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不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个体生命价值与权利吗

2008年4月
社会科学家
SOCIAL
SC‘IENTIST
Apr.,2008
(第4期,总第132期)
【哲学与当今世界】
(No.4,GeneralNo.132)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和
中国传统儒家哲学价值观差异之比较
(1.海军工程大学人文社科系,湖北武汉430033;2.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和中国传统儒家哲学价值观表面看来有着一致性,但这种一致性背后所隐藏的是两种哲学类型的历史差异。通过比较。两类哲学价值论具有通约性是有限的,不可通约性是明显的,可以说两类哲学在价值论上是形似而神不近似。通过后现代主叉和中国传统儒家哲学价值观差异的明确,我们将会得到双份的收获,因为这既能够凸显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特性,又有利于从更深层面来考察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接受与变形。有效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综合创新的实现。
关键词:价值现;儒家哲学;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差异中图分类号:B516.5;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08)04—0012—04
长期以来,人们反思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立足点是现代化与现代性,20世纪中叶以来后现代主义的兴起,为人们重新评价中国文化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审视在世界范围有着重要影响的后现代主义的发展进程。它有着思想的“分化”、“裂变”痕迹,在价值取向与现实把握上,有着解构性与建设性两种向度。当前学术界对于后现代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比较研究。集中在解构性后现代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比较研究,对于在中国学术界也产生了较大影响的建设性后
现代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比较研究本身较为薄弱,
国传统儒家哲学价值观通约有着强烈的期待,认为两者可以充分通融,并对中国哲学传统的当代意义寄予
很高的期望,对二者的差异关注甚少。(陕】大卫R.格
里芬,嘲陕】费劳德,旺治河,o嘴)。但事实上,二者价
值观的不可通约性难以回避。本文认为有必要明晰把握两类价值观的差异,以加强深化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和中国古代哲学的比较研究,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为中国传统文化实现现代转化提供理论基础。需
要明确的是本文论及的的中国儒家哲学不包含梁漱溟
而对此命题有所探讨的学者方东美【I】、程石泉12]、唐力权四、成中英闻、李约瑟ffl、蔡仲[61、杨富斌同等人,探讨的
多是过程哲学某些概念和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些概念
以降现代新儒学的思想。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则是指大卫?格里芬、小约翰?科布、哈茨霍依等人从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出发形成了的哲学思想,包括内在关系说、有机体理论和生态的世界观等后现代哲学理论。
或流派的融通,特别对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似之处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在价值观领域,突出介绍儒家哲学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共同具有价值与事实的统一的立场,并认为二者共同具有整体主义和生态主义的立场,以特定的方式关涉人类的未来,具有终极关怀的意义,但其中缺乏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和中国古代哲学特别是与中国古代哲学主体儒家哲学价值观在学理层面的差异的确认。与此同时,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者本身对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和中
收稿日期:2008-04-10基金项目:JohnTempleton
FoundationGPSS
一、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的对立
自由主义思潮作为西方文化的一种根本的价值
取向,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但从古典自由主
义到现代自由主义,其自由概念的核心与精髓基本上是一致的,那就是立足于独立实体化的个人的权利意识。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延续了这一认识。具有英美式个人主义的价值观的建设性后现代者在强调整体主
Program美国汤姆森基金设立的全球审视科学与精神研究项目“科学与人文精神”
课题研究成果之一.教育部985第2期规划项目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陈仕平(1970--),海军工程大学人文社科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学术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文化哲学。
