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力的提升

小学三年级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研究 - zhangxiao788的博客 - 连云港教育博客
zhangxiao788的博客
小学三年级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三年级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内容摘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作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崔峦同志也说:“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读写结合& 教学策略
一、课题立项研究的背景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中年段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同时,《课标》在“前言”中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但在课堂上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课文越来越长,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2、词语学非致用。强调理解,忽视运用,使词语教学处于半程状态。3、学生虽然已经学了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积累了丰富的词句,可大多数学生写起作文来还是愁眉苦脸、语言生涩,甚至是无话可说。反思我们平时的阅读和习作教学,语文教师大都比较重视让学生读、说、思的训练,让学生真正动笔的机会却不是很多,对重点词句及课文中一些好的段、篇强调理解,忽视运用,使语文教学处于半程状态。每一单元只进行一次作文训练,间隔时间比较长,学生练笔次数相对来说较少,致使阅读教学与习作脱节,导致学生的习作水平提高较慢。
阅读与写作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本人认为,如果所有的阅读课仅让学生读读课文,谈谈对课文的理解,那收获将是片面的、局部的。相反,如果在讲读课文时,教师根据不同的课文,找到某个写作的训练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填补课文的空白,效果就不同了。一方面,从学生写的片段,可以看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这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反馈方式;另一方面,这种片段练习,让学生从小处着眼,联系上下文来写,学生不会无从着手,畏难情绪较小。长此以往,孩子们就会觉得写作不是件难事。为此,本人制定了《小学三年级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研究》这一研究方案。
二、课题概念及课题的界定
语文课程中的阅读不是目的,写作才是目的。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崔峦先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可见,“读写结合”是相辅相成的,有效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有所提升。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相关政策依据。
就读写结合而言,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有了大量的史料,比较有名的有:丁有宽的读写结合;黑龙江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广东省的生本教材“八岁能读会写”。先说丁有宽的读写结合,他在多年实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读写结合导练教学法。读写结合导练的教学思想是,要持以发展语言为中心,体现练语言、练思想、育感情三者统一的教学思想。做到文道交融,读写结合。再看“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实验,它比较好的解决了识字、阅读、写作三者同步发展的问题,使其三者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又说“八岁能读会写”,它是继“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后的又一实验成果,主要的特点是,应用了电脑打字,帮助学生解决了作文中的写字问题。而我们“快乐读写,享受语文”的课题提出,主要是针对“快乐”而言的,既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又使学生从读中学会写作,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就我校语文教学的现状而言, “重基础轻读写”的现象也比较严重,拿语文测试来说,学生基础知识失分较少,阅读和写作失分较多。在实际教学中,阅读与作文成了“两张皮”。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单单只靠一个月几课时的习作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功夫应下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以读助写,利用课堂锤炼学生的语言,让学生乐于表达,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另外,我校特别注重教学教研活动,始终以“科研兴校”作为办学方针。尤其重视教研开发建设,在教学科研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的组织和经济保障。我校良好的教学教研风气、健康的科研氛围、优越的藏书条件都为课题的研究实施创造了可靠的保障。领导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学校将为课题组提供研究经费,在业务培训、资料收集和开展活动等方面保证经费的落实。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
