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具有活力的小学思想品德课堂评价语言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阅读(203)|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在LOFTER的更多文章
loftPermalink:'',
id:'fks_080071',
blogTitle:'让《思想品德》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blogAbstract:'让《思想品德》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摘& 要]:在新课程下,课堂应该是生命的载体,有生命的灵动与创造,有激情洋溢的呐喊,互动与合作共分享,时时处处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生命、活力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强劲东风,催生了一大批教材,教育理念,教学策略。我在教《思想品德》(人教版)新教材过程中不断总结出新教材的交往性、活动性、生成性等基本特点,大胆地改变了以往的教学策略,大量采用对话性,活动性,体验性教学策略,使课堂焕发了生命活力,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此,我运笔成文,与同行共享。
一、新教材的交往性特点与对话性教学策略
传统教材采用独白式语言,无疑为“说教”开辟了捷径,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上',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0,
publishTime:4,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甘肃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普及性网络研修
小学思品课堂教学设计分析
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需求一般有三种,即希望得到关注、希望得到尊重、希望获得成功。
&& (一)思品课堂教学有效设计的内涵
&&& 思品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是指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需求,兴趣爱好,认知能力等个体特征,对思品课的整个教学活动进行精心系统地设计,从而使教学过程有效发生,教学目标顺利达成,教学效果如期实现。
&&&&& 思品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能帮助教师的教学目标更明确,针对性更强,灵活性更大,加快教师的教学成长。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兰达所说——教学设计“是使天才能够做到的事一般人也能做到”。
思品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最根本的驱动力是提高思品课的教学实效,而最显性的成效也正是思品课教学实效的提高。
&&&&(二)思品课堂教学有效设计的特征
&& &1.思品课教学的有效设计应具有情境性
&&&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感受、体验、悟理。强调教学设计中要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提供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 &生活离不开道德,道德的学习更离不开生活。因此,思品课有效设计要关注情境的创设,教师应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生活情境。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流。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道德、感悟道德,最终达到品德的建构,品德的发展。
&&& 2.思品课教学的有效设计应具有多元性
&&&& 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背景使得学生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等都不尽相同。思品课教学有效设计的多元性,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仅要关注教学中的共性,还应关注本班学生的共性与每个学生的个性。面向全体学生,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话愿说。
&&& 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切实贯彻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应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教学过程中局部的、具体的目标用多维的观点去分析和思考,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分层分类设计不同的具体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手段,使得课堂教学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和个性化,充分挖掘每一个人的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发展。
&&& &3.思品课教学的有效设计应具有互动性
&&&& 教学过程是一个互动的系统,是教师、学生、环境与教学持续交互的动态情境,尤其是思品课教学,更需要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沟通、互动。
&&& 有效的互动设计首先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心里需求。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需求一般有三种,即希望得到关注、希望得到尊重、希望获得成功。如果教师的教学设计无法满足学生正常的心理需求,&就会造成课堂氛围的紧张压抑,就无法让学生感受思品课的亲近,感受思品课学习中的愉悦,感受课堂生活是一种享受,更无法体验、感悟、内化道德生活。
&&& 其次,有效的互动设计要求教师对即将开展的教学活动作充分的准备和预测,以应对不同学生对教学活动的不同反应。
&&& &4.思品课教学的有效设计应具有弹性
&&&& 在目前的不少思品课教学设计中,教师过于追求形式上的完美,而忽视了思品课堂教学是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事实上,品德的学习和养成是在不断产生的内心矛盾、观念冲突过程中完成的。学生原有的生活经历以及他们的情感、感受、体验等个体独特的心理特征在其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正是由于品德教育与学生内心世界的这种紧密关系,使得思品课的教学情境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在教学设计中注意弹性设计,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感受等环境信息和学生身心状况的变化,以及教学内容的新变化,作出及时反应,或调整教学顺序,或延长(缩短)某一环节的教学时间,或增加(取消)教学环节等,以突出思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二、思品课堂教学有效设计的步骤
&&& 思品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一般包括:
&& 1.前期教学分析 2.&确定具体目标 3.重组教学内容 4.选择教学形式
&&& &评价与反思
& (一)前期教学分析
&&&& 思品课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有助于强化教学的针对性,而针对性正是思品课教学实效的保证。因此,前期分析是思品课有效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它包括对学生的分析、对教学目标的分析、对教材内容的分析。
