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财务状况变动表指标的变动比例取绝对值吗?

新会计准则运用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决策联动的实证分析 学术资料-免费论文
新会计准则运用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决策联动的实证分析 学术资料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论文栏目提醒】:网学会员为需要上海立信会计学院论文的朋友们搜集整理了新会计准则运用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决策联动的实证分析 学术资料-财务会计理论 - 毕业设计相关资料,希望对各位网友有所帮助!
新会计准则运用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决策联动的实证分析 新运用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决策联动的实证分析 杜莉/刘昌进 【分类】财务与会计导刊理论读本 【论文来源】/F101 【学刊期数】2008年01期 【论文》2007年10期第3034页 【作者简介】杜莉会计学博士上海交通博士后上海 200052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教师上海 201620刘昌进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专业博士生。&&&&上海 7年新会计准则实施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的趋同一定程度上扫除了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障碍。&&&&同时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将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财务报表数据甚至出现新的财务操纵手法和现象张艳2006。&&&&本文试图就新准则实施对银行风险信用管理带来的这方面的影响进行讨论。&&&& 一、贷款与银行信贷评估的联动分析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审批程序中最核心的步骤就是贷前评估因为如果贷前评估结果不理想那么贷款业务根本就不会发生也就不会产生银行的信贷风险问题。&&&&通常银行为了得到对贷款企业获得贷款后其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的评价在贷款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后银行会对其进行信用分析、评定信用等级以决定是否发放贷款以及以何种方式提供贷款。&&&&在这一过程中银行要求贷款企业提供近年内的一般为近三年内的相关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并根据上述信息综合评价贷款企业具备的6C特征即贷款企业的品格、能力、资本、担保、经营和现金进而决定授信的等级。&&&& 实践中我国银行都建立了各自的信用等级评定对相应的指标进行评分以评定贷款企业的信用等级。&&&&其中银行要求贷款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主要反映了其偿债能力、财务效益状况、资金营运状况和发展能力四方面的状况。&&&&为了解国内银行贷款决策中会计信息的应用我们收集了国内四大商业银行及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相关的信贷和规定包括各银行网上资料发现银行在授信过程中运用的财务信息主要来自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采用的财务指标涉及四大类的24个财务比率如表1。&&&& 宋雪枫和杨朝军2006发现总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超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负债比率、存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可以作为财务危机预警指标。&&&&而饶艳超和胡奕明2005进一步对我国银行信贷制度的调查也证明了银行信贷人员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财务比率以及报表附注等绝大多数会计信息比较重视能够运用会计信息支持贷款决策而且大多数的信贷人员认为会计信息基本上能满足企业授信的分析要求36。&&&&她们对上述每一类中的财务比率作了主成分分析扣除了每一类中信息含量较低但与其他比率之间相关性较高的比率指出银行关注的财务比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周转率这7个财务比率。&&&& 同时胡奕明和周伟2006在研究债权人对会计信息的有效需要时发现在上述7个主要财务指标中显著的指标只有4个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和总资产周转率。&&&&胡奕明和唐松莲2007对我国商业银行借款合同中限制性条款的调查也发现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银行会在借款合同中规定一些达标如要求企业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达到一定水平。