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桶数学:全世界人都参加冰桶挑战发起人需要多久

冰桶数学:全球人都参加冰桶挑战需要多久_小米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冰桶数学:全球人都参加冰桶挑战需要多久收藏
虽然有人已经厌倦了ALS冰桶挑战,但是你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极为成功的策划。根据维基百科,这项挑战是这样的:— 挑战者需要将一桶冰水倒在自己头上。— 如果被提名者不愿意接受挑战,则需向美国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协会(ALS Association)捐款。— 被提名者需要在24小时之内完成挑战或捐款。— 挑战者要提名三个人继续参加冰桶挑战。— 这项活动在不断传播,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参加挑战,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被提名。那么全世界所有人都参加冰桶挑战究竟需要多长时间呢?让我们来估计下。冰桶挑战模型1在第一个模型中,我们遵循如下假设:— 每个人都会参加冰桶挑战。— 挑战者会提名三人继续参加挑战。— 每个人会在被提名后两天时间内完成挑战。— 每个人只会被提名一次。挑战会一直持续,直到全世界70亿人全部都参加冰桶挑战。那么,究竟需要多久呢?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此问题并没有什么困难,事实上十分简单。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设定一个循环周期,假设起初有n1个人参加挑战,那么一个循环周期之后已挑战人数为n2=n1+3×n1,也就是n1的4倍。接下来就是不断计算,直到参加人数到达70亿。经过计算,如果初始人数为1,周期为2天,则需要35天左右便可使全世界所有人都参加冰桶挑战。挑战人数会随时间呈线性增长,这是因为每一周期人数都是前一周期人数的4倍,这是一个指数函数。冰桶挑战模型2——更加接近实际情况显然,在模型1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让我们做一些调整:当提名一个人时,有可能此人已经参加过冰桶挑战。假设被提名人没有参加挑战的概率等于未参加人数与总人数的比值。所以,我们得到了被提名人没有参加挑战的概率公式为:P(new)=1-nIBC/npopulation其中,nIBC为已参加挑战人数,npopulation为总人数。如此一来,第一个挑战者提名人未参加的概率为100%,而当大多数人已经参加过挑战后,提名未参加人的概率会变得非常低。好吧,让我们以此模拟一下。首先做一个总人数的列表,然后使用随机函数对每一位挑战者选出三位提名者,然后检验是否已经全部参加。但是这个方法要处理拥有70亿项的列表,有些过于繁琐。我们可以简化一下:举例来说明,假设地球上共有100人,而其中80人已经参加挑战,再次提名时未参加挑战的概率只有20%,如此一来就不需要使用随机函数选择提名者而后再筛选出其中的已挑战者。这样的简化虽然不够准确,但是也不会太差。当处理庞大数字时,我们可以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有20%的提名者会继续参加挑战。接下来,我们比较一下模型1和模型2。在第29天时,参加挑战的人数为2.68亿,两个模型几乎相同,模型2的调整效果似乎微乎其微。只有到最后几轮中,两个模型才有所区别,模型2会因提名概率很低而减缓挑战速度。但是这时已经太迟了,整个世界还是会“徜徉”在一片冰水之中。
图不错,文字太长不看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冰桶数学:全世界人都参加冰桶挑战需要多久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精彩图片推荐内容字号:
段落设置:
字体设置:
精准搜索请尝试:
冰桶挑战:全世界人都参加需要多少时间?
