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总屁事了后财务部负责人述职报告只负责打款么

应该说我很讨厌这类问题,因为很难说清楚。甚至是根本说不清楚。所以我也不想废很大劲去仔细评价陆游的诗,而只想随笔式地写一些我对陆游的认识。希望这样能让@鲁士雅 满意。全凭记忆,手机打字,有错误但说无妨。&br&&br&&br&&br&&br&一,&br&陆游的诗太多,是我不想仔细评他诗的一大原因。我曾经仔细地评论过毛的诗词水平,因为我有把握——我对中国古诗有了解,而毛的诗词一共才八十余首,很快就能眼过一遍,从而能大概估量毛的水平,并把他放到中国古诗的大背景进行评述,接着再把他放到一个我以为合理的位置。但陆游的诗太多,小一万,真真是读不过来。而没有读过他的所有作品,我是不敢说能有理有据地评论他的水平的。这一点上——无论我能否说服别人——我说服不了自己。&br&&br&宋朝的文人士大夫,是有修集子的习惯的。有些人,到了老年,就会搜集整理自己的所有作品,包括诗词歌赋书信奏折笔记甚至酒令字谜,之后定稿付梓。地位高的,比如王安石,甚至是国家出资整理他们的集子。经过这样一道程序,这些集子堪称佳制,是一生作品的精华。差的作品删去了,重复的作品删去了,随意的作品删去了,有伤风化的有碍形象的作品也删去了。而陆游的集子,没有经历过类似的程序,整理的很是草率,有不少滥竽充数的作品,比如陆游晚年嗜读春秋周易,于是屡见于诗,好似读书报告。又比如他的作品中常见“数日不作诗吟成一首”等字样,就像幼童完成课业。&br&&br&这些作品显然影响了陆游集子的质量,应当大加刀斧,如此才能成就一本合格的真正反应他水平的集子。惜乎如此他也就不是“古代作诗最多之诗人”的有力候选者了。&br&&br&&br&&br&&br&二,&br&时至今日,陆游首先以爱国诗人的面目出现在读者的面前。这或许太过狭隘地概括了陆游作品的风格。然而,无论如何阅读陆游,爱国都是陆游作品最重要的特质之一。&br&而我们熟悉的陆游作品,除了那首钗头凤,也就是他的爱国作品了。&br&&br&我曾经回答一个问题——陆游和辛弃疾有什么区别——时抖了个机灵,说“辛弃疾亲自披挂,陆游擂鼓助威”。这的确是对这两人爱国作品之区别的极佳概括。&br&&br&辛弃疾是带过兵打过仗杀过人的,他是将军,是屠夫,是不怯于敌仇无惧于冲锋的。因此读辛的词,他说“沙场秋点兵”,他说“检点长身十万松”。辛弃疾是把自己看作战士并时刻准备着冲向敌人的。&br&&br&而陆游就是一位传统的文人。若生在唐朝,他或许会成为边塞诗派的重要一员。可惜他在宋朝。没有了漠北苦寒和大漠风沙,没有了受降城和都护府,陆游的诗就显得空虚漂浮,固然气壮,却少了唐人边塞诗的字字见实。陆游会说“铁马冰河入梦来”,可杨炯却说“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陆游会说“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可岑参却说“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陆游只能在远处遥想,而唐人却在近处观摩,于是陆游概括,而唐人细致。&br&&br&多了这一重时代的不幸,又少了辛弃疾战场冲杀的经历,陆游的诗也只能是文人的臆想。这么说我自己都觉得是太污蔑陆游了。不妨再读一遍入选课本的那首名篇:&br&书愤&br&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br&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br&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br&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br&&br&陆游终究是想做诸葛亮的。&br&&br&&br&&br&&br&&br&三,&br&陆游当然不仅仅只有爱国的一面,正如人不能时时刻刻爱国一样。&br&&br&宋末陈世崇《随隐漫录》记载了这样一则不知真假的逸事:“陆放翁宿驿中,见题壁云:‘玉阶蟋蟀闹清夜,金井梧桐辞故枝。一枕凄凉眠不得,挑灯起作感秋诗 。’放翁询之,驿卒女也,遂纳为妾。方半载馀,夫人逐之,妾赋《卜算子》云 :‘只知眉上愁’。”&br&&br&大抵就是一则因爱诗而纳妾,而妾又为母所逐的故事。真正让我感兴趣的,是这则故事中与钗头凤那则故事相同的要素:两女同为陆游母所逐。&br&&br&看来真是个不好伺候的婆婆。&br&&br&&br&现今陆游和唐婉的故事,已然脍炙人口。我无意于考证唐婉其人以及两人感情之事是否为真,也无意于考证“东风恶欢情薄”一词是否真为唐婉所作。我所感兴趣的,是这么一个凄伤又美好的爱情故事,为什么被套在了陆游的身上。&br&&br&然而我自己找不到答案。在我想来,这样的一个故事,主人公更适合李白或者苏轼,适合人们印象中的英俊小生,而陆游,似乎从没有年轻过。陆游在今天的形象,是一个至死念念不忘于收复北方的爱国者,是官场疲惫而纵情山水的隐士。&br&&br&然而历史又给了陆游一个痴情人的形象。&br&&br&历史真是好玩。&br&&br&&br&&br&&br&&br&四,&br&陆游是很佩服苏轼的。苏轼有天才,又有学养,所作诗歌取典丰富,常让人自愧识短。陆游也是近似的人物,他常读苏诗每有所得,范大成劝他为苏诗作注,他拒绝,说自己学力不够。真是遗憾。钱钟书以之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大遗憾之一,另一个是李杜相遇时所作诗歌没有流传后世。&br&&br&记得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讲在精神层面陆游对苏轼的继承。陆游寿高,寿高之缘由在于他心宽而看透世事。这一点正是学自苏轼的旷达。我对两人的研究没有如此深入,无法判断这种说法的正误,也只能研究一下在诗词字面上陆游对苏轼的继承了。&br&&br&苏轼与人送别,赠诗云:临分出苦语,愿子书之笏。我这苦口婆心的话你可一定要记要小本本上天天看啊。&br&陆游与人送别,赠诗云:临分出苦语,不敢计从违。我这苦口婆心的话,我说了,可不敢计较你会不会听。&br&&br&苏轼下狱时,自忖必死,写过这么一首诗: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br&陆游很喜欢,就拿来其中一句用在了自己诗里:古寺闲房闭寂寥,几年耽酒负公朝。青山是处可埋骨,白发向人羞折腰。末路自悲终老蜀,少年常愿从征辽。醉来挟箭西郊去,极目寒芜雉兔骄。&br&平心而论,以白发对青山比夜雨对青山工整多了。&br&&br&&br&&br&五,&br&还有很多关于陆游的话想说,然而,一旦停笔,就再也不能接着写了。故而,录几首我认为好又不著名的诗以为结束吧。&br&&br&&br&海中醉题时雷雨初霁天水相接也&br&&p&羁游那复恨,奇观有南溟。浪蹴半空白,天浮无尽青。&/p&&p&吐吞交日月,澒洞战雷霆。醉后吹横笛,鱼龙亦出听。&/p&&p&析:颔联写景壮阔&/p&&br&巴东令廨白云亭(宋·陆游)&br&&p&寇公壮岁落巴蛮,得意孤亭缥缈间。常倚曲阑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p&&p&遗民虽尽犹能说,老令初来亦爱闲。正使官清贫至骨,未妨留客听潺潺。&/p&&p&析:颔联饶有趣味。&/p&&br&&br&追怀曾文清公呈赵教授赵近尝示诗&br&&p&忆在茶山听说诗,亲从夜半得玄机。常忧老死无人付,不料穷荒见此奇。&/p&&p&律令合时方帖妥,工夫深处却平夷。人间可恨知多少,不及同君叩老师。&/p&&p&析:第六句乃真知诗矣。&/p&&br&&p&六,&/p&
应该说我很讨厌这类问题,因为很难说清楚。甚至是根本说不清楚。所以我也不想废很大劲去仔细评价陆游的诗,而只想随笔式地写一些我对陆游的认识。希望这样能让@鲁士雅 满意。全凭记忆,手机打字,有错误但说无妨。 一, 陆游的诗太多,是我不想仔细评他诗的…
关于三菱,三菱的logo三角菱,参考自三菱创始人岩崎家家纹三层菱,和山内家(土佐藩主家)家纹三柏。&br&&img src=&/35edfac2c7a376851dac414f029f8f6d_b.jpg& data-rawheight=&129& data-rawwidth=&1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50&&&br&&br&&br&三菱グループのスリーダイヤは,岩崎家(旧三菱财阀創業家)の家纹「三階菱」と、山内家(土佐藩主家)の家紋「三つ柏」から考案されたものである。始めは九十九商会の船旗号として採用され「三角菱」と呼ばれた。「三角菱」の図案は中央の丸から3方向の放射線状に細い菱形を配置した形であった。ひし形の先端内角の角度は当初30度程度であったが現在は60度である。&br&&img src=&/b094a9af2e5f5bfaa6cde3c_b.jpg& data-rawheight=&120& data-rawwidth=&1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20&&&br&土佐山内家が用いていた「土佐柏」&br&&img src=&/315d319fb2f90eeb654460_b.jpg& data-rawheight=&120& data-rawwidth=&1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20&&&br&岩崎家が用いていた「重ね三階菱」&br&&br&关于家纹,家纹为日本武家,公家为表示自己的持有物而标上的记号,之后成为个人身份之用。&br&日本战国时代后,家纹定型为象征门第出身的贵族纹章。家纹有过百种式样,多是植物、动物、器物等图案。武士会把家纹绘在旗上,并插在背上,作为自己家族的象征。著名的家纹有织田信长的五木瓜,丰臣秀吉的五三桐(太阁桐),德川家康的三叶葵等。