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取向评价的核心是.a.倡导对评价情境教学法的理解而不是控制 b.追求对评价对象

D.轮形课程;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简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32.什么是课程与教学目标?P145确定课程与教;33.如何理解教学方法的本质?P194-195;34.支架式教学的含义与基本特征是什么?P358;35.简述程序教学的含义与教学设计的原则;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36.叙述课程实施
D.轮形课程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 4个特征P97-100
32.什么是课程与教学目标?P145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P177
33.如何理解教学方法的本质? P194-195
34.支架式教学的含义与基本特征是什么? P358-359
35.简述程序教学的含义与教学设计的原则。 P135-136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6.叙述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并分析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如何实施课程。P274-284
37.比较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三种基本取向,并谈谈对改进我国课程与教学评价有哪些启示。P321-323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6分)
38.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多次提到综合课程问题。如“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请结合实际分析在我国为什么要倡导综合课程?依据上述材料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应怎样落实综合课程。 P238-241
答:为什么倡导综合课程:文化或学科知识的发展是相互作用、彼此关联的,而我国长期以来具有相互隔离、彼此封闭的情况;学生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而我国的学生往往与社会生活相脱节;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整体性,而我国的学生整合知识经验的能力不够强。
怎样落实综合课程?p240
一、选择题
1-5CBCAC 6-10ACDCA 11-15BDCCC 16-20CCDAD 21-25ACDDC 26-30DCBAD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性(2分);注重直觉思维(2分);注重内部动机(2分〉。
32.含义:它是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如不同学科的目标、具体教学过程的目标(2分)。
环节:①确定教育目的(1分〉。
②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l分)。
③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l分)。
④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l分)。
33.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向于实现特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2分);教学方法受特定的课程内容的制约〈2分);教学方法还受教学组织的影响(2分)。
34.含义:通过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而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的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借助于该概念框架学习者能够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独立建构意义(3分)。
基本特征:重视社会交互作用和文化在知识理解和意义建构中的作用,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不仅是一个个体
的过程,还是一个社会和文化的过程(3分)。
35.将预先审定的教材精心组织成有逻辑的顺序,借助教学机器,使学生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1分)。原则:积极反应(1分)、小步子(1分)、即时强化(1分)、自定步调(1分)、低错误率。(1分)。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6.三种取向:(1)忠实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忠实地执行课程变革计划的过程(2分)。
(2)相互适应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变革计划与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2分)。(3)课程创生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2分)。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实施:根据回答情况酌情给分,满分为6分。
37.目标取向的评价在本质上是受&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所支配的,其核心是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这种评价取向推进了课程与教学评价科学化的进程,它简便易行、好操作,因而一直在实践中处于支配地位。这种评价取向的缺陷在于忽略了人的行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不可预测性,忽略了过程本身的价值,对于人的高级心理过程而言它的作用非常有限〈3分);
过程取向的评价在本质上是受&实践理性&所支配的,它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这种评价取向的价值在于开始承认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把人在课程开发、实施及教学运行过程中具体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对人的主体性、创造性给予一定的尊重。该取向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完全走出目标取向评价的藩篱,对人的主体性的肯定不够彻底(3分);
主体取向的评价在本质上是受&解放理性&所支配的,它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它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评价过程是一种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所以价值多元、尊重差异就成为主体取向评价的基本性格。主体取向的评价体现了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时代精神(3分)。
