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关联词你的头脑很聪明,填关联词不能在学习上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30套总数:5885151套专访:3372部会员:401265位
当前位置:
& 学年高一语文教学课件:第5课 第2节《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
学年高一语文教学课件:第5课 第2节《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人教版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6次
资料类型:
文档大小:1005KB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3.成功的基础是奋斗,
奋斗的收获是成
功, 所以,唯有不畏艰难而奋斗的人,
才能走上成功的高峰。
复句十复句 ‖ (并列) ‖ (条件) ︱ (因果) 四、长短句(单句和复句)互改 1、把短句改成长句:
她一手提着
竹篮,内中一个
破碗,空的。
她一手提着内中一个空的破碗(的)竹篮 (1)先确立一个句子作主干 (2)再把其他句子改作这一主干句子的定语(或状语) 四、长短句(单句和复句)互改 1、把短句改成长句: 他用双手创造了奇迹,十二年时间里,在这荒山野岭上造成了大片森林,它蒙着如丝细雨,显得格外郁郁葱葱。 他(在)十二年时间里,用双手创造了在这荒山野岭上造成了大片蒙着如丝细雨、显得格外郁郁葱葱(的)森林(的)奇迹。 四、长短句(单句和复句)互改 1、把长句改成短句: 地方法院经过法庭辩论废除了公安局要求严禁执行市政府关于不准在学校附近建造电影院的批示的指令。
(1)市政府作出关于不准在学校附近建造电影院的批示
(2)公安局要求严禁执行市政府的批示
(3)地方法院经过法庭辩论废除了公安局的指令
(1)先确立几个句子的主语(哪几个名词可用来作主语) (2)依次写出这几个主语分别做了什么事(写出与这几个主语有关的谓语) (3)调整这几个句子的先后顺序 2、把长句改成短句: 四、长短句(单句和复句)互改 巴尔的摩地方法院日裁决亚特兰大市一个生产据称“能使头发卷曲而发亮”的美发剂制造商向一位因为使用该厂生产的美发剂而毁发毁容的妇女赔偿45万美圆巨款。
(1)亚特兰大市一个制造商生产了据称“能使头发卷曲而发亮”的美发剂
(2)一位妇女因为使用该厂生产的美发剂而毁发毁容
(3)巴尔的摩地方法院日裁决要制造商向那妇女赔偿45万美圆巨款。
单复句的转换 长单句改复句。 复句改长单句。 他们都是应届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怀有远大的理想而又德才兼备,他们志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青春献给伟大的祖国。 《星光大道》给业余歌手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2007年度总决赛在中央三台播放,时间是日至7日。 他们是都怀有远大的理想而又德才兼备,志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青春献给伟大的祖国的应届毕业的大学生。 给业余歌手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的《星光大道》2007年度总决赛于日在中央三台播放。 关联词的作用 这两座山虽然很高,却是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为什么挖不平呢?
