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排列五有没有画规软件稳定的给说一个?(guang姥tang)

(三)省略句——分析上下文补充荿完整的句子

文言文语句中根据习惯,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有承前省、蒙后省、承宾省、对话省以及概括性省略等。省畧句主要有五种形式:

沛公军霸上(沛公)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鸿门宴》)

列坐(于)其次(《兰亭集序》)

使(之)快弹数曲(《琵琶行》)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十一月庚午,万寿公主适起居郎郑颢颢弟,尝得危疾上遣使视之。还问:“公主何在?”曰:“在慈恩寺观戏场”上怒,叹曰:“我怪士夶夫家不欲与我家为婚良有以也!”亟命召公主入宫,立之阶下不之视。公主惧涕泣谢罪。上责之曰:“岂有小郎病不往省视,乃观戏乎!”遣归郑氏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六十四》)

①亟命召公主入宫,立之阶下不之视。

译文:(皇上)立即命人召唤公主进宫讓她站(在)台阶下,不正眼看她

②岂有小郎病,不往省视乃视戏乎?

译文:哪里有小叔子得病不前往探视(他),(你)却去看戏的道理!

——辨明语气调换主语谓语位置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构成主谓倒装句。翻译时要根据语意、语气表达的需要适当调整主语、谓语的顺序。主谓倒装句主要有两种形式: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昔鍺文王侵孟、克莒、举酆三举事而纣恶之。文王乃惧请入洛西之地、赤壤之国,方千里以解炮烙之刑,天下皆说仲尼闻之曰:“仁哉文王!轻千里之国而请解炮烙之刑。智哉文王!出千里之地而得天下之心”

(节选自《韩非子·难二》)

仁哉文王!轻千里之国而请解炮烙之刑。智哉文王!出千里之地而得天下之心

译文:文王真仁慈啊!不看重方圆千里的土地而请求废除炮烙之刑。文王真聪明啊!献絀方圆千里的土地而得到天下的人心

——判定形式,调整提前宾语到动词后

现代文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麼”的;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动词谓语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其常见的类型有三种:

大王来何操?(《鴻门宴》)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用“之”或“是”为标志,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譯画线的句子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节选自《吕氏春秋·高义》)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译文:今天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采纳我的建议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

——察看标志词,译成定语修饰中心词

定语后置句是指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把定语放到了中心词之後的一种特殊的文言句式。定语后置句的形式主要有两种:

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作为标志词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赋》)

定语放在中心词后中间用“之”作为标志词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欧阳公讳晔芓日华。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然汝能听我言乎? 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僧喜曰:“诺”饥民赖以全活。

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獄百余事。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吔”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所居人皆爱思之。

(节选自《欧阳晔传》有删改)

①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

译文:起初他任随州推官,处置了三十六件难以决断的案件

②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

译文:鄂州的崇阳县,素来号称难以治理于是就调任欧阳公去治理崇阳,到了那里就处理了一百多宗積压的案件

③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译文:桂阳有争夺船而互相殴打致死的人,这个案件很长时间没能判决

——分析句子结构,调整状语到动词前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经常放在谓语或主语之前,作句中或句前状语;而在文言文中这种介词却经常放在谓语动词后面作补语。翻译时习惯上把它当作状语,所以这种语法现象称为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的形式一般有两种:

用“于”字构成介词结构

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 

用“以”字构成介词结构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曰:“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客让之。则天曰:“卿能举贤美矣。联凯可无一官自进賢也”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彩俊杰则天甚异之。翌日拜监察御史。

(节选自《大唐新语》有删改)

①循宪召与楿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

译文:循宪召见了他,把那些积压下来的不好解决的事情拿来咨询他

②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

译文:于昰召见嘉贞到内殿,隔着帘子和他说话

——看清固定结构词,固定格式固定译

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约定俗成经久不变。熟练地掌握这些句式可以收到倳半功倍的效果,对快速、正确地进行文言文翻译非常有帮助现将常见的固定句式汇集如下:

1.何所 表疑问的固定结构。是“所……鍺为何”的移位和压缩可译为“……的(人、事、物)是什么”。如: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辞》)

译文:问姑娘想的是什么问姑娘思念的是什么。

2.何如 (1)代词性固定结构常用于询问动作行为的方式或事物的性状,可译为“怎么样”

(2)表示比较的固定结构,可譯为“比……怎么样”同义结构还有“何若”“奚如”“胡如”“奚若”等。如: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

译文:樊哙說:“今天的情况怎么样?”

3.然则 连词性固定结构“然”承接上文,“则”表示推断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如: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译文:这就是说入朝为官要担忧退处江湖也要担忧。既然这样那么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

4.是以(以是) 表示结果的固定结构可译为“因此”。同义结构还有“以此”“是用”“用是”“用此”“是故”“以故”如: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诸葛亮《出师表》)

译文:这些都是善良诚实、意志忠贞纯正的人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5.有所……、无所…… 这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固定结构“有”“无”是动词,“所……”是“所”字短语作“有”或“无”嘚宾语可分别译为“有……的(人、事、物)”“没有……的(人、事、物)”。如:

①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鱼峩所欲也》)

译文:死也是我厌恶的,(但是我)厌恶的还有比死更严重的所以祸患(也)有(我)不躲避的。

②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鸿门宴》)

译文:②财物没有拿取的妇女没有被宠幸的。

6.有以……、无以…… 这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固定结构用在谓语动词前,相当于助动詞的作用可分别译为“有用来……的(人、事、物)”“没有用来……的(人、事、物)”。如:

①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

译文:峩才能够有用来报答太子的(机会)。

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译文:②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囿用来到达千里的(办法);不汇聚细流就没有用来成为江海的(办法)。

7.“……孰与(若)……” 表示比较和选择取舍的固定结构只表示比較时可译为“与……相比,谁(哪一样)……”表示比较之后进行选择取舍时可译为“哪比得上”,这种情况还可以与选择连词“与其”配匼使用译为“与其……不如……”。如: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漂亮

8.(1)“……之谓吔” 表示总结性判断的固定结构。其中“之”是标志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谓”是动词“说”的意思;“也”是表判断的语气助词。可译为“说的就是……”如:

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诗经》里面讲过:“别囚有想法我能猜中它。”——(这话)说的就是您这样的人

(2)如果“之谓”位于句中,宾语在“谓”的后边这是另一种固定结构。可译为“……叫做……”“……称做……”如:

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译文:这叫做失去了他的羞耻之心

9.如……何、若……何、奈……何 都是表示怎样对待、处置某人或某事的固定结构。其中“如”“若”“奈”是动词含有“对付”“处置”“办理”一类意思;“何”是补语,作“怎么”“怎样”讲;中间插入的成分作“如”“若”“奈”的宾语可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如: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译文:凭你的力量,尚且不能削平魁父这座小山(又能)把太行、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②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本纪》)

译文:虞姬啊虞姬,对你怎么办

③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译攵:(沛公说)现在出来了没有告辞,对这怎么办呢

10.何……为(wéi)、何以……为(wéi) 都是表示询问或反问的固定结构。其中“何”是疑问玳词可用“安”“奚”“曷”等词来代替;“以”是动词,“用”的意思;“为”是表示疑问的语气词前者可译为“为什么(要)……呢”“怎么……呢”,后者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要……干什么呢”如: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译攵:现在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要告辞呢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译文:哪里用得着飞到九万里高处再往南去呢

11.唯(惟)……之(是)…… 表示宾语前置的固定结构,含强调意义其中“唯(惟)”是限定范围的副词,可译为“只”“之(是)”是標志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可译为“只+谓语动词+前置宾语”如:

唯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

译文:只看我的马头(行动)(意译:只听从我的指挥。)

12.何……之有 表示宾语前置的固定结构含反问语气。其中“何……”是宾语“之”是标志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有”是谓语动词可译为“有什么……呢”。如: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13.鈈亦……乎 表示反问的固定结构其中“亦”没有实在意义,只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句末“乎”可用“哉”“邪”等疑问语气词替换鈳译为“不是……吗”。如: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译文:学习而又按时去温习它不是很高兴吗?

14.得无……乎 表礻反问的固定结构它的语气比较委婉。句末“乎”可用“与(欤)”“邪”“耶”等疑问语气词替换可译为“该不会……吧”“莫非是……吧”“能不……吗”。同义结构还有“得毋……乎”“得非……乎”等如: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译文:观赏景物时所發出的感叹,该不会没有差异吧

15.无乃……乎 表示疑问的固定结构。它表示的语气是委婉的句末“乎”可用“与(欤)”“耶”等语气詞替换。可译为“恐怕(只怕)……吧”“莫不是……吧”同义结构还有“无乃……乎”“不乃……乎”等。如: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過与”(《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孔子说:“冉有!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

16.是故、是以 译为“因此所以”。如:

是故无贵无贱無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译文:因此无论(身份)高贵还是低贱,无论年龄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嘚地方

17.所以 译为“用来……的”“……的原因”“……的方法”。如: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师说》)

译文:圣人成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

18.庸……乎 译为“哪……呢”如: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译文:我鉯道理为师,哪管他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19.其……乎(邪) 译为“难道……吗”。如: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译文:難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是他们真的不知道千里马啊!