&br&&br&部分家纹图样(可见不都是尚三的)&br&&img src=&/8eb4b92a4b1_b.jpg& data-rawheight=&120& data-rawwidth=&1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20&&&br&五七桐,内阁总理大臣纹章&br&&img src=&/96e48f0c2de_b.jpg& data-rawheight=&114& data-rawwidth=&1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20&&&br&扬羽蝶,平氏家纹&br&&img src=&/b04cdcc90dfd7fbcc2d463f_b.jpg& data-rawheight=&112& data-rawwidth=&1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20&&&br&笹龙胆,源氏家纹&br&&img src=&/2dee6be17f23f23c35beda89b55d1c4e_b.jpg& data-rawheight=&120& data-rawwidth=&1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20&&&br&足利二引两,足利将军家家纹&br&&img src=&/a5e9c9c98b70e38bde00f70_b.jpg& data-rawheight=&75& data-rawwidth=&1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20&&&br&三鳞,北条氏家纹&br&&img src=&/a7a7cd111da2a1cef7f27f1_b.jpg& data-rawheight=&101& data-rawwidth=&1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20&&&br&竹雀,上杉氏,伊达氏家纹&br&&img src=&/8ea6ecd3e_b.jpg& data-rawheight=&120& data-rawwidth=&1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20&&&br&南部对鹤,南部氏家纹&br&&img src=&/decaee4bb1c02b9668660_b.jpg& data-rawheight=&119& data-rawwidth=&1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20&&&br&桔梗,土岐氏,明智氏,山县氏家纹&br&&img src=&/db6eeadc23eb4e9e5aa7762_b.jpg& data-rawheight=&83& data-rawwidth=&1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20&&&br&武田菱,武田氏家纹&br&&img src=&/abc9daeba942b8dcfaaf_b.jpg& data-rawheight=&117& data-rawwidth=&1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20&&&br&织田木瓜,织田氏家纹&br&&img src=&/fe5dd5fea71b130bd243_b.jpg& data-rawheight=&120& data-rawwidth=&1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20&&&br&三叶葵,德川氏家纹&br&&img src=&/cc77abadab_b.jpg& data-rawheight=&120& data-rawwidth=&11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14&&&br&一文字三星,毛利氏家纹&br&Ref:&a href=&///?target=http%3A//ja.wikipedia.org/wiki/%25E3%%25E3%2583%25AA%25E3%2583%25BC%25E3%E3%%25E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スリーダイヤ&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5%25AE%25B6%25E7%25B4%258B&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家紋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梅赛德斯奔驰作为戴姆勒的分公司,商标沿革过程中也并非一直都是三芒星:&img src=&/b487bba9593a4_b.jpg& data-rawheight=&240& data-rawwidth=&1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80&&&br&车厂所使用的历代商标,其中最下方的简化版是目前标准的企业识别标志,但在部分房车版本上,仍会使用右上包含有桂冠设计的较复杂版本,作为车首处或轮胎钢圈车轴中心处的平面厂徽或立体厂徽之基座装饰使用。&br&&br&商标沿革&br&虽然DMG车厂已经营运了好几十年,Mercedes也成为颇出名的汽车品牌,但是一直到&a href=&///?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B9%25B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909年&i class=&icon-external&&&/i&&/a&为止,DMG都从未拥有过属于自己的商标。在老戴姆勒过世、车厂的营运由他的两个儿子&a href=&///?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ndex.php%3Ftitle%3D%25E4%25BF%259D%25E7%25BE%%25B7%25E6%%25E5%25A7%%258B%2592%26action%3Dedit%26redlink%3D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保罗·戴姆勒&i class=&icon-external&&&/i&&/a&(Paul Daimler)与&a href=&///?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ndex.php%3Ftitle%3D%25E9%2598%25BF%25E9%E5%25A4%25AB%25C2%25B7%25E6%%25E5%25A7%%258B%2592%26action%3Dedit%26redlink%3D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阿道夫·戴姆勒&i class=&icon-external&&&/i&&/a&(Adolf Daimler)接手后,他们想起父亲曾在&a href=&///?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B9%25B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872年&i class=&icon-external&&&/i&&/a&至&a href=&///?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B9%25B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881年&i class=&icon-external&&&/i&&/a&、在另一家著名德国&a href=&///?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7%E6%25B0%25A3%25E6%25B8%25A6%25E8%25BC%25AA%25E5%25BC%%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燃气涡轮发动机&i class=&icon-external&&&/i&&/a&制造厂&a href=&///?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9%E4%25BE%259D%25E8%258C%25A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道依茨&i class=&icon-external&&&/i&&/a&(Deutz)担任技术总监的期间,在一张寄回家中的明信片上画著一个三芒星标志。他们将这三星标志的提案送交车厂的董事会并且立刻被接受,在1909年中正式注册,并且自&a href=&///?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B9%25B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910年&i class=&icon-external&&&/i&&/a&起开始出现在毎一辆Mercedes新车的水箱罩上。要注意的是,Mercedes的商标原本有三芒星与四芒星两种不同的设计,而且也都有注册,但只有三芒星曾实际被车厂使用在产品上。&br&Mercedes的三芒星象征了DMG创厂人对于未来全球人类的机动化所抱持的远见与野心,三个星芒分别代表着陆上、海上与天上之意。&a href=&///?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B9%25B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916年&i class=&icon-external&&&/i&&/a&时商标的造型经过修改多出了一个绘有Mercedes品牌名与四个小星的外环,后者是代表当时车厂拥有的几家工厂。&a href=&///?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B9%25B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921年&i class=&icon-external&&&/i&&/a&11月时DMG正式申请了圆环内有立体三星标志这商标设计的著作权,并且在&a href=&///?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B9%25B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923年&i class=&icon-external&&&/i&&/a&8月时正式成为一个&a href=&///?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6%25B3%25A8%25E5%E5%E6%25A0%258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注册商标&i class=&icon-external&&&/i&&/a&。&br&1926年时DMG与Benz & Cie.的完全合并,促成了该商标的又一次设计修改,这次的新商标组合了DMG的三星与Benz的&a href=&///?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6%25A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桂冠&i class=&icon-external&&&/i&&/a&两个造型元素,商标上的品牌名称也变成Mercedes与Benz共存。目前该车厂所使用的商标,是以1926年的设计逐渐简化之后而成的。&br&&br&Ref:&a href=&///?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6%25A2%%25B3%25BD%25E5%25BE%25B7%25E6%2596%25AF-%25E8%25B3%%25A3%25AB%23.E5.95.86.E6.A8.99.E6.B2.BF.E9.9D.A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梅賽德斯-賓士&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最后来到triquetra信仰的问题,题主指的是基督教教义里的符号信仰么?