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广州财政网继续教育办大教育吃饭广州财政网继续教育办什么教育

您的位置:&&&&&&&>&正文
青海班玛县“小财政办大教育”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17:26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
  3月15日,班玛县政府在县城赛来塘镇向全县八乡一镇的寄宿制学校发放了12辆生活用车。这是县政府今年向全县人民承诺要办十大实事之首的&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这一实事中的一个子项目。   近年来,班玛县践行以&小财政办大教育&的方针,坚持教育项目优先考虑,教育经费优先拨付,教育环境优先改善,突出规模与质量并重,常规与创新并举,服务与管理并进,从改善办学环境和条件入手,积极探索欠发达民族地区民族教育科学发展之路。今年,班玛县为解决各乡镇寄宿制小校师生生活物资运输困难,改善乡镇基层学校办学环境和条件,县财政筹措资金140万元,购置生活用皮卡车12辆。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在今天的班玛县,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环境在校园。过去的帐篷学校、马背学校已一去不复返。一座座漂亮的教学楼、办公楼、教师和学生的住宿楼拔地而起,一个个现代化的微机室、语音室、音乐教室在乡镇学校出现。目前,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校舍总面积为4.0342万平方米,其中:小学生人均校舍面积为9.07平方米,初中生人均校舍面积为12.09平方米;各级各类学校课桌凳等配齐率达到100%;小学图书人均达到23.07册,初中生人均达到19.65册。   与此同时,教育信息化建设也紧跟上了全县教育大发展的步伐。近年来,班玛县把实施现代远程教育作为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在大力实施&校校通&工程的同时,重点抓好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以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全县中小学已建成卫星教学收视点13个,教学光盘播放点13个,计算机网络教室1个,语音室3个,有线教育电视系统13个。为师生开辟了获取教育信息、实现自主学习、培养创造实践能力的教育教学新天地。 【】 责任编辑:杜楠
编辑推荐: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资讯:
&&&&&&&&&&
热点专题:
网站导航:
  对刚踏入社会的应届生来说,面试是陌生的,也是相当重要的。在不知道将要面临什么问题的情况下……
我们同事都是在网校听课学习,很自然的我就选择了网校……
  1、凡本网注明
“来源:中华会计网校”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华会计网校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中华会计网校”。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电话:010-0-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韶关:“小财政”如何办成“大教育”?
来源:南方日报作者:李佳
  不久前,教育部督导检查组,对韶关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的9个县(市、区)进行督导检查,一致认为“达到标准”。
  近年来,粤北中心市韶关递交的教育“成绩单”,频频获得国家、省教育专家的点赞。借助创建教育强市的“东风”,韶关以“小财政”办成“大教育”,以“砸锅卖铁”的决心投入33亿元发展教育,促使当地教育生态发生巨变。
   韶关市委书记蓝佛安多次强调,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爆炸的世界,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界。这种竞争,靠的是科技,靠的是知识,科技和知识来自于教育。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的增长,市县两级要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营造一个尊师重教的氛围,为市民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服务。
   2014年8月,韶关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市。全市教育发展水平优于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整体水平位居粤东西北地区前列。
   政府“砸锅卖铁”,投入33亿元办“大教育”
   曾几何时,全省重点扶贫开发县新丰县回龙镇的教育发展滞后,出现了一个尴尬现象:一些家长宁可“砸锅卖铁”,也要把儿女送到市区甚至珠三角地区读书。