来源:作者:徐愚责编:弥尘
虽然有人已经厌倦了ALS冰桶挑战,但是你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极为成功的策划。根据维基百科,这项挑战是这样的:挑战者需要将一桶冰水倒在自己头上。如果被提名者不愿意接受挑战,则需向美国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协会(ALS Association)捐款。被提名者需要在24小时之内完成挑战或捐款。挑战者要提名三个人继续参加冰桶挑战。这项活动在不断传播,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参加挑战,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被提名。那么全世界所有人都参加冰桶挑战究竟需要多长时间呢?让我们来估计下。冰桶挑战模型1在第一个模型中,我们遵循如下假设:每个人都会参加冰桶挑战。挑战者会提名三人继续参加挑战。每个人会在被提名后两天时间内完成挑战。每个人只会被提名一次。挑战会一直持续,直到全世界70亿人全部都参加冰桶挑战。那么,究竟需要多久呢?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此问题并没有什么困难,事实上十分简单。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设定一个循环周期,假设起初有n1个人参加挑战,那么一个循环周期之后已挑战人数为n2=n1+3×n1,也就是n1的4倍。接下来就是不断计算,直到参加人数到达70亿。经过计算,如果初始人数为1,周期为2天,则需要35天左右便可使全世界所有人都参加冰桶挑战。挑战人数会随时间呈线性增长,这是因为每一周期人数都是前一周期人数的4倍,这是一个指数函数。冰桶挑战模型2——更加接近实际情况显然,在模型1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让我们做一些调整:当提名一个人时,有可能此人已经参加过冰桶挑战。假设被提名人没有参加挑战的概率等于未参加人数与总人数的比值。所以,我们得到了被提名人没有参加挑战的概率公式为:P(new)=1-nIBC/npopulation其中,nIBC为已参加挑战人数,npopulation为总人数。如此一来,第一个挑战者提名人未参加的概率为100%,而当大多数人已经参加过挑战后,提名未参加人的概率会变得非常低。好吧,让我们以此模拟一下。首先做一个总人数的列表,然后使用随机函数对每一位挑战者选出三位提名者,然后检验是否已经全部参加。但是这个方法要处理拥有70亿项的列表,有些过于繁琐。我们可以简化一下:举例来说明,假设地球上共有100人,而其中80人已经参加挑战,再次提名时未参加挑战的概率只有20%,如此一来就不需要使用随机函数选择提名者而后再筛选出其中的已挑战者。这样的简化虽然不够准确,但是也不会太差。当处理庞大数字时,我们可以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有20%的提名者会继续参加挑战。接下来,我们比较一下模型1和模型2。在第29天时,参加挑战的人数为2.68亿,两个模型几乎相同,模型2的调整效果似乎微乎其微。只有到最后几轮中,两个模型才有所区别,模型2会因提名概率很低而减缓挑战速度。但是这时已经太迟了,整个世界还是会“徜徉”在一片冰水之中。
大家都在买
软媒旗下软件:
IT之家,软媒旗下科技门户网站 - 爱科技,爱这里。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鲁ICP备号让全世界的人完成冰桶挑战,需要多少天?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让全世界的人完成冰桶挑战,需要多少天?
冰桶 ALS 瓷娃娃 罕见病 冰桶挑战 冰水 霍金 姬十三 比尔盖茨 扎克伯格 公益 募捐
本文作者:Rhett Allain
(/译)目前在中文互联网界也十分火的冰桶挑战,是由美国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协会(简称ALS协会)主持的一项公益募捐活动。它的规则非常简单,被点名的人可以选择将一桶冰水从自己的头顶泼下去,或者向任意一个关注ALS患者的协会捐赠善款。现在,已经有很多名人完成了冰桶挑战,包括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等,果壳网CEO姬十三也在不久前完成了这个挑战项目。
