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层组装定义改了18层高哪个楼层好 但是楼梯18层高哪个楼层好还是原来的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PKPM楼梯建模
下载积分:30
内容提示:PKPM楼梯建模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890|
上传日期: 20:23:37|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3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PKPM楼梯建模
官方公共微信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局部楼层是什么?
局部楼层是什么?
相关解答一:什么是局部楼层 就是在一个厂房里面有一个小的阁楼层相关解答二:什么叫局部楼层 5分应该是多层的楼房,其中几层相关解答三:建筑楼层局部1层是什么意思 一层可能是裙房吧。也可能底层层高较高,局部能被分为2层(工业建筑较多,车间和办公连结构在一起)。相关解答四:建筑物中的建筑楼层局部五层指的是什么意思? 就是指有退台的房子,退台的意思就是顶层有露台,建筑面积比下一层少,明白了么?相关解答五:楼层一开始没淋浴间,一直没做局部等电位,后面有淋浴间,要加局部等电位,怎么做? 就近用40*4镀锌扁铁从圈梁引出再与等电位端子箱连接,当然圈梁要与引下连接。相关解答六:请问单层建筑物内设有局部楼层是什么意思?(请解释的通俗点,谢谢) 这是建筑面积计算规范,不是原版的,但是每条都有,我自己总结了一下建筑面积计算规定的相似点之一:单层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应按其外墙勒脚以上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l、 单层建筑物高度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高度不足2.20m者应计算l/2面积。2、 多层建筑物首层应按其外墙勒脚以上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二层及以上楼层应按其外墙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面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l/2面积。3、 地下室、半地下室(车间、商店、车站、车库、仓库等),包括相应的永久性顶盖的出人口,应按其外墙上口(不包括采光井、外墙防潮层及其保护墙)外边线所围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l/2面积。4、有围护结构的舞台灯光控制室,应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5、 建筑物顶部有围护结构的楼梯间—、水箱间、电梯机房等,层高在2.2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m者应计算1/2面积。6、 设有围护结构不垂直于水平面而超出底板外沿的建筑物,应按其底板面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层高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建筑面积计算规定相似点之二:单层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应按其外墙勒脚以上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利用坡屋面顶内空间时,顶板下表面至楼面的净高超过2.10m的部位应计算全面积;净高在1.20m到2.10m的部位应计算l/2面积;净高不足1.20m的部位不应计算面积。2、多层建筑坡屋顶内和场馆看台下,当设计加以利用时净高超过2.10m的部位应计算全面积;净高在1.20m至2.10m的部位应计算l/2面积;当设计不利用或室内净高不足1.20m时不应计算面积。建筑面积计算规定相似点之三:1、 建筑物间有围护结构的架空走廊,应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l/2面积。有永久性顶盖无围护结构的应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的1/2计算。