——《愚公移山》
尽管历史学家对吴三桂降清的动机是否是为了“红颜”这一事实还有争议,但谁也不能否认雄关被出卖而不攻自破既是一个事实,也是一个教训。 “虽然”表示让步,对所在从句的意思起冲淡、减弱作用,表示了愚公对高山的蔑视和移山的信心,因此这对关联词不能去。 ①“尽管……但”这组关联词不能同时去掉。可以去掉任意一个而保留另一个,但去掉后其原来所在分句就会失去强调意味。 ②“既……也”可以全部去掉,或单独去掉“既”,但“也”不能单独去掉。 找出下列复句中的关联词,并说明这些复句的结构关系;如果去掉这些关联词,句子有什么变化? ①南朝如果出了个英主,我们大辽是肯定斗不过他们的。 ②迟大冰一边漫无目的地走,一边遥望着广漠的绿野。 ③与其建这么个没有的碑,还不如拿这笔钱救济伤残。 ④不但能救得杨过和小龙女性命,而且能解你体内之毒。 ⑤可惜师伯不在,否则令狐大哥也不会身受重伤。 ⑥任何缺点错误都是对人民不利的,因此也就对党不利。 能去关联词,且句意不变:② ⑥ 去关联词句子成立,但原意改变的:① ④ 不能去关联词:③ ⑤ 关联词常见错误 关联词语是复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清晰地显示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和语法关系,使语意表达得严密而有条理,因此组织复句时要十分重视关联词语的运用。下面是复句中关联词语运用的常见毛病。 一、关联词语残缺:   在复句中,如缺少了必要的关联词,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就表达不清,句子的语气就不顺畅。例如:   (1)只要想想先烈的英勇献身的事迹,我们面前的困难不在话下。   (2)虽然我们的工作还赶不上先进单位,我们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干出好成绩来。   (3)一个人犯错误有时是难免的,不要重犯过去的错误,不要明知故犯。 例(1)的第二分句“不”字前应添上“就”,与第一分句中的“只要”相呼应,构成条件关系。例(2)的第二分句头上应添上“但(是)”,与第一分句中的“虽然”相呼应,构成转折关系。例(3)是个二重复句,第一与第二、三分句为第一层,是转折关系,第二与第三分句为第二层,是递进关系,因此须在第二分句头上添上“但是”,第三分句头上添上“更”。
二、关联词语误用   所谓误用,是指本来应该用关联词语甲的,却用了乙,结果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例如:   (4)我们在各项工作中,首先要有埋头苦干的精神,然后要有科学分析的头脑,发扬巧干精神。   (5)你们连队刚入伍不到一年的新战士枪法就那么准,况且你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   (6)你是三好生,何况又是语文科代表,这份语文试卷一定不成问题吧。 例(4)的第一分句与第二、三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而不是一先一后的承接关系,因此应该改为“既……又……”。如果要强调第二、第三分句的内容,则也可以改为“不但……而且……”,构成递进关系。例(5)(6)中的“况且”和“何况”应对调。这两个连词都能表示递进关系,但具体用法是有区别的:(1)“何况”,是通过对比更加逼进一层,表示甲这样,乙更是这样;或者甲都不能如此,乙当然就更不能如此。“况且”,只是在举出的理由之外,再追加或补充一层新的理由,相当于口语中的“再说”。(2)用“况且”的分句大都是陈述语气,用“何况”的分句大都是反问语气
三、关联词语滥用   分句间逻辑关系比较明显的复句,或者口语中的复句,关联词语能省略的就该省略。滥用关联词语,会使语言显得罗唆、生硬。例如:   (7)因为天气凉了,所以要多穿点衣服。   (8)虽然半年已经过去了,但是人们洗澡难、理发难等问题还没有解决。因此大家意见很大。 例(7)(8)中加粗的关联词语应该删去,删去后语句反而简洁明快,因为它们的因果关系和转折关系原本就比较明显,且又都是口语化的句子。 还有一种滥用的情况是,复句中已经有了正确的关联词语,却偏要加上一个表示另一种关系的关联词语。例如:   (9)我喜欢唱歌,但也喜欢跳舞。   (10)你既然知道做错了,因此就应当赶快纠正
例(9)是并列复句,后一分句已经有了关联词语“也”表示并列,再加上“但”就是滥用了。例(10)是推论因果复句,后一分句用“就”与前一分句“既然”相呼应,再在“就”字前加上“因此”(表示另一种因果——说明因果)也属于滥用。
四、关联词语搭配   关联词语的搭配方式习惯上是固定的,如“只要……就……”、“只有……才……”、“尽管……但(是)……”、“不管……也(都、总)……”等等。如果搭配错了,语意就不晓畅,就令人费解。例如:   (11)只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身体才会强壮起来。   (12)尽管任务多么艰巨,我们也要按时完成。   (13)不管任务十分艰巨,但我们也要按时完成。 例(11)应将“才”改为“就”,表示充分条件。要是将“只要”改为“只有”,那是不对的。因为“只有……才……”表示唯一条件,排斥了其他条件,而事实上,别的条件如体力劳动等,也能使人的身体强壮起来。例(12)、(13)中的“尽管”和“不管”应该对调。