   2013年,回龙镇开始创建省教育强镇,先后投入830万元,为回龙中学配备多媒体设备、塑胶跑道等一批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极大改善了教学条件。这所有57年历史的学校“老树发新枝”,普高升学率节节攀升,从25%提高到61%,得到家长的认可。校长易考珑介绍,如今户籍学生“回流”,每年有20多名学生从外地回迁入读回龙中学。
   韶关是粤北区域中心城市,有着2100多年的建城史,被誉为“岭南名郡”,孕育了唐代名相张九龄、宋代名臣余靖等一大批历史名人,流淌着尊师重教的城市传统。但作为经济欠发达山区市,韶关也面临教育发展瓶颈。
   近年来,韶关市委、市政府敏锐地意识到,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一座城市能否留住人才、能否快速发展,教育公共服务水平的高低是重要因素。
   2009年,韶关召开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动员大会,提出用5年时间实现创建省教育强市的工作目标。创强期间,该市以年财政收入不足80亿元的“小财政”,不惜“砸锅卖铁”,先后投入33亿元办“大教育”。其中,投入21亿多元新建、改扩建30多所学校。
   2014年6月,韶关接受了省教育强市督导验收,8月省政府发文,授予韶关“广东省教育强市”称号。截至2014年底,全市有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311所,覆盖率达99.36%,为全省粤东西北地区之首,比创强之前提升了54.36%。
   抓师资信息化,乡村教育从井底跃上云端
   如今,无论是韶关的市区,还是欠发达的乡镇,可以看到“最豪华”的建筑是学校。硬件一流了,软件配套也要一流,才能实现教育内涵发展。韶关把稳定、提升、补充师资和实现教育信息化这两件事作为突破口,实现城市与乡镇教育均衡发展。
   蓝佛安在多个场合强调教师的重要性。他说,公务员不管怎样提工资,教师的待遇也要比公务员高,这个秩序不能变,要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并逐步提高。
   早在省出台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政策之前,韶关各地就出台了一系列奖教奖学和优待教师的政策,如曲江区从2008年起每年区财政安排72万元,对1200多名乡村教师每年给予300—1000元的一次性奖励,2011年起奖金总额达到每年140万元。
   韶关全市每年坚持积极补充新教师约500人,特别是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教师,其中60%以上到农村学校任教,有效改善农村学校师资队伍的年龄和知识结构。
   曲江区余靖小学的音乐教师张顺彬,就是被韶关的政策吸引来了。作为星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的“高才生”,他2011年毕业,没有留在大城市,而是来到曲江,成为一名普通音乐老师。一些人感到不解,为什么要来山区从教?每次面对这个问题,他都冷静地说:“性价比高啊。在曲江当老师年薪6万多元,比当地公务员还高,足以过上小康生活。”
   除了稳定师资,韶关还以教育信息化工程为突破口,推动学校快速发展的做法,让“乡村教育从‘井底’跃上‘云端’”。
   韶关市教育局局长邓小杰说,2009年以来,全市投入教育信息化装备建设资金近5亿元,新增语音室、实验室、电脑室等功能场室1839间,新添计算机29506台、多媒体教学平台2043套,新增校园网络92个。全市有2097个班级实现了“班班通”。
   同时,全市基础教育专网资源中心拥有数字教育资源2000G,已形成了覆盖高中、初中、小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以本地名师近500节说课和课堂实录为主要内容的特色资源,将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便捷高效地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扩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仁化县丹霞街道官口教学点校长罗建文为教育信息化“点赞”。此前,教学点内只有小学一、二年级,共有31名学生,包括他在内的3名教师,由于年龄原因,很难为孩子们演示体育动作。教育信息化之后,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去年以来,韶关乡村小学所有班级均配备了多媒体电教平台,包括短距投影仪、电脑等设备,可以让“名师”代自己授课了。
   尝到“甜头”的韶关,将继续破解城乡教育的二元结构。2014年,韶关提出以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财政拿出2000万元进行奖补,目标是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0%接入韶关基础教育专网、100%的班级配备多媒体教学平台,实现教育宽带资源“校校通”、教学资源“班班通”。
   年轻人更乐意读书,帮助家人发展农村电商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教育是一项投入大、时间长、见效慢的事情。创建教育强市,能给韶关带来哪些实惠?
