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足额缴纳工伤保险,在右足外侧长约8cm的L形皮肤切口,右跟骨呈严重粉碎骨折,关节面塌陷,跟骨高度丢失,

与跟骨骨折相关的文献报道
医学百科提醒您不要相信网上药品邮购信息!
百科词条: (最后修订于 16:33:46)[共4359字]摘要:跟骨骨折(fracture of calcaneus)为病名。是指以足跟部剧烈疼痛,肿胀和瘀斑明显,足跟不能着地行走,跟骨压痛为主要表现的跟骨骨折。即跟骨的骨或骨小梁连续性中断所导致。因跟骨骨折多为坠落伤,并且约5%跟骨骨折合并有胸、腰椎骨折,故对每一跟骨骨折病人都应想到这一点,注意查体并照胸腰段脊柱正侧位片,以免漏诊。成年人患者较多。跟骨为松质骨,血循供应比较丰富,骨不连者甚少见。但如骨折线进入关节面或复位不良,后遗创伤性关节炎及跟骨负重时疼痛者很常见。......&&&
相关文献:【摘要】[目的]评价严重跟骨骨折手术治疗中使用髂骨块作为植骨材料的疗效。[方法]2000年5月~2007年4月收治58例61足经髂骨块植骨治疗跟骨骨折,对患者术后骨折复位、术后并发症进行随访。[结果]有完整随访的54例57足,平均随访时间50.4个月,术后Gissane、B?hler角均恢复,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按Maryland评定标准,优(90~100分)39足,良(75~89分)14足,可(5【摘要】[目的]介绍应用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联合可注射人工替代骨填充治疗跟骨骨折的经验和技术要点。[方法]2004年4月~2006年4月,作者采用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固定联合可注射型高黏度人工替代骨填充方法,对15例16侧跟骨骨折进行治疗,男13例14侧,女2例2侧;年龄24~61岁,平均36.6岁。术前均摄跟骨侧位、轴位及足斜位X线片,并行CT三维重建检查。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14侧(Ⅱ【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微创撬拨复位加人工骨植入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6月-2005年5月,收治住院60例70足波及跟距关节面的跟骨骨折,其中男38例(46足),女22例(24足),均为闭合性骨折。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35足。治疗组行微创撬拨加人工骨植入治疗,由骨折间隙进入行撬拨复位,植入1~2根条形人工骨,填补撬拨后的空腔,U型石膏中立位固定。对照组行撬拨复位骨圆针【摘要】目的探讨关节内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2004年7月至2009年6月我院共手术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17例,行外侧切口,复位后应用解剖钛板内固定,部分行植骨术。结果术后随访4~23个月,平均14个月,14例Ⅰ期愈合,3例皮缘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功能优10例,占59%,良5例,占29%,差2例,占12%。结论关节内跟骨骨折经手术切开复位,解剖钛板内固定能获得较好效果。【关键词】跟骨骨折;中图分类号R683.42  跟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在全身骨折中占2%,跗骨骨折中占60%。多由高处跌下时足跟直接着地压缩所引起,少数为撕脱骨折,近年来交通事故造成的此类骨折亦有增多。跟骨以复杂的皮质骨和松质骨支持的基础上具有四个小关节为解剖特点,由此使距下关节和跗横关节能够进行高度的偶合和精确的连动,同时,跟骨是构成足弓的主要成分,使足部富有弹性以缓解震荡。跟骨的重要性以及骨折的复杂性,【摘要】目的对我院36例行跟骨骨折的患者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其术后引起并发症的可疑因素及高危因素。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00年8月~例在我院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及术后仔细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受伤因素、延迟手术天数、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等,并对以上可疑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例患者(40处)跟骨手术后有7例(17.5%)出现了伤口感染、血肿、切口裂开、足【摘要】目的评价切开复位内固定对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运用重建钢板对76例87侧跟骨骨折进行治疗,骨折分型采用Sanders分型法87例侧骨折全部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按天津张铁良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本组87侧骨折中,优48侧,良27例,可12侧,优良率86.2%。结论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关键词】跟骨骨折;内固定  Operationtre【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总结可吸收螺钉微创治疗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探讨可吸收螺钉微创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自1999年1月~2007年6月对47例SandersⅡ型以上跟骨骨折进行了C型臂X线机透视,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术。结果随访时间7~21个月,平均13个月,功能评定,本组47例骨折中,优38例,良7例,差2例,优良率95.7%。结论可吸收螺钉微创治疗跟骨骨折疗效满意。【关【摘要】  [目的]探讨内外侧小切口行跟骨骨折有限内固定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2年2月~2005年8月采用缩小的常规外侧切口辅助内侧小切口显露,行跟骨骨折有限内固定,微型钢板3足,单纯螺钉8足,螺钉与跟距反牵器结合16足。