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非遗中心目前在全国已设立几个院士工作站设立?

我国首个传统工艺工作站在新疆哈密市设立
来源: 新疆文化网
项兆伦副部长在新疆哈密市主持召开传统工艺工作站试点工作现场会
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一行赴哈密市调研新疆传统工艺
3月11日,在文化部的大力支持下,“雅昌文化集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驻新疆哈密市传统工艺工作站”在新疆哈密市成立,这是企业、高校和地方联合设立的我国首个传统工艺工作站,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振兴传统工艺”的部署要求,在实践中探索传统工艺振兴的新举措。
3月8日至11日,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一行赴哈密市调研。11日上午,项兆伦副部长在新疆哈密市主持召开传统工艺工作站试点工作现场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田文、自治区文化厅厅长穆合塔尔·买合苏提、哈密市委书记刘剑、文化部非遗司巡视员马盛德、雅昌文化集团ARTPLUS总经理程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修班导师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要求,哈密市政府要设立专门项目,安排必要的资金,为工作站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文体局或相关部门要安排专人驻站工作,3月底前,工作站正式运行;5月底前,以一两个合作社、一两种产品为突破口,争取在材料、设计、制作等方面取得进展,产品进入市场;5 至9月份,组织哈密市非遗传承人群参加2期研修研习培训班。
会议强调,文化部将积极争取在哈密建设一个以民间刺绣为主的非遗传承中心,与工作站工作紧密结合。在文化部、教育部组织的“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框架下,以工作站为平台,支持工作站开展非遗传承人群的研习培训,两年内,为工作站每年提供3至4期异地培训,解决工作站与合作社、企业等开展合作过程中的培训需求。根据工作站工作进展,为哈密的品牌及当地传统工艺品提供展示推广平台,包括推荐参加中国非遗博览会、成都国际非遗节、深圳文博会、义乌文交会等重要展会。
会议强调, 各相关部门要全力以赴推动传统工艺工作站运转工作,为全疆做好表率。要通过工作站培养出好典型,起到示范、带动、辐射的作用,在哈密市当地培养一批有实力的设计师,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合作社,拥有一个完善的培训网络和运营机制,使工作站整体工作进入良性循环。要密切关注工作站工作进展,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向其他地区推广。计划月份在哈密市举办一个小型现场会,总结检验成果。
在哈密市调研期间,项部长一行先后到哈密市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二堡镇、五堡镇、回城乡、花园乡等地,深入考察哈密维吾尔族刺绣企业、民族服装生产企业、刺绣专业合作社、刺绣专业户与代表性传承人家庭等,详细了解刺绣等传统工艺产品的生产工艺、产品设计、材料来源、销售渠道与手工艺人收入等情况;实地查看了哈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特色产品的生产销售、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利用等情况。
[编辑:盛元]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山大学
来源:中国高校之窗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成立于2002年,2004年12月被列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7人,学术委员和兼职人员20人;在全国设立5个工作站,以国家重大需求和现实问题为导向设立基地重大项目选题,通过学术研究为国家和地方的文化建设提供服务。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广东省等各类项目六十余项,人均经费50万元以上。中心成员以唯一或第一作者身份出版各类学术著作(包括专著、译著和编著)五十余部,论文近500篇。多项成果获教育部、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7年创办的《文化遗产》季刊,2009年成为CSSCI来源(扩展版)期刊,2012年成为CSSCI来源期刊。在人才培养上,我中心在全国率先开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高级人才。并积极与海外高校及学术机构建立学术联系,主办国际会议、开展合作研究。
近年来,中心取得的突出成绩有:
1、黄天骥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最终成果&&《中国古代戏剧形态研究》(专著),专家鉴定成绩为&优秀&。2008年出版,全书84万字,重新审视了我国戏剧的起源和形成问题。