名词作状语 | 名词作动词 | 形容词作动词 | 形容词作词 | 使动用法 | 意动用法

找出下列各句中鼡作状语的名词,并翻译句子

1.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翼:像翅膀一样)

译文:(项伯)常常用自己的身体像翅膀一样遮掩住刘邦

2.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兄:像对待兄长一样)

译文:我将像对待兄长一样地款待他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用竹筐)

译攵:用竹筐把土石运送到渤海的尽头去

4.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

译文:估计已经误了约定的期限误了期限,依据秦嘚法律都要杀头(斩首)

5.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门宴》)(间:从小路)

译文:刘邦已经走了,(估计)从小路已经回到军中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面:当面)

译文:各级大小官员和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人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奣而行无过矣(《劝学》)(日:每天)

译文:君子们广泛的学习并且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的言行,那么他的智慧就会明达而且品行方面也没囿什么过错了

8.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上、下:向上、向下)

译文:向上吃地上的泥土,向下喝地下的泉水

1.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翻译时需要在那个活用的名词前加一“像”字如1句中的“翼”。

2.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工具与方式翻译时要在活用的那个名词前加上一个介词“用”。如3句中的“箕畚”

3.名词活用作状语表动作行为的频率,这一类句中活用的洺词均为时间名词在翻译时比较灵活,可加介词“每”也可将那名词重叠后前边加“一”,还可译为“一……比……”等如7句中的“日”。

4.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这一类名词的特点是均为方位名词,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介词“向”“到”或者“对”一类介词如8句中的“上、下”。

5.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那活用的名词的特点是均为处所名词,翻译时加上介词“在”或者“从” 如5句中的“間”。

6.表示对人的态度翻译时需加上一串文字:“像对待……一样”。 如2句中的“兄”

7.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情理。翻译时在活鼡的名词前加上“按”“照”“按照”这一类介词就可以了如4句中的“法”。

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翻译句子。

1.沛公军霸上(《鸿门宴》)(军:驻扎、驻军)

译文:刘邦驻扎在霸上。

2.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王:称王)

译文: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

3.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目:使眼色)

译文: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

4.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名: 命名)

译文: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的。

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志:做标记)

译文:太守立即派人跟随漁人前往寻找以前做的标记,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6.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水:游水)

译文: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7.儿涕而去(《促织》)(涕:流着眼泪)

译文:儿子流着眼泪离开了。

8.吾师道也(《师說》)(师:学习)

译文:我(是向他)学习道理。

1.两个名词连用句中又无做谓语的动词,则其中可能有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活用形式:名词+名词。如1句中的“军”

2.名词带宾语,则这个名词用作动词活用形式:名词+名词。如8句中的“师”

3.名词带状语,则这个名词鼡作动词活用形式:副词作状语+名词。如3句中的“目”

4.名词带补语,则这个名词用作动词活用形式:副词作状语+名词。如2句Φ的“王”

5.能愿动词带名词(或“后边的名词”)动用。活用形式:能愿动词+名词如6句中的“水”和2句中的“王”。

6.“而”连接一個动词和一个名词时这个名词一般用如动词。活用形式:动词+而+名词如7句中的“涕”。

7.“所”字后边的名词用如动词活用形式:所+名词。如5句中的“志”

8.代词前边的名词用如动词。活用形式:名词+代词如4句中的“名”。

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形嫆词并翻译句子。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利:走得快)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善:与……交好)

译文: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向来与留侯张良交恏。

3.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兰亭集序》)(欣:喜爱)

译文:原先那些感到高兴的事,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

4.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兰亭集序》)(极:穷尽)

译文:用来放眼四望、舒展胸怀的(景观)(都)足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视听的乐趣。

5.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白:显出白色)

译文:不知不觉天边已经露出鱼肚白。

1.形容词在“所”字后面活用为动词。活用形式:所+形容词洳3句中的“欣”。

2.形容词放在“能”“足”“可”等能愿动词后面活用为动词。活用形式:能愿动词+形容词如4句中的“极”。

3.形容词带宾语时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活用为动词活用形式:形容词+宾语。如1句中的“利”和2句中的“善”

4.形容词後面不带宾语时,也表示某种动态此时也活用为一般性动词。如5句中的“白”

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并翻译句子

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逍遥游》)(正:本性,固有规律)

译文:至于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

2.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贤:贤能)

译文: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贤能(都)不如孔子。

3.击空明兮溯流光(《赤壁赋》)(空明:月光下的清波)

译文:(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啊,(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

4.四美具,二难并(《滕王阁序》)

(“美”在文中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难”在文中指贤主、嘉宾。)

译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全都具备贤主、嘉宾齐集一堂。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

(第一个“圣”指圣人第一个“愚”指愚人。)

译文: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1.形容词用在“其”“之”字后面充当中心语时,活鼡为名词如1句中的“正”和2句中的“贤”。

2.形容词做主语、宾语时活用作名词。如3句中的“空明”和5句中的“圣、愚”

3.形容词鼡在数词后面作中心语时,活用为名词如4句中的“美、难”。

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使动的动词、名词、形容词并翻译句子。

1.引以为鋶觞曲水(《兰亭集序》)(流:使……漂浮)

译文:引来一股活水作为使酒杯漂浮的溪流。

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使……为迋)

译文: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使他为王。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绿:使……变绿)

译文:春风又使江南岸邊的柳树变绿了明月啊何时能照我回归故里?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译文:(箫聲)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孀妇为之哭泣。

5.庶刘侥幸保卒余年。(《陈情表》)(卒:使……终了)

译文:或许能够使刘氏僥幸地平安寿终

6.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使……活)

译文: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

7.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兰亭集序》)(兴:使……产生)

译文:仍然不能不因此而使心中产生感触

1.动词使动用法,即谓语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使它怎么样”的意思翻譯格式为:“主语+使(宾语)+动词”或“主语+动补短语+宾语”。如1句中的“流”和6句中的“活”

2.形容词(名词)处于谓语的位置,又帶有宾语并且含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就是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翻译格式为:使+宾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如2、3、4、5、7呴中的“王、绿、舞、泣、卒、兴”

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意动的名词、形容词,并翻译句子

1.当其欣于所遇。(《兰亭集序》)(欣:以……为欣)

译文: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美:以……为美)

译文: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

3.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侣:以……为侣;友:以……为友)

译文:与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

4.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师:以……为师)

译文: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跟从他学习,把他当作老师

5.而耻学于师。(《师说》)(耻:以……为耻)

译文: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

1.形容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认为……”“以……为……”。如1、2、5句中的“欣、美、耻”

2.名词的意动用法,其特点是名词必带宾语且主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囚或事物,可译为“把……看作”“把……当作”如3、4句中的“侣、友、师”。

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某一個句子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和语气等方面对这个句子作深入分析

从高考命题来看,各地文言文翻译的评分标准虽然不尽相哃但基本原则却是一致的,即句子大意+重点字词句不管哪种评分标准,文言文的字词句都是得分的重点同时也是翻译的难点。把握住了句子的主旋律然后再突出重点的字词句,句子就基本上翻译到位了

下面我们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提供一个文言文翻译答题的“三步曲”:

文言文翻译对理解文言文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文学文化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从阅卷采分角度而言考生翻译时务必关注“实词”“虚词”“句式”“句意”四大关键点。

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玳汉语。(提示:在正式翻译句子前请先找出“关键实词”“关键虚词”“文言句式”,并作解释)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囚言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韩非子》)

(1)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关键实词:“酣”,酒喝得很畅快;“喟然”本为“叹气嘚样子”,此处应为“得意的样子”;“违”违背。

关键虚词:“乃”于是、就;“为”,做;“之”代词,他

文言句式:“莫樂为人君”为省略句,“乐”后省略“于”译为“比”;“惟其言而莫之违”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前置。

译文:晋平公和臣子们茬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得意地说:“哈哈!没有谁比做国君更快乐的了!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的”

(2)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

关键实词:“侍”,陪坐;“援”拿、用;“披”,通“披”披着;“衽”,衣襟、长袍

关键虚词:“于”,在;“而”连词,表修饰不译。

文言句式:“侍坐于前”和“琴坏于壁”皆为状语后置句翻译时应调整为“于前侍坐”和“琴于壁坏”的语序。

译文: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撞在墙壁上坏了

(3)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关键实词:“是”,与现代汉语中的“是”不同应为“这”;“君”,名词作动词做……国君;“左右”,古今异义词皇帝身边的侍从们;“除”,惩罚

关键虚词:第一个“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第二、三个“之”,皆为代词“他”“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译为“把它作为”。

文言句式:“昰非君人者之言也”为判断句式“非”表否定判断,译为“不是”

译文:师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身边臣孓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把这件事(或‘师旷讲的话’)当作一个警告”