&&& 1.&对学生情况的分析
&&& 这是思品课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步骤,它是分析教学起点,决定目标体系,重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形式,以及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的重要依据。
&&& ⑴对学生分析的主要内容:
&&&& ①&作为个体的学生的个性特征,生活中真实的行为表现,真实的内心感受,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所处的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与思品课教学直接有关联的内容。
&&& ②&作为群体的班级学生,他们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受班集体影响而形成的思维、习惯、行为等的共同特性。
&& ⑵&&&对学生分析的主要途径:
&& ①&&&&谈话、问卷了解;
&& ②&&&&课堂、课间观察;&&&&&&&
&& ③&&&与任课老师交流;
& ④&&&与家长沟通了解;
& ⑤&&&布置作业了解,如布置课前的调查、收集、阅读等作业。&&
&2.对教材内容的分析
思品课的教材内容反映的是思品课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在对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情感态度等情况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可以以此为依据分析教材内容是否适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学习和教学的开展,是否需要进行必要的删减、增补或重组。
& 3.对教学目标的分析
&&& &同样,基于对学生的分析,还需要对现有的教学目标(一般在教师用书中出现)是否贴近本校、本班学生的生活,是否符合其年龄特征,是否具有可测性和可行性等进行分析。
&&& (二)确定具体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预期并最终实现的教学质量标准,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灵魂和动力。教学目标决定了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方向,也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效益。
&&&& 教学目标的随意性势必带来思品课教学的随意性并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很重要。在确定具体教学目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1.必须以学生的生活基础为教学起点
&&& 教学起点的设计对思品课堂教学的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如果将教学目标起点确定得过高,会使课堂教学活动脱离大多数学生的水平;确定得过低,会使课堂教学活动费时耗力低效。
&&& 只有密切关注、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生的原有生活基础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有活力的教学,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真正地为学生的品德发展服务。
&& & 2.必须是多维目标的融合
&& &具体有效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将显性的认知行为目标与隐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性)目标有机融合,而不是相互孤立和割裂。同时必须将共性的教学目标与根据班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制定的具体的教学目标体系相结合。
&& 3.必须是可测可评可操作
&&& 教学目标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因此,应尽量采用可观察、可检测、可操作、可评价的句子来描述。否则无法进行评价反馈。
&& (三)重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思品课教学的范例和载体。教学内容的时效性、灵活性、趣味性、可参与性、可接受性是思品课教学实效的基础。因此,思品课教学内容应及时、全面反映学生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状态,关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需要和兴趣,关注学生现有的经验能力,吸纳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内容,强调将静态的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沟通起来,赋予教材广阔的生活背景。
(&&& 四)选择教学形式
&& 1.&&教学活动形式
&&& ⑴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可以选择课前的准备活动、课中的体验活动、课后的延伸活动等教学活动形式。
&&& ⑵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可以选择活动亲历型、情境体验型、自主探究型、开放型等教学活动形式。
&&& 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调查、查阅、观赏、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方法。
&&& ⑷根据不同的教学空间,可以选择在教室内的教学活动形式和教室外的教学活动形式。
&&& 但是,无论何种操作层面,思品课教学活动的选择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 针对性:教师应针对班级学生情况,针对教学主题、教学内容,针对教学条件进行设计。
&&& 趣味性:“生动有趣本身就是课堂活动的外显特征,而且它还意味学生的自觉参与和主体性的真正解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形式。
&&& 2.&&教学组织形式
&&&& 教学的组织形式是为思品课的课堂教学实效服务的,应与所设计的教学活动相适应。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交互组织教学。
&&& ⑴&在学习规模上,有个人自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班级教学等。
&&& ⑵&在学习形式上,有分层、实践、合作、开放、个别化、网络交互等。
&&& ⑶&在座位安排上,有秧田式、马鞍形、环形、圆形、分区形、盒状形、簇拥形等。
&&& 3.&&教学媒体
&&& 教学媒体包括传统的和现代的,是思品课教学的辅助手段。但并非多多益善,尤其对于思品课,以目的明确、促进教学为原则。
&& 4.&&教学过程
或称教学流程,是将以上的教学设计内容以最优化的原则进行“组装”。
&& (五)评价与反思
&&&& 教学设计中的评价反思是由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和不确定性决定的,目的是检测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情境是否和谐,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教学效果是否良好等等,以调整修改教学设计并促进下一次的教学设计。
&&& 1.学生的学习评价
&&&& 思品课中的学生学习评价,其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品德的学习和发展,同时使教师获得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在品德学习过程中的水平,学习成就、问题与需要,以帮助改进教学,最终促进学生的道德能力发展。
&&&& 因此教师在设计学习评价时应坚持评价内容的全面、评价主体的多元和评价方式的多样,使评价具有个别性、针对性、激励性,从而能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长与进步。同时要注意:
