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经济信任危机导致电商倒闭了非效率生产还是非效率生产导致经济危机?

公共部门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1%,1998年;俄罗斯经济危机:俄罗斯的转型性经济危机;1992年初在俄罗斯实施的休克疗法政策,其核心任;俄罗斯转轨之前的经济危机是一种短缺性经济危机;有非同寻常的长期性和严重性;二;这样严重的经济危机,其深层次原因是一种已经相对稳;1997年的俄罗斯经济出现了生产停止下滑的积极趋;日,俄罗斯总统突然宣布解
公共部门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1%,1998年上升到近8%。巴西公共财政的严重失衡,既有经济方面的因素,也有体制方面的因素,表现为公共债务庞大。1998年,公共债务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2%;国内利率过高,加大了公债的偿还负担,1997年偿还公债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2%,1998年上升到7.2%。
进入21世纪的第一年,阿根廷又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俄罗斯经济危机:俄罗斯的转型性经济危机
1992年初在俄罗斯实施的休克疗法政策,其核心任务是实现经济的自由化、私有化和稳定化。休克疗法政策的两大目的:一是制止转轨前俄罗斯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趋势,通过释放和消除经济系统中积累的爆炸性矛盾,来恢复经济系统的健康;二是对经济制度进行根本变革,消除俄罗斯当前经济危机和长期以来经济资源不能被有效使用的经济制度基础,通过建立市场经济制度来恢复俄罗斯经济的生机与活力。年的经济形势表明,“休克疗法”政策实施后,俄罗斯经济危机的局面并没有被克服,而是继续发展。经济危机的性质由短缺性经济危机演化为转型性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制度基础也由非效率的集权计划体制演化为转型性非效率制度结构。
俄罗斯转轨之前的经济危机是一种短缺性经济危机。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是国家对经济的长期控制和非正常干预,直接原因是计划手段失效,危机的制度基础是计划体制失灵。年的俄罗斯经济危机,就性质而言,一般被人们称之为“转轨性或过渡性经济危机”。“过渡性经济危机”是一种由于经济转型所导致的暂时性制度缺失或制度混乱造成的短时期经济混乱或经济衰退现象,并可能伴随有暂时性的货币危机、信用危机、财政危机和投资危机。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经济转轨,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是制度缺失或制度混乱。过渡性经济危机由于是制度转型造成的,一般具有不可避免性。俄罗斯年经济危机具
有非同寻常的长期性和严重性。如果从1990年算起,危机持续长达10年,经济总量缩减50%左右,工业生产能力丧失三分之
二。危机期间,需求严重不足,供给能力丧失,同时伴随着长期的货币危机、信用危机、财政危机和投资危机。
这样严重的经济危机,其深层次原因是一种已经相对稳定的非效率制度结构。从1990年到2000年,俄罗斯经济危机实际上已经走过三个阶段:年由计划制度失效引起的短缺型经济危机;1992年年初到1993年10月的制度混乱引起的过渡性经济危机;1993年年底到2000年年初的由相对稳定的非效率制度结构引起的过渡期经济危机。危机的制度基础已不是非效率的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制度,也不是过渡性的制度混乱或制度真空,而是一种用“休克疗法”手段建立起来的自由市场经济制度,不过,是一种“似是而非”的市场经济制度。 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
1997年的俄罗斯经济出现了生产停止下滑的积极趋势,特别是工业生产形势, 已经出现了好的兆头,由于这些微弱增长无法改变国家总的收支状况和金融形势仍然相当恶化的状况, 加之1998年第一季度经济重新出现负增长, 在俄罗斯过早地开放了资本市场的情况下,无法抵御东南亚金融危机所造成的连动效应的冲击。
日, 俄罗斯总统突然宣布解散执政达5年多的切尔诺梅尔金总理领导的政府之后, 俄罗斯股票大幅度下跌。这一政治事件导致的经济后果已经表明, 俄罗斯国内外投资者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余波未停的情况下, 对俄罗斯国内突发事件已经处于过度反应状态, 对俄罗斯经济政策的走向和前景及政治局势的动荡保持着高度警惕, 也说明投资者对俄罗斯金融形势和整个经济形势的信心相当脆弱。
1998年5月中旬, 一些外国银行开始抛售俄罗斯国家短期债券和公司债券, 在俄罗斯资本市场上抽走了大批美元, 并同时引起股票市场的大幅波动。5月27日, 卢布与美元比价下跌至
6.2比1, 超过了&外汇走廊&规定的6.188:1的界限,
1998年俄罗斯资本净流出量为110亿美元,资本流出的结果是俄罗斯无力维持6卢布兑换1美元的汇率水平,于是迫不得已宣布卢布贬值。 日,俄罗斯政府和中央银行被迫宣布提高卢布“外汇走廊”上限,即把原来5.1至7卢布兑1美元的限制,提高到6至9.5卢布兑1美元。卢布实际贬值幅度高达50%。
从日到9月4日,俄罗斯的股市、债市和汇市基本上陷于停盘交易状态,银行已无力应付居民提款兑换美元,整个金融体系和经济运行几乎陷于瘫痪。日,俄罗斯政府被迫宣布允许卢布自由浮动,卢布兑美元的比价猛跌至17∶1。由此带来俄罗斯的企业和银行倒闭、物价飞涨、经济衰退,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美国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全称次级房贷危机( subprime lending crisis)指发生在美国因为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而导致的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震荡反常剧烈的危机。
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许多借贷者不需要任何抵押和收入证明
就能贷到款。 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即:购房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