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不管……也……”表示无条件关系,“不管”后面的语词通常是不确定的、有选择的,常用“或(者)”、“还是”等连词以及“怎样”、“怎么”、“多么”、“多少”等疑问代词:“尽管……但(是)……”表示转折关系,“尽管”后面的词语应该是确定的、没有选择性的,只能说“尽管这样(那样)”,不能说“尽管怎样(怎么样)”等等。 五、关联词语错位   复句中的关联词语,大都是连词和副词。连词的位置比较灵活,一般放在主语前,也可放在主语后。分句主语相同的,连词应放在主语后面;分句主语不相同的,连词应放在主语前面。副词,则不管分句的主语相同不相同,一律放在主语的后面。下面是病例:   (14)为了开好元旦文艺晚会,不但学校要求各班都排练一些短小精悍的节目,而且还要求校文艺队重点排练几个质量较高的大型节目。   (15)开大会时,作报告的人一方面要注意内容生动、语言简洁、有吸引力;另一方面听报告的人也要自觉遵守会场纪律,不要闹闹哄哄、进进出出。   (16)虽然他家离学校较远,却他从来没有迟到过一次。 例(14)的两个分句主语都是“学校”(第二分句主语承前省略),连词“不但”应放在“学校”后面。例(15)的分句主语不相同,前一分句是“作报告的人”,后一分句是“听报告的人”,因此,连词“一方面”应放在“作报告的人”之前。例(16)中的“却”是副词,应放在主语“他”后面,尽管两个分句的主语不相同。如果用“但是”,则可放在“他”之前,因为“但是”是连词。如果“但是”、“却”同时用上,就该说成“但是他却……”
关联词语的辨识正误题应做到五看:
一看:句间关系与关联词语的语法功能相适合
二看:关联词语的自身是否搭配得当
三看:关联词语在句中的位置是否正确
四看:看关联词语是否滥用
五看:看关联词语的使用是否合乎语言习惯
将下面几个短句改成一个复句。改后的句子要强调反面意见的重要性。 ①要了解反面意见。
②要了解正面意见。 ③能启发我们把问题想得更全面。 ④避免片面性。 要了解正面意见,但更要了解反面意见,因为反面意见能启发我们把问题想得更全面,避免片面性。
下列句子的关联词用的不恰当,请修改
1)哥白尼发表了地动学说,不但带来了天文学上的革命,开辟了各门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递进)
2)弟弟不但很瘦,而且精神也很饱满。(转折)
3)这件事情因为你没有告诉我,我却知道了。(转折)
4)你或者参加课外书法学习小组呢,或者参加课外摄影兴趣小组。(选择)
5)高速度的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和文教事业,既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十分可能。(递进) 而且 虽然 但是 却 虽然 是 还是 不仅 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使上下文连贯起来。2006全国卷1
语言的形式
能是美的,
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这些美都是音乐所具备的,
语言的形式美也可以说是语言的音乐美。在音乐理论中,有所谓的“音乐的语言”;在语言形式美的理论中,
④应该有所谓“语言的音乐”。
⑤ 音乐和语言不是一回事,
二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点:音乐和语言都是靠声音来表现的。 之所以,因为,所以 ,也,尽管,但是 改一改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但是我赞美白杨树。 贝壳很小,所以非常坚硬和精致。
风是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甚至也可以为人类造福。 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进大海里,然后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 如果把遥感仪器装在人造卫星里,所以人造卫星就成了遥感卫星。 尽管气温很高,我们于是在教室认真自习。 因为你有三头六臂,我们也不会被吓倒。 不管我们取得多大成绩,但是不能骄傲。 关联词语——小心使用 桥和路不但要为陆上运输而合作,还要为水上运输而合作。
过河的桥下面要走船,水涨船高,
桥要造得高,
路也要跟着高。桥在过河的地位上要服从路,路在两岸的高度上,也要迁就桥。
2006江西卷 以“地上的狮、虎”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增减信息) 天鹅在水中为王,是凭着一切足以缔造太平世界的所有美德,如高尚、尊严、仁厚等等;而地上的狮、虎,空中的鹰、鹫就不是这样,都只以善战称雄,以逞强行凶统治群众。
地上的狮、虎空中的鹰、鹫,都只以善战称雄,以逞强行凶统治群众;而天鹅就不是这样,它在水中为王,是凭着一切足以缔造太平世界的所有美德,如高尚、尊严、仁厚等等。 ★
从复句句式上考查
考查主要有仿例造句、扩展分句、概括内容然后用复句形式写出来、变换句式、选用句式等几种情况。写分句的目的主要是补充新的内容,组成排比句、对偶句,使表达的内容更充实,意境更优美。变换句式、选用句式的目的是使表意更符合要求。 ﹡
3.我吃饭了,我也喝汤了。
像这样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组成的句子,就叫复句。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
比较以下几个句子: ﹡
1.我吃饭了。 ﹡
2.我喝汤了。
以上两个句子分别表达了两个意思,
是两个单句。
什 么 是 复 句?
