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白人被黑人反向征服始终无法征服东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

性暴力:非洲乱局最令人发指的一页--百度百家
性暴力:非洲乱局最令人发指的一页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至今女性仍是冲突、暴力中最弱势、最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甚至在许多时候,她们的悲惨命运,根本不为“文明世界”所知晓。
今年4月14日,尼日利亚北部博尔诺州齐博科寄宿学校,276名女学生被伊斯兰极端组织“博科圣地”绑架,由于尼日利亚政府行动迟缓,迄今仅有少数几名女生伺机逃脱,绝大多数女生仍被挟持,且武装匪徒屡屡扬言,要将她们“照规矩”嫁给“博科圣地”信徒,或转卖到国外,关于她们遭到虐待和性侵的传闻也不绝于耳。
并非传闻者想象丰富,在冲突不断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性侵始终是乱局中最令人发指的一页。
在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卢旺达内战中,大量使用童子兵和无节制的性侵行为,是最普遍、最令人发指的暴行,且为内战各方所普遍采用。阿尔及利亚媒体《阿尔加观察家报》曾对一些被解救的前“童子兵”进行访问,按照这些童子兵的叙述,性侵行为往往并非趁乱起意,而是武装集团头目们刻意的、有组织的行为,这样做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但最普遍、最主要的目的,一是进行所谓“性征服”,使控制区范围内的平民对他们产生畏惧感,从而不敢起反抗之心;二是借此将被强逼上战场的童子军牢牢绑在武装犯罪的战车上不能自拔(另一个方法是强逼杀人)。
由于教育水平低下,巫术盛行,在非洲许多落后地区,妇女的地位十分低下,并遭受着广泛的摧残,割礼、早婚早育等陋习仍司空见惯。正是这种针对女性陋习的普遍存在,导致了军阀、内战团伙和恐怖主义普遍采取了“性征服”手段。
这种“性征服”行为最典型、最令人发指的一幕,出现在2010年下半年的刚果(金)东部北基伍省。
当时在邻近卢旺达边境的北基伍省马西西(Masisi)、瓦利卡莱(Walikale)等长100公里、宽40公里,总面积不过4000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短短两个月间,属于“解放卢旺达民主力量联盟”(FDLR)、“马伊-马伊”民兵(Ma?-Ma? Cheka),和其它一些小的武装团体武装分子至少强奸了500名以上的当地村民,其中落实名姓的就有303人(235名成年妇女、13名成年男子、52名幼女和3名男童),928间民宅和42座店铺被洗劫一空,还有116名平民被劫持。
为何采取如此野蛮的集体轮奸行径?这正是所谓“性征服”的丑陋。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许多地方,巫术和伏都教思想根深蒂固,许多在外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在当地却被认为理所当然。包括许多伟大政治家在内,该地区大多数领导人都会刻意借助“神奇的力量”,公开亮相时或手执豹尾,或戴皮帽,或捏一条古怪的白手绢,这些东西实际上都是“神器”,象征他们拥有超越常人的神秘能力;巫术认为双胞胎是不吉利的,诅咒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可以通过“降头”打击或征服他人、其它部落或村庄。南非世界杯期间,全球观众都可以看到巫术的一角——从休息室、球员入场口到看台上,巫术、降头的影子时隐时现,而这些只不过是“小把戏”:在尼日利亚,一些冒充基督教会的邪教团体曾和人贩子勾结,以“巫魔附体”的形式诅咒人贩子看中的少女“被上帝认定终身为娼”,这些少女慑于宗教威势,竟独自顺从地从尼日利亚自行赴热那亚、阿姆斯特丹卖身,甚至被解救回来后也遭到村民唾弃,因为她们违背了“神喻”,直到好心的教士当众“解除诅咒”才算罢休。而在乌干达和苏丹交界处,一个名叫“圣灵解放军”的伪基督教邪教利用“巫术”裹挟1万5000名儿童充当娃娃兵,最小的娃娃兵只有5、6岁,却已有杀人纪录,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这个教派导致20万人丧生,近200万人流离失所。
