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就理解不了别人遭际我呢,母亲80大寿子女说几句句开开玩笑就够了

理解与宽容 【范文十篇】
理解与宽容
范文一:如何与学生沟通
孟晋华 1214
“当老师就要当班主任,天天和学生在一起,你就会永葆年轻和美丽”,这是在“商都论剑”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听到的一句话。很庆幸刚来学校就当班主任,虽然很累,但感觉是在做很有意义的事。好人难做,好的班主任更难做,下面就从怎样与学生沟通方面做一交流。
要理解首先要了解,认识我们的教育对象------90后:
90后从出生开始生活环境相对前几代优越许多,90后的人追求的是新潮!没有经历过历史和政治上的动荡,也没有经历过大的经济波动。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90后的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除父母外,亲情观相对淡薄,在这样的生长环境里,有一小部分人比前几代人来说,更显得有些孤僻。 一、 成长环境
家庭方面:90后的家庭突破了很多传统,父母的生活态度有了很大改变。他们主张独立与开放,追求的是成功的事业与高质量的生活。所以对孩子的教育脱离不了金钱,不能从情感的角度去感化孩子,势必使他们产生叛逆的心理。同时,90后的很多家庭都有过拆散重组的现象,这样无疑带给他们情感上和心理上的创痕,使他们变得冷漠与自私,缺乏应有的温暖感与亲切感。 部分家长在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感到了迷茫,他们现在成了孩子的“钱包”;指责孩子自私、只有自我,没有他人。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孩子的自控能力越来越差,学习成绩令人担忧,与孩子的沟通存在很大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孩子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已经丧失了很多本应该拥有的快乐。还被冠以问题少年,觉得十分委屈,以至于矛盾双方很难找到一个平衡点,与父母之间有代沟。
教育方面:由于时代变迁,国家经济转型,“90后”的父母们当他们刚刚成家立业就遇到了与他们从小早已习惯的生活模式大相径庭的体制改革——多年沿袭的“铁饭碗”被打破了。他们需要重新选择职业,需要靠自己奋斗,许多人被卷入了下海的大潮,巨大的压力使他们绝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工作上。 90后的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经历了多次教育改革,虽然体验过“减负”、“素质教育”。这个时代的孩子承受更多的还是学习压力、升学压力。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使得部分90后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厌学。
二、 存在的问题
90年代后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出现了很多心理问题:缺少理想和信仰、功利欲望心强烈、过分自我和追求个性,也导致少年犯、追星族、网瘾、暴力叛逆等刺激反应现象的出现,这些已经成为了一个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既没有形成正确的现代价值观,又没有把优秀的传统价值继承下来,导致“90后”一代中的很多青少年处于一种精神匮乏的“悬空状态”,他们迫切需要孝心、爱心和感恩心的教育,学会平等、尊重和承担责任。
不论如何,“90后”所暴露出的问题绝非仅是他们自己造成的,这对于社会、家长和老师的沟通与引导方面同样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我们要理解、包容,因为我们本身就是去解决问题的,这就是教育,教育就是改变人、塑造人格。
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沟通,合适的方法去处理问题,一切难题就迎刃而解。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人对爱、尊重、理解的需要是不会变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付出爱、尽可能的多的去尊重,最大限度的宽容和理解。多表扬、多用正面的例子在班级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尽可能挖掘学生内心真、善、美的一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
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麦金太尔逃跑了。即将被处死的时候,林肯宽恕了他。后来,麦金太尔重返骑兵营,在战争中牺牲,成为了无畏的勇士。
只有在错误中成长的孩子才能真正体会到成功,对一些小错误,我们要以期待的目光去等待他们的进步,宽容会令你的教育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教育无定法,在于你用什么方法与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宽容是一处很好的药剂。我们应该有信心让孩子们因为我们的教育而感到幸福、快乐!
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连母鸡都能做到的事情。”而人与鸡不同的是讲究了爱的方法,掌握了彼此沟通交流的技巧。面对学生我们付于真爱,那么草木也会被我们动情!我们以什么样的爱才是真爱呢?那就是自然的、无痕的爱。
教师的责任心不是在轰轰烈烈中展示,而是在平凡、普通、细微甚至琐碎中体现。是在不知不觉中自然流露!自然才是真爱!
爱是教育的灵魂。教师的成长源于对学生,对教育的热爱。因为热爱,所以充满激情:用生命拥抱视野,热情的应届每一天的到来。
案例:“手机门”事件
时间:新年开学初
地点:教室
开学初,刚组织完班级大扫除任务,学生已经安静的坐在座位上预习新课。我刚到办公室准备晚上的班会,小刘就进来了,她急急慌慌的说:“老师我手机丢了,,,,”。“学校不让带手机啊”,我若无其事的应到。“我知道,所以现在才下来找您,犹豫了好久”,她有点儿不好意思道。“那怎么办?”我也很无助的看着她。“我知道谁拿了,因为知道我在多媒体给手机充电的就那几个人,我都问了两遍,结果他回答的不一样”,看来她是有备而来的,还是块儿当侦探的料儿。“你这样有点儿武断,单凭两次回答的不一样就能断定人家拿你的手机,试想如果不是他呢,我们要是搜他身多不好啊?”。“那怎么办啊,上面有好多重要的号码”,她把球又踢给了我。“你先上去吧,让我想想”,她慢慢的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我反复琢磨了一个多小时,决定给无意间犯错误的同学一次机会。晚饭后学生都已到教室了。我就念了寻物启事:“刘ⅹⅹ不慎在教室丢了东西,有捡到者请与刘钰莹联系,也可以直接放到教室外面的空桌里”,为了增加他自首的可能性,我又说了一些谁都可能犯错的套话,又拿我小时候也曾偷过别人家蒜苗还挨打的事儿作为例子,又开玩笑的说“大家看我像坏人吗?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嘛”,同学们都笑了。为了让他彻底放下思想包袱我又举了一年级时候的一个类似事件的结果。没过多久就下课了,我正在给一个学生讲题,没想到小刘一把拽住了我,又蹦又跳,“老师找到了,找到了,就在外面的桌子里,还用废纸裹着!你看!”。我笑了,同学们都笑了。
宽容与理解
在人类社会中,每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的性格也是多种多样的。经过生活洗礼的人都会有一种很理智的认识。在社会生活中,最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影响着每个人的情感和生活。因为,每天同学们都会与父母,同学与老师,甚至是陌生人发生一定的联系,如何与他们相处,这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事情。当你被别人误会,受到无辜伤害或被人欺侮时,你是以牙还牙呢,还是宽容忍让呢?
