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语文必读书目的语文阅读速度一般是多少,读小说或者名著之

语文名著阅读问题求解,能回答多少就多少。速度采纳-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提供健康,养生,留学,移民,创业,汽车等信息
> 信息中心 >
语文名著阅读问题求解,能回答多少就多少。速度采纳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 6:41:15 责任编辑:鲁晓倩字体: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语文名著阅读问题求解,能回答多少就多少。速度采纳”相关的问题,学网通过互联网对“语文名著阅读问题求解,能回答多少就多少。速度采纳”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
,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熬过一词指艰难的度过2。3.青春是人生的春天只要有了青春你可以有无限的想象1
2个回答3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3个回答7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高中生语文名著阅读现状调查及教学对策
下载积分:900
内容提示:高中生语文名著阅读现状调查及教学对策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21:44:2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高中生语文名著阅读现状调查及教学对策
官方公共微信试论高中语文现代小说和名著的阅读教学--《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2014年04期
试论高中语文现代小说和名著的阅读教学
【摘要】:正一、现代小说阅读教学概况现代小说是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地方。现代小说是通过描述人物的形象、特点,并通过故事情节对现实生活进行描述,充分说明人物和情节之间的关系和现实意义。对高中现代小说教学来说,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阅读的能力,从宏观和微观掌握现代小说的特点,总结经验,独立思考并且理解现代小说的中心思想、现实意义和价值观。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33.3【正文快照】:
一、现代小说阅读教学概况 现代小说是髙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地方。现代小说是通过描述人物的形象、特点,并通过故事情节对现实生活进行描述,充分说明人物和情节之间的关系和现实意义。对高中现代小说教学来说,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德中;;[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卢春华;;[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杨庆东;;[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张哲;王圣杰;;[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9年11期
张宝国;;[J];考试周刊;2009年47期
方习文;;[J];巢湖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吴培显;[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王晓梦;[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罗玉成;;[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吴昌云;;[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蒙慕秋;;[A];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张英伟;张立国;;[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郑轶彦;;[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孟繁华;;[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张恩和;;[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鲁德才;;[A];水浒争鸣(第四辑)[C];1985年
冯雷;;[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王夫刚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曾军;;[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孟繁华;;[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1)[C];2006年
潘汉年;;[A];“我的郭沫若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万松生;[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贾平凹;[N];文艺报;2007年
贾平凹;[N];中华读书报;2007年
洪兆惠;[N];辽宁日报;2007年
杨天舒;[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本版编辑?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一级作家
深圳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曹克颖;[N];深圳特区报;2007年
东方龙吟;[N];深圳特区报;2006年
闻言;[N];文艺报;2010年
李敬泽;[N];北京日报;2006年
评论员;[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宁;[D];吉林大学;2009年
包英华;[D];内蒙古大学;2009年
贾晓庆;[D];河南大学;2009年
荆亚平;[D];浙江大学;2005年
邓颖玲;[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陈亚平;[D];扬州大学;2007年
卢姗;[D];吉林大学;2008年
李雪;[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房伟;[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孙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谭敏;[D];兰州大学;2010年
魏晖;[D];黑龙江大学;2012年
毛羽;[D];辽宁大学;2012年
董惠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王玮;[D];西北民族大学;2013年
杨捷;[D];东华理工大学;2012年
陈永兰;[D];西南大学;2010年
李良;[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李雁飞;[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张爱玲;[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高中生的语文阅读速度一般是多少,读小说或者名著之类 - 文学 - 挑挑拣拣问答
& &&高中生的语文阅读速度一般是多少,读小说或者名著之类
Believe72j&2-06 21:37
详细问题描述及疑问:&&
期待您的答案,我不知道说什么才好,除了谢谢!