集体轮奸正是这种“巫魔”征服的重要环节。施暴者和受害者都相信,通过强暴对方村庄、部落的女人,杀死对方巫师,毁灭对方房屋、神器,就可以打破对方“守护神”的庇佑,使之丧失灵魂,成为自己的奴隶和附庸。通过施暴,武装团伙可以打破当地敌对村庄、部落的抵抗意志,借助巫术的力量,迫使对方屈从自己淫威,也可以震慑其它村庄、部落,使其因惧怕被“破神”、被政府,而不得不俯首帖耳、任武装集团予取予求。这种做法虽残暴,但在武装集团看来却十分有效:抵抗减少了,兵员增加了,后勤解决了,甚至还可以通过集体性征服,获得他们梦寐以求的“家”——活动基地,和“家居生活”。
即以2010年北基伍省事件为例,“性征服”暴行不折不扣是在联合国眼皮底下实施的:联合国为了维和,在刚果(金)派遣了20000名各类维和人员,其中仅在南北两个基伍省就有9个蓝盔兵基地,部署了有直升机支援的355名蓝盔兵,但这些蓝盔兵却对暴行后知后觉,反应不力。如发生在吕瓦吉村(Luvungi)的暴行,最近的蓝盔兵仅相隔30英里,却毫无动作,2010年9月,为了连选连任,潘基文走访中部非洲,群体强奸案大规模发生时,他正在咫尺之遥的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对此却不置可否,只由其特使、联合国秘书长助理阿图尔.哈雷不痛不痒、甚至不冷不热地敷衍几句“蓝盔兵本可做得更好”、“本应是刚果(金)政府军担负更多保护本国公民之责”,对此,非洲舆论曾毫不客气地加以谴责和嘲讽,《金沙萨潜力报》就讥讽特派团“包办和强加给我们这么多东西,可偏偏和平与安全不包括在内”。
更令人发指的是,这些蓝盔兵本人也“不干不净”:2010年8月,联合国发现,多达51名(12名军官和39名士兵)印度籍蓝盔兵在刚果(金)多尔拉(Durla)地区维和时性侵当地妇女,并生下许多混血儿;而在前述受摧残最严重的北基伍省,早在2007年就有蓝盔兵因性侵而受处分。此次尼日利亚“博科圣地”绑架女生事件发生后,当局迟迟不愿联合国和洲外势力介入,在某种程度上,也和所谓“刚果(金)维和阴影”有关。
正是这种落后的巫术文化和外来的杀人武器相结合,才让集体性暴力在这一地区屡见不鲜,塞拉利昂、利比里亚、中非、尼日利亚、安哥拉、刚果(金)、乌干达和卢旺达的历次内战、暴力冲突中,这类惨剧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却因非洲信息闭塞、国际社会“耳聋眼瞎”,而长期得不到重视。北基伍省事件和此次“博科圣地”针对女学生的劫持案,之所以能让举世震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犯罪者刻意把事情闹大,以图博取更多影响,并借此和当局、和国际社会讨价还价。
近年来随着瓦哈比原教旨主义的猖獗,针对女性的集体暴力又有了新的体现,如采用暴力手段禁止女童上学、工作、娱乐和走入社会,逼迫女童自我封闭,成为“虔信者”泄欲和生育的工具,或以强迫手段逼迫女性接受所谓“婚姻义务”等。
近几十年里,国际社会和民间组织一直不遗余力,试图在非洲改善妇女地位,但至今女性仍是冲突、暴力中最弱势、最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甚至在许多时候,她们的悲惨命运,根本不为“文明世界”所知晓。
阅读:25246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1821
阅读:1976
本文是来自微信公众号【信海光微天下】的原创文章,首发百度百家
阅读:44万
阅读:16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香港帮上位是国际管理思想进入腾讯的信号,也是腾讯终于开始进入...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世行报告认为2016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经济形势总体向好_新浪财经_新浪网
  近期,发布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经济形势报告,认为2016年撒南非洲经济形势总体向好。报告称,撒南非洲过去15年来经济保持持续增长,大部分国家平均增长率达6%。2015年,由于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等原因,经济增长一度受挫,但仍增长了4%。
