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一下各位大师,这个是在日喀则部分民居和商业拍到的建筑外墙立面绘制外墙面,请问这叫什么纹饰啊。

2008上海市建筑学会年会暨上海建筑设计原创展 - Archina建筑中国网 -最具影响力的建筑网|建筑中国网|中国建筑网
2008上海市建筑学会年会暨上海建筑设计原创展将于日--12日在上海同济大学举行。本次年会是上海建筑学会自成立50多年来首次全体会员的聚会,也是学会举办的第一次上海原创建筑设计展。由上海建筑学会主办、同济大学承办,并有上海电视台、上海广播电台、人民日报、解放日报、中国建设报等全国二十多家新闻媒体单位共同支持的大型活动
主题:上海市建筑学会2008年年会
地点:同济大学
唯一建筑门户网络直播:
丁洁民:各位来宾、各位朋友早上好,非常高兴在 08 年元月在这里召开上海市建筑学会的第一次年会。我受上海建筑学会的委托主持这次会议,对各位克服困难来参与会议表示由衷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现在我宣布 08 年上海市建筑学会年会正式开始。&
今天在主席台上就坐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原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先生,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李永盛先生、上海市科协副主席胡家伦先生,原市老领导钱学钟先生、夏丽卿女士,沈恭先生,学会名誉理事长郑时龄院士,学会理事长吴之光先生,上海市规划局副局长,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曹嘉明先生,上海市建科院院长张燕平先生,副理事交大的张建教授,在主席台上就坐的还有本次大会邀请的嘉宾何镜堂院士,戴复东院士,魏敦山院士,蔡镇钰大师,吴庐生大师,唐玉恩大师和学会主要团体单位领导,他们是市规划院院长叶贵勋先生,中船九院院长黄岗先生,上海市政设计研究院院长汤伟先生,上海建筑科学院研究院资深总工,学会副理事长汪维先生,学会顾问项祖荃先生。&
对今天到会的各位来宾、领导、学会前辈和专家不一一做介绍了。学会上级领导市建委副主任孙建平先生因临时市府有重要会议,是昨天才通知的,所以无法参加本次会议,但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信,时间关系,我就不念给大家了。在这里,对他们的关心支持学会工作表示由衷的感谢!&&
现在有请本届学会理事长吴之光先生致辞,大家欢迎。
吴之光: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尊敬的各位委员,大家好。非常高兴可以在同济校园和大家相距召开 2008 年的年会。今天,我们会员云集,高朋满座共襄盛事,我谨代表建筑学会感谢各位嘉宾的光临,也万分感谢同济大学和同济大学设计研究院为本次大会做出的各方努力。上海市建筑学会走过了 50 余个春秋,伴随着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留下了一连串辉煌的足迹。学会老一辈专家和新一代精英,怀着对祖国的赤诚之心,为祖国的建筑事业描绘了一幅幅蓝图,创造了一项项骄人的业绩。从第一届理事会到第九届理事会以来,学会历来是会员之家,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希望通过这次年会,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会员之家的顺利推行会员的实施了建筑,我们将在集成老一辈们孜孜不倦的敬业精神和对社会贡献精神的传统下,一如既往在上海市科协和中国建筑学会的领导、指导下,为学会灿烂的明天努力工作,祝愿本次大会圆满成功,并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丁洁民:接下来有请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原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致辞,大家欢迎。&
宋春华: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各位同行,大家好。我非常高兴应邀参加上海市建筑学会本次年会,这是上海建筑界的群英会,在这里我代表中国建筑学会,对上海的同仁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祝愿。上海建筑学会是我国办的最好的地方学会之一,好就好在学会能够关注国家的大事,聚焦行业的热点问题,组织广大会员开展学术活动,从而赢得了会员们的支持和欢迎。这一届年会的主题,确定为&原创的动力&这是非常好的一个选择。当今世界,建筑工程量之最,非我莫属,中国的建筑工程量是最大的。我们不能不遗憾的看到,建筑设计的原创力量我们还是不足的,克隆、模仿屡见不鲜。复制、重建之风到处泛滥。如果检讨一下,前一时期我国建筑师在一些大型的、标志性的公共建筑设计竞标中失利比较多的原因,恐怕很重要的一条,我们和国外的同行,特别是国外著名建筑师相比,我们的创意能力还是稍逊一筹。当然这种情况正在发生着改变。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开这样一次年会,确定这样的主题讨论建筑的创新,特别是提倡原创、交流我们建筑创意的经验,这对提高我国建筑创作的水平,提升我国建筑师的竞争能力大有裨益。因此我认为这次年会,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学会活动。&
应该说上海是一个很有创意的城市,不必多讲,我们这里就摘取城市当中很小的片断做一个比较。我觉得可以看看,中国大小城市里面,特别是大城市里面的电视塔,不能说千篇一律至少也是大同小异。基本都是那个样子,唯有上海的东方明珠以其原创的魅力,也是一个电视塔,但有原创的含义在里面,所以成为上海的标志性的建筑之一。另外从上海建筑学会两届创作奖的获奖作品当中也可以看到不少精采之作。我希望上海市建筑学会能够多组织一些这样的活动,为大家提供一个平台,以此推动和繁荣上海及全国的建筑创作活动,以此增强学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广大会员服务的过程当中推动学会工作的前进。&
最后我衷心希望上海市建筑学会能在新的一年,我们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预祝本届学会年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同仁新春吉祥、万事如意,谢谢!&
丁洁民:感谢宋理事长的热情洋溢的发言,同时感谢中国建筑学会对上海市建筑学会工作的一贯关心和支持。现在有请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李永盛先生致词。
李永盛:尊敬的宋春华理事长、胡家伦主席,各位会员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来自上海和各地的建筑师们、建筑界的技术人员汇集在这里切磋技艺、交流思想、结交朋友,科委上海建筑学界的一大盛事,同济大学的校园见证这一重要的事件,同济大学的师生员工分享了各位的收获和你们的业绩,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会议的承办单位同济大学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衷心祝贺。&
上海的建设,从建国以来一直到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不少的佳绩。但最为人关注的还是一大批具有非常新的理念、以人为本的大量建筑物,这些建筑物标志着上海大步的发展,同时也凝聚了我们建筑业界大量的心血,我们每个上海市民、每个上海成员,都为上海市的建筑物、上海市的进步感到光荣,同时也十分钦佩我们的建筑师、建筑界的同仁们在这方面庆祝的精力、花费的心血及显示出的聪明和睿智、才干。同济大学和建筑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有这么多的校友工作在和建筑有关的各行各业,应该说他们是我们的骄傲,同时同济大学在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环境建筑材料等方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面也不断的致力,不断的提高质量,同时满足我们日益发展的社会和国家的需求,在这方面我们建筑学,特别是大家所从事的行业,在同济大学是非常非常值得我们骄傲,为之荣幸的。我们也有很长的历史,我们也培养了很多优秀的院士、设计大师、勘察大师在内的优秀人才,我们希望我国的建筑业、我们的建筑学界可以有更大的发展,给我们提供更好的平台。&
我参加本次会议,听说上海市建筑学会是一次很重要的会议,这个会议是自成立以来 55 年历史当中第一次全体会员大会,可庆可贺,尤为重视,可谓我们为他人做嫁衣,造了这么多房子、这么多优秀的建筑物,我们难得在一个好的场所经常聚会,我在这里有一个提议,希望上海市建筑学会的会员大会,能够年年召开,如果需要,同济能够提供场所,和其他单位一样,如果可以年年放在同济,我们是非常非常的荣幸,我有这样的建议,提供理事长、理事考虑。作为我们来说,我们认为我们同济大学应该为上海市的建筑学、我们的城市规划及其他的行业做更多的贡献,主要表达这样的心愿。&
同济大学在 07 年,我们庆祝了我们的百年校庆,应该说在座很多同仁都到学校、到会见证了这样重要的历史事件,我们学校也把我们传统的优势学科,我们建筑、城市规划、土木等等作为我们重要的一个学科群体,而且我们不断的寻找差距,加强和海内外的联系,加强和上海市各界、各个优秀设计院、优秀企业、优秀群体的联系,促进我们的发展,也反哺社会。在上海市建筑学会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应该建到我们的责任,表达这样的意思。
最后,祝各位在同济校园当中愉快,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
丁洁民:感谢李校长热情洋溢的发言,也提出非常好的动议。
各位会员,市建委副主任孙建平先生,因公请假,他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讲稿,表达三层意思,第一是对各位会员表示节日的问候,因为今天的会议也是我们的节日。第二,对协会 50 多年的工作予以一贯的肯定,觉得学会对上海市的建设起到不可磨灭不可估量的工作。第三是祝贺大会取得圆满成功。此外,我们也受到上海市其他兄弟协会的贺信,他们是上海市规划协会、上海市工程咨询协会、上海市绿色建筑促进会、上海市建筑五金协会,上海市室内装饰协会等先后发来贺信,祝贺我们会员大会的召开,祝贺大会取得圆满成功。我们对他们的祝贺表示衷心 感谢,现在我们有请上海市科协副主席胡家伦为我们做致词。