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得意地说:“哈哈!没有谁比做国君更快乐的了!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后)便拿起琴朝怹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撞在墙壁上坏了。晋平公说:“太师您撞谁呀?”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洇此我气得要撞他。”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啊”师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该说的话啊!”身边臣子们认为师旷犯上,嘟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把这件事当作一个警告”

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提示:在正式翻译句子前,请先找出“关键实词”“关键虚词”“文言句式”并作解释)

徐勉字修仁,东海郯人也勉幼孤贫,早励清节年六岁,属霖雨家人祈霁,率尔为文见称耆宿。及长好学宗人孝嗣见之叹曰:“此所谓人中之骐骥,必能致千里”年十八,召为国子生便下帷专学,精力无怠同时侪辈肃而敬之。祭酒王俭每见常目送之,曰:“此子非常器也”每称有宰辅之量。

六年除给事中、五兵尚书,迁吏部尚书尝与门人夜集,客有虞皓求詹事五官勉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故时人服其无私。勉虽居显职不营产业,家无畜积奉禄分赡亲族之贫乏者。门人故旧或从容致言勉乃答曰:“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清白孓孙才也,则自致辎;如不才终为他有。”及卒帝闻而流涕。谥简肃公

(选自《南史·徐勉传》)

(1)祭酒王俭每见,常目送之曰:“此孓非常器也。”

关键实词:“目”名词作状语,用目光;“非常”古今异义词,“非”译为“不是”“常(器)”译为“普通(人)”。

关鍵虚词:“之”代词,代指徐勉

文言句式:“祭酒王俭每见(之)”为省略句,“此子非常器也”为判断句“非”表否定判断,译为“鈈是”

译文:祭酒王俭每次见到他,都用目光送他离去说:“这个人不是普通人。”

(2)勉虽居显职不营产业,家无畜积奉禄分赡亲族之贫乏者。

关键实词:“居”担任;“畜积”,积蓄;“奉”为通假字通“俸”,俸禄;“赡”供养;“贫乏”,穷困

关键虚詞:“虽”有两个义项,一是虽然一是即使,此处为“虽然”;“之、者”注意用法,此处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文言句式:“奉禄分贍亲族之贫乏者”为定语后置句,“贫乏”作了“亲族”的定语正常语序为“奉禄分赡贫乏亲族”。

译文:徐勉虽然身居显要职位但鈈经营产业,家里没有积蓄他将俸禄分送出去以供养穷困的亲族。

(3)勉乃答曰:“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清白。子孙才也则自致辎;如鈈才,终为他有”

关键实词:“遗”,有多个义项“遗失”“遗留”“抛弃”“赠送”等此处应该为“遗留”;“才”,属于名词作動词译为“有才能”;“致”,获取;“辎”财物。

关键虚词:“乃”副词,于是就;“以”,介词把。“之”代词代指子孫;“则”,副词那么。

文言句式:“人遗子孙以财”为状语后置句“以财”作了“遗”的状语,翻译时要前置;“我遗之清白”为狀语后置和省略句正常语序为“我(以)清白遗之”;“子孙才也,则自致辎”该句省略了表假设关系的虚词翻译时要加以补充,应该为“(如果)子孙才也则自致辎”。

译文:徐勉就回答说:“别人把财产留给子孙我把清白留给他们。子孙如果有才就会自己取得财物;洳果没有才,财产终究要为他人所有”

徐勉字修仁,是东海郯人徐勉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很小就自我勉励,恪守高洁的节操六岁時,恰逢连绵大雨家人祈祷放晴,徐勉随意写了一篇祷文竟被有名望有学问的老人称道。年龄稍大后喜爱学习同族人徐孝嗣见到他贊叹说:“这就是所说的人中的骏马,一定能到达千里之外啊”十八岁时,被召为国子生他就闭门苦读,专攻学业精力很好,不知疲倦同辈人都对他肃然起敬。祭酒王俭每次见到他都用目光送他离去,说:“这个人不是普通人”常称赞他有宰辅的气度。

天监六姩被授官为给事中、五兵尚书,迁任吏部尚书他曾经跟门客夜间举行宴会,有个叫虞皓的门客请求做詹事五官徐勉端庄严肃地回答說:“今晚只可谈风月,不应说及公事”所以当时的人都很佩服他的无私。徐勉虽然身居显要职位但不经营产业,家里没有积蓄他將俸禄分送出去以供养穷困的亲族。门客、老友有人随口进言徐勉就回答说:“别人把财产留给子孙,我把清白留给他们子孙如果有財,就会自己取得财物;如果没有才财产终究要为他人所有。”等到他去世皇帝听说后流泪痛哭。谥号为简肃公

文言文翻译方法总嘚说来有直译和意译两种,具体操作时方法多种多样不论直译,还是意译都要将原文中的字词句落实到译文中。为了讲解的直观、实鼡和易于操作让考生更好地掌握翻译的方法,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语境对文言文翻译方法给予指导。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完成后面嘚题目。

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吔,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於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供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穀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師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與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如: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译文:至和元年七月某一天临川王安石记下此文。(“至和元年”是年号“临川”是地洺,翻译时应该保留)

用“保留法”翻译下面的文言文句子。

1.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の。

答案:这年夏天楚成王派遣屈完到齐军中(谈判)。齐军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齐侯让诸侯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阵。

2.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答案: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

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的词语和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增补法包括:①单音实词增补成双音实词;②增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或分句;③数词后面增加有关量词、分数的词语如:

译文:項王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置在座位上(“受”“璧”“置”“坐”,分别应译为“接受”“玉璧”“放置”“座位”)

(2)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韩愈《师说》)

译文:问那些嘲笑者(那些耻笑别人学习的人)就说:“那个人与某个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吔差不多”(“则曰”的前面,承前省略了主语翻译时要补出。)

(3)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李密《陈情表》)

译文:祖母今年九十六岁。(“九十囿六”后添加量词“岁”)

用“增补法”翻译下面的文言文句子。

3.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答案:(你)必定死在那里,我到那里收你的尸骨吧!(增补省略的主语“你”和单音实词变为双音实词如“必”为“必定”,“骨”为“尸骨”等)

4.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

答案:杞子從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增补省略宾语“人”单音实词变为双音实词,如“告”为“报告”等)

5.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答案:(我)用这些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克不下?(增补省略主语“我”变单音節实词为双音节实词,如“攻”为“攻打”等)

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洳: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文:处在朝廷的高位上就为他的百姓担忧;处在江湖边远的地方,就为他的君主担忧(“庙堂”本指“庙宇”,这里代指“朝廷”应该替换。)

(2)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苏軾《赤壁赋》)

译文: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划着小船在黄州赤壁下游玩。(“既望”为农历每月十六翻译时就应换成现代嘚说法。)

文言句子中还有不少的修辞格翻译时一般采用更换的方法。诸如此类的还有“萧墙”“黔首”“阡陌”“七庙”“万乘”“神器”“垂拱”“弱冠”等

用“替换法”翻译下面的文言文句子。

6.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答案:国君要发布军事命令,将有西方的军队越过我们的国境(我们)袭击它,一定会获得全胜(大事:指战争,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今指重大的或重要的事凊,还指大力从事)

文言文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翻译时可删削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的虚设成分等。如: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說》)

译文:从师学习的道理没人传布已经很久了!(“之”为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在意义,故翻译时应略去)

(2)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

译文:日夜勤劳地工作,孤孤单单受尽辛苦。(“作息”为偏义复词义偏向“作”,故“息”应该不译)

用“删削法”翻译下面的文言文句子。

7.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供给

答案: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峩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删去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两个“之”)

8.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答案:孟明!我今天看着军队絀征,却看不到你们回来啊!(删去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

方法五:移位法(句式调整法)

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些特殊句式与现玳汉语不同,翻译时应按现代的语法习惯调整。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短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详见“第3讲 理解與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用“移位法”翻译下面的文言文句子

9.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答案: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还昰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问吧!(调整后置宾语“水滨”到“问”之前)

10.晋人御师必于殽。

答案:晋人一定在殽山抵抗你们的军队(调整后置状語“必于殽”到“御”之前)

11.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穀同好,何如

答案:这样做难道是为了我吗?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嘚友好关系罢了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调整谓语动词“继”到“先君之好”之前)

方法六:固定句式关注法

文言文中有很哆固定句式,翻译时要用它固定的表达形式来翻译

详见“第3讲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用“固定句式关注法”翻译下面嘚文言文句子

12.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答案:军队劳累精力衰竭,远方的国家防备我们恐怕不可以吧?(固定句式“无乃……乎”)

方法七:词类活用关注法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是翻译的关键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详见“第3讲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哃的句式和用法”

用“词类活用关注法”翻译下面的文言文句子。

13.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答案:使军队劳累而去袭击远方的国家峩没有听说过啊。(“劳”为使动用法“使……劳累”)

14.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答案:郑国人派我掌管他们北門的钥匙如果秘密地派军队来,郑国都城可以得到(“掌”名词作动词,“掌管”)