冰桶挑战通常要求被点名者在24小时之内完成挑战(或者进行捐赠),然后再点三个人接棒。这就像是一种病毒,越多的人完成挑战,就会有更多的人被点名。因此,还要多久才能让整个世界都完成冰桶挑战呢?让我们估算一下。
冰桶挑战模型1号
在第一种模型中,我会作出下列假设:
某人完成了第一次冰桶挑战;
他选择了三个人接棒;
这三个人又各自选择了三个人接受同一挑战;
每一批被指定者都在被点名的两天后完成这一挑战(所有人完成的时间一致),没有人是拖延症患者;
被点名的每个人都是第一次接受冰桶挑战。
那么全世界的70亿人口都完成这一挑战,需要多久呢?也许为此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儿,但是我打算只用Python(译注:计算机语言的一种)来完成这一计算。我所需要做的只是制作一个循环。如果将完成这一挑战的第一个人设定为n1,然后开始循环,那么在一轮循环结束后,完成冰桶挑战的总人数将会是:
没错,我可以将这个数字写成4n1,但是我更喜欢现在的写法。下图就是我依据这个公式计算出的,70亿人完成挑战需要多长时间:
请注意,纵坐标是以对数尺度表示的。从这张图表中可以看出,不到35天全世界的人就可以完成冰桶挑战。事实上,在35天之内,完成这一挑战的总人数将超过全世界的总人口数量——我猜这里面八成有火星人。
冰桶挑战模型2号:
很明显,前一种模式中存在一些问题,我们来做一点修正。
如果某人指定一个新人接受挑战,那么其实这个人是否完成过冰桶挑战是有一定概率的。假设选择到一个新挑战者(从未参与过该挑战的人)的概率取决于冰桶挑战完成者的数量与总人数的比值,那么,对每一批挑战者来说,选到新人的概率会是:
所以在挑战刚开始的时候,找到一个新人的概率是100%,因为还没有人进行过挑战。不过在大多数人都已经完成该挑战后,找到新人的概率就会变得很低了。
我们来建立一个模型。理想状况下,我可以列出一张人名表,在每个冰桶挑战中,我会使用一个随机函数来决定这些人中哪些来接受新的挑战,然后再看一下他是否已经接受过该挑战。但是我不打算这样做,为什么呢?因为我可不想去处理一张有着70亿个项的列表。
所以我打算偷点懒。假设地球上就100个人,其中的80个已经完成了冰桶挑战,那么他们选择新人时,选中已经完成挑战的人的概率为80%,也就是说只有20%的人会去进行挑战。这样一来我就无需再使用随机函数来进行选择了,就假设只有20%的人会被真正选中。这个假设算不上太糟糕(虽然它不太准确)。下图中将两个冰桶挑战模型一同列出了。
总体来说,新模型与旧的差不多。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回顾一下冰桶挑战的第29日:这一天约有2.68亿人完成了该挑战,这样就剩下将近70亿人还没进行该挑战。这样,模型2号中概率的微调就显得无关紧要了。只有在最后一轮的时候,你可以看到两种模型之间的差距。不过无论如何,全世界的人最后都会被冰水覆盖的。(编辑:球藻怪)
文章题图:
WIRED,Dot Physics How Long Would It Take the Whole World to Do the Ice Bucket Challenge?
你可能感兴趣
刚给冰箱除完冰,一盆冰浪费了可惜。
引用 的话:假设每个挑战者使用20升水..4升冰块?奥尼尔好像只用了一滴冰水,很可爱的~
引用 的话:这篇文章意义何在?只是比较应景而已,所用的数学模型没什么价值其实果壳首页大部分文章都是“应景”的,借助时事热点普及科学知识。另外其实模型1就是简单的指数函数求和,确实只是中学数学水平
引用 的话:有么有泼冷水发病挂掉的?来自果壳精选这个倒是有可能啊,就是不知道参与者买保险了没有?
引用 的话:其实果壳首页大部分文章都是“应景”的,借助时事热点普及科学知识。另外其实模型1就是简单的指数函数求和,确实只是中学数学水平这篇文章比起上一篇介绍ALS的文章也实在是大大不如,上篇的作者好歹有医学背景,算是科普,这篇就没说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
一个人点名三个人,三个人点名九个人,不是应该3的幂函数么?
缺水地区呢!真扯淡来自
我就想知道这要浪费多少水。。。
要建立一个社会模型。lz想像的有点简单。来自
引用 的话:我觉得漏了个参数……如果人不玩社交平台……怎么点名呢?飞鸽传书,托梦,当面告
想到午夜凶铃的就我一个吗来自
法医病理硕士
乃们$$$$$$$$$$$$$$$$$$$$$$$$$$ 真让人无语。这个挑战的目的是为了捐款,不是浇水好吧。
昨天和麻麻说了这个挑战~~~~~~~~~~~~
有些地区没有冰来自
非洲人民怎么办。。来自
完成挑战就不要捐款了是吧?来自
心理学硕士
引用 的话:对于个体的年龄,性格、身体条件、社交程度, 都要考量。 新的模型设计就交给你了。呵呵 u can u up么
我就一个想法:姑娘来大姨妈了也得泼?