★复 句 的 特 点 *
1.复句必须具备两套或两套以上的主谓关系结构;只有一套句子结构,不管有多长,中间有多长,中间有多少逗号,仍然是单句。 *
2.复句中的分句,在意义上必须有一定的联系,在意义上没有联系的单句不能组成复句。 *
3.复句中的分句不能作别的分句的任何成分。 *
4.复句的分句,与分句之间,有一定的语音停顿,一般用逗号或分号表示。
★复句和单句的区别 *
意义上 单句:一个意思。 复句:两个意思。例: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
结构上 单句:两分句互相包含 复句:分句与分句在结构上互不包含,互不作句子的成分。
判断下列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
1.我们知道,如果没有润滑剂来减少磨擦和磨损机器就无法转运。
2.我们知道,他们也知道,只是双方没有通通气。
3.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
4.我们要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 (单句) (单句)
(复句) (复句)
5.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
6.“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
7.毫无疑问,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我们必须大胆去创新
8.我们必须从零开始,而且必须循序渐进。
9. 我们必须学多些知识,将来才能有所作为。 (单句) (复句)
10.人在,问题就好办。 11.老师知道小王学习好,小李体育好。 12.同学们兴奋地说笑着,打闹着。 13.他学习努力,身体也好。 14.他推开门,走了进去。
15.我们年级的六个班,都在开会。 (单句)
(复句) (复句) (复句) (复句)
16.我们年级有六个班,都在开会。
17.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8.学习好,思想好,身体好,是三好学生的条件。
19.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20.我相信,雷锋的榜样,不仅给我们指出了正确的道路,而且加强了我们同一切旧思想,旧习惯坚持斗争的勇气。 (单句) (单句)
(一)句子内部前后互作句子成分,则为单句,否则就是复句。 他的话说到我的心坎里了。 晚上我和爹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单句 复句 ★ 复句与单句的辨析
历史证明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 宾语是个主谓短语
麦穗长,颗粒饱满,是这种麦种的优点。 主语是个复句形式 单句 单句
注意:用句子形式充当句子成分的单句
(二)一个主语若有好几个谓语,用顿号隔开或无标点,则为单句;若用逗号隔开,则为复句。
母亲又送我一句格言,告诉了我一个真理。
小明在房间里又唱又跳。 单句 复句
(三)关联词语连接的若是词或短语,则为单句;若连接的全是分句,则是复句。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单句
只有我们去实践了,才能够检验这条理论是否正确。 复句 复句内分句间的组合形式
1.分句直接组合式(根据分句间句意判断复句类型——意合法)
2.分句由关联词语组合式(关联法)
记住关联词语就是记住复句类型的一
个重要方法了 ☆ ★ ★ ★ ★ ☆ ☆ ☆ ☆
★ 根据分句间的意义关系,复句的类型
并列,递进,选择,连贯,解说——联合复句
转折,因果,假设,目的,让步,条件——主从复句
若干个分句相提并论地分别说明几件事,几种情况,或一个事物的几个方面。
单用的:也 、又、还、同样、同时、以及、另外
搭配用的:不是……而是
是……不是
一面……一面
一会儿……一会儿 一边……一边
有时……有时 也……也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什么神仙皇帝。
他一边穿着衣服,一边又习惯地抬头巡视着辽阔的星空。
* 并列复句 ★ 复句的类型(一):联合关系的复句
1、并列复句的构成
1)直接组合
A.云散了,雨住了。
B.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日光照射特别强烈。