&&&&该项Cronbach alpha系数的均值为3.02标准差1.59说明会计信息是银行关注的重要信息之一但不同银行关注情况差异可能较大。&&&& 上述结论与经典财务理论不谋而合1资产负债率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财务风险越大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借款的资本成本会随这一比例的上升而提高。&&&&2流动比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反映了企业流动性好坏流动性强的企业近期还款能力强对于短期借款而言这两个比例是银行在进行信贷审核时重点考察的指标而即使是长期贷款也存在着逐年清偿和利率调整所以对这两个指标也比较敏感。&&&&3总资产周转率则反映企业总资产的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这一比率越高则说明企业能有效地应用资产创造收入。&&&&4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了总资产周转的程度这一比率越大反映了企业运营能力越强。&&&& 学者们的实证证据表明银行在信贷决策上确实是有效地利用了企业的财务信息。&&&&我们有理由相信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后企业会计信息编制方法的变革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表述的影响都是直接的。&&&&而这种影响是否又会影响到银行的信贷评估呢如果有影响这种影响的程度是多少对这些问题的解答都是建立银行和企业的贷款合同所必需关注的问题。&&&& 二、新准则运用对商业银行信贷决策影响的实证检验 一研究设计 由于新会计准则从日开始正式实施因此目前无法直接取得企业实施新准则后财务状况的数据。&&&&所以我们选取WIND数据库中新旧准则变化研究中披露的2006年年报的新旧准则差异对比分析1并通过取得2006年的财务数据经追溯调整后作为替代数据进行研究。&&&&我们的研究设计如下 第一步根据2006年年报数据计算样本公司上述四个财务指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资产周转率和现金流量负债比作为初始值 第二步把根据新旧准则差异对比分析调整表见表2运用会计恒等式和会计账户设置的原理把股东权益差异的变化调整为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的变化 第三步根据第二步的调整再计算各个指标值得到2006年在新会计准则下的财务指标并设为调整值 第四步比较第二步和第三步得到的初始值和调整值的结果运用非参数Wilcox检验和Sign检验验证在信贷评估中所运用最核心的四个指标在新旧准则前后是否具有显著的差异 第五步运用个案研究方法通过信贷运用打分分析在银行信贷评估过程中这四个财务指标分别在新旧准则下的得分是否具有差异对第四步非参数检验的结果进行再验证进一步强化结论同时又量化新会计准则的变化给企业带来的影响程度。&&&& 从上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引起流动资产变化的主要有三个项目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变化与权益变动同方向衍生金融工具和金融工具分拆增加的权益引起权益增加时就调整流动资产。&&&&引起非流动资产变化的有六个项目其中长期股权差额、投资性房地产、资产弃置费用和企业合并的变化与权益是同方向变动所得税和少数股东权引起权益增加时会引起非流动资产的增加。&&&&引起流动负债变化的主要有六个项目辞退补偿、股份支付、重组义务、交易性金融负债、金融工具分拆增加的权益和衍生金融工具其中衍生金融工具和金融工具分拆增加的权益引起权益的减少时就调整流动资产引起非流动负债变化主要有所得税和少数股东权益两项。&&&&当所得税和少数股东权益引起权益的减少时会引起非流动负债的增加。&&&& 二数据来源和描述性统计 我们以2006年沪深两市除金融、保险行业以外所有的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并剔除财务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最后得到研究样本1409个。&&&&从WIND数据库中提取样本公司的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流动负债和总资产周转率的数据。&&&& 从上表3中旧准则下四个财务指标的均值和中值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的流动比率偏低均值为1.45中值为1.12资产负债比率偏高均值为1.26中值为0.54而且指标在各样本公司之间变动非常大其中流动比率的最大值为55.74、最小值为0资产负债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877.26和0.02总资产周转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为10.18和-0.02现金流动负债比的最大值为4.50最小值为-62.51。&&&&在各指标的极值分布和整体趋势上新准则没有带来十分显著的变化。&&&&从均值来看在新准则下流动比率有所上升现金流动比基本不变其他两个指标的值略有上升。