值与事实的统一的立场,但其中对与价值统一的事实的认识是具有明显的不同,即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认为与价值相统一的事实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科学意味。建设性后现代哲学重视科学新发现、新进展和哲学的关系,自然事实、科学在与价值包容中得以留存。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是一种科学的、道德的、美学的和宗教的直觉的新体系。它并不反对科学本身,是反对那种单独允许现代自然科学数据参与的科学,要求综合事实与价值、科学与宗教、人与自然客观和主观、人与社会建构我们世界观的科学主义。格里芬认为,科学、精
利的努力。”nl胸而这,又是由他的“永恒客体孤立原神和社会生活互为存在的条件,这三者的关系是相互理”来保证的。格里芬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泛经验依存的关系。由于人类精神能够部分地超越想象和感论出发,认为“所有个体(包括非人类个体)在某种程度觉中规定的条件,因而“一种后现代的科学和精神在一,上都是真正(自决)自由的个体,并认为,不同等级的个个仍属于相当现代的社会秩序中是能够得到长足的体具有不同程度的自由”【哪7)这样就破除了人类中心发展的”。嗍与此相反,在历史上从来未曾真正正视科主义,也破除了各领域内的霸权主义,认可对所有生命(或非生命)个体的平等。此外,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者希冀建立人类自身的平等关系,反对男性沙文主义(male-Chauvinism)、强权主义,认为现代精神可说成是一种单面的男性精神,对现代性的批判,就包括了对父权制的否定和对女权运动的呵护,认为妇女作为女性
的主要代表者,承担着一种创造性的角色,在统一性
学理性的儒学。中国儒家不重视对自然事实物理性方
义价值原则的同时,始终没有放弃对个人自由权利的思考与守护,即可以肯定整体利益,但不抹杀个人权利。对于自由的追求无疑鲜明地体现了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所,gsfi-的积极意义的一面。怀特海固然重视个体与整体间的关系以及个体在整体中的地位。然而,他也并不消灭个体自身的重要性,他的企图是在这两极之间取得平衡,他仍然屡屡强调个体的实在性、分立性的实在性以及外在关系的实在性。“我们认为,许多前现代的社会在鼓励个体在思想和行动中的独立性方面是非常不够的,我们赞赏现代社会中鼓励个人权
面的认识,并缺乏哲学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将自身独立于理性思考的科学宇宙之外,而不能形成为一
套涵盖科学知识的形而上学或本体学。具体而言:
和多样性的复杂的相互作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儒家文化所缺乏的恰恰就是自由主义精神和对个体本位的确认,它强调的是整体主义和秩序。在传统整体主义等的影响下,儒家文化以至包括道家在内的整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未能形成严格意义上的权利意识,也未能贡献出与自由涵义相接近的概念。同时,中国文化的本质精神是一种强调群体的整体主义,进而是一种特定的自然主义。它们的主要导向不是要超越自然关系,不是要人进入一种超越习俗、习惯、经验、常识等自在文化层面的理性境界,不是使人逐渐摆脱宗法血缘等自然关系的制约和束缚,而是强调对自然的回归与肯定,礼治秩序对社会中的个体实现了精心巧妙的组织与确定,然而可惜的是它对个体的组织与确定,不是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生命的潜能,不是让个体自我负责地实现生命的过程。相反却把个体
对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而言。首先,客观事物对于人来说都具有同等的认识意义,都可作为认识对象。在怀特海看来,所有实际的客体都曾经是主体,所有的主体都会变成客体。人、动物、植物和石头所共有的原始经验存在于一切现实的存在者都有一种无意识的普遍的主体性。其次,建设性后现代哲学对事实的认识方法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本体论的逻辑论证和经验直觉兼具,既重视常识方法,又注重逻辑推理,既强调分析,更强调综合,既推崇直觉思辨,又注重科学归纳,各种方法综合运用。怀特海认为,所有的感官知觉都只是我们的身体作用的结果,各感官所获得的知觉,在揭露宇宙的本质方面是极肤浅的,因而对任何一个现实的存在的生成过程都是物
理把握和概念把握、客观的顺应与主体的价值选择综
合的结果,认为“真正发现的方法正如飞机的飞行。它在由个别的观察构成的大地上起飞,然后在由想象力
的普遍化构成的稀薄的大气层里飞翔,最后为了获得被合理解释变成敏感的新观察而着陆。”嗍。结果上建
设性后现代主义仍然延续西方哲学重视对自然物理
长幼有序地固定化,在“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
的认识传统,将其认识论同自然科学紧密联系在一起,
纲”的“三纲”束缚下,使其身在其中而不能动弹,没有
它以自然科学的研究活动为具体对象,并直接为这种
个性的出路,忽视了个人某些最基本的、不可让渡的
研究活动服务。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学者关注相对
权利,个人作为整体的部分依附于整体,且无条件地服
论、量子理论和大脑与主体经验的关系的研究。他们
从整体,并以宗法、血缘为纽带,培养群体人格,约束个
性。同时,传统整体主义被统治阶级所利用,助长了王
在该领域最主要的工作仍然是还原式的啕。这种兼容
权和夫权至上。
二、对与价值相统一的事实的认识存在差异
虽然儒家哲学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共同具有价
物理之知的认识论在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者那里得到长足发展,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对儒家而言,首先,与对认识对象和主体不进行价值选择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不同,把求真作为得道手段的儒家在尊崇事实与价值的统一的前提下,对能够实现统一的主客体具有选择性,强调其价值的规定性。儒家的认识目标内在地包含着真理内容和道德价
猜你喜欢的内容。。。
……(no.4,generalno.132)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和 中国传统儒家哲学价值观差异之比较陈仕平(海军工程大学人文社科系,湖北武汉430033;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湖北武汉......
