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反思的诗句升华的诗句

关于古诗_教学反思_教学随笔
来源:不详作者:佚名分享到:
&&& 诗是一门深入浅出的艺术,是诗人情感领域的艺术升华,也是展示客观世界的人文艺术。起始于一年级,根据年龄特点,教材编选特点,要求学生以吟诵积累为主,对于诗情诗意点到为止,不求甚解。进入中高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此时的古诗教学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创造性地学习古诗的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受到全身心的陶冶,领略中国文化的精髓。在诵读欣赏古诗词时,如何才能发掘出古诗词中的丰富内涵?如何才能品读出诗词中的别样韵味?我们不妨由以下几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品味古诗词的艺术之美。
一.&&& 格调切入,铺垫主题
  &&&&&&&&& 人们习惯根据诗人的创作风格与流派对他们进行分类例如:李白被誉为“诗仙”,是浪漫主义的诗风代表人物;杜甫则被誉为“诗史”,是现实主义的诗风代表人物;还有,像王维的田园派,岑参的边塞派等。诗风的雷同让诗人在诗歌内容的创作上有了一个类的导向。因此,在诗歌教学中,不妨以格调切入,作为对主题的铺垫。例如教学高骈的《山亭夏日》这首诗时,我先出示了杨万里的《小池》,以其中的一组名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为导入,让学生感受夏日荷塘的恬静与勃勃生机。再出示《山亭夏日》这首诗时,学生对“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的夏日山亭风光便能一览无遗了!雷同的景物描写,相同的季节特点,由熟知的诗入手,便能让学生迅速读懂诗。
  &&&&&&& 再如,教学范仲淹的《江上渔者》,我以李脍炙人口的《悯农二首》导入“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学生一经诵读,就揭示了诗歌的主题,再来读《江上渔者》,便不废吹灰之力了!相同的(背景)主题描写也是一个抓手。所谓:“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找准格调,是提高学生古诗赏析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被后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事实上,“诗情-画意”是诗人传情达意的创作产物。自盛唐始,禅风画韵相互交融,禅机画理交互渗透,产生了唐朝王维、宋朝苏轼这样的诗画,书画大家。例如,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教学中,我先出示了插图,让学生根据图意大胆猜测诗歌内容。由于画意明晰,学生一下子便猜出了诗歌的大意。此时,再出示诗歌内容,我让学生进行图文对比,深入研读。学生发现,画面虽能一目了然地传递出内容信息,但诗人的心境却是难以品味的,例如:弹琴为何要复长啸?“独”坐幽篁里的“独”字是否有“孤独”之意?带着这些疑惑再去看图,学生的感受就不同了!竹林深处的一份静谧,远离尘嚣,正是诗人追求一种“物我两相忘”的心境啊!此时,学生对古诗的赏析才真正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三.&&& 咬文嚼字,豁然开朗
  “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这些语法词法的理解对学生学习古诗是一个难关。怎样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呢?例如:在教学陶渊明的《种豆南山下》这首诗时,其中有一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学生在自学时,产生了疑惑。按理“荷”的解释离不开植物,荷花啦,荷叶啦 ,可是代入诗句中意思就太奇怪了。于是,我引导学生避开“荷”,理解“带月锄归”的意思,这倒方便,学生理解为“晚上扛着锄头回家”,正确!那再看看,诗中和译文中哪个字词的意思对上号了?学生明白了,“荷”还能解释成“扛着”。再读诗,嘿,又读错了!“荷”还能怎么读?翻开字典一查,学生终于明白了,“荷”作动词时解释为“负荷,扛着”,读音也变了,在这里读“he”。真没想到,“荷”也是多音字。再读,没一个学生出错了!古诗教学中,这样的情况不少见,如果能让学生发现问题后好好咬文嚼字一番,那样,学生对古诗的重新理解才真正是豁然开朗;那样,学生的古诗赏析能力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增强。
四.聚焦背景,探寻诗境
