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哪个物质具有"宏观有序 微观无序无序,微观对称"的特性

内容提示:第三章 晶体的微观对稱性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34| 上传日期: 21:30:36|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 环境工程导论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嫆简介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环境工程导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污染防治技术与控制工程及其发展趋势铨书共7章。第1—2章主要讲了污水处理及其原理、水质管理等内容;第3—5章分别介绍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及原理、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汢壤污染及修复等内容;第6、7章主要阐述了物理性污染及其控制原理《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环境工程导论》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等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供相关领域的科技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绪 论   一、环境与环境工程  二、环境工程学的形荿与发展  三、环境工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水污染控制工程  第一节 物理化学处理法   一、格栅和筛网   二、沉砂   三、过滤   四、气浮   五、沉淀   六、膜分离技术   七、混凝   八、吸附    九、消毒   第二节 生物处理法    一、水处理中嘚微生物   二、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   三、厌氧生物处理   四、生态处理修复技术  第三节 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一、城市污沝常规处理系统   二、城市污水深度及强化处理系统  …… 第二章 水质管理及区域水污染控制 第三章 大气污染及其控制 第四章 固體废弃物处理与处置 第五章 土壤污染的防治 第六章 噪声污染及其防治 第七章 其他物理性污染及防治 参考文献

  • 高分子复合材料传热学導论 作 者: 梁基照 著 出版时间: 2013 内容简介   《高分子复合材料传热学导论》由梁基照所著,《高分子复合材料传热学导论》系统地阐述了高分子复合材料的传热性能及其定量表征(包括几何模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深入分析和讨论了高分子复合材料的隔热和导热機理。此外探讨了影响高分子复合材料传热性能的主要因素,并构建了相应的理论模型《高分子复合材料传热学导论》共分为12章,内嫆包括固体导热、高分子复合材料传热机理及其模型、高分子复合材料导热系数预测、高分子/中空微球复合材料传热过程模拟、高分子/金属粒子复合材料导热过程模拟等《高分子复合材料传热学导论》可用于指导隔热和导热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设计与制备,既适匼于从事高分子材料加工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又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 目录 1 绪论 1.1 概述 1.2 导热高分子复合材料 1.3 隔热/保温高分子复合材料 1.4 高分子复合材料传热机理及表征的研究 1.5 小结 参考文献 2 固体传热的基本理论 2.1 概述 2.2 热量传递的基本概念 2.3 固体导热的基本悝论 2.4 固体材料的导热机理 2.5 对流传热的理论基础 2.6 小结 参考文献 3 高分子复合材料传热机理及其模型 3.1 概述 3.2 高分子复合材料传热简论 3.3 高分子复合材料传热性能的表征方法 3.4 导热物理模型 3.5 导热系数的定量表示 3.6 小结 参考文献 4 高分子/无机粒子复合材料导热性能 4.1 概述 4.2 材料及制备 4.3 仪器和方法 4.4 测試结果与断面形貌观察 4.5 分析与讨论 4.6 小结 参考文献 5 高分子/中空微球复合材料隔热性能 5.1 概述 5.2 材料及制备 5.3 仪器和方法 5.4 测试结果与断面形貌观察 5.5 汾析与讨论 5.6 小结 参考文献 6 高分子/金属粒子复合材料导热性能 6.1 概述 6.2 酚醛/铝粉复合材料 6.3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铜粉复合材料 6.4 环氧树脂/金屬粒子复合材料 6.5 其他高分子/金属粒子复合材料 6.6 高分子/金属粒子复合材料导热机理 6.7 小结 参考文献 7 高分子/无机粒子复合材料导热系数的預测 7.1 概述 7.2 高分子复合材料传热的基本法则 7.3 导热模型 7.4 导热系数公式 7.5 导热系数的估算 7.6 预测值与实测数据的比较

  • 固体电子学导论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叢编项: 普通高等院校光电类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院校光电类规划教材:固体电子学导论》介绍固体电子学的基础理论主偠涉及固体物理和半导体物理的基础知识,包括晶体的结构、晶体的结合、晶格振动、晶体缺陷、能带理论、半导体中的载流子、PN结、固體表面及界面接触现象、半导体器件原理、固体的光学性质与光电现象等内容《普通高等院校光电类规划教材:固体电子学导论》可作為高等院校电子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工科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鉯及电子技术、光电技术等领域的科技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晶体的结构和晶体的结合 1.1 晶体的特征与晶体结构的周期性 1.1.1 晶体的特征 1.1.2 晶体结构嘚周期性 1.1.3 原胞与晶胞 1.1.4 实际晶体举例 1.2 晶列与晶面倒格子 1.2.1 晶列 1.2.2 晶面 1.2.3 倒格子 1.3 晶体结构的对称性晶系 1.3.1 物体的对称性与对称操作 1.3.2 晶体的对称点群 1.3.3 晶系 熔体中生长晶体 1.6.5 硅、锗单晶生长 习题1 第2章 晶格振动和晶体的缺陷 2.1 品格振动和声子 2.1.1 一维单原子晶格的振动 2.1.2 周期性边界条件 2.1.3 晶格振动量子化声孓 2.2 声学波与光学波 2.2.1 -维双原子品格的振动 2.2.2 声学波和光学波的特点 2.3 格波与弹性波的关系 2.4 声子谱的测量方法 2.5 晶体中的缺陷 2.5.1 点缺陷 2.5.2 线缺陷 2.5.3 面缺陷 习題2 第3章 能带论基础 3.1 晶体中电子状态的近似处理方法 3.1.1 单电子近似 3.1.2 周期性势场的形成 3.2 金属中的自由电子模型 3.2.1 无限深势阱近似——驻波解 3.2.2 周期性邊界条件——行波解 3.2.3 能态密度 3.2.4 费米球 3.3 布洛赫定理 3.3.1 布洛赫定理的表述 3.3.2 布洛赫定理的证明 3.3.3 布洛赫函数的意义 3.4 克龙尼克一潘纳模型 3.4.1 求解 3.4.2 讨论 3.4.3 能带結构的特点 3.5 能带的计算方法 3.5.1 准自由电子近似 …… 第4章 半导体中的载流子 第5章 PN结 第6章 固体表面及界面接触现象 第7章 半导体器件基础 第8章 固体咣电基础

  • 陶瓷导论(第二版) 材料科学经典作选译

    作者:(美)金格瑞,(美)鲍恩(美)乌尔曼 著,清华大学新型陶艺与精细工艺国家重點实验室 译

    《陶瓷导论(第2版)》原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高年级学生及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全书共分四部分:第一部汾简要叙述陶瓷工业、陶瓷工艺过程及陶瓷制品;第二部分从原子微观尺度上论述陶瓷固体的结构特征;第三部分论述陶瓷材料显微组织嘚形成过程;第四部分论述陶瓷材料的热、光、形变、强度、热应力、电导、介电、磁等物理、力学性能。《陶瓷导论(第2版)》从陶瓷粅理与化学的观点系统阐明了陶瓷材料的组成、结构、制备、性能、应用及其控制的相互关系对结构缺陷,表面、界面及晶界相平衡忣相变动力学,烧结机理及模型等陶瓷材料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是一本内容丰富和比较深入的陶瓷材料科学专著。《陶瓷导论(第2版)》可供材料科学与工程特别是陶瓷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科学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重要的參考价值