1.实践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尽力挖掘教材的隐性功能,着眼于解决小学生习作“无米之炊”和“有米难炊”这个疑难问题。因此,我们在各种各样的阅读课文教学中,多角度、多元化地进行解读,在感悟文本,内化文本,使学生思维得到开发,情感得到熏陶的基础上,从“写”(说)的角度寻找拓展点,进行求新、求异的说话、写话训练。这样,每一篇课文乃至每个好段、每个佳句、每个好词都是教师引导学生习作训练的着力点和最佳范例,使语言的学习与运用成为有缘之水,有本之木。当每一节阅读课都成为说话、写话训练课,当作文教学无处不在时,学生就能“不拘形式地写见闻和感受”了。同时,根据三年级儿童年龄特征,课堂上应尽力营造宽松和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畅所欲言。习作的初始阶级应淡化形式,放开手脚让学生充分享受想象与表达的自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学生没有束缚,主体精神得以焕发,作文信心得以培养,写作兴趣得以激发,表达空间得以舒展。这样,学生能切实感受到习作是一种“自我表达的需要,是一种相互交流的需要,是一种精神的享受的需要”。只有这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写作能力才能得以培养。
2.理论价值
本课题吸收国外作文教学理论和新课标要求,借鉴广东省丁有宽老师“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法”实验、福安市重点课题《读中悟写读中导写 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的成功经验以及叶圣陶老先生的有关精辟阐述,从读到写,以读促写,实现读写的结合,我们力求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打破思维定势,让学生从思维的另一个角度看到一片新的天地,获得一种新的感受,追求思维的独特性和求异性,收到举一反三,旧中求新,同中求异的教学效果。这样,我们的课题研究将进一步补充和拓展了“读写结合教学”和作文教学的相关理论。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及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和习作水平,根据学生习作与阅读的实际情况,充分运用新教材的一篇篇美文,从字、词、句、篇中寻求读与写的契机,从仿写入手,循序渐进,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让学生逐步掌握写作的方式方法,真正提高中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准确把握有价值的教材资源,经过随文小练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本课题的研究将为学生主动、自由、富有创造性的习作总结实践经验,对于促进习作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2.在研究实践中探索和积累小学三年级学生读写结合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和良好的读写习惯,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提高教师个性化运用教材的能力。
3.通过课题研究,更新课程观念,以新课程的教学设计理念指导实践,探索出读写结合训练的系列方法和操作模式,使教师树立“为学习设计教学”的价值取向和“教学设计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教学观。
4.通过课题研究,创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能运用准确地语言表达真情实感,我笔写我心的习惯。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丁有宽与读写导练》、《大教学论、教学法解析》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及对应的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通过习作练习,课堂小练笔,了解三年级学生的写作情况,制定有效的指导计划。
2.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挖掘教材中优秀的语言文字,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练笔紧密联系起来,多方寻求培养写作兴趣的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3.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提高学生立意、布局谋篇、和书写成文等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4. 在阅读教学中时时渗透习作指导,实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认真指导本班学生学习写作的各种方法,力求学生能运用自如,能提笔成文。
5.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借助课本的范文作用,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联系起来,以读带写,读写结合。在班级内开展各种写作竞赛,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为主,以情景教学、行为观察、文献研等方法为辅,具体方法有:
1.情境教学法。运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
2.文献研究法。查阅文献资料,学习相关经验材料,为开展课题研究寻找理论帮助,奠定理论基础。
3.行动研究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针对学生读写互动中发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通过指导、训练探索有效的阅读和写作指导策略。
4.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读写结合的实践经验,将每个阶段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不断总结、验证、提高,形成成果。
八、课题的成员构成及分工
课题主持人:张晓
分工:由个人单独完成资料搜集、分析整理等工作,在此基础上找到研究小学三年级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检验效果,不断丰富和完善。
九、研究的预期成果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不但可以学习到语言和表达方式,还可以学到文本中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规律,而这些知识要是在作文课中直接讲解,易引起学生的厌倦,而通过学习范文,学生能自然领悟写作手法,此时写作,等于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手法,趁热打铁,减少了习作的困难度。本课题的研究就是让写作训练以课文为依托,多角度、多元化地进行文本解读,感悟文本,内化文本,使学生思维得到开发,情感得到熏陶的基础上,从“写”(说)的角度寻找拓展点,进行求新、求异的说话、写话、习作训练。学生在读写结合的训练中切实感受到习作是一种“自我表达的需要,是一种相互交流的需要,是一种精神的享受的需要”,进而舒畅表达,乐此不疲。只有这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创新能力才能得以培养,从而实现三年级学生的读写结合。