&&&& 三各个财务指标的非参数检验 通过研究设计中的第二步和第三步我们得到了新旧准则前后上市公司上述四个财务指标的初始值和调整值且描述性统计结果表明这些指标在新准则实施的前后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是否显著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在下表4中我们运用了非参数检验中的Wilcox检验和Sign检验验证信贷评估中最核心的四个财务指标在新准则实施的前后是否具有显著的差异。&&&& 从上表4的检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在新旧会计准则下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具有显著的差异但是现金流动负债比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不同。&&&&这说明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确实会影响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和成长性。&&&&而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和成长性又直接影响其借款是否可以按时、足额偿还。&&&&那么商业银行在进行信贷决策时就不得不考虑这种影响。&&&& 四个案上市公司信贷审批得分的差异分析 从前述的非参数检验结果可知在信贷审批中运用的最核心的四个财务指标在新准则实施以后有三个具有显著差异。&&&&为了更深入地分析这种差异是怎样影响信贷审批结果我们选取在新旧准则对比分析中差异最明显的12家上市公司比较这些指标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影响银行信贷评估的得分。&&&& 1.信贷审批打分的步骤及得分标准。&&&& 银行对企业财务业绩的评估一般是通过评价企业的核心财务指标以企业评价指标实际值对照企业所处行业的标准值按照既定的计分模型进行定量测算。&&&&其基本步骤如下 首先提取相关数据加以调整计算各财务指标的实际值。&&&&在实际中基本的资料主要是贷款企业的财务报告。&&&& 其次确定各个指标的标准值。&&&&各项指标的标准值一般是有关权威部门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年度、分行业、规模统一测算和发布的。&&&&银行可以根据某个企业的特征选择适合该企业的标准值。&&&& 最后按照既定的模型对各项指标评价计分。&&&&指标总得分 sum单项基本指标得分由于各个指标本身的特性不同各个指标的评分标准具有差异具体如下表5-表8。&&&& 从上表5-表8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的评价过程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标准值的确定。&&&&由于目前我国各银行之间的信贷评估程序都不对外公开我们在这里简化了具体的信贷审批过程仅通过普遍使用的信贷打分法考察在新旧两种不同的会计准则下衡量贷款企业业绩的核心财务指标的变化进而对信用分析产生的影响。&&&&因此对于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的满分值我们选取国际上认定的恰当值资产负债率定为60流动比率选定为200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和总资产周转率我们以旧准则下各个指标的均值作为标准值。&&&& 2.个案上市公司信贷审批得分的差异分析。&&&& 在前述非参数检验中检验结果具有显著差异的有三个指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和总资产周转率。&&&&我们从1409个样本中分别选取这三个指标变化最大的前五家上市公司作为我们个案研究样本。&&&&运用表5到表8中介绍的计分方法分别根据新旧会计准则下企业披露的财务数据计算得出前12家上市公司各指标的得分。&&&& 从得分情况来看企业的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在流动比率小于100的公司其资产负债率一般也大于60。&&&&总资产周转率和流动现金负债比在各个公司之间变动幅度较大。&&&&总资产周转率得分最大值为157.28最小值为0.28流动现金负债比的得分的最大值为11.34最小值为-19.06。&&&&相对于旧准则而言在新会计准则下各个指标之间得分的差距在缩小。&&&&总资产周转率的最大值为85.18最小值为0.09流动现金负债比的最大值为11.34最小值为-19.06。&&&&和前面的非参数检验结果一致的是在我们进行上市公司指标得分情况的个案分析时流动现金负债比在新旧会计准则之间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表6的情况表明旧准则下流动比率得分的最大值为26.88最小值为0.00资产负债率得分的最大值为45.63最小值为0.00新准则下流动比率得分的最大值为97.50最小值为0.00且各样本的变动都较大资产负债率得分的最大值为56.88最小值为0.00。&&&&总资产周转率和现金流动负债比在各公司之间变动幅度较大。&&&&旧准则下总资产周转率得分最大值为114.86最小值为0.34现金流动负债比得分的最大值为45.00最小值为-75.00而新准则下总资产周转率得分最大值为63.01最小值为0.00现金流动负债比得分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旧准则下相同。