2、康保成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我国皮影戏的历史与现状》,组织了我国影戏研究史上最大规模的田野调查,完成一本论文集和七本专著,共240万字。对陆丰皮影戏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3、中心的另一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岭南濒危剧种研究》,最终成果出版《岭南濒危剧种研究丛书》,共5部,共220万字,不仅是这一领域中最系统、最细致的学术研究,而且为地方政府保护&非遗&提供了参考依据。
4、编辑出版我国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对我国年十年间非遗保护取得的成果和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140余家媒体对该书的出版进行了报道,为我国下一阶段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5、2010年,起草《关于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草案)的修改意见》,在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第五十四次会议审议期间,我中心修改意见被采纳,省人大专门致函感谢。
6、中心自2007年底开始与美国民俗学会建立学术交流关系,经多年努力,2010年与美国范德堡大学、纽约州艺术委员会签订学术合作协议;并于2011年获得美国路思基金会对&中美文化可持续论坛&项目的资助,成功举办&首届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政策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分别在中国和美国连续举办第二、三、四届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7、2002年,王季思教授主编的《全元戏曲》获全国高等院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06年,康保成教授的专著《中国古代戏剧形态与佛教》获得全国高等院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1年,黄天骥教授荣获首届&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称号,受到汪洋书记的亲切接见。康保成教授的论文《五十年的追问:什么是戏剧?什么是这个戏剧史?》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黄仕忠教授的著作《日藏中国戏曲综录》,获得2010年度优秀古籍图书二等奖。
8、中心所领导的岭南剧社,是广东地区唯一的高校学生京剧社团,自2004年成立以来,在全国高校比赛中屡获大奖,2012年,排演全本《锁麟囊》,广受赞誉。为推广普及国粹艺术、繁荣校园文化做出巨大贡献。
9、2012年底,我中心创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网&正式上线。该网站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数据库&为基础,目标人群是对非遗有兴趣的普遍大众、文化管理部门、学术研究者等,使他们可以通过本数据库查找到所需的大部分资料。本数据库第一期项目将于2013年4月底完成,目标是建设静态资料数据库,主要为文本资料,配合部分图片资料,通过建立合理的分类系统和方便的检索功能,奠定非遗专业数据库的架构基础,为以后向动态型数据库的目标发展作好准备。
高校实用信息
中国教育电视台特约合作网站中国高校之窗&&&
版权所有 Copyright
All Rights RreservedF1版 新闻-封面
F2版 新闻-时评
A1版 新闻-头版
A2版 新闻-要闻
A3版 新闻-数据
A4版 新闻-专版
A5版 广告-广告
A6版 新闻-专题
A7版 新闻-经济
A8版 新闻-现场
A9版 新闻-专版
A10版 新闻-社会
A11版 新闻-国内
A12版 新闻-国际
A13版 新闻-体育
A14版 新闻-娱乐
B1版 旅游周刊-头版
B2版 旅游周刊-专题
B3版 旅游周刊-专题
B4版 旅游周刊-专题
B5版 旅游周刊-专题
B6版 旅游周刊-专题
B7版 旅游周刊-美食
B8版 旅游周刊-美食
 A11版 新闻-国内
中办、国办出台文件
建成后坐高铁从广州北站至白云机场仅需10分钟
民政部、国资委要求按企业新招录职工数的5%核定年度接收计划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系列报刊数字报导航:
2015年12月
有奖新闻热线: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第7652期
非遗保护成果人人共享
2015年春节非遗展演。图/资料图片
  曲韵悠扬的中山咸水歌、激越雄壮的醉龙舞、灵动绚丽的崖口飘色、遍地黄花的小榄菊花会、腾云驾雾的六坊云龙舞…… 这些优秀的本土传统文化,有一个共同的属性称谓――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原生态保护较好、生命力顽强、传承发展状态良好、群众参与性较强。我市的文化部门自2006年起,相继设立了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市镇两级传承保护机制等,并在全市各个镇区开展了地毯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挖掘,并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对这些项目进行了详细的资料记录整理、申报保护。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山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硕果累累,全市人民共享其成。