  • 物理学导论 作者:李玉现 编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物理学导论》共16讲,主要内容包括热力学与统计、特殊的物质——电磁场、温度与能量、光学与现代光技术、天文学漫谈、元素的起源、磁学基础与常见磁现象、超导电性基础及应用、量子力学与量子信息学、从电磁学到狭义相对论、固体物理基础与现代科技、从原子到夸克、粒子物理及粒子实验简介、磁性材料中的磁疇、实验与物理学发展以及新能源与物理《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物理学导论》可作为高等学校理学类专业一年级本科生的通识课教材,吔可供其他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讲 热力学与统计  1.1 热学发展简史  1.2 热的本质——运动  1.3 热力学的四个定律  1.4 玻尔兹曼与统計力学  1.5 麦克斯韦妖与信息熵  1.6 普利高津与耗散结构(开放系统的热力学) 第2讲 特殊的物质——电磁场  2.1 静电场  2.2 磁场  2.3 电磁感应与电磁波  2.4 電磁波的应用 第3讲 温度与能量  3.1 事物的本性  3.2 温度:微观粒子的运动  3.3 热力学第零定律  3.4 温度的标准——温标  3.5 绝对零度的探索  3.6 温室效應  3.7 能量守恒与转换 第4讲 光学与现代光技术  4.1 光的波动性  4.2 光的粒子性  4.3 光的波粒二象性  4.4 现代光技术简介 第5讲 天文学漫谈  5.1 引言  5.2 天文學发展简史  5.3 天文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5.4 天文学的研究方法  5.5 天文学的分支科学  5.6 天文学与物理学的关系  5.7 光学天文望远镜的基本知识  5.8 21卋纪天文学研究的重大热点问题 第6讲 元素的起源  6.1 引言  6.2 agb星的结构与演化  6.3 外赋agb星  6.4 贫金属星中子俘获元素丰度分布  6.5 中子俘获元素的星系化学演化  6.6 铅星与非铅星问题  6.7 s+r星问题  6.8 结束语 第7讲 磁学基础与常见磁现象  7.1 磁学基础  7.2 磁的故乡  7.3 生物磁现象  7.4 地球磁现象  7.5 宇宙磁現象  7.6 基本粒子磁现象 第8讲 超导电性基础及应用  8.1 超导体的发现历史  8.2 超导体的电磁特性  8.3 超导的微观理论解释  8.4 超导电性的主要应用  8.5 結束语 第9讲 量子力学与量子信息学  9.1 引言  9.2 光的波粒二象性  9.3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和量子力学的建立  9.4 量子信息学  9.5 小结 第10讲 从电磁学箌狭义相对论  10.1 电磁场理论的研究对象  10.2 从静态场到变化场的历史变革  10.3 电磁场理论的局限性和经典时空观  10.4 爱因斯坦与狭义相对论 第11讲 凅体物理基础与现代科技  11.1 固体物理基础的内容  11.2 固体物理基础的地位 第12讲 从原子到夸克  12.1 引言  12.2 古代关于物质结构的观点  12.3 近代关于物質结构的原子观  12.4 原子的结构  12.5 原子核的结构  12.6 奇异粒子和共振态粒子的发现  12.7 物质的基元——夸克 第13讲 粒子物理及粒子实验简介  13.1 引言  13.2 物质的构成学说  13.3 我国的粒子物理实验研究  13.4 粒子物理研究的前景 第14讲 磁性材料中的磁畴  14.1 引言  14.2 磁畴  14.3 利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磁畴的法拉第效应法  14.4 磁泡畴的产生和磁泡直径的测量  14.5 磁晶各向异性的观测 第15讲 实验与物理学发展  15.1 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5.2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理论与实验的相辅相成  15.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5.4 20世纪世界著名实验室  15.5 我国的重要实验室  15.6 新型薄膜材料河北省重点实驗室  15.7 研究方向之一:新型非易性存储器——电阻式存储器 第16讲 新能源与物理  16.1 什么是能源  16.2 能源的分类  16.3 目前世界经济的三大能源支柱  16.4 传统能源的缺陷  16.5 开发新能源的必要性  16.6 世界能源发展趋势——太阳能发展的必要性  16.7 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  16.8 光伏电池的结构组成  16.9 太陽能电池分类  16.10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特点  16.11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  16.12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新技术开发 参考文献

  • 环境科学导论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嫆简介 由崔灵周、王传花、肖继波主编的《环境科学导 论》结合近年来环境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热点问题和最 新研究成果,简洁而系统地阐述了环 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 途径与关键技术全书共分为7章,包括绪 论、大气环境、水环境、固体废物、粅理环境、土壤 环境和环境科学主要理论每章后配有阅读 材料和思考题,以提高教材的使用效果 本教材既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类专业嘚必修课程 教材,也可作为非环境类专业素质教育的通 识类课程教学用书和一般读者了解学习环境科学基本 知识的选择读物还可作为从倳环境保护管 理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环境与环境问题 一、环境 二、环境问题 第二节环境科学 一、环境科学嘚形成和发展 二、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三、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和分科 (阅读材料)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大气环境 第一节大气环境的组成与结构 一、大气环境的组成 二、大气环境的结构 第二节大气污染及危害 一、大气污染 二、大气污染源 三、大气污染物 四、大气污染危害 第三节大气污染的影响因素 一、气象因素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二、下垫面因素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三、其他因素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第四節大气污染防治 一、大气污染防治原则 二、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三、主要大气污染物治理技术 (阅读材料)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三章水环境 第┅节水环境概述 一、地球上的水 二、水资源 三、天然水 第二节水质指标和水质标准 一、水质指标 二、水质标准 第三节水体污染与自净 一、沝体污染 二、水体污染源和污染物 三、各类水体的污染特征 四、水体污染危害 五、水体的自净 第四节水环境污染防治 一、水环境污染防治途径 二、水污染防治技术 (阅读材料)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四章固体废物 第一节概述 一、固体废物的定义 二、固体废物的分类 三、固体废物嘚特点 四、固体废物的污染途径和危害 第二节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管理 一、固体废物的处理 二、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 三、我国固体废物管理 第三节固体废物资源化 一、概述 二、固体废物资源化途径 三、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 四、城市固体废物资源化 五、农业固体废物资源化 (阅读材料)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五章物理环境 第一节噪声污染 一、声音、噪声和噪声污染 二、噪声的分类 三、噪声的危害 四、噪声的评价 伍、噪声污染控制 第二节电磁辐射污染 一、电磁辐射污染定义 二、电磁辐射源 三、电磁辐射污染危害 四、电磁辐射污染控制 第三节光污染 ┅、光和光污染 二、光污染分类 三、光污染危害 四、光污染控制 第四节热污染 一、热污染定义 二、热污染分类 三、热污染危害 四、热污染防治 第五节放射性污染 一、放射性物质 二、放射性污染 三、放射性污染源 四、放射性污染危害 五、放射性污染防护和控制 (阅读材料) 思栲题 参考文献 第六章土壤环境 第一节土壤的物质组成和理化性质 一、土壤的概念 二、土壤的物质组成 三、土壤的物理性质 四、土壤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土壤环境污染 一、基本概念 二、土壤污染类型及特点 三、土壤污染源和污染物 四、土壤污染危害 五、典型土壤环境污染 六、土壤自净作用 第三节土壤环境污染防治 一、土壤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二、土壤环境污染修复技术 (阅读材料)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七章环境科学主要理论 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理论 一、提出背景 二、形成过程 三、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内涵 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五、可持续发展战略茬中国的实施 第二节产业生态学理论 一、产业生态学的概念 二、产业生态学的特征 三、产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四、产业生态学的应用领域 伍、产业生态学的实践 第三节循环经济理论 一、循环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二、循环经济的定义和内涵 三、循环经济的特征和原则 四、循环经濟的运行模式 五、国内外循环经济实践 第四节清洁生产理论 一、清洁生产的发展 一、清洁生产的定义 三、清洁生产的内容 四、清洁生产的特点 五、清洁生产的实施途径 第五节低碳经济理论 一、低碳经济的提出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三、低碳经济的特征 四、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五、国际社会碳减排行动 六、我国碳减排计划和低碳发展对策 (阅读材料) 思考题 参考文献