   骆蔚峰说,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关键点,是提高市民素质。假如市民素质不提升,那么怎么帮扶都不行。劳动者素质的提升,有利于企业的投资发展,有利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比如,近年来,韶关发挥山区生态良好的优势,生产很多备受外界欢迎的农产品,农村电商发展势头迅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其中,教育可帮了大忙,原先很多农村年轻人读完初中就外出打工,而今教育水平提升,教育氛围更浓,很多年轻人乐意读高中、升大学,有了文化,帮助家人从事农村电商,把家乡的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目前,韶关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合作社达2701家,地域覆盖全市所有乡镇,涵盖果蔬、林业、畜牧、水产、农产品流通、农机服务、农业技术服务等多个产业,拥有成员73320人,出资总额为19.44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组织带动农民、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除了户籍人口受惠于教育发展,流动人口的随迁子女也共享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创建教育强市以来,随迁子女几乎“零门槛”入读当地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凝聚进城务工人员的“心”,以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韶关教育局一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秋季,该市安排了义务教育阶段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57805人就读,其中54048人全部安排进入公办学校免费就读,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总数的93.50%。在2015年全市普通高中秋季招生中,共有647名考生符合普通高中录取相关条件,享受了与本市户籍考生同等录取的待遇。
   如今的韶关教育,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师资队伍得到提升,城乡教育进一步均衡。在振兴发展大局中,教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站在教育创强的新起点上,结合“十三五”时期的新要求,韶关教育将有哪些新的责任和使命呢?
   骆蔚峰说,未来5—10年,韶关将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强化政府主体责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巩固创强成果,高水平普及15年基础教育,努力把韶关建设成为在同类地区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现代化先进市。
   权威访谈
   韶关市代市长骆蔚峰:
   为珠西先进装备产业带配套专业技术工人在粤东西北最先实现教育强县(市、区)全覆盖
   南方日报:在外界的印象中,韶关是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市,但一直很重视教育发展,是全省粤东西北地区首个教育强县(市、区)全覆盖的教育强市。韶关是怎样取得这样的好成绩的?
   骆蔚峰:韶关2008年率先在全省东西北地区提前三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之后,市委、市政府乘势而上,2009年提出用5年时间创建省教育强市。2014年8月,韶关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市,成为粤东西北地区首个省教育强县(市、区)全覆盖的市。
   一组数据足以说明问题:韶关创建省教育强市之后,学前教育水平明显提升,3至5周岁幼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7.4%,比2010年提高11.4个百分点;农村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7.4%,比2010年提高13.9个百分点;优质幼儿园(市一级幼儿园以上)比例达26.7%,比2010年提高18个百分点。
   义务教育进一步均衡发展,全市建成“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306所,覆盖率达99.76%,比2010年提高49.1个百分点。
   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健康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户籍人口毛入学率达96.73%,比2010年提高8.73个百分点;高考录取率达88.74%,比2010年提高4.26个百分点。
   新开发项目,要按规划居住人口配套学校
   南方日报:一个地区的崛起,离不开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韶关如何把推进教育工作与其相结合?
   骆蔚峰:我到韶关半年多时间,主要是探索如何在城镇化过程中做好教育配套。对一些新开发的新项目,要求按照规划居住人口配套学校,一些规模较小的项目,则要收取配套费,由政府统一安排。对老城区学校做调整优化,以做到布局更合理,办学条件得到更好的改善。
   以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为例,2013年10月,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广东韶关芙蓉新区发展总体规划(年)》,明确提出把芙蓉新区建设成为国家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示范区、粤北地区中心城市核心区、粤湘赣现代商贸物流中心。韶关将芙蓉新城和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甘棠片区作为芙蓉新区的起步区,规划面积约14平方公里,总人口将达到20万。
   为加快推进芙蓉新区建设,解决新区家庭子女入学问题,学校在整个新区中土地优先保障、项目优先实施。芙蓉新区新建并已投入使用的学校有3所,幼儿园1所,正在新建的学校1所。其中,引进民营资本在芙蓉新城投资兴教,2013年民营企业家投资约5.6亿元在芙蓉新城兴建从小学到高中的“广东韶关实验中学”;地产公司投资、政府配套在芙蓉新城建设的公办学校——武江区东岗太阳城小学,于今年秋季无偿移交给武江区政府使用;市财政投入3亿元,在芙蓉新城兴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韶关中学,目标是打造为省内知名、区域有影响的一流学校。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珠三角提供优秀技工
   南方日报:作为粤北中心城市,韶关如何把推进教育创强争先工作,与省委、省政府振兴粤东西北的战略紧密结合?