般来说是每分钟1页。看不懂的内容是最慢的也是最快的,快的3页,慢点的就不说了
真水无香_武汉 &2-09 08:35
相关问题的推荐
对此问题的评论
为您精彩推荐
Copyright @ www.ttjj.org.&&蜀ICP备号中学生名著阅读指导策略
79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同时,在“实施建议·关于阅读”部分也明确要求“
“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同时,在“实施建议·阅读与鉴赏”部分也明确“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
对阅读名著的意义,相关阐述已经很多,但温儒敏教授下面的几句话,应该是最精辟的。
真正体现人类智慧、能够长远地涵养我们性情和心智的,还是经典,而不是那些痛快的吸引人的流行读物。经典是主食,流行读物只是冰淇淋。
温儒敏教授的论述,包含有这样的一些含义:一是名著的内容“真正体现人类的智慧”。名著之所以能够历经百代而不衰,正是因为它凝结着人类的智慧,是人类文化精华的体现和传承。二是我们阅读名著的价值,体现在“能够长远地涵养我们性情和心智”。“涵养性情”,就是我们常说的“陶冶情操”,这里既有道德的价值,也有情感的价值,名著对我们“性情”的“涵养”,将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情操高雅。“涵养心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开发智力”。在竞争压力日益沉重的今天,富于智慧的头脑将让我们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三是流行读物不能“真正体现人类智慧”,不能“长远地涵养我们性情和心智”。四是流行读物只适合偶尔一读,让自己暂时缓解“干渴”,但终不能代替“一日三餐”,“主食”还是得以“米饭”、“面食”为主。
三、名著阅读的问题
在中学教学的实践中,名著阅读的问题是突出的。主要表现在:
(一)升学考试的压力让师生重视考分甚于重视“涵养性情”
有调查显示,62%的学生认为阅读名著对提高学业成绩作用不大,甚至有阻碍作用。在面对记者提问为什么不读名著时,一位中学生抱怨道:“哪有时间啊,读名著既耗时又耗力,本来压力很大了,要放松还不如读些娱乐八卦新闻来的快。”由此推知,目前中学生的学习和升学压力仍然很大,学生重视考分甚于重视自我修养。国家的考试内容如果不做一些调整,名著阅读的前景将不容乐观,一味地指责学生阅读的功利化倾向,是不现实的。
也有部分语文老师认为:不读名著,常常并不影响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读了名著反而可能因为分去了一些学时而影响了应试训练的效果,在短时间内降低了班级的语文考试成绩。
另一个调查显示:有81%的理科老师则不认同课外阅读,认为浪费时间,不如做理科练习,这样提高平均分更快。
这些调查和观点,充分反映出名著阅读的软指标,在遭遇到升学考试分数的硬指标时的被动和尴尬。
(二)浅阅读盛行
1、冰淇淋式的“快餐文化”流行校园
这种现象追根溯源可能是时代背景和社会风气的改变引发了中学生思想的巨变。随着互联网越来越发达,接受资讯的方式变得越来越便捷。现代中学生是在读图时代,而不是在读字时代中长大的。他们从小就与电视的动画、卡通漫画相伴,对画面感到特别亲切,对大部头文字不很感兴趣,孩子对书的选择通常从兴趣出发,在他们眼中漫画、青春小说里面很多故事情节虽然比较虚幻,但读起来感觉很亲切、轻松。另外,对中学生阅读兴趣产生重大影响的既不是老师,也不是父母,而是同学,很多中学生中畅销书的流传都是靠学生的口碑来推动的。这些快餐文化在内容、形式的诸多方面恰好迎合了他们兴趣特征,以便捷、时尚、新潮及变幻莫测能使生活在现代节奏中的青少年得到片刻的放松和愉悦,在获取信息、交友、娱乐中宣泄并缓解其在现实生活中所承受的竞争压力。
2、“快餐名著”风行一时
放眼书店,各种所谓的无障碍阅读学生版名著和精细导读版名著琳琅满目,且看书名就可窥其内容:《必考名著精要章节赏读》《高考名著阅读一本通》《名著,读这一本就够了》《名著速读》《必考名著精华本》等等。这些书封面上也都赫然打上“用最少的时间读最多的名著”“花最少的钱读最多的经典”等诱人的广告宣传语。学生也乐意买这样的“快餐名著”,试图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多部名著的重点内容了然于胸,大嚼看似营养均衡的名著“快餐”,以求一饱。这样的“快餐名著”,往往经过了编者的二次“创作”,许多编者只是从各种研究论著中摘得只言片语,有的甚至是以讹传讹。名著之精妙的语言、丰满的形象、睿智的思想等诸元素熬成的“老汤”,也在这样的一次次改编与导读中被慢慢稀释,成为一碗无色无味的清水。【《语文教学通讯》2012年第01期】
(三)教师指导缺失
有调查认为,学生普遍渴望教师进行名著阅读指导。