哲人说,宽容和忍让的痛苦,能换来甜蜜的结果,《寓圃杂记》中记述了杨翥的两件小事。杨的邻人丢失了一只鸡,指骂被姓杨的偷去了。家人告知杨翥,杨说:“又不只我一家姓杨,随他骂去。”又一邻居每遇下大雨,便将自家院中的积水排放进杨翥家中,使杨家深受脏污潮湿之苦,家人告知杨翥,他就劝解家人:“总是晴天干燥的时日多,落雨的日子少。”久而久之,邻居们被杨翥的忍让所感动,有一年一伙贼人密谋欲抢杨家的财宝,邻人们得知后,主动组织起来帮助守夜防贼,使杨家免去了这场灾祸。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同学之间无意中,把东西碰掉或东西弄坏的事情,如果同学间相互争吵辱骂,即不会给任何一方带来快乐,也不会给任何一方带来胜利,只会带来更大的烦恼,更大的怨恨,更大的伤害,反之同学对你说声对不起,你在他真诚的道歉之后,不计前嫌,同学从你这里得到一份宽容,你得到的将是友情,当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触到了你的痛处,还没等别人道歉你就翻脸,当你有时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时,你也不希望别人对你反唇相讥,甚至大打出手,此时,你也渴望对方的理解和宽容,所以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宽容和理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世界,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也希望理解别人,假如你真诚地理解别人,会意外地发现你得到的理解要比过去多得多,而只希望别人理解自己,而不会理解别人的人,永远不会如愿以偿。因此,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遇到问题要互相理解,同学之间要多宽容。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人际交往,待人处事,如果没有宽容和理解,就没有友情,人际交往中离不开你、我、她,更离不开宽容和理解。
宽容,可以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社会不和谐,往往是因为有的人不遵守社会的各项规则,做出了有损于别人的事,从大到小都是这样,人与人交往若能够在事情发生时对别人宽容一些,别大事小事得理不让,学会得饶人处且饶人,那么,就不会有不好的后果发生,也不会有不和谐的事情发生了,可以想象,社会将会因此而变得和谐、美好,生活在这样的生活氛围中,人们的心情也会更加舒畅。
总之,人是需要尊重、理解、宽容、关心和帮助的。在日常生活中一句“谢谢”,一句问候,一句道歉,一个微笑都将给你和他人的心中带来温暖,带来希望,使生活充满爱充满阳光。学会善待他人,也就是善待自己,让理解和宽容充满我们的生活。
范文三:3.1《理解与宽容》教学设计1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理解在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学习如何做到理解他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和行为方式。
教学重难点:怎样才能做到理解他人。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理解与宽容》,首先看教材上“探究园”——小苏的烦恼及家庭故事,思考这两个问题。(出示图片)
新课教学:
像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会看到。比如同学之间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到底要不要告诉老师,自己应该怎么解决?或者像这样的家庭纠纷,比如有些同学平时比较喜欢打电脑游戏,但有一次老师让你去查资料,结果你一回家打开电脑你的妈妈就在旁边说你了,你这时候觉得很委屈,究竟该怎么样和妈妈解释呢?就像这里的材料里显示的,妈妈可能生活在富裕的时代了,比较讲究营养,而奶奶则是从贫苦岁月里走过来的,要节省,这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可是究竟应该怎么解决呢?(学生回答)
师:(根据学生回答,给出如下意见)(1)小苏最需要的是心胸豁达,理解对方; (2)站在对方的位置上,做一次“换位思考”;(3)坚信只要自己做得对,对方迟早会明白;
(4)对他人的缺点、过失与错误不予追究;(5)对他人的误解做到泰然处之,通情达理;
(6)不要强求他人理解自己,对他人要有耐心,力求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7)不能因为别人误解而怀恨在心,要在生活中以诚交心,学会忍让。 家庭纠纷,则要学会互相交流与沟通。(出示:理解与宽容)
过渡:咱们先来看一看,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一课呢。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学会理解与宽容才能获得更多的友谊,否则就是一种自私自利的行为,是很不招人喜欢的。其次,现在的家庭里面,独生子女多了,很多孩子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什么事都要依着自己的性子来,可是来到同学中间,来到社会上的话,就不会有人专门宠着你了,必须要学会理解与宽容,才有可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出示图片)人与人之间的不同见解存在,方使得我们这个世界有朝气,许多新生事物的诞生,正是由于在不同之中产生不同的结果。正因为个人与他人的不同见解存在,也才会
使得自己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也许自己固有的见解原本就是错的,借助他人的见解可能使自己获得新的进步。
人与人交往中的不同见解会使人与人之间言行举止有异,这些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理解了他人,就不会因他人与己见不同而生出隔阂,产生矛盾。理解了他人,不仅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更是一种心灵上的自我释放、自我解脱。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必须从理解开始。
过渡:什么是理解他人?怎么样才能真正做到理解他人呢?
(学生回答)就是超越狭隘的个人经验和个人好恶,以开放的胸怀去体察他人的处境、感受和想法,从而消除误解与隔阂,造就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尊重是理解的前提。(出示图片)每个人都有自我价值保护的倾向,对于威胁自己自我价值的人,人们有强烈的排斥情绪。卡耐基提醒我们,应该避免指责对方,当发现别人有明显的错误时,应用支持别人的方式证明自己的观点。用卡耐基的话说,就是“要比别人聪明,却不要告诉别人你比他聪明”,否则,会使别人很反感你。
善意使理解成为可能
除了尊重别人,还要做到与人为善。理解他人有一个最简单也是最成功的方法,那就是“将心比心”、“由此观彼”。站在他人的角度看一看世界,看一看问题,从而获得对他人的理解,对整个社会的理解。理解,它也是相互的。要想得到别人的理解,首先自己必须学会理解别人。当你埋怨得不到理解时,你是否想过自己有没有做到理解他人,宽容他人。比如当你和一个同学发生冲突时,你可能满脑子对他的不满,满脑子都是你的道理,可是,如果你站在他的角度想一想,如果我是他,他会怎样想?