十、已经开展的研究及存在的疑惑
搜集分析各个班级学生写作能力的情况,确定课题研究方向。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对国内外该课题研究的状况进行了解,对课题研究的价值和可行性作初步论证。
本课题虽致力于“读”到“写”的拓展,致力于“创新”,但从第一阶段研究的方向与所取得的成果来看,仍在寻找读写联结点上下功夫,在迁移训练的方法上打转,在原文的写作方法上机械的模仿。下一阶段将重心移到学生思维的拓展训练上,三年级重拟题、立题、选材、谋篇上的训练,并要求通过一篇或数篇课本的学习、迁移训练,能得出一般的规律来。也就是尝试着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方面开展子课题研究,从“读”中找出“写”的带普遍性的规律。&
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客观差异,无论在哪一个班级总存在着相应的且数量不在少数的“学困生”。“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是一个练习范围相对扩大的训练。而“学困生”在以往较为单一的阅读或作文教学中都存在学习困难,在这相对综合的读写结合训练中其学习困难可想而知。相反,学优生通过读的铺垫,写的延伸和写的反哺作用,其读写能力都有更大的进步。班级内的优差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大。如何抓好“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是下一阶段的重点研究工作,尝试运用“分层教学”的策略,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给予更多的关照和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三)我们的课题虽然经过了不少理论学习和研究探讨活动,但是总觉得缺少专家、学者高层次的指导和点拨。今后,我们将加强理论学习,加大向专家、学者请教,向教科研工作卓有成效的兄弟学校讨教的力度。通过进一步探索与实践,寻求阅读教学中“读”与“写”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佳结合方式,努力实现读中悟写、读中导写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丁有宽与读写导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王崧舟 2005年7月 山西教育出版社;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zhangxiao788发表于 21:27:03 阅读全文(3562) |
标签: 上一篇:下一篇: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Copyright @
连云港教育博客技术支持:阅读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临泽县曹庄小学&朱多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改善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如何改善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我认为阅读教学中做到以下“四变三放”,至关重要。&
变教师“牵引”为启发点拨,相机诱导
&&&&要改变当前阅读教学“引得不够,牵得太多”的倾向,教师要明确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启发点拔,因势利导。启发式教学,古已有之。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课堂上当学生想知而不知,想说而说不出时,心理上就产生了“愤”、“徘”,教师相机诱导,点拔指引,学生方能“开其意,达其词”。恍然大悟,收到最佳效果。此语,明确指出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决不能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主观愿望设计阅读教学过程,而是要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语文的规律以及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并在教学中察颜观色、循循善诱,不断地营造“愤悱”状态,又不断地启发引导,“点”在关键处,“拔”在疑难处,这样,在阅读教学中才能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变琐碎分析为熟练精思,以读为本
&&&&阅读教学,实际上是以阅读文章为主,将词句段篇,听说读写融为一体的语文综合训练。因此,阅读教学的重心在一个“读”字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圣贤们早已总结出来的语文学习之道。读是语文学习之精髓,是摄取语文素养之捷径,我们不能把它束之高阁,另辟路径,去搞花样翻新。语文课就应该抓住读书这个根本,舍得花时间。&
&&&&让学生反复地去读、去背,口诵心惟,从读中扩大识字量,从读中品味词语的语境义,从读中发掘句子的言外意,从读中体会选材的匠心,从读中积累规范的语言,从读中发展思维能力,从读中领悟行文的真谛,从读中汲取人文的养料。因此,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就要变琐碎的分析为导读,以读为本,让书声琅琅进课堂。要尽可能多的增加学生读书的机会,创设各种读书的情境,保证学生读书、思考、讨论、练习的时间。课堂上。要让学生有目的地读,充分地读,有感情地读。在教师的指导和示范下,学生在读书实践中逐步读出情(情感),读出形(形象),读出意(意境),读出神(神韵)。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陶冶。
&&&&变“越组代庖”为“自主研索”,以学为主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通过体验、感悟而获得语文素养的过程,这个过程教师是无法代替的,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就能达到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强调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等语文实践活动中,依据文本并凭借自己已有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经验,通过自读自悟,去发现、探索、感受、体验文本的蕴蓄,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自主感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自悟中就有思维的培养,自悟中就有语感的积淀,自悟中更有创新的火花。实在的语文教学就应该通过自主感悟和交流对话,来展示学生的见解和才情,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因此,阅读教学过程,-定要变教师的包办代替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语言文字为凭借,进行比较、品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活动,以达到思有所梧,学有所得。