……力图 实现多元和谐、 差异 与创 新、 诗意 的存在...观 和生 态世界观引起了 东方传统哲学的强烈共鸣。...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和中国传统儒家的差异 [ j] . 自......
……后现代主义 14、评后现代科学观 15、韦伯与儒家 ...传统现代后现代与中国哲学的价值 28、鲍德里亚超...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与我们的话语权选择 52、孔子的人......
……“ 有机论 ”是其最为关键的哲学论说之一, 是其世界观的重要构成内容 。 ...本文即以此为目的, 探讨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 “ 有机论 ” 与作为中国传统 ,......
……关键词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机体哲学 怀特海 生态哲学...农耕文明的背后有一套传统的儒家哲学, 而与近代西方...维普网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关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论文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为中心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最高原则是伦理中心主义的..., 即义利观念, 先秦儒家强调义利合一, 先义后利。......
……_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自然观的比较分析_何跃_哲学...尺度的人类中心主义 , 认为自然的价值在于满足人类...以此为 据提出解决方案, 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自然观 ......
……从哲学角度看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_哲学历史_人文...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思维方式影响最大的有三种哲学:儒家、道家和中国的......
……后现代主义价值观是整个后现代思潮的核心,也应是当代中国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理论...统一性观念,而后现代理论范式中,永恒性问题或普遍基础的“第一原理”哲学已经......
……中 国哲学 厅 方 泥分现 代主久与中国儒家哲学加二 〕梁、 燕 城 一 后现代性 与后 现代 主义、 何谓 后现代一 “ , , 当前欧洲思潮环 绕着 一个......
……本文以后现代主义为语境来探讨中国传统哲学之现代价 ...二是“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 ...无论是儒家的“圣人”、道 家的“真人”,还是中国......
……余价值及其规律, 并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应该说,黑格尔对中国儒家哲学超越性的一面并无深究,...“知行”观中,尽管表述不一,侧重点不同 [1][2]......
……关键词: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化 启示 ...“此岸” 的幸福, 现代性作为一种价值观, 在其...到 70 年代和 80 年代又 蔓延到哲学和社会科学......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价值观;人类性;...像中国这样的非西方、 后发现代化的国家为什么会把...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 主要根据儒家的一家之言,即......
……后现代主义的建设性向度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一、 问题的提出 后现代主义这一当代西方最具影响...劳作的主 要兴趣是使自己成为不同于昨日的另外之人......
……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对现代生活方式的批判及启迪王治河...肯 特预计 中国 将会 成为 全球最 赚钱的奢侈品...政治家依然 执着 于
现代 价值 观 0, 大学 ......
……儒家和法 家用 人哲学是 中国 传统管理 哲学 的重...关键 词 :儒家; 法家 ; 比较 研究;后现代主义 ...但是 它们之 间也 有着很 大的 区别 。只是很 ......
……中国古代道家的 “和合” 思想是中华民族独创的哲学...例如儒家在差异中求 “ 和合 ”,法 家在守法中求...倡导尚和文化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认为,现代性的最大特征......
……立命的最高追求,也 一直是百姓道德修养和价值判断的...前者消解了儒家道德哲学作为德化之本的制度基础,再者...一个参照维度,使我们避免科学理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
……康德哲学,特别是康德的道德形 上学,最能与儒家哲学...特别在价值观上主张保持本民族的自尊与自信, 振兴...传统文化彻底扔掉,接受西方 的现代文化,才能实现中国......