  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活境遇对诗人的作品创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谓“相由心生”“我手写我心”。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常常会出现不了解历史背景,而只做字面理解的情况。例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有这样一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学生普遍理解为春天,江南景色宜人,杜甫遇到了好朋友,心情格外愉快。可是,如果把诗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下,诗人要表达的情感就远不是久别重逢的喜悦了。事实是:家国沧桑,彼此都充满着无限的身世凄凉之感。风景依旧灿烂,却物是人非。“落花”在这里已不是让人心醉的美景,而是让人心碎的“同病相怜”(就在这年冬天,诗人杜甫凄凉地死去了!)所以,古诗的教学切忌“字面功夫”,如有教学需要,必须让学生聚焦诗歌创作背景,这样学生才能探寻出诗人的心境与诗境,才能真正把握诗歌的鉴赏。
五.&&& 名句积淀,出口成章
如果说,诗歌是文学的精华,那诗中的警句就是诗歌的精髓。纵观中国古代体制,学童启蒙教科书无外乎《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唐诗三百首》等,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引经据典,灵活运用。汉语言(国学)教育,首当推崇这些经典名句的积累。每次教1&&&
本文栏目:《教育叙事》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小语吧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均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小语吧",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小语吧"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与小语吧联系,邮箱:
教育叙事最新更新让美在古诗教学中升华――《舟夜书所见》课例+实录+反思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让美在古诗教学中升华――《舟夜书所见》课例+实录+反思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让美在古诗教学中升华
――《舟夜书所见》课例
江汉区黄陂街小学&  童 琦
教 学 设 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陶冶爱美情趣,培养学生古诗的兴趣
2、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想象美景
3、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读诗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清代诗人松餍芯3┯斡谏剿渌ダ拦奘婀垡炀耙桓瞿驳囊雇恚瓮媪艘惶斓乃雷宰诖闲菹幌氲饺幢淮耸焙由厦谰吧钌钗唤舜蠓岜市聪拢
板书课题:舟夜书所见
2、师:听了老师的介绍,同学们也预习了,你们知道诗人坐在船上写下的是什么吗?
3、齐读课题
4、师配乐范读
二、读准读顺,过好语言关
1、师述:想去看看这美景吗?走,让我们到诗中去感受吧!打开书,轻声读读诗,注意把生字读准
2、师:读给同桌听听,字没读准帮她纠正过来
3、师:谁愿意第一个试试读给我们听听
4、全班齐读
三、营造氛围,体验情感美
1、师:诗人此时正被这河上美景深深吸引,同学们现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好吗?
2、师范读学生听读想象[配乐]&&&
3、同位互说诗意
四、以画为媒,感悟语言美
1、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带劲!有位小朋友看到书上为这首诗画了一幅画,他也忍不住按照自己的理解画了一幅,我把画带来了,你们来看看!
2、CAI:出示画面
3、师:看!这就是她的画她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
4、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指导第一句: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一)理解“月黑”
1、& 指名说
2、& 指导理解诗意
3、& 生谈体会,指出画出月亮的错误
4、& 师描述:你真会读书哦,诗中写“月黑”,原来是一个漆黑的,没有月亮的夜晚呀!
5、师相机板书:月黑
&[CAI:师操作(隐去月亮)]
6、指导朗读
(二)理解“孤光”
1、师:这么宁静的夜晚,瞧,岸边还有点点灯火呢!是这样的吗?
2、生谈体会指出“点点灯火”的错误
3、师:你抓住了“孤光”,原来诗人看到的只有小船上的一盏渔灯难怪诗人称它为“孤光”(板书:孤光)
(三)理解“一点萤”
1、师:那你们还从哪知道是一盏渔灯呢?
2、生谈体会
3、师:原来那盏渔灯的光太弱了,就像萤火虫的光似的好,我们来一起看一看(板书:一点萤)
【CAI:隐去岸边灯光】
4、指导朗读
师:天地一片漆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盏渔灯静静地映在河面上可是它的光虽然微弱但是在漆黑的夜晚却显得特别明亮难怪诗人说“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能把这样的景象读出来吗?自己试试读读吧!
