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人们在土地上耕耘利用土地走集约化道路的是土地的以下哪一个特点

对不起,您的浏览器已经禁用动画插件,该动画不能显示。
站内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是:
土地流转使翁旗农村经济走上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
&&& 近几年来,翁牛特旗不断促进和规范农村的土地流转程序,鼓励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不断优化配置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资源、大力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推动农业增收,农牧民致富,使农村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 一是明确各部门在土地流转工作中的管理职责。嘎查村负责本区域内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宣传引导、信息采集和初审核实等工作,引导承包方与受让方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统一文本格式的书面流转合同,对流转期限1年以下的进行登记备案,对流转期限1年以上的协助当事双方到苏木乡镇场街道进行登记备案。苏木乡镇场街道负责本地区流转期限1年以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审核管理和登记备案工作,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审核登记不得收取任何费用。要建立完善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农村牧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登记册,准确记载农村牧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要及时向达成流转意向的承包方提供统一文本格式的流转合同,并指导签订和鉴证。还要为农牧民土地流转提供政策宣传、纠纷调解等方面的服务。 旗农牧业局、畜牧兽医局、林业局负责旗内耕地、草原、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指导和监管工作,并对出租给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外从事农牧业生产经营者的土地流转进行审批备案。要指导审核乡村土地流转方面的工作,全面做好督促检查和服务。国土资源局负责加强对农村牧区土地征占使用的管理,防止以土地流转为名,擅自改变土地用途。
&&&& 二是规范了土地流转行为。以保障国家粮食生产,保证土地用途不变为前提,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了流转新机制,建立了土地流转市场,通过农户与农户、企业之间的转包、互换、出租、转让、入股等形式引导农户依法进行土地流转,使土地流转走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良性发展道路。
&&&& 三是鼓励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对他们实行政策扶持、引导,促使土地资源向种田能手和优势产业转移,大大增加了土地效益。
&&&& 四是鼓励农村劳动力转移。不断完善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及流通业,推进城镇化建设,积极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和个体经营经济,拓展劳动力转移空间。同时还广泛进行新型农民&阳光工程&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和业务技能,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能够出得去、留得住,得到客观的收入。
&&&& 五是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依托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龙头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土地向龙头企业流转,促进了全旗农业产业化迅猛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农民既可以出租土地,又可以在产业基地打工,获得了双重收入。
&&&&&&& ( 宋景东)
【字体: 】【】
Copyright 2014 www.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号
主办: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人民政府
承办: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人民政府办公室(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0次下载&&|&&总5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下载:2积分
3人评价20页
0人评价38页
0人评价1页
0人评价51页
0人评价26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我要评价:
下载:2积分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国土经济》1996年04期
土地的集约化利用
【摘要】: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朱荣勤,杨兴权土地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产资料,对它的利用必须走集约化道路。1.人地矛盾决定土地利用必须走集约化道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口越来越多,消费水平越来越高,对土地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多,为满足不断膨胀的需求,土地供给也应...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301.2【正文快照】:
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朱荣勤,杨兴权土地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产资料,对它的利用必须走集约化道路。1.人地矛盾决定土地利用必须走集约化道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口越来越多,消费水平越来越高,对土地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多,为满足不断膨胀的需求,土地供给也应不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毛蒋兴,闫小培,王爱民,李响,钱紫华;[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秀芬;[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徐春鹏;[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朱德宝;[D];兰州大学;2007年
朱传民;[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曹蕾;[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朱传耿,顾朝林,马荣华,甄峰,张伟;[J];地理学报;2001年05期
吕安民,李成名,林宗坚,史文中;[J];地理学报;2002年02期
邓德胜,尹少华;[J];经济地理;2004年04期
王作雷,蔡国梁,李玉秀,陶华;[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曹蕾,邱道持,刘力,粟辉;[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刘德钦,刘宇,薛新玉;[J];遥感信息;2002年02期
孙志波;许月明;;[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2期
张世文;马素敏;;[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王秀芬,郝晋珉,毕继业;[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汪波;郑家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匡海波;[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夏显力;[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李傅;[D];浙江大学;2003年