美国房地产贷款分为三类:优质抵押贷款市场(Prime Market)、次优级抵押贷款市场(ALT-A Market)和次级抵押贷款市场(Subprime Market),第一类贷款市场面向信用额度等级较高、收入稳定可靠的优质客户,而三类贷款市场是面向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客户,因信用要求程度不高,其贷款利率通常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出2%至3%,在美国次级贷款市场所占份额并不大,次级房贷占美国整体房贷市场比重的7%到8%,但其利润最高,风险最大。
(1) 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2001年至2006年一个上涨周期的结束:全球长周期发展的结束。
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
1990 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所谓新经济的推动下,美国经济经历了二战后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美国资本市场更是空前繁荣。2001 年IT泡沫破灭,加上911事件,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为了刺激经济,布什总统在格林斯潘的支持下推行的减税政策没能使美国走出经济衰退,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美联储采取了极具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经过13 次降息,到2003 年6 月25 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1%,创45 年
来最低水平,房贷利率也同期下降。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本身并没有刺激投资,而是导致美国住房价格的急剧上升。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
2004年上半年开始,由于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为抑制通货膨胀,美联储连续17次提高利率,美元进入加息周期,从 2004年6月起,经过连续17次调高利率,2006年八月上涨到5、25%。
由于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美国次级按揭贷款是面向信用状况比较不好,还款能力不确定的人群发行的,其相对于面向信用状况比较好的人群发行的贷款来说,利率会高一些。但是,放出这些贷款的机构为了尽快收回其资金,则将这些贷款发行成债券,相应的,此类次贷债券的利率也高于普通的债券。于是很多国际投资机构,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等都纷纷投入了次级贷款债券。
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因为次级贷款发放的人群本身是信用状况比较差的,其出现违约的可能性比较大,在美国楼市走势良好的情况下,如果这些人出现违约现象,放贷机构可以收回抵押的房子,再将其卖掉来回笼资金。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高等教育、应用写作文书、文学作品欣赏、各类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小学教育、32广场协议以及各经济危机等内容。 
 经济危机下“广场协议”对我国的启示 课程论文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bugu专业...西方主要工业国尤其是美、日之间出现外部经济失衡, 美国经济面临着贸易赤字和财政...  因此可以说,“广场协议”日本政府最大的成功,是变被动为主动,利用日 元升值机 会, 消除和缓解了来自于国际国内给日本经济造成的各种危机,成功登上了世界 经济大...  广场协议及其影响 14页 免费国​际​经​济​...在这种经济危机的压力下,美国 寄希望以美元贬值来...美元 对主要工业国家的汇率超过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前世界经济发生重大转变,美国为了缓解自身的通涨,缓解 全世界可能发生的经济危机...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并最终签订了名为“广场协议”一些列文件和条约,共同...  广场协议及其影响 14页 免费 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30页 10财富值 经济危机下“广场协议”对... 8页 5财富值 “广场协议”的背景、实质... 47页 免费 ...  该协议产生的背景及内容是 什么?这样的&广场协议&...于是扩大到外贸赤字的危机.在这种经济危机的压力下,...因为主要货币之间汇率经常大幅变动,因此只要参考汇率的...  在这种经济危机的压力下,美国 寄希望以美元贬值来加强美国产品对外竞争力,以降低...“广场协议”以来对美元不正常贬值对国际 经济环境的影响, 以及以汇率调整来降低...  这就是 1987 年达成的卢浮协议,那是后话。 “广场协议”后,日元和马克开始...国为首的世界各大主要工业国在东南亚经济危机后, 为自己的不作为辩解的主要 ...  新广场协议_军事/政治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新广场协议”的表态,突然觉得国际局势...就看美元最近这个月指数能否大涨,造成南方经济体经济 危机爆发。从目前情况看,...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一线资深机电工程师,国家二级汽车运动裁判,曾参加广东省乃至国家级各类汽车运动等。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金融危机环境下政治关联、非效率投资与公司价值--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下载积分:1700
内容提示:金融危机环境下政治关联、非效率投资与公司价值--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1:26:3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金融危机环境下政治关联、非效率投资与公司价值--基于