那么根据英文维基中triquetra词条里的解释:&br&Christian use&br&The symbol has been used by Christians as a sign of the Blessed Trinity (Father,Son and Holy Spirit), especially since the Celtic Revival of the 19th century. When modern designers began to display the triquetra as a stand-alone design, it recalled the three-leafed shamrock which was similarly offered as a Trinity symbol by Saint Patrick. Some have also suggested that the triquetra has a similarity to the Christian &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Ichthy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Ιχθυ?&i class=&icon-external&&&/i&&/a& symbol. The triquetra has been used extensively on Christian sculpture, vestments, book arts and stained glass. It has been used on the title page and binding of some editions of the New King James Version.&br&A very common representation of the symbol is with a circle that goes through the three interconnected loops of the Triquetra. The circle emphasizes the unity of the whole combination of the three elements. It is also said to symbolize God's love around the Holy Trinity.&br&&br&Ref:&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Triquetr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riquetra&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综上,奔驰和三菱的logo都跟三角符号崇拜没什么关系。&br&PS:如果题主说的triquetra不是这一个请在问题里加个注释解释一下是哪一个。&br&欢迎补充
关于三菱,三菱的logo三角菱,参考自三菱创始人岩崎家家纹三层菱,和山内家(土佐藩主家)家纹三柏。 三菱グループのスリーダイヤは,岩崎家(旧三菱财阀創業家)の家纹「三階菱」と、山内家(土佐藩主家)の家紋「三つ柏」から考案されたものである。始め…
我来给大家讲一个笑话,民国文化昌盛,人才辈出。
我来给大家讲一个笑话,民国文化昌盛,人才辈出。
我高中一个同学,梦想和你女儿一样,特别爱写小说。那时候电脑和网络都没普及,是一个字一个字写在本子上的。高三学习压力大,班主任重压让他停止写作,越是这样,他越写得昏天暗地,自习课甚至是正课时间,都用来写小说。一节自习课上,班主任当场抓住,撕毁了他的笔记本,他的作品就这么毁于一旦。&br&&br&你猜怎么着,他毕业上了大学后,第一年寒假聚会,就带着出版的小说分发给同学。&br&&br&举这个例子,我想告诉题主:&br&1.梦想是压不住的,特别是在叛逆期,你越是强压,越容易反弹,还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请用同龄人的心思面对孩子,&b&帮助孩子处理好梦想和学业的关系比扼杀梦想更明智&/b&;&br&2.青春期欲望和精力旺盛,你真该庆幸孩子把它们用在了正常健康的兴趣爱好上,而且&b&这个阶段创作激情非常充沛,适当地引导也许真能写出不错的作品&/b&,不要拿作文和小说比较;&br&3.未来孩子选择什么路不是父母说得算,但就算你有自己安排,现在谈也为时过早。谁说现在积极写作练笔不是为了让自己未来找得到更加稳定职业铺路呢?孩子现在想当小说家,不代表思想成熟后还会这么想,但现在&b&练出好的文笔,走到哪里、干哪一行都是筹码,绝不会吃亏。&/b&&br&&br&我高中时也喜欢写东西,那时出于不自信,觉得作家太神圣,自己不可能有这样的成就,便没有下太大力气,这么多年都只是当作爱好时断时停,水平也一直不高。这些年有了些经历,这才渐渐意识到自己想成为什么人,能用自己的阅历和想象编织出一个个不一样的世界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有了这样的方向,也一直在积累,相当于是在补课,也许有一天勇气和实力攒够,会选择跳出现在的职业。不如先把稳定的职业让位给写作的激情,稳定的会一直稳定,激情却容易消散,若是作家的路没走通再选择稳定职业也不迟。&b&我很羡慕你的女儿这么小就有了明确的目标,但我不希望当她多年以后沿着父母安排好的路走时,像我一样产生迷茫和纠结。&/b&实现梦想任何时候行动都不会晚,但最佳时刻就是青春正当时。&br&&br&父母是孩子身后最坚固的堡垒。我的理解,&b&并非是把孩子前程都规划好,而是帮助孩子找到人生的方向,在他们下定决心向前迈步时,能引导、鼓励和支持。&/b&就像小时候蹒跚走路,你不松手,永远不会让孩子学会走路,不如在他们身后说:“大胆走,不要怕摔倒,有我在。”
我高中一个同学,梦想和你女儿一样,特别爱写小说。那时候电脑和网络都没普及,是一个字一个字写在本子上的。高三学习压力大,班主任重压让他停止写作,越是这样,他越写得昏天暗地,自习课甚至是正课时间,都用来写小说。一节自习课上,班主任当场抓住,撕…
跟着导师学这个才一年,只能说非常生涩,并且能力有限,还没驾驭好,这个回答只能是对完全没有这方面知识的人作为参考,专业人士就不用看了,太粗糙。&br&符号学有两个分支,一方面是哲学的,以反对萨特的存在主义而产生的:另一个方向则主要是从索绪尔语言学发展而来的,经由叶姆斯列夫和罗兰巴特的发展,确立了符号学的概念,这个分支觉得符号学属于语言学的范畴,学界并不认可。&br&可以借巴特符号学里面的通用概念来说明一下,ERC,E就是指的表达层面,也就是索绪尔的所指,C是内容层面,即能指,R是指它们所构成的关系,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研究的就是这种关系,或者说是这个符号产生意义的过程。&br&在《符号学原理》这本书中,罗兰巴特梳理了符号学的四组基本概念:&br&一、语言与言语;&br&&img src=&/efd5dc245_b.jpg& data-rawwidth=&787& data-rawheight=&5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7& data-original=&/efd5dc245_r.jpg&&&br&二、所指和能指&br&&img src=&/8de17adedad9db3ad0857c_b.jpg& data-rawwidth=&814& data-rawheight=&5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4& data-original=&/8de17adedad9db3ad0857c_r.jpg&&“玫瑰,在表达爱慕之际是一个符号:其能指是作为植物的玫瑰,其所指是爱情的意念。作为能指的玫瑰和作为符号的玫瑰完全不同,前者是空洞无物的,后者却是充满意味的,而使之充满意味的就是意指。”&br&&br&三、组合与系统(即横组合与纵组合);&br&&img src=&/9adafe893f847532dbcfe4_b.jpg& data-rawwidth=&836& data-rawheight=&5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6& data-original=&/9adafe893f847532dbcfe4_r.jpg&&&br&四、外延与内涵。&br&&img src=&/df371ede77e44e2eb9d45_b.jpg& data-rawwidth=&836& data-rawheight=&5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6& data-original=&/df371ede77e44e2eb9d45_r.jpg&&他提到了一个法国的例子,关于内涵和外延说的比较清楚。&br&“我在理发店里,有人给我一本《巴黎竞赛画报》。其封面上是一个身着法国军服的黑人青年敬着军礼,两眼向上,可能在凝视飘扬的法国国旗。这些就是这张照片的意义。但是,不管幼稚与否,我很清楚地看见它对我意指的内容:法国是一个伟大的帝国,她的所有子民,没有肤色歧视,忠实地在她的旗帜下效力,这个黑人在为其压迫者服务时表现出来的忠诚 ,再好不过地回答了那些对所谓殖民主义进行诋毁的人。因此,我再度面对一个更大的符号系统:它有一个能指,其自身已由前一个系统所形成(一个黑人士兵在致法国军礼);还有一 个所指(在此是法国和军队的有意混合);最后,通过能指而呈现所指。……?除了黑人敬礼之外,我可以提出许多法国帝国性的能指:法国将军为一名独臂的塞内加尔人别勋章,一名修女进一杯茶给一名卧床不起的阿拉伯人,一名白人校长教导一个殷勤的黑人小孩:报纸媒体每天努力表现一种永无匮乏的神话能指。”&br&&br&以上就是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的基本概念,其他学派我还不太了解。&br&《达芬奇密码》这个电影可以引起我们更多的兴趣。&br&《恋人絮语》作为文本阅读很有意思。
跟着导师学这个才一年,只能说非常生涩,并且能力有限,还没驾驭好,这个回答只能是对完全没有这方面知识的人作为参考,专业人士就不用看了,太粗糙。 符号学有两个分支,一方面是哲学的,以反对萨特的存在主义而产生的:另一个方向则主要是从索绪尔语言学…