在“你在名著阅读理解上有没有困难”一项时,有73.2%的学生回答“有困难”。
在“你认为你的语文老师现在有没有必要对你现在的名著阅读进行必要的系统性指导”一项中,有82.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
在“你认为学校有没有必要开设一些专题性讲座,放一些有关名著的影视等,来帮助你来进行阅读”一项中,有82.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高一名著阅读调查及教学策略》江苏省金坛市第四中学徐建军】
四、名著阅读指导策略
上面的阐述,已经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名著阅读的要求和意义,同时也看到了中学生名著阅读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中学生阅读名著的需要。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老师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阅读名著的指导,应该怎样指导才能让学生克服困难,有兴趣、有信心地开展名著阅读活动,并且收到实效。为此,我们从读前、读中、读后三个阶段,为老师们提供一些策略以供参考。
(一)读前准备策略
策略一:科学制订计划
中学生存在明显的升学压力,名著阅读必须协调好与学科学习的关系。科学的计划可以让学生做到阅读名著与学科学习的有机和谐。
制订一个学期的阅读计划,明确一个学期阅读名著的数量、品种、进度安排等,把阅读名著这一必修内容贯穿到学期学习的全过程,既不影响学科学习,又能够开展阅读活动,实现升学考分与涵养性情的“两手抓”,共同促进。
制订每一天的阅读计划。每一天有哪些时间可用于阅读,每一天读多少,应该切实、具体地安排。这样一天一天读下去,每天那个时间就是我读书的时间,那个时间我的任务就是读书。这样,日积月累,慢工出细活,读书的习惯就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名著阅读也就在不知不觉中落实了。
制订寒暑假读书的计划。寒暑假时间集中,除了对学科知识进行强化提升,参加社会实践以外,最重要的学习内容就应该是读书,应该进行合理的安排。老师应该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读书要求,并且要在开学检查落实情况,这样才能保证读书的效益。
策略二:开发阅读资源
要求中学生阅读近30部名著,首先必须要有书可读。而中国许多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还不富裕,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想办法开发阅读资源,丰富阅读渠道,给学生提供原著,让学生有书可读。
学校应该建设好图书馆,并向学生全面开放。学校图书馆,要求阅读的近30部基本名著,单本书的数量应该达到一个年级学生人数的数量,有条件的学校应该人手一册,条件不具备的学校,至少应该三五人一册,这样才便于教师有计划组织开展阅读活动。
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购买名著。购买的办法很多,比如读什么就买什么,既便于集中精力和时间一部一部读完,又便于分散经济压力。也可以组织学生交叉购买,即你买这一部,我买那一部,你读这一部时我读那一部,然后交换。这种做法有利于降低经济成本,但不便于统一阅读进度。为降低购书成本,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集体批发。
网上阅读和书店阅读可以降低经济成本,但阅读条件和时间可能会受到限制。
策略三:激发阅读兴趣
激发阅读兴趣十分重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阅读的兴趣,才能产生阅读的欲望,阅读活动才能起步。
激发兴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对作家、作品有较多的了解,对作品的价值、阅读的意义有较深刻的认识。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学生的阅读活动开展起来才相对容易且富于成效。
教师对作家作品的介绍、讲解是有效的办法。教师的讲解系统、全面、准确、权威、切合学生实际,学生容易接受。
有条件的学校,组织学生参观作家故居或相关的名胜古迹、纪念场馆,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开展活动,营造氛围。读书节、名著阅读读书笔记评选、名著阅读征文、名家讲座、名著阅读演讲比赛、名著阅读板报比赛、参观书展、参观或参与签名售书等等,是学校营造名著阅读氛围的有效方式。这些方式的采用,代表着学校的舆论导向,起着营造氛围的良好作用,会产生具有“磁力作用”的“磁场”,会吸引学生自觉加入名著阅读的行列,激发学生产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读中引路策略