[结果]术后随访9~18个月,参照美国骨科足与踝关节协会的足踝临床评分系统评定,平均87分。24足正常愈合,2足延迟愈合,1足部分皮缘坏死,无感染病例。[结论]内外侧小切口【摘要】探讨外侧小切口行有限内固定治疗部分塌陷、移位性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03年2月~2007年1月共用外侧小切口加有限内固定治疗25人(27足),显露距下关节面,以距骨和部分未塌陷的距下关节面为参照恢复距下关节面,经皮多枚克氏针恢复跟骨角,有限内固定维持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0~25个月,参照美国骨科足与踝关节协会的足踝临床评分系统评定,平均89分。24足正常愈合,3足延迟愈合,无皮缘【关键词】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占跗骨骨折的60%,约85%~90%累及关节面。由于其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故治疗困难,愈合较差,疗效一直令人不满意,常遗有疼痛、扁平足、足跟变宽等后遗症而严重影响患肢功能[1]。自2001年8月~2004年8月,本科收治跟骨骨折64例,取得满意疗效。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64例足,男60例,女4例。平均33.5岁【摘要】目的评价手术治疗严重粉碎性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46足严重粉碎性跟骨骨折给予一期植骨,用可塑形跟骨钛钢板进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按Sander分型:其中Ⅲ型28足,Ⅳ型18足。采用MarglandFootScore系统进行术后功能评价。结果38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7~43个月,平均1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其中优28足,良14足,可3足,差1足,优良率91.3%。术后并发症我科于2000年~2003年共收治42例跟骨骨折,对其中17例患者采用X光机透视下行骨圆针撬拔复位克氏针固定跟骨术,取得良好效果,是一种操作简便,效果优良的治疗方法,特别适于基层医院开展,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00年~2003年期间,采用骨圆针跟骨撬拔复位固定跟骨骨折17例,其中年龄最大58岁,最小21岁平均年龄40岁,全部患者均随访6个月。  1.2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关键词】跟骨骨折外科手术  对于跟骨骨折,人们曾经尝试通过各种入路,采用多种技术进行手术复位固定,其中,通过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ESSEX?LOPRESTI[1]通过一个小的外侧斜切口辅助完成经皮针固定技术,这个切口有利于撬起并且复位压陷的骨块,但是不能直接显露距下关节。其他很多作者也介绍了类似的技术,但是都由于暴露不充分导致不能满意地对关节内骨块进行足够的复位及我科于2000年~2003年共收治42例跟骨骨折,对其中17例患者采用X光机透视下行骨圆针撬拔复位克氏针固定跟骨术,取得良好效果,是一种操作简便,效果优良的治疗方法,特别适于基层医院开展,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00年~2003年期间,采用骨圆针跟骨撬拔复位固定跟骨骨折17例,其中年龄最大58岁,最小21岁平均年龄40岁,全部患者均随访6个月。  1.2方法患者取侧卧位【摘要】目的探讨跟骨骨折的CT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分析30例跟骨骨折的CT表现、CT分型,并与平片对照,其中12例手术治疗,18例保守治疗。结果CT检查能清楚显示各型跟骨骨折,清晰显示骨折线的走行、骨折片的数目,可发现X线片不能看到的关节腔内骨折片,关节囊和软组织显示清晰。结论跟骨骨折的CT检查能准确地对骨折进行分型,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估计提供帮助。【关键词】跟骨骨折;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摘要】[目的]探讨地震伤员跟骨骨折的特点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骨折采用Sanders分型,15例24侧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有13例21侧获得4~4.5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2个月。[结果]所有骨折均愈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本组优9侧(42.9%),良10侧(47.6%),可2侧(9.5%),优良率90.5%。伤口感染2侧经皮瓣转移后治愈。[结论]切开复位闭合性跟骨骨折近年来报道较多,诊治已渐为人们所熟悉。而开放性跟骨骨折相对少见,约占跟骨的3%~11%[1~3],国外Siebert等[1](1998)最早报道大宗开放性跟骨骨折(36例)的诊治经验,随后国外报道渐多[2~7],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国内()仅见5篇文章报告,且均为回顾性分析,病例数较少。但由于开放性跟骨骨折多为合并伤,且因足跟部骨软组织解剖特殊,处理较棘手,预后较跟骨骨折占跗骨骨折的60%,占全身骨折的2%,大多涉及距下关节。由于跟骨的解剖结构特殊、病理解剖复杂,故治疗效果一直不甚理想,常遗有疼痛、扁平足、足跟变宽等后遗症而严重影响患肢功能。CT的出现和手术治疗技术的发展,提高了跟骨骨折的疗效。我院自2000年4月~2003年9月,对43例跟骨骨折进行了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3例中,男28例,女15例,本文分析3例跟骨骨折误诊病例病历资料,旨在探讨其误诊原因及对其处理方法。1病例介绍例1,男,32岁,因车祸致伤头部,右上肢及双下肢1h入院。患者于入院前曾在卫生室摄片,包括右足,但无法及时洗片。入院后患者诉头部、右上肢及双下肢疼痛,无其他不适。