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说的商品具有价值与使用价值,它与供求有关系吗?使用价值会影响需求量吗?

& 文章列表页
马克思 《资本论》(全书第一卷上)--相关文章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下载积分:400
内容提示: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36|
上传日期: 23:41:51|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4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官方公共微信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题号:1834191试题类型:单选题 知识点:商品(使用价值、价值、价值量),一般等价物,纸币(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发行规律的关系、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爱护人民币、电子货币),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更新日期:
马克思说,商品的第一形态变化是商品价值从商品体跳到金体上,这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不能实现“这一跳跃”意味着(
)A.摔坏的一定是商品,因为会造成商品的积压B.摔坏的一定是货币,因为生产者无法得到货币C.摔坏的一定是商品所有者,因为商品价值无法实现D.摔坏的一定是消费者,因为无法实现使用价值
难易度:较易
必须注册登录后,才可以查看答案解析!
橡皮网学生APP下载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名校试题,天天更新,免费查看!
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一定不是商品;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
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p>
商品的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p>
商品两个基本属性:&
①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 ②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③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④商品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一定是商品。 ⑤商品之所以能够交换,是因为他们都有价值(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商品的价值的比较:&/strong>
判断商品的方法: ①定义法: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二者缺一不可。&br>②属性法: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③领域法:虽为劳动产品,关键还要看是否已离开流通领域,离开流通领域就不再是商品。&br>④注意:馈赠的礼品、救灾物资、退出流通领域的物品不是商品。&/p>
使用价值和价值关系: 对立统一统一:同时存在于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br>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 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②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商品生产者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为了得到使用价值,购买者也必须付出相应的价值给生产者,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离时,就意味着交换实现。
商品的属性:
理论联系实际:&/strong>
日常生活中,商品的质量、品牌是就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言的。商品具备良好的使用价值,是顺利实现商品价值的前提,因此,企业应当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创造自己的品牌。
一般等价物含义:&/strong>
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br>
贵金属金银的特点:&/strong>
贵金属金银能够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原因是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
货币与一般等价物:&/strong>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p>
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有:&/strong>
早期有牲畜、布帛、贝壳等;后期有贵金属金银、货币。
纸币的含义:
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p>
通货膨胀的含义:
1.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通货是指流通中的货币) 2.引起通货膨胀的因素(1)货币发行数量(2)货币在市场中的流通次数 3.后果: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会引起纸币贬值,人民手中的钱不值钱了,存款所代表的实物量减少了。&br>如果人民的收入没有变化,那么人民的生活水平会出现下降状况,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br>
通货紧缩的含义:
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是指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经济现象。&/p>
理解纸币含义:&/strong>
(1)国家发行的如果不是本国家发行的,就不是纸币,而是伪造的假币,在市场上不能流通。制造假币的行为在各国都属于犯罪行为。对伪造假币的行为不加制裁,会造成金融秩序的混乱,危及国家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的正常生活。《银行法》规定:“禁止伪造、变造人民币。”“禁止运输、持有、使用伪造、变造的人民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规定:“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以上十万以下的罚金。” (2)现在强制使用的国家以前强制使用的但现在不再强制使用的,则不能在市场上流通。例如,1948年发行的人民币就不能使用了。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日起停止第二套人民币(纸、硬分币除外)在市场上流通。”“该套人民币持有者可限期到各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兑换。兑换时间为日~12月31日。” (3)二者缺一不可。&br>(4)货币符号。&/p>