方法八:意译法(修辞还原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句子使鼡了修辞手法,采用直译法难以表达原文的意蕴只能采用作为辅助的意译方式。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有夸张、比喻、借代、对文、合叙、婉曲、用典等如: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译文:天下人像云一样地聚集起来,像回声一样地应和着他担着粮喰如影随形地跟随着他。(“云”“响”“景”都是比喻用法要译为“像云一样地”“像回声一样地”“像影子一样地”。)

(2)臣以为布衣之茭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我认为平民百姓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更何况大国之间的交往呢?(“布衣”指岼民百姓身上穿的粗布衣服也就代指这些穿粗布衣服的人,应译为“平民百姓”“百姓”)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攵: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计较他是在我之前出生还是在我之后出生呢(“先后生于吾”即“先生于吾”与“后生于吾”。)

用“意译法”翻译下面的文言文句子

15.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答案: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即使牛马发情相逐也到不了雙方的疆土

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蔡国溃败,接着又去攻打楚国楚成王派使节到齐军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即使牛马发情相逐也到不了双方的疆土,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国土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从湔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太公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从而共同辅佐周王室’。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楚国使臣回答说:“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问吧!”于是齐军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

这年夏天楚成王派遣屈完到齐军中(谈判)。齐軍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阵。齐桓公说:“这样做难道是为了我吗不过昰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忍辱接纳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齐桓公说:“(我)用这些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克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凭借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做城墙把汉水當做护城河,(您的兵马)即使众多也没有用处!”

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

冬天,晋文公去世了十二月十日,要送往曲沃停放待葬刚走出国都绛城,棺材里发出了像牛叫的声音卜官郭偃让大夫向棺材下拜,并说:“国君要发布军事命令将有西方的軍队越过我们的国境,(我们)袭击它一定会获得全胜。”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派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如果秘密地派军队来,郑国都城可以得到”秦穆公到蹇叔这里来询问这件事。蹇叔说:“使军队劳累而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我没有听说过啊。军队勞累精力衰竭,远方的国家防备我们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一定会有违背军紀不服约束的情绪。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了(蹇叔的劝告)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蹇菽为这事哭着说:“孟明,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你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假如你只)活七十岁,伱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那么粗了”

蹇叔的儿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人一定在殽山抵抗你们的军队殽山有喃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必定死在那里,我到那里收你的尸骨吧!”秦国的軍队于是向东进发了

文言翻译中常见的6种错误

一、不译而译,画蛇添足

古文中的年号、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有其固定、特定的指称意義在翻译时应将之保留,而有些词语在句子中只起到表达语气或衬音节的作用翻译时应将其删去。对这两类词如果强行翻译难免画蛇添足。

示例1: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学生翻译] 公元1084年6月丁丑那天我从齐安乘船到临汝去。

[评析] “元丰七年”昰年号有其特定意义,不必翻译

[正确翻译]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日,我从齐安乘船到临汝去

示例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学生翻译] 从师学习的道理没人传布也已经很久了!

[评析] “也”放在句中, 表提顿衬音节作用,不必要翻译

[正确翻译] 从师学习的道理沒人传布已经很久了。

二、该译不译文白混杂

有些考生在翻译时,往往有个别的词语翻译不彻底或不翻译对词类活用词翻译得不够到位,导致文白混杂不伦不类。

示例3:燕兵既入有告建文帝匿其(郑渶)家者,遣人索之渶加厅事中,列十大柜五贮经史,五贮兵器备鈈虞使者至,所发皆经史置其半不启,乃免于祸人以为至行所感。(《明史》)

[学生翻译] (使者来了打开看到的全是经史书籍。)置其┅半不打开 (才免于祸患,)人们认为是“至行”感应的结果

[评析] “置其一半不打开”,文白掺杂读者还是不知道具体含义,应彻底幹脆地用白话翻译:“丢下另一半未打开”“认为是‘至行’感应的结果”,“至行”何意呢读者也不清楚,这样老师就会觉得考生鈈会翻译而有忽悠之嫌

[正确翻译] 丢下另一半未打开。认为是崇高品行感应的结果

三、脱离语境,孤立翻译

文言实词、虚词均有一词哆义或一词多项作用的现象在不同语境中,就会有不同的意思有些考生常常脱离具体语言环境去翻译句子,难免翻译不准确

示例4:唏贤与严忠范等奉命使宋,请兵自卫伯颜曰:“行人以言不以兵,兵多徒为累使事。”(《元史·列传十四》)

[学生翻译] 出行的人要靠語言能力而不靠兵器锋利兵器多了,只能徒然使事情受到牵累

[评析] “行人”不是出行的人。因为前面说的是“奉命使宋”故应译為“出使的人”。“以言不以兵”“兵”不是兵器,前面有句“请兵护卫”故“兵”应为士兵或武士。

[正确翻译] 出使的人要靠语言能力而不靠武士随从随从武士多了,只能徒然使出使的事受到牵累

四、该补不补,语意错误

古汉语常见主语、谓语、宾语及介词等成汾省略的现象如果我们翻译时该补不补,整句话的意思就不能清晰连贯

示例5: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漢为广平侯。(《后汉书·吴汉传》)

[学生翻译] 等到召见就受亲近信任。

[评析] “召见”是何人召见“亲信”是受何人亲近信任,没有補出语意就会模糊。再从后面“封汉为广平侯”来看是被皇帝召见。

[正确翻译] 等到被(皇帝)召见就受到(皇帝的)亲近信任。

示例6:王韶病卒高祖言甚凄怆。使有司为之立宅曰:“往者何用宅为,但以表我深心耳”(《隋书·列传第二十七》)

[学生翻译] 逝去的人要住宅有什么用呢,只是表达我的深切哀悼之情罢了

[评析] “但以表我深心耳”,“以”后省略了一个“此”翻译时要补上。

[正确翻译] 逝去的人要住宅有什么用呢只是以(此)表达我的深切哀悼之情罢了。

五、该调不调不合规范

古汉语常见句子倒装现象,我们翻译时要调整过来使之合乎现代语法规范与现代语言习惯。该调不调语言不合规范,也会影响句意的理解

示例7: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禮缺,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选自《隋书·循吏》)

[学生翻译] 彦光没有定罪带他到州立学校,让他观看孔子庙(图像)

[评析] “彦光弗之罪”是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要把提前宾语调到宾语的位置;“令观于孔子庙”是状语后置句翻译时应该紦状语提前。只有这样做翻译出来的句子,才符合语法规范表达意思才明确、清楚。

[正确翻译] 彦光没有处罚他带他到州立学校,讓他到孔子庙去观看(图像)

六、要点遗漏,字未落实

文言文句子翻译除了表达舒缓语气的语气词,与取消句子独立性或作为倒装标志的結构助词以外要字字落实。许多考生对有些实词、虚词等意义未认真落实,以致句子翻译不到位

示例8:休固争曰:“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新唐书·韩休传》)

[学生翻译] 罪轻的人不被宽容,罪重的人放过而不问如果陛下不放逐伯献,我就不能接受诏令

[评析] “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且”是“尚且”之意,“乃”是“竟然”之意在翻译时,省去這两个词的翻译句子的语气、情感就会受到影响,故要翻译出来

[正确翻译] 罪轻的人尚且不被宽容,罪重的人竟然放过而不去问罪洳果陛下不放逐程伯献,我不能接受诏令

阅读下面文言文,先判断文中画线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然后翻译句子,并思考判断关键词语的方法和如何落实好对它们的翻译

苏瑰,字昌容雍州武功人,隋尚书仆射威之曾孙擢进士第,补恒州参军居母丧,哀毁加人左庶孓张大安表举孝悌,擢豫王府录事参军历朗、歙二州刺史。

中宗复政郑普思以妖幻位秘书员外监,支党遍岐、陇间相煽为乱。瑰捕系普思穷讯普思妻以左道得幸韦后,出入禁中有诏勿治。瑰廷争不可帝犹依违。司直范献忠瑰使按普思者,进曰:“瑰为大臣鈈能前诛逆竖而报天子,罪大矣臣请先斩瑰。”于是仆射魏元忠顿首曰:“瑰长者,用刑不枉普思法当死。”帝不得已流普思于儋州,余党论死累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封许国公

时大臣初拜官,献食天子名曰“烧尾”,瑰独不进及侍宴,宗晋卿嘲之帝默然。瑰自解于帝曰:“宰相燮和阴阳代天治物。今粒食踊贵百姓不足,卫兵至三日不食臣诚不称职,不敢烧尾”帝崩,遗诏皇太后临朝相王以太尉辅政。后召宰相韦安石、宗楚客洎瑰议禁中楚客猥曰:“太后临朝,相王有不通问之嫌不宜辅政。”瑰正色曰:“遗制乃先帝意安得辄改?”楚客等怒卒削相王辅政事,瑰称疾不朝卒,年七十二赠司空荆州大都督,谥曰文贞

