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环境科学研究院院 有几个 重点实验室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语言选择:|
当前位置: >>
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
2014年4月2日,科技部在北京组织召开“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验收会议。验收专家组由8位知名专家组成,组长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赵进东院士。科技部基础研究司,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主管部门环境保护部科技司、人事司、污防司,依托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有关负责人出席会议。
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杨晓秋副处长介绍了国家重点实验室总体要求、验收内容、验收程序和注意事项。实验室主任吴丰昌研究员汇报了实验室建设情况,孟伟院长代表依托单位介绍了实验室建设期间条件保障和支撑情况及下一步设想,刘志全巡视员兼副司长代表主管部门介绍了对实验室建设的支持情况及今后的设想,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傅小锋处长在总结讲话中对实验室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指导意见和要求。
验收专家组认真审阅了实验室的建设计划任务书和建设验收申请报告,实地考察了实验室。经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实验室紧密围绕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以国家战略目标和重大科技需求为导向,从“区域/流域环境质量演变规律和分区理论研究”、“环境基准理论与方法研究”、“环境风险评估理论与技术研究”三个研究方向,开展了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研究方向明确,特色鲜明。
实验室建设期间,主持承担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水专项、环保公益等一系列国家级重要项目(课题);在SCI收录期刊发表多篇有影响力的论文,获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省部级奖励17项;提交国家标准、重要咨询报告、方法规范和技术指南50余项。在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新理论与新技术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推动了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学科的发展,为国家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科技支撑。
研究队伍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初见成效。建设期间,实验室从国外知名院所引进人才13人;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人,千人计划人才1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88名,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1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5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中科院百人计划人才1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
实验室建立了良好的运行机制,通过举办国际、双边和国内大型学术会议、设置开放课题和访问学者制度,与美国EPA、荷兰RIVM、OECD等多家国内外机构和高校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作关系。实验室面向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和公众组织了一系列开放活动,扩大了实验室与社会各界的交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对实验室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实验室总面积6800m2,其中,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台站用房面积2600m2,同时具备科研、实验、学术交流的功能。实验室构建了基础实验平台和多个功能实验平台,为实验室长期发展和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撑。
验收专家组认为,实验室圆满完成了建设计划任务书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建设目标,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验收会现场
傅小锋处长讲话
刘志全巡视员兼副司长介绍情况
孟伟院士介绍情况
吴丰昌研究员汇报实验室建设情况
专家组现场考察
(科技处供稿)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opyright
CRAES All right resevervedICP备案编号号您是本站第位访客高级论坛-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您现在所在位置: >>
关于召开“2014年天然有机质与环境高级论坛”的通知
来源: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 发布时间: |
浏览次数:
NOM Forum 2014
2014年7月&北京
各有关单位和专家:
天然有机质在环境中的作用日益突显。天然有机质不仅古老地质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土壤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和工程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环境质量评价、预测和污染治理研究中的基础理论问题,是目前油气、全球变化、环境基准、土壤学、毒理学、风险评估、环境立法和管理研究等共同关注的科学问题。
自2008年以来,天然有机质高级论坛已连续举办5届。&2014年天然有机质与环境高级论坛&将于7月初在北京召开,采取大会主题报告与专题研讨相结合的形式,将邀请众多国内外知名研究学者参加并做报告。旨在总结和交流我国最新科研成果,结识新朋友,共同讨论国际天然有机质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同时,针对我国重要的环境问题和区域特点,探讨当前应该采取的研究思路和存在的科学问题,提升我国在天然有机质和环境科学的研究水平,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和趋势进行展望。
请登录关注有机质高级论坛动态。
会议组织形式
主办: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协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科技部基础司
国家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
国际腐殖质协会
会议时间与地点
时间:2014年7月5日至7日,5日报到,6-7日两天正式会议
地点:北京外国专家大厦
会议日程(暂定)
大会特邀报告:
傅伯杰&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周卫健 &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刘志全 &副司长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
Allen Burton 教授&& ET&C主编
Dula Amarasiriwardena&&& Hampshire College, USA
Binyamin Chefetz&&& 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会议注册费1000元/人(含资料费、场地费、现场交流会费用等),全日制研究生凭学生证注册,费用500元/人。会议期间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参会代表请将回执于6月10日前返回,以便为您预订住宿。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孙福红博士(;)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柳慧芳(;)
北京外国专家大厦地址: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中路华严北里8号院&
北京外国专家大厦电话:010-&
大会组织机构
2014论坛特别贡献奖
周卫健 &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2014论坛名誉主席
傅伯杰&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孟&伟&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012年名誉主席)
刘丛强&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12年特别贡献奖)
王铁冠&院士&中国石油大学(2013年名誉主席)
陶 澍 院士&北京大学(2013年特别贡献奖)
会议召集者及执行主席
吴丰昌研究员中国环科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邢宝山教授&美国Massachusetts大学