纸币的职能:(1)不具有价值尺度职能,因为其没有价值。&br>(2)具有流通手段职能,因为人们只关心它的名义价值。&br>(3)不具有贮藏手段职能,因为其没有价值。&br>(4)具有支付手段的职能,因为人们只关心它的名义价值。&br>(5)世界货币的某种职能。&/p>
货币与纸币关系: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纸币是货币流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td>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纸币的本质是货币符号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流通手段&/td>
纸币是货币符号,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发行量受流通中实际需要货币数量的制约
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的优点:&/strong>
(1)成本低(2)防止贵金属流失(3)避免流通不畅&br>(4)易于使用&/p>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相同之处:&/strong>
①均是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都是纸币的流通量与实际需求量不相等引起的都会影响国民经济发展。&br>②影响企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p>
比较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strong>
理解纸币含义:&/strong>
(1)国家发行的如果不是本国家发行的,就不是纸币,而是伪造的假币,在市场上不能流通。制造假币的行为在各国都属于犯罪行为。对伪造假币的行为不加制裁,会造成金融秩序的混乱,危及国家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的正常生活。《银行法》规定:“禁止伪造、变造人民币。”“禁止运输、持有、使用伪造、变造的人民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规定:“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以上十万以下的罚金。” (2)现在强制使用的国家以前强制使用的但现在不再强制使用的,则不能在市场上流通。例如,1948年发行的人民币就不能使用了。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日起停止第二套人民币(纸、硬分币除外)在市场上流通。”“该套人民币持有者可限期到各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兑换。兑换时间为日~12月31日。”&br>(3)二者缺一不可。&br>(4)货币符号。
纸币发行量的决定:&/strong>
①决定:必须以流通中的货币量为限度&br>②影响: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A.超过限度,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引起通货膨胀。 B.小于限度,会商品销售发生困难,阻碍商品流通,引起通货紧缩。
引起通货膨胀的因素:
(1)货币发行数量&br>(2)货币在市场中的流通次数&/p>
引起通货膨胀的后果:
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会引起纸币贬值,人民手中的钱不值钱了,存款所代表的实物量减少了。如果人民的收入没有变化,那么人民的生活水平会出现下降状况,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
防止通货膨胀的方法:
(1)减少纸币发行量,使其与流通中实际需要量尽量相符。&br>(2)根本的方法:发展生产,增加社会产品供应量。&/p>
通货紧缩成因:&/strong>
1997年以来开始通货紧缩的根源在于:长期以来中国实行高积累政策,而积累的背后是经济增长不佳和投资效率低下,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受到压抑。但是消费需求不足的矛盾一直被过于旺盛的投资需求所掩盖,消费不足导致生产过剩时代提早到来,过剩又导致企业效率下降,进而导致投资急剧萎缩,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显现出来并引发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危害:&/strong>
物价总水平长时间、大范围的下降,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比如农民增产不增收;企业销售额增加但利润减少;投资者不愿投资,消费者不愿消费;市场不景气,失业人数增多,大量资金闲置。
通货紧缩对策:&/strong>
总体来说,要将短期刺激与中期的改革目标和长期的增长目标协调起来着眼于提高质量和投资效率,从而改革高积累政策。&br>具体措施如: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发国债;大力启动消费;&br>适当提高工资;&br>扩大高校招生规模;&br>鼓励住房消费;&br>提高农民收入,启动农村市场;积极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br>努力扩大出口等。&/p>
依法保护人民币:
“禁止伪造、变造人民币”,“禁止运输、持有、使用伪造、变造的人民币”。尽管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但国家却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这是货币在市场中的运行规律。&/p>
货币的流通规律:
纸币产生过程:&/strong>
(1)铸币作为名不符实的货币流通。&br>(2)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过程中,其形态是不断变化的;金银条块──富商的打上印让的金银条块──铸币。铸币在流通中不断磨损,减轻了重量,变成了不足值的货币。例如,一个银元原为七钱,经过不断磨损,实际上可能只有六钱五分了。但这时一个银元仍然代表七钱的白银作为流通手段。铸币的名义含量和实际含量出现了分离,预示着可以用某种东西代替足值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由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商品交换者手中的作用瞬息即逝,人们只关心它是否能买回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而不关心它是否足值,这要就产生了作为货币的纸币。纸币产生过程如图示:金银条块→富商打上印记的金银条块→铸币→纸币&br>(3)我国纸币产生过程:唐代“飞钱”(实质为汇票),北宋“交子”(纸币雏形),南宋“会子”(“交子”辅币),元、明“宝钞”,清官银、钱票,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法币”、“金圆券”等,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币”。
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所使用的纸币名称:
(1)我国的人民币,主币是“元”,辅币是“角、分”,采用十进位制。&br>(2)美国的“美元”,英国的“英镑”,法国的“法郎”等。&/p>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比较&/strong>:&/p>