2)借助关联词组合
A.他既勇敢,又机智。
B.风又急,雨又大。 *连贯复句
几个分句按顺序说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
单独的:就、便、才、于是、然后、后来、接着、
搭配用的:首先……然后
起先……后来
大姐一时没听懂,接着明白过来了。
过了那树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
真在眼前了。 * 解说复句
后一分句对前一分句进行解释、说明或总说,解说关系一般依靠分句的次序和意义 来体现,不用关联词。
地球围着太阳转,这是小学生都知道的常识。
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经验主义,两种都是主观主义。
单用的:或、或者、还是、宁可、倒不如、 宁肯、还不如
搭配用的;是……还是
要么……要么
不是……就是
也许……也许
与其……不如
与其……宁可
宁愿……也不
宁可……也 * 选择复句
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几种情况,这几种情况不能同时并存,要求从中选择一种。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 * 递进复句的构成
关联词语配对使用:不但……而且……
不仅……还……
不光……也……
不只……又……
不但不……反而(反倒)……
单用关联词语:而且 、 并且 、 甚至 、尤其
他不但学习好,而且思想品质也好。
他不但不生我的气,反而跟我亲热起来了。
后一分句所说的内容比前一分句所说的程度要深,意义更进一层。
轻转句单用的:不过、只是、但是、可是、却、然而
重转句搭配用的:尽管……但是 虽然……但是
虽然……可是
尽管……然而
虽然……却 * 转 折 复 句
转折复句由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转到相反或相对的意思上去。
例句:工作虽然很紧张,但是心情是很愉快的。
他长得结结实实,只是比原来瘦多了。
夜已经很深了,可是他还在不停地工作着。 ★ 复句的类型(二):主从关系的复句
单用的:只有、只要、除非、才、不管、无论、任凭
搭配用的: 只有…….才
只要……就
一旦…….便
除非……不
除非……否则
不管……都
不管……总
无论……也
任凭……也 *条件复句
前后分句间有条件和结果关系的复句。
一旦丧失了信心,便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除非是到了春天,你才能看到这遍山的杜鹃花。
单用的:如果、假如、倘若、要是、 要不是
搭配用的:如果……就
假使……便
若是……那么
要是……则
假若……那么
* 假 设 复 句
前一分句提出一种假设,后一分句说明这种假设的结果。 例如: 如果你愿意,我就陪你去白云山看看。
* 让 步 复 句:
让步假设复句前后分句所说的事情都没有成为现实,“即使”表示撇开的是虚拟的事实,是做最大的假设罢了。
常见关联词:即使(就算、纵然、哪怕、就是、即便)……也(还)……
纵然有千难万险,也挡不住我们前进的步伐。
单用的:因此、因而、所以、以至、致使、从而、可见
搭配用的:因为……所以
由于……因而
既然……就
之所以……是因为
*因果复句
分句之间有原因和结果的关系的复句。
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所以遇到困难从不气馁。
既然我把那么深厚的感情灌注在我的歌里,他怎么会听不见呢?
*目 的 复 句
偏句表示行为,正句表示行为的目的。关联词语单用。
达到目的:以、以便、以求、用以、借以、 好、好让、为的是
避免什么:以免、免得、省得、以防
你把意见整理一下,明天好交大会讨论。
麻烦你把这本书捎给他,省得我再跑一趟。
1.失去了真,也同时失去了美。
2.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得到十个朋友的赞扬。
3.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4.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
5.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6.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 10.