张金萍;[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程效东;[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章鸣;[D];浙江大学;2004年
陈鸥;[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许伟;[D];重庆大学;2004年
杨新刚;[D];清华大学;2004年
郭艳桃;[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张富刚;[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东朗;安晓丽;;[J];经济地理;2007年03期
王春霞;刘胜;杨庆媛;;[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3期
王春霞;杨庆媛;刘胜;张安明;杨盛元;;[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4期
马新成;李世平;;[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9期
吴郁玲;曲福田;;[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李琳;;[J];城市规划;2006年10期
王良健;陈秧分;林目轩;何琼峰;;[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1期
邵晓梅;刘庆;张衍毓;;[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2期
许君燕;陈松林;;[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吴跃民;崔宇;雷海平;;[J];国土资源导刊;200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霞;[D];河海大学;2007年
吴郁玲;[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志宏;[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张宇;[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莫燕;[D];西南大学;2007年
胡永光;[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许君燕;[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佟香宁;[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刘国防;[D];山东大学;2007年
李丽华;[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孟张荣;[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张洁;[D];西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1年06期
江南;戴姜蕾;;[J];北方环境;2011年07期
张勇;蔡继清;孙雁君;杜轶;;[J];山西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申华敏;;[J];才智;2011年17期
蒋峥嵘;邓朝晖;;[J];现代园艺;2011年09期
李玲;汤振兴;张青军;;[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年06期
王瑷玲;赵庚星;王庆芳;刘文鹏;;[J];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09期
彭枫;;[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5期
王文玲;阚酉浔;汪文雄;杨钢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李奕;高雅萍;唐尧;;[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鹏山;谢跟踪;苏珊;孟相彩;于蕾;;[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李蓓蓓;叶瑜;;[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杨波;;[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陈剑;;[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许田;;[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韩毅;;[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龙花楼;;[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许牧;;[A];中国土地学会1987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87年
吴明云;杨龙士;;[A];'94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王永萍;;[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曾智;[N];重庆日报;2008年
侯小健;[N];海南日报;2008年
侯小健;[N];海南日报;2009年
谭梅;[N];雅安日报;2009年
黄晓芳;[N];经济日报;2009年
赵忠义;[N];黄石日报;2009年
尹义龙;[N];湘潭日报;2009年
阮冰莹 实习记者
汪慧君;[N];潮州日报;2009年
张鹤林;[N];贵州日报;2009年
尹义龙;[N];湘潭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成军锋;[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宋戈;[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郭碧云;[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马蒂丽;[D];武汉大学;2010年
鲁成树;[D];浙江大学;2004年
唐远彬;[D];浙江大学;2011年
彭保发;[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雷国平;[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傅瓦利;[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刘顺喜;[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春晓;[D];西南大学;2010年
章伟伟;[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陶健;[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檀迎娟;[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刘青柳;[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王丽娟;[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郑富强;[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马婉丽;[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李雪强;[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吴喜慧;[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绵阳市国土资源局欢迎您!!!
 今天是:
 |  | 
 |  | 
 |  | 
投诉电话 | 
&& 前言: 城市土地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是城市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活动的载体,城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兴衰及区域的发展。
&&& 在我国当前城市存量土地有限、人口及产业的急速增长带来的城市空间外向扩张受阻的条件下,这种土地使用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城市土地利用的高效化与集约化。