区别:&br>(1)含义及实质不同 从含义上看: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而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2)形成的原因不同 通货膨胀是由于纸币发行量过多或纸币的流通速度过快而造成的。而后者则是由宏观经济环境和商品短缺转为相对过剩,货币供应量增长乏力,国外经济危机传导的物价下降等原因造成的。 (3)结果不同:通货膨胀使物价高涨,人民手中的钱不值钱了,人民的购买力下降,从而影响人民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通货紧缩由于物价普遍下降暂时可以使消费者得到一定的实惠,但从长远看,市场流通不畅,企业利润减少,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正常发展,使国民经济处于徘徊状态,不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解决方法不同:要防止和抑制通货膨胀,一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二是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实施适度从紧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方针,努力增收节支等措施。解决通货紧缩主要靠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特别需要靠扩大内需,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br>联系:&br>(1)二者都是由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br>(2)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抑制。
信用卡的含义:&/strong>
广义的信用卡是指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br>狭义的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信用卡。它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p>
支票的含义:
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是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信用卡功能及优点:&/strong>
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p>
知识点拨:&/strong>
1、信用卡的发行单位通常是商业银行;办理信用卡的对象是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 2、支票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转帐支票是由付款单位开出支票后,收款单位凭此票到银行把这笔钱转入自己的帐户。现金支票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
经济往来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
拿到现金支票后:
①要妥善保管,不得折叠; ②要查验金额的大小写是否一致,单位书写是否正确; ③在支票有效期内,到银行支取现金; ④支票如被银行退回,尽快向出票单位索换; ⑤不得将它作为转帐支票使用,也不能直接用它购外物。
信用卡的发行单位通常是商业银行;办理信用卡的对象是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p>
支票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转帐支票是由付款单位开出支票后,收款单位凭此票到银行把这笔钱转入自己的帐户。现金支票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p>
相关试题推荐
扫描二维码马上下载橡皮网APP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名校试题,天天更新,免费查看!
接收老师发送的作业,在线答题。★商品的使用价值是_共10篇 - 公文大全
>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
范文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也就是有用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由物品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属性决定。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物)的关系。(如:苹果可以吃,是由这个苹果的化学成分决定的,是这个苹果的自然属性。 )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的物品都具有的共同属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量和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即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人们为了各自满足自己的需要,就要互相交换商品。要交换,就要确定交换的比例,一种商品能换多少另一种商品,(一只羊=两袋大米,还是十袋大米?)我们知道不同的商品使用价值不同,使用价值没法比较,(没法根据使用价值来确定交换的比例,要确定这个比例,就要找商品中同质的东西,(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比例相互交换,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的可以比较的东西。这种共同的,可以比较的东西就是商品生产中的无差别的人类抽象劳动力。无差别的人类抽象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就形成了商品的价值。
价值解决了商品交换的比例。
而商品的价值是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第二课要学习的。)比如一个农民生产一堆黄瓜拿去街上卖,当然有价值。但是同样是另外一个农民,他生产的黄瓜不是为了卖钱,而是生产出来供自己使用,此时问你,这堆黄瓜有没有使用价值,有没有价值,答案很简单,有使用价值,因为给自己吃的黄瓜也具有解渴的功能,但是没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非商品绝对没有价值,只有商品和商品交换才涉及到劳动时间和劳动时间的比较,而不去交换的东西是没有必要探究背后的劳动实践。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从商品/物 的角度来看:作为商品,它必须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二都缺一不可。
作为商品,它的价值不能离开使用价值。价值是抽象的东西,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在具体的物质上面,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商品是用来交换的,没有任何使用价值的东西是没有人要的。