2、 建筑物外有围护结构的落地橱窗、门斗、挑廊、走廊、檐廊,应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l/2面积。有永久性顶盖无围护结构的应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的l/2计算。建筑面积计算规定相似点之四:1 、单层建筑物内设有局部楼层者,局部楼层的二层及以上楼层,有围护结构的应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无围护结构的应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l/2面积。2、 建筑物的门厅、大厅按一层计算建筑面积。门厅、大厅内设有回廊时,应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计算。回廊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3、立体书库、立体仓库、立体车库,无结构层的应按一层计算,有结构层的应按其结构层面积分别计算。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l/2面积。建筑面积计算规定相似点之五:1、 有永久性顶盖无围护结构的场馆看台应按其顶盖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2、雨篷结构的外边线至外墙结构外边线的宽度超过2.10m者,应按雨篷结构板的水平投影面积的l/2计算。3、 有永久性顶盖的室外楼梯,应按建筑物自然层的水平投......余下全文>>相关解答七:钢结构框架结构中,局部小夹层,PKPM中如何定义此夹层以及如何定义楼层组装更符合实际? 如果这个夹层是与柱子刚接的,那么当做一个楼层来输入比较符合实川。这种情况下,那些没有夹层的柱子应该设置为跃层柱,即夹层这个楼层不设置柱子节点(要把节点删除),而是在上一层调整柱子的下节点高,让其直接落到再下一层去,这样柱子的计算长度比较准确。如果夹层与柱子铰接(如做牛腿将夹层搁置上去),那么按照荷载输入就是。你可以换算为到柱子上的节点荷载,加在相应位置即可。相关解答八:请问 打完混凝土 拆模后 表面一层砂浆脱落 造成局部“脱皮”现象是什么原因? 部分楼层板底渗水是哪些原 估计你的那个混凝土的强度也有问题的!最好自己先找个回弹仪去试一下,不然等到质监站来验收的话去弹哪就不好搞了的哟!相关解答九:楼层高好还是楼层低的好.? 如果在北方选择楼层低的在南方选择楼层高的。因为北方气候干燥,南方潮湿。相关解答十:楼层低有什么不好的 采光受影响、视野不好、噪音可能会比较大、空气质量会比较差、受楼上住户的影响较大、窃贼光顾的几率大,等等。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您的在线图书馆
欢迎转载:
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
pkpm程序自动考虑最不累水平地震作用
来源: 时间:
篇一:PKPM参数选取
篇二:PKPM计算流程最全 利用PKPM进行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 1 执行PMCAD主菜单:输入结构的整体模型 1.1 建筑模型与荷载输入 1. 结构标准层“轴线输入” (1) 结构图中尺寸是指中心线尺寸,而非建筑平面图中的外轮廓尺寸 (2) 根据上一层建筑平面的布置,在本层结构平面图中适当增设次梁 (3) 只有楼层板、梁、柱等构件布置完全一样(位置、截面、材料),并且层高相同时, 才能归并为一个结构标准层 2. “网格生成”――轴线命名 3. “楼层定义”:选择各标准层进行梁、柱构件布置 (1) 估算(主、次)梁、板、柱等构件截面尺寸) 1抗震规范第6.3.61) 梁:框架主梁的经济跨度是6-9米,次梁跨度一般为4-6米。○ 2主梁:3次梁:条规定:b≥200;○h = (1/8~1/12) l ,b=(1/3~1/2)h;○h = (1/12~1/16) l ,b=(1/3~1/2)h 2) 柱:○1抗震规范第6.3.1条规定:矩形柱bc、hc≥300,圆形柱d≥350;○2控制柱的轴压比 N?wnSAc?? ?fc?fc ?――柱的轴压比限值,抗震等级为一到四级时,分别为0.7~1.0 ?――柱轴力放大系数,考虑柱受弯曲影响,?=1.2~1.4 w――楼面竖向荷载单位面积的折算值,w=13~15kN/m n――柱计算截面以上的楼层数 S――柱的负荷面积 2 3) 板:单向板跨度位于1.7-2.5米,一般不宜超过2.5米;双向板跨度不宜超过4米。