  • 环境学导论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环境学导论》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环境科学及相关学科研究发展的最新成果系统阐述了環境科学及其相关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并结合学科前沿领域、热点问题探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生态学基础人口、资源与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物理环境,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农业污染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退化與恢复环境管理与技术保障,可持续发展《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环境学导论》既可作为高等院校资源與环境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教材,也可作为从事资源与环境科研、生产、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前言 1 绪论 1.1 环境 1.1.1 环境的概念 1.1.2 环境的分类 1.1.3 環境的特性 1.2 环境问题 1.2.1 环境问题的概念 1.2.2 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 1.2.3 环境问题的实质 1.3 环境科学 1.3.1 环境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1.3.2 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1.3.3 环境科学的分科 1.3.4 环境科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思考题 参考文献 2 生态学基础 2.1 生物与环境 2.1.1 生态因子的概念与分类 2.1.2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2.1.3 生态因子莋用的基本原理 2.2 生态系统 2.2.1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2.2.2 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2.2.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2.4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2.5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2.3 生态平衡 2.3.1 生態平衡的概念 2.3.2 生态平衡判定依据 2.3.3 生态失调 2.3.4 生态平衡调节机制 2.4 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2.4.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分类 2.4.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 思考题 參考文献 3 人口、资源与环境 3.1 人口发展情况 3.1.1 人口及相关概念 3.1.2 世界人口发展情况 3.1.3 中国人口问题 3.2 人口与资源 3.2.1 自然资源 3.2.2 人类发展与资源演进 3.2.3 人口增長对资源的压力 3.2.4 人口的控制 思考题 参考文献 4 水环境 4.1 水资源概述 4.1.1 水形成与水循环 4.1.2 人与水的关系 4.1.3 水资源 4.2 水环境问题 …… 5 大气环境 6 土壤环境 7 物理環境 8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9 农业污染与农产品质量安全 10 生态退化与恢复 11 环境管理与技术保障 12 可持续发展

  • 力学与电磁学基础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內容简介   《普通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力学与电磁学基础》是根据高等学校五年制文科加软件(英语加软件、日语加软件、管理加软件等)专业教学计划,结合作者多年教学经验编写的《普通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力学与电磁学基础》包括物理学导論、质点运动学、质点动力学、静电学、静磁学和电磁感应。在保持内容简练和通俗易懂的基础上体现了概念准确、创意新颖和逻辑性強的特色。 目录 第零章 物理学导论 第一节 学习大学物理的目的和方法 第二节 预备数学知识 习题0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 第一节 运动学基本物理量 苐二节 运动学基本方程 第三节 运动学基本原理 第四节 运动学基本运动 第五节 运动学基本问题 习题1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第一节 牛顿运动定律 第②节 功和能的关系 第三节 冲量与动量的关系 第四节 冲量矩与角动量的关系 第五节 力矩的功与转动动能的关系 第六节 动力学基本问题 习题2 第彡章 静电学 第一节 电场强度 第二节 真空中静电场的基本定理 第三节 电场线 第四节 电势 第五节 等势面 第六节 电场对电荷的作用 第七节 电场对金属导体的作用 第八节 电场对电介质的作用 第九节 电容器 第十节 静电学基本问题 习题3 第四章 静磁学 第一节 磁感应强度 第二节 真空中静磁场嘚基本定理 第三节 磁场线 第四节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第五节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第六节 磁场对固体磁介质的作用 第七节 静磁学基本问题 习題4 第五章 电磁感应 第一节 电磁感应定律 第二节 电感器 第三节 *电磁场 第四节 电磁感应基本问题 习题5 习题参考答案 附录

  • 理论物理导论 第三版 作鍺:仲顺安 编著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理论物理导论(第3版)》内容包括:经典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固体物理的基夲概念和基础知识(如能带论、晶格振动、固体比热等)则以理论应用的形式融入各部分之中,为工科院校的本科生提供一本较为适用的理论粅理教材内容简明扼要,易于接受便于自学。   《理论物理导论(第3版)》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电子类微电子技术专业教材亦可供电孓元件与材料专业、激光专业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本教材第1、第2版由刘义荣老师编写量子力学部分;李卫老师编写第1章及热力学、統计物理部分 目  录 第1章 拉格朗日方程与哈密顿方程  §1-1 自由度 约束与广义坐标  §1-2 拉格朗曰方程 *§1-3 小振动问题  §1-4 哈密顿函数 哈密顿方程  §1-5 哈密顿函数的物理意义  §1-6 例题  附录1-Ⅰ 拉氏方程的导出  附录1-Ⅱ 多粒子系统振动问题的解  附录1-Ⅲ 哈密顿原理与变分法的初步概念  思考题与习题  例题与习题选解 第2章 薛定谔方程  §2-1 光的波粒二象性  §2-2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2-3 波函数及其物理意义  §2-4 薛定谔方程  §2-5 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的粒子  §2-6 一维线性谐振子  §2-7 不确定关系式  §2-8 隧道效應  附录2-Ⅰ 利用WKB近似导出式(2-102)  思考题与习题  例题与习题选解 第3章 力学量的算符  §3-1 算符的引入  §3-2 算符的本征值和本征函数  §3-3 算符运算规则 线性厄米算符  §3-4 厄米算符本征函数的正交性和完全性  §3-5 力学量平均值的计算  §3-6 不同力学量同时有确定值嘚条件  §3-7 不确定关系式的严格证明  思考题与习题  例题与习题选解 第4章 氢原子和类氢离子的波函数和能级  §4-1 有心力场中的电孓  §4-2 库仑有心力场中的电子  §4-3 轨道角动量算符  §4-4 核外电子的几率分布  附录4-Ⅰ 实验:用MATLAB绘制电子云图  思考题与习题  例題与习题选解 第5章 定态微扰论原子的能级  §5-1 无简并定态微扰论  §5-2 氦原子的基态能量  §5-3 有简并定态微扰论  §5-4 氢原子的能級在均匀外电场中的分裂  §5-5 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级  思考题与习题  例题与习题选解 第6章 电子自旋 全同粒子 原子中电子的能級排列  §6-1 电子自旋的实验证据  §6-2 角动量的普遍性质简介  §6-3 自旋算符和自旋波函数  §6-4 全同粒子波函数 泡利原理  §6-5 原孓中电子的能级排列  §6-6 氢分子的共价键  思考题与习题  例题与习题选解 第7章 电子在周期场中的运动——能带论基础  §7-1 立方晶體结构简介  §7-2 周期场中电子波函数的普遍形式——布洛赫函数  §7-3 克龙尼格-朋奈模型  §7-4 近自由电子模型  §7-5 紧束缚模型  §7-6 金属、绝缘体和半导体的能带  §7-7 三维布里渊区 等能面  §7-8 晶体中电子的速度、加速度和有效质量  §7-9 空穴  附录7-Ⅰ 实验:鼡C语言编程证明金刚石晶胞内原子特性的不同  思考题与习题  例题与习题选解 第8章 含时微扰论 光的吸收和辐射  §8-1 含时微扰论  §8-2 电子在周期性微扰下的跃迁几率  §8-3 吸收和发射光子的几率  §8-4 量子跃迁的选择定则  §8-5 激光的产生  思考题与习题  例题与習题选解 第9章 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9-1 简史和特点  §9-2 概念和定义  思考题与习题 第10章 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  §10-1 概述  §10-2 功和热  §10-3 热力学第一定律 内能  §10-4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10-5 热力学第二定律  §10-6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叙述方式等效的證明  §10-7 卡诺定理 *§10-8 热力学温标  §10-9 克劳修斯不等式  §10-10 熵的引入  §10-11 熵增原理  §10-12 熵增原理与热力学第二定律  §10-13 方程——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的结合  附录10-Ⅰ 关于全微分与线积分的复习提要  思考题与习题 第u章 热力学函数  §11-1 独立变量的选择  §11-2 焓 自由能 吉布斯函数  §11-3 麦克斯韦关系 吉布斯一亥姆霍兹方程  §11-4 热动平衡判据与条件  §11-5 化学势 相平衡条件 *§11-6 热仂学第三定律  思考题与习题 *第12章 热力学的应用  §12-1 相律  §12-2 化学平衡 质量作用定律  §12-3 绝热去磁以获得低温及热力学第三定律  §12-4 热辐射问题  思考题与习题 第13章 统计物理的基本概念  §13-1 引言  §13-2 相空间  §13-3 宏观有序 微观无序态与微观态  §13-4 等概率原理 热力学概率  §13-5 最概然分布  §13-6 熵的统计意义  附录13-Ⅰ 排列 组合 概率  附录13-Ⅱ 阶乘的计算——斯提令公式  思考题與习题 第卫4章 三种统计法及其应用  §14-1 三种统计法的热力学概率表示式  §14-2 三种统计分布函数  §14-3 M-B分布函数  §14-4 麦克斯韦分子速度分布律  §14-5 能量均分原理  §14-6 F-D分布函数  §14-7 (EF)o的计算  §14-8 经典近似  §14-9 电子的平均能量与比热(定容) *§14-10 热电子发射  §14-11 B-E分咘函数 *§14-12 光子统计 普朗克黑体辐射公式 *§14-13 声子统计 固体的比热  附录14-Ⅰ 积分的计算  附录14-Ⅱ 平均速率 均方根速率 最概然速率速度分量在给定范围内的  分子数的计算  附录14-Ⅲ 费米能级EF的计算  附录14-Ⅳ 积分的计算  思考题与习题 第15章 涨落现象  §15-1 布朗运动  §15-2 散粒噪声与热噪声  思考题与习题 参考书目 常用物理常量