作为商品,它的使用价值不能离开价值。凡是商品必然有价值,如果一个物品只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也就不可能称其为商品。(从商品/物 的角度来看)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我们常说的物美价廉就体现了二者的统一。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在一定的条件下,使用价值可以转换成价值。(商品交换成功)从人的角度来看,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互相对立的,作为商品生产者或商品消费者不可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是因为作为商品生产者为了得到商品的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而作为消费者为了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付出价值,对双方当事人来说,对这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都不能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这种矛盾对立,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得到解决。
范文二: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1)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同种商品可以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有多样性 。 同种商品使用价值可以比较,不同商品使用价值无法比较。 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需要交换的原因。(2)价值的含义都是商品都是劳动产品在生 产时都耗费了人类劳动无差别的 人类劳动是 人类的体力 和脑力的耗费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价值----商品的特有属性、是衡量商品是否 “价廉”
的标准 有价值就一定是商品 ,
是商品就必有价值。(4)使用价值与价值的联系① 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二因素)。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不能成其为商品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没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统一) ②价值和使用价值对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两者不可同时兼得。(对立)(5)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1匹布 = 20千克盐被表现价值的商品交换价值价 值基 础 表现形式交换价值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价值决定交换价值。 例:商品相交换可以用“a=b” 来表示,
a和b的使用价值不同,价值相等 B
a和b的使用价值相同,价值量相等C
a的价值在b上表现出来,a是b的交换价值 D
a和b可以互换位置,其地位、作用不变答案:A
范文三: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是??是凝结在商品上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能满足人类某种需求的属性商品是什么??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货币什么时候出现?当金属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时候 货币为什么会出现?满足商品交换的需求货币的演变过程是怎么样的?物物交换,扩大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货币含义:冲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贵金属金银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点:价值大,体积小,易分割,难磨损,便于携带与保存 一、价值尺度 含义: 价格: 二、流通手段 含义: 商品流通: 纸币含义:纸币和货币有什么区别? 通货紧缩: 影响: 通货膨胀:含义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危害物价上涨,纸币贬值,购买力下降,人民生活水平降低,社会经济生活持续混乱。 物价下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对经济的长远发展不利。人民币不贬值的意义问题:人民币汇率究竟应不应该升?人民币升值以后又有哪些利弊?? 1、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 ? 2、能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平衡国际收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利:有利于中国进口、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和培训,中国百姓国际购买力增强、外在还本付息压力减轻? 弊:如果人民币升值,会引起我国物价总水平的降低,人民币汇率的的波动,这对于我国当前存在的通货紧缩无疑是火上浇油。给中国的外贸出口造成极大的伤害,使我国的经济更加萧条,失业增加,经济增长缓慢,外汇储备减少,出口小于进口。还会使中国的农业受到重大的冲击,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干扰我国的正常的经济秩序,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范文四: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1.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2.投入某种物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量不变,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之间,两者变化表现为商品的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3.马克思说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量也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说明价值的形成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4.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软件的有用性5.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自身也有价值6.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7.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劳动的二重性学说8.货币的本质是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9.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可变资本的价值增值过程10.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11.资本主义利润率等于剩 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之比12.私人垄断的产生是由于资本主义和资本越来越集中的必然结果13.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追逐超额剩余价值14.以资本积累的方式扩大个别资本的规模是个别资本的资本积累15.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资本主义土地私有权的垄断16.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 剥削是由于他表现为劳动 的价格17.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于生产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18.平均利润形成后。