&&&&变“统-认识”为“各抒己见,激励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应付考试,强调所谓的“统一认识、“统-答案”。教师把教参搬上教案,学生把参考书带进课堂。但是,阅读教学的过程,既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习惯的过程,也是学生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教师的所谓“统-认识”,不仅违背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而且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变“统一认识”为“各抒己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展开争辩。学则须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不断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过程。
&& 在时间上要“放”。即把每节课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里放手学习。学习一篇课文,一开始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每句话都读通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自己理解。学生自读自悟时,需要多长时间就给多长时间,教师尽可能少讲、少问,凡是学生能自己学懂的,教师就一定不讲。有了充裕的学习时间,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能有基本保障。
&&&&在空间上要放。教师不以各种形式挤占学生的学习空间,要把空间还给学生。在以往的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不是以讲,就是以“问”来挤占学生学习思维的空间。这样,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发展的,在空间上“放”,要努力克服过去教学中设计系列问题,一步一步进行训练的做法。要把提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师生经过“整合”,把问题归纳为一两个中心问题。每篇课文都设计一两个有整体性、综合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全篇课文的联系中学习、感悟。有了思维的广度,才能有思维的深度。有了广阔的空间,必然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高年级学生学习《草船借箭》一课,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集中解答:“从哪儿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诸葛亮为什么能神机妙算?”这两个问题,其思维理解的空间就广阔了。
&& 在学习方法上要“放”。即要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课文,不搞“一刀切”,更要鼓励学生创造学习方法。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自己的认知结构不断“同化”、改造、扩大、完善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不同,因而,其认知的方式方法必然会有各自的特点。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课文,不仅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
而且有利于加快对文章理解的进程。例如: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教师提示:“了解桂林山水特点时,你们想用读的方法学就可以反复读,在读中领悟;想抓住词语分析,就分析理解;想一边学一边把山和水的特点用动作表演出来,可以表演,……喜欢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有了这样的要求,学生的学习就变得生动活泼起来。由于每个学生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因而,必然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在阅读教学中做到以上“四变三放”,必能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习,优化阅读教学过程,让阅读教学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将促进新一轮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咨询热线:400-675-1600
1-3秒快速咨询
【摘 要】
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忽视了主体的积极性,阻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造成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语文教学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教学过程就必须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尤其是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在短暂的40分钟内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提高课堂实效,这让我常常感到困惑,总有一种无从下手之感。
【分 类】
【关键词】
【收 录】
|关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点滴思考|共2页
重要说明: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科学研究,向少数教学、科研人员提供少量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本站文章仅向科研人员提供!
学子 2013年5期 文档列表
学子校长论坛
作者:白乐敏
 单位:山东邹平县长山镇第一初中
作者:隋振波
 单位:山东威海高区神道口小学
作者:吴延秋
 单位:黑龙江哈尔滨市铁岭小学校
作者:赵厚华
 单位:江苏仪征市陈集镇中心小学
学子三阳视点
作者:王三阳
学子班主任
作者:蔡思琪