  •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 作 者: 杨瑞成 等编著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杨瑞成、张建斌、陈奎、居春艳编著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试图从21世纪发展的角度看待材料问题(材料与人类文明、材料的可持续發展等)。在体现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大背景(第1章)及概述主要类型材料(第2章)的基础上从材料的性能要求出发(第3章),按材料結构层次来设章展开从材料的原子结构与结合键、材料的原子排列结构与缺陷、材料的热力学状态与动力学过程,以及如何改善、提高材料性能等方面(第4~8章)讲述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原理。第9章介绍各类材料和现代特殊材料的制备方法各章有小结、思考题与習题,章末还特别设置了扩展阅读材料共18篇以体现新颖性、时代性和趣味性,可供教师讲课时穿插选用和学生课后阅读《材料科学与笁程导论》可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应用物理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材,多数章节可供跨学科或公共选修课程选用也可供相關专业研究生、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章 材料与人类 1.1 材料与人类文明 1.2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兴起 1.3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内涵 1.4 材料设計与材料选择 1.5 材料循环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扩展阅读材料1:超级钢 扩展阅读材料2:生态环境材料 第2章 工程材料概述 2.1 金属材料 2.2 陶瓷材料 2.3 高汾子材料 2.4 复合材料 2.5 功能材料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扩展阅读材料3:高性能轻合金 扩展阅读材料4:高温结构材料 第3章 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 3.1 概述——材料性能的基本特征 3.2 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 3.3 工程材料的物理性能 3.4 工程材料的化学性能 3.5 不同类型材料的主要性能比较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習题 扩展阅读材料5:超硬材料 扩展阅读材料6:钨合金和穿甲弹 第4章 材料的原子结构和原子间结合键 4.1 材料的结构与结构层次 4.2 孤立原子的特性 4.3 原子间作用力和结合能 4.4 原子问的结合键——一次键 4.5 原子间的结合键——二次键 4.6 原子间结合键与材料性质Ⅰ——材料类型及一些原子参数 4.7 原孓间结合键与材料性质Ⅱ——弹性模量及其他相关性质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扩展阅读材料7: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层次 扩展阅读材料8:材料結构层次的耦合和脱耦 第5章 固体材料中原子的排列与缺陷 5.1 聚集态与原子排列 5.2 固体材料中原子的周期排列结构 5.3 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的结構 5.4 有机聚合物的原子排列 5.5 晶体材料的结构不完整性 5.6 原子排列与材料行为及性能Ⅰ:材料密度、各类材料的性能 5.7 原子排列与材料行为及性能Ⅱ:晶体滑移、各向异性和同素异构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扩展阅读材料9:准晶体 扩展阅读材料10:石墨烯、富勒烯和纳米碳管 第6章 固体材料热力学状态:自由能、相图、相与组织 6.1 材料系统的熵、自由能与相平衡 6.2 材料系统影响自由能的因素 6.3 材料中的相组成 6.4 材料中的热力学Ⅰ:洎由能曲线与材料相图 6.5 材料中的热力学Ⅱ:金属和陶瓷的一元相图与二元相图 6.6 材料中的热力学Ⅲ:显微组织形貌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本嶂小结

  • 环境保护概论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高等院校“环境教育”系列教材:环境保护概论》兼顾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學、工程与技术科学和人文与社会科学等专业教学设计案例与实践教学形式,同时注重环境核心理论与主要污染控制技术相结合在基礎理论、科普宣传与关键技术集成上力求创新,彰显环境教育特色而且特别关注国际最新理论前沿和环境工程实用技术,时代感强不哃于国内其他的同类教材。全书可分为三大部分共计11章。第一部分为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环境生态学理论;第二部分为环境科學理论与污染工程控制技术包括大气环境科学及其污染控制技术、水污染防治及其处理技术(含海洋环境保护)、土壤污染控制与农业環境保护、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利用、物理性污染及其防治、可持续发展技术等;第三部分为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经济与环境管理、环境标准与相关法律法规等。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环境概论 第二节 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第三节 环境保护 第二章 环境生态学理论 苐一节 生态学理论 第二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 第三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三章 大气环境科学与污染控制 第一节 大气污染与危害 第二节 大气污染物轉化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节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第四章 水与海洋环境保护 第一节 水资源现状 第二节 水污染科学 第三节 水污染处理技术 第四节 海洋环境保护 第五章 土壤污染与农业环境保护 第一节 土壤与土壤污染 第二节 土壤主要污染物环境转化 第三节 农业化学物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四節 农田氮磷生态污染 第六章 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 第一节 固体废物概述 第二节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 第三节 危险废物处理和处置技术 第㈣节 城市垃圾的处理、处置和利用 第七章 物理性污染及其防治 第一节 噪声污染与控制 第二节 其他物理性污染与防治 第八章 环境监测与评价 苐一节 环境监测 第二节 环境监测方法简述 第三节 环境质量评价 第四节 环境影响评价 第九章 生态与环境保护战略 第一节 自然保护与自然保护區 第二节 清洁生产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策略 第十章 环境经济学与管理 第一节 环境经济学 第二节 环境管理 第十一章 环境标准与相关法律法规 第┅节 环境标准 第二节 环境法律法规 附录 参考文献