胡家伦:尊敬的各位院士、各位领导、专家、朋友们,今天上海市建筑学会在这里隆重召开这样的年会,是我们上海建筑界的一次省会,也是团结的大会。会进一步推动上海的城市建设,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一个很重要的推动作用。我谨代表上海市科协向本次大会的召开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大家现在比较清楚,我们现在国家的建设确实是一个高潮,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时候,上海的工地将近有 2 万多个,现在越来越少。说明城市的建设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现在足不出户,建筑的东西有很多已经成形了。刚宋部长讲,我们很多建筑可以体现出来,而且作为一种标志性的建筑,在上海有很好的代表作。我们曾经到国外去考察,那是 80 年代,看到国外的建筑都造得很现代化。后来到 21 世纪初期的时候,我带过代表团到国外考察一些建筑,国外的建筑师就说,你们以后用不着到我们这里考察,你们到上海去看,浦东的建筑壁我们的建筑好多了,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用了比较短的时间,或者是用了 20 年,这么短的时间跨越了曾经国外用几百年跨越的过程。我们所有的建筑,现在越来越多,我们的桥梁建筑越来越多,但我们又仔细的静下来看一下、了解一下,会发现很多的建筑造得比较好的,设计比较好的,实际都是一些国外的设计师设计的,真正能够代表我们自己民族、自己设计的建筑师比较少。去年国际上评选的新 10 大建筑,北京有三个,鸟巢是一个,北京一个新的电子塔还有一个是机场,作为国际上最新的、比较有标志性的建筑。我们现在很多工地,或者是中国的土地当中,变成国外设计师的&试验田&,我们是否可以培养出更多民族的、有设计风格的设计大师,我想我们还是有,我们的机会还是有。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这样的会议,我想我们会推动更多的、新的设计师,更多的创造人员,能够创造出世界、中华民族各种风格的东西,中国的建筑,在国际上也是有很多文化的。现在欧洲及非洲,都在谈论他们的祖先为他们现代生活当中提供的价值,这个价值是什么?过去的一种老建筑,现在吸引很多旅游的人去参观,像长城,每年有很多世界各地的人进行参观,其实也是我们祖先通过他们的努力及智慧建造了这样一个雄伟的建筑,留下这样一个价值,给现代人能够有更多的享受,我们是否可以有更多的建筑,进行市场上的开拓、价值上的开拓,东方明珠每年参观者很多,大家都是冲着建筑,有些人就站在上面看一下、了望一下、感受一下上海的建筑,在这样的建筑上、在上面可以感悟上海的发展,有些人也是为了了解一下,整个现代建筑到底是什么。我们有时候到国外看一些大的城市,也希望登到一个比较高的建筑去看,这个比较高的建筑就是价值和阐释,我想我们的建筑、我们的建筑师能够在我们的几年里,或者是我们这一代人里面,创造出更多有中华民族世界遗产的、今后可以留下的东西,这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我相信,通过我们学会不断的研究和碰撞,能够产生奋斗的火花,产生出我们的灵感,使国内及上海建筑的大师不断涌现。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也预祝今天到会的老师、领导、专家,在新春到来之际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合家欢乐,谢谢大家。
丁洁民:谢谢胡家伦主席热情洋溢的发言,也对我们学会和建筑行业的工作提出了很多有积极意义的建议,也提出了美好的愿望。接下来我们有请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曹嘉明先生作 2007 年学会工作总结报告和 08 年工作计划报告。
曹嘉明:尊敬的宋春华理事长,尊敬的各位院士和大师,尊敬的市科协胡家伦副主席、各位来宾、各位会员同志们,上午好!是上海市建筑学会是上海市建筑界重要的学术组织。学会自上世纪 50 年代初成立以来,已走过了 56 年德利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学会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团结广大会员和建筑科技工作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和学术交流,推动了上海建筑科技的发展,繁荣建筑创作,弘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得到了业内人士和社会的认同和赞扬。
值此上海市建筑学会 2008 年会召开之际,我谨代表上海市建筑学会向广大建筑工作者表示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在 56 年的历程中,学会在第一届至第九届理事会的领导下,对上海城市建设乃至全国的城市化进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这里,让我们对学会的理解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现在我代表第十届理事会向大会作 2007 年工作汇报。
2005 年第十届理事会成立后举办了 2005 年沪港建筑师学术交流活动&&沪港两地旧区重建及旧建筑保育研讨会,分别在上海、香港邀请专家演讲和参观了典型案例。 2006 年在中国建筑学会的支持下,学会与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共同惩办了第十二届亚洲建筑师大会&上海论坛,学会充分发挥专家荟萃的优势,积极开展决策咨询、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学会为&中国青少年素质培育行动计划 2049 元件包摩天大楼&、&嘉定新城建设规划&等重大项目提供了决策和技术咨询服务,对上述项目的建筑设计和城乡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07 年工作回顾。
2007 年学会坚持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宗旨,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组织重点学术课题的探索和考察,活跃学术思想,提高学术水平,积极推广先进技术,为城乡建设和建筑业的协调发展进行决策咨询、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加强与国外科技团体和建筑界的友好往来,积极开展国际见得交流。开展科技普及,举办专题学术活动。举荐人才,表彰奖励在建筑设计、学术交流和科技普及中取得的优异成绩的优秀建筑师和科技工作者,维护建筑师、科技工作者和学会会员的合法权益。
(一)学会组织建设。
会员代表大会是学会最高权利机构,理事会和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常务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的正副理事长秘书长及常务理事若干人组成,学会下设有规划建筑专业委员会、结构专业委员会、暖通专业委员会等 14 个专业委员会、一个工作委员会。学会设有秘书处,办公室、信息部、学术部、咨询部为秘书处日常事物的办理机构。
随着学会组织建设不断完善,学会的队伍在不断的壮大,规模在进一步的拓展,学会现有团体会员 37 个,个人会员登记数有 1367 名。
2 、学会网站。这一届的理事会特别重视信息化的建设,学会建立了信息部,学会网站已经初具规模,学会网站主要内容是向会员进行社会宣传国家有关的政策法规。二是学会向会员介绍学会和专业委员会举办的会议和情况。三是由会员提供各个单位重要的课题、科技发展方面的信息,以便会员与会员之间、会员单位和会员单位之间的交流。四是发表学术观点,促进学术发展与促进创新人才的成长。五是介绍上海和国内外主要的建筑和综合方面的信息,以利于集思广益。为广大会员和会员单位搭建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信息交流的平台,受到会员的支持。网站浏览人数不断攀升,目前月平均点击率超过 8000 次。学会的会讯,以每月 10 日发行一期,到目前发行了 12 期。每期发行 1500 份,以及时、真实、全面、可读星为办刊宗旨,向会员、科技工作者及时提供政策法规、科技发展等方面的信息,为他们做好信息交流的工作。第三点是联络员的网络建设,学会积极的构建通讯员的网络建设,先有联络员 30 余人,联络员经常项学会信息部提供各个学院单位和各个专业委员会的信息和活动内容,学会定期举办联络员的会议,认真听取会员和会员单位对学会的建议、意见,通过和联络员的互动和沟通,促进了学会的工作开展,增强了学会的凝聚力。
3 、为了激励建筑师的创作热情,进一步提高和繁荣上海建筑创作水平的发展,上海市建筑学会从 06 年开始设立了建筑创作奖,这是上海地区建筑创作优秀成果的最高荣誉之一,该奖原则上两年举办一次,根据创造设计的技术难度、经济和社会效益,对行业进步的促进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评比,队获奖的工程项目、设计单位和主创人员进行表彰和宣传。到目前为止,学会已经成功的举办了 2006 年和 2007 年两届创作奖的评选活动。 2006 年第一届建筑创作奖评选活动共收到申报项目 98 项,其中申报有效的项目共 93 项,由 17 位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经评审委员会专家无记名投票评选, 10 恩个项目荣获优秀奖、 17 恩个项目荣获 90 年代优秀创作荣誉奖, 26 个项目荣获佳作奖。 2007 年第二届活动,受到申报项目 155 项,由于第一届的建筑创作奖评选活动,时间比较紧,当时我们想和亚洲建筑师大会的会议结合起来,有很多的单位没有来得及报名,所以我们 07 年又破例举办第二次的建筑创作奖的活动,有 22 位委员组织评审会, 27 位各个专业的资深专家参与了意见,经无记名评审出优秀奖 12 个、佳作奖 29 个,室内装饰(公共建筑)优秀奖 6 个,室内装饰(公共建筑)佳作奖 11 个。不仅激励广大建筑师的创作热情,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建筑师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
4 、各专业委员会的活动。
各专业委员会是学术组织,各个专业委员会根据行业自身的特征,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促进行业学术的交流,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行业的凝聚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07 年,他们在学会的支持和帮助下,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上海国际城市设计论坛, 2007 首届上海国际生态建设市长高峰论坛,第四届中国建筑史国际研讨会,第二届上海室内外环境设计国际论坛等具有重要影响的各种国内外学术论坛,学术交流、新技术推广等会议、活动共 33 场次。