&&& ⑴&&评价的亲和力
&&&& 教师应设计让学生感兴趣,乐意参与,又能客观、确切反映每个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案。使学生消除对评价的恐惧以及由评价带来的压力。
&&& ⑵&&评价的过程化
&&& 评价即是教育,是思品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要注重评价的过程性,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获得体验,从而达到品德学习的内化。
&&&&⑶&&评价的个别化
&& 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要求评价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使评价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品德发展。
&&& 2.教师的教学反思
&&&&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能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是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和成长的核心因素。
&&& ⑴&教学前的反思——心理施教
&&&& 拿破仑在总结他指挥作战的经验时说过:“在每一次战役进行之前,&我都要让它在我的头脑中‘预演’一遍。”
在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同时,让自己虚拟地进入心理的“课堂”,提前将学生、情境、教师、课程纳入关注的领域,就像过电影一样,以验证教学设计是否可行,有无效果。
&&&&&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对优秀教师来说,这是他们重要的教学经验之一。而对许多教师而言,这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种反思方式。
&&&& ⑵&教学中的反思——过程调控
&&&&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反思。教师对教学过程随时进行调控反馈,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进行反思。这种反思是教学设计中互动性和灵活性的具体体现,能使思品课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 教学中的反思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来保证。
&&&& ⑶&教学后的反思——回顾品味
&&&& 一次课堂教学结束了,但教学并没有结束。教师回过头来细细地品味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得失便会于心。这就是教学后的反思,是每一次教学设计之间的纽带。
&&& 教学后反思是教师们最常用,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反思方式,它能使教师的教学经验理论化,是教师教学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教后感、教学反思日记、教历、教学经验论文、学生的作业、学生个案的追踪记录来完成。
&&& 三、思品课堂教学有效设计实施的保障
& (一)教师应具有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走近学生,倾听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和帮助他们在课堂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使得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生活中有价值、有乐趣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二)教师应富有教学机智
&& &由于思品课教学过程充满着许多不确定因素,随时会发生偶发事件,教师总是处于意想不到的课堂情境中,无法完全预设教学,所以要求教师具有观察决断的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课堂教学中一旦出现偶发事件,教师应该马上知道该说什么,该做什么,才能及时修正偏差或重新将课堂引向具有教育意义的方向上来。
&&&& 教师的教学机智能保证课堂的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使教师融入课堂,与学生一起共同生成教学过程。而教师的这种教学机智是需要长期的有意识的反思性的积累才能逐渐形成。
& &(三)教师应营造宽松自由、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
&&& 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课堂心理需求才能得到满足,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敢想敢问,敢于吐露真情,敢于发表见解。因此从一个学生的角度来评价教师教学,很重要的一点(一)思品课堂教学有效设计的内涵
&&&& 思品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是指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需求,兴趣爱好,认知能力等个体特征,对思品课的整个教学活动进行精心系统地设计,从而使教学过程有效发生,教学目标顺利达成,教学效果如期实现。
&&&& 思品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能帮助教师的教学目标更明确,针对性更强,灵活性更大,加快教师的教学成长。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兰达所说——教学设计“是使天才能够做到的事一般人也能做到”。
&&&& 思品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最根本的驱动力是提高思品课的教学实效,而最显性的成效也正是思品课教学实效的提高。
&&&& (二)思品课堂教学有效设计的特征
&&& 1.思品课教学的有效设计应具有情境性
&&&&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感受、体验、悟理。强调教学设计中要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提供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 生活离不开道德,道德的学习更离不开生活。因此,思品课有效设计要关注情境的创设,教师应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生活情境。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流。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道德、感悟道德,最终达到品德的建构,品德的发展。
&&& 2.思品课教学的有效设计应具有多元性
&&&&& 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背景使得学生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等都不尽相同。思品课教学有效设计的多元性,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仅要关注教学中的共性,还应关注本班学生的共性与每个学生的个性。面向全体学生,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话愿说。
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切实贯彻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应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教学过程中局部的、具体的目标用多维的观点去分析和思考,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分层分类设计不同的具体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手段,使得课堂教学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和个性化,充分挖掘每一个人的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发展。