范文五: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⑴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成色好、与节日主题关联度高,包扎漂亮的鲜花非常畅销,说明良好的使用价值有利于刺激需求,改变商品供求关系,推动商品价值的实现,让经营者获利更多,反之,使用价值的欠缺,则会抑制需求,促使商品价格走低。 ⑵改同学的观点是片面的① 该同学的观点有其合理性。排队等候现象反映的是商品供不应求,而商品供不应求将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商品价格上涨将刺激供给,抑制需求,使商品供求趋向平衡,从而消除排队等候现象。这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一种具体形式,②该同学的观点又不够全面,排队购物现象的消除,也与生产的发展,商品供给增加,供求关系改变有关。 走势一:鲜花需求减少,供大于求,导致鲜花价格下跌。走势二:激发企业开发新的鲜花品种,创新营销策略,形成持续的鲜花热销与高价位现象辨析类(评析类)主观题的基本解题方法。 ①分析辨点②找出合理之处(肯定+理由)② 找出不合理之处(否定+理由)主观题优秀学生杨丹:36(样本)蔡君:30陈茂洁:29张新婷:26
范文六: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二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联系:二者共处于商品的统一体中,互相依赖、互为条件、不可分割,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在一定条件下(商品交换成功)使用价值可以转化成价值。 区别:二者是互相矛盾的,相互对立、相互排斥,二者的含义不同。使用价值是商品和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使用价值解决商品的需要;价值解决商品交换的可能。商品生产者只有让出使用价值,才能获得价值。商品购买者只有付出价值才能取得使用价值。
范文七:商品的二因素分为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的二因素分为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商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具有交换价值,即它能够用于交换别的商品并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上的关系或比例。不同商品之所以能够相互比较,并按一定比例进行交换,是由于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中都凝结了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因此,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由价值决定的。商品的二因素,从表面上看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在本质上则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也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价值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作为商品的二因素之一,价值是商品最本质的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对立性:第一,对同一商品生产者或消费者来说,同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兼得。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使用价值,而是为了价值,但要取得价值就必须生产使用价值;而且必须把生产出来的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卖出去,才能从购买者那里实现商品的价值。从购买者来说,他所需要的则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但要想获得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相应的价值。第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论什么社会,使用价值总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不反映人们的生产关系,不随社会形态变化而变化。而是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则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人们按价值相互交换商品,实质上是相互交换自己的劳动,所以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第三,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包括商品所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因而是历史的范畴。统一性: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二者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缺一就不成其为商品。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就不会有价值;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劳动二重性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一方面是有用的具体劳动,不同的具体劳动生产出不同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同自然物质相结合成为使用价值的源泉;另一方面,又包括抽象的人类劳动,即撇开了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惟一源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两个方面或两重属性,而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来源。无论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还是价值,都是劳动的产物,并且生产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劳动是不一样的,即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价值。商品之所以具有二因素,其原因在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它们之间是结果和原因之间的关系,劳动二重性为因,商品二因素为果。