 单位: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
作者:费雅娟
 单位:浙江绍兴市锡麟中学
作者:吴亚卿
 单位:福建安溪县龙门湖山小学
作者:王存彬
 单位:安徽桐城市大关镇麻山小学
学子案例评析
作者:张贵强
 单位:山东苍山县矿坑中心小学
作者:施正芳
 单位:江苏苏州市吴江盛泽小学
作者:范莹莹
 单位:浙江天台县白鹤镇中心小学
作者:陈锦秀
 单位:江苏南京市板桥小学
作者:潘灵聪
 单位:浙江天台县赤城街道第二小学
作者:田怡
 单位:江苏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和小学
作者:洪定星
 单位:江西铅山县武夷山镇黄岗山学校
作者:许凤珍
 单位:浙江浦江县郑宅镇中心小学
作者:陈海风
 单位: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姜灶中学
学子经验交流
作者:岳丽志
 单位:浙江衢州一中
作者:王强强
 单位:江苏吴江实验小学爱德校区
作者:许志伟
 单位:浙江绍兴市锡麟中学
作者:彭敏
 单位:江西上犹县第二小学
作者:商维红
 单位:黑龙江绥芬河市实验小学
作者:王侃
 单位:江苏溧阳市实验小学
作者:陶金琼
 单位:江苏张家港市实验小学东校区
作者:王娴
 单位:江苏常州市新北区百草园小学
作者:胡芳
 单位:浙江绍兴市元培小学
作者:崔献忠
 单位:甘肃酒泉第五中学
作者:史悦亮
 单位:江西永新县才丰乡清塘小学
作者:许秋霞
 单位:江苏张家港市南沙小学
作者:黄丽华
 单位:江西广丰县河北中学
作者:刘钧佳
 单位:江西余干县乌泥初中
作者:查娟娟
 单位:江西余干县黄金埠镇中心小学
作者:周华军
 单位:江西铅山县傍罗小学
学子教学反思
作者:宋志红
 单位:河南安阳市六十三中学
作者:顾生斌
 单位:甘肃酒泉第五中学
作者:顾柳燕
 单位:江苏启东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
作者:马翠云
 单位:江苏涟水圣特外国语学校
作者:何康军 徐燕春
 单位:浙江杭州市文三教育集团文三街小学 杭州市文一街小学
作者:赵静
 单位:江苏昆山市第一中心小学
作者:钱洪锋
 单位:浙江杭州萧山区第三高级中学
作者:刘德歆 孙涛
 单位:吉林蛟河市白石山镇前柳小学
作者:万光刚
 单位:河南罗山县竹竿镇中心学校
作者:史厚勇
 单位:江苏南通市城西小学
作者:叶茶花
 单位:江西余干县黄金埠镇中心小学
作者:范天蓉
 单位:江苏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和小学
作者:宋琼
 单位:江苏苏州吴江高级中学
作者:涂薇
 单位:江西余干县第三小学
学子教学设计
作者:傅青芹
 单位:江苏仪征市实验小学西区校
作者:何琼华
 单位:江苏兴化经济开发区中心校
作者:张敏敏
 单位:江苏海门市临江初级中学
作者:傅美娟
 单位:浙江义乌市经济开发区学校
作者:山卫英
 单位:江苏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中心小学
作者:蔡月红
 单位: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塘头小学
作者:金陈
 单位:浙江杭州市萧山区第三高级中学
作者:成凤茂
 单位:江苏兴化市戴窑中学
作者:夏红仙
 单位:江西广丰县永丰中学
作者:章玲慧
 单位:江西余干县黄埠中心小学
作者:孟祥云
 单位:南昌航空大学体育学院
作者:徐志娅
 单位:江苏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作者:沈颖
 单位: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先锋初中
作者:姚建
 单位:江苏盐城市实验小学
作者:曹淑忠
 单位:江苏盐城市盐渎实验学校
作者:许法友
 单位:浙江天台县赤城街道第二小学
作者:赵朝君 王秩法
 单位:浙江台州市黄岩南城横山头小学
作者:唐丽娟
 单位:广东江门市江海区滘北小学
学子特别访问
作者:孙爱华 林青
 单位:山东威海市翠竹小学
学子心语沙龙
作者:金源萍
 单位:山东威海一中
作者:解艳艳
 单位:山东苍山县矿坑中心小学
作者:王文
 单位:四川绵阳市剑门路学校
作者:王岳
 单位:河北秦皇岛市教育局
作者:肖勇
 单位:岳池县第一中学校
作者:张丹
 单位:重庆杨家坪中学
第100-100页
作者:赵国艳
 单位:河北遵化市新店子镇新店子幼儿园
第101-102页
作者:耿欣彤
 单位:河北唐山市滦县第一中学
第102-102页
作者:秦坤
 单位:新疆化学工业学校
第103-103页
作者:余再兴
 单位:重庆市綦江中学
第104-104页
作者:郑友花
 单位:福州市闽江学院附属中学
第105-105页
作者:张娴君
 单位:河南上蔡县蔡都镇第三小学
第106-106页
作者:谢万光
 单位:贵州惠水县第四中学
第107-107页
作者:廉语录
 单位:河南上蔡县蔡沟乡初级中学
第108-108页
作者:邢亚丽
 单位:河南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
第109-109页
作者:王标
 单位:安徽亳州市蒙城县中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
第110-110页
作者:刘庆林
 单位:黑龙江伊春市南岔区浩良河化肥厂子弟校
第111-111页
作者:胡大荣
 单位:贵州惠水县第四中学
第112-112页
作者:陈朝国
 单位:贵州石阡民族中学
第113-113页
作者:阮绍南
 单位:贵州石阡民族中学
第114-114页
作者:张国
 单位:贵州石阡县民族中学
第115-115页
作者:朱洋
 单位:贵州石阡民族中学
第116-116页
作者:陈晶
 单位:黑龙江佳木斯师范学校
第117-118页
作者:杨国俊
 单位:黑龙江佳木斯师范学校
第118-119页
学子高教研究
作者:张智敏
 单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第120-121页
作者:屈波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第123-123页
作者:韩景成
 单位: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第124-124页
作者:陈晶
 单位:黑龙江佳木斯师范学校
第125-125页
作者:于忠华
 单位: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第126-126页
作者:王越
 单位: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
第127-129页
作者:王春荣
 单位:上海政法学院外国语学院
第130-131页
作者:张晶晶
 单位: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第131-132页
作者:王影
 单位:吉林工商学院传媒艺术学院
第133-133页
作者:陈彦彤
 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
第134-134页
作者:许唱
 单位:吉林省松原职业技术学院
第135-135页
作者:李俐
 单位:唐山劳动技师学院
第136-136页
作者:孙秀萍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第137-138页
作者:段丹东
 单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第139-140页