谢粥富帅&a href=&///people/1fe5ed425cf8af028921de& data-hash=&1fe5ed425cf8af028921d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1fe5ed425cf8af028921de& data-hovercard=&p$b$1fe5ed425cf8af028921de&&@粥啡啡&/a&邀。有一个很好的股票的故事是这样的:&br&&br&美国有一家绿色食品公司,卖植物蛋白饮料、有机牛奶、植物沙拉。这家公司占据了食品行业里增长最快的类别,而且在这些类别里,拥有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这家公司有广阔的国际增长空间——在欧洲糟糕的宏观经济下,它每年在欧洲实现20%以上的销售增长以及30%以上的利润增长,而且正打算进入中国和拉美市场。所有卖方分析师都喜欢这家公司,但作为上市公司的这段时间里,这家公司的每一个季度报告都比卖方的预测还要亮眼,而且它还每次都告诉分析师们:你们未来的预测也太低了。在美国食品整体增长乏善可陈的情况下,可口可乐、达能、通用磨坊这些公司都在积极收购增长快的小公司。可能再没有谁比这家公司更好了。假设可口可乐把这家公司的产品放到供应链上,依靠他们和零售商强大的关系,可能通过中国和拉丁美洲的增长就能把公司销售翻一倍。这样看来,也许这家公司会被高价收购?&br&&br&这家公司的所有重要产品销售增速都在下降。这不仅是公司自己的问题,而是它所在的产品类别增速在放缓。这让人不禁怀疑所谓植物蛋白,其实就是糖水吧,十年还以后会有人喝吗?这家公司虽然增长惊人,利润表亮眼,但自由现金流为负,需要不断地借债和发股票。很多投资人认为,自由现金流/利润是利润质量最好的衡量方式,这样来看,这家公司利润的质量未免有点问题。这家公司的CEO是一个很值得怀疑的人。他之前在一个牛奶公司做CEO,对投资者说:我们没有任何现金流的问题。紧接着这个牛奶公司就现金流断裂,让股民赔钱无数。他自己倒是过得很开心:他把这家牛奶公司里最好的生意——也就是咱们在讲的这家公司——篡在一起,分拆出来,自己当CEO,然后他就可以继续拥有能列成一队的私人飞机。这家公司的股票贵的离谱。标普平均P/E 17倍,这家超过45倍——作为一个食品公司,拥有互联网或者生物科技公司的估值,这样不是很合适吧?最近,这个公司依然在给出漂亮的财报,股票却不再增长。也许股民终于觉得,这个估值太离谱了?&br&&br&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是很复杂的嗯。不构成对这家公司正面或者负面的意见。
谢粥富帅邀。有一个很好的股票的故事是这样的: 美国有一家绿色食品公司,卖植物蛋白饮料、有机牛奶、植物沙拉。这家公司占据了食品行业里增长最快的类别,而且在这些类别里,拥有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这家公司有广阔的国际增长空间——在欧洲糟糕的…
~本来想在另一个问题下回答的,可惜那个问题已经关闭了。&br&高一第一次看白洁传,现在已经八年过去了,在我看来,白洁传是令人感到非常遗憾的一部小说,因为这部小说完全有机会成为一本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br&小说的第一句话就已经使这部小说领先少年阿宾,阿庆淫传之类的小说好几条街了,有位知乎大V说白洁传人物没有血肉,我想,对于其他小说来说,可以这样评价,对于白洁传来说,这种评价很不公平。&br&小说的作者是有相当的才华的,可惜的是,作者一开始只打算写一部普通的爽文,导致白洁前期的沉沦和迷失来得太快了,悲剧也发生的太突兀了,人物依次登场 就像一个个急不可耐的嫖客,可以说,白洁传前半部分除了文笔不错以外,也没有什么比其他黄色小说优秀的地方。可能就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觉得白洁传是一部垃圾吧,相信他们并没有看完(不过好像白洁传本身就没有完成)。&br&然而看到中期我们还是能发现白洁传高于其他同类小说的地方,那就是人物的情感变化。黄色小说要么是少年阿宾那种男主活好脸皮厚,操得其他女生不要不要的,要么就像蓝天航空公司空姐那种,女主天生欲求不满。可以看出,在这些小说里面,女性只是工具,你无法把她们当成有感情的人来看待。但是白洁传不同,我承认我看白洁传的时候心疼了,即使前期白洁沉沦迷失得这么快,但还是让人心疼,这个人物,是有感情的。到了后期,白洁对老七的爱情,高义的怜惜,高义在床上的力不从心,东子对白洁的感情,以及王申对白洁复杂的感情甚至让人产生了共鸣。这里存在白洁传的另一个遗憾,那就是性爱场次太多了,看得出作者把性爱描述得没有之前详细,看得出作者想转型,然而由于前期的基调,是作者必须让这本小说存在大量的性爱场面,人物的感情在铺天盖地的性爱里找不到出路,一定的性爱可以烘托感情,过多的性爱就把感情葬送了。&br&直到白洁传写到白洁反击的时候,这本书已经完全宣告了它的不同,女人不再是表达性爱场面的工具,不再是只会嗯嗯啊啊老公真厉害的性奴,不再是男人活好操一顿就能征服的母狗,而是实实在在的女性,完全不需要活着男性阴影下的女性。然而,第三个遗憾就是,写到这里作者没有再写了,至少我看到的只到了白洁刚刚吹起反攻的号角。。。如果还有更新的章节,务必私信我。&br&还想说点其他的,故事情节看起来是荒诞的,事实上我也不相信世界上会发生这种故事,但我相信,这个故事的一部分,甚至各个部分都发生在中国的某些角落。我听说过工友捡了手机,把手机主人的女朋友骗来强奸的事,我听说过工友把别人忽悠离婚然后拍拍屁股走人的事,亲眼见过工友网上勾搭女大学生别人不鸟他,他发生殖器的照片给人家的事。。。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听上去像故事,但确确实实发生着比故事还要离奇的事实。我只打过一个暑假不到两个月的工,差点被工友忽悠着去其他工地偷钢材,我不知道如果让我一辈子都在建筑工地打工会变成什么样 总之我没有自信可以出淤泥而不染。白洁悲剧的起源不是高义,起源是李一,那个强奸她的教授,谁又敢保证这种事在世界上的某个角落不会发生呢?校长把老师上了,谁又敢保证这种事不会发生?流氓强奸呢?强奸完还恐吓呢?妻子偷情呢?丈夫敢怒而不敢言呢?纯洁的天堂没有见过,肮脏的淤泥到还算熟悉,我之所以是女权主义者,是因为依旧为了小时候的事愤怒,我一位女邻居,因为不能生小孩,被丈夫休了,我用休这个字,实在是因为确确实实是单方面地因为那个男人想离婚,这位女邻居就乖乖离了,居然还对男的说对不起。你们见过几个因为男性生殖障碍离婚的?我之所以是圣母婊,就是因为你们崇尚的法治社会大多数时候并不保护弱者,我相信健全的法律是为弱者而定,但现在中国远远没有达到那个水平,然而现在,法律还未完善,同情就先抽离了。你弱你有理是一句讽刺,你弱你活该才是政治正确&br&我很想听白洁亲口讲她的故事,很想知道白洁这位女性是如何获得新生的,如果世界上真有白洁的话,我希望她诸事顺遂,能够活得幸福。&br&答案都被我改得乱七八糟早就跑题了。。。
~本来想在另一个问题下回答的,可惜那个问题已经关闭了。 高一第一次看白洁传,现在已经八年过去了,在我看来,白洁传是令人感到非常遗憾的一部小说,因为这部小说完全有机会成为一本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 小说的第一句话就已经使这部小说领先少年阿宾,阿…
&p&克里斯丁娜在即将进入地狱的时候,想把自己所有美好的灵魂留给她认为最美的人。&/p&&p&这样在进入地狱的时候,她就不再是那个少女克里斯丁娜,&/p&&p&而可以义无反顾地做一个恶鬼。&/p&&p&她就可以尽情地埋怨时代把她变成了恶鬼,而不用悔恨懊恼自己。&/p&&p&或许有一天,她还能从保尔那把自己的灵魂找回来。&/p&&p&这既是绝望的破釜沉舟,又是希望的种子。&/p&&br&&br&&p&有时候我真想把书在那一刻合上,抱有侥幸,永远不要让我知道保尔年少无知拒绝了她。&/p&&p&朋友们,永远不要拒绝在地狱之门边把灵魂交给你的人。&/p&&p&带着这份灵魂,改变我们的世界。&/p&
克里斯丁娜在即将进入地狱的时候,想把自己所有美好的灵魂留给她认为最美的人。这样在进入地狱的时候,她就不再是那个少女克里斯丁娜,而可以义无反顾地做一个恶鬼。她就可以尽情地埋怨时代把她变成了恶鬼,而不用悔恨懊恼自己。或许有一天,她还能从保尔那…
我登的是我基友的号,与这个号本人无关,半夜上贵呼爬墙,一时义愤,撸膀子上来干!&br&俩人差别海了去了!&br&年少无知,在隔壁班美女物理老师地带领下去看了唐七的文,当时惊为天人啊!一个中二时期还在桌子上刻“铁甲依然在”的愤青,看到这种桃花灼灼千般风流痴男怨女的纠葛,简直无法自拔,一颗少女心dokidoki。&br&以前看的小说都看不上了好吗,我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我觉得自己和那些庸俗的人不一样了!&br&如今就想回去掐着自己脖子,再来俩儿耳刮子。&br&还是作业太少啊!&br&&br&唐七公子这个名字就给人一种清然洒脱的感觉,但恕我直言她的书配不上这名字。&br&第一人称叙述很容易把格局变小,人物单薄,很可惜,《三生三世》恰好是这样的。&br&&img src=&/d90bca6fab79b2ec61d6_b.jpg& data-rawwidth=&1536& data-rawheight=&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6& data-original=&/d90bca6fab79b2ec61d6_r.jpg&&&br&为了不说偏袒,我找了个原文颇为快意的选段,却还是拘在一个地方,嚷天叫地,不知所谓。&br&再来看大风刮过早年的《又一春》&br&&img src=&/894bae05cbcf311f33f5f_b.png& data-rawwidth=&54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0& data-original=&/894bae05cbcf311f33f5f_r.png&&&br&同是离别,高下是否立判?&br&《又一春》选段里其中一个“望”字把茫然期许写得淋漓,《十里桃花》辣么长一段还没折腾完内心的日狗。&br&《三生三世》是我爱你但我不说,你爱我我很高兴但我也不说,平白折腾。&br&《又一春》是天朗气清,看得顺眼便相扶一生罢,到头各走各路。&br&唐七公子的文里“委实”“玄衣”“面瘫”“冰冷”出现地频率快让我吐了,大面积描写男主外貌。而且形象刻板,《华胥引》中间我串戏串到《三生三世》两本都毫无违和感。&br&大风刮过各人有各人的风采,起码马小东一定不会是柴荣,即使他们是一个壳子,潋滟双眸是其宣,龟毛是碧华,魔障是宋珧,他们山水有相逢,仿佛来纸笔下走一遭,然后继续过他们鲜活的日子。&br&&br&讲得不多,更多是牢骚。&br&我不想信大风刮过文里的人是存在的,因为那里世事太过无常,但他们又何其真实。&br&唐七公子……你有兴趣就去看看她的《两生花》,那应该是她的真实水平。
我登的是我基友的号,与这个号本人无关,半夜上贵呼爬墙,一时义愤,撸膀子上来干! 俩人差别海了去了! 年少无知,在隔壁班美女物理老师地带领下去看了唐七的文,当时惊为天人啊!一个中二时期还在桌子上刻“铁甲依然在”的愤青,看到这种桃花灼灼千般风流…
迟子建在《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开篇就写道:我想把脸涂上厚厚的泥巴,不让人看到我的哀伤。适时的他遭际丈夫离世, 悲伤不言自明,但在她的言辞间,我们可以感受到那种生命的韧性,不禁让人感叹,这真是个坚强的女子。迟子建的声音,天生带着东北姑娘直性子,线条分明,爽朗,显得和作协里面的一群作家格格不入,几十岁的人了,还跟个小姑娘一样,学不会压着嗓子讲话,这貌似是刘震云对于迟子建的嗔怪,我已经记不清了。其实看到这样的性格描述,也就不难理解迟子建的身上的温情了,心大着呢。&br&&br&读迟子建,要像她抚摸她丈夫的眉骨那样,有种柔荑抚面,指触眉骨的温驯感,要在北方人的棱角里摸出南方人的婉约。暖是她文章的基调,故乡东北的黑土是她灵感的源泉,其早期的作品较于稚嫩,在艺术想象力空间上,囹圄于自身生活体验,无法得到更大的扩张。到中期后,大批量的作品都是在试笔,各种变换主题和叙述方式,这种磨练和试验,让其作品更加饱满了,对比早期作品也已经走出了个人式的体验,叙事空间被逐渐扩大。直到后期作品,风格才得以确立,找到了自己的领域和技巧,有非常个人化的意蕴空间。比如《白雪乌鸦》的片段式叙述,《伪满洲国》的编年体,《额尔古纳河右岸》里单点切面的独特技巧,都有着与主题相对应的成熟技巧叙事手法,且在风格确立后,笔法的成熟度非常高,也都非常的稳定,这种稳定在高产作家里是不常见的。&br&&br&可能东北离俄罗斯比较近的原因,在她的作品中,会时不时会流露出一种俄罗斯的情节,这使得她的作品有点异域的味道。其次,她个人非常执着的乡土情怀,无论是在实际上还是精神上,但都让其作品的现代性大打折扣,即使她的作品中有过“城市化”的进程。又因为她身上的那种温情,和其个人的看事角度(她崇尚市井生活),导致她的作品细腻有余却气势不足。《额尔古纳河右岸》非常细腻,但一个民族的百年历程,怎么想都应该有着磅礴的情感,迟子建老是差那么一口气。&br&&br&迟子建的文字,驾驭中短篇游刃有余,但在长篇上,她太淡了。