看过本文章的还看过。。。
您可能感兴趣。。。
最新浏览记录生命的价值与追寻
我的图书馆
生命的价值与追寻
生命的价值与追寻
 生命的重要价值,第一在它的一次性,每个人只有一条命嘛;第二在于它的基础性,没有生命,什么都谈不上。关于生命是人生和社会一切价值的基础,我归纳为四句话: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尊重生命是法治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对生命美好的种种体验,当然要以热爱生命为前提。中西贤哲都认为,道德是建立在互相同情的基础上的。同样,道德之沦丧,也起于同情心的死灭。面对生命的奇迹,敬畏之心油然而生是最自然而然的事。相反,对生命毫无敬畏之心的人,必与信仰无缘,也就不会善待生命。
  爱惜自己的生命,可以说是本能,但人不只有这一个本能,人还应该有另一个本能,就是同情别人的生命,同情一切生命。没有前一个本能,人就成了木石。只有前一个本能,没有后一个本能,人就成了禽兽。前者对生命的态度是冷漠的,后者对生命的态度是冷酷的。据我看,这是两种犯罪人格,尤其是那些杀人犯,无非是这两种类型,一种是对一切生命包括自己的生命都非常麻木,另一种是极端自私,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择手段。
  中国和西方的哲学家都非常重视同情这个本能,认为它是人性中固有的因素,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起点,而且把同情视为道德的基础。在中国的哲学家里,最强调同情心的是孟子,用他的话说叫恻隐之心,他说同情心是人皆有之的,如果没有,就不是人。他明确地说,同情心是“仁之端”,就是道德的开端,道德的萌芽,道德是从这里发展出来的。在这一点上,可以说东西方哲学家的思想惊人地相似,西方哲学家说得最清楚的是亚当?斯密。他认为,同情是道德的基础,由同情发展出了两类道德。一类是消极的道德,就是正义,为什么把正义称为消极的道德呢?因为它是从否定的角度来规定人的行为的,它讲的是人不能做什么,就是你觉得对你有害的事情,你也不能对别人做,你不能对别人做坏事,不能损害别人的利益。在中国哲学里,正义就相当于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恕。另一类是积极的道德,就是仁慈,仁慈是从肯定的方面来规定人的行为的,就是你应该做什么。你不能损人,这是正义,但是这还不够,看见那些正在受苦的人,那些弱者,你仅仅不去损害他当然就不够了,这个时候他需要你的帮助,所以你还应该去帮助他。你认为好的东西,你也要让别人享受到,这就是仁慈。简单地讲,正义就是不损人,仁慈就是助人。在孔子那里已经有了两类道德的思想,仁慈就相当于他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就是仁。
  尊重生命是最基础的价值观,但是,在现实中,我们看到,对生命的不尊重,对生命的冷漠、冷酷、残害,比比皆是。光靠宣传和教育不能解决问题,需要的是以这个基础价值观为指导,建立起公民道德体系和法治社会,那的确是维护和实现生命价值的不可缺少的文化和制度环境。
  在我们以儒家为主体的文化传统中,所缺少的正是尊重个体生命这样一个极其重要的观念。在中国传统的专制社会里个体生命价值等于零,一点价值也没有,这里就有一个矛盾,儒家伦理是说人和人之间要有同情、要有爱,可是结果我们这样一个封建制度实际上一点爱也没有,没有同情、没有爱,生命完全没有价值。我觉得儒家伦理本身是有毛病的,我刚才说实际上人有两种本性,第一本性是利己、是爱自己的生命,第二本性才是推己及人,对他人的生命有同情。儒家伦理的问题在哪里?我就觉得它就是对第一个问题,人的利己这种本能是完全否定的,人都不能爱自己,不能爱自己的生命,不能去追求自己的利益,如果你去追求自己的利益,你就是小人。
  在这个问题上,儒家里我觉得荀子是比较对的,荀子他就说过君子和小人都是好利恶害的,趋利避害的,但是君子和小人追求利益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君子是讲道理、守规则的,而小人是不守规则的。他说,人人都是要追求利益的,但是只有唯利是图才是小人。他的这种观点在儒家伦理中是不占主流的。所谓的同情心就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如果说一个人他对自己的生命都不爱,他怎么可能去对别人的生命发生同情呢?不可能的。一个不爱自己生命的人,实际上可以说他是一块石头,他不可能对别人有同情心的。如果一个社会里,都不允许每个人去爱自己的生命、追求自己的利益、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每个人的生命价值都是等于零,都可以随便取消,这样一个社会人们对于生命的感觉是麻木的,有一种普遍的麻木,这样的社会必然是缺少同情心的。我觉得这是儒家伦理的一个问题,它否定了利己,没有办法去推己及人了。因此,在道德领域,儒家的“仁”最后落实为“孝”和“忠”,所强调的始终是忠君爱国,是个人为集体和国家而牺牲。
  法治社会的基本道理就是鼓励利己,惩罚损人。法治社会必须有政府,政府的责任是什么呢?政府就是要保护所有个人的自由,要防止侵犯他人自由的事情发生,如果发生了,政府就要代表法律去进行惩罚,这是政府的责任。