  展望2016年,撒南非洲两个最大经济体尼日利亚和南非经济将现低迷,但包括肯尼亚、坦桑尼亚、莫桑比克、科特迪瓦等在内的小型经济体仍增长强劲,增长率可望达到7%左右。南非从2015年第三季度起,出现技术性经济下行,预计2016年第一季度开始进入衰退。尼日利亚继续被油价下跌困扰,2016年经济增长率估计不会超过3.2%,除非进行全面结构性改革。
  2016年,肯尼亚将成为撒南非洲经济增长的亮点,因得到中国政府帮助进行一系列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其增长方式将由生产率提高来驱动,而非短期内的产品拉动。坦桑尼亚、乌干达也将迎来基础设施建设高潮,特别是乌干达将成为非洲国家未来几年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因近海地区发现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将促进其经济在中长期较快增长,同时资本投资也将迅速增加。莫桑比克有望成为世界第五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到2020年将出现安哥拉式的经济繁荣。——简·克里斯琴·斯穆茨
因而,19世纪末叶以前,除某些沿海地区外,撒哈拉以南非洲基本上仍未受到欧洲的影响。不过,在19世纪最后20年中,欧洲列强却追回了失去的时间,实际瓜分了整个非洲大陆,掠夺了它的人力物力资源。到1914年时,非洲诸民族在许多方面已受到欧洲人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比亚洲人所受到的影响还要大。不过,内地的许多村民仍过着基本上未受到欧洲侵略者影响的生活。   一、奴隶贸易   对欧洲人来说,几个世纪以来,非洲最有价值的资源就是奴隶,而这些奴隶无需进入内地在沿海港口便可获得。尽管奴隶贸易站被限制在沿海地区,奴隶贸易还是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许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贸易始于1442年,当时,航海家亨利王子的两位船长将12个非洲奴隶带到了里斯本。的确,奴隶制这时在非洲已是一个固定而又普遍存在的制度。战俘被迫成为奴隶,债务人或犯有严重罪行的人也沦为奴隶。但是,这些奴隶通常被当作家庭中的一分子;他们享有明确规定的权利,他们的身份也不一定世袭。但在欧洲,奴隶制却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制度,并有着完全不同的历史。它从一开始就主要是经济性质的,所以,古典时代,奴隶们被迫在矿井里一直劳动到死。当欧洲人开始大规模投入非洲的奴隶贸易时,种族主义又加强了这种非人格性。也许是出于潜意识的掩饰,他们渐渐地开始鄙视黑人,认为他们是天生低劣的野蛮人,因而命中注定要为他们的白人主子效劳。潜意识的掩饰可能还体现在欧洲人用了宗教为奴隶贸易所作的辩护中。他们认为,奴役确保了非洲异教徒不仅向文明而且向真正信仰的转变。当时有位观察者在以下这段话中谈到了葡萄牙的奴隶制胜过非洲的自由,这段话是颇有代表性的。
首先,所有的非洲酋长就反对,因为他们用一个强壮的奴隶可换得20到30英镑。当人们要一位酋长停止这种贸易时,他说:“什么!猫能停止抓老鼠吗?哪个猫不愿嘴里叼着老鼠死去?我要嘴里叼着奴隶死。”非洲经纪人曾从这种贸易中获得巨额利润,他们也竭力反对所有废除这种贸易的建设。但不管废除奴隶贸易的运动如何,非洲大地上的确发生过反对欧洲人的暴动。
  废奴运动直接促成了对这块“黑暗大陆”的探险和开发。废奴主义者希望进入许多奴隶被俘的内地,取消奴隶贸易,并试图发展起“合法的”即正规的贸易,以取代奴隶贸易。与此同时,由于对地理学的科学爱好日益增长,欧洲人极其渴望了解未经勘探过的地区。所有这些因素相结合,使19世纪许多非凡的、引人注目的探险家来到非洲。
到当时为止,这条河仅是个名字。甚至在欧洲人的奴隶贸易开始之前,还流传着许多谣言,说有些传说中的城市就坐落在一条称为尼日尔河的大河两岸。没有人知道这条河发源于何处,流向何方。为了解开这个谜,1795年,协会派苏格兰医生芝戈·帕克去探险。在忍受酷热、疾病、囚禁和饥饿之后,他成功地到达了尼日尔河,但是,病魔又迫使他返回海滨,未能沿河而下到达河口地。1805年,帕克率领一支相当大的探险队再次去尼日尔河探险,但是,他的大多数伙伴甚至在到达尼日尔河之前就死于途中。这一时期探险者的精神在帕克给家里的一封信中得到了反映:很遗憾,离开冈比亚时十分健康的45个欧洲人,现在只剩下5个还活着,即3个士兵(其中一个人已精神错乱)、海军上尉马丁和我自己。……我亲爱的朋友安德森先生和斯科特先生都已死了,但是,即使和我一起的所有欧洲人都死去,如果我不能成功地实现这次旅行的目的,我至少也要死在尼日尔河上。