范文八:第一课考点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试卷标题】课后作业【试卷说明】【大题标题】课后作业【大题说明】【选择题】1、(2010年高考?安徽卷)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这说明【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是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D】回避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商品属性的理解运用能力。因为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才能实现“商品―货币”的转化,实现商品的价值;否则,商品生产者就会赔本、破产,故A项正确。B、C、D不符合题意。【点拨】【考查点】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页数】1【分段排序号】10【题号】1【子题号】【QuestionID】22-4303-bec7-b77c31030a64【题目结束】【选择题】2、(2010高考 福建卷 )福州至厦门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动车)开通后,福州的张先生和李先生在乘坐动车还是汽车前往厦门的讨论中,张先生说,我会选择动车,虽然它的价格高一些,但速度快,用时少。李先生说,我会选择汽车,虽然它的速度没有动车快,但价格低。由此可见:【A】商品价格的高低受供求关系影响【B】商品价格高低反映商品质量的优劣【C】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的有用性【D】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答案】D【解析】主要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商品的基本属性。旨在通过世博会这一时政热点考查学生,有效地融合了考点与热点的结合。无论是张先生还是李先生的选择,作为消费者而言,动车与汽车同为交通工具,人们根据自己消费水平,进行取舍,体现了消费者力图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从题干不能体现A,因为从题干看,并没有体现商品质量的高低,排除B。本题易错选C,对商品有用性的关注,只体现了其中一方面的关注,而未涉及商品价格的关注,是片面的。【点拨】【考查点】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页数】1【分段排序号】10【题号】2【子题号】【QuestionID】ee3adf9b-f-bceb0827【题目结束】【大题结束】
范文九:对商品使用价值的再认识基于对“价值”和“商品”的理解,我谈谈于文所说的“普遍的无主土地现象”。人们对使用价值的认识受到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就是说我们只能从物品的某些已知的属性去认识物品的使用价值。比如:放射性物质铀在被当作核材料之前,人们并不知道它的使用价值,当然也就没有价值。那么,什么决定了“普遍的无主土地”的价值?注意,对人类没有任何使用价值的土地,就没有价值。比如:外星球的土地,目前来看,对人类没有使用价值,就不会有价值。于文讨论的问题换个说法就是,“大量的(普遍性)、无产权的、具有使用价值的自然资源为什么有价值以及其价值决定问题”。(1)这个问题是个悖论。如果严格满足命题条件一定没有价值。命题可以简化为“没有价值的东西为什么能够具有价值以及价值决定”。因为“天生苹果”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天生苹果”之所以能够交换,是因为交换行为的完成需要耗费人类劳动。因此,劳动不仅仅是创造产品的劳动,完成交易行为所需要的其他必要劳动也得算上。(2)命题的关键在于“为什么没有制造成本的‘天生苹果’能够按照市价(包含制造成本)进行交易”。这种交易必须是偶然的、个别的。如果存在大量的“天生苹果”进入市场,结果必然使得同样数量的商品中包含的制造成本减少。(3)第一、第二点说明,“大量的(普遍性)、无产权的、具有使用价值的自然资源”进入市场的结果必然降低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为供应同样数量的商品,制造成本大大减少,也就是人类劳动在减少),从而降低市场价格。文中所提到的都江堰的例子,实际上是大量的人类劳动间接改良了下游土地的生产环境,因此下游的土地改良有间接的人类劳动的耗费,而不是自然的结果。只不过这种耗费是通过公共财政支出的。没有都江堰之前,那里的土地价格低廉,甚至没人要,因为使用价值很低。“自然林”的问题在于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遭到改变,通过行政、立法等方式可以改变社会的生产条件。如果国家禁止自然林开采,所有林木全部来自人工种植,林木生产的社会劳动时间必然会增加。“自然林”类似于“天生苹果”,只不过现在这个“天生苹果”被赋予了产权。产权的功劳在于使“自然林”获得交换条件,使其由物品成为商品。其实,是否赋予产权并不影响“自然林”的价格。无论是偷、抢、还是赋予,都是取得形式上的区别,与价值形成无关。“自然林”能够按市价出售,其原因在第一、第二点已经给出了说明。
范文十:使用价值对商品交换的影响分析内容摘要:传统政治经济学认为价值是影响商品交换的决定性因素,忽视使用价值对商品交换的作用。事实上,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的最终目的,是商品交换的前提条件;使用价值对商品价值及价值量都有明显的规定性,不仅如此,使用价值还是影响商品需求的重要因素,因此,商品的市场价格不应是由价值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受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双重决定。关键词:政治经济学 商品 使用价值 价值 商品交换关于商品交换的传统观点价值规律是关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价值是影响商品交换的决定性因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在商品经济社会中,价值规律是关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并把这一基本规律的内容概述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按照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价值规律表现为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中心上下波动。因此,价值是隐藏在商品交换现象背后的决定因素。价值以使用价值为前提,但使用价值与价值无关。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二因素,但传统政治经济学明显地重视价值对商品交换的作用,而轻视甚至是忽视使用价值的作用,这是因为他们认为使用价值与价值无关。“当我们在商品交换价值的意义上把商品当作劳动的体化物来说时,它本身不过是商品的一个想象的,也就是单纯社会的存在方式,和它的物质的现实性无关。”商品的使用价值“同人取得它的使用属性所耗费的劳动(指价值,引者注)的多少没有关系”。既然使用价值与商品价值无关,那么对于商品交换,相对于价值的决定作用,使用价值自然就是一个可以忽略的因素。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可比较,难以量化,因而不能作为商品交换的依据。传统政治经济学之所以回避使用价值对商品交换的作用,还有一个原因,即他们认为不同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而不同的使用价值之间存在质的差异,是不可以进行量的比较的。此外,即使同一种商品,不同数量之间可进行量的比较,但得到的仅仅是使用价值的相对量,而不是绝对量,所以,使用价值是难以做到精确量化的。