迟子建在《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开篇就写道:我想把脸涂上厚厚的泥巴,不让人看到我的哀伤。适时的他遭际丈夫离世, 悲伤不言自明,但在她的言辞间,我们可以感受到那种生命的韧性,不禁让人感叹,这真是个坚强的女子。迟子建的声音,天生带着东北姑娘直性子,…
感谢邀请。&br&&br&昨晚刷朋友圈看到新闻了,挺激动的,心情不亚于莫言得诺贝尔奖跟三体得雨果奖。&br&&br&&a href=&///?target=http%3A///view/404889.htm%3Ffromtitle%3D%25E5%259B%25BD%25E9%E5%25AE%%25BE%%E5%25A5%2596%26fromid%3Dtype%3Dsy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安徒生奖_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br&国际安徒生奖由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设立,是世界儿童图书创作者的最高荣誉。每两年举办一次,授予在世的一名儿童文学作家(1956年开始)和一名儿童插画家(1966年开始)。获奖者一生只能得该奖一次,目前只有26位作家和20位插画家获此殊荣。&br&这个奖跟诺贝尔奖一样,能够被提名就算是一个很高的荣誉。这么多年来获得提名的中国作家也仅仅只有六位:孙幼军(1990)、金波(1992)、秦文君(2002)、曹文轩(2004)、张之路(2006)、刘先平(2010)。&br&&br&曹文轩就不用介绍了吧,近几年来最热卖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br&他文笔细腻隽美,主题深刻,致力于描摹少年成长过程中的苦痛,尤其是被乡土自然风光浸润的生活,不被理解的孤独与爱,世事的变迁与无常……&br&对低龄孩子来说,稍微显得艰深了些,但他的作品是能够长大后再去重新品读回味的。&br&&br&这次,曹文轩是二度被提名,首次进入五人短名单,竞争对手也都很强(多次提名并入围),所以完全是实力摘冠。&br&&blockquote&与他一同进入最终决选名单的分别是:来自丹麦的Louis Jensen,他曾被提名2000年和2010年的安徒生奖,并入围2010年的最终名单;来自德国的MirjamPressler,她的重要作品是《幸福来临时》,她曾被提名1996年和2014年的安徒生奖,并入围2014年的最终名单;来自美国的Lois Lowry,中文翻译为洛伊丝·劳里,她凭借《数星星》和《记忆传授人》两部作品曾经两度获得美国少年文学最高奖——纽伯瑞儿童文学奖;来自荷兰的Ted van Lieshout,是荷兰文学界众所周知的作家和诗人,代表作是《兄弟》。&/blockquote&&br&之间回答过一个问题&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什么中国的童话文学不发达? - 知乎用户的回答&/a&&br&其中我提到一点:没能文化输出。&br&我国并不缺乏好的作品,但相对来说国际知名度不高。国外很多畅销书能够迅速被翻译进入国内市场,但少有将国内作品推荐出去的。&br&1992年金波被提名安徒生奖。但当时他所有的书都没有被翻译成英文,而评委当中也没有一个懂汉语的,所以临时抱佛脚,从每一本书里摘录若干片断或者短篇临时翻译成英语。&br&评委本身对于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和作品的了解也很少。可想而知,如此仓促之下,对作品的观感多少会大打折扣。&br&从历届安徒生奖得主名单中可以看出,多数由西方人获得,事实上我国跟日本有许多非常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品,大概语言问题确实是很大的影响因素。&br&&br&而随着几个重量级奖项花落中国,除了作品本身实力之外,也说明了我们的文学作品正逐渐走向世界。&br&这一点需要多方努力,包括优秀的翻译家(中翻英/日/法……)、具有国际运作水平的出版社、更高层面的支持与推广等等。&br&&br&关于国际安徒生奖,比较有趣的几点是:&br&它表彰的是获奖者一生的文学造诣和建树,所以不会授予年轻作家;&br&它授予的是在世的作家,因此很多已经去世的童话大师都没有得过这个奖;&br&它一般不授给从成人文学向儿童文学转身的作家,说到这里都会举《夏洛的网》作者E·B·怀特的例子;&br&它注重人文关怀,重视儿童心灵最易遭受的创伤问题,比如社会动荡与家庭破碎的不幸,帮助孩子去“发现用别的办法发现不了的东西”(林格伦语)。&br&&br&最后,衷心希望中国儿童文学能借此契机,获得更多的关注与投入,从而有更好的发展。&br&&br&------------夹点吐槽的私货------------&br&&br&在国内写儿童文学真是太难太难了。&br&虽然有曹文轩、杨红樱、《查理九世》这种销售量很疯狂的数据,但行业整体是不太景气的,大部分书也是赚不了什么钱的。&br&赚不了钱,就没人愿意做,除了几个老牌的出版社,其他更愿意去做什么明星书,起码有粉丝保证销量。&br&没人做,作者就会饿死,不得不转型写别的,甚至转行。见过很多有才华的作者,还没来得及将才华发挥出十分之一,前面的路就已经被堵死了。&br&这几年有很多文化公司、出版社都喊着要做儿童文学,后来呢?要么做了一本做不下去了(系列书没有几本是看不出成果的),要么项目进行到一半毁约了(这种定制的项目也不可能由另一家再出)……从我自己到朋友,太多太多类似的事情,看着自己辛苦写出的文字最终只能躺在硬盘里,化为一堆无人问津的字节。&br&当然,把带动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希望放在一个奖身上,也是不现实的。&br&我也就是随便倾诉一下,到此结束,跑题太远了哈哈。
感谢邀请。 昨晚刷朋友圈看到新闻了,挺激动的,心情不亚于莫言得诺贝尔奖跟三体得雨果奖。
国际安徒生奖由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设立,是世界儿童图书创作者的最高荣誉。每两年举办一次,授予在世的一名儿童文学作家(1956年开始)和…
【但是女作家在这方面就显现出了局限,她们的文字和思想有时太过感性,文笔有时有点模糊,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点“自嗨”,不能很好的让读者有代入感】——————&b&问为什么之前请先搞清楚是不是!&/b&&br&&br&从古至今,男女作家在比例上差多少……&br&&br&就是60年前,报纸杂志里的女记者能被允许写文章的有几个?大多还是被迫做着文秘的工作。&br&&br&而且你知不知道出版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干涉作者的写作?比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出版社会跟作者说,读者不喜欢精明强干事业优秀并且感情也很完满的女性角色……?&br&&br&当你说:很多男作家对女性心理和情感的描写非常细致,能够引起女性和男性双方的认同和共鸣——————的时候,你怎么知道不是你对那些女性有着先入为主的认知感觉?另外,你怎么知道这些男性作者在写书的时候没有女性的参与?&br&&br&托尔斯泰在写《安娜·卡列尼娜》的时候,他经常和自己的妻子反复讨论安娜的对话,和心理想法……&br&&br&很多时候,那些太过感性,文笔有时有点模糊的小说,本来就是针对某些脑子有些模糊爱幻想的年轻人们出版的。&br&&br&至于说,身为一个女性,要如何深刻的了解男性的心理及思维方式,并运用到写作中,写出“谁能辨我是雄雌”的作品来……&br&&br&&b&你究竟追求的是写好文章,还是不被人察觉出你的性别?&/b&&br&&br&&u&一个伟大的灵魂是雌雄同体的&/u&————这句话是经不起逆推的,因为雌雄同体的灵魂不一定就是伟大的。而且,这句话的本意不是指你雌雄莫辩,而是指你既有男人的那种弘毅强硬,也有女人的那种细腻与坚韧。&br&&br&而90%的男人既没有弘毅强硬(只有粗暴与热血),也更加提不上细腻与坚韧。所以,你以为你脑子里长了一个JJ之后你就能写出好文章了?&br&&br&事实上,我觉得你在追求写作能力这件事上,本身就是逻辑混乱没有找准重点的。我当然不认为这是因为你是一个女人,而是显然你智能不足的原因。&br&&br&远的不说就说近的,我建议你好好看看知乎上那些得赞极高的女性答主们,写的回答,是不是条理清楚,看事情极其透彻。&br&&br&另外再去找点现代著名女性作者写的书好好看看……是不是真的太过感性,文笔有时有点模糊。而不是看那些网络爱情小说,同人志什么的……&br&&br&我就不说什么西蒙·德·伏波娃了,哪怕龙应台也行啊。&br&&br&要了解男人,就多去接触男人。倾听他们对世界的看法,但是世界是男人和女人的,你也应该善用女性的角度去看世界,相互对比,你自然知道什么才是最好的中性角度……不过那种角度两面不讨好,注定不会受到读者欢迎。&br&&br&人们总是喜欢看和自己偏见一致的文章。
【但是女作家在这方面就显现出了局限,她们的文字和思想有时太过感性,文笔有时有点模糊,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点“自嗨”,不能很好的让读者有代入感】——————问为什么之前请先搞清楚是不是! 从古至今,男女作家在比例上差多少…… 就是60年前,报纸杂…