省点水吧,冰水一般都是干净的水,如果如此下去,水+制冷的的电费+媒体的“胶片费”+web硬盘的存数+cpu的计算能耗=无穷无尽的资源浪费。
引用 的话:我觉得漏了个参数……如果人不玩社交平台……怎么点名呢?抬杠认真了吧,哈哈
这些接受挑战的人就都没有捐款吧?那么基金会设立这个规则,也有可能耗费了很多制冰的电能,然后一分钱捐款也没收到,对吧?
引用 的话:山中有老翁,终年不下山,不食人间烟火。这样的人就算被知道的可能性都很少,如何点名?你要是这么走极端我也没办法 这种极端的就算想捐钱 他也没途径捐 说句难听的 如果是你说的这么极端的人 对于整个世界是没有任何影响的本来这种建模就是一般不考虑极端情况,相对70亿的分母,你这种终年不下山的分子又有几个,又能有什么影响呢。按照你这样钻牛角尖,你咋不说,没冰没水呢,你这样算极端参数,有何意义呢?
引用 的话:能不能算出全世界人完成冰桶挑战要浪费多少水和电费?完全没考虑非洲同志的感想么
金属材料在读博士生
引用 的话:你要是这么走极端我也没办法 这种极端的就算想捐钱 他也没途径捐 说句难听的 如果是你说的这么极端的人 对于整个世界是没有任何影响的本来这种建模就是一般不考虑极端情况,相对70亿的分母,你这种终年不下山...我的条件很极端,但是啊,这样的村落或者部落多着呢。中国境内就有好多。
金属材料在读博士生
引用 的话:完全没考虑非洲同志的感想么加州开始罚款了……500刀一次。
引用 的话:这些接受挑战的人就都没有捐款吧?那么基金会设立这个规则,也有可能耗费了很多制冰的电能,然后一分钱捐款也没收到,对吧?引用@的话:完成挑战就不要捐款了是吧?虽然规则是完成挑战的就不用捐款,但实际上完成这个挑战的科技大佬和明星们多数还是慷慨解囊了,而且基本都不止100美元。
永远不会结束。我不参加 谢谢
邮轮直接拉一船去撞个冰山多方便
想问一下用不用考虑水的因素。如果全世界每个人都浪费一桶水加制冰块用的水?要不要考虑制冰、拍摄、发布上网等等等所耗费的资源?结果跟你说的真的一样吗?会不会导致贫民起义?会不会世界灭亡或者出现新兴国家?
脑子有点儿乱。
丛林里的野人你们准备怎么@
显示所有评论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你的位置: >
> 全世界都在冰桶挑战,渐冻人的真实生活是这样的
冰桶挑战背后,渐冻人的真实生活。有能力的,帮帮他们。免费关注微信公众号 itotii ,就能天天收到itotii网精彩文章了,还有机会和主编小陌一对一私聊喔,咱们微信里见!