大会学术委员会
吴丰昌 (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邢宝山 (教授美国Massachusetts大学)
马奇英 (教授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马义兵 (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
王文雄 (教授香港科技大学)
王海龙 (教授浙江农林大学)
王震宇 (教授中国海洋大学)
王雨春 (研究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孙红文 (教授南开大学环境学院)
朱东强 (教授南京大学)
张&勇 (教授厦门大学)
张淑贞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张运林 (研究员 )
周东美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
胡正义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资环学院)
姚&俊 (教授北京科技大学)
赵晓丽 (副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贾永锋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所)
徐福留 (教授北京大学)
徐建明 (教授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徐明岗 (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
曾永平 (研究员 )
大会组织委员会
吴丰昌 (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林道辉 (教授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科学系)
潘&波 (教授昆明理工大学)
孙&可 (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
孙福红 (副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廖海清 (副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Copyright & 2013 sklecra All Rights Reserved【置顶】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简称中国环科院)_中国环科院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4贴子:
【置顶】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简称中国环科院)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于日正式成立,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作为国家级社会公益非营利性环境保护科研机构,中国环科院围绕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展创新性、基础性重大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致力于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决策提供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的科技支撑,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环境问题的工程技术与咨询需要,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自然和谐、厚积薄发”的理念,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在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应用基础理论和高新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重大国家科技成果,为国家解决重大环境问题、建立环境管理制度、制定环境保护技术法规和标准、开发污染防治技术、制定生态保护对策措施,以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多年来,中国环科院以环境容量总量控制为指导,在流域水环境、区域大气环境等重点领域的研究成果有力支撑了我国环境管理八项基本制度的形成;经过二十余载扎实的科学研究,在酸雨项目上取得开拓性成果,为国家酸沉降调控提出科学的控制指标和对策方案;坚持以源削减和全过程污染控制的全新环保战略,完成中国第一批清洁生产技术标准,为我国清洁生产标准的方法体系和结构框架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国务院批准实施的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重大专项中发挥重要作用,承担5个项目19个课题,孟伟院长出任专项技术总师;牵头开展全国重点湖库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提出基于生态安全的“一湖一策”调控措施;依托“973”、“863”等重大项目开展基准研究,提升环境标准科技水平,大力推进我国环境标准体系建设。通过实施“人才、科技创新、环境标准”三大战略,形成了以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环境工程技术、环境安全、环境标准、化学品管理、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研究为主的环境科学创新体系。我院目前拥有五名工程院院士, 6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 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共建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点,1个博士后工作站。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近二十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百余项。
缺牙要及时修复,揭秘种植牙如何做到几十年不掉?
请问谁有中国环科院历年专业课真题吗
请问环科院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生毕业之后工作怎么样呀??求助求助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语言选择:|
当前位置: >>
国家环境保护机动车污染控制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建设通过可行性论证
2013年10月11日,我院申报的国家环境保护机动车污染控制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建设可行性论证会在我院召开。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刘志全副司长、禹军处长出席会议。我院郑丙辉副院长、鲍晓峰副总工、科技处孙启宏副处长和重点实验室骨干人员参加了会议。
禹军处长主持论证会,重点实验室主任、鲍晓峰副总工对国家环境保护机动车污染控制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现有基础条件、实验室建设可行性与规划、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投资估算等情况进行了汇报。来自环保部科技委、北京市机动车排放管理中心、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上海环科院等单位的技术专家以及环保部人事司、污防司的管理专家对实验室建设方案等进行了讨论和论证。
论证专家认为,重点实验室面向国家大气环境保护战略需求,以机动车污染控制与模拟技术为研究对象,开展机动车排放控制对策与模拟、车用油品节能减排、排放特征和环境影响和尾气净化技术及评估等应用基础研究,符合当前及今后我国机动车污染防治的研究方向,有利于提高环境科技创新能力,可以为我国的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科技支撑。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拥有汽车性能、车用油品及添加剂和在用车排放实验室,在机动车排放控制对策、法规标准及控制技术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拥有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和良好的科研基础,建立了良好的运行机制,搭建了与国内外学术机构长期交流的平台,具备建设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的条件和能力。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目标较明确、定位较准确、框架较清晰,建设方案可行。与会专家一致同意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机动车污染控制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的可行性论证。
&&&&&&&&&&&&&&&&&&&&&&&&&&&&&&&&&&&&&&&&&&&&&&&&&&&&&& (移动源基地 供稿)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opyright
CRAES All right resevervedICP备案编号号您是本站第位访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有几个科学研究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