谈谈莫言的小说《透明的红萝卜》&br&&br&莫言对我有过不小的影响,只是不在文学上,而是在口腹之欲——读过他的《四十一炮》之后,我对肉味的感觉突然开启了,从挑肥拣瘦突变成饕餮之徒。可惜的是我的文字感未经历过这种顿悟。大学里教我们当代文学的老师很称赏莫言,在课堂上大讲特讲仍不过瘾,还把莫作家请到我们那儿做客座教授,给我们开讲座,两千个座位的礼堂稀稀拉拉坐着文学院的几百师生。讲座讲的什么我已经忘掉十之八九,只记得讲他小时候对着大树自言自语,讲创作中的想象,举了他写砍头的例子。讲座完了,一众粉丝非粉丝排着队上去请他签名赠言,我也上去了。忘了他赠的什么言,现在这个签名得好好留着,可惜莫作家签名太滥,升值空间不大。&br&&br&本文将从他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入手来解读他的文学世界。这篇小说1985年甫一面世就引起了文学界的关注,论者纷纷将焦点放到它神秘的意象和儿童视角上。&br&&br&小说写的是什么?说它是反映农村生活的现实小说,它显然不太像,把它和赵本山的农村生活剧一比较差别就很明显。透明的红萝卜意象和黑孩奇特的感受力都透着一个通灵的氛围。&br&&br&小说的内容是70年代北方的农村,少年黑孩,年幼失怙,跟着后娘,后娘也不理他。他缺衣少吃,几乎被人无视,生产队长见到他时,说“你这个小狗日的还活着?我寻思着你该去见阎王了。”这话证明两点,一是其生活条件之恶劣,二是其生命力之强韧。10岁的黑孩要和妇女们一起砸石头,帮铁匠拉风箱。这还是人们可怜他,以体现阶级感情。沉重的苦难压抑着他,使他丧失(或拒绝?)对现实冷暖、饥饿、疼痛的感觉。没有感觉就无法表达,所以他从“四五岁时说起话来就象竹筒里晃豌豆,咯崩咯崩脆。可是后来,话越来越少&,最后完全不说话。但是没有常人的感觉并不意味着黑孩像死人一样,这反倒使他产生了难以言喻的生命感觉(幻觉?)——&br&&br&“他听到黄麻地里响着鸟叫般的音乐和音乐般的秋虫鸣唱。逃逸的雾气碰撞着黄麻叶子和深红或是淡绿的茎杆,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蚂蚱剪动翅羽的声音象火车过铁桥。他在梦中见过一次火车,那是一个独眼的怪物,趴着跑,比马还快,要是站着跑呢?”&br&“河水温暖,没到了他的肚脐。裤头湿了,漂起来,围在他的腰间,象一团海蜇皮。他呼呼隆隆淌着水追上去,抓住水桶,逆着水往回走。他把两只胳膊奓煞开、一只手拖着桶,另一只手一下一下划着水。水很硬,顶得他趔趔趄趄。他把身体斜起来,弓着脖子往前用力。好象有一群鱼把他包围了,两条大腿之间有若干温柔的鱼嘴在吻他。他停下来,仔细体会着,但一停住,那种感觉顿时就消逝了。水面忽地一暗,好象鱼群惊惶散开。一走起来,愉快的感觉又出现了,好象鱼儿又聚拢过来。”&br&“黑孩的眼睛本来是专注地看着石头的,但是他听到了河上传来了一种奇异的声音,很象鱼群在唼喋,声音细微,忽远忽近,他用力地捕捉着,眼睛与耳朵并用,他看到了河上有发亮的气体起伏上升,声音就藏在气体里。只要他看着那神奇的气体,美妙的声音就逃跑不了。”&br&&br&这样的句子恐怕只有莫言这样的作家写得出来,奇特而不突兀。这种扭曲的生命感觉与宗教感异曲同工,当精神受压抑而且出路被堵死时,往往引起向内的超越。其实说超越也好,寄托或逃避都罢,都是一回事,就是使现实隐遁或以背景的方式呈现,而越发显出精神的超凡。一般人通常会描写外在环境的艰苦和人物形象的不堪来堆砌苦难。这其实与人对苦难的体验隔了一层。莫言未曾使用一个苦字,写得波澜不惊,却让人看了肝颤。看下面这一段,&br&&br&“后娘让他去河里挑水。笤帚打在他屁股上,不痛,只有热乎乎的感觉。打屁股的声音好象在很远的地方有人用棍子抽一麻袋棉花。他把扁担钩儿挽上去一扣,水桶刚刚离开地皮。担着满满两桶水,他听到自己的骨头&咯崩咯崩&地响。肋条跟胯骨连在了一起。爬陡峭的河堤时,他双手扶着扁担,摇摇晃晃。上堤的小路被一棵棵柳树扭得弯弯曲曲。柳树干上象装了磁铁,把铁皮水桶吸得摇摇摆摆。树撞了桶,桶把水撒在小路上,很滑,他一脚踏上去,象踩着一块西瓜皮。不知道用什么姿势他趴下了,水象瀑布一样把他浇湿了。他的脸碰破了路,鼻子尖成了一个平面,一根草梗在平面上印了一个小沟沟。几滴鼻血流到嘴里,他吐了一口,咽了一口。铁桶一路欢唱着滚到河里去了。”&br&&br&&br&可以言说的苦其实不是真苦,时过境迁,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倒是有苦难言的苦处最难释怀,像小说里写老铁匠唱戏,&br&&br&“老铁匠微微扬起脸,极随便地哼唱了一句说不出是什么味道的戏文或是歌词来。&br&&br&
恋着你刀马娴熟通晓诗书少年英武,跟着你闯荡江湖风餐露宿吃尽了世上千般苦。&br&&br&
老铁匠只唱了这一句,声音戛然而止,听得出他把一大截悲怆凄楚的尾音咽进了肚子。”&br&&br&这就是文学观照世界的方式,它不同于政治的,科学的,道德伦理的……等等其他方式,它不是去分析、去认识、去评价世界。我使用观照这个佛家的词语,希望强调文学的方式不仅仅是用眼睛看,而是调动全身的感官,形成通感。&br&&br&通感的使用在莫言小说里比比皆是,它是进入这个文学世界的钥匙。这种方式让人身临其境,它突破了其他方式的局限。例如,为什么现代社会的录音、影像技术仍让人觉得不够真实,还要发展3D影视,就是因为技术无法制造在场感,反而时时提示你与现场的距离,破坏了在场感。而文字调动你的想象,突破现实的物质距离和理性思维过程,把你拉进场景中,感同身受。&br&&br&&br&阅读这篇小说,如果读者抱着成人视角的成见,必然难以体验和理解黑孩的世界,离题万里。从社会学的角度去阅读,会产生诸如批判社会现实,抨击人性阴暗面之类的曲解;从政治的角度,更会让人怀疑作者的动机;从道德上,会招致对渲染偷盗、性暗示、暴力等场面的批评(凤凰台许子东调侃说这篇重口味小说怎能介绍给中学生)。&br&&br&莫言自己说过,离开孩子的目光,他的作品只是四平八稳的平庸之作。对于成人来说,世界是现成的。只有突破日常的阅读习惯(公文电视报章杂志网路……),随着文学文本的视角(黑孩的眼睛),我们才能理解这个世界是如何奇妙地展开的。&br&&br&日本学者竹内好评论作为文学家的鲁迅时说,&使文学者成为文学者的,是某种觉悟。正像使宗教者成为宗教者的是对于罪的觉悟一样,某种觉悟是必要的。正像通过觉悟,宗教者看到了神一样,文学者使语言找到了自由。不再被语言所支配,而反过来支配语言。可以说,他创造了自身的神。”这段令人费解的话并非故弄玄虚。 人是通过语言来理解世界的,当人被语言所支配时,他能明确的只是由他掌握的词汇所构成的世界图景。在托尔斯泰笔下,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有着令人同情的情感逻辑,而在世俗及宗教的眼光下,她死有余辜。二十世纪发展起来的叙事理论认为每个文本都可以从不同角度讲述。典型的如历史叙事,对待抗战,国共双方从不同的立场出发就有不同的说法,显然这些叙事在讲述一些东西的同时,也有意无意地歪曲、遮蔽了另一些东西。莫言的《红高梁》就提供了另一个视角,打破了正面与敌后两个战场的二元叙述&br&&br&对于作家来说,就是要把被遮蔽的显露出来,展示他观照的世界。具体到《透明的红萝卜》而言,就是&把黑孩这种被现实生活无视的失落传达出来,这种内心世界的失落是最黑暗的”(徐小斌语),尤其是一个连言语都失落的“黑”孩,这恐怕也是莫言这个笔名的意思。&br&&br&如果我们把这篇小说当成个传奇故事来看,它有人物曲折的身世,有三角甚至四角恋的爱情纠葛,有寻宝历险,有欺师灭祖反目成仇,情节丰富堪比金庸武侠。透明的红萝卜的出现根本就是奇怪而且多余的,传奇的叙事逻辑无法容纳它。于是要么忽视要么排斥它。这正是小铁匠的态度,是他在炉火中烧时为泄愤而把红萝卜扔掉的。甚至一直关怀黑孩的菊子和小石匠也只看到普通的红萝卜。&br&&br&有了这么个红萝卜,这篇小说就有了灵性,让我不能再把它当普通的故事。如此才能够体会透明的红萝卜这个意象的美丽和珍贵——&br&“光滑的铁砧子。泛着青幽幽蓝幽幽的光。泛着青蓝幽幽光的铁砧子上,有一个金色的红萝卜。红萝卜的形状和大小都象一个大个阳梨,还拖着一条长尾巴,尾巴上的根根须须象金色的羊毛。红萝卜晶莹透明,玲珑剔透。透明的、金色的外壳里苞孕着活泼的银色液体。红萝卜的线条流畅优美,从美丽的弧线上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光芒有长有短,长的如麦芒,短的如睫毛,全是金色,……”&br&&br&这段描写最突出的就是色彩,金和红是暖色,通透是光亮。暖色和通透在幽暗的基调下显得夺目。犹如生命中的第一缕曙光照进黑夜,心灵苏醒过来。&br&&br&情感的痛苦来源于生活的欠缺、压抑、空虚,人们往往用黑或白表达这种仿佛被时间忘却、被空间遗弃的感觉。色彩会说话,它帮人找回生命的存在感。宗教叙事也着眼于这个目的,从命运之手翻云覆雨地摆布下夺回自我。教堂和佛寺里的宗教画总是绘得金璧辉煌,在那些画上,耶稣和佛祖一样散发普照的永恒的宗教之光。教众感受这光,便觉得破碎的生命有了归属,重新聚合起来,得以完整甚至圆满。&br&黑孩看到的透明的红萝卜和宗教之光来自同一个地方一一人对温暖的美好的事物的向往。《手机》的严守一也见过同一道光。无独有偶,黑孩和严守一看到的光都很短暂,而且一去不复返。&br&&br&这正是文学抱慰世界的方式。文学不提供精神鸦片,拒绝进入天堂或乌托邦。它抱慰那些生命的碎片,让每一块碎片闪耀自己角度的光尽管只是一刹那。&br&只有来自彼岸的、触不到摸不着的东西才有可能是永恒的。于是追求永恒的人不得不陷入一个悖论一一既要求自身的个体的存在,又要抹掉此地当下的现实,以求到彼岸的永恒居所去。这就是宗教的方式。宗教的永恒的普照的光覆盖了个体的闪光。然而,谁能保证这不是另一种无视和压迫呢?况且抹除现实并不能改变现实,生活的种种缺憾、不公乃至罪恶都可能在永恒的名义下存续、横行。类似的逻辑在政治和伦理上也存在,以自由和正义为名的伪君子屡见不鲜.&br&文学刺破那些堂皇的价值泡沫,透视崇高和伟大背后的虚弱,从而让人更加珍视生命中那些闪光的一瞬间,而不离现实。讽刺的是,恰恰有许多人希望用文学来建立乌托邦,造成文学与政治的纠葛。其实那些认为莫言的政治立场模糊,不配得诺贝尔奖的人根本不懂文学。歌颂社会主义的作品因然是粉饰太平,然而张扬民主自由就不会造成新的压迫吗?恐怕见仁见智。
谈谈莫言的小说《透明的红萝卜》 莫言对我有过不小的影响,只是不在文学上,而是在口腹之欲——读过他的《四十一炮》之后,我对肉味的感觉突然开启了,从挑肥拣瘦突变成饕餮之徒。可惜的是我的文字感未经历过这种顿悟。大学里教我们当代文学的老师很称赏莫…
&p&20赞了,我决定认真讲讲自己的看法,不抖机灵了。&/p&&p&今天上午读到这篇文章,第一感觉非常怪异,之后就想到李汝珍《镜花缘》里这段。但是细较起来,李汝珍的文风可爱生动得多,决没有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a2d260b9bd9ebc& data-hash=&a2d260b9bd9ebc& data-hovercard=&p$b$a2d260b9bd9ebc&&@散发吟商&/a& 同学文章的生涩感。评论区里 @曾江 (抱歉我at不上)说这就是自如和不自如的区别,我以为极当。&/p&&p&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种自如和不自如的区别呢?我在评论区里表达了我的观点,即“只知其形,又腹笥不广”。&/p&&p&因为只知其形,未得其神,所以遣词用字泥于形式,不知变化。文章中许多字,都可不用。比如第一段:&/p&&blockquote&上苍赐人以三书,一曰有字之书,二曰无字之书,三曰心灵之书。此三者,同出而异名,殊途而同归。读书者可称书生,而凡世间之人,或多或寡,必读此三书,故世间之人皆为书生也。 &/blockquote&&p&上苍赐人以三书,“以”字可不用;“XX之书”,“之”字皆可不用。“而凡世间之人”,“而”字可不用。&/p&&p&而“腹笥不广”又加重了这个毛病。因为所见者少,对于古今文章中很多现成用法没有化用,所以带进了许多不必要的白话文气息。比方说第一段的“一曰二曰三曰”,我第一反应是什么呢?是《西游记》开篇这段:&/p&&blockquote&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blockquote&&p&把一二三去了,感觉上就舒服多了。&/p&&p&同时,因为“腹笥不广”,所以用典极少。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a2d260b9bd9ebc& data-hash=&a2d260b9bd9ebc& data-hovercard=&p$b$a2d260b9bd9ebc&&@散发吟商&/a& 同学说“炼字”,这个观点是极对的。但炼字如何炼?老杜作诗,摊书满床,“无一字无来历”。而《书生》中所用之典,基本上都是大路货,这就弱了。&/p&&p&我试想了一下。比如开篇,可不可以使用“包牺氏画八卦,始有书契”的典故?“有字之书”段,可不可以套“韩退之文起八代之衰,周树人语惊千年之梦“之类(极不工,尚未思量)?&/p&&p&我读书不多,只是一点浅见而已,未必有理。&/p&&p&========================&/p&&blockquote&今以酒醋论之,酒价贱之,醋价贵之。因何贱之?为甚贵之?其所分之,在其味之。酒味淡之,故而贱之;醋味厚之,所以贵之。人皆买之,谁不知之。他今错之,必无心之。先生得之,乐何如之!弟既饮之,不该言之。不独言之,而谓误之。他若闻之,岂无语之?苟如语之,价必增之。先生增之,乃自讨之;你自增之,谁来管之。但你饮之,即我饮之;饮既类之,增应同之。向你讨之,必我讨之;你既增之,我安免之?苟亦增之,岂非累之?既要累之,你替与之。你不与之,他安肯之?既不肯之,必寻我之。我纵辨之,他岂听之?他不听之,势必闹之。倘闹急之,我惟跑之;跑之,跑之,看你怎么了之!&/blockquote&&p&我觉得还不如这个呢。&/p&