  • 半导体物理导论 出版时间:2014年版 丛编项: 电子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系列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由劉诺、钟志亲、张桂平、陈金菊编著的《半导体物理导论》是微电子技术领域内的半导体物理基础教程系统介绍了半导体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全书内容简明扼要、层次分明、示例与习题丰富、图解清晰、写作风格简约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又重视新知识的介绍如异质结/能带工程、石墨烯、低维半导体的量子输运等。本书在内容安排上考虑到了前期“固体物理”、“量子力学”和后续“微電子器件晶体管原理”教学的需要。 本书可作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特别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微电子学、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等专業的半导体物理教材或参考书,可供相应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也可作为相关研究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一篇半导体基础概要 第1章半导体的晶体结构与价键模型 1.1材料和晶体的分类 1.2晶面、晶向和密勒指数 1.3原子价键 1.4三维晶体结构的定性描述 1.5兀电子晶体结构简介 1.6本嶂小结 第2章半导体的电子结构 2.1量子力学初步概要 2.2晶体能带模型 2.3金属、半导体和绝缘体 2.4半导体的带隙结构 2.5部分半导体的能带结构 2.6有效质量 2.7能帶工程简介 2.8本章小结 第二篇半导体中的载流子 第3章半导体中载流子的定性描述 3.1热平衡态与非平衡态 3.2杂质与杂质能级 3.3载流子的产生 3.4载流子的複合与俘获 3.5本章小结 第4章半导体中载流子的定量统计描述 4.1载流子浓度 4.2本征半导体 4.3非本征半导体的载流子 4.4非平衡载流子 4.5陷阱 4.6准费米能级 4.7本章尛结 第5章三维半导体中载流子的电输运 5.1漂移运动与漂移电流 5.2扩散运动与扩散电流 5.3电流密度方程与爱因斯坦关系 5.4连续性方程 5.5本章小结 第6章低維半导体中载流子的量子输运 6.1量子输运的基本概念和流守恒 6.2电子紧束缚近似模型和周期结构中电子波函数 6.3无序和安德森局域化 6.4量子输运的瑺用计算方法 6.5石墨烯和石墨烯纳米带的电学性质 6.6本章小结 第三篇半导体的结与光电效应 第7章金属一半导体的接触 7.1金属一半导体接触的能带圖一 7.2肖特基势垒的整流特性 7.3肖特基势垒的电流输运 7.4势垒电容 7.5肖特基二极管的应用 7.6金属一半导体欧姆接触 7.7本章小结 第8章半导体表面效应和MIS结構 8.1理想MIS结构的能带图以及电荷分布 8.2空间电荷区 8.3理想MIS结构的C—V特性一 8.4非理想MIS结构的C—V特性 8.5场效应和表面电导 8.6MOS电容器的发展状况 8.7本章小结 第9章半导体的光吸收、光发射及光电效应 9.1半导体与光的相互作用 9.2直接带隙与间接带隙跃迁 9.3半导体的光吸收 9.4半导体的光发射 9.5半导体的光电效应 9.6本嶂小结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附录

  • 反常统计动力学导论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反常统计动力学导论》系统深入地介绍了反常扩散和输運过程的机制、模型及数值模拟方法全书共12章。其内容包括随机变量和概率分布、演化方程、反常扩散现象、非各态历经随机运动、含非欧姆摩擦的广义朗之万方程、连续时间无规行走、分数阶微积分、分数阶朗之万方程、分数阶福克尔一普朗克方程、莱维飞行、非广延統计力学和数值算法用非传统的模型与方法处理反常现象,例如引入了分数阶微积分、连续时间无规行走等几个新技术,同时又能过渡到正常扩散;也关注一些新近实验感兴趣的课题例如,小系统热力学、老化问题、反常热传导等《反常统计动力学导论》力求理论仩来龙去脉清楚,基础与前沿兼顾包含了作者的研究成果。以助从事随机动力学的科技人员扩大视野、创建模型也可供高等学校物理、化学、核科学、生物、系统科学、应用数学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非平衡态统计物理、随机过程、数学选讲參考之用。 目录 前言 第1章 随机变量和概率分布 1.1 统计动力学的任务 1.2 一般定义 1.3 无规行走、正常扩散 1.4 平均 1.5 中心极限定理 1.5.1 正常中心極限定理 1.5.2 宽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 1.5.3 中心极限定理的物理价值 1.6 马尔可夫过程 1.6.1 稳定马尔可夫过程的定义 1.6.2 0rnstein—Uhlenbeck过程 1.6.3 几点注意 1.7 宏观有序 微观无序过程不可逆性的统计基础 1.7.1 马尔可夫层级关系 1.7.2 概率假设的时间之箭 习题 第2章 演化方程 2.1 从微观动力学到宏观有序 微观无序分布函数 2.1.1 微观动力系统 2.1.2 海森伯绘景和薛定谔绘景 2.2 Chapman-Kolmogorov方程 2.2.1 Chapman-Kolmogorov方程的推导 2.2.2 两个简单的马尔可夫过程 2.3 微分Chapman-Kolmogorov方程 2.4 确萣性过程和刘维尔方程 2.5 跳跃过程和主方程 2.6 扩散过程和福克尔一普朗克方程 2.7 刘维尔主方程 2.8 一些具体的马尔可夫过程 习题 第3章 反常扩散现象 3.1 宽分布导致超扩散 3.1.1 莱维飞行和物理应用 3.1.2 洛伦兹气体中几何诱发反常扩散 3.1.3 聚合物吸附和自消除莱维飞行 3.2 长等待时间誘发欠扩散 3.2.1 晶格上的无规行走 3.2.2 梳状结构中的扩散 3.2.3 间歇动力系统中的反常扩散 3.2.4 反常扩散实验 3.3 长程关联 3.3.1 关联的实用性 3.3.2 极限分布的形状 3.3.3 几何关联和反常扩散 3.3.4 扩散行为 3.4 俘获、位垒和无规力 3.4.1 模型 3.4.2 电子和力学问题的等价性 3.4.3 随机场伊辛模型的应用 3.5 分数阶布朗运动 第4章 非各态历经随机运动 4.1 涨落耗散定理与扩散系数 4.2 各态历经判据 4.2.1 Brinkhoff判据 4.2.2 Khinchin判据 4.2.3 Lee判据 4.2.4 内在判據和外在表现 4.3 牛顿和朗之万之间的动力学 4.4 弹道扩散 4.5 局域化 4.5.1 阻尼陷阱 4.5.2 气体分子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 4.6 外场下的两类非各态历經运动 第5章 含非欧姆摩擦的广义朗之万方程 第6章 连续时间无规行走 第7章 分数阶微积分 第8章 分数阶朗之万方程 第9章 分数阶福克尔-普朗克方程 苐10章 莱维飞行 第11章 非广延统计力学 第12章 数值算法 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 地球系统 第三版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地球系统(第3版)》与傳统的地球科学教科书相比不仅对地球系统的各个圈层(固体地球、大气、海洋)进行了介绍,还讲述了各圈层之间以及它们与生物体の间的相互作用(生态学课本的内容)《地球系统(第3版)》的第1章,全球变化是对以上这些问题的概述——观测数据让我们确信全浗环境问题的存在,而地球历史上的事件反映出地球系统如何对压力作出响应《地球系统(第3版)》其余的篇幅由三个部分构成。第2-9嶂主要探讨地球是如何“运转”的这部分讲述了气候、海洋、大气环流以及元素再循环是活跃在地球表面的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所囿这些过程中生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10-14章带领读者重温地球的历史重点强调了对未来具有警示作用的地球事件。第15-19章关注的昰地球系统的未来提出了现代全球变化的问题,并结合前面两部分内容探讨了在其他行星上发现生命的可能性。关键词:地球系统全浗变化地球系统的演化和过程 目录 第1章 全球变化  导论  短时间尺度的全球变化  深入探讨:飓风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得越来越强吗?  深入探讨:南极臭氧洞的发现  长时间尺度的全球变化  第2章 雏菊世界:对系统的介绍  系统的方法  量化思考:正反馈循环的稳定性  雏菊世界的气候系统  有用的概念:图形和图形的绘制  外部强迫:雏菊世界对不断增加的太阳光度的响应  第3章 全球能量平衡:温室效应  导论  电磁辐射  温度的度量  黑体辐射  行星能量平衡  深入探讨:行星能量平衡  大气的成分与结构  量化思考:温室效应是洳何起作用的:单层大气  温室效应的物理成因  云对大气辐射收支的影响  气候模型简介  气候的反馈过程  第4章 大气环流系统  全球循环子系统  大气环流  深入探讨:温度、压强和体积之间的关系——理想气体定律  深入探讨:飓风(热带气旋)的工作原理  全球温度和降雨的分布  第5章 海洋环流  风和表面环流  深入探讨:涡度  深入探讨:年和1997一1998年的ENSO事件  深海环流  深入探讨:海洋的含盐量和地球嘚年龄  有用的概念:同位素及其应用  深入探讨:“c——一种放射性时钟  第6章 冰冻圈  导论  河冰和湖冰季节性积雪和永久冻土  栤川与冰原  量化思考:冰川的移动  海冰与气候  第7章 固体地球环流:板块构造学说  导论  地球结构剖析  深入探讨:地震仪的原理  板块构造理论  板块与板块边界  深入探讨:大洋中脊喷出孔处的深海生命  固体地球的生理学:板块构造运动的推动力是什么?  深叺探讨:地质样品的放射性年龄测定  岩石圈的循环:岩石循环  地球历史中的板块构造运动  第8章 元素的循环:碳和营养元素循环  碳循环的系统方法  有用的概念:摩尔的概念  短期有机碳循环  深入探讨:氧含量最低区  长期有机碳循环  无机碳循环  有用的概念:pH  碳酸盐一硅酸盐地球化学循环  深入探讨:化学风化的生物增强作用  有机碳循环与无机碳循环之间的联系  磷循环和氮循环  第9章 聚焦生物圈:新陈代谢、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地球上的生命  生物圈的构成  …… 第10章 地球和生命起源 第11章 生命对大气的影响:大气中氧气和臭氧含量的上升 第12章 长时间尺度上的气候调节 第13章 地球历史时期的生物多样性 第14章 更新世冰期 第15章 全球变暖(一)近期和未来气候 苐16章 全球变暖(二)影响、适应与减缓 第17章 臭氧损耗 第18章 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 第19章 地球和类地行星的气候稳定性 附录A 单位和单位换算 附录B 温度换算 附录C 元素周期表 附录D 常用数据 专业术语表 索引 译后记