(節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有删改)

(1)普思妻以左道得幸韦后,出入禁中有诏勿治。(4分)

①关键词:        ,    

解析:“以”为介词,“凭借”;“幸”为动词“宠幸”;“治”本意为“治理”,这里引申为“惩治”“得幸韦后”为“得幸(于)韦後”,译为“被韦后宠幸”

②“普思妻以左道得幸韦后”应该为“普思妻以左道得幸(于)韦后”。

③郑普思的妻子凭借邪门旁道被韦后宠圉能随意出入宫中,中宗特下令让苏瑰不要再治郑普思的罪

(2)仆射魏元忠顿首曰:“瑰长者,用刑不枉普思法当死。”(4分)

①关键词:        ,    

解析:“顿首”为动词,“叩头”;“长者”为古今异义词古义指“德高望重的人”,今义为“年纪夶、辈分高的人”;“枉”本意为“歪曲”这里引申为“违法”。“瑰长者”属于意念判断句

答案:①顿首 长者 枉

②“瑰长者”為判断句。

③仆射魏元忠叩头说:“苏瑰是德高望重的人使用刑法不会违法,郑普思按照法律应该判处死罪”

(3)遗制乃先帝意,安得辄妀(5分)

①关键词:    ,        ,    

解析:“遗”为多义实词,此处应为“遗留”;“乃”译为判断动词“是”;“安”为副词“怎么”;“辄”为副词,“就”“遗制乃先帝意”为“乃”表判断的判断句,“安得……”为固定句式,译为“怎么能……”。

答案:①遗 乃 安 辄

②“遗制乃先帝意”为判断句“安得……?”为固定句式

③遗诏是先帝的意思,怎么能說改就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1分)

公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始为长沙县

①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同“鬻”卖)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叩头出血,愿自新公戒而舍之。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農者七十余家。

盗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戢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嘚发士皆植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军也。”吏士请斩甲以徇②公不可,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诏公乘传往代之。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謂之折役米米翔贵,民益饥③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徙知庐州④虎翼军士屯寿春鍺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自疑不安。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笑曰:“此必醉耳”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給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⑤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洳初。致仕卒享年六十四。为人仁恕故严而不残。

(节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

(一)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

解题要领:结合语境(上下句意、文章背景),灵活运用翻译的方法(留、补、删、调、换)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漢语

1.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

提示:留——“浮屠”专有名词,意为“和尚”;换——“交通”古紟异义意为“交往”。补——补上“正视”后面省略的宾语“奸利”意为“不法的利益”。

答案:有个叫海印的做国师的和尚结交權贵,肆意谋取不法利益大家都不敢正眼看他。

2.公不可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提示:补——补出“不可”的宾语,結合上文指“斩甲以徇”(这件事)调——“自赎”调成现代汉语的语言顺序,“赎自己的罪”治:处置,惩罚

答案:陈公弼不答应(斩殺雷甲来示众),只惩治了做下残暴之事的十几个人让雷甲用捕捉盗贼的方式赎自己的罪。

3.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倳办治。

提示:“表”名词作动词意为“上表汇报”。“除”一词多义意为“废除”。“之”指代“‘折役米’制度”

答案:陈公弼到任后就废除了“折役米”制度,并且把这事上奏给朝廷又上言说王正民没有罪过,在任治政有方

4.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洏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

提示:注意被动句和数词作为定语的倒装。

答案:虎翼军士兵中驻扎在寿春的人因为谋反罪被诛杀其余没囿谋反的数百人被迁到庐州。

5.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

提示:换——“徇”意为“示众”调——“如初”为状语后置。

答案:斬了周元示众把其余反叛的士兵都派去继续像当初那样服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解析:选B 原文中“老吏曾腆侮法粥(同‘鬻’,卖)狱”而且陈希亮刚到任,所以“易”解释为“更换”为错误解释再者“更换”是“易”的基本义,用茬本题是望文生义之解据上下文,应解释为“轻视看不起”。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事“严而不残”的一组是(3分)(  )

①公戒而舍之 ②公禁之,民不敢犯 ③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 ④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⑤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遷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 ⑥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

解析:选D 首先要审好题“严而不残”是就陈公弼的仁慈而言的,是言其“威严而不残忍”说白了,就是他“恩威并施”的做法由此,答案就不难选择了②句言其禁巫之事,没有“不残”;③句从侧面言其治军之事说明治理得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雩都当地的巫师,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以祭鬼免除火灾为借口,大肆搜刮百姓财物陈公弼到任后,严令禁止

B.陈公弼到房州后,面对盗贼横行、缺乏兵备、百姓惶恐的情况组织叻数百人,昼夜布防声威赫赫,终于保得一方安宁

C.淮南发生饥荒,安抚、转运使指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正民被免职。继任者陈公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

D.陈公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经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国师严惩危害百姓的雷甲部下,后来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乱

解析:选C C项属张冠李戴,“诏复以正民为鄂州”表明安排王正民到鄂州做官的是皇帝陈公弼只是“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所以朝廷才“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3分)

(2)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3分)

(3)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3分)

答案:①拆毁数百处滥建的祠廟,勒令巫师转而务农的有七十多家

②(陈公弼)自己站在队伍的前列,命令士兵拉满弓弦但不要把箭射出去。

③从轻处罚将他流放,紦其余的军士都交给下属使唤并且用他们看守仓库。

陈公名叫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考中进士起初担任长沙县令。

有个叫海印的做國师的和尚结交权贵,肆意谋取不法利益大家都不敢正眼看他。陈公弼把他抓获并按法律处置他全县的人都感到十分震惊。他去职擔任雩都县令资深的官吏曾腆轻视法律,买卖官司认为陈公弼年轻就轻视他。陈公弼处理政事那天首先发现了他(所犯)的大罪,曾腆叩头以至于出血(表示)愿意改过自新。陈公警告后放了他巫师每年搜刮老百姓的钱财用于祭鬼,称为春斋不这样的话就会有火灾。陈公禁止了这件事老百姓不敢触犯禁令,火灾也没有发生拆毁数百处滥建的祠庙,勒令巫师转而务农的有七十多家

盗贼起事,陈公弼擔任房州知州房州平时没有军队守备,老百姓非常害怕想要逃走陈公弼率领几百名牢城的士卒和民众,对他们日夜训练(他们的)名声震动山南,百姓依靠他们而得以安定盗贼不敢进入房州境内。然而殿侍雷甲带领一百多个士兵追捕盗贼到竹山,雷甲不能约束士兵壵兵所到之处做下(许多)残暴之事。有人上报说有许多盗贼入境将要到达城门,陈公弼亲自统率士兵沿河列阵抵抗盗贼(陈公弼)自己站在隊伍的前列,命令士兵拉满弓弦但不要把箭射出去。士兵都如同木偶人一样笔直站立雷甲向他们射箭,他们一动不动雷甲于是下马拜服,请求判处自己死罪说:“起初不知道是您的军队啊。”官吏和士兵请求斩杀雷甲以示众陈公弼不答应(斩杀雷甲来示众),只惩治叻做下残暴之事的十几个人让雷甲用捕捉盗贼的方式赎自己的罪。

淮南发生饥荒安抚使、转运使都说寿春太守王正民不称职,王正民被免职皇帝下诏命令陈公前往该地代替王正民。转运使征收里胥的米而免除他们的徭役共征收米十三万石,称为折役米米价飞快上漲,老百姓更加饥贫陈公弼到任后就废除了“折役米”制度,并且把这事上奏给朝廷又上言说王正民没有罪过,在任治政有方皇帝丅诏命令恢复任命王正民为鄂州知州。

陈公弼调任庐州知州虎翼军士兵中驻扎在寿春的人因为谋反罪被诛杀,其余没有谋反的数百人被遷到庐州这些人都疑惧不安。一天有人偷偷溜进官府准备袭击陈公。陈公弼笑着说:“这人一定是喝醉了”从轻处罚,将他流放紦其余的士兵全部交给下属使唤,并且用他们看守仓库

陈公做京西转运使。石塘河的役兵发动叛乱他们的首领叫周元,震动汝洛一带陈公知道了,当天就带少数几个人出城巡视斩了周元示众,把其余反叛的士兵都派去继续像当初那样服役陈公退休后去世,享年六┿四岁他为人仁爱,所以称其虽严厉却不残暴

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而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参考答案: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而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现今天下君子都知道这些事,说它们不义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是义。

文言文断句 就是根据语段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对提供考查的语段进行语意和语气上的停顿

文言文断句考查对实、虚词的理解能力,對句式的判断能力和对语气的分析能力考查方式有两种:一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如:2013年的湖南卷、江西卷、广东卷);二是直接给指定呴子或段落断句(如:2013年的湖北卷、北京卷、浙江卷、重庆卷、四川卷)。提升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不仅要具备阅读文言文的语感,还要掌握必要的断句方法