作者:韩松
 单位: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
第141-141页
作者:刘海燕
 单位: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
第142-142页
作者:谢秀华 关颖
 单位:大连交通大学思政部
第144-144页
作者:李尔登
 单位: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第145-146页
作者:刘春艳
 单位: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147-147页
作者:路强
 单位:吉林工商学院思政部
第148-148页
作者:马达
 单位: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
第149-149页
作者:吴娅敏
 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第150-151页
作者:杜双成
 单位: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第151-152页
作者:裴航
 单位:洛阳师范学院
第153-153页
作者:丘红映
 单位:广东科技学院
第154-154页
作者:王贝妮
 单位: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
第155-155页
作者:吴航 吴舫
 单位: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第156-156页
作者:朱昀
 单位: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
第157-157页
学子学术交流
作者:许珂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第158-158页
作者:杨春霞
 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音乐系
第159-160页
作者:信璟
 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第161-162页
作者:唐文杰
 单位: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第162-163页
作者:何锴琦 于珊珊
 单位:吉林大学
第164-164页
作者:刘静
 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第165-165页
作者:吴辉剑
 单位: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
第166-166页
作者:汤志常
 单位: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167-167页
作者:丁轶
 单位: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168-168页
作者:周小兰
 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第169-169页
作者:韩姝 韩江宁
 单位:黑龙江职业学院
第170-170页
作者:侯传冷
 单位: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171-171页
作者:李凌 胡用岗
 单位: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服装学院
第172-172页
作者:邱宜宁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第173-174页
作者:朱萍
 单位:南京晓庄学院图书馆
第175-175页
作者:刘锦鑫
 单位:广东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第176-176页
作者:曹洁
 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第177-177页
作者:孙小玉
 单位: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178-178页
作者:田国成
 单位: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179-179页
作者:王笑禹
 单位:开封大学
第180-180页
作者:魏云
 单位:黑龙江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181-181页
作者:李新宇
 单位:吉林动画学院
第182-182页
作者:刘仁福
 单位:黑龙江省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183-184页
作者:刘莉
 单位:广东省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第184-185页
作者:刘婕
 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
第186-187页
作者:张宁
 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第188-188页
作者:董丹
 单位:三亚学院
第189-189页
作者:赵晶阳
 单位: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
第190-191页
作者:李彬彬
 单位:鄂东职业技术学院
第191-192页
作者:金跃芳
 单位:浙江省金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第193-193页
作者:刘亚辉
 单位: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实验中学
第194-194页
作者:冯春明
 单位:黄冈工贸学校
第195-195页
作者:任灿刚
 单位: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实验中学
第196-196页
学子杂志分期列表
产品参数: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招生考试办公室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出版地方:
快捷分类:
国际刊号:
国内刊号:23-1519/G4
邮发代号:14-137
创刊时间:2011年
发行周期:
期刊开本:A4
下单时间:1个月内
热门期刊推荐
400-675-1600
周一至周日 8:00-18:00
(仅收市话费)
免责声明:本站非任何杂志官网,仅限于收集整理互联网学术资源信息,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若需要删除请联系我们 蜀ICP备号-1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读写结合创课堂之精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