官方公共微信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及其启示;李济广;对于美国爆发金融危机的原因,国内外大多数学者的解;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内在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社会化的产品及其所包含的剩余价值为资本家个人所占;产品由自己占有,自己的需求量和自己的产量基本一致;学界普遍知晓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资本家对;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理论是在《资本论》第三
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及其启示
对于美国爆发金融危机的原因,国内外大多数学者的解释虽然不尽一致,但大同小异,诸如金融创新过度、金融投机泛滥、政府监管不严、透支消费、政策失误等等;一些学者分析了较深层次的原因,如美国靠举债消费拉动经济和靠发行美元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不能持久,科技创新趋缓与全球化红利消失造成经济停滞等等。然而,对于其最深层的制度原因,却普遍缺乏认识,虽有少数马克思主义学者予以指出,但未引起众多经济学者和政策研究者的重视。本文所要阐明的是,引起西方经济走向萧条的真正原因不是次贷危机引起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引起经济危机;恰恰相反,是资本主义经济方式的剩余价值追求导致的经济危机必然性引起了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美国金融危机及其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是当代经济金融化、证券化、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形式;金融泡沫和金融投机给经济运行带来的混乱,不能仅仅从监管疏忽或金融操作失当之中找原因,要看到当代资本主义金融体系本身已严重脱离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成为制造风险的温床,不科学的金融体制不利于生产力发展;只有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方式,构建科学的社会主义金融体制而不只仅仅强调加强金融监管才能避免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和停滞衰退。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内在根源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矛盾蕴含着资本主义剥削的非效率性及相应的经济危机的必然性。按通常的理解,?资本主义占有?指的是生产资料占有,而按恩格斯的论述,?资本主义占有?指的是资本私人占有所决定的产品私人占有,?社会的产品被个别资本家所占有。这就是产生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的基本矛盾?。[1]占有产品的意义是对产品中剩余价值的占有,所以?资本主义占有?带来的就是剩余价值规律这一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剩余价值占有这一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和目的,决定着资本主义经济中生产的扩大和缩小,决定着交换的方式和方法、分配的原则和结果、消费的分布和界限,从而推动着经济的过热、危机和萧条。
社会化的产品及其所包含的剩余价值为资本家个人所占有,决定了生产与消费脱节的可能和必然。在以个体经济为主体的前资本主义经济中,劳动者自己的
产品由自己占有,自己的需求量和自己的产量基本一致,这使总供给和总需求基本保持平衡。而在社会化生产方式即大生产或共同劳动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劳动者的社会化产品被资本家个人所占有,资本家占有产品后分配给劳动者的份额比较小,资本家又不能消化这个剩余价值差额,加上资本家为获得更多剩余价值而盲目扩大生产规模,造成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从而产生生产过剩;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交换方式是?无政府状态?的盲目竞争,竞争压力推动资本家不断提高设备技术水平,从而造成劳动过剩,压制工资上升,进一步导致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这使经济危机成为必然。与此不同,公有制经济可以根据社会需要有计划地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避免剩余价值动机造成的盲目扩张、反向收缩和消费不足,从而使再生产过程顺利运行。
学界普遍知晓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剥削造成生产盲目扩张和消费需求不足,但往往忽视甚至否定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并引起经济危机的理论,包括剩余价值追求所造成的投资不足这一重要原理。
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理论是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集中论述的。其第十五章《规律的内部矛盾的展开》集中详细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历史局限性。在那里,马克思指出,在剩余价值规律的支配下,?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自身,这就是说:资本及其自行增殖,表现为生产的起点和终点,表现为生产的动机和目的;生产只是为资本而生产,而不是相反:生产资料只是扩大生产者社会的生活过程的手段。……手段――社会生产力的无条件的发展――不断地和现有资本的增殖这个有限的目的发生冲突。?[2]即资本家的利润成为投资需求的界限;如果资本家预计利润将大大下降或利润消失(利润少不等于没有相当数量的增加值),投资过度就会转化为投资不足,从而导致产能和生产资料产品过剩,并加剧工人的过剩和生活资料产品的过剩。马克思多次指出,?资本主义生产不是在需要的满足要求停顿时停顿,而是在利润的生产和实现要求停顿时停顿。?