因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而传播开的“冰桶挑战”,其初衷是为了唤起人们对“ALS”(渐冻人症)的重视
“渐冻人”和他们的电脑
因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等人而传播开的“冰桶挑战”,在8月17日接力至中国,互联网大佬纷纷响应并踊跃点名。这场为了唤起人们对“ALS”(渐冻人症)的重视而发起的公益活动,逐渐演变为社交网络时代的一场游戏、一场作秀、一场表演者与观者的集体狂欢。
我们遗漏了什么?8月19日出版的一份报纸,用了大半个版面报道“冰桶挑战”,却没有关于“ALS”的解释,只是在介绍活动规则时提及这个病名。某些大佬所发的接受挑战的微博,只是放上了自己“湿身”的图片或视频,对“ALS”甚至只字未提。
这场公益活动距其初衷正越来越远。渐冻人患者的声音并未因“冰桶挑战”而被更多的人听见,反倒是在大佬、明星们的喧哗声中,被映衬得愈加渺小。
“论坛每天的访问量两三百人,最近两天也没什么明显变化。”晨雾告诉我。
晨雾是“运动神经元病互助家园”网站的创办者,今年45岁,患渐冻人症7年,病情已进入晚期。前两年,他经常在电脑上和别人下棋,那时的他还有一根手指可以活动。如今,他的身体已完全丧失运动能力,生活无法自理,必须依靠呼吸机辅助呼吸。唯一能活动的是眼球,他就借助眼控仪在电脑上打字,与别人沟通。
“电脑对我们太重要了,请你帮我们想想办法。”他在QQ上写道。
“ALS”(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中文名“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人症”。它与癌症、艾滋病、白血病和类风湿一起,被世界卫生组织并列为全球五大疑难杂症。
渐冻人症的初期症状包括肌肉无力或行动僵硬,大多从手臂和腿部开始,手握不紧东西,行走吃力,逐渐扩展至全身,无法行走、无法说话、无法吞咽,整个人如同渐渐被“冻住”,直至大脑完全丧失对肌肉的控制,呼吸衰竭而亡。
渐冻人症暂时无因可寻,无药可治。患者的预期寿命平均为3至5年,也有约20%的病人可以存活超过5年,5%的病人存活超过20年。例如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他已经与该病斗争了40多年。
渐冻人患者的平均存活年限只有3到5年,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已经与该病斗争了40多年
中国目前约有20万渐冻人患者,实际数量可能更多。对其早期治疗有些许效果的药物“利鲁唑”,尚未被列入我国的医保范畴。每月4000元的药费须由患者自行承担,这对很多贫困家庭来说,是一个不可能承受的负担。
渐冻人症并不影响大脑的记忆力、认知力、思维力,这意味着,患者的感觉依然敏锐,头脑始终清醒,他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身体机能随肌肉的萎缩而一点点丧失,最终走向生命的尽头,没有任何挣扎的余地。
不过至少,他们的思想还可以“运动”。
晨雾的网站
2008年,外甥过十周岁生日那天,晨雾下厨房烧菜。颠锅时,他发现自己居然举不动炒锅了。去医院检查后,38岁的他被确诊为渐冻人患者。
“不算老的年龄,孩子又还小,为什么我床头的病历牌要烙着一个无法医治的疾病名字?我的脸尚无纹,我的手尚有力,摆荡着双腿,跳跃着步伐,我的心仍如20岁一般年轻。而我,我竟让这病卡得紧紧的,在这病房里。”2008年4月,他痛苦地写道。
晨雾,上海人,2008年被确诊为渐冻人。他建立的“运动神经元病互助家园”为病友提供了交流平台