○1单向板:h = l /40 ~ l /45 (单向板) 且h≥60mm;○2 h = l /50 ~ l /45 (双向板) 且h≥80mm (2) 选择各标准层进行梁、柱构件布置 1)构件布置,柱只能布置在节点上,主梁只能布置在轴线上。 2)偏心,主要考虑外轮廓平齐。 3)本层修改,删除不需要的梁、柱等。 4)本层信息,给出本标准层板厚、材料等级、层高。 5)截面显示,查看本标准层梁、柱构件的布置及截面尺寸、偏心是否正确。 6)换标准层,进行下一标准层的构件布置,尽量用复制网格,以保证上下层节点对齐。4. “荷载输入”:定义梁间荷载;各层楼、屋面恒荷载;各层楼面、屋面活荷载; (1) 梁间荷载:输入各标准层梁间恒荷载(梁间活荷载为0)。将各梁上部墙体及窗户的 自重产生的恒荷载换算成线荷载加在梁上(注意计算时不用包括梁自重) (2) “梁间荷载”对梁承受的非板传来的荷载(如填充墙等)进行输入,注意,对梁承 受填充墙荷载的需考虑窗洞。楼梯间全房间开洞的须根据实际情况计算梯段传至楼层梯梁的均布恒(活)载、梯段及休息平台经平台梯梁(、梯柱)传至下层框架梁的集中恒(活)载 (3) “节点荷载” 梯段及休息平台经平台梯梁(、梯柱)传至框架柱的集中恒(活)载 (4) 程序能对梁的自重、板的导荷进行自动计算,这些荷载都不能在此处重复计算,荷 载的输入是指程序不能计算和导算的外加荷载,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输入,不得多输,更不能漏掉荷载。切记,楼梯间的荷载往往容易漏掉! (5) 楼面恒、活荷载输入通过建立荷载标准层的方法输入。荷载标准层,是指上下相邻 且荷载布置完全相同的层。 (6) 此处定义的荷载是指楼、屋面统一的恒、活荷载,个别房间荷载不同的留在PM主 菜单3局部修改 (7) 注意:选项“是否计算活荷载”应选上。“是否计算板自重”不用选上。在输入的楼 面恒荷载应包括板自重。 5. “设计参数”:输入总信息、地震信息、风荷载等信息,后面计算菜单里面有更详细的 选项。地震信息:振型个数取2~3;周期折减系数取0.6-0.7 6. “楼层组装”: 根据建筑方案,将各结构标准层和荷载标准层进行组装,形成结构整 体模型 (1) 楼层的组装就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注意首层结构层高与建筑层高的不同,首层结 构层高是指基础顶面到楼板顶面的距离。 (2) 楼层组装完成后整个结构的层数必然等于几何层数;要注意结构标准层与荷载层要 正确组装,荷载标准层与结构标准层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1.2 结构楼面布置信息:布置次梁、楼板等特殊构件 1. 楼板开洞:对楼梯间的位置按实际应开洞,但实际PKPM计算一般是通过修改板厚的 方式实现。 2. 此处次梁是指未在主菜单1布置过的次梁,对于已将其当作主梁在主菜单1布置过的 梁,不得重复布置(注意在第一个菜单里面我们已经通过次梁当主梁输入的方式处理了,此处一般不用再输入) 3. 对楼梯间需开洞的地方,通过“修改板厚”实现,一般将相应位置板厚改为0.00 4. 对有悬挑板的梁上布置悬挑板,“设悬挑板 5. 对于卫间等部位可通过“修改板厚”实现地面的下沉。 6. 第1层布置好后,下一层的布置尽量利用“拷贝前层”避免重复工作,拷贝前层时可 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决定是否拷贝前层的楼板开洞、修改板厚、设悬挑板、次梁布置等信息。 1.3 楼面荷载传导计算 1. “楼面荷载”、“楼面活载”对个别房间进行楼面荷载修改,如:板厚有变化的房间的 楼面恒载、厕所的楼面恒载及门厅、走道、楼梯间的楼面活荷载等。 1.4 平面荷载显示校核 1. 显示各层输入的楼面荷载、梁间荷载、节点荷载,以供校核 2. 如要保留各荷载文件,必须为每个文件另取文件名,“指定图名” 3. 荷载文件格式为*.T,可用主菜单9“图形编辑、打印及转换”打开文件,或转换为DWG 文件用CAD打开。 2 执行SATWE主菜单:进行结构及构件内力计算 2.1 接PM生成SATWE数据 1. 分析与设计参数补充定义(必须执行) (1) 总信息: 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一般取0。《震规》5.1.1条的第2款规定“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度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当结构分析所得的WZQ.OUT文件”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大于15度时,应将其角度输入从新计算。 2)混凝土容重为25.0kN/m3。但考虑结构构件表面抹灰重量建议取28.0kN/m3;钢筋容 。