策略四: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
很多学生对名著有畏惧感,阅读不能坚持下去,有的甚至半途而废,特别是对文言作品。究其原因,名著凝聚着作家对人生、对社会、对时代、对自然的严肃思考和独特看法,主题重大,意义深远,往往显得沉重,让学生产生害怕的心理。快餐文化没有培养起深层阅读的兴趣,反而培养了学生对浅阅读的习惯性接受,加之学科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影响学生对名著阅读的持久兴趣和顽强的意志力。为此,教师应该在阅读意志力培养上做足文章。
教师应该培养学生静下心来读书的心态。读名著,需要沉静的心态,需要一边读一边思考,需要玩味体会作品精妙的语言,深邃的思想,高尚的人格。学生拿到一部名著,也许不能坚持读下去,这是正常现象,但我们得让学生明白,静下心来读完了肯定会大有好处,就得冲着读完的好处,努力读下去,按自己的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我们还得让学生明白,读名著要细嚼慢咽,不能希望每天的阅读都一定有收获,欲速则不达。读名著需要字斟句酌,眉批旁注,赏阅玩味,最后才能消化吸收,这样的阅读才会让读者拥有获得知识的乐趣和得到精神世界的陶冶。这样慢慢引导,学生逐步进入作品的境界,与高尚的人格对话,与作家的心灵对话,完整读完一部名著后,学生阅读名著的意志力,自然会培养起来。
策略五: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铺垫
学生读名著有困难,因为他们与名著有时代距离,语言和形式可能会有隔膜,外国文学名著还会有文化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铺垫,便于学生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进入当时的时代生活中来阅读理解作品。
读名著与评论结合,有利于学生丰富名著的知识背景,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文学名著的原著很精彩,很多的文学评论家对于这些文学名著的解读也很到位。文学评论家的这种解读,实际上是教学生如何去品读这部名著。所以我们老师可以向同学推荐一些著名的文学评论家评价名著的文章,学生在自己初读的基础上,有名家的指点,会更深入地理解原著。评论家的相关评论可能有不同的观点,有给予肯定的,也有提出批评的,让学生也去了解,在比较中学会鉴别,区分高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地看待某部文学名著,进而形成自己对名著的独特认识。从这个角度来讲,提供这样的知识铺垫是很重要的。
读名著与影视作品结合,可以让学生丰富作品的文化背景。学生正处于读图时代,虽然读图不能代替文字的书的阅读,读图也很难获得书本阅读那种独有的效果,但图像资料特别是影视作品,经过导演的再创造,重现的时代文化背景,对学生理解文学名著,特别是理解有历史距离、文化差异的文学名著,是有帮助作用的。不过,我们提倡读名著,要读的是文字的书,绝不能用影视作品来代替文字的书,也切忌在阅读一开始就完整地让学生观赏影视作品,我们还要切记让学生观赏影视作品,需要的仅仅是影视作品提供的文化背景。
策略六:指导阅读的方法
实践早已证明,“不动笔墨不读书”是读书获得实效的重要经验和方法,是积累知识、练习写作、涵养性情的好方法。因此,在读名著的过程中动笔,是阅读名著的重要策略。
批注的方法。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脂砚斋评点《红楼梦》,早已成为历史佳话,这些评点文字早已成为研究名著本身的重要参考资料。我们有必要启发学生在读书时随时拿着笔,在字里行间随时记录自己的点滴感受。
笔记的方法。名著中经典的场景,精彩的比喻,富于启发性的议论性语句,如果能够进行摘抄或制作成卡片,既代表着阅读的收获,也是很有意义的积累。厚积才能薄发。
(三)读后评价的策略
名著阅读要追求实效,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办法进行评价,否则名著阅读活动可能流于形式或限于肤浅。当然,名著阅读的效果不一定是显性的、及时的,它可能是隐形的、延时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评价,反而应该以评价为导向,跟踪阅读活动的实情,强化阅读活动的效果。
策略七:开展展示活动