  但是政府一旦存在,它就非常有可能去侵犯个人的自由,因为它权力大。法治理论特别重视防范政府对个人自由的侵犯,防止强制的发生,凡是有悖于这个目的的,虽然是立法机关颁布的,也是非法的,法律的核心是保护个人自由。另外强调法律是普遍性的原则,不是针对具体的个人和事情,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没有特权。中国从秦朝开始就是政府管一切的。在政府管一切这样家长式的管理秩序、在完全是人治的秩序下,市场经济的秩序是不可能产生和形成的。我们现在的问题,从清末民初之后,开始搞市场经济,新中国成立之后中断了一个时期,现在又开始,怎么继续推向前,这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从现在的情况看起来,秩序远远没有形成,规则还很不完善,已经有的也没有得到遵守,很多所谓的规则不是规则,而是相反的东西,是一些人治的东西。比如,有些贪官把中国的药品市场搞得乱七八糟,他们将地方标准改为国家标准,地方没有权力批药,全部是药监局批,然后重新认证,以前认证的都不算数。最后所有的药厂不得不把自己所有的药都给他认证,但是要花很多很多钱,几百万一个批文,贪官们通过这个过程来受贿。如果在一个纯粹的法治社会,他们要这么做还是很困难的。所以这就充分说明我们的市场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健康的市场经济秩序,离这个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现在我们正在实现社会转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但这个转型必须有另两个转型配套方能成功。其一是人治秩序向法治秩序的转型,其二是以忠君爱国为核心的道德向以正义和仁慈为核心的道德转型,而这两个转型(其实也包括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都是建立在对个体生命的尊重的基础上的。
  在社会转型期,以往不尊重生命的种种行为在这样一个市场化环境里又有了新的表现,如果说以前在权力面前生命等于零的话,那么现在在很多场合是在金钱面前生命等于零,为了赚钱完全不顾人命,现在这样的事太多了。现在这个社会对生命的冷漠,已经是让人很难容忍了。有些人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搞市场经济,我认为恰恰相反,是因为市场经济搞得还不够,市场经济的秩序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当然开展生命教育是一个办法,现在很多地方在开展生命教育,教育大家尊重生命、爱惜生命。但是我觉得光凭教育不能解决问题,这整个是一个社会环境、社会秩序、社会制度的问题。所以我说,实际上最后解决的希望,就是寄托在市场经济能不能健康地发展,在市场经济发展尤其是加入世界市场体系的压力下,我们能不能成功地建立起一个真正的法治社会。
  (摘自《三十年三十人之激扬文字?思想社会卷》,本文为唐磊采写)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设备监理员,注册安全工程师、特种设备检验员、无损检测人员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先秦儒家人文思想探析
下载积分:350
内容提示:先秦儒家人文思想探析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21:48:13|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35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先秦儒家人文思想探析
官方公共微信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儒家生命哲学在当代语文教育中诠释和重构.pdf6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儒家生命价值观在当代语文教育中的诠释与重构 中学语文教学专业 研究生左江江 指导教师唐代兴 生命教育,不仅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更涉及语文教育的方法论重建问
题。方兴未艾的生命教育,一旦启动语文课程担当起它本该具有的职责,引导
学生认知生命,敬畏生命、关爱生命,珍重生命,儒家哲学则必然构成其最丰
富的资源,因为儒家哲学是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生命哲学。儒家生命哲学的精
髓是做人的方法论,做人的道理,它有完备的生命价值体系和精细的生命修养
工夫。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的新版中学语文教材,都录选了许多儒家经典作家
的作品,但长期以来,由于语文教育偏重工具性,而忽视对这些入选的儒家经
典作家的作品中的生命教育功能深入挖掘。儒家生命哲学是儒家文化的精华,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儒家生命哲学的合理因子,重构学生仁义礼智信的生命
价值体系,并通过修养工夫的内化,实现人生理想和生命价值的外化,培养学
生更加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养成更具文化自觉的生命观,是当前语文教育需
要切实实践探索的重要问题。本文从语文教育倡导儒家生命价值观的现实与可
能,探讨了语文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利用儒家生命哲学资源的必要性;在
此认知基础上,首先尝试重构当代语文教育生命价值观的基本框架,然后探讨
了如何利用儒家生命哲学资源来塑造学生健康的生命人格、生命价值观和生命
道德观;最后初步考察了语文教育重构生命价值观的基本视野、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育,教育哲学,儒家哲学,生命教育 The and oflifevalue explanationrebuilding of inmodemChineseeducation Confucianism 儒家生命价值观在当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