5 、国内外学术交流。学会积极开展国际见得学术交流,加强与国内外建筑界团体的友好网络。 2007 年学会接待来访的美国国际购物中心协会、英国皇家屋宇装备工程学会、日本青年建筑师代表团、荷兰 MIII 公司建筑师访问团,山东省建筑学会考察团等一批国内外的团体,经办了京津沪三地的建筑学会,拓展三地建筑合作的新思路,为拓展视野、学习国外的先进建筑理念, 07 年组织了会员和会员单位参加的西班牙、日本、瑞士建筑考察活动,参观考察了一批建筑明珠,和建筑大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活动, 2007 年组织了由会员、会员单位参加了遗产工作之路,探索中国古建筑历史文化的阵地。
二、 2008 年的工作计划。
今天我们步入 2008 年,这是经济发展的辉煌一年,新一年当中我们会更好的为会员和会员单位做好工作。
1 、加大组织力度,积极发展会员扩大队伍。建立健全会员工作机构,完善会员发展和管理制度,制订发展规划。积极加强在高效学校中发展学生会员。积极发展在上海工作的境外会员。积极加强在青年建筑师中发展会员。积极加强发展建筑设计单位的团体会员。
2 、积极参与市科委、建委、科协下达的有关任务和工作。积极参与市重点工程的咨询和服务。积极参与地区性的规划和服务。积极参与绿色建筑的推广和节能减排的技术指导。积极加强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学术建设,培养创新人才,开展学术交流是促进学术交流和促进创新人才成长的手段,也是学会凝聚科学工作者的基础。学会今年将再次组织古建筑的考察和交流。学会将再次组织国际建筑大师的作品考察和交流。今年将继续举办一系列围绕世博会场馆建设的设计研讨会,围绕绿色建筑、节能减排建筑的国际研讨会。
进一步加强学会的信息交流工作,加强网站的建设和发展, 2008 年学会网站进一步升级换代,增强会员和会员单位的互动。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联络员队伍的建设。尝试短信群发平台,加强学会和会员、和会员单位的沟通。加强各专业委员会的建设和发展,各专业委员会担负着学科发展、学科学术交流和行业发展的重任。 2008 年我们将完善和嘉禾各个专业委员会的责任,活动开展的指导和检查,探索设立新的学科专业委员会。加强对会员单位和会员的服务。
我们有这样的设想,加强会员单位在技术上的支持,第二是充分发挥各会员单位在学会当中的作用,使会员单位对学会有参与全、知情权。给会员应有的资格和名誉,每月提供每月一次的会讯和网上发布信息,可以参加学会建筑创作奖的评选,提供学会组织的学术交流和各类活动的信息等。
学会肩负着广大会员对我们的期望,我们要把学会办成会员之家,成为会员向社会展示的平台,成为会员之间沟通的平台,成为国内外同行交流的平台,让我们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原创、促进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到施工管理的全过程中,贯彻国家倡导的节能减排、生态绿色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让我们共同为学会的发展而努力。最后,我还要代表学会向大力支持本次年会的团体单位,上海中船九院、现代建筑院等表示感谢,感谢同济大学,还有经纬建设设计院,从物力、人力都做出很大的贡献,要向从同济大学经纬设计院、现代设计集团来的近 50 多位大会志愿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学会工作正因为有大家的支持才得以发展,让我们以掌声对他们表示再次的衷心感谢。
丁洁民:我们这次会议,理事长前后、各个细节都给予关注。
各位会员,上海市建筑学会在 2007 年完成了大量十分有意义的开拓性工作,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也得到了会员的大力支持。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建筑设计工作者的辛勤和努力,正是这一代代的默默耕耘,严谨治学,才有了现在的繁荣和昌盛。我们的前辈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公认的楷模,在本次年会前,经学会理事会慎重提名和一致公认,产生首届上海市建筑学会终身成就奖。他们是尊敬的汪定曾先生和冯纪忠先生,感谢他们一生为上海乃至中国建筑业做出的杰出成就。二位老专家年事已高,今天天气不佳,出于安全考虑,未请他们到场,学会领导将专程登门授奖,两位老前辈的事历和五他们的肝炎请大家看大屏幕。
(大屏幕介绍汪定曾、冯纪忠先生介绍)
大屏幕讲话:
汪定曾:我原来是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系毕业的,当时土木系毕业之后,分配到铁路上去,我的哥哥也分配在铁路上。铁路上,野外工作比较多,自己感觉身体不好,我哥哥的身体也不好,我就到美国改学建筑。
最满意的作品是和陈先生合作,我画了草图,陈先生说可以发展,所以就搞下去了。当时在虹口公园,还有一个厅,当时有很多是北京做的,北京做的很正规。我们有一个厅是根据内容来发展,虽然不是正规的线,但还是有一种味道,不对称的,我感觉还是搞得很成功的。
现在同仁眼界比我们高,因为中国的建筑发展很快,世界建筑接轨也比较容易,现在的青年,他们是身逢其时,我觉得他们很有希望。我希望他们对建筑各方面的情况兼收并蓄,发展自己将来可以长期来看都非常好的建筑,而不是追求表面的时髦,是实实在在的的,实用、经济、美观。
冯纪忠:我看见很多同学的,都和我的情况有点相像,觉得我们一定要能够赶上他们比较发达国家,在我的思想认识上,希望可以具体对中国的建设能起作用,那就是工厂,脑子里只有工厂。当时我一个表兄,他比我大很多岁,他是念工程,当时我们就知道工程,在 30 年代初的时候,就感觉有些人很厉害,有一块基地,前面是在南京路,后门是歪的,里面进去要拐个弯才可以到大厅,他完成按照空地设计的,里面特别好,一层层进去的。我当时不知道土木和建筑的区别,不知道什么是建筑,只知道土木。
你不能受原来东西的束缚才可以做好。另外你要考虑当时的社会,现在中国的地方、中国的人、中国的事,你有中国的环境,具体讲上海有上海的环境、苏州有苏州的环境,所以我们一个任务来,我先要从四周考虑。你将来站的地方,就是在它当中,是不能不加以仔细的考虑。有了畅想的时候,有了这样的基础,你的畅想要很&畅&。
丁洁民:片子虽短,仿佛两位老先生就在我们的身边对我们谆谆教导。
我们给两位老先生颁发的纪念品是专门设计的一个青花瓷盘,陶瓷代表中国,瓷又是由土烧制而成,支架由红木斗拱组成,寓意着土木,象征着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我们在这里祝两位老先生健康长寿。
各位会员,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全体同仁在努力、拼搏,学会也在两年前提出了原创的口号,这也是顺应潮流。我觉得中国的设计师,应该在国际上有所作为,取得他们应该取得的地位,从这个意义来说,我们必须鼓励、强调原创。这个号召也得到了学会的积极相应,今年我们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会在这次评选中收到了上百件的作品,经学会评审委员会认真、负责的评选,产生 12 个 07 年度的优秀奖,请看大屏幕。他们对这些奖做了一一介绍。
项目分别是:
规划类:杭州市江滨城市新中心城市设计,上张江中区详细规划,宁波市核心滨水区城市设计及三江六岸地区概念规划。
建筑类:北京国家电力调度中心,西藏日喀则桑珠孜宗堡复员性重建工程。苏州平江路 31 号历史建筑保护及再利用,上海卢浦大桥,广元邓小平故居陈列室,南通市体育会展中心体育场,无锡程及美术馆。
景观类:上海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上海华山医院(浦东)景观设计。
(大屏幕)
丁洁民:接下来我们有请优秀设计奖的代表上台领奖,请领导为他们颁奖。大家欢迎,并对他们表示祝贺。
他们在台上获奖非常风光,但是他们在台下的创作付出辛勤的劳动。我们今天上午的年会分两段,上半段这样结束,下半段会更加精采,我们会结合中国和上海的飞跃发展,我们觉得在原创设计方面,要对一些理论问题、对一些实践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
丁洁民:第一位演讲的是郑时龄教授,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郑时龄教授为我们做精采演讲。
郑时龄:各位同仁、各位来宾,我今天报告是吴之光先生为我的命题作文,不知道今天是否可以考及格。
原创的力量,我今天也只是一个提纲,作为一个序言,真正的文章要做下去要靠广大建筑师和广大同仁来共同做好。我今天想谈三个问题,作为抛砖引玉,下面的文章请大家继续做下去。
什么是原创?谈到原创,还要看到在什么基础上创造,还要看到创造和回归的问题。我们谈的是建筑的原创,建筑师的原创是三方面。原创谈的是一种创造性,创造性这个词有时候也翻为创造力,但还是有创新性、生产性的意义。这里有几个词,创造性、原创性、创新性、生产性、想象力、延展、远见等等,创造在历史上就有内涵的,像以前拉丁文当中 Creare 额中是制造或生产,无中生有。在古代,只有造物主能够创造,人类只能模仿。&创造性的&这个词最早出现在 1678 年英国哲学家卡德沃思的著作中,与艺术、思想关联。 19 世纪初,这个词充满高度的自主意识。在 20 世纪,创造性成为一种普遍的词汇,意指心智能力。 20 世纪中叶,美国人认为创造性与技术、消费市场有关,而今天意味着灵活生产、大规模生产的质量优化。
什么是创造性?《不列颠百科全书》是这样讲的,所谓的创新,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完成一项新设计或新方法,或是创造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等。我们的《辞海》是这样写的,对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科学的加工和创造,产生新概念、新知识、新思想的能力。大力上由感知力、记忆力、思考力、想象力四种能力构成。《西方哲学辞典》说创造就是创新,包括新的物体与新的思想。
创新表现为五种方式。 1 恩、表现,独立的表现不涉及产品的性质。 2 、生产,创造者掌握某些环境条件、生产出一种客体。 3 、发明,对旧有部分的新使用。 4 、革新,发展新观念、新原理。 5 、呈现。从所提供的一般经验中生产出完全不同事物的能力。
创造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首创精神,创造就是去面临挑战,解决人类从来没有能解决的难题,科学是这样,工程是这样,城市建设也是这样,创新不是说样样都要从盘古开天辟地,而更多的应当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创新。创新有时也在于发现问题,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问题。创造性的含义,美国一位心理学家麦金农说,是指某一想法或反应是新颖的,至少在统计上是鲜见的,但这种思想在行动上新颖只是创造性的一个必要方面,不是全部。若认为某一反应是创造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则在一定程度上必须是适应现实的,适合一定的情况,能解决一定的问题,完成某种可识别的目标。而真正的创造性还包括对新颖领悟的持续、评价、完善和充分发展。