查体:生命体征正常,顶枕部、右上肢及双下肢见多处皮肤擦伤,肿胀较明显,尤以右足为重,右上肢及双下肢活动痛,X线摄片示右足骨与关节未见异常。入院3h后因右足肿【摘要】[目的]回顾评价Osteoset?人工骨加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并植入Osteoset?人工骨的23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并随访。所有患者术前拍摄X线片和计算机扫描加三维重建分析,测定B?lher′s角、根据CT结果进行Sanders骨折分型;术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X线检查,参照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足部功能评分标准进行随访。[结果]23例25侧骨日中华创伤骨科杂志期323-325医学空间()9月10日消息,陈旧性跟骨骨折患者跟骨增宽对腓骨长短肌腱的压迫是引起跟骨外侧疼痛的原因。跟骨骨折为跗骨骨折中最常见者,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多由高处跌下,足部着地,足跟遭受垂直撞击所致。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四月第四期刊登一项研究,研究者对月15例波及跟距关节面的跟骨骨折患者及[摘要]目的讨论分析切开复位跟骨重建钢板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01年3月~2005年6月为30例(35足)波及跟距关节面的跟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跟骨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35例全部获得随访1年以上,所有病例骨折完全愈合,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优良率85.7%。结论切开复位跟骨重建钢板固定为治疗波及跟距关节面跟骨骨折较好的治疗方法。[关键词]骨折;切开复位;骨折内固定术【摘要】目的牵引撬拔联合复位+管型石膏外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2003年6月—2005年12月对18例22足的跟骨骨折采取了在C臂机下牵引撬拔联合复位+管型石膏外固定治疗。随访6个月~2年。结果所有骨折均复位,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牵引撬拔联合复位+管型石膏外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在基层医院中不失为一种最佳的治疗方案。【关键词】跟骨骨折;牵引撬拔联合复位+管型石膏外固定跟骨骨折为跗骨骨折中最【关键词】跟骨骨折;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跟骨骨折是一种严重而复杂的创伤,大多数骨折累及距下关节,属于关节内骨折。目前,手术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以成为共识[1]。2007年3月至2009年12月我科共收治32例跟骨粉碎性骨折均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18~56岁。致伤原因:坠落伤21例,车祸11例。合并伤【关键词】点压挤摆跟骨骨折跟骨骨折是骨伤科常见骨折。跟骨又名踵(《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跟骨》),形状如弓,分为三部。前部有关节面,与股骨相关节,其内上方骨突为三角韧带附着处。中部即跟骨体,上有前、中、后关节面,后关节面最大,沿纵轴凸起,中关节面呈凹面,前关节面位于中关节面前外侧,后关节面与中、前关节面以跟骨沟相隔,三者作为一整体与距骨相应关节面构成距下关节。其中,距【摘要】目的探讨植骨加钛板内固定治疗累及距下关节跟骨骨折的优点及手术方法。方法采用植骨加钛板内固定治疗累及距下关节跟骨骨折6例。结果本组6例,疗效均优。结论植骨加钛板内固定治疗累及距下关节跟骨骨折,最大限度恢复了跟骨的形态、关节面平整及Bohler角,减少并发症。【关键词】跟骨骨折;距跟关节;损伤;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跟骨是足部最大的跗骨,在跗骨骨折中占60%。最常见的致伤原因是高处坠落,近来随着【摘要】目的探讨跟骨解剖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3月~例25足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经可延长的外侧“L”形入路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分类:Ⅱ型骨折7足,Ⅲ型18足;4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38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骨折复位满意。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效果:优9足,良13足,可3足,优良率88%。结论经跟骨外跟骨骨折是足部的常见损伤,约占全身骨折的2%,跗骨骨折的60%[1],按照Essex-Lopreti分类法,可以分为波及与不波及跟距关节两大类,而临床上以关节内为多见,约占跟骨骨折的70%~80%。由于关节内跟骨骨折用非手术治疗恢复其解剖形态及功能结构极其困难,常遗留疼痛、扁平足、足跟增宽等后遗症。本院自2002年6月~2006年6月,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2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摘要】目的介绍跟骨骨折手术内固定选择临床经验。方法我院年施术治疗跟骨骨折病例47例,56侧,分别采用克氏针撬拨闭合复位内固定及接骨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极易出现切口皮缘坏死,导致切口迁延愈合。结论对跟骨骨折内固定合理选择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跟骨骨折内固定切口坏死  随着坠击伤,交通伤频发出现,跟骨骨折患者日渐增多,一些病人采用非手术治疗一直跟骨骨折临床十分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2%,占跗骨骨折的60%。