如果你不理解你的老师为什么会这样做?那么,请你站在老师的角度想一下,他为什么这样做?他的情绪是什么?他的思路是什么?
如果你对家长不满、不理解,那么你可以想一想,他的角度到底是什么呢?我爸爸为什么要这样说话,要这样对待我?我妈妈为什么要这样说话,要这样对待我?站在他们的角度想一下,你就会明白。
明白之后,你就获得一点调试彼此关系的智慧。
(活动:你的心情我能理解)(学生回答)
(小牛的故事)谈谈你从故事中明白哪些道理?为什么父子俩都拉不回那头牛,而妈妈却能轻易地拉回来呢?(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爸爸和儿子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考虑,觉得太阳下山了小牛就该回家了,可是小牛却没有这个概念的。而妈妈是站在小牛的角度上来考虑的,可能小牛想妈妈了,肚子也饿了,所以妈妈的方法才能将小牛拉回来。人与动物的关系也是一样,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思考。
达到理解需要积极的沟通:学会主动的接近、坦诚的交流、细心的领会。
(出示:“我思我行”题目)(学生回答)
结语:我的感悟(既然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人理解,何不先去理解他人,以尊重和善意积极地去与人交往,在这个过程中也就会得到自己所渴望和追求的东西,获得交往的快乐!)
教学反思:
整体教学设计一般,有点枯燥。思品课的教学需要材料,本节课材料虽多,但是都不是很典型,而且光靠教师讲授似乎效果不是很好,但是在课堂上参与的东西又是很有限的,怎么样去解决这两者之间的矛盾,还真的值得反省一下。比如一开始要跟学生说清楚,为什么要跟他们讲学会理解,光是一段文字的堆砌效果就不好,但是材料有限,应该学会去寻找一个突破口。
范文四:读完《中国教师》2006年第11期《做个宽容的老师》一文,感动于金老师对待学生的宽容意识和教学机智。但笔者认为《宽容》中还有一些值得商量的地方。诸如,上课时学生喝水到底是什么行为,能和“把宠物带进教室”一样吗?金老师同意这是一件值得宽容的事情,而笔者却认为在不影响别人情况下,喝水是学生很正常的权益,无须别人宽容。此时的斥责,是一件违反伦理的事情,而“宽容”则可能反映了一种不宽容的思想。   笔者这里无意在这个案例上多费口舌,仅就“宽容”这一话题再多说几句,希望我们在教学之中能妥善地处理好宽与严的关系,做到宽严有度,达到最佳育人效果。   “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是中华民族的古训;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古人教导我们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宽严观。严就是严肃、严格、严厉。而“宽”指什么呢?《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宽宏有气量,不计较或不追求。”具体表现为理解、亲近、原谅等。宽容是严格执行制度和规范条例的情感释放,是为了实现更高目标的一种理性退让,是与人和谐相处、合作共事的润滑剂。宽容学生是十分必要的,体现出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宽容需要这种“和合”观,君子和谐相处却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却不和谐相处。和是互相补充配合但不失去自我;同是完全一样没有自我。教师作为引领者、管理者、服务者、知识传授者,其言行必须得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同,同时又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任其所为,必须保持教师身份和尊严(不失去自我)。因此,学校和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教师自身意义之所在。“如果所有教师一味顺情说好话,对儿童的过失都赞誉有加或不置可否,肯定会妨碍学习者的健康成长。”对学生的某一行为该不该管,用什么方法管,管到什么程度要因人因事而异。一般地说大事不糊涂,小事装糊涂;糊涂中保持一份清醒,清醒中保持一份糊涂。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教育要有一个认识和实施转变的过程,轻重缓急要恰如其份,切忌不分轻重或急于求成。教师要经常加强与学生的“同”,只有把自己当成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我心付童心”,主动地亲近、关心他们,多替他们着想、说话、办事,才会赢得尊敬和爱戴,有利于树立威信和开展工作。   “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政令过于宽松,民众则怠慢,纠正怠慢的措施是用严厉;政令过于严厉,民众易受到伤害,纠正伤害民众的措施是用宽松。用宽松的措施纠正严厉,用严厉的措施来匡正宽松,是治理国家的平衡术。宽与猛、柔与刚、恩与威在施政过程中都是必需的、合理的,但又都是有缺陷的,解决的办法是相互补充,相互包容,防止“过犹不及”。班级管理何尝不是如此?学生上课时喝水并没有干扰、破坏班级秩序,却被“勃然大怒”的老师施之以严,被金老师施以形似宽实则严的教育方法,这不是殊途同归么?   总之,严与宽是辨证的:宽严同一、适度,从严与宽容要真正体现民主、平等和公平,方显化腐朽为神奇的教育神功。   (作者单位: 湖北省公安县第一中学)
范文五:宽容与理解
生活需要宽容与理解,古往今来,宽容就是一道被世人传唱不息的歌。战国时代,有一个著名的“将相和”的故事,强秦压境,赵相蔺相如以国事为重,对将军廉颇一再忍让,以宽广的胸怀不与廉颇锱铢必较,廉颇得知详情以后,羞愧得无地自容,于是成语典故中才有了“负荆请罪”这个词儿,“将相和”的故事成为千古佳话。