   骆蔚峰:此前韶关的发展定位是粤北中心城市。如今,随着广清一体化的加速,韶关新丰、翁源的地理位置、生活习惯接近珠三角,韶关提出,要主动融入珠三角的发展,做珠西先进装备产业带配套区。
   11月9日,韶关市委书记蓝佛安就率韶关市党政代表团赴广州市考察学习,并与广州市政府签订两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希望充分发挥广州市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动韶关融入珠三角。
   就教育来说,韶关要做珠江西岸先进装备产业带的人才配套区。目前,省政府同意韶关定位珠西先进装备产业带配套区,韶关享受珠西先进装备产业带配套政策。接下来,韶关将推动市属中职学校和技工学校专业设置更为合理,错位发展,打造产业特色专业,以满足韶关乃至珠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南方日报:具体来说,怎么做珠西先进装备产业带的人才配套区?
   骆蔚峰:韶关曾经是省的老工业基地,职业(技工)教育有很好的基础,为全省培养出了一大批技能型、实用型的人才。现在韶关的工业也在转型,譬如辖区内最大的企业韶钢,随着国内钢铁市场的调整,逐渐从普通钢材转移到特殊钢材,因此职业(技工)教育人才培养重心也要逐渐转移。
   韶关将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对市属中职和技工学校做进一步的整合。职业学校将围绕珠西先进装备产业带、韶关的八大产业进行技能型人才培养。技工学校侧重工科类专业办学,职业学校侧重服务类专业办学,错位发展,各有侧重。同时,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集团化办学、校企一体化办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数以千万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服务韶关区域经济发展。
   韶关找到了融入珠三角的“钥匙”
   拥有2000多年城市发展史的韶关是粤北的交通、经济和文化重镇,向来被视作“粤北中心城市”。但是随着珠三角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周边城市的崛起,其中心城市的地位、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挑战。
   今年6月,省委书记胡春华赴韶关市调研并检查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三大抓手”推进情况,给韶关“点题”:加大力度推进产业建设,主动融入珠三角,努力实现振兴发展的目标。
   韶关清醒地认识到,城市的转型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素质提升。人的素质提升,归根结底是教育的发展。
   借助创建教育强市的契机,韶关努力补上教育办学设施落后等与产业发展脱轨“短板”,找到了一把“钥匙”,打开韶关振兴发展、融入珠三角加快发展的“大门”:既提升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满足了市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又推动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培养了一批批素质较高、技术过硬的产业人才,服务于当地的产业发展,甚至为珠西先进装备产业带提供产业人才配套。
   地方发展,人才先行。韶关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工作,打通中职、高职的升学渠道,提升办学质量、内涵和水平,培养适应发展需求的新时期产业人才,带动韶关乃至粤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欢迎关注“南方新闻网”公众号(微信上长按二维码识别 )
编辑:彭可桥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新闻关键词
为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大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广东省委宣传部、南方网决定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中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知识竞赛"活动。近日,崇左市江州区召开庆祝第32个教师节座谈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和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彰显教育战线的精神风貌和良好的社会现象,体现党和政府对教育及教师的亲切关怀。江州区委书记农化、区长王耀雷出席并作讲话。农化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在座任劳任怨、成绩卓越的优秀教师代表以及全江州区广大教职工致以亲切的问候!向受到表扬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曾经为江州区教育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离退休老教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农化说,千秋基业,教育为本。江州区委、区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教育发展,持之以恒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坚持以小财政办好大教育。尤其近年来,立足于区情,按照崇左市教育“双百工程”的决策部署,着力推进教育“五大”行动计划(义务教育巩固率提升行动计划、学前教育全覆盖行动计划、名师名校长培育行动计划、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行动计划、城区学校标准化建设行动计划),全江州区教育事业迈上了新台阶。