跟骨关节内塌陷骨折进行手术治疗,已渐为多数人所接受。但就其方法、疗效、并发症与后遗症等问题仍有不少争议[1]。自年9月,我院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塌陷骨折32例38足,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32例,男26例,女6例;年龄20~53岁,平均35.6岁。其中单侧26例,双侧6例,【摘要】[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外侧延长切口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自2003年10月~2007年6月,采用延伸的跟骨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6例。本组随访6个月~2年,平均11个月。[结果]术后切口不愈合7例,不愈合率19.4%。其中切口皮缘坏死4例。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的标准(满分100分)评分为53~98分,平均84.8分。[结论跟骨骨折是足部的常见损伤,以青壮年多见,其预后与骨折类型有关,但与治疗方法关系更大。无波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一般疗效较好,我们在这里不作讨论。对于波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若治疗不当,容易遗留创伤性关节炎等后遗症。我们采用早期手法整复、夹板固定与功能锻炼相结合,手法复位失败则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或分叉钢板内固定,中药内外兼治的方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38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跟骨骨折早期手术并发症。[方法]跟骨关节内骨折36例(39足),男30例,女6例;年龄21~53岁,平均35岁;根据Sanders分类:Ⅱ型12足,Ⅲ型23足,Ⅳ4足。采用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采用美国足踝关节外科医师协会(AOFAS)制定的评分量表,包括患者自填和医师检查共9个项目,优良率87.18%,效果满意。[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只要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自1998年5月~2003年5月,共收治跟骨骨折患者48例,其中15例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另33例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3例中,男25例,女8例,其中26例行AO跟骨钢板固定,年龄17~58岁,7例行骨圆针固定,年龄20~80岁。均为闭合性骨折。  1.2治疗方法26例AO跟骨钛钢板固定者,在伤后7~10天内进行手术,术后行石膏外2002年6月~2006年4月,我科对520例新鲜跟骨骨折(Sanders[1]CT分类法Ⅱ、Ⅲ、Ⅳ型)的患者实行了切开复位跟骨自制可塑性钛合金钢板内固定术[2],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最长24个月,其中术后取内置物的为206例236侧。术前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1]评分:优(90~100分):192侧;良(75~89分):35侧;差(50~74分):9侧。优良率:96.2%。现就跟骨自制可【摘要】目的总结克氏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1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骨折患者28例。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最大53岁,最小17岁。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随访最长2年3个月,最短8个月均骨性愈合,足外形、走路、穿鞋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克氏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涉及关节面的简单跟骨骨折有满意疗效。【关键词】跟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跟骨骨折是临床【关键词】跟骨骨折内固定切口愈合Preventivemeasurestofaultyunionofincisionsafterinternalfixationofcalcanealfractures∥DONGLing?dai,WANGJun?liang,WANGJun?qin,etal.DepartmentofOrthopaedic,JvxianPeoples‘HospitalofMedicalG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之一,并常累及距下关节,尤其是粉碎性骨折,手术切开复位要达到解剖复位有一定难度。国外学者提倡对关节内骨折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但根据近年来的统计,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1]。我院自1999年2月~2004年3月共收治48例57侧跟骨骨折,均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多枚克氏针内固定,随访12个月~3年,平均2.3年,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我院自年应用手法整复,配合经皮撬拨治疗较严重跟骨骨折3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9例中,男37例,女2例,年龄14~60岁,平均30.4岁。骨折部位:左侧9例,右侧28例,双侧2例。26例由高处坠落直接暴力所致,10例被重物砸伤,3例病人为挤压、碾挫伤所致。伤后至复位时间最短2h,最长7天。