他对其旅行所作的描述也同样出色,因为他全面介绍了他所访问过的国家的地理环境、历史和民族。
最初,他为去中国当懂医术的传教士进行学习,但鸦片战争的爆发使他转向非洲,他在开普敦登陆后取道北上。1849年,利文斯敦渡过卡拉哈里河,看到了位于前方的开展传教事业的大好场所。他发现了恩加米湖;在那里他听说,前面那个国家人口稠密、水源充足,与他刚刚穿过的沙漠完全不同。1852年,利文斯敦开始了一次漫长的旅行;他首先到达大西洋,接着返身横穿非洲大陆,于1856年到达印度洋。然后,他返回英国,在剑桥大学发表了促使整个西方世界关注非洲的历史性演讲。
  1870年以前,欧洲列强在非洲只占有一些无关紧要的地区。它们主要是海港、设防的贸易站以及少数作为从事贸易的附属地而不是作为领土扩张的基地而获得的邻近地区。随着欧洲奴隶贸易的结束,大多数沿海据点实际上已被放弃,因为合法的贸易不足以维持它们。只有非洲大陆的两端,即法属阿尔及利亚和英属南非在一般状况中是个有特殊意义的例外,实际上这两个地区的殖民地化已在进行。但是,即使在这两个地区,各种活动也都是随意的,并没有明确的扩张和吞并的计划。这一时代初期的欧洲政治家都反复申明他们反对获取殖民地。例如,俾斯麦就宣称他自己“不是一个殖民主义者”,并把德国殖民地比作是一位里面不穿衬衣的波兰贵族披在背心上的柔软的黑貂皮外衣。同样,在英国1865年,受命考虑西非事务的众议院一致同意,“所有进一步地扩大领土或霸占统治权即订立向土著部落提供任何保护的新条约的做法都是不明智的。”
法国经济学家保罗·勒鲁瓦·博吕对这种新殖民主义作了典型的表述,他于1874年写道:“殖民地化对法国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法国要么成为一个伟大的非洲强国,要么在一、两个世纪内仍不过是欧洲第二流的国家;它在世界上的地位将差不多同希腊和罗马尼亚在欧洲的地位一样重要。”
(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法属西非、法属刚果、法属索马里兰、马达加斯加) 4086950   
(南非联邦、巴苏陀兰、贝专纳、尼亚萨兰、罗得西亚、英属东非、乌干达、桑给巴尔、索马里兰、尼日利亚、黄金海岸、塞拉利昂、刚比亚、埃及、美-埃苏州) 3701411   
(东非、西南非、喀麦隆、多哥兰) 910150   
(刚果) 900000   
(几内亚、西非、东非) 787500   
(厄立特里亚、意属索马里兰、利比亚) 600000   
(里奥德奥罗、木尼河居留地) 79800   
(利比里亚、埃塞俄比亚) 393000   
  经济影响:由于瓜分非洲出于明显的经济动机,因此,毫不奇怪,随瓜分而来的是剧烈的经济变化。欧洲不再满足于沿海港口的一船船奴隶。工业化了的西方不再需要奴隶,因为技术已提供了大量的多种多样的机械。相反,西方需要非洲内地所发现的原料,因为它现在拥有提取这些原料的技术手段。   
同商人、投资者、移民一起从欧洲来的还有欧洲的传教士。他们对非洲文化有深远的影响,因为他们是最先有意识地试图改变非洲文化的欧洲人。其他人对非洲文化的影响是间接的、偶然的,如他们强迫非洲人离开他们祖先的村庄、到城市或矿山去工作时的情况就是如此。但传教士却带着改变非洲人生活方式的公开目的来到这里,为实现这一目的他们运用了三大工具:教育、医学和宗教。   
欧洲的印记在政治领域如同在经济领域和文化领域一样显著。首先,各殖民地的边界必须确定下来(其结果完全取决于欧洲的势力平衡)。当地的土著居民并不关心这些边界,因此,他们经常发现自己处在两个甚至三个欧洲列强的统治之下。例如在索马里,一些人由法国人统治,另一些人由英国人统治,还有一些人归意大利人统治,少数人甚至发现自己处在埃塞俄比亚国内。   
有位殖民地官员曾谈到他是如何治理所辖地区的,他的下面这段话清楚地说明了酋长权力被剥夺的程度:
过去,人们常常认为酋长的权力是部族之神赐给的,因此他们的宗教领导权加强了他们的政治权力。很明显,在人民政信一个新宗教的地方,或者在他们对过去的信仰发生动摇的地方,酋长的宗教领导权和政治权力都被削弱了。同样,那些因在城市或矿山工作而挣得钱财的人获得了地位和独立,而这是他们继续呆在村庄里所得不到的。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新富起来的人实际上比过去的酋长更有威信和权力。   