启示:根据回答情况酌情给分,满分为3分。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6分)
38.为什么倡导综合课程:文化或学科知识的发展是相互作用、彼此关联的,而我国长期以来具有相互隔离、彼此封闭的情况;学生的发展与当代生活息息相关,而我国的学生往往与社会生活相脱节;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整体性,而我国的学生整合知识经验的能力不够强。(上述每个要点最多3分,没有依据上述要点回答,也可根据回答情况酌情给分,但本部分回答最多不能超过9分)
怎样落实综合课程:确定作为综合课程组织核心的主题、问题和概念的选择标准;教师与行政人员要对综合课程进行恰当规划与合作;开发综合性评估形式;建立单一学科知识与跨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教师培训计划。(上述每个要点1分,没有依据上述要点回答,也可根据回答情况酌情给分,但最多不能超过4分;根据结合材料情况另给1-3分〉
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6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属于“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早期代表的是( )
A.多尔 B.麦克尼尔C.博比特 D.阿普尔
2.泰勒认为,为获得恰当的教育目标,就需要对所得到的教育目标的有关资料进行两次甄选,分别是( )
A.哲学的甄选和心理学的甄选 B.学生的甄选和学科专家的甄选
C.社会的甄选和学生生活的甄选 D.教师的甄选和学生的甄选
3.通过把事物、现象的经过与过程直观地、动态地呈现出来而进行教学的方法,被称为( )
A.示范 B.呈示 C.展示 D.口述
4.确立了“同时诚实地尊重学科本身的逻辑和儿童的心理逻辑”的课程形态是( )
A.活动课程 B.学术中心课程 C.科目本位课程 D.隐性课程
5.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课程论专家是( )
A.古德莱德 B.帕里斯 C.斯金纳 D.兰德
6.按照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派纳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研究的范式正从“课程开发范式”转变为( )
A.课程解读范式 B.课程理解范式 C.课程实施范式 D.课程评价范式
7.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C.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D.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8.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的身份是( )
A.先知者 B.管理者 C.促进者 D.指导者
9.泰勒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曾指出,泰勒原理“是作为特定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形成的”。这里的“特定环境条件”指的是( )
A.经济大萧条 B.泰罗主义C.八年研究 D.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
10.“将所选出的课程要素根据学科的逻辑体系和学习者身心发展阶段由浅至深、由简至繁地组织起来”,这指的是课程组织的( )
A.连续性 B.阶段性 C.整合性 D.顺序性
11.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主渠道是( )
A.课外活动 B.课堂 C.游戏 D.提问
12.从研究方法上来看,行动研究属于( )
A.量的研究 B.质的研究 C.课堂研究 D.实验研究
13.根据施瓦布等人的观点,学科结构指的是( )
A.学术结构与心理结构的统一 B.学术结构与句法结构的统一
C.实质结构与句法结构的统一 D.实质结构与心理结构的统一
14.代表了评价发展方向的评价模式是( )
A.目标达成模式 B.过程模式 C.差别模式 D.回应模式
15.布卢姆认为,“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 )
A.情感领域 B.思维领域 C.意志领域 D.思想领域
16.功利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是( )
A.巴格莱 B.狄尔泰 C.斯宾塞 D.皮特斯
17.“教学设计是一个连续创造的过程,指向于人的解放”,教学设计的这种特征反映的课程实施取向是( )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创生取向 D.实践取向
18.在第三次技术革命和信息时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表现为( )
A.主导与依附的关系 B.平等与共存的关系C.对等与融合的关系 D.独立与对等的关系
19.以“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失控所招致的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作为直接社会背景而产生的课程形态是( )
A.轮形课程 B.环境教育课程C.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D.STS课程
20.1893年,以埃利奥特为首的美国“中等学校研究十人委员会”基于充分的调查研究,正式倡导在中学开设( )
A.轮形课程 B.STS课程 C.经验课程 D.选修课程
21.提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课程评价专家是( )
A.斯克里文 B.斯太克 C.普罗沃斯 D.莱斯
22.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 )
A.小步子原则 B.高速度原则 C.高难度原则 D.逐渐分化原则
23.杜威对课程与教学的整合以及他的整个实用主义认识论所追求的是一种( )
A.科技理性 B.实践理性 C.工具理性 D.解放理性
24.《大学》中曾这样规定教育宗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 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这种教育宗旨反应的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 )
A.普遍性目标取向 B.生成性目标取向C.行为目标取向 D.表现性目标取向
25.目前,在我国学科课程的组织中依然占主流的课程组织形式是( )
A.圆周式课程 B.螺旋式课程 C.逐步深入课程 D.直线式课程
26.历史上第一次揭示“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并把教学与道德教育统一起来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赫尔巴特
27.“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持这种观点的是( )
A.被动适应论 B.主动适应论 C.滞后论 D.超越论
28.情境教学认为测验不应独立于问题解决的过程,而应采用与教学过程、与教学情境融为一体的评估,称为( )
A.总结性评价 B.目标游离评价 C.场合驱动评价 D.内在评价
29.“学科结构运动”的理论基础与行动纲领是( )
A.《大教学论》 B.《教育过程》 C.《班级生活》 D.《普通教育学》
30.帕克赫斯特为道尔顿计划确立了两条基本原则,这两条原则分别是“自由原则”和( )