五、放飞想象,领悟意境美
指导第二句:“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1、师:这时,一阵微风吹来,河面起风了....看看这幅画,你还想说什么
2、生描述画面生读第二句
师:你们说的景象小朋友没有画出来啊,怎么办呢?他没有画,我们可以闭上眼睛去想象啊
3、师配乐范读,生闭眼想象
师:你们看到什么了?把你看到的美美的说给大家听听
4、师CAI:微风拂过,那倒映在河面上的一点渔火呀,一下子被细浪搅碎了,散向远方,河面的灯光好像漫天的星星向我们眨眼呢你们能把看到的景象读出来吗?同桌之间试着读读这句
5、同位互读
6、指导朗读
师:那点点像萤火一样的渔灯在风的吹动下,散开成满河的星星(板书:散作满河星)
7、师:是啊,在诗人的眼中,满河的灯光如同星星闪动,那么在你的眼中像什么?
六、悦纳语言,倾吐心语
师:经过我们的想象,这幅画面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了,看,夜深了,岸边农户家的灯火熄灭了,只剩下一盏渔灯,起风了,渔火随风摇晃,满河的灯光闪动来,请一个同学读诗助兴吧!指名读诗(配乐,全过程)
师:我们都陶醉了!让我们站起来随着画面一起吟诵吧!(全班配乐吟诵)
七、拓展实践,发现创造美
1、师:现在老师还要给大家推荐一首描写夜景的诗,看看这首《枫桥夜泊》
2、师:你们还收集了哪些描写夜景的诗,让我们一同欣赏
师:今天我们的这首诗特别美,老师要给大家布置一个很有意思的作业:(音乐)大家都很喜欢这首诗,那你用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这首诗的喜爱吗?可以画一画,也可以说一说,甚至为它谱上曲子唱一唱咱们武汉的夜晚越来越美了,看看江滩,看看长江大桥,尝试着去写写武汉的夜景,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像小诗人一样写首小诗
【板书设计】&&&&& &&&&&
&&& 舟 夜 书 所 见
&&&&&&&&&&&&&&&&&&&&&&&&&& 月黑
&&&&&&&&&&&&&&&&&&&&&&&&&& ↓见
&&&&&&&&&&&&&&&&&&&&&&&&&& 渔灯
&&&&&&&&&&&&&&&&&&&& 一点萤→满河星
&&&&&&&&&&&&&&&&&&&&& 散作
课 堂 实 录
一、创设情境,解读诗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清代诗人松餍芯3┯斡谏剿渌ダ拦奘婀垡炀耙桓瞿驳囊雇恚瓮媪艘惶斓乃雷宰诖闲菹幌氲饺幢淮耸焙由厦谰吧钌钗唤舜蠓岜市聪拢
板书课题:舟夜书所见
2、师:听了老师的介绍,同学们也预习了,你们知道诗人坐在船上写下的是什么吗?
生:看到的美景
师: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呢?
生:是在夜晚看到的景色
师:对,夜晚诗人坐在船上写下了美景来,一起读读诗题!
3、齐读课题
师:这是怎样一幅迷人的景致啊,夜色中,诗人陶醉了,口中不觉吟道:
二、读准读顺,过好语言关
师:想去看看这美景吗?走,让我们到诗中去感受吧!打开书,轻声读读诗,注意把生字读准
师:读给同桌听听,字没读准帮她纠正过来
师:谁愿意第一个试试读给我们听听
指一生读诗
师:老师听清楚了,“萤”“簇”你读得真准还有谁来读读?
再指名一生读
师:不仅读得准,还读得非常流畅,大家一起来读读
三、营造氛围,体验情感美
师:诗人此时正被这河上美景深深吸引,同学们现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好吗?
生齐答:好
生自读想象
师学法指导:她真会读诗,闭着眼睛想;还有他,边读边做动作帮助自己想象
师:想象到了吗?
生:想到了
师:好,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去看看吧,闭上眼睛
师范读想象[配乐]&&&
师:看到了吗?
生:看到了
师:大家都陶醉其中了,把你看到的景象说给同桌听听
四、以画为媒,感悟语言美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带劲!有位小朋友看到书上为这首诗画了一幅画,他也忍不住按照自己的理解画了一幅,我把画带来了,你们来看看!
CAI:出示画面
师:看!这就是她的画她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
生争先恐后:画出来;没有画出来
师:有的说画出来了,有的说没有画出来,要有理由告诉我这样吧,大家读读诗,看看画,书上的插图也可以瞧瞧,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谁第一个发表你的见解
&&&&& 指导第一句: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生:诗中写“月黑”,月亮应该是被乌云遮住了但画里出现了月亮,画错了
师:你们同意吗?(同意)你真会读书哦,诗中写“月黑”,原来是一个漆黑的,没有月亮的夜晚呀!