&&&&而和前述非参数检验结果一致的是个案样本的现金流动负债比在新旧会计准则之间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从表6的信贷评分差值和变动比例分析看新准则下信贷评分高于和低于旧准则的上市公司分别占8和4家也就是说新准则不会导致信贷评分绝对高于或低于旧准则下的结果。&&&&变化的绝对值最大的是SST幸福131.13分变动比例最大的是ST金泰高达9826.47新准则下信贷评分小于旧准则的公司中差值和变动比例最大的都是SST新太差值是-49.04变动幅度是-95.80。&&&&这些变化足以说明信贷评估指标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应该引起商业银行的足够重视。&&&& 三、研究结论 首先新准则的实施并不改变商业银行信贷评估与贷款企业财务信息的依赖。&&&&企业的财务信息仍然是商业银行进行信贷决策的基础。&&&& 第二实证结果揭示在商业银行信贷决策的核心指标中由于新旧准则的变化企业在新准则实施前后的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具有显著的差异而现金流动负债比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不同。&&&&这种变化也说明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后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和成长性的评价指标发生重大变化商业银行进行信贷决策时应采用必要的措施进行信贷风险防范。&&&& 当然我们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实践中各商业银行都在建立完善的信贷审批程序关注的财务指标无论在种类和数量上均超过本文选取的财务指标我们仅选取了其中被关注的四个重要指标并没有反映商业银行对贷款企业财务状况分析的全貌。&&&&此外由于无法
【】【】【】【】【】注册会计师
        存货作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保征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正常、连续、均衡地进行。正因为它与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密切关系,即使不做专业的指标分析,只关注它的基本变化,也可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态。本节我们将通过存货绝对值变化分析和存货结构变化分析来引导大家读懂“存货”要告诉我们的“秘密”。  (一)存货绝对值变化分析  存货与企业运营直接相关,所以存货绝对值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企业经营效果、经营方式等的变化。当然,分析存货绝对值需要与财务的其他数据有效结合。  实例12-1  表12-1&A汽车制造厂最近3年库存数比较表  表12-1提供了一个新改组的汽车制造厂最近3年来存货绝对额(年末数)的变化表,从业绩来看,企业3年来销售收入不断增长,而存货期束余额却没有呈现持续增长的必然规律,是什么让一个制造型企业能短期内大额降低库存,或者是财务数据本身有问题?  带着疑问,我们有针对性地查阅了企业附注,分析相应资料发现,2008年年底,为了降低库存,提高存货周转率,公司与包括发动机供应商在内的多个供应商达成协议,在A公司提供一定额度保证金给供应商的基础上,供应商在A公司建立厂商库存,保证发动机等关键性原材料的厂商库存保持在一定数量范围内。所以对A公司而言,一直以来各有安全库存量的关键原材料不再属于存货,其可以实现“需要一个发动机才买一个”——按协议要求,厂商已经先期把材料存放在东吴公司,此处的“买”成为瞬间可以实现的交易。  由此可见,A公司的存货绝对值降低,是因为本来应该由东吴公司准备的安全库存转移到了供应商账目下(当然,A公司由此付出的成本足提供保证金)。这样从表面来看,公司的存货周转率指标提高。但如果作为投资者,是否就可以认为A公司的营运能力真的提高了呢?  注意  由于A公司针对存放在自己公司的“别人的库存”并不是没有经济责任,相反,是责任重大——需要按交货当天的价格结算。也就是说,A公司并没有推卸掉其之前的责任,存货的周转率也并没有本质的提高。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仅仅是存货绝对值变化就能引导我们关注到  企业存货管理模式的变化,甚至能窥探到企业决策者为实现报表数据“美观”的良苦用心。所以,分析其变化非常有意义。
(责任编辑)
加载更多文章
加载更多文章
加载更多文章
加载更多文章
加载更多文章
加载更多文章
加载更多文章
加载更多文章
会计网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即刻与小K亲密互动,还有劲爆优惠等你来拿!
订阅QQ邮件
第一时间获取热门财会资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 2010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除特别注明外,作品版权归会计网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做出处理。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114网址导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务状况变动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