A.个性原则 B.合作原则 C.自然原则 D.兴趣原则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活动分析”方法的提出者是谁?并简述其基本内涵。
32.依据美国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对评价领域的划分,第四代评价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3.简述生成性目标的特点。34.简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
35阐述“课程教学”理念的基本内涵。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6.课程实施相互适应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并谈谈其对实际课堂教学的启示。
37.试比较提示型教学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自主型教学方法之间的异同,并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选 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6分)
38.以下是一则有关“光合作用”的教学设计:创设情境,确定问题。教师通过播放关于“绿色革命”的录像,提出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的问题:是否“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从而创设问题情境。随后,引出课题,用
投影片或多媒体将本节课要解决的有关问题打在屏幕上,包括:叶绿体是怎样把CO2和H2O转变为C6H12O6的?又是怎样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在C6H12O6中的?自主学习,尝试解决。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的看光合作用过程的录像;有的通过课本或互联网,查阅有关资料,尝试解决问题。小组交流,协作学习。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在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例如,讨论光合作用的部位时,有的说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有的说光反应过程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薄膜上,因为其上有色素;有的补充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因为光合酶在基质中,等等。再如,通过讨论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还不甚明白。这时,教师可播放关于光合作用中H218O放出18O2的标记演示实验录像。学生通过观看录像后再进一步分析讨论,终于认识到C6H12O6中的氧不是来自H2O的氧,而是来自CO2中的氧,从而对光合作用过程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师生交互,评价矫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释疑,对学生个人和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激励性评价,从而帮助学生矫正学习偏差,树立学习信心。强化练习,巩固提高。教师出示有关光合作用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从这则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设计者采用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哪一种教学模式?并结合材料分析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课程代码0467)
一、单项选挥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10:CACBA, BACCD
11-20:BBCDA, CCCBD
21-30:ADBAD, DDCBB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博比特(2分);所谓&活动分析&,即把人的活动分析为具体的、特定的行为单元的过程与方法(4分)。
32.把评价视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协商&进行的共同心理建构过程(2分),评价是受&多元主义&价值观所支配的(1分);评价是一种民主协商、主体参与的过程,而非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控制过程,学生(被评价者)也是评价的参与者、评价的主体(2分)评价的基本方法是&质的研究&方法(1分)。
33.第一,它必须根源于受教育者的特定个人的固有活动和需要(2分);第二,它必须能转换为与受教育者的活动进行合作的方法(2分);第三,教育者必须警惕所谓一般的和终极的目的(2分)。
34.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性(2分);注重直觉思维(2分);注重内部动机(2分)。
35.课程与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变革(2分);教学作为课程开发过程(2分);课程作为教学事件(2分)。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6.课程实施的相互适应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变革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2分)。在此视野中的教学设计具有如下特征:(1)教学设计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2分);(2)教师开始进入教学设计过程并得到实质性体现(2分)以3)学生开始进入教学设计过程,教学设计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参与(2分)。
启示:根据回答情况酌情给分,最高分为4分。
37.不同点:三种教学方法分别对应着三种不同的学习方式:接受性学习、社会性学习、自主性学习。(1分)而且三种教学方法在功能上也有差异:提示型教学方法适合于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新知识、新信息(2分);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适合于&集体思维过程&的运用,适合于社会态度的养成(2分h自主型教学方法适合于独立探究与发现,适合于自主性人格的发展(2分)。
内在联系:三种教学方法彼此之间相互渗透(1分);三种教学方法彼此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连续体(1分)。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专业论文、行业资料、生活休闲娱乐、月至2012年4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大全_图文等内容。 