胸怀宽广的人,会以宽容的态度包容他人的错误,甚至会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寻求化解矛盾和冲突的办法,而自己同时也会得到别人的理解与宽容。“失金者是小失,失友者是大失,失志者是全失”。生活的阳光因理解而光明,因包容而灿烂,让我们用大海一般广阔的心胸,给别人多一点时间,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
宽容是最美丽的一种情感,宽容别人的人,是无私和大度的人,他们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把别人的感受当作自己的去感同身受,首先替别人着想,容忍别人和自己不同的地方,容忍别人的缺点和过失,不追究不计较自己的利害得失,积极地帮助对方改正缺点和过失,慢慢地趋向完美。相反,极度自私狭隘的人是很难做到宽容别人的,他们象守财奴一样处心积虑看护着自己的所有,对自己宽容大度,对别人严厉苛刻。
就象《圣经》中所说的:他们永远只看见别人眼中有根刺,却看不到自己眼里有梁木,一旦受到些许损害,边锱珠必较,睚眦必报,仇恨是一把双刃剑,报复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同样会受到伤害,所以冤冤相报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心中装着仇恨的人生是痛苦而不幸的人生,只有放下仇恨选择宽容,纠缠在心中的死结才会豁然脱开,心中才会出现安祥喜乐纯净的爱之天空,就如《箴言书》中所说:恨能挑起事端,爱能征服一切。
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态,是超乎物质表象之上的宽广平静的心态。宽容别人的人,其心胸象天空一样广阔透明,象大海一样广浩深沉。有一个颗宽广的心,才能容下天地万物,人伦万情,世间万事。有一颗平静的心,才能鉴别人性中的弱点,洞察人内心的波谲云诡,才能具有清浊并蓄,化浊为清的能力。
就象《菜根潭》中所说的: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古君子当存涵垢纳污的力量。宽容就是用一颗悲天悯人的爱心,平静的接受所遇到的一切,因此宽容可以使人修炼性情,磨砺意志,可以让人自成一种从容淡定的超然气度,更重要的,宽容就象一根接力棒,被宽容的人被感动和改变后,就会用同样的方式宽容其他人,这样整个社会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循环机制,也许有一天我们无意中损伤了别人的时候,也会得到别人同样的宽容。就象古语中所说,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宽容也是一种崇高的境界,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关爱,更是对于天地间一切生命的旷达和博爱。宽容自己的家人,朋友,熟人容易,因为有感情的成分在里面。而宽容曾经深深伤害过自己人或者自己的敌人,即以德报怨,则是最难的,也是宽容的最高境界。也是不过这种宽容的力量也是巨大的,这种宽容不是消极地遮掩过错,更不是放纵过错,而是积极地包容对方的短处,帮助他把短处变成常处。
最伟大的以德报怨是耶稣,当他被杀他的人钉上十字架,那些人撕裂瓜分他的衣服,给他干渴的口中灌醋,不断地轻蔑讥笑他时,血从他身上一点点滴下,他痛苦万状,但他还是没有想到自己,却想到害他的人,为他们祷告,他说:“饶恕他们吧,他们所做的,他们并不晓得”,自己都快死了,还是为害他的人找可以原谅宽容的理由,对人类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无私胸怀。直至现在,耶稣的血仍在洗涤着世上无数人的灵魂,他的宽容也被无数人的感动和效仿着,这就是宽容的巨大力量吧。
宽容是温暖明亮的阳光,可以融化人内心的冰点,让这个世界充满浓浓暖意。宽容是甘甜柔软的春雨,可以浇润人内心的焦渴,给这个世界带来勃勃生机。宽容是人性中最美丽的花朵,可以慰藉人内心的不平,给这个世界带来幸福和希望。所以,当在宽容,报复之间能够选择时,请选择宽容吧!
毫无疑问,理解和宽容是人类最高尚的美德之一,而且是那种最基础的美德。因为没有理解和宽容,其他的美德几乎都是空中楼阁,成为无趣的标榜而已。十年前的“理解万岁”,曾经让无数人潸然泪下,但是和宽容的境界相比,“理解”的确不算什么。有的时候理解和嘲讽、落井下石没有任何的矛盾,而宽容则和忍让、尊重、悲悯、毫不张扬等美德同生。而且我认为宽容应该是人们的归宿,是储存一定的生命和阅历后,理所应该达到的一种境界。如果一个老年人雍容洒脱,心怀若谷,我们会觉得是很自然很可亲的;但是一个人到了老年还是斤斤计较、心胸狭隘,我想人人都会厌烦他。
范文六:于建初(以下简称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还在军营里服役的时候,因为也热爱文学,关注家乡益阳的作家,自然对你的作品差不多是每篇必读。你那时好像还在醉心于你的“铜鼓冲系列小说”吧,我印象最深的,是你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很浓郁的乡土风情。你笔下的人物,过年耍草龙,六月六晒疱毒,七月半到坟山里给先人去送灯,我觉得写的就是我的乡亲们。我还注意到,你的许多小说,都要写到一条杜溪河,那条河在山岭间流淌,河两边长的总是水竹林。而那些山岭,都是雪峰山的余脉,这分明就是我故乡的景色。那时候我还不了解你,但先入为主就认定你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益阳人了。后来陆续看到一些关于你的评论和介绍文章,有说你是益阳人的,有说你是湘西洪江人的,还有说你是河南省遂平县人的。我现在提一个小问题:你到底是哪里人?    刘春来(以下简称刘):我认为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益阳人。你说的那些关于我的评论和介绍文章,基本上都在文学界将我定位于“文学湘军七小虎”那个时期,我也基本上都看到了。我父亲是河南省遂平县人,我母亲是湘西洪江人,他们解放初期从部队转业,先在湘西生活过一段时间,1962年就到益阳来了。我是1956年在湘西洪江出生的,我在益阳长大,一直在益阳工作,很可能这辈子就生活在益阳了,所以,我应当是地地道道的益阳人。说我是河南省遂平县人的那个报道,发表在河南的报纸上,说我是湘西洪江人的那个报道,发表在怀化的报纸上,这是很好理解的事情。