他们在受雇于政府和私人时经常遭到歧视,这一点也驱使他们发动政治运动。通常,他们只能是欧洲公司中薪水微薄的职员,或者殖民地行政机构中职位很低的官员。此外,他们无法明白为什么他们在获得所需的教育和经验之后,仅仅因为自己的皮肤是黑的而仍应被置于从属地位。基督教,尤其是新教,之所以会唤起民族主义,就因为它强调了个人的判断力和主动性。安哥拉一家杂志的作者阐明了这一点:“告诉一个人他能随意解释《圣经》,就是向他暗示一种过分的自治权,使他变成反叛者。……一个皈依新教的土著已倾向于——并不是说积极投身于——反抗文明的民族。”   
  上述概况表明,在许多方面,欧洲给非洲留下的印记比给欧亚大陆留下的要深得多。欧亚大陆并不存在着通过奴隶贸易使非洲人力枯竭的类似情况,虽然非洲的总人口并未因此而受到严重影响。除了南亚外,欧亚大陆也不存在农业土地转让的情况,尽管这种转让在非洲也仅限于东非和南非。同样,欧亚大陆不存在运输、财政、外贸、采矿业和制造业实际上完全为欧洲人所控制的情况。最后,除菲律宾外,欧亚大陆还不存在欧洲基督教和欧洲语言广泛传播、欧洲传教士通过他们的学校和医疗机构扩大文化影响的情况。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撒哈拉以南非洲本币跳水 汇率风险干扰中企业务_网易财经
撒哈拉以南非洲本币跳水 汇率风险干扰中企业务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一轮大幅贬值造成的汇率危机,今年以来已经席卷的多个非洲国家。贬值不但给当地政治、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也给中资企业经营带来了重大的风险。仅仅以撒哈拉以南非洲几大增长引擎来看,其本币汇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跳水。7月6日,东非增长引擎肯尼亚中央银行公布数据显示,肯尼亚先令对美元汇率跌至100.5比1,为30年来最低。产油国尼日利亚因油价下跌外汇储备金增速放缓,在央行抛售美元和收紧流动性的组合拳后,仍然未能扭转本币奈拉的颓势,从2014年11月到2015年4月,奈拉兑换美元的贬值幅度达到30%。早年间已经货币剧烈动荡的津巴布韦在今年经受了更多的下行风险。近日,津巴布韦央行宣布采取“换币”行动,经历恶性通胀的津巴布韦本币津巴布韦元将在9月份停止流通,津巴布韦实行多货币政策,将多种外币列为通用货币。货币贬值与全球价格形成直接的关联。国际组织今年4月发布的报告称,“撒哈拉以南非洲8大产油国深受油价下跌之苦,其2015年的经济增长率将比上年下降1.25个百分点。”报告预测,这些国家的货币还有进一步的下跌空间。货币贬值给在非洲各国的中资企业带来了严峻挑战。一位在坦桑尼亚8年的鞋厂老板表示,今年以来,由于汇率大跌,原料进口成本的上涨已经远远超过销售价格,利润出现了大幅度下降。美元兑坦桑尼亚先令的市场汇率平均价,今年1月为1:1745,2月为1:1791,3月为1:1786,4月为1:1829。但从5月开始,坦先令贬值速度加快,到6月23日,美元兑坦先令创下1:2400的历史低点,不到半年跌幅超过27%。当地媒体也纷纷用“自由落体”、“断崖式下跌”来描述5-6月坦先令兑美元的汇率走势。“尽管汇率变化很大,针对坦桑尼亚国内的商品不可能出现大幅度涨价,因此像我们这样的制造企业受到很大冲击。”上述鞋厂老板表示。
一位多年在东非地区从事轮胎贸易的中国商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目前的贬值幅度仍然处于可承受范围内,一旦再下降20%,将考虑退出非洲市场。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中资在非洲的重头戏——基建项目也受到很大影响。一位国有企业驻坦桑工作人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由于工程的大多数机械设备以及原材料均为进口,大部分为美元结算,目前账面已经出现利润下降的情况。目前,中资企业和政府已经在多个层面展开应对措施。7月9日,中国驻坦桑尼亚经济商务代表处举办“在坦中资企业应对”研讨会,国家开发银行等中资公司对汇率风险进行了具体讨论,并就在坦推行人民币互换及结算的可行性进行了交流。此外,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也与坦桑尼亚财政部签署合同,为其稳定汇率提供2亿美元的贷款。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张涵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人不歧视东亚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