重取78kN/m3;3)裙房层数、转换层所在层号、地下室层数根据实际填写,没有的时候均为0。 4)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隐含值为2.0,对于一般工程取2.0;对框支剪力墙取1.5。 5)对所有楼层采用刚性楼板假定:若采用此假定,设计时必须采用必要措施保证楼板平面内的整体刚度。 6)墙元侧向节点信息:剪力墙少时取出口;剪力墙多时取内部;出口的精度高于内部,但非常耗时,一般取内部节点即可。 7)结构材料信息: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构体系:框架结构; 8)恒、活荷载计算信息:一次加载;模拟施工加载1;模拟施工加载2。 9)风荷载计算信息:计算风荷载;地震作用计算信息:计算水平地震力。 (2) 风荷载信息: 1)地震粗糙程度:根据工程资料选择。 2)修正后的基本风压:查荷载规范 3)结构基本周期:初步估算,框架结构T1=(0.08~0.10)n,结构内力计算完后,将第一周期的数值重新输入这个地步进行计算。 4)体形分段数:建筑立面体形无变化取1。第一段最高层号6,体形系数1.3。 (3) 地震信息: 1)结构规则性信息:规则;不用考虑耦联 2)一般的单向水平地震作用情况:多层应考虑偶然信心,多层规则结构可不考虑。高层应同时考虑耦联效应和偶然偏心,《震规》规定,计算双向水平地震应同时考虑扭转耦联,此时可不考虑偶然偏心。 3)设计地震分组、地震烈度、场地类别、框架抗震等级、剪力墙抗震等级根据原始资料查表求得。 4)计算振型个数:耦联时不小于9,且≤3倍层数;非耦联时不小于3,且≤层数。可以通过查看WZQ.OUT文件中“各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是否达到了90%以上,判断所取的振型数是否足够。 5)活载质量折减系数:0.5;该参数为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时的活荷载组合值系数,《抗规》中规定,对于一般的民用建筑楼面等效顽活荷载取为0.5。 6)周期折减系数:是为了充分考虑非陌生填充砖墙刚度对计算周期的影响。《高规》规定周期折减系数,当非填充墙为实心砖墙时,框架取为0.6~0.7;框架-剪力墙结构为0.7~0.8地,剪力墙取为0.9~1.0。当结构的第一周期T1≤Tg,不需要进行周期折减,因此此时地震影响系数有程序自动取结构自振周期与特征周期的较大值进行计算。 7)结构的阻尼比: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一般取5%。 8)特征周期:根据原始资料查询 9)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地质中有,一般为0.08;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一般为0.50. (4) 活载信息: 1)柱、墙设计时活荷载折减系数:选择后,程序自动根据《荷规》4.1.2条2款进行折减。 2)传给基础的活荷载:进行结构设计时,应对其承受的活荷载进行折减,选择后,由程序自动根据上条进行折减。 3)梁活荷载的不利布置:输入全部楼层,则表示所有楼层都考虑活荷载的不利布置。多层一般取全部楼层。 (5) 调整信息: 1)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考虑到塑性内力重分布,对梁端负弯矩进行调整,并相应增加跨中正弯矩。《高规》40页5.2.3条规定,装配整体式框架梁梁端负弯矩取0.7~0.8;现浇框架梁梁端负弯矩取0.8~0.9,一般取为0.85即可。 2)梁设计弯矩放大系数:增大系数可提高安全储备,一般可取1.1~1.3之间,如果已经考虑了活荷载的不利布置,宜取1.0. 3)梁据矩折减系数:对于现浇楼板,当采用刚性假定时,可以考虑楼板对梁的抗扭作用而对梁的扭矩进行折减,折减系数一般取0.4~1.0之间。 4)剪力墙加强区起算层:取1 5)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多高层中允许连梁开裂,开裂后连梁刚度有所降低,程序中通过连梁刚度的折减系数来反映开裂后的连梁刚度,为避免连梁开裂过大,此系数不宜超小(不宜小于0.50),一般工程取0.7。 6)中梁刚度放大系数:2.0,《高规》规定“现浇楼面中梁的刚度考虑翼缘的作用予以增大,现浇楼板取1.3~2.0,通常边跨取1.5,中框架取2.0。而对其它楼板(弹性楼板、装配式楼板)梁的刚度不应放大。 7)调整框支柱相连的梁内力:一般不调整 8)按抗震规范(5.2.5)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一般选是 9)九度框架及一级框架结构梁柱钢筋超配系数:1.15 10)指定薄弱层:若无时直接选1,程序会自动计算,如果判断该导为薄弱层,自动乘上1.15的放大系数。 