[3] ?剥削程度下降到一定点以下,就会引起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混乱和停滞、危机、资本的破坏。?[4]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还说,?于是危机爆发了。它不是表现在消费需求、即个人消费需求的直接缩减上,而是表现在资本对资本交换、即资本再生产过程的缩减上。?[5]这也如《资本论》手稿所说,?如果‘超过工人本身需求’的需求消失了和缩减了,那就会出现崩溃。?[6]
就是说,投资不足是资本主义经济方式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同时投资需求由热到冷,直接触发经济危机。
当代发达国家的高税收对私有制有一定削弱,社会福利和宏观调控扩大了总需求,但私有制和无计划的市场化破坏效率与公平的弊端并未消除。
二、美国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关系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于与实体经济密切接触的房贷市场,表现了美国住房消费能力的不足,而美国整体负债消费意味着整体消费能力严重不足。大量数据说明美国是一个私有制条件下严重贫富分化的国家,例如 年,占人口90%以上的家庭的购买力几乎没有增加,而占0.01%的富人家庭的购买力则增加了4 倍。作为一个高度发达却处于资本剥削下的国家――正像农业高度发达的美国竟然使10%的人无法使获得足够的食物一样――三分之一的老百姓无法拥有自己的住房,六、七十万人无家可归,而中国城市居民接近90%的自有住房率,实际上发端于公有计划经济时期平均化的分房制度。美国住房贷款泛滥,甚至给那些收入较低、信用记录较差的?次级?借款人发放巨额买房贷款,2005 年12 月,未偿还的按揭房贷相当于美国GDP 的69.4 %,充分证明其住房消费能力匮乏,而住房市场是其主要消费品市场之一,2006年住房投资在全部投资中所占的比重达到30%以上。当住房价格盛极而衰导致其抵押价值下降时,房贷危机不可避免;遇到2008年那样百姓收入下降,粮油价格暴涨导致生活成本上升,利率上升导致还贷压力大,促成了包括优质借款人在内的购房者无力偿还购房贷款(这是迟早会发生的事)时,金融危机被引爆,暴露出住房生产严重超过住房的支付需求,生产严重过剩。前?两房?高级咨询顾问宋鸿兵指出,房地美和房利美出问题代表优质客户违约大量出现,因为?两房?95%以上的贷款都是优级贷款,然而2006年以后?两房?的贷款违约率却涨了7倍。实际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整体消费水平都建立在举债支出而不是自己消费能力的基础上。1994年至2005年,英国家庭负债占GDP的比例从108%升至159%,在美国,这一比例从92%升至135%,即使在保守的意大利,负债占GDP的比例也从32%升至59%。[8]如果包括投资举债,美国平均每个居民都有十几万美元负债,这意味着美国存在全面的需求不足。
在全球化的经济中,国际剥削等原因形成的世界性两极分化比一国之内两极分化更严重,因之,世界性消费不足比一国之内的消费不足更突出,全球性负债消费和世界性的扩张性金融政策就是其产物。世界性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世界性剥削的生产方式,造成和激化全球生产的无限扩大趋势与全球消费需求市场的有限性及地球资源有限性的矛盾。本文无需赘述世界贫富悬殊的惨状及其对于消费不足的影响,只需说明相关对策及其效果的有限性及其与国内的不同。缓和世界性消费不足及投资不足的方式,一是发达国家借款给不发达国家以提高其需求能力,二是顺差国向逆差国输出资金以保证其购买力,三是美国大量发行世界货币美元,通过逆差购买亚洲制造业国家等世界市场货物,客观上成为世界性的扩张性货币政策。这些都具有不可持续性。例如一国之内只需在萧条时期实行扩张性政策,然而世界需求量与生产供应量之间差额严重,世界性扩张性货币政策在比较繁荣时期也需持续增加美元供应。但这种供应不仅造成世界性通胀压力,而且[7]
不可能持续增加。在不景气和危机时期,消费者和企业会没有信心去借贷,商业银行也没有信心把款项贷给企业和消费者,商业银行也就因之不需要向中央银行增加贷款,美元的发行就会受到制约,其刺激需求的作用就会大大降低。例如在美国,作为居民三大基本消费----吃、住、行----之一的交通工具,2008年美国汽车市场在零利率贷款的刺激下销量仍然创15年新低;汽车销售市场高达85%的按揭购车率,在金融机构惜贷时,汽车巨头汽车销量和流动资金数额直线下降。近两年,一方面出现通货膨胀,一方面出现停滞趋势,扩张性金融政策的两难境地正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难以避免。