小说要塑造人物,人物要有个活动的舞台,我只能将这个舞台搭建在我熟悉的地盘上。我的那一块地盘,以现在赫山区泥江口镇为中心,沿志溪河上溯灰山港,下到新市渡。我从14岁起就在这一片山地上烧石灰,打炮眼,制砖瓦,还做过一位走村串户的木匠师傅的徒弟,只是最终也没有学到木匠手艺。    于:那你那些小说中的杜溪河,就是志溪河了?    刘:原型吧。小时候,志溪河里的水好清澈呵,百舸争流。现在被污染了,水也干枯了――想起来真令人心疼。    于:这是另外的问题。你是一开始就写小说的吗?    刘:不是,我的情况和你有些不同。我读过你的文集,很认真的读过你的长篇小说《脚都》,你是做好了充分的文学准备后再开始文学创作的,我不是,我最开始写诗歌,而且写的还是那种所谓的诗歌。中学与我无缘,但我父亲工作的那个单位要凑数,1975年我就成为了知识青年。知青办用一辆拖拉机,把我从这一片山地拉到了另一片山地,再取消商品粮户口,我就是知识青年了。那时候全国农民正开展学习小靳庄的运动,我们公社和大队经常举办赛诗会,你知道,这种赛诗会不是歌颂什么,就是批判什么。一般都是知青们写,让老农民到台上去念,很滑稽的。县里文化馆的老师到知青点来搞辅导,人人都要写,居然是我写的诗歌据说最好――其实都是一些四六句子,而且不一定要创新。写得多了,我后来就成为了当时的“工农兵业余作者”,经常有机会到县招待所去吃不要交钱的三菜一汤了。我现在都还记得我在县里《工农兵文艺》上发表的第一首所谓的诗,一共是二十九个字:知识青年是棵苗,贫下中农把水浇,毛泽东思想阳光照,扎根山乡不动摇。    于:哈哈,很进步的呵,可是你后来动摇了。    刘:说不动摇,其实就是想动摇。一年后,果然动摇了――我大约有一半时间被抽到县文化馆来搞创作,给下面公社和大队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提供演唱资料了。我记得我那一段时间最得意的“作品”是一个宣传计划生育的“三句半”。中间有这么一段,演出时总是逗得群众哄堂大笑――    甲:一个最好;    乙:两个多了;    丙:怀上第三个怎么办?    丁:刮掉!    于:我知道“三句半”很搞笑,这种表演形式近似于北方的群口相声。“丁”就是那个“解包袱”的人,他在说“刮掉”的时候,还要很响的敲一声铜锣,做出一个很滑稽的样子出来。我想像在某一个生产队的打谷场上,在煤油灯和火把照出来的光亮中,人们的笑声一定是爆发式的。你不认为你写的那些所谓的诗歌,还有那些演唱资料,对你来说也是一种文学准备吗?这使我想起,许多知识青年出身的作家,都经历过这个阶段。比如说著名作家韩少功老师,他下放在湘南的时候,就曾经写过很长时间的演唱资料,写进了他们那个县的文化馆,再从县文化馆考上大学。    刘:这倒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但我还是认为,那些所谓的诗歌还有那些演唱资料,本身绝对不是文学,只是一种宣传,一种对当时政治的通俗图解。看来你对新时期以后的文学过程确实有了解,那个时代写演唱资料的知识青年确实很多很多,因为那个时代只有演唱资料可写,也因为写演唱资料是一条出路。写的过程中,可以结识到县里的人公社的人,这对于以后招工进城是会有好处的。但这些人中,真正后来写成了作家的,基本上都是恢复高考后考上了大学中文系的那些人。他们都具备写作的潜质,读大学才真正接触文学。搞清什么是文学后,他们的潜质爆发出来了。那些后来没有考取大学的,潜质得不到爆发,有的甚至到现在还弄不清楚那些演唱资料为什么不是文学。如果硬要说是一种文学准备,我想主要是有过这样一段经历的知识青年,比没有这样一段经历的知识青年生活阅历可能要丰富一些,他们后来从事写作时,这些阅历就成为了写作时的生活积累。事实上,知识青年出身的作家,开始很长一段时间写的都是他们做知识青年的经历,上世纪80年代“文学湘军”中的韩少功、张新奇等位老师,都是这样。你所说的某一个生产队的打谷场,还有煤油灯和火把照出来的光亮,就是一种生活的积累,才是真正的文学准备。我在读大学时发表的第一篇小说,干脆就是写知青点的。我认为文学准备主要在感受方面,至少从理论上来说,与写不写过演唱资料关系不是很大。    于:同意你的说法。我也注意到了,有一些知识青年后来写小说,总跳不出宣传,可能就是写演唱资料时留下来的后遗症。今天之前我还不知道你有知识青年的经历,因为你写的以知识青年为题材的小说很少很少,我只读到过两个短篇,一个中篇。那个中篇,也还只是触及了一点点知青生活。恕我直言,你以知识青年为题材的小说不但写得少,而且写得也很一般,很难划到当时风行一时的“知青文学”大潮里面去。而许多同样也是知识青年出身的作家,将“知青文学”写得轰轰烈烈,而且都是把知青生活写了许多年后,才与时俱进扩展到其他领域的。能够为我分析一下这是为什么吗?    刘:你其实完全可以直说,那两个小说没有写好。为什么会这样?你不提及,我还真的没有思考过这些。现在思考,我想是不是因为这样两个原因?首先,我当知青的时候,已经是知青运动的强弩之末,离知青大返城已经没几年了。知青办把城镇青年的商品粮户口撤消,减少一些“在城里吃闲饭”的人口,就算完成了任务。知青点形同虚设,知青们第一年吃国家补助,第二年没有国家补助了就回家吃父母的,第三年就大返城了,我自已都没有当知青的感觉。其次,我上面已经说到了,知青办派来的拖拉机不过是我从这一片山地拉到了那一片山地,况且我还总是回到原来的那一片山地上去,还是烧我的石灰打我的炮眼。我们那一批知青,其实是伪知青,而伪知青当然就无法加入“知青文学”大潮了。你说你看过我写知青生活的小说,我知道一篇是《爱情的天平》,一篇是《那一夜月光如水》。前者写那个畸形年代年轻人的爱情生活,只是地点放在知青点,确实没有当时“知青文学”的特质。后者回忆我们夜里偷鸡摸狗摘农民的西瓜,白天还人模狗样教导农民要突出政治,强行扯掉农民自留地上“资本主义的苗”,表达的是一种内心的忏悔。我只能这样说,我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要写什么,我只是能写什么就写什么。