随着病情的加重,他伤心过,诅咒过,也消沉过。白天,70多岁的老母亲负责照顾他的生活,穿衣、洗漱、喂饭、擦汗、上厕所。“没啥大不了的,不就是再把你当小孩养一次吗?”母亲对他说。
他记得有一天,阳光很好,母亲想让他出去晒晒太阳,用尽全力把他往轮椅上搬。就在他坐上轮椅的时候,母亲因用力过猛而摔倒。
晨雾靠在轮椅上,眼泪涌了出来,倔强地说不要出去。这时,母亲抱着他的头痛哭了起来。
“那一刻,我知道母亲忍受着比我更大的辛酸。一个人的时候,她该有多么无助,一定偷偷流了很多眼泪。”晨雾写道。
2010年,他建立“运动神经元病互助家园”网站,为病友及其家属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如今,网站已有4000多用户,全国各地的渐冻人患者在这个小小的论坛上分享“抗冻”经验,互帮互助,彼此鼓励。
论坛上的很多患者已经失去说话的能力,“虽然头脑清醒,但没法动,没法说话,和家人沟通只能靠眨眼,靠猜”,电脑和互联网成为他们唯一的交流工具。
为了克服身体上的障碍,他们想了很多办法,用指关节、用脚掌和脚趾、用头部控制鼠标,在电脑上一点点敲出自己的声音。
旱莲草的渐冻人鼠标
旱莲草,云南昆明人,49岁,在“抗冻”这条路上已经走了16个年头。这在平均存活年限只有3到5年的渐冻人中间,算得上是一个小小的奇迹。
每天上午9点多,旱莲草就开始摆弄他的电脑。首先需要请别人帮忙打开电脑,然后在他的大腿上放一块木板,作为鼠标垫。木板外面裹了一层布,为的是防止手心出汗带来的麻烦。
由于失去了说话的能力,表情和眼神也难以被理解,旱莲草只能在电脑上打字,表达自己的意思。
旱莲草,云南昆明人,1998年被确诊为渐冻人。他构思了渐冻人专用鼠标,写了五千多字的方案
渐冻人打字并非如普通人那般轻松。旱莲草的手部力量非常微弱,大多数手指已无法动弹,只有右手的中指关节可以勉强按动鼠标键,所以必须请人帮忙调整好手指与鼠标的位置:左手食指放在鼠标左键上,右手中指关节放在鼠标右键上,如同双手捧着鼠标。
操作系统中,鼠标的设置被更改为右键习惯,指针移动速度被调至最快,只有这样,他才能用整个手臂的力气推动鼠标缓慢移动,用右手指关节按键。
小小的鼠标在他手上重若千斤,挪动一点点都很艰难。点击软键盘打字,打一个字要花几分钟时间。打字过程中,如果遇到咳嗽或是手抽搐跳动,手指与鼠标的位置发生变化,又得请人重新摆放。
如今的旱莲草已离不开电脑,不仅作为沟通工具,也用来打发时间。身体难受或心绪不佳时,他就在电脑上看看和电子书,或是玩玩联网游戏。因为动作很慢,其它游戏玩起来心有余而力不足,他只能在电脑上玩玩棋类游戏。下棋时,身体的不适和精神的痛苦,都会在专心致志的对弈中烟消云散。
去年5月,旱莲草构思了一款渐冻人专用鼠标,包括手控和脚控两个部分。脚控鼠标是一个塑料长条,有两个放脚掌的凹槽。凹槽里是弹簧式的鼠标按键,按键在脚尖处,操作时如同踩汽车油门。为了防止滑动,他还在鼠标接触地面的底部设计了吸盘。
“电脑对于渐冻人是一片灿烂的蓝天,特别是到了疾病的中后期,失语的渐冻人只能依靠电脑打字来进行日常交流和表达思想感情。所以,如何让渐冻人更方便地操作电脑,是很多人,包括渐冻人,都在想方设法思考的问题。”用唯一可以活动的一个指关节,旱莲草完成了这篇5000多字的鼠标设计方案。
小米的“聪明老鼠”
“我曾想过,生命会以什么方式结束?一次意外事故?癌症?脑溢血?脑血栓?心脏病?风湿?……我也曾估算生命会止于何时,至少应超过70年,因为我们家族都比较长寿。可是谁能想到,当我感觉不舒服时,命运就已经注定。”4年前,小米在一篇博文中写道。
2010年,41岁的小米被确诊为渐冻人患者。病情发展得很快,确诊半年多后,他的四肢已无法移动,只有手指还可以活动。又过了半年,病情进一步恶化,他不得不依靠呼吸机辅助呼吸。他的手指也变得越来越僵硬,操作电脑越来越困难。