总之,美国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必然性的产物。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金融体制中从事金融投机的金融资本又是经济危机的引领者。
现代资本主义的一个最显著特征是金融行业坐大,金融体系充斥投机性。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称, 全球金融资产占全球年度产出的比例, 已从1980年的109%飙升至2005年的316%。1997 年金融投资占世界投资的85%。金融业务中易于投机的证券化交易比重日益加大,1980年, 银行存款占全部金融资产的42%,到2005年前, 这一比例已降至27%。大量复杂的金融产品从股票、债券、大宗商品和外汇中衍生出来,到2006年底, 利率互换、汇率互换和利率期权交易的票面价值约为全球GDP的6倍。惯于捣乱的新型市场参与者对冲基金和私人股本基金非常活跃,据估计,2007年第一季度对冲基金管理下的资产价值约为1.5万亿
[9]美元。现在世界金融市场每天的交易额98 %以上都与商品贸易无关。天文数字般金融资本的投机化使现代资本主义表现得更为腐朽。
现代金融资本的一个主要祸害是通过对利润的有力掠夺加剧两极分化,进一步破坏消费市场。美国在1965年,金融企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百分比的5 年移动
[10]平均线是15%,而这一比例到2005年达到45%。金融投机集团和金融寡头一年
赚取数十亿美元,创造了垃圾金融品的金融资本代理人也赚取数十倍、数百倍于雇员工资的薪金。2006年美国企业高管的平均收入是一般工人最低工资的821倍。欧洲不少银行首席执行官在银行遭受重创时仍然拿着千万欧元或数百万英镑。这些金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最终来源于对劳动者实际收入的挤压。金融巨鳄们不仅通过对经济的主导来获利,还通过疯狂投机攫取不义之财,而当灾难来临时,大资本家可以通过各种套期保值等安排减少或避免损失而将损失转嫁给百姓投资者和发展中国家。不仅如此,与产业资本不同,金融集团不会轻易破产,他们可以要挟政府用人民群众(不是纳税人)的钱为他们买单。即便企业破产使股东发生?有限?损失,早已装满腰包的代理人却什么也不怕,有的代理人甚至在自己的财团关门时还可以拿走数以千万计的遣散费。实际上,国家向金融集团巨额注资并非十分必要,一些金融机构倒闭,对企业融资的影响不会有多大;企
业缺的不是钱而是市场。据研究,美国现在公司坐在堆积如山的现金之上,公司积累的储蓄已超过6000 亿美元,但由于缺乏有利可图的机会,投资一直呈现下降趋势。[11]国内外消费者,特别是萧条时期的消费者倒是很缺钱,可被金融寡头绑架的美国用7000亿美元拯救金融集团,却不愿资助经济发展的最终动力消费者,而消除美国国内贫穷只不过需要2000亿美元,使世界10亿贫困人口消费水平提高一倍一年无非只要3000亿美元。
现代金融资本的另一副作用是改变经济危机的轨迹和形式,通过诱导生产过量、催生经济泡沫、制造虚假繁荣,为害经济运行。近三十年来,新自由主义横行世界,通过生产国际化、市场全球化、金融自由化、资本私有化,以及货币的天量发行,金融财团得以爆发式膨胀并进一步支配投资、融资和资金运动。为了抵消劳动者实际收入的不断下降的影响和国内投资的困难,各国财团及其政府不断使用金融资本提供债务融资以刺激市场以缓解生产过剩,通过制造掩盖过剩的虚假繁荣泡沫来延缓危机爆发。美国不仅平均每人必须花掉收入的14%去偿还各种家庭债务,更是通过用向世界输出十数万亿美元获取美国人所需货物以维持本国的经济水平。这种极其不平衡的、建立在巨额债务基础上的经济增长必然十分脆弱。另外,巨量金融资本除了依赖金融房地产等投机活动,难以找到可以按照较高利润率赚钱的途径,大亨们的绝大多数资本不是去生产可供人们使用的产品,而是用于股票债券外汇特别是千奇百怪的金融衍生品的赌博性投资。债务性投资和赌博性投资数额巨大,使经济危机容易由金融混乱所引发。世界燃油价格的大起大落,粮食市场的跌宕起伏,许多国家的严重债务危机和金融动荡,以及通胀和通缩,我们都看到了金融寡头在其中的身影。