教育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质量持续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每年通过招聘特岗教师及时补充教师队伍,为江州区师资队伍注入了新活力,有效地缓解了部分学科教师紧缺和年龄断层状况。涌现出了一批自治区、崇左市、江州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十佳校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特岗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农化要求,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把教育优先发展贯穿始终。要把壮大优质教育资源放在突出位置。要把教育均衡发展做实做好。要把特色教育品牌做大做强。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保障。农化希望广大教师永远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勿忘初心,继续前行,努力为人民办好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谱写江州区教育均衡发展新篇章,为实现“五个建成”目标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就进一步做好当前教育工作,王耀雷要求,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二是加大教育经费保障力度。三是进一步改善教育教学环境。四是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培育名师,引进培养名校长,做好优秀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育。五是进一步改善教师待遇。六是着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王耀雷希望江州区广大教育工作者继续发扬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精神,同心同德,扎实工作,努力争当人民满意的教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加快实现“五个建成”战略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江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区长徐毅在会上宣读表扬通报。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和学校校长代表在座谈会上发言。江州区委副书记黄苓主持座谈会。江州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冯江华,江州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梁葵枝,江州区政协副主席、江州区统计局局长王桂楠出席座谈会。(王海玫 廖原)
分享到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把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您举报的是:
请选择举报的类型(必选):
色情广告假冒身份政治骚扰其他
您可以填写更多举报说明:
新华社记者看广西小财政办大教育 托起教育强区梦汕头特区晚报数字报_汕头经济特区报社大华网
03版:今日潮阳
02版 地方新闻
03版 今日潮阳
潮阳创新发展教育事业,全区呈现均衡化、优质化、公平化的教育发展生态
小财政办大教育 托起教育强区梦
国学经典诵读展演之《春江花月夜》节目
学生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剪纸
校园学生英歌队精彩表演
由乡贤郑开德先生捐资2亿多元建设的金浦街道金堡中学
&&教育乃百年大计。潮阳区虽然是典型的人口大区、财政小区,但潮阳区委、区政府深知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只有优先发展教育,才是兴区之本。近几年来,潮阳区以“科教兴区”的雄心壮志,紧紧围绕“谋划教育事业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这一主题,大胆创新,用教育反哺交出了漂亮的答卷,小财政办出了大教育,使全区教育事业呈现均衡化、优质化、公平化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如今,该区不仅办学条件不断优化、办学水平明显提升,而且一批又一批的高考学子叩开北大、清华、复旦等名牌大学的大门,为国家输送了大批可造之材。&&乡贤反哺夯实教育根基&&4年解决5万个学位&&拥有近180万人口的潮阳,人口密度是全国人口平均水平的18倍,对这样一个人口大区来说,经济其实并不富裕,堆头小、底子薄,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但财政难的短板没有阻碍该区发展教育事业的脚步。近几年来,潮阳区委、区政府积极发动广大乡贤慷慨解囊反哺家乡,倾情教育项目建设。目前,该区共募集教育公益项目136个,认捐资金12.63亿元。&&百年名校潮阳一中为国家、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栋梁之才。两年前,潮阳一中校友、中国永鑫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林学春先生及其团队热心桑梓公益、心系母校发展,获悉母校尚未建设体育馆,欣然表示出资约5000万元建设一座多功能现代化体育馆,改善母校的办学条件,助力母校发展。目前,该馆正在加紧施工中。