“它就像一张无形的网,最终把我们囚在一张不足两平米的床上,欲动不能,还要残暴地剥夺我们的呼吸、剥夺我们的饮食、剥夺我们的言语,却把依旧敏感的肢体、依旧敏锐的头脑留给我们,让我们时刻都能品味到身体的每一处不适,却又无可奈何。”他痛苦地写道。
小米,河北邯郸人,2010年被确诊为渐冻人。他自制了这个“山寨头控仪”,还为病友开发了配套程序
2012年,小米做了气管切开手术。离开重症监护室没多久,他重新拾起了放下20年的老本行,用两个月的时间,编写了一个小程序。这个程序专为渐冻人患者而写。
那时的小米已无法用手指操作电脑,于是他想出一个办法:找来一顶太阳帽,用橡皮筋把鼠标固定在帽檐上,再在帽檐上打一个小孔,让小孔与鼠标底部的发光二极管对齐,然后把帽子戴在头上。这样,只要头部上下左右活动,就可以控制鼠标的移动。
他编写的程序就是为了配合这个“山寨头控仪”的使用。安装程序后,当鼠标不动时,系统会弹出命令窗口,将光标移动到某条指令上,系统就会响应该指令,无需按键。
他把这个程序取名为“聪明老鼠”。“这是一款由晚期ALS患者初次使用VC编的程序,难免存在瑕疵,是否在大众软件下都能使用,没能做全面测试,敬请谅解。愿更多的朋友能够享受生活的乐趣。”他在软件说明中写道。
编写这个程序时,小米已经无法说话,与妻子之间的交流只能依靠电脑。他笑着用“山寨头控仪”在电脑上打了一行字给妻子看:“ALS患者就脑袋还管用,它能破坏的就这点地方了。”
没来得及升级“聪明老鼠”,今年1月,小米告别了这个世界。
“默默无闻”的“山寨眼控仪”
去年,论坛上的病友们在网上找到一款名为“EyeWriter”的眼球追踪设备,价格低廉,而且开放源代码。但他们没有能力为这台设备编写程序。
一位网名“默默无闻”的病友自告奋勇,研究了起来。“默默无闻”是湖南郴州人,2010年被确诊为渐冻人。患病前,他只是一位普通的电工,从未学过编程。为了能够改造出“山寨眼控仪”,他上网搜索资料,开始自学编程。
那时,他的左手中指还能勉强按动鼠标键。后来,手指完全失灵,他只能通过头部控制鼠标。
“默默无闻”,湖南郴州人,2010年被确诊为渐冻人。这些年,他在电脑前帮助过不少病友
有人在网上找到一款免费的头控鼠标程序“Camera Mouse”,这款软件可以让那些只有头部能够活动的残障人士,借助摄像头控制鼠标,实现打字、阅读网页等操作。
“默默无闻”仔细研究了这款软件,发现实用效果不错,便在论坛上发帖,介绍软件的安装和使用方法,还总结了自己的一些技巧心得。有些病友的电脑屏幕无法安装摄像头,他建议找一块与电脑屏幕同高的薄木板,比如砧板,靠在屏幕后面,然后把摄像头夹在木板上。
“默默无闻”的家境并不富裕,四处求医已耗尽积蓄。妻子辞去工作,在家照顾失去自理能力的他。2013年,为了维持生计,他们开始筹钱养鸡,没想到禽流感袭来,市场停止了活禽交易,本该出笼上市的成品活鸡严重滞销。全家唯一的经济来源被掐断,生活陷入困顿,最后在社会的救助下,才渡过难关。
即便如此,“默默无闻”也没有放下论坛上的那些病友。从指导病友使用头控鼠标到研究“山寨眼控仪”,从呼吸机读卡分析数据到整理头控资料,从DIY简易不间断电源到分享祛痰心得,这些年,他坐在轮椅上,戴着呼吸机,在电脑前帮助了不少人。
“山寨眼控仪”最终没能问世,今年3月,“默默无闻”离开了人世。
“也许”的渐冻人轨迹球
“也许这些拙劣的山寨难上台面,但这件事本身体现了我们对生命的态度。这点上,‘默默无闻’堪当英雄无疑。自强自立积极向上,是我们渐冻人为数不多的不会被剥夺的东西。”“也许”写道。
“也许”,四川成都人,今年36岁,2010年被确诊患有渐冻人症。
论坛上的另一位渐冻人“Jzmhp”用脚操作无线鼠标,“虽然慢,倒也可以上网,只是右键有点不方便”