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保护传承机制  目前,中山共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31项,其中省级15项、国家级6项;市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31人,其中省级13人、国家级3人。形成了项目保护单位负责组织开展传承活动并落实保护措施、市非遗中心则对各项目保护单位进行指导和监督的保护机制。  例如醉龙舞的项目保护单位――西区宣传文体服务中心,常年扶持醉龙队传承人开展传习授艺活动,定期召开培训班吸收新队员、不断提供演出机会和展示平台、补贴活动费用以及购置音响道具等、促使醉龙舞传承进校园进课堂等等。  ■积极组织举办各种大型展演展示活动  为了促进全社会非遗保护意识的提高,近年来,中山市积极组织举办各种大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活动。每年元旦、农历新年、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期间,举办了“龙狮欢腾贺新年”、“红红火火过大年”、非遗项目展演、图片展、传统文化体验日等系列活动。  中山市非遗保护中心多次组织中山非遗项目参加重大展会展演活动,如历年的中山市慈善万人行大型新民俗活动、上海世博会、深圳文博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广州亚运会等大型活动的展演、展览,向海内外宣传了中山非遗风采,较好地树立了中山历史文化品牌形象。  此外,各镇区保护单位都利用重大假期、传统节日等契机,组织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如西区在每年农历四月八期间举办醉龙文化节,沙溪镇每年农历四月八也有民间艺术大巡游,古镇镇在每年灯博会期间组织六坊云龙舞出巡表演,南头、东凤、小榄、黄圃等镇区在中秋节、国庆节前后举办五人飞艇赛、龙舟赛……这些展演活动,让更多的市民、外来人员甚至游客走近了非遗、了解了非遗。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  为了对散落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物载体进行有效保护,从2009年开始,中山市非遗保护中心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的收集工作,将散落民间、具有珍贵历史文物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实物进行细心收集,利用孙中山故居范围内的旧民居设立 “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日,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一期工程落成向公众开放。日,我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期间,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二期工程落成并向公众开放。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和文化生态保护区  为了推动中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中山市在全省率先推行建立非遗传承基地制度。从2008年开始,中山市文化部门在非遗所在项目区域建立“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经过多年的实践,传承基地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已建立市级非遗传承基地17个、省级非遗传承基地1个、省级生产性保护传承基地1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以东升胜龙小学为例,该校早在12年前就自发开展中山咸水歌传承活动,聘请老民歌手进校园授课,编印系统的乡土教材,咸水歌课堂覆盖全校各班级,每个学生都会唱咸水歌,每个老师都会唱、会创作咸水歌,本土民歌的教学活动,已经成为了该校一项特色品牌,2015年正式被省文化厅确定为省级非遗传承基地。  2015年还有一个重要的省级牌匾落户中山,就是“广府文化(小榄)生态保护实验区”。小榄镇宏图大志高瞻远瞩,在其镇内圈定6.8平方公里的范围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菊花会文化为核心依托,对其辖区内的小榄菊花会、小榄刺绣、小榄赛龙艇、小榄菊花传统饮食习俗、小榄花灯扎作技艺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体性保护。  ■出版相关书籍并建立数据库网站  2009年起,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各项目保护单位相继编辑出版了《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年年出色――南朗崖口飘色》、《龙醉中华――中山醉龙舞》、《龙跃云霄――六坊云龙舞》、《中山咸水歌》、《童趣咸水歌》等书籍。出版了《中山原生态民歌民谣精选集》、《中山白口莲山歌精选集》等音像光盘。  为了借助现代化网络多渠道宣传中山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开发建立了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2012年创建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及新版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我们建立市级非遗数据库的工作,也是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得到了省文化厅、国家文化部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关注和称赞。