 超全 全国2007年4月~2013年4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与答案_教育学_高等教育_...44 45 46 全国 2012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  课程与教学论2013年4月考试真题_自考_成人教育_教育专区。2013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课程与教学论 试题 课程代码:00467 本试卷满分 100 分,...  全国2015年4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和答案(文字)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2015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和答案 课程...  2008年4月自考试题课程与... 6页 1下载券 全国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 5...年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  2007年4月至2012年4月自考试题课程与教学论及答案_...32.什么是课程与教学目标?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  全国2015年4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和答案(文字)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2015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和答案 课程...  全国2011年4月自学考试00467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_自考_成人教育_教育专区。中国自考人网校精校版答案 +申请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国自考人 致力于为自考生提供最全面...  2004年4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卷 自考本科自考本科隐藏&&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免费免注册下载 超过 2 万套 word 文档试题和答案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绝密 ★ 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67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奥苏伯尔认为,学生为得到师长的认可和表扬而学习的动机是(D)2-110
A.内在驱力
C.认可驱力
2.“连续性、序列性、整合性”是(A)2-82
A.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三个标准
C.课程评价的三个特点 B.课程目标的三个来源 D.课程内容选择的三个取向 B.自我提高驱力 D.附属驱力
3.“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基础是(B)2-137
A.行为主义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4.目标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C)2-76
C.泰勒 B.惠勒 D.坦纳 B.人本主义心理学 D.精神分析心理学
5.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把课程与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B)3-155
A.知识、技能、技巧
C.知、行、意 B.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D.德、智、体
6.“体现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价值,如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指的是(B)3-145
A.课程目标
C.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D.教学目标
7.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人们期望的不是学生反应的一致性,而是反应的多样性、个体性。这一特点说的是(B)3-168
A.生成性目标的特点
C.行为目标的特点 B.表现性目标的特点 D.普遍性目标的特点
8.以“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为理论基础的课程形态是(B)5-215
A.“因素课程”说
C.赫尔巴特主义课程论 B.“泛智课程”说 D.功利主义课程论
9.以评价关注的焦点为准,可以把评价分为(C)7-309
A.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C.效果评价和内在评价
10.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B)8-358
A.认知弹性理论
C.结构主义理论 B.最近发展区理论 D.认知发展理论 B.目标本位评价和目标游离评价 D.量的评价和质的评价
11.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在本质上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这种心理表征包括(B)8-351
A.结构性的知识和经验
C.结构性的知识及非结构性的经验 B.结构性的知识及非结构性的知识和经验 D.以上都不对
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80年代以来提出的“全民教育”口号,实质上就是追求(C)8-337
A.教育平等
C.平等与高质量的内在统一 B.教育的高质量 D.多元价值观
13.校本课程是基于每一所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因此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应是(D)8-341
A.政府、专家、校长、教师
C.专家、校长、教师、学生 B.专家、校长、学生家长、社区人员 D.校长、教师、学生、学生家长
14.杜威对课程与教学的整合以及他的整个实用主义认识论所追求的是一种(B)1-68
A.科技理性
C.工具理性 B.实践理性 D.解放理性
15.确立了“学科结构运动”的理论基础与行动纲领的著作是(B)1-14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C.《课程》 B.《教育过程》 D.《怎样编制课程》
16.第一次试图将课程与教学进行整合的教育家是(D)1-65
C.塔巴 B.布劳迪 D.杜威
17.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是(D)2-76
C.哈里斯 B.查特斯 D.泰勒
18.在“学科结构运动”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C)1-13
A.儿童活动中心课程
C.学术中心课程
19.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代表是(C)1-16
A.赫尔巴特
C.施瓦布 B.布鲁纳 D.杜威 B.社会问题中心课程 D.人本主义课程
20.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的教育家是(D)1-35
A.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B.卢梭 D.裴斯泰洛齐
21.以下不属于施瓦布所提倡的课程审议艺术的是(C)1-19 ...