7 虽然金子很名贵,但我还是要做一块钢 指出下列名言的复句关系: (并列) (选择)
(递进) (条件)
(假设) (因果) (转折)
概念: 整个句子在结构上形成了两个层次。
1.单句十复句
2.复句十单句
3.复句十复句 分析二重复句的步骤
1.统观全局, 找出全句共有几个分句。
2.找出全句的第一个层次, 判断分句间的关系。
(用“┃”表示)
3.分析第二层次的分句, 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 (用“‖”表示)
分析时要注意关联词语
例句: 1.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
如果不凭借
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
(条件) (假设)
单句十复句 ① ② ③
2.不认识这一点,
学术的进步、
提高就会受到损害,
因此, 学术研
究工作者也必须抱谦虚、谨慎、严
肃、认真的态度。
(因果) (假设)
复句十单句 如果 ① ② ③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给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1.这种动物()不能适应自然条件的..
给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1.这种动物(&&& &&)不能适应自然条件的变化,(&&&& &)绝种了。&&&2.他(&&&& &)侃侃而谈,(&&&& &)让我们传看一个颅骨。&&&3.不要让自己的大脑睡大觉,(&&&& &&)发现问题,(&&& &&)应该立刻指出来。&&&4.(&&&&& &)我们认真地观察大自然,(&&&& &)会发现许多奥秘。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北京同步题
1.因为……所以……2.一面……一面……&3.一旦……就……4.如果……就……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给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1.这种动物()不能适应自然条件的..”主要考查你对&&关联词语&&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关联词语:是复句中用来联结分句与分句,标明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的词语。关联词语特点:1.作为连接分句、标明关系的词语,关联词语总是标明抽象的关系,可以作为某类复句的特定的形式标志。 2.说话时很容易发现必须带有的一到二个词语,虽然意思不同,但连在一起无论是说还是听都觉得很舒服。将分句连起来,使它变为通顺、完整的一句句子。3、关联词语性质复杂,能在复句中起关联作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类词语:一是连词。连词是用来做关联词语的主要词类,但并非所有连词都能充当关联词。有的连词不能连接分句,不能连接分句的连词当然不能做关联词;有的连词能连接分句,但如果在某个句子中连接的不是分句,它也不是关联词。二是副词。某些副词可充当关联词。但如果在某个句子中连接的不是分句,它也不是关联词。起关联作用的副词仍旧保留原有的修饰作用。三是有些短语也可以充当关联词语,如“一方面”、“另一方面”。关联词语是在复句中才能确认的,离开复句,就无所谓关联词语了。小学常用关联词语:1.转折关系尽管……可是……、虽然……但是……、……却……、……然而……2.假设关系如果……就……、 即使……也…… 、要是……那么…… 、倘若……就……、既然……就……3.条件关系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也…… 、即使……也……4.因果关系&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 既然……就……、 之所以……是因为……5.并列关系不仅……而且……、一边……一边……、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既……又……、不是……而是……6.承接关系&一……就……、起先……后面……7.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光……也……、不仅……还……8.选择关系不是……就是……、是……还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4.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光……也& 9.目的关系&&&& 不是……就是……、是……还是……& 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这种行为的目的。
发现相似题
与“给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1.这种动物()不能适应自然条件的..”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641133356162155478504672837286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中国大学英语记叙文中使用关联词的母语迁移分析.pdf 7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200 &&