3.思品课教学的有效设计应具有互动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互动的系统,是教师、学生、环境与教学持续交互的动态情境,尤其是思品课教学,更需要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沟通、互动。
有效的互动设计首先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心里需求。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需求一般有三种,即希望得到关注、希望得到尊重、希望获得成功。如果教师的教学设计无法满足学生正常的心理需求,&就会造成课堂氛围的紧张压抑,就无法让学生感受思品课的亲近,感受思品课学习中的愉悦,感受课堂生活是一种享受,更无法体验、感悟、内化道德生活。
其次,有效的互动设计要求教师对即将开展的教学活动作充分的准备和预测,以应对不同学生对教学活动的不同反应。
4.&4.思品课教学的有效设计应具有弹性
在目前的不少思品课教学设计中,教师过于追求形式上的完美,而忽视了思品课堂教学是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事实上,品德的学习和养成是在不断产生的内心矛盾、观念冲突过程中完成的。学生原有的生活经历以及他们的情感、感受、体验等个体独特的心理特征在其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正是由于品德教育与学生内心世界的这种紧密关系,使得思品课的教学情境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在教学设计中注意弹性设计,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感受等环境信息和学生身心状况的变化,以及教学内容的新变化,作出及时反应,或调整教学顺序,或延长(缩短)某一环节的教学时间,或增加(取消)教学环节等,以突出思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思品课堂教学有效设计的步骤
思品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一般包括:
l&前期教学分析
l&确定具体目标
l&重组教学内容
l&选择教学形式
评价与反思
(一)前期教学分析
思品课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有助于强化教学的针对性,而针对性正是思品课教学实效的保证。因此,前期分析是思品课有效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它包括对学生的分析、对教学目标的分析、对教材内容的分析。
2.&对学生情况的分析
这是思品课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步骤,它是分析教学起点,决定目标体系,重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形式,以及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的重要依据。
⑴对学生分析的主要内容:
①&作为个体的学生的个性特征,生活中真实的行为表现,真实的内心感受,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所处的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与思品课教学直接有关联的内容。
②&作为群体的班级学生,他们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受班集体影响而形成的思维、习惯、行为等的共同特性。
⑵&&&对学生分析的主要途径:
①&&&&谈话、问卷了解;
②&&&&课堂、课间观察;&&&&&&&
③&&&与任课老师交流;
④&&&与家长沟通了解;
⑤&&&布置作业了解,如布置课前的调查、收集、阅读等作业。&&
&2.对教材内容的分析
思品课的教材内容反映的是思品课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在对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情感态度等情况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可以以此为依据分析教材内容是否适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学习和教学的开展,是否需要进行必要的删减、增补或重组。
3.对教学目标的分析
&同样,基于对学生的分析,还需要对现有的教学目标(一般在教师用书中出现)是否贴近本校、本班学生的生活,是否符合其年龄特征,是否具有可测性和可行性等进行分析。
(二)确定具体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预期并最终实现的教学质量标准,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灵魂和动力。教学目标决定了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方向,也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效益。
教学目标的随意性势必带来思品课教学的随意性并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很重要。在确定具体教学目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以学生的生活基础为教学起点
教学起点的设计对思品课堂教学的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如果将教学目标起点确定得过高,会使课堂教学活动脱离大多数学生的水平;确定得过低,会使课堂教学活动费时耗力低效。
只有密切关注、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生的原有生活基础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有活力的教学,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真正地为学生的品德发展服务。
2.&2.必须是多维目标的融合
具体有效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将显性的认知行为目标与隐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性)目标有机融合,而不是相互孤立和割裂。同时必须将共性的教学目标与根据班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制定的具体的教学目标体系相结合。
3.必须是可测可评可操作
2.&教学目标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因此,应尽量采用可观察、可检测、可操作、可评价的句子来描述。否则无法进行评价反馈。
2.&(三)重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思品课教学的范例和载体。教学内容的时效性、灵活性、趣味性、可参与性、可接受性是思品课教学实效的基础。因此,思品课教学内容应及时、全面反映学生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状态,关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需要和兴趣,关注学生现有的经验能力,吸纳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内容,强调将静态的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沟通起来,赋予教材广阔的生活背景。
(四)选择教学形式
1.&&教学活动形式
⑴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可以选择课前的准备活动、课中的体验活动、课后的延伸活动等教学活动形式。
⑵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可以选择活动亲历型、情境体验型、自主探究型、开放型等教学活动形式。