去年,受旱莲草的启发,他构想了若干渐冻人轨迹球的DIY方案。例如,针对手指按键不方便的患者,可以将轨迹球模块的左右键线头接出,把弹簧按片粘贴在身体可以移动的部位,比如贴在后脑勺或轮椅扶手的适当位置,用头部后仰或手肘撞击动作实现按键。
对于手指不能动但双脚能自主活动的,可以用脚掌按住滚动轨迹球,将按键接线的按片粘贴在另一只脚的侧面、大拇指或后跟,通过撞击实现按键。
对于四肢均无法活动、仅头部可小幅运动的,可以将轨迹球通过头托固定在额头或后脑正中,剃掉头发,用头皮摩擦轨迹球,实现鼠标的移动。将左右键按片粘在脑袋或头托左右,通过头部撞击头托实现按键。
他还设计了一种可调节式头托,形如击剑选手的头盔网状覆面。所用材料都很简单,包括线棒连接头、不锈钢箍、铝合金关节、钢条,总造价不超过100元。
“纸上谈兵,很有局限性。”他在QQ上对我说。受身体条件限制,他无法亲手实验自己的想法,只能把这些方案发在网上,等待有心人将它们转化为实物。
旱莲草把渐冻人操作电脑分成若干阶段:初期,可以像普通人那样用键盘操作,只是动作不太灵活,速度慢,而且很累。随着病情的发展,双手挛缩,手指弯曲,胳膊无法抬起,只能用鼠标点击软键盘打字。当手指也无法动弹时,可以选择头控,借助头部的运动操作鼠标。最后,当只有眼球能够活动时,除了眼控仪外,别无选择。
“我们最需要的是这样一台眼控设备:1、价廉物美;2、眼镜、光线干扰小。”“也许”告诉我。
专业眼控仪价格昂贵,多在9000美元至20,000美元之间。晨雾使用的是一家瑞典公司生产的眼控仪,售价在30,000元人民币左右,即便如此,也并非每一个患者家庭都能承受。
2009年,詹姆斯·鲍德里等人为他们的朋友托尼制作了这台“EyeWriter”眼控仪,造价仅50美元
2009年,詹姆斯·鲍德里等5位美国的艺术家和技术人员合作开发了“EyeWriter”眼球跟踪设备,也就是病友“默默无闻”生前研究过的那台廉价眼控仪。其早期原型的硬件成本只有50美元,所用材料很简单:一副摄像头支架、一副便宜的眼镜、一卷铝线、三个弹簧夹、两个IR LED灯、一个PS3摄像头、一盒线胶绳、红外滤光片、电池座。
他们之所以开发“EyeWriter”,是为了帮助他们的朋友托尼·关。托尼是一位涂鸦艺术家,2003年被诊断患有渐冻人症,逐渐失去运动能力,只有眼球可以活动。为了让他能够在电脑上恢复创作,曾在NASA担任高级工程师的鲍德里发起了“EyeWriter”的开发。
去年,晨雾他们订购的一台丹麦公司生产的眼控仪“The Eye Tribe”,售价也只有99美元,还附赠了为开发者准备的SDK。这台眼控仪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前置摄像头,定位眼球的位置,实现用眼球滚动屏幕、浏览网页、玩游戏等功能。
但试用后,他们发现这台眼控仪精度较差。他们正在寻找动手能力强、懂编程的开发者,希望把它改造为一款真正物美价廉的眼控仪,帮助那些因无法操作电脑而陆续消失在网络上的病友,让他们有朝一日能够重新上线。
“当你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你可以创造任何你想象的东西。这背后就存在着一种选择:为全人类的利益做事情,还是为一部分人的利益做事情。
“我们所做并非为了赚钱,而是发自内心。我们深爱的人因为渐冻人症或中风等种种原因而瘫痪在床,失去了行动能力,他们迫切需要这样一种工具,能够与他人进行交流。”“EyeWriter”的开发者之一鲍德里说道。
国内很多投身于行业的优秀人才,除了接受“冰桶挑战”外,或许也有能力为渐冻人们再做些什么。(来源)
文章来源:网络
转载请注明: &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tellacox冰桶挑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