11)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经验取值为1.0~1.5之间,一般取1.0 12)0.2Q0调整起始层号及终止层号:只对框剪结构中的框架、柱起作用。若不调整,这两个数均为0。 13)顶塔楼地震作用放大起算层:按突出屋面部分最低层号填写,无顶塔楼时取0。《抗规》规定采用底部剪力法,对于顶部突出的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的地震作用,宜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系数不再往下传递, 14)顶塔楼地震作用增大系数:当振型为9-15时,宜做1.0;计算振型为3时,取1.5. (6) 设计信息 1)考虑P-△效应:一般不用考虑,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重力附加弯矩大于初始弯矩的10%,应计入。 2)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一般不选择此项,为了安全其见。 3)按高规或者高钢规进行构件设计:点取此项,程序按高规进行荷载效应组合计算,否则按多层结构进行荷载组合计算,按普通钢结构规范乾构件设计计算。 4)钢柱是否按有侧移进行计算:钢柱需考虑,混凝土柱按混凝土规范考虑,一般不用考虑。 5)结构重要性系数:1.0 6)梁、柱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根据实际工程进行确定 7)钢构件截面净毛截面面积比:0.85 8)柱配筋计算原则:一般建议用户按单向偏压计算。如果按双向偏压计算可能会错,但如果在特殊构件里面定义了角柱的话,会自动对角柱按双向偏压计算。 (7) 配筋信息:一般不用调整 (8) 荷载组合:一般不用调整,但具体要看一下。 2. 特殊构件补充定义:无的特殊构件可跳过。 (1) 特殊柱:特殊柱→角柱→点击所处角部分的柱子,显示为亮紫色。 (2) 特殊梁:特殊梁→两端铰接(为保守其见,次梁两端采用两端铰接的形式)→点击 次梁的两端→铰接端显示为红色小圆点。篇三:PKPM计算参数 PKPM计算参数 一、总信息 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 一般情况下取0度,平面复杂(如L型、三角型)或抗侧力结构非正交时,理应分别按各抗侧力构件方向角算一次,但实际上按0、45度各算一次即可;当程序给出最大地震力作用方向时,可按该方向角输入计算,配筋取三者的大值。 根据抗震规范5.1.1-2规定,当结构存在相交角大于15度的抗侧力构件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当计算出来的角度大于15度时,应返填入此项。 2.砼容重:25 结构类型 框架结构
剪力墙结构 重度2526 27 3.钢材容重:一般取78,如果考虑饰面设计者可以适量增加。 4.裙房层数:高规第4.8.6条规定: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楼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措施,因此该层数必须给定。 层数是计算层数,等同于裙房屋面层层号。 5.转换层所在层号: 该指定只为程序决定底部加强部位及转换层上下刚度比的计算和内力调整提供信息,同时,当转换层号大于等于三层时,程序自动对落地剪力墙、框支柱抗震等级增加一级,对转换层梁、柱及该层的弹性板定义仍要人工指定。(层号为计算层号) 6.地下室层数: 程序据此信息决定底部加强区范围和内力调整。 当地下室局部层数不同时,以主楼地下室层数输入。 地下室一般与上部共同作用分析; 地下室刚度大于上部层刚度的2倍,可不采用共同分析; 地下室与上部共同分析时,程序中相对刚度一般为3,模拟约束作用。当相对刚度为0,地下室考虑水平地震作用,不考虑风作用。当相对刚度为负值,地下室完全嵌固。 7.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 可取1~5之间的数值,一般取2就可满足计算要求,框支剪力墙可取1或 1.5。 8.墙元侧向节点信息: 内部节点:一般选择内部节点,当有转换层时,需提高计算精度是时,可以选取外部节点。对于多层结构,应选此项。 外部节点:按外部节点处理时,耗机时和内存资源较多。对于高层结构,可选此项。 9.恒活荷载计算信息: 一次性加载计算:主要用于多层结构,而且多层结构最好采用这种加载计算法。因为施工的层层找平对多层结构的竖向变位影响很小,所以不要采用模拟施工方法计算。 