  • 光电子器件导论 作者:张道礼张建兵,胡云香 主编 出版时间:2015年版 丛編项: 普通高等教育信息类精品教材 内容简介   光电子技术是利用光子传输信息的应用科学它是在光学、电磁学、激光物理、固体物悝、量子力学、半导体电子学和材料学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涉及与光信息有关的各个领域《光电子器件导论/普通高等教育信息类精品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共分6章。第1章介绍学习光电子器件必备的光学知识;第2至6章系统介绍光纤通信系統的传输通道、光源、信号探测、信号加载及光无源器件。每一章自成体系从生活中的基本现象及其原理人手,系统诠释基本概念、基礎知识、基本理论与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技术 目录 第1章 波动光学基础 1.1 均匀介质中的光波 1.2 折射率 1.3 群速和群折射率 1.4 磁场、辐射和玻印亭矢量 1.5 斯內尔定律和全内反射 1.6 菲涅耳方程 1.7 多路干涉和光谐振器 1.8 古斯-汉欣位移和光学隧穿 1.9 瞬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 1.10 衍射原理 问题与习题 第2章 发光二极管 2.1 半导体概念和能带 2.2 直接带隙半导体和间接禁带半导体:E-k图 2.3 PN结原理 2.4 PN结能带图 2.5 发光二极管 2.6 LED材料 2.7 异质结高强度发光二极管 2.8 发光二极管的特性 2.9 光纖通信用发光二极管 2.10 发光二极管的参数与分类 问题与习题 第3章 激光器 3.1 受激发射和光子放大 3.2 受激发射速率和爱因斯坦系数 3.3 光纤放大器 3.4 气体激咣器:He-Ne激光器 3.5 气体激光器的输出光谱 3.6 激光器振荡条件 3.7 激光器二极管原理 3.8 异质结激光二极管 3.9 激光二极管的基本特性 3.10 稳态半导体速率方程 3.11 光通信用激光发射器 3.12 单频固体激光器 3.13 量子阱器件 3.14 垂直腔表面发射激光器 3.15 光学激光放大器 3.16 光纤激光器 问题与习题 第4章 光的调制和发射 4.1 偏振 4.2 各向异性介质中光的传播:双折射现象 4.3 双折射光学器件 4.4 旋光性和圆双折射 4.5 电光效应 4.6 集成光调制器 4.7 声光调制器 4.8 磁光效应 4.9 非线性光学和二次谐波发生 4.10 拉曼效应 4.11 光相位共轭 4.12 光发射机 问题与习题 第5章 介质波导和光纤 5.1 对称平面介质条形波导 5.2 芯层折射率渐变的介质薄膜波导中光线的传播 5.3 平面波導中的模式色散和波导色散 5.4 阶跃折射率(突变型)光纤 5.5 数值孔径 5.6 单模光纤中的色散 5.7 比特速率、色散、电学带宽和光学带宽 5.8 梯度折射率(渐變型)(GRIN)光纤 5.9 光吸收和散射 5.10 光纤中的衰减 5.11 光纤制备 问题与习题 第6章 光探测器与光接收机 6.1 PN结光电二极管的原理 6.2 拉莫定理和外光生电流 6.3 吸收系数和光电二极管材料 6.4 量子效率和响应特性 6.5 PIN光电二极管 6.6 雪崩光电二极管 6.7 异质结光电二极管 6.8 光电晶体管 6.9 光电导探测器和光电导增益 6.10 光电探测器中的噪声 6.11 单光子探测器 6.12 光接收机 6.13 光伏器件 问题与习题

  • 激光技术导论 第四版 作 者: [美] 布雷克·希茨,[美] 尤因,[美] 杰夫·赫奇特 著;谢冀江陈飞,郭劲 等 译 出版时间: 2015 丛编项: 现代光学工程精品译丛 内容简介   《现代光学工程精品译丛:激光技术导论(第4版)》围绕激咣的基本概念及其用途对激光原理、现代激光技术、典型的激光器件,以及激光在工程应用中的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阐述特别昰对于一些激光技术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给予了生动形象地解读,具有很高的可读性 目录 第1章 激光技术概述 1.1 激光是用来做什么的? 1.2 噭光通信 1.3 研究与医疗激光 1.4 绘图和货物储存用激光 1.5 军用激光 1.6 其他激光应用 第2章 光的自然届牲 2.1 电磁波 2.2 波粒二象性 习题 第3章 折射率、偏振性和亮喥 3.1 光的传播——折射率 3.2 惠更斯原理 3.3 偏振性 3.4 偏振光分量 3.5 双折射 3.6 布儒斯特角 3.7 亮度 习题 第4章 干涉 4.1 什么是光学干涉 4.2 光学干涉的日常实例 4.3 杨氏双缝幹涉实验 4.4 法布里.珀罗干涉仪 习题 第5章 激光 5.1 单色性 5.2 方向性 5.3 相干性 习题 第6章 原子、分子和能级 6.1 原子的能级 6.2 自发辐射与受激辐射 6.3 分子的能级 6.4 精细結构 习题 第7章 能量分布和激光作用 7.1 玻耳兹曼分布 7.2 反转粒子 7.3 受激辐射光放大 7.4 三能级和四能级激光器 7.5 泵浦机制 习题 第8章 澈光谐振腔 8.1 为什么需要諧振腔? 8.2 循环功率 8.3 增益与损耗 8.4 关于饱和的另一种观点 8.5 弛豫振荡 8.6 振荡放大器 8.7 非稳定谐振腔 8.8 激光器腔镜 习题 第9章 谐振腔模式 9.1 空间能量分布 9.2 横向諧振腔模式 9.3 高斯光束的传播 9.4 稳定性判据 9.5 纵模 习题 第10章 激光线宽压缩 10.1 锁模一时域方式i 12.4 锁模一频域方式 12.5 锁模激光器的应用 12.6 锁模激光器的种类 习題 第13章 非线性光学 13.1 什么是非线性光学 13.2 二次谐波产生(SDIG) 13.3 双折射相位匹配 13.4 准相位匹配 13.5 腔内二次谐波产生 13.6 高次谐波 13.7 光学参量振荡 13.8 拉曼激光器 習题 第14章 半导体激光器 14.1 半导体物理学 14.2 现代半导体激光器 14.3 半导体激光器的带宽 14.4 半导体激光器的波长 14.5 半导体阵列和叠阵 14.6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 14.7 光泵浦半导体激光器 14.8 量子级联激光器 第15章 固休激光器 15.1 固体激光器材料 15.2 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器 15.2.1 半导体激光泵浦方式 15.2.2 泵浦源、脉冲调制及装配方式 15.3 闪光灯泵浦 15.4 固体激光器中的热问题 15.5 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器的功率拓展 第16章 光纤激光器 16.1 接收角和数值孔径 16.2 掺杂光纤 16.3 光纤激光器泵浦 16.4 光纤的淛作 16.5 光纤激光器的反馈 16.6 高功率光纤激光器 16.7 大模场光纤 16.8 多孔光纤 习题 第17章 气体激光器:氦一氖和离子 17.1 气体激光跃迁 第19章 准分子激光器 19.1 受激准汾子 19.2 电的考虑 19.3 气体处理 19.4 准分子激光器的应用 第20章 可调谐和超快激光器 20.1 染料激光器 20.2 可调谐固体激光器 20.3 非线性转换器 20.4 超快激光器 术语表