市民可随时进入网站,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了解中山非遗保护的相关信息。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及人才培训  在普查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利用高校的人才智力资源开展帮助中山市深入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未来发展路向,中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与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于2011年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启动了“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发展纲要课题研究”,编制了《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发展纲要》,并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  为了加强全市非遗工作者的业务技能,年期间,市非遗保护中心每年组织开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培训班,面向全市范围内的非遗工作人员、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等,聘请省、国家有关专家授课,全面提高我市非遗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  ■举办民歌民谣大赛,推动传统民歌后继有人  2007年起,每年举办的全市民歌民谣大赛已经成为中山市坚持多年的一个文化品牌活动。值得关注的是,鼓励中山民歌在年轻一辈中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成为了近年民歌民谣大赛的一个侧重点,也是中山咸水歌传承保护工作的重点内容。  为促进本土民歌的传承发展,近年的民歌民谣大赛不断创新形式,如为鼓励民歌创新,增设“优秀作品创作奖”;为推动民歌传承从小抓起,举办了“青少年民歌民谣大赛”;为保护民歌的原生态传承,开展了“咸水歌对歌大赛”等等。  ■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  2012年,在全省率先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对一批重点非遗项目和濒危项目的传承人进行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系统性记录。至今已完成制作13个项目,2014年编辑出版 《大家――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此项记录工程将会继续开展,对全市范围内非遗项目传承人进行系统全面的抢救性记录。  后记  近年,学者们认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则是探究“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问题。通俗地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就是对民族文化追根溯源、对优秀传统弘扬发展的过程。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高冷”的命题,而是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文化命脉,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气息。我们的文化部门一直不懈努力,希望人人关注非遗,人人了解非遗,人人共享非遗成果。
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文/汤倩铠 冷启迪 字数:3068
本版第 6/6 条文章&&
网站技术热线:(15 | 传真:(10 | 技术及合作QQ:
本站归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取转载授权,请致电 2 联系刘小姐。 中山大学中国非遗研究中心何妍黄皓谭钦允抵乐安考察-城市360--乐安网-
中山大学中国非遗研究中心何妍黄皓谭钦允抵乐安考察
您现在的位置: >>
>> 详细内容
中山大学中国非遗研究中心何妍黄皓谭钦允抵乐安考察
发布时间: 17:27:03 &&&
查阅次数:&&&城市360
发布人相关信息
提示:如发布人电话号码非本地的,请谨慎联系,如有虚假信息 请
乐安这项民间瑰宝吸引了中山大学的学者们前来调查研究...... 原创