20赞了,我决定认真讲讲自己的看法,不抖机灵了。今天上午读到这篇文章,第一感觉非常怪异,之后就想到李汝珍《镜花缘》里这段。但是细较起来,李汝珍的文风可爱生动得多,决没有
同学文章的生涩感。评论区里 @曾江 (抱歉我at不上)说这就是自如…
&p&因问题复杂和题主的方向不明确性,我把答案分开。&/p&&br&&p&&b&1.芥川龙之介&/b&&/p&&br&&p&鬼才芥川龙之介,其《罗生门》被大多数人所知晓,的确是一篇佳作。鲁迅早就嗅到他的才华,或者说他自己都有芥川的影子。对于鲁迅冷峻的洞察力和尖锐的笔法确实有他传奇的特色;但论到艺术手法上,那是无法与芥川比拟的,这也是当代人不太喜欢鲁迅并且对于他那种拐弯抹角的隐喻总被诟病的一点。&/p&&br&&p&当日本早期“自然主义文学”渐渐衰落乃至变种成为“私小说”的时候,芥川却另辟蹊径,摒弃了自然主义呆板的描写,把情节与语言作为文笔技巧的着力点;在情节的分布与情景转换之间(即矛盾焦点),把这种转换的契机精心安排成一种独特的艺术感染力,这在芥川文学被称之为&i&&b&“瞬间危机”。&/b&&/i&&/p&&br&&p&题材上擅长撷取&b&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b&(《今昔物语》的“野性之美”),文体上善用&b&白描&/b&的手法,把人物和背景刻画的入木三分又丝毫不显露作者的自我意识。读《蜘蛛之丝》,这种超然于“佛祖(神)”的一种看待万物的观念,并且把&b&洁净的莲花下的地狱&/b&与&b&受苦难的罪人&/b&混合在一起,可以感受到赤裸裸的、混沌般的官能意味,让人瞠目结舌:&/p&&br&&blockquote&&i&俄顷,世尊伫立池畔,从覆盖水面的莲叶间,偶见池下的情景。极乐莲池之下,正是十八地狱的最底层。透过澄清晶莹的池水,宛如戴上透视镜一般,把三恶道上之冥河与刀山剑树的诸般景象,尽收眼底...佛祖伫立池畔目睹了这一切,待到犍陀多如顽石一般沉入血池之底,佛祖形容悲悯,径自漫步而去。犍陀多只想自己脱离苦海,没有一丝慈悲之心,再次跌入地狱是他应得的报应。在佛祖看来,这确是一件令其感到可悲的事情。&/i& &i&然而,这一切之于极乐世界的莲花自然是毫无意义的。在佛祖的脚边,莲花洁白如玉,花萼随风摇曳,从花心的金蕊中不断散发出宜人芳香,弥漫周遭。此时极乐世界已近晌午。”&/i& &i&——摘自《蜘蛛之丝》&/i&&/blockquote&&br&&p&经历二十世纪那贪婪与掠夺的殖民主义,还有工业革命对资本与战争产生的化学反应,几乎所有固有的权威和传统价值观念均已分崩离析,这不仅仅是唯独只有尼采在高呼“上帝已死”,生于乱世的每一个人,都开始拷问起这“苇草”般的个人命运。&b&老子&/b&有一言:&i&“&b&天地不仁,以万物皆为刍狗&/b&”,&/i&竟觉得两者看待世界的观念是如此相像。芥川龙之介在此文中表现出一种宗教虚无主义观,让人惊讶的是他死前枕边却是一本《圣经》,这可以感到他对&宗教&的某种执意(&i&《圣·克里斯多夫传》《基督徒之死》&/i&等)。可叹呼老子超脱于世,而芥川自己却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最后以自杀告终。&/p&&br&&blockquote&&i&——“自杀者也许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自杀。我们的行为都含有复杂的动机。但是,我却感到了模模糊糊的不安,为什么我对未来只有模糊的不安呢?”&/i&&/blockquote&&br&&p&对未来模糊的惶恐和不安,他几乎摸不清楚自杀的动机。对于芥川龙之介的自杀——“&i&一个能用歪理来解释的世界,还是一个熟悉的世界,但是一个突然被剥夺了幻觉和光明的宇宙中,人就感到自己是个局外人...自杀代表着他被生活所超越或者他并不理解生活&/i&”&i&(语出加缪的《西西弗斯神话》)。&/i&”我感到芥川龙之介被&b&加缪&/b&曾坦言的&b&“人类的基本问题”&/b&所困扰——&b&人与自杀。&/b&我仿佛看到芥川“置身于苦难和阳光之间”的意志,并且坚信他自始至终都是人类的殉道者。&/p&&br&&p&爱读&b&波德莱尔&/b&的他,大概早就身处脚下这片“地狱的恶之花丛”中呢喃着挣扎着并苦苦耽于思考。他不忘记追求真理,但又往往反被这颗“恶之花”的美所吸引乃至被蛊惑,以致于他的小说总是游离在&b&&i&人心的微妙与捉摸不透&/i&&/b&之间&b&&i&。&/i&&/b&因为惯用于白描,这种直接的白描几乎不掺杂自我意识的白描,&b&我甚至认为芥川龙之介他自己早已在人世的旅途中摇摇欲坠&/b&:&i&“周围净是丑恶,自己也是丑恶...面对周围的丑恶,活着就是一件痛苦的事”。&/i&这种矛盾在《地狱变》里扩散,画师良秀在恶与毁灭中找到了美,最后也自杀身亡。&/p&&br&&p&&i&“非凡的作品,有时难免要把灵魂出卖给魔鬼(《艺术及其他》)”&/i&,对于艺术的追求与表现,芥川已经表现出&b&唯美主义&/b&的倾向。他的作品处处揭露丑恶与人的阴暗面,也体现出&b&自然主义&/b&的面目。这种捕捉光与影的秘密的艺术才能几乎成为他身体的一种毒素——&b&恶的美&/b&与&b&美的毁灭。&/b&芥川龙之介说过:&i&“读波德莱尔的散文诗,最让人感动的,不是对&b&恶的赞美&/b&,而是他对&b&善的憧憬&/b&。”&/i&在这里,&i&“恶的美”与“善的憧憬”&/i&不仅是一种&b&并列关系&/b&,而且这一对立面词语彰显出一种相同的意味。&/p&&br&&p&这种美的特征(毁灭)又有别于三岛由纪夫那种于雅典废墟神庙里感悟到的生的破坏与死的完全所结合的毁灭美;也别于谷崎润一郎的畸形怪诞的、残缺的的古典美。要论到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可借鉴波德莱尔的观点:&i&“在每个人身上,时刻都有两种要求,一种趋向上帝,一种向往撒旦。对上帝的祈求或是对灵性的祈求是向上的愿望,对撒旦的祈求或是对兽行的祈求是堕落的快乐。”&/i&虽然&b&《桔子》&/b&是芥川少有的不同风格的一篇,但对人世的态度依然不明朗不明确,还是带有向下的颓废倾斜,包括&b&理想的追求与幻灭(&/b&&i&《山药粥》&/i&),甚至对&b&美的本身产生困惑和矛盾&/b&:&i&“ 不错,《秋山图》是美的,但这个美,是否只有我觉得美呢? ”&/i&(《秋山图》的真伪,在后现代对艺术品的机械复制会使其失去历史真实性的光韵而对审美本身产生影响。如果意识到美与自身的关系,那么这无疑是一种形而上的美了)我感到芥川自己对人生带&b&有怀疑论和不可知论的态度&/b&。&/p&&br&&p&&b&&i&“丑恶经过艺术的表现化而为美,带有韵律和节奏的痛苦是精神充满了一种平静的快乐”——&/i&&/b&正是如此,才让他自己达到某种&b&极致的形而上的平衡&/b&。可对于这&i&“无聊而庸碌的不可思议的人生”&/i&(《橘子》),又有什么意义呢?&i&“已有之事,后必再有;已行之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引用于《旧约·传道书》)&/i&这大概是他对自己甚至是人类的未来产生惶恐不安的原因之一吧。芥川龙之介死前仍不忘记《圣经》,梦呓着千年来的传道者的指引,或许这更能让他聊慰人生。我认为&b&他相信的不是上帝,而是那些一直坚信着上帝的信徒&/b&,这让他给世人留下另一封理想主义的遗书。又或许,所有一切都正如芥川自己所言:&b&&i&“人生还不如波德莱尔的一行诗” &/i&&/b&呢。&/p&&br&&br&&br&&p&2.&b&川端康成&/b&&/p&&br&&p&如果你第一次读完《雪国》,读到最后小说在叶子于火灾中砰的一生摔下死去就截然而止时,你才恍惚过来,你必须重读一遍,才屡屡发觉川端康成所编织的&b&物哀之“思”&/b&。川端康成的作品对女人的描写非常独到,而他总是描写那些底层人民,比如&b&“艺妓”&/b&。艺妓作为&b&“浮世绘”&/b&的重要元素,“浮世”意谓“世道多忧”,“即无常、虚幻而短暂”,这种物哀之思让日本古典主义文学对于观照人生,率真地表现出主观意象的特点,与川端康成的&b&新感觉派的表现主义&/b&手法不谋而合。&/p&&br&&blockquote&&i&“穿过县境上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大地赫然一片莹白...镜子的衬底,是流动着的黄昏景色。也就是说,镜面映现的虚像与镜后的实物好像电影里的叠影一样在晃动。出场人物和背景没有任何联系。而且人物是一种透明的幻像,景物则是在夜霭中的朦胧暗流,两者消融在一起,描绘出一个超脱人世的象征的世界。特别是当寒山灯火映照在姑娘的脸上时,那种无法形容的美,使岛村的心都几乎为之颤动。”&/i&&/blockquote&&br&&p&川端康成擅长抓住感觉本身,他的作品带有一种空灵隽永的美妙韵律:“&i&叶子的影像同暮景流光的重合叠印,反映在岛村的意识上。既是瞬间的感觉印象,又是虚幻的美的梦境。&/i&”这种主观的对美的感觉和表现,与日本古典物哀相吻合,“&i&以非凡的敏锐表现了日本人精神特质。&/i&”这种敏锐,&b&用主观心理所观察的世界的形象,来把握世界的美的自身,强调主观性质的高度精神性,以致于挣脱理性的先验所带来的枷锁。&/b&如《雪国》里描写叶子的死,反而利用描写银河的段落来表现出&b&死的壮丽&/b&,这是川端康成的美学的重要一个部分,透露出他的&b&唯美主义的倾向&/b&。&/p&&br&&p&至于文学渊源,很多还是来自于他年少时爱读的枕边书《源氏物语》和《枕草子》。可以说,川端康成是最为“传统”的日本作家。而日本(文学)中的审美意识,都是偏重于感觉的、情绪的: &i&“他们并不以情节为主,却是在细节的层面展开。它们首先是细节的序列而不是情节的序列。”&/i& 川端康成虽然自言新感觉派手法借鉴了“达达主义”的概念,或者是“弗洛伊德般的诠释”(&i&《山之音》&/i&),这其实都是对于“语言”本身的一种艺术探索,一种东西方结合的观念在日本传统文学迸发出的力量,并且继承于一种古典式的传统日本美:&i&“平安的优雅哀婉,镰仓的苍劲,室町的沉郁,桃山、元禄的华丽,传递而下,一直延绵到引进西方文明一百年后的今天”。&/i&&/p&&br&&p&至于日本“传统”,我们可以从川端康成爱收藏和研究的那些古文物、和歌、书画里找到一些答案:&i&“越是古老的美术品越是具有生机灵动强烈鲜活的气韵。&b&每当我看到古代美术品,就深知人们在过去的时光里失去许多的东西以及现在还在失去许多东西,但我觉得消失在过去的时光里的人的生命仿佛复苏过来流进我的体内。&/b&(《拱桥》)”&/i&可见川端自己也深陷在&b&古代日本的悲哀&/b&里:大雅、苏延、灵华的凄惨可悲的线条画作;&b&芭蕉&/b&的“&i&人生如行旅,漂泊总不定。客梦草枕上,却见梦中梦&/i&”的辞世吟咏;宗祇的客死他乡的孤苦,让川端康成感叹自身衰弱如&i&“&/i&&b&残露犹自系一命&/b&&i&”(《小仓白人一首》)。&/i&&/p&&br&&p&统统这些都回应着这位作为“&b&参加葬礼的名人&/b&”,川端康成自幼命途多舛,孤苦伶仃。“两岁时因患病撒手人寰,一年后母亲病故,寄养于祖父;七岁时又蓬祖母下世,从此与祖父相依为命,而祖父常年缠绵病榻,除了收拾的女佣便别无人影;三年后,寄养在姨父家、终生仅见过两次面的姐姐也悄然死去,就连祖父这唯一的亲人也归天了”。