   于:能写什么就写什么――所以你的前期小说,我指的是你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写得很顺手的“铜鼓冲系列小说”,就是你青少年时期接触过的那些人,以及那些人所生息的那块土地上的风土人情了。你的“铜鼓冲系列小说”,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是《蛮老三、满女和月月》。之所以印象很深刻,是因为我在军营里读过这篇小说后不久,又在一本杂志上读到了乡土文学大师刘绍裳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刘绍裳先生说,他偶然读到这篇小说后,第二天便跑到秦兆阳同志家里,进门就兴冲冲地喊道:湖南出了个小沈从文!先生写道:我对刘春来同志的情况一无所知,不了解他以前发表过什么作品,只就这篇小说来说,他是一位很有生活、颇有功力的作者,创作上深受沈从文作品的影响。他对他所描写的地方历史和风习,人物性格和命运,都非常熟悉,而且充满感情。小说中对铜鼓冲的环境、景色和风俗的描写,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先生还说,我尤其喜欢刘春来的语言,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检验一个作家的才华和水平,首先看他运用语言的功夫。刘春来用乡土语言写乡土人物,还能让不是他那个乡土的人也能领略到他那个乡土的风情,这就非常难得――你认为先生的评价能代表当时文学界对你的评价吗?    刘:我只能说,刘绍裳先生对我是过誉了。他之所以过誉,又是很好理解的事。先生一辈子从事乡土文学的创作,一直到离开我们,都还在竭力呼吁要重视乡土文学的创作,要重视对乡土文学作家的培养,所以容易对乡土文学过誉,对写乡土文学的作者过誉。我后来在鲁迅文学院进修时听过他的课,还被他特别邀请到他专门用来写作的四合院里去坐过几次。他总是向我们灌输他关于乡土文学的主张,凭我的理解,他所说的乡土文学,比我们一般人所说的要广义一些。他认为,沈从文的作品是最好的乡土文学,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是乡土文学,鲁迅的《孔乙已》、《风波》、《社戏》、《故乡》也是乡土文学。我认为先生是用乡土文学这个概念来强调:作家必须立足于一片土地,他的作品必须把他所立足的那一片土地上的风土人情,传达和表现出来。我认为他的观念是对的,最具地方性的东西,才最有可能成为世界性的。在他那个专门用来写作的四合院里,我记得他还从语言表达的角度把沈从文和周立波进行过一番比较。他说湘西的方言应当比益阳的方言更难懂,但沈从文的《边城》北方人都读得懂,而北方人读《山乡巨变》时,却总有一定的语言障碍。他这么一说,我就懂了:地方语言只是构成地方特色的一个要素,不是最重要的要素更不是全部的要素,最重要的要素是对那个地方的历史的充分地了解,掌握生活在那个地方的人们的性格特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理解和把握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文化底蕴和宗教信仰一样,没有高下优劣之分,你可以不主张,但你一定要尊重。先生不赞成用方言写作,他主张运用地方语言时,尤其是使用一些很地方化的辞汇时,要慎之又慎,原则是以不妨碍读者领会为准则。我认为他说的都是对的,乡土文学其实就是比较具有地方特色的作品,并不是用方言写作的作品。我现在都认为,周立波写《山乡巨变》只是在做一个实验,以后也再没有哪一个作家用方言写作再去加那么多注释了。    于:你对《山乡巨变》还有什么看法?    刘:(笑)你这是引我上钩呵!我祟敬周立波,无论文章还是人品。那个时代的作家,不可能有自已的思想,我们不能苛求他。他是一个天才,这就够了,他塑造人物时所用的那种很冷静很冷静的白描手法,还有他在写作时表现出来的机智――我说的是机智,机智比幽默高许多档次――是我这辈子都难得学会的。    于:说到冷静,我认为你已经在写作中追求冷静了,尤其是你转向长篇小说以后。你的长篇小说《水灾》,涉猎的其实是个并不新鲜的题材领域。小说有两条先平行后相互交织的线,一条是腐败和反腐败,一条是水灾爆发然后抗洪救灾。我以为这部小说最为深刻也是最为成功之处,在于写出了人性的多重性、复杂性。小说中的众多人物,作为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一员,尤其要作为一个地区有头有脸的人物,都表现出了矛盾甚至对立的多重侧面:既逃不脱社会上腐败风气的浸染,又都是抗洪斗争中的英雄。他们平时的所作所为和思维方式,不同程度上冲刷着社会道德之堤坝,但当自然界洪水真正来临时,又是抵挡自然之水的堤坝。你在描叙这些时,总是不动声色,时不时还要调侃一下,你冷静得好像是一个绝对的旁观者,好像你什么事情都能理解,都不会激动。有一个人,是你的朋友也是我的朋友,他说他看见你在公共车上被人踩了左脚,还伸出右脚问人家要不要也踩一下,你真的这样好脾气吗?    刘:没有的事。我只是认为,人其实是无好坏之分的,都是在哪个山上只能唱哪个歌,或者是在哪个山上只会唱那个歌,所处的环境决定了他的行为以及行为的方式。既然是这样,还有什么好激动的呢?重要的是改变那个环境。今年是南京大屠杀70周年,这一段时间,电视上有很多关于这一方面的节目。我就注意到,现在的节目就进步得多了,很少控诉日本人是如何残暴,基本上不去纠缠到底是三十万还是二十几万了,而是大家都在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惨案,人类――注意,是从人类的层面上分析要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这使我想起外科医生,想起外科医生面对车祸伤员时所表现出来的冷静。车祸已经是一种客观存在,能做的不过是抢救伤员,而抢救伤员需经冷静。生活态度和写作方式,有时候也是相通的。    于:听说你现在是一个慈善机构的义工,是真的吗?你怎么想起要到慈善机构去做义工的呢?    刘:不是慈善机构的义工,只是偶尔到那个我们益阳一个叫“非凡慈善”的机构去做一天义工,多半是帮他们处理一些文字方面的工作,有时候也做其他事。我一说,你就知道我为什么要去帮他们了。这个“非凡慈善”是民间的,自已其实也没有钱,不过是牵线搭桥,让愿意做慈善的有钱人帮助特别需要救助的人。我们经常发现需要救助的人,他们总是不量力而行,有时候善款还没有筹到钱就用了。我的一个有钱的朋友,本来是几个月前借了一笔钱给他们的,昨天却宣布不要还了,算捐款就是了。因为那个被救助的人,到山上检了一个月的山枣卖了一点点钱,救助了一个也需要救助的人。我那个有钱的朋友,真的被感动了。他感动的方式,是将借款宣布为捐款,我感动的方式,就只能帮他们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了。    于:你至今都是业余作家,你的时间分配得来吗?    刘:没问题,做一天义工,我会快乐几日。我所工作的这家报社,有较为宽松的工作环境,历届领导尤其是现任各位领导对文学和作家都很看重,我也会百分之百地完成本职工作,同事对我很理解很宽容。我们这篇访谈录如果要做个标题,我想就叫《理解和宽容》,因为生活需要理解和宽容,作家需要理解和宽容,优秀的文学作品最重要的内质,也还是对所有人的理解和宽容。