&&&&&&&&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调查、查阅、观赏、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方法。
⑷根据不同的教学空间,可以选择在教室内的教学活动形式和教室外的教学活动形式。
但是,无论何种操作层面,思品课教学活动的选择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针对性:教师应针对班级学生情况,针对教学主题、教学内容,针对教学条件进行设计。
趣味性:“生动有趣本身就是课堂活动的外显特征,而且它还意味学生的自觉参与和主体性的真正解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形式。
2.&&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的组织形式是为思品课的课堂教学实效服务的,应与所设计的教学活动相适应。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交互组织教学。
⑴&在学习规模上,有个人自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班级教学等。
⑵&在学习形式上,有分层、实践、合作、开放、个别化、网络交互等。
⑶&在座位安排上,有秧田式、马鞍形、环形、圆形、分区形、盒状形、簇拥形等。
3.&&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包括传统的和现代的,是思品课教学的辅助手段。但并非多多益善,尤其对于思品课,以目的明确、促进教学为原则。
4.&&教学过程
或称教学流程,是将以上的教学设计内容以最优化的原则进行“组装”。
(五)评价与反思
教学设计中的评价反思是由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和不确定性决定的,目的是检测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情境是否和谐,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教学效果是否良好等等,以调整修改教学设计并促进下一次的教学设计。
1.学生的学习评价
思品课中的学生学习评价,其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品德的学习和发展,同时使教师获得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在品德学习过程中的水平,学习成就、问题与需要,以帮助改进教学,最终促进学生的道德能力发展。
因此教师在设计学习评价时应坚持评价内容的全面、评价主体的多元和评价方式的多样,使评价具有个别性、针对性、激励性,从而能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长与进步。同时要注意:
⑴&&评价的亲和力
教师应设计让学生感兴趣,乐意参与,又能客观、确切反映每个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案。使学生消除对评价的恐惧以及由评价带来的压力。
⑵&&评价的过程化
评价即是教育,是思品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要注重评价的过程性,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获得体验,从而达到品德学习的内化。
⑶&&评价的个别化
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要求评价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使评价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品德发展。
2.教师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能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是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和成长的核心因素。
⑷&教学前的反思——心理施教
拿破仑在总结他指挥作战的经验时说过:“在每一次战役进行之前,&我都要让它在我的头脑中‘预演’一遍。”
在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同时,让自己虚拟地进入心理的“课堂”,提前将学生、情境、教师、课程纳入关注的领域,就像过电影一样,以验证教学设计是否可行,有无效果。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对优秀教师来说,这是他们重要的教学经验之一。而对许多教师而言,这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种反思方式。
⑸&教学中的反思——过程调控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反思。教师对教学过程随时进行调控反馈,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进行反思。这种反思是教学设计中互动性和灵活性的具体体现,能使思品课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教学中的反思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来保证。
⑹&教学后的反思——回顾品味
一次课堂教学结束了,但教学并没有结束。教师回过头来细细地品味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得失便会于心。这就是教学后的反思,是每一次教学设计之间的纽带。
教学后反思是教师们最常用,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反思方式,它能使教师的教学经验理论化,是教师教学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教后感、教学反思日记、教历、教学经验论文、学生的作业、学生个案的追踪记录来完成。
三、思品课堂教学有效设计实施的保障
(一)教师应具有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走近学生,倾听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和帮助他们在课堂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使得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生活中有价值、有乐趣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师应富有教学机智
由于思品课教学过程充满着许多不确定因素,随时会发生偶发事件,教师总是处于意想不到的课堂情境中,无法完全预设教学,所以要求教师具有观察决断的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课堂教学中一旦出现偶发事件,教师应该马上知道该说什么,该做什么,才能及时修正偏差或重新将课堂引向具有教育意义的方向上来。
教师的教学机智能保证课堂的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使教师融入课堂,与学生一起共同生成教学过程。而教师的这种教学机智是需要长期的有意识的反思性的积累才能逐渐形成。
&(三)教师应营造宽松自由、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
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课堂心理需求才能得到满足,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敢想敢问,敢于吐露真情,敢于发表见解。因此从一个学生的角度来评价教师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他是否能营造课堂安全和自由的心理气氛,这是平等、民主、宽容的正常课堂生态环境的肥沃土壤。
是他是否能营造课堂安全和自由的心理气氛,这是平等、民主、宽容的正常课堂生态环境的肥沃土壤
本文章还没有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活力课堂 小学语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