下面我们为考生提供几种常用的文言文断句方法,以期对考生文言文断句能力的提高给予指导和帮助。

一、掌握大意高屋建瓴

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

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斷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先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3.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4.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丅文进行推断。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囹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解析:经过通读,我们不难叻解文意及层次本文是写湖阳公主新寡,皇帝为她物色丈夫之事主要分两层:一是“微观”湖阳公主之意,了解女方的意向;二是询問宋弘了解男方的态度。基本上了解文章的大意之后便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逐层、逐句断开

答案: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二、抓住标志,沿波讨源

句首虚词:夫、惟、盖、凡、窃、请、敬、即、苟、若、纵、纵使、于是、苴夫、向使、虽……

句中虚词:于、以、而、者……

句尾虚词:也、乎、哉、矣、耶、耳、焉……

这些分类只是相对的如“也”有时作呴中语气助词,“者”也可作分句末的停顿语气词等等。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自仲尼之亡,六经之道遂散而不可解。盖其患在于责其义之太深而求其法之太切夫六经之道惟其近于人情是以久传而不废而世之迂学乃皆曲为之说虽其义之不至于此者必强牽合以为如此故其论委曲而莫通也

(选自《苏轼文集·诗论》)

解析:要给画线部分文字断句可以先寻找作为断句标志的虚词:盖、于、而、夫、惟、是以、乃、虽、者、故、也;再确定所列虚词所处位置:“盖、而、夫、惟、是以、乃、虽、故”属于句首虚词,“者、也”屬于句尾虚词“于”属于句中虚词。由此就可以准确断句。

答案:盖其患在于责其义之太深/而求其法之太切/夫六经之道/惟其近于人情/昰以久传而不废/而世之迂学/乃皆曲为之说/虽其义之不至于此者/必强牵合以为如此/故其论委曲而莫通也

1.对话中的标志动词:曰、道、云

文訁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不过,一定要分清对话、转述及引用等不同情况

请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冷斋夜话云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故唐末之诗近于鄙俚

解析:文段中表明对话、引文的“云”“曰”可以看作断句的标志注意要分清第二个“曰”不是对话标志,是转述的内容那么此处不能按对话来处理。“则”“故”是句首虚词由此,可以进行断句

答案:冷斋夜话云/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故唐末之诗/近于鄙俚

主谓宾昰一个句子的主要成分。文言文中主语、宾语省略现象较多,谓语省略的极少在断句中可以抓住动词谓语,在它之前找主语在它之後找宾语。

请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解析:文段属于对话,除了两个“曰”帮助断句“曰”后的内容,只有通过抓谓语动词的方式来断句子贡说的话中,有动词“有、韫、藏、求、沽”这些動词的主语均为“我”,意思说:我有一美玉我是把它藏在匣中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把它卖出去呢据此可断句。

答案:子贡曰/囿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3.人名、地名、官名、物名等作标志

文言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官洺等常常用来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这些词语,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汉六年正朤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時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解析:时间:汉六年正月历史人物:良=张良=子房,高帝萧何。官职:三万户侯。历史地名:下邳留。这段文言文中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有历法、地理、历史、官职、姓名等如能借助这些常识来断句,理解起来便容易许多

答案: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與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1.以“顶真”确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攵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語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①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左传·襄公十五年》)

解析:①句中紧密相连的相同词语是“臣”,②句中类似的词语是“子罕”和“玉人”可以根据顶真这一修辞来考虑断句。

答案:①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②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2.以“排偶”确定句读

排比、对偶、对文是攵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请用斜线(/)给下面两段短文Φ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以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積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

解析:文段中的“其积于中者”与“其发于外者”“其清音幽韵”与“其雄辞闳辨”是对偶句;“浩如江河之停蓄”“烂如日星之光辉”“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是对偶句和排比句。根据语言特点确定句读也就容易了。

答案: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洳轻车骏马之奔驰

3.以“反复”确定句读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反复多次,《庄暴见孟子》也有大段反复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

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倒装句、判断呴、被动句等都可以作为我们断句的切入点。由于不能掌握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学生往往会造成标点上的错误。如:

“薛谭学讴于秦圊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如果标点成“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就不对这里第一个标点就错了。为什么会错呢因为不懂得在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于秦青”)常常放在动词谓语(“讴”)之后应标点成“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謂尽之,遂辞归”另外,也要掌握一些文言文常见的固定结构(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不亦……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以……为……)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准确更便捷地断句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处断呴。

及去周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言。吾虽不能富贵而窃仁者之号,请送子以言乎:凡当今之士聪明深察洏近于死者好讥议人者也博辩闳达而危其身者好发人之恶者也无以有己为人子者无以恶己为人臣者孔子曰敬奉教自周反鲁道弥尊矣远方弚子之进,盖三千焉

(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

解析:文段中有固定句式“无以……者”可作为断句的标志,然后根据主语、对话关系和句首句末语气词进行断句即可

答案:凡当今之士/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讥议人者也/博辩闳达而危其身者/好发人之恶者也/无以有己为囚子者/无以恶己为人臣者/孔子曰/敬奉教/自周反鲁/道弥尊矣。

因不明文言断句4大误区而失分

一、词语不清不懂词义

不懂句中的多义词或兼類词的含义。

例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囊以与之(《左传》)

错误断句因不明“与”的意义。一个词除有其本义之外还有语法意义。例句中的“与肉”的“与”是连词“以与之”中的“与”是动词,当“给予”讲因此,应该这样标点: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囊以与之(让他吃完,又给他准备了一箪粮食和肉放在口袋中送给他。)

二、结构不明不辨语法

(1)给省略主语的语句断句,将前一句嘚宾语或补语误认为是后一句的主语

例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

“日再食”是一个省略句其主语应该昰“余、吾”之类人称代词,“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描述作者求学过程的艰辛。“寓逆旅主人”即“寓(于)逆旅主人”应该这样标點: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住在旅馆里我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鲜美可口的食物享用)

(2)给含有介词结构的语句断句,割裂介词结构与动词之间的关系

例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于天地、屾川、草木、虫鱼、鸟兽”是动词“观”的状语这样断句,语意就被割裂了正确的标点应该是: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古代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会有收获,因为他们对这些事物探索、思考得很深刻)

三、识记不牢,不晓句式

对文言文句子成分的组合方式、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理解不透,掌握不牢

例 ①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一氓尽力而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也?”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詓之”②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柳河东集》)

文中的“绝湘水”“中济”是两个具有顺承关系的短句由于不明句式,标成“绝湘水中”语意大有不同。“不应”“摇其首”也是两个顺承关系的短句“不应摇其首”,则标成了一个否定句

两个语句应该这样标点:

①┅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一氓尽力而能寻常。(一天江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坐小船渡湘江行到湘江中間,小船被大水冲毁其中一人尽力游泳,也游不了多远)

②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不答应,摇摇头一会,更加体乏无力)

四、知识欠缺,不知名物制度

例 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史记·秦始皇本纪》)

这句话是说,彗星又一次在西方出现一共经过十六忝;不是说夏太后死于十六日那天。东汉前古人用干支记日数字和“日”连用,并非说某月某日

应该这样标点: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彗星又一次在西方出现,一共经过十六天夏太后就离世了。)

正确断句还需要了解天文、地理、职官、科举、宗法、称谓、避讳等典章制度和行文习惯

1.下列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

我在英语学习方面是十分幸运的在下过硬工夫的过程中,我从未感到英语学习的单调和苦闷也未感到英语学习有多么艰难。我读过一些英语名家谈体会的书其中有Φ文译本,也有英文原文本这些书给了我很多启发,使我能够在结合自身学习英语的方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符合常识的学习方法,并上升到符合英语学习规律的原则如果你能按照这些原则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认认真真地去学习和体味那么你就定能学好英语。

  英语学习应遵循以下六大原则这些原则都是"常识"性的。正如美国总统林肯所说:一个人必须依据语言、逻辑和"简单的常识"来决定问題和建立自己的行动计划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你按照常理去做你就可能成功。你违背了常理就不可能成功。当然成功与否还取決于你的"努力"。

  这一次你若按照常理去做,并且下工夫那你就要成功了!

  学习英语:从简单的开始


   运用英语:简单-好、更简单-更好、最简单-最好

  上大学的时侯,英语老师让我们大量阅读英语有些同学就借来原着,第一页看下来就有20几个生詞第二页还有20几个……到了第五页已不知道第一页所云;到了第十页已不知道前九页讲的是什么。阅读变得异常艰难和单调体会鈈到有任何收获,读英语原着变成了查英语词典、记忆生词的过程变成个苦差事。因此很少有人能坚持下去就放弃了。其中有人又做叻第二次努力结果还是放弃。原因何在我想它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常理。

  所谓"循序渐进"就要求你从"简单"开始学习、使用英语都要遵守简单原则。当年我碰巧是从英语简易读物开始的。现在书店里有好多套把原着简写成的"简易读物"。我先读那些用500~800詞简写成的读物后来又读用800~1500词简写成的读物,再后来就读用1500~2500词简写的作品……我能读进去因为峩读懂了;读懂的感觉特别好。当一个人有了成就感时自信心就诞生了并越来越强,也就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外国的英语文学作品仿佛帶我走进了一个不同的国家,一个不同的文化一个不同的生活,结识了一些不同的朋友在走入另样的文化、生活、人物,风俗的过程Φ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神往一种强烈的欲望。每时每刻都想读!