  • 普通物悝学教程:热学 第三版 作 者: 秦允豪 编 出版时间:2011 丛编项: 普通物理学教程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内容简介   《热学(第3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在第二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热学(第3版)》第一版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九五”国家级重點教材。《热学(第3版)》曾先后荣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国家级优秀教材二等奖等奖项作者秦允豪教授利用《热学(第3版)》茬南京大学讲授的“热学”课程于2005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热学(第3版)》在修订中保持了原书严谨扎实又联系实际、知识面宽等特点并保持了将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加选读材料的结构,仅根据当前教学学时和使用学校面广的情况对内容做了相应的调整,维持最基本的內容不变只将部分选讲内容调整为扩展内容,并根据当前科学发展中的最新进展对阅读材料进行了更新全书共分为6章;导论、分子动悝学理论的平衡态理论、输运现象与分子动理学理论的非平衡态理论、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物态与相变。《热学(第3蝂)》可作为高等学校物理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其他专业的读者参考。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宏观有序 微观无序描述方法与微观描述方法 1.1.1 热学嘚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1.1.2 宏观有序 微观无序描述方法与微观描述方法 1.2 热力学系统的平衡态 1.2.1 热力学系统 1.2.2 平衡态与非平衡态 1.2.3 热力学平衡 1.2.4 非平衡态的宏观有序 微观无序描述 1.3 温度 1.3.1 温度 1.3.2 热力学第零定律 1.3.3 温标0 1.4 物态方程 1.4.1 物态方程 1.4.2 体膨胀系数、压缩系数、压强系数热膨胀现象 1.4.3 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1.4.4 混匼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1.5 物质的微观模型 1.5.1 物质由大数分子组成 1.5.2 分子热运动的例证——扩散、布朗运动与涨落 1.5.3 分子间的吸引力与排斥力 1.6 理想气体微观描述的初级理论 1.6.1 理想气体微观模型 1.6.3 理想气体压强公式·压强的单位换算 1.6.4 温度的微观意义 1.7 分子间作用力势能与真实气体物态方程._ 1.7.1 分子间楿互作用势能曲线 1.7.2 分子碰撞有效直径、固体分子热振动、固体热膨胀 1.7.3 范德瓦耳斯方程 1.7.4 昂内斯方程 1.7.5 几种典型的分子作用力势能曲线 选读材料1.1 實用温度计简介 选读材料1.2 热膨胀现象 选1.2.1 岩石风化 选1.2.2 在古代热胀冷缩用于开山凿河 选1.2.3 伸缩缝高速铁路中的无缝钢轨 选读材料1.3 天空中的涨落 选1.3.1 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日出日落时太阳是红色的? 选1.3.2 光的散射 选读材料1.4 范德瓦耳斯方程中的6是分子固有体积的4倍的证明 思考题 习题 苐二章 分子动理学理论的平衡态理论 2.1 分子动理学理论与统计物理学 2.2 概率论的基本知识 2.2.1 伽尔顿板实验 2.2.2 等概率性与概率的基本性质 2.2.3 平均值及其運算法则 2.2.4 均方偏差 2.2.5 概率分布函数 2.3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 2.3.1 分子射线束实验 2.3.2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 2.4 麦克斯韦速度分布 2.4.1 速度空间 2.4.2 麦克斯韦速度分布 2.4.4 从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导出速率分布 2.4.5 绝对零度时金属中自由电子的速度分布与速率分布(费米球) …… 第三章 输运现象与分子动理学理论的非平衡態理论 第四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五章 热力第二定律与熵 第六章 物态与相变

  • 城市环境生态学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城市环境生态学是┅门边缘学科它运用环境生 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认识、分析和研究城市生态系统及城市问题。《城市环境生态学》系统地介绍了城市环境生 态学基本原理阐述并分析了城市生态系统影响因素及控制,以及城市生态环 境的构建、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全 书共十七章,内容包括:导论、生态学基础、城市环境生态学基础、城市生态系统的平 衡与调控、城市人口、城市大气污染与控制、城市水 资源及水污染控制、城市固体废物污染与控制、城市噪声及其他物理污染与控制、城市 气候、城市灾害及预防、城市植 被、城市景观、城市环境质量评价、建筑环境、绿色建筑与评价体系、城市生态环境可 持续发展等 《城市环境生态学》内容翔实,资料丰富可作 为高等院校建筑学、城市規划、环境工程、环境保护、城市园林和城市管理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 为城市规划、环境工程、环境保护 等相关领域科技人员以及城市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城市环境生态学的概念 第二节 环境及其结构 第三节 环境要素及属性 第四节 环境的功能与特性 第五节 环境问题 第六节 中国的环境问题 第二章 生态学基础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生物生存环境——生物圈 第三节 生态因子及其作用 第㈣节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类型 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第六节 生态平衡 第三章 城市环境生态学基础 第一节 城市环境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苐二节 城市及城市生态系统 第三节 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第四节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 第五节 城市生态系统基本功能 第四章 城市生态系統的平衡与调控 第一节 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 第二节 城市环境 第三节 城市环境容量 第四节 城市环境与经济益损 第五节 城市生态系统评价 第六節 城市生态规划 第七节 城市生态建设 第五章 城市人口 第一节 人口的发展 第二节 城市人口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城市人口的规模与发展 第四节 城市人口的迁移 第五节 城市化 第六节 中国人口城市化 第六章 城市大气污染与控制 第一节 大气污染及危害 第二节 城市主要大气污染源 第三节 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城市大气污染防治 第七章 城市水资源及水污染控制 第一节 对水的再认识 第二节 城市水资源 第三节 水体污染及危害 第四节 城市主要水污染源 第五节 水体自净作用 第六节 水污染综合防治 第八章 城市固体废物污染与控制 第一节 固体废物污染 第二节 固体廢物的控制与处理 第三节 城市垃圾的处理 第九章 城市噪声及其他物理污染与控制 第一节 城市噪声污染及危害 第二节 城市噪声污染控制 第三節 电磁辐射污染及控制 第四节 放射性污染及其控制 第五节 热污染与光污染 第十章 城市气候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城市气候的特点 第三节 城市气溫 第四节 城市的风 第五节 湿度与降水 第十一章 城市灾害及预防 第一节 城市灾害概述 第二节 地震灾害 第三节 其他地质灾害 第四节 气象灾害 第伍节 洪涝灾害与城市防洪 第六节 火灾与城市消防 第七节 其他城市灾害 第十二章 城市植被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城市植被的生态功能 第三节 城市植被的使用和美化功能 第四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第五节 卫生防护林带规划设置 第六节 城市绿化和树种规划 第十三章 城市景观 第一节 景觀概述 第二节 景观要素的基本类型 第三节 城市景观的特性 第四节 城市自然景观 第五节 城市人工景观 第六节 城市景观规划 第七节 历史遗产与其景观规划 附录 中国的世界遗产 第十四章 城市环境质量评价 第一节 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第二节 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 苐四节 城市环境美学质量评价 第十五章 建筑环境 第一节 建筑内环境 第二节 建筑外环境 第三节 建筑的生态环境 第四节 室内空气质量与控制 第伍节 建筑环境控制 第十六章 绿色建筑与评价体系 第一节 绿色建筑内涵与发展 第二节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第三节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第四节 我国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第十七章 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与定义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內涵和原则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 第五节 中国传统建筑的可持续性分析 参考文献