&/p&&blockquote&&i&“一股无边的寂寞,忽然涌上心头,感到自己竟是孑然一身。”&/i& &i&“虽云佛常在,哀其身不显。拂晓人声寂,依稀梦中逢。” &/i& &i&“梦乎现实乎?不知是幻还是真,此世梦将醒。” &/i& &i&——“你,在何处?”&/i& &/blockquote&&br&&p&如朝圣者般四处漂泊浪迹天涯,为了触及那“&i&自古以来日本的乡愁&/i&”。四十年的失眠症和睡眠不足让他咱转反侧眠于枕上,&i&“独避尘嚣,离群索居,卧视有情之万物皆可悲可怜。”&/i&并时而低声自诵&b&释迦牟尼&/b&对魔鬼的言语:&i&“箭矢穿胸心战肉痛之负伤者尚能安眠,我身无创伤,却缘何辗转不眠?醒不愧恿,睡不惊惧。日夜无失悔之心煎熬于内,行止丝毫无损于世,故能卧视有情万物之可哀”。(《阵雨》)&/i&&/p&&br&&p&如此一来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孤苦敏感的特质让他深陷于主观感受。这与他深受&b&佛教虚无主义&/b&的影响有一定的关系,也就是他的“&b&禅宗意识&/b&”:&i&“&b&生存本身就是一种徒劳&/b&”(语出《雪国》);&/i&然而,当川端康成于凌晨四点钟,却发现海棠花未眠:“&i&&b&如果一朵花未眠,那么我有时会不由自主的想到:‘要活下去!’&/b&(《花未眠》)’&/i&”。&/p&&br&&p&人们对于《雪国》所表现出的虚无主义感到其颓废倾向,可川端康成在答奖词里否认了这一点:“&i&有的评论家说我的作品是虚无的,但西方的‘虚无主义’一词,对于我并不适用。我认为,其根本是精神的不同。”&/i&他在文艺评论里说道:”&i&如同我们祖先埋骨于墓碑之下,相信永生净土而安然长眠,我们的子孙却能在&b&文艺的殿堂里找到解决人类永恒的办法,从而超越死亡&/b&。&/i&”而他的作品中对美的感受与观点也证实了这一点,这大概是川端康成文体风格的另一个特征吧。可相较于川端康成后期的作品,比如《睡美人》,对于美丑的官能描写,对生命的衰老与美的表现的迥异态度,究其一生也不过都是在寻找美与发现美,包括他的自杀事件与面向死的呼唤:&b&“死亡是最高的艺术”&/b&。&/p&&br&&br&&br&&p&参考&/p&&p&——————&/p&&p&《芥川龙之介全集》&/p&&p&《川端康成全集》&/p&&p&《再婚的女人》&/p&
因问题复杂和题主的方向不明确性,我把答案分开。 1.芥川龙之介 鬼才芥川龙之介,其《罗生门》被大多数人所知晓,的确是一篇佳作。鲁迅早就嗅到他的才华,或者说他自己都有芥川的影子。对于鲁迅冷峻的洞察力和尖锐的笔法确实有他传奇的特色;但论到艺术手法…
我的故事还蛮温馨的。&br&我被一只黑猫救过。&br&有天回家路上遇到只黑猫,长得非常帅气,心动不已。在附近买了根肠和一小杯酸奶喂了。他看上去很凶的样子但是吃东西的时候超乖。&br&听人说黑猫通灵,不过当时也没放心上。&br&&br&后来和朋友出去玩,大晚上有点闲就开始玩笔仙。笔慢慢动了的时候有个傻逼嗷的一声撒了手,蜡烛灭了。&br&大家还安慰他说不过是因为用力不平衡而已,毕竟都是信马克思长大的,子不语怪力乱神。&br&那天晚上我梦见那只黑猫冲我叫,浑身的毛都炸起来,它叫的很凄厉,我觉得它好像是冲我后面的东西。一回头,梦醒了。&br&后来同去的朋友们全都病倒了,最轻也是发高烧。最先撒手的那位病危通知书都下来了。&br&只有我没事。&br&&br&两个忠告&br&不要因为好奇去玩什么灵异游戏,如果玩了一定要好好送走“它”。对没有能力应付的事,敬而远之。&br&多行善事。
我的故事还蛮温馨的。 我被一只黑猫救过。 有天回家路上遇到只黑猫,长得非常帅气,心动不已。在附近买了根肠和一小杯酸奶喂了。他看上去很凶的样子但是吃东西的时候超乖。 听人说黑猫通灵,不过当时也没放心上。 后来和朋友出去玩,大晚上有点闲就开始玩笔…
这是个没有正确答案的谜,我的理解是因为不自信。&br&&br&看他的人生,读他的作品,尤其是《致父亲的信》,非常深的印象就是卡夫卡骨子里的怯懦和不自信:他一生多次订婚,又多次取消婚约,终身未娶;他鼓足勇气给父亲写了一百多封信,却没有发出。体弱多病、生性敏感的“富二代”卡夫卡一辈子都生活在强势父亲的阴影中。&br&&br&卡夫卡曾说“在巴尔扎克的手杖上刻着‘我能够摧毁一切障碍’,在我的手杖上却刻着‘一切障碍都在摧毁我’”。他对婚姻不自信,对自己不自信,对作品也不自信。
这是个没有正确答案的谜,我的理解是因为不自信。 看他的人生,读他的作品,尤其是《致父亲的信》,非常深的印象就是卡夫卡骨子里的怯懦和不自信:他一生多次订婚,又多次取消婚约,终身未娶;他鼓足勇气给父亲写了一百多封信,却没有发出。体弱多病、生性…
因为文采不好的抑郁症到死你们都看不到,所以你们就会认为抑郁症患者一定文采好。&br&&br&大概是出于对大众窥视欲望的回应,这些年似乎总有各种人成为了诸如抑郁症或者同性恋这样的少数群体的代言人。人们看着那些知名人物的话语,仿佛就接近了这个群体,看到了这些群体的(带着粉红色光辉的)真相。&br&&br&但真的是这样吗?&br&&br&能够被广泛传播的这些言论,往往出于这些群体中的佼佼者。你们只能看见这些得以流传于媒体的文字,而对那沉默的,寻常的,却又真实存在的大多数人,公众未曾表达过哪怕最浅显的关照。&br&&br&你们以为你们关心抑郁症了。其实你们没有。你们以为你们对抑郁症投去目光,但是实际上,你们只不过是将沉默者投入更深的黑暗。
因为文采不好的抑郁症到死你们都看不到,所以你们就会认为抑郁症患者一定文采好。 大概是出于对大众窥视欲望的回应,这些年似乎总有各种人成为了诸如抑郁症或者同性恋这样的少数群体的代言人。人们看着那些知名人物的话语,仿佛就接近了这个群体,看到了这…
转个天涯的贴子:&br&&br&如何杀死主角&br&&br&楼主:&a href=&///?target=http%3A///101246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比牛还牛&i class=&icon-external&&&/i&&/a&&br&众所周知,在武侠小说中有一个颠扑不破的定律--主角不死定律。如果在一本武侠小说中主角死了,那原因只有两个:1他不是真正的主角,只是个伪主角(如张翠山)2他不是唯一的主角(如萧峰)&br&&br&  但现在,你作为一部根据某著名武侠作家的名著改编成的投资上亿的受全国人民关注的武侠片中的大反派,你的使命就是:杀死主角,一个真正的唯一的主角,英俊潇洒玉树临风气宇轩昂风度翩翩的男一号。很显然,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你心里很明白导演是在为难你,是因为你泡了他最宠爱的那个女&a href=&///?target=http%3A///html2/chapter.aspx%3Fbookid%3D72421%26comefrom%3Dtiany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演员&i class=&icon-external&&&/i&&/a&。作为资深武林人士,你当然不会没听说过主角不死定律,而且知道有史以来它还从来没有失效过。那么,就算了吧?认输了吧?乖乖等着主角来杀你吧?&br&&br&  不行!你是谁?你可是玉树临风胜潘安一树梨花压海棠人贱人爱的小淫虫周伯通,是亿万淫民的偶像,你怎么能轻易认输?打起精神来,要知道淫定胜天!去吧,杀死比尔(姑且称主角为比尔吧)!&br&&br&  首先,你趁他神功未成,还处于菜鸟阶段时,先发制人,以一记刚猛无铸的铁掌打在他胸口,打得他狂喷鲜血,倒地不起。你正欲上前再踩一脚时,按照传统的情节,这时会忽然天降神兵,一个神秘人出现将那小子救走。不过你那一掌开碑裂石,就算是一头牛都当场打死了,就算把他送到一级医院住高干病房由主任医师开刀,恐怕也回天乏术了吧?但要知道,他可是主角!他一定会被人灌下大还丹小还丹之类的东西,然后由高手将一股浑厚真气输入他体内,或者他本来就练有天蚕神功或龟息大法一类神功,总之就是死不了,而且还因祸得福,武功突飞猛进,已经可以和你一较高下了。(注意,仙豆在本片中不会出现,因为这是武侠,不是七龙珠)&br&&br&  伤愈后他当然要找你报仇,这时的他已经不是那么好对付了,你苦斗三天三夜,才趁他起跳时不小心跳得太高露出空门,用一招天外飞仙,把剑深深刺入他的小腹,然后他直挺挺摔了下来,眼看是没救了,你大笑三声,扬长而去。&br&&br&  可是,可是你没想到的是,他竟没死。“腹部并不是人的要害,大多数人的腹部被刺穿,却还可以活下去。认为腹部是要害的人,只不过是种错觉。”(<孔雀翎>)你痛悔不已,为以前上学时人体生理课没有认真听讲而捶胸顿足。于是在下一次的决斗中,你瞄了半天,对准他的心脏位置一剑穿过,为了摸清楚心脏的准确位置,你是特地去上过培训班补过课的,你确信这次已经是万无一失了。&br&&br&  可是,可是...他竟然还是没死!“那日我醒转来时,已在床上躺了三日四夜。关太医说,幸亏我的心生得偏了,刺客这一刀才只刺伤了我的肺,没伤到心。他说像我这种心生偏了的人,十万个人中也没一个。”(<鹿鼎记>)“黄眉僧指着自己右边胸膛,说道:“诸位请看。”只见该处皮肉不住起伏跳动,众人这才明白,原来他生具异相,心脏偏右而不偏左,当年死里逃生,全由于此。”(<天龙八部>)毫无疑问,你的这位对头,又是这样一个“生具异相”,万中无一的人物。&br&&br&  明的不行来阴的,你在他饮食中下了由苏丹红加二恶英加PPA加黑大米加光明牛奶提炼而成,实乃居家旅行杀人灭口必不可少的毒药,但按照惯例,他会偶然在路边摘到些小花小草,或者在塘里捉到些白色怪鱼,吃下去才发现竟然刚好是对症良药,于是药到病吃,腰不酸了,腿不痛了,走路也有劲了,胃口倍儿棒,吃嘛嘛香...(详见<神雕侠侣>)&br&&br&  你气得发疯,进入暴走状态,誓要将他消灭。你把他打下悬崖,没用。半山腰肯定会无端生出一两棵横着长的老树,或者那下面是个深潭,或者他干脆什么都不用,就左脚背点右脚背,右脚背点左脚背,左脚背再点右脚背......一直点出对流层,点到外天空,白日飞升,找杨利伟聊天去了。你将他困于山洞或地下秘室,放下所有机关,再用炸药把唯一生路炸掉,也没用。密室一定另有出路,或者他在里面练了乾坤大挪移之类盖世神功,生生开出一条路来。“这里本没有路,因为我是主角,也便有了路。”(详见<倚天屠龙记>)你又把他扔到海上,只给了一条小船,没有食物没有水,还是没用。老中医都能四十九天不吃饭,主角比老中医肯定要厉害一些,四十九天不喝水也没什么。就算真的撑不下去了,到时自然会有大船过来救他,这一点是不用怀疑的。(详见<楚留香传奇>)&br&&br&  你已经招数用尽,他还是不死。你迫于无奈,只好使出了武林中素来无人敢施加于主角身上的禁式--砍头!(之所以没人敢用,是因为砍了头还不死实在太说不过去了...)这次看他还怎么不死!但他居然就真的不死!!咦??砍了头还不死?“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吗?”你扭过头道:“喂,导演,就算他是主角也不能这么过分吧?还要不要科学常识了?这样会误导未成年观众的!”导演道:“谁说砍了头就一定得死,没听说过古龙老爷子的<边城刀声>里有换头术吗?”靠,这么偏僻的小说也能作为指定参考书?罢罢罢,从头来过吧。&br&&br&  最后一次,你将主角制服后,砍了他的头,再将他五马分尸大卸八块,然后抽筋剥皮挫骨扬灰...(由于以下内容过于血腥暴力故此处略去三百字)这下没得玩了吧?怎么编也没词了吧?你正以为大功告成之时,空中传来一个声音:“大法师已经招回我的元神,我将在异次元空间复活,我胡汉三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务部负责人岗位职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