骨折分型以Essex-Lopresti的分类法[1]【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的规范护理对跟骨骨折术后创口不愈合的作用。方法对32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术前、术后石膏固定、脱水、消肿、抬高患肢、足趾主动功能锻炼、术后严密观察及时处理切口渗液等护理方法,观察创口愈合情况。结果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并通过有效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结论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对跟骨骨折术后创口不愈合有积极的作用。【关键词】跟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疗效  跟骨骨折【摘要】目的探讨跟骨外伤后行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跟骨外伤后可疑和(或)骨折病例,经X线平片检查阴性阳性,对其行纵位及轴位扫描,并行部分病例三维重建,与X线平片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明确CT检查在跟骨外伤可疑和(或)骨折中的应用价值。结果CT的纵位+轴位扫描,能较好地显示跟骨骨折情况,特别是对仅有局限性松质骨线样骨折及(或)局限性小塌陷骨折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X线平片。结论对跟骨外伤特别是X【摘要】目的探讨严重粉碎性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45足严重粉碎性跟骨骨折给予一期植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按Sander分型:其中Ⅲ型36足,Ⅳ型9足。结果骨折全部愈合。随访时间8个月~3.5年,平均16.8个月。按Maryland评分系统进行术后功能评价,其中优14足,良22足,可8足,差1足,优良率80.0%。结论一期植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是治疗严重粉碎性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关键词】跟骨;骨【关键词】开放性骨折;跟骨骨折;内固定;外固定  【中图分类号】R683?42  跟骨开放性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既要求固定可靠,又需避免感染的发生。我院骨科于2000年10月—2004年5月对跟骨开放性骨折分别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及经皮骨穿针体外固定治疗,总结疗效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31例,女28例。年龄14~68岁,平均31岁。左侧30例,右侧29例,合并腰椎【关键词】开放性骨折;跟骨骨折;内固定;外固定跟骨开放性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既要求固定可靠,又需避免感染的发生。我院骨科于2000年10月—2004年5月对跟骨开放性骨折分别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及经皮骨穿针体外固定治疗,总结疗效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31例,女28例。年龄14~68岁,平均31岁。左侧30例,右侧29例,合并腰椎压缩骨折4例,合并对侧踝关节骨折2例,合跟骨骨折是足部的常见损伤,以青壮年伤者最多,严重损伤后易遗留伤残,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常难收到显效。我院正骨科采取中医正骨手法结合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患者王某35岁,3年前不慎摔伤右足而入住该院,拍片显示右跟骨粉碎性骨折。入院后,予以我院传统的伤科黄药外敷消肿,入院后第四天予以何氏正骨手法结合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手术治疗,术后3个月拆除外固定支架开始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跟骨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97例经跟骨钢板固定Ⅱ~Ⅳ型跟骨骨折的术后并发症,并总结其原因及预防方法。结果97例病例中,随访72例,总共发生并发症23侧跟骨,其中切口感染6侧;切口裂开4侧;跟骨高度恢复不满意或丢失4侧;术后跟骨疼痛伴距下关节功能障碍8侧;腓骨肌腱脱位1侧。结论跟骨钢板是治疗严重跟骨骨折的有效手段,可以减少病残率。但术前要作充分准备,术中应用抗【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跟骨接骨板手术治疗跟骨骨折。方法对43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并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结果43例患者平均随访26个月,影像学显示疗效优良。结论涉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特别是涉及后关节面的骨折,必须行手术切开复位,恢复跟骨关节面的解剖形态,才能较好地恢复足功能。【关键词】跟骨骨折;复位;骨折内固定Clinicalanalysisof43caseswithcalcaneusfracture【摘要】目的分析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复位及人工骨植骨的方法及疗效,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随访2001年8月~2004年2月采用切开复位加Y形钢板内固定伴必要时人工骨植骨治疗的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11例11足,其中Ⅱ型1足,Ⅲ型9足,Ⅳ型1足。术中直视下复位Bohler角及跟骨后关节面。