该馆建设面积7800平方米左右,由室内篮球场、学术报告厅、舞台、功能性教学用房等部分组成,可容纳3500多人集会。体育馆建成后,与校内望仙桥、剑碑亭、文马碣等历史文化古迹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充分满足学校师生集会、学术活动、体育运动和文艺汇演等方面的需要,为这所百年名校的发展注入强大活力。&&“让更多的孩子有书读,读好书!”是南粤慈善家郑开德先生兴学育才的夙愿。针对金浦街道教育资源紧缺,郑开德先生多年来捐资2.5亿多元建设金堡中学,至今该校学生达7000多人,同时还捐资4000万元作为金堡中学教育基金。捐资兴教的乡贤还有很多,阳柳集团董事局主席陈才雄先生认捐1亿元新建陈桂森学校。东信集团公司董事长陈桂洲先生认捐6800万元扩建城南第三小学教学楼、运动场及街道中心幼儿园。香港力嘉集团董事长马伟武先生兄弟先后捐资5156万元新建南侨中学“力嘉分校”。潮阳西胪籍在外企业家郭洪明先生认捐5000万元扩建外輋学校宿舍楼及办公楼。林庄喜先生捐资2000万元重建泉塘小学校舍……这些资金的投入,有效改善了潮阳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为潮阳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近四年,潮阳共改造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解决学位近5万个。&&加大投入优化结构促均衡化&&“公”“民”并举提升教育软实力&&反哺之举为潮阳教育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激发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潮阳区因势利导,加大投入,补短板优结构,促进教育均衡化。&&近几年来,潮阳区大力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考虑、优先保证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积极申请2014年和2015年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央专项资金补助,全区共有174所学校获得中央补助资金6030万元。倾力资助贫困学生,近四年来,全区共为24068名困难家庭学生落实生活费补助,补助总金额达3972.45万元;多渠道筹集377万元资助1095名贫困中小学生。&&特殊教育是制约潮阳教育全面均衡发展的一块短板。为此,该区以镇(街道)中心学校为随班就读基地学校,建设随班就读资源教室,现已在文光、城南、关埠、谷饶、西胪等5个镇(街道)的中心小学设立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同时,全力推行“全纳教育”,大力推进特殊教育学校规划建设。去年10月9日,潮阳区首所特殊教育学校——潮阳区培智学校开工建设,将力争于今年底前交付使用。学校规划占地20亩,校舍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3800万元。&&目前,潮阳全区13个镇(街道)实现了教育强镇全覆盖,并在今年3月份通过广东省教育强区督导验收和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省级督导评估。该区积极实施“强师工程”,通过实施“结对帮扶”、“互联学校、互联科组”活动,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等一系列强师兴教工程,近三年来,全区教师有168人次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其中国家级荣誉称号2人、省级荣誉称号52人。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也不断推进。目前,全区339所中小学全部接入“基教网”,初步实现了“校校通”,103所学校实现光纤改造;全区所有高中教室都配备电教平台,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义务教育学校50%的教室拥有电教平台。&&潮阳还坚持民办公办并举,着重提升教育软实力。该区加快推进薄弱普通高中改造提升,已完成全区14所薄弱普通高中改造提升任务,成为汕头市一级学校。目前,该区共有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4所和广东省一级学校3所,均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市委书记陈良贤对民办教育寄予厚望:“责任担当是民办学校的立身之本,要更加注重释放社会力量办学活力,鼓励民办教育发展,创新和扩大教育服务多样化供给。”自2005年以来,潮阳区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共计107人,其中潮阳实验学校101人,中英文4人,林百欣中学1人,恩溢学校1人。今年,全区参加普通高考16132人,总上线人数14707人,总上线率达到91.17%。特别是潮阳实验学校近几年来高考成绩屡创辉煌,学生多次荣获省市文科、理科总分或单科状元,进入省总分尖子层人数稳居汕头第一,先后获得广东省著名民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民办教育优质发展,教育品位不断提升,为潮阳教育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发展教育永无止境。市委书记陈良贤指出,加快汕头振兴发展,教育是根本,人才是根本,教育强则经济强,经济强则城市强,汕头只有成为科教创新中心,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粤东中心城市。所以,对潮阳区来说,“抓教育就是抓未来”。优先谋划好教育发展蓝图的潮阳,在反哺引擎的撬动下,必将谱写教育强区的新篇章。&&本报记者 邵建生 刘文钊 赖淑英
document.writ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政分灶吃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