&&& 随着经济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的问题和矛盾也日益突出,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房地产热”和“开发区热”造成了大量圈占浪费土地的现象。基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为杜绝这一问题的进一步恶化,21 世纪我国城市只有走土地集约利用的道路,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的繁荣和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城市土地开发的内力:集约化利用首先要“四化”
&&& 城市具有集聚效益,是政治、经济、文化、人口高度密集的空间组织形式,“集中”是其重要特性之一。但城市的集中是相对的,是城市及其腹地生态系统负荷之内的集中,而非绝对的、超过城市负荷的集中,否则只会导致城市生态系统的崩溃。同时,这种集中又是各种生产、非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与有序集中,而不是无序的、混乱的集中,破坏城市集聚效益。因此,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化要求城市空间的外向扩张与腹地环境负荷相一致,重视城市存量土地的开发利用,达到“四化”标准,即:用地结构合理化、土地布局紧凑化、土地利用功能综合化、土地产出高效化。
用地结构的合理化
&&& 城市内各项用地比例适合城市发展的要求,同时,各用地之间应是一种高效率的协和运作,整体上表现为城市的健康高效发展,而不是相互干扰、相互排斥。
土地布局的紧凑化
&&& 城市经济学的理论表明,集聚效应产生规模经济效益。用地布局紧凑与否直接决定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化。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所说的这种紧凑不是简单的二维集中,而是强调城市在三维空间尺度上的协调发展。
土地利用功能的综合化
&&& 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聚合体,土地的自然特性和经济属性共同决定了城市土地利用要实现综合化,即实行功能分区,改善城市环境,发挥城市集聚效应。同时,又不能过分强调功能分区,而忽视各类功能区之间的联系,从而降低城市的综合功能与活力。
土地产出的高效化
&&& 这种高效益产出首先应是单位投入所取得的经济产值,即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同时充分利用城市存量土地,使城市闲置地最大限度地减少,努力改造旧城区,重视内涵性开发,挖掘土地再开发使用潜力。实现新区开发与旧区改造相结合,实现动态地发展。
&&& 土地集约利用的核心是提高城市土地的使用效率,因此它是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的标志,集约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城市土地开发的外力:政府需担当起主导作用
&&& 要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政府部门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管理和使用好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最具活跃要素的土地资源,而要做到这一点,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担当起主导作用的重任。
关键词一:调控
&&& 城市化的过程,就是资源合理配置、调整和聚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政府应始终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城市土地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城市政府应垄断土地一级市场供应权,杜绝协议出让土地,严格实行“一个口”进出,清理回收市区的闲置土地。
关键词二:监督
&&& 强化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与中央集中管理为主相结合的土地管理领导体制,充分运用政府干预和市场竞争相结合的土地经营机制,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改革的政府监督体制,高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在政府组织下,从地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传统产业优势出发,明确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高效有序地为每一寸土地资源进行规划,以达到土地使用的最优化。杜绝重复建设、违规建设、无序建设的现象出现,确保城市发展的活力。
关键词三:结构
&&& 由于土地本身的不可再生性和供给的稀缺性,城市综合实力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土地利用结构的竞争。优化土地使用结构必须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时代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按照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规律,对不同的产业采取不同的供地控制政策,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切忌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短期发展效应。
关键词四:改革
&&& 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必须深化土地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强化以用途管制为核心的新型土地管理制度。按照土地使用性质的要求依法取消或限制土地权利人的某些财产权,同时改革和完善现行的土地利用规划制度、用地计划制度、土地征用制度、土地登记制度、法律责任制度、土地物权制度等。建立新型土地供应机制;完善全国土地、城乡地政统一、垂直的管理体制。
关键词五:市场
&&& 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必须发挥市场调节功能,全面引入市场机制,利用经济杠杆引导和制约用地需求。目前,全国共有1198 个县建立了土地有形市场,这些市场在城市土地资源的配置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土地市场的调节激励作用,需做好如下工作:
&&&& 1 . 营造好良好的土地市场环境。首先必须走出靠降低地价吸引投资的误区,运用价格政策实现土地供应。在总量得到严格控制之后,对新增建设用地的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如果政府不运用价格政策对需求进行控制,那么社会和经济发展目标所需要的一部分用地会被其他企业用地需求排挤出去,土地供应必须引入价格政策。价格政策要与政府供地方向联系。
&&& 2.改革土地价格制度,推行招标拍卖制度,保证有效竞争,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土地竞争交易的形式就是招标、拍卖,由于交易中有多个买方,买方之间的竞争结构将使政府出让的土地能够到最有实力的买家手里,这种结果既能使国有土地资产得到最大的变现,也保证了土地资源的有效使用。
&&& 3.集约利用土地就要实行多种有偿使用方式,满足多种用地需求。根据用地需求的形式,应建立三种供地方式:长约长租的供给方式(即出让方式);长约短租的供给方式(即租赁制);短约短租的供给方式(可暂称年租制)。事实上,从各地的实践来看,这三种供给方式都已经存在,只是除出让方式以外,其他两种还有待规范而已。
&&& 4.集约利用土地要利用税收杠杆调节利益分配。根据土地市场发育状况,改变税种的设计、税级分等、税的征收范围、减免退税的对象,充分发挥税收杠杆的灵活作用,既保证国家作为土地所有者的收益,又鼓励地产经营者的积极性。
&&& 根据土地用途的不同及收益的高低制定不同的出让金标准,减少城市划拨土地进入土地市场的成本,使其自发入市,从根本上消除土地隐形市场的存在,理顺城市土地经济关系。
关键词六:安全
&&& 集约利用土地必须维护土地市场的安全,包括产权安全和交易安全。保护产权安全,就是政府通过登记对合法产权给予切实的保护,维护产权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交易安全,政府首先要提供产权的信息。其次要尽可能提供交易的场所,增加交易的机会,降低交易成本,保证交易的安全,建立合法、公平、公正的土地市场。
关键词七:利用率
&&& 集约利用土地应重视旧城改造,提高土地利用率,将改造任务与用地指标挂钩, 实施土地整理,促进城市土地的内涵性开发。例如,传统城市建筑层数较低,街道密度较大,土地利用率低。可以通过调整用地性质及其使用强度,在整合过程中促进土地利用的集约化与产出的高效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地出让包含道路中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