消费需求具有自行变化比较缓慢的特点,而易于波动的是投资,金融化的经济使经济周期循环主要由金融资本而不是产业资本来引领。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推动职能资本超过消费能力过度投资。美国力图攫取更多剩余价值的房产商希望建造并销售越来越多的房屋,但与商品价值相对应的货币价值却大部分掌握在资本家尤其是金融巨头手中,广大雇佣劳动者的收入与房价不相称――每7.5个房子就有一个空Z过剩,大概十年也消化不了。银行便通过贷款投资以刺激消费市场,间接投资机构又大肆购买打包的次贷证券。各种盲目投资使金融泡沫与房产泡沫一波高过一波,据估计,2007年初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占房屋总价值的38%,投行经营杠杆l升至数十倍。金融投机使金融集团依赖大量后续资金不断进入金融市场推高金融、房地产泡沫以获利,但是这种零和游戏获利模式不可能一直运行下去,房产、贷款和证券投资达到一定点必然反向运动即走向投资萎缩。因为即使没有还债成本和生活成本上升,消费能力也无法适应持续增加的住房投资和其他投资,处于走钢丝状态的房贷证券投资更是不能持久,当次贷证券投资者在贷款违约增加的情况下预期利润严重不足时,投资者便会纷纷抛售,金融危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生活休闲娱乐、外语学习资料、各类资格考试、应用写作文书、专业论文、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及其启示75等内容。 
 浅析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内容提要:2007 年爆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发展成了确实的国际金融危机,全球金融 市场再次出现大幅震荡并且迅速在第一...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启示摘要 自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爆发以来,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 冲击, 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  论国际金融危机的启示与反思_韩语学习_外语学习_教育专区。论国际金融危机的启示与反思 提起金融危机,总有人认为这是经济学家的事情,对普通民众的生活根本不会有...  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_金融/投资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而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和生产过剩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预防问题,同时要在其中吸取教训,总结 经验,得到启示...  2008年金融危机成因及对中国的启示_金融/投资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工商论文2008...关键词:金融危机 国际经济 世界货币体系 预防攻击 一、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  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及其启... 9页 2财富值 当前金融危机的国际比较及... 5...国际金融危机的相关启示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等发达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及其启示...  人们对危机的根源与成因的探究仍在进 行, 对于教训和启示的总结也从未停歇。 ...与此同时,美国金融危 机使国际金融格局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欧美的全球金融经济...  分析探讨目前金融危机的原因、根源及影响摘要: :由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经济尤其是发达国家经 济遭到重创,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的正常发...  浅析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与启示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浅析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与启示 摘要:金融危机给我国金融行业带来了显著的冲击,同时金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危机会导致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