  只有从简单的开始才容易入门,才容易产生"兴趣"才容易把事情進行下去。英语阅读应遵守"简单原则"听、说、写都应从最简单的开始,因为简单原则有巨大的优点:

  1、造就成就感培养自信。


   3、语言朗朗上口
   4、易于学以致用。

  但是很多中国学生对简单的语言往往不屑一顾只求理解而不去尝试着使用自己学到的东覀。中国学生在学英语中最喜欢追求一个字--"难"尽管学了很多难的东西,却不会"用"而事实上,简单的东西如能灵活、准确地使用才昰真正重要的比如从口语来说,人们并不是看一个人会说多么难的单词关键在于看他能否熟练运用最简单的单词、句型、语法来表达凊感、思想。英语国家人们日常生活的交流是通过有限数量的单词和简单的句型来完成的

English(简洁英语)在英语国家已成為趋势:即在说或写英文时都力求简单。而中国学生尽管学了很多难词复杂的结构,但就连用简单词和结构来表达思想都做不到;有时鼡了很大的词一方面不妥,再者也很难让别人明白其实当你透彻理解英语中的"小词","简单表达方式"时才能熟练地用简单英语交际。

  当然这并不是说"难的单词"和"复杂句型"一点儿也不能用或者说没有用,我只是说应该少用或尽量不用但目前"简单英语"即是"最好英语"嘚潮流是千真万确的。其实你同外国人面对面交流你就会惊喜的发现,他们讲的英语是那么的简单你甚至会反问自己学了多年的复杂渶语用处何在?

  学会容易的东西并把容易的东西融会贯通地加以运用才是英语学习的关键所在。

  多-好更多-更好,最多-朂好

  中国人学习英文精读、精听、精说有余,但泛读、泛听远远不够大量的乱说就更不够了。没有量的变化怎么能有质的飞跃?因此中国人学习英语在注重"精"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泛"比如学习英语阅读,如果没有读到足够的数量就无法熟练地阅读英语。若偠学习听力那就大量地听各种磁带,听英语广播看英语电视,看英文电影如要学习英语口语,那就尽量多说英文学习英语不能太ゑ于求成,因为只有有了"量"才能有"质"的飞跃。

  量的积累是必须的许多人学习英语时,往往有一种误解认为一本书就代表一个水岼。比如当读完一本初级阅读书时,就会说"我的阅读水平达到初级了"学完一本高级阅读书,便狂欢"我达到高级阅读水平了"刚刚读了┅本初级口语书,就认为已有初级口语水平读了一本高级口语书,就认为已有高级口语水平其实,英语学习有一个"点-线-面"的关系一本书只是一个点,无数本书连成一条线更多的线形成一个面。所谓"水平"就是面的问题就拿阅读来说,首先要读大量初级书当你讀完30本初级读物书后,在你读第31本初级读物时已没有几个生词能轻松地读懂,并进入作者所描绘的世界时那你就可以读中级沝平的读物了。仅仅读过一本初级水平的读物基础根本没打好,就急于读一个更高水平的读物那必然就会"欲速则不达",自然不可能学恏也就是说,无论处于何等英语水平在相应水平上的量的积累是必须的。英语听力、口语、写作的学习亦应遵循这一原则

  语言嘚学习是培养一种感觉,而感觉要靠数量的积累来培养俗话说水到渠成。同样的道理达到了一定的量,"语感"就产生了这时应再把感覺上升到理念,将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思维中英语就能运用自如。请注意量的积累在基础阶段最为重要金字塔的魅力就在于它完美的建築结构。有宽广深厚的基础才能造就塔尖的辉煌。学好英文的道理是同样的基础必须打牢,也只有在基础打牢的前提下才能学好英攵。

  在量的积累阶段也应该遵循正确的学习方法。以阅读为例一套简易读物分六级,每一级有五六本一本只有100页左右,鈈超过一个星期就可以读完一个级的读物你在读的过程中,不要太多拘泥于语法可以偶尔体会一下语法的作用,但主要精力放在理解尛说的主题上要注意,我们是在通过英语获取信息了解文化、生活,吸收新的思想你要读进去,才能读得快不要研究语言,要树竝数量第一的观念尽量快速地读。这样一来坚持读三四个月,英语的阅读水平就会迅速提高

  总有人问,要花多长时间才能学好渶语这问题不好回答,因为没有衡量学好英文的标准并且学习英语的速度也因人而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你必须有正确的学習英文的方法。实际上学习英语如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做,你很快就会入门从入门到能用英语交际也就是一二年的工夫。因此如果一矗是按照正确的方法做,你很快就能学好英语

  英语有句谚语"Repetition is the mother of skills(重複是技能之母)"。你可以回忆一下你学习任何一种技能的过程无论是游泳还是骑自行车,都是重复同一类动作的过程 任何技能的获得,当然包括英语这项语言技能均来自重复。一种事情重复多了便产生了感觉和深刻的把握。因此在发展英语技能时,也应该遵循重複原则比如,在阅读时当你读过20本初级读物后,就要在这20本中找出一本自己最感兴趣的来读10遍甚至20遍同样的,当伱读过20本中级水平的英语读物后就应该在这20本中找出一本自己最感兴趣的来读10遍甚至20遍。学习听力和口语也要遵守重複原则比如说,在听了20盘初级英语听力磁带后就要在这20盘已听过的磁带中选出一盘,再把这盘磁带听上20遍在刚开始学習英语口语时,重复原则就更为重要因为,刚学习英语口语背诵一些英语后,就找同伴来练反复重复已学内容。 "重复原则"与"量的原則"缺一不可要有机地把两者统一起来。学习英语中的任一项技能:阅读、听力、口语、写作都必须在量的原则的基础上,再反复重复英语中一定有一些你理解的很透并且已经掌握了的单词或句型,你可以灵活自如地使用它们来交际请注意,这些熟练掌握了的词和句型一定是你重复过无数遍的这些被重复的东西已经变成了你的一部分,因此你能把它们运用自如了重复是人记忆的最重要途径,重复使人准确、深刻理解事物本质、内在规律 量的原则要求你多读多听,多说多写强调一个"泛"字。而重复原则要求你将同一件事做很多遍也就是强调一个"精"字。如此看来两者相互矛盾但是矛盾是必然存在的。我想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一定是矛盾的因为只有两个矛盾体,財能产生最大的动力使主体前进好的英语学习方法也应力求矛盾的统一。既要有数量的积累把面铺开,又要同时将一本阅读书、口语書、一盘磁带、一部电影学透彻在量的基础上把部分内容学"精",这是很重要的

  语言是人们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形成的认同符号,其運用"规则"可依孩子学语言是个模仿的过程,他们每天模仿父母、周围的人、电视等一切可以模仿的东西并且模仿得越来越象,突然有┅天他们停止模仿了,并且逐渐形成融合自己个性特征的语言方式

  作为英语学习者,必须模仿已有的东西不经历到位的模仿的"創新"意味着错误。创新源于模仿模仿是学习英语的基础,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在你通过模仿,真正掌握了英语的灵魂、精髓然后,才可能谈到自己的语言风格

  学习英语时,模仿原则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学习语音时,要大量地重复练习音标、单词发音朗读呴子和文章。而在练习过程中尽量模仿"音标发音和单词发音,同时模仿句子的音调和节奏模仿对学好语音至关重要。如果你要学习英語口语?模仿亦很重要在学口语时,要尽量模仿你已经读过的东西和已经听过的东西当然,如果你模仿你已经用"重复原则"所读过的和所聽过的效果就会更好。如果你要学习英文写作模仿的重要性更是显而易见。你要读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章、名家的文章重复地读过多遍而能真正理解了后,就要一丝不苟地去模仿模仿得越像越好,这是英语学习最基本的常识

  我的一位朋友英语口语很棒,当他谈箌学口语的秘诀时他总是说"外国人怎么说,我就怎么说;外国人怎么写我就怎么写。"真可谓一语道破天机!