二、创造和回归的问题。我们创新的同时要知道创新的坐标,并非凡是新的就是创新,有时候要回归创新的本质、回归事物的原点,而不是用农民起义的方式否定历史、从头做起。尤其是涉及文化、涉及传统领域更是如此,我们必须尊重环境、尊重原有的建筑传统。同时,创造离不开社会、历史、文化环境的制约。
(一)创造过程,一定有两个前提,一个是偶然性的前提。这种外在创造者的一切事物,一个人不能凭空创造出新的东西,他的创造需要环境,这个环境给他提供文化熏陶及各种刺激。第二是个人的心理生活前提,一切可以包括想象和无定型认识,内觉的范畴之内的心理活动,对想象的加工润饰。创造和创新涉及的面十分广泛而深入,不仅涉及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也涉及社会科学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深层次的问题。
(二)整体的文化状况对于创造力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文化积累能够提供进行综合的各种必要因素,物质和观念的之前,不可能产生发明和发现。像上海世博会,何大师做了中国馆,若干年前我提出,这次中国馆不能搞国际招标吧?一位领导和我说不见得不可能吧?我们故意,一定要让中国建筑师在上海世博会发挥自己的创作能力,现在这个目标基本可以实现了,现在包括主题馆、中国馆,园艺、会议中心,都是中国建筑师的创造。
当文化的发展和传统,及正常的文化交流提供了事宜的必要的材料时,就一定会产生发明和发现。这都和文化的传播有一定的关系。现在,我们整个社会对文化越来越重视了,因此具有创造基因的文化和潜在创造的个人,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90 年代初的时候,世界 186 个国家当中,先进的 24 个国家科技成果展世界的 94.8% ,而美国独占 42% ,获得诺贝尔奖的占 80% ,日本占 30% ,其他 160 多个国家,像韩国、巴西、东欧、印度和我国,只占科技成果的 5.2% ,我国只占 1% 。
这两张图,下面一张是人口,人口我们是世界最大国家,左边是使用英特尔网人数的比例,这方面说明我们在文化上,尽管我们是个文化大国,但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改进,在建筑方面、文化方面的创造力,当然和科技不一样,但也要考虑创造能力和社会是密切相关的,创造力和社会的问题非常重要。
(三)创造性与社会。
文化历史环境推动创新,价值观推动创新,创新是不断的革命。
国际理论物力中心的斯里尼瓦什说,我们的时代正处在某种自相矛盾的境况,一方面人类社会对技术进步的依赖空前增强;另一方面,人类对基础科学的关注和兴趣却在持续衰减。尤其令人沮丧的是,优秀的中学生越来越远离科学。他们对科学之求索,研究之艰辛,发现之喜悦变得陌生而漠然。此话绝非危言耸听!无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这都是一个需要正视的问题。
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应该有两种思维能力,求同思维也就是分析推理,发散思维。牛顿说,如果我所见的要比笛卡儿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缘故。
文艺复兴时有一个重要的观点,瑞士的历史学家布克哈特写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他提出,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醒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是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塑性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利时都罩上一层奇怪的色彩。人类只是作为一个种族、民族、党派、家族或社团的一员,只是通过某些一般的范畴,而意识到自己,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现烟消云散。对于国家和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做客观的处理和考虑成为可能了。同时,主观方面也相应地强调表现了它自己。人成为精神的个体,并且也这样来认识自己。
关于文艺复兴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四)学术网络和艺术网络,学术和艺术共同体的社会学理论,学术和艺术氛围及中心的形成。
在科学界和艺术界,历史上创造力最旺盛的时代,往往是杰出创造力处于同一层次的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群集的时代,例如中国春秋时代的诸子百家,唐代、宋代的艺术家群体,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古希腊时代的哲学家群体,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家、画家、雕塑家、建筑师群体,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代的科学家、哲学家、作家、音乐家、画家和建筑师,现代主义运动时期的科学家、作家、诗人、画家和建筑师。
(五)科学史上的伟大人物都曾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科学在一种特定的文化和传统下才有可能产生,在科学诞生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天才人物都吸收了前人的成果。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他赞扬了贝多芬,他说如果没有少年时代在音乐方面受到的教育,我以后各方面的成功都是不可能的。大家知道,爱因斯坦拉小提琴是很好的,他说没有爱因斯坦还有很多人可以导出某种相对论,但没有贝多芬,人们就绝对听不到第九交响曲。人们对普希金是这样评价的,他总是花很长的时间思考作品的提纲,当一个已诞生的创作思想在脑子中还没有成熟,给自己找到和谐而完整的素材时候,有时要拖上一个很长的时间,有时要等上好几年,才轮到灵感把这些材料迅速变为明朗而有力的艺术品。
(六)创造的基因需要社会因素,首先是文化或一定物质手段的便利,这对今天的社会来说,越来越进步了。还有一个是文化环境的开放,让大家能够创造性的发展。注重新生事物,无差别的让所有人都能使用文化手段,而不是少数人享有的。文化的多元化,要促进交流、推动激励机制的。
三、建筑师的原创并非随心所欲,要受制约、功能、材料、技术、施工等方面的制约,这些制约,有时候是一种创造的基因,是一种推动的因素,没有制约有时候也不会有杰出的创造。在历史上,英国建筑理论家和建设师约翰&索恩,他把建筑师的职业描述为进行设计和评价,指导工程,对建筑的各个部分作出计量和预算等,他认为建筑师是介于业主和工匠之间的中间代理人。一方面,他要了解业主的利益、维护业主的名望;另一方面,他又要维护工匠的权益,作为建筑师,他复有重托和信赖,要为失误、疏忽等承担责任。这当然是历史上对建筑师的评价,对今天还是有一点启示作用。建筑师和业主的关系,始终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关系。
(一) 1985 年的时候,一批国家首次共同拟定了一名建筑师应具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 、能够创作可满足美学和技术要求的建筑设计;
2 、有足够关于建筑学历史和理论以及相关的艺术、技术和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
3 、与建筑设计质量有关的美术知识;
4 、有足够的城市设计与规划的知识和有关规划过程的技能;
5 、理解人与建筑、建筑与环境、以及建筑之间和建筑空间与人的需求和尺度的关系。
6 、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的手段具有足够的知识;
7 、理解建筑师职业和建筑师的社会作用,特别是在编制任务书时能考虑社会因素的作用。
8 、理解调查方法和为一项设计项目编制任务书的方法;
10 ,对建筑的物力问题和技术以及建筑功能有足够的知识,可以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室内条件,有必要的设计能力、可以在造假因素和建筑规程的约束下满足建筑用户的要求;必须要有在造假和建筑法规的约束下满足使用者要求的设计能力。
11 、对在将设计构思转换为实际建筑物,将规划纳入总体规划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工业、组织、法规和程序方面要有足够的知识。
12 、有足够的对项目资金、项目管理及成本控制方面的知识。
(二)何谓建筑师的创造性。
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说,在当代社会虚拟世界的条件下,建筑电脑提供的广泛可能性,许多人都把自己视作建筑师,建筑师是永远以综合的方式考虑并做出决策的人,处于物质世界的核心。
荷兰建筑师 Ben van Berkel&Caroline Bos 说,建筑师是未来社会的时尚设计师,将来的建筑师将关注时装设计,预示着将要发生的实践,是掌握世界的镜子。
Mika Cimolini 说,创造性来自真实的体验!建筑作为时尚,建筑自成系统等等。都是社会经济取向形成的僵化的,一是形态上沉重的定义,除了寻求宣言,出版有图片的书记,应当研究日常生活的程序,社会经济变化的方式以创造多元的空间,无论我们是否还要从其他学科寻找帮助以预市不远的将来,并创造与之适应的空间,还是寻找日常生活的共同模式,创造性的本质就是挑战传统空间,并创造新的空间,创造就是为建筑的使用者激发新的文化经验。
Zaha Hadid 误认为,创造性曾经是建筑的构成力矩和确凿不移的目标,自从文艺复兴以来,已经成为一种戒律。所有伟大的建筑师都是基金的创造者,这就是建筑史告诉我们的事实,建筑学是由基金的创新与理论上的论争所标志的,一般的建筑有赖于重复那些已经证明是良好的方法,而创新意味着质疑已有的方法,创新需要提升建筑通常关注的事物和现状,创新需要理论,最终要求关注良好的生活和良好的社会,伟大的建筑和宏观的建筑理论依存于社会进步有关的建筑进步。