骨缺损处以人工骨颗粒填塞,Y型钢板固定跟骨,伤口负压引流,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术后随访8~36个月,平均14【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跟骨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累及距下、跟骰关节损伤的跟骨骨折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61例63足,男58例,女3例;年龄19~68岁,平均42岁。按Sanders分型:Ⅱ型16足,Ⅲ型30足,IV型17足。其中急诊手术13足,亚急诊手术50足。[结果]术后随访时间3~5年,平均4年3个月。术中无重要神经、肌腱损伤,术后有2足切口延迟愈合,1【摘要】0.05)。结论应用手法复位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具有创伤小、关节功能恢复好且并发症少等优点。【关键词】跟骨关节内骨折;保守治疗跟骨骨折是足部常见骨折,其中有3/4的跟骨骨折累及关节面[1],随着CT技术、术中透视技术在临床的广泛使用,对跟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自2003年8月至2009年3月在我院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并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跟骨截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治疗严重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暨骨伤科分会换届大会论文汇编》2014年
跟骨截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治疗严重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跟骨截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且获得完整随访的21例22足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资料,按Stephen和Sanders分型,Ⅱ型8例(9足)Ⅲ型13例(13足),男14例(15足),女7例(7足);左足14例,右足8例;年龄26—63岁,平均39.5岁;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行跟骨外侧壁骨赘切除并松解腓骨肌腱,跟骨截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术。比较手术前、后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丘部高度、跟骨宽度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所有均患者术后获3~54个月(平均16.3个月)随访。其中20例跟骨内外翻畸形明最改善,19例患足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能够正常穿鞋行走。术后4~6个月x线片示22足融合处均获骨性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术后X线片示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丘部高度及跟骨宽度恢复良好,AOFAS评分从术前(32.5±7.9)分升至术后(84.9±6.8)分,疼痛评分从术前(7.9±0.5)分降至术后(2.0±0.9)分,上述指标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截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术是治疗严重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一种有效方法 ,能矫跟骨畸形,恢复后足外形、力线及功能,明显降低跟骨骨折步行疼痛后遗症的发生率,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单位】:
【分类号】:R687.3【正文快照】:
跟骨截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治疗严重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潘文杰$西安红会医院关节外科膝关节病区
@马建兵$西安红会医院关节外科膝关节病区
@肖琳$西安红会医院关节外科膝关节病区
@段虹昊$西安红会医院关节外科膝关节病区
@姚建锋$西安红会医院关节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坤,沙浩渡,靳卫章;[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12期
,任志凯;[J];中医正骨;2002年01期
王祥善;[J];中医正骨;2002年04期
王金武,罗从风;[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4年06期
余文君;徐静;林春博;;[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年02期
王次俭,丛杰,杨荣,李洪恩,高斯;[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年07期
李引刚,王伟卓;[J];现代中医药;2004年05期
宋恩旭;张志国;;[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88年01期
张鹏;[J];实用骨科杂志;1999年04期
马富强;王爱国;李兴华;黄金承;;[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立程;孔建中;;[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宋涛;马强;田锋;梁晓军;李毅;王军伟;鹿军;王军虎;;[A];第十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周占文;;[A];宁夏医学会第八届骨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郑立程;孔建中;;[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生手指长度标准8cm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