范文七:理解和宽容
——《我和小姐姐克拉拉》读后感
二年级五班
许传琦家长
和女儿一起读《我和小姐姐克拉拉》,让我收获很多。谁都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可很多家长偏偏却做不好。看了这本书,我觉得想要把孩子教好,就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要理解孩子。理解孩子就要研究他们,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以前对孩子的一些行为总感到奇怪不解,看了这本书,我了解了许多小孩子的心理、想法,这是我以前没有注意到的。再见到孩子有这样的行为,我就不会惊诧以至于生气了。
第二对小孩子一定要宽容。大人平时总说不要和小孩子计较,可真到了事上,大多不肯善罢甘休,一定要战而胜之,让孩子听话认输。所以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还要有一颗宽容之心,抛掉面子,还有所谓的大人的“尊严”,和孩子平等的交流,这样才能让孩子接受你,反过来你也才能去影响他,让他按你的要求去做。
大人和大人之间的交往尚且需要理解和宽容,更何况和
孩子之间呢。
范文八:即使它过去了很长时间,即使新的朋友已经令我几乎忘记了她,但那道身影,那个目光,那样伤痛的泪水,却仍在我脑海中记忆犹新。  中秋的月亮又圆又亮,那么的好看;夜色里,朦胧的雾气在我的周围飘动着,美,真美。月下的亭子里,人们都如痴如醉的望着天空,欣赏着,不时品几口小酒,啧啧,好不惬意。我坐在河边,观赏这样的月景,诗情弥漫,啊!有首诗说了什么:“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突然,我身后一痛,没来得及反应,便被撞到了面前如镜子一般的湖里。好吧,“镜子”碎了,随着我的这个小插曲,原本在亭里抒发感情人们都跑了过来。这也太丢脸了吧!我“扑腾”了两下,费了好大劲,不知喝了多少口水,却又怎么也上不来,这时,一个人,不对,是个女孩,向我伸出了她的双手,我感激涕零的握住,那感激之情如滔滔洪水一般滚滚而来,“谢谢。”我赶忙道了谢,甩了甩身上的水,摸了摸后脑勺,不好意思的笑了。她未说话,只是象征性的勾了勾嘴角,然后默不作声的浸在黑夜之中,我看不清她的脸,不过那又怎样呢,我看着已经散去的人们,心里的大石头也都放下了,“你好啊!多亏了你,要不然,我还在水里扑腾着呢!”我夸张的摆了摆手臂,睁大眼睛道。“没事,我···我们能做朋友吗?”过了良久,她才开口说话,语气里浸透着小心。“嗯。”我答应道,与她握了握手,但依然没有看她的脸,我一向不是很在乎容貌,就心不在焉的与她谈起话来。我称她为小黎,和她聊了一会儿。可惜天公不作美,雨哗啦啦的下,月亮竟是被洗得更加干净明亮了,在月光下,我终于看清了她的脸。天啦,这到底是怎么了!她的脸上有一个大约两寸长的疤痕,从眼角一直到耳根,别提有多恐怖了,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显得更加单薄苍白,大大的眼睛里满是惊恐,好像要失去什么。我怪叫一声,飞快的跑了。并未顾及她的感受。我在雨中踉踉跄跄的跑着,好不容易到了家。我赶忙锁上门,直接跑到床上睡觉去了。  阳光透过窗帘照进来,我抬起眼皮,从手指隙缝中感受到几丝若有若无的光。“阿嚏!”我擦了擦鼻子,这肯定是昨天事情的后遗症,感冒就感冒吧,又不上课,暑假长着呢。这时,门铃响了,我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到大门口,轻轻拉开门,这使我吓了一跳:“小黎?你怎么来了?”最重要的是,她是怎么找到我家的?“我就住你家对面,我认识你。”她解释起来,脸上有着不知所措。再仔细看他的疤痕,哦——原来已经被流海挡起来了,一点也看不出来。小黎开口道:“不好意思,昨天我一定吓到你了,让你还感冒了。”她顿了一下,“我知道这个疤痕很吓人,所以我不怎么出门的。对不起。”我摆摆手,让她进了门,请他坐到沙发上。“真对不起!小黎,我们还做好朋友吧?”我尴尬的望着她,本来就是啊!你说你昨天把人家丢在雨里就走了,这是不行的啊!“没事儿,你看,我买了吃的,你喜欢吗?”他依旧是那样小心翼翼,我也就点了点头,渐渐就熟了。接下来的几天,小黎一直都到我这里来玩,她笑容也多了不少。等到我病好了,她也不知干什么去了,也就不来了。我没感到寂寞,因为我有了新的伙伴——黄球和毛球。这是两只小鸡,它俩是我从花鸟市场买回的,我可喜欢他们了,每天同他们玩耍。有一天,小黎却来了,今天,他手里抱着一只猫咪。看到猫,我心下一紧,只见小黎说“这只猫咪没有家,但我家没地方养它,放在这里几天好吗?看在我们还是朋友的份上。”这是她第一次对我恳求。我便点头答应了。但是,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幕——那只猫咪在我的客厅里追逐着我的黄球,毛球已经瘫倒在地,一动不动了。我尖叫着跑过去,恰巧小黎也在我身后,她怔住了,赶紧过去帮我。“都是你!”我生气的推开她,大声喊着。没救了,真的。我绝望极了,坐在地上哭泣。小黎也傻了眼,她没想过猫咪会这样。我推开他,狠狠的说道:“我再也不要见到你了,丑八怪!”我看见的,她在门外受伤的泪水。可那又如何?黄球毛球死了!我悲伤的坐在地上,嚎啕大哭。也不知过了多久,我没看见小黎,什么都没有了。待我振作了精神,想起小黎,心里怒火中烧。后来,小黎来了几次,我都拒绝了。很快,他也就不来了。我不能原谅她呀!可是这两天……我纠结着。“喂,我要走了。”忽然,小黎叫住了我,“我马上要回老家……可能不回来了。对不起。”我回过头,看见她的泪水,我也哭了,“对不起!”我两放声大哭,心头再也没有遗憾,黄球毛球,你们会原谅小黎的吧?  。  渐渐的,我便从一个幼稚无所顾忌的童年渐渐地已经成为了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了。人长大了,烦心的事情也随之逐渐多了起来。