世博会,是创意设计的集成,我们很快的过一下历史上的世博会, 1851 年伦敦世博会,当时的水晶宫对建筑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 1889 年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建造之前大家对其褒贬不一,最终矗立在面前的,大家对它的评价是&压看欧洲&。布雷设计的牛顿纪念塔,对世博会起了重要的作用,美国历届世博会,都把世博球作为一个标志,实际上就是从布雷牛顿纪念堂得到的启示。布鲁塞尔世博会有很多新的结构,新的创造, 67 年蒙特利尔世博会,德国馆对今后的慕尼黑主题管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92 年的世博馆建设也是很重要的。汉诺威瑞士馆是用木头做的,就像一个精美的八音琴。中国历届世博会都有很多的评价,评价往往我们是用外国人对中国人应该是怎样建筑的观点来塑造我们自己的建筑,因此很多世博会的中国馆都不怎么成功,我们要顺应自然的创造,中国人在世界上有很多创造。像安藤忠雄都和环境、传统融洽的融合在一起,这是 1900 年巴黎世博会时建造的一个铁路火车站,这个火车站列为历史建筑之后就改造,这是意大利女建筑师改造成为一个美术馆,也非常的成功。建筑师、工程师,他们有一种非常特殊的想法,这是一个意大利工程师设计的桥梁,从自然生态得到的启示历史上,我们对创造性有很多的说法,像严羽,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我们有很多建筑方面的创造者,他们思想当中都有发展的。安藤忠雄说一生中从未见过的一道光,使我充满敬畏之心。矶崎新说,一道道光束穿透了窗户,我感觉惊异万分,沉醉在狂喜之中。在这种义不容辞的道德感驱使下,任何努力都不会白费,不管是否进入工程的最后阶段,都要坚持改善建筑的品质,不管对自己的作品或者是学生的作品,都是一样的。卡拉特拉瓦,从人体、力的平衡当中得到启示。杨经文有很多从植物的整合、对气候的适应得到的启示。像瑞士再保险公司的大楼,把整个建筑和环境、气候的控制、生态建筑结合在一起。弗兰克的孜孜不倦,在每个建筑上进行创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当中谈到,古今成大事业、大学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状态。王国维有三句话,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填鸭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也是非常好的创意,但是创意是在前人词当中进行的状态,创新的东西一定要在原来文化上的创造,我今天教了一篇序言,作为考试的答卷,接下来请大家批评,以后把这篇文章做下去,谢谢各位。
丁洁民:接下来有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先生为我们做演讲,《读 2010 年世博会中国馆的创作构思》。
何镜堂:非常高兴今天到这里非常有历史意义的礼堂和大家交流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创作。大家知道, 2010 年的世博会,是人类科技进步文明发展,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展示历史的发展的舞台,这次上海可以申办成果得益于我国的国力和影响力,也得益于 5000 多年的历史。世博会的国家馆都是各国非常重视的项目。有从科学技术发展来的,科技发展前沿,还有同当地历史文化出发的,作为这次世博会的主题,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思维为主题,是一次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宗旨,是展示中国形象、智慧的盛会,将显示中国古今文化的发展。作为一个建筑师,可以参与这样的活动,感到非常荣幸,也同时感到责任的重大。整个世博会的征集过程,从去年的 4 月 25 日开始,当时是全球华人征集方案,宋部长、王部长都在,后来经历了几个阶段,首先 6 月份受到了 400 多个方案,入围方案是 8 个,在 8 个的基础上进行评审,评审了 3 个推荐方案。这是我们搞的推选方案之一,当时是中国器的总体造型,有它的标志性和大气,很有中国元素。这是清华大学入围的方案,比较简洁、大气,同时用篆体的文字。这个方案是两条龙。在这个基础上,最后挑选了由我们和清华、上海院合作的方案作为基础,国家馆以我们所做的为基础进行创作,地方馆以清华、上海院做的方案做基础,这样选出一个底版,第一次合作时的雏形是这个,当时是两个比较生硬的重合在一起。经过了几轮的修改,因为这个馆,受到国家各方面的关注,从中央领导包括国务院常委会的讨论,包括吴仪副总理的几次讨论,还有部长等几十次的讨论,召开了各种专家咨询会,听了各方面的意见,结果了几轮的修改,当时决定以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合作的基础,一个是由于这个馆,应该体现我们全球华人,特别是中国建筑师共同的思维和力量,大家共同来把这个产品搞好。第二,我们经过 10 多年来的合作,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这两个方案最大的特点是可以互补,一个是竖起来的,一个是平地展开的,这也是非常好的组合,最后就形成了组合的构架。
(图示)这是调整过程当中、组合过程当中的一些变动。包括加了一个前后的园林,做成一个比较好的调节。
下面我想谈谈我们创作的思路。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很难以具相的东西来表现出来。我们当时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有两个问题需要回答。第一,怎么体现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精神?第二,面对上海,我们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城市,也是一个开放的城市,我们中国馆以怎样的姿态面向全世界?怎样跟上时代的步伐?所谓的时代精神?在创作的过程当中,一个是中国的特色、一个是时代的精神,这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表示中国文化的时候,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很难以具相的东西概括。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构思,首先对中国的印象,所有人对中国的印象,包括中国的绘画、山水画是意景的创作,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京剧、中国的色彩及中国的文字等等,都形成了对中国的印象,这种印象对我们的创作是一种考虑。第二,我们从中国的文脉当中,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有相当多的出土文物,它的意境、造型,对我们有很多很好的启发。中国的建筑,特别是中国的城市,中国的建筑、园林当中受到了启发,中国的城市是一种经络的布局体系,是九宫格的,中国的建筑相比西方是一个构架结构的布局,还有一些部件,中国的斗拱、中国的山水园林的创作,我们通过对中国的印象、中国的出土文脉,中国的城市建筑和园林加以整合,加以提炼,最后通过一种建筑语言,我们称之为&中国器&就是器皿、武器的器。经过大家的不断深化,今天我们叫&东方之冠&。中国的文化,刚才讲了,从造型上体现了综合信息,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博大精深,重视内涵和意境的表达,体现了东方哲理里面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的境界,我们通过一定的创造,希望在中国精神里面把它表现出来。从造型当中可以看出,国家馆是以大气的造型,丰富多元的中国元素。造型当中,国家馆层叠出挑,庄严话梅形成东方之冠,形成例题公共活动空间,以机构平台舒展。国家馆主题造型宛如华冠高耸,取天下粮仓之意。地区馆会聚人流,寓意福泽神州。
我们通过空间交错的组合,为城市提供了三个不同标志的城市馆场。中国馆在黄浦江边向世人展示形象,希望做到大气不霸气,体现泱泱大国。既热烈又不失庄重、稳定、和谐,既传承中国的文化,也希望可以表达一定的时代性。
现在,正在调整的方案也是我们团队共同的成果,这次修改很大的特点,随着建筑的本身,通过努力,增加了一个前面的大广场,里面一个非常好的,为市民活动交往、休闲的城市广场。它的位置就是一个中国形象的简图,是一个非常好的活动场所。 3 万多平米的地方馆,屋顶也是作为休闲、活动、交往的平台,同时通过处理,做景观生物能的景观园。顶上有一个 63 米高的观景台,整个观景台可以瞭望黄浦江边和浦东的美景。这样的三层平台,也是调整之后一些新的发展,整个建筑群和城市有很好的对话,也让世界人民、上海的人民、全国的人民到这个平台上相互交流、切磋、互相活动,这是一种面向世界、面向城市的。建筑本身是大的,顶的部分是 138 米乘 138 米,差不多两个足球场,高度是 33 米,最大的是 45 米。建筑创作里面,我们不但尽可能有比较好的表现中国的元素、中国的文化,同时我们是采用立体构成的,包括现代材料、现代技术的处理,包括内部空间是非常灵活的、流动的空间。国家馆的展厅,第一层是 33.3 米,是一个平面。国家馆的最高一层也是平面, 49 米多,中间是错层的、螺旋的平台。人的活动是通过从大平台进来,九米的平台,这个地方通过电梯,四个孔 18.6 米,从上往下参观。地方馆是从西边,国家馆下面是地方馆的门厅,相互联系的。内部流动空间的处理,也是应用现代空间结构的材料。
我们做了相当多如何进门的研究,建筑本身是悬挑,最大的 45 米,本身也是一个非常活的自然通风、所有的展厅都可以自然采光,有非常好的中厅,两边都会进光。顶层也是九宫格的布局,也是观赏平台。还有雨水收集系统,生物能的资料,还有一些其他的措施,我们目前还在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研究。
黄磊:各位院士、各位老师、各位同行,我们上海市建筑学会2008年年会下午的活动,现在就开始了。
根据大家手里拿到的资料,我们下午主要有这样一些内容,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复东演讲 & 建筑创意与探索 & ,根据戴院士多年的研究,在几个重点工程中间,非常巧妙地运用了他的建筑设计里,做了一些很有特色的建筑,他会给我们一个实际的介绍。第二是中国设计大师崔恺先生,他演讲的题目是 & 建筑创作中的城市 & ,他现在是乘火车赶到上海,马上就到了。第三位是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的副局长伍江,他的演讲题目是 & 上海市城市建筑遗产保护与管理 & 。第四位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魏敦山先生,他演讲的题目是 & 大空间观演建筑的设计 & 。然后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吴志强演讲 & 上海市2010年世博会介绍 & 。在我们院士大师演讲之前,我们先请中望 CAD 公司的业务经理王航和技术代表李跃红介绍一下他们的新产品。
大家欢迎!