中国大学英语记叙文中使用关联词的母语迁移分析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Page1------------------------------摘要关联词指的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分句以及句子、段落关联起来,表示一定意义关系的词或词组。关联词作为重要的语篇衔接手段,一直是语言学家研究的重点。对中国的广大英语学习者,教师和研究者而言,英语关联词既是难点又是重点。以前的研究表明,在英语过渡语中,关联词的使用复杂多变。在某些语境中,学习者可能使用了要求的关联词,也可能使用了其它关联词或者缺少关联词语。那么,这些现象有没有规律可循,是不是受汉语的影响呢?以前的关联词研究并不多见,而且大都基于语料库语言学,很少有人专注二语学习者的关联词使用是如何受母语迁影响的。此外,以往研究多是共时研究且多是关注英语书面作文中的关联词使用情况,很少有人关注英语口语中的关联词使用情况或是对两种任务类型的作文进行对比研究。写作和口语作为产出性技能,都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目标,也都是英语水平的直接体现。因此,本文聚焦于中国大学生在英语写作和口语中使用关联词时产生的母语迁移现象。本文要回答四个研究问题:(1)汉语和英语之间的异同是否会影响中国大学生英语口笔头记叙文中的关联词使用?(2)汉语对英语关联词使用的影响在英语口头和笔头记叙文中有何差异?(3)汉语的影响如何随着学习者英语水平的提高而变化?(4)同组学习者内部在使用英语关联词方面受母语影响的程度是否有个体变异?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大学生英语产出中的母语迁移历史研究”(11CYY021)的一部分,语料由项目组共同收集,此项目的研究工作仍在进行。本文所用语料是英语学习者就三幅图片所写或所说的180篇英语记叙文和与这些英语文本对应的汉语文本。调查的受试来自中国国内两所普通高校(曲阜师范大学和江南大学)的英语专业本科生。第一次采集语料时,他们处于本科阶段第一学期的学期初;第二次采集语料时,他们处于本科阶段第二学期的学期初;第三次采集语料时,他们处于本科阶段第二学期的学期末。在英语记叙文中,作者选定所有的关联词作为分析对象,标出使用的各种形式,包括正确的和不正确的。在本文中,英语学习者使用关联词包括两种情况:正确使用关联词和各类关联词的变体。另外,作者也对各种关联词变体进行了相应编码。然后根据Jarvis(2010)提出的证据,通过比较标准英汉语之间的异同和受试作文中英汉中介语判断是否发生母语迁移。针对提出的四个研究问题,本文得出如下发现:(1)汉语和英语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会影响中国大学生英语口头和笔头记叙文中关联词的使用。其中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对关联词的使用产生正迁移的影响,两者之间的不同点对关联词的i--------------------------Page2------------------------------使用产生负迁移的影响。在口头记叙文中,受正迁移影响的关联词占关联词使用总数的98.33%,受负迁移影响的关联词占关联词使用总数的6.93%;在笔头记叙文中,受正迁移影响的关联词占关联词使用总数的99%,受负迁移影响的关联词占关联词使用总数的6.11%。因此,汉语对英语关联词正迁移的影响大于负迁移的影响。(2)汉语对英语口头和笔头记叙文中关联词使用的影响是不同的。汉语对英语口头记叙文中关联词使用的移影响占关联词使用总数的53.5%,对英语笔头记叙文中关联词使用的影响占关联词使用总数的46.32%。因此,汉语对口语中关联词使用的影响要大于其对写作中关联词使用的影响。(3)汉语对关联词使用的影响不管在英语写作中还是英语口语中都不随着中国大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而减弱或增强,而是曲折变化的。在所收集的三次语料中,汉语对英语口头记叙文中关联词使用的移影响占关联词使用总数的百分比依次为55.47%,57.29%,46.48%;汉语对英语笔头记叙文中关联词使用的移影响占关联词使用总数的百分比依次为50.71%,46.49%,51.61%。(4)在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过渡语表现中存在个体差异。具体表现为,在汉语和英语有相同点的情况下,有些受试却使用了错误的关联词;在两者有不同点的情况下,有些受试仍然使用了正确的关联词。此外,个别受试母语中的口头禅或者说话习惯也影响到了关联词的使用。本文对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研究具有比较重要意义,它使用的研究方法、得出的研究结果对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学习中的关联词变异现象和关联词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关键词:母语迁移;关联词;中国大学生ii--------------------------Page3------------------------------AbstractAconnectorreferstoajoiner,awordorasub-blockthatlinkstwosinglewor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