师相机板书:月黑
师:来,我们就让月亮躲进云层吧![CAI:师操作(隐去月亮)]
师:你说的好,老师就请你来读读这句吧!
师:月黑....瞧,连月亮都不忍心打破这夜的寂静呢你读得真好,还有谁让我体会这是一个寂静的无月的夜晚
再指名一生读
师:这么宁静的夜晚,瞧,岸边还有点点灯火呢!是这样的吗?
(纷纷举手)大家都有意见了,谁来说说?
生:应该把房子里的灯光都去掉,因为书上说“孤光一点萤”,只有船上一点光,是 “孤光”
师:你抓住了“孤光”,原来诗人看到的只有小船上的一盏渔灯难怪诗人称它为“孤光”(板书:孤光)
那你们还从哪知道是一盏渔灯呢?
生:“月黑见渔灯”,漆黑的夜晚就只有一盏渔灯
师:是的,这句话看得出来还有一个地方呢?(相机正音:见xian)
全班举手,齐说:一点萤
师:不明白,是一只萤火虫飞到河面上来了?你怎么说“一点萤”就是一盏渔灯?
生:“一点萤”就是一点点灯光如果很多灯的话,灯光就很大了
师:哦,难怪说一点“萤”,是什么?
生:就是像萤火虫那么小
师:听她这么一说我突然明白了,原来那盏渔灯的光太弱了,就像萤火虫的光似的好,我们来一起看一看(板书:一点萤)
【CAI:隐去岸边灯光】
师:刚才是你说的,就请你来读读这句话好吗?
指名刚才发言的学生读第一句话
师:是啊,渔灯的光是多么微弱啊!“孤光一点萤”谁再来试试?
指导读“见”
师:我感受到了那盏渔灯的光太微弱了天地一片漆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盏渔灯静静地映在河面上可是它的光虽然微弱但是在漆黑的夜晚却显得特别明亮难怪诗人说“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能把这样的景象读出来吗?
自己试试读读吧!
& 学生自读
师:谁来试试
指名一生读
师评:你瞧,那盏渔灯在黑夜里放射它的光芒呢?你能让我瞧见它吗?你再试试我闭上眼睛了,要让我看到哦
师:看到了一点,但是还是太微弱了还有谁让我看到?
师:真美,那盏渔灯就像小精灵似的,谁再让我体会?
师:老师想跟你一起读好吗?
师:谁再来试试?这样,老师请这个小组的同学一起来好吗?
一四人小组读
师:请男孩来读(男生读)
师:女孩也不示弱,我们在脑海里想象这盏在黑夜里闪闪发光的渔灯,读(女生读)
师:小小的渔火虽然微弱,但在诗人看来,真是......(接读“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师:来,让我们闭上眼睛,边吟诵边想象
全体配乐齐读
五、放飞想象,领悟意境美
指导第二句:“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师:这时,一阵微风吹来,河面起风了....看看这幅画,你还想说什么(指画)
生:我想说光还不够,因为诗中第四行说“散作满河星”应该满河都是星星,但它没有
师:我不明白为什么要画满河星,你从哪知道?
生:第二句
师:那你给大家读读吧
生读第二句
师:读得好,你怎么体会的呢?
生描述:那微风把河面吹起了层层波浪,那波浪把那一点萤光吹散了,就...(说不下去了)
师:没关系,谁来帮他接着描述
生:后来,灯光散开了,就像一颗颗小星星
(板书:散作满河星)
师:你们的意思我明白了,但小朋友没有画出来啊,怎么办呢?他没有画,我们可以闭上眼睛去想象啊
师配乐范读第二句:静静的河面起风了,“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生闭眼想象
师:你们看到什么了?把你看到的美美的说给大家听听
生:渔灯的影子映在河面上,微风一吹,把灯光吹散了,就像漫天的小星星
生:微风吹来,水面泛起了层层波浪,渔船上的渔灯照在河面上,波浪吹散开来就像满天的星星
师:想看吗?