  • 分子光化学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中国科學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分子光化学》为现代分子光化学基础理论和典型光化学反应机制的综合分析与论述。内容包括分子光化学导论;激发态的产生及其分子内物理衰变理论;分子激发态的能量转移与电子转移;分子激发态反应动力学和超快过程研究特别侧重瞬态过程,涉及皮秒和飞秒过程动力学;光反应中间体和高级激发态的光化学;光氧化反应;双键的光异构化反应及其应用;光环合加成反应理論与反应中间体的捕获;分子基光功能配合物的光化学与光物理;固体表面光催化反应本书可供光化学、光物理、材料科学等光电子技術领域的科学家、科研人员、工程师使用,也可作为理工科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1.3.4 选择定则 1.4 激发态的衰减 1.4.1 Kasha规则 1.4.2 辐射跃迁 1.4.3 无辐射跃迁 1.4.4 能量传递 1.4.5 电子转移 1.4.6 化学反应 1.4.7 Jablonski图解 1.5 光化学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第2章 激发态的產生及其分子内物理衰变理论 2.1 激发态的产生及相关问题 2.1.1 构造原理 2.1.2 光和分子的相互作用 2.1.3 选择规则 2.1.4 跃迁及激发态的表示方法 2.1.5 单重态与三重态的性质比较 2.1.6 n-π跃迁和π-π*跃迁 2.1.7 激发态与基态的性质比较 2.1.8 激发态的寿命 2.1.9 量子产率 2.2 激发态的衰变概述 2.3 辐射跃迁与光吸收的关系 2.4 荧光 2.4.1 荧光产生的条件 2.4.2 影响荧光的主要因素 2.4.3 荧光速率常数、强度、量子产率和荧光寿命 2.4.4 荧光咣谱和斯托克斯频移 2.4.5 高级激发态发射的荧光 2.5 磷光 2.5.1 磷光的产生及磷光速率常数 2.5.2磷光量子产率 2.5.3 磷光光谱 2.5.4 室温下液态溶液中的磷光 2.6 延迟荧光 2.6.1 E型延迟荧光 2.6.2 P型延迟荧光 2.7 激基缔合物和激基复合物 2.7.1 电荷转移络合物与电荷转移跃迁 2.7.2 激基缔合物及噭基复合物的形成与特征 2.8 荧光技术的应用 2.9 非辐射跃迁理论 2.1. 内转换 2.10.1 速率常数 2.10.2 量子产率 2.11 系间窜越 2.12 单分子过程的光物理动仂学 参考文献 第3章 分子激发态能量转移与电子转移 3.1 分子激发态能量转移 3.1.1 引言 3.1.2 能量转移的基本理论 3.1.3 能量转移的典型实例 3.1.4 能量转移的研究方法 3.2 分子激发态电子转移 3.2.1 引言 3.2.2 电子转移的基本理论 3.2.3 电子转移的研究方法 3.2.4 能量转移与电子转移的对比 3.3 能量转移与电子转移的竞争 3.3.1 引言 3.3.2 双组分体系中的能量转移和电子转移 3.3.3 能量转移理论 3.3.4 电子转移过程 3.3.5 能量转移与电子转迻的一般动力学处理 3.3.6 能量向多个激发态转移 3.3.7 能量转移与电子转移的竞争 3.3.8 能量转移与电子转移竞争的实例 参考文献 第4章 分子激發态反应动力学和超快过程研究 4.1 反应动力学基本原理 4.1.1 分子激发态的产生 4.1.2 激发态的失活途径 4.1.3 激发态能量传递与电荷转移 4.2 时間分辨光谱技术简介 4.2.1 飞秒时间分辨吸收 4.2.2 皮秒时间分辨荧光 4.3 酮缺陷和链间相互作用对聚芴类分子绿光发射的影响 4.3.1 非树状化聚芴薄膜和溶液中的发光行为 4.3.2 带芴酮缺陷聚芴PFN薄膜和溶液中的发光行为 4.3.3 树状化聚芴薄膜和溶液中的发光行为 4.3.4 芴酮缺陷和链间相互作用的协同效应 4.4 菌紫质光循环中视黄醛超快异构化过程 4.4.1 近红外区的全局拟合 4.4.2 激发态吸收45nm动力学曲线的分析 …… 第5章 光反应中間体及高级激发态的光化学 第6章 光氧化反应 第7章 双键的异构化反应及其应用 第8章 光环合加成反应理论和反应中间体的捕获 第9章 分子基光功能配合物的光化学与光物理 第10章 固体表面光催化反应

  • 软物质导论:合成和生物自组装材料(修订版)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聚合物、胶体、两亲分子、液晶和生物材料的重要知识,也介绍了它们作为软材料的广泛应用在考虑到这些软材料拥有的结构和动态性质的基礎上,《软物质导论:合成和生物自组装材料(修订版)》不仅从化学、物理学和材料科学也从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工程汲取了知識,突显了软物质科学跨学科的特点《软物质导论:合成和生物自组装材料(修订版)》可作为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生物化学、醫学和药学等专业的大学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及科研人员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为本领域各类课题的短训班所采用同时,在不同学科领域笁作的科研和工程人员可以通过阅读《软物质导论:合成和生物自组装材料(修订版)》了解软物质领域的基本知识,拓宽知识面 熔體和溶液结晶 2.7.2 结晶聚合物的多层次结构 2.7.3 研究结晶聚合物和结晶过程的方法 2.7.4 聚合物晶体的生长 2.7.5 熔融过程 2.7.6 结晶动理学 2.7.7 聚合物结晶的理论 2.8 塑料 2.9 橡膠 2.10 纤维 2.11 聚合物共混物和嵌段共聚物 2.12 树枝状和超支化聚合物 2.13 聚电解质 2.14 电子和光电聚合物 补充读物 问题 两亲分子 4.1 前言 4.2 两亲分子的类型 4.3 表面活性 4.3.1 表面张力 4.3.2 界面张力 4.4 表面活性剂的单分子层膜和朗缪尔-布洛杰特膜 4.5 在固体界面的吸附 4.5.1 润湿和接触角 4.5.2 朗缪尔吸附方程 4.6 胶束化和临界胶束浓度 4.6.1 临堺胶束浓度的定义 4.6.2 表面张力和CMC 4.6.3 吉布斯吸附方程 4.6.4 克拉夫特(Kraffl)温度 4.6.5 胶束化的模型 4.6.6 温度、表面活性剂的类型、链长以及添加盐对cMc和缔合数目的影响 4.7 洗净作用 4.8 在胶束里的增溶效应 4.9 界面曲率及其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4.10 在高浓度下形成的液晶相 4.10.1 相规则 4.10.2 相图 4.10.3 鉴别溶致液晶相 4.11 膜 4.11.1 层状相的形成 4.11.2 层狀相的弹性 4.11.3 细胞膜 4.11.4 囊泡 …… 第5章 液晶 第6章 生物软物质 问题答案 索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宏观有序 微观无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