模拟施工方法1加载:就是按一般的模拟施工方法加载,对高层结构,一般都采用这种方法计算。但是对于“框剪结构”,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在导给基础的内力中剪力墙下的内力特别大,使得其下面的基础难于设计。于是就有了下一种竖向荷载加载法。 模拟施工方法2加载:这是在“模拟施工方法1”的基础上将竖向构件(柱、墙)的刚度增大10倍的情况下再进行结构的内力计算,也就是再按模拟施工方法1加载的情况下进行计算。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出的传给基础的力比较均匀合理,可以避免墙的轴力远远大于柱的轴力的不和理情况。由于竖向构件的刚度放大,使得水平梁的两端的竖向位移差减少,从而其剪力减少,这样就削弱了楼面荷载因刚度不均而导致的内力重分配,所以这种方法更接近手工计算。 但是我认为这种方法人为的扩大了竖向构件与水平构件的线刚度比,所以它的计算方式值得探讨。所以,专家建议:在进行上部结构计算时采用“模拟施工方法1”;在基础计算时,用“模拟施工方法2”的计算结果。这样得出的基础结果比较合理。(高层建筑) 10.结构体系: 规范规定不同结构体系的内力调整及配筋要求不同;同时,不同结构体系的风振系数不同;结构基本周期也不同,影响风荷计算。宜在给出的多种体系中选最接近实际的一种,当结构体系定义为短肢剪力墙时,对墙肢高度和厚度之比小于8的短肢剪力墙,其抗震等级自动提级。 11.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当计算结构位移比时,需要选择此项。应该注意的是,除了位移比计算,其他的结构分析、设计不应选择此项。故在计算过程中必须进行2次计算,一次来在假定楼板全刚性的情况下算得控制位移比,第二次在真实的环境来算得构件的配筋。 12.地震作用计算信息 一般应计算水平地震作用,8、9度时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如结构转换层中的转换构件、跨度大于24m的楼盖或屋盖、悬挑大于2m的水平悬臂构件等),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二、风荷载信息1.地面粗糙度类别: A类:近海海面,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0.12) B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及中小城镇和大城市郊区。(0.16)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0.22) D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0.30) 2.修正后的基本风压: 对于高层建筑应按基本风压乘以系数1.1采用。 风荷载作用面的宽度,多数程序是按计算简图的外边线的投影距离计算的,因此,当结构顶层带多个小塔楼而没有设置多塔楼时,应注意修改风荷载文件,从风荷载中减去计算简图的外边线间无建筑面的空面面积上的风载,否则会造成风载过大,特别是风载产生的弯矩过大。 顶层女儿墙高度大于1米时应修正顶层风载,在程序给出的风荷上加上女儿墙风荷。 当计算坐标旋转时,应注意风荷计算是否相应作了旋转处理。 大多数程序风载从嵌固端算起,当计算嵌固端在地下室时,应将风荷载修正为从正负零算起。用SATWE进行多塔楼分析时,程序能自动对每个塔楼取为一独立刚性块分析,但风荷载按整体投影面计算,因此一定要进行多塔楼定义,否则风荷载会出现错误。 3.结构的基本周期:宜取程序默认值(按《高规》附录B公式B.0.2); 规则框架T=(0.08-0.10)N;框剪结构、框筒结构T=(0.06~0.08)N;剪力墙、筒中筒结构T=(0.05~0.06)N,N为房屋层数,详见《高规》3.2.6条表3.2.6-1注;《荷规》7.4.1条,附录E;程序中给出的基本周期是采用近似方法计算得到的,建议计算出结构的基本周期后,再代回重新计算。 4.体型系数: a)圆形和椭圆形平面,Us=0.8 b)正多边形及三角形平面,Us=0.8+1.2/(n的平方根),其中n为正多边形边数 c)矩形、鼓形、十字形平面Us=1.3 d)下列建筑的风荷载体形系数Us=1.4 i:V形、Y形、弧形、双十字形、井字形平面;ii:L形和槽形平面;iii:高宽比H/Bmax大于4、长宽比L/Bmax不大于1.5的矩形、鼓形平面。 三、地震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般楼层层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