王航:大家好!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中望公司上海分公司销售总监,我叫王航。
首先深深地感谢上海市建筑学会,给我们这次和各位领导、各位院士、各位设计师交流与汇报的一个机会。有很多人会问,中望 CAD 是什么?下面,我就通过以下几点,让在座的各位对我们中望公司有一个简单的理解。
第一,中望 CAD 是一个民族品牌。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中望 CAD 是完成自主知识产权的 CAD ,是国家版权局认可的。我们的操作界面,还有操作习惯,和 ALTCAD 是完全相似的。
第二,中望 CAD 是让中国人更有尊严的 CAD 品牌。中国即将加入 WTO ,国外品牌对中国的企业进行疯狂打击。现在因为有了中望,大家有了更多的选择,我们在中国有将近6万家的用户。我们中望 CAD 不仅在中国有销售,在全国61个国家和地区都有销售,在国外一共有110家代理。这就是我们中望的世界地图。
第三,中望 CAD 是一个国家大力推广的 CAD 品牌。下面这张图片就是我们的老总在07年的12月份参加国家版权局会议上的一个发言,这次大会一共有两家软件厂商发言,一个是金山 WDS ,代表的是文字处理软件,再有就是我们中望 CAD ,代表的是图形处理软件。另外,国家的建设部、中刊协和各地方刊协,都大力推荐我们的软件,因为我们的软件是禁得住考验的。
第四,中望 CAD 是大力发展技术、不计成本投入的 CAD 品牌。我们在广州、武汉,都有研发中心,近年即将增设西安、大连,我们每年在技术上的投入不会少于30%。这样才能保证我们中望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十年磨一剑,我们中望公司成立十年,我们中望公司的300人只做一件事,就是想做好世界级的 CAD ,为民族争光。软件的发展离不开大家的支持,在座各位院领导,就如我们的客户,在这里我代表公司感谢他们支持国泰软件做出的努力。成功是属于大家的,我们中望 CAD 一定会走得更远、走得更好。我相信中国人可以做出世界级的软件。
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
下面由我们的技术经理李跃红为大家做技术演示。
李跃红:大家好!我是中望 CAD 的技术经理李跃红。我今天的汇报将从两个方面展开,第一个是中望 CAD 新产品性能的介绍,第二个是细节点。
国产系列软件都经历了模仿、再模仿和不断模仿的过程,经过前几次版本的蜕变之后,这次中望 CAD2008 版的新产品更有了一次突破。我们再来看一下二次开发,讲到二次开会,就不得不讲到 LX 接口。对于一个既有利于二次开发商,又有利于设计师的程序,中望是怎么准备的呢?看下面,中望2008版集成了功能与语法规则,这个接口的推出,给我们广大的国产 CAD 、二次开发商提供了一个可以和国产软件合作的机会,他们也可以在中望的平台上研发出有中国特色的二次开发软件。
前面我讲的是性能上的总体概括,接下来我具体点一下中望 CAD2008 版的突破。第一个是计算器,中望 CAD2008 把物理计算器集成到软件的操作界面。第二个是标注替换功能,可以一次性替换,极大地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同时这一点,也是目前国产软件所独创的功能,只有中望才具有这个标注替换的功能。
因为时间有限,我不能介绍太多,我前面讲的也仅仅是中望 CAD2008 版本的冰山一角。中望软件、国产软件,乃至民族软件的发展,离不开大家的支持,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中望 CAD 软件运行在在座每一位设计师的电脑上。
谢谢大家!
黄磊:谢谢中望 CAD 所做的介绍!我们现在离不开电脑软件,也确实希望中望公司给我们每一位使用者都提供便利。下面欢迎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复东进行演讲,大家欢迎!
戴复东: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各位同行,今天我要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 & 建筑设计中的创意和探索漫谈 & ,我也是代表和我一起工作的同事们,大家一起来汇报的。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中,有51个地方提到了 & 创新 & ,所以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进一步明确地成为了我们国家的国策,在这样的形势下,学会要我谈建筑设计中的创意和探索,我感到水平不够,难度很大,但又推托不掉,只好勉为其难地和大家来切磋一下,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建筑设计是一个内容很多、范围很广,包括了建筑、规划、结构、设备、室内外环境在内的独立综合项目以及各种系统工作,也有大型、中型、小型各种创意之分,是一种既有局部,又有全局的活动。我想建筑设计中的创意,就是采用新的办法,想前人之所未想,与前不同,在前人的基础上往前走一步,来解决实用、安全、经济、美观的特点。这一步可能是很大的一步,也可能是很小的一步,有人可能会想应当是很大的一步才够创意,小的一步算什么?我想创新是社会和人类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和社会发展就是无数大步和小步的结合,从原始状态发展到了今天,我们的居住地、环境也走到了今天安全舒适的城市景园和房屋,所以我们不要因为步小而不为、因为步小而不齿。
下面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自己走过的小脚步和小脚印,肯定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1952年,我由国家分配到同济大学,参加教学设计工作。在54年的时候,上海交大要设计几幢教师家庭宿舍,当时我承担了设计任务。根据甲方的面积要求,按照教师家庭人口较多的方案设计,我就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设计了一个建筑单元。考虑到很热,那时候还不知道空调是什么东西,只有电风扇,安装、使用要花很多的钱。于是在我的想法当中,就是要争取房间南北通风。这是一个起居室,这是朝南的,这边是一个小餐厅,一张桌子、四张板凳,考虑到最好能够通风。另外两个卧室,最好也能够有机会通风。这样的话,住在里面的人就可以很舒服,而少花很多的钱。房屋建成到今天,用了55年的时间,据了解,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以前,国内还没有分体空调以前,还是受到人们欢迎的,可惜面积小了一点。
第二,1957年初,杭州要造一个华侨旅馆,当时举行了解放后第一全国性的设计竞赛。那个时候,我和几位同志参加了,到后来我们做了两个方案,前面我们是一起做的。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到基地在西湖的西面,到杭州游玩的客人,住在客房当中,能随时观察到西湖的景色,应当是很赏心悦目的事情。可是基地看湖的朝向是西向,杭州的夏天是很热的,朝西的房间很不利,因此就有一个朝向与景象矛盾的问题。其次,我想我们设计的旅馆,最好每一间客房都能看到西湖,这样每一位住过的旅客一定会非常喜欢这个旅馆的。怎么能做到这两点?经过认真的反复思考与磨合,最后是这个方案。我们采用了一种办法,基地在西湖的东面,我们把主体分成两段,错开,让这边的房间也能够看得到西湖,这边的客房也能看得到西湖。在平面布局上就是这样,这边的客房,这边是餐室,这排房子的客房是这样布置的,做成锯齿型的客房,可以看得到西湖。到了屋顶,上面有个屋顶花园,这里是剖面。这是沿湖立面图。最后,经过评委的评审,我们做了这个方案,当时得到了一等奖。但是没有按照这个方案建造。
第三,武汉东湖有个招待所,他们已经画好了施工图,甲方和设计建筑师一起到上海来征求意见,当时副系主任要我和他一起参加讨论。在讨论的时候,我对他们的方案提出了一些建议,感觉原来的设计方案不太合乎地方的要求。意见谈完之后,甲方当时就要我进行设计一个方案,我认为不妥,予以拒绝了。后来甲方找到了系的总支,总支不知情,要接下来,我劝总支不要接。后来甲方找上海市委,上海市委下达了任务,不能不做。建筑物是这样的,这是居住的部分。在这个情况之下,只好到那里进行现场设计,我们做了几个准备。
一是在建筑材料上,我们用了地方上石头的材料,很简单,屋顶是灰瓦。采用这样的材料,我们当时提了这样两个想法,一个是低材高用,低级的材料当高级的用,一个是普材精用,普通的材料当精致的用。小会堂的台口,我的想法是最好台口是活动的,推进去是平的,拉出来就是这样。这个想法,得到了甲方很满意的回答。但是接下来的问题,这个图怎么做?这个大样怎么设计?国内外没有的。于是我就动了脑子,花了将近三天的时间,考虑怎么样把这个节点做好。可是房屋做好了之后,我也没有机会看得到,到后来这里开放了,可以参观了,我去看了一下,拍了一张照片。再一个就是室内游泳池,朝南的这面我们开了大的玻璃窗,顶上做了一部分玻璃的屋顶,从室内看大概就是这样的。主要是想游泳池最好是能够接触到更多的自然,人穿着游泳衣在游泳,感觉是很舒服的。但是有很多具体的问题,一个是水蒸汽会到屋顶上去,结成露水滴下来,人很难受。所以我们做成弧线的屋顶,做成一根一根的木条,这里有一个漏水槽,对人没有影响。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游泳池应该是恒温的,但是当时的材料是很困难的,一个是正好三年自然灾害,再一个如果要用的话,墙面可能要用铝材或者金属。想了很久,最后没有办法,想出来用玻璃在上面打孔。能不能做到,当时没有把握,但是只有这条路,结果打成功了。
除了这个房子之外,靠着湖边,景色还是很不错的。所以当时吴东生大师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水榭,放在水边上,顶是结构变形的,后来在使用当中受到欢迎。