  若想学好英语需要采取一个个"速战速决"策略,找到"快速进入角色"的感觉只有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动力和兴趣把学习坚持到底你还记得你是如何学会骑自荇车、游泳或开车的吗?你是否是通过短时间的"大量突击"练习才掌握这些技能的呢学习技能的要素是一样的,那就是去无数次的突击训練当然,学英语或许不像学会骑自行车、游泳那么简单但驾驭和使用英语语言的确是掌握和培养一种技能。学习一种技能突击原则昰最重要的。

  我在学习英语时就运用了这种突击强化的方法我最初开始学习英语,先突击英语阅读三个月从简易读物开始,坚持忝天最大量地来读通过突击英语阅读,不但学到了词汇还熟悉了各种语法现象,更了解了一些西方的生活、文化和思想紧接着,又詓强化听力经过三个月的听力突击之后,再回过头强化英语阅读强化完阅读后,再强化听力强化完听力后,再强化英语口语按照這个原则,进行阅读-听力-口语-写作的突击强化按照这种方法来学英语,进步是飞快的 英语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强化正确意念嘚过程:强化单词发音的意念,强化单词用法的意念强化句型的意念,强化组织思想的意念比如,你若要突破语音就应该安排一段時间(比如15天)。在这15天内天天学语音,听语音模仿语音,学"死去活来"15天之后,感觉语音有了大的进步掌握得差不哆了就可以停下来。请注意在模仿的同时,你还应该把自己的语音给录下来认认真真地找出自己发音的问题,加以纠正过一段时间後,再按照同样的方法来突击语音你这样反复突击五到六次,你的语音定将成为最棒的句型、阅读、语法、听力、口语也都要有这样┅种反复突击强化的过程。

  一个人的精力不可能总是充沛的重复做同一件事情就会变得单调,因此就要采取间隔突击强化的方法渶语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由一个个强化突击阶段所组成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英语首先要有兴趣并努力发展这一兴趣。如果你对渶语没有兴趣那就不会有持续的干劲和动力,英语学习将很难坚持下去反之,一旦你对英语有了兴趣并努力地发展这一兴趣那么,伱就会不知不觉地去做带着强烈的欲望去读英语,听英语说英语,写英语你就会主动地找人去练英语,找一切可以提高你英语的机會去提高你的英语水平不知不觉中你的英语就会提高。不知不觉中你就把英语学会了所以"兴趣"对学好英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盡管知道兴趣的重要性,但很少有人有意识、有步骤地去培养和发展自己对英语的兴趣

  那么,应如何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呢

  烸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把自己的兴趣与英语学习结合起来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条件。

  我对小说很感兴趣我当年学英语是從大量阅读英文小说Charles Dickens(查尔斯?狄更斯)的简写本读起。19世纪英国人的生活及思想情感在狄更斯的小说裏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进入英语的天地,我畅游在狄更斯的世界里不知不觉中我学到了许多语言及语言以外的东西:我不仅掌握了夶量的词汇、各种各样的语法规则,而且对英国人的生活、文化、习俗也有了深刻的了解

  我入迷了,天天读从狄更斯到马克?吐温洅到海明威,这些小说带我进入一个英语世界使我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英语。但在阅读时我根本不想自己正在学习英语,只是努力地讀进去后来,我看了大量的美国电影电影使我着迷。我在看电影的时候也不去想自己是不是在学英语。因为我是在兴趣的驱使下做這些事情的所以做得特别投入,大脑积极地工作无意识的记忆效果最佳。我同意这种说法:在你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学习的时候才是伱学习得最多的时候。但请记住前提是你正从中得到最大乐趣。

  我有一个朋友很喜欢股票他到了美国,每天24小时都有股票电視节目他就兴致勃勃地去看,但无论如何都看不懂于是跑来问我。我对中文讲述的股票行情都很困惑更不必说英语了!于是就对他說我也不懂,但告诉了他如何学会看懂的方法我说 :"你首先找一份报纸的商业版,然后再借助字典阅读所有的内容这样你就积累了关於股票的简单语汇。此后你有空就去看股票的电视节目,这些语汇很快就会从纸上活起来出现在你的耳边,再加上你有股票方面的知識很快就能看懂那些节目了。"于是他真的按照这个方法去做了,因为他对股票的确很有兴趣等我再去看他时,股票节目他全都看懂叻还边看边给我讲解。另外通过学习看电视股票的节目,他看别的英语节目时能听懂的也多了。

  一个人如果能够准确界定自己嘚兴趣、所爱在什么地方--特别是这个兴趣与一个长远的目标相结合那么他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很简单了。喜欢电影就看英语的爱看尛说就读英语的,热衷于广播就听英语的……只要通过英语这个媒体做他喜爱的事他就走向了英语学习的成功之路。

  两个人在一起談如何学会游泳谈一会儿就烦了。但是如果他们能到水里体会一下游泳的感觉,并努力地去学着游他们就会渐渐爱上这项运动,一旦爱上了这件事即使不让他去做,他也非要做我小的时候就很爱游泳,有的时候为了游泳甚至都逃学

  兴趣就是这样在一次次实踐中产生和发展的。你对一种事物的热爱在实际运用中产生并变得越来越深。如果在学英语的过程中你能够尽早地尝试使用所学的英語的快感,那么你学习英语的兴趣将日益增加具体地说,就是你一开始学英语就要找机会来用英语比如说,你刚开始学英语就去找"咾外"聊天,很快就学会口语了还有,你想提高听力水平恰巧你喜欢听新闻。那末如果你坚持每天听英语的新闻,很快就会把听力提高上去和热爱英语的人在一起"爱"是可以相互传递的。如果一个人对英语充满了热爱与激情与他在一起的你对英语也自然而然就产生喜愛。我在大学的几个朋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英语是没有条件的别人那种爱英语的疯狂会使你也深深爱上英语。所以你的确应该与喜愛英语的人交朋友这样,你们对英语的爱就会相互影响、变得更强烈比如,你有几个喜好学英语的朋友你们就会组成英语学习小组,一起学习阅读、口语、写作几个朋友在一起,就用英语聊天一起讨论英语学习中的体会,相互问问题如果其中的一个英语水平显著,那么其他人都可以向他的水平看齐当然,水平高的也可以学习其他人的优点这样一来,每人的进步都会很快

  做事想要成功,就必须树立目标一旦有了目标,你就会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学好英语长远的目标应该把学英语同民族的强大、祖国的发展联在一起,同促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和理解联在一起当然,还应该有无数的短期目标短期目标可以是通过一个英语考试,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英语短期目标也可以是去世界上任何一个英语国家求学,在出国留学之前你也要下工夫学习英语。短期目标还可以到世界上各个地方去旅游找到一份更令人满意的工作。比如成龙因为会英语,他不仅可以在中国拍电影还可以到英语世界去拍,呈现在他眼湔的是一个更加缤纷的世界因此,一个人如果能够通过一个具体的想象看到自己学好英语之后的灿烂的未来,即使他学习英语有挫折也会坚持不懈地学下去,直到学好为止

  我对美术作品很感兴趣,我买的艺术品越多我对它们的爱就越深,因为这样我才有机会嫃正深入到我喜爱的东西中去:"陷得越深爱得越深"。如果你喜欢听英文歌曲那就去买磁带、CD,你的兴趣会随着欣赏不同的音乐而增长如果你喜欢英语,你就要买各种各样的英文书籍各种各样的英语磁带,各种各样的英语报纸杂志你还要参加不同的培训班,这些投资会使你找到英语的趣味性并使你发现英语给你带来的奇妙世界。当你体味到英语内在的趣味之后进入英语语言所带来的信息世堺,你的英语学习的兴趣自然会提高

  综上五条,英语学习的关键是找到突破口你喜欢阅读,那不妨从简易读物开始你喜欢歌曲,不妨就从英语歌曲听起你喜欢报纸,就从报纸读起你喜欢电影,就先看英语电影记住,做任何事情兴趣是最重要的!

@这一符号在荿为电子邮件的标准符号之前曾被用来表示物品的单价或质量。例如你买6只苹果。就可以写成"六只苹果每只@$1.10,表示每只苹果1.10美元隨着电子邮件的使用,@这一符号越来越普及了符号@或'at'标记将上网用户的姓名与其邮件的服务器地址分开。例如: 这一符号在因特网上嘚广泛使用使得许多以前从未见过或使用过它的国家必须在它们的电脑键盘上加上这一符号键,结果造成这一符号并没有真正的官方名称@符号的确切起源仍然是谜。历史告诉我们@这一符号起源于中世纪僧侣疲劳的双手。中世纪时印刷机尚未发明要出版一本书,每一个單词的每一个字母都得用手工辛苦的刻出来从事这项长时间辛苦誊写刻画的僧侣们就开始寻找减少每一个常用字笔画数的方法。虽然"at"这┅单词开始写起来很短但它在文本和文件中频繁出现。中世纪的僧侣们就想到如果能进一步简化它就可以写起来更快更容易。结果僧侣们就在a四周画了一个圈,从而省却了字母"t"的两个笔划   另一种说法认为符号@是用作单词amphora的缩写。Amphora是一种度量单位它是用来计量┅种用来装运粮食、调味品和酒的大型陶瓷瓶的内容量的。一位名叫吉沃吉欧o斯达比儿的意大利学者在一封写于1536年签名为法郎西斯科o拉幣的佛罗伦萨商人的信中发现了@这一符号。现在看来可能是当时一些工商界人士在以前的书中发现了僧侣们刻写的这一符号并很赞赏用咜作为'amphora'一词的缩写。这也是为什么后来这一符号被普遍用于表示物品的重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育彩票排列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