如果用使用价值这样一个动态的模糊的标准去衡量、决定商品交换价值,那么商品交换将陷入混乱,原因是事实上根本没有一个可以依据的客观的统一的便于操作的标准。因此,决定商品交换的只能是商品的价值,而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这种共同的东西不可能是商品的几何的、物理的、化学的或其他的天然属性……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有质的差别;作为交换价值,商品只能有量的差别,因而不包含任何一个使用价值的原子。”获取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的最终目的商品具有社会使用价值是产生商品交换行为的前提条件。商品生产与一般劳动产品的生产目的是不同的。一般劳动产品的生产是为了满足生产者自身的需要,生产过程一结束,产品就进入消费或使用过程。商品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生产者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他人的需要,也即社会的需要。商品能不能满足他人(指购买者或消费者)的需要,或者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否得到社会的认可,这需要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因此,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获取商品的使用价值,对他来说,如果商品不具有使用价值,那么这种商品交换行为就变得毫无意义。马克思指出,“要生产商品,他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即社会的使用价值……要成为商品,产品必须通过交换,转到把它当作使用价值使用的别人手里。”商品生产者生产出商品的使用价值,但这种使用价值又不是他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是使用价值实现面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必须通过商品交换,具体地说,商品生产者让渡商品,获得交换价值;商品消费者付出货币或等值商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因此,我们可以说,生产者能否生产或提供消费者所需要的使用价值,以及消费者能否通过购买行为获得他所需的使用价值,是产生商品交换行为的必要的前提条件。“商品出售的意义在于价值能否实现,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能否得到社会承认,其关键在于产品的使用价值是否被社会所接受。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主导一方在使用价值,而不在价值。”这样看来,使用价值不仅与商品交换有关,而且是商品交换的基础。脱离了这一基础,任何商品交换行为都是空洞的,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事实上也是不可能存在的。获得商品的自然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的最终目的。商品交换可能是一次单一的商品买卖过程,也可能是连续的多次商品流通过程;可以是直接链接商品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也可以是间接链接商品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因此,对于具体的商品交换过程,其直接的目的是不同的,例如生产厂家把商品批发给承销商,承销商又以二级、三级批发等形式批售给小的零售商,从形式上看,这是多次商品交换行为(或商品销售行为,其特点是商品的交换价值是货币,而不是一般商品),但是商品交换的目的并非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就是说,购买者并非商品消费者,对于他们而言,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为能给他们带来交换价值,甚至是实现价值增值。“使用价值的任何一个阶段的最基本规定就是物的实在性和有用性,而使用价值范畴的最本质的规定则是它的特殊的社会职能,即不是物的简单的有用性,而是物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产生的特殊的有用性DD充当创造和榨取剩余价值的材料。”这种不同于自然使用价值的“特殊的有用性”不是商品交换的最终目的,而只是暂时的、形式上的阶段性目的。舍弃一系列具体、复杂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从广义的角度说,商品交换联结两大社会生产环节,即生产环节和消费环节,因此,商品交换的目的只能是获取商品的自然使用价值,“人们购买商品,归根到底只是为了它的使用价值,以便使它进入消费过程”。商品只有最终进入消费过程,其自然使用价值才可以由“潜在的使用价值”成为“现实的使用价值”,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发挥作用,人类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才有实际意义。使用价值对商品价值及价值量的规定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前提。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无差别的劳动,这个劳动不是个别生产者的个别劳动,而是社会必要劳动,即得到社会认可的并得到价值补偿的社会劳动。个人劳动如何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方法只有一个,就是通过商品交换,只有通过商品交换,商品生产者获得交换价值,商品价值才得以实现。这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一“跳跃”的成功与否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然而又是什么决定这一“跳跃”的成败呢?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在能够作为价值实现以前,必须证明自己是使用价值,因为耗费在商品上的人类劳动,只有耗费在对别人有用的形式上才能算数。”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它的交换价值的前提,从而是它的价值前提”。使用价值之所以是商品价值的前提,不仅与它是交换价值的前提有关,而且与它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有关,“对于价值来说,它由什么样的使用价值来承担都是一样的,但是它必须由一种使用价值来承担。”价值是一种抽象的存在,它必须依赖并附着在一定的客观存在而存在,这种客观存在就是使用价值,只不过,依附于何种具体的使用价值,对于价值的存在并不重要。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以一定的使用价值量为基础的。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它只与抽象劳动的凝结有关,而与具体劳动,即生产什么样的具体使用价值无关。所以,从表面上看,商品的价值量与使用价值量没有关系。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概念,我们就会发现使用价值量对于商品价值量的规定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从中可以看出,价值量的规定是有一个使用价值前提的,即在生产一定使用价值或使用价值量的前提条件下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形成商品价值量,一旦舍弃使用价值量的限定,则商品所含价值量就无法确定。