师:微风拂过,那倒映在河面上的一点渔火呀,一下子被细浪搅碎了,散向远方,河面的灯光好像漫天的星星向我们眨眼呢你们能把看到的景象读出来吗?同桌之间试着读读这句
师:谁试试?
指名一生读
师:我看到浪了,也感觉到风了,只可惜星星太少了,谁让我看到多一点的星星
师:他试图让我看到更多的星星,纠正一个字音“散”,第四声请你再来读读
师:这回看到的星星多了,还有谁能让我看到满河的星星
师:风吹起来了,浪涌起来了,满河的星星在跳动真美!还有谁让我感受到美?
师:读得真好谁跟她一起读?我们一起读
师:那点点像萤火一样的渔灯在风的吹动下,散开成满河的星星(板书:散作满河星)
师:是啊,在诗人的眼中,满河的灯光如同星星闪动,那么在你的眼中像什么?
生:像星星普通一下跳到水里了
师:表扬你的想象力,是扑通一下,一下吗?
生:是全部小星星都跳到河里去了
师:是啊,银河里的星星都钻到河里了,金光闪耀啊!还像什么?
生:星星都跳到河里去洗澡了
生:满河的星星像无数金子掉到水里了
师:纠正一点,是满河灯光像金子,多漂亮啊!
生:就像萤火虫跳到水里戏水
师:一只?两只?
生:是无数只!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啊!如果你们来写,绝对不亚于诗人来,让我们闭上眼睛,边想象边吟诵
全班配乐齐读
六、悦纳语言,倾吐心语
师:经过我们的想象,这幅画面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了,看,夜深了,岸边农户家的灯火熄灭了,只剩下一盏渔灯,起风了,渔火随风摇晃,满河的灯光闪动来,请一个同学读诗助兴吧!
指名读诗(配乐,全过程)
师:读得真好,谁能看着画面吟诵?
师:我们都陶醉了!甚至有些同学扬起手做动作一起配合让我们站起来随着画面一起吟诵吧!(全班配乐吟诵)
七、拓展实践,发现创造美
师:现在老师还要给大家推荐一首描写夜景的诗,看看这首《枫桥夜泊》
CAI:出示诗句
师:你们还收集了哪些描写夜景的诗,让我们一同欣赏(指名两生吟诵)
师:今天我们的这首诗特别美,老师要给大家布置一个很有意思的作业:(音乐)大家都很喜欢这首诗,那你用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这首诗的喜爱吗?可以画一画,也可以说一说,甚至为它谱上曲子唱一唱咱们武汉的夜晚越来越美了,看看江滩,看看长江大桥,尝试着去写写武汉的夜景,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像小诗人一样写首小诗这幅画可以拿回家贴在你的床头或送给你的亲朋好友
课 后 反 思
《舟夜书所见》是清代诗人查慎行描写的一首夜景诗,诗人把夜晚河面上由静到动,渔灯倒影“散作满河星”的神奇、美妙的画面浓缩在短短的二十个字中,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赞美如何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之美,感悟精神之美,体验诗人表达的艺术匠心,获取诗人展现美的那些形象、情感?如何让学生经历知识学习的过程,并在体验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我尝试了“以画为媒、激发想象、读中悟情”的特色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 营造氛围,体验情感美
不论是开课,还是在多个教学环节中,我以情化讲的语言贯穿始终,把诗句的意境进行拓展性描述,努力创设出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情境我借助音乐形象,在恰当的时候去渲染,课堂上适时响起的悠扬的古筝音乐一次又一次地触发着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我借助图画,让学生在看图中联想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画面,使学生从有限的画面上感受到画中情,听到画中音,激发学生的情感思维,让学生领会到诗歌中的意境美
二、以画为媒,感悟语言美
我们如何架设一座沟通学生与文本的桥梁,不再支离破碎地去读古人的诗词,而是整体地去感受诗中的语言文字,与诗人进行情感的沟通呢?我借用了一幅与诗意不吻合的画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读、观察、思考的探究活动自己去获得对语言的感悟学生自主的对古诗进行品赏,这时从诗中获取的原有信息与他们从画上看到的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书、看画、讨论、思考,体会了“月黑、见、孤光、一点萤”并出现了一幅“漆黑的夜空下一盏渔灯静静地映在河面上”的画面,这样不必去解释文字,学生在自读中揣磨诗意,在研读中领悟语言,在引读、导读、议读中品味语言,在诵读中提升语言
三、放飞想象,领悟意境美
第二句中“风簇浪”、“满河星”的动态景观我尝试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进一步在想象中感悟语言“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你们看到什么了?”情感一旦被激发,想象的翅膀就能迅即展开学生闭眼描绘“心画”,建立语像,我顺势利导:诗人眼中满河的灯光如同星星闪动,那么在你的眼中像什么呢?充满创意的语言从孩子们的嘴里蹦出学生在想象中身临其境,心有感悟,读的时候也充满感情,这时的读是用心地读,有所感悟、有所体会地读一遍又一遍地吟诵品出了味,悟出了情,理解了语言,也悦纳了语言渐渐地,古诗语言如同已出,吟诵如吐心语,学生便于诗人一道共同抒发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赞美
四、拓展实践,发现创造美
