年,高校达18所左右,在校生约20万人。
三、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促进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有效衔接,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深圳技术大学等应用技术型本科大学规划建设。大力发展高职教育,鼓励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开展高职本科教育和中高职联合教育。促进中职学校优化专业特色发展,推进职业院校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合作办学。加强职业院校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到2020年,职业教育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2.5万人。
专栏18 教育事业重大工程
高等教育:加快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建设。完成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一期、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新校区、深圳大学西丽校区、南方科技大学校园(二期)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等高校新改扩建。推进深圳吉大昆士兰大学、深圳国际太空科技学院、深圳墨尔本生命健康工程学院、湖南大学罗切斯特设计学院(深圳)等特色学院建设。
职业教育:规划建设深圳技术大学,完成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综合楼建设、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实训设备购置、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迁址改造。规划建设一所国际化特色职业学院。
来源:综合整理自深圳特区报、深圳梦、南方日报等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引进高级人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