A.实践的艺术
C.建构的艺术 B.准实践的艺术 D.折中的艺术
22.20世纪倡导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典型课程哲学是(C)5-233
A.要素主义
C.改造主义 B.永恒主义 D.自然主义
23.从课程论发展史上看,第一次明确提出课程选择问题的是(B)4-178
C.施瓦布 B.斯宾塞 D.泰勒
24.以下著作中,被认为是继柏拉图《理想国》之后西方最完整、最系统的教育论著的是(B)1-29
A.《教育漫话》
C.《大教学论》 B.《爱弥儿》 D.《林哈德和葛笃德》
25.以下属于“三大新教学论流派”的是(D)1-49
A.斯金纳的“程序教学”
C.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 B.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 D.布鲁纳的“发现教学论”
26.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深层价值取向是(C)1-24
A.技术兴趣
C.解放兴趣 B.实践兴趣 D.技术理性
27.提出“虚无课程”概念的教育家是(B)1-56
C.朱熹 B.艾斯纳 D.杜威
28.赞可夫的教学新体系实现了教学目标上的转换,这就是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D)2-128
A.全面发展
C.自由发展 B.个性发展 D.一般发展
29.教育交往的途径很多,囊括了学校、家庭、社区的方方面面,而其主渠道是(C)6-294
C.课堂 B.社区 D.第二课堂
30.“美德即知识”命题的提出者是(C)4-199
C.苏格拉底 B.孔子 D.亚里士多德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包括哪几个阶段?1-39
(1)第一阶段:“明了”,即清楚、明确地感知新教材。
(2)第二阶段:“联合”,即把新的观念与旧的观念结合起来。
(3)第三阶段:“系统”,即把已建立起的新旧观念的各种联合与儿童的整个观念体系统一起来,概括出一般概念和规樟,以具有逻辑性的、结构严整的知识系统或观念体系。
(4)第四阶段:“方法”,即把业已形成的知识系统通过应用于各种情境而使之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32.行为目标有哪些不足之处?3-153
(1)“行为目标”取向所体现的“唯科学主义”的教育价值观是有缺陷的。
(2)“行为日标”的“还原沦”倾向把“完整的人”肢解,人的具有整体性的心理和行为被原子化。“
(3)人的许多高级心理素质足很难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来预先具体化的。
33.组织和引导课堂讨论需要注意哪几个方面的问题?4-204
(1)创设课堂讨论情境,提出富有挑战性的、真正吸引学生的、有价值的问题与课题。只要情境创设好了,问题和课题选准了,学生自然会展开活跃的讨论。
(2)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展开讨论,要绝对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创造良好的讨论氛围。教师对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所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要持适当的态度,倘若教师对学生不完整的回答采取不宽容的态度,那就会破坏讨论的情境。
(3)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课堂讨论习惯与规范。集体讨论切忌陷入一种无政府状态,否则会使讨论流于肤浅、徒具形式。
34.课程与教学评价有哪几种基本取向?每种取向的本质是什么?7-321
(1)目标取向的评价
目标取向的评价在本质上是受“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所支配的,其核心是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在这里,评价者是主体,被评价者是客体。
(2)过程取向的评价
过程取向的评价在本质上是受“实践理性”所支配的,它强调评价着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3)主体取向的评价
主体取向的评价在本质上是受“解放理性”所支配的,它倡导
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它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
35.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8-340
(1)在课程政策上,谋求“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统一
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呈现一种看似矛盾、实则非常辩证的现象:一方面强调国家在课程改革中的主导作用,推出有力的“国家课程”;另一方面又非常强调地方、学校对课程改革的主体参与,倡导因地制宜、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
(2)在课程内容上,既引进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信息技术知识,又把学习者的“个人知识”作为课程内容的有机构成
21世纪人类将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的“信息能力”与“计算机素养”成为各国课程改革所追求的基础学力的内容之一。符合信息时代需求的各类信息技术知识成为课程内容的重要来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孢子grox全灭的情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