这种起着价值规定作用的使用价值,马克思称之为“平均样品”或“标准质量的商品”,如“每种商品的价值都是由提供标准质量的该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价值实际上是指生产单位使用价值所消耗的社会平均劳动量。社会使用价值规定商品价值总量,进而规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价值是指商品生产的劳动耗费,一旦生产过程结束,或在流通中附加商品价值的劳动结束,商品价值就被固定下来,成为一个恒定的值,所以经济学上一般称之为“价值中心”或“价值直线”。正是这个原因,价值才成为商品交换的依据。当然,这一认识是建立在一个逻辑假设的基础上,即所有商品都是“平均样品”,使用价值同质等量。在现实经济中,商品种类繁多,质量千差万别,这一假设是不存在的。另外,即使商品使用价值同质等量,其价值量也相等,但有的商品通过商品交换,价值实现;而有的商品却卖不出去,价值得不到实现。对此,马克思又提出了规定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层含义”,“价值不是由某个生产者个人生产一定量商品或某个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而由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由当时社会平均生产条件下生产市场上这种商品的社会必须总量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劳动时间可以分别用在各个特殊生产领域的份额的这个数量界限,不过是整个价值进一步发展的表现,虽然必要劳动时间在这里包含着另一种意义。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只有这样多劳动时间的才是必要的。在这里界限是通过使用价值表现出来的。社会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只能把它的总劳动时间中这样多的劳动时间用在这样一种产品上。”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层含义,即使单位使用价值的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一层含义),它也不一定具有单位价值量,原因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还要受社会需要并认可的使用价值总量的规定。总之,无论单位商品使用价值量,还是商品使用价值总量,都对于商品价值具有规定作用,传统观点认为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没有关系,我们不要做机械的理解。价值可以与使用价值的具体形态发生分离,但却不能与使用价值彻底分裂。离开使用价值,就不可能科学地认识价值的质和量。使用价值是影响商品需求的重要因素使用价值影响消费者的商品需求欲望。需求欲望,即需要或消费欲望,指人们基于生理活动或心理活动而产生的消费某种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的欲望。消费者选择并决定支付一定价格购买某种商品,是因为他对这种商品具有需求欲望,也即消费欲望。但这种需求欲望产生的前提条件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对他有用,对他无用的商品,则不会激起他的需求欲望,进而产生购买行为、消费行为。因此,商品的使用价值对消费需求的产生、选择及变动产生重要影响,这也说明在研究商品交换、供求机制等问题时,抛开使用价值是不科学的。使用价值影响消费者的商品需求强度。需求强度是指人们获得、占有、使用或消费某种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欲望的强烈程度。需求欲望是判断消费者需求的质的标准,而需求强度是判断消费者需求的量的标准;需求欲望是判断消费者消费需求的有无问题,需求强度是判断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大小问题。使用价值与需求强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一方面,需求强度是影响使用价值量的多种因素之一,“撇开特定个体的需要强度,泛泛地谈某一物品具体使用价值的大小是不科学的。”,事物对于需要的人来说,事物的使用价值量是正值,量的大小则由强度的高低决定。一般而言,对事物的需求强度越高,其使用价值量则越大;反之,其使用价值量则越小。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强度是因人、因物、因时、因地而异的,具有明显的动态性,对需求强度的比较,必须有严格的限定条件,否则就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另一方面,使用价值的有无决定消费者需求欲望的有无,而使用价值量大小则决定消费者需求强度的高低。在同等的价格条件下,人们对商品进行甄别、比较、选择,愿意购买质量好、品牌优的更加适合自己消费需求的商品,原因就是这种商品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生理或心理需要,具有更多的使用价值量。使用价值影响消费者的商品需求数量。需求数量是指人们在一定支付能力的条件下,对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数量。使用价值对消费者需求欲望、需求强度的影响,归根到底要通过对需求量的影响反映出来,并利用市场供求机制对商品交换产生作用。因此,使用价值对商品交换的影响,实际上是一种间接作用机制,需求数量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媒介作用。商品价格受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双重决定一般认为,在商品交换(实际上表现为商品销售)过程中,商品市场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中心上下波动,价值是商品价格的决定因素,供求关系是商品价格的影响因素,商品的使用价值,尤其是具体使用价值与此无关。这就决定了利用传统理论不能科学、合理的解释市场上“同种商品不同价格”、“同质商品销售状况不一样”等现象,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使用价值对于商品交换的影响作用。按照西方经济学的均衡价格理论,商品的市场价格由卖方的供给价格和买方的需求价格相互作用,最终达到一均衡价格点而形成。卖方提出供给价格的基本原则是用较少的劳动和生产资料支出获得较多的价值报酬,而买方提出需求价格的基本原则是用较少的价值支出获得较多的使用价值量,也就是用较少的货币支出获得最大限度的需求满足。可见,使用价值不仅应影响商品价值,而且影响商品供求关系,因而对商品价格产生重要影响。“在市场经济(商品经济)条件下,没有脱离商品价值而纯粹由市场供求关系(商品社会使用价值)决定的商品市场价格,也没有脱离商品社会使用价值(市场供求关系)而单一由商品价值决定的商品市场价格;商品的价值和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是决定商品市场价格的两个根本因素。在商品市场价格的决定上,单一强调商品的价值或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都是片面的、违背客观实际的。”参考文献:1.王恒君,孙晓娜.复合价值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2.吴华章.关于使用价值规定性的探索[J].当代经济研究,19973.朱健.商品一般使用价值及其计量[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74.鲍步云.商品社会使用价值与市场价格规律论[J].学术交流,2003
/gongwen/html/shangpindeshiyongjia_8182.htm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