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人生遭际不是个人的力量所能够左右得了的。而在诡谲多变、不如意事常存于环境之中,唯一能够使我们不觉其拂逆而使得心情轻松的办法,那就是要做到使自己能够尽量的“随遇而安”,学会宽容他人。  对此,我爷爷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寺院,里面住着一老一小两位和尚。有一天老和尚给小和尚一些花种,让他种在院子里,小和尚拿着花种正往院子里走去,突然被门槛绊了一下,摔了一跤。手中的花种洒了满地。这时方丈在屋中说道“随遇”。  小和尚看到花种洒了,连忙要去扫。等他把扫帚拿来正要扫的时候,天空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把散在地上的花种吹得满院都是,方丈这时候又说了一句“随缘”。  小和尚想:这下可怎么办呢?师傅交代的事情,因为自己不小心给耽搁了,赶快去扫院子里的花种,这时天上突然又下起了大雨,小和尚连忙跑回了屋内,哭着述说事情的经过,然而,老方丈却微笑着说道“随安”。( 书村网
)  冬去春来,一天清晨,小和尚突然发现院子里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他蹦蹦跳跳地告诉师傅,老方丈这时说道“随喜”。“  对于随遇、随缘、随安、随喜这四个随词,可以说就是我们人生的一个缩影,在遇到不同事情、不同情况的时候,我们最需要具有心态就是“随遇而安”,学会宽容他人。而且,一个人如能不管际遇如何,都保持着一种随遇而安的宽容他人心境,那真比有百万家产还有福气呢!  我在网上也查到了,大文学家苏东坡曾经多次被流放,可是,他说“要想心情愉快,只需要看到松柏与明月也就行了。何处无明月,何处无松柏?只是很少有他那般的宽容的心情罢了。  如果大家都能够做到随遇而安,及时挖掘出身边的趣闻乐事,甚至于去找寻苍穹中的闪耀星星,这样,就是环境没有任何改变,我们的心境从此也会大不一样了。  环境往往会有不如人意的时候,问题是在于你怎么去面对拂逆和不顺。当我们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能改变的时候,就不如面对现实,随遇而安。与其怨天尤人,徒增苦恼,不如因势利导,适应环境,从既有的条件中,尽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发掘乐趣。
范文九:在人的一生之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宽容与理解了,在为人处世方面,如果我们发生了分歧,那么,化解分歧的最好方式也莫过于宽容了,假如有一个人犯了错误,自己的心里面应已经够难受的了,如果作为朋友、家人、老师的我们仍是一在指责他的话,这会很容易的使我们与其的关系发生一些本质上的改变。但反之,如果我们能够用宽容与理解来安慰这个自己的朋友的话,对于他的一生或许都有改变。况且,不要认为有所作为的人就一定会是那些在学校里成绩优异,门门第一的孩子将来就一定会有很大的成就,而那些成绩平平,但在长大后却到外国深造的人们,又有多少不是因为拥有了宽容与理解这把能够帮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割除荆条的镰刀呢?就会使成功的可能成倍成百倍的增长。     学会宽容与理解,也就相当于我们学会了在为人处世中重中之重的要领,其实据我所知,那些有名的人,往往也正是因为比我们多了这把镰刀,然而那些平庸的人呢?没有!     忽想起一个含义深刻的故事,在故事中,有一个猎人和猎狗追赶一只狐狸之时,狐狸仓皇中逃到了一个村口,看见一只小鸟,就马上寻求它的帮助。小鸟说,那你快到村里去吧!哪里一定有人帮助你的!可狐狸沉思之后,还是超别处逃跑,最终被猎人拿下!     或许有的人会问,为什么狐狸没有去村子里呢?其实并不是他不想去,巍峨是不敢去,应为这个村子里10户人家之中,9家不能进,而最后一家,就是猎人的家!     从这个故事来看,故事中的主人公,一只狐狸,最终落入“法网”的原因不正是因为没有学会为人处世的到里吗?     最后,我还想说一句,宽容与理解固然重要,但并不是要对任何人都要宽容、理解。假设是不可饶恕的错误,继续予以宽容理解,那时的宽容就会发生了“霉变”。重宽容,摇身一变为放纵了!     学好宽容,学好理解,学好我们的为人处世!
范文十:一个愉快的新学期又到来了。可开学第一天,我就与同桌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     中午,我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上学。我放好书包,把笔和书放进抽屉里,便出去玩了。     当我跑得满头大汗回到教室时,发现笔掉在了地上,笔尖也摔成了两半,我顿时火冒三丈,生气地问坐在我旁边的彭润来:“是不是你把我的钢笔摔断的!”彭润来见我如此愤怒,颤颤微微地说:“对……对不起,是我把你铅笔摔坏的,你能原谅我吗?”“不行!既然是你把我的笔摔坏的,你就得赔!”我的大声地叫着。“可……可我不是故意的。”“哦,不是你故意的就行了啊,总之我不管,我说赔你就得赔!”最终,在我的强烈要求下,他还是答应了。     但是从那件事以后,他变了:以前,他总是和我谈天说地,我委屈的时候也是他安慰我,可是如今,他老远看见我就马上躲开,在一起的时候也不和我说话了……一切,都好像颠覆了一样。     9月3日这一天,我来到学校,发现彭润来正在门缝中用希望的眼光看着我。这时,我好像从他的眼光中发现了什么,对!是理解和宽容,只要你有一颗宽容的心,就能获得别人的宽容,这时我懂得了应该将心比心,想想他的难处,这样就不会有今天的结果。     “叮铃铃”,上课了,彭润来坐在了位置上,我见了,伸出了一只代表友谊的手,说:“我们可以重归于好吗?”他听了,伸出了他的另一只手,说:“好,我们今后永远是朋友,永远是好兄弟,一辈子也不分开!”说完,我们高兴地笑了起来。就这样,我们和好了。     如果你用一颗宽容的心看待这个世界,那么你会发现,这世界原来是多么宽广,理解原来是多么容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遭际计来何敢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