乐宣 乐安发布 乐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东湖滚傩神、流坑玩喜、湖坪装故事……韵味悠长,别具特色。迄今为止,乐安已拥有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1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5项,市级3项,县级2项。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乐安傩舞” 乐安傩舞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大致分为三大流派:古朴粗犷的增田东湖“滚傩神”,也称为“鸡傩神”;热闹诙谐的流坑傩――“戏傩”,俗称“玩喜”;刚劲勇武的罗山傩舞,又叫“打戏头鼓”。三大流派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增田东湖 "滚傩神",其中"猪嘴"、"鸡嘴"的造型动作及表演风格在中国傩舞中实属罕见,是至今惟一幸存的最古老的傩仪和傩舞。 乐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吸引到一批又一批的专家学者前来调查研究,日本民俗研究学者曾多次远涉重洋,专程前来乐安考察傩舞,他们对乐安傩舞文化流连忘返,赞不绝口。近日,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何妍博士一行7人(黄皓谭钦允徐沛仪朱家钰郑裕宝林雪莹),深入我县开展为期一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及发展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增田镇东湖村、鳌溪镇罗山村和牛田镇流坑村对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乐安傩舞各流派传承人进行访谈,详细记录传承人的生活史和传承史。并现场观看了各流派的傩舞表演。调研组围绕“乐安傩舞”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的历史发展、现状、未来发展等内容,进行专题调研并撰写专题报告与制作影像。此外,调研组还深入了解了省级非物资文化遗产 “流坑小吹会”、“乐安蛋雕”、“湖坪装故事”等。 针对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之路和发展瓶颈,调研组与县政府召开座谈会,为我县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共谋发展之路。 7月27日下午,中山大学、乐安县人民政府非遗项目传承和发展座谈会在行政中心二楼第一会议室召开。 小编整理了部分调研学者和非遗传承人发言的精彩片段如下: 传承不仅仅是一个舞蹈动作,更加是一个文化内涵的传承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非物质遗产学研究生黄皓在座谈会上,说到非遗传承的问题时,他说,传承不仅仅是一个舞蹈动作,更加是一个文化内涵的传承。就非遗保护的问题,从宏观角度来看,首先是观念要转变,加强保护意识和传承意识,特别是年轻人要了解这些非遗的文化历史和发展情况。其次,要加大传承人的业务培训,相关部门要给予一定的技术指导,在尊重传承人自己创造和原汁原味本貌,同时,提高他们的传承水平。要让传承者拥有市场意识和现代意识,将非遗和旅游项目相结合,如蛋雕,可让游客体验蛋雕制作的等过程,让更多非遗项目偏向旅游趣味体验,使更多的游客了解非遗,从而打开非遗市场。在傩文化传承保护过程中,要注重整体性,傩舞不仅是是单纯的舞蹈,还有面具、服装等方面的文化,这需要整体性保护、开发,整体性传播出去,打造乐安文化旅游、文化品牌。 非遗是实实在在长在民间土壤当中的,我们要充分挖掘好民间土壤 “非遗要怎么活下去、怎么走出去、怎么活得好”,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民俗学硕士研究生谭钦允围绕这三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谭钦允说道:“非遗是实实在在长在民间土壤当中的,我们要充分挖掘民间土壤,要有整体性保护思路,从人、文、地、产、景这5个方面相结合将地方非遗文化传承下去;文化部门要将木雕、民歌、装故事等非遗项目进行打包,以微博、微信、网站等现代方式进行宣传,同时让去外地进行非遗表演,让更多的人了解乐安非遗。文化作品是最容易影响人心的,所以在如何把现代人吸引进去,将非遗文化作品融合到创作当中,从而让非遗更好地走出去。想要让非遗活得好,产生出非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可以以延伸文创产品、开发旅游线路、打造青少年夏令营等多种方式,让非遗活下去、走哦出去、活的更好。” 发展传统手工制作,将其批量化生产,并推向市场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博士生何研就文化遗产怎样活化传承,推向市场进行了补充,何研说:“首先可以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外界条件来发展传统工艺,将其批量化生产,并推向市场,让游客当纪念品来收藏,也是推广方式之一。其次,装故事、傩舞属于表演类,政府可适当放手,让其进入市场,引入文创企业,以政企结合方式进行打造。最后,让更多的传承者能够有专家来指导,利用国家政策,将传承人多走出去,接受培训,开拓思路,以新的方式来传承非遗文化。” 有新鲜血液注入,学习家乡瑰宝东湖“滚傩神”传承人杨冬香发言说:我是土生土长的乐安人,从小看着长辈们跳傩舞,耳濡目染渐渐开始学习跳傩舞,现在傩舞传承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我们的传统非遗文化应该被继承和发扬,但是很少有人愿意去学习这项技艺,东湖“滚傩神”面临失传的危险,我希望能有年轻人学习传承我们家乡的瑰宝。 出品:乐安县融媒体中心 为切实保护传承好抚州地方戏曲,壮大戏曲人才队伍,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根据《抚州地方戏曲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抚州市2017年委托培养地方戏曲表演(器乐)专业招生工作方案》,现将抚州地方戏曲人才建设“学历班”“短训班”“人才引进”的相关情况公告如下:一、学历班根据《方案》,抚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将开设戏曲表演专业班和器乐专业班各1个。 