第四,在二十世纪末,通过残疾人协会,预备在上海造一个体育艺术培训基地,到2002年算是建成了。当时他们在全国找了很多人家,最后找到了我,希望我们设计,当然我们很高兴。可是,给残疾人设计,应该怎么设计,我们不了解。后来他们带我们去看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出,我们看到了聋人、盲人、肢残人和弱智者的表演,所有人看了泪流满面,深深感到残疾人应当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心和爱护。这就是残疾人体育中心的总平面图。提出来一个大问题,我们的领队和教练,带着残疾人出去的时候,他们在旅馆的走廊里,和残疾人,特别是聋人的联系是很困难的。因为聋人根本没有听觉,万一聋人走在前面,我们在后面再喊,聋人也听不到。我们考虑了很久,也很困难,最后还是吴东生大师提出来,不是用语言来联系,而是用肢体语言来联系。方案提出来,我们也不知道到底好不好,和他们谈的时候,他们觉得可以试一试。最后做好之后,大家觉得这个方案还是比较好的、可行的,很高兴。做出来之后,从外观上来看就是这样的,室内是这样的。这是中庭的顶,光线可以很好地下来。
这个建筑物是中残联自己营运操作的,节能问题放到了很重要的位置上。节能里面,有个室内游泳池,能源的耗费是比较大的。一般设计的时候,就是一个长方形的,多大多小很难具体考虑了。但是我们考虑到方形的东西,我们在武汉已经做过了,如果再造原样做,也不会再有什么新的特点。再有,很重要的是要节能。所以我们动了一些脑筋,我们考虑在长方形的地方,能不能把这个角切掉,把这两个空间搬到上面来,就变成一个抛物线形。侧面来看,这是游泳池,这是南面,这是北面,我们从上面到下面再切两刀,把这里的空间拿掉。做出来是这样一个屋顶平面的东西,有点像花篮形状的空间。我们经过计算,结果花篮形状的空间是最小的,可是在里面看起来是很舒服的。而这个空间是比较大的,这个空间比这两个长方形空间要节约很多的空间。所以我们觉得非常高兴。
我们从里面看看,游泳池从室内看是这样的情况,这里有十多米高。如果我们做成七米或者九米游泳池的话,这里是很低、很压抑的。另外,这是钢结构,为什么要用钢结构?因为怕将来游泳池里蒸汽的水跑上去之后,钢筋混凝土会有裂缝,会使结构里面的钢筋受到破坏,所以我们采用钢结构。根据国家的规范,这样一个大的空间,要考虑防火,同时这个结构本身又要防锈,我们就和有关的炼钢厂联系。知道日本有耐火钢,美国有耐锈钢,但是又耐火又耐锈的钢没有,最后还是找到了中国武钢,经过反反复复的多层检验,最后肯定了 WGJ510C2 ,是非常好的一种钢,是目前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没有的,就是我们中国有。
同时考虑在残疾人用的建筑物当中,还是要考虑消防问题。普通的情况之下,我们只要做消防楼梯就可以了,可是残疾人万一坐轮椅,就不能从消防楼梯往下跑。于是我们考虑做一个大的坡道,在二层,因为主要的楼层都是在二层活动,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坐着轮椅从这边下来,这是一个角度。另外一个,我们从这边看,就是这样下来,满足了要求。同时,甲方也给我们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说这样一来,很多残疾人的体育活动就可以在这上面进行,残疾人练习爬坡或者锻炼身体,就可以在这上面进行。这是我们预先没有想到的。有两个坡道,一个是在南面的,这个是在东面,从上面过来一个坡道,这样下来,然后再从这边下去。
&演出的话,要有舞台,要有观众厅。舞台,我们是照正规的舞台做,观众厅做了一个小的观众厅。考虑到观众厅最好多用途,因为不可能一天到晚在这里审查节目,于是考虑做成活动的椅子,椅子可以推到墙边上去,贴着墙边,这么一大块的空间面积就留出来了,空间就可以多用途。这时候不用原来画的施工图了,因为已经可以由机械电动操作。但是使用下来,没有手拉的方便,经常电动的会出毛病,所以他们感觉很麻烦。
&第五,浙江大学紫金港新校区,由于规模比较大,内容比较多,浙大邀请了一些人参加进一步的建筑设计工作,同时他们也选择了我。最困难的工作是何院士做的,我们是沾别人的光,所以我和他们说做什么都可以,甚至别人不想做、不愿意做的给我们做都可以,因为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中心建筑还是何院士做,学校提出何院士要负责大面积的主体教学区的设计,这是核心的内容,所以没有同意我们的意见,所以我们只好兢兢业业接下了这个任务。
&有一条东西的道路,从学校的西面一直通到学校的东面,要从这里穿过,所以把岛一分为二。再有,这个岛的面积是4万多平方米,可是建筑面积也是4万平方米,两个相差得太小,很多东西就很难做。我们在这方面就动了很多的脑筋,思考怎么办。就想设计一条路,北面将来可以盖房子,如果这里盖了一大堆的房子,也很不舒服,因为在中间。分两部分,这部分是学生活动中心,小会堂,1200个座位,旁边是建筑物。我们考虑把陈列馆和教室放在这边,同时把这块地基本上占满,从上到下拉出一条斜坡。因为是陈列馆,所以利用地形在布置建筑的时候,布置一层层的陈列馆。我们再细看一下,这个地方有一个大的通道,后面是学生宿舍,学生可以从这里过来。这样把两个建筑物做起来之后,因为这个建筑物很长,做成弧形之后,就不太张扬,也不太突兀,而是显得比较谦逊一些。这是小剧场的部分和周围的一些建筑物。这是中间的联系廊,把两边联系起来。这是前面月牙形状的,在这里做了一个活动中心,后来被他们改掉了,他们改成别的用途。总之,我们希望在中间这部分,不要太张扬,不要太突兀,让它柔性一点。
&第六,2003年到2007年武钢研究院,他们要造个大楼,我们当然应该去帮他们的忙。我们做的是这一块,这是主体,这是实验室。这是从对面医院的高层上看下去,主体大概是这样。我主要谈谈这个,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平面,这个平面有四排柱子,我们就把中间两排柱子在下面的二层到四层,上面的十五层到十六层,都做成中庭,然后这中间做成满的,里面全部排满房间,这样就有两条走道的房间。这在其他地方很少见到,这样我们就不需要把面积做得很大很大,就可以适当地小一点。主要的进口是在二楼,车子可以开上来。这里是一个混合的建筑,我考虑建筑物本身已经很挺了,已经很硬了,因此边上最好能够有些软的东西来陪衬。我们就把小会场做了软的形象,和它能够协调。这是会场里面的情况,这是刚刚讲的中庭部分,上面十四、十五、十六的中庭,下面是二、三、四的中庭情况。
&可能人家问我,为什么会这样走?我想作为建筑师,都想往前走一步的。但是怎么样往前走?我想两个字是很重要的,一个是情,一个是理。必须对待它有感情,不然怎么做设计?感情越深,可能考虑的东西更多一些。另外,我们还要有理,要有道理,不能想这样做就这样做,有些东西可能禁不住考验的。要做设计工作,不是建筑师自己一厢情愿的事情,很重要的有三点:第一,我们要能想出办法来往前走一步;第二,业主领不领我们的情,你想得很好,但是他们不要,这也没用;第三,业主能不能、肯不肯花这个钱,来实现建筑师的想法。只有这三点在时间、空间上交汇于一点之后,建筑师才能把它做出来。但是建筑学科必须以它的工程技术性和社会实践性、艺术感染力作为承载和支撑,而有很多方面是没有办法量化,比如空间环境的感受是不是美、艺术性等等等等。所以很多情况之下,这部分的内容和决断是模糊的,甚至是矛盾的,所以带来很多的难度。鲁迅曾经说过 & 在中国的雅俗之分就在此,雅人往往说不出他以为好的话的内容来,俗人却非问内容不可 & 。所以到底雅人对还是俗人对?这个问题在我们每一位同志工作当中、经历当中,都可能会碰到,你认为好的,人家不认为好,而且可能意见很激烈。当然像这样的情形,文化大革命是有的,好派、屁派,对一个人也好、对一件事也好,有一派认为好得很,有一派认为好个屁。所以在这点上,我自己还是感觉到很困惑。前辈有这么两句话,可以给我们参考:无法有法,有法无法。说有办法吗?有办法,但是也没有办法;说他没有办法,但是他有办法。这就要靠我们自己每个人的努力,也可能会碰很多的钉子,也可能吃了很多的亏,但是事情只能这样做下去,这里没有结构的。
&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问题,建筑师怎么才能拿到一个任务呢?建筑师拿任务是很困难的、很艰苦的,难度可能是太大太大了。如果拿不到工程项目,什么事、什么情、什么理都没有了。如何能够拿到任务,这是另一个领域里面的事了,对这方面,我的确是个笨人,讲不出办法来,经常是干瞪眼,以后我要向别人多多学习。
&最后,我四年以前写过一段打油诗,叫《建筑师的责任》,我现在介绍给大家。
谢谢大家!
&黄磊:谢谢戴复东院士!从刚才戴老师所讲的,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建筑界的前辈,是怎么样每一步都充满了建筑的探索与创新。他们给我们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实际上这些作品都是有生命,都是会放出非常强烈的光芒,吸引着我们的目光。下面有请中国建筑大师崔恺先生,大家欢迎!
&崔恺:各位老师、各位前辈、各位同行,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这次来参加我们上海市建筑学会2008年年会,今天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 & 建筑创作中的城市观 & 。
&这次年会有一个展览,叫原创建筑展,最近也是在很多场合听到原创建筑的问题,总体来讲,我也是觉得中国建筑应该进入到一个原创的时代。但是我多少有一点点担心,我们今天如果在某一种很有激情的情况下去谈原创的问题,我觉得会不会忽略掉一些我们曾经犯过的错误,所以我觉得建筑与城市的关系问题,应该是我们在原创当中不能忽视的问题。从这点讲,我也觉得今天中国城市的发展,在快速的建设当中,问题还是很多的。当然城市是个大问题,就建筑学来讲,我觉得对于每一个建筑师,对于参与城市建设的主要角色,如何看待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实际上一直以来都是有很多的经验,但也有很多的教训。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看上去很有创意的建筑,但是反而破坏了城市空间的和谐性。基于这一点,我个人也感到当我们谈到原创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考虑到原创的基本内涵?