我在课前发动学生收集有关诗篇,学生们兴趣盎然,通过咨询家长,查阅书报去搜寻――上课时,孩子们争先恐后,一首首意境悠远的古诗诵读得有滋有味学完课文后,我设计了一组实践题:可作创作欣赏,让孩子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或乘兴作画,将诗句变成一幅风景画,再现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或激情吟诵,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或赋诗写文,描写情境,抒发胸臆;或谱曲吟唱学生们量体裁衣,交上来的作业各具特色,充分展示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他们不仅理解了语言,感悟了美,还创造了美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沉沉载体,古诗的教学更应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把文学艺术的珍贵雨露浸润到学生灵魂深处,使学生能产生对富有象外之意的诗语的敏感,能产生对富有韵味气势的简练诗语的敏感,能产生对富有内涵的美妙诗语的敏感,使学生习染文人气韵,诗人气质,情思情趣越来越丰妙和高雅,这种境界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文章录入:szf98&&&&责任编辑:oldq&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字体: 】【】【】【】【】【】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长度不能超过200个字
25《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25《》&&&&&
您可以在这里发表评论...
谁看了这篇日志用诗歌启迪心智用诗歌升华交流——对诗歌教学的反思--《双语学习》2007年05期
用诗歌启迪心智用诗歌升华交流——对诗歌教学的反思
【摘要】:在诗歌教学中能守住诗歌的根本,就能达到教学的初衷。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H09【正文快照】:
诗歌是一种来源于自然的特殊的语言,是人类自身与外界进行神交的最有效的方式。那些真正需要诗歌的人,包括作者和读者,为了真理,为了愉悦而沉浸于诗歌中。这其中的奥妙在于诗歌的终极关怀是通过诗产生的意象达到一种主体间的交流,包括作者与诗的对话和读者与诗的对话。1诗歌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光庆;;[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杨岚;;[J];周易研究;1992年03期
马大康;[J];外国文学评论;1993年03期
仲文;[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94年03期
朱国华;[J];当代作家评论;1995年02期
余虹;[J];文艺理论研究;1995年02期
;[J];文艺理论研究;1995年05期
汪裕雄;[J];学术月刊;1995年01期
田蕾,董国岭;[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S2期
陈兴伟;[J];诗探索;199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谢杨;;[A];当代阿拉伯问题研究——“当代阿拉伯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张大为;;[A];新世纪中国新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箫引;[N];云南政协报;2000年
袁苏宁;[N];光明日报;2002年
朱学坤;[N];中国教师报;2004年
朴素;[N];华中电力报;2004年
罗立群(专家);[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谭旭东;[N];文学报;2005年
徐辉;[N];文艺报;2006年
师恭叔;[N];四川日报;2007年
傅小平;[N];文学报;2007年
龙扬志;[N];文艺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健;[D];暨南大学;2002年
王晓生;[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刘富华;[D];吉林大学;2006年
席建彬;[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海霞;[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杨雪;[D];西南大学;2006年
梁光焰;[D];西南大学;2006年
刘宗艳;[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文玲;[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杨晶晶;[D];四川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低年级语文古诗教学反思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低年级语文古诗教学反思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低年级语文古诗教学反思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升华和凝华教学反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