读书交流会或名著故事会、主题班会、名著故事片段表演等等,都是很好的展示活动。既可以了解学生实际的阅读状态,展示阅读的成效,也可以促进阅读活动的深化,促使学生产生阅读成就感,增进阅读效果。
策略八:小论文写作
研究性论文写作,是名著阅读高层次、高要求的评价活动。要真正独立完成名著的研究性论文写作,必须集中一个点,进行反复阅读、反复思考、反复研究。
策略九:与中考、高考对接
五、结束语:让读名著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
(一)应转变的观念
应转变的观念一:课外阅读是学生的事,与教师没有关系。
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的事,也是教师的事。在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引导上,引导学生激发起读书的兴趣,引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读物,对学生阅读的效果进行有价值的评估,对读书成效显著的学生进行鼓励,矫正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如不良书刊的侵入等等。我们教师只有发挥好这些作用,课外阅读才是有效的,有价值的,才能发挥正面的、积极的作用。否则,学生可能没有读书的兴趣,读书活动可能就根本开展不起来,学生的精神生活可能会极度贫乏,精神世界可能会极度单调无味。
应转变的观念之二: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师的事,我不是语文教师,与我没有关系。
应该肯定,语文教师在学生课外阅读中是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但是,语文教师的作用不是无限的,就课外阅读而言,语文教师可能在文学阅读上有一定优势,但在文化阅读方面、科技阅读方面、理科阅读方面就可能没有优势,这就需要班主任、语文及其他学科教师密切配合,共同营造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
应转变的观念之三:课外阅读影响学习。
客观地说,课外阅读需要时间,而学生的时间是个常量,用在课外阅读方面的时间多了,用在学科学习上的时间就可能减少,这是一对矛盾。但我们同时应看到,如果我们有正确的指导,学生有科学合理的安排,这一对矛盾会得到妥善的处理。更何况,学生读到有意义有价值的作品,书中高大人物的思想肯定会启发教育学生发奋学习、刻苦钻研,这不仅不会影响学习,反而可能促进学习。
(二)要树立的理念
理念一:作为一项为学生“打底”的工程,读书能使学生具有一种博大而高远的精神,一种充实而圣洁的灵魂,一种虔诚而温馨的情怀,和追求完美人生的信念。
读书,能改变学生人生匮乏、贫弱、苍白的状况,改变学生精神、气质和品性,使学生增长智慧,时时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充实的快乐,并能促使学生历史地思考人生,从而实现自我人生层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只有读书,学生才能引经据典、妙语连珠。“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读书,学生才能不自甘平庸,才能不俗不可耐。
历史学者雷颐在一个座谈会说,一个人在中学阶段读到的东西,会溶进生命,化入血液,而到了大学阶段、成年以后读的,往往只能作为知识存在。我很赞成这样的看法。中学阶段是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我们中学生的阅读流于贫乏,精神流于空虚,它不去沉迷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不沉于消极,可能吗?而这怎么可能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呢?
理念之二:要让读书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学生生活的方式。
我们的学生花在读书上的时间少,读书的习惯还没养成,读书的品种少,所读作品的层次低。我们要力求改变这种状况。要借开展班级名著阅读的良好契机,开展读书活动,让学生愿意读书,喜欢读书,为读书所迷,让读书成为学生不能割舍的情怀,让书成为学生生活中的必须品,让读书成为他们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如果真的能够这样,学生在三年之中的生活是充实的,意志会得到磨炼,品性会得到陶冶,人格自然会完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生语文积累方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