同时我也认为建筑作为一个综合性服务的行业,也不像一些纯艺术一样,可以谈到个人化的、完全超脱的心理的感悟,或者说是个人情感的表达。实际上原创的基础是非常雄厚的,换句话说,我们不可能切断过往的经验和教训,来谈今天的原创。
&我将我们的工作体会汇报一下:第一,我觉得建筑师对城市环境的态度,首先应该是尊重,首先应该谈到作为我们设计的新的项目,是对一个既有的城市环境的新的介入,应当对原有的城市环境、原有的建筑师的工作,应当是一个尊重的态度。第二,我觉得建筑师对城市的公共利益、公众利益的立场,应当是非常明显的,应当是尊重,而且多加考虑。第三,我觉得建筑师对地域性和场所精神的追求,实际上也是从城市特有的环境当中,去发现它的特点,然后来表达在自己的建筑当中。
&然后是我们的原则:第一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第二是关注人与城市的关系。第三是不同环境采取不同策略。第四是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城市文脉。我们经常会走得比较极端,前些年在城市的改造当中,拆除了很多历史建筑,大家有很多的争论,也受到很多的批评。今天,当把旧城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家越来越看重的时候,但又不能摸、不能碰,变成了一种非常消极的做法。甚至为了要恢复某一个城市的历史上阶段的形象,大造仿古建筑,我个人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学术立场,我个人感觉应当对城市文脉有所尊重,但是又应当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
&在我们工作室的工作当中,我们通常第一是对城市资源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我相信所有的职业建筑师都有这样的习惯,一个设计并不是拿一个地形图、拿一个任务书就可以开始做的,而是应该到现场去考察、收集所有的相关信息。第二是在场地限制条件下寻找所有的机会,所有的场地都有局限性,但是又同时带来提示。第三是对功能和使用模式进行再认识,我们经常碰到在一些项目当中,经常会出现一个任务书,或者功能与任务的描述,是非常地传统。如果把建筑向前推进,实际上要考虑到今天生活的变化对原有建筑功能的影响,所以我们每次在讨论一个新的项目的时候,愿意把功能和使用模式重新进行认识。第四,在所有分析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整合,一个理性框架的整合,同时又要有一个超越。换句话说,整个的构思,应该来自于一个领袖分析的基础上,做出一个有意思、有创意的建筑。
&下面我想结合我们自己的工作实践,介绍几个项目:
&第一个是介绍一下我们在北京做的一个项目,德胜尚城文化小区。这个项目是在北京旧城的边上,在德胜门的起点上,是传统文化和商业结合很热闹的一个地区,这是北京的二环路。对这个地方的设计,实际上按原来的规划,这是一个科技园区,是我们开始在科技园区的规划当中的一个项目。这个场地,实际上历史上是一个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原来的城墙、护城河,在这个位置上,在这个外面实际上是从北京的北部,进城的一些做生意的人居住的地方,所以都是一些比较简陋的平房区,在解放以后的发展当中密度越来越高,形成了很多的棚户。但是当我们按照甲方的邀请,参加这个项目的时候,实际上这个地方已经被拆除了,场地只剩一些零零星星的树,在德胜门城楼旁边已经形成了高架,整个现场的情况已经有很大的不同。
&所以我们觉得作为北京的建筑师,在这一个场地上做一个设计,如果我们只看到这条横线,然后看到规划条件,显然可以有很多的解决方法。但是我们特别觉得应该考虑到这个城市文脉的延续,所以我们还是把刚才的规划模型,还有老的图纸上表现出来的历史信息,进行整理、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这个地方虽然不规则,但是仍然有很多院落,还有很多的胡同,形成原来城市的环境。我们在这样的一个环境当中设计的建筑,也希望能够保持原来的城市格局和脉络。可以看到我们采用了分解建筑体架,中间形成一些建筑之间的空间,这些空间又和原来胡同的位置,也有一些对应的关系。这就使得原来城市街区的感觉,还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保留下来。二是我们也希望整个建筑的布局,能够形成在北京的一种城市的空间结构。我们希望整个外围,因为有城市的干道,旁边又有居住区,空间上像原来的四合院一样。所以我们在布局当中,有考虑这样的一个特点。整个建筑都围绕一些不同大小的院子,院子里面就是入口,门许多朝向街道,而是朝向里面。我们按政府的要求保留了大树,同时又用老材料把整个空间当中的景观和场所的装置进行了处理,使建筑把某些已经消失的地域环境能够表现出来。在这儿,原来的胡同基本上是在这个位置上,现在在这儿开辟了一条斜街,主要的目的是把公共空间和德胜门的城楼对应起来。这样的话,德胜门的城楼就成了这条街的别景,这个空间和德胜门的关系就比较明确。我们做了很多的屋顶花园,而花园又没有按照很常规的花园的做法做,而是把原来的院落、原来的房子以及片段,在这儿做了一些再现,形成了若干院子交织的基地。
&这是建成的几张照片,这是面向德胜门的入口,德胜门在后侧大约几百米的地方,这是保留的大树,这是一条斜街,也就是德胜门办公场地的入口,这是一个小的茶室,下面是这一带服务的餐厅。所以我们希望这块能成为现代的办公小区和古城结合的一个影子。再往上走,走到台阶上,可以看到一些片段的老墙,这些地方都是原来围绕大树的老院,我们把一些院墙和宅基地重新搭建起来。步行街,将来作为七个办公小楼共享的空间,底下我们设计了一些开放性的空间,和将来可能经营的商铺。这是从德胜门外的大街上看出来现代的建筑,和我们恢复的建筑之间的关系。我们的建筑沿着城市的主要干道,是比较封闭的,这里是办公室的走廊,外边是封闭的。像北京四合院的墙一样,沿着城市是封闭的状态。在封闭的外墙边上,我们还有一些开口,建筑之间的开口。这些开口,实际上就是原来的胡同,我们把胡同的名字留了下来,作为历史的遗迹。我们在这儿用铜做了整个地方的模型,使在这儿办公的人可以知道城市在这个街区以往的情况,这个模型恢复的年代应该是清朝末年。这是在一棵老树下,看到老的和新的场景的关系。也是在原来场地的位置上,找到一些门楼的位置,当然这些门楼在我们设计之前已经被拆除了,所以我们到其他北京的一些旧货市场和有些搬迁的地方又去找,找一些可以原封挪过来的小城楼,实际上它只是一个装置,没有什么功能,像话剧的一个布景。这样的一个做法,实际上和做仿古建筑的立意是不一样的,我们把它当作一个装置,表现城市的景。我们觉得这个地方如果都恢复成传统,会影响城市的功能和发展,同时这些仿古建筑的本身,使用功能也是受到很大的局限性。我们的做法就是如何相互之间建立一个交融的关系。
&这座楼实际上盖好已经有两年了,七栋楼已经销售了五栋,个别甲方进来以后有点不习惯,提出门能不能开在大街上,我们多方解释这是北京的一个特色。
&第二个项目是我们在西昌,发射卫星的地方,彝族的一个文化聚集区,在这儿做了一个文化中心和文化广场。位置在川南,川西南地区,靠近云南。我们的项目和发射卫星没太多关系,主要是为彝族做一个文化中心,当然也是为了提高这个地方的旅游价值。对一个地方文化的表达,在以往多数大家都可以想到地方的建筑,但是在这个项目当中,实际上我们通过考察现场,大部分是我们照的照片,但是也有部分是杂志上的。彝族姑娘都穿得很漂亮,但是家里非常地简陋。实际上我们最后把对这个地方城市特色的表达,转向了对彝族服饰文化和工艺品的关注,从中选择一些机会。整个规划是由中国城市规划院做的风景区的规划,由很多单位参加了环湖风景区的改造。广场实际上是火把节广场,彝族月历每年六月底都有一个火把节。我们选择的方法是沿着广场,和自然的土坡,形成一个完整的绿化坡。彝族的火把节,大家都是站在山地中的平地上,载歌载舞,周围的人都站在山坡上看。它的功能是这样,这边是城市,文化中心主要的入口是在这一侧,主要有一个大剧场、两个小剧场,还有电影院、多功能厅。我们做了一些民族工艺品的专卖店,形成了对接,便于文化中心的日常经营。
&我们在正东方开了一个口,使广场和日出日落能够建立一个方向性的联系,使这个建筑虽然没有方向,但是和时间、天体有关系。主要立面的演示方法,主要是来自于我们对服饰语言和图形的研究,形成了若干种推导的过程。为什么做这个建筑立面?实际上是朝向东和朝偏南,因为日照非常强烈,有点像昆明,人都晒得很黑。如果朝向过多暴露给阳光的话,里面建筑材料的色彩和质量都会受到影响,这也是我们看到彝族的民居,为什么窗户开得很小,里面很暗,可能和这个也有关系。自然通风的考虑,包括一些技术措施,一些生态的策略也都在这里采用了。
&这是很快的速度建成的,是06年的4月份开工、10月份建成,是非常快的一个项目,做工也非常粗犷,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实践。刚才我们说到城市的话题,西昌虽然是个小城市,但是个很有特色的山顶城市。这是剧场,非常大,所以我们外面做了一个金属的网,晚上有灯光,白天银色的金属网也和彝族姑娘的头饰、银器呼应。这地方的气候很好,所以最后竣工的时候,草皮铺上去也还可以。这是花墙,我们也叫滤光器。本来想做彩色玻璃,但造价太贵,后来做了荧光漆。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对城市空间的营造,以及对自然光线、气候的掌握,同时也能够表达出对彝族同胞的智慧和色彩斑斓的服饰语言产生的呼应。这是晚上的时候,火把节广场,道路还不太够,但是可以看到舞台非常亮的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墙立面风貌改造工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