1、招生对象及名额 具备一定艺术潜质、立志抚州地方戏曲表演(器乐)的2017年应届初中毕业生,表演班招30人(男12人、女18人);器乐班30人(男女不限)。 2、要求 (1)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品行端正,立志地方戏曲表演事业;服从组织分配,志愿到市(县、区)文化艺术事业单位工作; (2)身体健康,容貌姣好,表演班要求男生身高165cm以上,女生身高155cm以上。 (3)面向全市招生。参加了2017年中考的抚州籍应届考生(以全国统一电子学籍为认定依据),中考文化成绩(不含体育、理化实验操作及生物地理成绩,不含各类奖励、加分等)达300分以上者报名参加专业考试。 3、报名时间、地点及方式报名时间:7月28日至7月31日地点:抚州市职业技术学院艺术楼二楼联系电话:6 报名时请携带中考准考证(或复印件),交免冠一寸照片四张,并填写《报名登记表》。 4、初试时间为8月1日至8月4日 5、初试内容(科目)及分值表演专业初试内容(科目)及评分分值(总分100分)形象要求(20分):五官端正,身材比例恰当,体形匀称,要求素颜。演唱(民歌)要求(30分)。音域较宽,音色甜美圆润;音准节奏准确,咬字吐字清晰;声音畅通明亮,专区统一;气息运用得当,声音收放自如,表现力强;演唱连续完整;台风、面部表情较好。舞蹈要求(30分):舞蹈节奏准确、动作连贯清晰,有一定的基本功和技能技巧;软度、开度以及弹跳较好,有较强的平衡、控制能力;舞蹈动作协调,表情丰富,有一定的舞台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作品主题表达清晰,富有激情。朗读要求(20分):语音标准,符合普通话要求和规范;吐字干净利落,自然流畅;声音圆润明朗,富有表现力;语气、重音、停顿、节奏、强弱把握较好;表情适度得体,自然大方。器乐专业初试内容(科目)及评分分值(总分100分):器乐演奏要求(60分):面试,演奏完整,演奏方法正确,基本达到曲目所规定的速度,技术准确干净,风格阐述恰当,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演奏气质优雅大方。视唱练耳要求(40分):面试,通过对音乐听觉能力、视唱能力和音乐记忆力的测试,鉴定考生是否具备学习音乐的必备视觉条件。内容主要包括简谱视唱、节奏模仿、听音等。 6、学制及就业(1)学制:考生经复试正式录取后,学制为五年一贯制大专班,前三年学习文化知识与艺术科目课程兼学,后两年跟团(艺术院团)学习,9月1日开学。(2)毕业后就业安排:第一届学历班学生毕业后,由市文广新局会同抚州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专业对其进行毕业考试和考核,合格者编外聘用至市文化艺术事业单位和各县(区)文化馆工作,签订劳动合同,合同期限为5年。5年期满后可续聘,并根据编制空缺情况每年安排一定名额进行专项招考。因个人原因未履行劳动合同,须按照劳动合同约定返还全额学费。 二、短训班招生名额:30人招生对象:有一定戏曲表演基础、爱好戏曲,现在全市各文艺团体(含民间团体)就业,年龄35周岁以下(有正规戏曲专业学习经历的不超过40周岁)的人士。学制:半年就业安排:短训班学员参加培训后,编制内人员经考核合格、符合条件者调配到有空编的市直文化艺术事业单位和各县(区)文化馆工作;其余人员适时安排一定指标进行专项招考,在空编范围内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进入事业单位,签订服务期不少于5年的聘用合同。因个人原因未履行劳动合同,须按照约定返还全额学费。特此公告乐安县委宣传部 日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地址:广州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中文堂 邮编:510275 电话:020- 传真:020- 电子邮件:feiwuzhi@mail.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成立于2002年。2004年被列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朱培初 柳长华 方李莉 曹洪欣 白庚胜蒋明智 贺学君 戴庆厦 陈勤建 朝戈金 乔晓光 吕品田 靳之林 顾 森 徐艺乙 孙建君 常沙娜 薄松年 单霁翔 诸国本宋兆麟 李露露 赵 书 邢 莉 傅起凤 余 从 薛宝琨 吴文科 倪钟之 戴宏森 常祥霖 冯立升 樊嘉禄 杨 源 郎 樱李绵璐 华觉明 胡德生 耿宝昌 康戈武 张庆善 刘锡诚 刘守华 郝苏民 高丙中 祁庆富 王家鹏 陶立[ 黄永林 何星亮张振涛 冯光钰 秦 序 魏力群 王 馗 王安葵 刘文峰 王克芬 罗雄岩 马盛德 梁力生 康玉岩 江 东 冯双白 杨永善周小璞 资华筠 苑 利 高新生 郑长玲 向云驹 宋建林 罗 微 李心峰 王文章 冯骥才 田联韬 田 青 乔建中 樊祖荫王海霞 黄天骥 康保成 傅 谨 乌丙安 刘魁立 高小康 宋俊华 刘晓春 王霄冰 巴莫曲布嫫 董晓萍 林继富 敖 其 安德明 “滚傩神”中“猪嘴”、“鸡嘴”的造型动作及表演风格在我国傩舞中实属罕见,是至今惟一幸存的最古老的傩仪和傩舞。
上一篇:下一篇:
与中山大学中国非遗研究中心何妍黄皓谭钦允抵乐安考察相似信息
发表我的评论
乐安网() & 2017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西乐安新闻信息网_乐安县乐安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山大学非遗蓝皮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